桔子天空观后感精选

02-13

世界上总会有一些优秀的作品会让我们印象深刻。好的电影可以不断的激励人们,让人十分感动,写观后感能帮助我们回忆作品情节,保留当下感受。观后感要联系实际,深入发挥,把自己的感觉写深,写透。一篇观后感的最基本的要从哪个方面开始写呢?为此,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从网络上精心整理了《桔子天空观后感》,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桔子天空观后感 篇1

《桔子的天空》通过一棵桔子树和一架遥控飞机烘托出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内心的痛、期盼和希望,真实感人,镜头轻触着观众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桔子的天空》的一个特点是意象的使用,尤其是桔子树的使用,这是一种典型意象美学的追求。不仅使之成为串联故事的一条主线,也推动了故事的发展。福果一直问爷爷、父母什么时候能从深圳回来。爷爷没有讲大道理,而是和他一起种了一棵桔子树。告诉他,树上结桔子的时候,父母就回来了。实际这是一句双关用语,他不仅说明着时间,也暗示着希望福果也像桔子树一样,快快成长。当然在意象的使用上也有不足之处,比如小黄狗、以及朱鹮的使用就简单化了,没有呼应,影片也把他们当成了一个符号,没有延伸开来。

利用梦来辅助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强化剧作的创作观念和意图是《桔子的天空》的另一个特点。在这部电影中曾先后出现了福果、福果娘等多次做梦。实际上这是他思念对方的潜意识的一种外延。当一个人的意识对潜意识过于压抑的时候,人就会做梦。主观意识对于梦境这种潜意识活动是有着强烈的暗示作用的。编导正是利用了这种暗示作用来深刻地揭示福果等人物心理层面的东西。心理学进入电影已经是大势所趋,并已成为导演们心中的共识。徐导对梦的探索是有益的,也是成功的。

演员们演的都很到位,没有哗众取宠、娇柔造作,每个演员演的都很本色。尤其是福果和爷爷演的好,他们很懂得每场戏在整部戏中的位置,每个演员在每场戏中的位置,以及此时此刻人物的心理状态和情感逻辑,因此都能在不断持续的人物感觉之间完成准确的表演,这是很难得的。比如孩子们在和父母视频通话时,别的孩子都大哭不止,唯有福果不仅没哭,甚至一句话都没说,只是紧紧的闭着嘴注视着父母。爷爷问他为什么不跟父母说话,他依然不说一句。其实这正是他复杂心理的一种个性表现,他不说话是因为他把所有的话都写在了脸上。

桔子天空观后感 篇2

昨天,我们看了一部非常感人的电影。故事讲述了一件感人的事,有一个男孩叫贵娃,还有一个男孩叫福果。他们因为在一次玩飞机的时候,福果不小心吧贵娃的飞机弄坏了,那架飞机价值580元,因为福果家陪不起这架飞机,所以他爸爸和妈妈出去打工了。爷爷怕福果担心,就对福果说:"爸爸和妈妈出去给你买飞机了。”

福果和贵娃都想见一见自己的爸爸和妈妈,走了一天。晚上,福果和贵娃因为害怕而后悔去找爸爸和妈妈,村长在广播上呼吁大家去找福果和贵娃,为了不会在山上迷路,人们用火把引路,在山下找到了福果和贵娃。之后,福果与山中种桔树,发现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朱鹮,被福果误以为成了信鸽,回家以后,爷爷对他说:这是“朱鹮”福果才知道不是信鸽。福果最后把朱鹮归放给了他的主人,学校又开了仪式,来表扬福果。在深圳的爸爸和妈妈准备在过年的时候回家,因为路上有一些阻碍,于是,天林出去订飞机票,在路上不小心被车撞死了,父母们决定无论如何都要在七天之内回到家,回到家之后,福果把那桔子树结果的四个桔子给了爷爷。

从这个电影中我感乡受到了农村的生活与我们如今的生活相比,我们是幸福的。看到福果慢慢地长大,让我感受到了亲情的可贵,我希望家长可以多多陪陪孩子,让他们生活在充满关爱的环境中。

桔子天空观后感 篇3

《桔子的天空》通过一棵桔子树和一架遥控飞机烘托出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内心的痛、期盼和希望,真实感人,镜头轻触着观众心中最柔软的地方。———题记

电影《桔子的天空》是陕西希望在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投资拍摄的一部儿童励志影片,向观众讲述了陕南几个有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家庭的日常生活故事,展示了市场经济给边缘的山村和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冲击,反映了社会前进中人们所付出情感代价,呼吁大众关爱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影片不仅故事感人,情感真挚,这部完全本土制作的电影也宣传了陕南风光,集中展示了汉中许多旅游景点和朱鹮等国家保护稀有动物。影片真实感人,还反映了留守儿童与空巢老人情况的镜头轻触着现场每一位观众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观影结束,人们泪光中报以热烈掌声。

《橘子的天空》情感细腻催人泪下。

桔子天空观后感 篇4

今天我们看了《桔子的天空》这部电影,这篇电影主要讲述了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福果一开始是一个顽皮的孩子,常和小伙伴贵娃闹矛盾、打架。后来因为爸爸妈妈外出打工,他和爷爷生活在一起,逐渐成了一个懂事的孩子。对爸爸妈妈的思念成了他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爷爷为了给福果一些希望,就种下了一颗桔子树并对福果说:"只要桔树一结果,你爸妈就会回家了。"福果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这棵桔树上,他精心照顾桔树,浇水、施肥,天天和小伙伴们盼着桔树开花结果。终于又要过年了,他们的父母也该回家了,福果和他的伙伴们天天盼着,盼着,可是老天爷好像故意刁难,刮起了大风,下起了暴雪。可是恶劣的天气阻挡不了归心似箭的父母的脚步,最终他们冒着风雪赶回了家,一家人终于团聚了。

看了这部电影我对留守儿童的生活有了深刻的了解也感触很深,我觉得比起福果那些留守儿童,我们幸福多了。天天有父母陪伴,享受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学习环境也比他们好,我们有漂亮的教室,还能享用发达的科技——家里的电视节目多的一天到晚都看不完,还有方便的电脑……

我们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因为有父母在身边,所以我们什么事都过于依赖父母,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一边享受着父母的关怀,一边还嫌他们爱唠叨,嫌他们烦。我们不如福果他们懂事,不如他们独立性强,我们有些同学也不如他们学习努力,白白浪费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句话:留守儿童有好些地方都值得我们学习。我觉得全社会都应该关心留守儿童,让更多的留守儿童像我们一样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小编推荐

铁人观后感精选


观赏一部影片,诗意的生命被开垦出最丰美的田园,如果我们想用文字记录自己的内心,写观后感是个好方法。可以写一篇观后感,将心得感悟记录其中,观后感可以提高我们的观影能力,提高我们的学习能力。你是否在为写作品的观后感而苦恼?小编为大家呈上收集和整理的铁人观后感,请继续阅读本文相关内容!

铁人观后感 篇1

当老师把《我爱我的祖国》这本书发下来的时候,我觉得它根本不能和我那些金牌作文相比较。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因为当我翻开书的第一页的时候,就深深被里面的内容所吸引。

在这本书中,有很多的故事。但我最感兴趣的是“一穷二白绘蓝图”的故事。我把书翻到了那一页,被一篇名叫《“铁人”王进喜》的故事所吸引,因为我想:为什么要把王进喜比做铁人呢?后来我就带着这个问题,看了着篇故事。

当我看到“他和工人们一起用滚杠加撬杠,靠双手和肩膀,奋战了三天三夜,硬是让38米高,22吨重的井架在荒原上矗立起来”这句话的时候,我仿佛感受到了他的坚强。因为我们可以从“38米”、“22吨”这些词里体会到在荒原上立起井架是多么的困难。

后来我又看到一句非常感动的句子,那就是“为了压住井喷,成袋的水泥倒入泥浆迟却搅拌不开,王进喜当时有脚伤,还拄着拐杖,他奋不顾身跳进齐腰身的泥浆池,挥动双臂,咬牙走动,用身体当起搅拌机……井喷终于被制住了。”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了他的勇敢、顽强。

我深深被王进喜的坚强意志和顽强毅力所感动,他为了让祖国摘掉“贫油国”的帽子,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像王进喜那样的人还有很多。正因为祖国有这样的建设者,才使我们可爱的祖国变的繁荣富强。

这篇故事,给了我一个启发:如果每个人在建设中贪生怕死,不思进取,那么祖国永远不会强大,永远都落后在别人后面;如果能在建设祖国中遇难而上,积极贡献,那么祖国的明天就会更加璀璨!更加辉煌!更加美好!

所以我就想好好读书,学好知识,掌握本领,以后为祖国的明天而贡献自己的一切。

铁人观后感 篇2

最近公司组织观看了《铁人王进喜》的影片,影片通过两代石油工人的工作和生活来讲述了铁人的坚定意识,起初的黑白影像仿佛将我带回到过去那段坚苦岁月,能够感觉到他们真的很艰辛,但他们却传达出一种坚定不移的信念,那就是不管怎么艰难都不放弃。当时人们的思想很单纯,从不掺杂其它自私的想法,只要有了目标,就奋不顾身的去努力达成目标,而且把国家的需要当成自己最大的使命。可能当下的人们会认为他们有点傻,说那么苦,自己却得不到一点好处,这可能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悲哀吧!生活逐渐好了,但人们的那份纯真,朴实的生活态度,却渐渐离我们而去了,每个人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在活着,并不是说这样不对,必竟那个年代和我们现代的社会背景完全不同,不是我们在改变,而是社会也在改变,但在这个时间我们通过看这部影片,是不是应该反醒一下自己,不论社会怎么改变,我们的身体里还是应该有那么一种精神的,否则我们的前辈为了我们后代的幸福生活而流下的血和汗,不就是白流了吗?给我们创造了富裕的生活,但是人们都变得自私了,我想这可能并不是他们想看到的吧?

戏里还有一个情景对我触动很大,就是铁人王进喜在誓师大会上的那一番讲话,非常地感人。把作为一名中国人那种真挚朴素的爱国情感,表现了出来;把一个共产党员,敢于吃苦,勇于吃苦的精神境界表现了出来,让人很受教育。在21世纪的今天,在经济发展的今天,在世界各国紧密交流的今天,金钱最大化,物质最大化,变成了我们的追求,太多的人忘却了国家,忘却了民族,眼里面只有自己,只有个人。共产党员,数量在增长,可是质量却没有成正比,在这种时刻,真的应该反思了。

作为一名当代没有经历过去那段坚若岁月和战争的党员,无法亲身去体会那份艰辛,但我们可以在工作和生活中体现出这种精神,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要求自己,吃苦耐劳,不要光在形式上入党,而且也要在思

想上真正入党,我们可能不会做像前辈那样伟大的事情,但我们至少要在生活和工作中的点滴小事做起,起码认真工作,认真生活,珍惜前辈们给我们创造的幸福美好生活。

铁人观后感 篇3

大庆人都听说过:“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苦难也不怕。”大庆石油工人的楷模就是令人敬佩的铁人王进喜爷爷。

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铁人纪念馆门前。

映入我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雕像,那不正是投身工作忘记吃饭的;遇到困难永不退缩的王进喜爷爷吗?他的后面不正是那象征着王进喜爷爷47岁的47个台阶吗?我走过去,一步、两步、三步??我迈着轻快的步伐,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踏上了着47个台阶。

到了馆内,首先是一个硕大的屏风,上面刻的是王进喜爷爷带领几名工人奋斗的场面。我真佩服王进喜爷爷啊!我们上了楼,到了一厅,先是王进喜爷爷留下的格言,其中一句我的印象最深的是“我小时家里穷,我就给别人放牛,我知道牛脾气,牛总是付出的多,享受的少,所以,我要为革命当一辈子的老黄牛!”这句话体现出王进喜爷爷生前是多么的热爱革命呀!里面一件陪伴王进喜爷爷一生的破烂不堪补了又补的羊皮袄也让我记忆犹新,如果换成了我,换成每一位同学,都不可能穿这样的衣服。这样我更加敬佩王进喜爷爷了。

到了第二厅,我看到了那一台摩托车,那是王进喜爷爷得奖时得到的。我还从妈妈口中得知,那时,王进喜爷爷的住处离工作的地方很远,每天王进喜爷爷起的最早,睡的最晚,而且每天要走二十多里路那。我想:有了摩托车该不用那么辛苦了吧!在二厅,我还看到了那时的学校,里面灯光很暗,但黑板上方的八个大字非常明显“好好

学习,天天向上”我为他们破旧的学校感到震惊!

最后,我们走进第三厅。在哪里,我了解了王进喜小时候的情况。他小时候家里很穷,母亲生下了他,很高兴,便按习俗把他称了一下——十斤。父亲便管他叫十金娃。可长大却又黑又瘦,便改名为王进喜。王进喜爷爷三岁时他父亲便去世了,六岁便上山砍柴换钱了,七岁就给地主放牛,经常被地主骂,常常吃不着饭。看到这,我为王进喜爷爷感到悲伤,如果他生活在这个年代,早是被家人宠着的心肝宝贝了。

假如王进喜爷爷还活着,我就会站到他的面前,大声喊道:“爷爷,您是我们的骄傲!”

铁人观后感 篇4

5月12日,也就是汶川大地震5周年纪念日。老公单位组织他们带家属去电影院看一场电影,名字叫《铁人》,据说是建国六十周年的献礼片。

原以为这是一部歌功颂德式的电影,也没有报太大希望,就跟车过去了,没想到看完后竟颇有感慨。应该说,这是一部拍的不算差的电影。

铁人就是王进喜。而《铁人》这部影片给我了一种非常直观的视觉认识。这是一部以黑白和色彩为时空交替的倒装叙事式电影,黑白部分故事的大背景是1960年在大庆的石油勘探大会战,彩色部分故事的背景却是现代的中国石油勘探行业,可这种黑白与色彩交替的效果却处理的很好,时空转换的比较简洁,不会让人感觉有接缝或不融洽的痕迹。黑白部分给人的感觉是节奏比较快,场面宏大;彩色部分给人的感觉是节奏比较平缓,沙漠、落日,蜿蜒的公路,似乎有一种中国画里大写意的感觉,场面精美。我比较喜欢黑白部分,黑白部分以写实的手法来表现场景,如大会战人头攒动,忙而不乱,井喷惊心动魄,乱而不繁。导演通过镜头,在不动声色中即把铁人刻画的比较到位,比较成功,也比较感人,使60年前的那场会战活生生的展现在我们眼前。

影片《铁人》的可贵之处还在于,塑造铁人并没有遵循高大全式的手法,也没有把铁人塑造成一个完人,而是力图从铁人的性格方面再现铁人的事迹。铁人有光辉的一面,也有缺陷的一面,影片并没有把铁人或说铁人精神升华到某种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而是把铁人放在当时那种特定的背景下来说事情。铁人也是人,比如,铁人也会骂粗口,也会踢人,也会向他组队里的人偏心。这就让人感觉铁人很真实,在真实中甚至还有些可爱。

电影《铁人》还有一个让我感慨颇深的地方,那就是铁人在誓师大会上讲话,讲话的内容就是今天铁人精神的基本内容,宁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

最后还想说的是,影片《铁人》中的演员刘烨、黄渤都是我比较喜欢的演员。铁人王进喜的扮演者吴刚演的比较到位。让我感到惊奇的是吴刚还是《潜伏》中陆桥山的扮演者,两者的形象反差之大,让你不敢相信这是同一个人,如果不细心,还真发现不了。

铁人观后感 篇5

前面是白皑皑的荒原,脚下是一望无边的黑土地。在鲜无人烟的北大荒上,我们的石油勘探先辈们用他们的血肉之躯将一座座井架树立了起来,同时也为他们忘我的拼搏精神矗立起了一座时代的丰碑。

影片中王进喜带领石油工人们,勇敢应对各种艰难险阻:打井缺水,他带着全队人马从几公里外的水泡子里砸冰取水;没有吊车,他们拿自己的脊梁当吊车;井喷了,水泥沉淀散不开,他跳进泥浆池里充当“人体搅拌机”。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一幕幕催人泪下的场景。将石油工人铁打的顽强精神淋漓尽致的刻画了出来。无不让人在观看中感到一股暖流自脚到头不断涌来。

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在人们对物欲的追求达到极致的现在,还有什么是我们所信仰的,还有什么能触动我们那根早已麻木的神经,还有什么能唤起我们所剩无几的爱国情怀。很久很久我没有找到答案。一直的彷徨和迷茫。但是当我看到铁人义无反顾的跳入寒冬腊月的冰冷水泥池中时,我知道这就是我要的答案。也就是在这一刻,我被他那种为了让新中国摘到“贫血”的帽子而时刻准备牺牲自己的无私奉献精神所触动。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所缺少的,这就是我们在心底深深呼唤的。谢谢电影《铁人》。它在我们心灵的荒漠中掘出了水源,让生命的绿洲重新在那里涌现。

铁人观后感 篇6

对于出生于“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那个火红年代的我来说,王进喜是我童年时就再熟悉不过的名字,在我的心中,铁人王进喜始终与“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忘我拼搏……”这些字眼联系在一起,每每想起他,总会激起一种敬仰、崇拜之情。

20xx年5月23日,我有幸观看了《铁人》这部新时代的电影,影片以新一代铁人标兵刘思成的思想历程与老一辈铁人王进喜的事迹在时空上相互交替进行了描述。荒原戈壁,大漠黄沙,黑白与彩色的交替,无论是节奏明快的历史,还是舒缓却静中有动的现实,都给予了我巨大的心灵震撼。

急促奔忙的车站,人头攒动的大会战,高亢嘹亮的号子,人拉肩扛中缓缓竖起的井架,惊心动魄的井喷……

戈壁滩上的日落,蜿蜒公路上的巨型油车,悠扬的歌声,高耸入云的现代化钻台……

一个个场景,无不在述说着两代石油人无私奉献、拼搏进取的精神。影片以细腻的人物刻画让我们品味了20世纪60年代、新时期两代劳模创业拼搏的精神,岁月如歌,栩栩如生的人物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向全社会彰显了人类灵魂的崇高和美好,深深地感动着我。

在感动中,我品味到了人生的价值观。“戏文里怎么说的?财主跟财主比钱,举人跟举人比乌纱。我们比给地球戳洞洞,比谁戳得猛戳得直,比谁油浆子喷得快……”铁人就是用这样的人生价值观指引着他做事、做人的方向。

在感动中,我品味到了责任。“以前医生给我看病,说我贫血,这人贫血,就没有力气,国家贫血,也没有力气,就得给人家欺负,我们就是要改变我们国家的贫血,让那些瞧不起我们的人,再也不敢欺负我们。我是共产党员,共产党员是什么,是家里的孝顺儿子,是下地干活的,不是在家享福的!”“上有老下有小,风里来雨里去……你是受苦受累的命,你就认了吧!……”这是铁人用最朴素的语言诠释着共产党员的本质,诠释着责任的内涵。

在感动中,我品味到了坚强。当时会战的条件是设备严重不足,铁人带着他的团队用人力将数吨重的泥浆泵拖上井架。众人用撬杠抬,用大绳拽。在整齐划一的号子声中,大绳却接二连三地绷断,眼看着功亏一篑。铁人站了出来。“挺起来!没长脊梁骨啊?”于是,挺直了的石油工人用脊梁骨战胜了危机,石油工人的劳动号子在荒原间荡气回肠——“石油汉子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在感动中,我品味到了奉献。由于地层压力太大,一口井打到700米时发生了井喷。没有重晶石,没有搅拌机,仅有的压井喷的水泥比重过大,容易凝固,分散不开。危急关头,铁人拖着受伤的脚,毫不犹豫地跳进了水泥池子里,充当“人体搅拌机”,最终制服了井喷。

在感动中,我还品味到了温情。最器重的徒弟在最困难的时候当了逃兵,他疯了似的到处去找。当终于在火车上找到了徒弟时,徒弟泪流满面地说“师傅,我熬不住了……”铁人面对“背叛”自己的爱徒,嘴里虽然吼着:“熬不住了就给我滚!”手里却把当时十分稀缺珍贵的3个馒头和一袋干粮塞进了徒弟的怀里。

一个在上世纪60年代家喻户晓的人,今天再一次呈现在大银幕上。我们现在的工作条件、生活条件与上世纪六十年代已有天壤之别,新形势下我们要继承铁人的是什么?我想我们要继承发扬的是铁人“宁肯少活二十年,拼死拼活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英雄气魄;是“井塌了我跟它一块塌下去,我宰了阎王爷再背着井架爬回来!”的永不后退的精神;是跳进泥浆池里充当“人体搅拌机”的不畏艰难困苦的顽强奉献精神。

在共和国的创业史上,正是王进喜同志和他的铁人精神,为中国工人阶级树立了一面旗帜,引导和激励着千千万万社会主义建设者们,为新中国的发展和振兴而奋勇拼搏、无私奉献。王进喜是共产党人的代表,是中华民族的精英,铁人精神是伟大的民族精神的结晶和生动体现。作为新时期的石油工人,我们要始终以铁人为骄傲,以铁人精神作为激励自己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强大动力。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新的伟大实践中,大力弘扬王进喜同志的艰苦奋斗精神,知难而上,迎难而进,积极应对挑战,破解发展难题,立足工作岗位,扎实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推动公司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应该始终把奉献作为一种美德去不断追求,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先进本色。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公司科学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时刻坚持党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要像铁人那样,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地把个人命运与公司的发展结合起来,进一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凝聚力量,继续发扬铁人的艰苦创业和无私奉献精神,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不断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精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与公司同舟共济,共渡经营难关。

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只有我们有了无私奉献的精神,才会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才能时刻把职工群众的利益和要求放在心上,才能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开拓创新,努力创一流业绩,时时做好模范带头作用,为构建和谐测井、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铁人观后感 篇7

铁人,如钢铁般的人,拥有了铁人的精神,就可以实现任何一件事。《铁人》这部影片,讲述了第一代石油人的故事,以及他们寻找油田的艰苦生活。

那时,中国处于落后的状态,外国人耻笑我们没有石油。第一代石油人出发了,他们来到大庆,寻找油田。为了寻找油田,为了国家的复兴,为了新中国的自立自强,他们奋力寻找。严寒的冬季,大雪纷纷飘落,不禁让人直哆嗦,雪下,第一批石油人还在为寻找油田忙碌着。

由于气温急剧下降,水泥结块。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一个个纵身跳入泥浆中,用自己的身子来搅拌,向前、向前、再向前……因为,他们有一颗铁一般坚强的心,有一个信念——宁可少活xx年,也要为国家找到油田。

然而,他们白天高强度的工作,晚上的睡觉却是简简单单。搭个帐篷,背靠背,打几个盹儿,就解决了。

现在想想,如此疲惫的工作,谁会去呢?如此清苦的生活,又有谁能忍受呢?如今,即使是干这种工作,也轻松多了!飞机把工人送到目的地,卡车把机器设备运过去,机械化的生产,人力劳动解放了!

然而,虽然生活是富裕了,但铁人般的精神却没有了;虽然现代化的机械技术提高了,但人却越来越懒了,失去了铁人的意志。就拿我们学生来说,有一些同学,学习上一碰到难题,马上上网查资料,翻看参考答案,根本不愿意多想一想,多动动脑筋。虽然这件事很小,却经常发生,也反映出了我们同学中某些人的怕苦怕累。因此,我们更应该从小学铁人,学习铁人如钢铁般坚强的意志和精神。

铁人观后感 篇8

今天,爸爸、妈妈带我去铁人纪念馆参观。

我很小就知道大庆有个“铁人”,但那时不太明白,是一个铁做的人吗?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知道了“铁人”是谁,怎么回事了。

今天,我要好好去看看铁人的那个时代。铁人纪念馆的门口有一座雕像,那就是铁人王进喜。导游小姐向我们介绍了铁人。1959年,一列破旧的火车把王进喜和他的1205钻井队从甘肃玉门油田拉到了大庆。作为石油大会战的主力军,王进喜和他的队伍肩负着让新中国甩掉贫油帽子的希望。这只除却血肉之躯和钢铁意志几乎一无所有的队伍在队长王进喜的带领下,苦干5天5夜,大庆第一口油井终于开钻。在打第二口井时,发生了井喷。为了制服井喷,王进喜顾不上腿伤,跳进齐腰深的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井喷制服了,可他的伤腿已血肉模糊,泥浆把他的手脚烧起了大泡。王进喜和1205队工人们的英雄行为深深地感动了附近的乡亲们。房东赵大娘看到王队长累不垮、压不倒,没白天没黑夜地干,就对住在他家的工人说:“大娘活了大半辈子,没见过这么拼命的人,你们王队长可真是个铁人啊!”从此,“王铁人”的名号就叫开了。

在纪念馆我看到了那个年代的很多照片和实物,当年的艰苦环境:一望无际的草原,人烟稀少;干打垒的房子,房子中的生活用品及其简陋;带大竖道的棉袄;狗皮帽子;沾满泥浆的衣服和裤子;那个时代铁人使用的重要交通工具,老式的摩托车。照片中有人拉肩扛的工作场景,真是震撼啊,那么大、那么重的钻井工具竟然是使用人力装上去的。天寒地冻的情况下王进喜和工人在暴风雪中辛勤工作的场景;王进喜和工人们在施工现场研究问题的场景;开生产会议的场景;领导接见铁人王进喜的场景。

通过这次参观,我看到老一辈的艰苦创业的照片,我感到了震撼和激动。铁人精神激励着我,我为作为一名大庆人而感到骄傲自豪。

铁人观后感 篇9

6月9日,我们路灯处在进步影院观看了电影《铁人》,铁人观后感。100分钟的电影让我心灵上产生了震撼!从60年代起,“铁人”精神象征了中国工人阶级的`时代精神和坚强意志,也鼓舞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奋发努力建设社会主义。

今天,我观看了故事片《铁人》,是一次学习与重温“铁人”历史,缅怀老一代石油工人的丰功伟绩,也是教育我们把学习“铁人”精神与当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相结合,把发扬“铁人”精神与我们路灯处的发展目标紧密结合起来,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入现代化经济建设之中,为祖国、为社会、为企业做出我们的积极贡献。

什么是“铁人”精神?在建设突飞猛进、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继承和发扬“铁人”精神又有什么意义?

我认为铁人精神就是我们伟大祖国优良传统的完美体现,它是吃苦耐劳,它是甘于奉献,他更是对我们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和忠诚!“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这是以王进喜为代表的老一代石油工人身上表现出来的艰苦奋斗创业精神——“铁人”精神所在,读后感《铁人观后感》。影片中战天斗地的场面、石油工人艰苦的创业生活,以及人物的对白无不真实感人,再现了当年“铁人”们发扬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忘我拼搏的崇高精神。“我......王进喜!代表我的井队发个誓……为了让国家永远不贫血,为了让这个家里的人都能过上好日子,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宁肯少活二十年,拼死拼活也要拿下大油田!”誓师大会上,王进喜好一个雄心壮志!石油工人的好一片豪言壮语!

影片展现的另外一条主线,就是塔里木油田新一代石油工人对父辈的审视。“铁人”的后代刘思成表现了坚韧正直、吃苦耐劳,敢于舍己为人的精神,他继承了上一代人的优秀高尚的品格。然而,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这个时代有所缺乏的,这种被称为“傻人”的人却越来越少了。

但是我也想到:无论是哪一辈人,在面对艰苦奋斗的“英勇壮举”,直面爱国主义的“豪言壮语”,他们都会让人热血沸腾,让人激情满怀的。去年5.12汶川大地震后,成千上万的人们自愿组成的志愿者队伍,为抗震救灾、为挽救不相识人的生命和抢救灾区的财产,默默地无私地奉献,甚至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我又想到,当年的“铁人”精神,能够激励、支撑着我们的父辈战天斗地、艰难前行。同样,我相信 “铁人”精神在当代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当今重提“铁人”精神,就要发扬“铁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国家要强大,社会要进步,企业要发展,不能没有“铁人”精神,“铁人”精神一定会代代相传,一定会发扬光大。

铁人观后感 篇10

做为铁人工作过的公司的一名员工,我曾在铁人所在的钻井大队工作过,与铁人的战友接触过,听这些战友讲过一些铁人的故事,正因为如此,看完《铁人》后,给我的第一感觉是这部电影比较真实,铁人说过的著名的话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也要上。其原话是:有上,没有上,脱了裤子也要上。电影中并没有特意夸大铁人,给真实地表现了出来。

第二点真实是人物选择上的真实,在这部电影中选择了一个逃兵当代石油工人刘思成的父亲小知识分子,小知识分子是泥浆工,钻井离不开泥浆就像人离不开心脏一样,泥浆学名为钻井液,之所以叫泥浆,是因为当初用清水钻井,在钻井的过程中,许多岩屑分散在水中形成混浊的泥水,一口井选择什么样的泥浆类型是根据地质条件决定的,在会战之初,由于不知道地质状况,很难选择正确的泥浆类型,对泥浆工的要求就比较严格,需要24小时观察、测量,其劳动强度是比较大的,而泥浆工又不同于钻井工,是需要有文化人来干的,在会战之初,很难找到干泥浆工的合适人选,所以说在会战之初,泥浆工是最辛苦的,电影中小知识分子躺在泥浆池旁边量泥浆密度的画面特真实,他的腿被冻伤了,承受不住了,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在于提出了如何看待会战之初时离开的人,电影虽没给出回答,但却通过刘思成的心理变化给予了回答,让人感到社会的宽容,他们毕 竟 奉献过、付出过,应该对他们的奉献和付出给予肯定而不是责难。

好友不止一次地问我:铁人为什么跳泥浆池?他不怕死吗?这与井喷的危害有关,井喷是钻井事故中危害最大的事故,井喷发生时,如不及时制止,会造成机毁人亡等重大事故,其经济损失是不可估量的,井喷发生时,要用加重剂对泥浆进行加重,加重剂的主要成份是重晶石粉,其化学成份是硫酸钡,铁人当时打的那口井,井喷发生时,现场无加重剂,危急中用水泥替代,水泥好凝固,必须及时搅拌,在现场无搅拌器的情况下,铁人带头跳进了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打完井后,要用水泥将井固住,现在由固井公司来做,会战之初,无固井公司,都是由钻井队完成的。所以井场备有水泥,水泥比重晶粉对人体的危害大得多,所以,当我和我同事谈论铁人跳泥浆池时,我同事说:他跳的不是泥浆池是水泥池,铁人逝世时才47岁,他少活得岂止是20年呀! 单从这一点来说,后人就该纪念他、怀念他。

好友曾问过我,是谁最先叫王进喜铁人的?那是因为打第一井时铁人7天7夜没合眼,感动了当地的老太太,老太太称他为铁人,以后就叫开了。老太太的一句铁人,鼓舞了几代人,铁人已成为一种文化传了下来,正是这种铁人文化,使后代人明白:生活中需要铁人精神!

好友在跟我谈看《铁人》感受时说:人生的真谛那就是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追求物质上的满足与富有,更重要的是要超越于物质之上。只有这样,人生才有意义!我想,这就是铁人精神的真谛吧!这也就是我追寻着铁人的真迹来到这个城市的原因吧!

铁人观后感 篇11

《铁人王进喜》影片把我们带到了建国初期那艰苦卓越的年代,铁人忘我拼搏、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震撼之余,我更深刻体会到了历史赋予我们沉重的责任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以铁人为榜样,艰苦奋斗,永不服输,敢想敢干,勇于创新,以学生为本,爱岗敬业,做祖国的称职的园丁。

铁人对祖国、对民族、对工作、对同志充满激情,是一个有信心,负责任的人,正是在铁人这种以苦为乐,不向困难低头精神的带动下,大庆油田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在那种要啥没啥的环境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业绩。

石油大会战期间,铁人的脚被砸伤了,但他还是拄着拐杖,脚上打着绷带,坚持奋斗在工作第一线,就在这个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钻井发生井喷,在这关键时刻,一位同志提出去安达找领导要重晶石粉压井,铁人听了大吼一声“等你们去安达找领导要回重晶石粉压井,钻机早掉进地球里头去了”,铁人当机立断,采用水泥来压井,大家投入了大量水泥,但是池内的水泥一时也不能和泥浆混合,铁人一看急了,扔掉拐杖,奋不顾身的跳进泥浆池,用自己的身体搅拌泥浆,最后在他的带动下,在场工人也都纷纷跳入池中,井喷终于被止住了,铁人却病倒了。看到这我无语凝噎,在座的同事也都掉下了感动的热泪,铁人也是人啊!寒冬腊月,就是一个健康的年轻人跳进冰冷的泥浆中都受不了,何况是一位脚上有伤浑身是病的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保卫油田,作为祖国接班人和培养接班人的我们岂能够躺在前辈用鲜血跟生命创造的舒适的摇篮中,不思进取,我们要把铁人的精神带到工作和学习中去,努力拼搏,把铁人精神发扬光大。

“铁人精神”是前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需要我们发扬光大并传承下去。我们要以“铁人精神”为榜样,在工作中,忘我拼搏、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祖国的明天培养栋梁之才而奉献青春热血!

陈情观后感精选


影视作品是现实生活的反射,我们能从中感悟到许多心得,好的作品一定会引发人们深思并且产生共鸣,观后感是一种特殊的应用文,是指看过某部作品后,根据自己的感想所写的文章。写观后感要循序渐进地写,将评论与感受合二为一。你知道一份标准的观后感需要有哪些方面吗?幼儿教师教育网推荐你不妨读一下陈情观后感,欢迎你的品鉴!

陈情观后感 篇1

李密曾担任蜀国的官,蜀亡后,晋武帝司马炎征召他出任太子洗马。他呈上陈情表辞谢,恳请晋武帝允许他辞不赴命,供养祖母。这样的请求要让晋武帝接受,十分困难,但最终李密的请求获得了恩准,那么,是什么打动了晋武帝呢?在读了无数遍文章之后,在思索了很久之后,我顿悟,是李密的人品让自己的心愿得以实现,李密“知恩报恩”,不仅“知祖母的养育之恩、报祖母的疼爱之情”,而且“知皇上的知遇之恩、报皇上的重用之德”,这样的人,还有谁会强行阻挠他的正义之举呢?

李密详细叙述自己悲苦的身世:出生六个月,慈父离世;四岁时,舅舅强迫母亲改嫁;从小体弱多病,九岁还不能行走;既没有伯伯叔叔,又缺兄少弟。李密说自己是“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他只是想表明祖母对自己恩重如山,自己不能放弃尽孝而去朝廷为官。他希望自己像乌鸦反哺一样能够给祖母养老送终。“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句句深情,字字血泪,读者不得不感叹李密乃真正的孝顺,放弃名利的诱惑,只为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

皇上的重用让李密极度的惶恐。他真诚地向皇上做出解释:我既卑微又鄙陋,您让我担当太子洗马一职,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的。在李密的心里,皇恩的确浩浩荡荡。为了排除“一臣不仕二朝”的嫌疑,他坦诚地向皇上表白:我以前一直做官,原本谋求仕途宦达,而且,我现在只是亡国奴,不敢有所盘桓。为了报答皇上的重用应允的恩德,他做出深重的承诺,“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果然,李密在祖母去世之后,进朝为官,官至汉中太守。

李密向后人展示了他伟大的品行:至孝至真,知恩图报!

陈情观后感 篇2

弱者,不是在卑贱中灭亡,就是在卑贱中变强!他是弱者,但是他从未抱怨过上帝,也许六月丧父的他,曾默默地躲在墙角抽泣;也许四岁离娘的他,常静静地伫立,望着远方:也许九岁不行的他,也一次次地祈祷自己的福健;也许······所有的也许在他与祖母的相依为命之中化为乌有。他感恩祖母,在呈进给皇帝的奏折中,用一颗感恩的心,感动了皇帝。也感动了后世的我们。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对于李密来说,祖母的抚养之恩,是自己一生最大的感动。正如他在《陈情表》中所写道:“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为了报答这片恩惠,他不顾杀身的危险,拒绝了皇帝任命官职的要求。在李密的心中,祖母是他唯一的亲人,如果李密真的因为这封信而引来杀身之祸,我想,他也不会后悔,就算再给他一次选择的机会,他还会选择他的祖母。杀身之祸不可免,他也会到阴曹地府照顾他的祖母。没有人能改变他的这份感恩心,他的感恩的心,也不会因地点不同而发生改变。

古代的医疗并不发达,能活到七十岁便是长寿,而“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一个古代女子活到了九十六岁,如果不是李密的精心照养,又有几个人能活到这个年龄呢?祖母的抚养之恩,在李密心中深深地扎了一个要报答的根。李密的照看,可以说让祖母尽享了天伦之乐。感恩,竟如此伟大!

李密的感恩是伟大的,在现代,我们也有一颗颗感恩的心,也许他们很渺小,但在湛蓝的天空中,发挥着自己全部的作用。

鲁迅是个有感恩的心的人。他在日本留学期间,藤野先生教会了他很多。对于鲁迅,他没有歧视,没有侮辱,这让鲁迅非常感动。他不仅将藤野先生的画像挂在自己屋内的墙上,还特地写了一篇文章来表达自己对藤野先生的爱戴。尽管只是一篇小小的文章,但是,那里包含了鲁迅对藤野先生满满的感恩之情。只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不论行动是否宏伟,都能展示出感恩的力量。

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感恩。听过这样一则童话故事。一只老鼠落入了一片对于他来说是大海的水洼中,他不停地呼喊着救命,就在老鼠以为自己的生命将以被淹死而告终的时候,一只老虎出现了,并把老鼠救了出来,老鼠非常感激老虎,便对老虎说:“我会报答你的。”老虎不以为然,昂着头走了。几个月之后,老虎一不留神,掉入了陷阱中,本来以老虎的身手是可以爬出来的,可是一张从天而降的网罩住了老虎,老虎动弹不得,只能听着猎人的脚步声越老越近。就在这时,老虎听到了咬绳子的声音,没多会,网便破了,原来是自己曾经救过的老鼠帮助自己脱离了险境。老虎非常的感激老鼠。兴许这个故事还会继续发展下去,因为老虎和老鼠都有一颗感恩的心。尽管只是一则童话故事,却要引起我们的思考,连动物都知道感恩,何况我们人类呢?忘恩负义,注定要被社会所唾弃;知恩图报,也应是人的本性。所以,我们要感恩。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中,忘恩负义的狼,注定是要被打的。

学会感恩吧,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爱,让我们一同在感恩中成长!

陈情观后感 篇3

读《陈情表》,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的懂得了:“世界上没有一条路能够一马平川,没有一个人能够随心所欲”但人生却因“孝”更具有归属感更加真实。

《陈情表》作者李密,应对当朝的高官厚禄,应对自身的安全,他选择了“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李密应对忠孝两难的境况毅然决然尽孝之心让人感怀。

自古以来,人们行事都以“白孝善为先”中国古代各种律法束缚人们,而违背君主的意思是逆君大罪,李密应对杀头之罪也选择侍奉养育自我的祖母。开头先写年幼的孤苦,祖母刘是唯一照顾他并将他养大。他本人也是;“无伯叔,鲜兄弟,晚有儿息,祖母对他的恩情肯定了他坚持以孝结尾。在文章中他深刻的写出了年老的祖母重病在床,使他不能废离。全文的中心是孝,感动君主的也就是中华美德中的孝。

文章后面写到官府的催逼,同时又写了祖母刘的病情又再次加重等,没有做别的解释,一个“孝”字贯穿全文,更体现李密的驰骋孝心。由此让人们联想到李密的“大孝”,却让千年之后的现代人打了折扣,让某些人感到羞愧,当下社会高速发展,人类礼貌逐渐走上新的高度,但传统习俗不能落下,孝字不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且要你付诸行动。当你向长辈行孝时,不仅仅宽慰了他们,同时你的形象在旁观者眼中也会高大起来。坚持这份态度,你会发现,天空是那么宽广,花儿是那么芬芳,正午的太阳不再那么焦灼。孝敬长辈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成功的人,首先要做到孝。孝心无价,作为炎黄子孙,没了孝,就像一具躯壳立于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价值。我们要时刻谨记新一代人,肩负重任,我们要把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陈情观后感 篇4

追求者,不思名则其为利。得欲之所有,念之全部。

大概是人的心性吧!每个人都想要拥有,仿佛不是自己的就无处容身,拼命而思得其之。

于是,人开始醉了,恨了,到最后也疯了……欲望横生,彻底击垮了他们那颗执着追求的心。变了,变得麻木,变得阴沉,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为达其求不论其失,却不曾想追到手了,脚下却是深渊。

还有一种人,追求乐在其中,乐享其成。既不患得患失,也不求过分拥有,能力达到就够了,成就有了就好了。能得到就满足了,得不到也满足,欢乐与追求同在。

有时不禁地想:人有了所欲是不是件好事?端正追求态度,它能成为追求道路上不解的动力。反之,它能使一个人不停地堕落,让一个人变得黑暗,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成一把伤人害己的利剑。欲望啊,该怎么说你呢?

有一次梦见,我和“自己”下赌注,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我们”两个要自相残杀呢?梦中,我遇急事,焦躁不安,愁怅满容。而他虽一脸凝重,却从容淡定,安然闲适,仿佛与他无关。下一盘棋,我胜了便沾沾自喜,洋洋得意;输了便灰头土脸,气急败坏。看他,输了,坦然淡定,笑呵呵的;胜了,怡然闲适,笑呵呵的。于是,我们不停地赌注,我输了,输的我一无所有。没了自信,没了理想,没了追求,没了所有……他胜了,却还是无所感慨……

那一刻,我醒了,我从睡梦中坐起,深深回味着那一幕幕。

陪自己下一场赌注,没有输赢。

像是经历了一辈子那么长,漫漫长夜,无眠安睡,与他相比,总是感觉自己是那么不济。为啥命运如此多舛哪!没有结果,只有自己想,自己明了。

拼一次,一辈子的时间或许都不够,争求一次,一生的经历大概也不行。欲望啊欲望,你给了我渴望,却要让我付出万般代价,何求?李密陈情表读后感得之安然,失之坦然,得之必然,成长必当然。然后,做好自己。陪自己下一场赌注,只有赢,永远都不会输。

陈情观后感 篇5

《陈情表》是一篇以情感人的美文。古有“读诸葛亮《出师表》而不流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密《陈情表》而不流泪者,其人必不孝”之说。可见《陈情表》之“情”之真之深之切,其传诵千年而不衰,终在于此。李密作为一位亡臣贱俘,深感祖母躬亲抚养的不易,面对司马氏政权的急竣诏书,必须寻找充分的理由辞职不就,为祖母养老送终。于是在结构全篇时,紧紧扣住了一个“情”字,以情动人,以情串文。文章至情至孝而又陈词婉转,自然真切,仿佛是从肺腑流出,丝毫不见斧凿痕迹。史载当年晋武帝读了此表之后,深受感动,下诏李密留养祖母,并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其祖母奉膳。《陈情表》之所以能让李密化被动为主动,全在于一个“情”字,就是这个“情”字巧妙地解决了自古忠孝两难的处境,使他留下美好的名声。

一、叙孤弱无依之情

为了能深深打动晋武帝,李密先尽力渲染自己的处境与遭际。开篇便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然后就在这一凄苦悲调中泣诉自己孤弱无依之状:先是自己出生六个月大,父亲逝去;接着四岁那年,母亲改嫁;后又是少年体弱多病,至九岁时还不能走路。不但如此,就连族亲除了祖母之外,再别无一人。其“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孤苦惨状可不言而喻。作者以简练的语言,凄苦悲凉的情感有力地刻画了一个缺亲少故,又饱经祸患的幼年李密形象:寂寞、清贫、孤独、悲怆。这是一个多么悲惨的故事,这是一幅多么惨苦的图画!读来不禁油然而生同情之心。

二、抒相依为命之情

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在这样一个苦难的家庭里,对于夙婴疾病的祖母来说,抚养孙儿成人,谈何容易?其中诸多不便、艰辛、苦楚又有谁能体味?孩子摔倒了,祖母要去搀扶;孩子饿了,祖母要去喂吃的;孩子病了,祖母要去寻钱觅药;孩子遭人欺负了,祖母要去安慰;教孩子读书识字做人……在作者的笔下,展现出一位可亲可敬的慈祥的老人形象。她悯孙儿孤弱,躬亲抚养,对李密有着大恩大德;正因为此,作者才与祖母建立起深切的感情,“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同时,作者还怀着怜悯之情,倾述着祖母的年老多病孤单无依的境况:“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祖母的巨大付出,才使我成立,才使我成才;也是祖母的巨大出,才使祖母疾病缠身,卧床不起,“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相依为命,谁也离不了谁。“臣侍汤药,未曾废离。”“乌鸟私情,愿乞终养。”拳拳之心,昭然可见。两情依依,血肉相连,其情至真至孝!

三、感优加恩遇之情

李密作为一位降臣,至微至陋,却多次被任要职。先是前太守臣逵察孝廉,后是刺史臣荣举秀才,再是诏书特下,拜郎中,除洗马。职位一个比一个高,诏书一次比一次急。可为何就是辞不就职呢?是李密孤高自傲,不识抬举?非也。他怕的就是落个心念旧朝,贞守名节的“不忠”之罪。因此,在文中作者充分地把他深受其恩的最大感激之情彰显得明明白白。“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是对武帝以孝治天下的高度称颂;“过蒙拔擢,宠命优渥”,以表自己受宠若惊的感激;“奉圣朝”,“沐浴清化”,更是对晋武帝的最高颂词。这其中,“沐浴”一词巧妙地隐喻作者在当朝所受的恩待犹如禾苗蒙受雨露滋润。这种感激之言在一定程度上使武帝的心弦为之一弛。

四、报武帝忠敬之情

李密反复强调孝情,决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他乃真心因终养祖母才辞不赴命的。因此,在提出“愿乞终养”之后,在这种真挚恳切之情的基础上转而抒报武帝忠敬之情。誓将“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活着不惜人头落地,死了也要结草衔环。“士为知知己者死”,至此作者对武帝的极其忠爱、无比尊崇、十分殷勤的心情溢于言表,出现在武帝面前的俨然是一个活脱脱的忠臣形象,使武帝越发深信作者陈情的诚挚和急切。事实上,李密在祖母去世后,李密奉召出仕,历任尚书郎、汉中太守等职,以报皇恩。

亚里思多德说:“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对适当的事物,对适当的人,在适当的时机下,以适当的方式发生的感情,才是适度的最好的感情。”作者正是运用了最恰当的抒情方式,以“情”为中心,从四个方面动之以情,掏之以心,自始至终围绕“情”字作文章,终于打动了晋武帝,使他看了表章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

陈情观后感 篇6

本文以孝道观念为中心结构全文。忠孝观念是中国封建宗法社会中一组对立统一而居核心地位的伦理意识。李密作为亡国贱俘,在得到新朝任命诏书后,如不应征,就有眷顾旧朝的嫌疑,甚至有杀身之祸。李密在文中以孝亲之情为依据,并标举“圣朝以孝治天下”的旗号,反复诉说自己终养祖母的请求,化被动为主动,使晋武帝答应了他的请求。

本文主要申说作者辞不赴命的理由,但作者没有过多地陈说道理,而是以叙事为主,在叙事中以情感人。本文首先陈说祖母对作者早年的养育之恩和祖母晚年对作者的'依赖,其次表明作者对州郡、朝廷屡下征举的感激之情和眼前进退两难的处境,再次表明心迹,不奉诏出并非别有希冀,反复申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最后申明所说一切都是实情,希望晋武帝予以体察。文章极力渲染自己的不幸和家庭的悲苦,反复陈述祖母年老多病、危在旦夕的情景,读来不禁油然而生同情之心。据说晋武帝读后曾动情地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

“大抵表文以简洁精致为先,用事忌深僻,造语忌纤巧,铺叙忌繁冗。”(吴讷《文章辨体序说》)《陈情表》洵为书表类文章的典范之作,语言质朴淳厚,语气谦恭,语意委婉,辞气怊怅,音韵和谐。在句式上以四字句为主,对偶句迭出,间以长短参差的句子,整齐中有变化。语言朗朗上口,极具抒情色彩,有强烈的感染力。有些四字句,简明练达,生动形象,已凝练为后世常用的成语或习语。

陈情观后感 篇7

刚听说李密这个名字的时候,我脑中冒出了另一个李密——《隋唐英雄传》里那个一开始拒绝当瓦岗寨皇帝,后来抢了程咬金混世魔王宝座又用一座城池换美女的那个李密。虽说不是一个时代的人,但我在他们身上却发现了一个共同点:就是读书人的矜持。

李密拒绝做官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口中的“终祖母刘之年”,也就是我们说的“至孝”。然后在这里我要钻一个牛角尖,就是字典里对“孝”的解释是: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注意,是父母。因而我们心中的大孝子貌似就跟我们观念上的孝有所不同。他的孝只是报恩,只是报答祖母刘的抚养之情。而且文中还描述了作者自身幼年的悲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老师说这是反衬出祖母刘的善良,但是我不这么想。我就不信“舅夺母志”里能没她这个做祖母的参与。而作者特别纠结他自己悲惨的出身,对这个在他丧父后强嫁他母亲的祖母心里怎么能没有怨言!

而作者不止一次提到祖母刘病情危机,命在旦夕。第一段:夙婴疾病,常在床蓐。第二段:刘病日笃。第三段的比较长: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第四段说的更直接: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说到这里,要是还死心塌地的认为李密真的无心仕途只为祖母那是在是强人所难了。要我说,他对于祖母的百般只是个借口,或者说,是一个缓冲垫,是一个挡箭牌。挡谁?挡世人的流言蜚语。古者贤不侍二主,李密作为前蜀旧臣,国破家亡,理应以死殉国,即便不死苟活,也至少对西晋斜个白眼,批评两句。但是晋武帝的糖果政策一下把他心中的所谓忠义洗得一干二净。在他心中,前蜀成了“伪朝”,为官前朝也成了“不矜名节”之事。他一边极力撇清与前朝的一切关系,极力讨好晋武帝,一边推辞不仕,婉言拒绝,还打出祖母刘这一张亲情牌以封住世人之嘴。好一出欲擒故纵!而我开始怀疑他对祖母刘一系列的病危描写是怕晋武帝是文盲,不能理解他的言外之意,急切的想要告诉皇上:皇上你有点耐心,我需要点舆论优势。这老太太马上就挺不住了,到时候才能名正言顺的做你大晋朝的官,为你效力。

这篇传世的“至孝之作”,记载的竟是如此一出现实的闹剧。瓦岗寨的李密之所以被推举做皇帝,因为他是前隋旧臣。而西晋的李密之所以被提拔做洗马,也是因为他是前蜀旧臣。因此这两场闹剧的始作俑者——瓦岗寨集团和晋武帝,才是真正的主角。晋武帝之所以向李密抛出糖果政策,无非是想用任用前朝老将的行为来创造他任用人才的舆论假象。但时间久了,人们也就忘了这茬,因此作为棋子的李密由中央被外放、免官、直至孤死家中的悲惨命运也就被注定了。

其实李密也挺不容易的,如果他所述属实的话,一个没爹没娘,单由祖母,也就是奶奶抚养长大的孩子是很可怜的。或许他小时候被人耻笑,不屑,忽视,所以他对于所谓传统道德的概念淡漠,甚至,是仇恨的。他向往权利,却始终被当作棋子,终其一生,郁郁不得志。虽然不认同他的行为,但是对对他的命运深表同情。历史便是如此无情,却也有他自己独特的公平。

陈情观后感 篇8

一边是气息奄奄的祖母,一边是愤怒严厉的帝王。李密困窘两难,只得用两行辛酸泪写下一张《陈情表》。

常卧病榻的祖母老泪纵横,被疾病折磨得痛苦呻吟。李密只能在一旁忍泪,端药送水,恨不能为祖母分担一些病痛。他还记得自己年幼丧父,生母改嫁,是瘦弱的的祖母为他撑起一方天空;他还记得自己年幼多病,九岁不会行走时,祖母的关切与辛劳;他还记得自己茕茕独立,形影相吊时,祖母的呵护与陪伴。

他是无论如何也割舍不下他那年迈祖母的。可是,朝廷特下诏书,一次一次授予李密显赫的官职。古代读书人一心只想踏上仕途,谁会能担任太子洗马却丝毫不动心?但朝廷三授官职,李密却三次推辞。郡县长官似乎比他还着急,三番两次登门催促。他哪里不怕惹怒了皇上,只是他一心想尽乌鸟私情,让祖母安度晚年。耳边似乎回想着帝王严厉愤怒的敦促,而眼前又躺着日薄西山的祖母,他内心的矛盾让忧愁紧紧锁住了他的眉头,帝王的呵斥又让踌躇徘徊的他不禁颤抖。他在《陈情表》中吐露心声:“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是当孝子,还是忠臣?这恐怕是个极难抉择的问题。他在表中说蜀国以孝治天下,又一再表明了自己的忠心。只是他可怜的老祖母没了他就无法安度残年,他的心更是不愿废止奉养而远离祖母。他无可奈何,又不得不做决定。于是他提出先孝后仕来换取心灵的一片宁静。他的孝,恐怕会让那位阴险多疑的君主也流下感动热泪、让许多人汗颜吧!他在功名利禄和亲情之间选择了后者,这是现代人也难达到的境界啊。

李密未留下多少文章,但仅这一篇《陈情表》就足以让他在历史的河流中闪闪发光。倒不是他文采斐然,辞藻华丽,只是他朴实而难得的真情打动了所有人。

他的这份真情,或许正是我们正在丢失的、宝贵的财富……

陈情观后感 篇9

曾经听过一种说法,是说最好的文章都是作者用自己心里的热血写成,就是当年干将、莫邪是用鲜血淬出的天下最锋利的宝剑一样凝聚了作者全部的情感与灵魂的作品.可以超越时间和语言的限制,拔动所有人的心弦,因为它们所包含的,是人类所共有的最本质的情感。

《陈情表》再一次地验证了这种说法的正确性,这篇千年前的短短文章,使千年之后的我在掩卷之后不禁潜然泪下。

本来已极尽凄凉的身世,由李密写来,只觉得每一个字都闪着盈盈泪光,每一句话都让人的鼻端忍不住阵阵的酸楚。那寥寥的几百字,却像几万根细密的小针,绵绵地刺着人的心,一股热热的潮流从心里向外涌着,布满全身每一个毛孔,说不清是酸,是涩,还是苦。这感觉还不是像潮水那样排山倒海般地袭来,而是像潺潺的小溪,有无数的支流,缠绵,悠长,细密,在胸臆间、脑海里久久地徘徊。

李密真的是用他的那颗心、那腔血写就了这篇文章,眼前甚至可以看见那一片正在跳动着的鲜红。40年相依为命的祖母,就是他全部的世界,就是他整个的灵魂。祖母的恩情,已不是山高海深这样的语言所能够形容,对于他来说,即使倾尽了整个生命也无法报偿其万一。所以,名望,官位,利禄,一切都加起来也及不上对祖母多一天的奉养;一丝的亲情,即使用全部的世界也无法换取。

千年之下,境遇迥别,但我依然泪下。也许,所有感人至深的文字都是如此,重要的不是如何贴切华丽的言辞,而是那颖拳拳的赤子之心。

陈情观后感 篇10

“常回家看看,常回家看看……”熟悉的旋律回响在耳畔,我不由地思索,何为孝也?

汉文帝亲尝汤药是孝心使然,老莱子戏彩娱亲是孝心使然,庾黔娄尝粪忧心是孝心使然,黄庭坚涤亲溺器是孝心使然,朱寿昌弃官寻母是孝心使然……

古往今来,从帝王到臣子,从臣子到百姓,并不缺乏孝顺父母之人。可对父母之外的人仍能保持一颗真挚孝心之人,屈指可数。我想,晋朝的李密,应是此寥寥数人中之一!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为了给祖母养老送终,他屡次辞官不去任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此时,面对如此浩荡皇恩,他冒着人头落地的危险,依旧辞官不去就职。“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寥寥数语,道出了母孙二人更相为命,一国帝王晋武帝读后动情地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

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的确,如此感人肺腑,怎不催人泪下?

然而,又有多少游子,父母重病在床,断然离去。他们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衣锦还乡之时,可以从容尽孝。可惜他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生命的脆弱。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动,不必将个人的力量夸大到不可思量的程度。但父母以子女为圆心而转动,失去了圆心,他们的轨迹将寂寞且不完整。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链接。今日事,今日毕,何必要将孝心藏到明天?当然,“孝”也绝不止于父母。

也许你无法给他们一处豪华的别墅,但你一定能够给他们一片坚固的砖瓦。也许你无法给他们一桌美味的佳肴,但你一定能够给他们一只可口的野果。也许你无法给他们一袭盛世的华衣,但你一定能够给他们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你无法给他们数以万计的金钱,但你一定能够给他们含着体温的硬币。在“孝”的天平上,它们是等值的。

梁继章在写给儿子的信中说道:亲人只有一次的缘分,无论这辈子我和你会相处多少,也请好好珍惜共聚的时光,下辈子,无论爱与不爱,都不会再见。既然与亲人之间的缘分如此珍贵,我们何不好好珍惜呢?为你的亲人尽一份孝心,趁他们健在的光阴!

陈情观后感 篇11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题记

友情是燃烧孤独的心灵之灯,亲情更能给人长久的抚慰和想念。从出生到离去,从婴儿到老人,亲情始终伴着你,它是你一生永远无法摆脱的情感。

读完李密的《陈情表》我感触颇深。李密从小境遇不佳,出生6个月就死了父亲,4岁时母亲改嫁。他是在祖母刘氏的抚养下长大成人的。幼时体弱多病,求知好学,博览五经,以文学见长。李密于祖母感情甚深,孝心可表。祖母有疾,他痛哭流涕,夜不解衣,侍其左右。膳食、汤药,必亲自口尝后进献。秦始三年晋武帝下诏征密为太子洗马。诏书累下,郡县不断催促,这时。李密的祖母已经96岁,年老多病。于是他向晋武帝上表,陈述自己无法应诏的原因。

在表中,一方面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一方面又要为病重的祖母床前尽孝。进退两难,实为忠孝两难。他说道“我是败亡之国的俘虏,身份卑微低贱,受到朝廷的提拔和委命,哪里还敢迟疑徘徊,有更高的希求呢”感恩之心,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与祖母相依为命,在她年高体弱的时候,实在不能弃她离家远行。在最后,他乞求陛下怜恤苦心,成全其愿,准允他为祖母养老送终。那样的话,生愿以生命奉献,死后也要结草图报。忠君之情于一片孝心,令人感动涕零。这种朴素、深沉、知恩图报的情感,放射出恒久而温情的人性美。

李密是懂得感恩的,他为了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而放弃做官显达的机会;他又为了回报朝廷的知遇之恩,许下了“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报国之心。最终晋武帝为其孝心所感动,不仅同意暂不赴诏,还赏赐奴婢二人,并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

人,应该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亲友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而我们又是否察觉到那缕缕银丝,那一丝丝皱纹。感恩需要你用心去体会,去报答。

人在一天天老去,我们是否可以像李密那样做到,暂弃某些机遇而回报亲人的养育之恩。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学会感恩,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永铭于心。

感恩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也是现代社会成功人士健康性格的表现,一个人连感恩都不知道的人必定是拥有一颗冷酷绝情的心。在人生的道路上,随时都会产生令人动容的感恩之事。且不说家庭中的,就是日常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所遇之事所遇之人给予的点点滴滴的关心与帮助,都值得我们用心去记恩,铭记那无私的人性之美和不图回报的惠助之恩。感恩不仅仅是为了报恩,因为有些恩泽是我们无法回报的,有些恩情更不是等量回报就能一笔还清的,惟有用纯真的心灵去感动去铭刻去永记,才能真正对得起给你恩惠的人。

父母即使有一天不在了,他们还会长久地占据在儿女的记忆里。但这种同在更多的是睹物思人的追念和寻无觅处的黯然神伤:还有谁会呼唤你的乳名,牵挂你的冷暖,注视着你的一举一动?

精选希望观后感通用


在欣赏作品时我们能够全身心的进入到作品的世界里。能让自己产生共鸣的作品总会让自己获得启迪,在认真品味了以后,相信您收获一定不少,观后感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那么如何真切的表达作品里的感悟呢?或许你需要"希望观后感"这样的内容,请收藏并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希望观后感 篇1

当你乘坐的飞机失事,坠入荒无人烟的丛林时,你会努力重拾信心吗?当你发现与你做伴的只有蠢蠢欲动的野兽和疯狂的蚊子大军时,你能顽强地去发现、去创造,从而生存下来吗?

十三岁的纽约少年布莱恩,能!

那次飞机失事后,布莱恩坠入了原始森林。他曾一度失去信心,几次想要自杀。但他冷静地告诉自己:纵使只有一丝希望,也不能轻易放弃。他用惊人的毅力顶住了驼鹿的攻击、龙卷风的强袭和黑熊的猛攻。他搭起了耐用的小石屋,制作了强劲的弓箭,造出了漂亮的小鱼塘。他猎驼鹿,养臭鼬,打黑熊,成了原始森林的霸主。正是希望的力量,让他从一个无知少年,磨炼成了一位伟大的生存专家。

看完这本书,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布莱恩的生存故事一直激励着我,让我一次又一次地在困境中重拾信心,走向成功。

三年级的一次期中考试,我在语数两门主课上接连失利,连自己定的基本目标都没达到。正当我打算干脆就这么颓废下去的时候,我一眼瞟见了书架上那本《手斧男孩》。于是,我重整旗鼓,疯狂刷题。在期末检测时,大发神威,把平时积累的全部发挥出来,又重新坐回了全班第一的宝座。我想,这个第一的获得,还要归功于这本我珍爱的《手斧男孩》吧。

这就是希望的力量!也正因如此,《手斧男孩》当之无愧成了我最喜爱的一本书。

希望观后感 篇2

一个新颖的角度,站在流亡英国的欧洲小国(及法国)的立场看二战。除了富于抵抗精神的普通人的惊人勇气(包括逃亡路线被蠢货记者曝光的可怜人)、荷兰人由于蒙哥马利拙劣的市场花园行动付出的惨重代价、被英国特别行动处的官僚主义愚行坑害的特工(为什么这些蠢事都是英国人犯错,荷兰人受害),书中最给我最多震撼的是波兰人的命运。

波兰,在被德意志和俄罗斯两大强邻奴役了近两百年之后,终于在一战后奇迹般的赢得了短暂的自由,但随即又在1939年被纳粹德国和苏联联手瓜分。我可以理解罗斯福对遥远而陌生的波兰的冷漠,可以理解丘吉尔迫于美苏的强大实力而爱莫能助的纠结心情,但作为一个同样在二战中付出了惨烈代价、亦不免被大国政治损害利益的民族,我们更应当理解和同情波兰人在华沙起义中做出的选择。

一边是行将崩溃但依然残酷的德国人,一边是一河之隔虎视眈眈、名为解放者但同样为波兰人准备好了奴役的镣铐、集中营和死亡的仇敌苏联人,已经没有什么好失去的波兰人绝望地用自己的鲜血与生命去赌又一个奇迹。是的,他们失败了,惨烈的失败了,败给了德军的残暴、苏军的冷血和美英的漠然,但这是可敬的失败。作文又一次失去了祖国的波兰人破译着德国人的密码、在法国荷兰意大利怀着复杂的心情解放着陌生的人民、驾驶着皇家空军的飞机血洒长空,这样的民族不应当被我们嘲笑。

你听,那些粗鄙卑劣的全无心肝的看客般的嘲笑,仿佛忘记了本民族经历的类似的苦难,全无同理之心,带着成王败寇的低劣价值取向去责备受害的弱小民族;那鬣狗一样的笑声,莫不是来自同样一群人,那群热衷于责备“不完美受害者”、信奉弱肉强食社会达尔文、毫无廉耻只知抱紧强者大腿的人。

再拉回来说一句本书的问题:译者对部分历史知识不甚了解,导致了一些显而易见的错误。

希望观后感 篇3

一个新颖的角度,站在流亡英国的欧洲小国(及法国)的立场看二战。除了富于抵抗精神的普通人的惊人勇气(包括逃亡路线被蠢货记者曝光的可怜人)、荷兰人由于蒙哥马利拙劣的市场花园行动付出的惨重代价、被英国特别行动处的官僚主义愚行坑害的特工(为什么这些蠢事都是英国人犯错,荷兰人受害),书中最给我最多震撼的是波兰人的命运。

波兰,在被德意志和俄罗斯两大强邻奴役了近两百年之后,终于在一战后奇迹般的赢得了短暂的自由,但随即又在1939年被纳粹德国和苏联联手瓜分。我可以理解罗斯福对遥远而陌生的波兰的冷漠,可以理解丘吉尔迫于美苏的强大实力而爱莫能助的纠结心情,但作为一个同样在二战中付出了惨烈代价、亦不免被大国政治损害利益的民族,我们更应当理解和同情波兰人在华沙起义中做出的选择。

一边是行将崩溃但依然残酷的德国人,一边是一河之隔虎视眈眈、名为解放者但同样为波兰人准备好了奴役的镣铐、集中营和死亡的仇敌苏联人,作文已经没有什么好失去的波兰人绝望地用自己的鲜血与生命去赌又一个奇迹。是的,他们失败了,惨烈的失败了,败给了德军的残暴、苏军的冷血和美英的漠然,但这是可敬的失败。又一次失去了祖国的波兰人破译着德国人的密码、在法国荷兰意大利怀着复杂的心情解放着陌生的人民、驾驶着皇家空军的飞机血洒长空,这样的民族不应当被我们嘲笑。

再拉回来说一句本书的问题:译者对部分历史知识不甚了解,导致了一些显而易见的错误。

红气球观后感精选


本文为幼儿教师教育网推荐专题“红气球观后感”相关内容。

观看一部影片,就好像在眼前展开了一个新世界,一部高质量的电影作品,总能让人眼前一亮。此时需要做好笔记,并将感悟记录下来,写观后感既不能脱离原作,也不能单纯的讲述作品故事,你知道作品观后感应该先从哪个方面着手去撰写吗?推荐你看看以下的红气球观后感,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红气球观后感 篇1

一个红气球,比其他气球大了一些,“尾巴”又短又粗。但是,这样美丽的一个气球却被绑在了路灯上。有一个小男孩从此处经过,看见了它,一下子跳了上去把它“救”了下来。

从此以后,红气球就像朋友一样跟着小男孩,像保镖一样保护着他。小男孩也对它爱不释手。

但是,红气球也被一些人伤害着,他们就是“追踪小队”。当他们看见红气球时,有的拿着石头去砸,有的拿着弹弓去打,有的直接去抓它的绳子……第一次,在小男孩的帮助下,红气球成功逃脱;第二次,小男孩也没有办法,他“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结果,红气球被一颗非常邪恶的“子弹”打破了“身体”,慢慢的,脸上的“皱纹”越来越多。红气球仿佛在说:“再见了,这个世界!再见了,我亲爱的主人!”在它“身子”快要扁的时候,一只“罪恶之脚”踩了上去。“啪”,一下子,气球破了,小男孩的心碎了。

这时,整个巴黎的气球都来了,它们聚在一起,来到了小男孩手上。小男孩抓着气球,慢慢地飞上了天空……

红气球观后感 篇2

今天老师给我们看了一部电影,叫《红气球》。里面的小男孩非常善良。

一天,小男孩在放学的路上,看见一盏路灯上面有一个红气球。小男孩非常想得到那个红气球。于是,他先放下背包,然后爬上那一盏又高又滑的路灯顶端,再用手抓住气球的线,接着把线在手上绕了几圈,最后,小男孩咬住气球的线,滑下去了。小男孩心想:我终于不孤单了,有它陪我玩了。红气球也非常高兴,兴奋地对小男孩说:“主人,快把我带回家吧,我都在这里等了三四天,终于有人把我带回家了。”你们想知道,我如果就是那个小男孩的话,我会做什么呢?我也会像那个善良的小男孩一样,爬上路灯,把气球线咬住,从那个路灯上滑下来,拿着气球高高兴兴地回家。

小男孩和红气球一起玩的时候,非常有趣!红气球非常顽皮,小男孩想抓住气球,可是红气球偏偏不让小男孩抓住它。小男孩假装生气,转身就走了。可在这时,红气球却飞到小男孩面前。这回,小男孩一把抓住它了。我敢说世界上没有比红气球更顽皮的气球了。

我要给《红气球》这部电影打个五星好评,因为小男孩太善良了。虽然,他一心想保护红气球,可最终红气球还是破了。

红气球观后感 篇3

《红气球不见了》是一个关于丢失和找回的故事,但是这样的找回,非常特殊哦!

小老鼠阿布有个漂亮的红气球,它的颜色非常漂亮,像阳光下的石榴一样红!它软软的,圆圆的,像个可以拥抱的宝贝,阿布喜欢趴在它的上面,亲吻它,它给阿布带来了很多很多的快乐。所以,阿布无论去哪儿,都要带上它,红气球成了阿布的精神寄托,给它单调乏味的生活增添了无限乐趣。

可是,有一天晚上,红气球不见了。阿布孤零零地开始在黑夜里到处寻找,途中他遇到了很多朋友,首先遇到了老猫头鹰当他得知阿布心爱的红气球不见了,感到很同情,老猫头鹰安慰他说:阿布,阿布,你不要哭啦,我们一块儿去找找你的红气球。丢掉一个,我们就找十个回来!。他们一块儿在黑夜里找阿找阿,又分别遇到了两只可爱的鸽子给它叼来了红色的玫瑰花,野草莓上遇见的三只蜗牛,红苹果里冒出的四条小虫,加上阿布!我们来数一数,现在有多少个伙伴啦?正好十个!所以老猫头鹰说得没错,我们一块儿去找找你的红气球。丢掉一个,我们就找十个回来!阿布有了十个朋友,他还怕黑夜吗?红气球,无论你在哪里,都可以过自己的生活了!阿布再也不怕黑夜了。

其实这个红气球有很多的寓意。你可以说它是你心爱的东西,可以说是心爱的人,也可以说是你的理想等等。不管它代表了什么,必定是你心爱的,很想实现的,在当时的环境下,你离不开的。万一哪天它离开了,你很悲伤,这都是能理解的。你一定会去寻找它回来。对的,寻找是一定要的,我非常赞同这种出发。等你寻找了就会发现,你会找十个回来,说不定比以前更好。所以,不要太害怕丢失,不要不敢去寻找,丢掉一个,我们就找十个回来!

红气球观后感 篇4

有部电影叫《红气球》,非常感人。这个故事发生在19世纪40~50年代,主要讲的是小男孩和红气球的故事。

影片中,有一天,小男孩去上学,走着走着,发现路灯上挂着一个红气球。小男孩想把红气球拿下来,于是就用手抱住灯杆,用脚勾住灯杆,慢慢地向上蹬,爬到了旁边的阳台上。他站在阳台上,踮起双脚,想去拿红气球。啊,终于拿到红气球啦!小男孩又小心翼翼地往下爬,往下爬时,还用牙咬住气球的绳子呢!红气球看小男孩这么喜爱它,就和小男孩成为了形影不离的伙伴。

有一次,小男孩去买面包,叫红气球在门外等,红气球答应了。没想到,红气球被一群熊孩子抓住了,还拿走了。等小男孩出来时,发现红气球不见了,便赶紧去找。但小男孩找到红气球时,红气球已经奄奄一息了,小男孩非常伤心。这时,有一大群的气球飘向小男孩,这下可把小男孩给乐坏了。

我多么希望,我也有形影不离的伙伴啊!

红气球观后感 篇5

《红气球》讲述了一个孤独男孩在上学时捡到一只有魔法的红气球,他带它上学,放学红气球像一个调皮又懂事的小魔法师陪伴着他。可这种快乐并没有坚持多久小男孩的红气球被一群坏孩子盯上了,他们搞破坏,追赶,用弹弓弹射,践踏红气球,使小男孩失去了最好的伙伴。过了一会儿,一群七彩气球从商店,房屋,甚至街上玩耍的小孩手中飞向褶皱的,扁了的红气球,带着小男孩飞向天空。

影片通过小男孩和红气球之间的情谊,十分含蓄地表达了人们对快乐以及自由的向往。镜头中的小男孩的大眼睛里充满了期盼,渴望,他期盼,渴望自由。

在一群气球的簇拥下,小男孩飞上了天空,得到了一次奇妙的环球旅行。

当我感到孤独时,就会玩电脑,看电视,其实,我并不想这样,人本来应该和人玩的,电视屏幕上的动物,即使叫人开心的唐老鸭,毕竟不给人以实物感。我多么希望拥有一个像小男孩一样的红气球。

红气球观后感 篇6

我看了一部电影《红气球》,认识了一个名叫帕斯克的小男孩。我印象最深的是影片中的两个画面。

第一个画面是红气球和小男孩帕斯克成为好朋友的故事。有一天小男孩帕斯克,带着红气球去教室时,被老师关进了小黑屋。红气球就一直跟着老师,希望老师可以把帕斯克放了。在红气球不停的骚扰下,老师终于把帕斯克从小黑屋放了出来。我想:这个红朋友太讲义气了,真是有福同享有难也要在一起担当啊!第二个画面是小男孩帕斯克的红气球被一群调皮的男孩踩坏了。看到这,我的心情糟糕透了!当时我觉得那些小男孩好坏,为什么一定要抢红气球?不仅要抢还要破罐子破摔得不到就把它毁灭掉。帕斯克十分伤心。看到这副画面,我觉得帕斯克又要孤独了。就在他伤心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所有的气球好像收到信息一样,都飞过来了。帕斯克看到这么多气球,心里高兴极了,就把气球系在一起,然后让自己坐在气球上飞向远方大家都看得沉醉不已。有的目瞪口呆,有的鼓起掌来,还有的忍不住叫出了声

我也有一个红气球。它和我一起睡觉,一起玩游戏,一起长大。还记得有一次家里空无一人,就只有我和红气球在家里,当时我心里害怕极了,那时红气球在我的身边,好像对我说:小主人,你不要害怕,我永远在你的身边!是的,红气球一直在我的身边。

这次电影可真令人难忘!

红气球观后感 篇7

我们在电影课上看了一部名叫《红气球》的电影。这个红气球比小男孩的头大好几倍。它圆溜溜的,火红火红的,像一个大苹果;又像一个巨无霸大樱桃;还像一个红艳艳的小太阳。

我觉得小男孩身手敏捷。小男孩上学的路上遇到了红气球。他爬上了路灯,伸出手解开了红气球的绳子,把红气球拽向了自己。接着,他叼着红气球,扶着路灯往下滑。

我觉得小男孩非常聪明。上学时,他抓不到红气球,于是假装生气走了。红气球马上飞到他面前来了。他突然伸出手来抓住了红气球。没过多久,红气球又飞了。这时,小男孩快速跑到一个墙角,红气球又马上跟了上去。红气球一到墙角,就被藏在旁边的小男孩一下子抓到了。

我觉得小男孩很可爱。他要到店里买面包。他对红气球一本正经地说:“你要乖乖地在这里等我。”说完,便放开了红气球的绳子,进店里买面包了。没想到,一群熊孩子来了。他们抓走了红气球,跑走了。小男孩买完面包,出来一看,发现红气球不见了,非常的慌张。此时,他心里想:这个红气球飞到哪里去了,真让我着急!

当我看到红气球被熊孩子用石头砸到,掉到了地上,此时,我很伤心又很生气,心想:这些人太过分了。红气球不会要永远离开小男孩了吧?幸好结局是完美的。

如果我也有一个像红气球这样形影不离的朋友,我会很开心很开心的!

红气球观后感 篇8

小时候,你有特别喜爱的东西吗?可能是玩具小熊,可能是帅气的机器人吧。你每天去哪儿,就一起带上他们,把童年所有的秘密告诉它们。

可是有一天,它们突然不见了。你会拼命的找,从经常乱扔东西的地方找到床下、门缝里、书柜后、窗台上……还是找不到。最后它就消失了,带着你的秘密和期待。上小学一年级时,我就失去了一个漂亮的卡通铁质笔盒,我特别喜欢听它那“嗒、嗒”的声响。从此我也再没买过铁质笔盒了,桌子上摆放的是一款卡哇依布质笔袋。那“嗒嗒”的声响仿佛也离我而去,让我很是想念。还记得有一部30分钟的英国电影---《红气球》。它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在偶然间得到了一只心爱的红气球,开心地牵着它回家。红气球像有灵性似的,忽高忽低,和男孩玩着躲猫猫的游戏。就在快要到家的时候,红气球飞走了,越飞越高…。

这个故事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气球和男孩之间的默契和情趣。直到让我读到了一本叫《寻找红气球》的书后,我感受到失去的东西还可以再找回来。在这个故事里,小老鼠阿布也拥有一个可爱的红气球。它圆园的,软软的,像石榴一样的红,它可是阿布的宝贝啊,有一天,阿布的宝贝也像我们的宝贝一样的消失了,不过它也是气球,是飞走了。小老鼠阿布也和我们一样着急。“别怕,我们一块去帮你找!”“你丢掉一个,我们帮你找回十个!”这是猫头鹰大叔安慰阿布的话。让阿布很感动。于是,他们就踏上了寻找之路。在牡丹花丛中,在野草莓地里,在苹果树上……都没有。阿布好伤心。可它突然发现现在站在它面前的猫头鹰大叔、鸽子兄弟、草莓地里的三只蜗牛、和苹果树上的四条青虫一直都陪伴着它,它们不正好10个吗?它虽然失去了1个气球,可它收获了10个朋友啊。于是阿布也不伤心了,开始了新的一天生活。其实故事里的红气球是有很多寓意的,你可以说它是你心爱之物,也可以理解成是你的理想…。。但不管它是什么,必定是你喜爱的,很想去实现的。如果哪一天它离开了你,你会伤心,但你一定要有勇气找它回来。对的,寻找是必须的,我也非常赞同这个选择,在你寻找的过程中,就会发现也许丢掉的是个物品,但最后我们会收获到更多。它里面会包含着可贵的友谊、浓浓的亲情等。

让我们学会了坚强,学会了成长。所以,不要害怕失去,重要的是敢于去寻找!丢掉一个,我们就去找回十个吧!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