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预先准备好的,但老师也要清楚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行的。要知道好的教案课件,是能让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升不少的。以下是小编花时间整理的《最新小学三年级教案设计》,希望能帮助到你的学习和工作!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
2、对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具准备
1、恐龙有关图片和资料的课件一份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了解恐龙的种类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将本课的十一个生字会读,会写、会认,五个二会字掌握。
2、将课文读通、读懂。
3、初步了解恐龙的科类。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两亿年前,地球广茂的森林中,生活着一群巨大的爬行累动物,他们主宰着当时的地球,那就是恐龙,(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同领略恐龙的世界。
(二)读通全文,解决字词
读通全文,读准字音。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将课文通读一遍,遇到不会读,不理解的字词划出来,用查字典的方法自己解决,如果还是无法解决,一会儿我们边讲边提(—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出示生字
yì màn hōng jiàn xíng wéi qì měng chǐ bǐ mí
亿 漫 轰 剑 型 畏 戚 猛 齿 匕 谜
指导:
“亿”字第二笔为“横折弯钩”,是整体认读音节
“漫”的部首为“三点水”与水有关,字形辨析慢缓慢漫弥漫
“三车并行”其声“隆隆”是为“轰”
“剑”为刀,同为立刀旁的字有“利”、“刻”、“划”、“削”与锋利的刀具有关
“畏”,错误可能多一撇
“型”,后鼻音
“戚”,部首为“戈”第一声
“猛”为“反犬旁”,与动物有关,后鼻音
“齿”翘舌音,整体认读音节
“匕”,第三声
“谜”言字旁谜语用口述
那么你们对哪些词语不理解呢?或者说你已经通过查字典的方式解决了,也可以和大家交流一下。(教师在学生不理解的情况下进行指导)
漫游:随意游玩,本课指恐龙到处随意走动。
轻型:(机器、武器)在重量、体积,功效或威力上比较小,本课形容翼龙飞行起来比较轻巧。
神秘:高深莫测。使琢磨不透的。本课是指恐龙的突然消失,使人弄不明白其中的奥秘是一个不解之迷。
锋利:本课形容霸王龙的牙齿非常尖锐,很容易刺入别的动物。
消失:逐渐地减少以至没有。
庞然大物:外表上庞大的东西。本课形容雷龙的形体很大。
望而生畏:畏,害怕。看到了就害怕。
展翅高飞:张开翅膀高高地飞翔。
齐读生字,并完成课后第2题
(三)再读课文,理顺句意
1、指名读各个自然段,相机指导。
2、齐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
(四)作业
课堂联系:5号本,查字典。
四、作业布置
1、抄写词语
2、找一找。试着介绍你喜爱的一中恐龙(口头)。
3、基础练习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成、对”等6个字,学习“又字旁、绞丝旁、门字框”。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在读中感悟“小树在春风里摇绿了嫩芽和树梢,摇红了花蕊和花苞”,以及小树和小鸟说的话,识字,培养想象力。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1、看插图小树在风中点头,小鸟在树上嬉戏,让学生仔细观察,问:你看到了什么?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2、理解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再整体感知。
1、借音自读课文,一节一节地读,再连起来读。
2、标出课文一共有几小节,并用横线画出生字词,然后自己反复拼读,把生字读准。
3、同桌互相认读生字,并纠正读音。开火车选读带拼音的生字词,再读去掉拼音的生字词,全班读。
4、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小组合作,轮读课文。再指名读、评读。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选你最喜欢的一节反复读,想想:读了这节,你明白了什么?小组交流。
3、检查,你最喜欢读哪小节,你读懂了什么?
4、读了第一小节,你明白了什么?读了第二小节,你懂得了什么?读了第三小节,你又知道了什么?教师再指导朗读
四、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新课
认读生字。回忆课文内容
二、背诵,诵中感悟
1、谁能准确、流利地把课文读一读?
2、练习背诵,同桌互相背背。指名背。
三、书写,学会生字
1、认读带拼音的生词,再认读没拼音的生词,然后用“会认字”与“会写字”组词、说话。
2、仔细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边书空边说说笔顺。
3、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互相说说。教师指导书写,再独立书写。
四、识词、积累运用。
认读词语花篮里的词。你从这里还学会了哪些新词?把你最喜欢的选几个填在花篮里。选择你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再小结全文。
设计理念: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本课以“情”为导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创设特定的情感氛围,唤醒学生的尊师意识,对学生渗透尊师思想的教育,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行动、及深情的歌声表达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教学内容:
表演《甜甜的秘密》(人音版第六册)
教学目标:
通过表演唱《甜甜的秘密》,聆听《飞来的花瓣》,表现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唱出神秘、急切的感受,表达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2、旋律中的大跳音程要唱准。
教学流程设计:
环节与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首先,让我们在音乐声中放飞美妙的歌声,仔细体会歌中的情感。
(音乐《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
学生演唱。
通过熟悉的音乐唤醒学生心头真挚、浓厚的尊师意识,为下面的教学做了很好的情感铺垫。
二、谈话导入
1、师:刚才,同学们唱得那么投入、那么深情。能说说,在演唱时感受到了什么呢?
2、师:是呀,老师呕心沥血、精心培育我们茁壮成长。那我们该怎样报答老师呢
1、学生间交流内心感受。
2、学生交流尊师的做法。
新课展开
听唱歌曲
1、这里有一群孩子,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请听《甜甜的秘密》(出示歌谱)
2、请你猜想一下,他们会对老师说什么甜甜的话语呢?(背景音乐《甜甜的秘密》)
真是一群懂事又体贴的孩子,老师会为有这样一群学生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3、下面,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诵歌词,要求:大家感受一下,这群学生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
师范唱,帮助体会:神秘、急切的感觉。
4、让我们一起用神秘、急切的心情朗诵歌词
1、初次聆听歌曲。
2、生边跟音乐哼唱边发挥想象。
学生交流想法。
3、熟悉歌词,体会歌曲中的情绪。
生说感受。
4、生齐读歌词。
歌谱中的歌词按音的高低排列,形象、直观地引导学生掌握音准,特别是大跳音程。
在看、听、说中熟悉歌曲,对学生渗透尊师思想的教育。
学唱歌曲
1、带领生用“mn”哼唱旋律,师用手势引导学生注意旋律线的走向。
2、师弹琴。
3、师弹琴,要求:第二遍唱时注意有没有较难的地方,待会儿请求帮助。
1、生用“mn”哼唱旋律。
区分一二小节和五六小节的异同处,唱准大跳音程。
2、生跟钢琴哼唱。
3、带上歌词跟琴唱。
唱不好的地方重点练练。
4、完整唱全曲。
通过哼唱熟悉旋律,引导学生根据旋律线的走向掌握音准。
从学生角度发现歌曲中的难点,进行针对性教学。
歌曲处理
1、放《甜甜的秘密》的音乐,要求:学生边唱边体会神秘急切的感觉。
2、为了体现悄悄地神秘的感觉演唱时声音的音量要小。
3、师范唱后半部分,引导学生通过演唱体现急切的心情。
4、请生上台演唱歌曲。
1、跟着音乐演唱歌曲,体会神秘急切的感觉。
2、练唱歌曲前半部分,唱出神秘的感觉。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了解投掷轻物的动作技术,培养正确的挥臂姿势,突出重点----快速挥臂,提出难点----方向性。
教学内容:原地投掷纸团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观看动画短片“讨厌的马蜂”
教师提问:怎样把树上的马蜂窝打下来?
二、集中注意力练习“”猜猜看
教师提问:同学们喜不喜欢动物?下面请你们认真听各种动物的声音,判断是什么动物?再迅速模仿动物的动作,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三、全身练习“击掌操”
以简单动作的简单组合为主,听音乐节奏,模仿老师的动作一起练习。
四、诱导练习“掷纸飞机”、“甩纸炮”
学生自由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动脑筋思考:“怎样才能使纸飞机飞得又高又远”、“怎样纸炮才能甩得很响”,并找出答案。
五、模仿练习“打马蜂窝”
投掷靶上的“马蜂窝”高低不等,表面带粘性,如果“石块”打中目标,即被粘住。投掷线为三条,学生根据自己的身高及力量的大小,自由选择投掷目标、投掷距离进行练习。
六、观看“原地投掷轻物”教学录像。
教学口诀:两脚前后立,球儿手中拿。
看准马蜂窝,用力向前掷。
突出重点:快速挥臂。
七、纠正投掷出手角度练习“穿越花环”
提出难点:方向性----前上方
八、游戏:“谁先坐”
游戏方法:分8组进行比赛,每个同学站在座位旁,音乐开始,排队按顺时针方向绕桌子慢跑,音乐一停,每个同学迅速找就近的凳子坐好,没找到凳子的同学原地站立。
放松韵律活动:“小白船”
《花儿也会放风筝》
一、导课:
春天到了,和暖的阳光普照大地,田野里,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在这样的天气里同学们最喜欢的户外活动是什么?(板书:放风筝)听说过花儿也会放风筝吗?(板书:花儿也会)你们看到这个题目,有什么疑问?
(学生会说到:花儿如何会放风筝?花儿放的风筝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悟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这些问题能否解决?
1、学生自由读文,同时划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词。
2、解决不认识的生字词,检测学生的识字情况(可以分组朗读,或者接读课文)。
3、指导学生对读的同学做评价。
老师评价学生的读文情况。
刚刚在看到这个题目时,同学们都有个问题:花儿放的风筝是什么?
那现在我们就来找找,请同学们快快地读读课文,看看能否找到答案。
学生谈到哪里,老师要引导学生来想像学习,全诗共有4个小节,写了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小节:写出来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表达了孩子们的愉快心情。学生边读边想,
天,是这样蓝,
风,是那样轻,
第二到四小节:描写了远处的花、蝴蝶、蜻蜓,也描画了我们一起享受大自然赐予的一切美好,描画了一幅快乐、祥和的景象。
彩色的蝴蝶,
长尾巴的蜻蜓,
分小组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想像,并讨论:花儿也会放风筝,花儿放的风筝是什么?
在这里,学生要明白:花儿会放风筝的原因,写出了花儿和小动物的快乐,抒发了作者渴望人和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灵和睦相处和谐统一的美好愿望。
学习了本诗后你想说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作业:画一幅美丽的图画(表现春天的美好)
乘法的估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0页例2,练习十五第4-7题
目标预设: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流程:
一、提出问题
1、用多媒体幻灯片逐一出示各种图片,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图片内容是:邮局邮票出售处,有的邮票一枚80分,有的邮票一枚60分。
百货商店鞋柜,一双旅游鞋78元,一双皮鞋164元。
电*售票处,日场一张电影票15元,夜场一张电影票20元
小袋鼠蹦跳一次约2米,小袋鼠蹦跳33次。
文具商店柜台,每盒图钉120个,每包日记本25本。
2、出示课本第70页主题图:三年一班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只带250元钱去,够吗?
二、尝试解决
1、先请学生猜猜带250元够不够?再请学生思考怎么知道我们猜得对不对呢?
2、同桌商量
3、介绍解决方法
4、教师小结:我们已经学国整十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我们可以把29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来估算。因为8乘30等于240,所以8乘29的积比较接近240,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
三、扩展引申
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
32x6=49x5=218x4=581x2=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即可。
四、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70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
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2、用上课开始时呈现的几个问题情景和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估算结果,找出答案。
3、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的估算例子。
五、课堂小结
1、这节课开头我们碰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的?
2、上这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我们应尽可能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
学生课前对一些特殊的四边形,如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等有一定了解和感性认识,学生通过归纳总结可以得出四边形的普遍特征。
教学目标:
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点,并能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2、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3、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精神和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找出四边形特点。和能够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难点掌握长、正方形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发现了吗?我们的校园越来越美了。有花有草,还有各式各样的石头,这样的校园你们喜欢吗?光明小学的校园也很美,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出示主题图)
2、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哪些图形?
3、大家观察得真仔细!找到了那么多的图形。有圆形、三角形,还有不少的四边形。听说过四边形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和它交交朋友。(板书:认识四边形)
(一)预设学生行为
学生观察,发现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一些不认识的图形(四边形)
二、初步感知,发现特征
1、初步感知
其实,刚才大家已经找到了很多四边形(课件出示)。
试着说一说,你想象中的四边形是什么样子的?
2、四边形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请你找出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课件出示)
重点判断:是不是四边形。
3、现在你能说一下,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吗?
4、考考你:判断老师手里拿着的图形是不是四边形。
强调:只要有四条直的边和四个角,这个图形就是四边形。
(二)预设学生行为
学生初步概括:四条边,四个角等等
再次概括:有四条直直的边,有四个角。
学生判断并说出理由。
三、感受四边形
找找看,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
(三)预设学生行为
书本的表面,红旗的表面等等。
四、四边形的分类
1、四边形是一个大家族,不同形状的它们有着共同的特点,也有一定的区别。(课件出示六种四边形)你能把它们按一定的标准分分类?先想想你打算怎样分?小组成员互相交流交流,并统一意见。
提示:你可以用三角板的直角去比一比这些四边形的角;你还可以用尺子去量一量这些四边形的边……
2、刚才大家在分类的时候,很多同学把两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分在了一类,说明它们是很特殊的,那么到底特殊在哪里呢?
我们可以用三角板来量量角,也可以用对折的方法来比一比边。
3、课件演示,得出结论。
(四)预设学生行为
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小组上台展示,并说说分类标准。
1、按是不是直角分两类
①四个角都是直角的
②不是四个角都是直角的
2、按边的长度关系分
(1)①四条边都相等
②对边相等
③四条边都不相等
(2)①对边相等的
②对边不相等的
……
学生试着说特征:四个角都是直角……
学生操作。
五、巩固拓展
1、小猴子吃桃子(课件)
2、画一画
画一个任意四边形。
画一个四个角都是直角并且对边相等的四边形。
画一个对边相等,但没有直角的四边形。你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下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它。
(五)预设学生行为
在练习本上画一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2、正确认读16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海、洋、样、妹、两、粗、提”。
3、感受雨后兄妹俩嬉戏的快乐情境,体会哥哥对妹妹的关爱之情。
重点;感受雨后兄妹俩嬉戏的快乐情境,体会哥哥对妹妹的关爱之情。
难点:感受雨后兄妹俩嬉戏的快乐情境,体会哥哥对妹妹的关爱之情。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一、导入(启发思维,唤起学生生活体验)
1、师:咱们班的小朋友最聪明,看看谁能借助拼音把这几个词语度的又快又准!
(展示词语:雨后广场水花糟糕)
理解“糟糕”:糟糕是什么意思呢,谁能讲讲呢?(师及时点拨,随时鼓励)
2、看了这几个词,你想到了什么事呢?说听听吧!(生畅所欲言)
师:大家都曾有过玩水的快乐,著名作家冰心奶奶把小朋友玩水的欢快情景写成了一首诗,说不定,诗中还有我们的影子呢!大家想不想读一读呀?(板书:5雨后)
二、指导朗读
(一)攻克第一关:正确朗读。
1、听读,初步感知。
2、领读。
3、自己读(学习方法:不认识的字圈起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4、读听,喜欢哪节读哪节(师生互动,标准是是否准确,有无掉加字)。
(二)攻克第二关:流利朗读。
师:喜欢这首儿歌吗?说说为什么喜欢。(自由说,注意强调说完整)
把诗歌读熟了,读流利了,就会更喜欢了。
1、合作读,互相读读比比(标准是是否熟练,声音是否大)。
2、比赛读,请人代替老师和大家比赛读。
3、师生接龙读。
(三)攻克第三关:有感情朗读。
师:咱们一起读了,老师真快乐,大家快乐吗?请大家闭上眼睛,听听歌里的小朋友快乐吗?(播放儿歌《水花花、泥花花》)
是啊,雨中的小朋友真快乐!请大家认真读一读诗歌的第一小节,看看大雨过后,广场上玩水的小朋友快乐吗?
1、哪一句看出来了?(发散思维,积累语言,指导说话“快乐得还像……一样”。)
2、大家说得真好,他们的确很快乐,自己试试看谁能把他们快乐的心情读出来。
3、自己试读。
4、组内读,读得好的别的小朋友可以给他加上动作演一演。
5、请小组表演读,好的给配上音乐。(乐曲未完,大家闭眼听,脑子里过电影别的小朋友会怎样玩水,说一说)
三、课外拓展。
布置个性化作业(任选一题):
1、背一背:把你喜欢的小节背给同学或父母听。
2、画一画:把小朋友雨后玩水的情景画成一幅画和同学们交流。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在9篇课文的后面安排了“资料袋”,“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了解与课文有关的信息,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该如何把握特点,用好、用活资料袋,提高教学效率呢?
一、注重整合,让资料袋“物尽其用”
本册教材的设计较为充分地体现了“整合”的课程理念,资料袋不是“单纯的资料”,而是课文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师研读教材之后,分析每一个资料袋的作用,将资料袋的使用与课文的学习结合起来,就能引导学生用好资料袋,使其“物尽其用”。
【案例】 《奇怪的大石头》一文之后的资料袋为学生提供了李四光经过长期研究,为祖国摘去“贫油国”帽子的资料。学生通过这个资料,反过来再读课文,就能够知道李四光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就,跟他小时候善观察、爱提问是分不开的。《我不能失信》之后提供有关宋庆龄简介,《孔子拜师》之后提供的关于孔子的介绍,都属于类似的安排。引导学生学习这些资料,可以课前预习,为学习课文做铺垫;也可课后延伸,让孩子感悟伟人的成功与儿时的因果关系,增强自身的学习动力,觉得自己“也可以那样”。
整合的课程观,还要求学生将资料袋中的资料进行整理,最终变成“自己的东西”,丰富语言积累,从而“一物多用”。
二、鼓励创新,让孩子成为资料袋的主人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利用资料袋的时候,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强调“可以这么用”“也可以那样用”,还要引导思考“怎样用最好”。在本册的九个资料袋中,由于资料内容的差异,使用时方法应该灵活多样,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案例】 《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文课后的资料袋,为孩子们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生活的场景,生动的画面可以丰富他们融入民族大家庭的幸福体验孩子如果想知道那些少数民族同胞在做什么,也可简要涉及,让想知道的同学课前查阅其他资料,比如阿昌族同胞吹起动听的葫芦萧,傣族姑娘挑起可爱的竹篓等等。只要孩子们感兴趣,也可结合课文进行“我想和(什么族)的小朋友(做什么)”的说话训练,激发学习的兴趣,还可以让孩子说说“我还知道……”。
在引导孩子学习使用资料袋的过程中,与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结合起来,有意鼓励创新并注意保护他们的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把资料袋越用越活,越用越好。
三、培养习惯,让资料袋不断充实
培养学生使用资料袋的良好习惯是很重要的,对于用得好的同学一定要适时表扬,树立榜样,力争让收集资料、合理使用资料袋成为孩子们的自觉行为。教材上提供的资料袋其实不多,这为学生自己动手,收集整理资料,形成自己的资料袋提供了空间。
【案例】 《赵州桥》一文课后并没有提供资料袋,但是如果学生养成了积累资料的习惯,加上教师的引导,他们完全可以自主地通过课外书、网络等各种渠道了解祖国灿烂悠久的“桥文化”,进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发民族自豪感。这种学习的过程也是对孩子们自身资料袋的补充。如果孩子们查阅资料、收集整理资料的速度加快了,丰富资料袋的工作完全可以在大多数课文学习之前或之后自觉主动地进行。至于本身就有资料袋的课文,比如《蜜蜂》《玩出了名堂》,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意愿,鼓励通过查阅课外书或网络等形式,进一步丰富资料袋的内容,只是教师关注的不要停留在知识本身,而是应关注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和资料的使用。
建议老师们给每个孩子提供一个资料积累专用本,课外资料、妙词佳句都可纳人。教师对孩子自身资料袋的关注,就会激励孩子收集整理资料的热情,长此以往,孩子的语文能力将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四、尊重差异,让资料袋焕发个性光彩
学生由于个体的差异,对于资料袋的使用一定存在差异,这是很正常的,所以教师应多做“正面引导”,树立榜样,而尽量不要“强行要求”,打击弱势。如果收集整理资料、运用资料袋变成教师强制要求的行为,就使得原本很快乐的学习过程变得索然无味,令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费力低效。
【案例】 《给予树》课后关于圣诞节的资料,《“东方之珠”》课后关于香港的资料,孩子们一定都非常感兴趣,但这些资料比较少,许多孩子或许已经知道,于是“想知道”,这时教师可以让这部分孩子查阅资料,然后共同交流。对于那些能力相对较弱的孩子,也可让他们尽力而为,告诉他们“可以做得更好”,在与同学资料的“共享”中得到提高。另外,鼓励学生自身资料袋在内容、形式上以及命名、美化方面应尽可能体现自己的个性。
条件允许的话,那些丰富多彩的、个性化资料袋就可以成为一个缤纷的展台,让孩子们在展示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体验成功。
拿到新教材,我们需要统揽全局,把握教材的特点,把资料袋这一种新的形式放到整个语文课程资料中来加以认识,这样才能在资料袋的使用上灵活自如,不致顾此失彼。
栏目特意为你整理2023小学三年级教案设计,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是每个优秀的教师所必需的。教案有助于教师智慧地反思,发挥自身教学优势。
《花儿也会放风筝》
一、导课:
春天到了,和暖的阳光普照大地,田野里,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在这样的天气里同学们最喜欢的户外活动是什么?(板书:放风筝)听说过花儿也会放风筝吗?(板书:花儿也会)你们看到这个题目,有什么疑问?
(学生会说到:花儿如何会放风筝?花儿放的风筝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悟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这些问题能否解决?
1、学生自由读文,同时划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词。
2、解决不认识的生字词,检测学生的识字情况(可以分组朗读,或者接读课文)。
3、指导学生对读的同学做评价。
老师评价学生的读文情况。
刚刚在看到这个题目时,同学们都有个问题:花儿放的风筝是什么?
那现在我们就来找找,请同学们快快地读读课文,看看能否找到答案。
学生谈到哪里,老师要引导学生来想像学习,全诗共有4个小节,写了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小节:写出来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表达了孩子们的愉快心情。学生边读边想,
天,是这样蓝,
风,是那样轻,
第二到四小节:描写了远处的花、蝴蝶、蜻蜓,也描画了我们一起享受大自然赐予的一切美好,描画了一幅快乐、祥和的景象。
彩色的蝴蝶,
长尾巴的蜻蜓,
分小组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想像,并讨论:花儿也会放风筝,花儿放的风筝是什么?
在这里,学生要明白:花儿会放风筝的原因,写出了花儿和小动物的快乐,抒发了作者渴望人和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灵和睦相处和谐统一的美好愿望。
学习了本诗后你想说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作业:画一幅美丽的图画(表现春天的美好)
Unit4Doyoulikepears?
partBLet’ssay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字母Rt,Ss,Tt,并让学生听懂,会说以这些字母开头的单词rainbow,rain,snake,squirrel,tiger,taxi
2.通过有节奏、有韵律的听听做做活动,来复习和巩固A-T的字母。
【教学重点】
听、说、认读字母RrSsTt,体会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
【教学难点】
1、字母Ss的发音。Tiger中字母I的发音
2、按一定的顺序排列所学的字母。
【教学准备】
1.教师字母头饰、学生分组RST头饰。
2.教师和学生的五组大小字母卡片。
3.RST的字母描红卡。
4.教师给学生准备作为奖励的小礼物。
【教学过程】
课前欣赏:ABCSONG
Step1:Warm-up
1.Freetalk
Hello,boysandgirls,todayI’myournewfriend.let’shaveournewlessontogether.Areyouhappy?Metoo.Goodmorning,everyone;nicetomeetyou.和每组的学生一起(简单的交流,让学生很快的融入到课堂中,和老师做好简单的师生互动。)
2.SingasongABCsong课件呈现
T:DoyoulikeABCsong?let’ssingtogether.standup,singanddance.okawouderfulsong.
T:Howmanylettersarethereinthesong?
T:Wehavelearnedhowmanyletters?
T:Let’srecitethelettersfromAtoQ
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给学生整体感知的内容,起到衔接上下的效果。)
Step2:presentation
T:nowlet’stoknowthreenewletterfriends.课件出示ler’ssay内容。
1、学习Rr
(1)先看课件学习Rr,利用头饰和学生打招呼,Hello,boysandgirls.S:Hello,bigR.
(2)教师领读R的发音。Rrhavetwochildren.lookattwonewwords.showcardsT:Whatcanyoufind?Yes,firstletteris“r”.
(3)老师领读单词以及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渗透一点音标知识,让学生有初步的接触。
(4)Canyoutellmebeginningwithr?redrabbitrulerreally..开拓学生的思维。
(5)ShowmeyourfingersandwritebigRsmallr.
(6)you’regroupR
(给学生分组,加强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团结的力量,本组位R组也正体现了本课的主题字母教学,给与学生的鼓励是该字母的小写字母,在评价学生的同时操练了所学的内容。)
2、Ss,Tt的学习方法同上。
3、T:Howtowritethenewletters?lookandcopy
利用字母描红卡训练,先观察笔顺在进行描红。同时教师进行RrSsTt的板书。
4、Untiinow,wehavelearnedhowmanyletters?GroupRfromatog,GroupSfromhton,Grouptfromotot.先进行一个小小的比赛,让学生尝到小组合作的力量。
Step3:practice
教学内容:
1、前滚翻交叉转体1800
2、障碍赛跑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前滚翻交叉转体1800的转体动作和障碍赛跑游戏的方法及规则。
2、发展学生的灵敏协调素质和综合能力。
3、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及探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创新意识。
器材设备:海绵垫子若干块。
教学过程:
一、玩玩乐乐
1、小游戏
2、跟我学小组合作练习自锻练习,师生共同练习.
二、前滚翻交叉转体1800
1、连续前滚翻
2、前滚翻交叉转体1800
3、星星擂台赛学生寻找答案
学生示范
学生自述观点
学生选择方法
问题探讨:
教师引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练习,问题探讨信息收集
师生演示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学生观察辨谈区别,学生自锻.
三、游戏
障碍赛跑
设计理念: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本课以“情”为导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创设特定的情感氛围,唤醒学生的尊师意识,对学生渗透尊师思想的教育,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行动、及深情的歌声表达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教学内容:
表演《甜甜的秘密》(人音版第六册)
教学目标:
通过表演唱《甜甜的秘密》,聆听《飞来的花瓣》,表现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唱出神秘、急切的感受,表达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2、旋律中的大跳音程要唱准。
教学流程设计:
环节与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首先,让我们在音乐声中放飞美妙的歌声,仔细体会歌中的情感。
(音乐《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
学生演唱。
通过熟悉的音乐唤醒学生心头真挚、浓厚的尊师意识,为下面的教学做了很好的情感铺垫。
二、谈话导入
1、师:刚才,同学们唱得那么投入、那么深情。能说说,在演唱时感受到了什么呢?
2、师:是呀,老师呕心沥血、精心培育我们茁壮成长。那我们该怎样报答老师呢
1、学生间交流内心感受。
2、学生交流尊师的做法。
新课展开
听唱歌曲
1、这里有一群孩子,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请听《甜甜的秘密》(出示歌谱)
2、请你猜想一下,他们会对老师说什么甜甜的话语呢?(背景音乐《甜甜的秘密》)
真是一群懂事又体贴的孩子,老师会为有这样一群学生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3、下面,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诵歌词,要求:大家感受一下,这群学生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
师范唱,帮助体会:神秘、急切的感觉。
4、让我们一起用神秘、急切的心情朗诵歌词
1、初次聆听歌曲。
2、生边跟音乐哼唱边发挥想象。
学生交流想法。
3、熟悉歌词,体会歌曲中的情绪。
生说感受。
4、生齐读歌词。
歌谱中的歌词按音的高低排列,形象、直观地引导学生掌握音准,特别是大跳音程。
在看、听、说中熟悉歌曲,对学生渗透尊师思想的教育。
学唱歌曲
1、带领生用“mn”哼唱旋律,师用手势引导学生注意旋律线的走向。
2、师弹琴。
3、师弹琴,要求:第二遍唱时注意有没有较难的地方,待会儿请求帮助。
1、生用“mn”哼唱旋律。
区分一二小节和五六小节的异同处,唱准大跳音程。
2、生跟钢琴哼唱。
3、带上歌词跟琴唱。
唱不好的地方重点练练。
4、完整唱全曲。
通过哼唱熟悉旋律,引导学生根据旋律线的走向掌握音准。
从学生角度发现歌曲中的难点,进行针对性教学。
歌曲处理
1、放《甜甜的秘密》的音乐,要求:学生边唱边体会神秘急切的感觉。
2、为了体现悄悄地神秘的感觉演唱时声音的音量要小。
3、师范唱后半部分,引导学生通过演唱体现急切的心情。
4、请生上台演唱歌曲。
1、跟着音乐演唱歌曲,体会神秘急切的感觉。
2、练唱歌曲前半部分,唱出神秘的感觉。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
2、对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具准备
1、恐龙有关图片和资料的课件一份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了解恐龙的种类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将本课的十一个生字会读,会写、会认,五个二会字掌握。
2、将课文读通、读懂。
3、初步了解恐龙的科类。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两亿年前,地球广茂的森林中,生活着一群巨大的爬行累动物,他们主宰着当时的地球,那就是恐龙,(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同领略恐龙的世界。
(二)读通全文,解决字词
读通全文,读准字音。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将课文通读一遍,遇到不会读,不理解的字词划出来,用查字典的方法自己解决,如果还是无法解决,一会儿我们边讲边提(—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出示生字
yì màn hōng jiàn xíng wéi qì měng chǐ bǐ mí
亿 漫 轰 剑 型 畏 戚 猛 齿 匕 谜
指导:
“亿”字第二笔为“横折弯钩”,是整体认读音节
“漫”的部首为“三点水”与水有关,字形辨析慢缓慢漫弥漫
“三车并行”其声“隆隆”是为“轰”
“剑”为刀,同为立刀旁的字有“利”、“刻”、“划”、“削”与锋利的刀具有关
“畏”,错误可能多一撇
“型”,后鼻音
“戚”,部首为“戈”第一声
“猛”为“反犬旁”,与动物有关,后鼻音
“齿”翘舌音,整体认读音节
“匕”,第三声
“谜”言字旁谜语用口述
那么你们对哪些词语不理解呢?或者说你已经通过查字典的方式解决了,也可以和大家交流一下。(教师在学生不理解的情况下进行指导)
漫游:随意游玩,本课指恐龙到处随意走动。
轻型:(机器、武器)在重量、体积,功效或威力上比较小,本课形容翼龙飞行起来比较轻巧。
神秘:高深莫测。使琢磨不透的。本课是指恐龙的突然消失,使人弄不明白其中的奥秘是一个不解之迷。
锋利:本课形容霸王龙的牙齿非常尖锐,很容易刺入别的动物。
消失:逐渐地减少以至没有。
庞然大物:外表上庞大的东西。本课形容雷龙的形体很大。
望而生畏:畏,害怕。看到了就害怕。
展翅高飞:张开翅膀高高地飞翔。
齐读生字,并完成课后第2题
(三)再读课文,理顺句意
1、指名读各个自然段,相机指导。
2、齐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
(四)作业
课堂联系:5号本,查字典。
四、作业布置
1、抄写词语
2、找一找。试着介绍你喜爱的一中恐龙(口头)。
3、基础练习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成、对”等6个字,学习“又字旁、绞丝旁、门字框”。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在读中感悟“小树在春风里摇绿了嫩芽和树梢,摇红了花蕊和花苞”,以及小树和小鸟说的话,识字,培养想象力。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1、看插图小树在风中点头,小鸟在树上嬉戏,让学生仔细观察,问:你看到了什么?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2、理解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再整体感知。
1、借音自读课文,一节一节地读,再连起来读。
2、标出课文一共有几小节,并用横线画出生字词,然后自己反复拼读,把生字读准。
3、同桌互相认读生字,并纠正读音。开火车选读带拼音的生字词,再读去掉拼音的生字词,全班读。
4、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小组合作,轮读课文。再指名读、评读。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选你最喜欢的一节反复读,想想:读了这节,你明白了什么?小组交流。
3、检查,你最喜欢读哪小节,你读懂了什么?
4、读了第一小节,你明白了什么?读了第二小节,你懂得了什么?读了第三小节,你又知道了什么?教师再指导朗读
四、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新课
认读生字。回忆课文内容
二、背诵,诵中感悟
1、谁能准确、流利地把课文读一读?
2、练习背诵,同桌互相背背。指名背。
三、书写,学会生字
1、认读带拼音的生词,再认读没拼音的生词,然后用“会认字”与“会写字”组词、说话。
2、仔细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边书空边说说笔顺。
3、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互相说说。教师指导书写,再独立书写。
四、识词、积累运用。
认读词语花篮里的词。你从这里还学会了哪些新词?把你最喜欢的选几个填在花篮里。选择你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再小结全文。
俗话说,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越来越多的教师习惯在上课前备好教案。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充分发挥教学所长。如何撰写教案才能够让学生们更重视呢?经过收集,我们整理了最新小学二年级美术教案,相信你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教学目的:
1、简单了解有关居室的功能和特点、以及不同地区、民族在设计上的不同文化和习俗。了解自己的小天地不仅有一般居室的特点,还要有表现个人的兴趣和爱好。
2、使学生能按照自己的心愿去表现和设计自己理想中的小天地。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幸福生活的喜爱之情,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人。启发学生通过设计、表现自己的居室,体验生活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有关居室设计的文化、习俗。加深对自己身边居住环境的了解,唤起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难点:
绘画时房间里家具与家具、家具之间与周围环境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前后、大小关系
教具准备:
房间照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和小朋友作品
提问:1、你看到的都是些什么地方?你最喜欢那一个设计,它有什么特点?
2、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卧室,都有自己的一片小天地,谁能告诉大家你的那片小天地是怎样的?
3、你对你的小天地满意吗?想不想重新改变房间的颜色、物品的摆设,使自己常有新鲜感、增加生活的乐趣呢?
4、你理想中的小天地是怎样的?它的布置应当具有什么功能和特点?
5、你准备怎样去改进你的那片小天地呢?
(学生讨论)
6、欣赏课本呈现的学生作品,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谈自己的感受。(1)色彩、陈设、功能、特点。
(2)看到别人的小天地对你有哪些启发。希望自己将来的小天地应具备哪些功能和特点。自己的小天地有什么不同,你打算进行哪些方面的改进。
三、学生作业:
要求:可凭记忆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设计自己的居室。
想一想,在你动手的时候你会遇到些什么困难?(内容、比例、层次等)
作业要求:(1)可独立,也可以自由结合。
(2)可先设计出草图,然后绘画表现。
(3)在环境设计时,可以考虑到自己本地区的文化习俗以及自己的爱好特点。
(4)在设计中还应考虑到自己的房间应具有的功能和特点。
(5)要使自己的小天地实用、美观、温馨,有特点,体现出自己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师指导
四、学生作品展示:
学生交流讨论
1、其他小朋友的作品有什么值得我们学的地方又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拓展:
拓展延伸:欣赏居室设计欣赏不同色调的室内环境和不同风格的设计。运用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试着设计我们的教室、校园等。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初步了解新的手工制作知识及掌握基本的插接技巧。
2、引导学生在欣赏造型与色彩中勇于发表独特见解。
教学重点:
插接图形的造型设计。
教学难点:
插接技巧的了解与掌握(插接方法与摆设形状)
教学工具:
彩色卡纸、剪刀、示范作品、学生作品及精美艺术图片。教学过程:
一、授课
1、制作方法对比导入――点出课题
师言:小朋友们,我们在上几个学期的美术课中,上过很多的手工课,学到了许多新的制作方法。(请几个学生讲讲学过什么样的方法:粘、剪、卷)。教师指出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制作方法――插接(纸片插接)。
2、欣赏、对比,发现新的纸工技法
欣赏制作精美的插接作品。(扑克牌插接、几何形插接、水果形插接及粘贴式的立体桥梁作品。)
请学生观察这些纸艺作品与以往的手工课制作纸艺作品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在观察粘贴式的桥梁作品与插接成的纸片作品中引导学生对比发现两者有制作方法何不同之处)
这些作品都巧妙的利用了插接方法。(由学生回答、发现。)
3、观察范作:
师问:观察作品并告诉老师哪些比较好看,为什么?
生答:纸片的图形十分漂亮,颜色丰富,搭配和谐。
4、教师边示范制作,边讲解:
刚才我们经过观察,已经发现了这课要学习的内容――纸片插接制作的一些要点,现在老师把具体的制作步骤示范,让同学们进一步掌握其中的制作技法要点。
(1)设计纸片造型(由于时间较久,也可用简单方形代替,)
(2)剪。
(3)研究插接方法(提醒学生先由设计作品的底座)
(4)插接。
提醒学生插接的底座一定要牢固,可选择井字格形结构。(鼓励学生找其它更牢固又美观的插接方式。)若想插接得越高,底座建议做大些。
5、让学生先讨论,并分组动手先制作插接底座。
6、看看谁的底座最牢固,并把这个新发现方法介绍给大家。
二、布置作业:
1、学生可自行分组制作。
2、要求色彩搭配合理,插接牢固。
3、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巡视辅导,发现底座不牢固的立即给予指正、修改、加以巩固。
三、评价、作品展示、比一比:
选出造型夸张、拼接牢固的小组作品,比比看,谁的最有创意,谁最有办法,插得,由学生为主参评,小组间互相评价,讲一讲,这些作品的优缺点?相互
交流插接经验。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一种新的纸艺制作方法,知道了利用插接也可以做出精美的纸艺作品,其实还有很多的方法我们还没学到,老师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多动动手,你们就慢慢会发现这其中的美,并且用自己灵巧的双手把这种美制作出来。
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观察,抓住洗澡时的动态,场景等特点,创造性地表现生活中有相同特点的场景。
2、让学生学会体验生活,热爱生活,表现生活。
3、培养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和丰富的表现力。
4、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事物和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抓住洗澡的特点大胆想象。
2、各种方法,突出洗澡的趣味性。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感悟畅想
1、观察,说一说自己洗澡的趣事。
2、作出洗澡的动作,问:老师在做什么?
3、观察,讨论,交流。
观看,分析动物洗澡的录像片。
4、欣赏范画,谈感受。
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洗澡?启发学生多角度地表现洗澡情节。
5、思考如何表现。
要求:
(1)先体验洗澡时的情绪,选择表现方式。
(2)再用不同方式对主题进行表现。
三、体验表现创新
1、自由组合,完成作品。
2、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自由,快乐,创造性地进行表现。
(1)结合成小组。
(2)根据大家的特长,爱好选择表现方式。
(3)筹备,完成。
3、巡视,及时指导。
四、展示与评价。
1、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充分展现自己的想法。
2、展示,表演。
3、组织活动,营造气氛。
五、课后小结。
教学反思: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帮助小朋友回忆起生活场景,抓住洗澡的特点创造性地表现生活中有相同特点的场景。表现生活趣事,体验绘画活动的趣味性。培养了小朋友们的表现力和想象力。在本节课中,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形象的回忆洗澡的动态、手部和身体的细节特点。我着力安排了让学生反复观察讲述。先是同座间互相做动作,仔细观察,全班讨论。在教师的启发下,逐一讨论身体各部分的动作特点和面部的细节特点。全班讨论结束后,再组织学生观察,请一位学生在集体面前表演。全班同学集体观察,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动作形象的感知,再通过教师示范、学生的印象会更深。
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展开想象,同时引导他们发散性思维――动物、汽车、楼房和地球也爱清洁、爱洗澡,还有什么也需要洗澡,把他们画出来。
《孔雀翩翩》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各种材料制作美丽的孔雀。
2、学习制作简单的立体及半立体构成制品,培养动手动脑能力。
3、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与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立体及半立体孔雀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孔雀的装饰及立体孔雀的制作
教具准备:
六种立体孔雀及半立体孔雀的制作成品、彩色折纸、CAI课件、六个孔雀乐园(纸工)
学具准备:
学生自主收集的孔雀材料(彩色卡纸、挂历、糖果纸等)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
1、配乐欣赏孔雀的录象、图片
2、说说看孔雀的特点及你最喜欢孔雀的哪一部分。
二、传授新知
1、揭示课题《孔雀翩翩》
2、师导言:小朋友,我们都知道孔雀最美丽的地方是那一身的羽毛,特别是开屏以后。那谁来说说看,它羽毛美丽的原因?(色彩鲜艳、纹样丰富且有对称美)生答
3、探索研究:师将五只不同的孔雀在幻灯下展示,并发到个小组中,学生带着问题讨论、研究。
问题一:每一只孔雀采用了什么不同的材料?
问题二:立体孔雀头部和身体的制作方法及和半立体孔雀的区别。
问题三:老师在羽毛纹样上是怎样处理的?(对称或自由的图案)
4、总结:师把小朋友的意见总结,并示范一种立体孔雀的折法供学生参考。
5、欣赏书本作品,说说其他小朋友在孔雀羽毛上的做法和发表一下小朋友自己的意见。
三、作业:
用多种材料做一个立体或半立体的孔雀。
四、动动手
学生制作,教师个别辅导。
五、总结评价
(1)评价:请小朋友将做好的孔雀放入各小组桌上的“孔雀乐园”里,分小组搭火车进行参观。
(2)说一说:小朋友谈谈欣赏完孔雀乐园的感受,并说说哪个小朋友的作品最吸引人,为什么?
教学目标:
1、学会调匀水粉颜料。通过实践,体验两种颜色调和而产生第三种颜色的变化过程。
2、根据吹画后的效果,展开想像,进行添画创作。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在观察两种颜色互相渗透过程中,感受色彩变化的美。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根据吹画的效果巧妙地添画。
教具学具:
水彩颜料、画纸、吸管、毛笔、调色盘。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导入阶段:
1、请一位同学和老师一起做游戏:老师有红、黄、蓝三种颜色,两人各滴一种颜色在画纸上,再用吸管吹,让颜料混合、互相渗透。利用多媒体的投影仪,让全班同学观察两种颜色互相渗透的变化过程,并且把看到的变化分别在小组里说一说。
2、请两位同学上台,再做一次游戏,把看到的变化经小组讨论后,在班上说一说。
3、教师小结:两种流动的颜色在互相混合、渗透的过程中变幻无穷,今天,我们一起动手试试,看看这种美妙的变化。
4、揭示课题:流动的颜色
二、课堂教学:
1、师示范调颜色:用毛笔蘸水放在调色盘里,再蘸颜料在调色盘里调匀,调到毛笔蘸颜料时,水份饱满且不滴落。
2、教师示范让颜色互相混合、互相渗透的方法:倾斜画面,直接用嘴吹,用吸管吹,等。
3、师问:除了老师的这些方法之外,大家想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使颜色流动吗?(要求同学在小组里讨论,在作业时应用、尝试。)
4、强调在作业游戏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色彩融合、渗透时的美妙变化。
5、教师帮助学生一起总结,示范语句表达形式。
师示范:我用办法,让色和色融合在一起,我看到:。
三、布置课堂作业:
1、会调匀水粉颜料。
2、用各种方法让颜色互相流动,观察颜色融合时美妙的变化,且把观察到的在小组里进行交流。
3、比一比,哪组的颜色流动方法多?说说观察到色彩有什么变化?
四、学生练习:
学生以小组开展作业游戏,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五、小结: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说一说用的方法、讲一讲观察到的情况。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游戏使学生了解三原色的组成红、黄、蓝以及由红黄蓝相互调节变成不同的橙绿紫。学生通过吹画三原色使其互相混合自然变成三间色。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过程与习惯。
教学重点:三原色的认识以及吹画的方法步骤
教学难点:画面表现完整,三原色与三间色相互协调变化自然
教具准备:彩色墨水、白纸、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三个小伙伴,你们看它们是不是很可爱?这三个小伙伴分别叫红红、黄黄和蓝蓝,他们想和我们做朋友,大家欢迎吗?红红黄黄和蓝蓝可要好了他们经常抱在一起创造出了许多美丽的图画同学们看:这就是他们的杰作。
2、吹画作品欣赏
二、上新课
1、请同学们请出三个小伙伴红红黄黄和蓝蓝,把他们摆在桌子上
2、提问:红红是什么颜色?大红黄黄是什么颜色?柠檬黄蓝蓝是什么颜色呢?湖蓝。
3、刚才大家尝试游戏的时候有没有发现红黄蓝三种颜色相互重叠会出现什么颜色?对了,橙绿紫。
4、简单的概念:红黄蓝这三种颜色在色彩知识中叫做三原色,他们可以调出许多许多的橙绿紫,三原色是调不出来的。
5、如果红黄蓝同时在一起,那么会出现什么颜色呢?——黑色
三、根据不同的纸张进行作业
1、在普通白纸上进行吹画练习,注意不同的两种颜色或三种颜色的互相混合所产生的色彩效果
2、在生宣纸滴上红黄蓝三种颜色看他们互相混合浸染出现的效果是不是色彩绚丽
四、作业展示
1、互相观赏互相评价
2、三原色带给我们的视觉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复习三原色的组成,能用三原色画一幅想象画。感受三原色带给自己的冲击力。
教学重点:三原色的巩固和使用
教学难点:三原色的交替使用和色块比例
教具准备:学生范画、自制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1、提问:小朋友上节课用哪三种颜色吹画和浸染?效果好吗?三原色互相调和能变成什么颜色呢?你们玩得有趣吗?
2、小结:三原色分别是柠檬黄、大红、湖蓝,它们互相调和以后就变成了橙绿紫,画面效果很鲜艳,很好看。
二、欣赏范画
1、出示范画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从形到颜色的使用或者构图与感受这方面来谈谈)2、这些颜色和生活中的颜色一致吗?为什么还是这么漂亮呢?因为我们使用了三原色,三原色会让画面亮丽起来
三、学生作业
1、大胆的运用红黄蓝三色,自由的画一幅想象画
2、请小朋友将三原色拿出来,放在桌子上
3、可以使用黑色勾线,也可以不勾线
四、老师巡回指导
五、给自己的画取一个美丽有趣的名字
六、总结欣赏下课
教学目标:
1、认知:运用多种材料制作新颖漂亮的小相框,研究“立”起来的方法。
2、智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大胆创新的能力。
3、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动手制作的细心品质。
教学重点:
材料的的创新与小相框的多种造型的设计。
教学难点:
研究小相框支架的设计。
教学用具:
生活中的小相框实物;各种制作材料,收集生活中的可利用的废旧物品。(冰棒棍、牙膏盒等)
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人,揭示课题。
1、课前师生准备小相框的实物。
研究:用途、外型、色彩、图案。
2、揭示课题。
二、小组研究:
(1)可以用什么材质来制作自己的小相框?
(2)什么样的相框造型与色彩能更好的烘托你的照
(3)怎样将相框的背板固定在相框上?
(4)参考收集到的资料,研究如何更好的为相框设立支架。
(5)学生发言:
结合实物、图片、教材,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思考一系列问题,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
三、实践活动:
作业:自选材料,设计制作小相框,装点自己的生活。比一比谁的相框更新颖、更漂亮。
四、作业评价:
帮助学生分析、归纳,提高审美能力。
评选设计之星。
五、小结拓展:
可以将相框放在什么地方?还可以用其他的材料来制作吗?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在观察中学会欣赏美的事物,美的树林。在欣赏中尝试理解美。
实践目标:
①运用基本图形进行创造性树林图画设计,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及动手能力。
②从撕、拼、贴的过程中,培养想象力,创造力,养成认真作业,细心工作的作风。
情感目标:通过制作美丽的树林,激发学生热爱树木,保护树木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如何运用各种基本图形组织画面。
难点:指导学生注意画面整体效果。如构图的美观,色彩的和谐。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本挂图、动物头饰数个、剪刀、胶水、挂历纸、彩纸。
学生准备:旧挂历纸、彩纸、胶水、剪刀、白纸。
教学过程:
感知与体验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音乐吗?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欣赏一段音乐(打开录音机).问:你们听到了什么?(小鸟的叫声)同学们想象一下小鸟在什么地方鸣叫?(树林里)
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剪贴制作这些美丽的小树.
2、拼贴练习:
①谈话:前几节课我们认识了几种基本图形,现在请看(出示图形),问:①这是什么图形?②它们像什么?
②请三位同学到前面来选图形,拼贴一棵漂亮的小树.(提醒同学想一想,哪个图形适合做树冠适合做树干)
③问:同学们想一想,树林里还有什么?
④出示动物头饰,请几位同学扮演小动物.
⑤多美的小树,现在老师就教你们做一棵美丽的小树.
(1)学生观察回答:椭圆形、半圆形、梯形、长方形、三角形、树干和树冠.
(2)学生拼贴小树.其余学生观察.
(3)小动物在树林里蹦来蹦去.
3、示范制作过程
(1)构思:老师先想一想做一幅什么样的图画?
(2)选材:(出示挂历纸)根据挂历纸上的图案的颜色勾画出需要的图形.
(3)剪或用手撕.
(4)拼贴:(出示白纸)在作业纸上拼贴一棵美丽的小树.
创作与表现
1、出示范例.谈话:老师这里有很多小树,都是用挂历纸和彩纸做出来的,你们觉得漂亮吗?
2、作业要求:同学们,你们做的时候也要这样构图大方,色彩鲜艳.
4、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展示与:
1、学生将作业放到小树林里,请同学们评议自己喜欢的作品.
2、教师从设计、色彩等方面进行全班性讲评.
3、将小动物头饰送给优秀小设计师.
4、课外引申,教育.我们共同在这美丽的树林里欣赏到了美,又用我们的手创造了美.树林是人类的朋友,树林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树林能使我们的地球更美丽,我们应该保护它,爱护它.这样,我们的世界将会比今天更美丽.
5、想一想,能不能用废旧物品做出更多美丽事物呢?
板书设计:
教学目的:
1、初步学习想象画的绘画形式,进行涂色练习。
2、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求异思维能力和自我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想象画的绘画形式,进行涂色练习。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放大范图若干张。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启发谈话:本课以奇异的树为题,就是要求大家别出心裁,不受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树的造型形态的束缚,运用想象力去创造一裸生活中未必有的,独特的心中之树。(板书课题)
2、读画:自然界中的树品种繁多,但它们都具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是由树干和树冠组成的。树的主干比较粗,而且都是上细下祖,从主干中分出的枝干就比较细,而且越分越细,成为枝条。枝条上长叶子,许许多多的叶子就构成了树冠。知道了这个规律,画树就不难了。
奇异的树应该具有与自然界中的树类似的树干和树冠,否则它就不是一棵树,而是其他别的什么了。但奇异的树还应该与自然界中的树有所不同,这就是它的奇异之处了。例如课本中的《水果树》,一棵树中竟长出不同的水果来,有香蕉、糯子、石榴、菠萝、苹果、梨等,很奇特,也十分有趣。教材中还选用了数张学生作品,每张都有自己的奇异之处。《五彩树》中画了一棵能长出五颜六色,不同形状树叶的奇异的树。《基因树》一幅更是神奇,用转基因工程培育出来的树,有着各种各样的功能,它除生长各种不同的水果外,还可以长玩具,放音乐,甚至长出长辫子,就像一个小女孩似的,穿上花裙子,跳着长绳玩呢。
三、作画步骤:
(1)先划出树的基本形。
(2)添画出树上的东西,还有四周的环境和背景。
(3)将整幅图涂上鲜艳美丽的颜色。看看谁的画奇,谁画得最漂亮。
四、巡回辅导。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完成本课作业。帮助一些有困难的学生。
幼儿教师教育网主题栏目精选:“一年级教案设计”,敬请访问。
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教案要深入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业水平和认知规律。教案的形式各不同,宗旨就是为我们的上课服务。以下内容是小编特地整理的“最新一年级教案设计”,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教学目标:
1、能饶有兴趣地投入到童谣的表演活动之中,能做出与音乐韵律相符的动作;能围绕主题编创一两句简单的童谣儿歌,并以一定的节奏念出来。
2、在童谣游戏、表演及创作活动中与同学友好合作,共同体会童谣带来的快乐。
教学难点:
围绕主题编创一两句简单的童谣儿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双响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捏面人视频
2、师:视频里面的老爷爷在做什么?
3、生:捏面人
4、师:他捏的面人有哪些?
5、生:孙悟空……
6、介绍捏面人,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术
二、欣赏《捏面人》
1、播放录音
师:你听出歌曲中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生:有的地方是念的,有的地方是唱的
2、复听录音
师:哪些地方是唱的?哪些地方是念的?
生:前半部分是唱,后半部分是念
3、律动:唱的部分拍恒拍,打节奏
模仿老师拍
自己跟音乐拍
4、出示念的部分(响板伴奏)
跟师逐句念
生按节奏念歌词
难点:捏 一个 孙悟 空把 妖 怪 打
反复练习
5、为念白部分创编动作
分组展示
6、听一听这句话有什么特点?
歌词:你说 是啥 就 是 啥!
生交流
师介绍:这句话是模仿豫剧的唱段
7、模仿老师的声音和动作唱一唱、演一演。
提问:听一听,这句话在歌曲中出现了几次?
8、 完整表演整首歌曲
9、 分组展示
三、我的编创:捏面人
1、出示卡通图片
师:你能用你喜欢的卡通人物来念一念吗?
2、小组为单位进行编创
例:捏 一个 小白 兔 蹦 蹦 跳
学生创编
3、小组展示
4打击乐器伴奏
师:请你选择一样你喜欢的乐器为歌曲伴奏
生为歌曲伴奏
四、小结下课
教学目标:
通过音乐课的学习,让一年级的学生能有初步的音高、节奏概念;唱歌时,不大声吼叫,能用美好的声音歌唱;通过训练,能做到从教室安静排队到音乐专用教室上课;能爱护音乐循环教材;能从演唱与欣赏活动中感受与体验音乐的魅力。让学生感受音乐特点,理解音乐情绪。提高自身音乐艺术修养,热爱音乐、热爱学习、热爱生命!
教学重点:
1、学习歌唱知识,训练学生的音准、节奏。
2、学会聆听音乐,感受音乐形象等。
3、学习乐理知识,能初步理解乐曲。
教学难点:
1、统一学生的音色,美化学生的声音,能有感情地歌唱
2、学习相关的音乐知识。
教学策略:
1、 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
2、 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 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
3、 音乐课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在音乐教学活动中 重视学生的参与和实践, 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情感,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鉴赏音乐的美。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小鸡的孵化过程,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巩固掌握本课的9个生字,进一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师:小朋友们,你们周围的世界美不美呀?有谁能为大家说一说周围的世界美在哪呢?
学生自由表达他们眼中的美好世界,教师鼓励评价。
2、以游戏的方式复习生字词
师:(出示课前准备的粘贴画)小朋友,你们瞧,这幅图画上那蓝湛湛、绿茵茵、碧澄澄的世界多美呀!想得到它吗?只要你们能闯过生字关,把图画上的生字读准,读好,就能得到它!现在赶快练习吧!
学生分小组相互读词语,相互评价,小组推荐优胜者,再全班比赛,评出优胜者,奖励一幅粘贴画。
3、出示课文插图投影
师:说说这幅图美在什么地方?
学生思考后,教师指投影图下的句子:“它看见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让学生认真的读两遍。
师:这句话中,哪些词语是表示颜色的?能找出来后能用自己的画笔画出来吗?
学生找出表示颜色的三个词,想象画图。
教师分别出示投影,向学生展示“蓝湛湛的天空”,“绿茵茵的树木”和“碧澄澄的小河”。并让学生对比自己的想象画,加深对表示色彩的词语的理解和认识。
4、复习诗歌《家》
师:祖国就是我们的家,我们的祖国多美呀!孩子们,你们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一首诗来赞美它吗?齐背诗歌《家》。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象地感知课文,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把过去学过的知识与新知联系起来,起到以旧带新的目的。)
二、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谈话引入,提出朗读要求
师: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要通过这节课向大家展示自己的学得的本领!展示什么本领呢?第一,展示我们读课文的本领;第二,展示我们小朋友写字的本领。有信心吗?好,老师要求你们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句子的意思。(学生多种方式朗读课文)
师:现在老师就来考考大家,看你们能否把课文意思读懂?
2、出示问题,指导阅读
⑴、小鸡在蛋壳里认为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小鸡啄破蛋壳看世界很容易吗?
学生自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后,小组讨论。
教师板书关键词予以提示:“先――后来”、“睡――醒了”;“看见――想”
“啄呀啄呀”、“很久”、“才”
学生自由回答问题,师生共同评价、补充。
⑵、小鸡想象的世界和它看到的世界一样吗?小鸡看到如此美丽的世界,它的表现会怎样?它又会说些什么呢?
⑶、学生自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想象回答问题。
教师板书:“一撑”、“就……撑破了”。
“叽叽叽”,“慢慢”。
教师朗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读边想象课文中的情境并准备对教师的朗读水平进行评价。
教师引导并衷恳接受学生的评价。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以学生的阅读为主,放手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创设情境,体会感悟
1、师生合作引读课文并配上音乐
师:看来,小朋友把课文读懂了,现在老师也想读读课文,要想赛过老师,你们的眼睛可要盯好课文,注意老师的手势,看谁接得好!
师生共同玩抢接读比赛。
2、师:小朋友读得非常流利,老师觉得大家读课文时再加把劲就更感人了。你们谁喜欢哪一部分课文就读那部分课文。一会儿,让大家评一评你读的声音是否洪亮,有没有适当的动作和表情。
学生自己练习后展示读课文的本领,师生共同评价。
3、出示头饰
师:老师这里有4顶神奇的蛋壳,只要你戴上它就能变成这个对未来充满幻想的小鸡。谁喜欢演小鸡?指名愿意展示的学生戴上。
师:现在你戴上蛋壳的头饰就变成谁了?想想,小鸡的声音、动作、表情是怎样的?请戴头饰的同学上台表演,下面的小观众注意听他是否把高兴和惊奇的心情读出来,有没有动作和表情。
表演结束,把头饰奖励给参加表演的学生。师生共同评价。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在于激发学生的成就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进一步读好课文,活跃课堂气氛,努力创设开放的、民主的、和谐的课堂气氛。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四、指导书写
小朋友刚才欣赏了很美很美的图片,读了一篇很美很美的课文,那么,你们还能写出很美很美的字吗?出示生字,让学生观察结构,说说要写好这些字,要注意什么?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作业展示,评议。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字型掌握汉字的结构,养成写好汉字的习惯。)
五、指导背诵
教师指导学生背诵课文,学生尝试当堂背诵课文。
六、作业
画画写写:《美丽的世界……》。
要求学生课下在回忆课上内容的同时,想象画出身边美丽的世界。
(设计意图:在学生讲述身边的世界是美丽的基础上,再修改课堂上的想象图画,写出句子,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与兴趣,避免学生将来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
教学内容:
1、聆听歌曲《让我们手拉手》
2、学唱歌曲《雁群飞》
教材分析:
1、《让我们手拉手》是一首朝气蓬勃的创作歌曲,4/4拍,大调式,由A、B两个乐段构成。歌曲音调昂扬,旋律欢快,节奏富有特点。
A段旋律中乐句间附点音符和休止符的运用,形成了具有推动力的节奏,使得歌曲紧凑,具有张力和跳跃感。歌词借喻浪花、大雁,歌唱了团结能战胜困难,歌唱了团结就是力量。
B段为合唱部分。旋律在高音区起唱,音调激昂、宽广,富有号召力和时代气息,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歌唱了新一代少年儿童的心愿:把鲜花献给母亲,把忠诚献给祖国。歌曲以其热情的旋律,号召小伙伴手拉手、团结一致共同奋斗。
2、《雁群飞》这是一首单乐段六乐句的抒情歌曲,旋律优美。第一、二乐句呈示主题,第三、四乐句强化主题,第五、六乐句的旋律完全重复了第一、二乐句,但寓意得到了升华,歌词毛病了少年儿童友爱团结,亲如兄弟的美好情谊。
《让我们手拉手》《雁群飞》小学音乐一年级第2册第3课手拉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动作表现聆听作品中“手拉手”的音乐形象,表达同学间的友爱之情。
2、能够用自然优美的声音和流畅的动作,表演歌曲《雁群飞》,学会从旋律上找相同的乐句。
教学重点:
能够用自然优美的声音和流畅的动作表演、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
能从旋律上进行乐句划分并能找出相同的乐句
教学方法:
演唱法、聆听法
教学用具:
电子琴、多媒体
《让我们手拉手》《雁群飞》小学音乐一年级第2册第3课手拉手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聆听歌曲《让我们手拉手》
1、导入
小朋友们,你有好朋友吗?你和你的好朋友之间都有些什么有趣的故事发生呀?能说说吗?是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好朋友,但是我们更应该让每个同学都成为自己的好朋友,好朋友就要手拉手,团结友爱。
2、初听歌曲
今天我们就来听歌曲《让我们手拉手》,听完了告诉大家你听了歌曲心情是怎么样的?歌曲中唱了谁和谁手拉手?
3、了解歌词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歌曲唱了些什么?
《让我们手拉手》《雁群飞》小学音乐一年级第2册第3课手拉手第一课时
4、复听歌曲
(1)让学生在视觉辅助下聆听:这首歌曲有齐唱和合唱两个部分,老师用不同的色块来代表,红色的表示是齐唱,绿色的表示合唱。
(2)建立声部的听觉意识:请你仔细地听听歌曲,在齐唱的地方用一只手跟着音乐挥动,在合唱的地方请你用两只手跟着音乐挥动。
5、.表现歌曲
(1)教师把歌词中的““鲜花、大雁、高山、浪花、我们等手拉手”的歌词做成图片,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现。
(2)分成若干小组代表以上群体,用有节奏的动作参与聆听,并随歌曲此起彼伏的先后表现,营造欢乐的气氛。
《让我们手拉手》《雁群飞》小学音乐一年级第2册第3课手拉手第一课时
二、学习歌曲《雁群飞》
1、小事导入
有一群大雁要飞到温暖的地方去过冬。他们整齐的队伍像写在天上的“人”字。有一天,一只年轻的大雁突然离开大队,自己飞走了。他一边飞一边想:我为什么一定要排着队呢?多不自由呀!他飞呀,飞呀。渐渐地,他感到吃力了,身体也越来越沉了。这时,他才后悔不该离开集体。正在这时,一只年长的大雁飞来接他。年轻的大雁地问:“为什么离开队伍,就飞不动呢?”年长的大雁地告诉他:“大家排队飞行,把周围空气扇动起一股向上和向前的气流。借着这股气流,每只大雁飞起来就省一点力。你离开队伍,没法利用气流帮助,所以很快就累了。”年轻的大雁明白了,他跟在年长的大雁后面,去追赶队伍。大雁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到达了目的地,靠的是集体的力量。
以我们看到的大雁都是一群群的,是雁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歌曲《雁群飞》。
《让我们手拉手》《雁群飞》小学音乐一年级第2册第3课手拉手第一课时
2、初听歌曲
(1)说说歌中唱的什么内容?
(2)边听边来给歌曲分一分乐句,看这首歌曲可以分成几个乐句?
3、学习歌词
随伴奏音乐轻轻地拍节拍,边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4、复听歌曲
找旋律相同的地方:歌曲一共有六句,哪几句是一样的?(歌曲的第一、二句和第五、六句是一样的。)
《让我们手拉手》《雁群飞》小学音乐一年级第2册第3课手拉手第一课时
5、学唱旋律相同的地方
让我们一起用“lu”来唱一唱这两句。让我们加上歌词一起唱一唱。
6、再听歌曲
让我们再来听听歌曲,请跟着歌曲在第一、二句和第五、六句的地方跟着音乐唱一唱。
7、学唱歌曲
(1)教师用柔美的声音范唱歌曲,请学生小声模唱。
(2)师生接龙唱,生唱第一、二和五、六句,师唱第三、四句。
(3)师生换过来唱,生唱三、四句,师唱第一、二和五、六句。
(4)生齐唱歌曲
(5)师指导演唱
(6)分角色演唱
(7)跟着老师的弹奏,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8、编创动作表演唱歌曲
你能给歌曲加上动作吗?相同的乐句用相同的动作,不同的乐句用不同的动作来表演唱。
9、随着音乐一起想象大雁回家时的情形,有感情的演唱,在想象中结束本课。
《让我们手拉手》《雁群飞》小学音乐一年级第2册第3课手拉手第一课时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聆听了《让我们手拉手》并且演唱了歌曲《雁群飞》。在学习中我们感受到了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谊。让我们手拉手成为生活、学习上的好朋友。
教学目标:
1、学唱由唐诗创编的歌曲《咏鹅》,让学生体味中国古诗词的韵味,感受音乐与古典诗词的完美结合的艺术感染力。
2、在参与创作的活动中,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喜爱的形式创作表现《咏鹅》的情境,大胆的探索。
3、在美的感受中加深对生活与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能有表情的地学唱歌曲《咏鹅》。
教学难点:
1、四个结束句的音准。
2、引导学生用优美的歌声来表现音乐情绪。
教学准备:
课件、剪贴画、琴、鹅冠。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情感为纽带,组织教学。
1、现在先让我们来随着音乐来放松一下。
2、学生随音乐《向前冲》跟老师做律动。
3、师生问好。
二、情境导入:
1、谜语导入:身穿白袍子,头戴红帽子,说话伸脖子,走路摆架子。(教师边说谜语边用舞蹈动作表示内容)
2、教师找学生回答。(猜对了教师给予鼓励)
3、多媒体出示图片并提问:看到这幅生动的图画,你会想到哪首古诗?(学生回答:《咏鹅》)
4、教师找学生背诵古诗《咏鹅》。(教师给予评价)
5、多媒体出示课件。邀请全班学生一起朗诵《咏鹅》,并给学生提出要求:
1)、有感情的朗诵。(
2)、朗诵的语速要和老师的动作相配。(学生随背景音乐朗诵后,教师给予评价)
6、教师小结:
《咏鹅》这首古诗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在七岁时写下的,小作者仅用简单的几句,就把鹅那优美的体态及对鹅的喜爱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以往,我们都是把它吟诵出来的,现在,我们的作曲家黄国群叔叔给它谱上了曲,变成了歌,大家想不想听呀?(想)想不想学呀?(想)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歌曲《咏鹅》。
(教师用剪贴画在黑板上粘贴出课题)
三、学习新课:
1、学生范听歌曲,教师给学生提出要求: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多媒体出示Flash
(学生回答对了,教师奖励笑脸,并用剪贴画粘贴情绪)
2、复听歌曲,并邀请学生随老师作律动,进一步感受歌曲优美的情绪。
3、教师按节奏读歌词,(多媒体出示歌页)给学生提要求:
(1)老师遇到“0”是怎样做的?
(2)观察老师读的顺序?
4、找学生回答第一个问题,答对后给予鼓励并奖励。告诉学生这是一个四分休止符,遇到它小嘴快闭上,休息一拍。
5、找学生回答第二个问题:按节奏读歌词。(答对后给予鼓励并奖励,若出现问题,教师及时给予订正)。教师告诉学生反复跳跃记号的使用。
6、全班按节奏齐读歌词。(会使用反复跳跃记号)
7、再次复听歌曲,邀请全班学生作律动,进一步感受四分休止符、反复跳跃记号的使用。
8、教师教唱一遍旋律。
9、教唱歌词。(用动作分段教唱:目的是解决四个结束句)
10、师生隋琴接唱歌曲。
11、邀请学生用优美的情绪完整的演唱歌曲。
四、拓展:
1、创编多样化
教师导言:《咏鹅》这首诗为什么被人们吟诵了上千年而经久不衰呢?这是因为它有着迷人的艺术魅力。小作者通过写诗,表现出了他对鹅的喜爱之情,刚才,我们又用歌声表现出了我们对鹅的喜爱之情,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可以表达我们对鹅的喜爱之情呢?
2、学生回答:舞蹈、诗歌、绘画等。(教师给予肯定及表扬)
3、 教师讲述:听了这么优美的歌曲,相信同学们的脑海中一定会有一副优美的图画,现在老师这做了一些剪贴画,待会想请两个小组的同学共同协作,把脑海中最优美的画面展现给大家。剩下的同学,我们就在池塘边开一个音乐会吧!(教师边说边在黑板上划出池塘、河岸)
4、 学生分组并展示。
粘贴组、演唱组、舞蹈组、朗诵组。
5、 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并给予鼓励。
五、课堂小结,下课。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音乐课的学习,你们开心吗?(开心)我们不但学会了歌曲《咏鹅》,而且还用了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你们对鹅的喜爱之情,那么,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我们应该爱护大自然,保护小动物,不要去伤害它们。(多媒体出示思想教育)另外,再把你这节课的收获带回家,展示给你的家人,让他们从中共同分享你的快乐!现在就请同学们随着歌曲《咏鹅》边唱边做律动走出课堂,下节音乐课再见!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