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的读后感1000字集锦

02-19

幼儿教师教育网相关专题:“《新教育》的读后感”。

栏目特意为你整理《新教育》的读后感。任何时间皆可读书,不需桌椅器具,不需约定时间地点,当体验过作者的作品之后,我们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通过写一篇作品读后感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悟正当其时。为方便后续阅读,请你收藏本文!

《新教育》的读后感 篇1

这个学期,我担任了初二一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担任了初一二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工作上来讲应该还是比较充实的。在课余之际,我阅读了朱永新的《新教育》这本书,颇有感触,受益匪浅。以下就是我的一些感想。

让我钦佩的不是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和独特的教育观点,也不是他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教育智慧,而是他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自己的教育追求,一步一个脚印的践行自己的教育理想,从不放弃。

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理想的父母等等。究竟什么样的教师是好教师?什么样的教师堪称是理想的教师呢?《新教育》提到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认为,没有教师的'发展,永远不会有学生的成长;没有教师的幸福,永远不会有学生的快乐。教育的成败得失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我们每天面对着学生,日复日,年复年地教书,为了完成学校的任务和评职称,写教案、教学反思、听课小结、教育个案等诸多材料,一边叫苦一边“奋笔疾书”,却忽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我回头看自己走过来的30年,再看我的今天,发现我还是一个需要很长的路要走的人,激情真的不能被岁月耗干了,这时,我才深刻地体会到保尔。柯察金的话:“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一个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老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尊重同事,尊重领导,善于调动帮助他生长的各方面因素的老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

新教育的核心理念: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

新教育的价值取向:“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

《新教育》中提到的六大行动,其中一个行动是“营造书香校园”,倡导阅读生活。实践证明书籍是聋人世界的导航,有阅读的聋人,就有底气,很从容,很有自信,就能应对各种各样的问题,也不惧怕生活和生存的艰难。所以,我要经常阅读,有了阅读的教师,也有底气,也有灵气,不再为教不好学生而犯愁!

教育永远没有最好,教育只有在永无止境的探索中建构自我,在永不停步的发展中壮大自我,教育永远是一个美丽的梦,是我们每个教育人拥有的梦,我将与新教育这艘航船同行,共同追寻教育之梦,让教师与学生真正能够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的读后感 篇2

教育是一首诗,诗的名字叫热爱,在每个孩子的瞳孔里,有一颗母亲的心;教育是一首诗,诗的名字叫未来,在传承文明的长河里,有一条破浪的船。——朱永新《教育是一首诗》

第一次接触朱永新的新教育源于一次和朋友的交流,当时我被朋友嘴中所说的新教育理念深深吸引。新教育,意味着教育又要翻起新的篇章,意味着一种实现价值的理想行为。于是,我利用课余时间拜读了朱永新的《新教育》,从而加深了我对新教育的认识,使我心情澎湃。我从中深深感到,朱永新教授是一个教育的理想主义者,对教育有一种宗教般的虔诚和献身,为中华民族的教育腾飞,返璞归真,发起草根新教育行动,令人敬仰。读后受益匪浅,感受颇多,而且我非常认同朱永新说的:帮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把教师的发展看作是学校发展的起点,一切为了教师,为了一切教师,为了教师的一切!让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共同成长,让教师和学生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

试想如果教师不能充满激情地去拥抱他的教育生活,如果教师不能每天用心去发现他的教育世界,那么教育始终是一种缺陷。一个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了为学生和教师精神成长而准备的图书,那才是学校。阅读是一个习惯,是一种生活方式,就像每天吃饭喝水一样。人只要有精神的饥饿感,才会阅读,一天不阅读则很难受。

朱永新认为:我们迫切需要形成新的国家教育价值观,应该把阅读上升为国家的行为,而不是简单的教师、家长或者个别学校行为。我觉得全民阅读非常有必要,而且阅读之所以重要,是因为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少年志,则中国强!随着新教育的推进,营造书香校园,让读书伴随孩子成长,写日记和读书笔记是水到渠成的事。让孩子写自己的学习、生活;写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倾诉自己的感悟;诉说自己的心声。既可以培养孩子独立的个性和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也可以锻炼他的意志,开阔他的视野,净化他的心灵。这样孩子距离成功就不远了。

另外,说到阅读,“晨诵、午读、暮省”是新教育实验倡导的一种回归朴素的儿童生活方式。

晨诵,在生命的黎明,你让儿童吟诵什么?前几十年儿童晨间机械地背诵课文的晨读,引发了极大多数人的反对,然后,数学晨读,英语晨读等替代性课程便应运而生。新教育实验认为,晨诵的目的主要不在于记忆未来可能用到的知识,不是为了进行记忆力的强化训练,而在于丰富儿童当下的生命,在于通过晨诵,既养成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又能习诵、领略优美的母语,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感恩、优美及音乐感。

于是我在班里提倡学生早晨背诵经典的古诗文,希望孩子在每天的清晨与经典古诗文共舞,让他们的生命在每天的第一时间得以舒展,灵魂得以灵动,师生共同传达一种愉悦、饱满的精神,并以此开启一天的学习,三年的坚持下来,我班上的孩子们已经能熟练的背诵《弟子规》、《滕王阁序》、《岳阳楼记》、《长恨歌》、《出师表》、《木兰辞》等经典名著和几十首古诗。让他们在古文里洗涤了自己的情操,让他们在每天的诵读中懂得了什么礼义廉耻,什么是忠孝。

午读,代表的是整个儿童阶段的非学科性质的阅读。其中的核心内容就是阅读属于他们自己的童年书籍。然而,为了孩子更好的成长,他应该读什么书?我们该怎么开始阅读活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新教育实验自_年起,开发了“毛虫与蝴蝶——新教育儿童阶梯阅读研究”项目。毛虫与蝴蝶项目认为,不同年龄的儿童,由于心理发展阶段的限制,他们能够读懂的童书是相对有限的,我们要从大量的童书中寻找出每一年龄段儿童能够阅读的书籍。于是,从一年级起我就开始每个学期挑选几本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那时候一、二年级的孩子能认识的字并不多,而且很难安静地坐下来看很长的书籍,我尽量给他们挑选带有拼音的、有图画的书籍,让他们在阅读图画书,讲故事中提高他们的识字能力和表达能力。如《三只小猪》《灰姑娘》《成语故事》等等,孩子们喜欢这种看了故事,又能绘声绘色讲给别人听的方式,就连班上最顽皮的几个孩子也忍不住加入到我们的阅读队伍当中。现在我班上已经三年级了,经过两年多的历练,孩子的阅读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习惯,阅读的能力也加强了不少,这个学期我试着给他们推荐了《少儿版四大名著》《福尔摩斯探案全集》等,而且我还组织学生把零花钱节省下来,放在一起买书读,现在全班至少每人一本书,每天中午看半小时课外书,这些书同学们之间可以互相交换,也可以互相推荐,另外我在班上还每个月搞了一次,读书明星的评选,这样孩子的热情非常高涨,孩子们快乐,我也跟着快乐了。

暮省,指的是学生随笔、日记,以及师生通过日记、书信等手段,相互编织有意义的生活。用日记记录成长,亲子之间、师生之间用词语相互激励、抚慰,成了新教育实验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及日常的生活方式。

学生写日记是老师要求的,不得不写,并且会带着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态,特别是中低年级,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监督。但是老师自己有时也需要多写教育日记,时时鞭策自己,才能在教育中获得成长,而我也会朝着这方面不断努力。

晨诵、午读、暮省,将教育回归到一个朴素的整体,它既是对学科课程的补充,同时也是对过早精细化的学科课程进行一种矫正。新教育实验认为,素质不是知识与能力的拼板,而是一个人的完整的理解力与创造力。如果我们的孩子都能做到晨诵、午读、暮省,那我们的教育也事半功倍了。我们相信,新教育有望实现素质教育提出的教育理想。

《新教育》的读后感 篇3

今天我们有幸聆听了新学校心理老师的有关心理健康讲座,觉得很有收获。现代的孩子们,被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弄得不知所措,常常不知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加上各种环境的影响,我们的心理开始发生变化,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已不容忽视。

老师主要针对对于来到新环境的我们不适应做出了解释并且给予我们帮助。以前一直认为心理学是一门非常深奥的学问,总是觉得它非常的神奇。但是联系到自己呢,总觉得心理研究不是自己所能涉足的领域。深思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回忆自己读书时感受。课堂上呈现的材料尽管十分有趣,十分让人信服,但是却不能十分清晰的指导相关的日常教学实践,简单的说,那时学的心理学总是停留在理论,或是理论都没有到,只是觉得神奇,有意思,好象也没有现实生活中看的到,摸的到的展示给我们看,总觉得离我们是那么的遥远,高不可攀。

听了老师的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感受就是心理健康教育并不高深,就在我们身边,我们静下心来,多思考,多反思就是研究。发现以前自己心理教育方面的知识真的非常的匮乏,要多看看一些心理教育方面的书,这样以后遇到一些问题,就不必手忙脚乱了。

聆听老师的演讲,仿佛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很多知识是我们未曾接触过的。演讲主要围绕:如何走出贫困的心理阴影;如何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如何调整不稳定的心态;如何积极改善人生。众多的如何都可以从老师的演讲中找到答案。

演讲的时间尽管很长,但是我们丝毫没有觉得乏味。老师用自己独特的思维构思向我们诠释着人生哲理:人与人是平等没有高低之分,人生的最终意义如何在于自身的努力。人来到世间,经济上的差距是与生俱来的,是无法改变的现实,但心灵上的差距是后天形成的,以不同的心态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就会有不同的人生感受。自卑也好,自傲也罢,这与家庭的经济无直接的因果关系。我们要用平衡的心态来对待自己的生存环境。周老师还举了生活中的实例,每一个例子过后她都会留给大家许多心得体会。

演讲短暂而精彩,留给我们隽永的深思,“知识改变命运”这一永恒的真理激励着无数不甘于现实的人们。我相信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贫困带给我们不只是困扰更是一种创世的精神。我来自农村,深知生活赋予贫苦人们的心酸,然而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虽没有富足的物质生活,但我的精神生活是充实的。我积极向上,我坚信现实不会停滞,我的付出会有回报。

大学四年很长也很短,这要看我们如何运用每一天。希望每一位处于逆境中的同学都能够学会勇敢地面对。用微笑迎接挑战,以从容应对人生!

《新教育》的读后感 篇4

《新教育》书中讲到,“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人,他们的成就是不一样的”。日常的工作中,自认为整天和孩子们一起尽情地享受着成功的快乐,共同体验着成长路途上的挫折与失落。可是很多时候,自己只是激动一下,兴奋一刻,难过一阵,后悔一回……也没有付诸笔端,便不了了之。正像书中所说的那样“这些‘火花’不久就烟消云散了”。现在想来,真为曾经流逝的岁月而感慨,真为逐渐模糊的记忆而惋惜。所以,理想的教师应该成为新教育实践中的“有心人”,要及时地记录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等。因为,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这成功的背后靠的不仅是智慧,更要靠努力和不懈地追求。

“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这是千百年来社会、学校和家庭达成的共识,也是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教师的职业要求教师不断学习。管理学大师彼得?杜拉克提醒世人:“这个世代和前一世时代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以前工作的开始是学习的结束,当下的社会则是工作的开始就是学习的开始。”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说:“如果离开学校后不再持续学习,这个人一定会被淘汰!因为未来的东西他全都不会。”因此,今天多读几本书,就是为自己的未来投资。不断追求终身的知识成长,未来才有立足的空间。

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不同的是,今天的我会更加珍惜时间读书学习的机会。给一点时间给阅读,陶冶我们因繁杂生活而麻木了的性情;找一点时间给阅读,矫正我们因忙忙碌碌而迷失了的方向;挤一点时间给阅读,开启我们因机械学习而遮掩了的心扉。

努力读书,用书的厚度提升人生的高度,力争做一个永远富有魅力的老师。

《新教育》的读后感 篇5

本学期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一至七章,很有感触。通过阅读知道了新教育是“新”“行”“心”“星”“信”的教育。教育是建立于对每一颗稚嫩生命的呵护和关爱,对每一份生命尊严和质量的扶植,对每一颗纯真心灵的理解和尊重。在每一堂课上,在和孩子交流的每一分钟,我们都要用心去发现,用心去行动,探索未来的教育。新教育实验最重要的追求是让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共同成长,让教师和学生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走上工作岗位将近二十年了,如今再也没有刚开始工作时的热情了,更多的是感到无奈和无力。读了新教育知道了自己首先要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观念,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发展自身的业务素养。通过自己的改变教育学生,让他们感受学习的快乐,能够露出发自肺腑的天真烂漫的笑容。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现在的知识每天都在更新,而我们的教育对象也在不断的变化着,越来越感觉自己的不足。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我们要不断地完善自我。高尔基说过“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读书可以增加教师的自身素养与底蕴,我们学校是新教育实验基地,每天晨诵跟孩子们一起学习校本课程《经典诗文诵读》了解丰富的古代传统文化,午读时与学生共读童书让我也感觉到了童年的快乐,弥补了自己童年的缺失。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一种行为,而行为需要理论的指导,没有理论的行为,那是盲动。”业余时间阅读教育学专著可以用更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本学期通过查看刘玉琴老师的博客收益颇多,知道了她平时与学生的相处态度,学习了她幽默风趣的课堂风格,让本来默默无声的课堂如今也变得气氛活跃了。

陶行知先生说过“人类与个人最初由行动而获得真知,故以行动始,以思考终,再一思考之行动始,以更高一级融会贯通之思考终,再由此而跃入真理之高峰”理论都来源于实践,在我们课堂教学中一堂课下来,孩子学到了什么,自己的教学目标实现了没有,今后将如何去做,只有及时总结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并想出弥补的措施,在下次实践过程中进行运用,今后努力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写下来,争取更大的提高。与新教育同行,追寻教育梦想,真正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新教育生活。

《新教育》的读后感 篇6

读了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之梦》之后,深感受益良多。文中虽没有汹涌澎湃的语言,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没有激荡人心的情感,却宛如一幅新世纪的“清明上河图”,他用朴素的绸绢做底,用淡淡的墨色着画,用小桥流水的文字娓娓道来。文中朱老师用他的真诚、用他的人生信念诠释了他心目中理想的教育。这里我就采撷一朵最打动自己的浪花,让她在我拙笨的笔中形成文字。

文中那“如果把人生比作一艘航船,那么我们每个人就是自己生命之舟的舵手。从我们出生那天,我们就开始驾驭自己生命的小舟,在湖光山色间穿行,航行的路上可能会有诗情画意,可能会遇到惊涛骇浪,可能会有让我们驻足的诱人的风景……而谁能最终到达理想的彼岸?关键看这个舵手有没有顽强的毅力,而谁能冲击风浪,关键看这个舵手有没有坚定的自信。教师就好比舵手,要想实现自己理想的教育,就请扬起自信的风帆吧!”这段话, 它似一盏明灯,在为我的教育、人生导航。

自信是人们赖以事业成功的阶梯和不断前进的动力。这正如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卢梭所说的那样:“自信力对于事业简直是一个奇迹。有了它,你的才干就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个没有自信的人,无论他有多大的才能,也不会抓住一个机会。”

拥有自信心不仅拥有了良好的性格,更是拥有了人生。

作为一名教师,更要有足够的自信。因为教师所面对的是正在成长的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都会对正在成长的他们产生莫大的影响。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在学识上自信,在生活中自信,更要拥有自信的内驱力——那就是不断完善自己,让自己胸中有丘壑。课堂是展现教师自信力的舞台,教师要带着渊博的知识而来,带着微笑而来,带着鼓励而来,在三尺讲台上用粉笔做犁,用黑板做土,做一个真正的耕耘者,做一个能“指点江山的”领导者。

作为一名班主任也要有足够的自信,因为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管理者。试想一下,一个整天垂头丧气、老气横秋、叫苦连天的班主任会培养出怎样的学生呢?这个班中又会有多少个站着喝酒、穿长衫的“孔乙己呢?做为一名班主任要把自信写在脸上,把微笑写在脸上,把对生活的热爱写在脸上,用一种积极、快乐的心情迎接一天忙碌、充实的工作。

然而,自信虽然每个人都可以树立,但要真正做到却并非易事。自信,只有那些勇于面对困难并敢于克服困难的人,才配享有它。我们的生活并不是一马平川,万里无云,而是有激流,有险滩,相当一部分人恰恰缺少这种自信心,一遇波折就悲观失望、坠落蜕变者有之;稍有不如意就叫苦不迭、乃至丧失生活勇气者有之;经受不住考验而失去进取心、对前途迷惘者有之。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要想永远不遇波折、不遭冷遇、不生烦恼,显然不可能。关键是要有一个正确的选择。正如唐代大诗人李白所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因此,教师在面对教学、生活上的汹涌波涛,定要坚定信心,乐观向上,百折不挠,破浪前行!这样才能挣脱生活中的羁绊,让理想的教育之梦成真。

《新教育》的读后感 篇7

开学后,我细细品味了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受益匪浅。它让我了解了"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的新教育理念;知道了"只有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的行动论;懂得了"爱心才会产生奇迹"的定律等。新教育赋予了我新的教育理念,为如今有点迷茫的我,找到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读书是一件很美的事,东晋诗人陶渊明说;要珍惜时光,好好读书;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等人。我带着一份新奇,带着一份崇拜,带着一份激动,细细品味了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看完这本书后,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明代诗人于谦说得真好,读书能得到美好的精神享受;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新教育让我仿佛找回了当年立下的远大的教育理想,也找回了当年的那份自信和力量。心中不断地涌动着一股要战胜自己、要超越自己的力量。我想那也许就是新教育的力量。新教育又赋予了我新的教育理想。指明了工作中前进的方向。新教育意味着一种教育理想,一股教育激情,一份教育诗意,一项教育行动。新教育的四大改变,(改变教育的行走方式,改变幼儿的生存状态,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的科研范式)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及教育感悟、教育定律等理论、理念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更清楚的明白了今后教育教学的努力方向,俗话说得好:"一日无书,百事荒芜。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些名人总结出来的经验也是新课改所倡导的一种理念。同时也是新教育所弘扬的一种精神。新教育明确指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会是一个美丽的城市。"由此可见,新教育提倡变阅读为悦读,让阅读变成孩子一生的习惯,让悦读成为孩子一生的心灵港湾,是多么的重要。在新教育语文教学实验中,我们渗透这一理念,把"小教材"变为"大教材"。所谓的"小教材"就是至课本。所谓的"大教材"就是指依据课本而拓展延伸课外的教材,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其次,借鉴新教育提倡的营造书香校园,营造书香班级,营造书香家庭,让孩子们与黎明共舞,晨间诵诗,午间午读,下午暮省,开展丰富多彩的和阅读有关的活动,通过多条途径,让孩子们喜欢阅读,让童书战胜电视,让童书战胜电脑,让童书战胜游戏机。书中自有黄金屋,通过读书,大家增长了知识,拓宽了视野,开阔了胸怀,培养了品质。

一、 学理想课堂,走教学新路

我认真学习了新教育所阐明的理想课堂的六个度——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整合度、练习度、延展度,我深刻领会了这六个度的实质,反思以往的课堂,觉得前五个度还做得较好,但延展度还远远做得不够,通过这次学习,更加坚定以后更应该重视延展度,这样才能拓宽幼儿的视野,才能让幼儿学到更全面的知识。为了构筑理想课堂,我在今后的每堂课中都要全面执行这六个度,课前让幼儿做好预习,在预习本上记录积累学懂的知识,提出不懂的问题,广泛收集资料;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课堂上,教师根据幼儿的预习情况提炼有价值的问题,让幼儿在小组内讨论找到答案;然后小组人员上台展示成果,教师时时引导,时时给予肯定,给予奖励,做到人人参与,人人评价,在学习中体会到快乐,体会到成功。

二、彰显大语文教学观,让阅读成为悦读

新教育明确指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由此可见,让阅读变成孩子一生的习惯,让悦读成为孩子一生的心灵港湾,是多么的重要。在教学中,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其次,借鉴新教育提倡的营造书香校园,营造书香班级,让孩子们养成晨诵,午听,暮省的阅读习惯,最后以活动促阅读。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如:心得交流,小小故事会等。通过这些途径,让孩子们喜欢阅读,让童书战胜电视,让童书战胜电脑,让童书战胜游戏机,让阅读真正成为悦读。

读过《新教育》后,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教育不仅仅是幼儿成长与进步的过程,更应该包含教师的成长与进步,缺少任何一个都不能算是一种完整的教育。作为一个教师,我们各个方面的能力都应该得到提升,那就从阅读开始吧!

《新教育》的读后感 篇8

关于 创新教育这个概念我们是经常目睹耳闻而又津津乐道的,我们在教育中总是倡导要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但到底什么是创新教育,其起源、发展如何,结构怎样,又该如何推进创新教育等许多深层次问题我们却不得而知。最近,我仔细读了《创新教育》,才对创新教育有了进一步的领悟与认识。

首先,作为一名普通中小学的教师,尤其是过去经验丰富的、具有娴熟的知识基本功的教师,要从传统的模式中超越出来,重新认识教育的目标与目的,不能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和应试后面的所谓学以致用。教法始终如一,传授的知识内容从一而终,将走向死亡。在教育观念上,要从教师为中心变为学生为主体;在理论上,将客观主义理论与建构主义理论相结合;在课程内容上,削减那些难度过大和内容重复的部分,由单科分立和高度抽象变为多科整合和情境相关;在方法上由直接灌输式变为启发式、发现式和讲授式有机结合;强调内容与教法的改革,鼓励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方法,重视学生高阶推理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在手段上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应推进教育信息化,通过信息化推进我们的创新教育。 教育信息化是现代创新教育所必须的。其一,教育信息化有助于加快知识更新速度。书本化教材的知识落后于社会发展少则5年,多则10年或更长。而计算机网络上的电子化课程知识更新可发生在一周之内。其二,教育信息化有助于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以翻转课堂、在线课程、微课程为代表的新一轮教育信息化浪潮,正日新月异改变着传统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把信息技术的使用权控制在教师手中,实际上并未摆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的索缚。可以说,计算机的最大教育价值在于让学生获得学习自由,为他们提供可以自由探索、尝试和创造的条件。其三,教育信息化有助于加强课堂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可以模拟大量的现实世界情境,把外部世界引入课堂,使学生获得与现实世界较为接近的体验。

学术无止境,科研无终点,我们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应多学习、多研究、多实践、多反思,这样才能学有所长,教有所长。

《新教育》的读后感 篇9

读完该书,我的头脑也如同经历了一次风暴,使我对教育和现状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我为作者在书中所展示的事实和透射出的智慧和远见所吸引,所震撼,同时又面对现实又感到困惑和矛盾,但更多的是引发对自己教育实践的思考和反省。

(一) 震撼:为什么在我们领导专家和老师的眼里一堂完美得无懈可击的课,却被外国专家所否定。为什么20多年前中美两国专家在一次互访后作出的富有前瞻性的预测,结果却使人大跌眼镜。美国专家称:中国学生是世界最勤奋的,学习成绩也是世界最优秀的,可以预测,20 年后中国在科技和文化方面,一定会把美国远远甩在后面。中国专家称:美国的初级教育已病入膏肓,再过20年,中国的科技文化一定赶超这个超级大国,但20年过后,这个病入膏肓的教育制度,共培养了几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100多位知识型亿万富翁,而中国没有培养出一个这样的人才,两家的预测都错了,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教育已经落后了。试想一个占全球四分之一人口的大国,这个聪明又勤奋的民族,为什么却出不了这样一个顶级的人才。其实我们基础教育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我们已经在起点上已经输给人家了,而且输得不知不觉,但后知后觉尚可亡羊补牢,迎头赶上,万万不可做不知不觉的愚者,错失历史发展机遇。一旦错失,将会付出沉重的的代价,历史已经无数次地证明这一点。目前,我们的教育正处在新的历史转型时期,经历着全所未有的变革,这种变革有着深层次的背景和历史的必然。生产力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迫使我们的教育作出反应,适应社会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当前知识经济时代靠的是知识,创造和核心技术,谁占领了新科技制高点,谁就赢得了最大的发展,引领世界发展潮流。因为核心技术在市场经济中是买不到,而科技的发展有懒于教育的发展。面对这场全新的教育变革,我们准备好了吗 我们该做些什么

(二) 矛盾与困惑

我们基础教育的宗旨使学生得到真正的,全面的,持续的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可我们一方面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另一方面应试教育搞得扎扎实实;我们一方面大声疾呼地提出减负,但实际却在不断的给学生增负。孩子从小失去该有的天真,烂漫,活力和创造。我经常想:孩子从小付出这样沉重的代价,这给他将来的发展带来多少积极的影响呢 对大多数孩子来讲这种过重的负担和超前的教育就如同晚餐放在早餐吃而已。,无多大益处,弄不好反而得消化不良症。理想和现实永远是矛盾的,如何化解,减少这种矛盾,就是我们所要做的工作。这场新教育革命的到来,正开辟出新的成才道路,改变着我们根深蒂固的陈旧的观念,改变我们的课程和评价体制,但面对新课程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如何应战 又作了些什么准备

(三)反思:课改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压力,但也给了我们提升自我,实现自我的机遇。从某种意义上讲,面对新课题,不管是老教师,还是新教师,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都是新教师。如何成功地走进新课程,没有现成的模式,一切都在实践中摸索和总结,但使用新教材过程中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宗旨是不可动摇的,这发展应包涵四层的含义(1)这发展是全体学生的发展,我们要善待每一位学生,给每位学生创造发展的机会和条件。(2) 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而不仅仅侧重于智力上的片面发展,更不能以知识分数来判定学生发展的优劣,还应该包括道德,情感,行为习惯等都方面的发展。(3) 这发展是一种个性的发展,对于智力正常的人来说,我们应该持这样一种观念:学生没有优劣之分,只有差异之分,让每个学生的个性潜力得以最大程度的发展。(4) 这发展应该是一种可持续性的发展。这种发展的效果会在他今后很长阶段的成长过程中逐步体现,不仅仅以分数的获得和立竿见影的效果为终点。有人说:"科学与艺术在山底下分道,而到山顶汇合拥抱".这句话应该是对持续发展的最好诠释。回顾自己多年的教育生涯,就是缺少如何把正确的观念化注于具体的教育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反思和提升自己。其实每一位有志于教育事业的老师,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自己的班级就是自己实践探索的基地。作为一个老师对每一堂课,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加以用心设计,并在课后不断反思总结,才会有所进步。孔子曰:"我日三省我身。"而我自己作为一个老师对自己每天的教育教学行为又有多少省悟呢 只有在不断学习,否定和总结中提升自己,真正的走进新课程。在这场伟大的教育变革中,在自己的岗位上作出应有的贡献。

《新教育》的读后感 篇10

很少有时间坐下来真正的看一本书,但是当我拿到《新教育》这本书,看了序言后,一种震撼、一种敬佩油然而生。瞬间领略了朱永新教授作为教育者的执着、博爱、坚韧、谦虚、智慧,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一种生命的强大力量——使命。也正是因为使命的感召,才有了“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这样响亮的口号。也正是因为使命,朱永新教授播下了爱的种子,并在很多地方收获了美丽的花朵。我心中不断地涌动着一股要战胜自己、要超越自己的力量。我想那也许就是新教育的力量。新教育又赋予了我新的教育理想。为如今我在感觉上有点职业疲倦的迷茫时刻,指明了方向。

新教育意味着一种教育理想,一股教育激情,一份教育诗意,一项教育行动。新教育的四大改变,(改变教育的行走方式,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的科研范式)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及教育感悟、教育定律等理论、理念深深地触动了我。虽然我不是语文老师,但是我从朱教授的字里行间捕捉到了语文教学的努力方向,现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以详解:

一、彰显大语文教学观、让阅读成为悦读。

俗话说得好:“一日无书,百事荒芜。“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些名人总结出来的经验也这还是新课改所倡导的一种理念。同时也是新教育所弘扬的一种精神。新教育明确指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会是一个美丽的城市。”由此可见,让阅读变成孩子一生的习惯,让悦读成为孩子一生的心灵港湾,是多么的重要。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这一理念,首先可以把“小教材”变为“大教材”。所谓的“小教材”就是课本。所谓的“大教材”就是指依据课本而拓展延伸课外的教材,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其次,借鉴新教育提倡的营造书香校园,营造书香班级,让孩子们与黎明共舞,晨间诵诗,午间午读,下午暮醒,最后以活动促阅读。开展丰富多彩的和阅读有关的活动,如:小小图书推荐会,心得交流会,图书益读,等。通过这三条途径,让孩子们喜欢阅读,让童书战胜电视,让童书战胜电脑,让童书战胜游戏机。

二、学理想课堂,创优质教学

我认真学习新教育所阐明理想课堂的六个度(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整合度、联系的、延展度)使理想课堂达到三重境界即(第一种境界:落实有效教学框架。第二重境界: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第三种境界,体会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同时,新教育还研究出《有效课堂的教学框架表》都给了深刻的启发。使我明白了语文教学不仅是以前新课改送倡导的三个维度整合,也深刻领悟了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也就是“优质教学”,即,师生共同围绕在“问题——知识”的周围,进行一次艰苦的探索。争取像新教育所讲的创造自己的理想课堂。让师生把学习视为一个同时展开的三重对话:人与知识的对话、人与他人的对话,人与自己的对话。

三、做“科研”型教师,促“专家成就”型名师

新教育中的科研在教室、在课堂,倡导的是一种行动科研。一种行动的研究。新教育走出来的名师都是能够放下心事,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每日记录教育随笔、教育随思、随想的教师。朱永新教授称这些教师都是一本大的巨作,每一部巨作都有真切的可行的理论。书中告诉我们成为一名名师的途径,那就是从现在起,坚持每天写教育随笔、教育故事、教育反思。5—xx年后,你抱着自己积累的教学日记时,你就成为了一位名师。这让我深深感受到“认真教学”的深刻含义(我们之所以没有成名就是每天在重复着自己的生活,创新的太少。在认真方面下的功夫太少。)

总之,读完朱永新教授的这部著作,我更加坚定的认为:“谁在保持梦想,谁就能实现梦想。谁不懈追求梦想,谁就能不断地实现梦想。

《新教育》的读后感 篇11

世界上有两件事很难:一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里;二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里。前者成功了叫老师,后者成功了叫老板、、、、、、这几句话令我犹豫和郁闷了好长时间。

寒假用心读了朱永新教育专著《新教育》。掩卷沉思,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

这本书其中有一章谈到教育离不开爱。爱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就如夏丐尊先生所说的那样:“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工作对象是特殊的,面对的是学生,学生是有思想、爱憎分明的人。而我们的工作和任务是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新人。一位合格成功的教师应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的学生。

教师爱学生,首先要做到的是尊重学生。自尊心是人的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一旦自尊心受辱,轻者就此一蹶不振,重者进而愤世嫉俗。现在的初中学生普遍在家里被父母长辈溺爱惯了,所受的思想又非常新潮,所以学生的逆反心理很强,受不起教师的批评和责骂。所以只有尊重我们的学生,尤其是学生的人格,才能拥有一群灿烂的健康向上的学生,也才能为学生所尊重。

教师爱学生,其次,要相信每一个学生。为人师表还要能推己及人,以彼之心,度己之腹。也就是《新教育》上所说的换位思考。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一件事情,从某一角度看是不可忍受的,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却未必没有可谅之处。举个例子来说吧,一位同学总无法及时完成作业,对于老师而言,这就是一个不认真至少是不够认真的学生。然而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或许有别的原因,可能是客观原因如家庭因素,可能是自身原因,如这个学生可能上课没听懂,作业不会做。也可能是作业量超出了他能负荷的范围……。作为教师,应设身处地的思考,才能解决问题。就拿上面的例子来说,如果是家庭因素的,就应联合班主任找来家长寻求解决的办法;如果是自身因素学习有困难,学习习惯还没养成的,则可以通过恳谈,鼓励的方法解决;倘若是最后一个原因,那么就可以适当调节作业量,这样才能事半功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教师爱学生,还表现在教育的民主性中。我们教育中的民主精神还不够,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命令学生服从,师生之间平等对话太少。我们经常抱怨社会缺少一些民主,但是孰不知社会民主的基础是学校的民主。没有学校的民主,何谈社会的民主。所以我们教师应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可以通过谈话,适当的引导,适当的鼓励,这样才能更多的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不但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也更有利于教师在稳固的基础上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所以,我们教师应该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爱学生、爱教育。只有爱,才能赢得爱。爱是教育的源泉,也是教育成功的基础。这是《新教育》给我的启发之一。

《新教育》给我的另一个启发是要善于学习,不断的充实自我。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

我觉得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任何一个优秀教师都离不开前代人的教育财富。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我们是在用我们时代语言,用我们的生活阅历,同过去的大师们进行心灵沟通,阐释我们对教育的理解。我认为作为一个教师和其他工作者不一样,教师需要各方面的知识。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给学生人格上的感召力。学生对我们教师的期望很高,他们把我们教师当作百科全书。在他们眼里,教师是无所不知的,如果教师是一问三不知,那么他们就会很失望。所以教师对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非常重要。

教师还应努力理解学生的世界,要善于和他们沟通,要和他们成为生活中的好朋友。教师还应该要有丰富的学历,经历和阅历,所以教师要善于学习,不断更新和积累知识,才能教育好学生。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还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这样可以说是教育上的有心人了,一个人之所以能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是个有心人,有心就能成功,有心就是要在平时的工作中用心教育,要不断的总结教育,并记教育日记,记录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思考和感受。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创造自己的品牌和旗帜。不断的总结自己教育的经历和成果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风格和体系,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教师还应该要有社会责任感。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生活,生活就要有责任感,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作为一个理想教师,就应该非常关注社会,非常关注人类命运,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教师在课堂里面和学生讨论环境,人口等问题,才能唤起学生们对这些问题的关注。我们要让学生在离开学校的时候,带去的不仅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带着他们对未来社会的理想的追求。

对于年轻教师来说,“只要不让年轻时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这是作者对我们的真诚规劝,对我们的殷切期望。我们应该全身心的投入教育事业,以本书中的理想优秀的教师为标准来要求自己。并且像作者所说的那样不要羡慕别人,不要感叹时运,要做起来,要不停地做下去,哪怕不顺,哪怕艰难。我希望自己也能如本书中说的那样“当我们的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