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依稀记得看电影时最初的感动,我们可以把在作品中领悟到的道理写成观后感。因为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可以写成一篇观后感。观后感可以是对原文的相关内容做一个简单的陈述。有哪些能当做范文来使用的优秀作品观后感呢?小编特意收集和整理了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观后感,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
没有感同身受,只有局外旁观
刚开始那一连串的推荐语,确实是把我吓了一跳,这本书这么厉害?读过之后,除了一点点的不连贯感觉之外,这本书确实给了我一些难以言说的难受。
我在想,假如思琪并没有疯掉,她以后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难以想象,真的还不如选择疯掉,至少这样,她不用再受到自己内心的折磨,她不用再看到那个让她沦陷的恶魔。这样,那颗因为"爱情"而碎了一地的心,至少还能完整的当做残渣保存在一起。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两个人之间,没有感同身受,只有局外旁观。我们都是别人围城之外的人,我们所了解的别人,都是加上自己主观意识的别人。我们无法了解一个人内心真正的想法,我们只有根据感觉的推测。
我们同情受害者,但我们不是受害者,我们有同情她们的权利,但是,这种同情到底是对她们的关爱,还是变相的给她们增加伤害?甚至在受害者心里,她们才是那个罪人,一切一切的发生都是她们的错!
尊重!
初恋失乐园
读完小说,我看着作者的照片发愣。多么可爱的小姑娘,却因为少年时的遭遇而失去了永远的快乐。
现在,她把这些遭遇告诉了我们,而这些遭遇也最终杀死了她。
而杀死她的不是这些遭遇,是那个万恶不舍的男人。
他们利用自已的工作之便,侵犯这些花儿一般的小女孩。
而她们还那么小那么娇嫩,她们害怕,又有一点憧憬,她们真的辨别不清那是些什么,就象小说中说的“如果这是爱情、为什么觉得暴力?为什么觉得被折断?为什么老师要一个女学生换过一个女学生?如果这不是爱情,那满口学问的老师,怎么能做了以后,还这么自信、无疑、无愧于心?”
我出了一身冷汗。
也想起了年少时遇到过的危险,幸运的是我们逃过了那些危险,安全地长大。而房思琪(林奕含)没有那么幸运。更不幸运的是,长大以后她的伤口还没有愈合,最终侵蚀了她的人生。
令人心碎的事实。也许我们可以做点什么,让全世界都能够开始注意保护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少女。
让未来的世界里少一些误入失乐园的房思琪。
看得我好压抑,根本没办法一口气那这本书看完,你忍不住的同情房思琪,忍不住的恨不得给李国华一刀,忍不住对伊玟说离婚吧,忍不住心疼毛先生,忍不住想对怡婷说去抱抱那个女孩。当看到思琪要疯了的那个时间,眼睛甚至酸涩起来。书中说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总是那些受害人觉得抱歉呢,对啊,那些加害人甚至为自己的过分找到了理由,可是受害人甚至还在为了让加害人少一点负罪感而去努力,到底该说是谁的错呢?语言的力量真的就那么大吗。李老师在用语言诱拐房思琪,可是单纯的孩子,还不懂得真正的爱情是什么样子,就被打破了,永远留在了十三岁。如果房思琪的自尊心来自于自己读了那么多的书,那么是不是甚至,要多去经历呢?忍不住思考,我们读那么多的书,甚至很多没经历的生活都看见了,看了太多的美好,会不会忘记,这世界的另外一面。受到伤害之后,希望你还可以是那个依然建勇的女孩。大概以后再看小说都没办法直视了吧,看见那么美好的句子,会忍不住想起她,一个还没有青春就被扼杀的女孩。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读后感500字!
花了两三天看完。小说语言独特,有一种解离或梦呓般的感觉,酒醉迷幻的癫狂,可以说,小说成也因此败也因此,成功之处在于极尽修辞的玄妙搭配,使人耳目一新,陌生又惊喜,但也正因为过多的修辞,导致行文时很多本可清晰表达的感受变得滞涩阻隔,修辞在此时成了横亘在读者与文本感受间的鸿沟,难以跨越。
令人佩服的是作者在疯癫的语言叙事下仍能保持故事的清晰与整体的完整,我想这也是为何李银河评价其为“老天赏饭”型的作家,这种控制的天赋是常人难以拥有的。
也可以看出,作者本人是位极爱电影的女生,整个文本的叙事正可与电影镜头相呼应,而叙事的时间与视角切换又如此自如。如果拍成电影,我觉得非杨德昌来拍不可,大台湾只有他能拍出静默下的暗潮汹涌。不过这也会涉及伦理问题,实操困难。
小说中思琪、怡婷和依纹三位女性角色其实是思琪的三种人生方向,一种是受迫害而发疯,一种是平静度日成为童年的幸存者,一种是成长为大人之后面临不幸婚姻的人,他们仨,一个是受害者本人,也就是现实的自己,一个是她所渴望的正常人生,一个是正常长大后的另一种不幸的延伸。
读完之后我总设法把自己带入思琪的角色中去,却又想起,我们不过是站在痛苦之外凝视痛苦。
生态坏了,谁能幸免?
全书以第一人称讲述,淡化情节,主要表现主人公痛苦的心路历程。从开始的厌恶,到精神被控制后麻木,再到自我觉醒后的挣扎,最后是无法解脱的抑郁。
小说除了描写了受害者的苦痛,还描写了一个精神双胞胎怡婷,一个成人受害者伊纹。怡婷是完好的房思琪,而伊纹是成年后的房思琪。
怡婷是作者的一种假想,假如她没有被侵害,她就是怡婷的模样。简单,快乐,有无限美好的未来。而伊纹是长大了的房思琪,伊纹遭受的家暴,是房思琪对自己未来生活的一种恐惧;伊纹被毛毛温柔以待,是房思琪对其未来生活的一种最理想的设计。可是,不管怎么设计,房思琪(也可以说是作者林奕含)都没有走出她的阴影,选择过早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当李国文在餐桌上恬不知耻地高谈阔论时,作者不忘点到他的女儿,作恶之人,恶必报之于后人。善良的作者或许没有此意,但警戒成分还是能见一些端倪的。
生态环境彻底坏了,谁能幸免?
一本以为读的是一部小说,后来才知道,已经进入一部散文。一声叹息……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