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风俗文化的作文集锦(7篇)

03-08

在生活和学习中,许多人都有写作文的习惯,好的作文是可以引起读者共鸣的,作文应该怎么进行写作呢?小编为您搜集了一些主题相关内容:家乡风俗文化的作文,您在阅读本文以后相信有所收获吧!

家乡风俗文化的作文 篇1

中国的感恩节正是中秋佳节。中秋,这是一个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的日子,一个让我们的情感更加真切的日子,更是一个让我们倍感温馨更加团圆的日子。中秋月圆,合家欢聚,拜月祈福,迎喜纳祥,几千年来中国人始终对中秋节有着特殊的情感。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关于家乡中秋节风俗优秀作文,有需要的同学们,可以参考一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家乡风俗文化的作文 篇2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在各地都有隆重的庆祝风俗,可今年我的家乡淄博却有了点不一样。

传说里每到大年三十,年兽就要上岸吃人,人们想尽各种办法,却无济于事。最后人们发现年兽怕红,怕响。所以年兽一来,人们就放鞭炮,穿红衣服,贴红纸。年兽发现人们再也不怕他了,就一头扎进海里,再没回来过。但人们正是怕年兽回来,于是每年都会放鞭炮,贴春联,渐渐演变成一种习俗,流传至今。

我的家乡山东淄博是一座典型的北方城市,以前每到过年,家家户户穿新衣、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尤其放鞭炮更是过年的必备节目,家家户户夸耀富足的方式,小孩子翘首以盼的欢乐。过年那几天,整个城市笼罩在烟雾中,四处是硝火的味道。可是今年,我的家乡却没有响起鞭炮声,取而代之的是路边五彩缤纷的彩灯和喜庆吉祥的红灯笼。这是怎么了?

我的家乡是一座年轻的重工业城市,以前用牺牲环境换来经济的飞速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了还家乡一片纯净的蓝天,近些年采取了一系列环保措施。今年的禁放鞭炮就是其中一项。虽然不放鞭炮了,可一点都不影响过年的气氛。

一进腊月,人们便忙碌起来。买新衣,采办年货。城市的超市里人头攒动,收银台前排满了长长的队伍;农村的大集上熙来攘往,寒冷的天气冻不住人们喜气洋洋的笑脸。人人大包小提,开启逛吃逛吃的备年货模式。购物的热情挡都挡不住,好像东西都不要钱似的。

路边的彩灯也挂了起来,造型各异。每当华灯初上时,小彩灯也亮了起来,五彩纷呈如童话世界。家家户户走出家门赏灯聊天,小孩子快乐的在灯海里跑来跑去,不放鞭炮也一样喜气洋洋,年味十足。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管什么样的风俗,各地过年的内涵是一样的。窗明几净,阖家团圆,迎新除旧,盼望日子蒸蒸日上。相比旧俗,我更喜欢今年的这点不一样。

1.xx小学生家乡的春节500字作文精选5篇

2.xx五年级元宵节满分作文500字大全5篇

3.xx春节的风俗小学满分作文300字最新5篇

4.xx故乡的除夕500字优秀作文5篇

5.xx家乡的除夕优秀作文500字精选5篇

家乡风俗文化的作文 篇3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作文(篇1)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便迎来了我喜欢的节日——端午节。端午节又叫端阳节、重午节,相传是为纪念屈原所设。这一天主要的活动有吃粽子、赛龙舟等。

到了那天,我和妈妈会很忙,因为我们要包粽子。首先,妈妈拿出了所需要的材料。把绿豆洗干净,糯米调好味,五花肉腌制好,比把它切成一块块。妈妈做好了以上工作,便对我说:“儿子,咱们一起包粽子吧!”我看着这一片片绿色的粽子叶,再想想粽子那金字塔似的外表,一下子发起愁来,问妈妈:“该怎样包啊?”妈妈见我如此疑惑,便做起示范来:“首先把两块粽子叶叠成一个类似圆锥的物体,然后把糯米、绿豆和五花肉放进去,再用一块粽子叶封好底面,用草绳把它捆扎紧,不把它绑紧煮熟后就不好吃了。”妈妈示范完后,我就尝试着包了起来。一开始时并不太顺利,不是漏了东西没放进去,就是绑得不够紧。后来在妈妈的逐一纠正后,一切变得顺利了。

包好后,就要开始煮了。看着这些刚下锅的粽子,我以为十几分钟后便可以吃了。但妈妈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对我说:“这些粽子起码也要四——五小时后才能吃。”听了妈妈的话,我似乎有些失望,但还是忍住了喉咙里的馋虫。等呀等,终于煮好了。我望着这些又大又饱满的粽子,馋得口水都流出来了。等不到爸爸回家,我便开始吃了起来。吃着自己动手包的粽子,心中感到无比激动。

家乡的习俗多得数不清,但无论什么节日或习惯,我都会开开心心地过,开开心心地做。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作文(篇2)

在元宵节前一天的晚上就开始。晚上八点整,“老爷”出庙,十几个穿白色的衣服的人就在“老爷”的后面跟着。“老爷”身高一米,长四分米,宽三分米,穿着金色的衣服,带着红色的斗风,在四个人架的轿子上,真是威风十足。当“老爷”经过时,家家户户都会放鞭炮。当架“老爷”的人要换时,先要把鞭炮放响。然后在换人。每隔四个小时,就换一次人。每隔四个小时,就会有人送来饭。

通过我的介绍,相信大家也有点了解了吧。如果有兴趣的话,我可以做你的导游,为你服务,让你亲身体验一下。

家乡有许许多多的风俗民情,如新年之夜十二点整,一起放鞭炮;元宵节,三天三夜架“老爷”满街跑;端午节全家一起吃饭,一起划龙舟……今天,我向大家介绍家乡元宵节,三天三夜架“老爷”满街跑吧。

有一次,我因好奇心太强,就走过去摸了一摸“老爷”的头和脸。谁知,被爷爷看见了,接着我就被爷爷拉到“老爷”前两米处,然后,爷爷让我跪在地上,向“老爷”请罪。请完罪后,爷爷训斥了我:“老爷”,是神,不能乱摸、乱碰。”听完爷爷的话后,我转身往后看,看了“老爷”一眼,心里想:“老爷”真有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架“老爷”的这种风俗民情表面上是一个快乐的活动,但实质里却是一个严肃、认真的民俗。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作文(篇3)

在辽阔无垠的草原上,一直以游牧为生的蒙古族,有着一个一年一度盛大的集会——那达慕。

没来过内蒙古,的遗憾莫过于:没吃过牛肉干,没看过那达慕。那达慕一开始只是为了祭祀山神,路神,也就是祭敖包,后来经过长期发展成为了现在的那达慕。

由于我生在内蒙古,所以经常领略那达慕的盛况。那达慕那天,商贩云集,吆喝声四起,我混在人流里,不断有人对我微笑,拉着我推销他们的商品,人们热情高涨,有许多准备上场的人在场上拉着马转来转去,那天天气好极了,阳光明媚,万里无云,似乎也在为那达慕的开展表示祝贺。商铺出售的商品应有尽有,小到饰品珠宝,大到古董文玩,太阳伞。

可那达慕不止于此,民族表演,竞技,更让原本就热情的人群更加激动。一般的那达慕可以持续三四天,第一天主要是开幕式和民族舞蹈,马上杂技表演,人们的鼓掌声一浪高过一浪。

竞技同样很受观众喜爱,小伙子们表演摔跤,射击,场上激烈极了,场下也毫不逊色,掌声四起。场上的运动员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给人一种蒙古族特有的豪爽感。

总而言之,那达慕是蒙古族特点和文化的表现,也是一种传递文化的方式。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作文(篇4)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处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和韵味。说起我们家乡兴化的风俗,那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就拿端午节来讲吧。

这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节日,有三大主要风俗,让我来给你介绍介绍吧!

风俗一:包粽子

我们这,粽子是只有端午节才能吃到的美味。首先,在粽叶中心部,把它弯成圆锥型,挖上一大层雪白的糯米,再加入自己喜欢的食材,用一片粽叶封顶,用线加固,一个半成品粽子就成了。放在电饭煲里,加水煮半个小时,清香扑鼻的粽子就大功告成了。全是糯米的粽子,吃一口,软软糯糯;加入五花肉的粽子,吃一口,咸香淳厚;加入蜜枣的粽子,吃一口,香甜可口;加入虾仁的粽子,吃一口,Q弹爽滑;加入辣白菜的粽子,吃一口,麻辣鲜香。

风俗二:赛龙舟

下午时分,小镇上那条不知名的小河边围满了人,这是在干嘛?哦,是在赛龙舟啊。瞧,四条细长的雕着龙头的独木舟正在你追我赶,岸边十八个大鼓,鼓声冲天。划船的小伙子个个眉清目秀,借着鼓声,一号独木舟像火箭一样,一口气夺得冠军。奖励是一大罐雄黄酒和一锅粽子。

风俗三:扔粽子

相传屈原是抱石投江的,老百姓为了不让他饿了,就把家中的粽子扔到汨罗江里,我们不在那里,只好这样。煮好的粽子第一个要投河,只见大伙把粽子靠近额头,在亲吻一口,使足力气,“嗖!啪!”投到了河中。

这就是我们这端午节的风俗,你们呢?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作文(篇5)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我哼着童谣,帮奶奶打扫好屋子,在焕然一新的家里,我们又掀开了春节前备年货的序幕。

腌好的咸物、待宰的甲鱼、五花大绑的毛蟹;喷香的炒货、诱人的糖果、品种齐全的烟酒,逐渐堆满了储物间,年味慢慢升腾了起来。

最让人感到过年气氛的还是包团子。前一天隔壁的奶奶就听说我们家要包团子,今天就特意来帮忙,一人和馅,一人揉面。和馅的用筷子搅动肉糜和青菜,让它们充分融合,产生味道的碰撞;揉面的用掌跟按压面团,使糯米粉的弹性充分展现,面粉染白了袖管,飘上了额头,空气中弥漫着谷物特有的香味。

又有几个人来帮忙了!大家在欢声笑语中包起了团子,只见几双被面粉裹着的手上下翻飞,一个个圆滚滚、软乎乎的大白团子就诞生了。我也忍不住想试一试,学着奶奶的手法,先揪下一个小面团,在掌心搓圆,按平,填馅,然后包好四周,可我怎么也学不好封顶的技巧,只好胡乱一抹,草草了之,这下邻居们可更有了谈笑的话题,我才不管呢,我喜欢这种热热闹闹聚在一起互帮互助的温馨画面。

隆重的时刻来了!一个个团子被放进了蒸屉,我受不了等待的煎熬,使劲地添柴火,热气从缝隙不停地往外溢,厨房似乎变成了烟雾缭绕的仙境,而我等待的就是这“蟠桃”。终于吉时已到,揭锅,“蘑菇云”瞬间蒸腾,香味扑鼻而来,朦胧中,团子的身影若隐若现,雾气散去,团子闪着晶莹的光,犹如上好的和田美玉,真舍不得咬上一口!一笼笼,一个个,被奶奶整齐地码在桌子上,足足有三百个呢,或许还不止。

这么多团子是要大家分享的,太奶奶一袋,叔叔家一袋,姑姑家一袋……团子不仅代表着团圆、团聚,也是增进亲人情感的纽带。这舌尖上的年味,就这样一代代传承,维系着中国人对年的期待,对家的向往。

这家乡的年俗不仅满足了我的口腹之欲,更让我内心深处体会到了年的本味。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作文(篇6)

在刚刚过完的新年中,我的家乡有很多风俗,如:穿红衣服,贴春联,包饺子……不过我最喜欢放鞭炮,下面我就来讲一讲我到底是如何放鞭炮的吧!

小年那天中午,我和爸爸在家乡的大街上买了许多鞭炮,如:转碟、大地红、飞车……但我觉得玩的是大地红、魔术弹和飞天火箭。一直到除夕前一天,我都会偶尔出去放鞭炮。等到除夕晚上只剩了大地红、魔术弹和飞天火箭了。下面我来讲讲除夕晚上我放鞭炮的故事吧!

那天晚上,月亮被云彩挡住了,风也很小,正是放鞭炮的好时机。我和爸爸拿着鞭炮走到了广场,准备开始放鞭炮。我们第一个放的是飞天火箭,爸爸把它插入雪堆,然后拿打火机把它的引火线点燃,只见它不停地向地面喷火花,突然猛的一喷,“嗖”地一声飞得足有10米高,还喷出一大串火花,好看极了!放完飞天火箭后,我们又放了魔术弹。放它的方法和飞天火箭一样,只见它“砰”的一声向上喷出一串火花,足有15米高!而且一次喷的是绿色的火花,一次是红色的火花,我数了数,居然一共喷了30下!

爸爸一边看放鞭炮,一边讲道:“其实放鞭炮的由来有一个传说。从前有一只怪物叫‘年’,它每年的除夕都来吃人!有一年一个老人在除夕的晚上等‘年’来了以后,那个老人放鞭炮把‘年’吓跑了,从此‘年’便不敢来了。”我算了算,这是我第7次听别人说这个传说了!

听完以后我改放了大地红,因为它的引火线很短,所以差一点炸到我!后来我发现可以先用打火机点燃一根小树枝的尾端,再点燃引火线。所以,做任何事只有用正确的方法和好的技巧,才能把事情做好。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重要、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放鞭炮是它的风俗,可以烘托节日氛围,但是随着空气质量越来越差,应该减少放鞭炮,从我做起,让我们的家乡每天都拥有蓝天!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作文(篇7)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有的地方在过春节时会吃饺子,有的地方在过春节时会吃汤圆,而我的老家在过春节时会吃苕粉坨,寓意团团圆圆。

苕粉坨跟包子差不多,不过外面的皮是用苕粉做的,而且里面的馅料多用五花肉、萝卜丁、藕丁等调成。

我听妈妈说,包苕粉坨讲究一个快字。首先是做苕粉皮,我们先用开水冲泡红薯粉,在它凝固时立刻倒入保鲜袋保温。不过不要以为这就能休息了,现在才是重点,我们需要迅速开包,因为苕粉皮冷了就包不了苕粉坨了。包苕粉坨分三步:先是把刚做出来的苕粉皮捏成窝窝头的样子,然后把调好的馅料放进去,最后收口,一个饱满的苕粉坨就做好了。高手做的苕粉坨表面光滑,而我这种新手做的',那自然就是疙疙瘩瘩的了。

苕粉坨做好后,那自然是要去煮了,不得不说,这煮苕粉坨也是一门学问。煮苕粉坨一般要15分钟。煮的时间短了,那苕粉坨就不好吃。煮的时间长了,那苕粉坨就要“破肚流肠”了。

煮好后的苕粉坨已比之前大了一倍,外皮晶莹剔透,里面的馅料诱人至极。这时的苕粉坨已经可以食用,但我们家一般还要用酱油、蒜瓣炒一下,这样可以让苕粉坨更香。

苕粉坨出锅后,香味扑鼻,原本晶莹剔透的外皮上裹了一层酱油,让人食欲大发。不过这时可不能直接吃,刚出锅的苕粉坨烫得很呢,我们要先在皮上咬一个小口,然后往里面吹吹风,等它差不多凉了才能吃。一口咬下去,富有韧性的苕粉皮,脆爽的藕丁,飘香的五花肉,浓郁的酱油……这多种口感夹杂在一起,那味道无法形容。

不过苕粉坨因为制作繁杂,而且不易储存,所以一般只有在春节才能吃到。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作文(篇8)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的家乡在江苏泰州,在我们家乡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小伙伴们,我就给带大家感受下属于我家乡元宵节的狂欢吧!

元宵节作为春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虽然元宵节没有大年初一那么热闹,但是元宵节是春节的尾声,过好元宵节,象征的整个春节的圆满谢幕!

正月十五闹花灯、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一家家点亮盏盏精致的灯笼,照亮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人们三五成群,一家人早早的吃完晚饭,来到非常热闹的街市,东逛逛、西看看。街上的商铺都铺满了有关元宵节的商品,大人和孩子们挑选着各自喜爱的东西,脸上洋溢着快乐的微笑,我想这就是属于元宵节的狂欢吧。

元宵节自然少不了吃元宵、赏灯、猜灯谜。孩子们吃着以芝麻、白糖、豆沙等馅料,用糯米粉包的圆子,寓意着团团圆圆、吉祥如意;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人们都争先恐后地走出家门,聚集在一起,欣赏着美丽的夜景、享受着春天即将到来的气息。

元宵节除了吃以外,最有趣的习俗就数赏灯和猜灯谜了,相传汉明帝永平年间,皇家为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每逢正月十五便下令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参拜神佛。此后这种风俗便流传到民间,直至现代,人们为了增加其赏灯的趣味,便在各种彩灯下悬挂着红丝带,在丝带上写着谜面,让大家来猜谜底,大人们聚集在一起,互相竞猜着,人们绞尽脑汁地冥思苦想,终于猜出谜底,脸上充满了胜利和喜悦的笑容,我想这就是属于元宵节的狂欢吧。

走在喧闹的街上,大人们牵着小孩的手,小孩们手牵着各式花灯,尽情着享受着节日的快乐,以饱满的`热情迎接着一年新的开始,享受着美妙的元宵节的狂欢。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作文(篇9)

今天,我和大家讲下我们家长过年的风俗。

相传很多年前,有一个叫“年”的怪兽经常打扰村子,后来有个圣人告诉乡亲们,“年”怕鞭炮、红色,只要谁家没有,“年”就会到谁家去。所以现在挨家挨户们都会在自己门口贴上红色样式的福字。我们不仅要做这些,还要祭拜、登山。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心想事成,步步高升。不过放烟花是我们小孩的最爱了,五彩缤纷的烟花“啪啪”响着,这时,我们就会陶醉之中,过好久都没有反应过来。

欣赏了“烟花晚会”后,我们就要一大早被叫醒,更糟糕的是要登一天山,一家人在长辈的陪同下,开始向山顶前行。这次我跟爸爸打赌过,我要成为第一个登上山顶的人,为了我的诺言,我充分做了准备,带上我足够的物质出发。我踏着轻快的步伐,奋勇向前,一会儿功夫,我的家人都被我甩到了后面,连人影都看不见了。山路十八弯,以耗尽了我的力气,心底在想还有多远呢?离山的顶峰还要多长时间呢?我的精力还能撑多久呢?正当我在思索的时候,隐隐约约听见爸爸他们的喊声,更能清楚的听见妈妈在叫,你慢点儿,匀速前行,才能抵达终点。我心里暗暗在想,今天的第一名,可能要“泡汤”了,当我垂头上气时,爸爸拍拍我的肩膀,小伙子加油!突然,信心百倍,精神抖擞。拿出了在运动场上坚持不懈,坚持就是胜利的精神,向着我的目标继续出发。山路虽然不平整,但我有信心,有耐心,肯定会成功,一串串的联想,把我带到了山顶。哇!山顶好美呀!我成功了一次,我是第一个登上峰顶的。爸爸便在身后,预祝我新的一年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一次难忘的登山,一件记忆深刻的故事,让我永远忘不了。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作文(篇10)

进入腊月,家家都盼着过年。过年的准备忙碌而愉悦。大人们忙着采办年货,打扫除尘,祭拜先祖,忙活年夜饭。我们男孩子参与最多的是贴春联和放鞭炮。

把所有的零花钱都换成鞭炮,和小伙伴找一空地一起放鞭炮。我拿出一根“老鼠尾”点燃,随着手臂的挥舞,它开始翩翩起舞,在夜色中闪耀除一个个迷离的光圈。它一点点燃烧,不停的发出“吱吱”的声响,我的手指也跟着一点点热起来。看着它慢慢熄灭,只剩一股烟还在不屈不挠的缭绕。

另一个伙伴从裤兜了抓出一把响炮往地上一洒,其他人纷纷冲上去踩,看谁踩的多,踩中一个就发出“啪”的一声。空地上一阵纷杂的脚步声和此起彼伏的“啪啪”声。伙伴们兴奋的不得了,闻着空气中呛人的烟硝味也照旧乐开了花。

大人们放的自然不是同等级的小玩意儿了。他们放的“二踢脚”威力巨大,点着以后,“碰”的一声蹿上空中,灰白色的沉重晚云中发出闪光,接着一声巨响,如炸弹爆炸一般。小孩被大人们护着躲着看。震耳的声音还未息,又来一个鞭炮,一而再,接二连三。

爸爸告诉我,这威力巨大的鞭炮古时候是用来驱赶年兽的。年兽平常在深海里睡觉,到了年底,它非常饿,就爬出海洋,到陆地上面来吃人。为了赶走年兽,百姓们想了很多办法。最后发现,年兽惧怕红色的东西,火光和巨响。于是家家过年放鞭炮,贴春联。年兽赶跑了,这年也就过了。

春联不仅辟邪避祸,还寄托了人们的企盼和美好愿望。家里有孩子上学的,就贴”金榜题名“;家里有老人的就贴”福寿安康“;家里做生意的,就贴‘日进斗金’。

我看着这一派热闹忙碌的景象,脑海中浮现出王安石的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正是过年的真实写照啊。

家乡风俗文化的作文 篇4

《家乡的风俗》小学生作文(篇1)

我家过年也和北方人一样吃饺子,而且是自己做的饺子。

爸爸开始做水饺了,只见他从冰箱里拿出饺子皮和馅,然后倒了一碗水。我有一点奇怪。问:“爸爸你倒水干什么呢?”爸爸说:“放了一夜的饺子皮太干了,加了水的话会非常的粘,可以把水饺包好。下锅时也不容易开口。”我听了恍然大悟。

“我也要包。”我回头一看只见我的弟弟站在了后面。老爸一口答应:“没问题。”于是我也说了一声:“我也来。”于是我们戴上手套。向面粉和饺子开战。

我拿起了饺子皮。发现饺子皮十分的软。用筷子夹了一些馅发在了饺子皮的中心位置。然后又用手贴一些水涂在了饺子皮的边上。对折着将饺子皮一捏,一个饺子就做好了……我和弟弟两个人差不多包了二十多个了,但是还不满足。

爸爸把饺子放下锅。不一会儿饺子浮上来了。爸爸给我们一人一大碗。等第二锅没有上来,我弟弟的饺子已经完了。爸爸在一旁乐呵呵地看着我,眼中满是微笑。

爸爸平时很忙,只有过年的时候能抽出时间来陪我,但我依然觉得幸福。过年的饺子特别好吃,它让我感受到家的温馨。

《家乡的风俗》小学生作文(篇2)

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比如,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泼水节、中秋节团圆节、春节猜灯迷等。我的家乡就有端午节包粽子的习俗。

端午节的来源:相传在古时候,楚国国王不务正业,整天沉迷在酒色。楚国大夫屈原多次劝阻后投入江中自尽了。人们为了不让鱼虾吃屈原的身体,所以就包粽子丢下江河给鱼虾吃,所以就有端午节包粽子的习俗。

今年的端午节,我要向妈妈学习包粽子。第一步,妈妈拿来包粽子的叶子进行清洗,这叶子绿色的,椭圆形外表,像一把芭蕉扇一样。第二步,洗干净准备好的糯米,倒入盐、酱油等配料搅拌。第三步,准备包粽子的馅,猪肉排骨、红豆、绿豆、荷包豆等,第四步就可以开始包了,首先把米放叶子上,再放馅再盖上一些米,用叶子卷起来,再慢慢缠上线打结,就完成了。

包完粽子后,接下来就是把粽子放进锅,再倒入很多水。我问妈妈:“为什么要放这么多水呢?”妈妈说:“因为要把粽子全部给淹没掉,这样才可以把粽子给煮熟。”我目不转睛的看着锅,没过多久,水就开始冒泡了。过了半个小时,妈妈把粽子翻了一遍,让上面的粽子放到锅最下面,妈妈说这样就能保证每个粽子都能煮熟。再过十五分钟,美味的粽子就可以出炉了。

吃着美味的粽子,过着快乐的节日。这就是我喜欢的端午节。

《家乡的风俗》小学生作文(篇3)

我的老家在一个很偏僻的地方。自从我们在外面买了房子之后,就好多年没回老家过年了。爷爷奶奶很想我们,便邀请我们回家过年。

大年三十那天,我们早早就贴上了红对联,挂上了红灯笼。放完鞭炮后便回老家了。

我们的车刚驶到村口,就感受到了一股浓浓的过节的气息。大人们有的在杀猪有的在宰羊,还有的在挂年画、贴“福”字。

不知不觉,天已经黑了。大人叫我们这些小孩子们回家吃饭了。我回到家中,看见了一顿琳琅满目的晚餐。有“剁椒鱼头”据说里面放了很多的辣椒。吃到越多辣椒,脸就会变越红,表示你新的一年里会红红火火,年年有余。还有“蒸馒头”,吃了就表示新的一年里会蒸蒸日上。吃饭时大家互相敬酒,说一些吉祥的祝贺词。爸爸先向大家敬酒:“祝大家在新年里能恭喜发财,万事如意。”“我也祝大家在新春里能红红火火,蒸蒸日上。”叔叔说。于是我们在大家的祝福语中其乐融融的吃完了晚饭。

吃晚饭后是我们这些儿童最期盼的时刻,爷爷奶奶一次给了我们两个大红包。让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学习能更上一层楼。因为我们这次考试考不错,所以额外给了我们两个大红包。

看着这幸福的场面,我略有所思。因为在我的记忆中,以前大家吃了年夜饭之后就出去打牌,生活很单调。而现在大家不仅物质生活丰富了,精神生活也提高了,这真是一个和谐美丽的农村啊!

《家乡的风俗》小学生作文(篇4)

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都会很热闹。有的在贴春联,有的在放鞭炮,有的在家里包饺子等等。

今天爸爸妈妈带我和姐姐去爷爷家拜年。一到爷爷家我就跑到厨房看看奶奶今天给我们都准备了什么菜,我一看,我好多菜呀,有什锦菜、有鱼、有鸡还有春卷饺子等。奶奶告诉我们,这鱼是不能少的,象征着年年有鱼。还有饺子象征着万事顺心。都有很多讲究的。

吃完饭以后,爸爸妈妈带着我和姐姐去屋外放烟花鞭炮。烟花有好多种,有得像天女散花,有得像巨龙直冲云霄,有的像钻地虎。五彩缤纷的,美丽极了。但是爸爸妈妈和我们说放烟花 爆竹一定要注意安全。要不然就会给别人甚至会带来危害。我和姐姐听了都点点头。

最后我们走的时候,奶奶给了我们压岁钱。说你们又长大一岁了,祝你们岁岁平安!今天我真开心!

《家乡的风俗》小学生作文(篇5)

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爸爸妈妈总会带我回老家过春节。

我最喜欢在老家过春节了,因为在春节我会收到爷爷奶奶送给我的大红包,更因为老家的春节有整夜不断的鞭炮声,特别热闹。

今年过春节同样非常的热闹。大年三十,当我们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观看《春节联欢晚会》的时候,姐姐在屋外大声喊:“大家赶快出来看孔明灯啊!”我连忙第一个飞奔了出去。抬头一看,只见满天飘荡着一盏盏形状各异的孔明灯。爸爸告诉我,孔明灯又叫天灯,相传是由三国时的诸葛孔明发明的。当年,诸葛孔明被围困在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准了风向,制作成了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讯息,后来得到了救兵的援助顺利脱险了。于是,后世的人们就把这种灯笼称为孔明灯。如今,大家放飞孔明灯,是为了祈福,把对来年的美好祝愿随着孔明灯一起放飞。

你瞧,那些孔明灯越飞越高,就好像是一颗颗闪烁的小星星,又像是一群群翩翩起舞的萤火虫。一盏盏飘动的孔明灯和五光十色的烟花一起照亮了家乡的夜空。看着闪烁的夜空,我相信家乡的来年一定会和这美丽的夜空一样灿烂美好!

《家乡的风俗》小学生作文(篇6)

说到元宵节,不管是刚懂事的小孩子,上了学的大孩子,脸上长满皱纹的老孩子,都会想到闹花灯和吃元宵这两大习俗吧!

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这一天,家家户户吃汤圆,寓意团团圆圆,幸福美满。我们家也少不了元宵,一到晚上,我就着急地拿出元宵跑进厨房,问到:“妈妈,妈妈,什么时候吃吃汤圆?我来煮汤圆,行吗?”“好好好,现在就煮,你来煮。”“好耶!”我先将水煮沸,然后将汤圆扔下水,几滴热水溅了出来,妈妈说:“煮汤圆怎么能扔呢?要低一点,慢慢放进锅内。”“哦!”我学着妈妈的话,将元宵放进锅内,一个个元宵挺着圆圆的将军肚,“呲溜呲溜”排队下了锅,乘着水起起伏伏,好不快活。不一会儿,汤圆就出锅了,真让人垂涎三尺。舀起一个汤圆,一口咬下去,软软糯糯,芝麻馅缓缓地流了出来,甜甜的味道冲击着我的味蕾,让我忍不住多吃几个,还有花生,草莓,香芋等馅,每种吃起来都有不同的感觉。

“走吧!咱们出去逛灯会吧”爸爸提议道,“同意!”我们到了喜庆的大街上,街上张灯结彩,人声鼎沸。有的在赏花灯,有的在猜灯谜,还有的在吃糖葫芦。灯的样子真多啊!有栩栩如生的小兔子,有水嫩嫩的大桃子,有红艳艳的五角星,还有各种福字,传说在古时候,放灯也是一种祈求平安、幸福的做法呢!

欢乐的元宵节,在人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只要我们心存美好,一切美好的事情都会如期而至哒!

《家乡的风俗》小学生作文(篇7)

年的脚步一天天近了,腊月也已悄然到来了。

在我的家乡,一进腊月人们就充满了迎春的热情。走进腊月,年的味儿渐渐地浓了起来,这味儿是从家乡喷香的腊八粥里溢出来的。

每年腊月初八的这一天早晨,各家的主妇们就早早地起了床,忙着洗糯米、捡各色豆类、选各种干果,备齐各种佐料,用小火慢慢熬制腊八粥。腊八粥中赤豆、红豆必不可少,白糖也是重中之重!白糖主要让粥变得甜腻腻的,有甜蜜的口感,而赤豆、红豆则不一样,这可是有故事的呢!

传说有“赤豆打鬼”之说。据说上古时期,有恶鬼专门作祟,小孩子生病、人们品行不端等都是因为恶鬼的原因。而这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单畏惧赤豆,所以人们在腊月初八这天熬粥,借粥里的赤豆、红豆来打鬼,驱疫迎祥,这才有“赤豆打鬼”之说。

熬制腊八粥,要耐心地用小火熬制,等到热气腾腾,香味弥漫整个厨房的时候,腊八粥就熬好了。那份精致,那份温暖,是商店里买来的八宝粥无法媲美的!在寒冷的冬季早晨喝上一碗热气腾腾、香甜软糯的腊八粥,就仿佛心被融化了,全身都热乎乎的。不管寒风多么刺骨,始终洋溢着温暖。

腊八节喝腊八粥,腊八节过后,马上就要迎来了春节。俗话说:“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节是春节的前奏,它也别有一番风味!

家乡风俗文化的作文 篇5

以“家乡的风俗”为话题的作文篇1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五十六朵鲜花一起绽放,每朵鲜花都有着不一样的民风民俗,最吸引我的还是傣族。

对于我这种业余“吃货”,最先要干的事就是品尝傣族的独特小吃——竹筒饭。将新鲜的竹节砍下,将糯米放在竹节里,加水侵泡若干小时,用芭蕉叶或干净的甘蔗叶将筒口塞住,放到火上烤,再将竹筒放在平整的木板上,轻轻敲击,剥去竹筒的薄皮,便获得一条圆柱形的米饭。傣族的竹筒饭美味菜谱,将糯米放入竹筒里烤熟,融入糯米香、青竹香于一体,是色香味俱佳,最具民族特色的风味食品。

傣族是一个盛产竹子的民族,所以除了竹筒饭,就连他们住的房子都是竹楼。之所以用竹子,是因为竹子能够防酷热和湿气。

如果你是阳历的4月13日至4月15日到傣族来游玩,那么你要细心啦,因为这是傣族在过新年——泼水节,所以稍不留神,就会成为“落汤鸡”!到了泼水节,傣族的男女老少就穿着节日的盛装,挑着清水,先来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你泼我,我泼你,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它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大家互相泼啊泼,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祝福、水的欢歌,朵朵水花在串串笑,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傣族人民能歌善舞,所以在泼水节自然也少不了舞蹈,孔雀舞优美、雅致、抒情,孔雀舞是傣族舞蹈的灵魂,舞蹈以孔雀的各种姿态为基础,在去与美的再创造中,集中凝集傣族儿女的审美旨趣。还有不少的舞者尽情的挥洒自我的即兴之作,有的边跳边唱,有的甚至边跳边喝酒,如痴如醉,不拘一格,连续跳上几天似乎也不会累。

“百里不一样风千里不一样俗”傣族虽然是少数民族,但他们的热情、古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精美的服饰装点着这片土地,装点着傣族人民幸福美满的生活。

以“家乡的风俗”为话题的作文篇2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那天是我国的节日——元宵节,也是我最喜欢的节日。这一天我无比的激动。

元宵节这一天家家户户吃元宵。元宵味道各式各样,五花八门,有黑芝麻馅的、有菠萝馅的、有红豆馅的……当妈妈把元宵煮熟,并且盛到碗里的时候,我立马跑到厨房对妈妈说:“妈妈,这一碗先给我吃吧!”妈妈答应后,我把碗端到桌上,用筷子夹起一个,吹了吹,放到嘴里,咬开后,满满的芝麻馅太好吃了。我还挺妈妈说过元宵寓意着团团圆圆。

吃过晚饭后,我们一家人穿起新衣,到郭庄去赏花灯。

到了郭庄以后,到处人山人海,完全看不到尾巴。往里走便是一大堆红红的灯,灯里挂着字谜,而人们就可以一边观看各式各样的灯,一遍猜字谜,其中有一个是“头戴红缨帽,身穿绿战袍,说话音清脆,时是呱呱叫。”正确答案是鹦鹉,而哥哥却以为是青蛙。

在往里走,旁边有买零食的,有买饮料的,再向里走,便是处处悬灯结彩的地方。

那里的花灯,琳琅满目,五彩缤纷,有的都是纱灯,有的是小猪的,有的是小兔的,有的清一色是玻璃的,有的一律是五彩斑斓的纸灯,有的则在旁边的草丛或悬挂的树枝上挂上闪闪发亮的彩灯,有的则图案各式各样。

这些灯只要一挂起,整条街道都会挤满人群。

在这一天晚上,过去人们还会买烟花、花炮燃放,烟花升上天空,散开的时候会特别美丽。

元宵节可真是“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元宵节这一天我真开心啊!

元宵节的元宵,赏花灯更让我们了解了美好的节日。

以“家乡的风俗”为话题的作文篇3

不管是小小的村子,还是广阔的城市,一年到头,终究会有许多次庙会。那么,今天,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南乐的仓颉庙会吧!

红锦金缎交织在一起,悬挂在路旁的建筑上,一盏盏如同红日般的灯笼,一个紧紧挨着一个,将水泥房屋连成的朴素街道点亮,好像是花儿们被灯光叫醒,一个个纷纷探出小脑瓜,汲取阳光雨露……

一阵阵叫卖声悄然响起,小贩们在地上铺上了一块块布料,摆下了自己售卖的物品――小木刀、风筝、冰糖葫芦、火龙果……等小玩意儿和吃食,各种吃食无处不见,让人应接不暇。

还有人表演起了精彩绝伦的节目,像什么胸口碎大石、喷火、大变活人、踩高跷。还有人表演起了豫剧,京剧……让人目不转睛地盯着各式各样的表演,恨不得如同二郎真君一般,生出第三只眼睛。又想分身成十几二十个人儿,一人看那么一个节目,大饱眼福!

还在那众多的节目之中,我最喜爱的就是踩高跷表演了!几位叔叔阿姨穿着各色的衣裳,踩着精心雕刻着高跷,脸上洋溢着欢笑,一脸的喜悦。当时,人们是里三层外三层的围着那块小小的表演场地,我也是挤了好大一会儿功夫,才看看到了最前面。

看着技艺精湛的艺人们,我恍惚觉着自己来到了电影院中,眼前是有人在放电影呢!情不自禁的把手中的糖葫芦咬进嘴里,对艺人们的称赞也随着酸酸甜甜的红山楂入口,吐露了出来,为他们鼓掌喝彩:“这些表演艺人真是好生厉害呀!”突然,一个艺人是出了什么意外,往下倒去。我猛的一惊,眼睛直直的盯着,想要看到奇迹发生,又在心中为那为艺人祈祷,希望他不要摔伤了。而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那位艺人经不慌不忙的一抬腿,又站了起来,继续灵活着走起了高跷。而人们也卖力地为他鼓起掌来,滔滔不绝的对那位艺人的技艺表示称赞。

夕阳西下,我依依不舍地离开庙会,只剩下花朵在清风吹拂下翩翩起舞。

以“家乡的风俗”为话题的作文篇4

我老家在文成,家乡的风俗及活动有很多:清明节扫墓;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中秋节猜灯谜、赏花灯…………但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春节。

每年的春节,我与爸爸妈妈都会去乡下陪爷爷奶奶一起过年。大年三十这天是一年中最热闹又丰富多彩的一天。一大早邻居家就响起鞭炮声。这时爷爷就忙上了,磨豆子,做豆腐;蒸糯米,捣年糕,杀鸡,杀兔。我最喜欢的还是把粗糙的米粉变成一块一块的年糕。蒸熟的米粉团有点烫手,等它冷一会,爷爷就开始不停的揉啊揉,一会用手推来推去,一会又翻个面。为防止粘手,还会适当的加一些色拉油,等揉到韧性十足,再把大粉团分成小份,大家一起做成形。

爷爷喜欢长条的,他拿模板一压,一条带有吉祥如意字样的长条年糕就好了。而我就与众不同,用年糕做了许许多多的人样,这是爷爷,这是表弟,这是堂哥…………。虽然样貌有些许丑,但爷爷还是夸我别出心裁,做得很好。年糕做完了,蒸一蒸,炒一炒就开锅了,闻着香味,还是我熟悉的青菜酱油肉炒年糕。

大年三十不仅有趣,就连吃饭也有讲究。必须一家老小都坐下,举杯互相祝福,在桌上不能谈伤心事,说坏话。狼吞虎咽席卷一阵后,一定得大家吃饱喝足,才分压岁钱,下桌放鞭炮玩去。

接下来就是看春晚,一直到十二点,村里依旧灯火通明,依旧响着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别有一番风味,也是我们小孩欢呼雀跃的时候。

新的一年新的开始,过了年,就意味着大了一岁,该更懂事了。除夕过后是正月,接下来是元宵,也就意味着要开学了,不知不觉中也有一丝不舍,再次期待春节的到来。

以“家乡的风俗”为话题的作文篇5

我的家乡这样个美丽的地方,它叫汤塘,这样一个小镇。如果你来到我的家乡,你必须觉得那里有着翻天地覆的变化。

听爸爸说,从前我们的家乡十分贫穷,此时只有几间简陋的小屋。凹凸不平的小路,那里没有商店,只有到城外才能够买东西。用水嘛,就要到几里外的小河打水,生活十分艰苦。可此刻,我的家乡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此刻的家乡,发展的'十分快。此刻的人们都住上了一座座美丽的楼房。楼房。此时商店。药店。书店。等等满街都这样。此刻还买上了小汽车。摩托车呢!此刻的每家每户都通自来水,再也不用去很远的地方去跳水啦!而且此刻还创造了很多旅游景点,聚龙湾就这样其中之一,不仅仅如此,还有好多美景呢!

我爱我的家乡,让我们一起努力,创造家乡的明天吧!

以“家乡的风俗”为话题的作文篇6

春节悄悄地跟着冬天的脚步,欢天喜地来和我们欢聚一起。你看!家家都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店铺也挂上了喜庆的红灯笼,整个世界都喜气洋洋,红红火火。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一进腊月,人们就像蜜蜂一样忙碌起来了:晒腊肉,腌咸鱼,晒腊肠,炸丸子,做藕夹还要为孩子们准备新衣服,压岁钱,希望他们来年学习更上一层楼,天天开心。虽然有些累,但每个人都开心地笑着,流露出幸福的神色。

中国红在这一天可谓是欢迎的颜色了:红红的鞭炮,红红的灯笼,红红的对联,红红的'红包红色,在中国人眼里,是吉祥色,幸福色!

大年三十了!一家人忙里忙外,做着团圆饭,小孩儿呢?则有懂事的大哥哥大姐姐带着,去放炮竹烟花,一声声烟花划过天空的声响,打破了夜晚的寂静,无数烟花绽放空中,描绘除夕之夜的美好画面。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烟花闪烁,鞭炮引吭,过年的气味仍弥漫空中,沁入心田。

以“家乡的风俗”为话题的作文篇7

我们国家有着许许多多的节日,比如:重阳节,清明节,端午节,春节……这些节日在每个地方都有着不同的风俗。

春节,在我们这里的习俗可有着一大筐!大年三十的时候,我们家的亲朋好友都会纷纷来到我们家吃上一顿上好的年夜饭。吃完了年夜饭以后,我们小孩子便会拿着鞭炮自由自在的玩,大人冷着在家聊天,大牌,或者看电视节目,爱做什么就做什么,直到很晚我们才睡觉,临走时还依依不舍的告别呢!

大年初一,我们一家人早早的便起了床,然后便喝上一碗我最喜欢的鸡蛋枣子汤,再搭配一碗香喷喷的水蒸蛋,一个早餐就这样被我们吃光了,在一声声的爆竹声中,新的一年便随之开始了。我和爸爸就去亲戚家拜年了,拜年是我最喜欢的一件事,因为可以收到大人们的压岁钱,用来买我最喜欢的东西,这也是我最喜欢的环节,你想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我的腰包也会随时变得鼓鼓囊囊的,哈哈,相信你已经猜到了。因为大人们都给我压岁钱,每人给两百元,腰包就鼓鼓的吧!到了傍晚时分,夕阳随着天空中那一朵朵五彩缤纷的烟花,慢慢的'下垂下落,那一刻真是太美丽,太开心了!

我们家一般是腊月二十四开始打扫屋子,然后给灶王爷上好香,保佑我们一家人一年平平安安的,被上香的时候,要非常的严肃,要诚心诚意,这样灶爷就会在玉帝面前说好话,保佑我们家平平安安。二十五开始做腊肉,奶奶做的可香了,我们狼吞虎咽地吃,才五分钟,一排五斤的腊肉就被我们吃光了,我们战斗力可是很惊人的!腊月二十七开始贴对联,妈妈说贴福字要倒着贴,这样就代表福到家了。大年初一下午,一人托个盘子,盘子上再放一个“平安”——苹果,寓意着平平安安。大年初一走一走最亲的家人家里,初二开始走亲戚家,一直走到元宵节才能结束。

这就是我家乡过春节的风俗,你呢?

家乡风俗文化的作文 篇6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作文六年级家乡的风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岁在鞭炮声中,

春风温暖屠苏。

成千上万家庭的学生日。

老桃换新桃。

描述了中国人庆祝春节的盛大节日场景。鞭炮声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商务人士。放鞭炮还有另外一层意思:他们在除夕放鞭炮,在新的一年里大赚特赚。然而,根据旧习俗,对财神的尊重应该是第一位的,鞭炮应该放在房子后面。传说如果你想发财,只有在最后鞭炮声响起的时候才会真心实意。

我的家乡浙江和中国的许多地方一样,春节也有同样的习俗。例如:

除夕熬夜或通宵

中国民间有除夕守岁的习惯,俗称“年年”。守年夜饭从吃年夜饭开始,要慢慢吃,有的人要吃到深夜。根据宗八《荆楚岁时记》,至少在南北朝时期,就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守年夜饭的习俗,既有送别之感,又有似水怀念逝去岁月之感,更有给即将到来的新年送去美好希望之意。

吃年夜饭

孩子在玩耍、放鞭炮的时候,也是家庭主妇在厨房最忙的时候。前几天已经准备好了年夜饭,年夜饭一定要在除夕夜做。在北方,元旦的饺子会在30号晚上包好。这时,每个案板都在忙着切肉切菜。这时候,家家户户传来的案板声,大街小巷传来的鞭炮声,小商店里传来的算盘声,会计的抑扬顿挫声,处处夹杂着笑声,一个接一个,交织成一个欢快的除夕夜乐章

……

除了这些,我的家乡还有一些不同的民俗。我就拿其中一个。

赵天蚕

又称“田里烧蚕”、“田里烧财”,是江南地区流行的拜年民俗。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绑着火炬的长杆立在田间,火焰用来拜年。火焰若旺,预示来年大丰收。

家乡风俗文化的作文 篇7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人的家乡都有不同的风俗,我的家乡也有许多与众不同的风俗。

春天,冰雪消融,万物复苏,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大地一片绿意盎然。各种树木竞相吐芽,香椿树也不甘落后,一片片小小的有着短毛的叶子从枝头冒了出来。等香椿叶长到一寸长的时候,人们会用一种带钩子的长杆把它们勾下来。嫩嫩的香椿芽用开水焯一下,切碎了和白白的豆腐、调料拌在一起,就做成了一道味道特别的香椿拌豆腐,嫩嫩滑滑的豆腐伴着香椿特有的香味入口,让人回味无穷。

到了四、五月百花盛开的时候,一串串洁白的洋槐花挂在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清香。这时,淘气的孩子们用钩杆把含苞待放的洋槐花一串一串撸下来带回家。洋槐花被妈妈们一个个摘下来,洗的干干净净,然后撒上面粉拌匀,放入锅中蒸上十几分钟,花香四溢的槐花不烂子就出锅了。每年的春天,妈妈都会给我做“槐花不烂子”,吃上一口满嘴都是槐花的香气和淡淡的甜味,只吃一次就会让人难以忘怀。

冬天,寒冷的北风不停地呼啸着,人们穿着厚厚的棉衣,把身体裹得紧紧的。早晨,在一些写着“头脑”的饭馆里却总是人头攒动,有的甚至在门口排起了长队。一些外地人看见总会不解地问:“‘头脑’是什么东西呀?”“头脑”可是太原特有的风味早点。据说是傅山先生为体弱多病的母亲配置的药膳,原名“八珍汤”,由羊肉、藕、长山药、黄酒、中药等八种材料制成,有强身健体的功效。寒冷的冬天喝上一碗“头脑”身体立刻会变得暖暖的,再冷的天也不怕。

我的家乡还有许多特别的风俗,真是说不尽,道不完。我爱我的家乡,更爱家乡的风俗。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