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都需要为每堂课准备教案课件,写好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直观生动的教学课件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您整理的《规律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本文供您参考,并请收藏!
本课时的教学的内容是第九单元第一课时内容。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列的简单排列规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探索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教材的内容选择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了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而且活动性和探究性较强。
二、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及教材的特点,充分考虑到二年级学生的'心智水平,并在对教学效果进行全面预测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的循环排列规律。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操作等活动,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目标: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初步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并且能找到图形的排列规律,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
三、说教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积极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教学中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整个教学过程围绕到小兔家中做客一系列活动展开,为孩子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知识,学习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
四、说学法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通过动手摆一摆、画一画等方法找出图形的排列规律,同时让学生动手设计有规律的图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应用能力。
五、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规律
运用课件出示路边的景物,与学生一同欣赏美景中,回顾学过的数学规律,从而引入本课主题“找规律”。接下来出示小兔家的密码门,与孩子们一同探讨密码的设置,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情感。
(二)合作探索,寻找规律
出示小兔家墙壁和地板的设计图片,找出其中的循环排列规律。在寻找规律环节中,先请学生独立观察思考,探索规律,在学生充分讨论和观察后,通过课件用动画演示图形排列的循环规律,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图形的排列规律,加深认知。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交流中思考,在探索中思考,获取新的知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动手操作,感知规律
首先是小兔乖乖热情好客,出示按一定律排列好的水果,要学生接着往下排。
然后在此基础上老师出示一组图形,让学生自己动手用学具摆摆,加强感知。以猜一猜、摆一摆、排一排等环节,取代练习中单调的顺时针排列的图形,更加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
(四)经历实践,创造规律
以帮助小兔乖乖设计窗帘图案为主线,让同学们应用今天学的知识,做个小小设计师。最后通过设计“窗帘”图案的游戏,培养了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积极动脑,大胆探索,创新思维得到充分发挥。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将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拓宽了学生知识面,使课堂内容得到了延伸,增强了学生再学习、再创造的信心。
(五)全课总结,升华规律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有规律的事物在美化着我们的生活,也正是因为数学规律的合理应用,才使得我们的生活环境多姿多彩,所以亲爱的孩子们,我们要善于用自己充满智慧的眼睛去发现规律,用勤劳的双手去运用规律,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会装扮得更加美丽!
以上我就从几个方面交流了我对本课的构思与设计,当然,还有很多的缺憾与不足,还恳请各位给予批评、指导。说到这里,我想起了叶澜教授的一段话,她说:我们之所以把教学改革的实践目标锁定在探索,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上。因为,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才是全身心的投入,他们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格的魅力。那么,真心希望各位师弟,师妹们能从我的说课中有那么一点点的收获。更真心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天去多学,多看,多练,那么你就会发现:生活,虽平淡却浸透着精彩,工作,虽劳累却饱含着充实与快乐!
教学内容:P57-P58例1、例2,课堂活动1、2、3。
教学目标:1、能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并作出适当的说明。
2、结合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及与同伴积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1。
教具准备:多媒体演示,实物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你看见过飞行表演吗?屏幕出现国庆50周年阅兵式的飞行图,看见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生:飞机飞得好整齐呀!
生:飞机一排比一排多一架。
生:飞机的排列真有规律。
......
师:小朋友观察得很仔细,说得也很好,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生活中的一些规律。(板书课题:探索规律)
二、探索新知
㈠学习例1
1、完成表格
⑴出示例1(把例1改为学生熟悉的蜗牛回家图),填出已行路程和剩下路程。
已行路程(千米)304580
剩下路程(千米)30
⑵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同桌合作完成。
让学生展示交流填好的表格,并说一说自己填表的方法。
2、观察表格,发现规律
师:根据表中反映的已行路程与未行路程的变化,你发现了什么?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生:上面一排的数越来越大,下面一排数越来越小。
生:上下两个数相加都是90。
生:已行路程依次增加,剩下的路程依次减少。
......
3、在生活中你遇见过像这种规律的问题吗?指名说一说。
4、对手指游戏。(P58第1题的第⑴道)
①师出数,生对;②生出数,师对;③一生当小老师出数,其他学生对数。
㈡学习例2
1、填表格
⑴认识表格,师指导学生理解相差是什么意思。
⑵分组讨论:怎样填?说说这样填的道理。
⑶展示交流。
2、观察表,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父亲年龄越来越大,小明年龄也越来越大。
父亲总是比小明大26岁。
小明总是比父亲小26岁。
......
3、小朋友猜一猜老师有多少岁?老师比你们大多少岁?xx年以后,你们在干什么?老师又在干什么?
4、说数游戏。(P58第1题⑵小道)
三、课堂活动:P59第2题(看一看,说一说)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五、课后记: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115-116页例1及练习二十三的第1题。
[学习目标]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形式美,培养学生发现、创造、欣赏数学美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〇△☆四种图形各5个,每四人小组一份,教具放大5倍一份;投影仪。[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老师家准备装修,想利用这两种瓷砖设计出既漂亮又有规律的墙面,你能帮老师设计设计吗?
师边说边出示两种图案的卡片若干。(□〇)
请个别学生上台摆摆。
生1:○□○○□□□○......(提醒学生要有规律地排列。)
生2:○□○□○□......
生3:□○□○□○......
生4:○○□□○○□□......
生5:○□□○○□□○......
师:能说说你是按照什么规律摆的吗?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摆法,也能简单地表述其中的规律。学生发言非常勇跃,一些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也跃跃欲试,这时我及时给予表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新课:
1.观察发现规律。
师:小东家的厨房装修得可漂亮了,我们一起来看看。(指导看书)
小东家的墙面和地面在设计上,隐藏着规律,比一比,看谁最快找出来。
[留给学生观察思考的空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
学生观察思考后,汇报:说说你找到的规律。
生1(上讲台指着图):墙面中间的斜线上有4个☆,向上一斜线有3个△,向下一斜线有3个○,再向下有2个□,这边也有2个□,最右边的下方是△,最左边的上方是○。
生2:地面这一图中每一斜线是的颜色真是一样的。
生3:地面第一行的第一格是绿色,第二行的第一格是蓝色,第三行的第一格是红色,第四行的第一格是黄色。
师进一步引导:第一行和第二行有什么关系,第二行与第三行有什么关系,每相邻两行有什么关系?小朋友再想想,然后在小组里合作交流。
[教学这一过程时,学生通过观察、独立思考,发现了不少规律,但仍没发现主要的规律。因此,这时我进一步指导学生观察,最后通过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学生合作交流,小组汇报。
生4:第一行的○向后挪到最后一格,就得到第二行的图形;第二行的□向后挪到最后一格,就得到第三行的图形;
生5:竖着看,第一列的第一格○向下挪到最后一格,就得到第二列的图形;第二列的第一格□向下挪到最后一格,就得到第三列的图形;......
生6:
[学生边说,老师边移动教具,共同验证规律,最后引导学生归纳规律的特点是:每一行都是前一行的第一个图形往后挪形成的。]
2.按规律,画一画。
指导看书115页例1:他们之间有什么规律?先仔细观察,再讨论。
师:按这样的规律排下去,下一组是什么图形呢?
请一学生上台演示,其他学生填写在书本上。
3.动手操作,创造规律。
老师家也想象小东家那样,用四种瓷砖(红、白、黑、黄)设计出既美观,又有规律的墙面,你能开动脑筋,帮我设计吗?
[学生纷纷动手操作起来,大部分学生能分组合作摆出各种方案。]
小组展示、汇报:说说你设计的图形有什么规律。
生1:红、白、黑、黄生2:红、白、黑、黄
白、黑、黄、红黄、红、白、黑
黑、黄、红、白黑、黄、红、白
黄、红、白、黑白、黑、黄、红
生3:红、白、黑、黄生4:黑、黄、红、白
黑、黄、红、白黄、红、白、黑
红、白、黑、黄红、白、黑、黄
黑、黄、红、白白、黑、黄、红
[第二、第三个学生的方法比较新颖,师:这里又有什么规律?让学生详细说一说。]
(三)练习反馈
完成做一做,让学生说一说你发现了他们之间的什么规律。
[老师巡视时发现:有些学生没注意观察,仍以为是第一题的规律,出现作图错误,有些学生还不会应用移动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
1.做练习二十三第1题。
寒假里,小明为自己的房间设计了一组有趣的图案,你们瞧(指导看书117页)
同桌说说他们是按什么规律来设计的图案,再独立完成。
2.补充练习(机动)。
请你也为你的房间设计一组有规律的图案,让你的同桌找出规律,并继续画出下一组图案。
一、教学内容
探索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三、编排特点
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等活动去发现规律。
本单元内容的编排注意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例如,在生活中,家庭和一些公共场所如商场、宾馆的室内装修有很多美丽的有规律的图案;在本单元开始设计了家庭厨房装修的画面,装饰的瓷砖都是有规律排列的,注意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然后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独立设计出有规律的图案,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四、具体内容
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注意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本册教材继续学习找规律的内容,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与一年级下册教材相比,本册教材最大的变化就是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稍复杂一些,如图形的排列呈现形状和颜色的循环变化,一个数列每相邻两项的差组成新的数列是等差数列。
主题图
教材的主题图设计了小东家厨房装修的画面,墙面和地面装饰的瓷砖都是有规律排列的。排列的规律是这样的:在墙面和地面的每四组图形中,各有4种图形,每一行和每一列都有这4种图形,呈循环排列。在学生探索完它的排列规律后,安排了学生独立设计有规律的图案,再进行小组合作交流的情境。
例1
本例是在主题图的基础上设计的图形的变化规律,基本规律与主题图是一样的;区别是图形不再按行列方阵的形式排列,而是排成了一行,每组图形呈循环排列:从左边起,每组图形中的第一个图形在下一组中变成第四个图形,第二个图形变成第一个图形如此循环排列。
做一做
这是巩固例1的练习,没有任何提示,基本规律类似,只不过每组图形循环变化的方向相反,让学生独立观察思考。
例2
本例是图形和数列的变化规律,与一年级下册第91页例6类似的地方是:无论是图形还是数的排列,不再研究形状和位置的变化,而是研究数量的变化,图形的变化也要通过计算相邻两项数量的差来找出规律。与一年级下册第91页例6不同的地方是:它的规律是每相邻两项的差组成一个新的数列,这个新的数列是等差数列,每相邻两项的差是1。而一年级下册第91页例6数列本身就是一个等差数列。
做一做
本题与例2类似,区别是相邻两项的差组成的新的等差数列,等差的差不是1,是2。可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可启发学生通过迁移类推完成。
五、教学建议
这部分教学内容活动性和探究性比较强,应注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可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组织教学,注意引导学生进行交流,重点交流比较复杂的规律是怎样找的,怎样找出有新意的排列规律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确定周期问题中,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这一探索过程。
教学难点:用计算的方法确定周期问题中,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的算理的理解。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感知规律
课件出示例1的场景图,说:国庆节期间,公园、街道到处张灯结彩,彩旗招展,更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这是其中的一个美丽的场景。仔细观察,你都发现了什么?(同桌互说),指名说:它们的排列有规律吗?有什么规律呢?谁说一说?
师说: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象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找规律。(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体会多样的解题策略
1、教学例1。
(1)提出问题。在图中,我们看到8盆花,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自己想办法解决。
待大多数学生形成初步的认识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方法。师巡视,注意小组中不同的策略,帮助学困生。
(2)全班交流,指名小组汇报结果。
①画图的方法,○●○●○,第15盆花是蓝花,追问:你一共画了多少个圆?(板书)
②列举的方法:从左边起,第1、3、5、盆是蓝花,第2、4、6、盆是红花,第15盆是蓝花。(板书)
③计算的方法:生:把每两盆花做一组,152=7(组)1(盆),第15盆花是蓝花。师:你是用计算的方法。(板书)
(3)结合课件,分析过程。
师:刚才有的同学用列举的方法,看出第1、3、5、盆是蓝花,第2、4、6、盆是红花,也就是说蓝花都是用奇数表示,红花都是用偶数表示,第15盆是奇数,所以是蓝花,你们同意吗?
课件演示画图的方法
课件出示方法三,152=7(组)1(盆),第15盆花是蓝花。问:为什么每2盆看作一组?算式中的每个数各是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15表示花的总盆数,2表示每2盆为一组,每组情况完全相同,7表示15盆花里面有这样的7组(组读重音,在算式中用彩笔圈出),1表示还剩1盆(同样标出盆)。师:剩下的1盆就是第8组的第1盆,和每组中的第几盆花颜色相同(第1盆)?是的吧?
(4)比较反思
刚才我们一起探索了这三种找规律的方法,你比较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指出:三种方法都比较好,都是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找出排列规律的方法,当然用除法计算的方法比较快!
2、教学试一试
第1题:课件出示问题。从左边起,第17盏彩灯是什么颜色?学生尝试解决,师巡视。
指名回答,生板书算式:173=5(组)1(盏),第17盏是紫色,生解释每个数表示的意思。
第18盏灯、第100盏灯呢?指名板演,其他在下面做。183=6(组),问:没有余数说明了什么?
师:第18盏灯正好是第6组的最后一个,所以应该与每组的第3盏灯的颜色一样,是绿色。
第2题:课件出示问题。从左边起,第21面、23面彩旗分别是什么颜色?
师:每几面彩旗可以看作一组?怎样用计算的方法解决呢?
指两名板演,其余在下面做。
订正时问:怎样根据计算的结果确定第21面、23面彩旗分别是什么颜色?
三、巩固训练,加深理解
1、第1题,课件出示画面,按什么规律摆的?第21枚是白子还是黑子?
同学先猜一猜,再通过计算验证,指名回答。
2、第2题,生齐读题目,指名板演。订正时说:说说自己是怎样想?
3、第3题,按照规律在括号里画出每组的第32个图形。
生画在书上,师巡视,回答时分别说出每题的规律和计算方法。课件演示正确答案。
四、生活万象,再现规律
点击返回。师:大自然中也有许多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现象,一起看一看。(看到了什么?)
师:看完以后,同学们能否感到规律在生活中大量存在,感受到数学的美、规律的美呢?
五、全课小结,回顾与反思学习过程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会用哪些方法解决有关规律的问题?
六、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P115找规律。
二、教学准备:
彩纸、剪刀、胶水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本节课教学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115页的《找规律》,本节课的内容定位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能从同一角度观察,发现图形的循环排列规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位为:一是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推理等活动能发现图形的循环排列的规律;二是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的规律美,并有创造美的意识,感受到创造的乐趣。基于对教学内容和理解和定位,本节课的学习设计我是按下述几个理念展开的:(1)学习内容生活化,以学生的生活世界作为学习的来源。因为当学习内容进入学生的生活世界后,不仅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新的学习信息与学生已有经验的耦合,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2)学习过程情境化。创设一种情境化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快乐中做数学,这是我从教数学以来一直所追求的,本节课我也努力创设着这么一种快乐的氛围。(3)促使学习情感的升华。学习内容生活化和学习过程情境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断地激发学生灵动的思维,促使其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不断地构建知识,生成知识。
四、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一、猜谜引入:
1、出示谜语: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
2、师:眼睛可是我们心灵的窗户,所以为了保护我们的眼睛,每个星期一来,我们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谁发现我们的座位都有怎样的变化了?
3、生模拟表演座位的轮流变换。
二、二、探索规律:
1、1、师:我们就以这一周为标准,如果第一组用红色表示,第二组用黄色表示,第三组用蓝色表示,第四组用绿色表示,你能把我们下一周、再下一周、再下下周的位置表示出来吗?
(1)2、小组讨论贴彩纸
(2)3、小组展示,观察讨论:哪些小组展示的座位轮流表是正确的,为什么?
(3)4、师:这是我们未来几周的座位方阵图,接下来我们就来比一比看谁的眼睛最亮,能破译座位方阵中的秘密?
(4)5、生观察讨论汇报各自发现的规律。
6、小结延伸:生活中你有见过像这样循环排列规律的现象吗?(生汇报)
师预备:霓红灯、花边
三、拓展延伸:
1、猜一猜:接下去亮的会是什么颜色的灯?
2、请你巧组词:
心灵手巧灵手巧心()()
3、你也露一手(用彩纸剪一些自己喜欢的图案,把它制成一副有规律的画)。
此环节用学生熟悉谜语和熟悉的座位引入,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熟悉的生活中,体验数学源于生活。
这一环节从实际的演示操作中抽象出来,既使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又为后继学生的规律探索提供了直观的形象图。
这一环节是课的重点,教学时要注意学生对图形的观察,关注于知识的生成。
五、教学片段实录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看到了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猜一猜吧。这谜语是这样的:上边毛,下边毛,中间......
生异口同声:眼睛
师:哇,你们好棒啊,我的谜面还没说完呢,你们就猜出来啦!(师板画)眼睛可是我们心灵的窗户,所以为了保护我们的眼睛,每个星期一来,我们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谁发现我们的座位都有怎样的变化?
生1:我们从那一组换到了这一组。
生2:我们从第一组换到了第二组。
生3:我们从第三组换到了第四组。
生4:我们从第四组换到了第一组。
生5:我们是从第一组换到第二组,第二组的同学换到第三组,第三组到第四组,第四组到第一组,是这样的。(该生用手势在不停的比画着。)
师:哟,小朋友们的眼睛真亮,都发现了我们每周位置的变化。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研究我们位置的变化。为了我们研究的方便,我们就从红、黄、蓝、绿各抽取一种来代表我们各组。(每组派一名代表抽取色卡)
师:我们就以这一周为标准,(师按组别贴色卡)。现在你们能把我们下一周、再下一周、再下下周的位置也表示出来吗?
生小组活动,推测制作下一周、再下一周的座位图,师巡视。
生展示作品。
师:这是我们未来几周的座位方阵图,接下来我们就来比一比看谁的眼睛最亮,能破译座位方阵中的秘密?
生1:他们一个个往后退。
师:它们是指谁?往后退是什么意思,能再讲清楚点吗?
生1:比如红色,它先是排在第一个,接着到第二,再到第三、第四,就这样一个个往后退。
师:刚才这个同学发现了它们一个个往后退,你们呢?
生2:我发现了,退到最后没地方了,它们就跑到了最前面,比如第一排最后一个是黄,它没地方退了就跑到了第二排第一的位置。第二排的最后一个是蓝色,它没地方退了就跑到第三排的第一。
师:XX同学的眼睛真亮,而且用了一个很生动的词--跑,你们听明白他的发现吗?(师顺势在方阵图上标上弧线箭头)
生3:我斜着看,它们像在爬楼梯。
生4:......
师:同学们的眼睛真亮,发现了红黄蓝绿这四种色的排列变化规律。像这样的排列规律,我们就叫做循环排列规律。当他循环了一个轮回之后,他回到了起点,又开始了新的一轮的循环。
师:刚才我们推测了接下来几周的座位表,你能根据这个规律推测上几周就的座位顺序表吗?(生小组讨论,并贴色卡)
师:生活中你有见过像这样循环排列规律的现象吗?
六、教学反思
(一)就地取材,渗透自然
《找规律》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新增加的内容,它蕴含着深刻的数学思想,是学生今后学习生活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本节课的教学最大的特点是就地取材,渗透自然,让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紧密的结合,强化生活性,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教材原先安排的是小东家厨房装修的一副圆形、菱形、三角形、五角星的墙面和一副绿、蓝、红、黄的地面图,并通过小精灵的话:小东家厨房装修得真漂亮,你能找出这些图案的规律吗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教材的编者可谓用心良苦,运用了斑斓的色彩,生动的情景,可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根本就没有这样的墙面和地面,更何况我们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审美观点。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我对教材进行了创造性地使用,舍去了教材所创设的情景,从学生最为熟悉的每周调换一次的座位引入,引导学生制作座位调换顺序表,并从中找出座位调换中的循环排列规律,并从顺时针循环再到逆时针环循,最后再到生活中去寻找这样的循环排列规律。这样的几个环节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学习,探索知识的奥秘,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同在,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在生活中学到了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是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二)注重细微,关注生成
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应关注这样几个起点:(1)班级学生的座位平时是怎样轮流变换的?如果是逆时针,教学时我们就要以逆时针为主,如果是顺时针就以时针为主;(2)学生的语言表述要注意倾听,当学生的语言表述不清时,我们要采取其他的手段给予补充。如本节课中让学生们说说每周的位置是怎样变化时,除了用语言表述外,也可以让学生现场模拟,大。但在模拟时要指名几位同学,而且要避免他们相互拥挤。因为在本节课的首次教学时我就因为上述情景的疏忽而失去了一个很好的探究规律的好机会。首次教学时我让学生们模拟表演下周的位置变换,我请了四名自告奋勇的同学,这四名同学在黑板前一个挨着一个一字排开。座位开始变换了,第四组的代表跑到了第一组的位置,跟第一组的同学挤在了一起,而第二组与第三组的同学却站着不动,反而看热闹似看着别人挤成一团而哈哈大笑。而我当时也忽略了这探究的好机会。其实在当时我们就可以这样处理:(1)讨论:为什么他们会挤在一起?(2)再来一次,把四个人的位置相对分开,并做上记号。如果这样处理那这种循环排列的规律更是一目了然了。因此,我想说: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轻易放过一个不和谐的音符,在不和谐的音符前我们更须冷静地思考,从不和谐中能走出更精彩的声音!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