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小编经过搜集,为您呈上江南教学课件教案,愿能为您的学业和工作带来帮助。教师们将主要的教学重点总结为教案课件,现在是准备教案课件的时候了。要让教案课件的教学内容得到敲定,也应重点梳理难点。
【学习目标】
1、了解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
2、入情入境,读中感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视觉、触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一年四季中,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奇妙的大自然,正因为有了季节的更替,自然的变换,才给我们带来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古代许多诗人看到这样美妙的世界,为我们留下了赞美四季美景的诗。大家能背几首吗?今天我们再学习杜牧的一首诗。)
2、板书课题:江南春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知经验入手,在生活和新知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唤起学生对江南春景的遐想)
二、看图入境 ,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随杜牧一起走进江南,去看看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2、看江南美景。(课件演示图文并茂并伴有美妙音乐的江南美景图。)
3、交流观后感。(江南美吗?我们来看看杜牧是怎样来表达自己对江南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图画中初步感知江南的美景,为学习古诗做好感情铺垫。)
三、品词析句,体会景美。
1、(师)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听范读,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古诗,并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对照注释,理解诗意。(根据需要可进行合作式学习)
3、(师)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呢?把诗中描写描写景物的词画出来。
啼莺 绿树 红花 水村 山墎 酒旗风 寺庙 楼台 烟雨
4、(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上述景物加以描绘,说说词语所表达的意象。
辽阔的千里江南 黄莺在欢快地歌唱 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 傍水的村庄 依山的城郭 迎风招展的酒旗 数不清的寺庙 迷蒙的烟雨
5、(师)想象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江南春景图?(江南地域辽阔,春景繁富。 “千里” 之内,处处杂花生树、 红绿相映、黄莺歌唱;“千里”之内,水村山,处处酒旗飘扬;“千里”之内,“南朝四百八十寺”点缀于山水佳胜之处,金碧庄严,楼台隐现。霏霏细雨,淡淡轻烟,使无边春色在烟雨空蒙中更显出迷人的风韵,这正是“江南春”的典型特色。突出这一特色,就把“江南春”写活了。)
6、请大家用自己最喜欢或是最擅长的方式来展示这首诗所表达的意境,想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爱画画的可以画一画。
7、学生分组练习、展示并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文本已提供了古诗的注释,让学生自主研读解诗句的意思,通过反复诵读、或自己喜欢的方式、合作交流获得对诗的整体感受。)
四 、理解诗意,感悟情美。
1、你了解杜牧吗?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有关杜牧的资料进行交流。)
2、面对同一情境,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因为每个人的认识和经历都是不同的,根据你对杜牧的认识,你猜测杜牧当时是怀着
怎样的心情写下这首诗的呢?这种心情在诗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呢?
2、可能学生有的认为杜牧是愉悦的,有的认为他当时是有些伤感的,结合课文及当时的社会背景让学生展开辩论。
3、(师)诗人在在赞美风景秀丽的江南时,暗含着对祖国命运深深地忧虑,他是借景抒情,这是古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列举《夜泊秦淮》等诗进一步说明)
(设计意图:猜测是发挥学生想象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新课程提出的一种重要的语文学习的方法。只有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学生的思维才会不断地丰富,学生对古诗意境的体悟才能由表及里。) 五、 拓展诵读,体会韵美。
1、自由朗读,体会诗人的情感和韵律美。
2、播放抒情的轻音乐,老师充满深情地诵读这首诗。
3、配乐,男女生分别诵读
4、配乐,师生共同诵读
5、学生诵读有关描写江南的诗词和描写春天的诗词。如《忆江南》、《泊船瓜洲》、《游园不值》、《惠崇春江晚景》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吟诵中享受古诗,一遍比一遍读来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全身心地读,有滋有味的读,慢慢达到背诵的程度。真正地体会到诗歌的韵律之美。)
六、课堂延伸,表现春美。
1、江南的春天很美,我们身边的春天怎样呢?请欣赏歌曲《嘀哩哩》。(课件播放歌曲)
2、欣赏我们身边的春天。(课件播放春景图)
3、请你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学生可以用吟诗、唱歌、作画、写话等方式来表达。)
(设计意图:给学生自主表达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七、课外作业,积累运用。(搜集描写春天的古诗词,试着背诵并运用。)
【板书设计】
江南春
写今 怀古
赞美{ } 感慨 晴天 雨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江”“南”“采”等9个生字。会写“可”“东”“西”3个生字。
2.掌握竖钩、竖折两种笔画,掌握“氵”“ 十”“艹”3个偏旁。
3.准确、流利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图画和朗读,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
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
一、看图导入
1.师(略带神秘):同学们,快闭上眼睛,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欣赏那儿迷人的风景。(出示配乐课件“江南可采莲”。)
2.这儿的景色美吗?你能把看到的美景,尽量用美的语言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吗?(学生表述,教师鼓励性地点评。)
3.教师边讲述边引导学生欣赏,揭示课题。
二、读通词句,感受节奏
1.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歌,注意停顿的节奏。
2.老师示范朗读,指导停顿: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3.让同学们按照划分的节奏,再自己有感情地朗读。
4.师:同学们通过朗读,让老师感受到了鱼儿在荷叶间欢快嬉戏的情景。
三、再读诗歌,学习生字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动动小手将课文中要求会写的生字和会认的生字画出来。
2.开火车认读生字,去拼音读,听音找字。(出示:可东西)
3.让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以及笔顺,然后老师示范书写。
4.指导书写“可、东、西”。
(1)“可”先写横,再写里面的“口”,末笔是竖钩()
(2)“西”第五笔是竖折(),里面不要多写一横。
5.让学生练习,独立书写,评讲,看谁写得美。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
一、快乐朗读,谈话导入
师:现在请同学们跟着我一起闭上眼睛,边读边想象莲叶一片连一片,鱼儿快乐地游来游去的画面。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吗?我们已经来到了一片美丽的荷塘……(指导学生朗读想象,感受江南水乡的美。)
二、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同桌之间读一读。
2.让学生自由举手朗读诗歌,其他同学仔细听,评价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你觉得该怎样读?
3.提出不懂的问题,全班交流。
4.师:你觉得这首诗歌写了些什么?说说看。
三、入境入情,感悟诗意
1.学习第一、二行诗。
(1)指名读第一、二行诗。
(2)指导学生看图。荷花、荷叶长得怎么样?
(3)理解“田田”。(“田田”指荷叶长得层层叠叠,茂盛鲜亮。)
2.学习后五行诗。
(1)指名朗读后五行诗。思考:在荷塘里除了荷叶、莲花和莲蓬,还有什么?(齐答:鱼儿)鱼儿在干什么?(在水中游动、嬉戏。)
(2)鱼儿在莲叶间是怎样游动的?哪些地方写出了鱼儿的快乐和自在?
(3)指导朗读“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北”。
①课件出示课文第59页插图,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感受鱼儿的自由自在和快乐。
②理解方位词:东、南、西、北,引导画出方位图。
(4)师小结:鱼儿在莲叶间游玩,一会儿游到东,一会游到西,一会儿游到南,一会儿游到北,五个“戏”字写出了鱼儿的自在与快乐。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鱼儿的自在与快乐,注意重音和停顿。
四、自由朗读,尝试背诵
1.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一起读一读这首诗。
2.给学生讲解背诵技巧,指导学生背诵。(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
教学目标
1.技能目标: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尽量做到有感情。
2.知识目标:复习巩固汉语拼音,会写田字格里的7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姿势规范,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
3.情感目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感悟民歌内容。
教学重点
借助拼音和课文插图,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借助拼音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字。
教学难点
初步具有阅读古诗的兴趣,在朗读,背诵课文的基础上感悟民歌内容。
教具、学具
教具:课文的录音磁带、生字卡片、课件(荷花、荷叶、莲蓬图)、与诗歌内容和谐一致的乐曲。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件展示,畅谈所知,引入课题
多媒体显示江南夏季的荷塘人们采莲和水中鱼儿戏游的情景。(学生一边看画面、听音乐,一边想象)
小朋友,看了刚才屏幕上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觉得这个地方美吗?想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吗?想不想到那里去游玩呢?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那里去游玩一番吧!板书课题。学生借助拼音齐读课题两遍。
教师讲解:江南就是我国的长江以南一带,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二、熟读诗歌,识记生字
(一)形式多样,熟读诗歌。
1.生自己尝试着读,勾画出认读困难的字。
2.师范读(或听录音),生听读,重点听认读困难的字的读音。
3.指名大声范读,生小声跟读。
4.自由读。
5.小组读。
(二)小组合作,认读词句。
1.师写“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戏曲、中间、东南西北”等词句。
小组互助,合作认读词句。
2.师检查词句的认读情况。全部会认的组奖励一面“小红旗”“一个大拇指”。
(三)合作探究,识记生字。
1.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2.全班交流方法,识记生字。
3.(出示生字卡片)师检查识字情况,并把东、南、西、北四个字贴在教室的相应方位上。
把东、南、西、北四个字贴在教室的相应方位上,既有助于认读、巩固识字,又有助于对方位的感性认知。
三、质疑问难,感悟内容。
(一)自由读课文,想一想: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二)提出不懂的问题,全班交流。
重点理解:
其一,“田田”是什么意思?(课件映示荷花、荷叶、莲蓬图,借助图片让学生想象莲叶的样子及莲叶茂盛的特点,看图描述“荷叶怎么样”,以理解“田田”的含义)
其二,人们采的究竟是什么?(结合图理解)(孩子们看到一个个碧绿的莲蓬,兴致高涨,纷纷谈起了自己夏天吃莲子的感受。很容易就理解了采莲姑娘采的是什么。)
其三,鱼儿们在干什么?它们在荷叶间玩耍时,心情怎样?想象一下,它们会说些什么?出示这样一个句式:荷塘里,鱼儿有的像在( ),有的像在( ),还有的像在( )……,它们玩得( )。(借孩子们喜欢的鱼儿,引导孩子把话说完整。)
其四,采莲的人们的心情如何?(结合美丽漂亮的荷花、鲜嫩碧绿的荷叶、风满硕大的莲蓬、在荷叶间自由自在玩耍的小鱼来谈)
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师生共同亲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引领孩子们在问题解决中感悟诗歌内容,体味江南水乡的秀美以及人们劳动的快乐。
(三)假如,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到了美丽的江南,亲眼看到了这种景象,你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出示课件,欣赏江南美景,激发孩子表达欲望。)
除了这些问题,其余的问题也可以提。
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面对真实的画面,聆听着教师亲切的话语,孩子们定会身临其境地去欣赏江南的美景,共享采莲人的欢乐!
四、感情诵读,体味其情。
(一)依据自己的理解,看图,自由感情诵读,可以边读边加动作(尤其是东、西、南、北等几个方向的指示)。(可结合后面练习中辨别方向的儿歌,帮助辨别“东南西北”)
(二)指名配乐感情诵读。
(三)全班配乐感情诵读。
在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础上,配以优美的乐曲,加上个性化的动作,孩子们一定会很好的诠释出江南的美景,采莲的欢愉!
五、合作探究,指导书写
(一)小组合作,书空交流“江、南、可、叶、鱼、西、北”几个字的笔画、笔顺。
(二)全班交流。
(三)讨论:每个生字怎样写才好看?
(四)自己在书上练习书写。
(五)小组互评,自我修正,精益求精,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教师巡视,书写规范的奖励“小笑脸”。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不像我们平时学的现代儿歌那么容易理解,对于一年级刚刚接触到课文的小朋友来说要理解这样一片乐府诗是非常困难的,但如果不理解课文,学生就难以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诗的意境,感悟到语言的凝练之美,才能有感情的朗读,所以这节课我重在培养孩子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全诗共两句话,教学第一句时,先出示图,让学生认识莲花、莲叶、莲蓬,再让学生知道这儿的莲蓬特别多,从而引出“江南可采莲”,而“莲叶何田田“是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学生不理解“何田田”,所以我借助图片让学生想象莲叶的样子及莲叶茂盛的特点,这样孩子们就有点明白了,接着通过指名读、做动作朗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学生入情入境的表情,放彩的眼神,稚纯的语音,“何田田”一词在学生的脑海中已形象可感,这就悟出了文字间蕴含的美。再有课文要想熟读成诵,就必须反复地读。但我不提倡机械的反复读,因为这样做会大大降低学生读书的兴趣,严重压制他们身心的发展。低年级学生的表现欲很强,在指导背诵上,可以采用表演背的方法,对于这个学生应该很感兴趣,这样课堂气氛就比较活跃,就可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第二个长句的教学中,我先出示图引导学生想想小鱼在荷塘里会干些什么?学生顿时来了精神,纷纷举手发言,这样就能给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放飞思想,尽情遨游,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接着再出示这样一个句式:荷塘里,鱼儿有的像在( ),有的像在( ),还有的像在( )……,它们玩得( )。这样又可以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真是一举两得。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所以我接着让孩子从书中找出小鱼游戏的诗句并划出来,再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自己感悟鱼儿游玩时的快乐、自在,这样孩子自然而然就体会到“戏”的妙用了。我觉得低年级孩子的思维方式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所以在教学时,我结合他们的年龄特征,使用具体生动的语言,在让学生带上小鱼头饰,配上动作,结合诗文中具体可感知的意像,引导学生再次朗读、背诵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最后我还引导学生背一背自己知道的关于描写江南景色的诗文,并播放《忆江南》这个视频,把本课学到的知识进行拓展。
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春天的美景。
2、用自己的话说说我们学校春天的美景,(小花园、植物园、苗苗常青园)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
教学重难点:
用自己的话描述校园的美景。
教学准备:
自由游览、观赏各园的景色。
一、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关于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春晓》、《咏柳》等。
二、学习古诗《江南春》
1、板书题《江南春》
2、解题:江南:指长江以南的地区。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春光的绝句。
3、学习生字词
(1)自己读
(2)注意字的写法:(莺、旗)
(3)需要理解的词语
酒旗:挂在酒店门前做招牌的一面小旗
4、朗读诗句
根据注释说上面讲的词语的意思,试着讲讲诗的大意。
(1)请三四位同学读诗后,再各自朗读。闭上眼睛,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色,让头脑中产生画面。
(2)根据诗句,说说看到的景物。
在江南一带,到处可以听到莺的啼叫。百花开放、山青水绿,在邻近水边的村镇酒家的酒幔子在风中飘扬。
南朝的各代皇帝所建许多寺庙。
佛寺中的这亭台楼阁在蒙蒙的春雨中留着。
、体会诗句描写的意境
(1)那些景物写江南的春天?
黄莺啼叫,百花争艳,青山绿水,依山靠水的小镇,迎风飘扬的酒旗。
(2)写出了什么特点?
江南景色的秀丽。
6、指导朗读(标出句逗的停顿)见书本
7、巩固练习
(1)同桌互相朗读试背,并说说诗意。
(2)请一两位同学说说诗意后,让大家补充。
3)抄写两遍古诗。
教学目标:
1.通过个别读、范读、配乐读等形式能正确、有节奏的朗读古诗,读出诗的韵味。
2.抓字词理解及想象画面理解诗意,领会诗的意境。
3.借助资料领悟诗情,体会诗人的忧国忧民。通过本堂课的学诗方法拓展学习《题临安邸》,感受不一样的抒情方式。
教学过程:
一、谈“春”导诗
1.师:同学们,在你的头脑中有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
2.师:这节课,咱们再来学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杜牧写的《江南春》(板书课题);
3.读题
师: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生:江南的春天
师:那我们就可以断定诗的主要内容就是写
小结学法:理解诗题,能帮助我们知道诗的主要内容(板书:解诗题)
二、初读感知
师:自古美景出江南,那一山一水,一楼一桥,都似巧夺天工、独具匠心。就让我们跟着诗人的脚步,去感受杜牧笔下的江南春景。
自由朗读这首诗。
(出示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
2.读出节奏
读好了自己借助注释去理解诗句的大致意思
2.交流反馈
①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描情画景,字字千斤,咱们可得读准了。你来试试(抽生1),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完了有意见请举手。
抽生2抽生3
②同学们你们知道么?在古代,很多诗的出现不仅仅是为了抒发诗人的感情而作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诗可以用来谱成曲,吟唱出来的。因此,诗歌往往读起来都是很有节奏的,怎样才能体现出节奏感呢?
(抽生交流节奏并出示标有节奏的幻灯片)
③大家再来试试,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试着把诗歌的.节奏韵律读出來。
抽生读
师范读
(配乐)读
三、想象画面,体会景美:
(师)白居易说:“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正美!那么,杜牧的眼中又是怎样的江南呢?
1.默读古诗圈出景物(圈在古诗中)
2.交流(拿学生的课文纸反馈)
预设1.学生没有圈出“绿”和“红”,引导学生看“注释”,注释是我们学习古诗的好老师哦
预设2.你为什么要圈出“绿”和“红”?
3.抓关键字词想象画面
(师)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着读着,这些景物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
①比如:(出示课件)千里莺啼绿映红
引导“莺”想画面:
可从听觉、视觉、其他动物用四字词语来概括
②分四人小组合作想象画面
要求:1.根据景物想象画面
2.交流讨论完成学习单,学习单上的画面机动增减
3商量出最满意的画面让组里写字高手写在卡片上,完成了贴到黑板上。
温馨提示:如果你想贴的画面已被其他组贴了,那你就不能贴了,只能另想其他画面,时间规定3分钟。
4.看黑板上贴的画面,同桌互说诗的意思
5.采访小诗人,诗人来到你这,看到了什么?
生答;来到你这,又看到了什么?
为什么看到的都是美景?
理解“千里”。这“千里”是指“一千里”吗?虚指
6.播放视频画面
感受江南美景
7.学生看画面读古诗
整个江南,到处莺歌燕舞,到处绿树红花;那傍水的村庄,那依山的城郭,尤其是那迎风招展的酒旗,多么令人心驰神往!看着这样的春景,你的内心是?用你的声音读出你的感受
见到如此美景,诗人也是忍不住想要赞美一番(板书:赞美)
配乐齐读
8.小结学法:
想象画面是理解诗意的好方法(板书:想画面)
四、品读感悟诗情
由小结“画面”引入
这么多的画面,怎么三四句(大组)的画面这么少呢?
请生交流,形成两大问题:
一是为什么景物写得这么少?写法怎么变了?
二是晴天怎么变成雨天了呢?
三是为什么不说是“江南四百八十寺”呢?
我们要先来了解诗人。
3.(出示简介:杜牧,字牧之,因生活在渐渐没落的晚唐时期,所以从青年起他就关心国事,抱有挽救国家的理想。由于他在诗歌方面成就较高,后人把他与杜甫相提,被称为“小杜”。)
4.这样一位忧国忧民的文人,在他眼中,江南除了那些秀丽的山山水水之外,还有这些规模宏大的寺庙,那么为什么不说是“江南四百八十寺”呢?
让我们来了解一段历史。
5.(出示: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统称,均设故都于江南,是我国历史上朝代时间存在较短的时期。由于佛教迎合了当时统治阶级,方便他们统治人心,巩固江山。于是当权者大兴建设寺庙,仅集中在建康一地的南朝寺院就有四百八十座,是当时人民的一项极为沉重的负担。它不仅占用了大量的民田、民宅和名胜之地,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建寺造塔和雕铸佛像,还要养活十几万的和尚和尼姑,使得当时的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6.借助这些资料(板书:借助资料)
所以我们从后两句诗中,不仅读到了江南春雨的美,也读到了诗人--(板书:慨叹南朝的灭亡,借古喻今的思想感情)。
7.你们能尝试读出作者的这种赞叹之中的的点点哀愁吗?自己先试试。(指名读)
8.当回小诗人,到前面来吟一吟怎样?
9.(师)是呀,诗人在在赞美风景秀丽的江南时,暗含着对祖国命运深深地忧虑,他是借景抒情(板书:借景抒情),这是古诗常用的表现手法。他的情隐含在烟雨中,这请抒发的非常含蓄、间接
五、总结背诵:
1、杜牧的笔下,盛开的是春天千里江南的美丽画卷,寄托的却是对江南春景浓浓的爱和淡淡的愁。就让我们再一次带上对江南春天那份浪漫的希冀,与作者再一次徜徉于千里江南万般情思中吧。
优秀的人总是会提前做好准备,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教师通常会准备好下节课的教案,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准备教案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一篇好的幼儿园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下面由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南辕北辙课件教案11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
1、理解句意,读懂《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
2、通过自学质疑、讨论解疑、兴趣表演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素养。
教学重点:理解《南辕北辙》故事内容,认识其中的道理。
教学难点:体会、领悟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学质疑
1、自由阅读,个人质疑。
①可质疑词句意以及个人想了解的问题。
②个别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阅读。
2、学生说问题,教师归纳问题。
词义:盘缠硬要问题:南辕北辙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南辕北辙》中那个做车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朋友又是怎么想的?谁想法对?为什么?
3、组织阅读课文。
①齐读
②自由读
③个别指导
二、讨论解疑
1、随机阅读,结合课文,联系实际理解词义。
盘缠(路费)硬要(一定要)
2、通读课文,进一步认知课文。(读中思考问题)
3、学习小组组织讨论。
⑴组长负责结合组员。
⑵针对问题讨论,组长归纳小组意见。
⑶选代表作答。(可以把这个机会让给胆小的同学,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小组汇报、讲读课文
1、组员汇报形式(自由选):读文作答口头说答自由表演
2、评点讲析
⑴动画演示故事梗概。(结合演示评析学生作答内容,加深对课文的了解。)
⑵自由阅读、分角色阅读,理解问题。
A角色:坐车人
B角色:朋友
⑶结合课件动画、生活实际,认知坐车人和朋友谁对谁错。
课件片段说明(动画展示)北▲
结果:离楚国越来越远
南▼(楚国)
3、引申阐发道理
⑴总结故事内容,复述故事。
⑵讲说道理,理解南辕北辙词义。
本来要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⑶结合实际、课件演示深刻理解故事。
告诉我们做事要明确方向,如果方向错了,无论条件多好,也不能到达目的。
四、兴趣表演、加深理解
1、自由阅读,指名复述。
2、小组结合,导演故事。
①分担角色
②人物语言、动作、表情
3、总结小评,启发教育。
做事要明确方向不能背道而驰。听取别人善意的意见。
五、作业布置
1、把《南辕北辙》故事讲给别人听。
2、搜集古代寓言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
B、用“------虽然---------,可----------”说句话。
2、能力目标
A、培养学生的质疑,理解能力
B、能够表演,再现课文情境
3、情感目标:做什么事必须把方向搞正确,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教学重点: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
教学难点:体会南辕北辙的寓意:做什么事情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还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教学过程:
(一)课本剧导入,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南辕北辙》这个故事,我们班有几位同学对这个寓言故事很感兴趣。他们想编了一个课本剧让同学欣赏,同学们欢不欢迎呢?
(二)读中生疑,读中探究
1、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或是有什么疑问也可以提出来交流交流。
2、学生交流学习心得
3、师:这个人要去南方,却往北行驶,有人告诉他方向错了吗?这个人是谁呢?季梁劝了他几次呢?季梁是怎么劝,那个朋友又是怎么说的?你们能不能把它们找出来?
4、师:出示:------虽然------可是-------
(1)你们能不能仿照这个例子说说话?
5、师:板书:不解、告诉、诚恳
6、能不能来说说“不解”、“诚恳”的意思?
7、季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8、季梁劝了车上的朋友三次,那么这个人接受了吗?像这样总是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不听别人意见的人,我们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他,叫做什么?
9、理解“固执己见”的意思。
10、师:你们能不能通过朗读表现季梁的诚恳,车上朋友的“固执”?请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11、师:我们一起来听听录音机小博士是怎么读的。
12、学生进行评议
13、师生分角色朗读
(三)放飞想象,体会寓意
1、请同学们想象:楚国在南方,而那个去楚国却往北走,结果会怎样呢?
2、通过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师小结: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还知道一个人如果走的方向不对,是实现不了目标的。
(四)表演故事,深化寓意
下面让我们跨越时空,飞到古时候去感受一下南辕北辙的故事。
1、小组合作演一演故事
2、反馈交流
3、如果你是车上的朋友,发现自己方向错了,你会怎么说、怎么做?
(五)拓展升华,感悟明理
1、你有什么事情也是先前做错了,听了别人的劝告才改正了,能说说看吗?
(1)小组合作交流(2)反馈交流
2、师小结:是呀,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认准方向,还要接受朋友善意的劝告。作为朋友看到自己的朋友发生了南辕北辙的行为,我们也应该要提出善意的劝告。
3、师:你们还知道道哪些成语故事呢?能不能讲一讲。
(七)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搜集成语故事,举行“成语故事会”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十个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寓意,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知道要听众朋友的提醒和忠告。
教学重点:
1、认识十三年生字,会写十个生字。
2、理解课文寓意。
教学准备:师生共同准备生字卡,写字卡。
一、导入
吸引学生,请一名学生向相反方向取一物品,学生们会立即发现老所指方向有误,追问为什么取不到,由此引出本文,在古时候也有这样的一个人,他要去的地方在南方,偏要往北走,现在我们就一起看看他,出示课题。
二、新课
(一)自学
1、自读。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你喜欢的方法记住他们。
2、正音,指名读,注意听准字音。
3、互检,同桌互相读,检查字音。
(二)识字
1、把你认识的生字卡找出来,贴到黑板上,并读给大家听一听。
2、一起给生字扩词,看谁想出来的多。
3、在小组内以游戏形式读一读,考一考。
(三)写字
1、观察。仔细观察字形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出你认为难写的地方,提醒大家来注意。
2、指导,就小朋友们提出的难点,老师进行指导,其他字学生对照田字格自己写。
3、评价,自评,互评想结合。
(四)交流
1、解题。看图解题,结合图理解“辕”和“辙”
2、自学。自读课文,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借助工具书找答案。
3、交流
(1)小组内读课文,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2)组内交流,解决问题。
4、汇报
(1)小组内喜欢的形式汇报朗读,可以分角色,加动作。
(2)交流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5、练习
(1)故事中这个去南方却住北走,他的'朋友向他提出忠告,他却不肯接受,这种顽固坚持自己的想法,不听取别人意见的人,用一个四字成语形容应该叫什么?你还知道其他的四字成语吗?
(2)这个人这样固执,走错了方向,能到达他要去的地方吗,为什么呢,他的马很好吗,请试着用“虽然可”来解释其他两项优势,换成“尽管但是”读读看,意思有没有改变。
(3)无论条件多么好,他的方向走错了,也永远不会到达他要去的地方,所以我们不管做什么都要先弄清方向,不然就不能到达目的地,就成了南辕北辙,你能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吗,(可以往后推,给学生机会去观察发现然后再说)。
《南辕北辙》教学反思
以一颗宽容的心给孩子提供充分的交流时间,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这正是新课改的魅力所在,在我教学《南辕北辙》一文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由于这则寓言的人物对话较多,我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分角色朗读:小组读、男女生读、学生个别读。学生积极性很高,但此时下课铃声响了,同学们意犹未尽,仍有同学积极举手发言,于是我突生想法:“下节课,咱们让两位同学给大家表演一下这段话,谁想展示,利用下节课的时间准备,好吗?
“好”!我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赞同!
上课后,进入教室看到的是学生们期待的目光,兴奋的表情,原本想搪塞一下大家,因为还要学习生字,怕耽误时间,使教学内容完不成,但面对同学们这种激情我又于心不忍,于是狠了狠心让学生上台表演,王雪蓓扮演去楚国的人,杨雅淇扮演朋友,她们的表演着实让我大吃一惊,俩人没有一丝扭捏,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相当到位,她们表演的乐在其中,观看的学生津津有味。她们的表演赢得了大家的热烈的'掌声,也许是得到的大家的鼓励,也许是被大家的热情所感染,俩人自告奋勇的又要交换角色再演一次。等到她们演完后,我赶紧扭转话题:“从她们的表演中你们明白了什么呀?”
“这个人永远也到不了楚国”。
“方向与目的地不同,根本到不了楚国”。
同学们按部就班的按照我期待的方向发展,我暗自庆幸自己的“机智”,谁知意外发生了:“老师,我觉得这个人最后能到了楚国”平时不爱发言的王俪烨冒出了一名。
随后教室里传来了几声笑声,我不动声色,“为什么呢?说说你的理由。”她理直气壮地说:“地球是圆的,他一直走,绕一圈,就到了楚国。”这时有的同学也随声附和着,同意俪烨的看法,但也不部分同学不同意。
“这个人还没到楚国,他的钱不花光了。”
“他还没到楚国,就老死了。”
大家分成两派,争得不亦乐乎。看到“乱”成一片的课堂,我只能维持秩序了。
“看来古人写的这个故事确实非常有趣,咱们先不讨论这个人是否能到达楚国,先来说说从这个故事你学到了什么?”
“事前先明确自己的目标。”
“无论做什么事要多动脑筋。”……
在同学们的回答声中,一节课又结束了。虽然这节课没有把预定的内容上完,但通过这节课让我真正明白了,要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必须善待学生,以宽容充斥我们的课堂,给他们发言的机会与时间,这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一、说教材 说学情
《南辕北辙》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七单元里面的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季梁的朋友要到南方楚国去,而他却朝北走。季梁提醒他走错了,他却满不在乎。后来人们用“南辕北辙”这个成语,来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通过这则寓言故事的学习,能够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所蕴涵的哲理,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学习寓言的方法。课文以对话形式展开,富有很强的形象性。虽然短小,但叙述生动,因为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习并了解了一些寓言故事,所以学生学习这则寓言不是太困难。
二、说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故事所蕴含的哲理。
2、能力目标
主要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表演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
做任何事行动与目标要一致,要听朋友善意的劝告。
三、说教学重、难点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故事所蕴含的哲理。
四、说教学理念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的分析不能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根据这点,我采取学生自读、指名读,分角色读、齐读的读文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思考中去读。力争在本课教学中由“师教生学”转变为“师生互学”“生生互学”;“传授知识”向“促进学习”转变的教学理念。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积极性,及时的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学生对学习寓言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古希腊哲学家曾说过:“人的头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根需要点燃的火把。”课堂上我设计了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和展开辩论的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让学生在学中乐,乐中学。
五、说教学流程
为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以下个环节:
(一)课本剧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南辕北辙》这个故事,我们班有几位同学对这个寓言很感兴趣。他们想给同学们表演表演,大家欢不欢迎呢?
生:欢迎(板书课题)
(二)精读课文,感悟寓意。
1.播放课文朗读的录音(要求学生注意听朗读时的语气为后面的角色扮演做了铺垫)
2.要求学生模仿录音中的语气自读课文
3.指名读课文检查读文情况。
4.师:在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
当有学生回答:“我知道了楚国在南边,季梁的朋友硬要往北走”。时
(教师随即在黑板上贴出楚国的图片)然后指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在黑板贴上出马车图。
师问大家:是相反吗?生:是(师在两幅图的下面板书:相反)
还有的学生说:坐车人很固执、很愚蠢。
师:自己行走的方向跟目的地是相反的,他还硬要这样做,他真的这样愚蠢吗?他有没有自己的理由呢?
出示:
(1)、季梁不解地问:“去楚国应该往南走,怎么反而向北奔驰呢?”朋友说:不怕,我的马好。
(2)、季梁告诉他:“马虽然好,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朋友回答:没关系,我旅费很多!
(3)、季梁再次诚恳地说:“旅费再多,向北走,无论如何也到不了楚国。”朋友固执己见:“你不用担心,我的车夫驾车技术非常高。让学生自由读读这三个句子,找找坐车人的理由。边读边琢磨:季梁是怎么问的,朋友又是怎么答的?
5、请两名同学上台来表演,一人扮演季梁,一人扮演朋友,在两名学生表演的过程中,教师对人物的语气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读感悟,加上表演中教师对人物语气的指导,使学生更加深入了解故事中人物。同时突破了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教学目标)
教师:季梁的朋友自认为有了这些优越的条件就一定能到楚国,那么,他到底能不能到呢?让生围绕这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当学生讨论出现两种答案:能和不能时,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辩论。)
(设计意图:课前充分的预设不但使教师在面临生成的问题时临危不乱,而且能及时抓住这一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辩论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的同时,问题的答案也逐渐变的明确,让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6、出示课文最后一段(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他离要去的楚国就会越远)让学生齐读。
教师对辩论进行小结:古时候人们并不知道生活在一个地球上,他们认为天圆地方。坐车人愚蠢就在于自己所走的路与目的地相反,因此,不管条件多好,离目标是越来越远。
(设计意图:教师的小结不但使辩论圆满结束,而且又一次将学生引入对故事的理解中,此时故事所蕴涵的道理不言自明。通过对故事内容的理解,达到理解寓意的目的,水到渠成的解决了教学中的重难点。)
(三)课堂练习:
通过这则寓言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做事行动和目的要一致,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四)播放《南辕北辙》的故事,升华认识与感受。
1、欣赏故事《南辕北辙》,了解整个故事的历史背景。
教师:早在2300年前,魏国的大臣季梁就用这个南辕北辙的故事劝说魏王打消企图依靠武力攻打赵国的念头,魏王是个聪明人,当他听了南辕北辙的故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立刻接受了季梁的劝告。其实,别说在2300年前,就是现在,我们身边还经常出现南辕北辙的现象,想想你见过吗?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南辕北辙》现象。
(设计意图:在这个故事的欣赏中,古今联系再次理解“南辕北辙”。学生不仅增强了认识,还明白了今后该怎样做。)
(五)、布置作业:
同学们回家后把这则寓言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听。
附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南辕北辙》是一篇寓言故事,寓言即是通过一个短小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则寓言讲的是一个人要去楚国,楚国在南边她却偏向北走。揭示了人的行动与目标相反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道理。但是课文内容离孩子生活较远,在设计本课时,本着深入浅出的原则,力求让学生明白故事本身所说明的道理,而暂时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教学过程
本课力求体现新课标的精神,在设计中与以往此课的教学设计比较有了明显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学生实际出发,指导朗读
本课人物对话较多,适合分角色朗读。于是设计了添加提示词的环节,丰富了课文内容,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人物情感,促进学生对人物的理解,从而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加强学生的语感培养。
二、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体现生生互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人。应时时处处体现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交流的本身,就是深入理解课文的过程。在设计本课时,加入了学生的质疑和解疑环节,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学习学生最感兴趣的和不懂的地方。无论是朗读后的评价还是答疑后的反馈,学生之间的评价都体现出生生互动的原则。让学生在自主的氛围中学习语文。
三、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
知识是暂时的、变化的、零碎的,而情感态度、价值观却是持久的,影响学生终身的。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中高度重视落实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维目标的要求。例如在学生互相评价这一环节,我对学生有这样的指导:(你们很会评价,都是先肯定别人的优点再指出不足。)再如:在理解故事寓意的时候,我设计了两个句式练习:
因为方向错了,所以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方向对了,那么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这两个句式的练习使学生不但懂得了在生活中要认清方向,明确奋斗目标,也使他们感受到条件与方向的关系。这对孩子们将来的发展是有好处的。
四、注重语文元素的积累
本单元课文中出现了一些成语,金钥匙栏目要求我们要学习积累成语,并运用到说话当中。于是,结合本课特点,设计了积累成语的环节。把学生上课中所运用到的成语和老师语言中的成语写在板书中,让学生积累在自己的词语库中。
一、说教材
《南辕北辙》是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远行中的`第二篇课文,这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个人想到楚国去,而他所走的路却是朝向北方,别人提醒他走错了,他却满不在乎。人们用“南辕北辙”这句成语,来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学习这则寓言故事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课文用对话形式叙述,人物的对话形象性很强,文体短小精悍,叙述生动。
二、说教法
这节课我主要采取的是朗读引导教学。二年级下学期是个特殊时期,很快由低段的识字教学过渡到中年级的阅读阶段,正是因为这样的特殊性,我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进行了以下的尝试:
1. 重视字词的积累,虽说字词的教学是二年级的教学重点,在课前我已经对个别难写、难认的字进行辅导。
2. 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如怎样学习寓言的方法, 让学生以后在自学中也可以有方法可循。在理解字词中,理解“辕”和“辙”时学生是通过课前查字典理解,抓住课文南辕北辙中那个人的心理了解寓意。
3. 在《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根据这点,我在设计中让学生小组内读课文,尊重学生不同的阅读体验。力争本课教学中体现由“师教生学”转变为“师生互学”“生生互学”;“传授知识”向“促进学习”转变的教学理念。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积极性,及时的鼓励,使学生对学习寓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古希腊哲人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根需要点燃的火把。”努力实现这样的一种课堂学习状态:学生小脸通红,小手直举,小眼发光,小嘴常开,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三、说学法
由于本篇课文是以纯对话形式呈现,本节课我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进行讨论学习,在平时的课堂中我发现低年级的同学自控能力比较差,如果课件太花哨,就会导致有一部分同学只顾欣赏了ppt,思维就不在课堂里,所以选用单色的ppt背景,ppt仅供呈现要求与问题,这样安排一方面是培养孩子们团结合作的精神,另一方面是为了堵绝个别同学上课没事干的现象出现,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感受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在小组合作学习发言时我尽量把发言的机会留给能力稍弱一些的同学,这样可以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四、说教学流程
为了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我设计了以下6个环节:
(一)课前谈话
教师:同学们,通过课外阅读,你一定知道了许多成语故事,你们都知道哪些呢?
1. 学生回忆读过的寓言故事,举例说一说。(学生举例说)(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读过的寓言故事,唤起他们对旧知的回忆,为后面学习新的寓言故事做了铺垫。)
2. 今天, 我们再来学习一则成语故事,首先来看两个字。板书“辕”和“辙”。
3. 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简要介绍“辕”“辙”的意思。然后出示图片形象理解这两个字的意思。(设计意图:把抽象的内容和直观的图片有力的结合起来,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降低了学生对字义的理解难度。)
(二)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1. 阅读课文,巩固理解生字新词。
2.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小组合作完成第一张表格)
A、请学生自由读故事,解决自己不理解的词。
B、小组合作完成第一张表格。(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是当今教育之必须。教师把学习的时空还给学生,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才得到发挥。教学中教师请学生自己解决不理解的词,并发挥小老师的作用,这一过程充分给足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空间。)
(三)自学检查
1. 自学检查1,认读词语。
2. 自学检查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小组合作完成填空题。
从前有个人,准备到( )去,本来应该往( )走,他却( )地认为自己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往( )走也能走到。(设计意图:为了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结果,了解学生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四)以读代讲,理解内容
1. 快速读课文,知道季梁的朋友要去哪里?你是从哪句话知道的?
2. 快速读课文,文中的楚国在哪面?那人向哪边走了?你是怎么知道的?板书所找内容。
3. 快速读课文,那个去楚国的人有哪些有利的条件?(小组合作完成)找出他的有利条件,并根据“固执己见”分析这个人的性格,并板书:固执。
4. 季梁的朋友把这些有利的条件用反了,会有什么后果?(拿出第二张表格分小组讨论)教师板书:方向错,越离越远。
5. 快速读课文,理解季梁的态度怎样?你是通过那些句子或词语知道的?(小组合作完成)根据分析板书:诚恳。
6.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讨论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设计意图:这一部分的学习通过学生自读感悟和合作学习、讨论,加上对不同人物的性格,学生对故事中人物的了解逐步深入,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潜移默化的得到了训练,使问题的答案逐渐变的明朗,使学生的思考成果得到了验证。他们在这样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学习,原来还是如此愉悦,还可以如此轻松。)
(五)教师小结:生活中,我们做事应该搞清楚方向和目标再动手,千万不要盲目去做,否则就达不到自己的目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成语故事《南辕北辙》,进一步解释南辕北辙的意思:当车往南走时,辕就会指向南方,(板书:南)。而当车往北走的时候,车辙就会伸向北方。(板书:北)。此时完成课题的书写。(本环节设计意图:教师的结束语不但使学生的合作讨论圆满的结束,而且又一次将学生引入对故事的理解中,此时故事所蕴涵的道理不言自明。而通过理解故事内容,达到理解寓意的目的也水到渠成,极轻松的解决了教学中的重难点,这时补充完整课题,进一步深化理解成语故事的寓意。)
(六)拓展延伸
假如季梁的朋友来到我们中间,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在对古代故事意犹未尽的的感悟中,古今联系再次理解“南辕北辙”。学生不仅懂得了
道理,还明白了今后应该怎样做。)
五、说教学反思
今天我和孩子们学习寓言故事《南辕北辙》,我是这样设计的:学生自学完课文后并接受老师的检查,谈谈对课文的理解,然后提出不懂的地方,通过讨论解决,还要引导学生体会蕴涵在故事中的道理。教师的任何教学都是为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服务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尽力做到以学定教。比如:在辕和辙的教学中,我在课前的预设时,估计学生可能对这两个字的理解有困难,所以,我特意准备了古代马车的图片,以备需要时使用,故事相关内容的拓展,使学生了解了背景知识,感受到寓言的魅力,激发了学生阅读寓言故事的积极性。尽管做了很多的准备,但由于种种原因还是有很多不足:
1.教学要求落实的还不够扎实,还可以补充一些内容让学生说、讲、练,但因课堂速度较慢未能补充进去。
2.在整个过程中课堂结构显得不是很井然,有些环节还有些措手不及。
3.尽管很努力但是还是没有兼顾到每一个学生 。本节课的教学使我认识到很多,也使我的教学之路将会越走越扎实,请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明白“南辕北辙”的寓意,能客观分析人物的主观原因,从而指导学生健康的生活。
2、结合课文学习“把式”、“盘缠”、“硬要”等生字词。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大意。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明白文章的大意,体会文章的寓意。
难点是让学生客观分析评价人物,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计划:40′
教学过程:
一、谈话入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寻找学生学习的基点。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许多有趣的寓言故事,你们还记得这些故事的名字吗?(让学生自由说)相信大家还记得这些故事给我们的启示,能否选你印象最深的的故事谈谈。(让学生自由发表)(表扬激励)是呀!这些寓言故事用鲜明活泼的语言让我们学到了不少做人、做事的深刻道理。今天,我们将再来学习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看看这个故事将教会我们什么?(板书:南辕北辙)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自己不理解的生字词作上记号。扫除语言学习的拦路虎,引导学生抓住自己对课文的初步感知,建立对文本学习的原点。
1、扫除“拦路虎”
预计生词(课件展示):
把式:精于某种技术的人。本课指车夫的是一个赶车技术水平很高的人。
盘缠(pán chan):路费。
硬要:一定要。
2、引导学生抓住自己对课文的初步感知。
预计:
1、傻(笨、愚蠢)。2、这个人永远也到不了楚国。3、这个人很糊涂。……
三、学生默读全文。引导学生深度理解课文。提炼寓意,发掘人性的缺憾。
1、语言训练,为提炼寓意作铺垫。
师:为什么说这个去楚国的人笨(糊涂、傻、愚蠢)?(学生默读全文从文章中找依据。然后组织学生先说一说,接着教师提出语言组织的建议)
课件建议:请选用下列关联词组织理由。
a、尽管……尽管……尽管……但……
b、无论……无论……无论……都……
2、提炼寓意。
3、引导学生发掘人性的缺憾。引导学生熟读课文。
师:同学们说的太好了!可是我突然这样想:如果这个去楚国的人听从了朋友的劝告,他会南辕北辙吗?(学生回答不会)对于朋友的再三劝告,他依然硬要往北,他的这种错误的行为我们能否给个词形容一下?(自以为是[思维方式]、固执己见[性格特点]、死不悔改[行动外象]等等)
a、引导学生读那个要去楚国的人说的话。
师:那么这个人说的几句话该怎么读呢?
b、引导学生读朋友的话。
师:正是因为他行动上自以为是,在错误面前固执己见,所以朋友除了奇怪,只剩下什么情感?(无奈)从文章哪儿可以看出来?
(读朋友的劝说的话。)
四、回归生活,写话训练。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南辕北辙的事我们能无奈了之吗?(出示课件)想想我们的生活中还有那些事是南辕北辙呀?其实,南辕北辙的故事一开始就是用来劝人向善的!(播放课件)
1、让学生选一个话题,为南辕北辙者写一段或几段劝说词。
2、选作评读。
五、学生读文总结。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
⑵ 用“……虽然……可是……”说句话。
2、能力目标:
⑴ 培养学生的质疑,理解能力。
⑵ 能够表演,再现课文情境。
3、情感目标:
做什么事必须把方向搞正确,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教学重点】
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
【教学难点】
体会南辕北辙的寓意:做什么事情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还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或读过的寓言故事的题目吗?说一说,和给大家分享。
2、大家知道的寓言故事可真不少,可你们知道吗,寓言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发展史了,语言最初起源于民间,劳动人民用生动、机智的故事寄托一个个深刻的道理。
3、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第七单元,学习寓言故事——《南辕北辙》。(板书课题)
二、释题:
1、齐读课题。
2、仔细观察“辕”、“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古代马车图)理解“辕”、“辙”。
当车往南走的时候,“辕”会朝哪个方向?车辙会向哪个方向延伸?
区别“辕”、“袁”、“猿”。
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南辕北辙”的意思。
三、学习课文:
1、自由读文,想一想课文中哪段话说出了“南辕北辙”的意思?
2、讨论交流。
(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板书:楚国 太行山)
(2)楚国在南,他却往北走,是说他行动和目的相反。
3、楚国明明在南边,他却往北走,路上碰到一个人告诉他方向错了,但老师读着这些对话有点糊涂了,这些话个是谁说的?你能填上恰当的提示语吗?最好把人物说话时的语气、态度也加进去。
(出示人物对话)
路上遇到他的人问:“你往哪里去?”
他说:“我到楚国去。”
“那你走错方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朝南面走才对”。
“不要紧,我的马好,跑得很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管你的马多好,方向错了,是到不了楚国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关系,我带的路费多”。
“你带的路费再多,走的`方向不对,也是到不了楚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要紧,我的驾车人技术很好。”
(1)填提示语,同一意思最好用不同的词表达。
(2)学习引号的用法(出示引号用法练习)
(3)通过刚才的人物对话,你知道坐车人有哪些优越条件?
(4)他自认为有着无可比的优越条件,所以路人再三劝告,他还是固执地坚持自己的做法,而不听别人的意见,大家能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他吗?
(5)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4、结合课文内容,用所给的关联词语说话。
(出示关联词语)
虽然……但是…… 尽管……但是…… 无论……都…… 即使……也……
5、学习了这则寓言故事,你今后做事时会注意些什么?怎样做?
四、拓展延伸,升华认识:
早在20xx多年前,魏王想以武力攻打赵国,魏国大臣季梁说魏王的做法是“南辕北辙”。其实,就是现在,生活中还常有人犯“南辕北辙”的错误。想想你见过吗?举例子说一说。
五、总结:
寓言,故事虽小,却有无穷内涵,让人们从中受到教育,得到启发,它就像一颗宝珠,在文学宝库中熠熠生辉。
六、作业
收集寓言故事,和同学交流。
教学目标:
1、理解句意,读懂《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
2、通过自学质疑、讨论解疑、兴趣表演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素养。
教学重点:
理解《南辕北辙》故事内容,认识其中的道理。
教学难点:
体会、领悟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学质疑
1、自由阅读,个人质疑。
①可质疑词句意以及个人想了解的问题。
②个别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阅读。
2、学生说问题,教师归纳问题。
词义:盘缠硬要问题:南辕北辙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南辕北辙》中那个做车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朋友又是怎么想的?谁想法对?为什么?
3、组织阅读课文。
①齐读
②自由读
③个别指导
二、讨论解疑
1、随机阅读,结合课文,联系实际理解词义。
盘缠(路费)硬要(一定要)
2、通读课文,进一步认知课文。(读中思考问题)
3、学习小组组织讨论。
⑴组长负责结合组员。
⑵针对问题讨论,组长归纳小组意见。
⑶选代表作答。(可以把这个机会让给胆小的同学,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小组汇报、讲读课文
1、组员汇报形式(自由选):读文作答口头说答自由表演
2、评点讲析
⑴动画演示故事梗概。(结合演示评析学生作答内容,加深对课文的了解。)
⑵自由阅读、分角色阅读,理解问题。
A角色:坐车人
B角色:朋友
⑶结合课件动画、生活实际,认知坐车人和朋友谁对谁错。
课件片段说明(动画展示)北
结果:离楚国越来越远
南(楚国)
3、引申阐发道理
⑴总结故事内容,复述故事。
⑵讲说道理,理解南辕北辙词义。
本来要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⑶结合实际、课件演示深刻理解故事。
告诉我们做事要明确方向,如果方向错了,无论条件多好,也不能到达目的。
四、兴趣表演、加深理解
1、自由阅读,指名复述。
2、小组结合,导演故事。
①分担角色
②人物语言、动作、表情
3、总结小评,启发教育。
做事要明确方向不能背道而驰。听取别人善意的意见。
五、作业布置
1、把《南辕北辙》故事讲给别人听。
2、搜集古代寓言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
B、用——————虽然—————————,可——————————说句话。
2、能力目标
A、培养学生的质疑,理解能力
B、能够表演,再现课文情境
3、情感目标:做什么事必须把方向搞正确,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教学重点: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
教学难点:体会南辕北辙的寓意:做什么事情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还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教学过程:
(一)课本剧导入,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南辕北辙》这个故事,我们班有几位同学对这个寓言故事很感兴趣。他们想编了一个课本剧让同学欣赏,同学们欢不欢迎呢?
(二)读中生疑,读中探究
1、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或是有什么疑问也可以提出来交流交流。
2、学生交流学习心得
3、师:这个人要去南方,却往北行驶,有人告诉他方向错了吗?这个人是谁呢?季梁劝了他几次呢?季梁是怎么劝,那个朋友又是怎么说的?你们能不能把它们找出来?
4、师:出示:——————虽然——————可是———————
(1)你们能不能仿照这个例子说说话?
5、师:板书:不解、告诉、诚恳
6、能不能来说说不解、诚恳的意思?
7、季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8、季梁劝了车上的朋友三次,那么这个人接受了吗?像这样总是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不听别人意见的人,我们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他,叫做什么?
9、理解固执己见的意思。
10、师:你们能不能通过朗读表现季梁的诚恳,车上朋友的固执?请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11、师:我们一起来听听录音机小博士是怎么读的。
12、学生进行评议
13、师生分角色朗读
(三)放飞想象,体会寓意
1、请同学们想象:楚国在南方,而那个去楚国却往北走,结果会怎样呢?
2、通过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师小结: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还知道一个人如果走的方向不对,是实现不了目标的。
(四)表演故事,深化寓意
下面让我们跨越时空,飞到古时候去感受一下南辕北辙的故事。
1、小组合作演一演故事
2、反馈交流
3、如果你是车上的朋友,发现自己方向错了,你会怎么说、怎么做?
(五)拓展升华,感悟明理
1、你有什么事情也是先前做错了,听了别人的劝告才改正了,能说说看吗?
(1)小组合作交流(2)反馈交流
2、师小结:是呀,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认准方向,还要接受朋友善意的劝告。作为朋友看到自己的朋友发生了南辕北辙的行为,我们也应该要提出善意的劝告。
3、师:你们还知道道哪些成语故事呢?能不能讲一讲。
(七)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搜集成语故事,举行成语故事会
一、主要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激发学生对该文学习的兴趣。
2、理解课文中的语句,体会成语的含义。
3、培养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运用课文中心思想正确处理实际生
活中出现相关案例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读懂课文中的语句,领会该课文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得
当处理实际生活中呈现的相关案例,做到举一反三。
难点:以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为突破口,使学生理解南辕北辙的
寓意:做事不能背道而驰,要切合实际情况,并接受规劝。
2、本文涉及的词语较多,学生可能不易掌握其中的含义,需从环境
描写、故事情节和典型人物三方面入手,使学生理解。
三、教学时数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布置课前预习
1、通读全文,对不懂的词语查字典,不懂的句子做好笔记。
2、搜集成语故事。
3、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一百字左右或口头陈述)。
(二)相关教具准备:如制作生字卡片、挂图等
(三)上课开始时提示本课主要教学目标,通过交流搜集的成语故事
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四)检查预习(随机抽取学生进行)
1、组织学生朗读课文
2、回忆并口头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
3、对不懂的词句,采取学生提问题,教师归纳问题的方式。
(五)重点探讨
1、结合课前制作的生字卡片和挂图,集体读生字卡片,领会各生字。
2、抽取学生角色朗读和分组朗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结合课文进行课堂练习,如让学生用“越.....越......越......"造句等,继而再以反问句“马跑的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引入生活实际,充分认知"坐车人"和"朋友"的对与错。
3、再读课文,进一步剖析该文的寓意,综合之前学生反应较集中的问题,总结小评,启发教育。
五、布置课后作业
1、课后复述《南辕北辙》故事给家人听。
2、正确朗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教材简析:
这个成语故事见《战国策.魏策》,是季梁劝魏王时说的寓言。其寓意是:无论做什么事情,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或者说,方向对头,条件越好,成绩越大;方向错了,适得其反。后来人们在使用这个成语时,也针对愿望好,措施不得力的情况。
本课要求认识13个字:辕、辙、梁、驶、驰、系、旅、恳、固、执、担、夫、驾。会写10个字:驶、应、奔、驰、系、旅、固、执、夫、驾。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字,能写好10个字。
2、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学会质疑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意义。
教学建议:
课文依照《战国策》体例,用对话形式叙述。正因为人物的对话形象性很强,所以学习本文应当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反复朗读,在读中体味,读中感悟。本文适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再进行表演。
在学生理解课文以后,可以让学生想象:楚国在南方,而那个去去楚国的人却往北走,结果会怎样?学生有感而发,文章的寓意也就在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启发的过程中明确了。
课后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事情是南辕北辙?你能举出一个例子吗?让学生当堂举出例子可能比较难完成,这个问题可以暂时留下来,让学生以后注意在生活中观察,什么时候谁发现了,就可以讲一讲,大家在一起评判。
在教学中,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的独立性。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识字教学不再视为难点,要让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解决不认识的字,课堂上要腾出时间让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学生能借助汉字的构字规律独立识字。
拓展习题:
一、读一读,填一填,相信你能行。
()地问()地说()跳
()地笑()地看()走
二、照样子,写一写。
马虽然好,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
虽然,可。
相关资料:
魏王欲攻邯郸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返,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君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是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摘自《战国策》魏策四)
精品教案:
(一)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交流搜集的成语故事。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南辕北辙》。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识字
1、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
2、小组内读书,交流识字方法。
3、检查识字效果。
(1)读词语。
(2)读生字卡片,可练习组词。
三、再读感悟
1、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2、师:我们要想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就应该弄清楚季梁跟朋友说了什么,我们该怎样来读他们的对话呢?
3、学生分角色朗读,师生评价。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5、小组内分角色朗读,并讨论刚才提出的问题。
6、全班交流。
7、体会寓意。(无论做什么事情,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方向错了,就会适得其反)
四、指导写字
1、认读要求写的字。
2、说一说哪个字最难记?你怎样记住?
3、教师指导。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五、课外拓展
1、生活中有南辕北辙的事例吗?
2、搜集成语故事,召开成语故事会。
南辕北辙(二)
一、交流导入。
1、同学们,喜欢读成语故事吗?可以讲给大家听听吗?
2、小组内交流自己读过哪些成语故事?请1---2名同学到前面介绍。
二、初读感知,愉快识字。
1、利用自己掌握的识字方法,自由读课文。
2、同桌互相听读课文,然后标出生词并多读几遍。
3、小组合作,愉快识字。
可以组长领读可以开火车读可以做猜字游戏等等。
4、检查识字情况。
三、精读感知,体会道理。
1、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你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估计孩子对于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不够明白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他离要去楚国就越远。
2、解决这个问题,就应该弄明白朋友的对话。
3、请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读对话。
4、请1----2个小组到前台分角色读,然后评价。
5、出示词语:行驶、奔驰、不解、诚恳、固执己见。学生认读,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诚恳、固执己见等词语。
6、合作表演,然后说说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7、说说对南辕北辙这个成语的理解。
四、师生话收获。
比如:
1、我又学会了一个成语。
2、我知道做任何事情要有明确的目标。
五、拓展作业。
1、请注意观察:生活中有南辕北辙的事例吗?与小伙伴交流一下。
2、课下继续阅读《成语故事》,准备开一个成语故事会。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理解寓意,并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
2、认读四个生词,理解“盘缠”的词义。
3、通过多读,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故事,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询问学生每天上学都怎么来到学校,有坐公交车来的吗?坐几线车?如果让你上道对面坐车,能按时到校吗,为什么?(让学生初步体会如果方向错误,是不能到达目的地的。)
师:但古代有一个人明明要去的地方在南边,可他硬要往北走,他能到达目的地吗?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好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师板书课题《南辕北辙》)
二、解释文题
师:南、北,我们都知道,是两个相反的方向。但“辕”和“辙”指的又是什么呢?(师出示马车图,讲解“辕”和“辙”的本意)
师:马车本来向南走,车辙印也应该随之向南,怎么会反而向北呢?让我们在课文中寻找答案好吗?
三、学习课文
(一)初读课文
师:自由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它。(生自由朗读课文。)
(二)认读生词
师:课文都读完了,有不认识的词吗?这课生词很少,谁能领着大家读一读?(出示书中4个生词,指名领读。)
对于学生提出的不理解的词语,教师结合课文帮助学生理解,如“盘缠”。
(三)讲读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然后概括主要内容。
2、这个人的朋友是怎么提醒他的呢?用——在书中画出来,然后汇报。
(师课件出示朋友三次提醒的句子)
3、学生练习朗读,教师随机指导,并板书“方向错误、越走越远、不能到达”这几个词。
4、引导学生找出这个人回答的话,用~~~~~线画出,教师相应出示句子,并板书“马快、车夫好、盘缠多”这几个词。
5、练习朗读四次对话。两生配合读,师生配合读,体会同样的词语可以有不同的读法。同桌练读,男女生配合读。
6、分析这个人能否到达楚国,让学生说明理由。
7、如果你遇到这个人会对他说什么呢?
8、这个人虽然马快,车夫好,盘缠也多,但是他方向错了,再好的条件也只能使他离楚国越来越远,而且他还不听别人善意的提醒,所以他是到不了楚国的。
9、师:现在你能讲一讲“南辕北辙”是什么意思吗?这个故事在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四、拓展寓言。
师:通过一个故事来揭示一个道理的文章叫做“寓言”。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教师再拓展几个寓言,让学生查找并了解寓意。
五、板书设计:
方向错误越走越远不能到达
马快
车夫好
盘缠多
关于与“江南春教案”相关的议题是本文的主题,我们希望这些经验能够帮助您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事业。在老师日常工作中,教案课件也是其中一种,老师在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不能敷衍了事。教案是实现高效教学的不可或缺要素之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
3.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4.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l.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字音、停顿、语调、语速等)。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减缓想象难度。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所进行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l.指名背诵第一首诗。
2.描述诗意。
诗人苏轼笔下描绘画中的江南春景是那么美,现实中的江南春天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杜牧,字牧之,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二十六岁中进土,曾做过幕僚,很不得志。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间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
1.自由诵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意。
(1)指名朗读。
(2)解释词语:
“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楼台”
(3)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5.《江南春》写出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特点?(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招展的酒旗。)
6.诗的前两句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等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
7.后两句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吗?
读后两句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8.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两首古诗同是诗人笔下描绘的'江南春景,可表达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想一想,自己是怎样体会出来的。
1.背诵课文。
2.默写《江南春》。
3.抄写生字词两遍。
4.依据《江南春》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教学目标 :
1.了解两首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吟诵、背诵两首古诗并会默写。
学习目标:
学习第一首诗《惠崇春江晚景》,理解诗句的意思,背诵古诗。
教学步骤 :
1.简介惠崇。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晓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2.组内交换意见,扫除障碍。
3.指名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节奏、语调、语速)。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抓住诗中具体景物,展开丰富想象。
①边吟诵,边想象画面。
②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明确: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笋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明确: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引发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五)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对照画面朗读。
学习目标:
学习第二首诗《江南春》,理解诗句的意思,背诵古诗。
1.指名背诵第一首诗。
2.指名描述诗意。
教学目标
1.掌握要求会写的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
挂图或投影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话导入《竹枝词》
同学们见过“太阳雨”吗?一边下雨,另一边却阳光灿烂。有一句诗说得好——(试探学生是否预习),嗯,就是我们本课要学的诗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二、指导学习诗句
1.学生交流了解到的有关刘禹锡的资料。
2.简介竹枝词。
“竹枝词”是流行于古三峡地域的一种民歌,含思宛转,清韵悠远,音调和谐,明朗欢快。人们在劳作之余,成群结队在江边、堤畔吹笛、击鼓,边唱边舞,抒发内心的感情,驱散一天的疲劳,是三峡人民最喜爱的娱乐方式。刘禹锡在夔州,经常见到这种场面,极为欣赏,因而填写了许多“竹枝词”,今天要学的就是其中广为流传的一首。
3.理解诗意。
(1)指名朗读,齐读。
(2)借助注释,自读并思考诗句的意思。
(3)同桌互说,再全班交流。
“杨柳青青江水平”:江边的杨柳青青,垂着绿色枝条,大江水面平静。
“闻郎江上唱歌声”:只听到江面上传来情郎唱歌的声音。
“东边日出西边雨”:东边出太阳,西边却下着雨。
“道是无晴还是晴”:说不是晴天吧,却还是有晴的地方。
(4)朗读全诗,再指名把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4.读中想象。
(1)读了这首诗的前两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一场太阳雨中,一位少女立在江边,看到江边的杨柳被沐浴得更加翠绿,江水平静,耳畔忽然传来一阵熟悉的歌声,原来是自己的情郎在唱。)
(2)想象一下,这首词的后两句写出了少女什么样的心理?
三、指导朗读、背诵
背诵《竹枝词》。
四、作业
1.默写这两首古诗。
2.课外搜集刘禹锡的其他《竹枝词》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了解学生积累的描写江南春景的古诗:《忆江南》(白居易)、《江南》(汉乐府)等。
2.引入《江南春》。
3.介绍作者。
二、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1.教师示范读、同学练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和节奏。
2.结合注释了解诗意,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千里莺啼绿映红”:千里江南,黄莺歌唱,绿树映红花。
“水村山郭酒旗风”:依山傍水的山村、城镇,酒旗迎风飘扬。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北朝建的成百上千的寺庙,正沐浴在如烟细雨中!
4.体会诗人对江南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的赞美感慨之情。
5.再练读诗句,读出节奏与情感。
三、朗读并背诵古诗
设计思路:
1。引导学生重走诗歌作者从构思到成型的创作思路,在探究思路的过程中了解诗人的特定心意,在探索诗词的创作技法的同时感受诗词意境,从而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得到全方位的培养和提升。
2.将学生自己与诗词作者同位思考,在追溯诗人的心灵轨迹的同时体验自己的心灵波动;
3.在还原和再现文本语言所创设的人物场景、事物场景、虚拟场景、心灵场景过程中,去认识人物的本质特征,感受人物跳动的情感脉搏,再现其音容笑貌;去探究事物的来龙去脉,认识事物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去把握景物的各种特征,欣赏其外在和内在美。在此基础上探求语言的表达方式,文本的构筑法则,文化的博大精深、价值的核心体系。
4.探索一条诗词教学和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全新思路,追求“以诗化人、以诗寓趣、以诗育人、以诗增智”的理想效果。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能借助资料了解作者。
3、能借助资料,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理解古诗大意。感受春天的美景。
4、能背诵古诗,对古诗的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
5、能进行诗配画或美文积累。
能借助书中注释和资料书来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
1.堂课进行诗配画或美文积累。
2. 表现春天情调和表现凄凉情调的乐曲磁带。
3. 搜集赞美春天的词语、诗句。
1.孩子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老师也喜欢春天,能向大家说说你眼中的春天吗?
2.是啊,春天是个五彩缤纷的季节。正因为春天的美丽,从古到今,有很多诗人赞不绝口,写了许多优美的诗篇,听说你们能背许多描写春天的古诗,是真的吗?敢不敢让老师来考考你们?(敢)老师出示图画,看谁能又快又准地说出图上画的是哪首诗描写的景色?
1.(课件出示惠崇画的.《春江晚景》图),见过这幅图吗?你们觉得这图上画的是哪首诗描写的景色?
1.这是惠崇画的《春江晚景》图。宋代诗人苏轼为这幅画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惠崇春江晓景》。(课件出示《惠崇春江晓景》诗)板书课题。
这首诗就是苏轼为惠崇画的《春江晚景》而写的。
1、课前我们已经查阅了和课文有关的资料,谁能结合你查阅的资料谈谈你对苏轼、惠崇的了解?(学生交流有关资料)
△(课件)简介惠崇:北宋有名的和尚,能诗善画,尤善画鹅、鸭等小动物。
△(课件)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1.自读诗文,读准字音。
(课件)提示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诗文,读的时候要注意把字音读准,把文读顺。
2.检查自学情况:
②找出难记的字,交流识记方法。
③借助多种方法落实生字教学的任务,在上下文中理解字、词。如:晓、暖、满、短、欲等。(学生互动,教师点拨。)
1.咱们班同学的朗读能力都很出色,谁来读给大家听?
3. 师大声范读,生小声跟读。
5、这几个同学读得都很流利。古诗文有一个特点,具有韵律美,我们可以通过停顿和声调把它表现出来。该怎么在诗句中标出停顿呢?谁来说说?
是这样吗?
(课件)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咱们一起读一读。
1、播放优美的春天的视屏,让学生用所学过的词语描绘刚才所看到的情景。
过渡:春天一直以来都是文人墨客所描绘和歌颂的对象,在同学们的记忆中又有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
2、指名背诵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3、引出诗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全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1、介绍作者: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2)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1)指名朗读,集体正音。
(2)分组读。然后齐读全诗,注意停顿。
4、再读古诗,结合旁边的注释,理解词语或诗句的意思。
5、学生交流收获,提出不懂的地方。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想想“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的意思。
2、学生交流对词语的理解。集体订正。
3、理解“千里”并不是真的有千里,而是虚指,在这指的是辽阔的江南地区。
4、体会第一句诗的意思。可指名让学生说(辽阔的江南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招展的酒旗。)
5、看图、配乐辅助,指导学生读出江南春日的美景,用自己的话描述感受到的内容。
1、提问,诗歌的后两行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晴景吗?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教师及时的补充背景知识(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
4、教师小结: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可是时移世易,当年的许许多多的寺庙,有多少楼台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了呢?
5、带着理解,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6、练习背诵古诗。
四、合作交流、品味意境。
小组交流:这首诗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春天?描绘了春天怎样的画面?
1、小组交流探讨。
师:“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春天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让我们一起来咱们春天吧!
依据《江南春》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有朗读古诗的兴趣。
1、出示课文插图:图中画了谁?他在干什么?他想干什么?(指名说)清代有一位诗人为这写了一首诗,你想读读吗?
(一)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对读,检查字音。
3、再自由读,说说古诗写了画中的哪些景物。
4、指名说。
(二)图文结合,再读感悟。
2、多美的一首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读诗想画面。
1、师配乐读古诗,学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从“林樾”、“鸣蝉”可以知道这首古诗是写哪个季节的?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认读。
2、指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占格位置。
3、教师范写,同时讲解。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1、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字音。
引导学生理解“泉眼”和“晴柔。
2、图上还有什么?诗人是怎样写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个别读。
2、全班交流。
1、出示带音节的生字认读。
2、去掉音节认读。
学生背诵其他自己学会的诗,比如杨万里的诗,或描写夏天的诗等。
1、练习书写生字。
了解春天的景色特征。
了解古诗词的内容,能正确、流利、有韵味地读诵古诗词。
想像画面,感受古诗词语言和意境之美。
培养幼儿对古诗的学习兴趣。
板书、课件、江南春天的画、《高山流水》**
一、导入
1问孩子们,寒冷的冬天已经离开了我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2春天来了。孩子们想一想。春天是什么样的?
三。孩子们正在谈论北方的春天。你知道南方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吗?有一位名字叫杜牧的人写了一首诗,诗的名字叫《江南春》,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二、古诗学习
1、老师介绍作者
2、老师美读古诗。老师读了这首诗的前两句话,请告诉孩子们这首诗里有什么?
3、教师小结:诗的前两句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
4.展示**以帮助儿童理解古代诗歌。到处都是黄莺,绿叶红花相映。依山傍水的城乡,是一面迎风飘扬的酒旗。
5.学习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话,请告诉孩子这首诗是什么?老师讲解后两句。
6当时南朝统治者修建佛寺,希望江山稳定。可是时移世易,当年的四百八十寺,有多少楼台意境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了呢?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7、请幼儿看电脑课件。
8、领读古诗。
9、幼儿有韵味地朗读、背诵古诗。
去大自然看春天,画一幅春天的图画。
一、情景引入
1、播放优美的春天的视屏,让学生用所学过的词语描绘刚才所看到的情景。
过渡:春天一直以来都是文人墨客所描绘和歌颂的对象,在同学们的记忆中又有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
2、指名背诵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3、引出诗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全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二、自学古诗,整体感知
1、介绍作者: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2、学生自由诵读古诗。
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3、检查学习效果
(1)指名朗读,集体正音。
(2)分组读。然后齐读全诗,注意停顿。
4、再读古诗,结合旁边的注释,理解词语或诗句的意思。
5、学生交流收获,提出不懂的地方。
三、反复诵读,体会诗意
(一)前两行——晴景、写今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想想“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的意思。
2、学生交流对词语的理解。集体订正。
3、理解“千里”并不是真的有千里,而是虚指,在这指的是辽阔的江南地区。
4、体会第一句诗的意思。可指名让学生说(辽阔的江南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招展的酒旗。)
5、看图、配乐辅助,指导学生读出江南春日的美景,用自己的话描述感受到的内容。
(二)后两行——雨景、怀古
1、提问,诗歌的后两行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晴景吗?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教师及时的补充背景知识(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
3、集体讨论(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4、教师小结: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可是时移世易,当年的许许多多的寺庙,有多少楼台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了呢?
5、带着理解,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6、练习背诵古诗。
四、合作交流、品味意境。
小组交流:这首诗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春天?描绘了春天怎样的画面?
1、小组交流探讨。
2、汇报交流成果。
五、拓展延伸
师:“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春天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让我们一起来咱们春天吧!齐读古诗:
春日 题画
[宋] 朱熹 [清] 袁牧
胜日寻芳泗水滨, 村落晚晴天,
无边光景一时新。 桃花映水鲜。
等闲识得东风面, 牧童何处去?
万紫千红总是春。 牛背一鸥眠。
六、作业
依据《江南春》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七、板书设计
江南春
杜牧(唐)
江南美景
烟雨楼台 忧国忧民之情
教材分析:
《江南春》是苏教版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色彩鲜明,情味隽永。一首七言绝句,能展现出这样一幅广阔的画卷,真可谓“尺幅千里”了。作者在描绘千里江南明媚可爱的春光的同时,也慨叹南朝的覆亡,寄托了讽喻之意。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读中感悟,并能展开想象,体会是人表达的感情。
4、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通过诵读,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
1、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象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2、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江南春》教学反思
这节课上下来,我感到特别的失落。虽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抓住目标进行有层次的教学,体现了以读为主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走进了美的意境,但是还有很多的不足,试梳理如下,以作今后教学之鉴。
一、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没有充分调动起来。我想首先是我个人的亲和力不够,学生和教师之间缺乏沟通,另外就是教师的语言不能打动学生,而且在个别问题提出后,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这也是造成学生思维阻碍的一个原因。这是我值得思考的地方:如何激发学生积极动脑,大胆发言的欲望?
二、对教材的解读能力不够。比如说在对“莺啼”的理解时,有学生就说这里的莺是指黄莺,我没有及时的更正,因为自己当时也不敢肯定,上完课之后,细细的分析了一下,“莺”不能单指“黄莺”而是包括了春天里各种各样的鸟类。
三、在第一句中的“绿映红”中的“映”字,学生体会的很好,学习完第二句后,我想让学生通过对比体会前两行的江南的明朗绚丽之美,但在这一环节中,我的引导还不够巧妙,让学生体会的不够细,其实这两种美也是相互映衬的,可惜我没有点到。
四、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不够。在课堂中反映出的问题就是,教学环节设计得不够紧凑,在讲解诗意的时候浪费了过多的时间,以致后面的对诗人的情感感悟时,只是浮光掠影。
认真备好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只要多学习、多钻研,我想我们会上出更多高效地课。总而言之,一节有效,精彩纷呈的课,离不开教师“精心”的预设,也不能没有学生精彩的生成。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中处处闪现的生成点,学习处理好生成点中的智慧火花。
常言道,优秀的人都是有自己的事先计划。作为人民教师,我们会认真负责对每一堂课做好准备,为了防止学生抓不住重点,教案就显得非常重要,教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幼儿园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小编花时间特意编辑了音乐江南教案,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主题:音乐江南的文化传承
江南地区是中国美丽的地方,这里的文化历史悠久,艺术精湛。在这里,不仅有让人心醉的美景,还有让人陶醉的音乐。在这片土地上,存在着独特的音乐文化,即所谓的“音乐江南”。它不仅为这个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无限的欢乐,还成为了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江南地区的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据史书记载,早在唐代,就有一种叫做“乐苑诗歌”的音乐形式,它是一种集音乐、词、舞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在当时就已经备受赞誉。随着时代的推移,江南地区的音乐文化也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演变。到了宋代,出现了另一种叫做“南音”的音乐形式,它与“乐苑诗歌”不同,更加注重唱腔的表现力和声音的特质。在明清时期,又出现了一种叫做“杭州昆曲”的音乐形式,它将“南音”和其他音乐形式融合在了一起,成为了江南地区音乐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江南地区的音乐文化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无数音乐家和艺术家为它的传承和保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传统的民间音乐表演。这些表演往往在自然环境中进行,包括祭天、祭祖、婚礼、宴会等,是江南地区传统文化生活的体现。传统的音乐表演还融入了不同的艺术形式,如书法、绘画、舞蹈等,这些都成为了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各种音乐团体也在积极推动江南音乐文化的传承。如上海音乐学院附属中学交响乐团、杭州爱乐乐团、无锡交响乐团等,他们不仅在江南地区进行音乐演出,还会到其他地区和国家进行交流和表演。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江南音乐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已经成为一项重大的社会责任。我们应该加强对江南音乐文化的推广与普及,让更多的人能够认识、欣赏和传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同时,还需要加大对艺术家和音乐人的支持力度,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创作和发展环境,让江南音乐文化在更为广阔的领域里得到更好的表现和发展。
总之,江南音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枝瑰宝。我们应该加强对它的关注和保护,让它成为中华文化传统的绚烂之花。
音乐江南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江南地区的音乐文化;
2. 学习江南地区的传统音乐乐器;
3. 学习江南地区传统音乐的演奏技巧;
4. 了解江南地区的传统音乐曲目。
二、教学重难点:
1. 学会演奏江南地区的传统音乐乐器;
2. 学习江南地区传统音乐的演奏技巧。
三、教学过程:
1. 概述江南地区音乐文化的特点(10分钟)
江南地区的音乐文化具有浓郁的传统特色,包括传统音乐曲目和乐器。江南地区的传统音乐以婉约、柔美为主,给人以恬静、舒适的感受。江南地区的传统乐器有古筝、笛子、琵琶等。接下来我们将学习江南地区传统音乐及其演奏技巧。
2. 学习江南地区的传统乐器(20分钟)
介绍江南地区的传统乐器:古筝、笛子、琵琶等。了解乐器的起源、结构和演奏方法。观看演示视频,学生跟着视频学习乐器演奏技巧。
3. 学习江南地区传统音乐的演奏技巧(30分钟)
选择几首江南地区的传统音乐曲目,如《阳春白雪》、《渔舟唱晚》等,讲解曲目的创作背景和演奏技巧。学生根据老师的示范,掌握演奏技巧,进行乐器合奏。
4. 演奏江南地区传统音乐曲目(30分钟)
学生将学习到的江南地区传统音乐曲目进行演奏。可以安排小组合奏或全班合奏,展示所学习的成果。
五、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乐器的演奏技巧和曲目的理解与表达能力,进行评价。可以采用口头评价和书面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
音乐江南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江南地区传统音乐的特点和历史背景;
2. 学习江南地区传统音乐的曲调和节奏;
3. 学习江南地区传统音乐的演奏技巧和表达方法;
4. 培养学生对江南地区传统音乐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学习江南地区传统音乐的曲调和节奏;
2. 学习江南地区传统乐器的演奏技巧。
三、教学过程:
1. 了解江南地区传统音乐的特点和历史背景(10分钟)
介绍江南地区传统音乐的特点,如婉约、柔美、缠绵等,给学生听一些江南地区传统音乐的片段。讲解江南地区传统音乐的历史背景,如古代文化的繁荣和交流等。
2. 学习江南地区传统音乐的曲调和节奏(30分钟)
选择一些代表性的江南地区传统音乐曲目,如《阳春白雪》、《渔舟唱晚》等,讲解曲目的曲调和节奏特点。通过听音乐、鼓掌、拍手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曲调和节奏的韵律。
3. 学习江南地区传统乐器的演奏技巧(30分钟)
介绍江南地区传统乐器,如古筝、笛子、琵琶等。学习乐器的基本演奏技巧,如指法、吹奏技巧等。通过观看演示视频和老师的示范,学生进行模仿练习。
4. 欣赏和表达江南地区传统音乐(20分钟)
让学生分组进行小合奏,演奏他们所学习的曲目。其他学生进行欣赏,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表达。可以让学生用文字、绘画、舞蹈等方式表达对江南地区传统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对曲调和节奏的理解、乐器演奏的技巧以及对音乐的表达能力,进行评价。可以采用口头评价和书面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音乐江南教案
一、教材分析
《音乐江南》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小学音乐课程教材,适用于小学二年级至六年级的学生。本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通过丰富多样的学习内容和活动,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音乐江南》,学生能够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2.能力目标
通过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情感目标
通过音乐活动的参与,引导学生发展积极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1.教学内容
本教案以《音乐江南》的第一册为基础,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音乐素养,包括音乐的听、说、读、写和唱等方面的训练。
2.教学方法
本教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故事导入法、讲解法、导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与激发学习兴趣(10分钟)
通过播放一段江南民歌的音乐,引导学生对江南的音乐文化产生兴趣,让学生猜想本堂课时的主题。
2.学习与练习(30分钟)
a.导入相关知识: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民间乐器古琴,让学生了解古琴的起源和特点,并欣赏一段古琴演奏的视频。
b.学习歌曲:教师逐句带领学生学习《昔人已乘黄鹤去》这首古琴曲,让学生理解歌曲中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c.学习音阶:通过手拍、唱唱看等活动,引导学生掌握简单的音阶。
d.合唱训练:学生分组进行歌曲的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3.创作与表达(30分钟)
a.创作音乐:组织学生分组,引导他们根据自己对江南的想象和感受,创作一段简短的歌曲或器乐曲。
b.表达情感:学生通过表演、朗诵、绘画等方式,展示他们对江南音乐的情感表达。
c.欣赏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全班同学进行欣赏和交流。
4.总结与展示(10分钟)
学生回顾本堂课所学内容,并根据自己的感受,总结出本堂课的主题和要点。教师进一步解答学生的问题,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
五、教学评价
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品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音乐理解、创造力、合作能力和情感表达进行评价。
六、教学反思
本教案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同时,本教案加强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乐趣。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音乐江南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江南音乐的来源、特点及其对江南地区的文化影响;
2.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江南音乐的能力;
3.通过学习江南音乐的教学,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江南音乐的特点和对江南文化的影响;
难点: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江南音乐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投影仪、相关的音乐录音和音乐乐谱。
四、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播放一段江南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觉得这段音乐有什么特点?它给你们什么感觉?”
2.讲解江南音乐的来源和特点(10分钟)
通过多媒体投影仪向学生展示江南音乐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并讲解江南音乐的特点,如较悠扬的旋律、缓慢的节奏等。同时,强调江南音乐对江南地区文化的影响和反映,如江南园林、运河文化等。
3.欣赏江南音乐(15分钟)
选择一首江南音乐进行欣赏,让学生仔细聆听,感受其中的悠扬和韵味,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4.分析江南音乐的组成要素(15分钟)
通过分析一段江南音乐的乐谱和演奏手法,让学生了解江南音乐的常见乐器和演奏技巧,并听取老师的示范演奏。
5.合作创作江南音乐(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合作创作一段江南音乐,可以使用传统的乐器或者借助现代技术进行创作。每个小组需要准备一份乐谱,以便演奏和分享。
6.小组演奏和分享(15分钟)
每个小组轮流演奏自己创作的江南音乐,并与其他小组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和感受。
7.总结(5分钟)
让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分享他们的收获和感受。同时,鼓励他们继续深入了解和学习江南音乐。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江南音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培养了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但由于时间有限,只是对江南音乐进行了简要介绍,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表演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和训练。因此,需要在今后的音乐教学中继续加强对江南音乐的学习和欣赏。
音乐江南教案
一、主题:音乐江南的地域特色
范文:
本教案以“音乐江南的地域特色”为主题,让学生通过学习音乐江南的地域特点,了解江南地区的音乐文化,培养学生对地方音乐的兴趣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a. 了解江南地区的音乐特点和演奏器乐形式;
b. 了解江南地区的民间音乐和戏曲音乐;
c. 了解江南地区的钢琴音乐和古筝音乐。
2. 能力目标:
a.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能够欣赏江南地区的音乐作品;
b.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进行小组合作演奏。
3. 情感目标:
a. 培养学生对江南地区音乐的喜爱和热爱;
b. 培养学生对地方音乐的关注和理解。
三、教学重点:
1. 学习江南的地域特色,了解江南地区的音乐特点和文化背景;
2. 欣赏江南地区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3. 进行小组合作演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1. 学习江南地区的音乐特点和文化背景(20分钟)
a. 指导学生学习江南地区的音乐特点和演奏器乐形式;
b. 提供相关音乐资料和音频,让学生了解江南的音乐文化;
c. 学生自主学习并讨论,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2. 欣赏江南地区的音乐作品(30分钟)
a. 播放江南地区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和感受;
b. 引导学生分析音乐的要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c. 引导学生用音乐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3. 进行小组合作演奏(40分钟)
a.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江南地区的音乐作品进行演奏;
b. 学生协商并分工合作,准备演奏的乐器和音乐素材;
c. 学生进行小组内的排练和演奏,熟悉并掌握乐曲;
d. 小组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并进行调整。
4. 总结与反思(10分钟)
a. 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b. 学生交流彼此的感受和体会,分享自己的成果;
c. 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音乐江南。
五、教学手段和媒体:
1. 教学手段:
a. 讲授:引导学生学习江南地区的音乐特点和文化背景;
b. 欣赏:播放江南地区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和感受;
c. 合作演奏: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演奏,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 教学媒体:
a. 音频:播放江南地区的音乐作品;
b. 视频:播放江南地区的音乐演出;
c. 乐器:为学生提供乐器进行演奏。
六、教学评价:
1. 完成课堂中的小组合作演奏,学生的演奏技巧和表现意识;
2. 学生对江南地区音乐的了解和欣赏能力;
3. 学生的学习笔记和练习作业。
音乐江南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音乐江南的地理、历史、人文等背景知识。
2. 理解音乐江南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
3. 培养学生欣赏音乐江南的兴趣和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学生对音乐江南有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2. 学生能够通过音乐欣赏和表演,体验音乐江南的魅力。
三、教学难点:
1. 如何通过音乐欣赏引导学生了解音乐江南的艺术特点。
2. 如何通过音乐表演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
1. 录制了一些音乐江南的音乐作品,包括民乐、民歌、古曲等。
2. 准备了一些展示音乐江南特色的图片、视频资料。
五、教学步骤:
Step 1: 导入(约10分钟)
1. 引入音乐江南的概念和背景知识,通过观看一段视频或展示图片,介绍音乐江南的地理位置、历史渊源和文化特点。
2. 让学生讨论他们对音乐江南的第一印象和了解程度。
Step 2: 音乐欣赏(约20分钟)
1. 播放音乐江南的音乐作品,让学生仔细聆听并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 引导学生讨论音乐江南的音乐风格、特点和表现形式。可以提醒学生注意民族乐器的运用、曲调的变化、旋律的流畅等。
3. 分享学生的感受和想法,引导他们对音乐江南的理解进一步加深。
Step 3: 表演活动(约30分钟)
1. 分组让学生自行选择一段音乐江南的音乐作品,并进行小组表演。
2. 每个小组展示完后,其他同学可以提问、评论,并互相交流学习。
3. 评价表演,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提高艺术表达能力。
Step 4: 总结(约10分钟)
1. 回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总结自己对音乐江南的认识和体会。
2. 引导学生思考音乐江南的艺术价值和影响力。
3. 激发学生对音乐以及文化艺术的兴趣,鼓励他们进行更多的音乐欣赏和表演活动。
六、作业安排:
1. 携带自己喜欢的音乐江南作品,并写下对它的评价和感受。
2. 集体申请去音乐江南参观学习,收集更多的音乐江南资料并写一篇参观报告。
七、教学反思:
音乐江南是一个充满魅力和丰富内涵的地方,通过音乐欣赏和表演来了解和体验音乐江南的特点,对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的培养都具有积极意义。这篇教案的设计围绕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进行,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增强他们对音乐江南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要灵活掌握好时间,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到音乐欣赏和表演中去。
教学目标 1、能安静的听赏古筝独奏《茉莉芬芳》,体验乐曲的风格、情绪和音乐情境,感受江南民间音乐的独特韵味,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2、能用纯真甜美的`声音演唱江苏民歌《茉莉花》。 3、能通过音乐学习体验,进一步热爱大自然,热爱民族音乐。 教学重点 感受江南小曲的风格,能声情并茂地演唱《茉莉花》。 教学难点 唱好歌曲第五乐句中的八分休止符。 教学准备 CAI课件 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走进江南 1 师生互动吟诵《忆江南》……..是啊,江南可谓山美,水美,曲更美,让我们一边听着江南小曲,一边去领略江南的美景吧。 2 听赏《茉莉芬芳》 (1)聆听古筝独奏曲----《茉莉芬芳》 CAI展示江南美景以及美丽的茉莉 (2)说一说 ①听到乐曲后,你有什么感受?让你想到了什么? ②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 ③让熟悉古筝的学生说说古筝的音色特点。 二、唱江南(演唱《茉莉花》) 1 激情导入 师:江南的景色真是美不胜收!描写江南景色的乐曲也是这样的美!那江南的歌又怎样呢?让我们一起来听赏一首江苏的民歌――《茉莉花》! 2、听一听 听赏歌曲《茉莉花》,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 3 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4 让生随歌曲旋律哼唱 5 生随音乐伴奏演唱全曲 6 说一说,唱一唱(解决难点) 师:美丽的茉莉花真是让人爱不释手!“让我来将你摘下,送给别人家。”听到这一句的时候,你有什么感想呢? (1)说说自己的感受 ① 引导学生想像自己闻着茉莉花的香味,正要摘花。 ② 体会自己想摘花又舍不得摘的心情。 ③ 带着对茉莉花爱惜的心情,唱一唱第五乐句,感受八分休止符。 (2)随CAI完整地演唱歌曲,表演 3)课件展示:艺术拓展 四、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聆听了江南小曲----《茉莉芬芳》,学会了演唱江苏民歌----《茉莉花》,而《茉莉花》只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一朵美丽的花,希望大家努力学习,长大将我国的民族音乐发扬光大,让它响彻世界音乐之林!
音乐江南教案
一、教案背景:
江南地区历来是我国文化艺术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其中音乐文化更是卓越,其源远流长。江南音乐兼收并蓄、较为丰富,其形成及演变可以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历代文人墨客对江南音乐的赞美更是数不胜数。
为了让学生了解江南音乐的基本特点,感受其优美的旋律与深厚的艺术内涵,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本次课程将针对江南音乐进行细致的讲解和演示,让学生掌握其基本知识及演奏技巧,并通过亲身体验,感受江南音乐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江南音乐的起源、发展及其基本特点;
2、能够正确区分江南民间音乐、宫廷音乐及文人墨客所倡导的音乐;
3、能够演奏江南音乐中的部分乐曲,并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作;
4、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
1、江南音乐的起源、发展及其基本特点的介绍;
2、江南音乐中的主要器乐:筝、琵琶、二胡、笛子等的演奏技巧讲解及实际操作;
3、对江南音乐中的部分乐曲进行解读及演奏,如《渔樵问答》、《高山流水》、《广陵散》等;
4、开展学生自主创作的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学习,钻研、创造出自己的音乐作品。
四、教学过程:
A. 课前准备:
在上课之前,老师应该充分了解江南音乐的历史及其基本特点,并准备好相关资料,以供讲解和演示使用。同时,准备各种器乐,以供学生进行演奏。
B. 认识江南音乐:
通过讲解江南音乐的起源、发展及其基本特点,让学生感受到江南音乐的独特魅力。可以介绍江南音乐中的各种角色及其特点,如江南民间音乐中的山歌、水调等;宫廷音乐中的宫廷乐、正声雅乐等;文人墨客所倡导的那种质朴、清香的音乐。
C. 演奏器乐:
通过示范及实践操作,讲解江南音乐中的主要器乐如筝、琵琶、二胡、笛子等的演奏技巧。演奏示范一定要生动活泼、易于吸引学生注意力,以便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
D. 乐曲演奏:
选取江南音乐中的经典乐曲如《高山流水》、《广陵散》等,通过简要解读及演奏,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乐曲的演奏技法及其背后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E. 创作活动: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和参考,设计和演奏自己的音乐作品。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创作的思路和方向,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加强对课程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效果评价:
1、通过课堂讲解和演示,学生了解了江南音乐的起源、发展及其基本特点,加深了对音乐文化的认识和感受。
2、学生能够较为正确地区分江南民间音乐、宫廷音乐及文人墨客所倡导的音乐,提高了对音乐的文化认知水平。
3、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了江南音乐中的主要器乐如筝、琵琶、二胡、笛子等的演奏技巧,具备了一定的音乐表演能力。
4、学生能够正确演奏江南音乐中的部分乐曲,加深了对乐曲的情感理解和鉴赏能力。
5、学生开展了自主创作的活动,强化了对课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升了创新思维能力。
六、教学建议:
1、在讲解和演示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和容易理解的程度。
2、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个性表演,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3、鼓励学生探索和尝试,在保证兴趣和热情的前提下,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4、老师应该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作品进行认真分析和评价,给予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不断提高。
幼儿园教案《忆江南课件教案11篇》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儿园教案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忆江南课件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