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课件教案

04-03

忆江南课件教案11篇。

宜未雨绸而缪,毋临竭而掘井。身为一位优秀的幼儿园的老师我们都希望自己能教孩子们学到一些知识,大部分的教案都是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教案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您知道幼儿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也许"忆江南课件教案11篇"就是你要找的,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忆江南课件教案 篇1

《独坐敬亭山》

(一)导入课题,揭题。

1、今天,老师想向同学们请教一个问题:有谁知道李白是怎样的一个人吗?谁来告诉大家?你又是怎样了解的?

2、揭题:是啊,李白一生写了很多诗,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3、解题:独坐是什么意思?题目是什么意思?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识字,引入意境。

1、学习生字。播放

课件

:(字理识字)亭字的读音注意什么?亭是什么样的(顶尖,角飞翘下面有柱子。)怎样记亭字?(简笔画画亭的样子)亭字的一点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部分,飞起的角象秃宝盖,所以写宽些,丁字象亭檐及柱子。请同学们在生字表下照着写一遍。

1、听音朗读,初识古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

(1)把诗读通读顺。

(2)个人读,小组读,齐读,同桌读。

(三)再读,感悟诗意。

1、同学们再读诗,看有哪些词不理解的,可以通过看注释或者查字典解决,也可以和同桌交流讨论,理解。

2、集体交流词的意思。(众鸟许多鸟;高飞尽都高高的飞走了;孤云孤单的云;独独自;闲悠闲;相看互相看;不厌不满足;)

3、小组讨论交流诗句的理解。

4、全班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5、这首诗描写了那些景物?(鸟飞尽,云飘走了,孤山。)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凄凉)诗人的心情怎样?(孤单寂寞)

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 动衬静。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

鸟飞云去之后,静悄悄地只剩下诗人和敬亭山了。诗人凝视着秀丽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这使诗人很动情-世界上大概只有它还愿和我作伴吧?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结句中只有 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又何足挂齿!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望洞庭》

一、导入新课

(一)背诵古诗。同学们已经读过不少古诗,现在老师想请大家来背一背自己最喜欢的古诗。

(二)刚才大家背了很多古诗。它们只是中国浩瀚诗海中的一滴水,其中很多古诗都是诗人漫游登临

写下的见闻感受,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等等都是这样的情况下写成的。

一千年前的一个秋天,有位诗人经过洞庭湖,洞庭的美景令他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诗歌

佳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来学习的《望洞庭》,这位诗人就是唐代的的诗人刘禹锡。

(三)简单介绍作者:

刘禹锡,唐代的文学家,诗人。代表作《竹枝词》、《陋室铭》。

二、初读感知

(一)学生自读全诗。要求是: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教师提问:你掌握了那些字词的正确读音?你会怎样提醒别人注意这些读音?

(二)学习一下生字词:正音:和h h hu hu 潭、君是前鼻音。磨是多音字,螺是边音。

(三)再读一读,结合课文中的插图,理解一下诗句:看看你读懂了哪些诗句?可以帮助别人。还有

哪些诗句是你不懂得,需要别人帮助的。

(四)说一说,你觉得诗中哪些句子写的很美。你读了有怎样的感受和体验:

1.湖光秋色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注意:

① 和的意思是指和谐。

② 后一句是一个比喻句,让学生了解到未磨之镜,很模糊。而磨过的镜子很光亮,从而体会到洞庭

湖的湖面朦胧的意境美。

2.白银盘里一青螺:让学生想象一下常见的大白盘子里放一个青螺。结合一下文中的白银盘是指

的什么?青螺有指的什么?之后让大家想一想,青翠玲珑的君山,和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那是

一种怎样的感觉?怎样的美丽?

三、通过我们刚刚的学习,了解到诗中的意境很清新,很安静

我们来好好读一读,看看怎样能把它读好。(注意重音、停顿)中间可以指导学生,正因为作者对

于洞庭山水的热爱,所以笔下的洞庭是那么美丽。

四、通过学习,相信同学对于洞庭山水一定好奇,出示洞庭山水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感受一下现实中

的洞庭山水

五、这样的美景,吸引着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诗文名篇。

1.出示:

杜甫《登岳阳楼》和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让大家读一读,背一背。

布置作业

一、解释加横线的词,并写出诗句的意思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1.诗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句中诗人把_____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认真背诵诗歌,仔细观察插图,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望洞庭〉这首诗描绘的景色写下来。

《忆江南》

一、诗词对照,导入课题。

1、出示诗歌,学生自由读议。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高鼎《村居》)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晓景〉》)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这些诗句都是写什么的?(江南春景)

2、江南春景之美,是历代文人骚客所吟唱歌咏的,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写江南春景的词,题目是《忆江南》。(板书课题)出示文本,读一读,比较诗词有什么不同。

3、简介词及词牌名。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可以配上乐曲歌唱。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因此又叫长短句。词有各种不同的词牌,比如:忆江南渔歌子。我们本节课将要学习的这首词,词牌名原是谢秋娘,自从白居易用忆江南为题填了三首词之后,词牌名就由谢秋娘变成忆江南了。

二、检查预习,了解学情。

通过课前预习,你了解了哪些有关本文的知识?(学生参照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老师适当补充。)

1、作者简介: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的诗大多反映中唐社会生活的重大问题,着重描写现实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其中叙事长诗《长恨歌》《琵琶行》最为。白居易还是词创作的有力推动者,《忆江南》《浪淘沙》《花非花》《长相思》诸小令,为文人词发展开拓了道路。

2、朗读情况:注意谙读作ān;最后一句读出反问的语气。

3、诗意理解。(学生根据预习情况自由说。)

4、提出不懂的问题。(能解决的互相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老师简要板书,留待课中解决。)

三、朗读感悟,理解词意。

1、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带着以上问题,分组读课文,小组内进行讨论。

2、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探究。

(1)江南好

结合以前学过的有关江南春景的诗词想象:一个好字,包含了哪些江南的春景?(莺歌燕舞、绿柳红花)可以换成什么字?(美妙)好不好?为什么?从这个好字,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感情?(赞美、向往)

这正是作者忆江南的原因。

(2)风景旧曾谙

谙:熟悉。这儿风景之好并不是传闻,而是作者亲身体验、亲身感受的。

白居易曾担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青年时期,他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即六十七岁时,写下了包括本首词在内的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作者写江南好,重点写了什么?(江花、江水)运用了什么方法?(比较:红胜火;比喻:绿如蓝)

这种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也可以见到,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4)能不忆江南?

这是个什么句子?(反问句)再读体会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和怀念,把读者也带入了无限遐想之中。)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江南真美呀,那儿的风景我曾经非常熟悉:太阳升起,江边的野花比火还红艳,春天来了,江水碧绿见底,如同蓝草一般。这能不让我回忆起江南吗?

4、指导背诵。

(1)再读体会。

(2)根据诗意想象画面。

四、阅读拓展,深入赏析。

白居易的《忆江南》从写成流传至今,已是一千多年,而且还将一直为后人吟咏赞颂,那么这寥寥数语为何能成为千古佳句流芳百世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三首《忆江南》。

投影出示:

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2、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3、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忆江南课件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忆江南》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绝唱之笔。诗人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本文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和欣赏,感受江南自然风光之美,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积累古诗词名句,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增加文化积淀。四年级的学生第一次接触词这种体裁,教师可以做简单介绍。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对作者描写的江南美景能够欣赏,对作者对江南景色的赞美之情可以理解,但都是粗浅的认识,透过短短27个字,理解江南景色的特点和作者的江南情怀,对学生确属不易。所以,教学中,分层次逐步推进深入的朗读欣赏就显得尤其重要。本节课让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在读中感受古诗词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2.能正确认识、理解生字新词,正确书写“谙”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诵读,看注释查工具书等方法,理解词句意思,想象词句所描绘的画面,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具有初步鉴赏古诗词的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体会作者对山山水水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教师准备

熟读教材,熟读课标、制作多媒体课件。

环境准备

网络教学环境、白板软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一)谈话导入。

(二)简介诗人“白居易”。

(三)揭题(板书课题:忆江南)。

(四)了解什么是词。

1.出示古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词和诗的不同。

2.师相机小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另外一种文学体裁——“词”,因为句子的长短不一,所以我们又叫它长短句。

设计意图

1.开头先以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接着介绍诗人,让学生对作者有个初步的了解,然后直奔主题,这样既简洁又明快。

2.对词和词牌名的简单介绍,体现了对中国诗词文化知识的渗透。

二、初读感知,欣赏江南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并把课文读通顺)。

2.指名朗读,评议后再读。

(二)学习生字“谙”。要求:读准音,认清形,理解意思,并能正确书写。

1.指名读。

2.分析字形。

3.理解“谙”的意思。

4.指导书写。

(三)再次朗读课文(要求:读出词的节奏感)。

1.指名读(评议)。

2.范读。

3.齐读。

(四)反复诵读,借助注释、插图,初步感知课文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意思。(方法:自读、探讨、思考、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不仅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出诗词的节奏感。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运用阅读方法自主学习,理解词意,逐步培养并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一)找词眼。

1.品读“好”。这首词中哪一个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的赞美?

2.指名朗读“江南好”。

3.齐读“江南好”(体会诗人对江南景色的赞叹之情)。

(二)品词赏句。

1.出示佳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反复诵读,注意读出节奏美。方法:指名读,齐读,师生合作读。

2.想象画面。

(1)我们通过这么多遍美美地读,此时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2)学生想象画面,并描述画面,再有感情的朗读。预设与相机点拨: “太阳出来了,江边的花在阳光的照耀下比火还要红。”这“红胜火”是一种怎样的景象?这鲜花怒放的景象,让我们想到了哪些词语? “我看到了绿绿的江水”——那是怎样的绿啊!这绿绿的江水静静地流淌着,这让老师不禁想起了这个词:绿波荡漾,你又想到哪些词呢?

(3)再次有感情的朗读,感受江南美景。

3.入情入境。

(1)课件展示江南美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江南明丽秀美的风景。

(2)赏析“能不忆江南”。这句“能不忆江南”你体会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3)忆人。课件出示,资料链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相当于杭州市长)满三年,就要离开杭州了。三年来,他带领百姓筑起了一道美丽的湖堤,疏通了六井清澈的泉水,留下了200首杰出的诗篇,结交了许许多多的好友。离别的那一天,杭州人扶老携幼,提着酒壶,洒泪而别,是那么的依依不舍……

(三)诵诗韵。

1.师生合作读(读出诗韵)。

2.再次有韵味地朗读,把这首词里面的情传送给在座的每一位老师。

设计意图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词以境界为最上”。所以在这一板块中,得从“好”字入手,体会一字所含情感,所用之妙,然后抓住诗词中的具体体现江南景致之“好”的诗句,想象美丽的画面,进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感受诗词意境。在此同时让学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以及师生合作读,这样的反复诵读,既能体味韵律,又能悄然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既落实了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训练,又能让学生感受江南自然风光美,从而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积累语言

(一)我是小诗人。

忆海南

作者

海南好,风景()。

遥看遍地(),

抬头望天()。

能不忆海南?

(二)欣赏佳作,教师讲评。

(三)推荐阅读《忆江南》其二、其三。

设计意图写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训练,把写与读相结合,把写与感受相结合,是实现写的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通过学习《忆江南》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情感,又把读与写的教学落到实处。

忆江南课件教案 篇3

一、复习导入

背诵前两首以及课外搜集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忆江南》是一首词,又描写了怎样的景致,怎样的心情呢?

二、读课文,理解内容

带着上面的问题自由读,边读边看图,理解意思。指名读,读准生字,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指名看图说出意思。朗读领悟词义,教师做如下点拨:

忆江南是词牌名,词都有一个牌名。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词中回忆的,就是美丽的江南风光。

旧:从前。曾:曾经。谙:熟悉。胜:超过,胜过。

根据提供的词语解释,让学生自己说说词句的意思,然后连起来说整首词的意思。

三、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四、教师小结

诗一开头,诗人先说:江南好,这是诗人对江南春天的赞美。那么,说江南好,是听别人说,还是自己亲眼看到的呢?第二句做了回答:曾经,我对江南的风景是那么的熟悉,那么了解。

江南风景好在哪里?可先让学生来回答。老师最后归纳: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暖水碧,绿波粼粼。由于红日的映照,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由于江花红,所以更显出江水碧绿。蓝字形容春水深碧。这美好的景象,深深地留在诗人的记忆里,所以词的结尾说--江南风景这样好,能不让人回忆吗?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朗读的感情基调:饱含深情的回忆之情。

语调处理:一、二句要有昂扬的激情,再转入缓慢回忆,日出句声调高昂,春来句声调柔合平缓,最后一句声调稍抬高,仿佛是自问,又像是问他人,能不语气要果断、坚定。

在熟读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背诵。

六、抄写或默写

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课后反思:本课教学是按照运用插图和老师的导语进入诗境-理解词句、想象画面-吟诵诗词、体验诗情来进行。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和欣赏,感受,感受南方自然风光的美。在学习《忆江南》这首词时,拓展了另两首,学生对这首词的了解更深入。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分角色,在对话中巩固词义。

忆江南课件教案 篇4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语文下《忆江南》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材分析】

《忆江南》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材中的第一篇词,引领整个小学阶段词的学习。这个词牌原名《望江南》,其后又有《谢秋娘》、《梦江南》、《望江梅》等许多异名。这首词中,诗人选取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物,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绚丽景色,最后用一个反问句“能不忆江南?”真切、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赞叹和思念。

【学习目标】

1、深入理解词意,感受江南春景之美,体会作者赞美与思念之情。

2、初步了解“词”的特点,掌握学习词的方法。

3、有感情诵读。

【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2、有感情诵读。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简介相关资料

1、背诵有关描绘春天景色的诗句。

2、齐读诗题:忆江南 (播放江南春景图)

3、介绍诗人和创作背景:

教师补充内容: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他曾在苏杭为官,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12年后,他对江南依然魂牵梦绕,六十七岁那年,创作了一组千古绝唱──《忆江南》。

二、初读全诗,感知词的特点

1、自由练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读流畅。

2、初步感知词的特点:

⑴有没有发现这首诗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诗有什么不同?

明确今天我们学习的其实是一首词。

⑵师生交流对词的初步认识。

3、指名读。

(重点提示“谙”这个生字的读音)

4、教师激情范读,评议导学。

三、自学交流,探究诗意

1、学生自学,理解字意、句意:

教师引导,迁移学法:

同学们可用学习古诗的方法来学习这首词。

2、同桌交流自学收获。

3、全班集体交流,整体感知词意。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赏析“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你从哪几句感受到江南春景之美的?

⑴赏读:

日出江花红胜火

江南的春景美在哪里?

红胜火:体会江花的红艳;花的数量多,感受江南春天的盎然生气。

“胜”可否换成“似”?

什么时候江边的花更红,更艳?(日出图)

展开想象,把词句还原成画面。(江花图)

体会后指名有感情朗读、评读。

⑵赏读:

春来江水绿如蓝

这句给我们呈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绿如蓝:体会水的青绿,感受江南春天的勃勃生机。

为什么江水这样清绿?让我们联想到了什么?

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江水图)

⑶引导学生想像并对比两句诗所描绘的不同画面,感悟两句诗“红”与“绿”相互映衬之美。

⑷学生结合想象诵读:

①指名读。

②合作读:

(师:日出时分,花开的如此热烈,男生读:日出江花红胜火)

(师:春来碧水悠悠,纯净、清幽,女生读:春来江水绿如蓝)

2、体会前两句中蕴含的作者感情:

江南春景的'如此美丽、绚烂,作者用一个字就表达了由衷的赞叹,那就是──好,

这个“好”字是在赞美江南的什么好?读出自己的体会。

作者赞叹的美好春景是他非常熟悉的,亲自感受到的,理解“风景旧曾谙”一句。

3、对比引申,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

⑴引入作者另一首诗《魏王堤》:

当江南花红胜火,水绿如蓝的时候,而北方的洛阳又是什么样的景象呢?

出示七绝《魏王堤》。

⑵引读体会:在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的季节,洛阳却“花寒懒发”,只有魏王堤 上的柳丝,才透出那么一点儿春意。

⑶再次朗读体会“能不忆江南? ”一句的含义。

4、拓展引申,深入体会作者情感:

⑴赏读白居易其它两首《忆江南》。再次深刻感受诗人对江南的赞美和思念。

引导:作者回忆了哪里?又在怀念江南的什么?

⑵师补充:诗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为人民作了很多好事,杭州人民和他的感情很深,在他离任时,苏州人民不舍得他走,都哭着来为他送行。诗人刘禹锡曾在《白太守行》中写道:“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带着对江南人民深深的思念,再读——能不忆江南?

⑶江南不仅景色优美让作者怀念,还有纯朴的人民让作者牵挂,江南的景美、酒香、人更美!我们再来读读这句。再看这个“好”字又增加了哪些含义?

⑷感情朗读,读出赞美之情、读出思念之意。

五、布置作业

展开想象,把“日春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景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可以写,也可以画。)

【板书设计】

赞美

忆江南────好词

思念

忆江南课件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重难点:

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预习:

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课时:2-3节

第一节

教学目标: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

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

谙--暗:区别音、形、意

四、分组学习

1.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读、背三首诗。

第二、三节

教学目标: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

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

1.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

鸟:多、高飞无影

云:少(孤)慢慢飘走(闲)

--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

2.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闲、相看两不厌--体会诗中拟人的表现手法。

3.教师简介写作背景,让学生粗略了解诗中寄寓的情感。

此诗是李白在政治上受挫,心情郁闷时所作,因此通过众鸟高飞、孤云闲浮、人与山相看两不厌来表达自己抱负不得施展,有志难酬的无奈。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失落、孤独之感。

4.指导背诵《独坐敬亭山》

二、吟诵、理解〈望洞庭〉

1.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写的洞庭湖景色,看谁描述得最美。

此环节注意提示学生在描述中突出:

(1)湖光和月光的交融和谐;湖面的光亮平静。

(2)白银盘和青螺分别所指。

--从诗中不但看出洞庭的山美水美,还看出那天夜里的月色很美。2.从诗中哪些地方看出诗人是站在湖边往远处看的?

3.诗人通过恰当的比喻把洞庭秀色写得惟妙惟肖,请找出诗中的比喻。

二句,把光亮平静的湖面比作未经打磨的镜子。四句,把月光下的湖面比作银盘,把湖中的君山比作青螺。

4.指导背诵《望洞庭》

三、吟读、理解《忆江南》

1.释题:忆,在此当回忆讲。忆江南为词牌。

2.根据学生可能产生的疑问补充注释。(旧:过去胜:超过)

3.说说你从这首词中体会到怎样的景色,诗人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样的景色的。(太阳升起的时候,天空布满火红的朝霞,江边的花朵被映照得比燃烧着的火焰还要红;那一江春水像蓝草一样青绿,像晶莹的翡翠。--比较、比喻)

4.请联系前面几句诗的意思,把最后的反问句写完整。江南的景色,让我怎能?

5.指导背诵《忆江南》

四、交流搜集的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1.白居易所作《忆江南》另两首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2.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鹿砦》《望庐山瀑布》《滁州西涧》《山行》《小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等

五、作业:

1.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2.选画一首古诗所表现的画面。

教后记:通过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增长学生的知识积累。

忆江南课件教案 篇6

古诗词语言精炼,意境优美,寓意深邃。但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对于诗词难以理解,感悟。此时如果能够借助电教手段就能事半功倍了。在传统的教学手段中融入音、像,营造出与古诗词内容相吻合的情境、气氛,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品读的兴趣,使他们的身心浸淫于古诗词的美好境界,达到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可以说,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精彩链接,能够构建出一条无形的时空隧道,穿过它,学生们会以敏锐的目光,捕捉到古诗词闪烁千年的异彩。

下面,我就以《忆江南》这首词的教学实例,就运用多媒体创设古诗词的教学情境,谈几点教学体会:

一、配乐朗诵创意境──美

古诗词节奏,韵律和谐,具有音乐美;音乐又是听觉语言,是人类心灵的诗章,二者具有相通共融之处。通过音乐设置情境,能够渲染气氛,烘托诗境,奏响诗词的主旋律。

在教学《忆江南》这首词时,我选用了古筝曲《高山流水》那舒缓和悠扬的曲子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唤起学生的丰富想象是他们如见其物,如临其境,那古曲的韵律将学生带入江南水乡,此时,和着悠扬的古曲播放词句的朗诵录音,与教材配套的教学朗读磁带,音色纯美,读音准确,感情充沛,播放适时,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穿透力,它营造出的教学情境,令诗歌形象更有立体感,使诗歌情感更能震撼人。顿挫有致,声情并茂地朗诵,感染了每一个学生,学生不难体会到词中那绝妙的意境:诗人遥望江南,不由得赞扬江南的美景,因为这些都是他曾熟悉过的。音乐是最美的听觉语言,用音乐来诠释古诗词,学生对词有了更新的认识,张开了想象的翅膀,扩大了思维空间,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感受到了难以名状的美,音乐美,词句美,意境美,丰富了情感,为进一步的体会词句奠定了基础。

二、巧用插图入意境──易

每篇的课文的插图都是文章的重点所在。巧用插图便于很快地进入诗词的意境。《忆江南》一词的插图则是诗人站在江边遥望江南,想起了江南的胜景,诗人为什么对江南如此的眷恋呢?结合白居易的情况简介,了解到他曾在江南曾做过苏州刺史,杭州刺史,江南的美景深深地留在他的脑海中。第一幅是词中插图,图中我配上了音乐在古筝曲《高山流水》及朗诵录音、动画效果,在朗诵的时候,词句则伴着打字机的声音显示在画的右侧,形象逼真,一目了然。而图中只是选用了红色的江花和绿的江水,凸现了词句的画面美,色更美,图画直观地把学生带到了诗词的意境。

三、欣赏画面悟意境──妙

别林斯基说:诗歌不能容忍无形态的,光秃秃的抽象概念必须体现在生动而美妙的形象中,思想渗透于形象,如同亮光渗透多面体的水晶一样。这正是中国历代诗人、词人所追的艺术境界,一首首好诗、好词创造了我国古诗词一个重要特色,就是诗中有画,即使是很富有哲理的诗,也是思想包盈于形象之中,智慧闪烁于形象之上。我们不妨以此特色设置教学情景,师生亲自动手,用丰富的色形,优美的线条、整合的画面,将无形的诗词形象变幻成有形的视觉形象,在愉快的情境中,在活跃的课堂气氛里,领悟文字的内涵,体会意境的高妙。

在教学《忆江南》的时候,我制作了4张幻灯片。用搜狐和一搜、百度等搜集了与课文相吻合的图片,来给学生视觉上的感受。第一幅书中插图。第二幅则是江南日出的美景,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写照,近处的江边的蓝草碧绿,江水如蓝,远处太阳升起,朝霞满天,江花似火。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到诗词的意境,我根据这两句词又制作了两张幻灯片,选取了色彩鲜艳的图片,一张是春日日出图,火红的太阳升起来,整个画面都被朝霞染红了,荡舟江上游船和游人也被染成了红色的了。整个画面就体现了一句词:日出江花红胜火。另一幅图则主要体现春来江水绿如蓝,选取了一张水绿如翡翠的那样的画面,江边碧绿的植物染绿了清清的江水,好一个绿如蓝的清幽的画面!一只小船荡舟江上,好不惬意。让人感到了一种勃勃的生机。优美的画面使学生置身于诗情画意之中,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图画的展现词的意将不讲自明。

四、巧设板书突重点──清

板书是一堂课的灵魂所在,巧妙的板书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忆江南》一词的教学中,我抓住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线索,设计了如下板书:

江南好(美)──日出江花红胜火

忆江南课件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古诗与词的区别。

2、理解《忆江南》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4、通过词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准备:

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白居易和他的作品。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

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大家欣赏。说说古诗的特点:有五言诗、七言诗。诗的字数很整齐。

二、初步理解词与诗的区别

1、自读"预习"。读后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2、谁能找到诗与词的区别?

三、自读词,提出疑问。

四、细读《忆江南》理解词意

1、《忆江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带点字的意思。

江南好旧曾谙红胜火忆江南

好:美好旧曾:以前、过去谙:熟悉

胜:胜过、强过忆:想念、想起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如诗如画的江南,风景还是以前熟悉的那样。太阳光下,江边的鲜花比火还要红艳。春光里,江水碧绿如蓝。如此美丽的江南,教人怎能不想起它!

五、总结升华

1、读《忆江南》(边读边想江南美景的画面)

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江南美景大自然)

板书设计:

日出江花红胜火

能不忆江南?

春来江水绿如蓝

忆江南课件教案 篇8

《忆江南》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篇课文《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为诗人白居易回忆江南景物之名作,艺术上很有特色。这个词牌

原名《望江南》,其后又有《谢秋娘》、《梦江南》、《望江梅》等许多异名。白居易则即事名篇,题为《忆江南》。这首词语言瑰丽、情景交融,词人选取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色,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绚丽。开篇一句“江南好”,结语一个反问句“能不忆江南?”真切有力地表达了词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设计理念:

许汉老师认为,古诗词教学有个“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诗”的共性规律——这也是我执教这堂课的努力方向。我的整个设计思路是:了解词的知识,从“江南好”入手,充分感受描绘江南美景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指导学生读出江南风光的柔美、热情,读出这两个短短的句子所蕴含的对江南风光的深刻理解与感触,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江南好”。然后,让学生通过对作者在江南时的作为以及之后回洛阳后的生活的简单了解,将“忆江南景”过渡到“忆江南人”,提升诗歌情感,厚重“忆”的意义!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了解词的结构、认识词牌名《忆江南》。

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

4、体会诗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

2、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体会诗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

1.教师导言:一说到春天,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请你用一两个词语或一首诗词来描绘。

2.春天是美好的,古往今来,有多少诗人用优美的语言来赞美她。在张志和的笔下,春天是那不须归的斜风细雨:在韦庄的笔下,春天是那碧于天的春水;在韩愈的笔下,春天是那遥看近却无的草色;在苏轼的笔下,春天是那竹外的三两枝桃花;在叶绍翁的笔下,春天是那一支出墙的红杏;在大诗人白居易笔下的春天又是怎样的呢?(教师有感情地吟诵《忆江南》)请同学们听一听,想一想: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3.你知道什么是词吗?教师简介: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也就是为曲所填的词。由于词的长短不一,还被称作长短句。这是与诗的不同之处。

4.解题:“忆江南”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

二、读词,探得风雅无穷意

(一)整体感知,以知促情

1、自由练读:第一遍,读准字音,读正确;第二遍,读通顺;第三遍,边读边看注解,想想白居易忆的是江南的什么?

2、指读,指正读音。(注意“谙”字。)

3、齐读。

4、诗人为什么忆江南呢?江南有什么值得回忆的呢?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诗意。

(二)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第一、忆江南之美景

1、赏析“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指名读;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到,这两句有点特别。请大家好好读,边读关注这两点,第一,字数;第二,相对应的位置上的词语。这样字数相等,相应位置词语对应的写作方法,叫对偶,古诗词中的对偶也叫对仗。请同学们自己读读,注意这两句的节奏。

(2)师生对接,练读对偶句,体会语言的节奏感。

(3)理解“胜”和“蓝”的意思。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4)读着读着,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围绕“日出、江花、红、火、江水、绿”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把词句还原成画面。

一轮红日升起来了,阳光普照大地,岸边、江面怎么样?(天空:朝霞满天,红彤彤的,像是着了火。)——你把天空的颜色描绘得这样美;还有谁也想来说说天空呢?真是太绚丽了。

此时,岸边的江花又是怎样的呢?花这么多,这么美,这么艳丽,哪些词可以用来描绘这样的景象呢?(花团锦簇、百花盛开、繁花似锦、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绚丽多彩、姹紫嫣红……)

同学们,这样的场面就是红胜火啊!出示图片。看,这么多的鲜花争奇斗艳,竞相开放。这么热烈的场面,谁能用朗读来表现呢?

此时,江面又是怎样的呢?水又是怎么样的呢?绿得怎么样呢?

(5)真是“朝霞与江花争艳,江水共长天一色”这是多美的画面啊!读!

2、江南的这些风景诗人曾经是多么熟悉啊!教学“风景旧曾谙”。

(1)哪个字是熟悉的意思?“曾”呢?

(2)理解“旧”的意思。简单渗透背景。理解“风景旧曾谙”。

3、除了江花、江水,还有什么风景词人也是那样的熟悉?课件显示句式,引导学生用诗句在括号中填空。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白居易为什么不写这些莺啼、芳树、红杏,而写江花、江水这极简单的景物呢?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因而江南的春色,在长期生活在北方的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我们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引导学生体会江花和春水互相映衬的美。男女生合作读。

4、这许许多多的.景物,用语言又怎能描述得尽?所有的赞叹都浓缩成简单的三个字——江南好。师引读全词。

5、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从这个反问句中你还体会到了什么?理解读。

第二、忆江南之故人

1、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出示资料,创设情境。

白居易担任杭州刺史(相当于杭州市长)三年已满,要离开杭州了。他为杭州人民留下了什么呢?一湖清水,一道芳堤,六井清泉,200首诗。

离开杭州的那一天,杭州人扶老携幼,提着酒壶,洒泪而别,白居易落泪了……

白居易离开杭州之后,又担任过苏州刺史等职,晚年居于洛阳。公元834年,离开杭州已经整整10年了,在北国洛阳,白居易写了一首寄往杭州的五言诗,说:“江山与风月,最忆是杭州。”

又过去3年,公元838年,大诗人已经67岁了。他几次动念去杭州,但都因路途遥远,身体虚弱,难以成行。他只能把一腔思念,托付于《忆江南》。

直到离开人世,他魂牵梦绕的杭州,他亲自命名的西湖,再也没有能够旧地重游。

——节选自王旭烽《走读西湖》

2、诗人忆的还有江南的什么?(板书:景人)

3、千言万语道不尽诗人对江南人的留恋和怀念,只浓缩成最最朴素的三个字——江南好!(指名个性化诵读)

4、一首《忆江南》,寥寥27个字,却一唱三叹,字字浸满了诗人对江南景、人深深眷恋的情。让我们走进诗人的内心深处,深情诵读全词。(配乐)

5、闭上眼睛,让我们沉浸在这美好的回忆里。(背诵)

第三、忆江南之往事

1、江南为官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年,但值得回忆的事情却太多太多,我们刚才学的只是《忆江南》其一,还有其二、其三!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2、指读。

3、从这两首词中你看出了词人还忆江南的什么?

4、何日又去月中寻桂?何日重到钱塘看潮?何日再品那醉人的美酒?何日再赏吴娃优美的舞姿?——(引读)江南忆,最忆是杭州——江南忆,其次忆吴宫——(生接读)

5、三首词,从今时,忆起往日,最后又回到今天,从洛阳到苏杭,从今日直至十多年前的往事,今、昔、南、北,时间,空间都有极大的跨度。白居易身在洛阳,心系江南(板书),抚今追昔,无限深情地追忆最难忘的江南往事,使自己得到了一定的精神满足。诵读三首词。(配乐诵读)

三、结课,余音绕梁育乡情

(一)欣赏歌曲,拓展延情

1、词有曲调,可以用来吟唱。想听吗?

2、播放《忆江南》曲子听吟唱。

(二)诗意作业,创意分享(任选两题)

1、围绕“忆江南”这个主题查找资料,感受江南的万千风情。

2、把《忆江南》改写为散文或现代诗。

3、仿写《忆江南》,赞家乡山水。

板书:

忆江南

好、景、忆

江花红胜火,江水绿如蓝

身在洛阳

心系江南

忆江南课件教案 篇9

教学理念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词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引领学生走进这民族独特的文化,从而热爱古诗词。在新课程标准中也对学生提出了每学年背诵优秀诗文不得少于60篇的要求。由此可见,使孩子们潜移默化的陶醉于其中从而陶冶孩子们的情操是很重要的。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词。

3、理解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画面。

4、培养学生具有初步鉴赏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收集有关这首词写作背景资料、李白写的其它有关古诗词。

2、教师准备配乐朗读的古筝曲及《忆江南》歌曲。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释题入情

1、背诵有关赞江南的诗文佳句:

江南处处是小桥流水人家,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自古以来有许多文人墨客曾写下赞江南的诗词,谁愿意把你积累的诗词背一背?(指3至5名学生)教师对学生背诵情况做总结。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对古诗词的积累情况,创设古文学习情境,使学生对江南有初步的印象。

2、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家喻户晓的名篇《忆江南》,同时认识一种新的文学体裁──词。

(板书课题)

通过你们的预习或搜集的资料,你对词有了哪些了解?

(指名说)

教师小结: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从配音乐这一点上说,它和乐府是同一类的文学体裁,也同样是来自民间文学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关系,作者只是以谱填词。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此时他身在洛阳,写的又是自己对江南春色的记忆,也许这正是作者选此词牌来抒发自己江南情节的用意所在。

3、师生交流诗人创作的背景(课前查阅的资料):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苏杭为官,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多年以后,他对江南依然魂牵梦绕,六十七岁那年,写下这首绝唱《忆江南》。

4、教师范读录音机播放古筝曲:

设计意图:古诗词有其背景且古诗词的文字优美,语言精练,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古诗词教学要引领学生入情入境。优美的导言和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将使学生在心中荡漾起一种淡淡的愉悦之情,把学生带入一种对江南的向往之中,进而有一中渴望要了解这首词的心情,达成“未成曲调先有情。”

二、初步学习词,读通词

1、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把词句读通顺、流畅。

2、指名读,指正读音。

3、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读是感悟的基础,读得流利,读得有情有趣,感悟才能深入。

三、探究诗意以知促情

1、指导学法:

回顾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

(交流:借助工具书,查阅资料,伙伴讨论交流,借助书中的注释等方法去了解诗的意思、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等)

下面就请同学们用学习古诗的这种方法来学习这首词,在学习和交流中去领略词中的景,感悟词中的情。

2、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词意:

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教师多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小组交流讨论:

你读懂了什么?你认为这首词的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等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学习,掌握学情。

4、集体交流,整体感知词的大意:

指名概述词的大意,其他学生纠正、补充。教师注意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仔细体会词句,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词的意思。

5、回归整体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进一步感受词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作者写法之妙。

设计意图:古诗的教学最重要的是领悟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课中应给学生充分的自主的学习时间,感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然后在此基础上伙伴讨论、交流,最后大家将自读自悟及讨论的结果在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把自己置身于古诗的意境当中,在音乐和画面的伴随下让学生体会到诗的意境,并把自己体会到的情感通过交流表现出来,同时受到语言艺术的熏陶。

四、欣赏歌曲拓展延情

“古人唱歌兼唱情!”诗歌,需要有音乐性和图画性。但它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却不独在于声韵悠扬,更在于以声传情;不独在于写景如画,更在于借景抒情。同学们请听:

1、播放《忆江南》歌曲。(学生自由发挥,尽情抒情,展示自身独特的体会,和诗的情感产生共鸣,师生沉浸在忆江南的美好境界之中。)

2、吟读成诵。

3、白居易一共写了三首《忆江南》,赏读其它两首。再次深刻的感受诗人对江南无限的赞叹和思念。自学、感悟、诵读:

《忆江南》之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再重游?

《忆江南》之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建议小学阶段学生要背会古今优秀诗文160篇,除推荐的120篇外,其余可有教师补充推荐。一节课只读一首词这是不够的,要用一篇带多篇,增加学生古诗词的积累。在优美抒情的旋律中结束这节课。留下意犹未尽的诗意美!

忆江南课件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江南春》。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

2.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3.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

教学难点:

让学生凭借课文中的注释,联系上下文进行尝试学习,让学生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理解诗意。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诗中词意,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在理解感悟诗的过程中,能通过想象和朗读了解诗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孤独寂寥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领悟诗意,感悟诗情(难点)

一、导学: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知道李白吧?李白的诗你能背几首?

(你来!流利!真有感情!你会的真多!)

(图片以及古诗)

1、这幅画面,是正在浅吟低唱《静夜思》的李白,无论古今,不分中外,所有在外的游子都有一种怎样的情怀?

是啊,这是一个乡愁满怀的李白。(板书:乡愁满怀)

2、《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豪情万丈啊,这又是一个怎样的李白?正是,潇洒的李白,豪放的李白,寄情山水的李白。(板书:寄情山水)

3、《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是怎样的李白?

(请你回答。你也想说,请,)正如你们感受到的,这是有情有义的李白。(板书:有情有义)

从上面诗歌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个形象丰满的李白,他是思乡的游子,是豪迈的侠客,是重情重义的真汉子,今天我们还要再学一首李白的诗,你将会看到又一个不同的李白。

二、自学

(一)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诗中词意,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古诗。

2、在理解感悟诗的过程中,能通过想象和朗读了解诗意。

3、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孤独寂寥的情感。

(二)出示自学指导:

1、结合工具书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结合插图和注释,理解重点词意,充分发挥想象来理解诗意。

3、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的感情。

三、互学。

1、以小组为单位,组内合作讨论诗意,请小组代表发言。

2、教师发现表现好的学生及时表扬、奖励竹叶奖一枚,多关注后进生。

四、展示

(一)、初读古诗

1、齐读课题《独坐敬亭山》。

有谁知道敬亭山?你来说说。(图片《敬亭山》)是啊,敬亭山又被称为江南诗山。自李白《独坐敬亭山》这首诗篇传颂后,敬亭山声名鹊起。白居易、杜牧、韩愈、刘禹锡、梅尧臣、汤显祖等许多名人慕名登临,吟诗作赋,绘画写记。历代吟颂敬亭山的诗、文、画达千数,敬亭山这座江南诗山,也因而饮誉海内外。

2、再读课题:敬亭山前面加了个独坐,应该怎样读?你为什么这么读?

(你读得很慢,因为哦,是因为伤感;你读得很轻,因为哦,很孤独;你怎么读这么重?哦,是在感叹!)

3、读课文:带着你体会到的情感,按自己的节奏自由读两遍。开始

好!谁来试试!

(读得多好啊!字正腔圆。)谁再来?同学们从他们的朗读里听出了什么感觉?(好孤独!好无奈!好伤感!好寂寥!恩,很有体会!)我们一起来读读。

4、同学们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你的问题很有价值!看得出你很善于思索!)

(二)、细品诗意

1、李白到底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他写这首诗想告诉我们什么?让我们走进这首诗(齐读课题)《独坐敬亭山》。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这首诗里分明写了好几样景物,为何李白要说独自坐在敬亭山呢?请在诗中划一划,找一找你所感悟到的词语。

好,你找到了什么词语?(飞尽是指)是啊,所有的鸟都飞走了,敬亭山静悄悄了。你呢?(独去闲是指),满山不见一只鸟,不闻一丝鸟鸣;辽阔的上空不见一朵白云这是一座怎样的敬亭山?(我和你的感觉一样)(是啊,好一座寂静清幽的敬亭山!)

3、读读这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李白久久地坐着,久久地看着,鸟飞云去之后,静悄悄地只剩下谁了?诗人凝视着秀丽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

3、齐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在李白的眼里,还有云么?还有鸟么?齐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这句话是说

是啊,李白看敬亭山,敬亭山看李白,看来看去,谁也看不够。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又何足挂齿啊!再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人山脉脉相望,紧紧融合。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三)、感悟孤独

好一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庭山。李白啊李白,你游历了那么多名山,你曾豪情万丈,你曾广交朋友,为什么此刻这么深情地看着敬庭山呢?(孤独)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孤独呢?

1、我们一起读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在李白的眼里,那是无情的鸟儿在弃他而去,那是高傲的云在弃他而去。

再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其实在自然环境中,鸟飞云走,是很自然的。为什么这时候的李白却是那么孤独?你想过么?(你们很善于推测。)

(介绍背景)的确,这时正是李白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时候。李白曾经七次来到敬亭山所在的宣城游玩,这首诗是李白被迫离开长安xx以后再次来到敬亭山所作的。李白的满腹才情只被唐玄宗视为点缀升平的御用文人,他空有投身政治报效祖国的雄心,却被一些权臣小人算计被迫离开长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增添了孤独与寂寞之感。

现在你明白了么?谁再来读读前2句。(听得出,同学们感悟很深)齐读。

2、老师也来试一试。闭上眼睛,想想,那是怎样的一翻情景呢?人看山,山看着人,人陪伴着山,山陪伴着人。配乐,范读。

同学们来!(齐读)

3、这哪是人和山。分明是两个李白,分明是两座敬亭山!李白啊李白,你有什么话想对敬亭山说呢?敬亭山啊敬亭山,你有什么话对李白说呢?

(1)练笔:

李白神情地看着敬亭山,轻轻地对他说:

敬亭山深情地看着李白,轻轻地对他说:

(2)引读:

啊!鸟儿和云朵也讨厌我,只有你陪伴我在身边。(齐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是啊,只有我们两个人在这里真有点死气沉沉啊。(齐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不用答不用问,一切都在不言中(齐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相看两不厌,只有李白啊!

五、测评

1、课外拓展

《秋蒲歌》出示。自由读,感受下这首诗里是怎样的李白?

你来读读。请你读读。很深情。让我们齐读《秋浦歌》。

这是一个怎样的李白?

对这个孤独哀愁的李白,你能安慰安慰他吗?

李白,这么多人在关心你啊,你要乐观、坚强、开朗起来。

你还记得《赠汪伦》吗?同学们齐

还记得《静夜思》吗?

还记得《望庐山瀑布》吗?

李白啊李白,我们都在怀念你,你并不孤独!

让我们再来齐诵这首诗《独坐敬亭山》。

2作业:背诵并默写古诗。

第二课时 《望洞庭》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会背诵古诗。

2、读懂古诗,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对洞庭湖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点

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色。

三、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的意思。

四、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通过上网、翻阅书籍,了解洞庭湖的相关知识。

2、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学;

1、出示: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同学们, 你知道这句谚语的意思吗?今天,我们就去领略一下洞庭湖的美景。

2、出示资料来简介洞庭湖。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的风光极为秀丽,许多景点都是国家级的风景区,如:岳阳楼、君山、杜甫墓、杨么寨、铁经幢、屈子祠、跃龙塔、...面积约3900平方公里。君山在洞庭湖中,山上有诸多名胜。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师:你看到了什么景象?

师: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

月明星稀、风清月朗、风月无边、皓月当空

4、师送一组词,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5、引出课题

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

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二、自学:

(一)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诗中词意,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古诗。

2、在理解感悟诗的过程中,能通过想象和朗读了解诗意。

3、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作者对洞庭湖的赞美之情。

(二)出示自学指导:

1、结合工具书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结合插图和注释,理解重点词意,充分发挥想象来理解诗意。

3、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的感情。

三、互学:

1、以小组为单位,组内合作讨论诗意,请小组代表发言。

2、教师发现表现好的学生及时表扬、奖励竹叶奖一枚,多关注后进生。

四、展示:

1、初读全诗。

2、再读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

(1) 湖光秋月两相和。(多媒体出示)

相:相互。和:和谐、协调。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理解两相和: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2)潭面无风镜未磨(多媒体出示)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没有。磨:磨拭。

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

(朦朦胧胧、模模糊糊。)

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把(潭面)比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给生配乐)

湖光‖ 秋月/ 两相和,

潭面/ 无风‖镜未磨。

3、细读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多媒体出示)

遥望:远望。山就是指君山。

洞庭湖和君山 ,就像 白银盘里一青螺。

师: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请生读好这两句诗。

遥望/ 洞庭‖ 山水翠,

白银‖盘里/ 一青螺。

师:这首诗意境很美,谁能美美地把它吟诵并背诵。

5、 知人论世,悟诗情

五、测评:

(1)总结: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2)作业:

1、背熟《望洞庭》。

2、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第三课时 《忆江南》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忆江南》。

2、训练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看注释等方式读懂这首词的意思。

3、通过对词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

了解两首词的意思,根据这两首词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一、导学:

1、以前同学们学过很多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词。(板书:3词两首)

2、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词吗?(学生可根据预习或搜集到的有关词的资料自由谈。)

3、读读这两首词,想想词和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二、自学:

(一)出示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忆江南》。

2、训练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看注释等方式读懂这首词的意思。

3、通过对词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出示自学指导:

1、结合工具书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结合插图和注释,理解重点词意,充分发挥想象来理解诗意。

3、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的感情。

三、互学:

1、以小组为单位,组内合作讨论诗意,请小组代表发言。

2、教师发现表现好的学生及时表扬、奖励竹叶奖一枚,多关注后进生。

四、展示

(1)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我们曾学过他写的诗,你还记得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白居易吗?

(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2)教师补充:

白居易也是早期词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对后世影响甚大。

2、简介时代背景:

白居易在50岁至55岁期间,曾先后到江南名郡杭州、苏州出任刺史(地方行政长官),秀丽的江南景色和灿烂的吴越文化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他晚年回到洛阳闲居后,还时常回味这段令人愉悦的回忆。这首《忆江南》同就是他在67岁时为追忆十多年前的苏杭生活而作。

3、解题:

忆江南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此时他身在洛阳,写的又是自己对江南春色的记忆,或许这正是作者选此词牌来抒写自己江南情结的用意所在吧。

(3)全班汇报交流。

(各小组之间、同学之间互相补充,有不同看法可以争议。)

首句江南好,直写江南之所以值得回忆,一个既浅又俗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惟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

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是自己旧时早就感受到、体验过、熟悉了的,并非得之传闻。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

那么,江南的好风光究竟好在哪里?在白居易之前,人们描写江南春色,比较多的是抓住花飞莺啼来渲染的,而白居易在这首词里为我们另外开辟了一个新的诗境。三、四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对江南春色美景又一种形象化的描述。

教师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仔细体会这两句,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春天的太阳刚刚升起,金色的阳光照射在江边盛开的鲜花上,红红的花朵显得更加耀人眼目,江水也因之更显得绿波粼粼,江花、江水两相辉映,红的更红(红胜火),绿的更绿(绿如蓝)。如此强烈的色彩渲染,给人留下了浓得抹不开的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可欣赏插图。)

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通过反问即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令人深醉于江南春色的美景之中。

这首词,写的是诗人自己的江南之忆,特具情味,而又引起读者的遐想,让人玩味不尽,不失为大手笔。

(5)有感情地朗读并练习背诵这首词,进一步感受词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作者写法之妙。

五、测评

三、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忆江南》。

忆江南课件教案 篇11

教案示例

重难点分析

重点: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创作背景的介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明确目标

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写作背景介绍,“歌”的介绍。

2.描写,叙事、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3.朗读并背诵诗歌,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二)整体感知

这是一首抒情言志之作,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

(三)教学过程

1.检查预习情况

(1)字词

怒号(háo) 三重(chóng)茅 挂罥(juàn)布衾(qīn)

大庇(bì) 突兀(wù)

(2)作家及创作背景简介

2.听录音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3.学生对照注释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扫清字词障碍,理解诗句的意思。

(2)找出例句分析诗中所用的表达方式。

(3)说说杜甫在这首诗中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4.检查自读情况:

(1)解释下列字词:

秋高(秋深) 三重茅(几层茅草) 洒(散落) 冒(挂) 忍能(这样) 俄顷(一会儿) 漠漠(灰蒙蒙的) 向昏黑(渐近,将近) 衾(被子) 丧乱(战乱,指安史之乱) 何由彻(彻晓,到天亮) 寒士(贫寒) 突兀(高耸的样子) 见(同“现”)

(2)诗中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试举例说明。

(明确)诗中采用的表达方式有:①描写,如第一段“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把秋风拟人化,写出了狂风肆虐的景象。“茅飞渡江酒江郊……下者飘转沉塘拗。”描绘了茅屋为秋风摧残的惨态,再如第3段“俄顷风定云墨色,秋风漠漠向昏黑。”写出了接近傍晚时的凄凉。

②叙事,如第二段,“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归来倚杖自叹息。”一个“自”字,总收一二两段,写出了诗人在茅草被抢之后的孤独、悲苦。再如第三段“布衾多年冷似铁,……长夜沾湿何由彻!”诗人从风雨飘摇的茅屋想到了国家的安危。

③抒情,如第四段“安得广厦千万间,……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了诗人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

(3)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明确]诗歌篇末点题,“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乃是画龙点睛之笔,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5.学生再读诗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6.小组推荐一名成员参加感情朗诵诗歌竞赛。

7.集体背诵诗歌。

(四)总结、扩展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自己的茅屋被秋风摧残后的窘况。在雨夜屋漏、长夜难眠之际,诗人心忧天下,想到的是普天下的受苦人,而宁可舍弃自己。这是多么高尚的情操啊!作者的不幸遭遇令人同情,而他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博大胸襟更令人肃然起敬。全诗语言浅显,却有极强的震撼力。

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曾从洛阳回华州,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根据自己目睹的事实,写了一组诗(“三吏”,“三别”,即《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请同学们课后找资料阅读,更好地感受杜甫诗的现实主义精神。

(五)布置作业

朗读并背诵诗歌。

第二课时

(-)明确目标

学习《南园》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l.写作背景介绍。

2.朗读并背诵诗歌,体会作者爱国的忧思。

(二)整体感知

这两首都是抒情言志之作,李贺怀才不遇,犹思弃文习武,为国立功;陆游以衰老多病之身,尚思为国戍边,梦赴战场。

(三)教学过程

1.检查预习情况

(1)字词 戍(shù) 阑(lán)

(2)作家及创作背景简介

2.师朗读诗歌,学生跟读,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3.学生对照注释自由朗读诗歌,要求:

(1)扫清字词障碍,理解诗句的意思。

(2)能够比较两首诗。

4.检查自读情况

(1)解释下列字词:

①吴钩(刀名,刃稍弯。)②关山五十州(泛指当时藩镇割据地区。)③凌烟阁(楼阁名,在唐朝首都长安,这是唐太宗为表彰功臣所建的殿阁。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年,在阁上画了24位开国功臣的像。)④若个(哪个)⑤万户侯(食邑万户的侯,指很高的爵位。)⑥不自哀(即不为自己悲哀。)⑦戍(守卫。戍轮台。戍守边疆。轮台,轮古地名,在今新疆轮台东南。汉武帝时曾派兵在这里屯田驻守。这里借指我国北方边疆。)⑧夜阑(深夜。阑,尽,指夜深。)⑨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⑩冰河(泛指北方冰冻的河流。这里指寒冷的北国战场。)⑾入梦(指进入梦境,梦见。)

(2)指名赏析《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明确]①②句:我虽然年迈力衰困居在孤独、荒凉的小村里,可是并不为自己不受重用而感到悲哀,还时刻想着率领干军万马为祖国戍守边疆。

这两句述志,写诗人忠心报国的情思。

③④句:夜深了,躺在床上听到风吹雨打的声音,我不由得梦见自己骑着身被铁甲的战马,奔向冰天雪地的战场。

这两句诗记梦,写因关心国事而形成的戎马征战的梦幻,从而以梦的形式再现了“戍轮台”的志向。“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由杀敌,一腔御侮之情只能形诸梦境。但是诗人一点也“不自哀”,报国杀敌之心却更强烈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因此,“铁马冰河”的梦境,使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现。

(3)比较:《南园》与《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①相同点:都饱含着爱国忧思。李贺愿意弃文就武,为国效力。《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通过僵卧孤村,夜听风雨及梦思为国征战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②不同点:两诗在格调上有所不同:李诗辞愈显豁,情怀激越。而陆诗则巧借自然界的风雨,把现实与梦境联系起来,使“铁马冰河”的梦境和“为国成轮台”的壮志巧妙地融合起来,使诗歌的主题得到了更完满的表现。

5.学生自由朗读直至能背诵诗歌。

6.指名背诵后集体背诵。

(四)总结、扩展

这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的爱国忧思,课后阅读《南园》的另十二首及《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另一首更好地体会,学习诗人的爱国主义精神。

(五)布置作业

朗读并背诵诗歌。

第三课时

(-)明确目标

学习《已亥杂诗》和《忆江南》

1.写作背景介绍。

2.朗读并背诵诗歌,体会诗歌表现的思想感情。

(二)整体感知

《己亥杂诗》是抒情言志作,龚自珍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思为国效力。温庭筠的小词,绮丽清新,描摹出江南女儿的相思之情。

(三)教学过程

1.检查预习情况

字词 吟鞭(yín) 脉脉(mò)

2.学习《已亥杂诗》

(l)作家及创作背景简介

(2)指名学生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

(3)学生对照注释自由朗读诗歌,要求:

①扫清字词障碍,理解诗句的意思。

②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③古代诗人咏叹落花的作品很多,其中也不乏俊爽昂扬者。但像龚自珍这样歌颂和肯定落花的名作尚不多见。“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二句的构思,境界如何访谈谈你的理解。

(4)检查自读情况:

①解释下列字词

吟鞭(诗人的马鞭。吟,指吟诗。)落红(落花)

②指名赏析:

[明确]①句:在无边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又西下了。

作者自幼居住北京,祖父和父亲都曾在北京做官,他从二十九岁起在北京任官职,和许多有革新思想的朋友交往。对他来说,北京可称第二故乡。如今壮志未酬,行将远离,不能不勾起无限的愁思。

②句:这句化用唐刘禹锡“莫道两京非远别,春明门(长安东门)外即天涯”诗意,说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马鞭东指,从此便同朝廷远隔了。东指:作者当日从北京外城东面的厂渠门出城。

这首诗的前两句,用楚辞庄忌《哀时命》“处卓卓而目远兮,志浩荡而伤怀”的诗意,表现作者关心国事而又志不得伸的愁苦感情。

蒋红二句说,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有新花生长,作者以落花自比,寄托了要培植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竭尽余力的怀抱。

(5)学生自山朗读直至能背诵。

(6)指名背诵后集体的背诵。

3.学习《忆江南》

(1)作家及创作背景简介

(2)指名学生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

(3)学生对照注释自由朗读这首词,要求:

①扫清字词障碍,理解词句的意思。

②你是怎样理解《忆江南》中“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的意蕴的?展开想像,写片段作文,描绘这首词所表现出的意境。

(4)检查自读情况:

①解释下列字词:

斜晖(夕阳的斜光。)脉脉(静默的样子。指含情之状。)悠悠(娴静的样子)

肠断(形容极为伤心。)白蘋洲(开满白色蘋花的水中小块陆地。古代诗词中常用以代指分别的地方。)

②指名赏析

[明确]斜晖句的意思说:对着夕阳欲下,以含情而视,但终不见来船,只见一片江水悠悠。

肠断句:因过尽千帆皆非所欲观者,所以遥看白蘋洲而为之极度伤心。

“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使读者字视野陡然开阔,感受到寄情于景之时,有一种情思荡漾、空中传恨之感,形成绵远悠扬的风致。而结句的“肠断白蘋洲”,则又令人从“惟见分手处,白蘋满芳洲”的联想中,使感情落在实处,有一种“加重?“倍增”的效果。二句相连,可谓虚实并列。

(5)学生自由朗读直至能背诵。

(6)指名背诵后集体背诵。

(四)总结、扩展

《己亥杂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在不变的执着态度。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忆江南》主要描摹了——江南好的相思之梦。

课后请同学们阅读其余的《已亥杂诗》《忆江南》,比较它们在内容与艺术上的异同。

(五)布置作业

朗读并背诵诗歌。

探究活动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提到“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这两句话是说那些儿童的品行不好吗?为什么?

解说:不是。这是一幅顽童戏谑的场景。作者据实写来,以此引出对“家贫如此”、“长夜沾湿”的描述,最终是要引出作者对天下寒士的关注。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编辑推荐

江南教学课件教案合集


栏目小编经过搜集,为您呈上江南教学课件教案,愿能为您的学业和工作带来帮助。教师们将主要的教学重点总结为教案课件,现在是准备教案课件的时候了。要让教案课件的教学内容得到敲定,也应重点梳理难点。

江南教学课件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了解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

2、入情入境,读中感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视觉、触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一年四季中,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奇妙的大自然,正因为有了季节的更替,自然的变换,才给我们带来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古代许多诗人看到这样美妙的世界,为我们留下了赞美四季美景的诗。大家能背几首吗?今天我们再学习杜牧的一首诗。)

2、板书课题:江南春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知经验入手,在生活和新知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唤起学生对江南春景的遐想)

二、看图入境 ,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随杜牧一起走进江南,去看看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2、看江南美景。(课件演示图文并茂并伴有美妙音乐的江南美景图。)

3、交流观后感。(江南美吗?我们来看看杜牧是怎样来表达自己对江南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图画中初步感知江南的美景,为学习古诗做好感情铺垫。)

三、品词析句,体会景美。

1、(师)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听范读,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古诗,并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对照注释,理解诗意。(根据需要可进行合作式学习)

3、(师)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呢?把诗中描写描写景物的词画出来。

啼莺 绿树 红花 水村 山墎 酒旗风 寺庙 楼台 烟雨

4、(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上述景物加以描绘,说说词语所表达的意象。

辽阔的千里江南 黄莺在欢快地歌唱 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 傍水的村庄 依山的城郭 迎风招展的酒旗 数不清的寺庙 迷蒙的烟雨

5、(师)想象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江南春景图?(江南地域辽阔,春景繁富。 “千里” 之内,处处杂花生树、 红绿相映、黄莺歌唱;“千里”之内,水村山,处处酒旗飘扬;“千里”之内,“南朝四百八十寺”点缀于山水佳胜之处,金碧庄严,楼台隐现。霏霏细雨,淡淡轻烟,使无边春色在烟雨空蒙中更显出迷人的风韵,这正是“江南春”的典型特色。突出这一特色,就把“江南春”写活了。)

6、请大家用自己最喜欢或是最擅长的方式来展示这首诗所表达的意境,想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爱画画的可以画一画。

7、学生分组练习、展示并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文本已提供了古诗的注释,让学生自主研读解诗句的意思,通过反复诵读、或自己喜欢的方式、合作交流获得对诗的整体感受。)

四 、理解诗意,感悟情美。

1、你了解杜牧吗?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有关杜牧的资料进行交流。)

2、面对同一情境,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因为每个人的认识和经历都是不同的,根据你对杜牧的认识,你猜测杜牧当时是怀着

怎样的心情写下这首诗的呢?这种心情在诗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呢?

2、可能学生有的认为杜牧是愉悦的,有的认为他当时是有些伤感的,结合课文及当时的社会背景让学生展开辩论。

3、(师)诗人在在赞美风景秀丽的江南时,暗含着对祖国命运深深地忧虑,他是借景抒情,这是古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列举《夜泊秦淮》等诗进一步说明)

(设计意图:猜测是发挥学生想象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新课程提出的一种重要的语文学习的方法。只有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学生的思维才会不断地丰富,学生对古诗意境的体悟才能由表及里。) 五、 拓展诵读,体会韵美。

1、自由朗读,体会诗人的情感和韵律美。

2、播放抒情的轻音乐,老师充满深情地诵读这首诗。

3、配乐,男女生分别诵读

4、配乐,师生共同诵读

5、学生诵读有关描写江南的诗词和描写春天的诗词。如《忆江南》、《泊船瓜洲》、《游园不值》、《惠崇春江晚景》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吟诵中享受古诗,一遍比一遍读来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全身心地读,有滋有味的读,慢慢达到背诵的程度。真正地体会到诗歌的韵律之美。)

六、课堂延伸,表现春美。

1、江南的春天很美,我们身边的春天怎样呢?请欣赏歌曲《嘀哩哩》。(课件播放歌曲)

2、欣赏我们身边的春天。(课件播放春景图)

3、请你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学生可以用吟诗、唱歌、作画、写话等方式来表达。)

(设计意图:给学生自主表达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七、课外作业,积累运用。(搜集描写春天的古诗词,试着背诵并运用。)

【板书设计】

江南春

写今 怀古

赞美{ } 感慨 晴天 雨天

江南教学课件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江”“南”“采”等9个生字。会写“可”“东”“西”3个生字。

2.掌握竖钩、竖折两种笔画,掌握“氵”“ 十”“艹”3个偏旁。

3.准确、流利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图画和朗读,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

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

一、看图导入

1.师(略带神秘):同学们,快闭上眼睛,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欣赏那儿迷人的风景。(出示配乐课件“江南可采莲”。)

2.这儿的景色美吗?你能把看到的美景,尽量用美的语言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吗?(学生表述,教师鼓励性地点评。)

3.教师边讲述边引导学生欣赏,揭示课题。

二、读通词句,感受节奏

1.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歌,注意停顿的节奏。

2.老师示范朗读,指导停顿: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3.让同学们按照划分的节奏,再自己有感情地朗读。

4.师:同学们通过朗读,让老师感受到了鱼儿在荷叶间欢快嬉戏的情景。

三、再读诗歌,学习生字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动动小手将课文中要求会写的生字和会认的生字画出来。

2.开火车认读生字,去拼音读,听音找字。(出示:可东西)

3.让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以及笔顺,然后老师示范书写。

4.指导书写“可、东、西”。

(1)“可”先写横,再写里面的“口”,末笔是竖钩()

(2)“西”第五笔是竖折(),里面不要多写一横。

5.让学生练习,独立书写,评讲,看谁写得美。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

一、快乐朗读,谈话导入

师:现在请同学们跟着我一起闭上眼睛,边读边想象莲叶一片连一片,鱼儿快乐地游来游去的画面。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吗?我们已经来到了一片美丽的荷塘……(指导学生朗读想象,感受江南水乡的美。)

二、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同桌之间读一读。

2.让学生自由举手朗读诗歌,其他同学仔细听,评价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你觉得该怎样读?

3.提出不懂的问题,全班交流。

4.师:你觉得这首诗歌写了些什么?说说看。

三、入境入情,感悟诗意

1.学习第一、二行诗。

(1)指名读第一、二行诗。

(2)指导学生看图。荷花、荷叶长得怎么样?

(3)理解“田田”。(“田田”指荷叶长得层层叠叠,茂盛鲜亮。)

2.学习后五行诗。

(1)指名朗读后五行诗。思考:在荷塘里除了荷叶、莲花和莲蓬,还有什么?(齐答:鱼儿)鱼儿在干什么?(在水中游动、嬉戏。)

(2)鱼儿在莲叶间是怎样游动的?哪些地方写出了鱼儿的快乐和自在?

(3)指导朗读“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北”。

①课件出示课文第59页插图,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感受鱼儿的自由自在和快乐。

②理解方位词:东、南、西、北,引导画出方位图。

(4)师小结:鱼儿在莲叶间游玩,一会儿游到东,一会游到西,一会儿游到南,一会儿游到北,五个“戏”字写出了鱼儿的自在与快乐。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鱼儿的自在与快乐,注意重音和停顿。

四、自由朗读,尝试背诵

1.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一起读一读这首诗。

2.给学生讲解背诵技巧,指导学生背诵。(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

江南教学课件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技能目标: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尽量做到有感情。

2.知识目标:复习巩固汉语拼音,会写田字格里的7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姿势规范,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

3.情感目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感悟民歌内容。

教学重点

借助拼音和课文插图,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借助拼音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字。

教学难点

初步具有阅读古诗的兴趣,在朗读,背诵课文的基础上感悟民歌内容。

教具、学具

教具:课文的录音磁带、生字卡片、课件(荷花、荷叶、莲蓬图)、与诗歌内容和谐一致的乐曲。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件展示,畅谈所知,引入课题

多媒体显示江南夏季的荷塘人们采莲和水中鱼儿戏游的情景。(学生一边看画面、听音乐,一边想象)

小朋友,看了刚才屏幕上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觉得这个地方美吗?想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吗?想不想到那里去游玩呢?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那里去游玩一番吧!板书课题。学生借助拼音齐读课题两遍。

教师讲解:江南就是我国的长江以南一带,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二、熟读诗歌,识记生字

(一)形式多样,熟读诗歌。

1.生自己尝试着读,勾画出认读困难的字。

2.师范读(或听录音),生听读,重点听认读困难的字的读音。

3.指名大声范读,生小声跟读。

4.自由读。

5.小组读。

(二)小组合作,认读词句。

1.师写“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戏曲、中间、东南西北”等词句。

小组互助,合作认读词句。

2.师检查词句的认读情况。全部会认的组奖励一面“小红旗”“一个大拇指”。

(三)合作探究,识记生字。

1.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2.全班交流方法,识记生字。

3.(出示生字卡片)师检查识字情况,并把东、南、西、北四个字贴在教室的相应方位上。

把东、南、西、北四个字贴在教室的相应方位上,既有助于认读、巩固识字,又有助于对方位的感性认知。

三、质疑问难,感悟内容。

(一)自由读课文,想一想: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二)提出不懂的问题,全班交流。

重点理解:

其一,“田田”是什么意思?(课件映示荷花、荷叶、莲蓬图,借助图片让学生想象莲叶的样子及莲叶茂盛的特点,看图描述“荷叶怎么样”,以理解“田田”的含义)

其二,人们采的究竟是什么?(结合图理解)(孩子们看到一个个碧绿的莲蓬,兴致高涨,纷纷谈起了自己夏天吃莲子的感受。很容易就理解了采莲姑娘采的是什么。)

其三,鱼儿们在干什么?它们在荷叶间玩耍时,心情怎样?想象一下,它们会说些什么?出示这样一个句式:荷塘里,鱼儿有的像在( ),有的像在( ),还有的像在( )……,它们玩得( )。(借孩子们喜欢的鱼儿,引导孩子把话说完整。)

其四,采莲的人们的心情如何?(结合美丽漂亮的荷花、鲜嫩碧绿的荷叶、风满硕大的莲蓬、在荷叶间自由自在玩耍的小鱼来谈)

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师生共同亲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引领孩子们在问题解决中感悟诗歌内容,体味江南水乡的秀美以及人们劳动的快乐。

(三)假如,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到了美丽的江南,亲眼看到了这种景象,你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出示课件,欣赏江南美景,激发孩子表达欲望。)

除了这些问题,其余的问题也可以提。

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面对真实的画面,聆听着教师亲切的话语,孩子们定会身临其境地去欣赏江南的美景,共享采莲人的欢乐!

四、感情诵读,体味其情。

(一)依据自己的理解,看图,自由感情诵读,可以边读边加动作(尤其是东、西、南、北等几个方向的指示)。(可结合后面练习中辨别方向的儿歌,帮助辨别“东南西北”)

(二)指名配乐感情诵读。

(三)全班配乐感情诵读。

在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础上,配以优美的乐曲,加上个性化的动作,孩子们一定会很好的诠释出江南的美景,采莲的欢愉!

五、合作探究,指导书写

(一)小组合作,书空交流“江、南、可、叶、鱼、西、北”几个字的笔画、笔顺。

(二)全班交流。

(三)讨论:每个生字怎样写才好看?

(四)自己在书上练习书写。

(五)小组互评,自我修正,精益求精,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教师巡视,书写规范的奖励“小笑脸”。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不像我们平时学的现代儿歌那么容易理解,对于一年级刚刚接触到课文的小朋友来说要理解这样一片乐府诗是非常困难的,但如果不理解课文,学生就难以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诗的意境,感悟到语言的凝练之美,才能有感情的朗读,所以这节课我重在培养孩子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全诗共两句话,教学第一句时,先出示图,让学生认识莲花、莲叶、莲蓬,再让学生知道这儿的莲蓬特别多,从而引出“江南可采莲”,而“莲叶何田田“是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学生不理解“何田田”,所以我借助图片让学生想象莲叶的样子及莲叶茂盛的特点,这样孩子们就有点明白了,接着通过指名读、做动作朗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学生入情入境的表情,放彩的眼神,稚纯的语音,“何田田”一词在学生的脑海中已形象可感,这就悟出了文字间蕴含的美。再有课文要想熟读成诵,就必须反复地读。但我不提倡机械的反复读,因为这样做会大大降低学生读书的兴趣,严重压制他们身心的发展。低年级学生的表现欲很强,在指导背诵上,可以采用表演背的方法,对于这个学生应该很感兴趣,这样课堂气氛就比较活跃,就可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第二个长句的教学中,我先出示图引导学生想想小鱼在荷塘里会干些什么?学生顿时来了精神,纷纷举手发言,这样就能给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放飞思想,尽情遨游,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接着再出示这样一个句式:荷塘里,鱼儿有的像在( ),有的像在( ),还有的像在( )……,它们玩得( )。这样又可以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真是一举两得。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所以我接着让孩子从书中找出小鱼游戏的诗句并划出来,再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自己感悟鱼儿游玩时的快乐、自在,这样孩子自然而然就体会到“戏”的妙用了。我觉得低年级孩子的思维方式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所以在教学时,我结合他们的年龄特征,使用具体生动的语言,在让学生带上小鱼头饰,配上动作,结合诗文中具体可感知的意像,引导学生再次朗读、背诵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最后我还引导学生背一背自己知道的关于描写江南景色的诗文,并播放《忆江南》这个视频,把本课学到的知识进行拓展。

江南教学课件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春天的美景。

2、用自己的话说说我们学校春天的美景,(小花园、植物园、苗苗常青园)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

教学重难点:

用自己的话描述校园的美景。

教学准备:

自由游览、观赏各园的景色。

一、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关于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春晓》、《咏柳》等。

二、学习古诗《江南春》

1、板书题《江南春》

2、解题:江南:指长江以南的地区。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春光的绝句。

3、学习生字词

(1)自己读

(2)注意字的写法:(莺、旗)

(3)需要理解的词语

酒旗:挂在酒店门前做招牌的一面小旗

4、朗读诗句

根据注释说上面讲的词语的意思,试着讲讲诗的大意。

(1)请三四位同学读诗后,再各自朗读。闭上眼睛,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色,让头脑中产生画面。

(2)根据诗句,说说看到的景物。

在江南一带,到处可以听到莺的啼叫。百花开放、山青水绿,在邻近水边的村镇酒家的酒幔子在风中飘扬。

南朝的各代皇帝所建许多寺庙。

佛寺中的这亭台楼阁在蒙蒙的春雨中留着。

、体会诗句描写的意境

(1)那些景物写江南的春天?

黄莺啼叫,百花争艳,青山绿水,依山靠水的小镇,迎风飘扬的酒旗。

(2)写出了什么特点?

江南景色的秀丽。

6、指导朗读(标出句逗的停顿)见书本

7、巩固练习

(1)同桌互相朗读试背,并说说诗意。

(2)请一两位同学说说诗意后,让大家补充。

3)抄写两遍古诗。

江南教学课件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个别读、范读、配乐读等形式能正确、有节奏的朗读古诗,读出诗的韵味。

2.抓字词理解及想象画面理解诗意,领会诗的意境。

3.借助资料领悟诗情,体会诗人的忧国忧民。通过本堂课的学诗方法拓展学习《题临安邸》,感受不一样的抒情方式。

教学过程:

一、谈“春”导诗

1.师:同学们,在你的头脑中有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

2.师:这节课,咱们再来学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杜牧写的《江南春》(板书课题);

3.读题

师: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生:江南的春天

师:那我们就可以断定诗的主要内容就是写

小结学法:理解诗题,能帮助我们知道诗的主要内容(板书:解诗题)

二、初读感知

师:自古美景出江南,那一山一水,一楼一桥,都似巧夺天工、独具匠心。就让我们跟着诗人的脚步,去感受杜牧笔下的江南春景。

自由朗读这首诗。

(出示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

2.读出节奏

读好了自己借助注释去理解诗句的大致意思

2.交流反馈

①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描情画景,字字千斤,咱们可得读准了。你来试试(抽生1),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完了有意见请举手。

抽生2抽生3

②同学们你们知道么?在古代,很多诗的出现不仅仅是为了抒发诗人的感情而作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诗可以用来谱成曲,吟唱出来的。因此,诗歌往往读起来都是很有节奏的,怎样才能体现出节奏感呢?

(抽生交流节奏并出示标有节奏的幻灯片)

③大家再来试试,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试着把诗歌的.节奏韵律读出來。

抽生读

师范读

(配乐)读

三、想象画面,体会景美:

(师)白居易说:“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正美!那么,杜牧的眼中又是怎样的江南呢?

1.默读古诗圈出景物(圈在古诗中)

2.交流(拿学生的课文纸反馈)

预设1.学生没有圈出“绿”和“红”,引导学生看“注释”,注释是我们学习古诗的好老师哦

预设2.你为什么要圈出“绿”和“红”?

3.抓关键字词想象画面

(师)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着读着,这些景物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

①比如:(出示课件)千里莺啼绿映红

引导“莺”想画面:

可从听觉、视觉、其他动物用四字词语来概括

②分四人小组合作想象画面

要求:1.根据景物想象画面

2.交流讨论完成学习单,学习单上的画面机动增减

3商量出最满意的画面让组里写字高手写在卡片上,完成了贴到黑板上。

温馨提示:如果你想贴的画面已被其他组贴了,那你就不能贴了,只能另想其他画面,时间规定3分钟。

4.看黑板上贴的画面,同桌互说诗的意思

5.采访小诗人,诗人来到你这,看到了什么?

生答;来到你这,又看到了什么?

为什么看到的都是美景?

理解“千里”。这“千里”是指“一千里”吗?虚指

6.播放视频画面

感受江南美景

7.学生看画面读古诗

整个江南,到处莺歌燕舞,到处绿树红花;那傍水的村庄,那依山的城郭,尤其是那迎风招展的酒旗,多么令人心驰神往!看着这样的春景,你的内心是?用你的声音读出你的感受

见到如此美景,诗人也是忍不住想要赞美一番(板书:赞美)

配乐齐读

8.小结学法:

想象画面是理解诗意的好方法(板书:想画面)

四、品读感悟诗情

由小结“画面”引入

这么多的画面,怎么三四句(大组)的画面这么少呢?

请生交流,形成两大问题:

一是为什么景物写得这么少?写法怎么变了?

二是晴天怎么变成雨天了呢?

三是为什么不说是“江南四百八十寺”呢?

我们要先来了解诗人。

3.(出示简介:杜牧,字牧之,因生活在渐渐没落的晚唐时期,所以从青年起他就关心国事,抱有挽救国家的理想。由于他在诗歌方面成就较高,后人把他与杜甫相提,被称为“小杜”。)

4.这样一位忧国忧民的文人,在他眼中,江南除了那些秀丽的山山水水之外,还有这些规模宏大的寺庙,那么为什么不说是“江南四百八十寺”呢?

让我们来了解一段历史。

5.(出示: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统称,均设故都于江南,是我国历史上朝代时间存在较短的时期。由于佛教迎合了当时统治阶级,方便他们统治人心,巩固江山。于是当权者大兴建设寺庙,仅集中在建康一地的南朝寺院就有四百八十座,是当时人民的一项极为沉重的负担。它不仅占用了大量的民田、民宅和名胜之地,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建寺造塔和雕铸佛像,还要养活十几万的和尚和尼姑,使得当时的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6.借助这些资料(板书:借助资料)

所以我们从后两句诗中,不仅读到了江南春雨的美,也读到了诗人--(板书:慨叹南朝的灭亡,借古喻今的思想感情)。

7.你们能尝试读出作者的这种赞叹之中的的点点哀愁吗?自己先试试。(指名读)

8.当回小诗人,到前面来吟一吟怎样?

9.(师)是呀,诗人在在赞美风景秀丽的江南时,暗含着对祖国命运深深地忧虑,他是借景抒情(板书:借景抒情),这是古诗常用的表现手法。他的情隐含在烟雨中,这请抒发的非常含蓄、间接

五、总结背诵:

1、杜牧的笔下,盛开的是春天千里江南的美丽画卷,寄托的却是对江南春景浓浓的爱和淡淡的愁。就让我们再一次带上对江南春天那份浪漫的希冀,与作者再一次徜徉于千里江南万般情思中吧。

南辕北辙课件教案11篇


优秀的人总是会提前做好准备,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教师通常会准备好下节课的教案,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准备教案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一篇好的幼儿园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下面由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南辕北辙课件教案11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南辕北辙课件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句意,读懂《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

2、通过自学质疑、讨论解疑、兴趣表演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素养。

教学重点:理解《南辕北辙》故事内容,认识其中的道理。

教学难点:体会、领悟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学质疑

1、自由阅读,个人质疑。

①可质疑词句意以及个人想了解的问题。

②个别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阅读。

2、学生说问题,教师归纳问题。

词义:盘缠硬要问题:南辕北辙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南辕北辙》中那个做车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朋友又是怎么想的?谁想法对?为什么?

3、组织阅读课文。

①齐读

②自由读

③个别指导

二、讨论解疑

1、随机阅读,结合课文,联系实际理解词义。

盘缠(路费)硬要(一定要)

2、通读课文,进一步认知课文。(读中思考问题)

3、学习小组组织讨论。

⑴组长负责结合组员。

⑵针对问题讨论,组长归纳小组意见。

⑶选代表作答。(可以把这个机会让给胆小的同学,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小组汇报、讲读课文

1、组员汇报形式(自由选):读文作答口头说答自由表演

2、评点讲析

⑴动画演示故事梗概。(结合演示评析学生作答内容,加深对课文的了解。)

⑵自由阅读、分角色阅读,理解问题。

A角色:坐车人

B角色:朋友

⑶结合课件动画、生活实际,认知坐车人和朋友谁对谁错。

课件片段说明(动画展示)北▲

结果:离楚国越来越远

南▼(楚国)

3、引申阐发道理

⑴总结故事内容,复述故事。

⑵讲说道理,理解南辕北辙词义。

本来要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⑶结合实际、课件演示深刻理解故事。

告诉我们做事要明确方向,如果方向错了,无论条件多好,也不能到达目的。

四、兴趣表演、加深理解

1、自由阅读,指名复述。

2、小组结合,导演故事。

①分担角色

②人物语言、动作、表情

3、总结小评,启发教育。

做事要明确方向不能背道而驰。听取别人善意的意见。

五、作业布置

1、把《南辕北辙》故事讲给别人听。

2、搜集古代寓言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

B、用“------虽然---------,可----------”说句话。

2、能力目标

A、培养学生的质疑,理解能力

B、能够表演,再现课文情境

3、情感目标:做什么事必须把方向搞正确,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教学重点: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

教学难点:体会南辕北辙的寓意:做什么事情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还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教学过程:

(一)课本剧导入,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南辕北辙》这个故事,我们班有几位同学对这个寓言故事很感兴趣。他们想编了一个课本剧让同学欣赏,同学们欢不欢迎呢?

(二)读中生疑,读中探究

1、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或是有什么疑问也可以提出来交流交流。

2、学生交流学习心得

3、师:这个人要去南方,却往北行驶,有人告诉他方向错了吗?这个人是谁呢?季梁劝了他几次呢?季梁是怎么劝,那个朋友又是怎么说的?你们能不能把它们找出来?

4、师:出示:------虽然------可是-------

(1)你们能不能仿照这个例子说说话?

5、师:板书:不解、告诉、诚恳

6、能不能来说说“不解”、“诚恳”的意思?

7、季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8、季梁劝了车上的朋友三次,那么这个人接受了吗?像这样总是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不听别人意见的人,我们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他,叫做什么?

9、理解“固执己见”的意思。

10、师:你们能不能通过朗读表现季梁的诚恳,车上朋友的“固执”?请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11、师:我们一起来听听录音机小博士是怎么读的。

12、学生进行评议

13、师生分角色朗读

(三)放飞想象,体会寓意

1、请同学们想象:楚国在南方,而那个去楚国却往北走,结果会怎样呢?

2、通过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师小结: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还知道一个人如果走的方向不对,是实现不了目标的。

(四)表演故事,深化寓意

下面让我们跨越时空,飞到古时候去感受一下南辕北辙的故事。

1、小组合作演一演故事

2、反馈交流

3、如果你是车上的朋友,发现自己方向错了,你会怎么说、怎么做?

(五)拓展升华,感悟明理

1、你有什么事情也是先前做错了,听了别人的劝告才改正了,能说说看吗?

(1)小组合作交流(2)反馈交流

2、师小结:是呀,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认准方向,还要接受朋友善意的劝告。作为朋友看到自己的朋友发生了南辕北辙的行为,我们也应该要提出善意的劝告。

3、师:你们还知道道哪些成语故事呢?能不能讲一讲。

(七)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搜集成语故事,举行“成语故事会”

南辕北辙课件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十个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寓意,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知道要听众朋友的提醒和忠告。

教学重点:

1、认识十三年生字,会写十个生字。

2、理解课文寓意。

教学准备:师生共同准备生字卡,写字卡。

一、导入

吸引学生,请一名学生向相反方向取一物品,学生们会立即发现老所指方向有误,追问为什么取不到,由此引出本文,在古时候也有这样的一个人,他要去的地方在南方,偏要往北走,现在我们就一起看看他,出示课题。

二、新课

(一)自学

1、自读。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你喜欢的方法记住他们。

2、正音,指名读,注意听准字音。

3、互检,同桌互相读,检查字音。

(二)识字

1、把你认识的生字卡找出来,贴到黑板上,并读给大家听一听。

2、一起给生字扩词,看谁想出来的多。

3、在小组内以游戏形式读一读,考一考。

(三)写字

1、观察。仔细观察字形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出你认为难写的地方,提醒大家来注意。

2、指导,就小朋友们提出的难点,老师进行指导,其他字学生对照田字格自己写。

3、评价,自评,互评想结合。

(四)交流

1、解题。看图解题,结合图理解“辕”和“辙”

2、自学。自读课文,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借助工具书找答案。

3、交流

(1)小组内读课文,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2)组内交流,解决问题。

4、汇报

(1)小组内喜欢的形式汇报朗读,可以分角色,加动作。

(2)交流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5、练习

(1)故事中这个去南方却住北走,他的'朋友向他提出忠告,他却不肯接受,这种顽固坚持自己的想法,不听取别人意见的人,用一个四字成语形容应该叫什么?你还知道其他的四字成语吗?

(2)这个人这样固执,走错了方向,能到达他要去的地方吗,为什么呢,他的马很好吗,请试着用“虽然可”来解释其他两项优势,换成“尽管但是”读读看,意思有没有改变。

(3)无论条件多么好,他的方向走错了,也永远不会到达他要去的地方,所以我们不管做什么都要先弄清方向,不然就不能到达目的地,就成了南辕北辙,你能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吗,(可以往后推,给学生机会去观察发现然后再说)。

《南辕北辙》教学反思

以一颗宽容的心给孩子提供充分的交流时间,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这正是新课改的魅力所在,在我教学《南辕北辙》一文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由于这则寓言的人物对话较多,我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分角色朗读:小组读、男女生读、学生个别读。学生积极性很高,但此时下课铃声响了,同学们意犹未尽,仍有同学积极举手发言,于是我突生想法:“下节课,咱们让两位同学给大家表演一下这段话,谁想展示,利用下节课的时间准备,好吗?

“好”!我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赞同!

上课后,进入教室看到的是学生们期待的目光,兴奋的表情,原本想搪塞一下大家,因为还要学习生字,怕耽误时间,使教学内容完不成,但面对同学们这种激情我又于心不忍,于是狠了狠心让学生上台表演,王雪蓓扮演去楚国的人,杨雅淇扮演朋友,她们的表演着实让我大吃一惊,俩人没有一丝扭捏,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相当到位,她们表演的乐在其中,观看的学生津津有味。她们的表演赢得了大家的热烈的'掌声,也许是得到的大家的鼓励,也许是被大家的热情所感染,俩人自告奋勇的又要交换角色再演一次。等到她们演完后,我赶紧扭转话题:“从她们的表演中你们明白了什么呀?”

“这个人永远也到不了楚国”。

“方向与目的地不同,根本到不了楚国”。

同学们按部就班的按照我期待的方向发展,我暗自庆幸自己的“机智”,谁知意外发生了:“老师,我觉得这个人最后能到了楚国”平时不爱发言的王俪烨冒出了一名。

随后教室里传来了几声笑声,我不动声色,“为什么呢?说说你的理由。”她理直气壮地说:“地球是圆的,他一直走,绕一圈,就到了楚国。”这时有的同学也随声附和着,同意俪烨的看法,但也不部分同学不同意。

“这个人还没到楚国,他的钱不花光了。”

“他还没到楚国,就老死了。”

大家分成两派,争得不亦乐乎。看到“乱”成一片的课堂,我只能维持秩序了。

“看来古人写的这个故事确实非常有趣,咱们先不讨论这个人是否能到达楚国,先来说说从这个故事你学到了什么?”

“事前先明确自己的目标。”

“无论做什么事要多动脑筋。”……

在同学们的回答声中,一节课又结束了。虽然这节课没有把预定的内容上完,但通过这节课让我真正明白了,要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必须善待学生,以宽容充斥我们的课堂,给他们发言的机会与时间,这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南辕北辙课件教案 篇3

一、说教材 说学情

《南辕北辙》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七单元里面的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季梁的朋友要到南方楚国去,而他却朝北走。季梁提醒他走错了,他却满不在乎。后来人们用“南辕北辙”这个成语,来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通过这则寓言故事的学习,能够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所蕴涵的哲理,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学习寓言的方法。课文以对话形式展开,富有很强的形象性。虽然短小,但叙述生动,因为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习并了解了一些寓言故事,所以学生学习这则寓言不是太困难。

二、说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故事所蕴含的哲理。

2、能力目标

主要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表演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

做任何事行动与目标要一致,要听朋友善意的劝告。

三、说教学重、难点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故事所蕴含的哲理。

四、说教学理念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的分析不能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根据这点,我采取学生自读、指名读,分角色读、齐读的读文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思考中去读。力争在本课教学中由“师教生学”转变为“师生互学”“生生互学”;“传授知识”向“促进学习”转变的教学理念。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积极性,及时的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学生对学习寓言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古希腊哲学家曾说过:“人的头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根需要点燃的火把。”课堂上我设计了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和展开辩论的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让学生在学中乐,乐中学。

五、说教学流程

为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以下个环节:

(一)课本剧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南辕北辙》这个故事,我们班有几位同学对这个寓言很感兴趣。他们想给同学们表演表演,大家欢不欢迎呢?

生:欢迎(板书课题)

(二)精读课文,感悟寓意。

1.播放课文朗读的录音(要求学生注意听朗读时的语气为后面的角色扮演做了铺垫)

2.要求学生模仿录音中的语气自读课文

3.指名读课文检查读文情况。

4.师:在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

当有学生回答:“我知道了楚国在南边,季梁的朋友硬要往北走”。时

(教师随即在黑板上贴出楚国的图片)然后指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在黑板贴上出马车图。

师问大家:是相反吗?生:是(师在两幅图的下面板书:相反)

还有的学生说:坐车人很固执、很愚蠢。

师:自己行走的方向跟目的地是相反的,他还硬要这样做,他真的这样愚蠢吗?他有没有自己的理由呢?

出示:

(1)、季梁不解地问:“去楚国应该往南走,怎么反而向北奔驰呢?”朋友说:不怕,我的马好。

(2)、季梁告诉他:“马虽然好,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朋友回答:没关系,我旅费很多!

(3)、季梁再次诚恳地说:“旅费再多,向北走,无论如何也到不了楚国。”朋友固执己见:“你不用担心,我的车夫驾车技术非常高。让学生自由读读这三个句子,找找坐车人的理由。边读边琢磨:季梁是怎么问的,朋友又是怎么答的?

5、请两名同学上台来表演,一人扮演季梁,一人扮演朋友,在两名学生表演的过程中,教师对人物的语气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读感悟,加上表演中教师对人物语气的指导,使学生更加深入了解故事中人物。同时突破了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教学目标)

教师:季梁的朋友自认为有了这些优越的条件就一定能到楚国,那么,他到底能不能到呢?让生围绕这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当学生讨论出现两种答案:能和不能时,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辩论。)

(设计意图:课前充分的预设不但使教师在面临生成的问题时临危不乱,而且能及时抓住这一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辩论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的同时,问题的答案也逐渐变的明确,让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6、出示课文最后一段(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他离要去的楚国就会越远)让学生齐读。

教师对辩论进行小结:古时候人们并不知道生活在一个地球上,他们认为天圆地方。坐车人愚蠢就在于自己所走的路与目的地相反,因此,不管条件多好,离目标是越来越远。

(设计意图:教师的小结不但使辩论圆满结束,而且又一次将学生引入对故事的理解中,此时故事所蕴涵的道理不言自明。通过对故事内容的理解,达到理解寓意的目的,水到渠成的解决了教学中的重难点。)

(三)课堂练习:

通过这则寓言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做事行动和目的要一致,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四)播放《南辕北辙》的故事,升华认识与感受。

1、欣赏故事《南辕北辙》,了解整个故事的历史背景。

教师:早在2300年前,魏国的大臣季梁就用这个南辕北辙的故事劝说魏王打消企图依靠武力攻打赵国的念头,魏王是个聪明人,当他听了南辕北辙的故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立刻接受了季梁的劝告。其实,别说在2300年前,就是现在,我们身边还经常出现南辕北辙的现象,想想你见过吗?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南辕北辙》现象。

(设计意图:在这个故事的欣赏中,古今联系再次理解“南辕北辙”。学生不仅增强了认识,还明白了今后该怎样做。)

(五)、布置作业:

同学们回家后把这则寓言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听。

附板书设计:

南辕北辙课件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南辕北辙》是一篇寓言故事,寓言即是通过一个短小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则寓言讲的是一个人要去楚国,楚国在南边她却偏向北走。揭示了人的行动与目标相反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道理。但是课文内容离孩子生活较远,在设计本课时,本着深入浅出的原则,力求让学生明白故事本身所说明的道理,而暂时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教学过程

本课力求体现新课标的精神,在设计中与以往此课的教学设计比较有了明显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学生实际出发,指导朗读

本课人物对话较多,适合分角色朗读。于是设计了添加提示词的环节,丰富了课文内容,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人物情感,促进学生对人物的理解,从而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加强学生的语感培养。

二、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体现生生互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人。应时时处处体现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交流的本身,就是深入理解课文的过程。在设计本课时,加入了学生的质疑和解疑环节,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学习学生最感兴趣的和不懂的地方。无论是朗读后的评价还是答疑后的反馈,学生之间的评价都体现出生生互动的原则。让学生在自主的氛围中学习语文。

三、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

知识是暂时的、变化的、零碎的,而情感态度、价值观却是持久的,影响学生终身的。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中高度重视落实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维目标的要求。例如在学生互相评价这一环节,我对学生有这样的指导:(你们很会评价,都是先肯定别人的优点再指出不足。)再如:在理解故事寓意的时候,我设计了两个句式练习:

因为方向错了,所以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方向对了,那么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这两个句式的练习使学生不但懂得了在生活中要认清方向,明确奋斗目标,也使他们感受到条件与方向的关系。这对孩子们将来的发展是有好处的。

四、注重语文元素的积累

本单元课文中出现了一些成语,金钥匙栏目要求我们要学习积累成语,并运用到说话当中。于是,结合本课特点,设计了积累成语的环节。把学生上课中所运用到的成语和老师语言中的成语写在板书中,让学生积累在自己的词语库中。

南辕北辙课件教案 篇5

一、说教材

《南辕北辙》是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远行中的`第二篇课文,这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个人想到楚国去,而他所走的路却是朝向北方,别人提醒他走错了,他却满不在乎。人们用“南辕北辙”这句成语,来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学习这则寓言故事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课文用对话形式叙述,人物的对话形象性很强,文体短小精悍,叙述生动。

二、说教法

这节课我主要采取的是朗读引导教学。二年级下学期是个特殊时期,很快由低段的识字教学过渡到中年级的阅读阶段,正是因为这样的特殊性,我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进行了以下的尝试:

1. 重视字词的积累,虽说字词的教学是二年级的教学重点,在课前我已经对个别难写、难认的字进行辅导。

2. 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如怎样学习寓言的方法, 让学生以后在自学中也可以有方法可循。在理解字词中,理解“辕”和“辙”时学生是通过课前查字典理解,抓住课文南辕北辙中那个人的心理了解寓意。

3. 在《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根据这点,我在设计中让学生小组内读课文,尊重学生不同的阅读体验。力争本课教学中体现由“师教生学”转变为“师生互学”“生生互学”;“传授知识”向“促进学习”转变的教学理念。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积极性,及时的鼓励,使学生对学习寓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古希腊哲人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根需要点燃的火把。”努力实现这样的一种课堂学习状态:学生小脸通红,小手直举,小眼发光,小嘴常开,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三、说学法

由于本篇课文是以纯对话形式呈现,本节课我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进行讨论学习,在平时的课堂中我发现低年级的同学自控能力比较差,如果课件太花哨,就会导致有一部分同学只顾欣赏了ppt,思维就不在课堂里,所以选用单色的ppt背景,ppt仅供呈现要求与问题,这样安排一方面是培养孩子们团结合作的精神,另一方面是为了堵绝个别同学上课没事干的现象出现,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感受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在小组合作学习发言时我尽量把发言的机会留给能力稍弱一些的同学,这样可以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四、说教学流程

为了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我设计了以下6个环节:

(一)课前谈话

教师:同学们,通过课外阅读,你一定知道了许多成语故事,你们都知道哪些呢?

1. 学生回忆读过的寓言故事,举例说一说。(学生举例说)(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读过的寓言故事,唤起他们对旧知的回忆,为后面学习新的寓言故事做了铺垫。)

2. 今天, 我们再来学习一则成语故事,首先来看两个字。板书“辕”和“辙”。

3. 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简要介绍“辕”“辙”的意思。然后出示图片形象理解这两个字的意思。(设计意图:把抽象的内容和直观的图片有力的结合起来,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降低了学生对字义的理解难度。)

(二)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1. 阅读课文,巩固理解生字新词。

2.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小组合作完成第一张表格)

A、请学生自由读故事,解决自己不理解的词。

B、小组合作完成第一张表格。(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是当今教育之必须。教师把学习的时空还给学生,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才得到发挥。教学中教师请学生自己解决不理解的词,并发挥小老师的作用,这一过程充分给足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空间。)

(三)自学检查

1. 自学检查1,认读词语。

2. 自学检查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小组合作完成填空题。

从前有个人,准备到( )去,本来应该往( )走,他却( )地认为自己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往( )走也能走到。(设计意图:为了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结果,了解学生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四)以读代讲,理解内容

1. 快速读课文,知道季梁的朋友要去哪里?你是从哪句话知道的?

2. 快速读课文,文中的楚国在哪面?那人向哪边走了?你是怎么知道的?板书所找内容。

3. 快速读课文,那个去楚国的人有哪些有利的条件?(小组合作完成)找出他的有利条件,并根据“固执己见”分析这个人的性格,并板书:固执。

4. 季梁的朋友把这些有利的条件用反了,会有什么后果?(拿出第二张表格分小组讨论)教师板书:方向错,越离越远。

5. 快速读课文,理解季梁的态度怎样?你是通过那些句子或词语知道的?(小组合作完成)根据分析板书:诚恳。

6.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讨论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设计意图:这一部分的学习通过学生自读感悟和合作学习、讨论,加上对不同人物的性格,学生对故事中人物的了解逐步深入,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潜移默化的得到了训练,使问题的答案逐渐变的明朗,使学生的思考成果得到了验证。他们在这样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学习,原来还是如此愉悦,还可以如此轻松。)

(五)教师小结:生活中,我们做事应该搞清楚方向和目标再动手,千万不要盲目去做,否则就达不到自己的目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成语故事《南辕北辙》,进一步解释南辕北辙的意思:当车往南走时,辕就会指向南方,(板书:南)。而当车往北走的时候,车辙就会伸向北方。(板书:北)。此时完成课题的书写。(本环节设计意图:教师的结束语不但使学生的合作讨论圆满的结束,而且又一次将学生引入对故事的理解中,此时故事所蕴涵的道理不言自明。而通过理解故事内容,达到理解寓意的目的也水到渠成,极轻松的解决了教学中的重难点,这时补充完整课题,进一步深化理解成语故事的寓意。)

(六)拓展延伸

假如季梁的朋友来到我们中间,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在对古代故事意犹未尽的的感悟中,古今联系再次理解“南辕北辙”。学生不仅懂得了

道理,还明白了今后应该怎样做。)

五、说教学反思

今天我和孩子们学习寓言故事《南辕北辙》,我是这样设计的:学生自学完课文后并接受老师的检查,谈谈对课文的理解,然后提出不懂的地方,通过讨论解决,还要引导学生体会蕴涵在故事中的道理。教师的任何教学都是为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服务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尽力做到以学定教。比如:在辕和辙的教学中,我在课前的预设时,估计学生可能对这两个字的理解有困难,所以,我特意准备了古代马车的图片,以备需要时使用,故事相关内容的拓展,使学生了解了背景知识,感受到寓言的魅力,激发了学生阅读寓言故事的积极性。尽管做了很多的准备,但由于种种原因还是有很多不足:

1.教学要求落实的还不够扎实,还可以补充一些内容让学生说、讲、练,但因课堂速度较慢未能补充进去。

2.在整个过程中课堂结构显得不是很井然,有些环节还有些措手不及。

3.尽管很努力但是还是没有兼顾到每一个学生 。本节课的教学使我认识到很多,也使我的教学之路将会越走越扎实,请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南辕北辙课件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明白“南辕北辙”的寓意,能客观分析人物的主观原因,从而指导学生健康的生活。

2、结合课文学习“把式”、“盘缠”、“硬要”等生字词。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大意。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明白文章的大意,体会文章的寓意。

难点是让学生客观分析评价人物,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计划:40′

教学过程:

一、谈话入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寻找学生学习的基点。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许多有趣的寓言故事,你们还记得这些故事的名字吗?(让学生自由说)相信大家还记得这些故事给我们的启示,能否选你印象最深的的故事谈谈。(让学生自由发表)(表扬激励)是呀!这些寓言故事用鲜明活泼的语言让我们学到了不少做人、做事的深刻道理。今天,我们将再来学习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看看这个故事将教会我们什么?(板书:南辕北辙)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自己不理解的生字词作上记号。扫除语言学习的拦路虎,引导学生抓住自己对课文的初步感知,建立对文本学习的原点。

1、扫除“拦路虎”

预计生词(课件展示):

把式:精于某种技术的人。本课指车夫的是一个赶车技术水平很高的人。

盘缠(pán chan):路费。

硬要:一定要。

2、引导学生抓住自己对课文的初步感知。

预计:

1、傻(笨、愚蠢)。2、这个人永远也到不了楚国。3、这个人很糊涂。……

三、学生默读全文。引导学生深度理解课文。提炼寓意,发掘人性的缺憾。

1、语言训练,为提炼寓意作铺垫。

师:为什么说这个去楚国的人笨(糊涂、傻、愚蠢)?(学生默读全文从文章中找依据。然后组织学生先说一说,接着教师提出语言组织的建议)

课件建议:请选用下列关联词组织理由。

a、尽管……尽管……尽管……但……

b、无论……无论……无论……都……

2、提炼寓意。

3、引导学生发掘人性的缺憾。引导学生熟读课文。

师:同学们说的太好了!可是我突然这样想:如果这个去楚国的人听从了朋友的劝告,他会南辕北辙吗?(学生回答不会)对于朋友的再三劝告,他依然硬要往北,他的这种错误的行为我们能否给个词形容一下?(自以为是[思维方式]、固执己见[性格特点]、死不悔改[行动外象]等等)

a、引导学生读那个要去楚国的人说的话。

师:那么这个人说的几句话该怎么读呢?

b、引导学生读朋友的话。

师:正是因为他行动上自以为是,在错误面前固执己见,所以朋友除了奇怪,只剩下什么情感?(无奈)从文章哪儿可以看出来?

(读朋友的劝说的话。)

四、回归生活,写话训练。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南辕北辙的事我们能无奈了之吗?(出示课件)想想我们的生活中还有那些事是南辕北辙呀?其实,南辕北辙的故事一开始就是用来劝人向善的!(播放课件)

1、让学生选一个话题,为南辕北辙者写一段或几段劝说词。

2、选作评读。

五、学生读文总结。

南辕北辙课件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

⑵ 用“……虽然……可是……”说句话。

2、能力目标:

⑴ 培养学生的质疑,理解能力。

⑵ 能够表演,再现课文情境。

3、情感目标:

做什么事必须把方向搞正确,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教学重点】

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

【教学难点】

体会南辕北辙的寓意:做什么事情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还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或读过的寓言故事的题目吗?说一说,和给大家分享。

2、大家知道的寓言故事可真不少,可你们知道吗,寓言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发展史了,语言最初起源于民间,劳动人民用生动、机智的故事寄托一个个深刻的道理。

3、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第七单元,学习寓言故事——《南辕北辙》。(板书课题)

二、释题:

1、齐读课题。

2、仔细观察“辕”、“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古代马车图)理解“辕”、“辙”。

当车往南走的时候,“辕”会朝哪个方向?车辙会向哪个方向延伸?

区别“辕”、“袁”、“猿”。

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南辕北辙”的意思。

三、学习课文:

1、自由读文,想一想课文中哪段话说出了“南辕北辙”的意思?

2、讨论交流。

(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板书:楚国 太行山)

(2)楚国在南,他却往北走,是说他行动和目的相反。

3、楚国明明在南边,他却往北走,路上碰到一个人告诉他方向错了,但老师读着这些对话有点糊涂了,这些话个是谁说的?你能填上恰当的提示语吗?最好把人物说话时的语气、态度也加进去。

(出示人物对话)

路上遇到他的人问:“你往哪里去?”

他说:“我到楚国去。”

“那你走错方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朝南面走才对”。

“不要紧,我的马好,跑得很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管你的马多好,方向错了,是到不了楚国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关系,我带的路费多”。

“你带的路费再多,走的`方向不对,也是到不了楚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要紧,我的驾车人技术很好。”

(1)填提示语,同一意思最好用不同的词表达。

(2)学习引号的用法(出示引号用法练习)

(3)通过刚才的人物对话,你知道坐车人有哪些优越条件?

(4)他自认为有着无可比的优越条件,所以路人再三劝告,他还是固执地坚持自己的做法,而不听别人的意见,大家能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他吗?

(5)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4、结合课文内容,用所给的关联词语说话。

(出示关联词语)

虽然……但是…… 尽管……但是…… 无论……都…… 即使……也……

5、学习了这则寓言故事,你今后做事时会注意些什么?怎样做?

四、拓展延伸,升华认识:

早在20xx多年前,魏王想以武力攻打赵国,魏国大臣季梁说魏王的做法是“南辕北辙”。其实,就是现在,生活中还常有人犯“南辕北辙”的错误。想想你见过吗?举例子说一说。

五、总结:

寓言,故事虽小,却有无穷内涵,让人们从中受到教育,得到启发,它就像一颗宝珠,在文学宝库中熠熠生辉。

六、作业

收集寓言故事,和同学交流。

南辕北辙课件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理解句意,读懂《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

2、通过自学质疑、讨论解疑、兴趣表演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素养。

教学重点:

理解《南辕北辙》故事内容,认识其中的道理。

教学难点:

体会、领悟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学质疑

1、自由阅读,个人质疑。

①可质疑词句意以及个人想了解的问题。

②个别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阅读。

2、学生说问题,教师归纳问题。

词义:盘缠硬要问题:南辕北辙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南辕北辙》中那个做车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朋友又是怎么想的?谁想法对?为什么?

3、组织阅读课文。

①齐读

②自由读

③个别指导

二、讨论解疑

1、随机阅读,结合课文,联系实际理解词义。

盘缠(路费)硬要(一定要)

2、通读课文,进一步认知课文。(读中思考问题)

3、学习小组组织讨论。

⑴组长负责结合组员。

⑵针对问题讨论,组长归纳小组意见。

⑶选代表作答。(可以把这个机会让给胆小的同学,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小组汇报、讲读课文

1、组员汇报形式(自由选):读文作答口头说答自由表演

2、评点讲析

⑴动画演示故事梗概。(结合演示评析学生作答内容,加深对课文的了解。)

⑵自由阅读、分角色阅读,理解问题。

A角色:坐车人

B角色:朋友

⑶结合课件动画、生活实际,认知坐车人和朋友谁对谁错。

课件片段说明(动画展示)北

结果:离楚国越来越远

南(楚国)

3、引申阐发道理

⑴总结故事内容,复述故事。

⑵讲说道理,理解南辕北辙词义。

本来要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⑶结合实际、课件演示深刻理解故事。

告诉我们做事要明确方向,如果方向错了,无论条件多好,也不能到达目的。

四、兴趣表演、加深理解

1、自由阅读,指名复述。

2、小组结合,导演故事。

①分担角色

②人物语言、动作、表情

3、总结小评,启发教育。

做事要明确方向不能背道而驰。听取别人善意的意见。

五、作业布置

1、把《南辕北辙》故事讲给别人听。

2、搜集古代寓言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

B、用——————虽然—————————,可——————————说句话。

2、能力目标

A、培养学生的质疑,理解能力

B、能够表演,再现课文情境

3、情感目标:做什么事必须把方向搞正确,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教学重点: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

教学难点:体会南辕北辙的寓意:做什么事情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还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教学过程:

(一)课本剧导入,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南辕北辙》这个故事,我们班有几位同学对这个寓言故事很感兴趣。他们想编了一个课本剧让同学欣赏,同学们欢不欢迎呢?

(二)读中生疑,读中探究

1、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或是有什么疑问也可以提出来交流交流。

2、学生交流学习心得

3、师:这个人要去南方,却往北行驶,有人告诉他方向错了吗?这个人是谁呢?季梁劝了他几次呢?季梁是怎么劝,那个朋友又是怎么说的?你们能不能把它们找出来?

4、师:出示:——————虽然——————可是———————

(1)你们能不能仿照这个例子说说话?

5、师:板书:不解、告诉、诚恳

6、能不能来说说不解、诚恳的意思?

7、季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8、季梁劝了车上的朋友三次,那么这个人接受了吗?像这样总是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不听别人意见的人,我们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他,叫做什么?

9、理解固执己见的意思。

10、师:你们能不能通过朗读表现季梁的诚恳,车上朋友的固执?请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11、师:我们一起来听听录音机小博士是怎么读的。

12、学生进行评议

13、师生分角色朗读

(三)放飞想象,体会寓意

1、请同学们想象:楚国在南方,而那个去楚国却往北走,结果会怎样呢?

2、通过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师小结: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还知道一个人如果走的方向不对,是实现不了目标的。

(四)表演故事,深化寓意

下面让我们跨越时空,飞到古时候去感受一下南辕北辙的故事。

1、小组合作演一演故事

2、反馈交流

3、如果你是车上的朋友,发现自己方向错了,你会怎么说、怎么做?

(五)拓展升华,感悟明理

1、你有什么事情也是先前做错了,听了别人的劝告才改正了,能说说看吗?

(1)小组合作交流(2)反馈交流

2、师小结:是呀,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认准方向,还要接受朋友善意的劝告。作为朋友看到自己的朋友发生了南辕北辙的行为,我们也应该要提出善意的劝告。

3、师:你们还知道道哪些成语故事呢?能不能讲一讲。

(七)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搜集成语故事,举行成语故事会

南辕北辙课件教案 篇9

一、主要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激发学生对该文学习的兴趣。

2、理解课文中的语句,体会成语的含义。

3、培养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运用课文中心思想正确处理实际生

活中出现相关案例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读懂课文中的语句,领会该课文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得

当处理实际生活中呈现的相关案例,做到举一反三。

难点:以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为突破口,使学生理解南辕北辙的

寓意:做事不能背道而驰,要切合实际情况,并接受规劝。

2、本文涉及的词语较多,学生可能不易掌握其中的含义,需从环境

描写、故事情节和典型人物三方面入手,使学生理解。

三、教学时数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布置课前预习

1、通读全文,对不懂的词语查字典,不懂的句子做好笔记。

2、搜集成语故事。

3、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一百字左右或口头陈述)。

(二)相关教具准备:如制作生字卡片、挂图等

(三)上课开始时提示本课主要教学目标,通过交流搜集的成语故事

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四)检查预习(随机抽取学生进行)

1、组织学生朗读课文

2、回忆并口头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

3、对不懂的词句,采取学生提问题,教师归纳问题的方式。

(五)重点探讨

1、结合课前制作的生字卡片和挂图,集体读生字卡片,领会各生字。

2、抽取学生角色朗读和分组朗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结合课文进行课堂练习,如让学生用“越.....越......越......"造句等,继而再以反问句“马跑的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引入生活实际,充分认知"坐车人"和"朋友"的对与错。

3、再读课文,进一步剖析该文的寓意,综合之前学生反应较集中的问题,总结小评,启发教育。

五、布置课后作业

1、课后复述《南辕北辙》故事给家人听。

2、正确朗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南辕北辙课件教案 篇10

教材简析:

这个成语故事见《战国策.魏策》,是季梁劝魏王时说的寓言。其寓意是:无论做什么事情,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或者说,方向对头,条件越好,成绩越大;方向错了,适得其反。后来人们在使用这个成语时,也针对愿望好,措施不得力的情况。

本课要求认识13个字:辕、辙、梁、驶、驰、系、旅、恳、固、执、担、夫、驾。会写10个字:驶、应、奔、驰、系、旅、固、执、夫、驾。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字,能写好10个字。

2、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学会质疑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意义。

教学建议:

课文依照《战国策》体例,用对话形式叙述。正因为人物的对话形象性很强,所以学习本文应当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反复朗读,在读中体味,读中感悟。本文适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再进行表演。

在学生理解课文以后,可以让学生想象:楚国在南方,而那个去去楚国的人却往北走,结果会怎样?学生有感而发,文章的寓意也就在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启发的过程中明确了。

课后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事情是南辕北辙?你能举出一个例子吗?让学生当堂举出例子可能比较难完成,这个问题可以暂时留下来,让学生以后注意在生活中观察,什么时候谁发现了,就可以讲一讲,大家在一起评判。

在教学中,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的独立性。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识字教学不再视为难点,要让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解决不认识的字,课堂上要腾出时间让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学生能借助汉字的构字规律独立识字。

拓展习题:

一、读一读,填一填,相信你能行。

()地问()地说()跳

()地笑()地看()走

二、照样子,写一写。

马虽然好,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

虽然,可。

相关资料:

魏王欲攻邯郸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返,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君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是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摘自《战国策》魏策四)

精品教案:

(一)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交流搜集的成语故事。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南辕北辙》。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识字

1、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

2、小组内读书,交流识字方法。

3、检查识字效果。

(1)读词语。

(2)读生字卡片,可练习组词。

三、再读感悟

1、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2、师:我们要想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就应该弄清楚季梁跟朋友说了什么,我们该怎样来读他们的对话呢?

3、学生分角色朗读,师生评价。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5、小组内分角色朗读,并讨论刚才提出的问题。

6、全班交流。

7、体会寓意。(无论做什么事情,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方向错了,就会适得其反)

四、指导写字

1、认读要求写的字。

2、说一说哪个字最难记?你怎样记住?

3、教师指导。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五、课外拓展

1、生活中有南辕北辙的事例吗?

2、搜集成语故事,召开成语故事会。

南辕北辙(二)

一、交流导入。

1、同学们,喜欢读成语故事吗?可以讲给大家听听吗?

2、小组内交流自己读过哪些成语故事?请1---2名同学到前面介绍。

二、初读感知,愉快识字。

1、利用自己掌握的识字方法,自由读课文。

2、同桌互相听读课文,然后标出生词并多读几遍。

3、小组合作,愉快识字。

可以组长领读可以开火车读可以做猜字游戏等等。

4、检查识字情况。

三、精读感知,体会道理。

1、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你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估计孩子对于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不够明白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他离要去楚国就越远。

2、解决这个问题,就应该弄明白朋友的对话。

3、请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读对话。

4、请1----2个小组到前台分角色读,然后评价。

5、出示词语:行驶、奔驰、不解、诚恳、固执己见。学生认读,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诚恳、固执己见等词语。

6、合作表演,然后说说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7、说说对南辕北辙这个成语的理解。

四、师生话收获。

比如:

1、我又学会了一个成语。

2、我知道做任何事情要有明确的目标。

五、拓展作业。

1、请注意观察:生活中有南辕北辙的事例吗?与小伙伴交流一下。

2、课下继续阅读《成语故事》,准备开一个成语故事会。

南辕北辙课件教案 篇11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理解寓意,并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

2、认读四个生词,理解“盘缠”的词义。

3、通过多读,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故事,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询问学生每天上学都怎么来到学校,有坐公交车来的吗?坐几线车?如果让你上道对面坐车,能按时到校吗,为什么?(让学生初步体会如果方向错误,是不能到达目的地的。)

师:但古代有一个人明明要去的地方在南边,可他硬要往北走,他能到达目的地吗?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好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师板书课题《南辕北辙》)

二、解释文题

师:南、北,我们都知道,是两个相反的方向。但“辕”和“辙”指的又是什么呢?(师出示马车图,讲解“辕”和“辙”的本意)

师:马车本来向南走,车辙印也应该随之向南,怎么会反而向北呢?让我们在课文中寻找答案好吗?

三、学习课文

(一)初读课文

师:自由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它。(生自由朗读课文。)

(二)认读生词

师:课文都读完了,有不认识的词吗?这课生词很少,谁能领着大家读一读?(出示书中4个生词,指名领读。)

对于学生提出的不理解的词语,教师结合课文帮助学生理解,如“盘缠”。

(三)讲读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然后概括主要内容。

2、这个人的朋友是怎么提醒他的呢?用——在书中画出来,然后汇报。

(师课件出示朋友三次提醒的句子)

3、学生练习朗读,教师随机指导,并板书“方向错误、越走越远、不能到达”这几个词。

4、引导学生找出这个人回答的话,用~~~~~线画出,教师相应出示句子,并板书“马快、车夫好、盘缠多”这几个词。

5、练习朗读四次对话。两生配合读,师生配合读,体会同样的词语可以有不同的读法。同桌练读,男女生配合读。

6、分析这个人能否到达楚国,让学生说明理由。

7、如果你遇到这个人会对他说什么呢?

8、这个人虽然马快,车夫好,盘缠也多,但是他方向错了,再好的条件也只能使他离楚国越来越远,而且他还不听别人善意的提醒,所以他是到不了楚国的。

9、师:现在你能讲一讲“南辕北辙”是什么意思吗?这个故事在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四、拓展寓言。

师:通过一个故事来揭示一个道理的文章叫做“寓言”。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教师再拓展几个寓言,让学生查找并了解寓意。

五、板书设计:

方向错误越走越远不能到达

马快

车夫好

盘缠多

江南春教案7篇


关于与“江南春教案”相关的议题是本文的主题,我们希望这些经验能够帮助您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事业。在老师日常工作中,教案课件也是其中一种,老师在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不能敷衍了事。教案是实现高效教学的不可或缺要素之一。

江南春教案 篇1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

3.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4.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l.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字音、停顿、语调、语速等)。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减缓想象难度。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所进行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l.指名背诵第一首诗。

2.描述诗意。

诗人苏轼笔下描绘画中的江南春景是那么美,现实中的江南春天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杜牧,字牧之,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二十六岁中进土,曾做过幕僚,很不得志。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间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

1.自由诵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意。

(1)指名朗读。

(2)解释词语:

“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楼台”

(3)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5.《江南春》写出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特点?(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招展的酒旗。)

6.诗的前两句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等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

7.后两句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吗?

读后两句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8.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两首古诗同是诗人笔下描绘的'江南春景,可表达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想一想,自己是怎样体会出来的。

1.背诵课文。

2.默写《江南春》。

3.抄写生字词两遍。

4.依据《江南春》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教学目标 :

1.了解两首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吟诵、背诵两首古诗并会默写。

学习目标:

学习第一首诗《惠崇春江晚景》,理解诗句的意思,背诵古诗。

教学步骤 :

1.简介惠崇。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晓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2.组内交换意见,扫除障碍。

3.指名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节奏、语调、语速)。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抓住诗中具体景物,展开丰富想象。

①边吟诵,边想象画面。

②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明确: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笋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明确: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引发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五)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对照画面朗读。

学习目标:

学习第二首诗《江南春》,理解诗句的意思,背诵古诗。

1.指名背诵第一首诗。

2.指名描述诗意。

江南春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掌握要求会写的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

挂图或投影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话导入《竹枝词》

同学们见过“太阳雨”吗?一边下雨,另一边却阳光灿烂。有一句诗说得好——(试探学生是否预习),嗯,就是我们本课要学的诗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二、指导学习诗句

1.学生交流了解到的有关刘禹锡的资料。

2.简介竹枝词。

“竹枝词”是流行于古三峡地域的一种民歌,含思宛转,清韵悠远,音调和谐,明朗欢快。人们在劳作之余,成群结队在江边、堤畔吹笛、击鼓,边唱边舞,抒发内心的感情,驱散一天的疲劳,是三峡人民最喜爱的娱乐方式。刘禹锡在夔州,经常见到这种场面,极为欣赏,因而填写了许多“竹枝词”,今天要学的就是其中广为流传的一首。

3.理解诗意。

(1)指名朗读,齐读。

(2)借助注释,自读并思考诗句的意思。

(3)同桌互说,再全班交流。

“杨柳青青江水平”:江边的杨柳青青,垂着绿色枝条,大江水面平静。

“闻郎江上唱歌声”:只听到江面上传来情郎唱歌的声音。

“东边日出西边雨”:东边出太阳,西边却下着雨。

“道是无晴还是晴”:说不是晴天吧,却还是有晴的地方。

(4)朗读全诗,再指名把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4.读中想象。

(1)读了这首诗的前两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一场太阳雨中,一位少女立在江边,看到江边的杨柳被沐浴得更加翠绿,江水平静,耳畔忽然传来一阵熟悉的歌声,原来是自己的情郎在唱。)

(2)想象一下,这首词的后两句写出了少女什么样的心理?

三、指导朗读、背诵

背诵《竹枝词》。

四、作业

1.默写这两首古诗。

2.课外搜集刘禹锡的其他《竹枝词》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了解学生积累的描写江南春景的古诗:《忆江南》(白居易)、《江南》(汉乐府)等。

2.引入《江南春》。

3.介绍作者。

二、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1.教师示范读、同学练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和节奏。

2.结合注释了解诗意,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千里莺啼绿映红”:千里江南,黄莺歌唱,绿树映红花。

“水村山郭酒旗风”:依山傍水的山村、城镇,酒旗迎风飘扬。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北朝建的成百上千的寺庙,正沐浴在如烟细雨中!

4.体会诗人对江南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的赞美感慨之情。

5.再练读诗句,读出节奏与情感。

三、朗读并背诵古诗

江南春教案 篇3

设计思路:

1。引导学生重走诗歌作者从构思到成型的创作思路,在探究思路的过程中了解诗人的特定心意,在探索诗词的创作技法的同时感受诗词意境,从而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得到全方位的培养和提升。

2.将学生自己与诗词作者同位思考,在追溯诗人的心灵轨迹的同时体验自己的心灵波动;

3.在还原和再现文本语言所创设的人物场景、事物场景、虚拟场景、心灵场景过程中,去认识人物的本质特征,感受人物跳动的情感脉搏,再现其音容笑貌;去探究事物的来龙去脉,认识事物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去把握景物的各种特征,欣赏其外在和内在美。在此基础上探求语言的表达方式,文本的构筑法则,文化的博大精深、价值的核心体系。

4.探索一条诗词教学和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全新思路,追求“以诗化人、以诗寓趣、以诗育人、以诗增智”的理想效果。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能借助资料了解作者。

3、能借助资料,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理解古诗大意。感受春天的美景。

4、能背诵古诗,对古诗的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

5、能进行诗配画或美文积累。

能借助书中注释和资料书来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

1.堂课进行诗配画或美文积累。

2. 表现春天情调和表现凄凉情调的乐曲磁带。

3. 搜集赞美春天的词语、诗句。

1.孩子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老师也喜欢春天,能向大家说说你眼中的春天吗?

2.是啊,春天是个五彩缤纷的季节。正因为春天的美丽,从古到今,有很多诗人赞不绝口,写了许多优美的诗篇,听说你们能背许多描写春天的古诗,是真的吗?敢不敢让老师来考考你们?(敢)老师出示图画,看谁能又快又准地说出图上画的是哪首诗描写的景色?

1.(课件出示惠崇画的.《春江晚景》图),见过这幅图吗?你们觉得这图上画的是哪首诗描写的景色?

1.这是惠崇画的《春江晚景》图。宋代诗人苏轼为这幅画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惠崇春江晓景》。(课件出示《惠崇春江晓景》诗)板书课题。

这首诗就是苏轼为惠崇画的《春江晚景》而写的。

1、课前我们已经查阅了和课文有关的资料,谁能结合你查阅的资料谈谈你对苏轼、惠崇的了解?(学生交流有关资料)

△(课件)简介惠崇:北宋有名的和尚,能诗善画,尤善画鹅、鸭等小动物。

△(课件)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1.自读诗文,读准字音。

(课件)提示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诗文,读的时候要注意把字音读准,把文读顺。

2.检查自学情况:

②找出难记的字,交流识记方法。

③借助多种方法落实生字教学的任务,在上下文中理解字、词。如:晓、暖、满、短、欲等。(学生互动,教师点拨。)

1.咱们班同学的朗读能力都很出色,谁来读给大家听?

3. 师大声范读,生小声跟读。

5、这几个同学读得都很流利。古诗文有一个特点,具有韵律美,我们可以通过停顿和声调把它表现出来。该怎么在诗句中标出停顿呢?谁来说说?

是这样吗?

(课件)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咱们一起读一读。

江南春教案 篇4

1、播放优美的春天的视屏,让学生用所学过的词语描绘刚才所看到的情景。

过渡:春天一直以来都是文人墨客所描绘和歌颂的对象,在同学们的记忆中又有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

2、指名背诵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3、引出诗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全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1、介绍作者: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2)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1)指名朗读,集体正音。

(2)分组读。然后齐读全诗,注意停顿。

4、再读古诗,结合旁边的注释,理解词语或诗句的意思。

5、学生交流收获,提出不懂的地方。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想想“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的意思。

2、学生交流对词语的理解。集体订正。

3、理解“千里”并不是真的有千里,而是虚指,在这指的是辽阔的江南地区。

4、体会第一句诗的意思。可指名让学生说(辽阔的江南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招展的酒旗。)

5、看图、配乐辅助,指导学生读出江南春日的美景,用自己的话描述感受到的内容。

1、提问,诗歌的后两行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晴景吗?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教师及时的补充背景知识(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

4、教师小结: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可是时移世易,当年的许许多多的寺庙,有多少楼台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了呢?

5、带着理解,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6、练习背诵古诗。

四、合作交流、品味意境。

小组交流:这首诗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春天?描绘了春天怎样的画面?

1、小组交流探讨。

师:“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春天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让我们一起来咱们春天吧!

依据《江南春》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江南春教案 篇5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有朗读古诗的兴趣。

1、出示课文插图:图中画了谁?他在干什么?他想干什么?(指名说)清代有一位诗人为这写了一首诗,你想读读吗?

(一)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对读,检查字音。

3、再自由读,说说古诗写了画中的哪些景物。

4、指名说。

(二)图文结合,再读感悟。

2、多美的一首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读诗想画面。

1、师配乐读古诗,学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从“林樾”、“鸣蝉”可以知道这首古诗是写哪个季节的?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认读。

2、指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占格位置。

3、教师范写,同时讲解。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1、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字音。

引导学生理解“泉眼”和“晴柔。

2、图上还有什么?诗人是怎样写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个别读。

2、全班交流。

1、出示带音节的生字认读。

2、去掉音节认读。

学生背诵其他自己学会的诗,比如杨万里的诗,或描写夏天的诗等。

1、练习书写生字。

江南春教案 篇6

了解春天的景色特征。

了解古诗词的内容,能正确、流利、有韵味地读诵古诗词。

想像画面,感受古诗词语言和意境之美。

培养幼儿对古诗的学习兴趣。

板书、课件、江南春天的画、《高山流水》**

一、导入

1问孩子们,寒冷的冬天已经离开了我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2春天来了。孩子们想一想。春天是什么样的?

三。孩子们正在谈论北方的春天。你知道南方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吗?有一位名字叫杜牧的人写了一首诗,诗的名字叫《江南春》,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二、古诗学习

1、老师介绍作者

2、老师美读古诗。老师读了这首诗的前两句话,请告诉孩子们这首诗里有什么?

3、教师小结:诗的前两句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

4.展示**以帮助儿童理解古代诗歌。到处都是黄莺,绿叶红花相映。依山傍水的城乡,是一面迎风飘扬的酒旗。

5.学习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话,请告诉孩子这首诗是什么?老师讲解后两句。

6当时南朝统治者修建佛寺,希望江山稳定。可是时移世易,当年的四百八十寺,有多少楼台意境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了呢?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7、请幼儿看电脑课件。

8、领读古诗。

9、幼儿有韵味地朗读、背诵古诗。

去大自然看春天,画一幅春天的图画。

江南春教案 篇7

一、情景引入

1、播放优美的春天的视屏,让学生用所学过的词语描绘刚才所看到的情景。

过渡:春天一直以来都是文人墨客所描绘和歌颂的对象,在同学们的记忆中又有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

2、指名背诵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3、引出诗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全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二、自学古诗,整体感知

1、介绍作者: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2、学生自由诵读古诗。

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3、检查学习效果

(1)指名朗读,集体正音。

(2)分组读。然后齐读全诗,注意停顿。

4、再读古诗,结合旁边的注释,理解词语或诗句的意思。

5、学生交流收获,提出不懂的地方。

三、反复诵读,体会诗意

(一)前两行——晴景、写今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想想“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的意思。

2、学生交流对词语的理解。集体订正。

3、理解“千里”并不是真的有千里,而是虚指,在这指的是辽阔的江南地区。

4、体会第一句诗的意思。可指名让学生说(辽阔的江南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招展的酒旗。)

5、看图、配乐辅助,指导学生读出江南春日的美景,用自己的话描述感受到的内容。

(二)后两行——雨景、怀古

1、提问,诗歌的后两行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晴景吗?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教师及时的补充背景知识(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

3、集体讨论(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4、教师小结: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可是时移世易,当年的许许多多的寺庙,有多少楼台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了呢?

5、带着理解,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6、练习背诵古诗。

四、合作交流、品味意境。

小组交流:这首诗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春天?描绘了春天怎样的画面?

1、小组交流探讨。

2、汇报交流成果。

五、拓展延伸

师:“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春天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让我们一起来咱们春天吧!齐读古诗:

春日 题画

[宋] 朱熹 [清] 袁牧

胜日寻芳泗水滨, 村落晚晴天,

无边光景一时新。 桃花映水鲜。

等闲识得东风面, 牧童何处去?

万紫千红总是春。 牛背一鸥眠。

六、作业

依据《江南春》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七、板书设计

江南春

杜牧(唐)

江南美景

烟雨楼台 忧国忧民之情

教材分析:

《江南春》是苏教版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色彩鲜明,情味隽永。一首七言绝句,能展现出这样一幅广阔的画卷,真可谓“尺幅千里”了。作者在描绘千里江南明媚可爱的春光的同时,也慨叹南朝的覆亡,寄托了讽喻之意。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读中感悟,并能展开想象,体会是人表达的感情。

4、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通过诵读,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

1、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象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2、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江南春》教学反思

这节课上下来,我感到特别的失落。虽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抓住目标进行有层次的教学,体现了以读为主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走进了美的意境,但是还有很多的不足,试梳理如下,以作今后教学之鉴。

一、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没有充分调动起来。我想首先是我个人的亲和力不够,学生和教师之间缺乏沟通,另外就是教师的语言不能打动学生,而且在个别问题提出后,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这也是造成学生思维阻碍的一个原因。这是我值得思考的地方:如何激发学生积极动脑,大胆发言的欲望?

二、对教材的解读能力不够。比如说在对“莺啼”的理解时,有学生就说这里的莺是指黄莺,我没有及时的更正,因为自己当时也不敢肯定,上完课之后,细细的分析了一下,“莺”不能单指“黄莺”而是包括了春天里各种各样的鸟类。

三、在第一句中的“绿映红”中的“映”字,学生体会的很好,学习完第二句后,我想让学生通过对比体会前两行的江南的明朗绚丽之美,但在这一环节中,我的引导还不够巧妙,让学生体会的不够细,其实这两种美也是相互映衬的,可惜我没有点到。

四、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不够。在课堂中反映出的问题就是,教学环节设计得不够紧凑,在讲解诗意的时候浪费了过多的时间,以致后面的对诗人的情感感悟时,只是浮光掠影。

认真备好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只要多学习、多钻研,我想我们会上出更多高效地课。总而言之,一节有效,精彩纷呈的课,离不开教师“精心”的预设,也不能没有学生精彩的生成。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中处处闪现的生成点,学习处理好生成点中的智慧火花。

音乐江南教案


常言道,优秀的人都是有自己的事先计划。作为人民教师,我们会认真负责对每一堂课做好准备,为了防止学生抓不住重点,教案就显得非常重要,教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幼儿园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小编花时间特意编辑了音乐江南教案,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音乐江南教案 篇1

主题:音乐江南的文化传承

江南地区是中国美丽的地方,这里的文化历史悠久,艺术精湛。在这里,不仅有让人心醉的美景,还有让人陶醉的音乐。在这片土地上,存在着独特的音乐文化,即所谓的“音乐江南”。它不仅为这个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无限的欢乐,还成为了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江南地区的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据史书记载,早在唐代,就有一种叫做“乐苑诗歌”的音乐形式,它是一种集音乐、词、舞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在当时就已经备受赞誉。随着时代的推移,江南地区的音乐文化也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演变。到了宋代,出现了另一种叫做“南音”的音乐形式,它与“乐苑诗歌”不同,更加注重唱腔的表现力和声音的特质。在明清时期,又出现了一种叫做“杭州昆曲”的音乐形式,它将“南音”和其他音乐形式融合在了一起,成为了江南地区音乐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江南地区的音乐文化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无数音乐家和艺术家为它的传承和保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传统的民间音乐表演。这些表演往往在自然环境中进行,包括祭天、祭祖、婚礼、宴会等,是江南地区传统文化生活的体现。传统的音乐表演还融入了不同的艺术形式,如书法、绘画、舞蹈等,这些都成为了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各种音乐团体也在积极推动江南音乐文化的传承。如上海音乐学院附属中学交响乐团、杭州爱乐乐团、无锡交响乐团等,他们不仅在江南地区进行音乐演出,还会到其他地区和国家进行交流和表演。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江南音乐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已经成为一项重大的社会责任。我们应该加强对江南音乐文化的推广与普及,让更多的人能够认识、欣赏和传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同时,还需要加大对艺术家和音乐人的支持力度,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创作和发展环境,让江南音乐文化在更为广阔的领域里得到更好的表现和发展。

总之,江南音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枝瑰宝。我们应该加强对它的关注和保护,让它成为中华文化传统的绚烂之花。

音乐江南教案 篇2

音乐江南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江南地区的音乐文化;

2. 学习江南地区的传统音乐乐器;

3. 学习江南地区传统音乐的演奏技巧;

4. 了解江南地区的传统音乐曲目。

二、教学重难点:

1. 学会演奏江南地区的传统音乐乐器;

2. 学习江南地区传统音乐的演奏技巧。

三、教学过程:

1. 概述江南地区音乐文化的特点(10分钟)

江南地区的音乐文化具有浓郁的传统特色,包括传统音乐曲目和乐器。江南地区的传统音乐以婉约、柔美为主,给人以恬静、舒适的感受。江南地区的传统乐器有古筝、笛子、琵琶等。接下来我们将学习江南地区传统音乐及其演奏技巧。

2. 学习江南地区的传统乐器(20分钟)

介绍江南地区的传统乐器:古筝、笛子、琵琶等。了解乐器的起源、结构和演奏方法。观看演示视频,学生跟着视频学习乐器演奏技巧。

3. 学习江南地区传统音乐的演奏技巧(30分钟)

选择几首江南地区的传统音乐曲目,如《阳春白雪》、《渔舟唱晚》等,讲解曲目的创作背景和演奏技巧。学生根据老师的示范,掌握演奏技巧,进行乐器合奏。

4. 演奏江南地区传统音乐曲目(30分钟)

学生将学习到的江南地区传统音乐曲目进行演奏。可以安排小组合奏或全班合奏,展示所学习的成果。

五、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乐器的演奏技巧和曲目的理解与表达能力,进行评价。可以采用口头评价和书面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

音乐江南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江南地区传统音乐的特点和历史背景;

2. 学习江南地区传统音乐的曲调和节奏;

3. 学习江南地区传统音乐的演奏技巧和表达方法;

4. 培养学生对江南地区传统音乐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学习江南地区传统音乐的曲调和节奏;

2. 学习江南地区传统乐器的演奏技巧。

三、教学过程:

1. 了解江南地区传统音乐的特点和历史背景(10分钟)

介绍江南地区传统音乐的特点,如婉约、柔美、缠绵等,给学生听一些江南地区传统音乐的片段。讲解江南地区传统音乐的历史背景,如古代文化的繁荣和交流等。

2. 学习江南地区传统音乐的曲调和节奏(30分钟)

选择一些代表性的江南地区传统音乐曲目,如《阳春白雪》、《渔舟唱晚》等,讲解曲目的曲调和节奏特点。通过听音乐、鼓掌、拍手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曲调和节奏的韵律。

3. 学习江南地区传统乐器的演奏技巧(30分钟)

介绍江南地区传统乐器,如古筝、笛子、琵琶等。学习乐器的基本演奏技巧,如指法、吹奏技巧等。通过观看演示视频和老师的示范,学生进行模仿练习。

4. 欣赏和表达江南地区传统音乐(20分钟)

让学生分组进行小合奏,演奏他们所学习的曲目。其他学生进行欣赏,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表达。可以让学生用文字、绘画、舞蹈等方式表达对江南地区传统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对曲调和节奏的理解、乐器演奏的技巧以及对音乐的表达能力,进行评价。可以采用口头评价和书面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音乐江南教案 篇3

音乐江南教案

一、教材分析

《音乐江南》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小学音乐课程教材,适用于小学二年级至六年级的学生。本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通过丰富多样的学习内容和活动,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音乐江南》,学生能够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2.能力目标

通过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情感目标

通过音乐活动的参与,引导学生发展积极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1.教学内容

本教案以《音乐江南》的第一册为基础,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音乐素养,包括音乐的听、说、读、写和唱等方面的训练。

2.教学方法

本教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故事导入法、讲解法、导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与激发学习兴趣(10分钟)

通过播放一段江南民歌的音乐,引导学生对江南的音乐文化产生兴趣,让学生猜想本堂课时的主题。

2.学习与练习(30分钟)

a.导入相关知识: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民间乐器古琴,让学生了解古琴的起源和特点,并欣赏一段古琴演奏的视频。

b.学习歌曲:教师逐句带领学生学习《昔人已乘黄鹤去》这首古琴曲,让学生理解歌曲中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c.学习音阶:通过手拍、唱唱看等活动,引导学生掌握简单的音阶。

d.合唱训练:学生分组进行歌曲的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3.创作与表达(30分钟)

a.创作音乐:组织学生分组,引导他们根据自己对江南的想象和感受,创作一段简短的歌曲或器乐曲。

b.表达情感:学生通过表演、朗诵、绘画等方式,展示他们对江南音乐的情感表达。

c.欣赏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全班同学进行欣赏和交流。

4.总结与展示(10分钟)

学生回顾本堂课所学内容,并根据自己的感受,总结出本堂课的主题和要点。教师进一步解答学生的问题,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

五、教学评价

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品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音乐理解、创造力、合作能力和情感表达进行评价。

六、教学反思

本教案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同时,本教案加强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乐趣。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音乐江南教案 篇4

音乐江南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江南音乐的来源、特点及其对江南地区的文化影响;

2.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江南音乐的能力;

3.通过学习江南音乐的教学,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江南音乐的特点和对江南文化的影响;

难点: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江南音乐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投影仪、相关的音乐录音和音乐乐谱。

四、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播放一段江南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觉得这段音乐有什么特点?它给你们什么感觉?”

2.讲解江南音乐的来源和特点(10分钟)

通过多媒体投影仪向学生展示江南音乐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并讲解江南音乐的特点,如较悠扬的旋律、缓慢的节奏等。同时,强调江南音乐对江南地区文化的影响和反映,如江南园林、运河文化等。

3.欣赏江南音乐(15分钟)

选择一首江南音乐进行欣赏,让学生仔细聆听,感受其中的悠扬和韵味,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4.分析江南音乐的组成要素(15分钟)

通过分析一段江南音乐的乐谱和演奏手法,让学生了解江南音乐的常见乐器和演奏技巧,并听取老师的示范演奏。

5.合作创作江南音乐(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合作创作一段江南音乐,可以使用传统的乐器或者借助现代技术进行创作。每个小组需要准备一份乐谱,以便演奏和分享。

6.小组演奏和分享(15分钟)

每个小组轮流演奏自己创作的江南音乐,并与其他小组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和感受。

7.总结(5分钟)

让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分享他们的收获和感受。同时,鼓励他们继续深入了解和学习江南音乐。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江南音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培养了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但由于时间有限,只是对江南音乐进行了简要介绍,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表演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和训练。因此,需要在今后的音乐教学中继续加强对江南音乐的学习和欣赏。

音乐江南教案 篇5

音乐江南教案

一、主题:音乐江南的地域特色

范文:

本教案以“音乐江南的地域特色”为主题,让学生通过学习音乐江南的地域特点,了解江南地区的音乐文化,培养学生对地方音乐的兴趣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a. 了解江南地区的音乐特点和演奏器乐形式;

b. 了解江南地区的民间音乐和戏曲音乐;

c. 了解江南地区的钢琴音乐和古筝音乐。

2. 能力目标:

a.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能够欣赏江南地区的音乐作品;

b.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进行小组合作演奏。

3. 情感目标:

a. 培养学生对江南地区音乐的喜爱和热爱;

b. 培养学生对地方音乐的关注和理解。

三、教学重点:

1. 学习江南的地域特色,了解江南地区的音乐特点和文化背景;

2. 欣赏江南地区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3. 进行小组合作演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1. 学习江南地区的音乐特点和文化背景(20分钟)

a. 指导学生学习江南地区的音乐特点和演奏器乐形式;

b. 提供相关音乐资料和音频,让学生了解江南的音乐文化;

c. 学生自主学习并讨论,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2. 欣赏江南地区的音乐作品(30分钟)

a. 播放江南地区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和感受;

b. 引导学生分析音乐的要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c. 引导学生用音乐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3. 进行小组合作演奏(40分钟)

a.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江南地区的音乐作品进行演奏;

b. 学生协商并分工合作,准备演奏的乐器和音乐素材;

c. 学生进行小组内的排练和演奏,熟悉并掌握乐曲;

d. 小组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并进行调整。

4. 总结与反思(10分钟)

a. 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b. 学生交流彼此的感受和体会,分享自己的成果;

c. 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音乐江南。

五、教学手段和媒体:

1. 教学手段:

a. 讲授:引导学生学习江南地区的音乐特点和文化背景;

b. 欣赏:播放江南地区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和感受;

c. 合作演奏: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演奏,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 教学媒体:

a. 音频:播放江南地区的音乐作品;

b. 视频:播放江南地区的音乐演出;

c. 乐器:为学生提供乐器进行演奏。

六、教学评价:

1. 完成课堂中的小组合作演奏,学生的演奏技巧和表现意识;

2. 学生对江南地区音乐的了解和欣赏能力;

3. 学生的学习笔记和练习作业。

音乐江南教案 篇6

音乐江南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音乐江南的地理、历史、人文等背景知识。

2. 理解音乐江南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

3. 培养学生欣赏音乐江南的兴趣和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学生对音乐江南有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2. 学生能够通过音乐欣赏和表演,体验音乐江南的魅力。

三、教学难点:

1. 如何通过音乐欣赏引导学生了解音乐江南的艺术特点。

2. 如何通过音乐表演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

1. 录制了一些音乐江南的音乐作品,包括民乐、民歌、古曲等。

2. 准备了一些展示音乐江南特色的图片、视频资料。

五、教学步骤:

Step 1: 导入(约10分钟)

1. 引入音乐江南的概念和背景知识,通过观看一段视频或展示图片,介绍音乐江南的地理位置、历史渊源和文化特点。

2. 让学生讨论他们对音乐江南的第一印象和了解程度。

Step 2: 音乐欣赏(约20分钟)

1. 播放音乐江南的音乐作品,让学生仔细聆听并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 引导学生讨论音乐江南的音乐风格、特点和表现形式。可以提醒学生注意民族乐器的运用、曲调的变化、旋律的流畅等。

3. 分享学生的感受和想法,引导他们对音乐江南的理解进一步加深。

Step 3: 表演活动(约30分钟)

1. 分组让学生自行选择一段音乐江南的音乐作品,并进行小组表演。

2. 每个小组展示完后,其他同学可以提问、评论,并互相交流学习。

3. 评价表演,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提高艺术表达能力。

Step 4: 总结(约10分钟)

1. 回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总结自己对音乐江南的认识和体会。

2. 引导学生思考音乐江南的艺术价值和影响力。

3. 激发学生对音乐以及文化艺术的兴趣,鼓励他们进行更多的音乐欣赏和表演活动。

六、作业安排:

1. 携带自己喜欢的音乐江南作品,并写下对它的评价和感受。

2. 集体申请去音乐江南参观学习,收集更多的音乐江南资料并写一篇参观报告。

七、教学反思:

音乐江南是一个充满魅力和丰富内涵的地方,通过音乐欣赏和表演来了解和体验音乐江南的特点,对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的培养都具有积极意义。这篇教案的设计围绕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进行,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增强他们对音乐江南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要灵活掌握好时间,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到音乐欣赏和表演中去。

音乐江南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能安静的听赏古筝独奏《茉莉芬芳》,体验乐曲的风格、情绪和音乐情境,感受江南民间音乐的独特韵味,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2、能用纯真甜美的`声音演唱江苏民歌《茉莉花》。 3、能通过音乐学习体验,进一步热爱大自然,热爱民族音乐。 教学重点 感受江南小曲的风格,能声情并茂地演唱《茉莉花》。 教学难点 唱好歌曲第五乐句中的八分休止符。 教学准备 CAI课件  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走进江南 1  师生互动吟诵《忆江南》……..是啊,江南可谓山美,水美,曲更美,让我们一边听着江南小曲,一边去领略江南的美景吧。 2  听赏《茉莉芬芳》 (1)聆听古筝独奏曲----《茉莉芬芳》 CAI展示江南美景以及美丽的茉莉 (2)说一说 ①听到乐曲后,你有什么感受?让你想到了什么? ②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 ③让熟悉古筝的学生说说古筝的音色特点。 二、唱江南(演唱《茉莉花》) 1  激情导入 师:江南的景色真是美不胜收!描写江南景色的乐曲也是这样的美!那江南的歌又怎样呢?让我们一起来听赏一首江苏的民歌――《茉莉花》! 2、听一听 听赏歌曲《茉莉花》,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 3 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4 让生随歌曲旋律哼唱 5 生随音乐伴奏演唱全曲 6 说一说,唱一唱(解决难点) 师:美丽的茉莉花真是让人爱不释手!“让我来将你摘下,送给别人家。”听到这一句的时候,你有什么感想呢? (1)说说自己的感受 ① 引导学生想像自己闻着茉莉花的香味,正要摘花。 ② 体会自己想摘花又舍不得摘的心情。 ③ 带着对茉莉花爱惜的心情,唱一唱第五乐句,感受八分休止符。 (2)随CAI完整地演唱歌曲,表演 3)课件展示:艺术拓展 四、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聆听了江南小曲----《茉莉芬芳》,学会了演唱江苏民歌----《茉莉花》,而《茉莉花》只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一朵美丽的花,希望大家努力学习,长大将我国的民族音乐发扬光大,让它响彻世界音乐之林!  

音乐江南教案 篇8

音乐江南教案

一、教案背景:

江南地区历来是我国文化艺术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其中音乐文化更是卓越,其源远流长。江南音乐兼收并蓄、较为丰富,其形成及演变可以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历代文人墨客对江南音乐的赞美更是数不胜数。

为了让学生了解江南音乐的基本特点,感受其优美的旋律与深厚的艺术内涵,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本次课程将针对江南音乐进行细致的讲解和演示,让学生掌握其基本知识及演奏技巧,并通过亲身体验,感受江南音乐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江南音乐的起源、发展及其基本特点;

2、能够正确区分江南民间音乐、宫廷音乐及文人墨客所倡导的音乐;

3、能够演奏江南音乐中的部分乐曲,并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作;

4、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

1、江南音乐的起源、发展及其基本特点的介绍;

2、江南音乐中的主要器乐:筝、琵琶、二胡、笛子等的演奏技巧讲解及实际操作;

3、对江南音乐中的部分乐曲进行解读及演奏,如《渔樵问答》、《高山流水》、《广陵散》等;

4、开展学生自主创作的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学习,钻研、创造出自己的音乐作品。

四、教学过程:

A. 课前准备:

在上课之前,老师应该充分了解江南音乐的历史及其基本特点,并准备好相关资料,以供讲解和演示使用。同时,准备各种器乐,以供学生进行演奏。

B. 认识江南音乐:

通过讲解江南音乐的起源、发展及其基本特点,让学生感受到江南音乐的独特魅力。可以介绍江南音乐中的各种角色及其特点,如江南民间音乐中的山歌、水调等;宫廷音乐中的宫廷乐、正声雅乐等;文人墨客所倡导的那种质朴、清香的音乐。

C. 演奏器乐:

通过示范及实践操作,讲解江南音乐中的主要器乐如筝、琵琶、二胡、笛子等的演奏技巧。演奏示范一定要生动活泼、易于吸引学生注意力,以便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

D. 乐曲演奏:

选取江南音乐中的经典乐曲如《高山流水》、《广陵散》等,通过简要解读及演奏,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乐曲的演奏技法及其背后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E. 创作活动: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和参考,设计和演奏自己的音乐作品。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创作的思路和方向,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加强对课程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效果评价:

1、通过课堂讲解和演示,学生了解了江南音乐的起源、发展及其基本特点,加深了对音乐文化的认识和感受。

2、学生能够较为正确地区分江南民间音乐、宫廷音乐及文人墨客所倡导的音乐,提高了对音乐的文化认知水平。

3、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了江南音乐中的主要器乐如筝、琵琶、二胡、笛子等的演奏技巧,具备了一定的音乐表演能力。

4、学生能够正确演奏江南音乐中的部分乐曲,加深了对乐曲的情感理解和鉴赏能力。

5、学生开展了自主创作的活动,强化了对课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升了创新思维能力。

六、教学建议:

1、在讲解和演示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和容易理解的程度。

2、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个性表演,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3、鼓励学生探索和尝试,在保证兴趣和热情的前提下,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4、老师应该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作品进行认真分析和评价,给予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不断提高。

幼儿园教案《忆江南课件教案11篇》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儿园教案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忆江南课件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