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义门观后感范文汇总

04-12

每当我们重新观看一部电影时,我们内心也能和喜欢的电影产生许多共鸣,观看完的以后,心中会有莫名的感触,有很多的想法,想要撰写出优秀的观后感,必须先看懂原作。你对于如何写好作品观后感有想法了吗?经过收集并整理,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为你呈上郑义门观后感范文,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

郑义门观后感范文 篇1

三(7)钟源峰

在妈妈的陪同下,我观看了廉政动画片?郑义门?,共十二集,讲述了郑家的规矩,是?郑义门?的精神支柱,长达168条。通过?郑浩拒礼?家法如山?俭以持家?等12个生动故事,体现家风和规矩的重要性。

其中?俭以持家?篇,讲述了郑栋和妈妈去舅舅家做客,舅妈拿了一件丝绸衣服给郑栋穿,郑栋说:郑家家规,未满二十五岁不能穿丝绸衣服。舅妈送一条珍珠项链给***妈,郑栋说:郑家家规,亲友之间不能送贵重礼物。吃饭的时候,舅妈夹肉给郑栋吃,郑栋又说:郑家家规,除初一,十五外,其它日子不能吃肉,回家的时候,舅舅叫了一辆马车送郑栋回家,其实他心里很想坐车回家,但他还是拒绝了,因为郑家家规规定,三十里地不能坐车,郑栋虽然走得很累,但他心里很踏实,因为没有违背家规。

郑栋这么小的孩子,在沒有家长督促的情况下,都能按家规处事,想想自已,每天做点作业都要妈妈和老师陪着,和郑栋比起来,真是天壤之别,我决定要向郑栋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郑义门观后感范文 篇2

名冠天下的浙江浦江郑氏家族充满温情和智慧。孝的高洁,义的醇美历经沧桑、跨越千年。经世不息的传统家规家训、弘德扬善的家风家教为后人树起一个忠孝礼义、廉耻廉洁的典范。

动漫片《郑义门》中一个个别出心裁、生动感人的小故事在我心中优雅绽放。我静心地领略着被当朝皇帝朱元璋亲自赐封为“江南第一家”的郑氏家族有着怎样惊绝动人的传奇佳话。

一则则小故事大道理,一次次无声地触动着我心灵。尤其在“教化为先”的故事中,小郑桐偷盗尽孝,家长得知事情原委后原谅他“知耻尽手勇”,并为自己作为一家之长没有尽到帮扶的责任而非常自责,感慨“言传不如身教,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的独特见解,令人敬佩。由此让我体会到“父母恩德重如山,知恩报恩不忘本。做人饮水要思源,才不愧对父母恩。”的话语,不禁让我低头思想:“百善孝为先,常存仁孝心”,唯有尽孝,才能让我们报得一毫的“三春晖”……感受着一个个家训如润物细无声般滋润着我的心田。

“礼仪美德,忠孝仁义”如一潭清澈的溪水,透过事物让我思索感悟,洗涤繁杂的心绪,回归安静的心灵;“以法持家,家法如山”,让我懂得更多礼仪礼规来训律、规范、鞭策着自己。它的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的族训,言传身教的箴言使我受益匪浅,似一抹温暖的阳光伴着我成长。

我相信,美好的家风家训一定会如春风般传遍每个家庭,流淌在我们民族的血脉中……

郑义门观后感范文 篇3

郑义门,又称“江南第一家”,位于金华市浦江县郑宅镇,是中国古代家族文化的重要遗址。自北宋崇和元年(1118年)至明天顺三年(1459年),郑氏家族在此合族同居历时340余年,被称做“廉俭孝义第一家”,至今已整整闻名了900多年。长达168条的传世家训《郑氏规范》,被誉为中国传统家训的重要里程碑。其事载入《宋史》、《元史》、《明史》。

家风是一个家族世代流传的处世之道,也是祖先历经世事之后的经验之言,或成册,或言传,但无论是采用何种形式,都是长辈对子孙后代的谆谆劝诫。好的家风淳朴无华、催人向善,是引导子孙成人成材的不二法门,也是约束子孙行为规范的内心准则;反之,则误人误己,诱导子孙步入歧途。一家之风,往小看是修身齐家,往大看是治国平天下。优良家风需要坚守,需要传承,更需要弘扬。

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直接影响党风、政风、民风的一件大事。我们党的老一辈革命家历来十分重视家风建设。毛泽东同志在长子毛岸英从苏联留学回国后,就把他送到基层一线接受劳动锻炼。刘少奇同志的长女在读大学时回家要车接,他知道后严肃地批评说坐电车和公共汽车不一样吗?曾主管国家经济工作多年的李先念同志不许孩子经商。这些家风家规值得每一位党员干部学习。相反,从近年来查处的一些违法违纪案件看,出问题的干部普遍家风不正、家教不严,有的甚至把家庭当成权钱交易所,既影响党的形象,又败坏社会风气。

今天,我们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家庭结构从过去的四世同堂走向小家庭时代,而随着城镇化不断推进,传统家族日益消解,家风影响也逐渐弱化。有位哲人说过,历史中总有属于未来的东西。我们如何挖掘传统家风中核心价值,并在时代变迁中坚守与丰富,构建起这个时代的清正民风呢?

以德立家风,构建起弘扬美德的民风。中国历来重视以德业遗子孙.这种德既包括个人品德也包括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律己要勤,事父母要孝,待他人要恕.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与节约型社会同频,执法如山,守身如玉,视民如子与清正廉洁共振,苟利国家生死以则依然跳动着深深爱国情怀的时代旋律。

以学立家风,构建起重视学习的民风。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学习是我党永葆活力的秘密。在学习力就是竞争力、发展力的当下,重学习、能学习、会学习无疑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读书成才,文化兴家,知识治愚,我们如果能继承耕读传家的良好家风,必将有助于形成勤学习、重知识的民风,推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以规立家风,构建起遵纪守法的民风。依法治国是人类千百年来的经验总结。党的十八大把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大要素,就是要让法治成为全民的真诚信仰,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成为想问题、找方法的重要手段。我国历来重视家规、家训,它是后代子孙的行为准则,是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行为标准。有了家风的基础就有了民风建设的深厚土壤。

郑义门观后感范文 篇4

郑义门,即“江南第一家”,位于金华市浦江县郑安镇,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孝义文化的遗址。郑氏家族在此合族同居历时已有340余年,被世人称为“廉俭孝义第一家”,至今已闻名了数百年。

在观看完了《郑义门》这一视频后,其中的许多道理让我受益匪浅,非一吐而快不可。

郑氏家族家规严厉,若有违背者严惩不贷。譬如郑义门中有家规规定“不可赌博”,却偏偏有一名将家规当成耳旁风的郑氏子弟。家长得知他在外赌博作乐时,先不动声色,而后派家人去探个究竟,知道了个中事实后才将那名不将家规当回事的子弟捉回来,问他个前因后果,杖棍三十。这件事让我对规法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国法不可违,家规更是不可不从。

还记得郑氏子弟中的郑浩,因被调到外地去就任县衙一职,家长怕郑浩经不住这风情万种、花团锦簇的世界的诱惑,便派了郑家精灵去观察,并考验郑浩。当郑浩刚到就任的县衙时,那些达官贵人果不出其然的送来了好多金银财宝,当郑浩看着这些金银财宝时,心中想起了郑家每日清晨家长的训戒,便一声令下将这些所谓的“巴结”统统退了回去,没人来认领的便一把火给烧了。这让我感悟到了做人必须洁身自好,身为百姓的父母官,不可收人贿赂,“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软”,要廉洁清明,做一个好清官。

更让我记忆深刻的还是俭以为家。在郑氏家族里,未满十六岁之前的孩子都不能穿绸缎衣服,以此让孩子从小养成不爱慕虚荣的心态;以及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也蕴含着许多俭以为家的理念,如:在就餐时,吃多少盛多少,不可不吃,但也不可不吃完自己所盛的饭菜。

再如郑义门家族之间的和谐相处,对待长辈的礼貌懂事,对自己所做的事有所担当,不是自己的功劳不可自揽,自己做错的事情不可不管,更不可不承认等等,诸如此类赞叹不已。

我必将为自己而奋斗,向郑义门的弟子们学习,受人欢迎。

郑义门观后感范文 篇5

星期五晚上八点,我按老师的要求准时收看动画片《郑义门》。不用说,我是多么激动,多么兴奋啦!

郑义门又称"江南第一家",是由朱元璋皇帝赐名的,出过173位官吏,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文化遗址。郑家家风严明,时称"义门郑氏",故又名"郑义门".

今天,我收看的是第六集《俭以持家》。讲的是少年郑栋和他的母亲陈荷去舅舅家做客。舅舅见他穿着布衣,有点寒酸,便送他一套家里孩子没穿过的绸锻新服,可郑栋拒绝了。母亲陈荷说:"穿了新衣服,就想着要新鞋,新帽了。衣服只要干净,布衣一样的能穿".郑栋告诉他们:"郑氏家规中规定未满二十五岁是不能穿绸锻华服的".一眨眼就到吃饭的时候了,舅妈夹了一块肉给郑栋,可郑栋拒绝了舅妈的好意,并告诉舅妈:"郑氏家规规定不到初一、十五是不能吃肉的,要学会勤俭持家。"舅妈说:"现在没人看见,吃一块不要紧。"可郑栋抵制住诱惑,坚绝不吃。

看完这集故事后我感慨不已。郑栋小小年纪就能严守家规,不讲吃不讲穿,懂得勤俭持家,我和郑栋比起来可就差远了!妈妈曾经把姐姐穿小的衣服拿给我穿,虽然衣服还很新,可我嫌弃是姐姐穿过的衣服,非要买新衣服不可。而且我还经常扯着妈妈给我买零食吃,家里的零食一吃完我就迫不及待的要妈妈上街跟我采购。有些零食吃了一半扔一边,拆开新的一包又吃。妈妈经常批评我浪费不懂得节约,可我总是当耳旁风,觉得无所谓。从现在起,我要向郑栋学习,讲朴素,讲节约,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不挑剔,不浪费,勤俭节约的孩子,为父母着想,不大手大脚花钱。

郑义门观后感范文 篇6

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 浦江郑宅镇的郑义门,号称“江南第一家”。900年历史,至今依然生生不息。

她的传奇故事在于:其一,这一家族十五代同居生活,300年不分家,鼎盛时期郑家3000余人同吃一锅饭;其二,郑义门173人为官,官位最高者位居礼部尚书,却没有一人因贪墨而遭罢官。

郑氏先人已不在,然而留下的家风家训,却实实在在刻在石碑上,流淌在郑氏子孙的血液里。

是什么,使这户寻常人家有着如此强大的凝聚力?又是什么,让这个传统家族延续着如此旺盛的生命力?

修身齐家

家风传承

“江南第一家”古宅,其实是浦江郑氏的祠堂,是一座五进九间的四合院,古朴、宁静。与其他宗祠最大的不同是,院内有着密密麻麻的各式牌匾。

最出名的,是明太祖朱元璋钦赐的“孝义家”。

郑定汉,郑义门第27代孙,虽然已经71岁,但身板硬朗、声如洪钟。几乎每天,他都在这里给来往客人讲述郑义门的故事,今天也不例外。

传奇的家族,总是有着惊心动魄的历史。老郑儿时印象最深刻、也是他最爱讲的,是一个“兄弟争死”的故事。宋末元初时期,郑氏有兄弟俩,郑德珪的弟弟郑德璋颇有才能,但因为有些脾气而得罪了权贵,被诬陷判了死刑。郑德珪拼了自己一死,保全了弟弟的性命。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祖先的故事是如此,老郑过的日子也是如此。老郑的两个儿子都40多岁,都做生意,一个做拉丝,一个做挂锁。有了钱,两个儿子也没造新房,也没搬到城里去住。大儿子郑可教说,离父母近,能照顾,有房子住就行。

吃饭也在一起,老郑的老伴掌勺,两儿媳妇就打下手。不管哪个兄弟的客人来了,到了老郑家,就是大家的客人,谁在家谁接待,都一样。4个孙子但凡回家,都要帮着给家里干活、做家务,伺候太奶奶。

“勤勤恳恳是做人的本分!”这是老郑的口头禅,也是这一家三代不成文的家训。

数百年的同居,浦江郑氏靠168条《郑氏规范》管理着数百人的大家庭。如今,郑氏子孙各家各户也都有各自的家训。这些家训来自于《郑氏规范》,又有着各家的特色。

东明村是郑氏子孙聚居的村子之一,共398户人家。无论你走进哪家,墙上都挂着一块牌子,写着这一家的家训。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缕半丝,恒念物力为艰。”这是村民郑隆利家的家训。

“主持正义,肩挑道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是郑隆善家的家训。

“吾人生于天地间,只思量做得一个人,是第一义,余事都没要紧。”这是金晓峰家的家训。

……

儒家抽象的孝悌忠信,在这里有了更通俗、更具体的解读。郑氏数百年的家风家训,实实在在地印在了每个村民的生活里。

克己自律?德行为先

360多年时间,郑义门十五代人同居的生活,对于现代人来说,不可想象。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