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偶性课件汇总15篇

04-12

编辑特地为你收集整理“奇偶性课件”。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当中的一部分,这就要老师好好去自己教案课件了。教案是促进课堂群体合作的有效途径。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奇偶性课件【篇1】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17页上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归纳、猜想的研究方法,小组合作研究出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

2.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变化过程,在活动重视学生体验探究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小游戏使学生体会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中存在数学规律,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通过实践报告,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加法中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从生活中的摆渡问题,发现数的奇偶性规律。

教学难点:

运用数的奇偶性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投影、杯子。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自然数包含有奇数和偶数,一个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这一节课我们要进一步认识数的奇偶性。

二、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活动一:示图(右图)

小船最在南岸,从南岸驶向北岸,

再从北岸驶回南岸,不断往返。

1、(1)小船摆渡11次后,船在南岸还是北岸?为什么?

(2)有人说摆渡100次后,小船在北岸。

他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2、请任说一个摆渡的次数,学生回答在南岸还是北岸?

3、请学生画示意图和列表并观察。

4、想:摆渡的次数与船所在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摆渡奇数次后,船在岸。

摆渡偶数次后,船在岸。

试一试

一个杯子杯口朝上放在桌上,翻动1次,杯口朝下,反动2次杯口朝上。翻动10次后,杯口朝,反动19次后杯口朝。

1、想一想:翻动的次数与杯口的朝向有什么关系?

翻动奇数次后,杯口朝。

翻动偶数次后,杯口朝。

2、把杯子换成硬币你能提出类似的问题吗?

活动二

圆中的数有什么特点?正方形中的数有什么特点?

圆中的数都是偶数,正方形中的数都是奇数

试一试:(投影)

三、巩固练习(投影出示习题)

四、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作业

1、课本第17页试一试的题目。

2、优化作业

奇偶性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奇函数、偶函数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判断某些函数奇偶性的方法;

3.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加强化归转化能力的训练;

教学重点

函数奇偶性的概念

教学难点

函数奇偶性的判断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具装备

幻灯片3张

第一张:上节课幻灯片A。

第二张:课本P58图2—8(记作B)。

第三张:本课时作业中的预习内容及提纲。

教学过程

(I)复习回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函数单调性的概念,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增函数、减函数的定义,并复述证明函数单调性的步骤。

生:(略)

师: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函数的另外一个性质——奇偶性(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II)讲授新课

(打出幻灯片A)

师:请同学们观察图形,说出函数y=x2的图象有怎样的对称性?

生:(关于y轴对称)。

师:从函数y=f(x)=x2本身来说,其特点是什么?

生:(当自变量取一对相反数时,函数y取同一值)。

师:(举例),例如:

f(-2)=4, f(2)=4,即f(-2)= f(-2);

f(-1)=1,f(1)=1,即f(-1)= f(1);

……

由于(-x)2=x2 ∴f(-x)= f(x).

以上情况反映在图象上就是:如果点(x,y)是函数y=x2的图象上的任一点,那么,与它关于y轴的对称点(-x,y)也在函数y=x2的图象上,这时,我们说函数y=x2是偶函数。

一般地,(板书)如果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 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偶函数。

例如:函数f(x)=x2+1, f(x)=x4-2等都是偶函数。

(打出幻灯片B)

师:观察函数y=x3的图象,当自变量取一对相反数时,它们对应的函数值有什么关系?

生:(也是一对相反数)

师:这个事实反映在图象上,说明函数的图象有怎样的对称性呢?

生:(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师:也就是说,如果点(x,y)是函数y=x3的图象上任一点,那么与它关于原点对称的点(-x,-y)也在函数y=x3的图象上,这时,我们说函数y=x3是奇函数。

一般地,(板书)如果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 =-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奇函数。

例如:函数f(x)=x,f(x) =都是奇函数。

如果函数f(x)是奇函数或偶函数,那么我们就说函数f(x)具有奇偶性。

注意:从函数奇偶性的定义可以看出,具有奇偶性的函数:

(1)其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2)f(-x)= f(x)或f(-x)=- f(x)必有一成立。因此,判断某一函数的奇偶性时。

首先看其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若对称,再计算f(-x),看是等于f(x)还是等于- f(x),然后下结论;若定义域关于原点不对称,则函数没有奇偶性。

(III)例题分析

课本P61例4,让学生自看去领悟注意的问题并判断的方法。

注意:函数中有奇函数,也有偶函数,但是还有些函数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唯有f(x)=0(x∈R或x∈(-a,a).a>0)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IV)课堂练习:课本P63练习1。

(V)课时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函数奇偶性的定义及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方法。特别要注意判断函数奇偶性时,一定要首先看其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否则将会导致结论错误或做无用功。

(VI)课后作业

一、课本p65习题2.3 7。

二、预习:课本P62例5、例6。预习提纲:

1.请自己理一下例5的证题思路。

2.奇偶函数的图角各有什么特征?

板书设计

课题

奇偶函数的定义

注意:

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方法步骤。

小结:

教学后记

奇偶性课件【篇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4-1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尝试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方法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2、让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发现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

3、在活动中培养等毛生的观察、推理和归纳能力。

4、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发现规律,感受数学内在的魅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索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

数字卡片,盒子,奖品。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提问或列举等形式,复习奇、偶数的意义。)

活动1:数的奇偶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激趣导入。

清早,笑笑第一个走进了教室,像往常一样把门打开后就去开灯,结果灯未亮,于是,他自言自语地说了声“停电了”就走到座位上坐下。不一会儿,同学们陆陆续续来到了教室,看到教室里光线有些暗,都下意识地伸手去按电灯开关,却都像笑笑一样无奈地走回自己的座位。你知道第11个同学按过开关后,“开关”是打开的还是关闭了?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汇报交流。

方法:用文字列举出开、关的情况

开、关;开、关;开、关;开、关;开、关;开、关……

让学生数数,直观地发现第11个人按过开关后,开关是打开的。

2、增加人次,深入探究。

如果是第47个同学或第60个同学进去,用列举的方法判断“开关”的开、关情况还方便吗?你还能想出什么好方法?

3、第二次汇报交流。

投影下表:

用列表的方法启发学生总结规律并作答:当人数是1、3、5、7……的时候,开关处于开启状态,而当人数是2、4、6、8……的时候,开关处于关闭状态。即,进来的是奇数个同学时,开关被打开;进来的是偶数个同学时,开关被关闭。因为47是奇数,开关被打开;108是偶数,开关被关闭。

(三)巩固应用。

1、看书学习并解决小船的靠岸问题。

2、解决杯子上下翻转,杯口的朝向问题。

3、举例说说数的奇偶性还能解决哪些生活问题?

(四)活动小结。

当一个事物只有两种(运动或变化)状态时,运动奇数次后,状态与初始状态相反,运动偶数次时,状态与初始状态相同。

活动2:探索奇、偶数相加的规律。

(一)有奖游戏。

1、出示分别装有奇数卡片和偶数卡片的两个盒子。宣布游戏规则:从自己喜欢的盒子里任意抽取两张卡片,如果卡片上两个数的和为奇数,你就可以领取一份奖品。

2、游戏开始。部分学生按规则抽取卡片,并将卡片上两个数相加的算式及得数写在黑板上。上来的同学无一人获奖。

3、引发思考。

师:是你们运气不好,还是其中隐藏着什么秘密?想一想:如果继续抽下去,你们有获奖的可能吗?

4、发现规律。

学生观察黑板上的算式,很快发现其中的“秘密”:两个奇数相加和是偶数;两个偶数相加和也是偶数。如此抽取卡片,永远无法获奖。

5、举例验证。

6、修改游戏规则。

(1)师:现在同学们已经发现了不能获奖的原因了,那么,你能不能修改游戏规则,保证你们能够获奖呢?

(新规则:在两个盒子里各抽出一张卡片,两张卡片上数的和是奇数可获奖。)

(2)请学生按修改后的规则试抽几次,并发奖以资鼓励。

(3)举例验证:奇数+偶数=奇数

(二)总结奇、偶数相加的规律。

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

奇偶性课件【篇4】

一、说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4-15页《数的奇偶性》。《数的奇偶性》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数的奇数和偶数的基础上进行的。

教材安排了几个不同的数学活动和游戏让学生体会数的奇偶变化规律,引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在探究规律的活动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运用这些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本课主要设计了两个活动:

活动一: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数的奇偶性规律,会利用数的奇偶性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主要是让学生发现小船开始状态在南岸,“奇数次在北岸,偶数次在南岸”的规律。(我将教材改为学生翻手掌,得出规律)对学生进行列表、画图等解决问题策略的指导。

活动二:主要是运用上面的奇偶规律探索数学计算中的奇偶变化规律。通过经历尝试列式计算—初步得出结论—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过程,探索奇数、偶数相加的规律,提高学生推理能力。

二、说学生分析

五级学生已经有了一些探索数学问题的方法和总结规律的经验,思维比较活跃。他们能随时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有效的解决方法和策略,并能及时地总结自己的方法,在运用中积累经验。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极强,渴望发现规律。通过前侧,我发现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所学知识,我通过下面的教学,可以让大部分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形成认识,实现学习目标。

三、说学习目标

1、尝试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方法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

2、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计算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3、在学习“数的奇偶性”的活动中,能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发现加减法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喜欢),下面老师就和你们一起来做游戏——翻手掌),大家玩过了吗?其实在翻手掌中也有许多数学知识,你留心了吗?今天老师就看谁细心观察,在翻手掌中获得数学规律,大家有信心吗?

二、探索新知

(一)、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奇偶性

活动一:师生互动,组织学生通过多种方法发现规律(翻手掌)

1、让全体学生做游戏(翻手掌)

课件出示游戏规则:所有学生手心向下,然后依次手心向上还是向下,再把手心向下,这样来回翻。

2、思考你翻5次后,手心向下还是向上?

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3、要解决翻100次后你的手心向下还是向上?该怎么办?1000次、9999次怎么办呢?

(1)独立思考

(2)集体汇报交流

(3)老师进行解决问题方法的指导:列表或画图。

4、通过解决这些问题,观察板书,你有什么发现?

翻奇数次后,手心朝。

翻偶数次后,手心朝。

5、学以致用:翻100次、1000次、9999次,手心向上还是向下?

6思考:只要确定第几次的位置,就能确定所有奇数次的位置?也就能确定所有偶数次的位置?

7、思考:有人说手心翻了999次后,手心向下,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8、同桌问一问:手心翻了()次后,手心向(),为什么?

活动二:扩展延伸、巩固所学

1、原来利用数的奇偶性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问题。

(1)请同学用手里的杯子,完成第14页的试一试(课件出示:一个杯子杯口朝上放在桌上,翻动1次杯口朝下,翻动2次杯口朝上。翻动10次后,杯口朝,翻动19次后杯口朝。尝试说说理由)

a、独立思考

b、集体交流,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

(2)体会奇偶数的相对性

改变杯子开始状态杯口朝下,看有什么规律

质疑:为什么刚才奇数次杯口朝下,现在奇数次的杯口确向上呢?

小结:因为每次的起点不一样。所以的奇数次位置也会发生改变。但我们只要记住第一次的位置,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

2、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解决问题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能举出和今天学习的类似的例子吗?

(二)自主探究奇偶性在计算中的作用

1、出示下面的数,让学生判断圈里、方框框里的数各是什么数?

1、11、21、49、21、25、37、3、101、87

2、12、18、20、6、34、80、16、52

偶数奇数

2、探究奇偶性的规律:

(1)你们从圆中任意选两个数相加或相减,我就能判断它们的和或差是奇数还是偶数?(不信或信)

想知道老师这么快说出来的奥秘吗?

(2)让学生从正方形中任选2个数相加或相减,看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3)再写几组两个偶数相加减的算式,进行验证.

(4)得出结论:当两数都是偶数时,加减后的结果一定是偶数。

(5)如果从圆中任选两个数他们的和或差是奇数还是偶数?尝试验证并得出结论。

当两数都是偶数时,加减后的结果一定是偶数

(6)如果要使两个数他们的和或差是奇数,该怎么办?

个别学生可能说:我想从圆中任选一个数再从正方形中任选一个数,他们的和是奇数。

让学生尝试验证并得出结论当两数一个是偶数、一个是奇数时,加减后的结果一定是奇数

3、总结:通过刚才的研究,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能用一句话概括吗?

(1)、对于确定的两个数,无论加法还是减法,运算后的奇偶性是一样的。

(2)、当两数的奇偶性相同时,加减后的结果一定是偶数;当两数的奇偶性不同时,加减后的结果一定是奇数。

4、考考你:完成数学书上15页第(7)题:判断下列算式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

10389+20xx 11387+131 268+1024

287-163 357-168 1024-268 1024-267

思考:你是怎样判断的?

5、你敢来挑战吗?

2+4+6+8+10……+998+1000

2+4+6+8+10……+998+1000+1

同学们学得很好,掌握了这些规律,我们就可以发现生活中的一些小秘密。

三、实践应用,解决问题

1、小小编辑

你能从我们天天翻看的数学书里发现有关数的奇偶性的问题吗?

a、独立思考。

b、集体交流。

打开和闭合书分别对应着翻的次数;奇数页在正面,偶数页在背面……

2、开关的秘密

一天晚上,淘气在家做作业时停电了,(此开关为一开一关)淘气按了12次开关,等到来电时,灯亮着还是不亮?假若按了201次开关呢?

(1)独立思考,同桌讨论。

(2)集体交流。

四、畅谈收获

你学到了什么?

五、实践作业的布置

判断结果的奇偶性,并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07-13

207-13-11

207-13-11-43

207-13-11-43-25

207-13-11-43-25-49

板书设计:

列表法画图法

上面

五、说课后反思

我的感受是:

1、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在于上课时创设一种学生探索的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根据学生对游戏更感兴趣的特点。我设计了翻手掌的游戏活动,从课堂的效果看学生非常感兴趣争先恐后跃跃欲试,但在翻100次后,学生试过几十次之后,停下了,同学们的学习情绪逐步高涨,要急于发现规律。这时学教师适时抓住学生好奇的时机,提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呢?”的问题,这一提问适时地把学生引入到探究的问题中。

2、重视学生活动,引导学生用“经历尝试列式计算—初步得出结论—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学习方法解决奇数、偶数相加减的规律,提高学生推理能力。

3、本节课,教材上仅有两个活动和两个“试一试”,练习几乎没有,两个活动的探索过程也非常简单,学生稍作思考就能得到正确的答案。课前,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将“翻杯子游戏”和“探索整数加减法得数的奇偶性”进一步拓展,并增加了一些练习,使内容更加丰满,但是练习的典型性、层次性仍然不够,还需要改进。

4、对于数的奇偶性的运用的举例有些不恰当。我应该利用课堂中生成的资源灵活练习。

5、数学课上的板书必须要能诠释重点,疏通难点。我的板书太简单了。

6、我能用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的情感,用我的态度影响学生的态度,让学生在乐中玩,玩中思,充分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教学目标。

7、对学生适时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反思这堂课,我觉得应及时审视自己的教学,调控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在练习题的设计中,可以利用课堂中生成的资源灵活练习,而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就要求教师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资源。还应该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处理好课堂随机生成的随机情境,加强对学生及时准确恰当的评价。

奇偶性课件【篇5】

一、教材与学生

1、教材

《数的奇偶性》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数的奇数和偶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因为这个知识才刚刚从中学数学,或小学奥数系列进入教材学生不熟悉,,教师也陌生,我就想,能否让学生亲身体会一下奥数并不神秘,同时能在快乐中去学有价值、有难度的数学。

2、学生

五年级学生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思考、分析、交流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但基础的差异,环境的不同,后天开发的不等,故我在循序渐进,步步为营的同时,准备放开手脚,让学生去动手探索。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中自然认识奇数和偶数;掌握数加减的奇偶性;

2.运用设疑——猜想——验证—运用的教学模式,培养的自主探究的能力;

3.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思考、学习,增长数学兴趣和增强学习的内驱力。

三、教法和学法

主要是自主探究与开放式教学相结合。

1、让学生自主探索规律,并全程参与。

我想,什么也不能代替学生的亲身体验。这里我讲一个小故事——有一天,我感冒了。不想说,也不想动,就说:孩子们,今天讲台就交给你们了,我就是一个擦黑板工。同学们笑了,尽管我讲的是租船和租车的复杂问题,但孩子们讲的头头是道,写的一丝不苟。为什么不在适当的时候把课堂还给学生呢?!

2、大胆开放,抛弃束缚。

我的教学不想拘泥于一点,不想修建一个房屋让孩子们在里面玩,在思维的国度,应该是平等的,自由的。这难道不是北大的思想吗?开放式教学不是我们北大附中的精髓吗?

因此我打破了教材的局限,设计了一个崭新的思路——

四、教学设计和思路

(一)游戏导入,感受奇偶性

1、游戏一:6只小鸭子、5只蝴蝶找伴

2、游戏二:转轮盘

(1)讲要求:指针停在几上就再走几步;

(2)独白:

A请他们全班去吃饭,地方吗

B学生开心极了,当听到是东方饺子王………一片赞叹。

C结果: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有的指责我—骗人

(我—我怎么骗人了?)

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如果游戏一是感知数的奇偶,开始了微笑,那么游戏二就彻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笑声中,叹息声中,在失败中开始了思索,在思索中寻找答案。

(此时学生议论纷纷,正是引出偶数、奇数的最佳时机)

3、板书课题,加以破题,加以过渡。

(二)猜想验证,认识奇偶性

1、为什么没有人中奖呢?(学生猜想,教师板书)

2、真的是这样吗?(教师加以验证)

(我在验证的同时,表扬学生达到了一年级水平,二年级的高度,三年级的容量,学生在笑声中体验了愉悦,在开心中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能力)

(而在我展现了验证的过程后,开始表扬自己,这个人多帅,多聪明,像不像我——————,哈哈不服气,你来呀!)

(三)大胆猜想,细心求证

1、独立来写(写出了加法,又写出了减法,我提示—有没有乘除呢?)

2、小组合作验证纠偏

3、小组展示(满满的一黑板,加减乘除都有。而且欲罢不能,我就在表扬学生的基础上,圈出我们今天应该掌握的加法的奇偶性。)

(四)坡度练习,层层加深

1、填空

2、判断(这些内容,由浅入深,由难及易,层层推进)

3、填表(着重讲解了这一道题—因为它是例题,我把填表作为要点,学会观察与思考,从而得到规律。)

4、动手(有动脑的,动口的,这里的翻杯子就是动手了。)

五、课堂小结,课后延伸

1、说说我们这节课探索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或者有什么想说的?

2、思考题

那如果是4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上放在桌上,每次翻动其中的3只杯子,能否经过若干次翻转,使得4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下?最少几次?

奇偶性课件【篇6】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归纳、猜想的研究方法,小组合作研究出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

2、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变化过程,在活动重视学生体验探究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小游戏使学生体会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中存在数学规律,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实践报告,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加法中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从生活中的摆渡问题,发现数的奇偶性规律。

教学难点:

运用数的奇偶性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一个杯子。

学具准备:

每人一枚硬币。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自然数包含有奇数和偶数,一个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这一节课我们要进一步认识数的奇偶性。

二、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一)活动一:示图:小船最在南岸,从南岸驶向北岸,再从北岸驶回南岸,不断往返。

1、(1)小船摆渡11次后,船在南岸还是北岸?为什么?

(2)有人说摆渡100次后,小船在北岸。他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摆渡次数

船所在的位置

1

北岸

2

南岸

3

北岸

4

南岸

2、请任说一个摆渡的次数,学生回答在南岸还是北岸?

3、请学生列表并观察。

4、想:摆渡的次数与船所在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摆渡奇数次后,船在岸。

摆渡偶数次后,船在岸。

(二)活动二:试一试

1、师:一个杯子杯口朝上放在桌上,翻动1次,杯口朝下,反动2次杯口朝上。翻动10次后,杯口朝---,反动19次后杯口朝-----。

2、师示范,生活动:

摆开始状态第1次第2次第3次

下上下(师示范,生活动)

3、师:任说一个翻动的次数,学生抢抢抢答杯口朝上还是朝下?

4、观察杯口,找规律:

想一想:翻动的次数与杯口的朝向有什么关系?

翻动奇数次后,杯口朝。

翻动偶数次后,杯口朝。

5、师:把杯子换成硬币你能提出类似的问题吗?

6、学生你说我答,一人任说一个翻动次数,另一人判断杯口朝上还是朝下。

(三)活动三:观察下面两组数:

1、出示圆内数:121820346801652

2、出示方框内数1149252133710187

(1)读一读:

(2)说一说圆中的数有什么特点?

(3)方框中的数有什么特点?

3、偶数有什么特征?奇数有什么特征?

(四)活动四:试一试:

1、从圆中任意取出两个数相加,和是偶数。

同桌两人:一人说算式,一人计算和。

师:从以上举例可以发现?

任请一组同桌汇报,

(1)偶数+偶数=()

(2)从正方形中任意取出两个数相加,和是。

(3)任意写出两个偶数,它们的和是。

(4)任意写出两个奇数,它们的和是。

(5)分别从圆和正方形中各取一个数相加,和是。

(6)任意写出一个偶数,一个奇数,它们的和是。

(7)判断下列算式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

10389+20xx=

11387+131=

三、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希望同学们做一个生活中的细心观察者,发现并创造我们美好的生活。

板书设计:

课题:数的奇偶性

(1)偶数+偶数=()

(2)从正方形中任意取出两个数相加,和是------。

(3)任意写出两个偶数,它们的和是-----。

(4)任意写出两个奇数,它们的和是-----。

(5)分别从圆和正方形中各取一个数相加,和是------。

(6)任意写出一个偶数,一个奇数,它们的和是--------。

(7)判断下列算式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

10389+20xx=

11387+131=

奇偶性课件【篇7】

学习目标1、函数奇偶性的概念

2、由函数图象研究函数的奇偶性

3、函数奇偶性的判断

重点:能运用函数奇偶性的定义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难点:理解函数的奇偶性

知识梳理:

1、轴对称图形:

2、中心对称图形:

【概念探究】

1、画出函数,与的图像;并观察两个函数图像的对称性。

2、求出,时的函数值,写出。

结论:

3、奇函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偶函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念深化】

(1)、强调定义中任意二字,奇偶性是函数在定义域上的整体性质。

(2)、奇函数偶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5、奇函数与偶函数图像的对称性:

如果一个函数是奇函数,则这个函数的图像是以坐标原点为对称中心的__________。反之,如果一个函数的图像是以坐标原点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则这个函数是___________。

如果一个函数是偶函数,则这个函数的图像是以轴为对称轴的__________。反之,如果一个函数的图像是关于轴对称,则这个函数是___________。

6、根据函数的奇偶性,函数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一:判定函数的奇偶性。

例1、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1)(2)(3)

(4)(5)

练习:教材第49页,练习A第1题

总结:根据例题,你能给出用定义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步骤?

题型二:利用奇偶性求函数解析式

例2:若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当x0时,f(x)=x(1-x),求当时f(x)的解析式。

练习:若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当x0时,f(x)=x|x-2|,求当x0时f(x)的解析式。

已知定义在实数集上的奇函数满足:当x0时,,求的表达式

题型三:利用奇偶性作函数图像

例3研究函数的性质并作出它的图像

练习:教材第49练习A第3,4,5题,练习B第1,2题

 

奇偶性课件【篇8】

1、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归纳、猜想的研究方法,小组合作研究出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

2、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变化过程,在活动重视学生体验探究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小游戏使学生体会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中存在数学规律,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实践报告,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加法中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从生活中的摆渡问题,发现数的奇偶性规律。

教学难点:

运用数的奇偶性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一个杯子。

学具准备:

每人一枚硬币。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自然数包含有奇数和偶数,一个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这一节课我们要进一步认识数的奇偶性。

二、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一)活动一:示图:小船最在南岸,从南岸驶向北岸,再从北岸驶回南岸,不断往返。

1、(1)小船摆渡11次后,船在南岸还是北岸?为什么?

(2)有人说摆渡100次后,小船在北岸。他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2、请任说一个摆渡的次数,学生回答在南岸还是北岸?

3、请学生列表并观察。

4、想:摆渡的次数与船所在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摆渡奇数次后,船在岸。

摆渡偶数次后,船在岸。

(二)活动二:试一试

1、师:一个杯子杯口朝上放在桌上,翻动1次,杯口朝下,反动2次杯口朝上。翻动10次后,杯口朝---,反动19次后杯口朝-----。

2、师示范,生活动:

摆开始状态第1次第2次第3次

下上下(师示范,生活动)

3、师:任说一个翻动的次数,学生抢抢抢答杯口朝上还是朝下?

4、观察杯口,找规律:

想一想:翻动的次数与杯口的朝向有什么关系?

翻动奇数次后,杯口朝。

翻动偶数次后,杯口朝。

5、师:把“杯子”换成“硬币”你能提出类似的问题吗?

6、学生你说我答,一人任说一个翻动次数,另一人判断杯口朝上还是朝下。

(三)活动三:观察下面两组数:

1、出示圆内数:121820346801652

2、出示方框内数1149252133710187

(1)读一读:

(2)说一说圆中的数有什么特点?

(3)方框中的数有什么特点?

3、偶数有什么特征?奇数有什么特征?

(四)活动四:试一试:

1、从圆中任意取出两个数相加,和是偶数。

同桌两人:一人说算式,一人计算和。

师:从以上举例可以发现?

任请一组同桌汇报,

(1)偶数+偶数=()(2)从正方形中任意取出两个数相加,和是。

(3)任意写出两个偶数,它们的和是。

(4)任意写出两个奇数,它们的和是。

(5)分别从圆和正方形中各取一个数相加,和是。

(6)任意写出一个偶数,一个奇数,它们的和是。

(7)判断下列算式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

10389+20xx=

11387+131=

三、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希望同学们做一个生活中的细心观察者,发现并创造我们美好的生活。

奇偶性课件【篇9】

教学目标:

尝试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侓在活动中体验研究的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奇偶性

指名学生演示:学生先站在教室前面,再从前面走到教室后面,这样来回走.

请问:走4次后,这位学生在哪里?走15次后这位学生在哪里?

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老师进行解决问题方法的指导:列表或画图。

二、应用奇偶性解决实际问题

指名回答活动的两个问题,说说是怎样思考的?

试一试:翻动杯子,判断杯子口的方向。

你能提出生活中存在的类似问题,同桌互想交流。

三、奇偶数相加的规律

让学生观观察下面两组数,各有什么特点?

(1)801220618341652(2)1121378710125349

试一试

小结:偶数加偶数奇数加奇数偶数加奇数

判断:让学生交流判断的思路

四、总结

作业

奇偶性课件【篇10】

一、教材与学生

1、教材

《数的奇偶性》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数的奇数和偶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因为这个知识才刚刚从中学数学,或小学奥数系列进入教材学生不熟悉,,教师也陌生,我就想,能否让学生亲身体会一下奥数并不神秘,同时能在快乐中去学有价值、有难度的数学。

2、学生

五年级学生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思考、分析、交流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但基础的差异,环境的不同,后天开发的不等,故我在循序渐进,步步为营的同时,准备放开手脚,让学生去动手探索。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中自然认识奇数和偶数;掌握数加减的奇偶性;

2.运用设疑--猜想---验证—运用的教学模式,培养的自主探究的能力;

3.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思考、学习,增长数学兴趣和增强学习的内驱力。

三、教法和学法

主要是自主探究与开放式教学相结合.

1、让学生自主探索规律,并全程参与。

我想,什么也不能代替学生的亲身体验。这里我讲一个小故事——有一天,我感冒了。不想说,也不想动,就说:孩子们,今天讲台就交给你们了,我就是一个擦黑板工。同学们笑了,尽管我讲的是租船和租车的复杂问题,但孩子们讲的头头是道,写的一丝不苟。为什么不在适当的时候把课堂还给学生呢?!

2、大胆开放,抛弃束缚。

我的教学不想拘泥于一点,不想修建一个房屋让孩子们在里面玩,在思维的国度,应该是平等的,自由的。这难道不是北大的思想吗?开放式教学不是我们北大附中的精髓吗?

因此我打破了教材的局限,设计了一个崭新的思路——

四、教学设计和思路

(一)游戏导入,感受奇偶性

1、游戏一:6只小鸭子、5只蝴蝶找伴

2、游戏二:转轮盘

(1)讲要求:指针停在几上就再走几步;

(2)独白:A请他们全班去吃饭,地方吗

B学生开心极了,当听到是东方饺子王………一片赞叹

C结果: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有的指责我—骗人

(我—我怎么骗人了?)

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如果游戏一是感知数的奇偶,开始了微笑,那么游戏二就彻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笑声中,叹息声中,在失败中开始了思索,在思索中寻找答案。

(此时学生议论纷纷,正是引出偶数、奇数的最佳时机)

3、 板书课题,加以破题,加以过渡。

(二)猜想验证,认识奇偶性

1、 为什么没有人中奖呢?(学生猜想,教师板书)

2、真的是这样吗?(教师加以验证)

(我在验证的同时,表扬学生达到了一年级水平,二年级的高度,三年级的容量,学生在笑声中体验了愉悦,在开心中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能力)

(而在我展现了验证的过程后,开始表扬自己,这个人多帅,多聪明,像不像我------,哈哈不服气,你来呀!?)

(三)大胆猜想,细心求证

1、独立来写(写出了加法,又写出了减法,我提示—有没有乘除呢?)

2、小组合作验证纠偏

3、小组展示(满满的一黑板,加减乘除都有.而且欲罢不能,我就在表扬学生的基础上,圈出我们今天应该掌握的加法的奇偶性.)

(四)坡度练习,层层加深

1、填空

2、判断(这些内容,由浅入深,由难及易,层层推进)

3、填表(着重讲解了这一道题—因为它是例题,我把填表作为要点,学会观察与思考,从而得到规律.)

4、动手(有动脑的,动口的,这里的翻杯子就是动手了.)

五、课堂小结,课后延伸

1、说说我们这节课探索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或者有什么想说的?

2、思考题--那如果是4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上放在桌上,每次翻动其中的3只杯子,能否经过若干次翻转,使得4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下?最少几次?

这节课,我以设疑—猜想—验证—运用为骨架,以激发的兴趣为血脉,加上开放的翅膀,我想是不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在飞翔?

当时课上完了,似乎又没有完!

我想说:一节没有上完的课,才是令人回味的课!就像我的说课不完美,但残缺是一种另类的美!谢谢!!

奇偶性课件【篇11】

一、说教材

《数的奇偶性》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教材在学习了数的特征的基础上,安排了多个数学活动,让学生探索和理解数的奇偶性,尝试运用“列表”和“画示意图”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发现规律,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让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体验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二、说学情:

五年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交流等能力。进行小组合作和交流时,大多数学生能较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主张和见解。绝大部分学生愿意通过自主思考,小组内和全班范围内交流的学习方式来提升自己对问题的认识。

三、说教法:

为适应数学学科“实践与应用”的需求,根据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节课我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教学策略,扶放结合,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探究和发现,使他们能自主的总结规律、解决问题。

四、说学法:

1、 通过动手操作,运用列表法和画图法发现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

2、运用观察、猜测、验证方法得出结论,探索加法中奇偶的变化的过程,在过程中发现规律。

五、说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际操作,尝试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方法发现数的奇偶性规律,并运用其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2、经历探索加减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六、说重、难点:

1、掌握加法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

2、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七、说流程:

(一)、旧知回顾:

1、什么是奇数?什么是偶数?

2、下面的数哪些是奇数?哪些是偶数?(课件出示)

1651430592 98 105

3、判断: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在此处设计导语:在我们研究的自然数中,可以把它们按奇偶性分为奇数和偶数两类,我们还可以用这些数的奇偶性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上一节数学活动课,继续探究一下有关“数的奇偶性”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在南方的水乡,有很多地方的交通工具是船,有很多人以摆渡为生,请看王伯伯的船,最初小船在南岸,从南岸驶向北岸,再从北岸驶向南岸,不断往返。船摆渡11次后,船停在南岸还是北岸?

(1)探究小船所在的位置:

师: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分析。(生口答)

师:请同学们选出其中一种分析方法,把分析过程写在草稿纸上。

小组交流,汇报。

摆渡次数 船所在的位置

1 北岸

2 南岸

3 北岸

4 南岸

奇偶性课件【篇12】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1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函数的奇偶性》(板书课题),根据新课标的理念,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我从6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我以领悟为目的,练习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归纳能力、及数学联系生活的能力。即实现数学教学的知识目标,又实现育人的情感目标。

二、说教材

《函数的奇偶性》是人教版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单元的重要知识点。全面介绍了偶函数的定义及判定,奇函数的定义及判定等两部分知识。为后面学习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一)教学目标:

依据本节课的知识特点及新课标要求,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目标是:理解函数的奇偶性及其几何意义,掌握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等数学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生活中运用的广泛性和实用性,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

重点是:函数的奇偶性及其几何意义。

难点是:判断函数的奇偶性的方法。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他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函数的概念,高一年级的学生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但仍需要教师的指导。

三、教法学法

教法:本节课采用自主探究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交流法等。

学法:引导学生探究合作,归纳总结,注重对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能力的培养,发挥学习小组的合作作用。

四、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编印导学案;学生预习课文,观察生活中具有对称美的物体或图像。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从导、研、练、拓、升五个环节进行说课。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3)、

该环节,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现实生活中蝴蝶、太阳、湖面倒影等具有对称性的图像,再让学生举例函数图像是否有类似的属性?通过评价学生回答,引出本节课的标题:函数的奇偶性。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采用问题探究导入法,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便于环节二的开展。本环节需要3分钟

环节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研20)

该环节,我分两个模块进行。

模块一:完成偶函数的定义。(板书知识点的小标题)。该模块中,让学生观察课本图1.3.7并思考,两个函数图像有什么共同特征?相应的对应表是如何体现这些特征的?进而让学生观察讨论,得出结论:当自变量x取一对相反数时,相应的函数值相同,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偶函数的定义: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偶函数。

模块二:完成奇函数的定义。(板书知识点的小标题)。该模块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偶函数的定义,根据偶函数相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推导出奇函数的定义,即: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奇函数。

模块三:完成例题5讲解。在引导学生复述偶函数、奇函数的定义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完成例题5中的1)2)小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函数定义域的范围,掌握函数奇偶性判定的方法。在完成1、2小题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完成3)4)两个小题。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巡视,以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采用讲授、研讨、探究、评价、训练、等多种教学手段,达成本节课的三维目标。本环节需要25分钟

环节三:强化训练,目标达成。(练12)

该环节,让同学们拿出之前下发的练习题,每个小组选出一位同学到黑板板演。然后教师对板演情况进行讲评,其他同学小组内互相批阅。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采取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方法,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便于及时对学生进行查缺补漏。本环节需要12分钟

环节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拓5)

这根据所学知识,让学生联系生活,列举在教室中具有奇偶性的具体实物,提高学生将知识联系生活的能力。

环节五:总结提升,布置作业(升5)

教师对本节课知识点进行梳理。完成课堂达标测评试题,然后启发学生思考这一课的收获。最后布置两种作业。基础型作业为总结本节课的所学知识完成相关练习。扩展型作业为学生自主查询函数奇偶性的相关资料。

本环节通过梳理总结,使本课知识要点化,系统化,给学生以强化记忆。所布置的作业,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把课堂所学应用于实践当中,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六、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直观具体形象地将本节课的学生重点呈现在黑板之上,方便学生理解掌握。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专家老师!

附:板书设计

奇偶性课件【篇13】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具体函数,让学生经历奇函数、偶函数定义的讨论,体验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培养其抽象概括能力、

(二)理解、掌握函数奇偶性的定义,奇函数和偶函数图像的特征,并能初步应用定义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奇偶性、

(三)在经历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归纳、抽象概括能力,体验数学既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

二、任务分析

这节内容学生在初中虽没学过,但已经学习过具有奇偶性的具体的函数:正比例函数y=kx,反比例函数,(k≠0),二次函数y=ax,(a≠0),故可在此基础上,引入奇、偶函数的概念,便于学生理解、在引入概念时始终结合具体函数的图像,增强直观性,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为阐述奇、偶函数的几何特征埋下了伏笔、对于概念可从代数特征与几何特征两个角度去分析,让学生理解:奇函数、偶函数的定义域是关于原点对称的非空数集;对于有定义域奇函数y=f(x),一定有f(0)=0;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的函数有f(x)=0,x∈R、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奇函数、偶函数的矛盾概念——非奇非偶函数、关于单调性与奇偶性关系,引导学生拓展延伸,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三、教学设计

(一)问题情景

1、观察如下两图(图略),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1)这两个函数图像有什么共同特征?

(2)相应的两个函数值对应表是如何体现这些特征的?

可以看到两个函数的图像都关于y轴对称、从函数值对应表可以看到,当自变量x取一对相反数时,相应的两个函数值相同、

2、观察函数f(x)=x和f(x)=的图像,并完成下面的两个函数值对应表,然后说出这两个函数有什么共同特征、

可以看到两个函数的图像都关于原点对称、函数图像的这个特征,反映在解析式上就是:当自变量x取一对相反数时,相应的函数值f(x)也是一对相反数,即对任一x∈R都有f(-x)=-f(x)、此时,称函数y=f(x)为奇函数、

(二)建立模型

由上面的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建立奇函数、偶函数的定义、

1、奇、偶函数的定义、

如果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奇函数、如果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偶函数、

2、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1)如果定义在R上的函数f(x)满足f(-2)=f(2),那么f(x)是偶函数吗?

(f(x)不一定是偶函数)

(2)奇、偶函数的图像有什么特征?

(奇、偶函数的图像分别关于原点、y轴对称)

(3)奇、偶函数的定义域有什么特征?

(奇、偶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三)解释应用

[例题]

1、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注:①规范解题格式;②对于(5)要注意定义域x∈(-1,1]、

2、已知:定义在R上的函数f(x)是奇函数,当x>0时,f(x)=x(1+x),求f(x)的表达式、

解:(1)任取x0,∴f(-x)=-x(1-x),而f(x)是奇函数,∴f(-x)=-f(x),∴f(x)=x(1-x)、

(2)当x=0时,f(-0)=-f(0),∴f(0)=-f(0),故f(0)=0、

3、已知:函数f(x)是偶函数,且在(-∞,0)上是减函数,判断f(x)在(0,+∞)内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并证明你的结论、

解:先结合图像特征:偶函数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猜想f(x)在(0,+∞)内是增函数,证明如下:

∴f(x)在(0,+∞)上是增函数、

思考:奇函数或偶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区间上的单调性有何关系?

[练习]

1、已知:函数f(x)是奇函数,在[a,b]上是增函数(b>a>0),问f(x)在[-b,-a]上的单调性如何、

4、设f(x),g(x)分别是R上的奇函数和偶函数,并且f(x)+g(x)=x(x+1),求f(x),g(x)的解析式、

(四)拓展延伸

1、有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的函数吗?若有,有多少个?

2、设f(x),g(x)分别是R上的奇函数,偶函数,试研究:

(1)F(x)=f(x)·g(x)的奇偶性、

(2)G(x)=|f(x)|+g(x)的奇偶性、

3、已知a∈R,f(x)=a-,试确定a的值,使f(x)是奇函数、

4、一个定义在R上的函数,是否都可以表示为一个奇函数与一个偶函数的和的形式?

奇偶性课件【篇14】

一、说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4-15页《数的奇偶性》。《数的奇偶性》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数的奇数和偶数的基础上进行的。

教材安排了几个不同的数学活动和游戏让学生体会数的奇偶变化规律,引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在探究规律的活动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运用这些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本课主要设计了两个活动:

活动一: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数的奇偶性规律,会利用数的奇偶性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主要是让学生发现小船开始状态在南岸,“奇数次在北岸,偶数次在南岸”的规律。(我将教材改为学生翻手掌,得出规律)对学生进行列表、画图等解决问题策略的指导。

活动二:主要是运用上面的奇偶规律探索数学计算中的奇偶变化规律。通过经历尝试列式计算—初步得出结论—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过程,探索奇数、偶数相加的规律,提高学生推理能力。

二、说学生分析

五级学生已经有了一些探索数学问题的方法和总结规律的经验,思维比较活跃。他们能随时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有效的解决方法和策略,并能及时地总结自己的方法,在运用中积累经验。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极强,渴望发现规律。通过前侧,我发现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所学知识,我通过下面的教学,可以让大部分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形成认识,实现学习目标。

三、说学习目标

1、尝试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方法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

2、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计算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3、在学习“数的奇偶性”的活动中,能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发现加减法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喜欢),下面老师就和你们一起来做游戏——翻手掌),大家玩过了吗?其实在翻手掌中也有许多数学知识,你留心了吗?今天老师就看谁细心观察,在翻手掌中获得数学规律,大家有信心吗?

二、探索新知

(一)、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奇偶性

活动一:师生互动,组织学生通过多种方法发现规律(翻手掌)

1、让全体学生做游戏(翻手掌)

课件出示游戏规则:所有学生手心向下,然后依次手心向上还是向下,再把手心向下,这样来回翻。

2、思考你翻5次后,手心向下还是向上?

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3、要解决翻100次后你的手心向下还是向上?该怎么办?1000次、9999次怎么办呢?

(1)独立思考

(2)集体汇报交流

(3)老师进行解决问题方法的指导:列表或画图。

4、通过解决这些问题,观察板书,你有什么发现?

翻奇数次后,手心朝。

翻偶数次后,手心朝。

5、学以致用:翻100次、1000次、9999次,手心向上还是向下?

6思考:只要确定第几次的位置,就能确定所有奇数次的位置?也就能确定所有偶数次的位置?

7、思考:有人说手心翻了999次后,手心向下,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8、同桌问一问:手心翻了()次后,手心向(),为什么?

活动二:扩展延伸、巩固所学

1、原来利用数的奇偶性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问题。

(1)请同学用手里的杯子,完成第14页的试一试(课件出示:一个杯子杯口朝上放在桌上,翻动1次杯口朝下,翻动2次杯口朝上。翻动10次后,杯口朝,翻动19次后杯口朝。尝试说说理由)

a、独立思考

b、集体交流,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

(2)体会奇偶数的相对性

改变杯子开始状态杯口朝下,看有什么规律

质疑:为什么刚才奇数次杯口朝下,现在奇数次的杯口确向上呢?

小结:因为每次的起点不一样。所以的奇数次位置也会发生改变。但我们只要记住第一次的位置,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

2、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解决问题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能举出和今天学习的类似的例子吗?

(二)自主探究奇偶性在计算中的作用

1、出示下面的数,让学生判断圈里、方框框里的数各是什么数?

1、11、21、49、21、25、37、3、101、87

2、12、18、20、6、34、80、16、52

偶数奇数

2、探究奇偶性的规律:

(1)你们从圆中任意选两个数相加或相减,我就能判断它们的和或差是奇数还是偶数?(不信或信)

想知道老师这么快说出来的奥秘吗?

(2)让学生从正方形中任选2个数相加或相减,看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3)再写几组两个偶数相加减的算式,进行验证.

(4)得出结论:当两数都是偶数时,加减后的结果一定是偶数。

(5)如果从圆中任选两个数他们的和或差是奇数还是偶数?尝试验证并得出结论。

当两数都是偶数时,加减后的结果一定是偶数

(6)如果要使两个数他们的和或差是奇数,该怎么办?

个别学生可能说:我想从圆中任选一个数再从正方形中任选一个数,他们的和是奇数。

让学生尝试验证并得出结论当两数一个是偶数、一个是奇数时,加减后的结果一定是奇数

3、总结:通过刚才的研究,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能用一句话概括吗?

(1)、对于确定的两个数,无论加法还是减法,运算后的奇偶性是一样的。

(2)、当两数的奇偶性相同时,加减后的结果一定是偶数;当两数的奇偶性不同时,加减后的结果一定是奇数。

4、考考你:完成数学书上15页第(7)题:判断下列算式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

10389+20xx 11387+131 268+1024

287-163 357-168 1024-268 1024-267

思考:你是怎样判断的?

5、你敢来挑战吗?

2+4+6+8+10……+998+1000

2+4+6+8+10……+998+1000+1

同学们学得很好,掌握了这些规律,我们就可以发现生活中的一些小秘密。

三、实践应用,解决问题

1、小小编辑

你能从我们天天翻看的数学书里发现有关数的奇偶性的问题吗?

a、独立思考。

b、集体交流。

打开和闭合书分别对应着翻的次数;奇数页在正面,偶数页在背面……

2、开关的秘密

一天晚上,淘气在家做作业时停电了,(此开关为一开一关)淘气按了12次开关,等到来电时,灯亮着还是不亮?假若按了201次开关呢?

(1)独立思考,同桌讨论。

(2)集体交流。

四、畅谈收获

你学到了什么?

五、实践作业的布置

判断结果的奇偶性,并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07-13

207-13-11

207-13-11-43

207-13-11-43-25

207-13-11-43-25-49

板书设计:

列表法画图法

上面

五、说课后反思

我的感受是:

1、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在于上课时创设一种学生探索的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根据学生对游戏更感兴趣的特点。我设计了翻手掌的游戏活动,从课堂的效果看学生非常感兴趣争先恐后跃跃欲试,但在翻100次后,学生试过几十次之后,停下了,同学们的学习情绪逐步高涨,要急于发现规律。这时学教师适时抓住学生好奇的时机,提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呢?”的问题,这一提问适时地把学生引入到探究的问题中。

2、重视学生活动,引导学生用“经历尝试列式计算—初步得出结论—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学习方法解决奇数、偶数相加减的规律,提高学生推理能力。

3、本节课,教材上仅有两个活动和两个“试一试”,练习几乎没有,两个活动的探索过程也非常简单,学生稍作思考就能得到正确的答案。课前,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将“翻杯子游戏”和“探索整数加减法得数的奇偶性”进一步拓展,并增加了一些练习,使内容更加丰满,但是练习的典型性、层次性仍然不够,还需要改进。

4、对于数的奇偶性的运用的举例有些不恰当。我应该利用课堂中生成的资源灵活练习。

5、数学课上的板书必须要能诠释重点,疏通难点。我的板书太简单了。

6、我能用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的情感,用我的态度影响学生的态度,让学生在乐中玩,玩中思,充分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教学目标。

7、对学生适时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反思这堂课,我觉得应及时审视自己的教学,调控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在练习题的设计中,可以利用课堂中生成的资源灵活练习,而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就要求教师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资源。还应该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处理好课堂随机生成的随机情境,加强对学生及时准确恰当的评价。

奇偶性课件【篇15】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说的课是人教A版必修1第一章第3节第2课时“函数的奇偶性”。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的分析、教学过程三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首先,来看一下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奇偶性”是人教A版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的第3节“函数的基本性质”的第2小节。

奇偶性是函数的一条重要性质,教材从学生熟悉的 及入手,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函数的奇偶性。从知识结构看,它既是函数概念的拓展和深化,又是后续研究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的基础。因此,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认知基础看,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并且有了一定数量的简单函数的储备。同时,刚刚学习了函数单调性,已经积累了研究函数的基本方法与初步经验。

从学生的思维发展看,高一学生思维能力正在由形象经验型向抽象理论型转变,能够用假设、推理来思考和解决问题. 3.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以及新课标理念,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奇偶性。

2.能运用函数奇偶性的代数特征和几何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奇偶性概念的形成过程,提高观察抽象能力以及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自主探索,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感受数学的对称美。

4、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函数奇偶性的概念和几何意义。

虽然“函数奇偶性”这一节知识点并不是很难理解,但知识点掌握不全面的学生容易出现下面的错误。他们往往流于表面形式,只根据奇偶性的定义检验f(x)f(x)或f(x)f(x)成立即可,而忽视了考虑函数定义域的问题。因此,在介绍奇、偶函数的定义时,一定要揭示定义的隐含条件,从正反两方面讲清定义的内涵和外延。因此,我把“函数的奇偶性概念”设计为本节课的重点。在这个问题上我除了注意概念的讲解,还特意安排了一道例题,来加强本节课重点问题的讲解。

难点:奇偶性概念的数学化提炼过程。

由于,学生看待问题还是静止的、片面的,抽象概括能力比较薄弱,这对建构奇偶性的概念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因此我把“奇偶性概念的数学化提炼过程”设计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1、教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以引导发现法为主,直观演示法、类比法为辅。教学中,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2、学法

让学生在“观察一归纳一检验一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从而使学生掌握知识。

三、教学过程

具体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交流的过程,共分六个环节:设疑导入、观图激趣;指导观察、形成概念;学生探索、领会定义;知识应用,巩固提高;总结反馈;分层作业,学以致用。下面我对这六个环节进行说明。

(一)设疑导入、观图激趣

由于本节内容相对独立,专题性较强,所以我采用了“开门见山”导入方式,直接点明要学的内容,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定向,达到开始就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的效果。

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对称美。再让学生观察几个特殊函数图象。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导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

(二)指导观察、形成概念

在这一环节中共设计了2个探究活动。

探究1.2

数学中对称的形式也很多,这节课我们就以函数f(x)x2和f(x)=2-︱x︱以及f(x)x和f(x)1x为例展开探究。这个探究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来实现的,由于有图片的铺垫,绝大多数学生很快就说出函数图象关于Y轴(原点)对称。接着学生填表,从数值角度研究图象的这种特征,体现在自变量与函数值之间有何规律?

引导学生先把它们具体化,再用数学符号表示。借助课件演示(令, 再令,得到比较得出等式) 让学生发现两个函数的对称性反应到函数值上具有的特性,f(x)f(x) (f(x)f(x))然后通过解析式给出严格证明,进一步说明这个特性对定义域内任意一个 都成立。 最后给出偶函数(奇函数)定义(板书)。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把对图形规律的感性认识,转化成数量的规律性,从而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切实经历了一次从特殊归纳出一般的过程体验。

(三) 学生探索、领会定义

探究3

下列函数图象具有奇偶性吗?

yx3,yx[4,3]yyx2,x[3,2]4O3x3O2x

设计意图:深化对奇偶性概念的理解。强调: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前提条件是——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四)知识应用,巩固提高

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4道题

例1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1) f(x)x4

(2) f(x)x5

(3) f(x)x

(4) f(x) 2xx

选例1的第(1)及(3)小题板书来示范解题步骤,其他小题让学生在下面完成。

例1设计意图是归纳出判断奇偶性的步骤:

(1) 先求定义域,看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2) 再判断f(-x)=-f(x) 还是 f(-x)=f(x)。

例2 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f(x)x2x

例3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f(x)0

例2.3设计意图是探究一个函数奇偶性的可能情况有几种类型?

例4(1)判断函数f(x)x3x的奇偶性。

(2)如果给出函数图象的一部分,你能根据函数的奇偶性画出它在y轴左边的图象吗?

例4设计意图加强函数奇偶性的几何意义的应用。

在这个过程中,我重点关注了学生的推理过程的表述。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学生对函数的奇偶性认识、理解和应用都能提升很大一个高度,达到当堂消化吸收的效果。

(五)总结反馈 在以上课堂实录中充分展示了教法、学法中的互动模式,“问题”贯穿于探究过程的始终,切实体现了启发式、问题式教学法的特色。

在本节课的最后对知识点进行了简单回顾,并引导学生总结出本节课应积累的解题经验。知识在于积累,而学习数学更在于知识的应用经验的积累。所以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增强错误的预见能力是提高数学综合能力的很重要的策略。

(六)分层作业,学以致用

必做题:课本第36页练习第1-2题。

选做题:课本第39页习题1.3A组第6题。

思考题:课本第39页习题1.3B组第3题。

设计意图: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人差异,加强作业的针对性,对学生进行分层作业,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进一步达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以上是我对教学设计的六个环节的简要说明。 下面是我的板书设计:

为了简洁明了的给出本节课的知识点及讲解,我将黑板版面分为四部分,其中第一部分是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函数的奇偶性定义;第二部分用来演练例题;第三部分用来学生黑板演练习题;第四部分用来进行课堂总结及布置作业。

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任重而道远,在此引用一句古人的诗句自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说课完毕。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奇偶性课件汇总15篇》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师资料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奇偶性课件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