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的要求,我们为您搜集了一些有用的内容《角的度量课件教案》。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但老师也要清楚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行的。老师上课时要以教案课件为依据。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37--3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自己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的结构与功能,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总结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
2、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统一角的计量单位的需要,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建立1°角的表象;能通过量角,建立角的大小的量化观念,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
3、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具准备:
教师用的活动角和量角器各1个,为学生每人印制120°
和50°的两个角,学生每人准备量角器1个,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感受角的大小
出示活动角,提问:要把这个角变大一些,可以怎样做?变小呢?
学生讨论,明确:
角是有大有小的,角的两条边*开一些,角就大一些;把两条边收拢一些,角就小一些,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我们以前学习量线段,是用厘米、分米、米来度量表示,那么,角的大小怎样度量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认识量角器:走迷宫,找城堡
1、请同学们观察自己的量角器,你看到了些什么?
2、组织学生交流,说说看到些什么。结合学生的交流,指出量角器像个大迷宫不容易看明白,在这个迷宫里有4座大城堡:中心点、0°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
3、出示教师用的量角器,请同学们一起走走迷宫,把你找到的4大城堡指给同学看。并指出内刻度线的0°刻度线、外刻度线的0°刻度线,结合学生的交流,指出角的计量单位“度”,并观察1°角的大小。
三、学习量角、编儿歌
1、我们认识了量角器,了解了4大城堡,你们会量角了吗?请同学们打开书第19页,照书上的样子试着量角。
2、组织学生交流量角的感受。
提问:有没有兴趣把量角的过程编成儿歌呢?
3、用量角器量印在练习纸上的角(50°的),把量角的步骤和方法编成儿歌,发挥集体智慧。
提问:拿着量角器量角,第一步干什么?
用量角器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师生共同操作,这一操作过程简单点怎么说?
学生议:(点对点)板书。
第二步干什么?怎么编儿歌?
再用量角器的一条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学生初议(线对线或线对边)
师生依次分步操作,找关键字编儿歌:
“点对点,线对边,再看另一边”
追问:这另一边的度线上有两个刻度,应该读哪一个度数?为什么?
儿歌怎么补充?全班讨论,把儿歌板书完整。
“点对点,线对边,再看另一边,0在外数外,0在内数内”
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学生试着量出练习纸上的另一个角(120°的),先估计,再边读儿歌边度量。让学生说说怎样量角,怎样读出度数的。
2、游戏:猜一猜,课件出示。
①将角的一边和零度刻度线覆盖住,只露出另一边所对的刻度,内圈70°,外圈110°,学生猜多少度(可能以右边的零刻度为始边,读内圈刻度,也可能以左边的零刻度线为始边,读外圈刻度),再全部呈现,这个角是70°。
②继续猜,方法同上,内圈130°,外圈50°,角的一边落在左边的零刻度线上。这个角应该读外圈刻度50°。
③继续猜,方法同上,内圈120°,外圈60°,有的读内圈刻度,有的读外圈刻度,结果都错了。原来,角的一边已不在零刻度线上。
3、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再在小组内交流。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本领,获得了哪些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用量角器测一个角的大小,能借助三角板画出30°,45°,60°,90°等特殊角及用量角器画出一个给定度数的角,会用尺规作图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熟悉并理解画法语言.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本节课的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测量角的大小数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本节课的数学活动过程,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不同方法间的差异,能够在测量画图等操作活动过程中发挥主动作用.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会用尺规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2.难点:用尺规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3.关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画图的数学活动过程,才能熟练掌握画图步骤.
教具准备
一副三角板、量角器、多媒体设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投影一个五角星的图案,请学生观察图形.(如右图)
2.提出问题:
你知道五角星的五个角是多少度吗?你是怎样知道的?
二、新授
学生活动:在小组中交流测量角的大小方法,可借助三角板估计角的度数,或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
教师活动:巡视收集学生测量的方法,并请学生说明不同方法得出的结论有何不同,对学生的活动过程给予积极评价.
结论:每个角均为36°.
1.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1)提出问题:
你能用量角器画一个角等于36°吗?能画一个角等于108°吗?
学生活动:两个学生板书演示画图过程,其余同学独立完成.
教师活动:巡视并指导学生画图.
(2)提出问题:
你能用三角板画出30°,45°,60°,90°等特殊角吗?
学生活动:动手画图.
教师活动:指导个别学生画图,评价学生的画图结果.
2.用尺规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探究:已知∠AOB,画一个角等于这个角.
学生活动:先进行独立思考,阅读课本第139页探究内容,动手画图,小组交流解决疑难,根据教师的演示,进行自我评价.
教师活动:启发引导学生画图,并巡视指导学生画图,然后板书演示画图过程(画图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画法),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用量角器量∠A′O′B′与∠AOB,看一看度数是否相等.
三、巩固练习
任意画一个钝角∠AOB,用尺规画一个角等于∠AOB.
师生互动:教师在黑板上画钝角∠AOB,请一个学生板书画图教师巡视指导其余学生画图.
请同学们用三角板画出(1)15°;(2)75°;(3)105°;(4)120°;(5)135°的角.
教师活动: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如15°看成45°~30°,用两块三角板画出15°的角.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测量角的度数,复习了角的度量方法,学会了用不同的工具画角.
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说出你所知道的测量角的大小的仪器.(同学互相补充)
教师活动:打开多媒体播放有关用仪器测量角的活动片子,让学生认识测量角的仪器.
五、作业布置
1.课本第145页至第146页习题4.3第6、11、14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一、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认识了角及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教学的。角的度量是测量教学中难点较大的一个知识点。上节课学生第一次认识量角器,第一次学习用量角器量角,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还不是特别熟练,学习这部分内容为学生牢固掌握角的度量,为后面学习角的分类和画角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能正确、熟练地测量指定角的度数。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细心的习惯并获得成功的体验,能运用角的知识描述相应的生活现象,感受用实验数据说明问题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与方法。
三、教学重点: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熟练的测量角的度数。
教学难点:1、测量不同方位角,量角器的正确摆放;
2、量角时正确选择内外圈刻度,找准度数。
四、教具准备:教师用的量角器、课件
学具准备:量角器、三角板、画图铅笔、尺子
五、教学方法:比较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
六、预设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交流怎样用量角器量角?师课件动画演示,重现巩固方法。
板书:两重一看
(设计意图:第一节课学生练习量不够,量角方法没有得到巩固,知识回生快,用课件动态的演示,可加深对量角方法的理解,为本堂课的练习打下基础。此环节的设计,符合人的遗忘规律。)
(二)基本练习
1、看量角器上的刻度,说出各个角的度,完成P20第4题。
课件出示第一幅图,想想说说:这个角是多少度?怎么看的度数?让不同意见学生发表意见。明确量角时把与0刻度线重合的边作为始边,始边对的0刻度在内圈,另一条边就看内圈刻度,始边对的0刻度在外圈,另一条边就看外圈刻度。
学生说出另两幅图上角的度数。
(设计意图:本题练习主要是解决量角时读准另一条边的度数。学生交流不同的读法,在讨论中加深印象,巩固方法。)
2、量出下面各个角的度数,完成P20第5题。
先照着图中量角器的摆法量出不同方向的角的度数,初步感知调整量角器量角。
再调整量角器,将0刻度线对另一条边量出角的度数,进一步训练灵活使用量角器量角。
(设计意图:调整量角器、合理摆放量角器量角,对学生来讲比较困难。安排学生将角的两条边分别作为始边,重合0刻度线去量角,巩固了方法,同时真正训练了量角的灵活性。)
3、判断下面的量法是否正确,完成P20第6题,
全班交流,要求学生说出错误的地方,如:第1题点没对齐,第2题0刻度线没对齐,第3题另一条边没有对齐某条刻度线,第4题是正确的
量出各角的度数。
(设计意图:辨析可以使正确的方法更加巩固。)
4、出示图片,找一找图中的角,量一量。完成P20第7题。
用竞赛形式完成量角后交流结果。
(设计意图:竞赛形式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也可以节约练习时间。)
(三)拓展练习
1、出示边比较短的两个角,量出度数。
学生尝试量角,可以合作。
交流明确:角的边不够量角器上刻度时,因为角的两条边是射线,可以将边先延长后再量。
(设计意图: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允许学生合作,契合新课标的要求,也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
2、量出下面每个图形中各个角的度数,说说有什么发现?完成P21第8题。
分工合作,量出四个多边形中每个角的度数。
讨论:有什么发现?(正多边形的每个角度数都相等。……)
(设计意图:本题要量的角较多,分工量出不同多边形的角,为后面的交流,发现规律节省了时间。)
3、探讨:经过纸上的2个点,3个点,4个点……中的每两个点画直线,最多可以画出几条直线?
先画一画,数一数,填一填。
点数23456……
直线数
引导得出规律:N个点,可以最多画N×(N-1)÷2条直线。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发现隐含的规律,提升学生的能力,是新课标的要求。)
4、阅读你知道吗?介绍放风筝比赛规则,明白其中的道理。
(设计意图:数学生活化,做生活中的数学,是新课标的要求,体现了数学的价值,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
(四)课堂评价
小组内互相交流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存在的困难。
七、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练习
两重一看 量角器灵活摆放 角的边适当延长
一、 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第一课时。教材的主要内容学习角的度量方法,能正确度量角的大小。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学生已学习过角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本节课以学生的好奇心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质疑、解疑过程,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索角的度量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二、 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标提出: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本节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注意贯彻启发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角色。 依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
1、通过学生的自主观察认识量角器,知道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
2、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学会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并读出度数。
3、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操作活动,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主动参与学习、勇于探究的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量角器,并正确使用量角器。
教学难点是: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以及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我将设计五个环节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1、 创设情境、激趣引入;2、 合作交流,观察研究;3、尝试量角,探求方法;4、趣味练习,拓展延伸;5、归纳小结,升华认识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出示简笔画并提问:大家从这两幅简笔画中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图形是由线段、圆、角组成的,从而教师提出问题:你了解哪些关于角的知识?简单的问题,促使学生动脑回忆所学过的知识,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总结,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也为能力较弱的学生提供了一次回答问题的机会,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在此环节根据小学生喜欢简笔画的特点,通过简洁生动的简笔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顺利导入新课的学习。
(二)合作交流,观察研究
首先出示量角器,让学生观察量角器的组成,师问,仔细观察量角器上有什么?小组合作,比一比谁找得多?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并亲自将自己的发现通过小组的形式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并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认知和情感得到同步发展。学生认识了量角器的结构和计量单位,并观察1度角的大小,观察量角器的刻度,重点认识内圈和外圈。通直观演示,使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1°角的表象,这样也符合学生认识规律;接着让学生动手在量角器上找找几个比较特殊的角,在此教师提出探究性问题:量角器上有两个刻度30 °、150 ° 你认为应该读哪个才正确,为什么? 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知识:锐角小于90°,钝角大于90°,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同时使这几个特殊的角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表象;再通过学生找一找刻度线,读一读大小不同的角的度数,来突破内外圈刻度容易读错的难点,为后一环节做了充分的准备。
(三)尝试量角,探求方法
这一环节一开始,教师提出:试着量一量,边量边想,你们是怎样量的?有什么好办法?学生带着问题,亲自动手量角,并与同学讨论如何量这个角的度数;在学生开始介绍时,引导学生严格运用数学语言,并及时纠正,针对难点,设计两个问题:1。量角器的边和角的一边对齐,正确吗?应该怎么办? 2。看度数时,有两个数,应该怎么看?什么时候看内圈,什么时候看外圈? ,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概括总结,有助于知识的积累和深化,是发展学生记忆力、思维力的重要手段。最后,教师在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方法,并电脑课件重现量角的过程,既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又能对一些学有困难的学生给予释疑。
整个环节,学生带着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问题,掌握量角的方法,并充分利用
(四)趣味练习,拓展延伸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必要手段。本节课的练习我设计了以下三个层次:
(1)量一量,排排队
动手用量角器量一量下面各个角的度数,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这些角排排队,不仅能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又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
(2)量一量,摆摆图
量出一幅三角板每个角的度数,并摆出75 120 135 180
(3)剪一剪,量一量
动手剪个五角星,小组合作,量出五角星每个角的度数
整个练习环节,让学生通过比角、拼角、找角、量角等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给学生创设一个运用新知充分发散思维的空间,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造,不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让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
(五)归纳小结,升华认识
首先让学生自己说说,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小结,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既能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又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教师及时给予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学习的信心。
一、说教材
(一)说课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18—19页)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角的度量》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第七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时,教材的主要内容是怎样学好角的度量,从学生在认识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想好的这部分知识,让学生从各种学习方向进行,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的能力,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帮助他们学习空间的观念。这样可以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周围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对角的度量打好基础。
(三)教学目标定以下三点:
1、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的结构与功能,通过探索,实践,总结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初学用量角器量角。
2、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统一角的计量单元的需要,认识角的计量单元,建立1度角的表象,建立角的大小的量化观念,能联系操作结果,发现三角尺的三个内容角和特点,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关系。
3、要积极参与量角的学习活动,在探究量角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实践中产生发现数学规律的兴趣。
(四)教材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精彩的内容编排和本班学生的学习水平制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量角器的结构和功能,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总结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运用量角器量角。教学难点是:在应用量角器进行度量角的大小情况下,怎样确定量角器对准角的顶点,边上是怎样放置的。
二、说学情:
根据学生已经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探究过角的认识,通过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激发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创新能力。
三、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本课时的内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任,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例如:我教学角的度量这课内容是:一是教学目标要明确,二是突出重点,三是突破难点,我放手让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进一步分析,比一比,量一量,所以,学生在学习角的度量的同时完成。
四、说教学程序: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本节课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创设清净,导入新课。
让同学们,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图形有角?向大家说说?这样可以让同学对生活周围的数学距离,学生为了弄清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角,哪些角的大小关系,有什么不同,引出深思,激发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能调动他们的学习动机,再结合课文的主题图,形象直观的把教学内容呈现出来,有了学习的兴趣活动,学生就能很快的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为学习新课的内容作好铺垫,很自然地使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
(二)师生共同合作,探究新知。
首先出示活动角,感受角形状,我让学生认真观察,通过观察这个活动角,动手把这个角度大一些,也可以怎样做?变小呢?这样学生就能认识到角是有大有小的,把角的两条边又开一些,把两条边收拢一些,角就小一些。这样把学习的动权让给了学生使学生在动口,动手,动脑等活动中完成学习任务。
其次,出示量角器,让学生认识量角器的结构和计量单元是什么?并观察1度角的大小,接着让学生动手把量角器量一量各个角的度数,在量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到量角时要分几步进行,并说出量出各个角的度数,以小组里交流所量的结果,从而让学生认识到量角的过程。
(三)实际运用,巩固新知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必要手段,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以下结构。
1、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第二题,动手用量角器量一量下面各个角的度数,通过这两道题的练习,不仅能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又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
2、完成“想想做做”第三题,从图上看估计这三个角的度书,然后用量角器量一量后,提问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3、小组活动,动手,动脑,制作各种各样的角来进行巩固好本节课的内容,还可以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首先让学生自己说说,通过今天学习,你们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的小结后,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可以培养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既能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有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理解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相关概念,区分5种不同的角,用量角器和三角尺正确地量角、画角;灵活地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经历观察、操作、推理、表达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引发数学思考,渗透数学思想,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巩固有关线和角的基本概念与操作技能
教学难点:初步感悟图形的性质。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1.谈话:回忆一下,我们都学习了哪些有关线和角的知识?
预设:线段、射线和直线;角的分类;量角;画角
2.揭示课题
谈话:同学们学得可真不少,那么学习了这些新知识,有什么用呢?能不能帮助我们解决一些数学上和生活中的问题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自主梳理知识要点的机会,有助于学生养成及时总结的习惯,使散落的知识点汇集成知识网络,深化对新知识的理解。
(二)实践应用
1.量一量
(1)量一量,队旗上的角。
谈话:同学们都知道,我们所佩戴的红领巾是队旗的一角,现在就让我们认识一下队旗,量一量队旗上的角。
①出示图片
②小组合作
互相指一指这5个角,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独立量角后交流。
③展示量角过程,交流量角方法及结果。
提问:量角时要注意什么。
(2)量一量,你有什么发现?
①出示图片:
②观察图中的角,有什么发现?
预设:∠1和∠2可以组成一个平角;每相邻两个角合起来是一个平角。
③思考:想一想,至少量出几个角,就能知道每个角的度数。
预设:一个钝角、一个锐角
④量一量,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对顶角相等;相邻角的和为180度等。
(3)先估计,再量出图中各角的度数。
①谈话:估一估,图中的角大约多少度?是什么角?
预设:∠1=45度;∠2在140度到150度左右;∠3=60度
提问:说说你是怎么估的?
学生结合图形说明。
②量角、验证。
【设计意图】本环节中的问题,已经不再仅仅是单纯的量角技能训练,而是从不同角度精心选择的问题。问题1,量队旗中的角,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是应用于生活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身影。问题2,则是承载了多重意义,既可以巩固对平角的认识,同时也渗透了“对顶角相等”的角的性质等。问题3,则是估测意识的培养,学生在“估一估”的过程中,深化了对角的大小和类别的认识,深化了对不同角的关系及量角器原理的理解。此外,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样化的,充分体现了课标要求:不同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
2.画一画
(1)画出与∠1、∠2同样大的角。
①观察,思考:你能画出同样大的角吗?和同伴说说你的想法。
②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
(2)按要求画,再回答问题
问题1:画出直线AC。
问题2:画出射线CB。
①独立画图后,交流检查
提问:画图时需要注意什么?
预设:画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要通过A、C两个端点。
画射线,前面的字母是端点,可以向另一个方向无限延伸,要通过B点。
②追问:画好的图形中有几个角?是什么角?
学生自己在图上标一标,小组内说一说。
【设计意图】量角和画角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工具,在本环节中,充分体现了其工具性的特点,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用到了量角、画角的知识。不同的是,题目的选择,更注重数学思考,数学概念的理解,而不是简单的重复训练,使学生自然地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3.算一算
(1)你能快速填出各个角的度数吗?
①观察、思考、独立试做
②组内交流想法
预设1:量出各角度数
预设2:根据图形特点,算出各角度数。
③小结
【设计意图】数学计算的背后是数学概念的理解,本环节的设计在于进一步巩固有关平角、周角的认识及对顶角相等的图形性质。
(三)巩固深化
(1)比一比,两幅图中的∠1与∠2是不是相等?说明理由
(2)观察、思考
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第一幅图:∠1、∠2分别与∠3可组成直角;
第二幅图:∠1、∠2分别与∠3可组成平角
(3)独立试做,组内交流
预设1:量出各个角的度数
预设2:因为∠1、∠2和同一个角合起来的度数相等,所以∠1、∠2也相等。
预设3:第2幅图中的∠1、∠2是一组对顶角,对顶角相等。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全面观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同时学生在发现规律、说明理由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数学表达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也使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四)回顾总结
(1)谈话:这节课中我们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有趣的问题,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新的收获?
(2)课后作业:
折一折
①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下面度数的角吗?
90?、45 ?、135 ?
②将一张圆形纸对折三次后展开,可以得到哪些度数的角?
【设计意图】将课上的学习延续到课后,在动中学,在玩中学,在“折一折”“想一想”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整理和复习。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角的度量》这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的大小比较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习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的基础。本课教学选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角作为研究对象,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自主活动中真正理解和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说学情
学生对于角的有关知识已有了初步的体验,知道角度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一部分学生已经对量角器有所了解,但绝大多数学生几乎没有用量角器来测量角的体验,具体角的大小概念还没有形成,显得比较抽象,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说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教学时要注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按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讲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
1、通过对角的度量这个单元内容的复习和整理,进一步澄清平时学习中“角的度量”知识的模糊认识,使学生深刻理解、掌握各部分知识以及之间的联系。
2、引导学生经历系统整理知识的过程,学会一些简单整理与复习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整理和复习的意识。
3、在学习的过程中,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梳理角的度量的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难点: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尺、量角器。
三,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四步探究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观察思考、1归纳总结,从而解决问题。
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掌握测量的技能,同时把画角和量角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角的大小的表象来帮助测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四,说教学流程
为实现以上目标,突出重、难点,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我根据有效教学理念和要求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
一、师生谈话,创设情境,激趣引新,启动思维。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整理和复习角的度量。(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个单元我们学习的知识都有哪些呢?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再在小组内说一说,并整理出来,看看哪一小组整理的最有特色?
二、梳理关系、回顾整理(自主探究,实践操作,激化思维。)
1、对于线段、射线及直线它们之间的关系。以表格的形式归纳出来,这样能很好看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另外,过一点你能画几条直线?和过两点你能画几条直线?通过让学生实践操作来完成,完成练习题(课件出示)
2、角的定义(课件出示复习提纲,学生根据提纲整理知识点,不完整的其他同学补充)
易错题:角的边越长,这个角越大。()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画一画:任意画一个角,并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3、量角归纳方法。
首先让学生知道测量角的大小的工具什么?(量角器)其次,让学生说一说量角的方法。最后,要提醒大家在量角时,容易出错的地方是要注意看是内圈的刻度还是外圈的刻度。(零刻度在外圈,我们就要看外圈的刻度线。零刻度在内圈,我们就要看内圈的刻度线。)
4、角的分类
借助于钟表表针的旋转,认识各种类型的角。
师:关于角的分类这部分的知识,有没有要补充的?
生:钝角的度数是大于90度小于180度。
师:按照角的大小,我们把角分类。那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
5、画角
师:量角器除了可以量角,还可以画角,请你画一个60°的角。学生汇报画法。
生1:先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在量角器60°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一点再画一条射线。他说得好不好?掌声在哪里?(选择一个已经画好一个角的小组来讲)
师:用我们刚才画角的方法同学们试着画一个角,左边的同学画65度的角,右边的同学画130度的角。画好之后同桌两个交换自己的练习本,用量角器量一量同桌画的角对吗?
三、实践应用,强化新知,深化思维。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获取成功的体验,本课我设计了如下练习。
1、已知∠1=40° 2 ∠2=1 3 ∠3= ∠4=
2、我是小法官
⑴用一副三角板可以拼出130度的角。()
⑵两个锐角的和一定比钝角大。()
⑶大于90度的角叫做钝角。()
⑷平角其实就是一条直线。()
⑸一个30度的角,放在放大镜下看变成60度。()
⑹两条直线相交,其中一个角是直角,那么其它三个角也一定是直角。()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第一册第37~38页:角的大小、角的计量单位,用量角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一、设计思想
1、本节课以学生发展为本,着眼于数学方法的培养。通过用小角比较角的大小,逐步引出简易量角器,通过对简易量角器的优化,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注重引导学生充分体验量角器的构造过程,理解量角的原理,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分析概括及语言表达能力。
2、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乐趣,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3、数学教学活动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总结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二、教材分析
1、《角的度量》是课程标准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7~38页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会判断角的种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它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也是教学难点。而为了突破这个重难点,教材编写的意图是设计了大量的学生活动,希望学生能在操作活动中实现由静止的课本知识向动态的学生探索活动转变。学生学好这节课不仅能为他们后续学习角生学好这节课不仅能为他们后续学习角的分类和画角打下基础,同时也为学生今后学习几何知识创造条件。
2、角的度量是测量教学中难度较大的一个知识点。教材把这部分安排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明确了角的概念,知道角有大小之分的基础上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对角的度量的知识生活中接触很少,显得比较抽象。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以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培养。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学生。本套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角的认识”这一内容。第一个阶段在二年级上册,是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尺画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画直角。第二个阶段在二年级下册,是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能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和钝角。第三个阶段就是本册教材这一单元,让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有了前面两个阶段的学习基础,学生对角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一部分学生对量角器有初步了解,但多数学生几乎没有用量角器测量角的体验,学生对它的认识是陌生的。因此在认识量角器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充分估计学生学习的起点,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本节课我力图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重在引导学生一步步发现“简易量角器”测量方法的不足,使学生在直观感受、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创造出量角器并获取角的度量方法,形成自己独有的数学体验。
独有的数学体验。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体会统一角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的必要性,建立1°角的表象。会用量角器量不同位置的角,在量角中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的'结构与功能,通过探索、实践,归纳量角器量角的一般步骤,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积极参与量角的学习活动,在探索角的度量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的简洁严谨,激发学好数学的愿望。
五、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正确量角。
2、量角时能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量角器的本质是“单位小角”的集合,角的度量的本质是看被测对象中含有多少个“单位小角”,促使学生对这两个本质充分而深刻地理解是上好这节课的逻辑基础,因此本节课我精心设计活动,首先“利用大小相同的小角,比较角1、角2这两个角的大小”,明确量角的单位是“单位小角。接着,我设计了一个把单位小角合并成为半圆的过程。一个简易量角器就形成了,明确量角器是“单位小角”的集合。然后是强化用“简易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最后优化量角器,其中让学生讨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再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抽象能力,总结概括出量角的方法与步骤。
七、教学准备
量角器、三角板、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1、复习角的概念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谁能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叫作角?
2、故事引入
①谈话:在角王国里有许多成员。有一天,角成员们在草地上做游戏,玩着玩着,其中的两个成员吵起来了,它们都说自己比对方大。∠1说:“我的边长,所以我比你大。”∠2说:“边长有什么用,我的开口大,所以我比你大。”
②提问:他们到底谁说得对呢?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呢?生:用眼观察、用三角尺测量。
③揭示课题:看来,我们要比出这两个角哪个大,大多少,需要测量。怎么量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角的度量)
【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引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问题驱动下学习,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二)探究新知
1、1°角的产生
(1)用三角尺上的角量一量、比一比
①小组合作:选定三角尺上的一个角进行测量、比较
②汇报交流:说一说你选的是三角尺上的哪个角,怎么量的?量的结果是怎样
的?预设:用30°角量,∠1=30°,∠2比30°角大,所以∠2大。
用45°角、60°角量,∠1比45°角、60°角小,∠2比45°角、60°角大,所以∠2大。
用90°角量,∠1比90°角小得多,∠2比90°角小一些,所以,∠2大。
③质疑:我们用三角尺上不同的角比出了它们的大小,但是还是不能准确地知道∠1和∠2到底有多大,两个角的大小相差多少,怎么办?
生:测量出两个角的大小。
(2)介绍1°角
①谈话:对,要准确测量一个角的大小,需要有一个合适的角作单位来量,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角的单位。
②课件演示:人们将圆平均分成360份,将其中1份所对的角作为度量角的单位,它的大小就是1度,记作1°。
③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角有多大。
【设计意图】度量需要统一的标准,学生借助三角尺中的同一个角比较角的大小,渗透了度量时标准要统一,唤起了学生度量的经验。借助课件认识1°角,既有助于学生形成1°角的表象,了解角的单位及符号,又有助于学生了解量角器的构造原理,为认识量角器做准备。
2、认识量角器
(1)谈话:了解了1°角是如何确定的,我们再来认识一下度量角的工具—量角器。
(2)小组合作:先拿出自己的量角器看一看,再讨论一下这些量角器有什么共同点?汇报交流:谁来介绍一下,你有什么发现?(配合课件演示)学生:半圆形,平均分成了180份,有一个中心点,两圈刻度,分别从0°到180°,每两个数字之间相差10,有两条0°刻度线等。
(3)操作活动:用两根牙签,在量角器上摆角
①摆一个直角。学生试摆后交流方法。(摆角时,一条边对准0°刻度线,另一条边对准90°刻度线,顶点与中心点重合。)
②摆一个60°的角,学生试摆后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生: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了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是1°,60份所对的角就是60度。
③摆一个120°的角呈现错例,比较辨析。
【设计意图】了解量角器的构造原理,通过动手摆角,初步感悟量角器是角的集合以及用量角器度度量角的一般方法。
3、用量角器量角──教学例1
(1)出示例1:怎样用量角器量出∠1的度数?
(2)学生独立尝试量角,小组交流量角方法。
(3)学生展示量角的过程
(4)尝试归纳量角的一般步骤:
①把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一条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
②角的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4、反馈:照样子,量出∠2的度数。学生展示量角过程,叙述量角方法。
5、小结
【设计意图】本环节注重量角步骤的归纳与提炼,注重培养学生在实践、辨析中学习新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倾听的习惯。
(三)巩固深化
(1)看量角器上的刻度,填出每个角的度数。
学生独立度量后交流方法。
(2)猜猜看
看角的一条边在量角器上的位置,猜角的度数。
(3)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数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量角的方法。
学生展示量角过程,叙述量角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量角的方法。学生展示量角过程,叙述量角方法。
【设计意图】注重量角的技能训练和个别指导,使学生在量不同方向的角的过程中,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
(四)总结延伸
(1)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估一估,三角尺上各个角的度数,再量一量。
[设计意图:注重学生的实践。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拓展学生的应用数学的能力。]
九、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
角的度量工具:量角器
量角器构造:①中心点②零刻度③内刻度④外刻度
角的度量单位:“度”,符号“°”
角的度量方法:点对点,线对边,读数要看另一边。0在内读内,0在外读外
十、教学反思
1、“角的度量”这一内容是小学数学测量教学的一个难点。传统的教法一般
是按照认识量角器——揭示量角方法——进行量角练习的顺序组织数学活动。
2、本节课的设计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思路,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设置矛盾冲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需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逐步探索,实现了对量角工具的再创造。学生在探索中不断生成问题,又不断地解决问题,多次感受了量角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认识了量角器,学会了量角方法,而且在经历量角工具探索过程的数学活动中,多方面的数学品质得到培养,并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习目标:
1、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量角器。
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教学重难点:
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课前准备:
量角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角的图片∠A∠B,让学生比较大小
2、、指名说说你是怎么比的:观察法、重合法
3、自学课文,并动手做一做:剪出∠1,用∠1分别度量
∠A∠B的大小。
4、想一想
认识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角的单位“度”,用“。”表示
二、合作探究,认识量角器
1、认一认
(1)观察量角器你发现了什么
先自己看,再小组交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向大家介绍
(2)看书自学刚才没发现的(如:度,中心,零刻度线)
(3)认识中心点,零刻度线,以及量角器上的数字的意思
(4)说说
1、和平角、
2、试一试,量角器上看角的度数
(1)自学试一试,说说∠A∠B各是几度,是怎么量的
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总结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
第一步:中心点对准角的顶点
第二步: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分清是内圈的零刻度线还是外圈的零刻度线)
第三步:从(内或外)零刻度线开始,看另一条边所指的度数,
(2)量一量练一练的第二题的∠1∠2:
先估一估,再量一量,和同桌说说是怎么看的,再指名演示
三、练一练
1、用量角器量出直角的度数
2、谁说得正确?(练一练1)为什么?有什么好方法来判断对还是错呢?可先估计是锐角(小于90度)还是钝角(大于90度)
3、量一量练一练2的∠3∠4
4、用量角器量出一副三角尺每个角的度数。yjS21.Com
5、你学会了什么?怎么来量出一个角的度数?得出度量的方法:点对点,边对边,读准度数。
四、数学游戏、
1、读懂游戏规
2、同桌比赛
一、说教材
《角的度量(一)》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内容,主要涉及到了角的度量单位,用量角器量角,画角三个内容。本节课学习角的度量单位,知道1°角的意义,初步学习度量与估计,由于角的意义的抽象性,学生日常生活上缺乏了度量角的直接经验,学习上存在了一定的难度,因此教材上分成两节课学习,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体会度量单位长生的必要性,知道1°角的来历,为下节课理解量角和画教的方法奠定基础,突破难点,作为测量对象的角并不是看上去那么简单,不论是皮亚杰的认知结构理论,还是霍尔的几何分层理论,角都排在较高的认知水平和层次,角的度量包含量角单位和实测两层含义,一是“单位”——也就是大家都认可的公度的度量单位,单位本身是规定的结果,引导学生理解公度的必要性和规定性,是学会测量的关键。
公度的必要性和规定性是连自人类的通过不同的途径长期摸索之后形成的共识,是人类的共同语言,对学生来说,这里有很大的讨论、活动和探索的空间。二是“量”——即如何实测的问题,这使下节课的主要内容。因此,出于学生自己探索的过程,体会教的度量方法,感受极限的数学思想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说教学目标
综合以上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如下:
1、结合学生喜欢的游戏情境,激发学生探究角的度量的求知欲,初步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
2、经历角的度量单位的探索过程,体会角的度量方法,感受极限的数学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了解1°角的实际意义,知道直角、平角、周角的大小,发展估计意识和合情推理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探索三个角大小的过程,认识角的度量单位。
教学难点——理解用小角度量大角的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开展了如下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教师出示情境图,引发学生思考:都是滑梯,为什么会有不一样的感觉呢?学生就会发现3个滑梯的坡度是不一样的,也就是滑梯面与地面的角度不同,从而引出角有大有小。
师:如何度量3个角的大小呢?说一说。
生:用直尺量一量。
师追问怎么量,在操作中,引导学生发现直尺不能测量角的大小。
师:如何来测量角的大小呢?测量的工具是什么呢?我们一起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测量长度和面积的相关知识。
观察白板,类比线、面、角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线有长有短,面有大有小,角也有大有小。
讨论如何描述角的大小
白板演示测量长度和面积时所用的单位。
测量长度时,用一小段长度标准去测,如用1厘米、1分米、1米作单位;测面积时,用某个正方形的面积标准去测,如用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作单位。
量角的大小用什么作标准呢?
请学生思考:量角的大小,用什么作标准呢?
全班达成共识,用一小点的角作标准。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1、量一量
生:3个角中,∠1最小,那么就用∠1作为标准去测量吧。
学生动手操作。
全班汇报交流,用∠1去测量,∠2是2个∠1多一些。在交流中发现,用∠1去测量,总会有剩余。
2、想一想
引导学生思考:用什么样的标准去量结果能更准确?(没有剩余)当这个小角又变小后还不能准确描述角的大小时,怎么办?小到什么程度?
3、说一说
教师直观介入,帮助学生理解标准越小,测量越准。
这时,学生就会大胆猜想,测量角的标准应该是一个很小的角。有的学生会说像头发一样的一个小角。
4、看一看
通过交流明确:要想准确描述角的大小,可以继续把小角缩小。最后得出1°的规定;将圆平均分成360份,把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叫作1度(记作1°),通常用1°作为度量角的单位。
教师将自己做的1°角拿在手里给学生看。同时让学生打开学具袋拿出1°角,感受1°角有多小。
5、用1°角去量角的大小
引导学生思考有了1°角,是不是就可以量所有的角大大小了?并试着用1°角去量∠1的大小。
学生在试着量的过程中感受到麻烦和测量的不准确。引导学生思考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
6、制作量角器
小组讨论交流后,学生可能把10个1°角拼在一起,发现测量起来还是麻烦,最后就把90个1°角拼在一起,形成一个扇形,用它去量∠1的大小。
请学生试着用做出的“量角器”去量120°的角,并谈一谈量完后又什么感受。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量角器”做成什么样正合适,并说一说。
7、简单介绍量角器
在量角器上找到直角,1直角=90°;找到平角,1平角=180°;并知道1周角=360°
(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教材第25页“练一练”。
(四)总结归纳,提升经验
说一说,都有哪些收获?
四、说反思
幼儿园教案《【热】角的度量课件教案精选》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儿园教案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度量课件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