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教案模板

04-15

小学数学整体而言是最简单的,但是对小学生来说就不一定了,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数学老师,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体验数学的快乐,每一个老师都离不来教学教案!那么,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该怎么写好一份教案呢?由此,小编为你收集并整理了小学数学教师教案模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教师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小数的面积模型,探索简单的小数的乘法计算方法,理解算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探索积的小数位数和乘数小数位数的关系,并能利用这个关系进行简单的小数乘法计算.

教学重点:

明确积的小数位数和乘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小数乘法.

学情简析与常见问题:

学生在学习“积的小数位数和乘数小数位数的关系”之前,已经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掌握了相关的算理,这为学习该内容奠定了基础.但小数乘小数,学生也能理解其算理,但计算出结果后,小数点的位数应放在哪个位置上合适,是学生常拿不准的问题,也是该课应该重点关注的.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目标课件页码

一、复习引入

1、课件出示:

0.86×10

3.5÷100

你会计算上面的算式吗?能说说理由吗?

2、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小数的乘法.学生回顾知识后回答.

0.86×10就是把0.86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

3.5÷100就是把3.5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复习激活原有认知,为探索小数乘小数的算法和算理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索

1、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情境图.通过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由已知信息,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根据以上条件,提出数学问题吗?

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前,你能告诉我求面积需要注意什么吗?

请分别求出图中各部分的面积.

2、汇报展示学生的计算方法:

板书学生的计算方法:

30×20=600

3×2=6

0.3×0.2=0.06

师生总结积和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观察思考后回答:街心广场长30米,宽20米.

中心花坛长3米,宽2米

广场上的地砖长0.3米,宽0.2米

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

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

学生回顾反思.

学生独立计算.

首先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再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和全班同学分享.

观察乘数和积有什么关系?

让学生厘清小数乘小数与整数乘法的联系.

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离不开小数乘法.

三、课末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学生总结回顾形成知识体系.巩固教学重点.

板书设计:

街心广场

30×20=600

3×2=6

0.3×0.2=0.06

在乘法算式中,一个数扩大10倍(或缩小到原来的1/10)另一个数也扩大10倍(或缩小到原来的1/10)积就扩大100倍(或缩小到原来的1/100)

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练一练的第1————4题

选做:练一练的第5题

小学数学教师教案(篇2)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科学活动《排一排》。

下面,我将从说幼儿、说教材、说目标、说准备、说教法、说学法、说过程、说延伸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一、说幼儿

科学活动的内容具有启蒙性、探索性和生活性。它重在操作,以实物吸引幼儿的兴趣,在学习中显得更加轻松,幼儿更加愿意主动探索,让整个活动变得更加有意义。在整个过程中学习排一排,让幼儿在积极主动地体验过程中享受参与活动的乐趣。为发挥排序促进幼儿思维能力发展的作用,设计了此活动。

二、说教材

这一活动主要要求幼儿能够按照形状特征进行分类与排列,小班小朋友他们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在学习过程中着重感知事物的明显特征,然而几何图形的认识往往过于单调,抽象,因此,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这不仅使幼儿感兴趣的事物的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很适应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三、说目标

首先要对幼儿进行兴趣的培养,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因此,我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有二点尝试。

1、运用变“魔术”的教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用看不见的瓶子引起幼儿的兴趣,用串好的扣子逐渐引导幼儿注意珠子的排序。

2、让幼儿通过观察,自己动手,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幼儿观察说出它们都是图形宝宝,并能细细地,有顺序地操作。所以该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总结,对此活动起着向导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定以下该活动的目标;

(1)、初步感知图形排列的规律,并进行ABAB间隔模式的排列。

(2)、能仔细观察排列的规律,清晰的进行表达。

(3)、对排序活动感兴趣,愿意并积极的参加操作活动。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难点定为第3个目标,幼儿能够按形状特征进行分类与排列,能积极参加到操作活动中。

四、说准备

穿好的扣子教具不同颜色图片(小动物图片)

各种图形若干(圆形)

重点:在教师引导下找出图形排序规律。

难点:按一定顺序排序。

五、说教法

(一)、教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学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之外,还从中挖掘此活动的活动价值,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

1、示范法

通过示范把各种不同颜色,大小的圆形排成一横排,引导幼儿观察说出他们都是怎么排列的。

2、游戏法:

以游戏的形式引出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把几何图形按形状分类。

六、说学法

幼儿是学习的主角,要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更多的探索活动,这不仅提高幼儿探索能力,更让幼儿获得了学习的技能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七、说过程

1、游戏“开火车”【m.jht868.COm 合同范本网】

在游戏中,让幼儿观察说出它们都是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并能通过观察,操作等方法巩固学习三种几何图形。

2、幼儿操作

引导幼儿正确认识圆形图形分类排一排。

八、说延伸

益智区中,提供木珠,各种塑料雪花片,图形片,可供{色、形状、大小进行ABAB间隔模式的排列。

小学数学教师教案(篇3)

一、教材说明:《体积与容积》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1页至42页内容。

二、教材分析:

体积与容积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内容是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使学生理解物体体积与容积的意义。

三、学生特点:

体积与容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概念,在此之前,学生只学习掌握了平面图形的面积和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与计算方法。体积概念的初步建立是学生空间概念的一次飞跃,其实在生活中学生经常遇到物体占据空间的事例,只不过不会用体积这一数学语言来描述它,而是用占位置描述这一现象。从学生的认知水平看,这部分内容从平面到空间,知识跨度大、难度高,教学中学生较难理解。

四、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理解物体的体积与容积的意义。

2、使学生建立体积概念,理解体积的大小与形状变化无关的原理。

3、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五、教学理念:

本课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对于十岁左右的孩子来说,空间观念是在经验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所以在教学中我首先通过再现《乌鸦喝水》的故事把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然后再通过实物观察活动、想象活动、操作与表达等活动让学生感知和体验体积与容积的意义,发展空间观念。

六、教学准备:

教具: 多媒体课件、杯子、米、木块、西瓜、梨、油瓶、茶叶罐等。

学具:土豆、水、大小量杯、每组12个小正方体。

七、教学过程:

(一)认识物体占空间

1、师:同学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今天,我们一起随着电脑动画再去听一遍好不好?(师出示电脑画面学生欣赏。)

师:这只乌鸦动动脑,想了个什么办法喝到瓶底里的水?

师:为什么石头丢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升高了呢?

师随着学生的回答小结:原来石头要占一定的空间。

2、师出示装满米的杯子。

师:下面请看老师这个杯子,在这个杯子里老师装了满满一杯

米,现在我把米倒在袋子里,放进一块木块,你想想,刚才倒出的米还能装得下吗?为什么?

师:我把木块取出,换一包纸巾进去,结果又会怎样?

3、认识任何物体都要占空间

师:好,闭上眼睛,想象这个杯子在不断变大、变大,变得脸盆一样大了,变得小游泳池一样大了,最后变得像我们上课的教室一样大了,睁开眼睛,看看四周,什么占了空间?

师:水要占空间,人要占空间,米要占空间,木块要占空间,还有同学们说的物体都要占空间,这说明了什么呢?

师小结:只要是物体它都要占一定的空间。(板书:占空间)

(二)认识物体占空间有大有小

1、师手举西瓜、梨问:我手上的西瓜、梨谁占的空间大?谁占的空间小?

师:物体不仅要占空间,而且所占空间有大有小,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概念)

生齐声读体积概念。

2、师:刚才的西瓜和梨,我们可以说西瓜的体积比梨的体积大或梨的体积比西瓜的体积小,在我们的身边,有着许许多多这样的例子,你能像我这样说给小组同学听吗?说一说。

同学交流。

3、师:有些物体的体积大小我们一眼就能分辨出来,而有的物体的体积我们用肉眼一时难以分辨,像这两个土豆(师手举两个差不多大小的土豆)你说谁的体积大?

师:到底哪个土豆体积大,你们能商量出一个好的比较方法来吗。

小组商量。

小组汇报:(可能会想出以下两个办法)办法一、用两个一样大小的杯子,装上一样多的水,然后把两个土豆放入两杯水中,看哪个杯子里的水升得高,哪个土豆的体积就大。

办法二、用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装满水,然后分别把两个土豆放入水中,看谁漏出的水多。

4、学生领取活动材料进行实践活动。

各组汇报实践结果。

师:你们组中哪个杯子中的土豆大?你们是怎样判断出来的?

(三)认识容积的意义。

1、师:还记得同学们在举例中说到冰箱、柜子,像这两种物体打开里面是空的,可以装东西,容纳别的物体,我们称它们为容器。(板书:容器)你还见过什么容器?

2、师:(手拿一高痩一矮胖量杯)问:你们看,它们可以装什么?如果我往里装水的话,谁会装的多?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证明你的猜测?

老师根据学生说的方法动手试一试。

3、师揭示容积一词并让学生说说通过演示活动,你怎么理解容积的意义。

师小结并板书容积的意义。

4、例举:油瓶所能容纳的油的体积就是油瓶的容积。学生试举例。

5、辨析:出示装有半杯水的杯子,这时杯中所装水的体积是不是杯子的容积。

(四)揭题看书。

(五)谈谈体积与容积的区别。

(六)练习。

1、书中试一试。

2、用12个大小一样的小正方体搭出不同形状的物体。

师:老师为每个小组的同学准备了12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请你们小组的同学共同合作,发挥想象,用这12个正方体搭出美丽的形状。

生在愉快的心情下合作搭建。

师:请各个小组汇报一下你们搭出了什么?

师:你们真不错,搭出了不同形状的物体。你们所搭物体的体积大小怎样?为什么?

师;形状不一样,体积一样。这说明了什么?

小结:体积的大小和它的形状无关。

3、书中练一练1、2、3。

(七)总结。

八、教学反思:

(一)提供生活化的学习材料设置问题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学生认知的构建与知识的获取之间往往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如何跨越这道鸿沟?我认为多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具体形象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调用各种感官去体验、感受,获得对数学事实和经验的理性认知。在导入教学中,教师首先利用学生一年级学过的《乌鸦喝水》故事引入,美丽的动画紧紧吸引着学生的眼球,熟悉的情节在耳边响起,石子投进水后水面的变化清晰可见,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学习的情境,并且学生很自然地运用了空间一词回答为什么水面会升高。而在这一个环节中,有些学生可能会肤浅地认为物体要占液体的空间,还不能体会到任何物体放在任何地方都要占一定的空间。于是老师紧接着提供了一些生活化的学习材料:米、木块、纸巾,杯子。让学生在老师创设的一系列生活情境、问题情境中感悟物体并不是在水中才会占空间。最精彩之处还是老师让学生想象杯子不断变大,变得教室一样大时有哪些物体占据空间。使学生们关注到自己教室里所有的物体都占据了一定的空间,突破了任何物体都要占空间这一难点。

(二)突出探究活动,亲历做数学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数学课程标准》在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中,十分强调数学学习活动的情境设置和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中,教师先出示大小相差很大的两个物体让学生辨别哪一个物体的体积大。再出示两个大小差不多的物体让学生比较,引起学生思考:这该怎么办?而教师课始简短的动画导入为学生自学探究做了铺垫,课堂上学生想出了两个可行的办法.有了办法,接下来学生就会迫不及待地、主动地进入探究阶段。实践的方法是学生说出的,实践的过程是学生亲自参与的,自始至终老师都只是承担组织者的作用。是学生在做数学中明白物体占空间有大有小,并学会比较两个相差不大的物体大小的方法。

(三)激发情感体验,学而有兴、学而不累

与其他数学内容相比,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更容易激起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体验。在练习中,当老师让学生用12个正方体搭建不同物体时,学生非常兴奋,创造欲望极强。每个同学都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特别是搭好后全班交流参观时,同学们的脸上露出了满足、骄傲的表情。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学生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发,通过操作、观察,类比、分析、归纳得出体积大小与形状的变化无关。这一原理的获得学生是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四)在教学中也有一点不足之处,当学生想出用两种方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时,教师只给学生提供了第一种方法的实验材料,让学生集中用第一种方法进行操作。没有照顾到想到第二种方法的同学实验需求。

小学数学教师教案(篇4)

教学内容:

前 后 (第2页)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

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情境教学、游戏

教学准备:

纸制的方向盘4个、车站牌5个、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老师请5名学生上讲台排成队列 (5名学生排成队列,其余学生描述其中一位学生的位置)

2、在老师的口令下,学生按要求调换位置(把原来排在第二位的同学,依次往后进行调换,换三次,最后一次换到了队伍的末尾。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引导学生( )同学在( )同学前面,在( )同学后面,( )在最前面等较规范的语言来描述。

二、 观察讨论、学习新知

1、(有了前面的情境设计做铺垫,学生已初步体验到了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因此新课知识,应由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讨论来掌握。)

2、老师出示电脑:小动物赛跑 电脑演示:小鹿、小狐狸、小白兔,小蜗牛参加赛跑,起跑后不久,他们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学生看电脑观察小动物的位置变化) (暂停演示)

问:你看到了什么?现在跑在最前面,它后面有哪些小动物?谁第二?小白兔跑第几?小蜗牛跑第几?

问:如果比赛继续进行,可能会有什么情况发生?

(目的:启发学生的法语异思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再次体验到前后顺序具有相对性)

3、看书:第2页上面的图

让学生看图答 三、 练习巩固、启发思维

1、说一说

(1)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目的: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体会前后意义和相对性)

(2)你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你是排在第几位?(使学生学会从前面数或者从后面数,得到不同的答案)

2、第2页的做一做的第二题,然后全班集体订正。

3、游戏

(1)请一名学生扮演司机,老师扮演售票员,5名学生扮演站牌(手持站牌站在教室5个不同的地方),其余学生扮演等车的乘客(可任意选择站起来牌),在教室里进行坐车游戏。 师出示其中一个站牌,请学生说说站起来牌的意义。

师:各位乘客,欢迎您坐我们的公共汽车,本车的起点站起来是火车站,终点站是动物园,有上车的乘客请上车。

师:你想到什么地方去?到你要去的地方,有多少站? 每到一站,老师都报出站不同,学生自由地上下车,但要求说出自己坐多少站?(答案不唯一)

(2)请同学们看,现在老师是前面朝你们站着,那么黑板在老师的哪一面?老师在黑板的哪一面?你们在老师的哪一面?(与一名学生合作),他在我的哪一面?(前面)

换位置后再问:现在呢?(后面)师生同时向左转后再问:现在呢?(后面)

师:对,请同学们记住:面朝的方向就是

生:前

师:背对的方向则是

生:后

师:前与后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四、 家庭游戏、知识巩固

(1)回家后,帮你的玩具排排队(可以是布娃娃,也可以是不同形状的积木),并向家里人说说他们的前面顺序

(2)向家长说说,做课间操时,排在前面和后而的分别是谁?

小学数学教师教案(篇5)

一、培训目标:

开展好校本项目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争创东宝区学习型学校,打造一支科研型、学习型和学者型的教师团队,促进教师均衡发展,使我校教育事业向全面、科学、高效的方向发展。

二、领导小组及培训对象:

领导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组员:XX

培训对象:全体教师

三、培训内容与方式:

1、进一步开展“班班通”应用技术培训,使全体教师熟练掌握“班班通”应用技术,使现代教育技术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

2、结合“比教学”活动,开展“高效课堂模式”研究,开展好校本项目“高效课堂理论与实践”培训,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在“高效课堂模式”研究上有所作为。

3、结合“访万家”活动,组织教师学习相关教育法律法规,开展关爱特殊群体学生话题讨论活动,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

4、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使全体教师熟练掌握远程资源应用的操作和运用,能开展推荐平台的话题发布及讨论活动。

5、利用网络平台“教育博客”“论坛平台”打造新型教师学习共同体,实现自主研修、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促进全体教师共同提高。

6、组织和督促教师参与并顺利完成“国培计划”。

7、组织教师认真有效的开展周工作反思活动。

8、建立好“学校资源库”,指导教师会用和用好资源库,并充实自己的教育教学资源库。

四、组织与管理:

1、培训方式:采用集中培训与自主研修相结合的方式。

2、“班班通”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培训在微机室举行,由远教室、教科室负责落实具体的培训内容,聘请培训主讲教师;“高效课堂模式理论”研究由教导处和教科室组织实施;自主研修由各教师根据学校统一安排按进度进行。

3、由德育室、安全室、教导处、教科室联合开展期末检查评比,并做好各类文字、网络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

五、培训效果的评价:

1、学习过程中要求教师做好笔记,记录自己的心得感受,提出疑问。

2、利用网络平台查实绩,按要求完成教育博客撰写任务、积极参与话题发布和话题讨论活动。

3、根据教师的参与程度、教师完成工作情况及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依据,与绩效工资发放挂钩。

小学数学教师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生活优化问题的合作探究,感悟合理、快捷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初步感受统筹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尝试用统筹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逐渐养成科学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尝试合理安排时间的过程,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难点:掌握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

教法:启发法

学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干过家务活吗?谁能说说都做了那些家务?(学生发言)

周末小明也主动帮妈妈做家务,瞧,他做了些什么?(课件出示)

项目扫地擦桌子烧开水

时间8分钟2分钟10分钟

他把做家务的时间也记录下来了,你猜:小明完成这些家务一共需要几分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科学、合理安排时间方面的知识。(出示课题)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沏茶问题

谁沏过茶?请举手。你平时沏茶的时候都需要做哪些事?你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估一估,做这些事情你需要多长时

间?(指名说)

(2)看一看,淘气沏茶要做几件事情?(出示课件)从画面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如果淘气一件一件地完成,需要多长时间?但小明是个爱动脑的好孩子。他想什么呢?(出示课件),怎样才能尽快

地让客人喝上茶?”尽快”二字怎样理解?

聪明的小明就想跟大伙比比,看谁能设计出一个最佳的沏茶方案。出示课件。

小明也给咱们发来了一个温馨提示的信息:设计时应该考虑:1、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哪些事又可以同时做?2、可用

箭头“→”标出做事的先后顺序3、经你合理安排,计算出一共用了多少时间?节省了多少时间?下面,就以小组为单

位,合作探究,与小明比比吧。板书示范。

③互相交流,比比谁的设计方案即合理又省时。

(3)学生展示、解说设计方案,学生集体观察。

方案A:洗水壶1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沏茶1分钟

洗茶杯2分钟

找茶叶1分钟

1+1+8+1=11(分钟)

方案B:洗水壶1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沏茶1分钟

找茶叶1分钟

洗茶杯2分钟

1+1+8+1=11(分钟)

方案C:洗水壶1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找茶叶1分钟→洗茶杯2分钟→沏茶1分钟

1+1+8+1+2+1=14(分钟)

对这些方案,你认为哪种方案最合理,又省时间?为什么(同时)?学生说,师板书工序流程。出示课件,指导学生看

流程图。

此时,小淘气的方案也出来了。(出示课件),你能看懂他的沏茶方案吗?

请同学们再想想,在哪个时间内还可以做些什么事?(学生说)能节省多长时间?多做了几件事?(揭示:同时做的事

情越多就会越节省时间)

像小明写的这样图示,我们把它叫做“流程图”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2页的烙饼。小组汇报交流。

四、当堂训练

1、判断:这样安排时间合理吗?为什么?(课件出示)

A、小东边吃饭边看电视。

B、边打电话边骑车。

C、一边走路一边看书。

D、在马路上踢球。

五、畅谈收获,全课小结。

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来提高效率?

总结全课: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最后老师把伟大的文学家鲁迅的一句话送给大家,与大家共勉(课件):“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24小时,可是一天的

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和力量,给懒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

六、作业

板书设计:

统筹安排时间

先后有序同时完成科学合理

最佳方案:洗水壶→接水→烧水→沏茶

同↓洗茶杯

时找茶叶

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教师教案(篇7)

一、活动背景:

时下,鳞次栉比的摩天高楼,造型各异的高层建筑已成为一个现代化城市发达与否的标志,并到处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为幼儿所熟悉。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我们选择了这一幼儿易于表现的事物――房屋。让幼儿在认识和熟悉一些几何图形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图形的不同组合、拼贴等发展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发散性思维的能力,进一步丰富几何体的简单知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运用。通过做做、玩玩、讲讲的活动,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表现能力。

二、活动目标:

1、认识房屋建筑的外形特征,运用几何形组合,拼贴出各种简单的房屋平面造型。

2、培养幼儿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受力,表现力,并发挥一定的想象力进行初步的建构和创造。

三、活动准备:

1、房屋展览图片四幅,小动物形象图片若干。

2、泡沫板两人或三人一块,几何图形片若干,水盆若干。

3、请一位老师扮狮王形象,熟悉对话。

4、录音机及有关录音。

四、活动过程:

(一)丰富幼儿对房屋外形的认识,帮助幼儿初步了解房屋简单的外形特征。

1、老师幼儿一同参观房屋建筑展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客人(狮王出现)讲话:听说娃娃城新建了许多漂亮的城堡,小朋友我们一起去参观好吗?

2、分析了解房屋的基本结构。提问:你们刚才看到了什么样的房子?房子上面的部分是什么?(屋顶。)下面呢?(墙。)墙上有什么?为什么要有门和窗?

3、激发幼儿为小动物建造房子的欲望。狮王作伤心状。老师问为什么这么伤心?(狮王说:前一阵森林里发生了水灾,把小动物们的房子都给淹没了,小动物们没房子住可伤心了。)老师安慰狮王:“狮王别着急,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帮助你们好吗?”“小朋友你们愿意吗?”

(二)幼儿尝试个别操作,了解幼儿拼贴建构情况,鼓励幼儿创新大胆想象。出示许多小动物及建筑材料(吹塑纸片),请个别幼儿上前尝试操作,根据情况老师和幼儿及时评价。

(三)幼儿分组建构。

1、想一想你想给小动物构造什么样的房子?帮谁造?

2、要求,造的房子要牢固,方便进出,让小动物们满意。

全体幼儿两人合用一块泡沫板,进行建构活动。鼓励幼儿为小动物造一座、两座或更多的房子,并且造得不一样。在此过程中老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启发。

(四)讲评。

1、相互参观,说说哪座房子造得好?为什么?

2、把房子送给小动物。

3、狮王代小动物致谢,与小朋友共舞。

五、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区域活动中继续用图形建构房屋或其他物,也可提供立体积木让幼儿进行立体构造。

六、效果分析:

活动中幼儿想象丰富,思维开阔。他们不但能将长方形的纸片横摆,而且还将它竖排成并列的几间房子,而且对门、窗所装位置也掌握得很好。还有的小朋友想象更大胆,将梯形的图片斜放当作房子上的滑梯,将长方形竖放当电梯。总之,这次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哪块木板厚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哪块木板厚

有益的学习经验:

认识物体的厚薄,感知厚薄的相对性。

准备:

1.长宽相同,厚薄明显不同的木板3块。

2.长宽相同,厚薄不同的积塑每个幼儿3块。

活动与指导:

1.同时出示两块较薄的木块,让幼儿各种角度观察木板尺寸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最后把两块木板并放在讲台上,请幼儿说出它们的不同。在他们说出一块木板“高些”,一块木板“矮些”后,告诉幼儿:小朋友的眼光不错,已经把它们的区别找出来了。不过,由于它们都太矮,所以我们不用高矮,而用厚薄来区分它们。分别在板子上作标记1和2让幼儿说出2号板子厚些,1号板子薄些。

2.拿出另一块板子标记为3号,与2号板子比较,启发幼儿说出:3号木板厚些,2号木板薄些;把3块木板两两相比后,引导幼儿说出3号木板最厚,2号板子薄些,1号板子最薄。

3.把木板按从薄到厚的规律排序。

4.发积塑给幼儿,让幼儿区分它们的厚薄并按厚薄排序。

5.按教师指令,举出相应的积塑。

小学数学教师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发现四边形边的特征,会给四边形分类。

2、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种类特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形象灵活的思维能力。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自我探索的意识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教学难点

能应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主动探究法。

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学生、老师准备图形。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把“预习案”中的问题逐一解决。 组内交流订正。

二、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揭示课题,认定目标(用生活中的实例揭示课题)

1.拿出不同的四边形教具模型

2.同学们把这些不同的四边形进行分类

3.揭示课题(四边形分类) 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一)自主学习

活动一(分一分):看书30页上面分一分的8个图。回答下面问题。

1、给这8个四边形分类。并说出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2、智慧老人跟你分的一样吗?不一样的话,你能说说智慧老人为什么这样分

总结:有()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只有()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思考:正方形,长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组内交流、解疑、个别汇报、老师点拨。

四、点拨升华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有两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五、课堂总结

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六、当堂训练。

1、选择。

(1)当一个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时,那么它一定是()。

A.正方形B.长方形C.梯形D.平行四边形

(2)当一个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时,它是()。

A.正方形B.长方形C.梯形D.平行四边形

(3)当一个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四个角都是直角时是()。

A.正方形B.长方形C.梯形D.平行四边形

2、完成学案第三题。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七、拓展提高

求出这个四边形的内角和。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板书设计:

四边形的分类

图形的分类:平行四边形

梯形:

课后反思:

平行四边形,北师大,数学,创新,黑板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