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几瓶牛奶课件教案系列9篇

04-22

老师每一堂课都需要一份完整教学课件,这就要老师好好去自己教案课件了。 教案和课件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以下是由栏目小编为您带来的有几瓶牛奶课件教案,相信你参阅以后一定会有所收获!

有几瓶牛奶课件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有几瓶牛奶这一问题,让学生学会9+几的进位加法。

2.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

3.理解凑十法的思考方法,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交往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难点

理解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创设计情境、引导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小棒。小棒.数字卡片。

一、复习。

1.24689

1()1()1()1()1()

齐答后,让学生观察:这些数被分成了几和几?

指出:这种方法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新知识。

2.9+()=10

问:9+几等于10?强调:9和1凑成10。

3.抢答:9+1+1=

9+1+3=

9+1+8=

9+1+5=

抢答后问:你们为什么能算得这么快?

得出:9加1得几,10再加几就得十几,这种题目很好算。

4.怎样相加才能算得快?为什么?291

小结:先算凑成10的两个数,再加第三个数,这样就

能很快算出结果是多少。这节课就要用这个方

法来学习新的知识。

二、新课

1.教学9+5=14

(1)出示有10个格的盒子:数一数里面有几个格?能放几瓶牛奶?老师放进9瓶,盒子外面放5瓶,要求一共有多少瓶?怎样列算式?板书:9+5=

(2)问:你能通过怎样移动能使我们很快算出得几吗?(一人说,老师演示)

A:9加5等于几,我是通过数出来的。

B:9加5等于几,把9分成4和5,5加5等于10,10

教学过程

加4等于14。

C:9加5等于几,把5分成1和4,9加1等于10,10加4等于14。

(3)理清计算过程:(老师再演示一次移动过程)

为什么你移动一个放在格子里呢?(因为9和1凑成10)

一个从哪儿来?(把5分成1和4)

此时板书成:9+5=

这时可以怎样算:9加1得几?10加4得几?所以9+5等于几?

不看图谁能说说计算过程?(指一两名说)

全班跟着老师说。

同位互说。

(因为:9和1凑成10,把5分成1和4,9加1得10,10加4得14,所以9加5等于14。)

揭示课题:像这样的加法算式,我们就叫它为9加几

2、同学们,你们还想学9加几?(指名回答)

3、教学9+7=16(跟老师一起摆)

(拿出方格纸,已有格子和黄圆)

(1)数一数有几格?格子里放了几个黄圆?还空几格?

(2)让学生拿出7个绿圆,放在方格纸的右边。问: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圆?怎样列算式?板:9+7=16

B、全班齐说计算过程(因为9和1凑成10,把7分成1和6,9加1得10,10加6得16,所以9+7=16)

(7)强调:为什么不把7分成2和5或3和4呢?(因为9和1凑成10)

(8)刚才我们一起算出了9+5、9+7讨论一下,为什么都要分出1来?

(分出1的目的是要把9凑成10,10再加几就是十几了。这样就能算得快,这种方法叫凑10法,凑10法可以把今天学的转化为10加几。)

4、试一试:9+3=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9加几)

计算9加几的题目要先想什么?(指着9问)(要先想9和1凑成10)

分什么?(指着5、7、3问)(分第二个加数)

都是把第二个加数分成1和几。(要看9分出1来凑成10后,加剩下的数,这样算比较简便,我们把这种方法叫什么?凑十法)

教学过程

但要注意:分出1给9后剩下的几,不要忘了加。

课间操

刚才同学们学得很认真,有点儿累了,下面一起做课间操来轻松一下。

师:休息休息

生:轻松轻松

师:下面学习

生:更加用功

三、练一练

1、圈一圈,算一算。

(独立完成,老师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2、左边鱼缸里有9条鱼,右边有8条,一共有几条鱼?

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独立完成。

四、数学游戏找朋友

拿着算式9+几,问我的朋友在哪里?

如:拿着卡片2的同学说:你的朋友在这里。齐说9+2=11,以此类推。

五、全课总结:今天学习了什么?这样的题目是用什么方法算的?

有几瓶牛奶课件教案 篇2

学习内容:

p79-80有几瓶牛奶(9加几的进位加法一)

学习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得出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方法,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能处理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2、通过实际地动手操作,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凑十的计算方法。

3、在合作交流中,初步形成合作意识。

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学生已经有了一些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的经验,并且,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会计算10以内加减法。教师在教学时应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经过独立思考,互相交流算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多样性。

学习重点:

掌握9+?的进位加法

学习难点:

理解凑+法的含义

学习准备:

小棒、计数器、教学课件

学习过程:

课前游戏:请我们同桌的小朋友先来做个凑十的拍手游戏:

你拍1,我拍9,我们都是好朋友。

你拍2,我拍8,团结起来力量大。

你拍3,我拍7,我们从小爱学习。

你拍4,我拍6,说话老实不吹牛。

你拍5,我拍5,两数凑十不马虎。

课前口算:

(一)复习铺垫,情境导入。

1、练习9的组成。

2、出示有几瓶牛奶图,师导入:笑笑过生日了,小朋友们都来给她过生日,她就把家中的牛奶都拿出来招待客人。大家看,你知道了什么?

3、说说图上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教师板书重要信息。

(二)互动活动,探究算法。

1、(1)根据图意,引导学生列算式。

师:你们刚才说得真好,那么要求一共有多少瓶牛奶如何列式呢?

9+5=?5+9=?

(2)探索算法。先独立用小棒摆一摆,数一数,再同桌交流。

师:你们有什么办法来帮助小花算一算一共有几瓶牛奶呢?可先自己用学具摆一摆、说一说,或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再把你的方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设计思路: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到学生中间去,听取学生的不同算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2、下面我们来听一听有哪些方法可以解决9+5=?在汇报或听取同学们汇报时,希望你能做到这两点。

①认真仔细听其他同学的算法,如果有不同的意见,可以等同学汇报完后提出来。

②汇报时如果用到小棒或圆片,最好能边摆边说。

(学生汇报。)师根据生的口述来板书。比较几种算法,你最喜欢哪种?为什么?你能试着说一说吗?(同桌学生相互说一说。)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幻灯片,体会各算法的优劣,自主选择。

(三)练习巩固

(1)第一关:练一练4题

(2)第二关:圈一圈,算一算。P79下图。

①学生看图,圈一圈,独立完成每一个小题。汇报、展示,集体交流订正。

完成练习80页1、2题。

(3)第三关:填一填,说出凑十的过程。

(4)第四关:比一比:游戏活动:登山比比谁算得多(电脑出示游戏情境图)。

一列为小队,后面的做起交前面,一列全部做起后交老师检查。看哪一队获胜。

(5)第五关:实践运用,完成5题。

(四)教学小结

师:通过学习,你会计算9加几了吗?想一想,你还有哪些收获?(学生谈收获)

出示9加几的算式,观察得数的规律。

板书设计:

9加几的进位加法

一盒有9瓶,另一盒有5瓶,一共有几瓶牛奶?

9+5=(教师画小棒展示)

教学反思:

《有几瓶牛奶》,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学关键在于启发学生将9加几转化为10加几,凑十法的思考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

1、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在学习这节课前,学生已学习掌握了11~20各数及10加几、减几。学生对得数是10以内的加减法已有了一定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以孩子的生活实际导入,既可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为后面凑十法奠定了基础。

2、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思考、交流等活动完成学习任务,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差异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3、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

本节课围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我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小棒、计数器等学具直观地帮助学生寻求解决办法,形成感性认识后,逐步抽象出9加几的计算方法。新的课程标准和新的教材倡导方法多样化,目的是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用自己的方法去尝试解决问题,我在设计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并选择较简便的一种。

有几瓶牛奶课件教案 篇3

一、说教材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中《有几瓶牛奶》一课。(点击)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有几瓶牛奶”的情境中教授9加几的进位加法。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进位加法,前面的相关内容有本册教材第三单元《加与减(一)》中的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其应用。而本课又同时是为本单元的20以内数进退位加减法、及一年级下册的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其应用做铺垫。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教学大纲和教材分析,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点击)

知识目标:会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能力目标:通过组织摆小棒、数小棒、说一说的教学活动,教会学生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情感目标:通过创设“有几瓶牛奶”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制订了以下教学重、难点:)(点击)

教学重点:会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会运用“凑十法”计算进位加法。

四、说教法说学法

(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利用效率,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宗旨,

我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点击)

教法: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交流合作。

五、说教学过程

(点击)(教学过程是教学有效性的实施途径和保证,为了有效实施教学,我设计了如下四个环节:)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在开课时以谈话方式导入新课,问学生早上有几个人喝牛奶。我接着说:“小明家里有好多牛奶,你看!”并出示情境图(点击)。导入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要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充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并试着自己提问题—“一共有几瓶牛奶”。板书课题:有几瓶牛奶(板书),并用多媒体呈现问题。

2、自主探究,学习新知(点击)

第一环节,理解图意,列出算式。(点击)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解决一共有几瓶牛奶。学生在本册第三单元已经学过10以内加减法,列算式可以让学生自己完成。

第二环节,动手摆小棒。可以用多种方法,也可以同桌互相帮助合作,并试着讲一讲你是怎样计算的。我提出这样要求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用手中的学具进行算法多样化的自主探究及合作式的学习。我在这个时候巡视班级,加入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这样一方面可以了解到学生对多种算法的探究达到了什么程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去解决问题。

第三环节,汇报交流算法。(点击)说说看谁的方法最多、。”在汇报中,学生一般都能够首先想到用“一个一个数”的方法进行计算,接着可能会有学生仿照这种方法“两个两个”的数等等。我可以说:“这些同学说的其实是一种方法,就是数小棒的方法,谁还有其他的方法?学生讨论。

第四环节,讲解凑十法。(点击)我用课件边演示边讲解“凑十法”,规范讲题语言,“我想将9凑成十,把5分成1和4,9加1等于10,10加4等于14,所以9+5=14。”然后组织学生边摆小棒边讲题,采取的形式有自主练习和指名汇报,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小棒和说一说的过程理解“凑十法”。在学生基本能够理解“凑十法”的基础上,我提出问题,“这个算式用“凑十法”还能怎样计算?”学生在这里马上会想到还可以将5凑成十,我组织学生进行摆小棒和说一说的活动,采取的形式是自主练习、同桌交流和全班指名汇报。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让学生能够用“凑十法”正确的进行计算,同时检验学生对于“凑十法”的理解应用程度。针对算式9+5=,我提问“还有其他算法吗?”学生如果有其他方法就汇报,只要合理,就给予鼓励。

第五环节,介绍拨计数器的方法。我用计数器模型演示,先在个位上拨9个珠子,再在个位上拨5个珠子,满十进一,向十位进一。个位上剩下4个珠子,所以9+5=14。此处的教学目的在于利用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十进制,为一年级下册学习100以内的进位加法打下基础。这部分只需要学生理解,不需要掌握。

第六环节,为了帮助学生能够运用“凑十法”解决9加几的进位加法,在这里设计了两个小练习:9+3=;6+9=。

要求:用“凑十法”计算。

形式:自主探究,全班汇报、交流。

3、巩固练习,解决问题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我设计了由易到难的三道题目。)

(1)“圈一圈,算一算”。设计此题目的在于巩固“凑十法”。

(2)“看图列示,解决问题”。目的是在解决问题中巩固进位加法。教学时先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然后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鼓励算法多样化。

(3)“登山游戏”。采取小组竞赛的形式,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合作意识。

4、总结提升,复习小结。

总结本课的知识点,教师提问“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板书9加几的进位加法)学生总结计算方法。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知识系统的构建,为此我把板书设计如下:)我的板书内容一目了然,重点突出。

说教学效果:

(最后,我来预设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以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来进行的,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理念——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不仅让孩子们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地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他们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帮助孩子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有几瓶牛奶课件教案 篇4

教学前测试题设计及测试分析

有几瓶牛奶

9加几的进位加法

在第一单元时,学生已经学习10以内加、减法,在本单元中又学习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这些为9加几的进位加法提供了必要的支撑。本节课的难点是帮助学生理解凑十法算理,在以前的教学中,我始终感受到学生受不进位加法的学习的影响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本课有一定的困难。并发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学生类推迁移能力差,他们能真正理解运算的原理吗?学生们学习9加几的进位加法之前已经知道了些什么?他们学习的起点在哪里?学生学习这部分的难点到底是什么?需要我们给予什么样的指导?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在教学9加几的进位加法之前,我对学生进行了前测。

一、参加测试的学生情况。

测试在我自己的班上进行的,我班共有53名学生,他们比较喜欢数学,学习态度端正,善于思考问题,尤其是一些男孩子,思维活跃,好表现自己。但是也有近1/5的学生基础薄弱,语言表达能力差,在注意力时间短。

二、测试题及测试意图。

测试的题目有4题:

1、

2、填空

⑴十个一是一个(),一个十是()个一;

1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⑵十位上是1,个位上是4,这个数是()。

⑶()个十,()个一,合起来是12.

⑷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

⑸11是由()个十和()个一合起来组成的。个位上的1表示1个(),十位上的1表示1个()。

3、画一画。

4、在桃子里填数。

这4道题的设计目的是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的了解,这是学生学习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起点。

三、测试结果和分析。

第一题,全对的52人,占98.1%;第二题全对的50人,占94.3%,反映学生的基础比较扎实,,对算法的掌握应该是非常轻松的。第三题,全对的53人,占100%这说明对于简单的问题,学生能借助直观图形解决问题,直观形象思维比较好。大多数学生有着良好的数感。

第四题,全对的有45人,占84.9%,说明学生拆分数的能力还有待于加强。

四、我的思考。

学生凑十的计算思路,应该能顺利进行;应该加强拆分数的能力培养。

在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设计,要以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来进行的,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要让孩子们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地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他们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帮助孩子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有几瓶牛奶课件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时“有几瓶牛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理解用“凑十法”计算9+几的进位加法。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经历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获得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用“凑十法”计算9+几。

教学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具准备:

挂图。

学具准备:

每人20根小棒、算式卡片、数字牌。

设计思路: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的编写特点是以学生活动为主线进行安排,关注学生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设计和实施教学时,应充分注意并恰当把握教材的这些特点,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协调发展。为此,本设计力求突出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突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具体生活情境,让学生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运用直观手段,让学生在“做数学”中体验数学,培养学生数学地思考问题的意识。本设计力求改变以单纯被动接受方式为主要特征的传统的数学学习方式,重视对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游戏铺垫。

凑十“对口令”游戏。

师:看!谁来啦?齐天大圣孙悟空想和大家一起做游戏呢!

指定学生戴上孙悟空头饰:孙悟空说一个数,你们也说一个数,这两个数合起来是10。

( 策略建议:游戏活动,为学习新知识做了铺垫,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1、创设情境。

师:小芳今天帮妈妈送牛奶,现在这有两箱牛奶,可一共有多少瓶呢?这可难倒了她。聪明的小朋友们能告诉她“有几瓶牛奶”吗?(板书课题)

生:一共有14瓶牛奶。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先说给同桌听一听。

生:讨论、汇报。

(小组内同学交流,然后各组汇报。学生们有的一瓶一瓶数,还有的用接着数的方法,也有用凑十法等多种计算方法。)

(3)师小结:同学们可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有的同学一瓶一瓶地数;也有的同学用接数的方法,从9瓶接着数;还有的同学更聪明,从右边拿1瓶放到左边箱子里,使左边箱子里凑成10瓶,10瓶再加上右边剩下的4瓶,就是14瓶。这么多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

(策略建议: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9+几,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使学生感觉到在多种算法中,凑十法最简便。)

2、探究算法。

(1)小芳送完牛奶回到家,妈妈给她买来了9个苹果,5个梨,一共有几个水果?应该怎样列式?(生:9+5=?)

(2)师:怎样计算9+5=?请同学们利用你手中的小棒来摆一摆、算一算,互相说一说。

指导学生操作:左边摆9根,右边摆5根。然后,把右边的1根移到左边,使左边的小棒凑成10根,左边的10根与右边剩下的4根合起来就是14根。

生汇报9+5得几的计算方法。

师板书:9+5=14

(3)除了9加1可以凑成10,还有别的方法能凑成十吗?

指名学生上前演示,并口述操作过程:5+5=10,从9里拿走5,凑成十,9里面就剩下4,结果还是等于14。

板书:9=5=14

(4)动手操作

试一试: 9+3= 7+9=

首先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再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理解凑十法的意义。

(策略建议: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从直观上了解“凑十法”的算理,并通过叙述计算过程,内化为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圈一圈,算一算。

教师先做示范,引导学生弄清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最后集体反馈。

2、比比谁算得快。

9+5 9+6 9+9 9+8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反馈。

3、“小猫数鱼”

指导学生看图,提数学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反馈。

4、数学游戏。

乘车到兰溪公园去游玩:(1)师介绍兰溪公园。(2)4名学生当小导游,手中分别举着写有13、15、18、19的数字牌。 (3)学生每人一张“9加几”的算式卡片。(4)请对号上车。(得数分别是上面几个数字的卡片就是车票。)

(策略建议:练习题的设计由易到难,生动活泼,充满乐趣,有利于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有几瓶牛奶课件教案 篇6

在座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很高兴能和各位老师一同研讨、一同学习。我们本节课的教研主题是:体会算法多样化,指导优化算法。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72页、73页的《有几瓶牛奶》。

经过我们几位教师的研讨,对本节课的教学背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有几瓶牛奶”的情境活动是学生第一次接触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也是建立位值概念的重要阶段。教材所呈现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⑴根据生活情境提出一个数学问题,以供学生进行思考。⑵呈现学生解决这一问题的几种思考方法。⑶直接对进位加法的算式进行计算,以作为巩固练习。学好这部分知识将对学生的后续学习产生重大的影响。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20以内的数及其运算的经验,他们喜欢从身边的事例中学习数学。通过前面的数学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十进制。但学生的认知能力有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尽可能地安排摆一摆、数一数等活动,帮助学生掌握算理,优化算法。

根据我们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

1、学生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方法,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理解“凑十”方法的简便性。

2、在探索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索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增进对数学的积极情感,体验与同伴合作、交流的快乐。

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特点,我们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立为: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确立为:渗透转化思想,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优化算法。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本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这一理念,教师将采用“引导——探究——发展”这一教学方式组织教与学的活动。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本课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动态的、多元的评价方式,同时注重以多媒体课件和多种学具为凭借,帮助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化,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基于以上理解,我们将本节课的教学流程设计为以下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上课伊始,教师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给淘淘介绍有营养的食品”的学习情境,课件适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让学生根据两盒牛奶的数量提出问题,从而巧妙地引出了9加几的数学问题。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又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环节:探究算法,解决问题。

在这一环节中,第一步是指导列式。首先让学生说一说画面中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自主列出算式。指名汇报时,教师适时引导、评价。

第二步是探索算法。《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先让学生用不同颜色的小棒或圆片代表两盒牛奶摆一摆,说一说,或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并把自己的方法说给同桌听。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注意巡视,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然后,学生自由汇报算法,全班交流算法。这里先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在与同伴的交流、比较中不断优化完善自己的算法。在此过程中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凑十法”,使学生发现几种算法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从而突出教学的重点。这种算法多样化充分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他们在合作中竞争,在交流中发展。

有几瓶牛奶课件教案 篇7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中《有几瓶牛奶》一课。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有几瓶牛奶”的情境中教授9加几的进位加法。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进位加法,前面的相关内容有本册教材第三单元《加与减(一)》中的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其应用。而本课又同时是为本单元的20以内数进退位加减法、及一年级下册的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其应用做铺垫。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会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能力目标:通过组织摆小棒、数小棒、说一说 的教学活动,教会学生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3、情感目标:通过创设“有几瓶牛奶”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会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教学难点:会运用“凑十法”计算进位加法。

四、说教法说学法。

1、教法: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2、学法:自主探究、小组交流合作。

五、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在开课时以谈话方式导入新课,问学生早上有几个人喝牛奶。我接着说:“小明家里有好多牛奶,你看!”并出示情境图。导入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要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充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并试着自己提问题—“一共有几瓶牛奶”。板书课题:有几瓶牛奶, 并用多媒体呈现问题。

2、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第一环节,理解图意,列出算式。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解决一共有几瓶牛奶。学生在本册第三单元已经学过10以内加减法,列算式可以让学生自己完成。

第二环节,动手摆小棒。可以用多种方法,也可以同桌互相帮助合作,并试着讲一讲你是怎样计算的。我提出这样要求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用手中的学具进行算法多样化的自主探究及合作式的学习。我在这个时候巡视班级,加入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这样一方面可以了解到学生对多种算法的探究达到了什么程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去解决问题。

第三环节,汇报交流算法。说说看谁的方法最多、最好。”在汇报中,学生一般都能够首先想到用“一个一个数”的方法进行计算,接着可能会有学生仿照这种方法“两个两个”的数等等。我可以说:“这些同学说的其实是一种方法,就是数小棒的方法,谁还有其他的方法?学生讨论。

第四环节,讲解凑十法。我用课件边演示边讲解“凑十法”,规范讲题语言,“我想将9凑成十,把5分成1和4,9加1等于10,10加4等于14,所以9+5=14。”然后组织学生边摆小棒边讲题,采取的形式有自主练习和指名汇报,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小棒和说一说的过程理解“凑十法”。在学生基本能够理解“凑十法”的基础上,我提出问题,“这个算式用“凑十法”还能怎样计算?”学生在这里马上会想到还可以将5凑成十,我组织学生进行摆小棒和说一说的活动,采取的形式是自主练习、同桌交流和全班指名汇报。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让学生能够用“凑十法”正确的进行计算,同时检验学生对于“凑十法”的理解应用程度。针对算式9+5=,我提问“还有其他算法吗?”学生如果有其他方法就汇报,只要合理,就给予鼓励。

第五环节,介绍拨计数器的方法。我用计数器模型演示,先在个位上拨9个珠子,再在个位上拨5个珠子,满十进一,向十位进一。个位上剩下4个珠子,所以 9+5=14。此处的教学目的在于利用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十进制,为一年级下册学习100以内的进位加法打下基础。这部分只需要学生理解,不需要掌握。

第六环节,为了帮助学生能够运用“凑十法”解决9加几的进位加法,在这里设计了两个小练习:9+3=;6+9=。

(1)要求:用“凑十法”计算。

(2)形式:自主探究,全班汇报、交流。

3、巩固练习,解决问题。

(1)“圈一圈,算一算”。设计此题目的在于巩固“凑十法”。

(2)“看图列示,解决问题”。目的是在解决问题中巩固进位加法。教学时先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然后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鼓励算法多样化。

(3)“登山游戏”。采取小组竞赛的形式,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合作意识。

4、总结提升,复习小结。

总结本课的知识点,教师提问“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总结计算方法。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六、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内容一目了然,重点突出。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以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来进行的,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理念——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不仅让孩子们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地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他们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帮助孩子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有几瓶牛奶课件教案 篇8

一、教学目的:

1、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9+?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2、教师尊重学生独特的思考,并促进学生的担出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有自己学数学的兴趣。

3、理解凑+法的含义。

4、在游戏中培养与人合作的观念,并且有互相谦让的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凑+法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

每组一份小棒,教师的牛奶瓶及数学游戏中卡片。

四、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是增加学习氛围,促进学生思考和计算。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况,提出问题

教学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

小芳家很穷,小华送给小芳一些牛奶,小冬也送小芳一些牛奶,你想知道牛奶有多少瓶?

鱼缸有金鱼8条,又买来9条,一共有金鱼几条呢?

你知道牛奶有几瓶,金鱼有几条呢?这些都是数学问题,你想解决吗?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组织小组活动)

(二)自主合作,解决问题

问题提出之后,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并加以解决。

1、9+5

(1)数数法

(2)9+5=14

(分小数凑大数)

(牛奶瓶表示)

(3)9+5=14

(分大数凑小数)

(牛奶瓶表示)

(4)9+5=14

看见9就-1

2、8+9你喜欢用什么方法,说说你的理由。9+5的计算,是组织交流后共同解决,7+9的教学层面就在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一些尝试后接受了交流的结果,一些机灵小朋友在交流的基础上举一反三,能有新的想法,在汇报后就进步,进一步尝试,也就是巩固阶段。

3、试一试。

9+37+9

可指名8至10位同学板演,不是机械段,而且学生对方法最终选择的体现和最佳方法的呈现,对凑+法要进一步落实。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在此阶段是学生自主实践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体现。

1、P73完成书本内容。

题2,原有金鱼9条,现又有8条,一共有几条?

看图应用题(仔细观察,说一说图示,然后独立完成)

2、9+1+59+1+39+1+89+1+9

9+1+69+1+49+1+79+1+1

9+1+29+1+0

巩固凑十法

3、数学游戏:

游戏可以小组形式组织学生活动,在活动中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四)作业:

继续上课的数学游戏。

有几瓶牛奶课件教案 篇9

设计者:大连市甘井子区周水子小学金悦萍任丽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72-73页

教学目标:●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掌握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并体会算法的多样性。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在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生活中离不开数学。

重点、难点:理解并掌握加法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具准备:牛奶瓶14个,磁板小棒,课件。

教学过程:

一、有趣动画,激趣导入

1、导语:小朋友,刚才你听到的是什么歌曲啊?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动画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就象一对好朋友快乐的生活在一起,今天在他们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2、课件演示动画。(大头儿子去商店买奶的过程。)

妈:大头儿子,家里没有牛奶了了,下楼买两盒吧.

儿:买牛奶啊,没问题,走喽.

(来到商店)

儿:阿姨,我买两盒牛奶.

阿姨:对不起,小朋友,没有两整盒了,只剩下这么多了.

儿:恩?这盒有9瓶牛奶,这一盒只剩下5瓶了.

(设计意图:开课由动画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的情节安排,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

二、自主探索,感悟新知

1、师:看着这些牛奶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

生:一箱剩5瓶、一箱剩9瓶,商店里一共剩下几瓶牛奶呢?

师:你能列出算式吗?

生:9+5=14

师:说的对吗?你怎么知道等于14的呢?请小朋友用你手中的牛奶图边摆边说一说。

2、生汇报(到前面利用师的牛奶瓶边演示边说)

(1)生:用数的方法,9、10、11、12、13、14。

(2)生:从这里(5瓶的盒里)拿出一瓶,放到这个盒子里,加上这盒的9瓶就是10瓶了。再与剩下的4瓶和起来就等于14。(师板书:9+5=14)

(3)生:从9瓶的盒子里拿出5瓶,放到5瓶的盒子里。10瓶加上剩下的4瓶就是14。(师板书:9+5=14)

3、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4、小结:我们在计算9+5的时候,可以一根一根接着往下数;也可以从5里先拿出一个1与9相加,凑成10,再用10+4就等于14;还可以从9里先拿出一个5与5相加,凑成10,10+4=14。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想一想,得到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学生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

5、摆一摆,算一算

(1)出示9+3

师:请小朋友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可以结合小棒,边摆边说。

生汇报得数和算法。

(2)出示7+99+4

师:这两道题你会算吗?请你自己算一算,有困难的小朋友还可以用手中的小棒来帮忙。

(做完后与同桌交流算法。)

三、多种活动,巩固新知

(一)圈一圈,算一算。

1、出示9+8=

师:刚才小朋友用小棒摆得不错,我们再来看一道题,你会算吗?刚才算题时小朋友是用你手中的小棒来摆的,现在我们来看这个小棒图,请你用铅笔在小棒图上圈一圈,算一算。

生自做。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圈、怎样算的?(视频)

还有不同的做法吗?

2、出示书73页第一题

师:这四道题请小朋友自己圈一圈、算一算,就在书上的第73页。

(做完后)师:请你和组内的小朋友说说你是怎样做的,一人说一道,其他小朋友认真听。如果你的想法和别人不一样,可以说出你的想法。

(交流完后)师:小朋友在和组内人说想法的时候有没有问题需要老师帮忙?

(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师:大头儿子买完牛奶回到了家里。你看这是他们家的客厅。你能看着他们家的客厅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并把算式填完整吗?(拿出答题单)

生逐一汇报。(师板书算式。)

师:请小朋友看着这些算式,从中选出一道和组内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通过圈小棒图计算,巩固凑十法;旨在引导学生掌握比较简便的方法。)

2、数学游戏

师:大头儿子回到家在干什么?我们来看看。(课件演示动画)

儿:小头爸爸,我想玩一会,你还陪我玩翻牌游戏好吗?

爸:没问题。

儿:这些是0-9的数字卡片,我拿出一张9放在这,剩下的都扣过来,我们在这些卡片中一人拿一张和9相加,谁翻谁就说得数。把这些卡片都翻过来,看谁一道也不错。

(父子俩开始玩)

师:小朋友,这个游戏你想玩吗?那就快拿出你的数字卡片和老对一起玩吧。如果你们俩的题都算对了,就往下进行,如果一个人算错了,就让他改过来在继续,开始吧。

反馈:一道也没错的小朋友举手。大头玩得怎么样呢?

(课件演示:爸:我的大头真了不起,一道也没错。)

(设计意图:通过玩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孩子在玩中不知不觉巩固了知识,不感觉到枯燥、乏味。)

3、检测(课件演示动画)yjS21.coM

儿:哎呀,光高兴了,到点了该做作业了,作业我可得定要按时完成哦。

爸:我的大头习惯不错嘛。

师:大头儿子的作业是什么呢?我们来看看(十道9+几的计算)你会做吗?咱们也来做一做大头的作业吧。拿出你的答题单。

师读大头的答案,生交换检查。

(设计意图:在课后安排了检测的环节,旨在了解本节课学生知识目标的达成情况;用大头儿子作业的形式引出检测让孩子感到有趣,没有紧张感。)

4、师:刚才,大头做错题了,他非常难为情,不过爸爸鼓励他说:没关系,只要下一次认真、仔细,不在犯同样的错误,就是好孩子。大头一听,又开心的笑了。这不,爷俩高兴的唱起了歌呢。(课件演示动画,学生拍手唱歌。)

(设计意图:这样的结尾使本节课在结束时又掀起一个高潮,让孩子高兴的下课。)

喜欢《有几瓶牛奶课件教案系列9篇》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儿园教案,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几瓶牛奶课件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