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读数写数教案4篇

04-25

不打无准备之战。教案是教师的教学方案,所以教师必须提前编写。教案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帮助老师达成教学目的的一种方式。那么对于教案的撰写你是否依旧毫无头绪呢?小编特别为你收集的“一年级数学下册读数写数教案”,欢迎阅读,希望你能阅读并收藏。

一年级数学下册读数写数教案【篇1】

一、教学内容:10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数的组成、读数、写数练习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熟练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

2、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并记住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

三、教学过程:

(一)数数:

1、全班从100倒数到1。

2、抽签数数。

(二)数的组成:

3、学生看小棒,说数的组成。

4、学生看计数器,说数的组成。

5、学生看数字卡片,说数的组成。

(三)读数、写数: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如:学生说24,读作二十四

(四)课中小休,教师讲童话故事《团结力量大》。

(五)书面练习:

1、想一想,在填数:

29、---、31、---、33、---、35、---、37

64、66、68、---、72、---、---、---、---M.yJs21.com

60、65、70、---、80、---、---、---、---

2、45里有()个十和()个一组成教学反思:

90里有()个十和()个一组成

64里有()个十和()个一组成

76里有()个十和()个一组成

29里有()个十和()个一组成

3、30读作:八十六写作:

45读作:九十七写作:

79读作:六十写作:

55读作:一百写作:

数数、数的组成、读数、写数练习课二

一、教学内容:10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数的组成、读数、写数练习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熟练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

2、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并记住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

3、培养学生数感。

三、教学过程:

(一)数数:

1、全班从38数到61

2、全班10个10个数,从10数到100

3、全班20个20个数,从20数到100

4、指名数数,注意过九的数。如:59下一个数是多少?或前一个数是多少?

5、教师摆小棒,问:19加一根是多少?29加一根是多少?39呢?......一直让学生数下去。

(二)相同的数在不同数位所表示不同的意思:

师拿出计数器

问:24怎么表示?为什么这样表示?(因为24里有2个十和4个一)

那42又怎么表示?为什么这样表示?(因为42里有4个十和2个一)

那么24里的2和42里的2有什么不同?(24里的2表示2个十,而42里的2表示2个一)

对!同样的一个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就表示不同的意思了。如果2在百位上呢?(就表示2个百)

恩!在个位上表示有几个一,在十位上表示有几个十,在百位上表示有几个百。

(三)会概数,培养学生数感:

体会100粒大米有多少,100根小棒有多少,那么50大概又有多少。你可以烁烁我们身边存在的数吗?(让学生体验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

如:100粒大米有多少?

100颗黄豆呢?

自己体会100张纸大概有多厚?50呢?

100个人大概有多少?

估计年龄等等。

(四)小结:

身边的数有很多,只要小朋友们善于观察发现,就会知道我们身边到处都有数学(数学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

一、教学内容:第二册38-40页100以内数的认识--数的顺序、比较大小

二、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初步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三、教学重点:1、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四、教学难点:1、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探索百数图中的排列规律。

五、教具准备:幻灯机、幻灯片、数字卡片。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从100倒数到50

数出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的两位数

数出末尾是0的数

2、看计数器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教师拨数,指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说明原因。你是怎样想的?

想:先从十位看起,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的,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注:如果学生一下不能说出来,则可放到后面教学比较数的大小时再提出来。)

(二)新授:

1、教学例七:

(1)教师出示幻灯片(百数图)

(2)学生观察讨论,表中这些数的排列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

教师举个例子,引导学生横看、竖看、斜看分别有什么特点。

(板书:横看、竖看、斜看)

特点:①第一横行的5个数都是双数,而第二横行的5个数都是单数。

②从左上到右下这一斜行中的数个位、十位数字相同。

③从右上到左下一行数中(10除外),十位上的数从1开始逐渐增大到9,而个位上的数则相反,从9开始逐渐递减到1。

(3)学生动手独立填写表格。

(4)再观察,这个数位顺序表有什么特点?

2、练习:教师提问,学生快速回答。如: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48)

同桌2人模仿提问题,每个小朋友都哟啊提问题。要求每人提2个以上的问题。

3、按要求38页,给指定的数涂颜色。四人小组讨论还发现什么新规律?

(三)课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八第1题、第7题。师生一起对答案。

(四)板书设计:

数的顺序

观察、找特点:横看

竖看

斜看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复习巩固

一、教学内容:第二册38-40页100以内数的认识--数的顺序、比较大小

二、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进一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进一步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三、教学重点:1、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进一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四、教学难点:1、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进一步探索百数图中的排列规律。

五、教具准备:幻灯机、幻灯片、数字卡片。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回答:说出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相同的两位数。

说出十位是5的数。

开火车答:说出27后面的5个数。

说出各位是0的数。

2、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指名回答:

16〇198〇1815〇15

11〇1210〇209〇6

(二)新授:教学例八

1、出示幻灯片,学生观察母鸡下蛋图,比较左右两边图有什么不同。可以怎样比较呢?

(1)根据鸡蛋图来比,只看最后一行,左边有3个,右边有1个,所以28大于26。

(2)根据数的顺序比,28在26的后面,所以28大于26。

(3)根据数的组成比,28由2个十和8个一组成,26由2个十和6个一组成,所以28大于26。

2、用计数器比较数的大小:

39和45比较,四人小组讨论,怎样比能很快知道哪个数大,哪个数比较小,指名回答,说说小组讨论结果。

教师可引导学生归纳出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

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教师板书:十位不同看十位,十位数字大的数就大;

十位相同看个位,个位数字大的数就大。)

同理,所以用同样的方法,或用老师归纳出来的方法学习比较右图。

3、教师可多写几个数,让学生直接比较(不用计数器)。

4、教师写出三个数让学生比较大小:可先找出最大和最小的数,再决定中间数。

5、教师再次总结比较数的一般方法。

(三)练习:

1、39页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说自己是怎样比较的,全体对答案。

(2)师生一起完成思考题:比较5个数的大小。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回答,并说说自己比较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可以先找出最大和最小的数,再拿中间的三个数来比较;或直接将5个数的十位上的数字从小到大进行排列。

2、42页练习八第2题(可以让学生回家或课间和同学们讨论)用同上的方法做这道题。

(四)板书设计:

比较大小

一般方法:十位不同看十位,十位数字大的数就大;

十位相同看个位,个位数字大的数就大。

一年级数学下册读数写数教案【篇2】

一、复习准备。

1、出示平行四边形图。

2、提问:这是什么图形?知道底和高会求面积吗?如果剪去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一角,剩下的会得到什么图形呢?哪个图形的面积你会直接计算?梯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

3、揭题。

二、新授。

1、出示梯形图。

(1)提问:这是什么图形?说说梯形各部分的名称。提示:求梯形的面积能不能像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一样,把它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计算它的面积?

(2)操作实验。

反馈:你拼成了什么图形?指名拼一拼。

指导拼法。

①重合。

②旋转。哪个梯形旋转?一般可以怎样移动一个梯形?旋转到两下底成一条直线为止。

③平移。

思考:通过重合、旋转、平移的方法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每个梯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反过来还可以怎么说?

2、出示直角梯形图。

(1)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又能拼成一个怎样的图形,动手拼一拼。

(2)提问:拼成了什么图形?平行四边形与梯形有什么关系?

(3)观察:每个直角梯形的面积与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小结: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经过重合、旋转、平移的方法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并且每个梯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的一半。

3、观察拼成的平行四边形。

思考:(1)比较梯形的上底下底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关系?

(2)比较梯形的高与拼成

一年级数学下册读数写数教案【篇3】

一、教学内容:第二册34-35页100以内数的认识读数、写数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初步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

2、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三、教学重点:初步正确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特别注意过九的数。

四、教学难点: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五、教具准备:计数器、数字卡片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从100倒数到1

从35起,五个五个地数到80

从10起,十个十个数到100

从50起,二个二个数到64

2、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学生快速说出数的组成。

3、复习数位表: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第三位呢?(个、十、百)对!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

那么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17?(指名回答,并上来拨珠子)

对!因为17由1个十和7个一组成,所以在十位沙上拨7,在个位上拨1。(并指名回答这样写和读17这个数,可指名上来板书)

(二)导入:

刚才表示的数都是20以内的数,如果是20以上的数又应该怎样表示呢?谁知道21这样用计数器表示?(学生讨论,教师指名回答)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21由2个十和1个一组成,所以在十位上拨2,在个位上拨一,写作:21读作:二十一)

其实20以上数的读写和20以内数的读写是一样的。

(三)新课:

1、教学例四:想一想应该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24?(指名回答)

想:24由2个十和4个一组成,所以在十位上拨2,在个位上拨4。

写作:24读作:二十四

2、教学例五:

(1)教师拨珠子:十位4颗,个位3颗

请问珠子表示的数是多少?(指名回答)

板书:写作:43全班齐读十位是4,个位是3,所以读作四十三

读作:四十三

(2)另外2个图也如上教法

3、练习巩固:

(1)接拨珠子,分别用指名答、开火车答、全班齐答等方式。

(2)教师读数,学生听数并动手写数,再全班对答案。

(3)同桌2人合作,一人说数,另一个人在听写本上写数,要求写数和读数都要写出来。每人说3个数。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读数和写数。(板书:读数、写数)其实方法和20以内数的读写都是一样的。不知道小朋友们是否都熟练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写呢?好我们现在来做练习。

(五)做34页: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回答,全班对答案。可以请小朋友到黑板板书出来。(教师注意说明容易错的地方)

(六)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认识读数、写数

写作:171915212440

读作:十七十九十五二十一二十四四十

100以内数的认识读数、写数巩固练习

一、教学内容:第二册34-、35页100以内数的认识读数、写数

二、教学目标:1、进一步使学生能熟练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

2、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三、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特别注意过九的数。

四、教学难点: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五、教具准备:计数器、数字卡片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开火车数数。从15起,5个5个数到100,从48起,2个2个数到78。

2、全班齐数数。从100倒数到78,从10起,10个10个数到100。

1、小游戏:分组抽签读数。

(1)数出尾数是0的数来。

(2)数出尾数是5的数来。

(3)数出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的数来。

(4)数出个位是9的数来。

刚才我们用各种方法数数,可以2个2个数,5个5个数,10个10个数,还可以顺着数,倒着数,说明小朋友们对100以内数的数法掌握得很好,小朋友们真聪明!

2、教师说数,学生写数,要求写出写法和读法。

(二)新授:

1、教师在计数器个位上一个一个地拨,拨到9时问再拨一个是多少?是10)十由几个一组成?(板书:10个一是十)

那么10个一是十,应该这样表示?

教师在计数器十位上一个一个地拨,拨到9时问再拨一个是多少?是100)一百由几个十组成?(板书:10个十是一百)

10个十是一百,应该这样表示?

我们看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一百有什么特征?(百位上只有一颗珠子,个位和十位都没有珠子)

2、指名回答,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教师板书:百位十位个位)

谁知道这样读写100?(注意个位和十位上没有数,所以用0占位)

指名上黑板板书,要求100的读法和写法都写出来。(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百位十位个位

写作:100

读作:一百

(三)练习巩固:

1、学生独立完成35页第2题,指名上黑板写数,全班对答案。

2、教师指导学生看图,再独立完成36页第4题。

(四)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认识读数、写数

10个一是一十百位十位个位

10个十是一百写作:100

读作:一百

一年级数学下册读数写数教案【篇4】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数学》P34-35

教学目标:能正确读写100以内的数,初步掌握数位的概念,加深对数位意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课件演示:甲、乙两位学生争论:在记数器上拨12要用几颗珠子?(甲:12颗乙:3颗)

学生独立思考谁说得有理?并说明理由。

引导得出:个位上的一颗珠子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一颗表示1个十。

二、读数、写数:

1、送礼物:每组学生提供铅笔。(有整十支、有几十几支)

小组合作:

(1)怎样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铅笔的支数,并说说是怎么拨的?

(2)计数器上的数怎样用数字表示?怎样读?并说明理由。

小组操作。

小组汇报,引导得出:

例如:

(1)2捆铅笔和4根铅笔:

生边拨边叙述:2捆就是2个十,2个十在十位上拨2颗珠,4根就是4个一,4个一在个位上拨4颗珠。

计数器上表示的数表示出来就是24。在十位下面写上2,个位下面写上4。

读作:二十四,因为24的十位是2,读作二十,个位是4,读作四所以就是二十四。

(2)2捆铅笔:

生边拨边叙述:2捆就是2个十,2个十在十位上拨2颗珠。个位没有不用拨。

计数器上表示的数表示出来就是20。在十位下面写上2,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个位下面写上0。

读作:二十,因为20的十位是2,读作二十,20的个位是零,表示没有,个位上的0就不读。

2、针对学生汇报出现的比较整十与几十几的读法与写法的异同。

3、读一读,写一写。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怎么想的?

三、100的读法和写法,数位顺序

1、刚才同学完成得很好,如果你们给自己打分,你们会给自己打多少分?那么这个一百分怎么写呢?你们会吗?(书空)100表示几个十?

2、怎样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怎样读写?

学生尝试拨。

引导得出:个位上的一个珠子表示的1个一,十上的一个珠子表示的1个十,百位上的一个珠子表示的1个百,1个百就是100。

3、出示数位顺序表(填写)并说说每个数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

说明:我们记数位顺序时,要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以后我们还要学习更多数位。

四、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1题。同桌的两人进行。课前让学生准备好数位表和数字卡片0--9共10张,然后按教材提供的方式练习读数。

每读完一个数,让学生说一说每个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几个几。

2、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独立在横线空白处写数,一方面提高写数的熟练程度,另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一个数的个位上一个数也没有,一定要用0占位。

五、总结。

读数写数

[平阳县中心(实验)小学课时锦囊开发小组提供]

yjs21.cOm更多小学数学教案编辑推荐

热!一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教案怎么写5篇


一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教案(篇一)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88~89页。

教学说明:

找规律是新教材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传统教材中没有单独编排数字和图形的排列规律,有关探索规律的内容是新教材新增的内容,也是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新变化。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找到直观事物的变化规律;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4. 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用不同的方法找规律,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找规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水彩笔,涂色卡,雪花片,空白场景图。

教学过程:

一、在猜一猜中感知规律,导入新课

师:请你猜一猜下一个是什么?

1. 动画演示:颜色红青排列的苹果(8个)从右往左中速飞过。

一个两个地排列的汉堡包(4组)从右往左中速飞过。

一杯三个地排列的可乐和冰激凌(4组)从右往左中速飞过。

(在出现每组物体后,请学生回答,教师用动画验证,最后全屏显示上述物体,最后一个物体闪动)

师:真厉害!全让你们给猜中了,你们为什么这么快就把下一个是什么给猜中的?

2. 揭题:像苹果青红青红有顺序地重复出现,汉堡包一个两个、一个两个地重复出来,可乐、冰激凌一个三个、一个三个地重复出现的就是一种规律。我们今天就要来找规律。(板书课题)

二、以圣诞节为载体,深层次地感知规律,找规律

师:昨天晚上是圣诞节,张老师参加了一个圣诞晚会,那里的会场布置得可漂亮了。

1. 多媒体出示图画:请你说说会场里有什么?这些东西摆放有什么规律?把你发现的秘密在四人小组里悄悄交流一下。

2. 汇报结果:(随着学生回答电脑分别出示每一组排列有规律的图形)

3. 深入地问,如灯笼有什么规律。在学生回答一红一紫排列后,电脑依次在每一组之间加条虚线,引导学生发现每两个为一组,并且电脑动画演示灯笼一红一紫逐个闪动。

一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教案(篇二)

教学内容:

信息窗3

教学目标: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退位)。

教学重难点:

“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 的问题是本课的难点。

教具准备:

挂图、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练习:

25+10= 16+8= 27+7=

15+6= 35-25=

2.20-8=?引导学生初步理解“退位加十”。

二、新授

(一)观察情境图

通过同学们的努力,回收了许多的废旧物,咱们一起来看看统计的结果。

(二)教学红点标示的问题——(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口算)

1.“二班收的电池比一班多几节?”

(1)根据这个问题,你能找出哪些与问题有关的信息?

(2)你认为可以怎样列算式?(24-8=)算式各部分表示什么意思?4-8不够减,怎么办?

(3)你能用学具摆出来吗?同位俩互相合作,在全班进行交流。

(4)你认为可以怎样计算?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5)集体交流,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哪一种方法更好?说说理由。

2. 分解法: 摆小棒法:

24 - 8= 16 先摆出24根小棒,把其中的一捆先拆成10根,用14根去减8根,体会退位加十的过程。

10 14

6

(三)教学绿点标示的问题

“二班收的易拉罐比三班少几个?”

(1)根据问题能找到哪些有关的信息?

(2)怎样列算式?自己解答2.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练习

13-6= 33-6= 53-6=

83-6= 93-6=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自主练习1—5、聪明小屋

教学目标:

巩固100以内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聪明小屋是本课难点。

教具准备:

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1

拿出一组练习:45-3= 45-7=

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其他练习自己说一说你是怎样算得又快又正确的?

2.自主练习2:大减价

(1)观察图,说一说图的意思。

(2)你能列出算式吗?说一说你列出的算式各部分含义。

3.自主练习3:踩气球

(1)仔细观察图,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2)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你能解决吗?

(3)全班汇报交流。

4.自主练习4

(1)仔细观察图,说一说图中有什么?他们在干什么?

(2)指导学生编数学故事,进行交流。

(3)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列算式计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5.自主练习5

(1)说一说图中都有什么?明确图意。

(2)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3)你能解决吗?试着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4)全班交流。

二、聪明小屋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然后填数。

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数数活动,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数出百以内的数,知道10个10是100。

3、通过选择合适的数数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设计思路:

1、体现数与生活密切联系,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课前安排小调查,课中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分类、数数等,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

2、促进学生主动、个性化地学习。数数中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自认为最快的方法进行,对于方法不作统一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老师今天第一次给一年五班的小朋友上课,先给大家来个自我介绍吧!我姓吴,今年34岁,身高155厘米,体重46千克,家住东山大道138号,每天上下班乘坐11路公共汽车。我平时喜欢听歌,这不刚买了个MP3,花了我398元。

小朋友们能象老师这样说一句带有数字的话吗?(指名说一说)

看来生活中的数字可真多,你们会数数吗?谁能从1数到20?(指名数)

谁能接着往下数?(数字接龙数到100)

除了一个一个地数到100,谁还有其它的数法?(指名2个2个地、5个5个地、10个10个地数到100)

小朋友们真聪明,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100以内的数。

板书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

二、数100以内的数

课件演示主题图:春天来了,草原上来了许多的羊在玩耍,猜一猜一共有多少只?(学生自由猜)

究竟猜得对不对呢,我们还是来数数看吧!(学生翻看书上的主题图数一数)

汇报一下你们数得结果吧!(100只)100可比我们以前学的数多得多呢,你们是怎么数的呢?(学生汇报)

课件演示:10只羊圈在一起是一个十。教师边演示学生边数:1个十、2个十、3个十……9个十、10个十)

10个十是多少呢?(学生齐答100)

教师板书:10个十是100

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在书上画圈再数一遍。

三、学生操作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物品,数出100个来,要求使人一看就知道是100个,比一比谁数得又快又准。

学生汇报自己是怎样数的,并展示自己的物品。

四、数的组成

老师在黑板上摆小棒,学生观察,并说说一共摆了多少根。

师:谁能说说老师是怎么摆的呢?(先摆了2个十根,再1根1根地摆了9根)那么29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呢?

师:你们能照老师的样摆一摆吗?

老师说一个数学生摆出来,并说说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五、巩固练习

完成课后相应的习题。

六、游戏

数字接龙:老师报一个数字,学生接着数出它后面的5个数或前面的5个数来。

小学一年级数学第四单元经典教案汇总四:《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计算;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价值,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思想。

教学重点:

整十数加一位数的计算及实践运用

课前准备:

口算卡、教学挂图(自制)、小红旗、小棒

教学流程:

一、沟通交流、兴趣导入

1、教师出示口算卡,进行口算练习

师:小朋友们,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10+20=20+10=10+()=30

()+20=30()+10=15()+()=30

2、夺红旗比赛

①、教师出示挂图,请学生看图写数。师:小朋友,加油啊,写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将会获得一面小红旗。

②、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珠子下面写数。

③、诱导学生说说以上几个数的组成。

3、兴趣导入

师: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棒,老师很高兴,你们还想不想解决更好玩的问题呢?

生:想。

师:好,那就让我们继续努力吧!

二、提出问题,师生互动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师:谁能告诉大家,他们都正在做什么呢?

生1:他们正在买东西呢!

生2:……

师:说得好!图上的小朋友叫小明,小明可喜欢喝牛奶啦!这几天,小明表现得特别好,特别听爸爸、妈妈说的话,他妈妈很高兴,就带小明到商店去买牛奶。售货员阿姨先给小明妈妈30瓶牛奶,再给小明2瓶牛奶。现在,老师想问大家,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1: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

生2:一共花了多少钱?

生3:小明喝了2瓶,还剩多少瓶?

师:你们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下面几个问题吧!

教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和“还剩多少瓶?”的问题板书,逐一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2、教学30+2

师:妈妈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生:一共买了32瓶牛奶,用加法计算。

师:说得真好,那为什么要用加法来计算呢?谁来说说?

生:妈妈拿了30瓶,小明拿了2瓶,问“一共有多少瓶?”就把妈妈拿的和小明拿的合起来,一共是32瓶。

师:你真棒!那谁来告诉老师,应该怎样列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列式(板书):30+2=32

3、教学32-2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妈妈一共买了32瓶牛奶,小明喝了2瓶后,还剩下多少瓶?应该怎样列式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2-2=30

师:谁能告诉大家,32-2=30,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算法,多让几位学生说一说他们的算法,鼓励学生上讲台摆演用小棒演示计算过程。

4、教学2+30

师:同学们表现都很棒,现在老师想再出一道题考考大家,比一比谁最聪明?

教师板书:2+30=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最后全班交流汇报。

三、知识点拔

师:结果是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

师:我们以前已经知道“3+2和2+3”的结果是相等的,只是变换了一下数的位置而已,所以“2+30与30+2”的结果也是一样的。这也是我们以后将要学习的“加法交换律”。

四、实践操作

1、摆一摆,算一算

①、教师先摆小棒,学生认真观察后写出算式,并计算

a、先摆3捆(每捆10根),再摆6根

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摆演,集体纠正。

b、先摆3捆与5根,然后拿走5根(教法同上)

②、教师先写好算式,让学生摆

a、30+5=b、6+40=c、46-6=

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板演,让学生自由发挥,引导学生自主评价,集体纠正。

③、“小老师”写算式,学生摆小老师写算式,学生跟着摆,小老师评价。

2、看图列算式

①、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如图:

先摆摆出

再摆拿走

一共□○□=□还剩□○□=□

请学生板演,并说一说这样做的理由,最后集体纠正。

五、巩固与拓展

1、数学小游戏(小马过河)

师:今天,同学们的表现太棒了!现在,大家愿不愿意用自已所学的数学知识来帮助别人做一件好事呢?

生:愿意!

师:真是好样的!你们个个都乐于助人,都是好孩子。(边说边贴出游戏图)

师:“三月三”快到了,马妈妈叫小马把节日的礼物送给外婆,可是外婆家又住在智慧河的那一边,小马必须算完这些题,才能到达外婆家。小马遇到困难了,让我们一起来帮帮它吧!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图上的题目,最后的三道题为开放题,没有固定答案,应让学生多说一说,要鼓励学生用小棒进行演算。

师:同学们的数学学得真好,轻轻松松就能用自已的知识帮助小马做一件好事,小马和外婆都非常感谢你们,还祝你们“三月三”快乐。

2、小结

你们今天过得快乐吗?为什么?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呢?

一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 经历探究连加、连减计算方法的全过程,掌握10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价值。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黑板上出示:3+8+6= 10+5+2= 15-6-3= 20-5-5=

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后抽学生口述出计算的过程。

教师:这些题是我们在一年级上期时就已经学过的20以内的连加、连减,今天我们要在这个基础上,用我们前面学习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知识学习新的连加连减。

板书课题:连加连减。

二、新课教学

1.教学例1

出示例1情景图。

教师:仔细观察这幅情景图,说一说从这幅情景图能知道些什么。

学生:图中告诉我们少先队分成了三批入队,第一批入队的少先队员有13人,第二批入队的少先队员有18人,第三批入队的少先队员有16人。

教师:根据这个信息需要我们解决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学生:一共有多少名少先队员入队?

教师:根据你前面的学习经验,我们该怎么列式解答?

要求学生列出算式:13+18+16。

教师板书:13+18+16。

教师:这个算式该怎么算呢?同样是加法,它和我们前面学习的进位加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引导学生说出:前面我们学习进位加法只有两个数相加,这里有三个两位数相加,是一道连加算式。

教师:再比较一下13+18+16这个算式和我们黑板上的3+8+6这个算式,你又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后回答出:两道都是连加,只是连加的范围不同而已,3+8+6是20以内的连加,13+18+16是100以内的连加。

教师:那它们的计算方法是否一样呢?

引导学生猜测它们的计算方法可能是一样的,都要数位对齐后,从个位加起,相加满10都要向前一位进1。

教师:同学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下面请小朋友们在小组内合作,比一比,看哪些小组想的办法更多、更好!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后再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全班汇报。

主要引导学生从以下几种算法进行汇报:

① 整十加整十,个位数加个位数,然后再合起来:10+10+10=30 3+8+6=17 30+17=47

②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把和与另一个数相加:13+18=31 31+16=47

③ 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把和与第一个数相加:18+16=34 34+13=47

学生汇报后,教师整理在黑板上并追问:除了这些算法,我们可不可以用我们前面学过的竖式来计算呢?用竖式又该怎么算呢?

引导学生尝试列出竖式后,抽其中的两个同学到黑板上板书。

主要引导学生列出下面的竖式:

(1)

(2)

如果有学生能列出竖式的第二种写法就请学生列出后说一说他是怎么想的,如果没有学生列出竖式的第二种写法教师则作如下的引导:

教师:其实这种竖式还有另外一种写法,大家想知道吗?

引导学生看书自学后再抽一学生到黑板上板书。

教师:竖式的这两种写法是一样的吗?相比之下你更喜欢哪种?为什么?

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竖式,其实计算过程是一样的,但相比之下,第二种写法更简单一些。

教师:不管是用哪种方法计算,你觉得三个数连加与两个数相加相比,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呢?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学生:三个数连加比两个数相加要复杂一些,特别是涉及进位的问题,因此要特别注意。

教师小结:在计算连加的算式时,同学们可以选择你喜欢的一种方法来算。

2.教学例2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情景图。

教师:同学们已经会算连加的算式了,根据这个情景图,你又能列出怎样的算式?

学生:50-18-13。

教师:这是一个什么算式?

学生:连减算式。

教师:这个连减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连减算式比有什么不同?

学生:以前学的连减算式是20以内的,50-18-13是100以内的连减,并且需要退位。

教师:根据我们前面的学习经验,你能试着计算这道连减算式吗?

教师放手让学生试着计算,教师巡视观察,发现不同的算法,对有困难的学生尽量指导学生用竖式进行计算。

学生尝试计算后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板书连减的算法,主要引导学生列出以下两种竖式计算:

(1)

(2)

学生列出竖式后请学生分别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教师:在做这道题时哪个地方最容易做错?能给其他的同学提个醒吗?

让学生发现最容易做错的地方就是两次相减时都要退位,因此要按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一步一步地思考每步的计算结果。

教师:在做连加连减的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在连加连减的计算过程中依然要注意进位和退位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教师:同学们已经会做连加连减的算式了,下面让我们来练习一下:

让学生看图独立完成课堂活动(1),(2)小题后集体订正。

四、全课小结

教师:同学们,在今天这节课上,你都学会了些什么?有哪些收获?

学生回答。

一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教案【篇五】

进位加法

教学目标

1. 经历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全过程,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同学们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体会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笔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单元主题图

多媒体课件出示第84页单元主题图。

教师:小朋友们知道这是哪儿吗?从这幅情景图中你都知道些什么?

主要引导学生回答出图中的文字信息。

教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引导学生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并让学生列出算式。

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出这些算式:27+8 45+45 32-17+12等。

教师:这些算式你会计算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复习旧知引入

多媒体课件出示:改编的例1情景图:把其中的有8辆客车改为有2辆客车。

教师: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从图中可以知道这个停车场货车有27辆,客车有2辆。

教师:一共有多少辆车呢?解决这个问题该怎么列式?

学生:27+2。

教师:为什么这么列式?

学生:求一共有多少辆车就是要把客车的辆数和货车的辆数合起来。

教师:27+2又该怎么算呢?

学生: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个位上的7和个位上的2加起来等于9,9再加上20就是29,所以27+2=29。

2.教学例1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情景图。

教师:看来小朋友对以前学习的知识掌握得不错!下面我们再看看这个停车场,你发现有变化没有?哪些变了,哪些没有变?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后回答出:这幅情景图中的问题和小男孩说的话都没有变,只是小女孩说的话由原来有2辆客车变成了8辆客车。

教师:现在要求一共有多少辆车,又该怎样列式呢?

学生:27+8。

教师:27+8和27+2在计算方法上一样的吗?

引导学生猜想:它们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我想它们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

教师追问:同学们这个猜想是有道理的,由于它们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所以它们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都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加,都要从个位加起。但是同学们在用这个方法计算27+8时会遇到新的问题,究竟会遇到什么问题呢?你们试着算一算就知道了。

学生试着计算后,引导学生回答出在计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发现在算27+8时,个位上的7+8得15,这个结果比10大,不知结果该怎么处理?此处如果学生知道结果该怎么处理可请学生来讲,他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如果学生不知道结果该怎么处理教师则作如下引导:

教师:是呀,这个比10还大的结果该怎么处理呢?我们可不可以用学具小棒来帮助我们呢?现在请你用小棒摆出27+8,然后算一算它们合起来是多少?

学生摆小棒,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谁来汇报一下27根小棒加上8根小棒合起来是多少根小棒?

学生:合起来有35根小棒。

教师追问:能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吗?如果你能边演示边说那就更好了。

学生:先拿出2捆零7根小棒,再拿出8根小棒合在一起,零的7根小棒加上8根小棒等于15根小棒,满十了,我又可以把它捆成1捆。新捆好的一捆和原来的两捆合起来就是3捆,也就是30。然后再加上剩下的5根就是35。所以27+8=35。

教师多抽两个学生说一说这个过程。

教师:小朋友们真能干!你们通过摆小棒解决了我们这节课上遇到的新问题。

教师:刚才我们用小棒操作的方式解决了进位的问题,在计算过程中,我们又该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可以配合操作过程想一想,先可以把这两个加数写在竖式上。然后从哪一位加起呢?

引导学生发现:从个位加起,7+8=15。

教师:刚才在摆小棒的时候你是怎样解决7+8=15这个问题的呢?

引导学生回答:是把其中的10根小棒捆成新的1捆。也就是把10个一变成了1个十。

教师:也就是说7+8=15时,要向十位上进1,在个位上写5。在竖式上怎样表示这个变化呢?我们在十位上写上一个小1,表示刚才7+8=15中的1个十,再把剩下的5写在个位上。

(教师边讲解边板书)

教师:在这里老师想请小朋友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儿为什么不把1个十直接写在结果的十位上呢?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十位上的数还没有加,现在进上去的1就把十位占了,一会儿十位上加起来的数就不知写在哪儿了。因此这个进到十位上的1只能记在心里,为了不至于忘记,在十位上写一个小1作记号。

教师: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

引导学生说出:接下来要把十位上的2和进上来的1相加,2+1=3,在十位上写3。

教师:通过刚才的探讨,你发现这节课学习的加法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以前我们学过的加法个位相加没有满十,今天我们学习的加法个位上的数相加时满十要向十位进1。

教师小结:这样看来,我们还应该在我们掌握的计算方法上面补充一句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这样加法的计算方法才全面。

教师板书: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三、自主练习,深化理解

教师:27+8小朋友们已经会算了,请看大屏幕上这道算式,你会算吗?

多媒体课件显示:8+27=。

教师:这道算式和27+8相比较,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说出:相加的两个数完全相同,只是交换了两个加数的位置,计算方法应该也是完全相同的。

学生自主练习计算后汇报结果。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9+75=。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计算过程再全班汇报,汇报时重点要求学生说一说进位的过程。

四、巩固练习

课堂活动1,2,3题。

五、全课小结

教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我们在笔算进位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

两位数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集锦12篇)


小学数学学好了,也就有了基本的生活计算能力,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数学老师,为了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数学,教师需要在上课之前把教案给提前编辑好!那么,怎么写好一份优秀的小学数学教案呢?在此,你不妨阅读一下两位数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集锦12篇),欢迎大家阅读收藏,分享给身边的人!

两位数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61-62页例1,2,课堂活动1

教学目的:1、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并会用竖式计算

2、过引导学生用多种算法计算,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用比同的方法解决。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理解算理,掌握方法。

教具准备:小棒,计数器,挂图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学校为了小朋友的健康,每年都要组织体检,今年又要体检了,保健老师条查各班人数,现在,来到了六二班教室。他了解到了什麽?(男生23人,女生25)

问:一共有多少人?怎样列式?(23+25)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独立思考计算23+25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23+20=4343+5=48

25+20=4545+3=48

23+10+10+5=48

2、除了以上方法,还有一种方法,想知道吗?

师:用竖式计算。板书:23

+25

48

说明:3和5对齐就是个位和个位对齐,2和2对齐就是十位和十位对齐,既相同数位对齐。

3、竖式上怎麽加呢?讨论。

先算个位,再算十位。

4、教学例2

再给医生准备茶杯时,出现了这种情况(出示例2图)你能帮忙算算还差多少吗?

91)学生列式

(2)动手操作小棒,理解算理。

(3)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4)学生看书,你的方法和谁的一样?

三、我们今天学了什麽?

四、练习,63页1题

课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62页例3,课堂活动2,练习七13

教学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不进位加减法的算理,掌握竖式书写格式。

2、能感悟多种算法,掌握口算笔算方法。

3、熟练计算。

教具准备: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一、复习

35+2379-64

学生独立算,并说过程。

二、教学例3

1、引导学生独立计算

37+2143+4278-3397-26

学生完成后小组交流。

2、用竖式计算

学生独立练习,抽生板演。

强调:相同数位对齐

三、改错

1、64页3题

2、游戏;开锁,64页2题

3、64页1题

4、口算游戏

课后记:

第三课时

练习内容:练习七47

练习目的:1、进一步掌握口算两位熟加减两位数的方法。

2、正确书写格式。

3、根据实际提出问题,并能解决问题。

4、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一、基训

1、开火车(卡片)

2、看图计算,书65页4题

问:怎样写算式?

二、指导练习

1、送小动物回家,65页5题

2、买玩具,66页6题

(1)小组讨论提问,并写出相应的算是。

(2)全班交流

(3)你还可以提什麽问?

3、乘车,66页7题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4、思考题

66+○=96○=?

□-○=36□=?

启发:66差多少和96一样大?

课后记:

整理和复习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6768页1,2,3,

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知识,构建知识结构。

2、使学生能熟练计算100以内的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让学生经历整理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学习的阶段小节。

教学重点:熟练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我们学习了第四单元的知识,今天我们进行整理和复习。

1、把67页1题制成卡片,让学生根据卡片上的算式找到自己的家。

2、学生观察卡片上算式的特点,把卡片分类。

3、师画三间房子,分别标注,整十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间整十数、一位数,两位数加间两位数

4、师:任选房间的一道题,说说怎样算?

5、、组织学生对每种算式进行汇报。

6、要求学生把第三间房子的第一个算式用竖式算。

7、总结归纳:这些加减法,小朋友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但不管用什麽方法,都把十位的相加减,个位的相加减。

8、对比练习

25+358-6

25+3058-20

25+3358-26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每组算式有什麽不同?计算时注意什麽?

9、67页2题小袋鼠找妈妈,学生独立完成。

10、夺红旗,68页3题

记时练习

课后记:

第二课时

练习内容:6869页46题

练习目的:1、熟练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减见一位数,两位数加间两位数的方法。

2、熟练计算。

3、联系实际,提出问题并解答。

练习过程:一、对比练习

1、36+379-8

36+4079-50

36+4279-67

他们的计算方法有什麽不同?

3、计算69页5题

学生独立做,学生板演。

4、填出被虫子咬掉的数

2○4○

+○5-○○

7610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68页4题

学生看图,根据两位小朋友的话,你可以提什麽问题?

2、69页6题

你会提什麽问题?

观察:一本书,小红看了24页,小名看了35页

(1)小名比小红多看了几页?

(2)小红比小名少看几页?

再根据小说32本,连环画44本,画报21本,你会提什麽问题?

课后记:

两位数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时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能熟练的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景导入,激发兴趣

投影出示P8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字信息?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全班汇报发现。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组织教学例1。学生说想法及理由。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计算方法。先尝试写竖式,再讨论总结列竖式应注意的问题。

2、完成P9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

3、教学例2。学生尝试计算,交流算法。尝试用多种算法计算。

4、完成P10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三、练习,实践应用

1、练习二第1题说说图意,交流算法并汇报。

2、练习二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板演笔算过程,同时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计算,熟练掌握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梳理。

五、随堂练习

两位数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3】

教学过程:

一、旧知作引,做好铺垫

口算并说出算法:

32+7=30+23=21+7=

40+35=28+60=

二、合作探究,获得新知

(一)动画激趣,导入新知。

出示flash动画。内容是刚开学不久,值周老师到一年级教室清点人数。老师问班长王明:班上有多少名男同学,多少名女同学?王明说:有23个男同学,25个女同学。老师问班上一共有多少个同学?这时动画暂停,老师提问,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待学生回答后,师说:让我们看看王明是不是这样做呢?继续播放动画。老师板书题目和算式。用写好的纸条贴上去。让学生观察算式特点。从而引出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

(二)动手操作,形成表象。

师问:同学们,能不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一下。自由计算,老师巡视,适时帮助学困生。等学生有80%完成后,抽生汇报。可能有以下几种算法。

生1:口算法:23+20=4343+5=48或者20+25=4545+3=4820+20=405+3=840+8=48。

生2:摆小棒法。先摆2捆零3根再摆2捆零5根。最后合计4捆零8根。学生边说边演示。

生3:先在计数器上的十位拔2个珠子,个位上拔3个珠子。然后在十位上加2个珠子即4个珠子,个位上加5个珠子即8个珠子合起来是48。学生边说边演示。

生4

学生在说算法时老师适时板书,用纸条写好。十位和捆数用一种颜色,个位和根数用一种颜色。然后再出示多媒体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三种算法。注意课件制作时在相同数位对齐时重点闪烁。

(三)抛出问题,合作解决。

我们以前所学的算式是横着放的是横式,还有一种是竖着放的叫竖式,又叫笔算。今天我们就来学这一种新的算法。

1.媒体展现,感知竖式。

356878535

+42-15-1423

7753643105

2.小组合作探究新知。出示小黑板出现探究问题

a、根据屏幕展现及摆小棒、用计数器的方法列出竖式。

b、为什么这样列式,说出理由。

c、在列竖式中应注意什么,怎样计算。学生合作,老师巡视,适时点拔。

3.小组汇报合成新知。

通过小组收集可能有以下几种列式方式。

23232325

+25+25+25+234825527348

师问: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你赞成那种为什么?(根据前面所做,中等以上学生都很容易看出1.4是对的。2.3是错误的。)赞成的说明理由,不赞成的也说明原因,在部分学生的发言中接受新知。学生说不完整时,老师适时补充,(算理是个位是3个一加上5个一;十位是2个十加上2个十;只有相同数位上的它们的计数单位是统一的,所以才能相加)每位所表示的意义不同。在说明注意什么时,学生能归纳出相同数位对齐,在对从个位加起还是从十位加起有些迷惑。老师首先肯定两种都可以,同时说明在实际生活中要注意算法的优化。并列举从个位加比十位加方便快捷。从而顺得成章地得出结论。同时板书。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让学生读理解重点词语。自己写一写同桌互相检查看谁写得更好,指导书写。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35+23=43+26=

抽生板演,教师重点指导学困生。然后集体订正。

2.当医生诊断。

3547178

+4+12+22+11

755819291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2.能熟练地进行竖式计算。

3.通过观察、操作,学生自主、合作归纳出笔算加法的法则。

4.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操作能力。

5.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和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掌握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两位数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4】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P.8-10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初步经历在具体情景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学数学、用数学乐趣。

(2)具有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小棒、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1、师:今天XX学校要组织二年级的小朋友去参观博物馆,我们来看学校先安排了哪几个班去参观?

(课件出示第8页的主题图)

(学校安排二(1)二(2)二(3)二(4)班的同学去参观)

2、问:那么4个班的同学只给了2辆车,每辆车又只准乘70人,大家估算一下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课件出示)

(想好后小组交流再汇报)

二、探究新知

(一)学习例1:

1、在学生汇报中抽出问题:二(1)班和二(2)班能合乘一辆车吗?

根据学生回答列出算式36+30

2、怎样算36+30呢?(各种算法让学生自由回答)

3、师:大家真能干,这道题除了可以用口算的方法计算外,还可以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课件出示小棒图)你会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吗?

4、学生独立尝试(不会的小朋友可以看看课本第9页,也可以问问旁边的小朋友)

5、指名汇报(课件出示演算过程)

6、小组讨论:

①师:在刚才的列竖式计算中,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列竖式计算时,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课件出示)请小朋友们自己先想一想,再在四人小组里说说。

②学生思考、讨论:

③汇报:在刚才的列竖式计算中,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7、提出要求:独立完成课本第9页做一做

(学生反馈时,教师对书写格式进行讲解)

(二)学习例2:

1、师:我们来看二(3)和二(4)班能不能合乘一辆车?该怎样列式计算呢?(板书:35+34)

2、请你列竖式计算,并与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请学生板演)

3、提出要求:完成课本第10页做一做

(学生反馈,教师再次强调相同数位相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

4、问:通过计算二(1)班和二(2)班,二(3)班和二(4)班分别可以合乘一辆车吗?

三、小结出示课题

1、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笔算就是列竖式计算。(板书课题)

2、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四、练习

1、(课件出示课本13页第1题)老师有一位邻居小明,他非常喜欢运动,妈妈给他买了一双跑鞋,一个足球共用多少钱呢?一身运动服要用去多少钱呢?你能帮小明算一下吗?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评价)

2、练习二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过程中加强巡视,了解情况,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五、作业(见作业本)

【平阳县小提供】

两位数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5】

教学内容:练习四P24-25第3-8题

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练习课,设计时努力体现这样一个理念:避免计算练习课机械呆板的练习,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自始至终情绪高昂地主动参与学习,以提高练习课的质量。围绕这一目标,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努力体现以下三点:

1.通过观察感知、选择练习,进行知识的梳理。

2.设计有针对性、层次性和趣味性的练习,巩固深化所学知识。

3.创设情景,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2、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

3、结合教材主题图,有意识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选择材料,梳理知识

1.展示材料,导入练习(课件演示)

出示:69+21=70-25=18+23=56-34=

42-24=54+13=90-69=50+36=

这些都是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算式,你觉得哪几题很快就能算出。谁能一眼就看出来。

(54+1356-3450+36)

剩下的这几题为什么不能像刚才那样随口报出答案?

(因为它们是进位加法、退位减法。)

进位加法、退位减法在我们平常的作业中也经常出现错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专门来进行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练习。(板书)

2.动手笔算,复习算法

(1)很多小朋友心里很不服气,想展示展示自己的计算能力,是吗?把剩下的几道题笔算一下吧!

(2)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各选择一道说一说计算过程。

3.交流评价,抽象算法

(1)校对得数。

(2)选择你喜欢的一题说一说计算过程。

(3)抽象进位加法、退位减法算法。

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笔算减法呢?(课件演示)

它们共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又是什么呢?

二、反馈测试,灵活掌握

1.做书本P25的第8题(课件演示)

(1)接下来我们就做一组题来考考自己,做对一题就可以得到一颗星。

(2)学生计算,教师巡视。

(3)课件演示,集体订正。

(4)反馈评价:得到6颗星的请举手,真不愧是这节课的计算小冠军!

2.改错(课件演示)

啄木鸟诊所,比一比谁的小医生当得又快又好?

82399527

-17+48-16+73

79777990

集体订正,分别说说错在哪里?

3.计算比赛:(解决问题的策略)(课件演示)

(1)比赛规则:给一组算式按得数比50大与比50小的进行分类。

(2)反馈:你是否计算所有的算式?(课件演示)请举例说明。(渗透估算意识)

(3)如果再请你分类,按你自定的标准分,你又可怎样分?

三、知识应用、解决问题

我们在用数学中,学习了一些实践应用题,现在老师有几道用数学的题目,你们想做一做吗?

1.出示上届奥运会五个国家获奖牌的数量(课件演示)

美国俄罗斯中国澳大利亚德国

9788595857

(1)看上面表中的数据,你想到了哪些问题?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几个问题列式计算。

(2)反馈交流学生所解决的各个问题,并进行及时梳理。

(3)20xx年的奥运会上,我们中国取得了怎样的成绩?尝试提出问题并解决。预测:20xx年的奥运会上我们中国可能会取得怎样成绩。

2.课件分题出示书本P25的第6题和第7题

练习后,请你选择感兴趣的一题说说思考过程。同时渗透环保意识。

四、课堂总结、课后延伸

1.小朋友,这节课你快乐吗?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

2.课后小朋友可以找一找,身边还有哪些能用今天练习的知识来解决的实际问题,自己试着算一算。

两位数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6】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人教版)第三册第18页例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初步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一、情境引入: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数学王国里的两位小精灵,你们看,是谁?(出示:聪聪、明明)

同学们掌声欢迎。

1、教师讲述:聪聪、明明在来的路上,恰好碰到了数字娃5、8、1、6在玩两位数减两位数找家的游戏,他们正得欢,忘记了回家。聪聪对明明说:我们来帮助他们,好吗?明明说:这容易,他们就是58-16、56-18、。同学们,你们能帮他们找着自己的家吗?引导学生有序地思考,并随机板书:

61-58、81-56

68-51、81-65

68-15、85-61

65-18、85-16

86-15

86-51

你们帮数字娃找到了家,他们非常高兴,聪聪、明明也夸奖大家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设计意图:编制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数学童话,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儿童化,既激趣,又有引起学生主动参与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科学精神,激发创新意识。】

2、明确课题。

58-16等于几?你会算吗?

学生口答后教师说明,这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减法。

56-18等于几?你能猜想一下吗?

学生猜想后引导学生比较58-16和56-18有何异同?

【通过编题、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发生过程,主动感知和明确问题,为进一步解决新知识问题的探索活动作好准备。这是创造性教学的第一个环节。】

二、展开:

1、猜测活动。

怎样列竖式计算58-16和56-18。

2、试一试。

用竖式计算58-16和56-18。不会做的可以先用小棒摆一摆,再做。(指名板演、随练)

3、你在计算时遇到了什么问题?

请学生小组讨论,再汇报讨论结果

【这里的尝试练习实际上是对猜想的计算方法的验证。】

4、大家讨论。

怎样计算56-18的?(这里讨论一定要充分,随机板书: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

(1)借助表象:理解从十位退1。

竖式计算时,首先遇到6减8不够减,怎么办?这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摆小棒,突破难点。

(2)讨论:怎样表示从十位退1,你有什么好办法?

两位数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7】

教学目标:

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基础上,对应用题形

成初步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感知数学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应用题的列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45+34 54+33 61+9 78+2 64+7 35+22 77-12 56-5 36-10 19-9 47-17 39-7

二、应用题练习

1、出示题目:表演新疆跳舞,需要女生28人,男生14人,一共需要多少人?(先请一位同学读,再请全班读)

怎么列式?列竖式计算要注意哪些问题?

应用题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条件和问题)

找出这道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

2、出示图:球鞋45元 足球34元

谁先来给大家说说题目的意思?谁能根据刚才的那道题,利用上面的条件也编出一道应用题?

列式计算

3、解决课本15页的第10题,先让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请四人小组一起讨论解决。

三、课外练习

两位数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8】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计算:43-23=89-62=59-5=92-71=

2、昨天我们交流了有关北京申奥的信息,我们知道了北京以绝对的优势胜出了。在昨天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北京以34票的优势胜出多伦多。那么从票数上,你还想了解什么?学生发言,选出北京比巴黎多多少票?让学解决。

二、自主探究:

1、学生列式。该怎样计算呢?从哪一位减起?个位上6减8不够减,怎么办?拿出小棒摆一摆。

学情预测:

(1)先拿出1捆拆开,从中拿出8根,再拿出1捆。

(2)先拿出1捆,再拿出1捆拆开,去掉8根。

(3)先拿出2捆,再从2捆中拿出2根。

(4)先拿1捆拆开与2根合在一起,再从中拿出8根,再拿出1捆。

你发现了什么?(要拆开1捆)从几里拿走了8?

2、你能试着列竖式吗?

你认为个位不够减时怎么办?十位还剩几?

教师教写竖式的方法,说明退位点的用途,不要忘了减去退位的1。

3、比较56-22与56-28在计算上有什么不同?

4、你认为笔算两位数减法要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

问:从十位减起方便吗?

5、试练:67-39=35-8=81-56=50-24=

问:50-24十位退1后个位上要算几减几?十位再算几减几?

三、拓展运用:

1、你自己出两道今天学的这样的题。自己解决,小组内互相交换检查。

2、做练习三第7题。

3、数学门诊:

47806490

-28-51-23-17

29393187

4、蚂蚁传递信息。

38-18()-8()+35()-25

()+40()-26=()

实践调查:回家调查一下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年龄,看看它们相差几岁?5年后,他们之间相差几岁?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课后小结: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在实际情况中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2、使学生理解笔算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笔算。

能力点:1、培养学生操作、实践、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的能力。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通过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德育点: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的学习习惯和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个位不够减怎么办。会正确计算。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两位数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9】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6~17页。

教具准备:图片、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谁知道20xx年的奥运会在哪举办?师:我国北京在全世界申办20xx奥运会的4个有名的城市中以绝对优势取得了成功,这不仅仅是申办成功,而且向全世界证明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所以全国亿万人民都为此欢呼。你收集了哪些有关北京申奥的信息?

二、自主探究:

1、出示票数统计图,观察图,问:北京赢了?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学情预测:北京和多伦多一共得多少票?北京和巴黎一共得多少票?北京和伊斯坦布尔一共得多少票?多伦多和巴黎一共得多少票?多伦多、巴黎和伊斯坦布尔一共得多少票?

北京比多伦多多得多少票?巴黎比北京少得多少票?

学生列式,可以用笔算加法解决。

学生计算。问: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

2、师:56-22该怎样解决呢?

A、可以口算,50-20=30,6-2=4,30+4=34。

B、可以像加法一样笔算。

该怎样列竖式呢?小组合作完成。互相交流算法。

3、你认为笔算减法应该注意什么?

三、拓展运用:

1、解决刚才没有解决完的问题。

2、完成19页做一做第1题。小组内交流算法。

3、48-18=35-31=

强调笔算35-31时,十位怎样算?0用不用写?为什么?

4、树上有35个桃子,被小猴摘了以后还剩12个,小猴摘了几个?

5、猜一猜。

9465890

-4-25-1-70

0720

开放题:五一节,建强量贩店庆促销,每件玩具优惠6元,几种玩具的价钱如下:

25元30元18元

根据上述信息,你能解决什么问题?

课后小结: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能正确的笔算。

2、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能力点: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德育点:1、结合情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培养学生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能正确的笔算。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两位数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之后,巩固加强计算

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细心计算。

2、解决竖式写法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题目:27+34、34+36、61+9、83+7、32+48、23+67(同桌分做3题,同时请学生板演)

二、课堂练习

同学们喜欢去公园吗?生活中存在着很多数学问题,都需要我们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它们,今天就让我们去人民公园检验计算能力。

1、出示公园门牌,首先进公园要买票,如果说你和爸一起去。(成人票:36元。儿童票18元)你们一共要花多少钱?

谁能根据买门票和事编一道应用题?

2、公园里开设了野生动物领养区,因为现在野生动物得不到保护,受到了人类的随意捕杀,如果你有爱心的话,你可以任意领养两只小动物,每个动物都有标价

3、你想买哪只汽球?算对上面的得数,这只汽球就是你的

三、课外作业:课本13页第4题

两位数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1】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四册教材P91-9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准确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和在100以内)。

2、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掌握口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学有价值的数学,培养学生初步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4、自然地渗透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和在100以内)

教学难点:

探索多种口算方法,构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答题纸若干。

教学方法:

运用观察、探求、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口算

3+9=5+8=30+30=53+9=3+59=

(2)说出下面数的组成:31可以分成()和30;39可以分成()和30;

23可以分成20和();32可以分成30和()。

二、新授

1、我们附小二年级正准备组织大家去旅游,你们想去吗?好,现在我们马上进行报名,而其它三个班的同学都已经报名了,请看屏幕,你能从中发现什么数学信息?

限乘68人表示什么意思?

2、请大家估算一下,一条船能坐得下4个班的同学吗?最少要几条船才能够坐?

3、你能想出怎样的乘船方案?请同学出来汇报演示,老师板书。

4、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5、31+32=?请你说出怎样算的,你想到了几种不同的口算方法?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

6、学生汇报自己的算法:方法一(略)板书方法二(略)板书,老师小结。

7、请用你最喜欢的方法来算一算23+39=

方法一(略)板书方法二(略)板书

方法三:把39看成是40,23+40=6363-1=62

8、比较两条算式算法的异同。

9、用刚学的算法计算另外的几道算式,并选择合适的乘船方案。

10、质疑:今天我们在寻找合适的乘船方案的同时,学习了书本

我P91---92的内容,请大家翻开书本,仔细阅读,把得数填好,有不明白的提出来。

三、练习

1、①上船啦,慢着,还没买船票呢!不用急,船票就在小组长手中,只要大家把上面的算式都准确无误地填写好,那我们就可以登船了,做完之后,小组内互相检查。

53+36=□37+54=□32+46=□15+65=□

②选择一题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③每人选一题讲讲算法。

2、(游戏一)

鸟岛上面新增了好玩的掷髓子游戏,请拿出游戏记录卡,4人小组一起,每人抛髓子两次,得到两个数字,列出加法算式并计算。

□+□=□□+□=□□+□=□□+□=□

请做完的同学组内互评,都做对的表扬自己。

3、(游戏二)

①接着我们就来到了沙滩上,进行捡贝壳比赛,看谁捡得快又多。

②游戏规则:这两组的同学为聪聪队,你们捡的贝壳的得数得大于50,另两组的同学为明明队,捡的贝壳的得数得小于50。

24+1235+1454+1637+48

36+()这个你想要吗?请你想到的把式子写在本子上。

()+(),先在本子上写下来,再互相检查。

4、捡够了贝壳,我们来到了鸟岛商店,小明只带了一百元,请你帮他算一算,他能买哪些纪念品?得花多少钱?

①轮船模型62元②贝壳饰品38元

③海豚27元④海星精品19元

(见购物卡)小明只有100元,他买_____算式是___

_________,花了_________元。

汇报,评价。

四、总结全课

同学们,时间不早了,我们得坐船回家了,在这次旅游中,你学会了什么新本领?觉得自己表现怎样?

两位数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2】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星期天,小花和妈妈要去游乐场,在游乐场的门口贴着一张海报:如果哪一位小朋友过了下面的难关,可以免费进入游乐场。小朋友你们愿意和小花一起闯关吗?

二、自主探究:

1、看谁算的正确?

57+12=40+38=16+52=23+72=

36+47=28+59=8+75=43+37=

24+68=19+49=85+9=18+47=

2、算一算姐姐和妹妹两人共有各种照片的张数。

单人照双人照冬装照夏装照表演照

姐姐(张)1924222617

妹妹(张)2118233720

合计(张)

3、第15页的第8题,分组完成。

4、那两个数相加得和是100?请写出算式,写得越多越好。

384027608562735015

开放题、第15页第10题。

第(2)小题有多种答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第(3)小题需要选最便宜的两种玩具并计算其价钱,实际上也是让两个数相加得和最小。使学生从小学会计划开支。

课后小结:

教学目标:

知识点:1、通过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笔算加法的算理。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点:提高学生的计算的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对学生进行细心计算反复检查好习惯的培养。

教学重点:能正确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计算的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认识图形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幼儿教师教育网主题阅读推荐:“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做好充分的准备,是一名成功的教师所应当的,教案不是说课本的重点重要,其他知识不重要。教案可以帮助教师让课堂更具实效性,什么样的教案算得上标准规范呢?为满足你的需求,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特地编辑了“认识图形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

认识图形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2页,及相应的练习。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深件、图形卡片,各种形状的实物。

教学设计

设疑激情

1.说学具。

a.师导:同学们,瞧谁来了?(出示课件:带音乐的机器人)

b.生说:对!机器人叮当想和我们共同学习,还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个人都说说。(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名称)

c.汇报: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有不同的吗?(组内小朋友轮流说学具)

2.提要求。

这么多学具中,你们能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吗?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进入新知的学习,设计新,处理话。设计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由儿童喜闻乐见的机器人引入,抓住了童心,激发了兴趣。由说礼物,使学生身不由己的参与到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去。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感到亲切易懂。让学生大胆的尝试将形状相同的礼物放在一起,不仅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各类物体的外观形状有了初步的认识,又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

操作感知

1.分──揭示概念。

a.活动:按教师的提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b.汇报。

老师: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祥你们是怎么分的?

学生:我们把鞋盒、肥皂、药盒、酸奶盒放在一起;把骰子、魔方、积木放在一起;把易拉罐、笔筒、铅笔放在一起;把足球、玻璃球、小皮球、乒乓球放在一起。

教师按学生所说用电脑出示各类实物。

老师: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一样吗?(其它学生进行补充)。

c.揭示概念。

教师:每种形状的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

学生:我知道酸奶盒、肥皂、鞋盒都叫长方体。

老师按学生所说在电脑分出的各类实物中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d.活动。

教师板书:球。问: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学具篮)

[评析:对于篮子里的礼物,学生并不莫生,但像这样的分类生活中遇到的并不多。如果让学生独立分类,还有些困难,教师这里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先组内分,再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分的结果,这样既使学生在交流中得到互补,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同时又体验了合作成功的喜悦。]

2.摸──感知特点。

a.感知长方体。

①活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你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

②汇报。

教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

学生:①长方体是长长的,我是看出来的。

②长方体有6个面,我是数出来的。

③我摸到长方体有疙棱。

④我摸到长方体这里尖尖的。

⑤我觉得长方体不能滚动。老师及时表扬并在表扬中规范名称棱、顶点。

b.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①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形状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给同组的小朋友说说心中的感觉。

②汇报。

学生依照长方体的汇报,依次说:

正方体:方方的,6个面,棱,顶点,不能滚动。

圆柱:上下一样粗,圆的,能滚动。

球:光光的,能滚动。

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看一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c.比较。

①电脑出示P33做一做1题第一幅图。

教师:看了叮当带来的这幅图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大家吗?

学生:为什么圆柱能滚,而长方体却不能滚动呢?

学生讨论解决后,教师:其实这里还有深奥的知识等你长大后继续探索。

②电脑出示圆柱和球的滚动图。

教师:叮当想问大家,圆柱和球都能滚动,但它们滚的一样吗?

d.形成表象。

教师:去掉长方体的花卦衣,你还认识它吗?

(电脑依次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教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体(老师依次分四种图形)一样吗?

e.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板书:认识物体)它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f.联系实际。

说一说在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

[空间观念的建立,必须有学生的亲身体验做基础,这里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看、摸、比、想、滚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由生活中具体的物体,到脱去花外衣的抽象的几何图形,自然过渡,水到渠成。]

活动

1.数一数(电脑出示)。聪明的叮当是由更聪明的人制造的,数一数制造叮当分别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学生可独立数,也可自由组合。

2.搭学具。

a.活动:看看你们组的学具,说说准备搭个什么?然后再分分工,由谁来搭,谁来传递,谁来讲解。讨论好了,就用你们的聪明、智慧和灵巧的双手开始工作吧!(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b.汇报。

城堡、火车、世贸大楼、五角大楼、航空母舰、大吊车

认识图形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2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第一册P32第四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辨认和区别各种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生:(每个小组一份)鞋盒、牙膏盒、药盒、磁带盒子;易拉罐、铅笔、茶叶罐;魔方、骰子、小立方体10个;玻璃珠、小皮球、乒乓球。

师:课件、各种形状的实物若干、奖品、四种抽象出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出示讲台上的一些实物: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朋友,你认识它们吗?(学生自由说各个实物名称,师指出:它们都是同学们生活中的好朋友。

师:同学们,你们都带来了哪些朋友啊?跟你的小伙伴们大声介绍一下?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组里有不同的吗?

生分组活动:说出带来的东西的名称

师:大家带的东西可真多啊!看看这些物体,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吗?(鼓励质疑)。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物体(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

1、学具分类,初步感知

A、动手操作

师:你们看一看这么多物品中,有没有形状相同的物品呢?你们能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块儿吗?请每个小组里的小朋友共同动手分一分。

学生分组操作,师巡视(2分钟)

B、汇报反馈

师: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说你们分了几类?是怎么分的?(3分钟)

让学生边说边举起来让大家看。

师:他们小组是这样分的,和你们组是一样的吗?

C、小结概念

师:每种形状的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能给每类物体起个名字吗?

指名生回答,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规范各种名称,并板书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动手操作,感知特点

A、感知长方体

师:(举起球)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请你也举起一个球,互相看看拿对了吗?

把你拿的球放回盒子里。师带领学生依次放回圆柱和正方体。

师:看看桌子上现在有的是什么样的物体?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在小组里和小朋友说一说。(2分钟)

B、汇报反馈

师:谁能用响亮的声音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的?你是怎么感觉到的?(5分钟)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规范语言名称。并板书:长方体:平面

C、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形状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向同组的小朋友说说你的感觉。

D、集体反馈各种物体的特征

师:哪个小朋友能来说说你认识的什么物体?有什么感觉?

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板书出各种物体的特征。每汇报完一种,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找一个来看一看,摸一摸,验证了他的感觉后再板书。

E、比较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发现了圆柱和球能滚,那他们滚的是不是一样的呢?

指名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能说清楚就要鼓励。

3、抽象思维,形成表象

师:这几种物体,如果去掉了它们美丽的外衣,你还认识它们吗?

课件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

师: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一样的吗?

4、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各种物体,它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5、联系实际,拓展知识

师:说一说你身边的物体还有哪些是这些形状的?

三、基本练习,巩固知识

1、找朋友:小朋友们学得都很认真,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请4名小演员分别扮演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其余学生在桌上找出各自的好朋友举起来给大家看。(如生:我是长方体,我的朋友在哪里?余生响应)

2、摸一摸:请各小组将桌上的物品重新装到盒子里,盖上,由一个同学报图形名称,另几个同学摸,看谁摸得准。

3、数图形:电脑出示画有各种图形的灯片,师:现在请同学们数一数,在这幅图里,长方体用了几个,正方体用了几个,圆柱和球各用了几个,把数填在这张表里。引导学生进行统计,说出每种图形的名称及其数量。

4、搭一搭:在我们的生活中这四个伙伴儿随处可见,它们的用途可广了,现在我们就用这些物体做积木,搭一件你们最喜欢的东西,我们比赛看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你们愿意吗?看看桌上的学具,可以先讨论一下,你们组里想搭什么?然后开始动手设计吧!

5、汇报:城堡、火车、楼房、.

四、总结

今天,我们和谁成了好朋友?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都可以见到它们,课后大家都留心去找一找吧!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了,小朋友们再见!

认识图形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3

一、教学内容

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用不同的方式呈现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是通过对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面的观察抽象概括出来的。

这样安排好处有三:①能充分利用旧有知识,②能体会面与体、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联系和区别,③能得到比较标准的平面图形。

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是通过对已学过的图形进行折叠、拼合自己制造出来的,三角形是用正方形纸对折得到的,平行四边形是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合成的。

这样安排的原因有二:①有这两种图形特别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的实物不多,学生不易观察到;②自己制造出图形来,学生会感到新鲜有趣,能激发探索热情。

教学中应作两种不同的处理:

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数学活动线索:找出体--观察面--想象形--画图形--给名称--找实例。这种过程是由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过程。

教学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数学活动线索:折纸或拼图--制造出新图形--给名称--画图形--找实例。这种过程是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

2.安排了大量的围图形、画图形、折纸、剪纸、拼图等操作内容。

想想做做中有在钉子板上围,在方格纸上画,用一个正方体或一个长方体画几个图形再比较,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平行四边形,用两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拼图形。练习四中用小棒摆图形,用正方形、长方体纸对折,从长方形纸上折剪正方形,把长方形折剪成平行四边形,剪纸拼图等等。

其目的是通过操作加深对图形的直观认识,感受图形的变换与联系,从而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时注意三点:

①准备好操作材料,让学生充分活动,体验感受。

②要循序组织活动。虽然都是操作活动,但也有难易之分,教材按由易到难,前为后用的原则安排操作的顺序。例如先在钉子板上围,再在方格纸上画,围能使学生看到图形的顶点在哪里,画时就好在方格纸上确定图形的顶点。再如P22第3题用正方形对折两次,其中一次是沿对角线折,第4题就安排学生用长方形纸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也要沿对角线折,后者操作的难度比前者大得多,在受到前者的启发后进行。

③不要拔高教学要求。不要求讲图形各部分的名称,不要讲图形的边角特征,只要直观认识图形,即看到图形或属于这种图形的实物的面能说出图形名称;能从各种图形中识别出某种图形(P18③、P22②);提到这些图形的名称,能想象出它们的形状,并能用适当方式(举实例,在钉子板上围,在方格纸上画等)表示出来。

认识图形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小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空间关系。

教具准备:投影8盒积木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

1、出示一组图片(各种积木搭成的建筑物),你看它漂亮吗?想不想也造一幢?(想)我们来做回小小建筑师,造你一做你喜欢的房子。

2、将盒子里的积木搭成城堡、楼房或者其它的东西,注意要摆放的稳固一些,不要一碰就倒塌啊!

3、展示作品并说说怎样才能把房子(城堡)搭的又漂亮又稳固啊

(多用正方体、长方体、圆柱要竖着放、不要用球等。学生可能说不出名称,只要那出积木就行。)

它们为什么能放的平稳呢?(因为它们都有平平的面)

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说的对级了。它们都有平平的面就叫平面。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相应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一边摸一边说长方体有6个平面,正方体也有6个平面,圆柱有两个平面,球没有平面。

(2)汇报交流

大家都数出来了吗?你是怎样数的?

(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去数)

三、联系实际

小朋友们,除了这些积木,我们生活当中还有什么东西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呀?比比谁说得好!

学生联系生活回答。

看来,积木有不同的形状,我们周围的好多物体也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如果你是一个有心人,会能更多的发现。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做一做第1题。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滚,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2.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参照做一做第2题)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认识图形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说出名称、能正确地分辩、直观感知其特征)。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等学习活动中,体验面在体上。

3.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去思考、想象再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35页的内容。

教学设计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参观图形王国。

a.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认识物体一课中认识了四种图形,它们都住在图形王国里(课件演示),请大家认一认,说一说。

b.师: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王国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有平面图形家族(课件演示──出示□△○),谁认识它们?请介绍一下。

2.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图形──板书课题。

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观察发现,感知面在体上。

a.观察操作。

师:你能从桌面上的这些物体上,找出这样的图形吗?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

b.引导发现。

师:你们刚才找的这些图形它们的家是安在哪里?

c.课件演示──面在体上及分离过程。

2.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a.启发再创造。

①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发现了这些图形的家都安都在立体图形上,你能独立想办法让他们的家从立体图形上搬出来,住在纸上吗?

②学生独立思考。

③汇报交流(描、印、折、画)。

④看书第34页,你们想的办法和书上的小朋友一样吗?

⑤小结:同学们真聪明,想出的办法比书上的小朋友还要多,真棒!

b.动手操作。

①提要求。

师:你们想不想也来动手印一印或描一描?要求:小组合作完成;A、每组至少用两种方法来制作。B、每种图形至少要有2个。C、每组都有一叠纸,每张纸只描或印一个图形。D、请小组长先分工,再动手做。比一比哪一组合作得好。

②小组合作。

③准备交流。

④全班交流:我们小组采用了哪些方法其他小组补充并给予评价。

⑤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帮助把这些平面图形的家安到纸上。

b.分类(渗透图形特征的认识)。

①师:现在请各小组从组内的作品中,每种选一个最漂亮的图形按要求贴到黑板上。

②学生分类。

③评价──他们分对了吗?

④抽象。

⑤变式。

师:小淘气也有3个图形,你们看它放在哪里比较合适?为什么?

3.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思考、探索、操作,把平面图形的家从立体图形上搬出来,留在纸上,还懂得通过观察各种图形的细微不同来辨析各种图形的类型。

巩固深化,质疑拓展

1.游戏1。

a.师说出平面图形的名称,生根据要求举起图形。

b.抢答:教师出示各种图形,学生抢答(说出图形的名称)。

c.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辨析(师分别说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名称,学生按要求出示相应的图形。)

2.游戏2。

三个人一组分角色做游戏(一人蒙眼睛,一人摸,另一个当小老师出题并作评价。)

3.说出以下交通标志是什么形状的?(课件演示、渗透交通安全法规教育。)

4.找一找,说一说:在我们的教室里面,哪些物体的面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图形(学生可以离开座位去观察、去寻找)。

a.学生观察,寻找。

b.全班交流。

5.想一想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东西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或圆的吗?

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说一说你最成功的是什么?想一想如果你是老师,你会给大家留什么作业?

专家评析

本教材的设计遵循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规律:立体平面立体。学生在这之前,通过认识物体一课已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这四种立体图形。同时,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或多或少地了解一些,已有初步的感性认识。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让学生在具体有趣的情境中观察、操作、思考、再创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生的经验和活动是他们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基础。他们对几何图形的认知是通过操作、实验而获得的。本课的教学设计,能根据数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精心设计学生的数学活动,努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较好地体现孔企平教授提倡的数学学习是经验、活动、思考、再创造的特点。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注意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这是人教版一年级实验教材的一个特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整堂课的教学设计注意在趣上下功夫。如:在课的导入时,教师创设情景,引领学生参观图形王国,巧妙地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习的立体图形,自然地过渡到平面图形的认识;在探索阶段,让学生在真实有趣的情景中,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巩固拓展时,创设了让学生举、辨、摸、找、说的游戏活动,课堂上学生始终乐此不疲,兴趣盎然。整个数学学习活动充满情趣,学生在趣中悟,乐中学。

2.独立思考,有效合作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思考是学生学习数学认知的过程的本质特点,是数学的本质特征。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有效的学习就是激励学生勤于思考,自主地思考。本课教学中,教师注意把思考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将操作与思考有机的结合,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获取新知。尤其是特别注重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的时空,教学中,无论是学生观察、发现或是探索创新或是巩固深化或是联系实际,者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合作或再组织讨论交流。这样的交流讨论,是在学生独立思考之后进行的,因而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能说,充分发挥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自主探索的能力,也大大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学生的再创造。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具有充分再创造的通道,激励了学生进行再创造的活动。具体采取了以下的策略:第一,设计既富有童趣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创造的欲望。教师这样设问:这些图形的家是安在哪里?你利用桌上的材料想办法帮它们把家从立体图形上搬出来,单独住到纸上吗?学生经过积极、自主地思考,创造了不少的方法,有的孩子说:可以把这些盒子放在纸上,用铅笔沿着盒子周围画一圈。有的孩子说:可以沾一些印泥,再扣在纸上。有的孩子说:可以把纸包在盒子的周围,用手使劲折,就有一个图形的痕迹了。还有的孩子说:还可以把盒子放在纸张下面,用铅笔描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也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学生的创造潜能是巨大的。第二,提供材料,让学生在操作中进行再创造。课前教师为每组学生准备了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印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物体,以及印泥、纸张、剪刀等学习材料。课中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做数学,在做中创新,在做中再创造。第三,为学生提供比较充足的探索与创造的空间,让学生尽量释放创造的潜能。这样的教学策略促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进行再创造,实现了真正的数学学习。

认识图形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本课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有趣的图形》中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之后进行教学的,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学生分析

本课面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一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在参与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掌握了一些基础的学习技能:能够根据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有目的尝试,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等。

设计理念

1.注重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2.在实际情景中丰富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3.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师要随时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给予适当的评价。在设计时,注重设计开放式的学习环节,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想像的空间;注意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组织适当的小组合作学习,重视学生的语言交流;注意引导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进行思考,把操作与数学思考结合起来。/PGN0114.TXT/PGN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与讨论,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初步认识什么样的图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根据它们的特征从具体的情境中辨别这四种图形。

2.通过摸、画、找、说等活动,初步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并在小组活动中培养探索意识和协作精神。

3.通过创设情境,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欲望。

教学流程

课前交流:今天我们请来了三位老朋友和大家一起来上这节课,来看看它们是谁?(出示课件)它们想和大家比一比,看谁最爱动脑筋,最会听别人发言?敢和它们比一比吗?那让我们一起开始这节课吧!

一、创设情景,游戏导入。

师:小朋友们喜欢搭积木吗?现在想试试吗?那我们就把自己带来的盒子当成积木,合作搭一件作品。先在小组里商量一下准备搭什么,可能用到哪些形状的盒子?(师可控制一下时间。)开始完成你们的作品吧!(小组合作。)

生交流汇报:你们的作品是什么?用到了哪些形状的物体?

找两个小组介绍,引导学生发言,你们商量了吗?(生说,师将其用到的形状贴在黑板上。)

二、组织活动,进行教学。

1.画面。

(1)吸引学生注意力。

师:看看老师做了什么?(师取盒子。)

这是老师最喜欢的盒子,你也拿一个你喜欢的盒子给老师看看(师边摸其中的一个面边说),请你也摸摸你拿的物体的一个面,有什么样的感觉?

师:那怎样才能得到你刚才摸的那个面呢?你来想个好办法。/PGN0115.TXT/PGN

(学生回答:画的方法,在沙滩上盖的方法,印章的方法......如果学生只说出画的方法,师可引导:想想看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师:小朋友们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请你选一种合适的方法得到你刚才摸的那个面吧!

生操作,师收集作品。

(2)智力游戏。

师:老师邀请小朋友们一起来玩一个智力竞猜的游戏。

(师出示一张作品,问:猜猜看,这个图形是从什么形状上画下来的?你知道它是什么图形吗?)

(3)出示三棱柱。

师简介三棱柱,并按照刚才的方法从三棱柱上画下一个图形(在展示台上画)展示。提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图形吗?

(4)小结。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图形。(师拿图形,生说,师贴。)请你观察一下,今天认识的图形与以前认识的物体的形状有什么不同?

今天我们学习的图形都是平平的,只有一个面。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平面图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图形。(板书:认识图形。)

【此处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学具,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创设出让学生摸一摸、画一画、找一找的学习活动,注重让学生以自己的内心的体验来学习数学,意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意识,使学生初步感知这些实物的表面,获得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初步认识由体出面。】

2.找面。

师:其实现在我们身边就有这些图形。不信,咱们找找看。从你的桌子上拿一个长方体,看看能不能从长方体上找到一个长方形。

(指名演示,边摸边说从什么形状上找到的什么图形。)

拓展:聪明的小朋友,看你还能不能从桌子上其他形状的物体上找到其他图形。/PGN0116.TXT/PGN

【教师先引导学生从一个长方体上试找出不同的长方形,之后,又提出拓展性的问题,那你们能不能从桌子上的其他形状的物体上找到其他图形?意在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先扶后放,使学生从具体实物操作和形象发展到抽象地认识图形,进一步体验到面由体得,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总结。

师:我们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引导学生说),揭下长方体并同时板书长方形(边说边揭)......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有......(生回答,师板书。)

我说你想:试试你掌握的本领。老师说一个图形的名字,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样子,也可以试试边想边用手指画一画。(给学生留出想的时间。)

三、练习。

1.说面

(1)师:让我们一起到生活中去看一看,出示课件。

问:你看到了什么?老师把它们搜集一下。你能从这些标志中发现什么数学问题?你知道这些标志是什么意思吗?他们提醒我们要注意交通安全。

(制成课件,在道路上滚动出标志,引导学生发现,教师进行搜集,师在课前将标志中的数学问题分别做成可闪动状,当学生说到时,可方便大家辨认。)

(2)讨论、交流。

你在生活中认真观察,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图形?

【此处设计了一个问题,即:在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创设出问题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找名字(第38页:连一连)。

师:有几个小朋友不小心把自己的名字弄丢了,请你用今天学习的本领帮忙找一找吧!

独立练习,同桌互查。

3.猜谜语。/PGN0117.TXT/PGN

师:我们今天请来的三个朋友看到了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要来考考我们了。他们出了几道谜语,你有信心猜出来吗?

(演示课件:出示三个朋友,可出声,出示谜语,点击谜语会变大。淘气:先看我的谜语。)

指名扮演淘气、笑笑、机灵狗,给大家读谜语。

指名说答案,老师画连线。

4.涂颜色。

指导学生发现图形,并按要求涂色。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略)

五、布置作业。

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的本领,找找看,你们家里有哪些今天认识的图形。

认识图形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7

[目标预设]:

知识目标:

通过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并结合相关的情境,让学生经历摸一摸、描一描等学习过程,体验面在体上、面从体来,感知体、面之间的关系,经历从体抽象出面的过程,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

1、让学生感知长方形、正方形及圆的特征,并通过猜一猜等活动,让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辨认出这三种图形。

2、渗透分类统计的思想;

3、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情感目标:

1、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3、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在生活中处处有用,并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通过摸一摸、画一画、分一分、说一说等操作活动,使学生感知长方

形、正方形、圆形,经历从体抽象出面的过程,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难点:]

从物体表面抽象成平面图形

[设计理念]:

本节课我主要以让学生在快乐中求知,在操作中学习数学,在实践中应用数学为指导思想,力求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能够正确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深刻地体会面在体上。

[设计思路]:

本节课通过学生摸一摸、描一描、剪一剪、分一分、说一说、议一议、找一找、画一画、涂一涂、数一数,在具体的操作情境中经历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过程。体验面在体上,体验长方形和正方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悟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感悟面和体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想带你们到图形乐园去玩一玩,大家愿意吗?

(生:愿意。)

师:瞧,图形乐园到了。(出示:由圆柱、长方体、正方体、球等物体拼成的图形乐园)

师:图形乐园漂亮吗?她是用我们熟悉的图形朋友搭成的,谁愿意介绍介绍?(生:有圆柱、长方体、正方体、球。)

师:对,圆柱、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咱们的老朋友,它们呀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乐园里还有许多新朋友,你们想认识它们吗?(生:想﹗)

师:小朋友,在我们的新朋友没有露面之前,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它们长的什么样儿?叫什么名字?它们喜欢做什么?它们的家在哪里呢?)

师:瞧,它们来了!这些图形你认识吗?(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

师:谁知道它们的名字呢!

师:你能跟大家说说吗?还有谁知道?今天,老师请来了许多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朋友和我们一起活动,大家欢迎吗?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象是创造的灵魂。在教学中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从内向外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和乐于探索。这节课由带领孩子走进图形乐园去玩这一生动有趣的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由熟悉的立体图形朋友引入,更是引起学生很大的兴趣和学习欲望,为本课的数学活动开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另外教学中安排到小白兔家去参观和帮助小白兔围各种形状的空地这样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能主动参与学习。

二、引导探究、理解面从体出。

师:你看,它们正在和小朋友捉迷藏呢,他们呀,藏在了你们桌面上的积木上了,不信,你仔细地看一看,摸一摸,看谁先找到他们!

(生开始找。)

师:都找到了吧?谁来说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

(学生可能说:在圆柱上找到了圆形,在长方形上找到了长方形,在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

师: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所以呀,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平面图形。这些平面图形的家都住在立体图形上。长方形最调皮了,它想从长方体上下来,单独到纸上玩一玩,你能想办法帮帮它吗?(生:能。)

师:请小组讨论一下,有什么办法?比一比,哪一组的办法多?

(生小组讨论)

组织交流。

师:你们小组想出了什么办法?真聪明﹗想不想自己动手把长方形请下来?(想﹗)

师:请小组合作,用你们喜欢的方法(生小组合作)

1、组织交流。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想出的方法都很好,老师也想出了一种办法,一起来看看行不行,(师拿长方体)我将长方体的一个平平的面靠紧黑板,用粉笔贴着长方体描一转,就把长方体的一个面表示出来了。我用的是描一描的好办法。(教师板书:描一描)小朋友们看一看这个描下来的面长什么样儿的?(学生:长长的、方方的等等)像这样的图形就叫做长方形。

师小结:刚才大家一起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表示出了长方体的一个面。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个平平的长方形和这个长方体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指个别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对了,平面图形平平的,它是长方体的一个面。那请小朋友们看一看,你的课桌上除了长方体还有其他哪些物体呢?你能从刚才那么多种方法中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在这些物体的面上找到其他不同的平面图形吗?(教师随机拿着正方体、圆柱体)试一试吧!可以自己找,也可以和同桌小朋友合作进行。(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指生汇报,边汇报教师边板书)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用什么方法找到了哪些图形图形朋友?你们看这些图形都穿着白色的衣服,小朋友愿不愿意给它们穿上它们喜欢的衣服。(学生涂色)

2、分一分。

师:每个人选出你最满意的作品,贴到黑板上,让大家一起欣赏。

师:小图形们挤在一起很不舒服,怎么办呢?(生:让他们分开站。)

师:怎么个分法?(学生分类,师板书长方形、正方形、圆。)

3、抽象图形。

师:刚才小朋友们通过观察,发现了这些图形朋友的家都在立体图形

上,还通过小组合作,想办法把这些图形朋友从立体图形上请到了纸上。(师演示从立体图形上分离出平面图形的过程,展示三个平面图形)

现在让我们和这些新朋友打个招呼吧,你想怎么跟你的新朋友打招呼呢?(学生可能说;你好,长方形、Hi,正方形Hello,圆形。)

[设计意图]:学生的语言交流对于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具有重要作用,为此,要重视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尽力为学生提供思考与交流的机会。不管是说,还是检查、纠正,学生都有自己的空间进行交流。特别是以小组为单位请出正方形和圆时,学生有更广阔的空间进行合作交流。这些自由充足的机会,学生不仅培养了交流合作能力,而且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在自主探索、交流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从而产生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三、游戏教学,快乐体验

1、师:用自己的小手、胳膊或者整个身体来比划出这些图形。你可以一个人比划,也可以2人或者一个小组合作。想好比划什么图形?准备开始。

2、游戏:我说你想

师:老师想看看大家对我们的新朋友到底有多了解,我说一个图形的名字,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样子,一边想一边用手指画一画。

四、联系生活,深入理解,体会面在体上。

1、师:象这样的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小朋友仔细看看我们的教室,你能在我们的身边找找哪些物体的面上有这些平面图形吗?(长方形、正方形教师用手势指着黑板上的平面图形提示)(学生思考,指生汇报)

(生:黑板的面是长方形。)

问:想想看我们的家里、大街上哪些物体上有这些图形?(生:电视机的面是正方形。)

师::物体小精灵也在自己的身边找到了一些平面图形,我们一起看看吧。(各种实物出现在大屏幕上)你能说说小精灵在哪些物体的面上找到了什么平面图形吗?(生:小精灵在门的一个面上找到了长方形。)

2、围一围

老师这儿有一个钉子板,你能在钉子板上围一个长方形吗?谁来试一

试?你能围一个正方形吗?你能围出一个圆吗?为什么不能?

3、折一折

拿一张长方形纸,对折一次,展开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拿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一次,展开,你发现了什么?再对折、展开,你又能发现什么?

拿一张圆形纸,折一折,展开,还是圆形吗?

4、吃饼干。

师:今天,我还给大家带来了礼物--(生:饼干!!!)

师:对!看看这块饼干是什么形状?(生:正方形。)

师:谁能把它咬成长方形?(生:我来,我来!!!)

选几名代表,比赛。

师:谁能咬出其它形状?(生:我能!!!)

5、猜图形

师:今天这节课小朋友学得很好,老师要奖励给每个小组一份礼物,这是一个魔术袋,里面装满了各种图形,聪明的孩子能够蒙住眼睛都能知道自己摸到的是什么,你相信吗?(请一个学生出来示范)

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现在允许小朋友睁开眼睛,(教师用卡纸遮住圆,只露出一小部分)谁来猜猜是什么图形,你是怎样想的?

师:在猜一个,(教师用卡纸遮住长方形,露出一小部分)这次你知道是什么图形吗?

师:你们能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吗?(学生可能说:是正方形;也可能是长方形)

师:你们都想的很好,是经过了认真思考的。我们要想知道谁说得对,那就把卡纸拿开看一看。(教师展示)原来是长方形啊。看来,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不仅要会思考,还要注意全面地看问题。

6、拼图

出示各种图形组合成的美丽的图画。

师:小朋友看,这幅美丽的图画用就是我们的新朋友拼成的,你能说说它是由那些平面图形组合成的吗?(指个别学生汇报)

师:你也想用这些漂亮的平面图形拼出一幅美丽的图画吗?小组合作进行吧,说说你们都用了那些平面图形。(学生随着音乐分组合作拼图,然后请小组展示并汇报)

交流展示。说一说,你拼的是什么?用了哪些图形?

[设计意图:首先让学生动手描出物体的面一样长方形,感受平面图形是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来,体会面在体上;在钉子板上围长方形正方形,学生从中可以认识这种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把一个正方形饼干咬成长方形饼干,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形成表象;摸一摸、折一折的过程,是在观察、操作中认识这些图形;闭上眼睛想一想样子,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建立空间观念;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或圆形,在说中学生从抽象的事物又回到具体的实物上,进一步体会面在体上。整个操作过程从眼、手、口等感官充分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学生在参与操作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尝到学习成功的滋味,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五、联系生活,触类旁通。

师:今天,学到了什么?你开心吗?谁为今天这节课取个名字?

平面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学习了今天的知识以后,老师希望小朋友们以后仔细地观察,将你看到的告诉爸爸妈妈,好吗?下课。

[设计意图]:《课标》强调要注意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每种平面图形都是从生活中的实物抽象出数学知识。还有课外实践作业:跟父母说说生活中什么东西的面是今天学过的平面图形。引导学生不仅在课内学习中与生活联系,而且在课外实践中与生活联系。学生深深地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服务于生活。

顺序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5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东西,本学期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 学生反应的改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课堂进度。以下是栏目小编花时间整理的《顺序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

顺序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

重点分析十位不同看十位,十位相同看个位

1、掌握比较100以内的数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确运用“>”“

2、通过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难点分析学生合作交流能力较差,孩子们要合作学习,发现比较两个数的相同点,找出不同点,从而归纳出两位数比较两位数的比较方法。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引导探索法、合作交流(通过自主合作学习方式,发现问题,尝试通过小组讨论来解决问题并总结归纳。)

教学过程

导入

1、出示情景导入

下课了,孩子们在校园里自由玩耍,小华和小丽在一起跳绳,你能判断出他们谁跳得多吗?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5。

问:42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37呢?42和37里面分别有几个十?指名在计数器上拨一拨,通过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进行汇报42>37

师小结:两位数进行比较,十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设计意图:这道题意在根据数的组成,明确两位数进行比较,十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2、完成例5图下面的题

小组合作,怎样比就能很快知道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学生汇报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比较两个两位数大小的一般方法。

学生小结: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可以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在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设计意图:学生在交流与讨论中知道了十位上数字不同和个位上数字不同这两种情况下两位数的比较方法再结合卡片比数字大小吸引学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课堂练习(难点巩固)

1、“做一做”第一题和第二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一说离开实物、小棒、计数器等物,自己是怎样比较这几组数的大小的。

2、排排队。(按顺序排列,教师引导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将枯燥的练习设计成生动的场景,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小结

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首先要看十位,一般可以分为两种情况。1。十位不同的情况下,就看十位比大小十位大的数大;。2。十位相同的情况下,要看个位比大小,个位大的数就大。

顺序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页的例题,第12~13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对百数表的整理,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含义和排列规律,巩固数的读写。

2、运用操作活动,结合显示背景,了解单数、双数并进行简单应用。

3、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规律,培养自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并进一步发展数感。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整理百数表

1、激趣导入:数学王国开运动会啦!数娃娃们排成了整齐的方队(出示百数表),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数娃娃是怎么排队的?

要求同桌学生相互说一说。

追问:咦,方队里还有不少位置是空着的,你知道是哪些数娃娃还没来吗?

2、小组活动:边数数边填写,在书上完成百数表。

二、小组合作,探索规律

1、各小组展示百数表。

2、谈话:这张百数表里可藏着好多有趣的奥秘呢!先请小朋友横着选几排数读一读,在小组内说说数娃娃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如:41、42、43、......50,左边九个数的十位上的数是相同的,个位上的数一次是1、2、3、......9,最右边是整十数等等)

再让学生指着不同横排说一说。

进一步启发:竖着看又有什么规律?斜着看呢?转弯看呢?请小朋友积极开动脑筋,把你发现的规律告诉小组里的小朋友!

3、谈话:小朋友真了不起,在这张百数表里发现了这么多奥秘!老师还做了几个魔力框,大家仔细观察,在魔力框里你还会有新的发现的!投影出示:用三种不同形状的图形分别在百数表里框出几个数。要求读一读,并找一找这几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在小组里交流。

4、提问引导:(出示带一个数的框)你能按照前面的表,猜出框里另外的几个数吗?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挂图后,着重引导学生理解:现在要看35号,说明35号还没有看,已经看了34人。

2、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弄清题目的要求后,独立完成,在交流各自的思考和体会。

3、想想做做第3题。

先填一填,在讨论。

4、想想做做第4题。

先出示分类标准:

(1)个位是5的数;

(2)个位是0的数;

(3)十位是5的数。

要求各小组自由选择一个标准,把符合该标准的数称作我们的朋友。然后分小组活动,找出自己的好朋友,并把它们按顺序排一排,读一读。

5、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表格。教师示范在表格中一次圈3个双数,提出:你能照样子接着圈一圈吗?再把圈出的数读一读。启发思考:你觉得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特点?没有圈出来的数呢?指出:圈出来的是双数,没有圈出来的是单数。

进一步要求学生随意说一个数,让大家听听是单数还是双数。

6、想想做做第6题。

先指导学生弄清图意,特别是左右位置关系的相对意义,再让学生说一说各自的判断的理由。

7、想想做做第7题。

先让学生回忆一下,生活中有没有见过月历卡?再出示一张放大的月历卡,指导怎样看。然后进行讨论:四月份有多少天?3日、13日和23日各是星期几?这个月哪几日是星期日?在月历卡里还看懂了什么?想到些什么?

四、总结评价

提问:这节课小朋友学得高兴吗?你学会了哪些本领?发现了哪些奥秘?

教学后记:尾数是零的双数理解的不够好.

顺序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3)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42页《比较大小》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交流中经历比较100以内两个数大小的多种方法。

2.归纳并掌握比较100以内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

3.能正确运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比较100以内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能正确应用“>”“

难点:理解并掌握比较100以内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

教法与学法:引导与探究法。

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5○7 20○12 15○15(学生思考,交流)

再大一些的数,会比较大小吗?这节课老师与大家一起学习10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比较。(板书课题)

二.新知探究。

1.出示情景问题,比较十位数字不同的两位数。

(1)大家当裁判:谁赢了?

小红和小明跳跳绳,小红跳了42下,小明跳了37下。谁跳得多?用什么符号连接?

(学生独立思考)

(2)交流比较的方法。

预设:

(1)根据数的顺序来比较。42在37的后面,所以42>37。

(2)42根小棒比37根小棒多,所以42>37

(3)根据数的组成来比较。42由4个十和2个一组成,37由3个十和7个一组成。4个十比3个十多,所以42>37。

出示小棒图,一对一对应摆放,发现42够4个十,37够3个十,第4个十就不够了,4个十比3个十多,所以42>37。

小结:十位数字大的这个数就大,谁的十多谁就大。

(4)42够减37,所以42>37.

42>37,换个说法什么?(37

2.比较十位相同,个位不同的两位数。

如果老师把42改成32,32和37哪个数大?

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预设:

(1)32

为什么直接比较个位数字?

(十位数字相同)

小结:十位数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的,这个数就大,个位上的数小的,这个数就小。

(2)按顺序,37排在32大后面,所以32

(3)用计数器,十位上珠子一样多,个位上珠子多的数就大。

用计数器,怎样比较42和37?

数学上规定:满十进一,42十位上有4颗珠子,37十位上只有3颗珠子,所以32

3.归纳比较的一般方法。

同学们,刚才大家比较数位上的数是比较大小常用的方法。齐声朗读。

比较数的大小,一般先比较十位上的数,十位数字大的这个数就大;如果十位数字的数相同,就比较个位上的数,个位数字大的,这个数就大,个位数字小的,这个数就小。

三.课堂检测。

1.在○里填上“>”“<”或“=”

2.在○里填上“>”“<”或“=”。

41○45 68○78 69○69

57○56 80○90 98○89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用已经学过的旧知,解决了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这个新问题,比较的方法有多种。再练习中大家要选择自己能理解的,最简单的方法。

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42>37. 32

十位数字不同十位数字不同

十位数字大的,个位数字大的,

这个数就大。这个数就大。

顺序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4)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8页的内容。

2、教材地位、作用和意义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是在100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上学习的内容,以100以内数数为延伸为后面的教学打下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桥梁。

3、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大小的方法。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

教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基础上,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因此,课堂上我以让学生先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发现问题,尝试通过小组讨论来完成,教师通过巡视发现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适时点拨,同时展示他们的自学成果,并给予肯定,教师点拨的是学生想不到的或想不全的,如果学生懂的或理解的教师昼不说或少说。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

2、引导探索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在教新知识用引导探究法,给学生自主探索,相互学习,由会的带动不会的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互助学习,先学兵团教的方法,使学生对知识产生直观的认识,产生亲切感,萌发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兴趣。

三、说学法

为了更好发挥生的自主学习,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数一数、说一说,做一做,先学后教的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自学,互学来获得知识的经验。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先由复习,由简入深,从38数到50的数数,通过简单的数数,激活课堂气氛,循循序渐进揭示课题。

2、出示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进行学习,让学生心中有数,带着明确的目的进行学习。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出示例7在百数图,让学习带着以下几个要求学习,小组讨论:

(1)按数的顺序填数

(2)给十位是3的数涂上蓝色

(3)给个位是3的灵敏涂上黄色

(4)给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的数涂上红色

(5)55的相邻数是()和()

[这样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相互学习,由会的带动不会的一起学习,把学习时间表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内容来于Y-Y_课-件_园]学习主人,也就是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学生完成后发现共同存在的问题适时点拨。]

2、出示例8(两位数比较大小)同样让学生先尝试做,后通过讨论找到两位数比较的方法,再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在这里教师让学生先试完成,探索自已的发现,并说一说,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在新课程的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以现实为意义,富有情趣的亲切第一人,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学习欲望。]

(三)巧固新知

关于本节教学内容的练习,出示两道关于本课的练习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先让学生做,再上台展示,师生共同订正。

[通过练习当堂测评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发现学生的掌握管程度,让老师心里有个数做好下一节的教学与辅导。]

(四)总结收获

让学生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还可同桌说一说再汇报?

[目的是让学生自评、互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这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了学生学习过程以及学习中所体现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顺序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5)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7页例78页例8练习二1-5题

教学目标:

知识: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能力: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重难点: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突破方法:讲解法

教具:小黑板、投影机、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出下列各数

46、64、38、58、80、100

2、写数

八十五、七十九、六十、二十、九十七、一百

二、新授

1、教学例7

(1)看书7页,100以内数目表填、填写

(2)回答例7、3个问题

2、例2

(1)出示羽毛球图

左边有多少个羽毛球?右边有多少个羽毛球?

左右两边的羽毛球哪边的多?25和23两个数相比较哪个数大?

(2)出示计数器图

先观察:左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右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38()45

38和45两个数相比较,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应该怎样表示?

3、做课本8页做一做

三、练习

1-5题

板书设计:第四课:数的顺序、比较大小

教后经验与失误分析:

第五课: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9页例9和做一做练习九6题

教学目标:

知识:使学生能够运用数的组成。

能力:比较熟练的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重难点:比较熟练的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突破方法:练习法,讲解法

教具:小黑板、投影机

教学教程

一、复习

1、在()里填上><或=

68()7870()6989()98

2、口答

(1)4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3个十和8个一是()。

(3)67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4)5个一和3个十组成()。

二、新授

1、教学例9

(1)看图,图上的方块,每条有几个方块?一共有多少方块?又出现5个方块,问现在一共有多少个方块?怎样列式?40+5=?40加5应该怎样想?等于多少?

(2)从45个方块图中去掉5个方块,问:还剩几个方块?怎样列式?

45-5=?

(3)、先出示5个方块再出示4条方块,一共多少个方块?怎样列式?

5+40=?

2、做课本上35页做一做题

三、练习

做练习二的第6题

板书设计:第五课: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例9:(1)40+5=45(2)40-5=35(3)5+40=?

教后经验与失误分析: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