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梅课件推荐

05-05

教学过程中教案课件是基本部分,撰写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都要做的事。教案是教学体系的有效支撑,什么样的教学课件才是好的?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精选的“墨梅课件”或许能够增加您对该话题的认识,希望本文能为您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助力!

墨梅课件 篇1

1.使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内容;使学生了解祖国山河的壮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中的5个生字及新词。

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生要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展现诗句所描绘的情景;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绝句》所描写的景色。

(一)学习古诗《望庐山瀑布》,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祖国河山的壮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学会“庐”、“川”2个生字,会解释“生”、“疑”这2个词;能说出“日照香炉生紫烟”和“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诗的意思。

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生要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展现诗句所描绘的情景,体会出庐山瀑布的雄伟气势。

(一)导入新课、初步感知。

1.导语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尤其是在唐代,古代文化出现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时期,同时也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所写的《望庐山瀑布》这首诗。

2.试读古诗,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试读古诗,用笔划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学习生字。

庐(l*),庐字是半包围结构,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字形,即:在门户的户的上面加上广,生字所带的新词是庐山,庐山,在江西省北部,是游览胜地,著名风景区。

川(chu1n),川是翘舌音,用三拼连读的方法读准字音(ch-u-1n→chu1n)声调标在a上;用数笔画或书空的方法记字形,字义是水道、河流的意思。组词:山川、四川、川剧、一马平川、川流不息。

学习生字要读准字音、记清字形、了解字义、大部分会用。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以字形教学为主,加强对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达到正确书写,合理运用的要求。学生也经常在形近字、同音字上出错,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设计一些习题,强化训练、形成能力。例,组词:

3.解释诗题,初步理解古诗内容:

①什么是瀑布?(瀑布,指从陡峭的山崖上河身突然降落的水流,远看好像挂着的白布。)

④教师明确:《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就是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

(二)指导朗读,加深理解。

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指导学生朗读除指导读准字音外,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感,正确断句,不拿腔作调。教师应在停顿和语句轻重音两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反复朗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再要求背诵。

诗歌的朗读要注意诗的特点。一是要通过恰当的停顿,读出鲜明的节奏。朗读诗句,不能没有停顿地连着读,更不能在不该停顿的地方停顿,把诗句读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比较恰当的停顿应该是: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二是要注意把韵脚读得响亮、清晰些,读出韵味。这首诗押的是an韵。朗读时,一定要把“烟、川、天”这些韵脚读出来。

前两句诗读的速度要稍微慢一些。后两句诗读的时候节奏要轻快一些,语调高一些。

教师要通过范读的方式加强指导,使学生初步懂得朗读诗歌的要领,并用比较充裕的时间让学生练习朗诵。

1.教师范读,学生练习朗读。

2.逐句理解各诗句的意思。

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先让学生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再借助字典或查找一些资料弄懂这些字词的意思;然后再让学生说说整首诗的意思。此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训练学生把句子说通顺、说完整、说优美。诗句的意思写在投影片或小黑板上,让学生读,并记录下来。

(1)日照香炉生紫烟,

“香炉”是什么意思?(“香炉”,指庐山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山峰尖圆,烟云聚散犹如香炉,因此而得名。)

“生”是什么意思?(“生”的原意是生成的意思,在这里是“升腾”的意思。)

这句诗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先说,教师再归纳总结:在阳光照耀下,香炉峰顶弥漫着紫色的烟雾,像香炉里散发的烟一样不停地升腾。)

“瀑布”是什么意思?(瀑布,指从陡峭的山崖上或河身突然降落的水流,远看好像挂着的白布。)

“川”是什么意思?(川,水道、河流的意思,指瀑布下泻之后像一条河。)

“挂前川”是什么意思?(挂前川,瀑布挂在山的前面。“挂”字化动为静,形象地表现出了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状态。)

(3)飞流直下三千尺,

“直下”是什么意思?(“直下”是直泻而下的意思。直下,既写出了山的高峻(j)n)陡峭,又突出了瀑布奔腾而下,势不可挡的气魄。)

“三千尺”是什么意思?(“三千尺”是虚指,意在形容瀑布的高和长。)

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很长的瀑布从陡峭的山崖上飞快地直泻而下。)

(4)疑是银河落九天。

“银河”是什么意思?(天河,晴朗的夜空里呈现出的由许多恒星组成的白色光带,看上去像银白色的大河。)

“落”的意思是什么?(落,这里指“从……落下”;“落”字写出了瀑布倾泻而下的磅礴气势。)

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使人怀疑是银河从天上的最高处倾泻下来了。)

3.读各诗句的意思,看插图,思考:

(1)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庐山瀑布。这首诗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的雄伟景色,使人感受到祖国山河壮丽可爱。)

(2)诗中哪些语句具体写了瀑布,是抓住什么来写的?(“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抓住了瀑布高大的样子和奔腾倾泻而下势不可挡的磅礴气势来写的。)

(3)诗人是站在什么地方观看庐山瀑布的?(诗人是站在离瀑布很远的山下往山上看瀑布的。)

(三)细读全诗,体会作者的情感。

1.齐读古诗,串讲诗的内容。

2.品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遥看瀑布挂前川”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在山川之间,谁能将这样巨大的瀑布挂起来呢?只有大自然。在这句诗里包含了作者对大自然神奇、伟大的赞颂。

细细品味这首诗,可以使我们领会到大诗人李白丰富的想象力,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列举一些我国著名的名山大川和旅游胜地、著名风景区。请同学讲一讲你曾经到过哪里?那里的景色如何?有什么特产?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等等,使学生了解祖国山河的壮美可爱。

(四)学生质疑,练习朗读、背诵。

(五)作业。

1.解释带点的词,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2.写生字、新词。

墨梅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2、能力目标: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

3、德育目标: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4、创新素质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品格。

教学重点:

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常听人说起岁寒三友这个词,谁愿意告诉老师岁寒三友具体指什么?

2、你们见过梅花吗?(出示图片)

3、都说梅是傲骨的象征,更是高洁操守的象征,“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历代有志之士,讴歌梅礼赞梅,王冕的《墨梅图题诗》正是咏梅,赞梅的上乘之作,今天们一起来体味那绝美的诗篇。

4、板书课题。(出示古诗)

二、初次朗读诗歌,解决生字新词

1、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

2、小组讨论交流,自学字词。

3、出示字词,检查自学情况。

三、熟读诗歌,理解诗文

1、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从题目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学生交流后老师点击重点问题学生读一遍)

2、好,带着这些疑问大声朗读诗歌

3,小组讨论古诗意思。

4,汇报交流诗意。

5、引导分析墨梅特点及精神

6、诗人真是光赞美梅花吗?他为什么要做这首诗呢?出示作者的资料,学生读一读。交流做诗的原因及目的。

7、认真欣赏图画,说说你对他的理解。

8、再读诗歌,体会感情。

四、回顾反思:

1、“岁寒三友”的象征了怎样的精神:

(明确:“竹”是有气节,象征诗人“任而东南西北风”的气概;松:不畏风霜,生机勃勃,象征诗人的铮铮铁骨;梅:超凡脱俗,象征了诗人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2、请学生说说“岁寒三友”对自己的启示。

五、布置作业:

1、默写古诗。

2、积累与梅花有关的古诗。

墨梅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朗读、背诵、默写这三首古诗。

3、引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会认、会写“吟、瑟”2个生字。

教学难点: 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朗读、理解并背诵《望天门山》和《山行》两首古诗。

教学难点: 想象古诗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在诗句中表达的情感。

1、学习诗的前两句:

在预习中,你对“天门”和“楚江”有哪些了解?

(“天门”指江北的西梁山和江南的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象一座天设的门户。“楚江”指长江流经旧楚地的一段。)

设问:想象一下,楚江的“开”与“天门”的“中断”有什么关系?

(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两座山。)

小结:是啊,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它显示出的力量是神奇的,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想象着这幅动态的画面,读出“天门中断楚江开”的气势来!

再读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你有什么疑问吗?

围绕上述问题四人一组展开讨论,可以深入想一想,这句话突出描写的是谁的力量?

小结: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这一句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连起来读读诗的前两句,感受一下“山”的雄姿和“江”的汹涌,两相辉映,这种大自然的杰作令人震撼,要努力通过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根据诗句展开想象,诗人李白在远望中看到了什么?(青山、孤帆、太阳)

自己读读这两句诗,你能体会李白当时的心情吗?

(作者这时望到孤帆从远处向天门山驶来,而且在阳光的映衬下,这幅画面很美,令作者很惊喜。)

学习建议:

先结合“出”现在的含义和这首诗的意境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在诗句中选用这个“出”字?想好之后,把自己的意见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大家一起议一议:看谁的想法有道理?

(“出”表示的是动作,在这里,天门山虽然不会动,但作者想象力非常丰富,他认为天门山有情,为迎接远方的来客,它屹立江边,开门侯客。)

3、语言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吟诵诗句。

根据历史考证,《望天门山》写于725年冬天.当时正值初冬,北风呼啸,李白身上加了棉衣又上了船,顺江东下,到了长江中游楚国地带的当涂(今安徽省)。这里长江两岸有两座山,隔江对峙,合称天门山,长江碧水东流至天门山附近回旋向北流去。大概是因为天冷的原因,江上的行船并不多,李白望见,有一片孤帆从天边飘来。李白站在船头吟唱《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牐犃桨肚嗌较喽猿觯 孤帆一片日边来。

预习中,有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理解难词含义:

石径斜:不正,弯曲不直。(教师通过板画,帮助学生想象:诗人面前是一条石头铺成的小路,这小路弯弯曲曲,通向远方。)白云生处:白云形成(出现)的地方,指山的高处。(引导生翻看插图,了解“白云生处”这一特定的位置。

(如果学生提到“二月花”,那么老师引导同学之间互相纠错,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诗句含义,明白“二月花”并不是作者此时所见,而是作者脑海中想到的。)

语言训练:这些景物在作者眼中构成了一副秋山旅行图,你能按照诗句的描写顺序,说说这幅画面的内容吗?

(适时纠正学生表达中的语病,说的不全的地方,安排其他同学前来补充。)

设问:在这些景物中,作者最钟情于哪种景物?从诗句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得出来?

学生发言,分别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生:作者杜牧最喜欢的景物是红叶,你看最后一句--“霜叶红于二月花。”)

师:同样写红叶的诗句,古人也留下不少,如“林间暖酒烧红叶”“红树青

山好放船”,比较而言,杜牧的写法好在哪儿?

师生讨论共同体会出:在深秋时节,诗人惊喜地发现,枫叶流丹,比江南二月(南方农历二月鲜花盛开)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诗人运用比较的写法,写出了这时的秋天像春天一样充满活力,透过“霜叶”作者感受到了山林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生:从“停车坐爱枫林晚”也能看出,诗人为了停下来欣赏艳丽的红叶,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

引导学生入境入境地读:同学们体会得真不错,“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鲜明地表白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之情,而“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赞美之情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以致作为名句千古流传。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理解与体会,放声诵读,力求读出诗句中的那份真情。

追问:那前两句描写景物特点与作者情感表达又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围绕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前两句描写的景物很美,如山的连绵,小路的弯曲以及“白云生处有人家”的虚虚实实,但尽管如此,作者最爱还是枫叶,所以说,前面景物的描写是为下面的第四句作铺垫的。)

小结:这首诗中,作者杜牧用惊喜的目光把“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统摄起来,构成了一伏秋山旅行图,再加上“上”“生”“停车”这些动态描写,以及以“爱”为核心的情感表达,使这首诗情景交融,令人百读不厌。最后,让我们再次诵读,以求尽快地把这千古传诵的诗篇积累下来吧!

教学目标:1、学习《暮江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暮江吟》,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又积累了两首古诗,我们一起背一背,好吗?

在背的过程中,我想同学们的脑海中一定出现了诗中描写的画面。的确,一首好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今天,我们再学习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很有名的七言绝句,看看他带给我们的又是一幅怎样的图画?

同学们看看老师写这个“暮”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下面是个日。有人知道这个字的意思吗? (“暮”指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

对,从诗题中看出了时间,还能看出什么?读读诗题,强调“吟”的读音。

对了,有节奏。下面,我们就一起有节奏的把这首诗读一读吧!

请同学们充分利用书中的注释和手中的字典、资料,自学这首诗,遇到疑惑的地方,自己解决不了,就在书上作好记号,我们一会儿讨论解决。

现在,哪位同学愿意跟大家说说自己学习后的收获?

(1)一道残阳铺水中,

生初步理解后,师追问:“一道”是个数量词,我们现在常常说一道彩虹,一道光束,为什白居易在诗中说“一道残阳”呢?

(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词义的不同,准确理解:“铺”字说明阳光几乎是贴着地射过来的,恰到好处的照应了“残阳”的特点。进一步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

是啊,秋天的夕阳光线柔和,平缓的铺在江面上,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学生自由练读。)

(2)半江瑟瑟半江红。

补充讲解:瑟瑟,本是珍宝名,它的颜色是绿的,因此借它来指碧绿色。始终是用来形容背阴处江水的碧绿色。

共同探究:诗人说,“半江瑟瑟半江红。”,是说江水一半绿色,一半红色吗?江水颜色的不同,真的界限那么清楚吗?这个“一半”应该怎样理解?

情境中诵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着“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景象,可以加上手势,美美得吟诵起来吧!

(3)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设问:这两句诗中,哪些字、词的用法和含义与现在不同,在理解的过程中我们要认识到? (可怜--可爱) (真珠--珍珠)

如何理解这两句诗的含义,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

(帮助学生把自己理解的意思表达准确,在语序和语句的完整性方面要尤为注意。个体学生说,大家听,并及时予以纠正和适度表扬,在训练中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参考说法:更让人爱怜的,是九月初三凉露下降的月夜;滴滴清亮的露水就像粒粒珍珠,一弯新月仿佛一张精巧的弓。

多美的景象呀!用心体会,放声读出来!

现在,我们配上音乐,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体会白居易的内心情感,也来吟诵一下这首脍炙人口的《暮江吟》吧! 放音乐,学生开始吟诵。

三、拓展阅读 其实,白居易这样的写景诗词还有很多,如这首《忆江南》,同学们可以对照《暮江吟》,体会一下它们的相同与不同?

1、在本上默写三首古诗。

2、搜集其他描写景物的诗词来读一读,背一背。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山行、暮江吟(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墨梅课件 篇4

教学目标:【biJiAOgAo.com 笔稿范文网】

1.认识“砚、痕”这两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借助注释、结合图画、展开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鄙薄流俗的情怀和他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鄙薄流俗的情怀和他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读了那么多的书,老师考考你们的课外知识,怎么样?

A.“岁寒三友”是哪“三友”?B、你能背出有关“岁寒三友”的诗句吗?(指生背)

预设《青松》、《竹石》、《梅花》。

师:在岁寒三友中,松是坚贞不屈的典范;竹是一个顽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象征;而梅呢,傲霜斗雪,芳香高雅。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岁寒三友: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2.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欣赏王冕的千古佳作《墨梅》。

3.读课题。

释题:墨梅,就是王冕用墨画的一株梅花树。

简介诗人:王冕是元朝的诗人和画家,多才多艺。他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

二、读诗

1.打开课本,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读。读准“砚、痕”这两个字的读音。

3.古人写诗有五言、七言,《墨梅》就是一首标准的七言绝句。这首诗写出来,不仅要读,还要吟唱,七言绝句的节奏一般是XX/XX/XX×/

4请同学们试着有节奏地来读这首诗,读出诗的韵味。自由练习,再指读,齐读。

三、解诗

A.下面,老师给同学们一段时间,结合书上注释,自学这首诗。看自己能读懂多少,把读懂的内容用铅笔写在书上,把自己读不懂的地方打上“?”。

1.学生自学。

2.小组内交流,并讨论不懂的问题。

3.全班交流:

(1)结合注释能理解的重点词有:淡墨、痕、清气、乾坤。

(2)交流每句诗的意思。师小结:这是一首题画诗,是作者采用淡墨手法画的一株盛开的梅花。

(3)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4)带着对这首诗的理解自由读读这首诗。

B、师引导: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则大进。读懂了这么多,没有什么读不懂的地方吗?

可能提出的问题:

(1)作者为什么要画“墨梅”,而不画鲜艳的梅花?

(2)这是一幅画,诗中为什么说是“只留清气满乾坤”?

(3)为什么说“不要人夸好颜色”?

师小结:

四、品诗

1.品“淡墨”。

(1)同学们,谁见过盛开的梅花?老师拍了好多幅梅花的照片,想不想欣赏?(出示:几幅盛开的梅花照片)

照片中的梅花什么样子?你能用上一、两个词描述一下吗?

(2)王冕笔下的梅花从外表上看给了你什么样的印象?默读前两句诗,思考一下。

生说:淡墨;痕迹一般浅;颜色不够骄人……

(3)出示《墨梅图》。这就是王冕的代表作《墨梅图》,仔细观察一下,这淡淡的墨梅又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生说:素洁、淡雅;美得有特色,不俗气……

(4)指导朗读:你们说的老师深有同感。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指读。

指点:“淡墨痕”淡雅的,要读得轻一点。

2.品“清气”。

(1)老师这儿有一个问题不懂,“墨梅”这样做心里是怎样想的?揣摩一下,谁来帮一帮老师?

指生说。

现在明白“不要人夸好颜色”了吗?指生说。

(2)正如诗中所说:“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谢谢同学们,在你们的帮助下,老师读懂了“墨梅”。

3.品读。

过渡:(对照板书)这梅花是痕迹一般的淡墨色,但却素洁高雅,而又清香怡人。可这是一幅画呀,“诗中为什么说是‘只留清气满乾坤’”?谁已经明白你们提出的问题了?生回答。

(1)请同学们把这首诗完整地读一读,让墨梅的形象走进你的心中吧。生自读。

(2)把书扣在桌上,闭上眼睛,让你的思维跨越时空,让你的想像飞起来,飞到元代王冕家的小院子里(老师的语气要饱含深情,有一种静谧之感)。(师将古诗编成一个简短的故事,讲述给学生听)

五、品诗人

过渡:看得出同学们都陶醉于这梅香中了。回忆一下前面学过的《竹石》等诗,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墨梅》与这首诗对照一下,有什么相同之处?(板书:借物喻人,借物言志)

1.师:作者借墨梅到底想表明自己怎样的心迹呢?如果能再了解一下作者的情况,你们的感悟会更深!

出示:王冕资料。

师:王冕虽然学得满腹经纶,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仅贵,一次次伤尽失意之后,他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沂东九里山,以作画换米为生。王冕曾说: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作者已与墨梅融为一体,墨梅的形象就是作者的形象。

2.现在让我们回到课始提到的问题:指名提出问题的同学:你明白作者为什么画“墨梅”了吗?生回答。

师评:你们真正读懂了《墨梅》,读懂了王冕,老师很高兴。

3.升华读:同学们,看着这幅墨梅图,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墨梅、对王冕说吗?

指生说,该生接着读出自己的情感。

师:同学们,让我们把千般喜欢、万般敬佩化成一首诗,表达出对墨梅对王冕的由衷赞美吧!

齐诵《墨梅》!

五、拓展

1.师:同学们,通过品词品句,结合诗人的身世背景等方法,我们走进了王冕的内心,看到了一个不向世俗低头的高洁之士。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也赞美过梅花:

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梅坡《雪梅》)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2.指导学生了解大意,练习诵读。

3.课后进一步搜集、积累咏梅颂梅的诗词名句。

板书设计:

墨梅(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花色淡

朵朵花开淡墨痕。不同凡俗

不要人夸好颜色,气清香

只留清气满乾坤。托物言志

墨梅课件 篇5

一、了解诗人

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爱梅、咏梅,还擅长画梅。(出示图片)他就是王冕。(出示资料)王冕,元代诗人、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梅花屋主”。他能诗,善画,兼能刻印。画梅以胭脂作梅花骨体,或花密枝繁,别具风格。著有《墨梅图题诗》《竹斋集》等。

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他题在《墨梅图》上的一首诗,也叫“题画诗”。(出示古诗)诗的题目是——《墨梅》。

二、初读正音

1.请大家读读这首古诗,最少读三遍:一读字正腔圆,读正确;二读有板有眼,读流利;三读注意节奏和重音,读出诗味。开始!

2.老师也来读一遍,请你听听你读对了吗?师读。

(出示词语)洗砚池淡墨痕满乾坤,请跟着老师读一遍。

(出示)“乾坤”就是天地、人间。

三、品读诗意

(一)品“淡墨”

1.孩子们,看,这些是盛开的梅花(课件:几幅盛开的梅花照片)这些梅花颜色鲜艳,真是太美了!而王冕一生最爱画的却是墨梅(出示《墨梅图》),这是他晚年时的巅峰之作——《墨梅图》。

2.你看,画中的这棵梅树就长在诗人家洗砚池边,(出示“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一起读。我们看到整棵梅树上的花朵怒放枝头,浅浅的、淡淡的。来,读出这墨梅的颜色淡。我们还看到梅树上花开得很茂盛,很多,一朵朵、一簇簇。来,读出花多的样子。

3.诗人笔下的梅花痕迹很浅,颜色也不够骄艳……但仔细再观察,你会发现:这株梅花,虽只用淡墨画成,但姿态优美,枝干挺秀,显得那样与众不同,读!虽没有艳丽的颜色,但穿插有致,花朵淡雅,显得那样清雅脱俗!读!

这株墨梅素洁、淡雅,有一种特别的、不俗的美……

(二)品“清气”这淡淡的梅花就是这样生长着。三九严寒的季节里,依然怒放枝头。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但这朴素淡雅的梅花,(出示三、四句)却不要人夸一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1.人们一般认为什么颜色好呢?通常是粉红、鹅黄、玫瑰红……五彩斑斓、炫丽多姿的色彩。

2.可这墨梅的颜色却很淡很淡,但它的香气却一丝丝一缕缕地飘散开来,飘满周围的世界。这个"清气"到底是怎样的梅香呢?是那种淡淡的、幽幽的、静静的,清淡的、清雅的香味。

请你试着把自己闻到的感觉读出来——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好一株气清的梅树呀!这梅花的香气把宋代诗人王安石也深深地吸引了,他在诗中用另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暗香"(出示王安石的《梅花》,读:

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3.这清幽淡雅的香气弥漫在天地间,一个"满”字就把香气无处不在、无人不知的感觉写了出来。请读出这种特有的梅香。(出示三四句)

(三)品诗人

1.梅花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也没有玫瑰的娇艳可爱,王冕为什么对它如此钟爱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王冕。(出示王冕资料)王冕,出身贫寒,自幼边放牛边自学画画。他不仅善画荷花,画梅花更是他的一绝,被称为"画梅圣手"。由于王冕的诗画风格特异,不同凡响,一时声名鹊起。据记载,有些大财主慕他之名求诗索画,几次想见他都遭到了拒绝。当地的县官亲自下乡见他,他听到消息后也赶紧躲了起来,又让县官吃了闭门羹。他不愿意为达官贵人服务,曾画一幅梅花悬挂在墙壁上,并题诗:“冰花个个圆如玉,羌笛吹它不下来。”元朝的达官贵人们千金向他求画,王冕拒绝了;老朋友泰不华举荐他做官,王冕谢绝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赏识他的才华决定重用他,王冕选择

2.了退隐山林。他经常讥讽元朝统治者,险些入狱。后来,他被迫隐姓埋名在家乡蛰居,白天种粟锄豆、灌园养鱼,晚上读书写作、吟诗作画,过着自食其力的清贫生活。

答应求画可以得到金钱,选择做官可以得到权力。但这些对于王冕来说都是浮云,一个“淡”字道出的是王冕一生对名利的淡泊。他不正像——“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3.此时此刻,你眼中的“清气" ,还只是梅花的香气吗?不是的,它已经是(出示)一种气节、一种气度、一种骨气!王冕是元末明初时候的人,距今已有650多年了,可他的这首《墨梅》至今还被人所记得,被人来吟诵,这不就是一——“只留清气满乾坤”吗?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歌咏怀,诗言志”。王冕一生不愿巴结权贵,不愿追名逐利,与他笔下的梅花一样坚贞不屈,一样孤芳自赏。正如他所说(出示):“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看来,作者已与墨梅融为一体,墨梅的形象就是作者的形象。这首诗看似写梅,其实是写人啊!孩子们,现在你明白作者为什么画“墨梅”了吗?到这里,我们才真正读懂了墨梅,读懂了王冕。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字如其人,文如其人”,这里我们也可以说:“画如其人,诗如其人!”是的,墨梅没有红梅俏丽,没有白梅冷艳,但它素洁高雅,梅香充满人间,是那样低调、不张扬。王冕就像梅花一样淡泊名利,孤芳自赏,一身正气。这正是王冕一生追求的志向。请你当一回王冕,把这种情怀、这种志向咏出来!读——“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这就叫——“洁身自好”。

梅花开放在万花凋零的严冬,她傲霜斗雪,既有清肌玉骨的仙姿,又能先于众花报春。寒气愈重,其清香愈为芬芳。因此,一朵朵梅花在诗人的笔下凝成了一个个有灵魂、有骨气的人。让我们把冰清玉洁的墨梅,把淡泊名利的王冕深深刻在心中。

墨梅课件 篇6

【教材简介】《石灰吟》《竹石》《夏日绝句》是语文社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中的三首古诗,本单元以“民族之魂”为主题,旨在引领学生走进历史的长河,认识一个个被誉为“中国脊梁”的杰出人物,学习他们充满自信、坚韧不拔、奋斗不息的可贵品质。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对古诗有了一定的积累,已初步掌握理解和朗读古诗的方法,能够较好地运用搜集资料、查阅工具书、合作探究等方式“自读自悟”学习古诗。本课三首古诗的内容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具有启蒙价值,写法同中存异,不同的背景、不同作者的阅历以及不同的写作目的会给学生造成相当的学习障碍,但诗句语言质朴,通俗易懂,诗意极浓,与六年级学生感性化思维方式相契合,易于被他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设计理念】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凝结体。本文将三首古诗整合进行组块教学,坚持循着“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民族英雄”来展开话题,力求撑开文本解读的弹性空间,启发学生思维的灵性,将主流化解读与深度个性化解读相融合,着眼于学生新鲜感与探究欲的同时,引导学生走向文本深处,关注诗句背后的人文因素,重精神塑造,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欣赏美、品析美..

[古诗三首《石灰吟》《竹石》《夏日绝句》教学设计 教学教案设计(S版六年级上册)]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墨梅课件推荐》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师资料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墨梅课件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