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和谐课件(精华7篇)

05-05

教案课件既关系到教学步骤,也关系到教学的课程标准,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要做的事情。 构建出色的教案和课件是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怎样的教案课件算为优秀?对于和谐课件这个话题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想提供一些有趣的案例和细节,在阅读本文以后,相信您会有所收获!

和谐课件 篇1

教,为了什么

很多时候,一个学科教师无须对上述的命题作出应答。不应答,并不是这样的问题毫无价值,而是似乎我们觉察不到这种教育教学活动根本性问题的存在。

在备24时记时法的时候,在电脑里输入时间一词,百度一下,料想不到会有63,900,000篇网页之多。有科普的介绍,有哲学的论述,有文学的抒情,有艺

术的表现,更有生活常识的提示。更料想不到的是,与学生们聊起一天和记时法,他们内心深处会自然地流淌出那么多在我们看来奇怪的为什么,为什么一天不是从早上开始为什么钟表上没有0时为什么钟表面都是圆形的如此等等。在教学内容和学生现实间的碰撞中,我不得不考量:我拿什么给我的孩子们,我为了什么去教24时记时法

常规的24时记时法的教法,无一例外地围绕着这两点进行教学: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能进行12时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间的转换。回顾并审视这些教法,倒不是要将数学的知识与技能驱赶出课堂,因为无论什么时候,它们都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在为了什么而教的慎思中,这种只关注知识而漠视孩子们内心世界中诸多好奇的课堂,它的残缺是那么地显眼!而试想,随着课堂的推进,孩子们脑海中一个个奇怪的为什么得到释然,大脑皮层上一个个思考的点得到激活和唤醒,这样的情形,不就如同春风吹过,铺天盖地的鲜花依次尽然绽放那样摄人心魄吗但与此同时,课堂又不能全然被孩子们的为什么所牵制,它之所以被称为课堂,意味着必须坚守应有的价值。由此,课堂追求多样的和谐也就成了应然的选择。

课堂实施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49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将各种经验系统化,形成较明确的日的时间感受。

2.结合生活情境了解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个时刻,能正确地进行普通记时法(12时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之间的换算。

3.引导学生感受人类探索时间知识的历史历程。

教学重难点:日的时间观念的建立。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交流熟悉,观看小品《不差钱》的片段。

一、造时间尺

师:小品里,小沈阳说眼一睁眼一闭,一天就过去了,这里的眼一睁和眼一闭分别说的是什么时候

生:眼一睁天亮了,是白天,眼一闭是晚上。

师:白天与夜晚的自然现象和我们居住的地球的运动有关。请大家看大屏幕:地球在围绕着太阳旋转的同时,也在不停地自转。被太阳照到的时候就是白天,照不到的时候就是夜晚。早在好几千年前,人类的祖先就发现了白天和夜晚周而复始地重复着,因此把一个白天和一个夜晚合在一起称为一天。但那个时候,只用日和夜来表示时间,你觉得能说清楚确切时间吗

生:说不清楚。

师:因此,人们想了很多法子来测量时间。比如说用日晷测太阳下物体的影子来定时间。那没有太阳的日子里怎么办所以又发明水钟、滴漏直至钟表(课件中出录相应的图片)。有了钟表,测量时间就精确多了,所以,现在人们问一天有多少时间,你肯定说

生:(异口同声地)24个小时。

师:对。虽然地球自转的速度和角度都有变化,但长期看,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3小时56分。为了方便,大家约定一天有24小时。

师:我们已经认识过了钟表,都知道一般的钟表面上都有12个数。这两者不是矛盾了吗

生:老师,不矛盾,钟表上的时针1天转两圈的。(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转两圈。)

师:要知道一段时间有多长,我们用钟表来记时。但说起有多长的测量,很容易使我们想起尺子。今天我们也来造一把这样的时间尺。把一天时针转的两圈刻度,分别取下,拉直,就得到了两把短尺。

师:既然说是尺,就得有刻度。这里最后的刻度线上标12(课件分别显示刻度12),大家都没有不同意见。那起点处呢

生1:标上0。

生2:钟表上没有0,最小的刻度是1,所以标上1。

师:哈哈,钟表上最小的数是1,起点处就标上1,那就上当了。看看我们的学生尺(举出学生铅笔盒里的学生尺)就明白了。

生:起点处应该标上0,不是1。(随学生回答,在两把尺的起点处标上0。)

师:大家闭眼想象一下,如果把已经标上刻度0、12的尺子还原到钟表上的话。你发现了什么

生:刻度12的地方也是刻度0.

师:嗯,很好。不是钟表上没有刻度0,而是和刻度12重合在一起了。要表示一天的时间,两把短尺必须变成一把尺子。下面有两种方式,你觉得哪种方式表示一天的时间更合适

生1:第一种方法。

生2:我不同意,这样它中间那段就没有时间了。应该合在一起,用第二种方法。

师:对啊,我们时时刻刻生活在时间里,怎么能没有时间呢!(课件演示,两把短尺合在一起)大家注意观察,第一圈的刻度12和第二圈的刻度0,如果两把短尺合在一起成一把长尺的话,你又能发现什么

生:长尺上中间的12也是0。

生:第一圈结束的时候也就是第二圈开始的时候。

师:难道长尺只能像屏幕上那么标刻度吗(停顿)比如,能不能像学生尺那样标刻度呢(边说边拿起学生尺)

生:可以的。(学生们跃跃欲试)

师:慢,我们想清楚再动手。和已经标好刻度的长尺比一比,新的标法哪些刻度是不变的,哪些刻度是变化的会怎么变

生:第一圈的刻度可以不变,第二圈的刻度要重新标。

师:好,怎么个重新标法

生:就是从12开始接下去标。

师:好,动动手。(学生在练习纸上标刻度。练习纸上,上下对齐给出了两条线段,一条如上图,另一条只给出了第一圈的刻度。完毕后抓住原来第二圈的刻度3、6、9、12进行交流,并抓住同样是刻度,12后面的第三个刻度为什么一个标刻度3,另一个标刻度15最后,分别赋予12时尺和24时尺的名称。)

师:说起时间,我们还经常使用上午、傍晚、下午、晚上、深夜、凌晨、早晨等一些表示一定的时间段的词。这些词表示的时间段,分别在第几圈在时间尺上排一

排它们的序。

学生在练习纸的时间尺上排序。

二、用时间尺

师:到这会儿,有些同学心里可能会嘀咕,这两把尺有用吗不急,我们来看屏幕(课件出示:一个钟面显示7点,并配上吃早饭和新闻联播片头的画面)。为什么都是7点,老师有可能在吃早饭,也有可能在看新闻联播呢

生:因为一天有两个7点,一个是早上的7点,另一个是晚上的7点。

师:(赞许地)你的回答很棒,说清楚了虽然钟面上时针都指着7,但实际上那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时刻,那钟面把它们分清楚了吗

生:(异口同声)没有。

师:好,时间尺可以派上用了。在两把尺上,分别找找这两个时间的刻度,再联系平时生活中的说法,想想这两个时刻是怎么表示的

生:可以说成早上7时和晚上7时。(学生在黑板12时尺上指明这两个刻度)

师:嗯,加了表示时间段的词。哎,不过为什么要加词呢(板书:加词)

生:都是7时,不加词就分不清楚了。

师:对,在12时尺上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这是两个不同的时刻(指着这两个刻度),但都用了7时

来表示,不加词还真不行!实际上,这个方法大家不陌生,我们日常生活中都这么用着。不过,平时用的时候往往省略了这个词。比如妈妈问你几点了,你肯定就说10时了,不会说是上午10时。因为在问话的时候,大家都知道是上午,所以就省了,但规范使用时可不能省表示时间段的词。

师:那在24时尺上找到这两个刻度了吗怎么表示这两个刻度

生:在24时尺上,一个是7时,一个是19时。(学生上台在24时尺上边说边指)

生:哦,怪不得叫19时啊!我看见电视上就是这样标的。

师:哎,在24时尺上为什么不用加词了(板书:不加词)

生:一个是7时,另一个是19时,就不用加词了。

师:你的言下之意是:用数目本身来表示时间,不混淆了,自然就不用加词了,这不是明摆着的事情吗

生:嗯,是的。

师:回顾一下,有两把尺,我们就有了两种记录时间的方法。12时尺记录时间的方法我们不妨就称为12时记时法,也可以叫做普通记时法,那24时尺记

录时间的方法

生:叫24时记时法。(分别板书两种记时法的名称)

师:下面来个小练习。先在12时尺上找出下面这些时刻的刻度;再在24时尺上找出相对应的刻度,然后填一填24时记时法怎么表示这些时刻;全部填完

后,思考怎样把12时记时法的时刻改成24时记时法的时刻。

凌晨2时()

上午9时()

下午5时()

深夜11时()

练习完毕后,进行交流和总结,并完成跟进的练习。

练习:

1.用24时记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三、弃时间尺

师:我们是从认识一天开始今天学习的,让我们回到这个话题上来。12时尺和24时尺都可以用来表示一天,每一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的

生:从0时开始,到24时结束。

师:那0时我们在做什么

生:应该在睡觉。

师:绝大多数同学可能没有0时的印象。让春晚的0点钟声帮助你勾起那么一点印象吧。(课件播放春晚视频片段)

师:如果把黑板上24时尺缩短些,用来表示今天的时间(边说边在黑板上画上一条线段),那怎么表示昨天和明天呢谁能到黑板上画一画

一个学生在已画线段的两端分别加画了一条线段。

师:能把表示今天和昨天、明天的线段分开吗

生:不能。

师:那连在一起的3条线段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昨天的24时也就是今天的0时,今天的24时也就是明天的0时。

师:对,就像一天中时针转的两圈,第一圈的结束之际也就是第二圈的开始之时那样,时间就是这样连续在一起。哪位同学能在表示昨天、今天、明天的线段中,接着表示出后天、大后天吗

学生在明天的线段上接上表示后天、大后天的线段。

师:那大大后天呢能一直这样画下去吗

生:能。时间可以一直有的。

师:同学们,刚才的画能让大家体验到时间尺很形象,让我们看清楚了两种记时法的道理,但如果真的就用它来测量时间的话,那会是很麻烦的事情。历史上,我们的祖先曾经走过那一段路。大家看,古代有一种刻漏,主要由几个铜水壶组成,又叫漏

壶。除了最底下的那个,每个壶的底部都有一个小眼。水从最高的壶里,经过下面的各个壶滴到最低的壶里,滴得又细又均匀。最低的壶里有一个铜人,手里捧着一支能够浮动的木箭,壶里水多了,木箭浮起来,根据它上面的刻度,就可以知道时间。但想想,这个木箭能无限制地浮起来吗对,到了一定的时间,就需要把最下面铜壶里的水倒回最上面的铜壶,周而复始地再进行记时。

由此,我们理解了祖先发明的机械钟表,时针固定后周而复始地旋转(课件出示各种各样时针旋转着的钟表),计量时间很方便。

师: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钟表都是这个样子的,无意中就觉得一定是这样的。地球自转一周约24小时,那是一定的。那钟表转一圈是12个小时也是一定的吗或者说,钟面上只能显示12时记时法的时刻吗

生:(犹豫地)钟面上标上1~24的数,就可以直接看24时记时法的时刻了。

师:有了新的想法,就会创造出与众不同的钟表,大家看,屏幕上出示的手表新品。真是应了这句话: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敢于提出新的想法,理应得到大家的赞赏,把掌声送给他!

师:今天我们借助时间尺,了解和掌握了两种记时法,大家可以进一步关注生活中两种记时法的运用。下课!

教后畅想

每一节课,都是教者一定教育思想的表现形式,只不过有些更无意识些,有些更清晰鲜明些。就本课而言,其内在的意义在于和谐,可以给课堂注入更深远的力量。

仅仅用一个课例想承载和谐之于数学教育的全部意义,那是不现实的。但这不妨碍一个典型的课例,可以将数学教育中和谐的某方面要义演绎通透,那就是:和谐是坚守所教知识的理性内涵或数学本质基础上的多元统一,其主旨是润泽课堂中的生命。

更深入地看,所揭示的和谐要义的两个方面坚守和润泽,也是辩证统一的。某一个教学内容,发散开、挖掘出的可以用来润泽孩子生命的元素有很多,但就数学学科而言,应该首先紧扣思维、理性等关键词。特别是在多元资料的取舍中,把握住这点很重要。实际上,两者的辩证统一也揭示了数学教育中和谐的另一方面意义,即和谐绝不是和稀泥,它必须有理性(数学)的内核。

例如,本课例最后的教学环节在演绎循规与突破的和谐。用记时法表达,要遵循现有约定的方式。因为传承下来的东西都是如此(钟面上标12个数),于是,大家都觉得应该是这样的,不能是其他样子,思维也就僵化了。粉碎套在思维上的枷锁,让孩子们体会到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注入敢于思考的品质,平淡的24时记时法也就展示了新的价值。

儿童是作为一个完整的自然人走进学校的,当走出学校的时候也应该是个完整的社会人。这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因此,和谐的数学教学不是追逐时尚的冲动之举,而是教育直面生命的自然应答。当我们用和谐的方式处理教学中的各种关系时,自然也就触摸到了教育的和谐本色,课堂也就具有更深远的意境。

和谐课件 篇2

【设计思路】

大班正在进行《我们的城市》主题活动,要让幼儿参与到建构和谐城市、文明社会中,不仅要让幼儿认识城市的建筑、变化和发展,同时还要知道从自己做起,做一个文明好学、乐于助人的人,提高自己和周围人的文明意识,这样才能让城市更加美好。

公益广告《和谐城市,心灵乐章》宣传的就是这种精神,于是我截取了其中的四个片段,让幼儿通过亲身感受、影片配音等方式来讨论、体验、感受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温暖,通过对广告片中事情的观察和讲述,来体验帮助别人所带来的快乐。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事情经过,体验事件中人物的感受,愿意根据图示大胆讲述。

2、愿意帮助周围的人,知道帮助别人能带来快乐。

3、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4、

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公益广告视频片断、与视频内容有关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播放视频《和谐城市,心灵乐章》

1、你看到了什么?发生了几件事?

2、教师提供图片,请幼儿将手中的图片和与之有关的事情粘贴到一起。

二、再次逐图播放视频短片,师幼交流讨论:

1、通过观察,说说第一件事发生在什么地方?

先请幼儿尝试讲述画面,再通过踮起脚尖拿东西的动作体验视频中人物的感受,从而理解需要帮助的心情。

2、看他们在干什么?有没有说话?你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吗?

请幼儿根据短片的经过,为短片中的人物配音。

提问:两位外国朋友要感谢谁?可凡叔叔要感谢谁?为什么?

3、发生在什么天气?在哪里?

请幼儿观察,有几个人,几把伞?

她上车了,为什么还要下来?伞是怎么利用的?(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阿姨把伞放在什么地方?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4、奶奶遇到了什么困难?阿姨是怎么帮助她的?

请小朋友根据图示,告诉奶奶垃圾是怎么分类的?

除了图示,还可以有什么方法区分垃圾?

三、出示笑脸图片,请幼儿讨论和哪件事情有关系。

教师小结:得到帮助的人很开心,帮助别人也会得到快乐,我们一起做一个帮助别人的人,做一个快乐的人。

四、活动延伸:

将自己帮助别人的事情或得到别人帮助的事情讲给同伴听,说说自己的感受。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让幼儿知道帮助别人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幼儿参与的积极性较高,能根据老师的提示和引导对画面的内容大胆地进行讲述,活动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参与热情,我通过复述法、体验法、创编法让幼儿参与到讲述画面所表现的故事中,收效不错,目标基本达成。

但是在进行活动中也存在不足之处,视频的清晰度不够,幼儿在垃圾分类中不能够清晰地分辨出接近的颜色,所以在寻找不同的区分方法时,没有过多的关注颜色的差异,减少了幼儿自主探究的机会。在下次准备材料时,要注意提供材料的准确性。在雨天视频中,对幼儿的提问欠精炼,问题多,冲淡了要突出的重点,所以,在教师的有效提问上还应多多学习,使问题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引导幼儿的思路,更好的完成目标。

和谐课件 篇3

高中一年级“抛弃不和谐的音符”主题班会教案

班会意义:文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我们有时在不经意间总会作出一些不文明的事情,破坏了和谐的文明环境。为了倡导礼仪规范,提高同学们的文明素养,我们特地组织了这节班会。所以我们的班会正是为了提醒同学而开展的。班会目的:希望通过这次班会,同学们可以对自身的日常行为进行反省,提高全体同学文明礼貌,遵规守纪方面的意识,提高同学们的素质。并配合学校的常规落到实处,保证教育教学的全面开展。筹备步骤:1调查全班同学意见,共同发现身边的不文明行为。2排练小品参与人员:主持人:姚则第,李广兴小品演员:许晨,晏辰,孙一博,李博文,谷雨,孙海洋,尚巍,张汶海班会内容:第一部分:小品通过小品把许多不文明的行为都综合到一个演员身上,让同学直观地面对我们身边的不文明行为。小品结束以后,找同学提问,请同学找出下品种出现的不文明行为,并对这些不文明行为进行讨论。第二部分:《物品的独白》由一些小品中出现的道具的独白引出我们的不文明行为的间接影响。请同学结合刚刚听到的物品们的抱怨,纵酒我们的不文明行为的危害及影响。第三部分:做游戏用一个《抢椅子》的游戏来活跃一下场上的气氛,并且引出我们身边所发生的,例如在公共汽车上抢座位,排队时候插队等不文明的行为。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对这些事情的看法,进而导出我们应该以理性的观点来看待不文明的行为,诱使一些不文明的行为是基于一些善良的出发点的,对此我们应该用宽容的态度来对待。第四部分:讨论让同学们根据班会中所学习和认识到的东西进行讨论,并请同学们阐述一下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做一名文明的合格的中学生。第五部分:唱国歌通过唱国歌来表达同学们深切的爱国之心。第六部分:集体在《班规》上签字班委会根据本版情况所拟定的一份《班规》,为了响应学校促进良好校风的号召,特此制定此校规,提高全体同学文明礼貌、遵规守纪方面的意识,提高同学们的素质。配合学校使常规落到实处,保证教育教学的全面开展。宣读,定且请同学提出意见或对《班规》中的规定进行探讨。集体在《班规》上签字,以表达我们誓做文明中学生的决心。第七部分:主持人谈自己对文明的看法(班会总结)我们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每当我们回首往事,回忆里的时光会因我们的文明行为而美好。三年后的我们,会因我们的文明行为而拥有美好的学业。三年后的我们,会因我们的文明行为而升上理想的大学。“我是多么的惊喜,就像重逢多年失散的老朋友一样感慨。每一句歌词、每一个音调还是那样的美妙动听。”就像歌词中说得那样,即使着优美的校园奏鸣曲中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但我们坚信这支美妙的歌曲会因我们而变得更加动听!第八部分:班主任总结班会结束。

和谐课件 篇4

色彩的和谐

教学目标:

1、认识邻近色,掌握邻近色的调配规律。

2、用邻近色进行涂色练习。

3、感受色彩的魅力。

教学重点:

认识邻近色并掌握其调色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邻近色表现出和谐的色彩搭配和完整的画面效果。

教学准备:

师:课件、水粉颜料和绘画工具。

生: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盘,笔洗,报纸,抹布。

教学过程:

一、感知与体验:

1、找找三原色和三间色

师:老师今天考考同学们,请你从水彩笔盒子里调出三原色举起来,再把三间色也找出来。

2、听音乐找色彩,请学生按音乐感觉把这6种颜色分成两份

师:我们把颜色搭配起来还能表达不同的情绪,现在老师给大家两段音乐,请你根据音乐的旋律重新组合,把这6种颜色分为2份。

3、师排列颜色并出示色轮,从中总结归纳对比色和和谐色:

对比色:红和绿、黄和紫、蓝和橙

协调色:蓝和绿、红和橙、紫和红、橙和黄

师:这两组颜色一组表现了热闹,一组表现了悲凉,你能在色轮中找一找它们的位置,其中有什么规律吗?

4、出示课题

师:我们把挨的较近的,色相较近的颜色称为和谐色,把离的较远的称为对比色

我们今天就来了解色彩的对比与和谐

二、欣赏与讨论。

1、涂色小练习:根据色彩的定义在设计好的一张小卡片上进行和谐色或对比色的上色练习。

2、出示学生画的和谐色和对比色的图片,让学生进行联想

师:和谐色和对比色与我们的生活可是息息相关的,让我们在生活中找找它们。

3、讨论生活中和谐色和对比色的应用,谈谈自己对颜色的感受

和谐色:安逸、舒畅、幽雅、稳定

对比色:激烈、刺激、醒目、强烈

4、游戏“连连看”:根据和谐色和对比色的`不同色性找到适合运用的场所

师: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些特殊的场合就是根据色彩的不同色性进行色彩设计的,你能看看它们都适合什么样的颜色色性吗?

(1)医院

(2)游乐场

(3)交通警示

(4)卧室

(5)图书馆

5、联系日常生活,找一找身边的对比色与和谐色

6、分段欣赏图片(建筑类、生活用品类、文具用品类、食品类、装饰画、标志招贴类)

三、学生作业。

出示作业要求

教师演示如何运用和谐色设计图案。

再以同样的造型出示一份对比色的设计图案。

(1)选择颜色,确定主色调

(2)选择主要图形,由浅至深上色

(3)根据主色调配其他背景色彩

欣赏一些运用对比色和和谐色设计的图案作品。

学生选择用对比色或和谐色进行绘画设计创作,教师巡回辅导。

四、评价与展示:

在黑卡上展示学生作品,并请学生欣赏评价。

教师点评

通过欣赏和创作你发现了哪些色彩搭配的规律?总结出色彩搭配的规律:对比中求和谐、协调中求变化。

和谐课件 篇5

教学理念:

“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被点燃的火把。”在课堂教学中,我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以兴趣为突破口,把课堂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让学生在自主中探索,快乐中观察,兴趣中活动,营造和谐自然、充满活力的美术课堂。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邻近色,学习运用邻近色表现画面内容的基本方法;

2、能力目标:学会使用邻近色来画一幅画;

3、情感目标:感受不同邻近色的美感,激发学生运用邻近色表现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

学习邻近色的知识,掌握运用邻近色表现画面的方法,感受邻近色的色彩美;

教学难点:

运用邻近色的表现方法;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欣赏自然界的风景图片,重点感受其中的色彩。(背景音乐)

2、学生找出每幅图片中呈现出的两种主要色彩。

(设计理念: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引入自然界的景色在学生感受色彩的同时,将学生带入一个美的意境,较好的渲染了课堂气氛,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心理、情感基础。)

二、认识邻近色

1、出示色相环和学生从景色图片中找出的六对色彩。

2、学生对照色相环观察六对色彩,交流自己的发现。

3、总结:在色相环上相邻的颜色我们把他们称为邻近色。(板书)距离远的我们称为对比色(板书)。

4、学生对照色相环找邻近色。

5、教师示范涂色(在纸片上),同时阐述象不同的黄与不同的绿为一组邻近色。

6、学生涂色游戏:用邻近色把手中的纸片涂上颜色,(一组邻近色涂一个纸片)比比谁涂的又多又快。(2分钟的音乐时间)

7、展示代表性学生作业。

(设计理念:知识的游戏化是学生乐于接受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将邻近色的认知巧妙的设计到涂色游戏中,极大的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即满足了学生愉悦身心的需要,又满足了学生发展身心的需要,能使课堂焕发出无穷的动力和生命力,达到自由和谐的教育状态。)

三、邻近色的表现画面的方法

1、学生感受并交流邻近色搭配在一起带来的美感?(板书:和谐)

2、引导学生感受临近色调的绘画作品。

(1)先进行抢答游戏:画家的作品中主要用了哪组邻近色?

(2)之后进行简短欣赏。

3、引导学生感悟以下两个问题:

问题一:画家在使用邻近色作画时,有没有使用其它的颜色?(是哪些颜色?)

问题二:画家在使用邻近色作画时,两种颜色用的是否一样多?(说出每幅画面中的主要色彩)

(设计理念:学生的.学习往往从问题开始,根据学生的特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能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促使学生产生探索的需要。)

4、总结:要想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方法之一是多用邻近色,不用或者少用对比色。(板书)同时突出一种主要的色彩。

四、邻近色的感受与运用

1、屏幕呈现和画家作品相对应的四组邻近色。

2、学生感受并交流这四组邻近色的带给我们的不同美感。

3、小组讨论并交流:除了画家所表现的这些内容外,你还能想到用这些不同的邻近色表现什么?

(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情感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美术课程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因此,在本课中,通过感知邻近色的美、发现邻近色的美、进而用邻近色来创造美的的过程中陶冶性情,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五、学生创作(背景音乐)

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邻近色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

1、纸张大小与表现题材自选;

2、体会你使用的邻近色带给你的感受。

六、作品展示与评价

1、以班级画廊的形式张贴作品。

2、学生到画廊前观赏作品。

3、说说自己喜欢的作品及理由。

七、课堂拓展

1、欣赏邻近色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背景音乐)

2、结束语:鼓励同学们来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在生活中仔细品位色彩的和谐;鼓励同学们来做一个热爱艺术的人,用和谐的色彩来装点美化我们的生活!

(设计理念:拓展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继课堂教学后点拨学生寻找课堂与生活的联系点。拓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社会的体验和生活的感知,提高实际应用能力。本课中,引领学生感受邻近色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运用邻近色的能力,激发学生用邻近色表现生活、美化生活的情趣。)

和谐课件 篇6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92-94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问题情境中,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2.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平均数解决些问题,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小猴子最喜欢吃桃了,一天,猴妈妈摘了一些又大又红的桃子,分给它的3个孩子,老大2个,老二3个,老三4个。(贴图片)同学们,你对猴妈妈的分法有什么看法呢

生:不公平,老大少了,老三多了。

师:那怎样就公平呢生把这些桃合起来再平均分给3个孩子,每人3个。

生:老大少了,老三多了,把老三的桃拿一个给老大。

师:谁愿意上来分一分

(教师根据学生的移动过程板书:

师:大家看,现在就(公平了),平均每个孩子(3个桃)。这个3,在数学上就叫2,3、4这一组数的平均数。在生活中经常要用到平均数,同学们,我们今天就来探索研究平均数。

评析:从故事情境中引入学习内容,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心理规律,又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初步感悟到平均数的意义。这样的导入,不仅激活了学生想学平均数的欲望,焕发了学习情智,而且为一节课的顺利进行创设了良好的环境。

二、自主探究,理解新知

师:三年级第一小组的4个男生和5个女生进行套圈比赛,每人套15个圈,把套中的个数用统计图表示出来。(屏幕显示例题图)看一看,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师:你们都有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真了不起!既然是比赛,老师就想问:是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些猜猜看。

生:女生。

师:都说是女生,可是猜想毕竟是猜想,到底事实情况怎样我们必须想个方法来验证,请你们开动脑筋,有了想法后相互交流。(交流中出现了两种意见)

意见l算出女生共套中多少个和男生一共套中多少个,进行比较。

意见2算出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然后再比较。(两种不同的方法,引发了争论)

师:在刚才的争论中,我们明白了参加比赛的人数不样多,算总数不好比,也不公平,就不能用这种方法,只有求出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圈,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圈,才能一比胜负。

评析:以学生喜欢的有着活动经验的比赛情境作为背景,设计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争论、辩论,最终得出求平均数是解决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平均数的作用,体验了自主学习过程的快乐。

师: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圈呢先独立思考,然后交流。

生:把张明的9个移1个给李小钢,1+6=7,张明还有8个,再移1个给程晓杰,1+6=7,最后大家都是7个。

师:想到这种方法或在他的启发下明白了这种方法的请举手。(都举起了手)都很了不起|这是一种好方法,老师把它写下来:

通过把多的移一些补给少的,使平均每个人都一样多。谁能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让我们记住这种方法

生:移多补少。

师:多形象啊!还有不样的方法吗

生;6+9+7+6=28(个),28+4=7(个)。

师:这种方法是先求出什么,再怎样的

生:先求出总数,再除以人数,得到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

师: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先求和再平均分。(齐读)

师:不管用什么方法,最后都求出了男生平均每人套中7个圈,反映了男生套中的平均水平。那么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圈呢请你们独立解决。

生:1+4+7+5+4=30(个),30+5=6(个)。

师:刚才男生中用总数除以4,到了女生中,怎么就除以57呢

生:因为女生是5个人。

师;一语中的,解释得真好1因为女生是5个人套中的个数相加,所以要除以5。都是这样做的吗为什么不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呢

生:不好移。

师:是啊|刚才我发现有几位同学开始想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可是移来移去不好移,后来又选择了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方法。确实,数学的思考要从实际出发,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女生平均每人套中6个圈。这个6表示每个女生真的都套中6个吗

(生摇头)

师:都摇头,认为不是,那你怎么理解这个6的意思呢

生:6是平均数。

师:6确实不表示每个女生真的都套中6个圈,是1、4、7、5、4这一组数的平均数,反映了女生套中的平均水平。通过算平均成绩,现在你能比较出是男生套得准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了吧|

生:男生。

师:什么理由

生:因为76。

师:同学们,回想这道题,由于参加比赛的人数不等,算总数不好比,也不公平,后来是谁帮了我们的忙啊

生:平均数。

师:现在你想对平均数说什么

生:平均数真公平。

生:人数不等时,可以用平均数比较。

生:平均数的作用很大。

评析:启发学生自主探索求平均数的不同方法,鼓励多渠道解决问题,既有利于抓住本质去思考问题,也有利于理解记忆。通过疑问、解释的过程,既让学生学会灵活选择方法求平均数,又加深了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整个过程学生主动参与、善于思考,学得朴实有效。

师:是啊,老师从生活中收集了些平均数的信息,和你们一起来分享。

师:三年级女生平均身高130厘米,男生平均身高12厘米。(追问三年级所有女生身高都是130厘米,所有男生身高都是132厘米吗)

生:不是。

师:那你怎么理解

生:这是平均数,实际上可能有一个女生身高是128厘米呢!

生:还有可能有一个男生身高135厘米呢!

师:理解得真透彻!再请看(多媒体出示画面),我们通过调查、统计、测算,发现严重缺水地区平均每人每天用水量约3千克,而我们这儿的小明家平均每人每天用水量约85千克。同学们,两者相比,相差多大呀,此时此刻你有什么心里话要说

生:小明家太浪费水了。

生:我发现两地平均每人每天的用水量相差很大,有的地方严重缺水。

生:我们要节约用水。

师:说得真好|希望你们从自身做起,节约每一滴水。其实,我们国家正在搞南7北调的工程,南边水资源丰富,北边严重缺水,南水北调,目的是让更多地方的人都能喝上用上好的水。

师: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么广泛,说说你在哪儿遇到过或用过平均数

生:我家平均每月用水8吨。

生:我们班期中考试语文平均成绩是93.5分,数学平均成绩是93分。

师:只要你们留心观察生活,发现平均数就在我们身边。

评析:通过举例,让学生在实例中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并向学生有机渗透节约的思想,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促使学生以后学好数学,关注生活。

三、联系生活,灵活运用

1.用合适的方法求平均数。(93页第1题和94页第2题)

2.判断。投篮比赛,在规定的时间内

红队5人,每人投中的个数分别为1、12、15、18、20,平均每人投中1个。()

蓝队4人,每人投中的个数分别为:1、15、20、22,平均每人投中22个。()

(判断并说理后,请学生估计平均数的值,在交流过程中学生初步感知到了平均数比一组数中最小的数大,比最大的数小,而旦最接近中间大小的那个数。)

师:我们对平均数又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请带着你的智慧走进生活。

(1)95页第1题。(运用平均数的意义,联系生活实际解释问题)

(2)下面是王老板卖出苹果和椅子的数量。

师:王老板平均每天卖出苹果和桶子各多少箱请你们独立解决。

生:王老板平均每天卖出苹果16箱,卖出桶子12箱。

师:根据这两个数据,你对王老板有什么建议

生:建议王老板多进一些苹果,因为每天卖出的苹果多。

师:是啊!通过算平均数,知道平均每天卖出的苹果多,就建议王老板多进一些苹果。说明平均数对我们做决策或预测未来事件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评析:有层次地设计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注重练习的新颖性,让学生的思维不停留在简单的重复练习中,而是通过判断、说理、估算、解释、推测等思维活动,让学生对平均数加深理解,丰富内涵,从中促进了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四、总结提升,质疑拓展

师:今天学习了平均数,请你们静静地想一想,你有哪些收获

生:

师:老师想问一个问题目在我校五节歌咏比赛时,各位评委为参加比赛的选手打分,最后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再算出选手的平均得分。这是为什么呢(学生茫然)

师:这个问题,我们把它延伸到课后,请你们和家长一起研讨,可以举出些数据来揭开其中的奥秘。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平均数,知道平均数在生活中有很大的作用,希望你们在生活中学会利用平均数解决问题,同时也希望你们像平均数样,堂堂正正做人,公平公正做事。

评析:在总结回想中,提升认识。一方面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清晰的认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精神;再者让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良好的教育,让学生感受到既要学会学习,又要学会做人,促进学生情智并进,和谐发展。

[总评]

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学生只有动情地、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才能入目、入耳、入脑。为此,教者为学生创设了愉悦和谐的环境,启发他们或静静思考、或神情飞扬、或切磋商讨、或争论不休促进他们的情感、知识、智慧交互生成,多元智力并进发展。具体有以下几点感触:

一、营造了愉悦和谐的氛围

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下学习,心理安全、自由,敢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能说出心里话,有利于形成真实有效的课堂。在课的导入中,教者以故事激趣;在新知的教学中,以问题激疑;在巩固练习中,题型新颖,让学生亲近数学。每一个环节的设计和教学语言都讲究艺术,营造种愉悦和谐的氛围,努力去感染和激励学生,使他们产生求知欲,使课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构建了互动交流的方式

教者在课堂上充分以学生为主体,多给学生提供机会,经常通过启发性的语言,如你知道吗你有不一样的方法吗你有什么心里话要说等,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增强参与的主动性,不断地去思考、探索、讨论、交流,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不断休验成功的快乐,在认知与情感的交互作用下,学得积极主动,形成一个真实有效的课堂。

三、设计了丰实有效的练习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把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完成这个过程,仅靠新课的教学是不够的,还要通过有效的练习,才能把新知识同原有知识结构更加紧密地融为一体,并贮存下来,从而使所形成的认识结构更加充实完善。教者把平均数和生活联系起来,通过有层次的设计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丰富了对平均数内涵的深刻理解,既让学生学得扎实灵活,又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让他们既长知识,又长智慧。

和谐课件 篇7

一、说教材

《学会和谐相处》是人教版新教材《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与人交往”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从高年级学生的独有视角出发,重新诠释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体会真诚相待,相互理解的可贵。懂得同学、朋友之间要建立真正的友谊”的目标,围绕“与人交往”这个主题纵深并拓宽,全面展现了学生所关心的问题。这一课就是要让学生了解与人交往的基本准则,能够顾及他人的感受,学习化解矛盾的技巧和方法。

二、说学情

六年级学生的接触面越来越宽了,对人对事也有了自己的认识和见解,还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因此在与人交往中难免会存在这样那样的困惑与烦恼,而人际交往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的状态,况且目前,我们正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形势之中,从小培养学生与人和谐相处的习惯可谓势在必行。设计这节课,就是要让学生结合实际,引导学生学会与人和谐相处。

三、说教法学法

学法:

1.讨论法

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相结合

2、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

设计理念:讨论活动能使儿童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综合能力得到锻炼。情景模拟可以丰富儿童获得的体验,演技好坏并不重要。

教法:讲授

这是以教师言语传授为主的活动形式。

设计理念:讲授是辅助的教学手段,为使课堂教学更有效,配合着直观的图片、教具或故事达到充分调动儿童积极性参与课堂教学的目的。

四、说课时安排。

《学会和谐相处》一课需要两课时来完成,本次说课的内容选取的是这两课时中的第一课时。

五、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懂得设身处地替对方着想和顾及他人的感觉是与人和谐相处的首要原则。

2、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并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一道理。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与人交往的技巧,培养学生对热爱生活之情。

(三)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交流并结合自己的实际体会,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体会他人感受,提升心灵体验,逐步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地方法、技巧。

五、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懂得设身处地替对方着想和顾及他人的感觉是与人和谐相处的首要原则。

2、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并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一道理。

教学难点:

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并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一道理。

六、说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本环节通过展示一些接近学生生活的图片,并结合语言提示,引发学生的思考,进入与人交往的`话题。

设计理念: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指出,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

(二)模拟角色,演演悟悟

1、多媒体展示案例

2、引入情境:回忆发生的类似事情。

3、小组模拟这样的情景演一演。

4、说一说如果你是被强迫的、被打扰的同学,你的感受如何?

设计理念: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的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三)讨论交流,总结原则

小组合作讨论:

1、你们有没有强迫过别人或打扰过别人呢?

2、因此我们希望别人不要强迫自己、打扰自己,我们首先应该怎样做?

3、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与人交往的原则。

我们在与他人交往时,要多从他人的角度来考虑,要尊重别人的意见和选择,不要只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思考我们应该怎样与他人交往,完成下表。

5、总结规则:(学生总结,教师汇总)

设计理念: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提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各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的感受,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四)合作探究,名言导向

1、大家讨论一下孔子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你还知道哪些与人相处的名言?

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陶铸)

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头。(华罗庚)

谁若与集体脱离,谁的命运就要悲哀。(奥斯特洛夫斯基)

远亲不如近邻。

忍一忍,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

设计理念:

运用名言、警句和谚语教育孩子是一个好方法。它们具有不可估量、甚至影响孩子一生的教育作用。

(五)名言小结,互送忠告

1、同学之间互赠名言,以示忠告。

2、为了让学生把与人相处的规则,落实到行动中去,教师赠与

列宁的名言“不要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设计理念: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建议教师要树立浓厚的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识。

(六)收集实践,学习技巧

作业:收集古今中外名人成功交往的案例,学习与人交往的技巧。

设计理念:课程标准中建议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教材,应创设条件尽可能的向社会延伸。

说板书设计:

学会和谐相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设计理念::本课的板书本着能高度概况文章的内容,清晰简练目的来设计的。

喜欢《2023和谐课件(精华7篇)》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师资料,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和谐课件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