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的作文可以让你的思维和表达更加清晰和深入人心,通过写作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分析和探究周围的社会问题和矛盾。令人难忘的作文一般都是语言精练、内容准确的,需要怎么样写才可以写出好作文?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
有一次我去新华书店,看到了这本《林清玄散文》书,觉得很喜欢,把它买了,每一回家总是先看这本书。
这本书讲述了少年时代林清玄所经历过的事所思所想与所悟,有许多散文都值得我学习和借鉴如《清欢》、《从人生最底层出发》,不过最让我百读不厌的便是《黄玫瑰的心》,里面讲述了一朵黄玫瑰因水分不足,萎靡不振,后来整株花泡了20分钟,变光彩耀人。这件事情让林清玄知道了做事要有信心!
记得那一次,我数学考试,考完试,我心想:以前基本都是A,还很自信。第2天试卷一发下来我睁大眼睛,嘴巴都成O字形,因为只考了85分在班里只能排到中等水平。成绩刷的一下掉了下来放了学,我闷闷不乐,到了家一句话也不说,我怒气冲冲推开书房砰地一声,把门就关上了,作业也不想做了,就拼命地打被子,摔东西一肚子恼火。这时,妈妈推门进来了说道:“金圣哲,发泄怒火是没有用的,你需要静下心来、查找错因、仔细一点。一次失误,并不代表什么,成功与否决定与你的努力!
我就开始认真读书,不在骄傲自满,而是谦虚,仔细查找错因,第二次考试考了97分。我应该朝着满分去努力,真取下次考一个满分!
从此我悟出一个道理:不要因为自己的情绪左右了你的思想,糊里糊涂,要振作。
假期,我将《林清玄散文自选集》读完了,读完后给了人一种回味无穷的感觉。作者那易懂的语言中蕴含着很深的寓意、哲理,仿佛我烦躁的心都被洗涤的透彻明净,深深撼动了我的心。
《让树转弯的方法》是我明白了人有时不免会灰心无助,也会有失败的时刻,只要培养了向万物那样峥嵘的风格,就不容易被外在的环境所击倒了。《留一只眼睛看自己》是我懂得我们应该“无所往而生其心”,因为生活不能如预期,无常也不可预测,如果我们的心执着停滞了,那就是死路一条。《过火》是我学会许多事在起步之初,我们永远不知道能否安全抵达另一端,当然也不敢相信有神明,我们会害怕、会无所适从、会畏惧受伤,但人生的火一定要过。
“天真的心、纯善的`心、美好的心、庄严的心”这本书用一个个小小的故事来折射出大的哲理,没有用多少优美的语言,只是记录着简单平凡的故事,这些足以让人一次次的反复回味。
这本书虽然读完了,但没当我看见林清玄的书时,我都会拿起来读一读,因为每一次都会读出不一样的味道。
林清玄的散文独树一帜,自成风格,其散文可贵之处在于他的写作能以积极的“入世”态度,关注现代人生存中面临的种种问题,并伴之以人文的关怀和思考。
朋友从印度回来,送给我一块沉香木,外形如陡峭的山,颜色黑得像黑釉。有一种极素朴悠远的香,连绵不绝地从沉水香中渗出,飘流在空气里。
最特别的是,那沉香木非常沉重,远非一般的木石可比。
朋友说:“这是最上等的乌沉香,由于它的心很坚实,丢到水中会沉到水底,所以也叫沉水香。而且,它的香味是不断从内部散出来,永远也不会消失,这一块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还是和它从前在森林里时一样的香呀!”
沉香能够供佛、能够静心、能够去除秽气,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沉香作为佛法的象征,需要更深的感受,像有着坚实的心,像永远散放木质的芬芳,像沉定的心情,谦虚如同在水底一样。
沉香最动人的部分,是它的“沉”,有沉静内敛的品质;也在它的“香”,一旦成就,永不散失。
沉香不只是木头吧!也是一种启示,启示我们在浮动的、浮华的人世中,也要在内在保持着深沉的、永远不变的芳香。
浮世是水,俗木随欲望水波流荡,无所定止。
沉香是定石,在水中一样沉静,一样的香。
在夏威夷的夜间市场,有一些卖活珍珠的摊子。
摊子上摆一个木桶,桶中有水,水里都是珍珠贝,每个珍珠贝卖七元美金,由观光客自己挑选。
珍珠贝选好后,小贩把珍珠贝挖开,当场摸出一粒珍珠,就好像开奖一样,运气好的摸到很大的珍珠,旁边的人就会热烈地鼓掌。
小贩说,这些珍珠都是同一时间种在海里的,但有的很大,有的很小,有的很圆,有的歪歪扭扭,连种珍珠的人也不知道原因何在。
由于挖活珍珠贝实在很残忍,我很快就离开了,想到那种在珍珠贝里的砂石会长出不同的珍珠,在人间的生活也是一样,同样受伤与挫折,总有一些人能长出最美、最大的珍珠。
人也要像珍珠贝一样,养成重塑伤口的本事,转化生命的创伤,使它变成美丽的珍珠。
人生的伤痛就是活的珍珠,能包容,就能焕发晶莹的光彩;不能转移,就加速了死亡的脚步。
一位朋友谈到他亲戚的姑婆,一生从来没有穿过合脚的鞋子,常穿着巨大的鞋子走来走去。
儿女晚辈如果问她,她就会说:“大小双都是一样的价钱,为什么不买大双的呢?”
每次我转述这个故事,总有一些人笑得岔了气。
其实,在生活里我们会看到很多姑婆,没有什么思想的作家,偏偏写着厚重苦涩的作品;没有什么内容的画家,偏偏画着超级巨画;经常不在家的政客商人,却有着非常巨大的家园。
许多人不断地追求巨大,其实只是被内在的贪欲推动着,就好像买了特大号的鞋子,忘了自己的脚一样。
小有小的妙处,有时候却难以说得清,就好像故宫的国宝象牙球、翠玉白菜、肉形石,都小得超乎我们的想像。
当然,不管买什么鞋子,合脚最重要;不论追求什么,总要适可而止。
在一个演讲会上,一位听众问我:“林先生,我发现来听你演讲的人,不论男女部长得很美丽。我想请问你,是美丽的人特别喜欢读你的书呢,还是读了你的书会变得美丽?”
由于他的问题如此突兀,引起一阵哄堂大笑。
我说:“你看到这些人这么美丽,那是因为你有美丽的心来看他们,就像现在我们看着你,觉得你也十分美丽呀!”
演讲完后,我沿着夜黯的公园走回家,发现在月色中的公园也非常的美丽,花树温婉,池水浮金,空气中流着花香,是呀!这世界如是美丽,有的人特别容易看见,是缘于他们有美丽的心。
令人遗憾的是,通常我们只看见公园的美丽、花与树的美丽,月亮与星星的美丽,很少人去看见别人的美丽,去看见那在街头、在餐厅、在很多很多地方的许多美丽的心。
我的写作,不只是在告诉人关于这人间的美丽,而是在唤起一些沉睡着的美丽的心。
林清玄散文创作充满了佛理禅趣,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在当代文坛上,以佛学、禅宗为题或者渗透佛教色彩的作品,并不多见。
11岁的时候,他喜欢上教他国文的女老师,老师25岁,有一对黑眼珠和深深的酒窝。
那时他的父亲种了一亩玫瑰,他每天偷剪一朵父亲的玫瑰,起得绝早,在暝色中将玫瑰放在老师讲台的抽屉,然后回家睡觉,再假装没事人一样到学校上课。
老师对每天的一朵玫瑰调查了好几次,但从来不知道是谁放的。他也不敢承认,只要看到老师每天拿起玫瑰时那带着酒窝的微笑,他就一天都很快乐,甚至唱着小调回家。
他在老师抽屉放玫瑰花足足放了两年,直到他从乡下的小学毕业。
后,他的老师还在乡下教书,有一回在街上遇到,老师的头发白了,酒窝还在,他很想说出20年前那一段属于玫瑰的往事,但终于没有说出口。
让玫瑰有它自己的生命吧!那样已经够了,他想。
金急雨是一种花的名字,花谢时像乱雨纷飞,他常站在她家巷口前的金急雨花下,看着落了一地的金黄色花瓣。有时风起,干落的花瓣就四散飞去,但不改金黄的颜色,仿佛满天飞起的黄蛱蝶。
有四年的时间,他几乎天天在花下等她,然后一起走过长长的红砖道路。
他们分开的那一夜是在金急雨花的树下,他看她的背影沉默的消失在黑夜的巷子,心中一片茫然,如同电影放映时的断片,往事一幕幕的从黑巷里放映出来,他一滴泪也没有落,竟感觉那夜的星星比平常更明亮。
他捧起一把落地的金急雨,让它们从手指间静静的滑落,那时他真切的体会到,如果金急雨不落下,明年就没有新的芽,也不会开出新的花。萎落的花并非死亡,而是一种成长,一种等待,等待下一个季节。
相识的时候是花结成蕾。相爱的`时候是繁花盛开,离别之际是花朵落在微风抖颤的黑夜。
为了体会到这种惊奇的成长,他竟落下泪来。
说同样一棵树,艺术家看它可以入画,文学家看它可以入诗,科学家看它可以作实验。家具商人看它可以做家具。木材商人看到它的价钱,而旧时的家庭主妇看它可以当煮饭的柴――她说:你看这棵树呢?
他说:我就是这棵树,你是旁边的这一棵,希望一起和你站到地老天荒。
她笑了,含着红色的云。
爱情也像树一样,不同的人,看他有不同的用处,不同的人对爱的感受都不一样,但“爱情”无言,让人自己去投射,去感觉。爱情就是爱情,即使当柴烧也是美的。
爱情如此,生活更如此。
初识林清玄,是读他的《生命的出口》一文,文章从一个高中女生殉情的故事起笔,一种对年轻生命过早凋谢的惋惜与感叹之情笼罩全篇,接着笔锋一转,将一只小黄蜂巧妙地引入文章,进而冷静地思索出深刻的结论——“他可以有生命的许多选择,他的每一个选择都会比死亡更生动而有趣。”文章含蓄、深邃、丝毫不显雕琢,不时落下一颗颗明珠,那是对生命的深刻反思——“幸福的可能是今生随时可以创造的,而来生,谁能知道呢?”细读文章,如捧香茗,茶香淡淡而茶味浓浓。
早些年,在一些杂志上常读到标有“台湾 林清玄”字样的文章,那清新、流畅的文笔,醇厚浪漫的情感及其独有的感伤,再加上透着飘逸的名字,让我不免猜想这一定是一位年轻的女作家,后来,在一次大陆读者见面会上,他自我解嘲道:“想生在盛唐成为唐宋八大家,不幸只成为台湾八小家;想长到一米八,不料只长到一米六八,只好自我安慰‘一路发’;想长得像陈晓东,但很多人说我长得像达摩或十八罗汉,我儿子说:爸爸,你快成为伟人了,因为《世界伟人传》上的伟人大多是秃头。”林清玄是位虔诚的佛门弟子,他相信人生的轮回与转世,在《光之四书》、《木鱼馄饨》、《黄昏菩提》中,不难看出林清玄的宗教、哲学情怀,这些作品空灵流动、飘然脱俗,给读者以心灵的洗涤,在许多人都读余秋雨文化散文的今天,具有佛学气质的林氏散文,更显独树一帜,佛学与美学的相遇,注定了他散文中唯美的基调。
虽然他皈依佛教,却依然关注着世俗的一切,用他独特而真实的笔触和眼光来书写一些普通的小人物或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些许小事,有为葬礼吹喇叭的街头艺人、在居民区叫卖馄饨的小商贩、一生都不肯放弃耕种的农人……
“我多想把老人的'脸容与神情描写给人知道,可惜的是,充满爱的脸是文字所难以形容的,爱只能体会,难以描绘。”——《海上的消息》
“在我们的生命里不也有许多香片吗?一片一片又一片,对粗糙的人,飞入芦花都不见;对细腻的人,如好雪片片,每一片落下来,都滋润了我们的心。”——《莲花香片》
林清玄并不特意去刻画和批判左右小人物命运的社会力量,也没有一味强调小人物抗争命运的那种宁折不弯的人性的强健和坚韧,他笔下的小人物大都笼罩着一种柔弱生刚强、宁静而致远的人世间的一脉温情和心香。
某报曾报道:有一位年轻人,因受挫而想不开,便想与仇人同归于尽,谁知在复仇之路上,无意看了一篇林清玄的文章,思前想后,终于放弃了杀念。可见林清玄的文章有着过滤人心灵的力量,能让人迷途知返。
“最好的报复其实是更广大的爱,使仇恨黯然失色的则是无限的宽容。”——《爱杀》
“对待我们的生命与情爱也是这样,时时准备受苦,不是期待苦瓜变甜,而是真正认识那苦瓜的滋味,才是有智慧的态度。”——《苦瓜变甜》
忙碌的生活让我们很难静下心来审视周围、审视自我,对于自然,我们缺少发现,对于心灵,我们缺少关怀,当我们因为某些事、某些人而痛苦不堪的时候,读一度林清玄的散文吧,真的会让人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让你找到久违的温情。
“在这个世间,树与树都有互相沟通体贴的渴望,向对边的树伸出热情的手;反看这世间的人,有许多互为寇仇、相互厌憎,更不用说牵手、拥抱与缠绵了。”——《相亲相爱的树》
“人也要像珍珠贝那样,养成重塑伤口的本事,转化生命的创伤,使它变成美丽的珍珠,人生的伤痛就是活的珍珠,能包容,就能焕发晶莹的光彩,不能转移,就加速了死亡的脚步。”——《活珍珠》
“我深深地感谢着困难、挫折和痛苦,也深深地感恩那些曾经折磨过我的人,他们是多么慈悲呀,我并未花钱雇他们,他们却以宝贵的时间来考验我、提升我,为了增长我的智慧。”——《感谢困难》
在《家家有明月情风》一文里,林清玄写道:“有人问我,这个社会最缺的是什么东西?我认为是两种,一是从容,二是有情。由于我们缺少‘从容’,因此很难见到步履雍容、见识高远的人;因为缺少‘有情’,就很难看见乾坤朗朗、情趣盎然的人。”他的文章,没有说教,却能让人豁然开朗、心服口服,在平易中透出感人的力量。许多生活中被我们忽视的心情、感受都能在他的笔下一一呈现,许多我们想说却不知怎么说的感情,总能被他一语道破,什么是大家?我想,他就是!
个人认为《温一壶月光下酒》最能代表林清玄的散文风格,“月光”代表阴柔、温和,酒则代表刚烈、激情,这两种看似不能相容的特性,在他的笔下却能完美的结合,有着东方审美智慧与佛家哲学情趣的统一,处处被气定神闲的氛围所缠绕,有时,当读到“阴柔”处时,他却将笔锋一转,道出许多生存的真相,偶然的犀利,却仍然让人充满美好的想象,犹如喝了一碗心灵鸡汤。
若论大气,林清玄的散文也许不及老一代的作家;若论阳刚之气,他却又温和许多。但他文中的那份佛门浩然之气博大而清远,他善感、宁静的文风,使人不由得陶醉于其间。楼肇明学者对他的一句评价颇为精妙:“林清玄能将如火如荼的激情转化为透明的溪流、洁白的瀑布那样,瀑布和溪流都没有高潮,它们的高潮即是它们整体的景观。”
林清玄是难以读尽、读透的,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文学爱好者,谈不上对他的作品有精准透彻的理解和把握,只好借《林清玄散文集》上的序言来表达我对他本人及其作品的理解和尊重吧:
翻开一本书,和着淡淡墨香,如品茗般幽雅清韵。三言两语,智慧的光芒闪烁其中。洗净铅华,抛开那些看起来很虚无的深邃,所有的真相都会展示在面前。称其为散文精神的至高,也不足为过。
没有多余的文字,一切仿佛是那么自然,却又充满了奇妙的联想,空灵流动。转换了时空,仿佛置身于那书中的情景,心灵却澄澈洞明。我佛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包罗万象,应作如是观”。即便是遵从了“如是观”的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在讲述真理的同时,又显得如此接近生活,如此接近生命的真相。一些原本很普通的事情,在林清玄的笔下,就可以发射出熠熠的真理的光芒。在林氏的散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平凡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苦与乐,从最平凡的生活中,感悟佛法,感悟禅、感悟宇宙人生的真谛。
继承了佛家广博的智慧与胸怀,轻轻一挥手袖,便装凌云的壮志,巧妙地幻化为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隽永与人性的温情。于是,我们得以看到东方美学理念和佛教哲学情怀融为一体、禅的机锋和日常生命体悟为一体的杰作。正如《黄昏菩提》中写到:“凡是树,就会努力生长;凡是人,就不会无端堕落。凡是人,就有人的温暖,凡是树,就会有树的风姿。”“感恩这人世的缺憾,使我们警醒不至于堕落。感恩这都市的污染,使我们有追求明净的智慧。感恩那些看似无知的花树,使我们深刻地认清自我。最大的感恩是,我们生而为有情的人,不是无情的东西,使我们能凭借情的温暖,走出或冷漠或混乱或肮脏或匆忙或无知的津渡,找到源源不绝的生命之泉。”
还记得那住在林中的年轻人,当人们问林清玄为何不到山外打工时,林清玄的口吻不容置疑:“这是我的家。”在年轻人的眼中,森林中的一切生灵,都在冥冥中传递着广博与自然,带给林清玄家的熟识气息。不会忘记那位卖馄饨的老人,林清玄总是在深夜敲起清越的木鱼,向老主顾传达着生意的信号,却不致中断熟睡者的美梦,更在不经意间温暖了迟睡者的心灵。正是这平凡乐器奏出的平凡音响,委婉地传达着这位老者的淡泊心态,使串串云淡风清的声音久久在心灵的上空回绕……
读毕林清玄的散文,豁然开朗,生命的价值别有洞天。“且让我们在卑湿污泥的人间,开出柔软清静的智慧之莲吧。”
夜深人静,我却有些浮躁不安。
在台灯的指引下,我不耐烦地拿起枕边那本淡黄色的书一一《林清玄散文自选集》。
这封面就把我的“心”牵了过去一一潇洒的“林清玄”三个大字显赫地印在纷纷扬扬飘落的蒲公英上,颇有一种芳芬之感。“林清玄大概是个温柔的女子吧!”我想着,便翻开了书。“天啊!‘她’竟是一个修行过的男人!”我惊叹着看了他的简介。
有一种无名的冲动使我迫不及待地想看一看他的文章。我随意地一翻,就翻到了一篇名叫《清欢》的文章。“这有什么好写的?!”我嘀咕着,开始看了。它是由苏轼的一阕词,引出了主题一一清欢。凊欢是什么?是吃的?穿的?用的?在文中,我找到了答案。噢,原来清欢指的是“清淡的欢愉”。可现在,想在世间找到“清欢”,可就万分难了一一散个步,汽车声不断呼吼而过;吃个清淡的小菜,杳不可得,油、盐、酱、味精已成为菜的特色;喝一杯茶,但那些地方总是嘈杂无比;去赏赏湖,正漂流的汽水瓶已成为所有人看的“展览物”;去庙里走走,门口满满的摊贩……这个年代的“凊欢”太难寻了!眼要清欢,找不到青山绿水;耳要清欢,找不到和谐宁静;鼻要清欢,找不到干净空气;舌要清欢,找不到蓼茸蒿笋;身要清欢,找不到清凉净土;意要清欢,找不到智慧明心……
我皱着眉,摇了摇头。
我重翻回目录,一篇名叫《咬舌自尽的狗》的文章映入我眼帘,我翻到了相应面数,如狼似虎地看了起来。看完之后,早已是视线模糊。那主人第一次把狗抛到几百公里以外的深山里,狗,回来了。第二次想把狗抛到几百公里外的深山中时,狗却在车中咬舌自尽了……啊!一只有情有义的狗呀,为了寻找主人,在原野、在高山、在城镇、在荒郊奔驰百里,不管经历多大痛苦,多大风险,好不容易回到家了,主人不但不开门,还冷眼相待,立刻又送去抛弃,又被无情无义的人抛弃!有情有义之人受无情之人背弃,在人世间还少吗?三国时期,老将黄忠为他主公的霸业苦战关羽,回去之后,主公韩玄却叫刀斧手斩他首级,此不为无情之人背弃有情之人?
每每读到林清玄的散文,总觉得他恬淡自然的散文中蕴含着细腻的情感,并且透着几丝禅味,小故事大道理也是他散文中必备的风格。
读着林清玄的散文,就好似在听一位禅师的谆谆教导,在安抚我那颗浮躁不安的心灵……
教育笔记《有关林清玄散文读书笔记》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笔记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林清玄散文读书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