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量课件教案精选6篇

05-24

欢迎阅读本文,主题为“物质的量课件教案”。对于每位老师而言,教案课件是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因此,我们建议老师们要认真撰写每个教案课件。优质的教案和精心编排的课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希望本文的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物质的量课件教案【篇1】

一、指导思想

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长期以来都陷入教师感觉难教,学生感觉难学的困境。既无生动有趣的实验,又无形象具体的研究对象,如何让概念学习的课堂也焕发出勃勃生机,对此我进行了大量探索,选取了“物质的量浓度”这一概念教学作为尝试。

在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指导下,我力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第一课时。本节教材是在介绍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通过本节的探究既巩固对“物质的量”的运用,又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扩充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

2.教学目标分析

依据教改的精神、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a.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b.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区别与联系。

c.了解物质的量浓度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

能力方法:

a.通过课前探究,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

b.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c.通过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比,提高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

a.在相互交流与评价中,养成团结协作的品质。

b.关注与物质的量浓度有关的生活、生产问题,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对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c.通过溶液组成的不同表示方法之间的关系,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及其成因

物质的量浓度在高中化学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将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确定为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将在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过程中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确定为教学难点。

三、学情、学法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对初中接触的“溶液体积”与“溶剂体积”存在一定程度的混淆。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概念、具体实例运用概念、交流评价强化概念、归纳小结升华概念,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消除学生对概念的神秘感和泛味感。

四、教学程序

本节课依据主体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设计。

按照主体探究式学习,我在教学中力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从而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主体探究式学习的突出特点是实践性、开放性,即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习过程不拘泥于课堂。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课前探究收集生活中各种溶液的标签,很快他们带来了自己家中的诸如复方甘草口服液、84消毒液、眼药水、枝江大曲、矿泉水等,实验室诸如硫酸、NaOH溶液等标签。在课堂上我将请他们相互展示,并根据自己手中的标签归纳表示溶液组成的多种方法:v/v、m/v、n/v、m/m,从而教师引入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之一—物质的量浓度。在此过程中,学生既学习了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又得到了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真正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自主探究

探究一、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主体探究式学习认为:学习者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获取新知识。

采用主体探究式学习,学生不再把“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从课本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的“物质的量”、“溶液的质量”、“溶液的体积”等基础通过生生间、师生间的相互协作来获取新的概念。

学生首先自主阅读课本感受概念,然后在三个具体实例的练习中运用概念。

(计算下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1.1molNaOH固体溶于水,配制成体积为1L的溶液。

2.1克NaOH固体溶于水,配制成体积为1L的溶液。

3.1molNaOH固体溶于1L水配制的溶液。)

第一个练习直接运用概念的表达式;第二个练习巩固前面所学知识“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间的换算”。心理学告诉我们:人都是渴望成功的,学生更是如此。两个不同层次的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第三个练习看似简单,实则引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学生们将在各自不同的评判与反思中,激烈的争论,我将这个“舞台”让给学生,他们尽情发挥、表演,相互解答困惑,自主进行合作探究。学生对此练习可能会有下列见解: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溶液的体积和溶剂的体积是不相同的;此题尚须补充、添加已知条件;必须知道NaOH固体的密度,则可计算NaOH固体的体积,然后与水的体积相加就可求出溶液的体积;体积是不可以相加的,必须知道NaOH溶液的密度,通过溶液的质量求出溶液的体积。

整个过程中,他们不仅仅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用耳朵去听,用嘴巴去说,用彼此的心灵去相互碰撞。直到他们达成共识,共享成功后,我再给出练习所缺条件—溶液的密度,同学们再次进行计算,他们就不仅仅领悟了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还掌握了溶液体积的计算方法。思想汇报专题乘胜追击的几个判断题的设计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启发学生总结溶液稀释和体积分割时对物质的量浓度的影响及溶液中溶质的微粒种类,即为后面的“当堂反馈”作好铺垫,又达到了升华概念的目的,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为丰富。

物质的量课件教案【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了解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使学生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4、使学生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了解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

5、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掌握有关概念的计算。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

情感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

强调解题规范化,单位使用准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和摩尔质量。这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物质的量这个词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难以理解。容易和物质的质量混淆起来。因此教材首先从为什么学习这个物理量入手,指出它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纽带,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即引入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物质的量与物质的微粒数之间的关系。教师应注意不要随意拓宽和加深有关内容,加大学生学习的困难。

关于摩尔质量,教材是从一些数据的分析,总结出摩尔质量和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的区别和联系,自然引出摩尔质量的定义。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本节还涉及了相关的计算内容。主要包括: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微粒个数、物质的质量之间的计算。这类计算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有关化学计算的能力,还可以通过计算进一步强化、巩固概念。

本节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本节难点:物质的量的概念的引入、形成。

教法建议

1.在引入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时,可以从学生学习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入手,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理解物质的量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桥梁,可以适当举例说明。

2.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的名称。不能拆分。它和物质的质量虽一字之差,但截然不同。教学中应该注意对比,加以区别。

3.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但是这一概念对于学生来讲很陌生也很抽象。再加上对高中化学的畏惧,无形中增加了学习的难点。因此教师应注意分散难点,多引入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引发学习兴趣。

4.应让学生准确把握物质的量、摩尔的定义,深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明确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是以微观粒子为计量对象的。

(2)明确粒子的含义。它可以是分子、原子、粒子、质子、中子、电子等单一粒子,也可以是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

(3)每一个物理量都有它的标准。科学上把0.012kg 12C所含的原子数定为1mol作为物质的量的基准。1mol的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因此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为6.02×1023mol-1,在叙述和定义时要用“阿伏加德罗常数”,在计算时取数值“6.02×1023mol-1”。

5.关于摩尔质量。由于相对原子质量是以12 C原子质量的作为标准,把0.012kg 12 C所含的碳原子数即阿伏加德罗常数作为物质的量的基准,就能够把摩尔质量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联系起来。如一个氧原子质量是一个碳原子质量的倍,又1mol任何原子具有相同的原子数,所以1mol氧原子质量是1mol碳原子质量的倍,即。在数值上恰好等于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给物质的量的计算带来方便。

6.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是本节的另一个重点。需要通过一定量的练习使学生加深、巩固对概念的理解。理清物质的量与微粒个数、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物质的量课件教案【篇3】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专题一第一单元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中第2课时物质的量。我将从教材、教法及教学过程三大方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认识和想法。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及作用

作为联系物质宏观数量和微观粒子数量的桥梁,本节教材编排在“物质的分类和转化”之后,为学生定量认识物质组成和化学反应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是属于“工具性”概念,是学生掌握化学的必备知识,是化学学习中最重要的概念,贯穿在高中化学所有学习的内容中。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摩尔是物质的是的基本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2)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初步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2)通过物质的量这一联系微观粒子与宏观质量的物理量的学习,引导学生以化学的眼光、从微观的角度地认识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认识到宏观和微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物质的量及摩尔质量的涵义;物质的量与阿伏伽德罗常数、微粒之间运算关系。

2、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二、教学策略

针对本节内容拟采用:故事导入----启发----分析---归纳---应用教学方法。本节内容概念比较多,理论性比较强,而且比较抽象,因此要想办法采用学生容易理解的方式进行讲解。因此在本节教学中主要采具体应用、对比、类比、逻辑推理、形象化的启发式教学,锻炼他们逻辑思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和思考结合,逐步训练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本节课概念多,理解难度大,学生认知水平又比较低,所以教师应采用学生容易理解的方式,加强直观性教学。所以,创设情景,非常重要。

情景1:走进生活中的计量。 一双筷子

一打铅笔

一箱啤酒

接着引出对于外观越小的物质比如说大米和大头针,我们就很少说买多少粒大米,我们一般说买多少斤大米,再比如我们很少说买一个大头针,我们一般都说买一盒大头针。

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到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学生会很自然地总结出外观越小的物质,用集团来计量较方便。为学生建构微观粒子的集合作铺垫。

情景2: 逐步抽象,揭示本质。越小的物质,小到极致,就是我们的微观粒子。设问一滴水中到底有多少个水分子呢?给出学生一个数据并生动的描述它的大小。

设计意图:水大家很熟悉,这一情景的创设与原有的旧知识经验相联系,这样新知识最容易被同化,理解和接受。学生自然会感觉到描述微观粒子采用集团计量,势在必行,问题继续推进:多少个作为一个集团合适呢?一个集团又应该称为什么呢?继续推进, 我们必须引入一个能够代表微粒“集团”的物理量,引入今天的课题,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概念的讲解:这是重点也是难点,它包括物质的量概念的由来,七种基本物理量放在一起类比,物质的量的含义及其注意事项

设计意图: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引导学生把新引进的物理量与所熟悉的物理量时间、长度、质量及其单位放在一起产生类比,消除了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降低了心理难度。

(2)摩尔作为物质的量单位的讲解:包括简称,符号,由来。通过对质量单位---千克的标准是国际千克原器,来引出摩尔的标准。1mol粒子的数目是0.012Kg 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老师给出一个c原子的质量学生自己计算出1mol粒子大约含有的个数。在使用摩尔为单位时所注意的事项。

设计意图:

(1)自己计算出问0.012kg12C中含有的碳原子数,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规定和数据的印象。

(2)让学生感觉到:其实每一个物理量或数据的出现,都是为了方便,人为规定的。

(3)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讲解:由来,符号,单位,近似值,总结其与1mol粒子的粒子数 与0.012Kg12C中所含原子数的关系。自然地感受到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大小。

(6)教学意图:讲述阿伏加德罗这位学者的生平和成就,让学生了解化学史,激发他们潜在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4)最后来一组简单的计算探究题,学生做完后,自己推出物质的量n,阿伏加德罗常数NA ,粒子数N之间的运算关系。

教学意图:让学生自己推导物质的量n,阿伏加德罗常数NA ,粒子数N之间的运算关系,增加学生学的成就感和信心。

(二)深入引导,总结提高

小结采取学生先小结,老师后总结的方式(本节课介绍了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物质的量、概念及相互关系。知道了物质的量是把一定数目的微观粒子与可称量的宏观物质联系起来的基本物理量。对本节内容作一个简要回顾。重温一下三个名词,一个公式,并认识了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使知识条理清晰。)

物质的量课件教案【篇4】

知识目标

进一步巩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使学生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实验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教学方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

引入:物质的量浓度是表示溶液浓度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学习了概念之后,今天我们学习如何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板书: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例如:配制500mL0、1mol/LNa2CO3溶液。

提问:配制的第一步要做什么?

板书:1、计算

学生计算,教师加以订正。

提问:知道了质量如果取固体?如果是液体呢?

板书:2、称量

提问:天平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演示:用托盘天平称量无水碳酸钠。

设问:如果需要配制氢氧化钠溶液,如果称量其固体?

讲述:配制用的主要仪器――容量瓶。让学生观察容量瓶,注意有体积、温度和刻度线。介绍其规格,如何检验是否漏水及其使用方法。(此处也可以播放动画“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的相关部分。

板书:3、溶解

提问:溶解能够在容量瓶中进行吗?

演示:在烧杯中溶解固体,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边演示边讲解注意事项:溶解时不能加入太多的水;搅拌时玻璃棒不能碰烧杯壁;不能把玻璃棒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待溶液冷却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因此第四步是转移。

板书:4、转移

讲述:由于容量瓶瓶颈很细,为了避免溶液洒落,应用玻璃棒引流。

演示:把烧杯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提问:烧杯和玻璃棒上残留的液体应如何处理?

板书:5、洗涤

演示:洗涤2~3次,每次的洗涤液也转移到容量瓶中。边演示边讲解注意事项。提示:如果用量筒量取液体药品,量筒不必洗涤。因为这是量筒的“自然残留液”,若洗涤后转移到容量瓶中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但是使用量筒时应注意选择的量筒与量取液体的体积相匹配。

板书:6、定容

演示: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据刻度线2~3cm时停止。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提问:若水加多了,超过了刻度线,如何处理?定容后的溶液各处的浓度一样吗?

板书:7、摇匀

演示:把容量瓶倒转和摇动数次,使得溶液混合均匀。

提问:此时溶液的液面不再与刻度线相切,如何处理?需要再加入蒸馏水吗?

不能再加入蒸馏水,因为定容时体积一定,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是因为少量液体沾在瓶塞或磨口处。

讲述:由于容量瓶不能长期存放溶液,因此应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贴好标签,注明溶液名称和浓度。

板书:8、装瓶贴签

演示: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贴好标签。

小结: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进行误差分析。

微机演示: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课堂练习:

1、用98%的浓硫酸(

=1、84g/cm3)配制250mL10mol/L的稀硫酸。用量筒量取_____mL浓硫酸,把_______缓缓注入到__________中,并用__________不断搅拌,待溶液_______后,将溶液沿着玻璃棒移入_________中,用少量蒸馏水洗涤_________和_______2~3次,将洗涤液移入_____中,向容量瓶中注入蒸馏水至刻度线___________时,改用________小心加水至溶液凹液面于刻度线相切,最后盖好瓶塞_________,将配好的溶液转移到_________中并贴好标签。

2、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中,下列操作对所配得溶液无影响的是(写序号);会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大的是;会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小的是。

(1)在烧杯中溶解溶质,搅拌时不慎溅出少量溶液;

(2)未将洗涤烧杯内壁的溶液转移入容量瓶;

(3)容量瓶中所配的溶液液面未到刻度线便停止加水;

(4)将配得的溶液从容量瓶转移到干燥、洁净的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

(5)将烧杯中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之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

(6)将容量瓶中液面将达到刻度线时,俯视刻度线和液面。

答:(4)(5);(3)(6);(1)(2)

作业:复习溶液的配制方法。

板书设计:

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计算

2、称量

3、溶解

4、转移

5、洗涤

6、定容

7、摇匀

8、装瓶贴签

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

第三课时

知识目标

进一步巩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使学生学会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

教学难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加水稀释的有关计算。

教学方法:示范—实践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什么是物质的量浓度?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有哪几个步骤?

引入:我们掌握、理解了概念,我们学会了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今天主要学习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要求同学们特别注意解题的规范。

板书:三、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

1、计算依据: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换算关系

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关系图。

投影:例1:将23、4gNaCl溶于水中,配成250mL溶液。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讨论:由学生分析已知条件,确定解题思路:

先求n(NaCl),再求c(NaCl)。

板书:解题步骤(略)

练习:配制500mL0、1mol/LNaOH溶液,NaOH的质量是多少?

参考答案:2g。

引入:讨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投影:回顾对比两个概念时的表格

溶质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

定义用溶质的质量占溶液质量的百分比表示的浓度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

表达式

特点溶液的质量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同的任何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都相同,但是溶质的物质的量不相同。溶液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也相同的任何溶液里,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都相同,但是溶质的质量不同。

实例某溶液的浓度为10%,指在100g溶液中,含有溶质10g。某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10mol/L,指在1L溶液中,含有溶质10mol。

换算关系

微机演示:物质的量浓度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部分。

讲述:根据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首先计算出1L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并换算成相应的物质的量,然后将溶液的质量换算成体积,最后再计算出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注意计算时密度的单位是g/mL或g/cm3,而溶液体积的单位是L。

板书:(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投影:例:已知75mL2mol/LNaOH溶液的质量为80g。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讨论:由学生分析已知条件,解题思路。(注意引导应用概念解题)

(1)已知溶液的质量。

(2)只需求出溶质的质量

m(NaOH)=n(NaOH)·M(NaOH)=c(NaOH)·V(NaOH)·M(NaOH)

(3)再计算溶质与溶液质量之比

练习:标准状况下1体积水中溶解了336体积的HCl气体,得到密度为1、17g/cm3的盐酸,求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提示:假设水的体积是1L,HCl气体的体积是336L。参考答案为11、3mol/L。

引入:实验室的浓硫酸物质的量浓度是18、4mol/L,可实际上做实验时需要稀硫酸,那么如何得到稀硫酸呢?

板书:(3)、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稀释

讨论稀释浓溶液时,溶质的物质的量是否发生变化?

因为c(浓)V(浓)=c(稀)V(稀),所以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

板书:c(浓)V(浓)=c(稀)V(稀)

投影:例:配制250mL1mol/LHCl溶液,需要12mol/LHCl溶液的体积是多少?

讨论:由学生分析、解题。

检测练习:某温度下22%NaNO3溶液150mL,加水100g稀释后浓度变为14%,求原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参考答案:3、0mol/L。

小结:本节主要内容

作业:教材P61—P62

板书设计:

三、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

1、计算依据: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换算关系

2、计算类型

(1)有关概念的计算

cB=

nB=m/M

(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3)、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稀释

c(浓)V(浓)=c(稀)V(稀)

物质的量课件教案【篇5】

1、物bai质的量(n)

①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②用物质的量可以衡量组成该物质的基本单元(即微观粒子群)的数目的多少,它的单位是摩尔,即一个微观粒子群为1摩尔。

③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单位之一,它的符号是mol。

④ “物质的量”是以摩尔为单位来计量物质所含结构微粒数的物理量。

⑤摩尔的量度对象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如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或它们的特定组合。如1molCaCl2可以说含1molCa2+,2molCl-或3mol阴阳离子,或含54mol质子,54mol电子。摩尔不能量度宏观物质,如果说“1mol氢”就违反了使用准则,因为氢是元素名称,不是微粒名称,也不是微粒的符号或化学式。

⑥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物质微粒的名称或符号或化学式或符号的特定组合。 2.阿伏加德罗常数(NA):

①定义值(标准):以0.012kg(即12克)碳-12原子的数目为标准;1摩任何物质的指定微粒所含的指定微粒数目都是阿伏加德罗常数个。

②近似值(测定值):经过科学测定,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一般取6.02×1023,单位是mol-1,用符号NA表示。

3.摩尔质量(M):

①定义:1mol某微粒的质量

②定义公式:摩尔质量M=m/n

③摩尔质量的单位:克/摩。

④数值:某物质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原子量、分子量或化学式式量。⑤注意:摩尔质量有单位,是克/摩,而原子量、分子量或化学式的式量无单位。

4.气体摩尔体积(Vm)

①定义:在标准状况下(0℃,101kPa时),1摩尔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

②定义公式为:Vn=V/n

③数值:气体的摩尔体积约为22.4升/摩(L/mol)。

④注意:对于气体摩尔体积,在使用时一定注意如下几个方面:一个条件(标准状况,符号SPT),一个对象(只限于气体,不管是纯净气体还是混合气体都可),两个数据(“1摩”、“约22.4升”)。如“1mol氧气为22.4升”、“标准状况下1摩水的体积约为22.4升”、“标准状况下NO2的体积约为22.4升”都是不正确的。

⑤理解:我们可以认为22.4升/摩是特定温度和压强(0℃,101kPa)下的气体摩尔体积。当温度和压强发生变化时,气体摩尔体积的数值一般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如273℃,101kPa时,气体的摩尔体积为44.8升/摩。

5.阿伏加德罗定律

①决定物质体积的三因素:物质的体积由物质的微粒数、微粒本身体积、微粒间的距离三者决定。气体体积主要取决于分子数的多少和分子间的距离;同温同压下气体分子间距离基本相等,故有阿伏加德罗定律: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反之也成立。

②阿伏加德罗定律: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③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适用的前提和对象:可适用于同温、同压的任何气体。

6.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有关推论:

(其中V、n 、p、ρ、M分别代表气体的体积、物质的量、压强、密度和摩尔质量。)

①同温同压下: ;

②同温同体积: 。

7.标准状况下气体密度的计算

根据初中所学知识,密度=质量÷体积,下面我们取标准状况下1mol某气体,则该气体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摩尔质量,体积在数值上等于摩尔体积,所以可得如下计算公式:

标况下气体的密度(g·L-1)=气体的摩尔质量(g·mol-1)÷标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L·mol-1)。

8.物质的量浓度

浓度是指一定温度、压强下,一定量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量的多少。常见的浓度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中溶质的体积分数,以及物质的量浓度

物质的量课件教案【篇6】

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 把含有6.02 ×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 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 = 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 n =N/NA

5.摩尔质量(M)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

(2)单位:g/mol 或 g..mol-1

(3)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 ( n = m/M )

二、气体摩尔体积

1.气体摩尔体积(Vm)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

(2)单位:L/mol

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

3.标准状况下, Vm = 22.4 L/mol

三、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浓度。

(2)单位:mol/L

(3)物质的量浓度 = 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 CB = nB/V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

(2)主要操作

a.检验是否漏水.b.配制溶液 1计算.2称量.3溶解.4转移.5洗涤.6定容.7摇匀8贮存溶液.

(3)注意事项

A 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

B 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C 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

D 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

E 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为止.

3.溶液稀释:C(浓溶液)/V(浓溶液) =C(稀溶液)/V(稀溶液)

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幼儿园教案频道为您编辑的《物质的量课件教案精选6篇》内容,希望能帮到您!同时我们的物质的量课件教案专题还有需要您想要的内容,欢迎您访问!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