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观后感周记(汇编4篇)

05-27

本篇文章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后感周记”,要写一篇优秀的观后感,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呢?观后感并不仅仅是一种文化交流的方式,写好观后感需要联系实际并深入发挥,下面为大家提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观后感周记 篇1

《机智过人》是一档关于人工智能(AI)科技的挑战。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AI风靡了全球,人与机器不相上下。

首先是智能问答机器。它是一款可以提出问题的机器人。它的对手是北京市中小学生的3位特级教师。问答机器对第一轮的凸字进行了分新后,提出一个关于它的都首的问题和两位老师所提的笔顺和反义词不相上下。并成功隐藏。第二轮选取的关键词是《红楼梦》中县有代表性的曲子《枉凝眉》。这首曲子意境悲凉。将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前世今生的悲惨结果烘托出来,情感是人类特有的思索方式,机器只有太脑。但是机械化的,可能没有一丝一豪的情感。但第二轮又是颠覆了嘉宾们的思想,智能问答器又嬴了,它能够将此曲的意境与诗词的情感相联系起来,达到了人类情感的联想,很不易啊,人工智能带维我们无限的惊艳和期望。

敦煌莫高窟是东方艺术明珠,但它蒙上历史留下的污垢。显得脆弱而困难。在今天,科技广泛运用到各个领域,它们是否可变成一把连接过去与未来的钥匙?是否可以与时间赛跑,让时空倒流?莫高窟的高级研究员与院长将揭示这个秘密。莫高窟研究院充分结合镜头的不同组合滤镜拍摄与壁画颜料相对比,用了30年的时间,打造了一套无损分析的多光谱方法来探究敦煌莫高窟几千年来的奥秘。在恢宏的艺术殿堂里,虽然许多壁画都被戈壁滩的风沙侵蚀,但我相信,人工智能终究将凭着伟大的时代新潮流,把敦煌莫高窟重现。将明珠的污垢撇去,展现出优美的光泽,将人类漫漫的历史文明的展示在眼前。

节目从不同视角展现了人工智能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生活质量的改变。利技发展日新月异,人类前途无限光明,我们这些青年也要趁现在广泛了解,学习人工智能,将来投身于这一领城为中国之发展谋划新的第章。

观后感周记 篇2

本着缅怀革命烈士,接受革命精神洗礼的崇高目标来到苏共七战七捷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

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纪念1946年7月13日8月27日华中野战军在粟裕同志、谭震林同志的指挥下,以3万兵力迎击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军12万之众,一个半月内连续作战七次,仗仗奏捷,取得苏中战役的伟大胜利。此次战役主要是为了粉碎国民党企图消灭苏中解放区的阴谋,而这这场自卫反击战一共历时50天,大大小小总共打了7次战役,而每场战役都是以华中野战军取得胜利而告终,所以在历史上又称苏中七战七捷,是一场为了粉碎国民党而进行的自卫反击战。

馆内高大的建筑物是世界上最长的刺刀苏中七战七捷纪念塔,它模仿刺刀的造型,下宽上窄,冲天而起,诉说着历史的魄力。在纪念塔的后面是苏中七战七捷纪念碑,碑体上刻满了密密麻麻的字,它记录的是历史洪流中惊心动魄的篇章,连接着过去,展望着未来,它告诉人们历史不可以被忘记!

薪薪之火,可以燎原;片片之舟,亦能远航。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的主体结构被修成了船型。入内,共有七个展厅,分别记录着着其次战役。它摆放的不仅仅只是关于此次战役的详细介绍,更是我党正确方针的有利说明和历史见证。再向后,一个巨大的战争沙盘映入眼帘,将当时的战争情况惟妙惟肖的呈现。敌强我弱,武器落后,药品不足敌墙坚固,人员差异,这些没能难倒我们英勇的战士们。我军以三万兵力对敌十二万人,以落后的武器装备对抗敌军的飞机坦克。这是怎样的爱国情怀使得我军将士在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带着视死如归的冲天豪气为祖国解放,人民安康奉献自己的生命。在战场上,为祖国发光,为人民发热已经成为他们的追求,他们的信念。

看到战士使用过的手枪、刺刀、水壶、通讯包、笔记本我的内心无限感慨,他们是国家的英雄,值得历史,值得国家,值得社会,值得所有人铭记感怀。当我看到粟裕将军的雕像时更是肃然起敬。粟裕在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当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在之后领导的解放战争当中,张灵甫英勇的74师就是粟裕将军消灭的,在建国之后55年授衔仪式上粟裕更是被授为大将军衔。在此次苏共七战七捷战役中粟裕将军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m.yJS21.COm

馆内有天下第一刺刀、中华第一捷碑廊、以及蛟龙争雄、霞映红樱、烟笼水乡、雄鹰展翅等,着每一件的背后都是中华儿女对英雄烈士的讴歌和敬仰,中华民族不会忘记每一位为中国解放事业贡献力量的英雄,他们用自己的鲜血换来祖国的和平稳定,历史会记住他们!我们也将永远面缅怀先烈,向他们学习。我们应该保持一种纯洁高尚的品质、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灵、一种坚毅不屈的性格,认认真真对待每一件事,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也许,我们只是一个平凡普通的小角色,但是我们应该向那些战士学习,即使只是一个小小的士兵也要为战役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也当如此,不问平凡,但求为国家,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应坚信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点点雨水也能汇聚汪洋大海,不要小看自己的力量,要知道,国家需要你。

聆听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事迹,瞻仰革命历史遗物,追忆革命先烈的英雄情怀。走出纪念馆,带着对历史的自信和英雄的敬仰笑看阳光洒落。本着缅怀革命烈士,接受革命精神洗礼的崇高目标来到苏共七战七捷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

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纪念1946年7月13日8月27日华中野战军在粟裕同志、谭震林同志的指挥下,以3万兵力迎击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军12万之众,一个半月内连续作战七次,仗仗奏捷,取得苏中战役的伟大胜利。此次战役主要是为了粉碎国民党企图消灭苏中解放区的阴谋,而这这场自卫反击战一共历时50天,大大小小总共打了7次战役,而每场战役都是以华中野战军取得胜利而告终,所以在历史上又称苏中七战七捷,是一场为了粉碎国民党而进行的自卫反击战。

馆内高大的建筑物是世界上最长的刺刀苏中七战七捷纪念塔,它模仿刺刀的造型,下宽上窄,冲天而起,诉说着历史的魄力。在纪念塔的后面是苏中七战七捷纪念碑,碑体上刻满了密密麻麻的字,它记录的是历史洪流中惊心动魄的篇章,连接着过去,展望着未来,它告诉人们历史不可以被忘记!

薪薪之火,可以燎原;片片之舟,亦能远航。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的主体结构被修成了船型。入内,共有七个展厅,分别记录着着其次战役。它摆放的不仅仅只是关于此次战役的详细介绍,更是我党正确方针的有利说明和历史见证。再向后,一个巨大的战争沙盘映入眼帘,将当时的战争情况惟妙惟肖的呈现。敌强我弱,武器落后,药品不足敌墙坚固,人员差异,这些没能难倒我们英勇的战士们。我军以三万兵力对敌十二万人,以落后的武器装备对抗敌军的飞机坦克。这是怎样的爱国情怀使得我军将士在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带着视死如归的冲天豪气为祖国解放,人民安康奉献自己的生命。在战场上,为祖国发光,为人民发热已经成为他们的追求,他们的信念。

看到战士使用过的手枪、刺刀、水壶、通讯包、笔记本我的内心无限感慨,他们是国家的英雄,值得历史,值得国家,值得社会,值得所有人铭记感怀。当我看到粟裕将军的雕像时更是肃然起敬。粟裕在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当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在之后领导的解放战争当中,张灵甫英勇的74师就是粟裕将军消灭的,在建国之后55年授衔仪式上粟裕更是被授为大将军衔。在此次苏共七战七捷战役中粟裕将军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馆内有天下第一刺刀、中华第一捷碑廊、以及蛟龙争雄、霞映红樱、烟笼水乡、雄鹰展翅等,着每一件的背后都是中华儿女对英雄烈士的讴歌和敬仰,中华民族不会忘记每一位为中国解放事业贡献力量的英雄,他们用自己的鲜血换来祖国的和平稳定,历史会记住他们!我们也将永远面缅怀先烈,向他们学习。我们应该保持一种纯洁高尚的品质、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灵、一种坚毅不屈的性格,认认真真对待每一件事,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也许,我们只是一个平凡普通的小角色,但是我们应该向那些战士学习,即使只是一个小小的士兵也要为战役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也当如此,不问平凡,但求为国家,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应坚信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点点雨水也能汇聚汪洋大海,不要小看自己的力量,要知道,国家需要你。

聆听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事迹,瞻仰革命历史遗物,追忆革命先烈的英雄情怀。走出纪念馆,带着对历史的自信和英雄的敬仰笑看阳光洒落。

观后感周记 篇3

很遗憾,这次我没能参加爱尚阅读读书会举办的暑假拓展活动,我看了同学们的视频后,有一个项目让我印象深刻。

就是激发潜能、熔炼团队为目的的户外运动高空断桥这个项目是经典的拓展训练之一,顾名思义,这个项目就是在距离地面6-8米的高空搭起了一座独木桥,而这个桥的中间却是断开的,间距1。2米-1。4米,要求所有队员爬上高空中的独木桥后,从一侧迈到另一侧,再从另一侧迈回来,最后原路返回,要求队员完成两次跨越。

一开始,同学们一定都很期待也很害怕,看到这里,我去查找了一些资料:在断桥上跳跃不允许助跑,不允许双脚起跳;要单脚起跳,单脚落地;跳时脚前部略探出板沿;建议,可单手扶保护绳,但不要双手紧揪不放。确实很考验人,第一个同学宋子元兴冲冲的上了断桥,到了起跳的地方却不敢动了,不停的往下看,同学们和家长们为宋子元呐喊助威,宋子元终于鼓起勇气垮了过去,大家为他鼓起了掌,都说他很棒,后面的同学也在大家不断地鼓励中一一通过了这关。

其实这个关卡并不难,只是通过活动提高大家的灵活性,增强同学们面对挑战时应具备的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从而提升同学们的综合素质,激发出无限潜能。适应变化,主动变化。

看完视频,我的感受就是:没有什么是自己做不到的,只有不想去做的,觉得自己做不到的事。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只要自己愿意放胆去做,就能做成。我一直认为激发自己的潜能很重要,你的能量超乎你的想象!要对自己自信一些,遇到挫折或困难不要放弃,用超然物外,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去面对困难!

这次活动,我的感受颇深,有机会下次我一定要和同学们一起去参加如此有意义的活动。

观后感周记 篇4

这个暑假我去了庐山夏令营。回来后听妈妈说。我们爱上阅读同学都去了官滩沟的夏令营,并且玩了一个很好玩的游戏,叫高空断桥。

我虽然没有去,但看了其他同学完成的视频后,感受到了断桥的恐怖。要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阿姨,那么多同学都不敢过呢。精彩回顾中介绍,高空断桥顾名思义,就是从地面架起一个八米高的独木桥,中间断了一段,我们得从一边跳到另一边。从视频的角度看这个木板好细好细,像是只有容纳两个脚,这跳过去万一划一跤怎么办呀!

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高子超同学跳断桥的情景。他很有胆量,从这一边往教练那一边跳的时候。只犹豫了一下就往过跳,但是他跳的时候。好像身子有点儿偏。双手张开。就像一个扭曲的大字。跳过去之后,好像他的脚磕在了木板上。只听一声尖叫:哇,我的脚,好痛啊。扑在了教练怀里,逗得下面围观的队友哈哈直笑,而他那个姿势又要像一只燕子要掉下去似的,幸好有安全带,不然掉下去可没准。我觉得如果我要上去,我就会说我不要教练,教练你在一边站着,嗯,我自己往过冲的话可能会撞到你。然后目视前方,一二,过了!我会看见刘宝旭用惊讶的眼神瞪着我,下到地面的时候,可能会有很多人来问我,感觉怎么样?我肯定会说没啥事儿。小case,轻轻一跳就过啦。

我觉得没去真的是一个遗憾,这次高空断桥特别锻炼我们的坚强的意志,还有我们的胆量。每一个人迈出去的一步,都是在创新自我,为自己开展出一片新的天地。在生活中也要这样勇敢的迈出一步,迈出一步,眼前可能就会是一幅不同的景象。你可能就会发现一片新的天地。总言而之,我们都要勇敢迈出每一步。做最好的自己,不管别人说什么,只要做最好的自己就够了。加油吧,为我们新的一片天地,迈出自己的一步。

延伸阅读

党课观后感(汇编4篇)


好的影视作品能引人深思,观后感是一份奇妙的礼物一份被艺术启发的礼物,怎样写出一篇优秀的作品名观后感呢,你真的了解作品名观后感该如何写吗?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做了大量的努力为您带来这篇精心编辑的“党课观后感”,让我们都努力变得更加优秀吧!

党课观后感 篇1

今日之中国,应是我辈青年奋斗之中国。我辈当一肩落风清明月,一肩扛家国担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恰恰蕴含着“大道理”,一百年星火燎原,无数青年扬鞭奋蹄闯时代。这百年中有无数的先烈他们脚踏荆棘而来,倒在泥泞中。后来的人们踏着他们开辟出来的道路,奔赴黎明。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把青春与梦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向先烈致敬!

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时代从未停止过出题,中国青年从没怕过!吾辈青年应当传承红色基因;阅百年史书,以史为鉴;掌握透彻的理论知识;顺应时代趋势,将自己的理想信念融入到民族复兴的使命之中。争当“搏击者”拒做“畏难者”以朝气磅礴之姿迎接一切磨砺挑战!少年有他的山海,有他的重重山影,有他的万里波涛。心有所信,方能行远。

党课观后感 篇2

根据有 关数据显示,在支援湖北的医疗队伍中,90后 00后的人数就有 1.2万人,成为战疫过程中的主力军之一,是什么让他们将生死置之度外勇敢无畏的站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答:“责任”。何为责任?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 责”。一代名相诸葛亮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德国闻名思想家歌德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有 一种爱”。我认为的责任是:对自我的一种严格要求和约束,并能够知行合一。使自己到达更高的精神境界。在抗击疫情这场没有 硝烟的战争中,我们看到了 人性光辉的一面。通过观看新闻,我们看到因为长时间佩戴口罩,脸上布满勒痕的医护工作人员。理发店里为了 提高工作效率和避开交叉感染而剪掉的秀发。八十四岁的钟南山院士在得知武汉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义无反顾的前往武汉参加抗疫工作。七十多岁的李兰娟院士天天仅睡三个小时,只为了 和研发团队早日研发出治疗肺炎的药物。

抗击疫情的路上陡峭坎坷,跌宕起伏。但我们决不 会就此轻易放弃,我们将会迎难而上,愈挫愈勇。在艰难赋予我们的磨炼中不 断成长,在磨难中奋起。在栉风沐雨中,守得云开见月明。究竟没有 一个冬天不 可愈越!打嬴防控疫情阻击战时,我们共赏繁花似锦!

党课观后感 篇3

的春节,本该是阖家团圆、其乐融融的节日,但是由于新型肺炎的爆发,他们却坚守在了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夜以继日地救治患者。

他们同样是父亲母亲,是子女,是爱人,是家里的中流砥柱,他们或刚刚进入社会,或已经花甲之年,但是,他们都是一个个家庭的组成部分,他们真的不惧危险,不怕死亡么。我想说,是人,就会怕。但是他们依然奋勇前进,毫无怨言,他们是真正的逆行者,你可以不去武汉,他们不可以。你可以不去医院,他们不可以。

“此事我没有告知明昌。个人觉得不需要告诉,本来处处都是战场!”18日,随着疫情全面发展,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女医生张旃副教授书写现代版“与夫书”。写下请战书之时,张旃特别注明,此事没有告知自己的丈夫——同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工作的李明昌教授。,张旃就曾参加抗击非典,她就职的医院承担了大量SARS病人救治工作。职业精神从来都不是一句轻飘飘的空话,它意味着坚守和奉献。疫情出现至今,已经有十几名医护人员在治疗病人的过程中感染,他们深知这个申请书意味着什么,也深知上一线的风险。他们知道身上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伟大职责。

《当呼吸化为空气》里有句话:“医者的职责,不是延缓死亡,或让病人重回过去的生活,而是在病人和家属的生活分崩离析时,给他们庇护和看顾,直到他们可以重新站起来,面对挑战,并想清楚今后何去何从。”危机到来前,他们是普通的父母,平凡的子女;疫情来时,他们化作美丽的白衣天使,逆行向前。当危机过后,他们又回正常工作,重返平淡。我们甚至不知道他们一个个的名字,他们可能是医生、护士、专家、主任医师等等等,但是我知道他们有一个统一的称呼:白衣天使。

电视剧《外科风云》里说:“醒也思医,梦也思医。医者仁心,救死扶伤,我们从未退缩。”医生是值得我们尊敬和爱护的,他们度过了长期的学医历程,为了病人的生命健康不断地学习知识,练习技术。他们不舍昼夜的奔波,与时间抢人,与死神抢人,他们是最美的“白衣天使”。

你有多安全,背后一定有人在默默付出,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们负重前行。我想对我们的白衣天使说:“你们辛苦了,愿你们平安归来!你们是美的逆行者。”

党课观后感 篇4

103年前,在北京,有一群学生青年,他们用自己的身躯与生命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拨开了迷雾,让我们有了反抗的力量与方向。今天,我们在新时代的中国,在怀缅他们的过去,同时也在继承他们的事业,传承他们的意志与信仰。党课对于青年是需要的,必须的,必不可少的,可以增进我们的历史自觉,历史自信,历史思考,引起我们与先辈与中国齐奋斗的共鸣,党课重温了夏明翰、吉鸿昌、冯平、瞿秋白等人的感人事迹与坚贞意志,重诉了方志敏、赵一曼的红色信仰,怎能不让人动容落泪,若无先辈,岂有今哉!青年群众须用尽气力,发挥热血,忠于信仰,保持红色初心,踏着前人的足迹向着建设中国的道路前进。信仰对于我们同样重要,党课中一句话“他们害怕活着没有精神追求,没有理想信念”,数位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共同传递的精神就是继承革命遗志,传承红色信仰,这样的无私伟大,青年群众的继承无比重要,因为我们是国家未来的希望,青年理应继承红色传统,发扬红色精神,奋斗红色青春,让他们的故事永远留存。

水门桥观后感(汇编4篇)


这份“水门桥观后感”是我精益求精的结果期待得到您的赞赏。好的电影就像我们一个好朋友,好的影视作品通常能够教给我们一些人生道理。写下观后感可以激励我们寻找更多的知识和信息来深入探究作品,通过观后感,我对作品有更深的理解。敬请您浏览本页内容!

水门桥观后感 篇1

抗美援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立国之战!

自1840年至1945年这一百多年的历史,不是被八国联军侵略,就是被日本侵略。多少亿两白银被掳走,多少珍宝被豪夺,多少生灵被涂炭?是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才使中国有了今天的地位,抗美援朝一战保证中国的70年和平。新中国成立后,没有一个列强把新中国看在眼里,就连战败的日本也没有把中国放在眼里,但抗美援朝一仗,新中国让日本人刮目相看。

因此,中国人民志愿部队的战斗,乃是关系我国民族根本利益的生死斗争,乃是四万七千五百万同胞伟大爱国意志的集中表现,我全国同胞如此热烈拥护志愿部队,全国热血青年纷纷立誓要求参加志愿部队,绝对不是偶然的。

志愿军们都是英雄,他们的巨大牺牲与付出让新中国得到了地位和尊重,使新中国在世界上站稳了脚跟!向那些为祖国英勇战死在朝鲜战场上的志愿军英雄们致敬!

水门桥观后感 篇2

《长津湖之水门桥》以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当时,随着战事扩大,出现了东线战场,该地属于高寒区,冬季气温在零下几十度,环境非常残酷。由于军情紧张,中国人民志愿军官兵义无反顾奔向这片高原,在自身后勤补给严重匮乏、攻坚火力不足、通信联络不畅的情况下,冒着敌人的强大炮火和密集弹雨,以无所畏惧的牺牲精神和钢铁意志,向敌人发起冲锋。

从视觉效果上看,这一部比《长津湖》还要壮观和惨烈,美军派出的战斗机像蚂蚁般密集,无数的炮弹和迫击炮让人感受到这场战争的艰巨。

战士们在寒冷恶劣的环境中作战,即使全身包裹得严严实实,也避免不了脸上的冻伤和干裂苍白的嘴唇,身上也都是积雪。

当美军的战斗机在冰天雪地中投下数枚炸弹时,观众的心情比热浪还要滚烫。一个全身着火还义无反顾地向前冲的战士的背影让观众的心都被狠狠地揪着……

这部影片将目光聚集在水门桥战场上,七连和九连这两个兄弟部队协同作战,面对的挑战也更加艰难,光水门桥就炸了三次。

吴京饰演的伍千里和朱亚文饰演的梅生站在部队的前方,眼睛注视着远方的边界,向着祖国的方向敬礼,嘴里喊着“新中国万岁”。

从吴京和朱亚文脸上逼真的特效妆就可以看出这场仗有多难,每个人的脸上都是冻伤和伤疤,还有无暇修理的胡渣。

朱亚文饰演的梅生伤势看起来更加严重,一只眼睛都已经睁不开了,和初登场时的形象大相径庭。即使是这样,面对着远方的祖国,他睁开的那只眼睛中依然充满信念。

水门桥观后感 篇3

电影中打动人心不仅仅是大无畏的牺牲精神,还有那一个个动人的细节。

触动心弦的兄弟情。伍千里其实不想让弟弟参军打仗。一个家庭有两名军人已经够了。可是这个弟弟不听话,自己跟着部队来了。保护好弟弟是伍千里的责任。他要把弟弟平安带回家,带给爹和娘。所以他会要求弟弟不要莽撞,凡事小心翼翼。直到执行炸桥任务时他终于放下对弟弟的枷锁,让他想怎么跑就怎么跑,想怎么飞就怎么飞。释放让弟弟万里迅速成长,最终活了下来。而万里呢?战火和战友的牺牲让他快速成长,最终理解了哥哥。眼睁睁地看着哥哥牺牲,内心的痛苦可以烧灼冰山。他挨着哥哥,久久不愿离开。那份手足情细腻得让人泪流满面。战争结束,他捧着哥哥的骨灰回家,在路上“看到”了哥哥,流着泪连说“特别好”。其实特别好特别好就是,哥,我特别想你。那一刻,空气中都应该都是泪。

感天动地父女情。战争夺去多少孩子的父爱。本以为新中国成立了就可以好好陪着孩子长大。谁知道美国悍然入侵朝鲜,梅生舍弃小家投身到守护大家的队伍中。一张女儿的照片被他珍藏。可爱的小女孩就是算术不太好,于是妻子给梅生一个任务,等战争结束了就回家好好指导女儿算术。可是这个任务再也完成不了了。照片是导演安排的一个细节。一开始是完整的,后来被战火烧去一半,但是还可以看清女儿的模样。当梅生决定牺牲自己时,他一直珍藏的女儿照片飞了起来。人照分离意味着与女儿的诀别!他再也无法保护女儿了!他再也无法指导女儿算术了!照片在空中飞,眼泪在脸上飞。可恶的战争!可恶的美帝!

可叹我的文笔远表达不了内心的感触,表达不了对先烈们的崇敬。

最新西厢记读后感4篇


许多学生都会被要求写作文,写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写作文的时候要紧扣主题,不能“跑题”。如何写作文才不会烦恼?根据你的需要,小编精心整理了最新西厢记读后感4篇,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最新西厢记读后感 篇1

《西厢记》直接切入生活本身,来描绘青年男女对自由的感情的渴望,情与欲的不可遏制和正当合理,以及青年人的生活愿望与出于势利思考的家长意志之间的冲突。

如一开场莺莺所唱的一段《赏花时幺篇》:“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写出了生活在压抑中的女性的青春苦闷和莫名的惆怅,在这背后,则存在着她那非出于己愿的婚约的阴影。而张生初见莺莺时所唱的一段《元和令》:“颠不剌的见了万千,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只教人眼花撩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他那里尽人调戏亸着香肩,只将花笑捻。”更是十分直率甚至是放肆地表述了男子对于美丽女性出于天然的渴望与倾慕,以及女子对这种渴慕的自然回应。作者以舞台上的胜利,给仍然生活在压抑中的人们以一种心理的满足。表达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完美愿望;从而对封建道德教条的某些方面造成有力的`冲击。

《西厢记》剧情上关目的布置巧妙,写得波澜起伏,矛盾冲突环环相扣,山重水复、萦回曲折的复杂情节,是一般短篇杂剧不可能具有的。它不仅仅使得故事富于变化、情趣浓厚,而且经过不断的磨难,使得主人公的感情不断得到强化和淋漓尽致的表现。以很高的艺术水平来展现一个美丽的感情故事,使得它格外动人。

剧中主要人物张生、崔莺莺、红娘,各自都有鲜明的个性,而且彼此衬托,相映成辉;在这部多本的杂剧中,各本由不一样的人物主唱,有时一本中有几个人的唱,这也为透过剧中人物的抒情塑造形象带给了便利。

张生的性格,是轻狂兼有诚实厚道,洒脱兼有迂腐可笑。反映出元代社会中市民阶层对儒生的内含同情的嘲笑。张生在《西厢记》中,是矛盾的主动挑起者,表现出对于幸福的感情的直率而强烈的追求。他的大胆妄为,反映出社会心理中被视为“邪恶”而受抑制的成分的蠢动;他的一味痴情、刻骨相思,又使他贴合于浪漫的感情故事所需要的道德观而显得可爱。

《西厢记》中,催莺莺的形象得到了相当精细的刻画,她的性格显得更为明朗而又丰富。在作者笔下,莺莺始终渴望着自由的感情,并且一向对张生抱有好感。她总是若进若退地试探获得感情的可能,并常常在似乎是彼此矛盾的状态中行动,但是,她最后以大胆的私奔打破了疑惧和矛盾心理,显示人类的天性在抑制中反而会变得更强烈。作者以赞赏的眼光看待女性对感情的主动追求。

红娘在《西厢记》中成为全剧中一个十分重要的主角。

她在剧中只是一个婢女身份,却又是剧中最活跃、最令人喜爱的人物。她机智聪明,热情泼辣,又富于同情心,常在崔、张的感情处在困境的时候,以其特有的机警使矛盾获得解决。她代表着健康的性命,富有生气,并因此而充满自信。这个人物形象固然有些理想化的成分,却又有必须的现实性。在她身上反映着市井社会的人生态度,而市井人物本来受传统教条的束缚较少,他们对各种“道理”的取舍,也更多地是从实际利害上思考的。

我觉得,那曲折的情节中暗藏着人们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自由,和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气。然而,每个人都明白,在此刻,即使是将来,完全的自由终究是不可能的,人始终要受到这般那般的约束。尽管包围着咱们的是个受约束的世界,但咱们能够让内心尽量变得广阔而幽深,让它能够无边无际、包容天地。

最新西厢记读后感 篇2

寒假,我发现书柜里有一本书已经落满尘灰,拿起来擦了擦便读了起来。这本书叫做《西厢记》,看完后感受颇深。

至于《西厢记》的高深论坛评价,前人、古人、今者学家总说纷纭!我倒是只觉得此书倒真值得再看她几遍!黄山归来不看岳,五岳归来不看山!读罢此书,在翻阅元稹的《莺莺传》感觉着实有点儿遗憾,以至于《商调蝶恋花》《鼓子词》《西厢记诸宫调》应该在此书之前读!

自古才子佳人的爱情结合都难免遭到上天的妒忌,也难免有所催人泪下的波折,也难免会有后人的传诵。至于结果是否完美,那自是另当别论。中国自古以来人们的潜意识里都有大团圆!即便是牛郎织女,即便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即便是白素贞与许仙!张生与崔莺莺也算是最终修得正果!

张生的才与貌无可厚非,崔莺莺那简直是完美,那是自古以今所有天下男子心目中的女子的化身,压根儿就是“唯美”!莺莺的貌,不多说,只张生道——娇羞花解语,温柔玉有香,我和他作相逢记不真娇模样,我只索手抵着牙儿慢慢的想。其才情其家势,你也简直没得挑剔!也难怪张生即便考取状元,也没有如郑恒所说为尚书女婿。

或许女人给了真心,爱得愈深愈容易患得患失,莺莺先是心动、思恋到最后的长亭送别中“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的依依惜别,到“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再到寄送张生汗衫、裹肚、袜儿、瑶琴、玉簪班管等东西,不外乎担心他的心上人有“始乱终弃”的念头。呵,天底下究竟又有几个崔莺莺呢!不过难得的是,张崔二人毕竟是真爱的。无论是戏剧还是小说电影,都必符合郎才女貌,其背景都应是王公贵族,不是贝勒公子便是少爷,或者公主小姐,呵,反正不是万金也有千金,要么什么明珠,总之排场要耀眼的。

至于穷书生巧遇佳人,如《西厢记》或《柳梦梅》那也不是没可能,不可否认的就是真爱。话说现实生活中也是有的,我想他们肯定是上辈子种红豆的,而且投胎之前贿赂了柏拉图和维纳斯的!

话题回到《西厢记》其实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大凡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一定有一个了不起的女人!我要说张催二人爱情背后的确有一个功不可没的红娘,这是肯定的!不管他们二人相遇相识到相知这整个过程,都抹不掉红娘的影子。至于老夫人、郑恒、孙飞虎那只是他们爱情的试金石!

一部《西厢记》着实让人赞叹王实甫的才华不一般。还一个——永老无离别,万古常完聚,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我感谢那些尘灰让我有机会看到《西厢记》这本好书。

最新西厢记读后感 篇3

每次说起文学中的经典爱情,就不得不说《梁祝》、《牡丹亭》和《西厢记》了。而在它们中数《西厢记》最为被人们津津乐道。

说到古人的婚姻,那可是“古板”为第一映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让很多就算门当户对的痴男怨女们的爱情被扼杀,最后,婚姻成了爱情的坟墓。但是《西厢记》让我感觉回味无穷。

《西厢记》讲的是,张生与崔莺莺的相遇,相会,相恋,相爱。这些情节是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最终越过了那那堵名为封建礼教的墙,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有情人终成眷属。

首先我们来看看两大主人公张生和崔莺莺的相遇。张生是西洛人,礼部尚书的儿子,父母双亡,家境贫寒。他只身一人赴京城赶考,路过了一个地方,想起他的八拜之交杜确就在蒲关,于是住了下来。听店里的小哥说,这里有座普救寺,香火缘,景致很美,三教九流,过者无不瞻仰。他们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

一日,崔莺莺和她的婢子红娘在殿外晚霜,巧遇书生张生。好的爱情都有一个美丽的开始,但是悲剧的爱情能够是猜中了开头没有猜中结尾。但是张生是幸运的,猜中了结尾。正所谓傻人有傻福。这位傻小子的傻气很令今日的男生十分羡慕。现在你敢跟街头一个不认识的美女要电话号我不会奇怪,可是要是一直跟着人家不被当作变态,那我可要拜你为师。

再来说说相会到相恋的过程。崔老夫人为亡夫做道场,崔老夫妻人治家很严,道场内外没有一个男子出入,张生傻气又犯了,硬着头皮溜了进去。这时斋供道场都完备好了,夫人和小姐准备进香了。张生想:“小姐是一女子,尚有报父母之心;小生湖海飘零数年,自父母下世之后,并不曾有一陌纸钱相报。”

张生又从和尚那知道莺莺小姐每夜都到花园内烧香。等到夜深人静,月朗风清,僧众都睡着了的时候,张生来到后花园内,偷看小姐烧香。随即吟诗一首:“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莺莺也随即和了一首:“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张生的夜夜苦读,感动了小姐崔莺莺,她对张生即生爱慕之情。

不得不说古代的女孩太好骗了,一首小诗,夜夜苦读就能让她倾心。当然,这也是由于青年男女间天然的吸引,也是自然的奇妙之处。产生爱慕之后,他们就开始欲拒还迎、羞羞答答的勾搭了。这中间红娘是不二功臣,但是指望那只有傻劲儿没有计划的张生跟那想越界又过不了自己内心礼教那关的莺莺小姐,这事儿还成不了。

果不其然,后来当孙新虎想要抢莺莺时,张生找了自己的哥们儿救了莺莺,可是老夫人那厢发话了,她反悔了。但是这反悔的却是合情合理。老夫人之前说的是“不管什么人,只要能杀退贼军,扫荡妖氛,就将小姐许配给他。”可是别忘了,这句话是有前提的——崔莺莺要自杀。而这句话的目的,实质上是用心理战术来打消崔莺莺自杀的念头,事后反悔也正常。更何况一个乘火打劫的人跟孙新虎本质上也没多大区别。但是对于张生来说,这可是一块大肥肉啊。这到嘴的肉没了,煮熟的鸭子飞了,这想不通嘛。

这一得、失,张生受不住打击,他就病了。至于病的程度,从作者描写他翻墙的姿势来看,估计不轻啊。崔莺莺是出生大家,于是就怪他翻墙下流,可见可动作多么不潇洒。但是这病的很值得,张生成功地用憔悴的面容激起了心爱的女子的同情心。也就是说“翻墙”这招,成功了。这种在大家里,算是“泼皮耍赖”的招数也用上,这未来的丈母娘也妥协了。最后放了话:只要考取功名就可以皆大欢喜。

读西厢,我们赞美张生莺莺翻过封建礼教的束缚,那么,我们是不是该减轻对物质金钱的欲望,还爱情本来的淳朴,让我们的生命更加的纯真。

最新西厢记读后感 篇4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从此有了......《西厢记》!

崔莺莺,已故相国之女,才貌双全;张君瑞,没落贵族之子,风流倜傥,才华横溢。像所有的小说话本一样,暮春时节,普救寺内,才子佳人一见钟情,从此堕入情网,执迷不悟;可恨封建大家长卑鄙狠毒,棒打鸳鸯,先许婚又赖婚,即使是才子佳人生米成熟饭后仍要一条路走到黑;才子佳人怨恨却又无力,相思成疾,最后在善良侠义的侍女红娘帮助下才能暗中传情一解相思苦。也像所有戏文里说的那样,才子后来考上状元荣华富贵,小姐的爹娘都原谅她,姐妹都祝福她,奴仆都羡慕她。最重要的是,最后才子佳人白头携手恩爱一生,童话式结尾,大团圆结局。

有句话说,第一个这样写的是天才,第二个是庸才,第三个是蠢材。这样的剧情走向在当时大概是开天辟地第一遭,也许可说是轰动式的,奈何这种剧情后世玩得太多,逐渐烂大街,让人难以有惊艳之感。然而还是感谢《西厢记》,被它的情节和语言震惊到,我终于能够理解“小说话本雅俗共赏”是个什么意思......这妥妥的就是现代网络言情的古代版啊!

《西厢记》中表现得最为出彩的绝对是女性,而古代女性又是一大值得探讨的命题,因此我总是试图通过这部作品来理解当时的女性地位和女性命运。众所周知,作者王实甫虽是元朝人,《西厢记》却改编自《莺莺传》,唐朝传奇。历代王朝女性地位最高的当属唐朝,小说中女性表现出的自由热情也就不难理解,即使这种所谓的地位高只是相对而言。

要探讨这个话题,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古代男性对女性的态度和看法

1.古代男性对女性的要求。

对于女子,男子首先想到的是美,完了最好有才,当然遇上事关清白坚贞之事,才貌就得往边靠。

一开始张生对莺莺的倾慕,说得好听点是一见钟情,难听点就是见色起意,直到月下和诗时张生才真正开始欣赏小姐的品德和才华。

令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春宵一度后小姐担忧被情郎轻视或抛弃,婉婉诉衷情,张生却是盯着帕上的落红确定后才开启甜言蜜语模式。在莺莺冒着风险,孤注一掷后,却怀疑她的贞洁,这样的做法让人心寒......

不知怎么,我看《西厢记》,总感觉以张生的多情怯懦,《西厢记》竟然还能童话式结尾也是不可思议。

2.女性常和性联系在一起。

张生第一次见莺莺,跟法聪小和尚说,“那一对小脚儿,价值百镒之金”。脚是女性身体性感部位之一,等同于性。因此,与其说一开始张生爱的是莺莺,不如说爱的是莺莺的身体。

性贯穿全文,处处可见。张生第一次写信,就写“花影重”,暗示要与小姐风流一度。小姐邀约,张生第一反应,这是要干那事啊,喜滋滋乐哈哈......可见,女性在当时与性、欲联系密切。

3.女子容貌太过容易“招灾惹祸”,是为“红颜祸水”。

第一次,孙飞虎强抢莺莺做压寨夫人,可视为女祸;再来是为老相国道场做法事,“老的小的,村的俏的,没颠没倒,胜似闹元宵”。能令老的少的和尚忘了佛家道义神魂颠倒,把本该最庄重严肃的道场变得荒唐又可笑......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一样,为莺莺容貌惊艳的同时,陡生一种忧虑与恐惧。要极写女子之美方法可以很多,作者却选了这种最夸张最末等之法,作者笔下莺莺已美得近妖。

4.婚姻里女性地位最终要弱于男子。

《西厢记》中,才子佳人的爱情里,张生的地位逐渐上升,莺莺则一弱再弱。

如果说一开始两人的爱情完全掌控在莺莺手里,那么后来张生就从跪老夫人、跪红娘、跪莺莺这三跪慢慢掌控了主导。

过程手段什么的不重要,总之结局是,高中状元后,张生莺莺的地位已经整个反转过来。可以说,在那时甚至在以后,莺莺是会被抛弃、被多个姐妹儿还是怎样,她的命运已经被牢牢掌控。

二、老夫人对待女儿

1.被压迫者与压迫者。

这里不得不提老夫人,一个女性,一位母亲......一个封建大家长。

作为女性,她是可怜的。《西厢记》里她作威作福,肆无忌惮,看似大利在握,实际上这只不过是因为她丈夫已死罢了。

她也曾接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接受“天字出头夫做主”的观念和想法,在严苛礼教的压迫下谨言慎行,到了晚年却用同样的礼教让女儿体会自己曾经经受过的痛苦。

当被压迫的女性,丝毫不觉得这是一种压迫,最后用同样的手段去压迫同性,恶性循环,这难道不是最可悲的吗?

2.把女儿视为政治交易品。

作为封建家长,她坚持门当户对,把女儿的婚姻当作工具来交易,尤其是老相国离世,崔家家道中落的情况下。

张生是白衣时,老夫人不会同意女儿与张生的婚事,即便女儿相思成疾,即便一切早已木已成舟。女儿不过一个政治牺牲品,我相信在最后,即便莺莺张生没有生米煮成熟饭,没有婚约甚至没有相爱,只要张生想要,老夫人绝对把莺莺拱手送上,哪管一个是她讨厌的张生,一个是她素来疼爱的侄子呢?一个朝廷新贵,一个没落贵族,孰轻孰重,老夫人一向分得清楚。

女性在这里与政治相联系,成为牺牲品,可交易物品,没有选择的余地。

三、女性自我意识的初步觉醒

从莺莺、红娘自身来看,她们思想上已初步觉醒了。红娘侠肝义胆,反阶级反礼教;莺莺内心自由独立,敢于抓住机会追求自己想要的爱情;她不重功名,把爱情视为至高无上;她清醒理智,明白男女地位差距,却仍敢冒险孤注一掷。这种反抗虽然还局限于爱情,却已难能可贵。

因此可推测,唐朝女性常生存于异性同性双重压迫下,与性、政治相联系,婚姻爱情要为家族服务不能自主,通常是可交易物品,地位较低;然而在当时奔放自由的社会风气下,有一定的反抗意识和自我意识。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