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小人国观后感(系列9篇)

05-30

电影观后感是我们走出影院的必经之路,每每回忆起那些让人难以忘怀的情节,总能让我们心生感慨。优秀的电影作品,总能够让我们眼前一亮,深深地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将这些感悟总结成观后感,不仅可以回味电影的精彩,也是一个锻炼自己思考能力的过程。然而,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观后感,却常常让我们感到困惑。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小人国观后感”的精选文章,希望为你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参考,愿你喜欢!

小人国观后感(篇1)

看过电影《小人国》吗?说是电影,其实是在北京巴学园实景拍摄的,应该算是纪录片吧。现谈一下我看完的感受:

1、班车上印着一句“孩子是脚,教育是鞋”印象很深!是呀,鞋子只有适合脚,脚才会舒服,才会正常发育。如果鞋子不舒服,脚就会出现问题!

2、电影里的孩子没有惧怕。而我们的孩子,怕什么?怕老师批评,家长批评。正是因为怕批评才会守规矩!电影里的孩子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勇于表达自己。因为他们不用担心受大人的呵斥。但却要遵守规则、集体的规则。我们的孩子可以吗?他们由于怕受批评,而不愿流露自己的想法!我想我们的孩子们也应该和他们一样,不要畏惧大人。但要遵守规则!

3、电影里有一个反思角,犯了错误的小朋友们就要坐到这里反思,这么大的幼儿能够真正反思吗?我想不会!只是通过和集体的隔离,使他懂得,这样做是不对的,违反了规则。我想这个反思角我们可以借鉴!

在电影中还出现了三个个性小孩:最大的池亦洋,最小的锡坤,还有四岁的辰辰!巴学园老师的教育很值得我们学习:

池亦洋,一个调皮捣蛋,有暴力行为,经常欺负小朋友的小男孩!曾经有一群家长要求池亦洋离开幼儿园,可是大李老师却说:“池亦洋确实有他自己的问题要解决,但是我看到,池亦洋给我们整个园的孩子做出了一个非常男子汉式的示范!”的确,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现在许多小男孩缺的一些品质—坚强、洒脱、敢作敢当、果敢……而且,他在小伙伴中也很具领导才能!我想这应该是老师对他的调皮捣蛋不打压的结果!后来在大李老师的耐心教导下,他的暴力行为少了很多!

锡坤,一个2岁处于探索期的小男孩!这时的他还未建立起规则。当他把球和许多鞋扔进垃圾筐时,老师对他并不是批评,而是旁观,直到他失去兴趣。当他把一筐珠子全都撒到地上时,老师对他并不是指责,而是陪他一筐一块探索,并引导他把珠子放到筐子里。我想这里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老是对他探索的兴趣保护、支持、引导。孩子在探索中成长、发展。

辰辰,一个非常执着的四岁小女孩!他喜欢南德这个小男孩,每天比南德早到幼儿园,但都要站在教室门口等南德!从夏天、秋天、到下了大雪的冬天。哪怕感冒流鼻涕也要站在门口等南德,直到南德来;哪怕下大雪也要等南德来一块换鞋进教室!然而把学院的老师并没有干涉,强行让辰辰进教室。而是询问了辰辰地意见,尊重了她的选择!我想,辰辰收获的不止友谊、爱和尊重!更重要的是她无比细腻的情感和耐心被很好的保护了!

巴学园的老师能够做到这些,我们同样也能!加油吧!

现向家长朋友们推荐一下。看完谈一下您的感受!

小人国观后感(篇2)

周一的晚上,园里组织老师一起观看纪录片《小人国》。听到这个小消息时,我的心里是有些小小的激动的,早就听说过这部片子,特别的想看,可是因为种种原因一直都无缘观看这部纪录片。现在终于可以好好看看这部片子了,心里真的是很高兴的。

在看《小人国》的过程中,我至始至终都抱着一种认真的态度,我知道,这不是一部电影,不需要我用去娱乐的眼光去看,她是一部真实纪录幼儿内心世界的纪录电影。在面对他时,不但需要我用眼睛去看,更需要我用心去看去感受去体会,因为她为我揭示了一个熟悉真实的儿童王国,为我从另外一个角度展示了孩子们的世界,让我可以站在另外一个角度去看孩子的生活和内心。

看完整个纪录片,我总结出纪录片了着墨最多的是三个孩子,为友情四季等候的四岁女孩辰辰,五岁的孩子王池亦洋,两岁的探索者锡坤,讲述了一个儿童世界关于权利、情感和探索的故事。看到辰辰一次又一次沉默的等待,我的心里真的很酸,当我看到辰辰的沉默时,我想到了我们班的十一小朋友,她和辰辰一样不爱说话,不喜欢和小朋友老师交流,很多时候,都是一个人安安静静在做自己的事情。看到辰辰天都沉默的站在门外期待南德的出现,我给辰辰的等待起了一个名字叫“心酸的等待”,她的等待真的让我感到心酸,让我忍不住的留下泪来。看完纪录片后,我一直在想,每当十一在安静的做自己的事情时,当她安静的看着老师和小朋友时,她是不是也在等待着我,等待我们老师去真正的走入她的内心,走入她的世界,成为她的朋友“南德”。想到这里,我觉得,在以后的活动中,我要更用心的去对待十一,想法设法去走进十一的内心世界,更加的用心去贴近幼儿的每一个举动,早日成为十一的好朋友“南德”。

纪录片里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叫巴学园的幼儿园里,提起巴学园,我想起了那本很著名的《窗边的小豆豆》,《窗边的小豆豆》也是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巴学园里的真实故事,幸好手边也有这本书,趁着看完《小人国》的一些感触还在,我会抓紧时间重温一下教育经典名著《窗边的小豆豆》。

本周,我们在学前儿童教育课上观看了《小人国》这部电影,说是电影不如说是一部纪录片。它记录的是一所叫做巴乐园的幼儿园,以及在这里的一些小朋友,不同的是这里的幼儿园教师采用的教育方式很特别。在这部纪录片中给我留下了几个很深的印象,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

第一,辰辰每天都会等待南德,只和他玩

在这部纪录片中总会出现一个镜头,辰辰每天总是很早的就到了幼儿园,但是她没有进屋子里,而是默默地等在门口,直到南德来了,她才和他一起开始一天的.幼儿园生活。这个现象很奇怪,为什么辰辰不和其他小朋友玩呢?毕竟她所面对的是很多很多的小朋友,她完全可以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辰辰的这种行为,老师并没有去制止她,只是在辰辰等待时,轻声的问她:“要等南德来吗?天冷了,我们先到屋子里等他,你的手凉吗?老师可以摸摸你的手吗?”我看过一些报道,采访了幼儿园的大李老师,她说辰辰等待南德也是出于某种需要,但是目前的科学还不能解释这种需要到底是什么。那不去追究为什么辰辰要等南德,就老师不去制止她给我了一些启发,孩子也有他自己的需要,而这些需要往往是作为家长和老师不能给他的,所以老师和家长应该给他们一些空间,让他去实现,毕竟这样的行为并没有危机其他人的利益,或是对于他自己也没有伤害,记录片的后续报道中,辰辰没有像一般人的担心她会不会没有朋友,辰辰现在已经上了二年级并且结交了很多的朋友,所以给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间是十分必要的。

第二,池亦洋这个“孩子王”

纪录片中,有个叫做池亦洋的小男孩,他总是喜欢领导其他小朋友,或是在课堂中捣乱,在最开始,他抢了佳佳小朋友的棍子,老师鼓励佳佳去要回属于自己的东西,但是池亦洋并没哟那么听话,而是情绪非常激动,最初不肯给棍子,并且气急败坏的声称要打其他小朋友。后来,老师关他禁闭,他嘴上不承认自己错了,但是他心里很明白,给我感觉他是一个特别聪明的小孩子,在他之后又有小朋友吵架,他在其中反而扮演了和事老的角色,将别人的矛盾用老师的方式化解了。我想很多老师对待他这样的顽皮小孩一定会绞尽脑汁去制止他的一些行为,或是消极的对待他,但是记录片中的大李老师对待他非常的耐心,和他讲道理,不厌其烦的告诉他需要怎样对待他人,怎样是有礼貌,鼓励他向着正确的方向发挥他的特长,我觉得他这样的小朋友其实特别有天赋,教师应该好好教育这样的小朋友,他长大一定会很有男子气概,特别的勇敢。但是一味的压制他可能会让他更加的叛逆,后果未必好。

第三,锡坤小朋友很有发现精神,老师给了他很多探索的机会

锡坤小朋友的出现我想更体现了这所幼儿园的与众不同,最开始锡坤对垃圾桶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于是他抱着一个足球,将它扔到了垃圾桶里,然后他又拿来一双鞋将它扔了进去,在后来,他学会了小篮子放几双鞋再扔到垃圾桶里,老师并没有阻止他的探索,等到他失去兴趣时老师耐心的将垃圾桶中的东西一样样收回来。当他在一个屋子里时他对书架上的东西产生了兴趣,将里面的东西弄了下来,后来还试图爬上去,他把一篮子的小珠子弄在了地上,并且乐此不疲的玩着,其实这是老师特地为他安排的让他去自己探索发现。想必这个小孩子在这样自由的自己学习的过程中一定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体会到了探索的乐趣。可以

说老师的教育方式别具一格,因材施教,因为老师注意到了这个小孩子有这样的特点,给他自由不受束缚的自己发现,他可以乐在其中的自己学习,得到了快乐也得到了知识。

第四,佳佳的懦弱

在受到池亦洋的欺负时,佳佳表现出的是十分的懦弱,不敢去面对,只是在一旁哭泣。老师注意到了这一点,去告诉他你应该站出来,去要回属于自己的东西,佳佳得到这样的鼓励后勇敢地去面对了,后来,池亦洋说要打人时,他却偷偷的溜走了。面对这样的孩子,教师采取的方式多多鼓励他,告诉他不要畏惧。

第五,不一样的幼儿园环境

这个幼儿园与现在其他幼儿园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里面的游戏环境,让我想到了前不久老师给我们看的一段关于英国幼儿教育的短片,这个幼儿园很像那所幼儿园,有非常自然非常自由地游戏场所,比如说孩子可以去玩土,放肆的在土地上打滚,玩塑料泡沫,我想这可能是很多孩子家长平时不愿让他们孩子去玩的,有些家长怕脏,怕乱。其实他们忘了自然是孩子最好的教材。孩子们在这所幼儿园中,可以对老师直接叫大李而一定是大李老师,可以说这所幼儿园的很多教育方法都非常先进。

看过这部记录片其实真的让我感触很多,孩子的世界时单纯的,他们可喜欢发现,去自由的学习,自由的游戏,其实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这样的环境供他们度过这样的童年,这种积极地,鼓励式的教育方式我觉得是一种应该被广大家长和教师采用的教育方法。这样孩子们可以自由的成长,发挥他们天赋,培养出他们自己的个性。

小人国观后感(篇3)

观看了纪录片《小人国》,看完这部影片,心里感触颇多,让我走近了一位孩子们深爱的老师,一群可爱充满稚气的孩子,一所充满尊重与爱的自由的幼儿园。剧中我非常佩服大李老师,她的耐心,她对孩子们的爱,是那么的无微不至,不论是对淘气的孩子,还是对听话的孩子都一视同仁,真的是一个很慈爱的老师。她教会了我们如何尊重孩子,我们要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说话时候要心平气和,对孩子也要说“请你”怎么样。

其中有位小朋友叫池亦洋,他淘气捣蛋,还有暴力行为,经常欺负其他同学,引起了众多家长的不满。但是,大李老师却发现了他身上的发光点,在他身上看到了坚强、洒脱、敢作敢当,男子汉式的典范,很有领导才能。经过大李老师日复一日的教导,使他的行为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还有一位叫西坤的小男孩,他喜欢把鞋子,足球等东西放到垃圾桶里面去,这时老师没有阻止他,而是在之后把他丢在垃圾桶里的东西一件件的拿出来放好。在教室里面时,总是喜欢把放在柜子上的东西翻倒在地上,而老师也没有制止,而是慢慢地引导他将翻到的东西收起来。

在影片中很多时候都是在播放辰辰等待南德的镜头,片中的辰辰是一位非常执着的孩子。秋去冬来,日复一日,她都在门口等南德,南德没有来,她就不肯进教室。老师也没有干涉她的行为,锻炼了她坚强执着的品质。在这所幼儿园里,孩子们和老师都是平等的,老师们尊重孩子的选择,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耐心的教育孩子,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老师是孩子的援助者、引导者、支持者、领导者。

和我们现在大多数的幼儿园相比,我们现在的幼儿园都是定制了一款一样的鞋,给孩子们定了一个固定的模式,是孩子们的天性和创造力没有有效的发挥出来。孩子是脚,教育是鞋,不光要穿鞋,还要合脚。我们要用最合适的方法去对待孩子,这样孩子才能幸福快乐的成长。

小人国观后感(篇4)

爱和耐心——孩子般世界的通行证。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迟益阳,他认为自己很帅。他总是打人,责骂和欺负孩子。他不遵守纪律,也不懂礼貌。他的叛逆心理很严重。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每个班可能会有一个或几个孩子让老师感到头疼或无助。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应该如何教育他们?生气?怪谁呢?在电影中,李老师就是这么做的。她没完没了地教育他们一个接一个,在每个孩子的错,告诉他们怎么做才是对的,怎么做是错的,和把握的flash和进展他欣赏他,即使flash是轻微的荧光,即使进步是短暂的,它指出了正确的方向为孩子的性格萌芽阶段。迟益阳后来的表现,如帮助孩子们说服画框,逐渐能够接受李先生,可以看出老师的教育方法是正确的,她在做孩子的时候改变了许多缺点。这不仅体现了教师的爱心教育,也体现了教师的耐心教育,这是进入孩子世界的必经之路。

尊重与平等:开启孩童世界的钥匙。电影中也有一个小主人公,就是那个有点内向又执着的小女孩。早上,她总是等待南德的孩子们每天早上。当Nande来的时候,她很高兴和他一起玩。如果Nande不来,她总是傻傻的等待,这让人很伤心。孩子们很珍惜好朋友之间的友谊,友谊对孩子也很重要。在这里我很欣赏刘老师的教育方法。她尊重孩子们的愿望,早上和好朋友一起等着。它体现了教师尊重儿童的原则。

儿童的欣赏—儿童成功的基石。视频中喜欢探险的孩子奚坤把鞋子、玩具、球等扔进垃圾箱。原来他想知道垃圾箱的肚子有多大。他还把塑料玩具撒得到处都是。在普通人眼中,这是一个喜欢给老师捣乱的孩子。但是在视频中,李先生非常欣赏这个孩子,他说这是一个孩子可以自由探索的空间,这种教育方法是值得学习的。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视频中校车上写的“孩子是脚,教育是鞋”一样。只有适合儿童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让我们用欣赏的眼光,根据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进行不同的教育。用我们自己的爱心和耐心,按照教材进行教学,给孩子们一片自由的天空,回报他们一个快乐的童年。

小人国观后感(篇5)

《小人国》纪录片观后感

sweet 《小人国》这部纪录片电影,记录下了巴学园里每为孩子的成长历程,在他们纯净的世界里也充满了酸甜苦辣,苦乐喜悲。虽然他们是孩子,但巴学园里的“天使”教师们却给予了他们成年人的自由,让每一个还子在自己的天空下翱翔。教师们知道“孩子是脚教育是鞋”。看《小人国》的过程中,总是会有忍不住的感动和会心的微笑和忍不住的大笑。那些感人的场景、孩子们天真的笑脸和他们看似幼稚却充满探索精神的行为总会让观看的人们印象深刻。其中影片中着墨最多的三个孩子最显示出了他们的个性与共性,这三个孩子在巴学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巴学园这个大集体中,有一位性格暴躁,爱用言语威胁小朋友甚至会用武力解决问题的大男孩,他就是五岁的孩子王池亦杨。在记录片开始,池亦杨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有暴力倾向的男孩:因为他和朋友玩帅或聊天中只要对方不服从他或者他不顺心,总会听见他说“我会打死你。我一会儿就掐死你“的话,让人听了心惊胆战。所以在影片的一开始我还是对他有一些偏见的,但看完影片我的对他的印象也有很大改变,而且喜欢上这位有个性的大男孩。但巴学园的老师们一直用一个态度对待孩子们,在影片中还录有一段巴学园教师和一些参与者晚上坐在一起讨论的视频,内容大体是:参与录制的人中有一位建议说应该把池亦杨送出巴学园,他在这里只会扰乱园中的正常生活,可大李老师一句话扔我明白,孩子是可以教育的,正如她所说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她认为池亦杨虽然淘气但却给园里的孩子们树立了男子汗的榜样。这让我想到了以前课上学过的:给学龄前儿童树立好榜样,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特别重要的。从影片后面的发展看,池亦杨在大李老师的教导与循循善诱下渐渐的蜕变、成熟起来,虽然过程是漫长的,其中不免有和大李老师的冲突,但最终他的改变还是显而易见的。她照顾园里小朋友、组织男孩子一起做探险,士兵侦查等游戏活动。看见他的改变我真的很开心,在巴学园老师们的教育和与小朋友们的相处中池亦杨保留着自己的个性成长起来!

在影片中总能看见一个走路都不稳,却停不下来一直“搞破坏”充满探索精神的锡坤。在他的世界里任何事物都是神秘的,他的好奇引领他去探索一切。当看见他把好多园里的东西一个一个放进垃圾桶里,我已张嘴大笑,这些看似幼稚却充满探索精神的行为会觉得他既可爱又聪明。巴学园里的老师也很欣赏和尊重他的这一“癖好”,大李老师不仅给锡坤一个自由的探索空间更是时而参与到他和活动中。影片中大李老师跟锡坤一起在地上撒积木印象很深刻,大李老师一直站在孩子们的角度看问题,其实巴学园中的每一位教师都一样,都是孩子们的好朋友,正因如此锡坤才能无拘无束的探索自己好奇的事物。 另外,清晨,在巴学园的门口总有一位眉头深锁的小姑娘在张望园外,等候一个她熟悉的身影。她就是为友情四季等候的辰辰。辰辰的嘴里总会念叨的就是“南德呢”,好像她只有南德一个朋友,只有和南德在一起才能看见辰辰的笑脸,看见她忧郁的面孔,总会感觉有些揪心。这么一个可爱幼小的女孩的世界里为什么被孤独笼罩。她的

性格特点大李老师是了解的,所以每天等候南德的身影都不只一个她一个,还有一位爱他们的大李老师,每当等到南德来时她的脸上总会挂着喜悦,让影片的人也被感染着。她等待南德的习惯一直延续到冬季巴学园迁园的一天早晨,那天还下了雪,她在冰冷的室外等着南德,这是他最后一次等南德了,进入教室后大李老师和他们两个聊天并告诉他们要迁新园并且南德要去其他班三个月不能和辰辰在一起了,在交谈中辰辰答应老师南德走后她会尝试着交新朋友,看到这被辰辰的话微暖了心窝,她的世界并不孤独,因为她在尝试走进大家的生活! 巴学园也迁进了新园,大家都开始了新的生活!

在巴学园中的每一位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每一位老师也尊重孩子们的特点因材施教,相信他们以后的成长和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

小人国观后感(篇6)

《小人国》就是一部关于儿童的生活戏剧——发生在真实儿童里的真实故事,它为我们呈现了一个陌生又真实的儿童世界,其中的许多镜头都让我感觉似曾相识。透过此次学习令我受益匪浅,下方就谈谈我自我的一点不够成熟的体会。

一.教师扮演的主角

此刻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仍然就是教师们把自我置于绝对权威的地位,就是教育活动的领导者、表演者;而幼儿则处于绝对服从的地位,在教育活动中只能当听众、观众,一切都要耳提面命。当然我也一样,总就是期望孩子能完全的听从我的安排,按照我说的做,一旦发现孩子没有听我的话,不管三七二十一先阻止了再说。虽说了解我们就应以孩子为中心,教师应处于引导的地位,但就是做起来的时候这一切就会抛到脑后了。但就是,在巴学园里我看到了孩子和老师之间的亲密关系,他们超出了老师和学生的关系,让我看到了好朋友之间的心与心的交流。调皮、霸道的孩子对于我自我来说就是最头疼的,对于这类型的孩子我还真没那么多的耐性去对待,但就是看到李老师对池亦洋不厌其烦的进行教导,不断的让他明白自我的行为已经造成的后果,而不就是笼统的对他的行为进行指责。

我们只就是他们生活的一个参与者,对于他们的活动我们要充当的就是合作者,不就是干预者。他们犯错了,我们就应就是让他们自我了解自我行为对错与否的引导者。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情感联系会影响到教师对幼儿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因此,我们就应确立好自我的主角,把握好自我与幼儿的关系,把自我看作幼儿良好的合作者与协作者,用爱去感染幼儿,让幼儿感到教师就是他们中的成员而不就是约束限制他们的成人。我们就应时刻调整自我的情绪,始终用和蔼可亲的态度去对待幼儿,为他们创设自主的活动环境。细心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尽量照顾到每一个幼儿,要多与幼儿交谈,一齐玩,鼓励幼儿表达自我的意见和想法,建立宽松平等的师幼关系。

二.孩子就是脚,教育就是鞋

在巴学园的校车上有这么一句标语“孩子就是脚,教育就是鞋”。这句话其实在我理解就就是:不管你用多么完美的教育观念,如果孩子们不适应你所使用的教育方法,那就就是一句空话,甚至就是阻碍他们发展的废话,对于孩子的教育要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当问题孩子将问题抛给我们,作为老师的我们要将这样的一个球再次传到他们那去,就要思考“力度的大小”不能伤着他们,这就要求我们有灵活的教育智慧和一颗充满爱的心。

透过观看此部影片,我学到了很多,电影中的许多片段,零零碎碎却深深的印刻在我的脑子里。我明白,以我此刻的教育经历可能并不能游刃有余的表达我想要表达的感想,相信经过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下一次再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我又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小人国观后感(篇7)

《小人国》观后感

《小人国》这部纪录片记录了在巴学园中,一群性格迥异的孩子们是如何上幼儿园,玩耍,学习;以及老师是如何对待这些性格不同的孩子的。每当发生一些令我们手足无措的情况时,巴学园的老师总能用自己的方式巧妙的化解。这很值得我去思考,使我受益匪浅。

这部纪录片当中有好几个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人物。首先是每天早晨在巴学园门口等待南德的辰辰,每天辰辰都会花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等待南德。虽然辰辰是一个比较沉默寡言的儿童,很少与老师交流,但是她与南德之间的关系,使她获得了真正的同伴交往。儿童在与同龄人的交往中,需要由自己引起并且维持,而且同伴给予的反应远比家长和老师要来的模糊和缺乏指导性。因此,儿童从与同伴的交往中,更能学习亲社会性的行为。相比起亲子关系,同伴交往更加平等并且要适应各种不同的情境,对孩子的亲社会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老师对于辰辰的尊重顺应了孩子的天性和发展,并且做出了许多支持辰辰的行为,例如陪辰辰一起等待,在南德到达幼儿园以后,也帮助促进辰辰和南德之间的交流。教导辰辰和南德之间的社会交往行为。

第二个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池亦扬,这个孩子很顽劣,喜欢欺负人,搞点小破坏。这是孩子同伴交往中带有攻击性的行为。虽然池亦扬常常欺负别人,老师经常对他进行教导,但并未因此而放弃他,也不会非常严厉的指责他。仍然采取循循善诱的方式,并且在池亦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告诉被池亦扬欺负的小朋友池亦扬身上的闪光点,努力让池亦扬融入进小朋友之中。

第三个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锡坤,这个孩子非常具有探索精神。他经常把自己和别人的东西扔进垃圾桶里来度量垃圾桶的深度。这种行为在不了解情况的人眼里可能非常匪夷所思。但是老师在这当中起到了一个非常好的作用,她细心地了解了情况,并且鼓励锡坤的这种行为,让他在巴学园当中尽情的探索。

最后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老师在当中起的作用,她对这些孩子们非常耐心,而且因材施教。在孩子们之间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这位老师非常明白这些孩子们具有不同的生活经验和背景,因此他们对于相同事物也会做出不同的具体反映。老师在当中起到了引导的作用,使孩子们能够更好的相互交流和互相模仿。同伴交往为儿童提供了更广泛的交流讨论和协商的机会,让他们一起探索,发现事物的新方面。丰富对于生活的认知,发展自身解决问题的原因。

这部纪录片,让我们看到了真实的儿童,让我们明白,应该顺应儿童的天性,这样他们才能更好的发展,促进儿童同伴之间的交往,这样孩子们才会茁壮成长。

小人国观后感(篇8)

“小人国”听起来这个名字很罕见,小人国里的人究竟有多小,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1699年5月4日格列佛 医生接受了“羚羊号”船长威廉。皮利查的建议作为随船医生和他一起到南太平洋去航行。他们从利伯斯多起启航。在向东印度群岛航行途中,遇到了大风暴,一阵猛烈的风势,驱赶着他们的船。后来想方设法脱离沉船和礁石,因为种种的自然环境,同伴们都葬身海中,格列佛则幸存下来,于是他带了一个岛上。

当他想试图起身时,可是却动弹不得,后来发现手脚都被钉在低上,头发也死死地钉在地上,浑身上下都用绳子绑住了。他听到一阵嘈杂的声音,后来终于看到一个6英寸高的小人,受里拿者“武器”,这个小人后面站着40个这样的小人,他们都爬到格列佛身上玩耍,后来格列佛的一声大叫,把小人们都吓跑了。有一个小人从格列佛身上跳下来,竟然把腿摔折了。

在痛苦中他受到了小人们的攻击,当他饿的时候,小人们拿来的东西都不过他塞牙缝,小人国的皇帝下令用600张小人过普通的床垫拼成一张格列佛能躺下的床垫,大约3个星期,他在学习小人国的语言有了很大的进步,他也可以用简单的语言和他们交流。

他在小人国学到不少东西,也了解了小人国的民风民俗,在那里生活将近两年的时光后,于公元1701年9月24日早上6点,格列佛扬帆离去,在1702年4月13日到达唐斯港,他把从小人国带回来的牛羊放到格林威治的一座弹球场上。在英国停留短时间内,他将牛羊都卖了,后来在家住了两个月后又出还碰运气啦!

小人国观后感(篇9)

原本以为小人国是一部动画片,可看着看着,那部看似随意的纪录片深深的吸引了我,影片带着我直观地走进孩子的世界。在这个小人国里,每个孩子都被视为与大人一样享有平等的权利。

教师们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决定,保护并引导着孩子的天性,相信孩子们的行为必定有其原因,留给孩子反思的时间认识自我的错误。巴学园被看成是一个小社会,每个成员都必须遵循社会的

相关规则!

在这所幼儿园里,教师们尊重每个孩子。感情细腻性格执着的辰辰。教师们一向赞同她等待她的好朋友南德。看到那里,我在想辰辰一向坚持每一天都等,可南德真正把她当成是自我的好朋友

了吗?就像大李教师不经意间对南德说的一句话:“辰辰每一天等南德,南德来了却装着没看见一样”可接下来的镜头,我明白南德也同样把她当做好朋友。一齐吃饭、一齐睡觉、起床后顾不

上自我穿衣服先帮辰辰穿……或许只是南德来得晚了不好意思表达而已。孩子们之间的情感,仅有孩子能够理解。

一个简单而真切的儿童世界,一个个真实的镜头,总在不经意间让我们嘴角上扬,会心一笑!微笑过后,又总让我们深思!

作为一个幼儿教师,看着影片,对照着自我的工作。佩服大李教师的同时,不免有些惭愧。让我们停一停忙碌的脚步,静下心来去慢慢品味我们身边那个纯真的儿童生活世界!当你用心蹲下

来,走进去,你会发现,这个孩童国度里有很多被你忽略甚至常常易受大人权威所扼杀的孩子的道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能体会: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父母和教师都会说是爱孩

子的。可是怎样的爱才是恰到好处?这的确是值得我们探究的一个话题,也是最近现代教育理论时常争论的话题。而这部影片则让各界争议的人们看到了亮点,再爱也要有权利,再爱也要有

规则。孩子们的情感世界中迸发的点滴精彩,无需成人去干预,无需成人去打扰,一切都是自然赋予他们的力量。我们只是沿着他们成长的轨迹给予适当的帮忙就能够,之后就是谦卑的看着

他们成长。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