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案设计(精选9篇)

05-31

本文是我们精心整理的“《北京》教案设计”,教案和课件都是老师需要认真准备的东西,每位老师都需要撰写教案课件,因为教案是完整课堂教学的重要支撑。希望大家能够参考本文!

《北京》教案设计 篇1

北京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芙蓉楼送辛渐》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诗意,抓住冰心、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气节的决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流传至今仍广为传颂的唐朝名诗《芙蓉楼送辛渐》。

2、板题。强调:芙蓉的写法、意思。

3、齐读题目。

4、用一句话说说诗题的意思。

二、介绍诗人

三、品读重点,深入感悟

1、出示自学提示:

①自由读古诗,多读几遍,读准确,读流畅。

②结合文中注释,四人一小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句诗写了些什么。

③在不明白的地方打上问号。

2、回报交流。

(1)指名读诗。随机学习壶字。

再齐读。

(2)从诗的前两行,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此时此刻你觉得哪一个词最能表达你的感受?

想一想:诗中的哪两个词语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和情绪?

什么样的雨称为寒雨呢?寒雨怎么样呢?

秋风秋雨秋煞人,寒雨不仅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暗淡气氛。

谁孤呢?仅仅是楚山孤吗?还有谁是孤零零的?

让我们带着无限的离愁再来齐读这两句诗。

指名读。

(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最后两句诗写了些什么?

冰心从字面上看是什么意思,实际上诗人想说明什么?

玉壶又是什么样子呢?

诗人把自己的心比作玉壶里的冰一样清正廉洁。在与好友分别的时刻,诗人为什么要这样比喻自己呢?

出示写作背景。

阴霾的天气,远离的朋友,再加上众口的毁谤,朝廷的贬谪,诗人没有退却,而是勇敢的面对一切。

所以,临别之时,王昌龄坚强地对辛渐说

一切的一切,王昌龄没有失望,而是乐观地对辛渐说

让我们像王昌龄一样,坚强而乐观地说

(4)同学们已经会从前两句诗中读出孤独、凄凉,从后两句诗中读出乐观坚强。你们会读诗了,你们会吟诗吗?

吟诗,就要入情入境的吟诵,抑扬顿挫慢慢的吟出诗的韵味。

试读。

指名读。

3、拓展延伸。

人生自古重离别。你们还知道哪些送别诗?

4、小结:人生自古伤离别。可是,今天的离别不正预示着明天的重逢吗?只要我们心中有彼此,只要我们学会珍惜,离别将不再是忧伤。

《北京》教案设计 篇2

北京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笔算除法》

练习内容:

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2.结合习题渗透事物之间是有练习的这有简单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练习旨在巩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除的顺序和竖式的书写格式,练习时不但对学生计算步骤方法要充分重视,同时要培养学生书写正确、整齐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全体练习,同桌校对

20230104046032000236067209

2.出示课本练习题。

边做边思考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

3.世界上的许多事物,它们之间都是有联系的,我们数学也不例外。请同学们看第21页第3题。算算、填填、说说每一组上下有什么联系。

二、笔算练习

1.805684987864493626964

2.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出示小黑板练习题

三、作业

第21页第4题。

《北京》教案设计 篇3

北京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实践活动(一)》

教学要求:

1.通过整理自己的小书包,使学生体验到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也有数学

2.使学生能运用分类的方法,有顺序的整理学习用品,能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

3.复习10以内加减法和位置与顺序等有关知识

4.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整理学习用品的习惯。

学生已具备的知识水平:

能正确口算10以内的加减及相应的减法;学生已经学习了分类、整理的知识。学生已学习了位置顺序的知识。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能比较清楚的表达和交流自己整理书包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开阔学生的思路,使学生逐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

教学内容:

整理我的小书包

教学目的:

1.通过整理自己的小书包,使学生体验到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也有数学存在

2.使学生运用分类方法有顺序的整理学习用品,能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复习10以内加减法和位置与顺序等有关知识

教学难点及突破方法:

有条理的整理学习用品。

讨论课前准备:小书包

教学过程:

(一)说说自己的书包里都有什么?

(二)把书包和本、文具盒摆在桌子上

1.独立整理在桌子上摆放整齐

2.你是怎么整理的(小组内交流)

3.全班内交流(书和书、本和本、铅笔盒、大书放下,小书放上,同类书本放在一起)

4.看看谁的方法好,再整理一次

(三)算一算

1.看看共几支笔?(自己数一数填书上列算式可按长短笔来分可按上下来分

2.共有几本书?

3.共有几个本?

(四)说一说每一种文具在铅笔盒里摆放的位置

(五)还可以怎样分类整理?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小结: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也有数学存在,只要平时注意观察就回有所发现。

板书:整理我的小书包共有()支笔共有()本书口+口=口共有()个本课后反思:学生能够整齐的整理自己的小书包。

《北京》教案设计 篇4

北京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漫谈沟通》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读六个字。

能力目标:默读课文,知道课文说明了什么;了解说明文的学习方法。

情感目标:产生主动与家人、朋友沟通的兴趣和行动。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课文内容按要求填写制定的表格。

教学重点:能根据课文内容按要求填表格,并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进一步了解说明文的学习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忆前两课学过的说明方法。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三、默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说明了什么?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表格。

带着表格中的问题边读边画,边批注。

填表

动物名称

沟通方式

人类

五、比一比,说一说

六、比较。

作者选择了在哪几类场所活动的动物?

人类的沟通方式与动物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七、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沟通的方式,说一说。

课后小结:引导学生进行自学,给了充分的时间进行画批、填写表格等,再请同学们进行交流,学生能根据课文内容按要求填写制定的表格,并同过交流掌握课文的内容。

《北京》教案设计 篇5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收集有关百分数的信息,感受百分数的应用价值。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读法、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交流、讨论、辨析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抽象概括的能力,深刻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善于质疑的学习态度。渗透事物之间具有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百分数意义的概括与理解。

教学难点: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三、教学准备

课前收集相关资料,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教师:天气越来越冷,老师想去买一套保暖内衣,在商场里选了这样两套衣服。在看了合格证以后发现这样一些信息,请你来帮老师选一选,买哪一套比较好?(课件出示图片和相关信息。)

预设:买第二套。

教师:能说说为什么吗?(棉的成分是100%。)

追问:这个100%是什么意思?65.5%又表示什么呢?

讨论交流,并逐步达成共识:100%棉表示这件衣服是全棉的,65.5%棉表示这件衣服含有65.5%的棉。全棉的衣服更保暖,建议买第二件。

【设计意图】从最常见的衣服标签信息入手,创设帮老师选一选的问题情境引入百分数的教学。使学生经历最初的直觉(认为第二件衣服比较好),到判定标准的感知(表示棉含量的百分数),自然地沟通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

(二)尝试读写,初步感知

教师: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上面这样的数?举例说一说。(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教师:老师这里也收集了几个这样的数。(指名读一读。)

教师:像刚才这样的数,都叫做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板书课题:百分数。)其中的%叫做百分号。

教师:同学们在读这些数时,有什么相同的感受?(结合课件展示。)

预设:都表示谁是谁的一百分之几。

课件出示:表示()是()的一百分之()。

追问:你能具体说一说吗?

预设:第1题表示我国耕地面积是世界耕地面积的;第2题表示人体中水的重量大约是体重的;第3题表示果汁的含量占整杯饮料的。

【设计意图】采用同化的方式提取抽象概念,引导学生找出相比的量是哪两个,感受这两个量之间存在的关系。另一方面,该环节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自主探索新知,同时也为本节课教学难点的突破进行了铺垫。

(三)分析归纳,理解意义

教师:所有的百分数都可以这样表示吗?这个百分数表示什么?

引导说出:已经复制的文件容量占所要复制的文件容量的。

质疑:那么没有复制的文件容量占所要复制的文件容量的多少?(86%。)表示什么?

教师:再来看看这里的百分数,表示怎样的意义呢?

引导说出:这里的120%表示今年12月比去年同期多的销量是去年同期销量的。而241%表示今年2月份比去年同期多的销量是去年同期销量的。

教师:你能用这样的形式表示收集到的百分数吗?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归纳小结: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设计意图】以上三个环节体现了从建立表象形成模型得出概念的总体教学思路。通过大量的具体实例,让学生说说这些百分数表示的具体含义,而不是局限于对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这一抽象概念的表述。

(四)产生背景及应用价值分析

在这个学期的几次计算训练中,老师把自己教的两个班级的几位同学的成绩进行了整理,大家可以来看一看。

要挑选成绩最好的同学去参加比赛,怎么办?(学生计算,校对反馈。)你是怎么做的?

预设:进行通分,比较四个分数的大小。

教师:大家再来看这两份统计表。你说我们选谁去参加比赛?(小英。)

为什么从这两张表格中你可以直接比较出四位同学的成绩呢?

预设:因为都是分母是100的分数。

也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什么?(百分数。)

教师小结:从这个题目中,我们发现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而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这样更有利于进行大小的比较。

你能把这些分母是100的分数改写成百分数的形式吗?(写法指导,学生自主练习。)

【设计意图】百分数的产生背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不能只停留在教师的语言描述上,应该引导学生从实际需要的角度去感受,这样的理解才更加具有深刻性。百分数的写法是教学内容之一,但在教学中不是重点,在改写的练习中适当进行写法指导即可。

(五)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课件出示题目:下面哪几个分数可以用百分数来表示?哪几个不能?说说为什么。

(1)

(2)

学生练习,交流反馈。说说75%、50%各表示什么意义。

教师小结:分数既能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也可以表示具体量。百分数只能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不能表示具体量。

【设计意图】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在这一教学环节中,通过比较练习,突破了本堂课的教学难点,同时帮助学生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六)课堂练习,巩固运用

1.猜盐水的浓度。

这里有一杯淡淡的盐水,你能用一个百分数表示这杯盐水的浓度吗?

预设:我觉得是7%左右。

教师追问:这个百分数表示什么意义?

教师:老师告诉你这杯盐水的浓度是5%,谁能说说这个百分数表示的含义?

预设:盐的成分是这杯盐水的百分之五。

教师:如果这杯盐水的浓度很高,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一个百分数表示?(指名回答。)

教师追问:为什么没人猜是100%?可能是100%吗?(不可能。)

教师:如果盐水的浓度是100%,这个百分数表示什么含义?(盐是盐水的100%,也就是全部变成盐了。)

揭示:在20摄氏度常温下,盐水的最高浓度只能达到26.47%。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猜盐水浓度的过程中感受轻松愉快的氛围。在拓展对百分数概念的认识、领会百分数现实意义的同时,明确有些百分数不可能达到100%的原因。

2.课件出示相关信息。

教师:你觉得这两位同学说的女生人数一样多吗?请各自说说理由。

质疑:都是49%呀,为什么不一样多呢?(引导学生从百分数的意义进行分析。)

预设1:因为全校的人数不一样。

预设2:应该是不能比较,总人数也可能一样,也可能不一样。

小结:这里的49%都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四十九,而不是具体的数量,所以无法比较具体数量的多少。

【设计意图】在思考中发现问题,在辨析中加深理解,最终达成共识。这样的设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热情,使他们对问题的看法更为全面,对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

(七)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学习这节课之后,你有什么收获?谁能说一说?(再次强调百分数的意义。)

自学教科书82~83页内容,完成做一做练习。

浙江省诸暨市璜山镇化泉小学张垚杰

《北京》教案设计 篇6

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密铺》

教学内容:

这是一节根据有关平面图形特点进行观察、操作、思考和简单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对平面图形的特点有了基本的了解,并且对生活中的密铺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学生通过感知、体验、感受欣赏密铺,知道什么是密铺并可以简单地设计密铺图形,学生。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什么是图形的密铺;

2.通过拼一拼、摆一摆等活动,探索那些平面图形能够密铺,并在操作过程中感受图形密铺的特点;

3.通过欣赏密铺图案和设计简单的密铺图形,经历欣赏数学美、创造数学美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密铺的特点,知道哪些图形可以密铺。

教学难点:

理解密铺的特点,能进行简单的密铺设计。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感受密铺

谈话:同学们,上课之前你们能先帮老师解决一个难题吗?老师家门口有一块泥地,每当下雨的时候就会很泥泞,为了方便行人,老师决定把这块地铺上地砖,有三种方案摆在这,你来帮帮我,应该选哪一种啊?

呈现问题情境,以投票的形式推送查看投票结果,引导学生选择最优方案并说明理由:为什么A是最优方案?

它和B、C比有什么优势?

预设:B有空隙,C有重叠

谈话:嗯,A方案中地砖既无空隙又不重叠的铺在一起,既铺盖了泥泞的泥地,还节省了材料,像这样一个图形,既能够无缝隙又不重合的铺在一个平面上,这种铺法就叫做密铺。

谈话: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密铺现象吗?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畅所欲言

谈话:生活中原来有这么多密铺现象啊,你能试着总结一下密铺有什么特点吗?

预设:无空隙、不重叠。

二、操作探究,体验密铺

谈话:知道了什么是图形的密铺,你能猜一猜我们学过的这些平面图形哪些能够密铺,那些不能密铺吗?下面就来动手拼一拼,验证你的猜想推送密铺flash,让学生动手操作,这过程中将优秀的拼摆实时投影在屏幕上展示。

引导学生总结能单独密铺的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直角三角形、等腰梯形、正六边形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老师给你无数个相同的普通梯形,能密铺吗?那无数个相同的任意三角形呢?为什么?

(能,因为任意两个相同的普通梯形/三角形都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而平行四边形是可以密铺的,所以它们是可以密铺的)

推送动画,学生再次直观的验证自己的猜想。

引导:那不能单独密铺的图形能不能和其他图形组合密铺呢?验证你的想法。

学生再次利用密铺flash验证猜想。

三、创造欣赏、感受密铺

谈话:你们太棒了,根据密铺的特点,经过猜想验证找出了这么多可以密铺的图形,其实在生活中,密铺现象无处不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推送生活中的密铺现象的图片(地砖、蜂窝、俄罗斯方块等等),学生浏览图片感受生活中的密铺。

谈话:你们知道吗,荷兰著名画家埃舍尔就利用了密铺现象创作了许多世界名画,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推送有关埃舍尔作品和介绍的视频。

四、拓展延伸、设计密铺

谈话:欣赏了这么多美丽的作品,你是不是也跃跃欲试了呢,我们想为教室的窗帘设计一组密铺图案,请你利用老师推送给你的资料来模仿创造,当个小小设计师,看看谁设计的最漂亮。

学生利用手头的视频、图片创造设计(资源可反复观看,学生根据自身需求进行选择模仿或创造)

学生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巡视给予适当点拨和投影

五、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继续完成我们的作品,上传到学生空间,互评点赞,截止到下次上课前,我们根据获得赞的数量评选出我们班的小小设计师。

《北京》教案设计 篇7

北京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24时计时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了解24时计时法的特征,会用24时计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并能正确进行两种计时法的互换。

2.经历认识、收集、应用24时计时法的过程,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

3.在探索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互换中,促进思维发展。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把用24时记时法表示的时间,与用普通记时法表示的时间进行互换。

教学难点:

理解和发现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钟面(上面是7时)

1.同学们,在前边我们已经认识时钟,看看现在是几时?(7时)你们昨天7时在干什么?(看电视、吃早餐、睡觉)为什么会这样呢?

2.揭示课题:24时计时法

【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入数学学习,唤醒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新课伊始,设疑激趣,一方面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另一方面也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明确了方向。】

二、围绕目标,合作学习。

1.关于24时计时法你有哪些了解?

2、.谈话交流。

a.晚上12时谈话:春节联欢晚会新年的钟声是什么时候敲响的呢?思考:这是夜里12时,是旧的一天的结束,新的一天的开始。我们把这一刻称为0时。闭上眼睛想一想,时针一天正好走几圈呢?接着演示时针是怎样走的。

b.上午7时思考:现在是几时?你在做什么?

c.中午12时追问:上午的学习结束,该吃午饭了。是几时?到中午12时为止,钟表上的时针走了几圈?经过了多少小时?

d.晚上7时怎样用24时计时法表示?有什么电视节目?(思想教育:关心国家大事)

e.又到晚上12时

思考:这一天钟表上的时针走了几圈?经过了多少小时呢?1日=()时?

3.怎样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一天中不同的时刻吗?

4.反馈练习

a.0时指什么时候?

b.上午7时,用24时计时法怎么表示?中午12时怎么表示呢?

c.下午1时用24时计时法该怎么表示呢?

d.下午7时,用24时计时法该怎么表示?

【利用钟面模型的课件,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感知一天中不同的时间段,时针在钟面上转两圈,一昼夜共有24个小时,建立0时的概念。通过具体的事例,帮助学生明确一天中开始和结束的时间0时。认识0时是一天的开始,24时是一天的结束。】

四、巩固练习,学以致用。

《北京》教案设计 篇8

北京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知道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意义。

2.感受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意义,并产生从我做起,精心保护地球的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领会只有一个地球和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引读至可亲)[课件]。

生齐读: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外面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的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师:当你在欣赏这段文字时,心中是何感想?(简说)

(地球美丽壮观,和蔼可亲,像灿烂的明珠)

2.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师:宇航员为什么发出这样的感叹?

二、梳理文章

1.默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写了写了地球的可爱?

(地球的美丽壮观、地球无私奉献)

(1)感悟地球的渺小和无私奉献

导语:地球像一叶小舟,载着60多亿人,在茫茫的宇宙中行驶,这叶小舟无怨无悔。她是多么的慷慨无私啊!我们的人类又是怎样对待她的呢?

2.感悟地球容易破碎(人类对地球的破坏)(m.676u.COm 个人总结网)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文中列举了哪些自然资源?他们有什么不同?(一类是不能够再生,一类是能够再生的)

(2)课文从哪几方面讲了人类对地球的破坏?

(3)这些破坏会导致怎样的后果?(出示幻灯片)

导语:地球在宇宙中这样渺小,自然资源又是有限的,于是有人提出新的说法,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这样的说法能行吗?为什么?

3.感悟无法移居的事实

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说一说为什么无法移居?

(第一,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第二,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是遥远的事情,即使实现了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4.实际上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如果我们破坏了地球,我们就别无去处。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应该如何做呢?齐读最后一段。(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

三、总结全文,提升情感

相信每一个同学了解到这些,心情都是沉重的。这时,你一定有话对地球母亲说,对人类说,或者对自己说吧?

《北京》教案设计 篇9

北京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慕田峪观云海》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认读6个生字,会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能说出作者在慕田峪长城的所见所闻。

3.摘录文中描写云海的词语或句子,并读一读。

4.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描写云海的千姿百态,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借助课后生字表和工具书读熟课文。(读准字音,了解字意)

理解词语的意思

倏来倏去极快的来来去去。扑朔迷离比喻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绚丽灿烂美丽。弥散(光线、气体、声音等)向四处扩散。依稀模模糊糊。清馨清香。

2.同桌互读课文,检查是否正确、流利。

3.指名让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4.默读课文,结合课后练习题自学课文。

二、组织交流,理解体会文章内容。

1.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教师进行巡视)

3.指名汇报。(引导学生抓住描写云海的语句。)

课末反馈课堂小结。

体会句子。

雾气中依稀伴着清馨的花香,沁人心脾。

周围的群山时隐时现,远远望去,宛如一个个小岛出没在波涛滚滚的白浪之远处的云雾洁白如雪;近处的云雾似阵阵清烟缠绕在山腰之中。

而飘忽不定的山风,一会儿把连在一起的云撕开,一会儿又把几块云衔在一起,一会儿又把云塑成了各种难以名状的造型真是千姿百态,令人目不暇接。

4.指名读自己画的句子。(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本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相信《《北京》教案设计(精选9篇)》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儿园教案,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北京教案设计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