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课件(精品9篇)

06-02

每位老师在每次授课前都要准备一份完整的教学课件,编写教案课件是日常必备活动。健全的教案制度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因素,那么什么样的教案课件才算是优秀的呢?我们期望这份“有的人课件”能够满足您的需求,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浏览阅读本文!

有的人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服务的人将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教学难点]

1、理解两种人的含义

[教学流程]

一、初识鲁迅,质疑题目

师:(幻灯出示鲁迅图片)孩子们,你们认识他吗?说说你了解他一些什么?

师:出示鲁迅介绍。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早年,在日本仙台学医,看到旧中国人民的思想不觉悟,他毅然下定决心,弃医从文,用笔写文唤醒中国老百姓,用笔作武器抨击黑暗的旧社会。他鞠躬尽瘁,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夜以继日地写作。写出了《呐喊》、《狂人日记》等许多作品,向黑暗的旧社会发起了挑战,唤醒了数以万计的中华儿女,起来同反动派进行英勇斗争。

引题:著名诗人臧克家在鲁迅逝世13周年纪念会上,深切追忆鲁迅为了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写下了《有的人》这首短诗。

生:读题

师:诗歌是为了纪念鲁迅的,为什么不用《纪念鲁迅》为题?(板?)

师:结合同学们的预习,诗中概括性地写了哪几类人?

师:活着—死了,死了—活着。(相机板书)

二、对比朗诵,深层探究

师:自由的诵读全诗,把写这两种人的诗句分别用横线和波浪线标出。

师生交流(课件出示重组后的诗歌)

生:同桌合作诵读

生:展示读(评价)

师:这样一读,这两种人的对比就更加鲜明,更加强烈了。

师:你知道这两种人分别是怎样活的吗?我们先看到第一种人。(课件出示重组的反动派的诗句)

三、对话交流,读中悟情

a: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师:找出诗句,读一读

师:平时我只听说过“骑……”?这里骑什么?(板骑)

师:孩子们,这个“骑”还是骑的意思吗?(剥削、压迫)

师:这个“骑”字,让你联想到什么?一个人,一幅画面,一段影视剧,一句话,一个词?

师借学生的画面引:反动派作威作福的画面。(引:汉奸走狗——小兵张嘎、周扒皮、李三刀……)

师:是啊!这些人骑在人民头上自以为怎么样?(读“骑”诗句)

师:同学们,这些人怎么样?用一个词来形容。(读“骑”诗句)

师:孩子们,你知道被骑的这些人民,这些老百姓怎样吗?(借机出示幻灯,教师语言烘托)

师:只要这些作威作福的人活着,人民能活吗?——读“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师:孩子,你就是被骑的人民,你心里涌动着什么?(恨,恨之入骨……)(板恨)

师:此时,你最想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借机读反动派下场句)

(指导读摔跨策略)a你不是恨吗?

b你不是恨之入骨吗?孩子咬咬牙!

c加上你的动作,让我感觉到你的恨!

b: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师:同学们,我们接着看一看另一种人是怎么活的?

师:什么叫俯?你能做个动作吗?(板:俯)

师:孩子们,像刚才我们联想“骑”字那样,你从俯想到些什么?

师:(鲁迅半跪包扎伤口图)鲁迅跪出的是什么?

师:像鲁迅一样为人民而跪的人其实还有很多很多,课件出示一组“俯”图片。

师:你还知道谁?

师:出示题目:_____,这就是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引导写图片之外的内容)

师:这样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读)

师:是呀!面对这样的人,千言万语汇成一个字——爱(板书)

这样的人的结局又会是怎样的呢?

读:诗句——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师:指导朗诵

策略:a、记住了他五十年!哪位同学记住他更长时间?

b、嗯!不错,你注意了哪个词?

c、注意一下“永远”,让大伙感觉到到地老天荒,人民还记住他!

师:鲁迅死了吗?

师:是呀,鲁迅没有死,他的精神还活在第一个人的心中,13年后,臧克家想起了他,七十多年后的现在,《亚洲》周刊把鲁迅先生的作品评为亚洲所有作品第一名;在《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人》一书中,他占据了重要的席位。鲁迅必将永垂不朽!

师:一边是深深的恨,一边是沉沉的爱……(对比读诗)

四、拓展延伸,探寻真理

师:同学们,这两种人分别活着的是什么?死去的又是什么呢?

生:肉体、灵魂、精神……

师:孩子们,明白了这些,诗歌也就学完了。最后我们一起配上音乐能背的和老师一起背诵,不能背诵的朗诵。

师:学完这篇课文,我想同学们对于活着的意义有了更深的思考!我们再来读一读其它的关于这方面的感悟!(出示名言)

1、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潜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毛泽东

2、让别人过得舒服些,自己没有幸福不要紧,看到别人得到幸福生活也是舒服的。

——鲁 迅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4、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 迅

四、作业

1、背诵诗歌。

2、课外读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人间鲁迅》、《鲁迅的最后十年》……

有的人课件 篇2

教学建议

课文主题

“有的人”这个题目包含了诗中所写的两种人:即作者歌颂、赞美的是以鲁迅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作者揭露、批判的是一切反动派。联系诗的副标题,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是以歌颂、赞美为主旋律的。这首诗主要采用对比的写法,也就是把揭露和批判作为歌颂与赞美的一种反衬,在鲜明的对比中,抒发作者的感情。

思路结构

这首诗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作者开门见山,以两种对立阶级的人为代表,紧紧抓住参加鲁迅纪念活动感触最深的两点,即:鲁迅生为人民鞠躬尽瘁,死后人民怀念他,从对鲁迅虽死犹生的感受入手,提出了生与死的辩证观点。

第二部分(第2、3、4节),从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中,热情赞颂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伟大精神。

第三部分(第5、6、7节),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

小结:第一部分是全诗的总纲,二、三部分就第一部分提出的感触最深的两点分别进行解说和深入开掘,形成了以赞颂鲁迅鞠躬尽瘁为人民的伟大精神的抒情主线。

对比的写法

这首诗的每一节一反一正对比,使正反面人物对立得更为鲜明,从而达到突出主题的作用:

一、生死价值的对比。

第l小节中,前一个“活着”指人还在社会上生活,“死了”是指其精神已死。后一个“死了”是指人已离开人世,“活着”是指其精神不死。反动统治者“活着”,不过是行尸走肉,毫无价值;革命者“死了”,却虽死犹生,精神永存。

二、对待人民群众态度的对比。

第2一4小节的前两句都写反动统治者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

A、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

B、不知羞耻地为自己歌功颂德,妄想“流芳万世”;

C、残害人民,养肥自己。

诗的后两句都写像鲁迅这样的人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

A、“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B、“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意思是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

C、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三、人民群众对两种人态度的对比。

第5一7小节的前两句都写人民群众对反动统治者的态度:

A、“把他摔垮”,即打倒、推翻之。

B、“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即被人民忘记,被人民唾弃。

C、“他们的下场可以看到”,即身败名裂、遗臭万年。

诗的后两句都写人民群众对鲁迅这样人的称颂:

A、“永远记住他”;

B、“到处是青青的野草”,即鲁迅精神到处被传颂,被延续;C、“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无比崇拜,无限爱戴的深厚感情。

通过以上3种对比,反映了两个对立阶级不同的人生观,显示了人民群众强烈的爱与憎,从而很好地突出了诗的主题。

前后呼应的结构特点

一、弄清全诗哪些小节之间存在着呼应关系:

1.第五小节呼应第二小节

2.第六小节呼应第三小节

3.第七小节呼应第四小节

二、体会这些呼应所起的作用:

1.深化所表达的主旨。

2.使全诗形成有机的统一体。

难点解析

1、“有的人”指哪些人?

每节诗的前两句都指反动统治者,他们虽然“活着”,却如行尸走肉,他们欺压百姓,下场可耻。每节诗后两句都是指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的人。他们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赢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颂。诗作的侧重点是歌颂鲁迅及像鲁迅一样的人。

2、“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两句诗该怎样理解?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指的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只躯壳活着,他们徒具形骸,虽生犹死,生命毫无价值;“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指的是一生为人民,甘愿做人民的牛马的人,这种人虽生命不复存在了,但他们的思想,精神永驻人间。

第一个“活”字充满了作者的鄙夷和轻蔑,第一个“死”宇却表达了作者的惋惜的怀念之情,第二个“死”字充满了作者的痛恨和咒骂;第二个“活”宇是作者对鲁迅伟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赞美。

有的人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诗人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纪念鲁迅的感受,从中受到革命人生观教育。

2.通过诗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鲁迅为代表的革命战士的伟大精神,培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革命人生观。

3.加强朗读,在朗读中理解诗的深刻哲理。

【教学重点】

在朗读中理解诗的深刻哲理。

【教学难点】

通过诗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鲁迅为代表的革命战士的伟大精神,培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革命人生观。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设想】

1.通过请学生将诗歌中的“有的人”具体化的做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述职报告之家 ys575.COM)

2.在合作学习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诗歌,理解诗歌包含的深刻哲理。

过程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解题。

1.同学们,在新中国成立不久的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xx周年纪念日,胜利了的人民在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隆重纪念自己的伟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臧克家先生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革命人民隆重纪念鲁迅的盛况。感受颇深,于11月1日写下《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2.文章题目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副标题)

二、走进作者和写作背景。

1.检查学生的资料搜集情况(关于鲁迅和臧克家)

2.根据学生的回答,简介鲁迅生活时代背景降低学习难度。

3.感知鲁迅作品《自嘲》《野草》。

三、初读知大意

1.师范读:诗歌中写了几种人?(两种人)

2.全诗运用了什么写法?(对比)

四、研读品内容。

(一)生自由研读

1.这两种人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2.哪些语句具体描述了着两种人?用“ ”和“ ”分别标注出来,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根据所写的内容与结构的不同,全诗可分为几部分?

(二)学生汇报,评议共进,教师相机点拨并梳理成果

学生讨论,明确:

1、被人民憎恶的人,被人民爱戴的人;

残酷剥削人民的人,为人民服务的人;

妄想流芳千古的人, 一心默默奉献的人;

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人,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人。

2、一种是有益于人民的人,一种是危害人民的人。

3、对人民的态度不同;对功名、荣誉的追求不同;对生命的意义的观念不同。

五、联系实际谈收获

1、谈谈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2、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像鲁迅先生一样为人民服务的人,他们给了你怎样的教育和启迪?

六、总结

全诗热情歌颂了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无情鞭挞了反动统治者。诗歌在表达上的突出之点,是运用对比和反复的手法。

七、作业(小练笔)

模仿本诗的格式创作两节小诗,写作的对象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类人。

有的人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深刻的,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课前准备:

1、搜集、阅读鲁迅资料;

2、标出诗歌小节数;

3、复习朗读本单元前几篇课文的关键句子。

教学关键词:

活、死、俯、骑。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

上课前,老师想了解一下你们对鲁迅知道多少?(抽生说)

是的,中国现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和革命家,鲁迅被誉为我们的“民族魂”。要写一位如此伟大的人物,是很难的,而要通过一首诗去歌颂鲁迅更是难上加难。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近“初识鲁迅”的最后一篇课文,它恰恰就是通过一首诗去歌颂鲁迅的。这就是诗人臧克家写的《有的人》。大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读通顺正确。

三分诗,七分读。请大家走进这7个小节28行诗中,把诗读正确读流利。(生读)

汇报自读情况。(抽生读前6小节,最后一小节齐读)对于你们的朗读,老师不作任何评判,我请来了一位高人,(播放课件。听轻重,听情感,听节奏)是高手吧,说说哪个句子你现在可以读得更好了?我们跟着他一起进步吧,读这一句。

三、再读读构思。

自己再通读全诗,看一看7个小节之中藏有哪些写作技巧?(生汇报后,幻灯出示)大家看看是不是这样的?第一小节和后面的6个小节是总分关系,思路清晰;全诗都运用了对比写法,感情表达更加强烈;234小节分别和567小节照应,结构严谨。有了这个示意图,我们现在就像拧起了一根绳子,诗歌的每一句都在这根绳子上,这叫全局在握、胸有成竹。

四、品读第一小节。

既然第一小节总起全诗,那请问,是靠哪些字统领全诗的?读一读找一找。(板书:“死”、“活”)两个“活”,两个“死”,意思一样吗?(生答)那你就读出这种不一样来吧。

是的,有的人虽生如死,那是行尸走肉;有的人虽死犹生,那是因为他们的精神永存。来,读出这种醍醐灌顶的感受吧,读出我们的警告和呼吁。(齐读本小节)

五、品读“虽生如死”。

有的人活得崇高伟大,有的人活得无耻卑微,我们就来看看,是哪些句子对“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作出了完整的回答?

抽生读。读出蔑视(那是痴心妄想)、咒骂(那是罪有应得)、痛恨(只要有良知的人都会怀有这种感情)、不屑一顾。

有的人课件 篇5

一、关于学习内容

这篇文章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所写的。教学本课可让学生熟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歌的内容。本课的设计还注重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力求使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表达情感。

二、关于学习者

根据现代心理学理论研究证明,大脑的发展是通过更多的信息刺激来完成的,而信息的来源主要途径是阅读,所以就积极创设各种适合学生阅读的情境,将学生带入一个民主、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重现诗歌所表达的情景,使他们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由爱学、乐学到想学。

三、关于学习方法

教学本课可在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能更好地进入诗歌情景。

1.资料收集法

课前让学生收集一些关于鲁迅的资料,培养他们收集资料的能力,课上进行交流。

2.启发谈话法

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提出与本课有关的问题导入新课,激起学生说话的欲望,使学生乐于朗读。

3.多媒体演示法

制作了背景图片,配以适当的音乐,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等等。

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积累】认识本课出现的生字,理解本课出现的生词。

【方法与能力】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情感与思想】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拓展与延伸】搜集一些关于鲁迅的材料,进一步了解鲁迅这个人。

【重、难点突破】理解词句的意思,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教学过程分析

一、导入新课

读阅读提示,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有的人

二、听朗读录音,并结合课本,理解全诗写了哪些内容。

教学提示:其实,这是以分层的方法来理解诗意,要让学生懂得,诗也是可以分段的。由于时代背景的缘故,学生对于每节诗的内容理解可能不太准确,所以不能苛求,教师可作适当的背景补充,或者结合本单元前三篇课文来理解,效果会更好一些。

教学参考:

整首诗歌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节是第一部分;第二、三、四节是第二部分;第五、六、七节是第三部分。

第一部分作者开门见山,以两种对立阶级的人为代表,紧紧抓住参加鲁迅纪念活动感触最深的两点,即鲁迅生为人民鞠躬尽瘁,死后人民怀念他,从对鲁迅虽死犹存的感受入手,提出了对生与死的不同的观点。第二部分从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中,热情赞颂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伟大精神。第三部分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

第一部分是全诗的总纲,第二、第三部分就第一部分提出的感触最深的两点分别进行解说和深入挖掘,形成了赞颂鲁迅鞠躬尽瘁为人民的伟大精神的情感主线。

三、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交流诗中的疑问。

教学提示:尤其一些背景知识的缘故,学生对这首诗的理解可能会困难一些,因此,对于诗中的一些难点,以学习材料的形式分发给学生自学。

教学参考:

诗中重、难点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前一句指的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只是躯壳活着,虽生犹死,生命毫无价值;后一句指的是一生为人民、甘愿做人民牛马的人,这种人虽生命不复存在了,但他们的思想、精神永驻人间。这是全诗提纲挈领的小节,抓住它品读全文,就会事半功倍。

②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一个“骑”字,深刻地揭露了反动统治者骄横的形象,凶暴的本质;“呵,我多伟大!”刻画了反动统治者的外强中干、自我吹嘘的丑态,对反动派进行了有力的讽刺;对于鲁迅先生,则用“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俯下身子”把鲁迅精神表达得多么充分,刻画了鲁迅崇高而感人的形象!

③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比喻鲁迅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鲁迅有一本散文诗集叫《野草》,他在《野草》的《题辞》里说:“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④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人,是想流芳百世,实际上这种人活在世上,灵魂早已死去,名字早已臭名昭著。“刻入”一词,真是入木三分。反动统治者硬想留名“不朽”,但事实上,他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这里的一个“烂”字,既写出了反动派恶贯满盈,又显示了人民的心愿和力量。青青的野草则给人以无限生机、无限希望的感受和联想,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无比崇拜和爱戴的深厚感情。“春风”“到处”“青青”这些感情色彩鲜明的词语,是作者对为人民奋斗一生的革命战士蓬勃生命力和精神不朽的热烈歌颂。

(2)对词语的理解。

①“有的人”:每节诗的前两句都指反动统治者,他们虽然“活着”,但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是“行尸走肉”,他们欺压百姓,下场可耻。每节诗后两句都是指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的人。他们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赢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颂。

②活:第一个“活”字充满了作者的鄙夷和轻蔑,第二个“活”字是作者对鲁迅伟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赞美。

③死:第一个“死”字充满了作者的痛恨和咒骂,第二个“死”字表达了作者的惋惜和怀念之情。

④骑:生动地表现了反动派欺压人民,作威作福的神态。

⑤摔垮:人民要推翻反动派,打倒反动派,把仇恨和力量凝聚在一个“摔”字上,“垮”作为结果又形象地表现了反动派的可耻而又必然的下场。

四、指导朗读

教学提示:诵读是理解本诗和体会诗人情感的最好方法,一定要让诵读贯穿于教学的全程。

给学生讲解:无论是散文也好,诗歌也罢,朗读都要注意:语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语气的轻重,语势的强弱,还有停顿、重点词语的特殊处理等。希望他们能够从录音中得到朗读诗歌的感性体验与初步方法。

由于诗歌强烈的抒情性,应该以“朗诵”的方式进行,与一般课文的朗读技法上有一定的“夸大”。

教师的范读在本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一定要在学生朗读欠缺地地方进行教师示范朗读,以突破难点。

1、听诗歌朗诵录音,学生可小声跟读,之后,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诵。

教学提示:对比是这首诗的主要写法,教学时要注重对比朗读的训练。

诗的每一小节都用对比写,每一节都是先反后正,这样,使正反两方面的形象更加鲜明,主题更突出。因此,教师在朗读指导中可以考虑采取多种对比朗读的形式,提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一是每一小节前后两句话的对比;二是第二小节和第五小节,第三小节和第六小节,第四小节和第七小节的对比朗读;三是更加细化的第二小节第一句和第五小节第一句(以此类推)的对比朗读。通过这种对比朗读,既能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内蕴,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对比的表达手法。

2、情感体会

教学提示:在对诗句的理解中,在对诗的反复诵读中体会诗句所蕴含的浓厚情感,并带着这种浓厚的情感投入到更加深情的诗句诵读中去。

教学参考:

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

五、写法指导

同学们知道这首诗在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教学提示与参考:由于前面在理解诗意与有感情地诵读中已经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对比是这首诗的主要写法,诗的每一小节都用对比写,每一节都是先反后正,这样,使正反两方面的形象更加鲜明,主题更突出。所以,这个问题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了。

六、作业:

课下找一下鲁迅的散文诗《野草》读一读,加深对鲁迅先生的认识。

板书设计:

活着,他已经死了 批判反动统治者与压迫者

有的人 号召人们做真正有价值的人

死了,他还活着 热情歌颂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

有的人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来理解诗歌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体会鲁迅的伟大精神。

2:了解诗歌中运用对比的写作特点,体会诗歌结构与表达方式的特色。

3:能用合适的感情基调来朗诵这首诗,并体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涵与情感。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诗歌,理解诗歌哲理。

一:引人,介绍背景。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20课《有的人》,(板书)。文明之前学习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少年闰土》以及《一面》,同学们对鲁迅也有一定的了解。1936年,鲁迅先生不幸病逝于上海。:“快快收敛,埋掉,拉倒”“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这也是他最后的遗言。然而。,文明能忘记他吗?在鲁迅逝世后的第十三年,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来纪念鲁迅先生,作者用浓缩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是诗歌的一大特点。因此,在学习这首诗之前,我们一起来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以及作者的概况。

师:有谁了解呢?(课件演示,补充。)

师:出示鲁迅散文诗《自嘲》,本诗是鲁迅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写的,当时中国社会处于动荡时期。提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诗让学生尝试了解,引入对鲁迅先生的评价,由此进入新课。

二:初读诗歌,感知特点。

师:全班齐读诗歌,标上小节,找出生词,并思考思考诗歌有什么特点?

不朽 (腐朽) 摔垮(倒霉)

特点:运用了对比和反复的手法。

三:品读诗歌。

师:听范读。思考两个问题1:文中写了哪几种人?并找一找诗中哪些句子写出了诗人对鲁迅的纪念?2:找出诗中的对比句?(课件演示)

师:“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诗中两个“死”字和两个“活”字的含义分别是什么呢?(课件演示)

师:谁来总结第一小节?

板书:1:作者揭示了两种人,指出了对生与死的不同观点。

师:“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这里表达了两种人对人民的什么态度呢?“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从这句话你联想到了什么?(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师:“有的人,把名字刻在石头上,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表现出了一种什么精神?(出示《野草》阅读)

师:“有的人,他活着……”这两句话揭示了两种人对对社会产生的什么影响?

师:谁来总结2~4节?

板书:2~4:作者从两种人对待人民不同的态度中,赞颂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伟大精神。

师:我们继续往下看。

第五节:注重解释:“摔”“垮”以及之间的联系。

第六节:注重解释“烂”。以及青青草原给你带来的影响?

第七节:反动派得到了该得的下场,为人民奉献的人也得到了胜利与人民的尊敬。

师:谁来总结5~7小节?

板书:5~7节作者写了人民对这两种人不同的态度,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感情。

师:显而易见,本文应该分为几段呢?

第一段:1……

第二段:2~4……

第三段:5~7……

四:精读课文,并总结。

师:齐读,并思考几个问题。

1:我们把这首诗的题目改成《纪念鲁迅》好不好?为什么?

2:学习了这首诗,我们懂得了哪些道理?

3:我们作为21世纪的小学生,该怎么做?

有的人课件 篇7

教材分析

《有的人》是八下第五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在内容编排上此单元属于人生体验类,选文的目的是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对生活经历的体验,促进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和认识.《有的人》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而作,这首诗用对比的方法说明道理,诗中提炼了两个具有高度概括的形象,颂扬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革命精神,嘲讽和鞭挞了xxx统治者的丑恶行径,同时向我们提出了人生价值的重大课题.朗读及对比手法的运用是重点,化抽象的思维转为形象的表述是难点.

学情分析

学习《有的人》以前,八年级学生已经在七年级和八年级上学期学习过诗歌,学生对诗歌已经有了相对充分的认识,能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能试着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的感情,但如何深入诗歌,走进作者,对他们来说就有些困难.

目标定位

知识能力目标:

1,训练朗读,培养对诗歌的爱好.

2,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

3,展开想象,训练形象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的诵读让学生走进课文及作者.

2,在引导及合作学习中,引导学生深入诗歌,领会哲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两种人的对比,使学生树立明确的是非观和高尚的价值观.

教学准备

课文音频及多媒体课件.

教法运用

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努力实践着新课程理念,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来选择教学方法:

朗读法:指导朗读,重在学生体验,新课标认为"学习过程是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所以朗读指导重在示范,不在理论解说,这是重点之一,又是下一环节的基础,要视学生情况舍得花时间,学生朗读训练形式要多样

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点拨诱导法:教师要充分发挥"导"的作用,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课文内容.

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2分钟)

(二)指导朗读,初识文本(15分钟,教师点拨引导3分钟))

(三)探究发现,走进文本(13分钟,其中教师点拨引导3分钟)

(四)形象描绘,走进生活

(8分钟,教师引导2分钟)

(五)自我小结,提升认识(2分钟)

(六)背诵全诗,积累名句(5分钟)

(一)情境导入(2分钟):

1,激情导入:同学们,有这样一位伟人:

他一生笔耕不辍,用文学作品带领中国人民前进;

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他是中国文化的一面旗帜,是民族的脊梁;

他是谁——(生答: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臧克家的《有的人》,来更深刻地了解这位伟人.

俯首甘为孺子牛

横眉冷对千夫指

鞠躬尽瘁

2,写作背景介绍

1949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当时,全国各地人民第一次公开隆重地开展了各种纪念活动,诗人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人民的纪念活动,瞻仰了鲁迅故居,"对着这遗迹,想念鲁迅的一生,心里感慨很深,便于11月1日写就了此诗.

(二),指导朗读,初识文本

(15分钟,教师点拨引导3分钟)

1.生自由朗读,初步感知.

2.听录音朗读

3.学生评价朗读效果,多角度挖掘朗读的技巧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有的答案是:

感情处理比较好,语速把握恰当

语气语调抑扬顿挫

重音恰到好处,读出了诗歌的层次

读出来对前者的恨,和对后者的爱等等

教师强调:诗歌重朗读,要读出节奏,重音,语气语调,情感等,并且投影朗读示例

4,根据你对诗歌的理解,设计朗读,读出作者对两种人的爱与憎.

5,点学生朗读(可读自己喜欢的章节)同学们评议

6,全班齐读

7,重新组合诗歌内容,以不同方式的读,想一想:你读出了什么

朗读要求:

①将每节诗的前两句连起来读

②将每节诗的后两句连起来读

③分男女声部,分别交替朗读每节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

[设计理念]:"三分诗,七分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而本文又是适宜朗读的好教材,在学生朗读品味的过程中,能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投入情感的体验,为下一情节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诗歌重朗读,要读出节奏,重音,语气语调,情感等,并且投影朗读示例

课文内容重组后的朗读

有的人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朗读课文,了解课文资料。

潜力目标: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教学过程:

〖你正在浏览《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朗读鲁迅先生的《自嘲》一诗,引人对鲁迅先生高尚人格和光辉精神的评价,带人新课时的学习。

二、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的基本资料。

1.听朗读带,或者教师范读全诗。

2.学生自由朗读全诗,思考:这首诗的体裁是怎样的

四、品读诗歌,理解诗歌资料。

1.学生齐读诗歌。

(1)诗歌的首节中活与死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2)如果将诗歌中涉及到的人直接点出,在表达效果上会有什么变化

2.引导学生细读诗歌,对诗歌当中其他语言运用精妙的地方加以品味。

五、精读诗歌,领会诗歌感情。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注意体会每节诗歌中的具体感情。

2.指名学生朗读诗歌,要求能够读出各节的真实感情。

有的人课件 篇9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及特点

《有的人》一课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组的最后一篇课文。本组课文集中了关于鲁迅先生4篇文章,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鲁迅先生的感人事迹,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有的人》是诗人藏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而作,诗人参观了北京的鲁迅故居。看了鲁迅先生生前工作过的地方,联想到鲁迅一生不懈的奋斗,诗人感慨地说:“人民的爱憎是分明的,对于为革命作出杰出贡献的人,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由此他写下了这一首哲理诗。这首诗用对比的方法说明哲理,诗中提炼了几个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形象,在对比中深化主题,从而抒发纪念鲁迅先生的感受,颂扬鲁迅先生“俯手甘为孺子牛”的革命精神。嘲讽和鞭挞了反动统治者的丑恶行径,同时向我们提出了人生价值的重大课题。在学习时,要通过反复的诵读、揣摩、品味,把握诗人感情的脉搏,加深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2、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诗歌“要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要通过诵读“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根据以上的理念和本组课文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弄懂诗歌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在理解诗歌的意思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诵读;

(3)了解诗歌所运用的对比手法。

其中,我确定了如下的重难点:

(1)理解诗歌内容及感情;

(2)有感情地诵读。

3、学情分析

学生尽管是第一次接触鲁迅,但在有了前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基础上,他们对鲁迅先生的感人事迹和精神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加上我之前让学生上网去搜集关于鲁迅的资料,他们应该不难理解本诗赞颂像鲁迅这样无产阶级革命者的甘为人民和革命献身的伟大精神。只是本班学生朗读的基础不是很好,在诵读中体味诗歌感情上也许存在一定难度。

二、说教法

本篇课文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诗人在诗歌中的爱憎分明,感情强烈,应该让学生在阅读和诵读中加以体会,为此我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1、讨论法: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前一种人”和“后一种人”的表现及结局不同,理解这两种人分别是什么样的人,进而赞颂哪些人,贬斥哪些人。引导他们去自主探究、和同学交流课文内容,感受自学成功的喜悦。

2、诵读法:在理解了诗歌的基础上,诗歌要用感情去读。通过诵读,学生在大脑中能产生意象的联想,从而加深对诗歌的体验。为此,教学中要让学生多方位去读,多形式去读,同时教师也要指导朗读和范读,让学生在读中体味诗意和诗情。

三、说教学方法:

鉴于文章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我主要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

1、探究法:通过阅读和探究,主要引导学生学会信息概括、言语表达的能力,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语文能力。

2、指导朗读:朗读是本课的重要目标,必须重视朗读的指导。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范读,让学生通过诗歌的声调、节奏等方面去感悟,努力提高他们的诵读水平。

四、说教学环节

1、复习旧知,揭题导入

教师用课件展示同志对鲁迅先生的评价语,导入:同志一连用了5个“最”字,论定了鲁迅先生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无可替代的地位。1936年10月16日,鲁迅先生因病逝世,临终他说,“赶快收殓,埋掉,拉倒”,“ 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然而,人们真的那么容易忘掉他吗?事隔十三年后,诗人臧克家在北京参观了鲁迅故居,有感而发,写下了诗歌《有的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歌。看到题目,你们对这首诗歌会有什么问题?理解题目的意思吗?你想从中知道什么呢?

(设计意图:引用伟人对鲁迅先生的评价,为学生理解本课的内容和思想定下基调,为下面的学习铺垫。同时让学生对学习内容发出疑问,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2、课件演示鲁迅、臧克家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本环节主要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简介和著作,了解诗人臧克家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这首诗歌。

(设计意图:缩短作品和现实的距离,加深对诗歌内容的印象,继续为下面的教学打好基础。)

3、整体感知,理解诗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每句诗读流利。

(2)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3)质疑探究:这里前四节诗都有两个“有的人”,它们的意思一样吗?这里写几种人?鲁迅是哪种人?另一种又是些什么人?你从哪些句子感受到了?通过学生的自读以及和同桌的交流,明确这里写了两种不同的人,同时理解鲁迅先生是虽死犹生的那种人,他和反动统治者的行尸走肉有这根本的区别。

(4)讨论、点拨:从题目“纪念鲁迅有感”中,我们知道作者就是要赞颂鲁迅先生,找找看,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知道是赞颂鲁迅先生的?两种人的结局一样吗?为什么结局会不一样?我们对待这两种人要有什么样的感情?设计以上的问题就是要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去阅读探究,教师因势利导,抓住句子“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和“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理解鲁迅先生和反动统治者对人民的态度不同,结局也就不同,提炼学生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爱戴,以及对反动统治者的贬斥和痛恨。

(设计意图:理解诗意是本文教学的第一要务,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好教学问题,帮助学生省时高效理解诗意,既要放手给学生阅读感悟,也要适当引导点拨,提升他们的理解。)

4、体会对比,感情诵读

(1)教师范读,引导学生交流听后体会:你们听到老师朗读诗歌时的声调、节奏都一样吗?感情都一样吗?在学生交流之后,教师明确:鲁迅先生和前一种人是完全不同的,他们有着强烈的对比,因此在朗读中要读出不同的感情来。诗歌赞颂了鲁迅先生这样的人,也贬斥了反动统治者,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去朗读呢?交流小结:第一种人要读出鄙夷、蔑视的感情,第二种人要读出肯定、赞扬的感情。

(2)多角度练读,学生采用同桌比读、男女比读等多种形式去练习,强化诵读效果。

(设计意图:通过对教师的范读,一方面能引导学生体会到诗歌的对比写法,另一方面进一步感受到诗意和诗情,感悟到朗读的魅力,激发他们朗读的兴趣。采用形式多样的朗读练习,维护他们的好奇心,从而愉快地学习。)

5、升华认识,拓展学习

(1)这首诗赞颂了鲁迅先生,贬斥了反动统治者,你们知道为什么吗?交流后小结:鲁迅先生给人民当牛马,情愿做野草和敌人斗争,人民永远记住他;而反动统治者却剥削人民,欺压人民,人民当然要痛恨他们。

(2)感情诵读《有的人》

(3)课后搜集关于鲁迅先生的感人事迹,和同学分享、交流。

(设计意图:小结本诗的写作目的,升华学生对鲁迅先生的认识,激发他们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爱戴之情。最后的拓展学习能让学生走出课堂,进一步了解鲁迅的光辉形象。)

喜欢《有的人课件(精品9篇)》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师资料,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有的人课件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