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06-02

如果你想更深入地了解“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那就跟着栏目小编一起学习吧。观赏优秀电影不仅让我们自由自在,也是一种表达内心感受的方式。电影可能引发我们丰富多彩的情感,我们可以写下一篇观后感记录下自己的感受。观后感的表达方式十分灵活多样,通常属于议论文体,但与普通论文不同。那么,如何在写作品名观后感时表达出真实感受呢?感谢您的阅读!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篇1)

长达3个多小时的一部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以纳粹德国在波兰对犹太人的屠杀作为背景,集中营的生命仿佛畜生一般廉价,被随意的践踏。犹太人的遭遇令人唏嘘不已,战争的惨痛代价让人不忍。人性在战乱中迷茫,如辛德勒所说战争从来只会凸显人性丑恶的一面,我们也看到纳粹军人对生命的漠视和肆意的残杀无辜的波兰犹太人。庆幸的是我们也看到战争的无情却激发辛德勒人性中善良的一面。

辛德勒本来只是一个普通的商人,和其他商人一样重利轻义。战争对他来说只不过是一个谋取商业利益的契机。他首先是通过自己的机智获取德军官员的信任打通了与军方的关系,接着再利用借鸡生蛋的本事从犹太商人那里得到经营的资金。代价仅仅是一些生活用品,其趁人之危的行径为所有光明正大者所不屑。接着更是利用隔离区的犹太人作为廉价劳动力获取利益的最大化。至此我们所看到的仅仅是一个典型的惟利是图的商人形象。

辛德勒的改变伴随着犹太人的悲惨命运而发生,从点点滴滴的怜悯之心到最后泛滥得一发不可收拾。看似在意料之外,其实也情理之中的。起初辛德勒救犹太人工人只是为了工厂的效益,为了获取更多利润。这时候隔离区的犹太人遭遇的不幸是失去了自由。独臂老人由于辛德勒给他的工作而对他万分感激并亲自道谢,我们看到辛德勒对此显得很不耐烦,对于老人的道谢他仅仅是敷衍了事。接着老人在为军队扫雪的过程中被杀害,辛德勒为此向军方抱怨,理由是自己损失了一位操作熟练的工人。接着斯特恩被送上火车,辛德勒焦急如焚使出一切手段终于在最后时刻救出斯特恩,这时的辛德勒或许已经产生了同情之感。当然,也不排除他已经把斯特恩当成朋友,竭力相救只是出于对朋友的关怀。接着随着阿曼司令官的到来,犹太人被推入更深的痛苦之中,每天仿佛都挣扎在死亡的边缘。及至,血洗克拉科夫城的那天,辛德勒站在高坡上远眺城中一个个鲜活生命在一声声的枪响后倒下。辛德勒的心中再也无法平静了。或许这一刻,同情的火焰已逐渐融化他心中的冰冷麻木。后来,他尽己所能拯救他所能拯救的每个生命,有时,仅仅是片刻的生命他也执着的去延续。此时,辛德勒的形象在人们的心中也逐渐高大起来了。大家都对他满怀感激。由于上级的决定隔离区中的所有人员都将被运往奥斯维辛集中营,这也意味着更血腥的屠杀即将降临了。高潮也随之来临,辛德勒搬出家里所有的钱和阿曼司令官进行了一桩交易,或许是史上最荒诞的交易——用金钱来购买生命。都说生命无价,我不知道辛德勒花了多少钱去拯救那1100个生命。但我认为,那写着1100个犹太人名字的名单同样是无价的,如斯特恩所说,那几张名单里面是生命,而名单外是深渊。其实名单的无价更在于它承载了辛德勒的无私和舍己为人的品质。

最后,战争结束,德国战败,可能沦为战犯的辛德勒即将离开众人踏上逃亡的道路,名单中所有的幸存者们夹道相送。大家不舍的送上离别的礼物。一颗戒指,上面用希伯来文刻着:挽救一个生命即挽救一个世界。这一刻,辛德勒深深的自责起来,他愧疚自己怎么没有多赚些钱,怎么没变卖掉车子和徽章,那样或许就可以挽救哪怕是再多一个的生命。这一刻,辛德勒的思想觉悟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其实他早已无需愧疚了,在这个战火纷飞的时代还有谁如他一般为了那些卑贱的不名一文的犹太生命倾其所有。这一刻他就是英雄,尽管他没有深入虎穴,没有独闯敌营。

又是一部关于生命的影片,这类的影片最终都会回到生命的意义这个主题。生命的意义,到底是过程还是终点,是自我的升华还是某个使命。或许,永远没有答案。只有一点是明确的,生命永远是最可贵。如辛德勒所言:今天你们能成为幸存者最该感谢的是你们自己。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篇2)

看完《辛德勒的名单》,眼泪又一次不住的落下,尽管不是第一次看,但是仍然有种揪心的感觉。看着喻示犹太人悲惨命运的黑白画面,听着夹杂在犹太儿童清澈无比的圣歌歌声极其不协调的枪声,整个影片默默地展示着那段哀伤的过往。个性是那个红衣小女孩懵懂地穿行于人群,与再次出此刻运尸车上的比较更是让人悲伤。犹太民族遭遇的是一段阴暗的历史。在希特勒的领导下的第三帝国期间,根据粗略统计,约600万犹太人、数千万其他人正因希特勒的种族灭绝政策而被杀。每次读到那段历史,我读有种莫名的恐惧。但是这种恐惧却并非来自于大规模屠杀本身,而是屠杀是在极其有秩序的组织之下进行的,尽管屠杀对于人类来说确是恐怖的梦魇。不仅仅仅屠杀是流水线作业式的,就连从区分犹太人到送入集中营的所有程序都是国家机器高效率运转的结果。而最悲哀的是,每张把犹太人送进死亡工厂的证件都有法官的许可。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纳粹时期的司法机关都无法摆脱助纣为虐这一污点。正因纳粹所有残酷对待犹太人的法律都是在司法机关的运作中得以顺利的执行。也许有人会辩解到,正因德国法官所受到是实证主义法学的严格训练,因此只能依照法律严格执行,哪怕有违本性。但是真实中的德国法院却经常跨越制定法的界限适用法律,如1939年4月法兰克福地方法院判处仅看了一德国少女一眼的犹太画商马克斯构成“进行侮辱和当众伤害”罪,其侮辱仅由看了一眼构成,远远超越了其司法依据《保护德国血统和德国荣誉法》里对于侮辱的界定。也许还会有人辩解说,在纳粹的思想宣传下无法辨别这样的法律是不正义的恶法,更无法拒绝适用违背正义的法律,正因没有一个足以使其忽视自身可能遭受迫害的危险,义无反顾进行公正审判的环境。无可否认在很多时候确实是形势比人强,不得已而为违心之举。然而这个理由能够用于普通的德国人,却无力抹去司法的污点。的确,当时架构于优生学基础上的纳粹法学理论对于屠杀有着充分的理由,但是作为正义守护者的司法机关却忘记了最重要的一点——对于人类个体的尊重,这一法律的终级价值目标。在强权之下,也许无法拒绝不正义之法,却至少能够逃避,至少能够选取不一样流合污。明明知道纳粹进行

的是屠杀,却仍然助纣为虐,这比直接杀人者更加恶劣。无论有着怎样冠冕堂皇的理由,即使是作为执法者在执行实实在在的法律,依然最终要为此承担职责,理解制裁。

影片的主人公辛德勒为营救犹太人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对于生命的尊重,对于每个个体犹太人的尊重,正是司法机关在整个纳粹统治期间的审判里最重要的缺席者。处于纳粹疯狂鼓吹的优生学理论中,再加上战争的背景,受到同化是难免的。但是就连影片里喜爱拿集中营里犹太人做活枪靶的阿蒙,亦能够从对犹太女仆说“谢谢”和“我不想把感冒传染给你”等不少细微情节中感到些许温情。而最讽刺的是,纳粹司法的判决里连这种极小的人性温情都没有,只有冷酷与漠然,不仅仅对于犹太人,亦包括波兰人等一切所谓的劣等民族。最让我觉得讽刺的案例发生在1943年2月18日,14个波兰农夫因屠宰了自家的猪被控“非法屠宰罪”,9人被关进集中营,3人被判死刑。此案的司法逻辑竟然是人命不如猪命。只要此案的法官稍稍尊重一下人的生命,哪怕只是怜悯,怎会有出现如此可笑的判决呢?毕竟恶法消极执行与用心执行之间的效果是大不相同的。纳粹法官之因此恐怖,是正因其对屠刀下的弱者生命的漠视与轻蔑。正是这种漠视让法官的黑袍不再是守护者的象征,而化身为恐怖阴影的一部分。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纳粹在Krakow大屠杀后继续“清洗”躲藏在房子角落、夹层、壁橱或钢琴中的犹太人,其间一个德国人伴着枪声在钢琴上弹奏巴赫的“英国组曲”(第二组曲BWV807第一乐章)。。。(不过我至今没有想通电影里为什么有一段德国士兵的对话,讨论这个曲子是莫扎特的还是巴赫的。。。)

影片是黑白的,所以,窗子是白的,钢琴是黑的;天空是白的,大地是黑的;皮肤是白的,外套是黑的;雪花是白的,鲜血是黑的。死亡本身造成的恐惧因此被淡化,而因为被纳粹所践踏的人性和对未来的无望而产生的绝望,反而被影片推至极限。没有看过这个片子的人,决不会体会到这种绝望,而我,我相信自己哪怕是看过十次,所感受到的,也决不会超过那真正绝望的千分之一。

那是怎样不见天日的一种黑暗啊。而辛德勒的名单,对于那一千多个“Schindler‘s Jews”来说,却是那无尽黑暗中触手可及的一丝微光。名单上的每一个名字都是一个生命,一个故事,更能燃起更多的希望。

黑白的影片中,却出乎意料地让观众看到一丝色彩,--一个身穿淡淡红衣犹太小女孩在远远的背景中奔跑,仿佛逃离了纳粹的魔掌。但在将近结尾处一辆装满了尸体的车上,我又看到了那个小小的红色的身影,那个镜头依然是远远掠过,却唤起人心中无尽的悲伤。 影片的末尾,那些获救的“Schindler‘s Jews”手挽手站在地平线上,画面渐渐由黑白转为彩色,那个时刻,仿佛冰封大地瞬时充满了阳光,让我的喜悦眼泪溢满了眼眶。我想,这部电影的感人,不在于情节,在于可以唤起所有观者心底的良知。

今天晚饭后看了一部电影《辛德勒的名单》,这其实不是第一次看了,之前看的经常被打断,没能完整看下来,今晚一直持续看到了十点多。这部电影的确是经典之作,有着触动人心的力量。

在纳粹残暴环境中犹太人仍保持对生活的热情,“最糟的已经过去了”给予他们希望,使其拥有活下去的勇气,在犹太街区,人们聚在一起说着话——“现在我不用担心谁来抢我的生意了”、“我好一阵子没能好好想想了,现在总算可以想点事情”、“从来没有比现在更自由的了”,这些话看似平常,却是充满能量的,他们在影响周围,让环境变好,就是这些能量让他们在一次又一次的苦难面前坚强地活了下来。

当看到辛德勒的犹太幸存者在辛德勒墓前放置石头表达感谢与敬意时,我在想:“我过世后,我所希望的他人的评价又是如何的呢?”

每当看到犹太人遭受苦难,却仍保持对生活的乐观,我的内心对我说“你现在的日子是多么的幸福呀,生命短暂、脆弱,请像影片中的犹太人一样珍惜生命,热爱生活,不要被无谓的事情困扰,你可以活得更快乐的!”

脑子一片浆糊,我感到还有很多想表达,却又无从说起,我想这是否就是一部好电影的动人之处。

《辛德勒名单》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的一件悲惨的'事情。德国军队占领波兰以后,开始大批屠杀犹太人,他们能够很随意的屠杀犹太人,比如说用毒气室、狙击、焚烧、活埋等等惨无人道的方法。辛德勒先生看到了这一切以后,十分悲痛,他决定拯救犹太人。于是他运用自我的头脑和智慧开了一家工厂,专门生产军需品。他先拿出名贵的酒和钱财来贿赂那些军官,然后再用钱买来很多犹太人,让这些犹太人在他的工厂里做工人,这样就能够不被送到集中营去。工厂里的所有工人都十分尊重和感激辛德勒先生,他的大仁大义让全世界的犹太人都感动。他利用这种方法拯救了1100犹太人,战争结束以后,辛德勒宣布他将要离开这座工厂,所有的工人都将被解放,而辛德勒却自我逃亡在外。

看完这部电影,我对战争了解了很多,我原先一向梦想着参加战争,想到战场上捡子弹、捡枪。可我此刻才明白,一次战争会夺去多少人的财产,多少人的性命啊!战争是残酷的,它不会因为你的地位有多高,就不会去靠近你,战争是随时能够发生的,期望以后再也不要发生战争了。

人类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走到科技高度发达的二十世纪用了几千年的时刻。但要再退回石器时代,却只要几个狂人在短短几年时刻里的疯狂行经。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里人活着的好处变得极其单纯——生存。

正是辛德勒的这份名单,承载了1100个犹太人的生命,使他们得以在德国纳粹屠杀600万犹太人的悲惨历史中幸免。这是对整个犹太民族的功绩,也是为所有纳粹党徒的赎罪。

描述二战的电影我们都看过很多,但是如果要我们在记忆里找出最经典的,〈辛德勒的名单〉必在其数。一向用惯特技效果的斯皮尔伯格,却在这部电影里用灰白的底片和手提式摄影机重现了那一段令全人类痛心,不堪回首的历史。这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黑白片以它的真实,它的感人,触动了人类心灵的底线.当然也触动了奥斯卡的评委们。

影片最感人处是片尾,当德国宣布投降,辛德勒在自己工厂里向工人们告别时的情景。我不可能在那里大段的摘录电影的对白,但只要是有心人,自然能够找得到电影的剧本来看。我只抄录下这一句话:“Itsayswhoeversavesonelifesavestheworld。”此是希伯来圣经中的一句:“它说,拯救一个人,就是拯救了整个世界。”这一句话是那些为辛德勒所庇护的所有犹太人的一句肺腑之言。他们以自己最神圣的经文中的一句来赞颂他,一个德国人,一个纳粹人。他们对他只有无尽的感激,没有丝毫的民族仇恨。他们知道他与别的纳粹党徒不一样。他有着仁慈的心,他有怜悯,有同情。在他散尽家财援救了1100多犹太人后,还在为自己未能再多救几个人而感到痛心。当他在大雪中远去时,他已被所有犹太人铭记于心。

回想一开始,辛德勒却是一个地方上有名的纳粹中坚分子,是一个善于利用各种关联攫取最大利润的投机商。他的工厂雇佣超多的犹太人不是为了要时他们获救,而是正因德军占领波兰后,犹太人是最廉价的劳动力。这样他才能聚敛更多的金钱。至于他如此的行为在客观上保护了工厂里的犹太劳工作为战需物资的生产者而免受屠杀毫不关心。他只思考自己一天能赚多少钱,他为计算有多少个工人在为他创造财富而欢心鼓舞。他感谢残酷的战争,正因是战争才令他暴富。他面带微笑,展开双臂来欢迎犹太人,但心里却算计着这些人等于多少利益。然而即使是这样,犹太人还是将他的工厂视作天堂,那里能使他们在严酷的环境里免于一死。

德军的屠杀从来没有中断过。干涸的血迹,腐臭的尸体,在城里随处可见。二十分钟的屠杀场面足以使电影观众触目惊心,更何况是当时身处其境,每时每刻都在经历血腥的辛德勒。他被金钱掩埋的人性从灵魂最深处爆发。从此,他再不是一个为金钱泯灭良知的奸猾商人,而成为了一个无时不在想尽办法利用自己手中的才货来挽救尽可能多的犹太人的生命的正义之士。那可怜的犹太女生的父母;那一列车错运往奥斯威辛的女工;还有他的犹太人会计……他商人的聪明才智与赌徒的行使作风在此时发挥了淋漓尽致的作用。使他即使在最危险的时刻,也能控制大局,转危为安。

这部成功的电影所带来的荣誉,不仅仅属于斯皮尔伯格一个人。也属于托马斯·肯尼利,是他写出如此优秀的小说;属于连恩·尼森、本·金斯利(饰犹太人会计伊扎克)、拉尔夫·费内斯(饰德国军官歌德)等等这些称职的演员们。尤其是尼森对辛德勒这个人物的塑造,虽然他没能夺得当年的奥斯卡奖,正因被“阿甘”夺走,但是他在这部电影里的精彩演出绝对有影帝的风范。

时至今日,依然历历在目的是那个身穿红衣的犹太小女孩,她是影片最鲜亮处,也成为观众心中的最灰暗处。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篇3)

这是一部以二战为背景,具有巨大震撼力、深沉而令人痛苦的电影。

影片的第一个镜头是烛光。一根火柴点亮了蜡烛,犹太人在祷告,赞美诗结束后烛光慢慢熄灭,变成一缕青烟,然后四周变得黑暗。

特有的黑白色画面增加了影片的厚重感,也象征着犹太人的黑暗时代。在黑白摄影的画面中,只有一个小女孩用红色,这个小女孩是黑白色调的整个屠杀场面的亮点,之后女孩子又一次出现——她躺在一辆运尸车上正被送往焚尸炉。我想正是这个小女孩触动了辛德勒,使他从最开始的一个趁机想发大财的商人,转变成一个有良知有人性的人。这部电影让我感受到强与弱、野蛮与良心的之间的冲击。

那些名单上的犹太人是幸运的,就像斯坦恩说的:“这份名单是生命,名单之外就是深渊。”。但,有更多的犹太人惨遭屠杀,这是那个时代的杯具。历史是苍白的,没有人能够篡改它黑色基调——沉重而哀伤。但是,此刻却仍然有很多人生活在炮火之下。

在中东的土地上,孩子们十几岁便放下课本,拿起路边的石块练习着打倒敌人。很难想象在贫民区的矮墙、砖块中他们的童年是多么的悲哀。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欧洲面临人口老龄化的同时,中东地区的人口图却是个标准的正三角形——青年人口比例大大高于老年人口比例。他们的平均年龄甚至不到30岁!

这正是连年不断的战争造成的!新闻里常听到:“以色列对加沙实施新一轮空袭,造成巴勒斯坦6人死亡12人受伤”等等的战报,我们都早已习以为常。当这些人的生命化为一个个数字的时候,没有人哀伤。他们是战争的牺牲品,是战争的受害者。但是然后呢?没有然后了!有的只是报复,又是死伤!

记得政治书里有句话:当今世界的局势是大多数地区和平,少数地区战争。

这是一句令人可悲的话语,透露着整个世界的无奈。人性在那里早已被泯灭,拥有的只是对生命的渴望。

影片《辛德勒的名单》是大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于1993年拍摄的一部轰动世界的宏篇巨制。

德国投机商人辛德勒是纳粹党党员。他善于利用与纳粹军官的关系谋取最大的利润。在被占的波兰,犹太人是最便宜的劳工。因此,辛德勒的`工厂只使用犹太人。然而这些人得到了这份工作就等于得到了暂时的安全,作为战争的生产者而免受屠杀。然而纳粹对犹太人残酷的迫害使辛德勒越来越不满。这时辛德勒只有一个想法,尽可能多的保护犹太人,使其免受奥斯威辛的死亡威胁。他制定了一份声称工厂正常运转所必需的工人名单,通过贿赂纳粹官员,使他们的一一幸存下来。他越来越受到了纳粹的怀疑,但他每次都很机智地躲过了迫害,一如既往地冒着生命危险营救犹太人。

我觉得纳粹简直是太残忍了!像疯子一样地迫害犹太人,可以说是不把犹太人当人:他们命令军官把犹太人关到条件极差的集中营;有用的就留着干一些事,只要干的事稍微有一点点不好就会被杀死,甚好至这些军官只要心情不就会乱杀人;那些老弱病残的就更别说了,只有送到奥斯威辛就先把头发剪了,再把他们毒死,最后用火烧掉。

我觉得辛德勒是一个好人,是一个有同情心的好人。也可以说是纳粹党里的正常人。因为在战争这个残酷的现实社会里,所有的人的人格都已经扭曲变形了。但是辛德勒没有,他还是一个正常人,他还有人格,还有作为一个人的基本良知:刚刚开始他用犹太人是为了赚钱,因为犹太人是最便宜的劳工,当然人肯定有一点贪心;后来他良心发现纳粹真的很坏、很残忍、于是他就开始用钱救犹太人……

可见和平真的很可贵啊!我们应该尽力去维护它!

那是一段世界人民都不愿意回忆起的过去,恐怖的阴霾笼罩着整个欧洲,人心惶惶,看不到一丝希望,街头不断地有枪声响起,民众随时随地都有倒在街头的可能。《辛德勒的名单》便是诞生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的一部作品。这篇小说所记录的东西是以亲历这一历史的幸存者口述的资料为基础。它的一点一滴都是严谨的、真实的。正因为它的真实不容质疑,所以在我们以一个旁观者的眼睛来重新回顾这一段历史的时候,总不免心惊肉跳,从而对这个世界发出了质问。

故事的开篇,给我们展示了辛德勒是怎样的一个人:一个放荡不羁的,充满活力,不拘小节的人,他甚至在成年之后成为一个战争时期的投机商,大发国难的财,而在战前,他就已经加入纳粹党。然而就是这个人,在痛苦地明白了犹太人面临的命运的时候,不惜代价,不顾自己的安危,倾家荡产,四处奔走,才最大限度地保住了一千一百名犹太劳工的生命。当时在犹太人被疯狂屠杀的环境下,一个纳粹党的投机商对他一千多名犹太员工的拯救是何其艰难。但在整个拯救活动中,辛德勒一刻不停地周旋于党卫队或大或小的军官之中,用金钱与个人魅力去打动他们,从而放那些犹太人一条生路。

善的对立面是恶,大善的产生必定是针对大恶。作为辛德勒甘心投身善行的根源,纳粹德国的种族灭绝政策是大恶,党卫军及傀儡政府的.大力协助是大恶。那些令人发指的恶行到底是怎样产生的?而那些本来普通的人为何摇身一变成为恶魔?拿人不当人又是谁给的权利?我想这肯定不是心智缺陷或者有道德洁癖使然,而是极权政治下的产物,人性被扭曲也是必然。可悲的是,大多数在希特勒领导下的德国人以及附属国人民都集体失语,在当时那种环境下想必也是恶的一部分,因为纵容有时候比直接暴力更可怕。

故事总要结束,历史总要翻过不堪的一页,当阿蒙无理由开枪射杀犹太囚犯,当党卫军肆意虐杀无辜犹太人,当投机分子霸占犹太人产业,所有的这些画面出现的时候,我们也要想到,在这些丑恶场景的对面,出现了善意掩护犹太人的士兵,更出现满载希望的辛德勒名单,这份名单犹如黎明时分那初升阳光,虽然微弱却势不可挡的劈开黑暗,带来永恒的希望。可以说道德与人性的力量是这世界最美妙的组成部分,在欧洲犹太人被有计划灭绝的恶行面前,在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浩劫面前,在久已湮没人世的拯救故事面前,人性之光不灭将是永恒的记忆,善举也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黑暗的昨夜已经过去,让我们拥抱来之不易的幸福。

幸好后来画面转成彩色的了,给人予希望,我也长长舒了口气。

彩色的画面中,那些幸存的犹太人表情庄严地来到一座看似普通的坟墓前有序地进行祭奠。这看似普通平凡的坟墓里却安躺着一位伟大的人物,他就是奥斯卡、辛德勒。

他曾经是一位十分富有的德国老板,在德国人血腥屠杀犹太人时,他和许多高级德国军官认识。当时他完全可以荣华富贵下去,但他不像其他德国人那么残忍自私,正义和良知最终让他做出营救犹太人的决定。

他开始用大把大把的金钱,钻石贿赂各级军官,并按人头买下了数千个即将送往可怕的奥斯维幸犹太人。找借口说是把他们应聘为工人,而他却让犹太人整天在工厂了自由做事,工厂根本不生产一样东西。最终他的钱用光了,破产了。

后来,德国投降了,在二战中输了。因为辛德勒是德国人,所以他的下半身便是不断地逃亡。

虽然他的物质没有了,但他善良和正义的伟大壮举留在了所有人的心中,他得到了人们的尊崇,早已超脱了物质层面。

电影画面由黑白转成彩色,这是为你辛德勒转的,也是为正义转的。

这部电影,以前从初中开始,不止一次地想去看过,又不止一次地在电影的中途戛然而止。不是正因感觉的无聊,不是正因时刻的冗长,而是电影中又一次揭露起的纳粹种族灭绝和奥斯维辛集中营的伤疤,对于每一个甚至和犹太种族没有任何瓜葛的我们来说,无疑也会在几十年后的这天隐隐作痛,让人不忍。黑白的色调,频繁的枪声,孩子,老人和妇女们的哭叫,还有德国司令官眼中深邃的不能再深的冷漠和残酷。二战,纳粹,集中营,犹太种族大屠杀,这些发生在另一个大陆的事情,留下的后遗症却漫步了整个星球,漫布了半个世纪。

一个晚上,最后把这部奥斯卡也能只为他作注脚的经典完完整整地看了一遍。音乐消失,居然不知道说什么为好。电影中的暴戾太多,苦难太重,救赎太过困苦,以至于他所承载的伤痛和所要表达的理念,让任何一位观众都感觉太厚重了,太沉重了,太多太多让人一幕便再也不能忘记的镜头,在鞭笞着控诉着那段历史,在涤荡着每一个观者的灵魂。

斯皮尔伯格终究是个伟大的导演和制片人——拥有犹太血统的他,十年磨一剑,最后完成了自己的心愿——作为一个被辛德勒救出的犹太人的后裔,他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向那个恐怖而黑暗年代里的博爱,表达了最崇高的敬意。

那是一段多么凄惨多么悲伤多么疯狂多么让人难以置信的历史啊。奥斯维辛的名字,注定成为整个人类的痛,当辛德勒走出工厂的大门,看到轿车的前盖上布满了集中营大烟囱纷飞的白灰时,他不能想象也不敢想象,又有多少无辜的犹太人,在毒气室中化为了灰烬。在那个悲伤的年代里,在所有纳粹党卫军的大脑中,犹太,简直就是“老鼠”和“低贱”的代名词,他们甚至制造了可笑的法律——任何把犹太人当人看的人,都违反了所谓的“种族歧视法”。然而,这些还远远不够。我不停地问自己,为什么人类能够残暴到那种地步?为什么一个人的仇恨能够轻而易举地被放大到一个世界的仇恨?为什么那些道貌岸然的纳粹党衣冠禽兽们竟然能够不眨眼地杀死成千上万人,甚至没有一点的恐惧,和负罪感?

影片中充斥着太多的特写,让人不想去想起,但又不得不想起。那个长着俊美面孔的纳粹司令官阿曼歌特,作为影片中最大的纳粹头目,他能够在清晨醒来穿着睡衣的时候,从别墅的天台上,开枪打向任何一个他觉得不顺眼的犹太人,然后继续和情人谈笑风生,似乎一切都没发生过;他能够头都不会地叫副官枪毙了给他提出中肯改造推荐的年轻女工程师,然后再叫手下按她的推荐执行;他能够正因一个逃跑的犹太人亲手杀死几十个无辜的人,能够正因一只到处乱跑的鸡轻而易举地结束一个人的生命……阿曼哥特,无疑是所有纳粹党人最阴暗狠毒一面的代表。在他那双漂亮的眼睛中,我们看不到任何的怜悯,任何的宽恕,任何的人性之光,唯有的,只有拒绝,只有杀戮,只有高人一等的傲慢和无法言说的暴戾。

而辛德勒,恐怕就是片中唯一闪耀的人性之光了吧。在起初,作为商人的辛德勒,只是想利用战争的打响大发一把战争横财,他建立了工厂,为军队生产后勤物资,并雇用了大批比波兰人便宜许多的犹太难民。然和,这一举动也恰恰保护了工厂中的犹太人,正是正因他们所生产非是军需物资,因此阿曼哥特也没有权利滥杀工人。生来就是社交圈外交家的辛德勒能够自由游走于纳粹党的酒会中,和党卫军高层持续了很好的“合作伙伴”关联。凭借犹太人发财,是他的初衷。但当他亲眼看到阿曼等人在隔离区惨绝人寰的行经后,当他看到唯一穿着红色衣裙的奔跑中小女孩最终还是没能躲过纳粹枪口的时候,他觉发感觉到,自己就应做些什么。而他的工厂,正式最好的保护犹太人的天堂。他也以前担心过,担心雇用过多老弱病残的犹太人会危及到他和党卫军的关联,给自己的生命带来威胁。但之后,当阿曼通知他隔离区将被关掉所有犹太人都将被转移到集中营的时候,他被迫关掉工厂。他对同样是犹太人的经理说到,自己从工厂中已经赚到了一辈子都花不完的钱,此刻无论去哪儿都不成问题。然而这时,他看到了经理的眼神,那是一种绝望的眼神,是一种无助的眼神,是一种痛不欲生没有任何期望的眼神。辛德勒突然意识到,工厂的关掉意味着他的工

人们将全部被送到集中营,然后化为如同那天飘落到他身上的灰烬。

他最终明白了纳粹的黑暗远远超出他的想象。无辜的生命终究会被碾碎在阿曼的手心。于是,他动容了,他改变了离开的决定,他找来经理,把能够收集到和记起的1100个犹太工人的名字打印;他找到阿曼,用百万马克贿赂他,最后带走了1100个犹太工人。这是1100个人的名字,这是1100个人的生命。犹太经理用颤抖的双手拿着珍重的名单,泣不成声。他清楚,这是辛德勒耗尽了大部分的积蓄换来的。在那时的德意志,在那时的纳粹黑云下,在毫不相干的人们都尽力远离与犹太人的瓜葛的时候,竟然会有这样一位德国商人,他为了生存,同样带着纳粹的金质徽章,他为了利润,同样把战争看做机遇…但当他真真正正地感触到犹太人的痛苦之时,却做出了很多人不肯作出的举动。

最后,几番波折后,1100个犹太工人被安全地运送到新的专门生产军火炮弹的工厂,这其中,包括隔离区所有的孩子们。

但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我们的慈善家在得知工厂生产的炮弹全部是劣质品的时候,他要求经理用自己赚到的马克去购买其他工厂的炮弹,再以同样的价格卖给军方。当诧异的经理问他为什么不去培训工人自己生产的时候,辛德勒决然地说——“当哪天这个工厂生产的炮弹质量合格了,才是我不能理解的一天”。在七个月的时刻里,辛德勒的军火工厂没有生产出一颗合格的子弹,没有得到一笔利润,相反的是,他还要支付大笔的工厂运营费和工人的伙食。

这已经彻彻底底地不再是一个工厂了。一个名正言顺的幌子,辛德勒,用自己破产的结局,挽救了1100个犹太人的生命。

这已经彻彻底底地不再是一种生意了。一个破产倒闭的公司,辛德勒,让他不幸中又万幸的员工们,活到了纳粹低头,德国解放的那一天。

那一天,他站在工厂的高台上,告诉他的工人们,他们能够走了,能够去寻找自己幸存的家人了,能够永远不用在担惊受怕和死亡线上生活了。他们,最后被救赎了。

那一晚,当辛德勒开着仅剩的资产——一辆汽车要离开时。所有的犹太工人来到了公路的两旁,他们送给了辛德勒此生最珍重的礼物——一枚戒指——在戒指上刻着犹太人的箴言

——救人一命,即救整个世界。

这时的辛德勒竟然不能自已。他眼含泪水,说——我本就应救更多人的生命,我本就应赚更多的钱,本就应不那么奢侈…他指着那辆车,说这还能救另外十人的姓名;他指着胸前的纳粹徽章,说其中的金子会让阿曼至少再给他两个工人…

但每个人都明白,他做的已经足够了,做的已经太多了…

影片的结尾,50年后,那些还活着的被辛德勒救出的人,或者是已经死去的人的后代,来到他的墓前,用犹太人特有的方式,向他们的恩人墓前摆满了石块。

1100个人的生命,和所有犹太种族的数量比起来,算不了的什么,和所有在二战中被屠杀的人的数量比起来,更算不了什么。但如同犹太人所说——救人一命,即救整个世界。

那辛德勒,到底拯救了多少个世界呢?

或许,那份保留至今的名单原稿,所能讲述的,不仅仅仅是一个救赎的故事,不仅仅仅是一个博爱的故事。它娓娓道来,是要告诉我们,没有人是天生喜爱杀人的,没有人天生就是恶人,即使在一个黑暗的伸手不见五指,似乎天良已经丧尽的世界里,依然,也必定会有那么丁点的光亮和星星之火,将人们的生命点亮,将人们的灵魂点亮。正因这个世界上,终究还有那么那么多的完美,值得我们去关爱,和珍惜。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篇4)

辛德勒,生于19,德国投机商人,好色、生活糜烂,是纳粹中坚分子。战争期间辛德勒雇佣犹太人,因为犹太人是波兰最便宜的劳工。1943年,纳粹对犹太人的疯狂屠杀,使辛德勒最后一丝希望破灭。他开始用一切办法,拯救犹太劳工。他的军火厂有七个月没生产一件合格的武器,而且他倾其所有养活厂里的犹太人,并贿赂党卫军官。他的觉醒,始于人性,始于心底的一种震颤。这与民族、政治、军事毫无关系,只是人道主义,为了保护那些随时面临死亡威胁的犹太人。他没有获取任何一点好处——散尽家财、随时被党卫军怀疑,而且在战后还有可能被捕。但他在做这一切的时候,一往无前,从不后悔。孔子说:“仁者爱人。”孟子说:“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辛德勒没有读过孔孟典籍,但他做的事情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古今中外仁人志士的心都是相同的,他们只有一个理念——做正确的事而不求回报,尽自己的一切努力。辛德勒在救赎,他所做的一切,不求报答,不求闻名于后世,只求于心无愧。他没有公开地反抗纳粹,没有走到街上散发传单,但他做了更伟大的事业,因为他,1200个犹太人的生命得以延续。犹太人敲掉自己的银质假牙,送给辛德勒一枚戒指,上面用希伯来语刻着铭文:凡救一命,即救全世界。那是最朴素的礼物,象征了犹太人纯洁而质朴的心,但他还在为自己保留一枚金质勋章而懊悔——虽然他已经拿出了全部积蓄来拯救犹太人的生命,但依然觉得自己做的不够。

中国人喜欢花好月圆的结局,然而历史告诉我们,辛德勒战后的恋爱、生意都受到挫折,晚年靠犹太人的接济维持生活。好人不一定有好报,但我们依然希望所有人都做好人——只有大家都成了好人,这个世界才会变得更加美好。辛德勒不会后悔,因为生命比财产更重要。在他敲出那些名字的一刻,就已经做出了抉择,他拯救了生命,也救赎了自己曾经堕落的灵魂。

影片结束时,黑白的屏幕转为彩色,已经步入暮年的犹太人,或者它们的后人,在墓碑上留下代表感恩的石块……每一个石块,都代表了当年的鲜活生命啊。没有哪个民族是优等的或者劣等的,我们只知道任何一个生命的存在,都该受到尊重,任何一个民族都有存在下去的资格。所以,辛德勒的救赎,才显得充满意义,那是战争中善良的人性。

《辛德勒的名单》让世界感到震惊——这部深刻揭露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恐怖罪行的电影,于1994年3月1日在德国法兰克福首映,德国总统亲自出席了影片的首映式一部黑白影片,展示了一个灰色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每个人的的心都灰色的,无论是未来毫无希望犹太人还是杀人如麻纳粹党!

二战。犹太。人类历史中笔墨最浓最黑的几页。兴许这一题材的电影早已铺天盖地,各种侧面写罢,各色千秋演尽。淹没于时间消逝于记忆的非林胶片无数,这张名单何以独树一帜?个人认为,极富艺术感的表现手法、巧妙的情节主线选择、以及真实丰满的人物塑造是其脱颖而出的部分原因。当然,轻柔却近乎震撼的配乐,“于无声处听惊雷”般拨动着观众情感之弦,确保了在漫长的195分钟里必定有一次动人的喷发——或许在那一袭红衣出现的一景,或许在淋浴笼头涌出生命之水的一刻,或许在犹太歌声再度飘荡于奥斯维辛上空之时……

关于人物,最震动我心灵的,还是这样一个人物:辛德勒的犹太会计,stern。

stern,人如其名般,严谨到刻板,刻板到木讷——却有着清醒的头脑,不仅在经济方面。绝对的理智。从一开始,他就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命运,意识到没有国没有家的他只能是战争风雨中飘摇的一支脆弱却坚忍的芦苇,意识到无论他与辛德勒多少亲密他们终究是两个世界的人——辛德勒,出入舞会派对;他,只能在犹太聚居区里挣扎,朝不虑夕。几次辛德勒将他从虎口救下,他只是淡然,至少表情上。怕是心绪复杂到无法用清晰的表情表现出来了吧。也难怪,在一切开始之初,辛德勒举杯感谢他,他会显得那样的不自在。想来,时间和事件,真是改变人最高效的方式——一切快结束之时,同一间幽暗的办公室,stern手捧名单,说太好了,这名单太好了。他是个犹太人,一个在时代洪流中幸存的犹太人,一个见证了这一时代洪流的犹太人,一个将犹太民族所面临的困境与矛盾聚于一体的犹太人,一个幸运的、传奇的犹太人。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名叫《辛德勒的名单》。这篇文章主要讲了辛德勒用自己的钱财帮助二战时的犹太人的故事。

读完这篇文章,我觉得辛德勒是一个很有同情心的人。虽然他的国家侵占了波兰,但他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保护那些受到战争伤害的人们,以致于用光了百万家产,最后只能靠别人的施舍来生活。虽然辛德勒在有些人的心目中是“恶魔”,他赞成发动战争,并从战争中获得了大量的钱财,但是他却是我心目中的“天使”,当他认识到错误时,表现出的却是一种神圣的人性美。

从“恶魔”到“天使”,辛德勒经历了怎样艰难的决择呀!也许他的钱会花光,也许他会被拘捕,也许他还会牺牲。但是,他并没有放弃,因为,他有一颗善良的心。辛德勒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也要像他那样,做一个的同情心、有爱心的人。当看到有人需要帮助时,我们就应该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他。这样,不仅别人开心,我们自己也会很开心。有一次,我教会了同学一道题目,他很感激我,看见别人得到我的帮助而快乐,我的心里也觉得很温暖。

让我们学习辛德勒,用一颗善良的心去爱别人吧!

《辛德勒的名单》这部影片很长,需要有很大的耐心细细观赏。影片给人的震慑力很大。我为纳粹的种种毁灭人性的行为而感到发指,那些堆积如山的尸体,那些奔涌而出的血液,即使是黑白的,也叫人感到战栗。

是的,恐怖像黑夜一样布满整个世界,人们仿佛失去了所有希望,纷纷陷入绝境。而正是辛德勒的一份名单,解救了1000多苦难的灵魂,在我看来,1000多不是具体的数字,而是无数累加的希望,传递到每一个后代。

我们,也曾看到影片中的富有深意的彩色。首先是希望的泯灭,在以个普通犹太家庭对经典的吟诵,蜡烛燃烧殆尽,只剩最后一丝青烟,接踵而至的是他们的末日。再有,是微弱的希望存在,表现在一个传红色衣服的小女孩,她是如此天真烂漫,却正经受着无以复加的痛苦折磨和恐慌,最终被无情的杀死,红色随之褪去。最后是希望的重生,依然是荧荧的烛光,1000多人获救了,解放了,获得了新生。

他们以及他们的后代,一起纪念辛德勒这一代表了,最黑暗之中的光明之神,心怀着最大的虔诚。

真心的希望,世界没有纷争,没有谩骂,没有仇视,没有杀戮。我们拥有的都是爱与和平。让希望铺满大地。

《辛德勒名单》真实的再现了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保护1200名犹太人免法西斯杀害的,真实的历史事件。

影片开始,犹太人围立桌旁衷情圣咏的心声是传统的祈祷仪式,摇曳闪动、集束不定的烛光随着合声的减弱渐渐被黑色吞没。影片由彩色切换为黑白两色的画面。贯穿影片始终的凄惨哀惋的小提琴独奏和几近无伴奏的混声合唱给出的强弱和谐依然不失圣咏的曲式,一位小女孩衣裙上的红色亮点短暂的跳动给出的生命色彩仍然不忘立虹为记的永约。影片结尾处伸开的地平线上,圣咏的基调展开世俗的旋律拥过来黑压压的一群人,画面果断地转为彩色的鲜艳,横扫一切的光明,“我使云彩盖地的时候,必有虹此刻云彩中,让世界五颜六色。”

或许在开始的时候,奥斯卡。辛德勒并不是为了救犹太人而开设工厂的,正因毕竟他是一个商人,一个精明发战争财的人,他选取犹太人做工人,是正因他们是最便宜的劳工,开始的他便是为了获取更多利润这个目的。这些犹太人得到搪瓷厂的一份工作,因此也就得到暂时的安全,没有受到杀人机器的肆虐,辛德勒的工厂成了犹太人心中的避难所。

奥斯卡。辛德勒,一名纳粹分子,他就应早就知道德国人建造的火葬场及煤气室,早就听说,浴室和蒸气室的喷头上流出的不是水,而是毒气。他早就知道犹太人遭受纳粹军队的残酷逼害——电影中有一幕:一列列火车,一节节车厢载满了犹太人的衣物——他们的鞋子,他们的金器,他们的衣服,成堆成堆的,堆成好几座小山,当一把一把金牙仍在验收员面前,他摆出一副厌恶又无奈的神情,之后便是拿起放大镜验证它的真伪……并不是所有的德国人都仇视犹太人,那个验收员心中就应有些为自己身为德国人而羞愧吧。

奥斯卡。辛德勒就应也有这种感受吧,1943年,克拉科夫犹太人居住区遭受到的残酷血洗,他偶然地在远处看到了这一幕——无数的犹太人被从家中赶到了街上,一阵阵枪声之后,一群群犹太人倒了下去。入夜了,以为安全了的犹太人从各自藏身的地方“走”了出来,从地板下方,从床铺下方,从钢琴中……但是他们还没来得及呼吸一口安宁的空气,耳边又响起了枪声……血从天花板上渗出,从床铺下流出……一位德国指挥官悠闲地弹起了巴赫的乐曲……其时,一位德国军官对辛德勒说:“这天是历史的时刻,这天将会被纪念。600年前,犹太人到科拉科落了脚,他们在商业、科学、教育、艺术上兴盛起来,他们一无所有的来,一无所有,却发了迹,六个世纪,构成了犹太人的科拉科,到这天晚上,六个世纪的历史成为谣言,它们从未发生过,这天才是历史。”

“这天是历史的时刻,这天将会被纪念。”

是啊,是会被纪念的,是罪证的印记!犹太人的鲜血染红了大地,更震撼了我们,生命的消逝是如此的轻易,那个遥远的年代——犹太人的生命无法由自己掌控,不必说,那站成一排的人们被同一颗子弹穿过节约出一堆可悲的尸体;不必说,那两鬓斑白的老人被年轻的手掌呼过回响出一种人性的泯灭;不必说,那些堆成山的尸体被烈火无情的吞噬焚化出一片窒息的血色;不必说,以前天真无邪的孩子为了生命和延续只能躲到臭气熏天的粪坑里;不必说,一支发不出子弹的坏枪对着老人的脑袋不停响起,甚至不知道哪一发会真的射出他只能这么无力在死亡线上等待……我们啊,生活在安逸的年代,从没有想象过那战火硝烟的年代是怎样的一回事,只是浅显地了解当中的皮毛。我们能够握住我们自己的生命,生存或死亡由我们自己来选取,那时的犹太人呢?他们不能!

残酷血洗,揭示出纳粹分子的丑恶,那时多么的令人气愤,生命在他们眼中到底是什么!辛德勒醒来了,他的良心使他脱离魔鬼的行列,那时的他只有一个想法:尽可能更多地保护犹太人免受奥斯威辛的死亡。于是他制定了一份声称他的工厂正常运转所“必需”的工人名单,透过贿赂纳粹官员,使这批犹太人得以幸存下来。

获取暴利之后的他曾对他的妻子说:“我敢说那里的人,他们不会轻易忘记辛德勒,他们会说;'奥斯卡·。辛德勒人人都记得他,他做出了杰出的事,他能做别人所不能的,他空手来到那里,带着两只旅行箱离去,装满了世上的财富。”说那番话时,他追逐的是金钱,但最后他得到了比金钱更可贵的财富——永恒。

施义的与受益的相互感激成就拯救的历史——人们是永远都不会忘记的。

战争结束了,下大雪的一天晚上,辛德勒与犹太人告别。那时辛德勒哽咽地说:“我花掉了太多钱……我本能够……这辆车--十条命……这枚胸针--两条命……”他,认为自己做得不够。

“我本能够救出更多人的。”

那一刻,心里那道情感的防线很轻易的垮掉了——为他所感动,他已经很发奋了。“你已经做了很多。”犹太人Stern安慰道。

影片结束时,是辛德勒的坟墓,那些在战前以前获得辛德勒救助,而几十年后已步入暮年的犹太人,以及他们的后裔代表先人走过坟墓,都在墓碑上放一个代表“感恩永远不变”的石块作为敬礼。

那一纸名单证明了生命的永恒,那一枚指环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着灼目的光芒,“救人一命等于救全世界”,那是多少条生命啊,长眠在耶路撒冷的的辛德勒,用财富买到了永恒,成为永不被遗忘的记忆,这是生命的证明!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篇5)

这部电影,以前从初中开始,不止一次地想去看过,又不止一次地在电影的中途戛然而止。不是正因感觉的无聊,不是正因时刻的冗长,而是电影中又一次揭露起的纳粹种族灭绝和奥斯维辛集中营的伤疤,对于每一个甚至和犹太种族没有任何瓜葛的我们来说,无疑也会在几十年后的这天隐隐作痛,让人不忍。黑白的色调,频繁的枪声,孩子,老人和妇女们的哭叫,还有德国司令官眼中深邃的不能再深的冷漠和残酷。二战,纳粹,集中营,犹太种族大屠杀,这些发生在另一个大陆的事情,留下的后遗症却漫步了整个星球,漫布了半个世纪。

一个晚上,最后把这部奥斯卡也能只为他作注脚的经典完完整整地看了一遍。音乐消失,居然不知道说什么为好。电影中的暴戾太多,苦难太重,救赎太过困苦,以至于他所承载的伤痛和所要表达的理念,让任何一位观众都感觉太厚重了,太沉重了,太多太多让人一幕便再也不能忘记的镜头,在鞭笞着控诉着那段历史,在涤荡着每一个观者的灵魂。

斯皮尔伯格终究是个伟大的导演和制片人——拥有犹太血统的他,十年磨一剑,最后完成了自己的心愿——作为一个被辛德勒救出的犹太人的后裔,他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向那个恐怖而黑暗年代里的博爱,表达了最崇高的敬意。

那是一段多么凄惨多么悲伤多么疯狂多么让人难以置信的历史啊。奥斯维辛的名字,注定成为整个人类的痛,当辛德勒走出工厂的大门,看到轿车的前盖上布满了集中营大烟囱纷飞的白灰时,他不能想象也不敢想象,又有多少无辜的犹太人,在毒气室中化为了灰烬。在那个悲伤的年代里,在所有纳粹党卫军的大脑中,犹太,简直就是“老鼠”和“低贱”的代名词,他们甚至制造了可笑的法律——任何把犹太人当人看的人,都违反了所谓的“种族歧视法”。然而,这些还远远不够。我不停地问自己,为什么人类能够残暴到那种地步?为什么一个人的仇恨能够轻而易举地被放大到一个世界的仇恨?为什么那些道貌岸然的纳粹党衣冠禽兽们竟然能够不眨眼地杀死成千上万人,甚至没有一点的恐惧,和负罪感?

影片中充斥着太多的特写,让人不想去想起,但又不得不想起。那个长着俊美面孔的纳粹司令官阿曼歌特,作为影片中最大的纳粹头目,他能够在清晨醒来穿着睡衣的时候,从别墅的天台上,开枪打向任何一个他觉得不顺眼的犹太人,然后继续和情人谈笑风生,似乎一切都没发生过;他能够头都不会地叫副官枪毙了给他提出中肯改造推荐的年轻女工程师,然后再叫手下按她的推荐执行;他能够正因一个逃跑的犹太人亲手杀死几十个无辜的人,能够正因一只到处乱跑的鸡轻而易举地结束一个人的生命……阿曼哥特,无疑是所有纳粹党人最阴暗狠毒一面的代表。在他那双漂亮的眼睛中,我们看不到任何的怜悯,任何的宽恕,任何的人性之光,唯有的,只有拒绝,只有杀戮,只有高人一等的傲慢和无法言说的暴戾。

而辛德勒,恐怕就是片中唯一闪耀的人性之光了吧。在起初,作为商人的辛德勒,只是想利用战争的打响大发一把战争横财,他建立了工厂,为军队生产后勤物资,并雇用了大批比波兰人便宜许多的犹太难民。然和,这一举动也恰恰保护了工厂中的犹太人,正是正因他们所生产非是军需物资,因此阿曼哥特也没有权利滥杀工人。生来就是社交圈外交家的辛德勒能够自由游走于纳粹党的酒会中,和党卫军高层持续了很好的“合作伙伴”关联。凭借犹太人发财,是他的初衷。但当他亲眼看到阿曼等人在隔离区惨绝人寰的行经后,当他看到唯一穿着红色衣裙的奔跑中小女孩最终还是没能躲过纳粹枪口的时候,他觉发感觉到,自己就应做些什么。而他的工厂,正式最好的保护犹太人的天堂。他也以前担心过,担心雇用过多老弱病残的犹太人会危及到他和党卫军的关联,给自己的生命带来威胁。但之后,当阿曼通知他隔离区将被关掉所有犹太人都将被转移到集中营的时候,他被迫关掉工厂。他对同样是犹太人的经理说到,自己从工厂中已经赚到了一辈子都花不完的钱,此刻无论去哪儿都不成问题。然而这时,他看到了经理的眼神,那是一种绝望的眼神,是一种无助的眼神,是一种痛不欲生没有任何期望的眼神。辛德勒突然意识到,工厂的关掉意味着他的工

人们将全部被送到集中营,然后化为如同那天飘落到他身上的灰烬。

他最终明白了纳粹的黑暗远远超出他的想象。无辜的生命终究会被碾碎在阿曼的手心。于是,他动容了,他改变了离开的决定,他找来经理,把能够收集到和记起的1100个犹太工人的名字打印;他找到阿曼,用百万马克贿赂他,最后带走了1100个犹太工人。这是1100个人的名字,这是1100个人的生命。犹太经理用颤抖的双手拿着珍重的名单,泣不成声。他清楚,这是辛德勒耗尽了大部分的积蓄换来的。在那时的德意志,在那时的纳粹黑云下,在毫不相干的人们都尽力远离与犹太人的瓜葛的时候,竟然会有这样一位德国商人,他为了生存,同样带着纳粹的金质徽章,他为了利润,同样把战争看做机遇…但当他真真正正地感触到犹太人的痛苦之时,却做出了很多人不肯作出的举动。

最后,几番波折后,1100个犹太工人被安全地运送到新的专门生产军火炮弹的工厂,这其中,包括隔离区所有的孩子们。

但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我们的慈善家在得知工厂生产的炮弹全部是劣质品的时候,他要求经理用自己赚到的马克去购买其他工厂的炮弹,再以同样的价格卖给军方。当诧异的经理问他为什么不去培训工人自己生产的时候,辛德勒决然地说——“当哪天这个工厂生产的炮弹质量合格了,才是我不能理解的一天”。在七个月的时刻里,辛德勒的军火工厂没有生产出一颗合格的子弹,没有得到一笔利润,相反的是,他还要支付大笔的工厂运营费和工人的伙食。

这已经彻彻底底地不再是一个工厂了。一个名正言顺的幌子,辛德勒,用自己破产的结局,挽救了1100个犹太人的生命。

这已经彻彻底底地不再是一种生意了。一个破产倒闭的公司,辛德勒,让他不幸中又万幸的员工们,活到了纳粹低头,德国解放的那一天。

那一天,他站在工厂的高台上,告诉他的工人们,他们能够走了,能够去寻找自己幸存的家人了,能够永远不用在担惊受怕和死亡线上生活了。他们,最后被救赎了。

那一晚,当辛德勒开着仅剩的资产——一辆汽车要离开时。所有的犹太工人来到了公路的两旁,他们送给了辛德勒此生最珍重的礼物——一枚戒指——在戒指上刻着犹太人的箴言

——救人一命,即救整个世界。

这时的辛德勒竟然不能自已。他眼含泪水,说——我本就应救更多人的生命,我本就应赚更多的钱,本就应不那么奢侈…他指着那辆车,说这还能救另外十人的姓名;他指着胸前的纳粹徽章,说其中的金子会让阿曼至少再给他两个工人…

但每个人都明白,他做的已经足够了,做的已经太多了…

影片的结尾,50年后,那些还活着的被辛德勒救出的人,或者是已经死去的人的后代,来到他的墓前,用犹太人特有的方式,向他们的恩人墓前摆满了石块。

1100个人的生命,和所有犹太种族的数量比起来,算不了的什么,和所有在二战中被屠杀的人的数量比起来,更算不了什么。但如同犹太人所说——救人一命,即救整个世界。

那辛德勒,到底拯救了多少个世界呢?

或许,那份保留至今的名单原稿,所能讲述的,不仅仅仅是一个救赎的故事,不仅仅仅是一个博爱的故事。它娓娓道来,是要告诉我们,没有人是天生喜爱杀人的,没有人天生就是恶人,即使在一个黑暗的伸手不见五指,似乎天良已经丧尽的世界里,依然,也必定会有那么丁点的光亮和星星之火,将人们的生命点亮,将人们的灵魂点亮。正因这个世界上,终究还有那么那么多的完美,值得我们去关爱,和珍

人类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走到科技高度发达的二十世纪用了几千年的时刻。但要再退回石器时代,却只要几个狂人在短短几年时刻里的疯狂行经。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里人活着的好处变得极其单纯——生存。

正是辛德勒的这份名单,承载了1100个犹太人的生命,使他们得以在德国纳粹屠杀600万犹太人的悲惨历史中幸免。这是对整个犹太民族的功绩,也是为所有纳粹党徒的赎罪。

描述二战的电影我们都看过很多,但是如果要我们在记忆里找出最经典的,〈辛德勒的名单〉必在其数。一向用惯特技效果的斯皮尔伯格,却在这部电影里用灰白的底片和手提式摄影机重现了那一段令全人类痛心,不堪回首的历史。这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黑白片以它的真实,它的感人,触动了人类心灵的底线.当然也触动了奥斯卡的评委们。

影片最感人处是片尾,当德国宣布投降,辛德勒在自己工厂里向工人们告别时的情景。我不可能在那里大段的摘录电影的对白,但只要是有心人,自然能够找得到电影的剧本来看。我只抄录下这一句话:“Itsayswhoeversavesonelifesavestheworld。”此是希伯来圣经中的一句:“它说,拯救一个人,就是拯救了整个世界。”这一句话是那些为辛德勒所庇护的所有犹太人的一句肺腑之言。他们以自己最神圣的经文中的一句来赞颂他,一个德国人,一个纳粹人。他们对他只有无尽的感激,没有丝毫的民族仇恨。他们知道他与别的纳粹党徒不一样。他有着仁慈的心,他有怜悯,有同情。在他散尽家财援救了1100多犹太人后,还在为自己未能再多救几个人而感到痛心。当他在大雪中远去时,他已被所有犹太人铭记于心。

回想一开始,辛德勒却是一个地方上有名的纳粹中坚分子,是一个善于利用各种关联攫取最大利润的投机商。他的工厂雇佣超多的犹太人不是为了要时他们获救,而是正因德军占领波兰后,犹太人是最廉价的劳动力。这样他才能聚敛更多的金钱。至于他如此的行为在客观上保护了工厂里的犹太劳工作为战需物资的生产者而免受屠杀毫不关心。他只思考自己一天能赚多少钱,他为计算有多少个工人在为他创造财富而欢心鼓舞。他感谢残酷的战争,正因是战争才令他暴富。他面带微笑,展开双臂来欢迎犹太人,但心里却算计着这些人等于多少利益。然而即使是这样,犹太人还是将他的工厂视作天堂,那里能使他们在严酷的环境里免于一死。

德军的屠杀从来没有中断过。干涸的血迹,腐臭的尸体,在城里随处可见。二十分钟的屠杀场面足以使电影观众触目惊心,更何况是当时身处其境,每时每刻都在经历血腥的辛德勒。他被金钱掩埋的人性从灵魂最深处爆发。从此,他再不是一个为金钱泯灭良知的奸猾商人,而成为了一个无时不在想尽办法利用自己手中的才货来挽救尽可能多的犹太人的生命的正义之士。那可怜的犹太女生的父母;那一列车错运往奥斯威辛的女工;还有他的犹太人会计……他商人的聪明才智与赌徒的行使作风在此时发挥了淋漓尽致的作用。使他即使在最危险的时刻,也能控制大局,转危为安。m.YjS21.COM

这部成功的电影所带来的荣誉,不仅仅属于斯皮尔伯格一个人。也属于托马斯·肯尼利,是他写出如此优秀的小说;属于连恩·尼森、本·金斯利(饰犹太人会计伊扎克)、拉尔夫·费内斯(饰德国军官歌德)等等这些称职的演员们。尤其是尼森对辛德勒这个人物的塑造,虽然他没能夺得当年的奥斯卡奖,正因被“阿甘”夺走,但是他在这部电影里的精彩演出绝对有影帝的风范。

时至今日,依然历历在目的是那个身穿红衣的犹太小女孩,她是影片最鲜亮处,也成为观众心中的最灰暗处。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篇6)

集中营方便管理,也放大了丑陋,犹太人在集中营的日子就像身处屠宰场的动物,晓得总有一天自己会死,却不知道这颗子弹是打在身边的朋友身上还是自己身上,每天徘徊在死神的边缘,精神与肉体都面临崩溃。集中营的军官对于死亡也陷入麻痹,对于他们来说,生命早已经是一颗子弹的事,如果不够就再加一颗,想方设法地迫害犹太人,晚上又是夜夜笙歌、几近疯狂。

辛德勒曾对妻子说,之前没有找到发财的机会,现在机会来了,这个机会就是战争,他无疑是想挣钱,他的出发点也只是挣钱,可能是纳粹军清洗居民楼时触动了他,也可能是焚烧尸体,那漫天飞扬的尸体灰震撼了他,厂子里慢慢多了学者、老人、妇女等,这群犹太人得益于他才不用每天担心是否挨上子弹,最终辛德勒用犹太人帮他挣的钱买了犹太人的命,从只为挣钱到倾家荡产,他拯救了太多,拯救了那些原本应该属于这个世界且应该被重视的生命。

作为二战主战场之一的中国,我们也承受过战争的磨难,日本法西斯在侵略我国的时候,留下了惨绝人寰的事件,历史是不能被遗忘的,只有牢记历史,记住那些曾经受过的苦难,努力奋斗。

战争是残忍的,战争是无法避免死伤的,唯有避免战争,才能世界和平。

这部影片不时地体现犹太人的聪明,这并不是天赋,而就像一个被抛进水中的人,必须挣扎着学会游泳求生一样。面对迫害,一个四分五裂的民族,别无选择地只好绞尽脑汁地让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多逗留一秒。当我们说犹太人聪明事,我们更该佩服他们坚韧的求生的本能。对于一个时常听到别人称赞自己聪明的犹太人,背后的辛酸大概也只有自己知晓。

电影中最震撼我的是一个红衣小女孩。她并不显眼,那不是耀眼的红,红得深沉,但那黯淡无光的红却让整个画面变得遥不可及。这一抹红承载的实在太多,它是对历史的痛诉,对命运的挣扎,还有更多说不出的情感。

辛德勒,很难书写的一个人物。也许他一开始只是在思考如何赚钱,但在影片后半部他拼命地挽救无数犹太人的生命,甘愿为此耗尽一生的财富。他做了很多善行,但他拯救相对于德国纳粹残杀的,只如大海中的一滴水而已。他心里承受了太多,为自己民族犯下的错误感到痛心,1100人,对他而言远远不够。但是,在犹太人看来以及观众看来,他何尝不是拯救了1100个世界呢?

此片导演斯皮尔伯格也是一位犹太人,副导演是集中营中的幸存者。斯皮尔伯格曾说:"这次我大感到重要的不是我的想象力,而是我的良心,突然间,我惯用来逃避现实的摄像机直面现实了,在拍摄中我哭了,我每天都留下热泪"。他以此片纪念600多万犹太人。

面对那多年的流离失所,犹太人没有选择用仇恨来画句号。但宽容并不意味着遗忘,更多地是把它们看成人性发现的一部分,那着年流离在外的并不仅仅是犹太人,也是全人类的人性。如今,他们找到了家,找到了归属,而我们心也不应再流浪。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篇7)

把人性的美丑憎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深刻地揭露出来,在战争的疯狂年代,有些人种将不被看为是人,甚至连牲口也不如,他们可以无条件无反抗无理由的被残暴着任意宰割,甚至整个人种被彻底灭绝。

影片一开始慢条慢理,以为主人公是一个借战争发财的投机商人:他一直等待战争这个机会,终于来了,他几乎两手空空,但是凭借着口才和满身的智慧,借鸡下蛋,整合各方绝佳优势,把政界、商界、才界的所有精英统筹在自己的旗下,靠生产器具而捞得横财。

随着战争的推进和局势的发展,犹太种族被列为绝种之列,数以无计的生命被活生生杀害而抛尸荒野,主人公辛德勒亲眼目睹了这个血淋淋惨不忍睹的过程,于是内心发生彻底的蜕变而一心为能多拯救几条生命而努力工作。

最后,他花光自己所有的财物,动用所有的资源,把一千多条生命借生产炮弹为由保护下来,也把犹太人这一人种在地球上幸存下来,以后的犹太人都是这些辛德勒犹太人的后裔,辛德勒面对生命作出了一个作为人而难得的选择,他是善的化身,他功垂千史!

除了主人翁辛德勒外,那个犹太会计也性格突出,不仅聪明智慧正义而且在大是大非面前有自己坚定的立场,没有他主人翁将不复存在。海伦和那个小孩也不可缺少,他们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犹太人种的智慧、坚韧、顽强、自爱、自尊的生命力!

我们看完此片应该对生命有一个新的认识,人作为社会上一个个体,其实生命有时候不如一只蚂蚁,他是那么的脆弱和不经风雨!

珍惜生命,善待生命,在有生之年把生命的意义发挥到极致才是影片的真谛!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