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8篇

06-06

每当我们看完一部新奇的电影,似乎都会被带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而写下一篇观后感,则是表达自己当下心情最好的方式。当然,我们最需要关注的还是真实的体会和感受,这也是观后感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更进一步,这样的写作会有助于锤炼我们的写作能力。但是,如何才能真切地抒发出作品名中所表达的情感呢?这正是我为大家准备的"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的目的所在,相信它能够不负所望,为您带来满意的阅读体验。希望您能够喜欢并愿意与他人分享!

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篇1)

星期五晚上又播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第三场复赛,这可是我最爱看节目之一。参加本场比赛有湖北省襄樊市第四中学代表队、山西省实验中学代表队、青海省西宁市虎台中学代表队和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代表队。

参加本场比赛小选手势均力敌,比赛进行得很紧张,一个很小失误有可能就会引发场上比赛形势大反转。襄樊四中代表队初赛成绩名列前茅,他们准备极充分。但就是因为一些听上去很简单词汇,形势发生了巨变。其他三支队伍稳扎稳打,但失误还是不少。这场比赛中,给我印象最深是广东队罗弋洋,他爸爸是一位语文老师,每天都给他复习很多词语。这次他一个人独挑大梁,战斗到了最后,最终带领着自己队伍杀出重围闯进了半决赛。我真很佩服他。

本场比赛跌宕起伏,有高手精彩“表演”,也有反复涂改但最后时刻写对幸运儿,还有写不出字淘汰者。每当听到倒计时声音时候,我就特别地紧张。至于本场听写词语,难度也比前几次增加了,我一个也不会,哎!

这个节目太好了,我们可以学到更多汉字和中国文化。我想以后也去参加比赛。

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篇2)

昨日晚上8点我看了《xx汉字听写大会》,让我十分震撼。这些和我们一样年纪的青少年,竟然写出这么多我见都没见过的字真令我敬佩。

是啊,此刻的社会是网络发展的年代,很少有人再去刻意记这些传承了5000年之久的xx汉字。也没有一些人有着处处留心的好习惯,就连成人应对这些汉字也是束x无策。

而我每次在阅读一些课外书籍时,也总是碰到一些不会的字,也许有人会查字典想办法认识它,也许有人会像我一样对这些字不以为然。不认识几个字又不会影响文章的主要资料,反正主要明白就行。查字典既浪费了我看书的时刻,又很麻烦。尽管我们都知道这种xx是不对的,可我的'惰性总是会战胜我的理智。我知道你们的理由和想法必须是和我差不多的,可我告诉你这是克服养成的我也会好好改善。

古今中外的许多名人,就是有着积累的好习惯才成功的。例如说李时珍,他每一天都会踏遍世界的各个角落来收集医学知识,记载在他自己写的一本书本草纲目里。正是正因他的积累,他才记入了xx的史册,永远地活在现代人的心中。

就名人也需积累,更别说我们小学生了。我们此刻不就应再持续懒惰的性子,就应善于积累,积累的多了,自然做什么事都得心应x。《xx汉字听写大会》的冠军必须是平常积累知识最多的,也有人为输找客观理由,其实都是错在积累罢了。

观《xx汉字听写大会》让我学会了积累,让我爱上了文字。使我受益匪浅,我推荐大家也一齐去看《xx汉字听写大会》,坚信你们必须也会有收获。

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篇3)

中央电视台、国家语委共同举办的大型电视活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最后落幕了。开始看的时候,感觉很新鲜;仔细一想,有不少问题。我们都不会写的字,要孩子们死记硬背;孩子们记忆了这些几乎没有用的字,长大成人后再抛弃,这不是折腾吗。

还有一些文言文的词,此刻根本不用,都是一些中国人民早已抛弃的糟粕,也拿出来考学生,这不是折磨孩子吗。孩子们被逼的背《现代汉语词典》,这不仅仅是扼杀孩子们的思想,也是扼杀中国的未来。

此刻很多孔乙己在鼓吹,每个汉字背后都有文化的积淀;但是他们忘记了此刻已经是二十一世纪,我们写的是白话文。白话文汉字只是一个声音符号;白话文汉字里面什么也没有。

例如这次比赛中的一些词:蹚水、趟水;桑葚、桑椹;筢子、耙子;酆都、丰都。字不一样,都正确;这就说明白话文汉字只是一个声音符号,根本没有什么文化积淀。

还有主考官们读的那些文言文,根本不是人说的话;别说听的人不懂,读的人也不懂装懂。例如:主考官郎永淳先生读,圩顶xuding时,北京大学钱文忠教授点评说,这是一个多音字,读weiding;随后裁判孟蓬生博导指出,正确读法是yuding,而且只有一个读法。需要用白话反复解释才能懂的文言文,历史再悠久,再登大雅之堂,也是落后的工具。

社会上一些所谓的中华文化大师,不懂语言学,正因语言学是科学。他们把已经淘汰的,古人的文字学捧上天。这些人和李一道长,王林大师没有本质的区别,对社会的危害可能更大。

作为符号,拼音字母简单;一笔、两笔就能够完成。汉字的形状太复杂;需要几笔,十几笔,甚至几十笔,效率低下。

作为声音符号,拉丁字母只要26个;汉字的数量太多,有近万个,远远超过我们说话声音的种类。字浮于事,害的我们常常写别字。

作为代表好处的最小单位,白话文汉字又太少,只有一万个;英文的最小单位数十万,而且还在不断地发展。单音节汉字由于受说话音节数量的限制,是不可持续发展的文字。

使用竹简的古代,文人都会刻字。蔡伦造纸后,我估计以前也有人叫嚣过,雕刻的礼貌传递;进入电脑时代,有人呼吁,书写的礼貌传递,不足为奇。

雕刻此刻只是一种艺术;书法的下场,将和雕刻一样。你会雕刻吗?不会;那么我们今后能够不会写字,但是必须要会电脑输入。这是历史潮流,不可阻挡。

汉字难;学习汉字浪费了全国人民超多的时刻。借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时刻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刻,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象形文字,历史最悠久。画个圆圈代表太阳,绘个半圆意味月亮;这种古老的方法已经过时。此刻全世界都使用声音符号,也就是拼音文字,正因人人都会说话,说话声音已经代表好处,只要用简单的符号代表说话的声音,就大功告成。声音符号的效率远远超过表意符号。

中国至今还不能正式使用先进的拼音文字,国家语委难辞其咎,语委的专家学者们尸位素餐。《现代汉语词典》里仅有的几百个拼音文字,也就是字母词,绝大多数还是老外制造。

中国至今没有正式使用先进的拼音文字,恶果就是中国的科学技术继续落后,正因语言和文字是我们思维的工具。很多人以为中国的科学进步很快,那是比中国的过去;在世界上,中国的科学仍然落后。一百年来,中国的进步很快,那是跟在别人后面前进;跟在别人后面进步再快,仍然是落后。

中文务必改革;如果不使用拼音文字,中国的科学永远落后。此刻还把落后的汉字当作图腾,是愚昧的表现;此刻还不正式使用拼音文字,是中国的耻辱。

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篇4)

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即将开播,一个主打“汉字文化”的节目在这个夏天一夜爆红,正是因为它触动了国人最敏感的'神经。《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不仅仅是一场汉字听写,在考词释义、例句演示、专家解说过程中,还涉及到历史、化学、物理、生物等各学科知识。伴随着节目紧张的氛围,我坐在电视机前也一直在同步答题,不仅为同学们的成功和博学喝彩,也不禁为一些同学的失利而扼腕叹息。

“电脑时代提笔忘字,只敲键盘忘记笔杆”,这是一则新闻的标题。俗话说,字如其人。手写汉字直接体现着个人的才情性格、传递着个人的思想情感,使人读后如见其人,心生>温暖。然而,随着电脑普及、网络覆盖,以往的日常笔写被取而代之。我们会提笔忘字,突然发现手写出来的汉字竟然如此不耐看。

以前,我们主要通过写信进行沟通,在工作上也需要经常手写;而现在,打电话、发短信、上网聊天都可以交流,工作上也主要依赖电脑来办公,以前繁琐的文件整理,现在用电脑就可以轻松解决,工作效率大大提高。键盘一“敲”、鼠标一“点”,字库里的汉字就蹦出来,省心又省力。当欣然陶醉科学技术之时,蓦然回首,才发现我们的书写能力正在退化。“今天,你还会写字吗?”这个原本不成问题的问题,在今天却成了问题。

我还发现平时好多中学生聊天时有个不好的习惯,就是打错了字也不改正,而人家

的解释却是,网络聊天讲究的是速度,假如改正过来,结果回话慢了,就会被人家说得很苛刻。于是,在一味追求高效的心理驱使下,语言文字的质量就这样被忽视了。

在写字比赛过程中,有部分学生还存在倒笔画现象。对于写书法的人来说每一笔一画都有起笔和落笔,有轻有重,笔顺对于结构来说很重要。所以说写字笔顺还是要从小给予重视。

当然,有好多中学生的优秀和博学还是值得称赞和大家共同学习的,说实话,主持人挑写的好多词语我都没听说过,他们却准确无误地写了出来,这是因为他们平时读的书多,知识面宽广,这也充分说明读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要多读书读好书。

央视汉字听写大会通过对键盘时代书写能力下降这一现象的提示,迅速唤起全民文化自检热潮,在享受现代科技成果的同时,不丢下手写汉字。

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篇5)

记得是在1996 年,一位研究生对我讲,求职应聘最看重的三种能力是:英语、计算机、开车。他说,不掌握英语就相当于不会说话,不掌握计算机文字处理技术相当于不会写字,不会开车相当于不会走路。当时感觉这种认识比较超前。现在想想,这三条标准中的第二条有待商榷。

这段时间,每逢周日,我都坐在电视机前聚精会神地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颇有收获,并因此对“不掌握计算机文字处理相当于不会写字”的说法有了新的认识。

听写大会中主持人念的那些词汇,大约有20% 我不能正确书写。具体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理解正确,读词正确,书写不正确;例如:觊觎,貔貅,诡谲,旖旎。

第二种:理解正确,读词和书写不正确;例如齑粉、蟊贼、乜斜、翁同龢。

第三种:理解、读词和书写都不正确(就是根本不认识);例如荦荦大端、剀切、飨宴、彘肩斗酒。

我大约是从1995 年开始使用计算机,到现在已经有二十年了。自我感觉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还算比较熟练。但是在收看听写大会的过程中却发现,自己并不是真的会写字,起码不会写所有的汉字。看起来,“不掌握计算机文字处理技术相当于不会写字”的说法有失片面。这是因为,掌握了计算机文字处理技术并不必然相当于会写字。

这几年来,在我阅读、评审的论文中,错别字越来越多,错得也越来越离谱。我认为,这种情况的产生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论文作者比较粗心,另一个是作者不会正确的使用汉字。在这种环境中,汉字听写大会的举办就显得尤其有意义。因为这档节目能够促进和帮助观众对汉语文字的理解和书写,能够推动中华民族汉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篇6)

时针滴答、滴答地走到了八点,我打开电视,调到CCTV来观看每周五晚播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这天,播放的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晋级半决赛的比赛,各位选手轮番上阵。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浙江杭州外国语学院代表队的大师刘浥尘。在激烈的比赛中,刘浥尘的队友相继离场,但是他的对手还有7个,其中安徽代表队和广东代表队还剩3个人,只有湖南代表队和他一样,仅剩1人。

在如此大的差距下,面对7个学霸级的对手,刘浥尘神态自若、镇定自如,一点也没有因为孤军奋战而慌了阵脚。在答题的过程中,刘浥尘显得泰然自若,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如果遇到自己一下子就能想出来的题目,他就会做一个鬼脸,潇洒自如、准确无误地写出那些生字;如果面对一下子想不起来的字,他就会皱着眉头,手托着下巴,开始沉思,当他想出来时,额头上紧皱着的三字纹就会豁然开朗,他的脸上便露出笑容。最后,刘浥尘顶住压力,打败强敌,终于带领浙江杭州外国语学院代表队杀入了决赛。

通过这次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看到这些选手在场上的精彩表现,特别是刘浥尘,我不由得心生感慨。想想我平时读书时,只看故事情节,并不在意难写的生僻字,遇到不认识的字,多数是一带而过,不会去查字典。我知道自己掌握的.知识还不够,以后,我要好好向他们学习,让自己学到更多的知识。

学无止境,知识永远也学不完,让我们大家一起来传承中华几千年的文化遗产吧!

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篇7)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老师告诉我们,汉字有万个以上,而我们平时常用的汉字只有三四千个。

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比赛中所出的考题基本都是笔画繁多和较为冷僻的词语。“啁啾”、“锋镝”……看着一个个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词语被一群初中生正确书写,不由令人为之惊叹。而逐渐变难的考题涉及面之广让人咋舌。随着场上人数不断减少,诸如“伊犁河”、“愣葱”、“撺掇”这样的地名、方言、口语词汇也出现在了考题里,着实叫人为选手们捏了一把汗。

看着看着,我突然发觉,我听到一些词语的读音和解释完全摸不着头脑,可是答案显示出来,我却发觉自己曾见过。例如“凫趋雀跃”的“凫”字,我就曾在课外书上见过几次,却总不愿查阅它的读音;像“箴言”一词,我会读但写不出来;还有前几次比赛中出现的“貔貅”、“瓮中捉鳖”等词,都是我会读但不会写的。

我想,这些情况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我平时没有加深对汉字的巩固,有一些字很久没有使用,就渐渐忘记了,正因为这样,我常常出现提笔忘字之窘境。我想,我应当向参赛选手学习,丰富我的课外阅读量,遇到不会的字要主动翻阅字典,了解生字词的含义。我相信,长此以往,我认识的字会越来越多。

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篇8)

早在暑假的时候,学校里就发来短信,让我们每周四晚上8点去观看《全国汉字听写大会》。

刚开始,我蛮不情愿的。毕竟还是在暑假,要去看一群人写字,岂不是很浪费时间?第一次去看时,并没有多少在意,所以也没有带纸笔。

我躺在沙发上看着电视,对它们听写的内容感觉十分的可笑,他们虽然才初二,但也是天天翻字典训练的,水平就那么点?很简单的字就下去了。我越看越没兴趣,直到最后一个外号“大师”的人走上台,才真正的震撼了我。

一般来说,基本上的词语我都是略有耳闻的,字写不来也是有点正常的,但那位“大师”的题目让我目瞪口呆。考官报出了“荦荦大端”一词,我一听,不由得笑了声,心想:报的好象是“荦荦大端”,不是有个词是“落落大方”吗,应该也差不多吧,怎么会出现这么简单的词!

“大师”微微一笑,胸有成竹的样子,然后提笔在电子板上写下“荦荦大端”,我对他嗤之以鼻,怎么会写“荤荤大端”还“大师”,就这点水平?待他提交后,评委全部亮了红灯,表示通过。我大吃一惊,心中不免怀疑起来:他们是不是看错了,“荤荤大端”也对?难道“荤”还有多音不成?为了满足我的好奇心,我跑上楼,打开电脑,搜了一下“荤”字,可是只有一个音;我又想起考官报的是“荦荦大端”,便用输入法打出了那几个字。

之后我更加疑惑了,不是同一个字吗?我仔细观察着两个字,终于发现是两个字下面的字不同,不禁豁然开朗。居然还有这种字,说实话我还是第一次看见。

我跑下楼继续看,接下来的题目让我惊诧不已,不认识的自此接踵而至:尥蹶子、耄耋之年之类的,根本是从来没见过的字词,居然都被他们写出来了,我佩服得五体投地,认认真真的看了起来,时而蹙眉时而动动手指,努力的记着那些词汇。

有了这次的经历,我几乎每个星期都会去看这个比赛,而且每次比赛都会长很多见识,让我明白了,我所掌握的知识不过是九牛一毛,在他们的面前完全没有招架之力。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不错的,学无止境,知识也是永远也学不完的!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