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规范(精选)

06-09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规范(精选)。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在幼儿园教师的工作中,经常会提前准备一些需要的资料。资料可以指生产、生活中必需的东西。如: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参考资料会让未来的学习或者工作做得更好!那么,想必你在找可以用得到的幼师资料吧?以下是由小编为你整理的《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规范(精选)》,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幼儿期是孩子性格和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阶段,家长和教师应该重视幼儿的行为规范培养。良好的行为规范是保证孩子健康成长、有良好人际交往能力、适应生活的重要素质,因此帮助孩子树立和建立良好的行为规范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家庭教育

幼儿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家庭教育初步形塑孩子的性格,建立幼儿良好的行为规范。以下是家庭教育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规范的几个方面:

1、家长要做得好榜样

孩子是模仿学习的,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最重要的。故父母应该做好自己的模范,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引导孩子向自己看齐,树立好榜样。

2、注意纠正孩子表现出的不良行为

家长要时刻观察孩子的言行,如果发现孩子有不当行为,要及时的加以纠正。在纠正孩子之前首先要进行必要的沟通,引导孩子进行自我反省,然后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进行科学、有效的教育。

3、表扬和奖励孩子良好的行为

家长要及时表扬、奖励孩子做得好的行为。孩子做对了事情,家长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和犒劳,这样会记在孩子的脑海中,刻在他的心底,下次孩子再犹豫是否做某件事情时,就更容易做出正确的决定。

4、教会幼儿教养之道

幼儿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恒心,以合适的方式给孩子上生活课程,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培养出自控力和健康心理素质,生活中的细节中体现了对他的疼爱和教育方式。

二、学校教育

幼儿园是孩子的第二个家,提供安全可靠的环境和良好的育儿服务,幼儿园教育是帮助孩子树立和建立良好的行为规范的重要场所,以下是学校教育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规范的几个方面:

1、制订明确的育人目标

教师要制订清晰的育人目标,明确幼儿的目标和任务。教师要研究每个幼儿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有效地指导幼儿完成任务。

2、例行公事各讲一遍

教师要利用每个机会来重申幼儿的行为规范,例如倡导夸赞模仿,指导幼儿在活动中如何积极配合,如何更好地与他人合作。

3、利用故事进行教育

用生动、丰富的图画和语言,选择生活中的实际情境,以故事的形式来进行教育。幼儿经过对故事的学习和吸收,能够更容易地接受教师的意见和指导。

4、注重自我学习

在学习和活动中,幼儿应该注重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教育他们自立自强,爱护自己和同伴。在课堂中能够积极参与,做到自我学习,自我管理。

三、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也是幼儿形成行为规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1、亲子互动应该温馨和谐

家长与孩子之间应该建立一个亲密的关系,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和生活,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2、良好的人际交往

幼儿应该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培养孩子良好的人际交往方式,让孩子明白,与人相处要尊重彼此,有礼貌,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情感,养成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

3、特殊环境下的行为规范培养

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文明、和谐、有爱的环境,让孩子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体验生活,从而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总之,幼儿良好的行为规范的培养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家长和教育者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以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培养孩子健康成长,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适应生活的重要素质的目的。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扩展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常规


幼儿期是孩子形成习惯和规律的重要时期。通过培养良好的生活常规,例如定时吃饭、作息规律等,可以帮助幼儿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常规”,以供参考,欢迎收藏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常规

一、制定合理的生活制度

1. 规律的作息时间:

确定固定的起床、吃饭、午睡和睡觉时间,以帮助幼儿建立规律的生活节奏。

2. 健康饮食习惯:

提供均衡的膳食,包括五谷杂粮、新鲜蔬菜、水果和蛋白质食物。鼓励幼儿养成吃饭时坐着、咀嚼慢慢、不挑食的良好习惯。

3. 定期运动和户外活动:

鼓励幼儿每天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如跑步、跳绳、游泳等,以促进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

4. 室内外整理:

帮助幼儿在幼儿园或家中养成整理和收拾自己物品、保持环境整洁的好习惯。

5. 结伴而行:

教育幼儿在公共场所和交通工具上与家人或老师保持黏合,不离队、不走失。

6. 独立自理:

逐渐培养幼儿自己穿脱衣物、洗手、上厕所等基本生活自理能力。

7. 合理使用电子产品:

限制幼儿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鼓励他们进行合理有益的活动,如交流、阅读、体验自然等。

8.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导幼儿正确的洗手、刷牙、洗脸等卫生习惯,定期进行身体检查,保证幼儿的健康。

9. 尽量避免使用暴力和惩罚:

鼓励幼儿通过沟通和理解解决问题,尽量避免使用体罚和辱骂等不健康的方式。

10. 培养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

教导幼儿正确表达情感、处理冲突,培养积极的情绪管理能力。

二、饮食习惯的养成

1. 提供均衡的饮食:

确保幼儿获得来自各种食物类别的营养。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提供多样化的食物选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蛋类、鱼类、豆类等。

2. 建立固定的饮食时间:

给幼儿规律的餐食时间,建立起良好的饮食习惯。每天提供3餐和2-3次小食,避免让他们过度吃零食。

3. 榜样示范:

作为成年人,要成为良好饮食的典范。为孩子们树立一个好榜样,他们可能会受到你的饮食选择的影响。

4. 参与食物准备:

鼓励幼儿参与到食物的准备过程中,如洗菜、选择食材等。这将帮助他们培养对食物的兴趣,并学习如何做出健康的选择。

5. 饮食多样化:

鼓励幼儿尝试各种新的食物和口味。介绍新的食物时,可以与他们一起品尝,帮助他们克服对新事物的抵触心理。

6. 控制食物摄入:

避免给孩子过多的糖分和高热量的食物,如糖果、糕点和油炸食品等。同时,尽量控制盐分的摄入,让孩子们逐渐养成少盐的饮食习惯。

7. 饮水习惯:

确保孩子们每天喝足够的水。可以给他们带上水壶,定期提供水或其他无糖饮品。

8. 定期体检:

定期带孩子去做体检,检查身体健康状况,确保营养摄入的均衡。

三、唾眠习惯的训练

1. 定时睡觉:

建立固定的睡觉时间,每晚都在相同的时间入睡。这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生物钟和规律的睡眠习惯。

2. 创造适宜的睡眠环境:

确保幼儿的睡眠环境安静、暗淡、凉爽和舒适。使用柔和的灯光、窗帘、白噪音机等有助于提供一个适宜的睡眠环境。

3. 建立睡前的固定例行公事:

有规律地进行一些固定的睡前活动,例如洗澡、刷牙、听故事或放松的活动,这些活动有助于幼儿缓解压力,放松身心。

4. 限制刺激性活动:

在睡前一段时间内限制幼儿进行过于刺激的活动,如看电视、玩电子游戏、摄入咖啡因等,这些活动会刺激幼儿的神经系统,导致入睡困难。

5. 建立安全感:

确保幼儿在入睡前感到安全和放松,可以给予他一些安抚物品,如安抚奶嘴、挂毯或玩偶等,这些物品有助于提供安全感。

6. 坚持耐心:

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需要时间和耐心。在幼儿入睡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挣扎和抵抗,但要保持冷静、耐心和一致性。

四、大小便习惯的养成

1. 控制尿频:

根据幼儿的年龄和生理发展,逐渐拉长大小便的间隔时间。刚开始可以每隔1-2小时带幼儿上厕所,慢慢延长到每隔3-4小时。注意及时给予幼儿饮水,以增加他们的小便次数。

2. 培养定期大小便习惯:

每天约定固定的大小便时间,例如饭后、起床或睡前等时间段,带幼儿上厕所。成功上厕所时,给予及时的赞扬和奖励。建立习惯后,逐渐减少提醒的次数。

3. 选择适合的马桶或马桶垫:

为幼儿选择适合的马桶或马桶垫,以便他们可以舒适地坐在上面。可以让幼儿参与选择,增加他们对使用马桶的兴趣。

4. 模仿和示范:

让幼儿观察家长或其他家庭成员如何上厕所,并模仿他们的动作。可以使用适当的图书或动画等媒体,向幼儿展示正确的上厕所姿势和步骤。

5. 鼓励独立:

鼓励幼儿独立完成大小便,例如自己脱衣服、上下马桶、洗手等。适当的指导和帮助是必要的,但也要让幼儿体验到自己的成就感。

6. 遇到意外情况时保持冷静:

在幼儿尚未养成大小便习惯之前,可能会发生一些意外情况。家长要保持冷静,给予幼儿安全感和正确的指导,帮助他们清理和更换干净的衣物。

7. 坚持和耐心:

养成大小便习惯是一个需要时间和耐心的过程。家长要坚持引导和鼓励幼儿,不要过于着急或严厉对待幼儿的错误或意外。

五、个人清洁卫生习惯

1. 洗手:

教导幼儿在适当的时候洗手,特别是在进食前、接触动物或外出后。鼓励他们用肥皂和温水洗手至少20秒钟,并确保彻底清洗双手的每个部位。

2. 刷牙:

教导幼儿每天至少刷两次牙齿,早晚各一次。帮助他们选用适合他们年龄的软毛牙刷和少量的儿童牙膏。鼓励他们维持正确的刷牙姿势和持续刷两分钟。

3. 每日换洗衣物:

鼓励幼儿每天更换内衣和袜子,每隔一两天更换外衣和床上用品,以保持身体清洁。

4. 使用纸巾:

教导幼儿使用纸巾或肘部遮住咳嗽和打喷嚏,以减少病菌传播。同时,教会他们随后洗手。

5. 整理玩具:

鼓励幼儿每天整理和清洁他们的玩具。教导他们如何归位和保持卫生,并提醒他们与其他孩子分享时的清洁习惯。

6. 正确使用卫生纸:

指导幼儿正确使用卫生纸,包括正确擦拭、折叠和处理方法。

7. 面部卫生:

教导幼儿每天洗脸,尤其是在早晚使用温水和适宜年龄的肥皂或洁面乳清洁面部。

六、培养孩子生活自理的习惯

1. 建立日常的生活规律:

为孩子制定固定的作息时间表,包括起床、吃饭、洗漱、睡觉等。让孩子逐渐习惯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各项活动。

2. 给孩子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

让孩子在有限的范围内做决定,例如选择自己的衣服、玩具、食物等。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决策能力。

3. 给予孩子适当的责任:

适当地分担家务活动,如整理玩具、清理自己的书包、洗碗等。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对家庭的贡献,并逐渐培养起对自己生活环境的责任感。

4. 提供模仿和辅助:

在孩子进行生活自理活动时,逐步引导并提供帮助。例如,教孩子如何自己洗手、刷牙、洗脸等。慢慢地,孩子会逐渐掌握这些技能。

5. 设立奖励机制:

每当孩子完成一项生活自理任务时,及时给予相应的奖励和鼓励。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继续努力和坚持的动力。

6. 给孩子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让孩子有充足的时间来完成自己的事情。在孩子进行自理活动时,尽量不要干涉或急于代替孩子完成。相信孩子的能力,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支持和肯定。

7. 建立家庭规矩和约定:

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些家庭规矩和约定,例如整理自己的东西、保持卫生等。让孩子明白这些规矩的重要性,逐渐形成习惯。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建议(精选)


前辈告诉我们,做事之前提前下功夫是成功的一部分。幼儿园教师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都会提前准备很多资料。资料主要是指生活学习工作中需要的材料。参考资料可以促进我们的学习工作效率的提升。可是,我们的幼师资料具体又有哪些内容呢?小编为大家呈上收集和整理的培养幼儿良好行为建议(精选),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的建议

幼儿时期是孩子人生中极为重要的阶段,这个时期的行为习惯、价值观念等都会在以后的成长中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家长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要关注和引导幼儿的行为习惯,培养其良好的行为和处事能力。

以下是一些培养幼儿良好行为的建议:

1. 认真关注孩子的成长

家长要认真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耐心地观察并了解孩子的情况。如果家长能够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对孩子的了解就会更加深入。要注意到孩子的情绪变化、行为表现等,及时给予关心和帮助。

2.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幼儿时期是培养责任感的关键时期,家长可以从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入手,帮助孩子体验责任感的重要性。比如,帮助孩子打扫卫生,让孩子自己掌管自己的物品等,都可以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责任感。

3. 提供正面引导

鼓励孩子积极参与集体活动,比如幼儿园的游戏等,让孩子学会分享和合作。家长也可以通过读书、故事等方式,向孩子传达正面的价值观念,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等。

4. 引导孩子正确表达情感

在幼儿时期,孩子的情感世界非常丰富,但同时也很脆弱。家长可以教导孩子通过哭泣、喊叫等方式表达情感,但同时也要教会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过度宣泄。

5. 加强行为指导

在幼儿时期,孩子的行为表现是很难完全掌控的,但是,家长可以通过针对性的行为指导,来强化孩子的行为习惯。比如,当孩子做错了事情,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找出原因、分析错误的后果,并让孩子重新想出解决办法。

6. 创造良好成长环境

孩子成长的环境对其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家长必须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让孩子有良好的物理、心理空间。此外,要为孩子提供正面的社会关系,让孩子有更多的接触和交流机会。

总之,幼儿时期是孩子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时期,家长的关爱和引导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只有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帮助,才能够帮助孩子培养出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从而健康地成长。

幼儿园良好行为培养教案 (精选)


我们常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当幼儿园教师的工作遇到难题时,我们经常会用提前准备好的资料进行参考。资料的意义非常的广泛,可以指需要查到某样东西所需要的素材。资料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关于幼师资料你了解哪些内容呢?推荐你看看以下的幼儿园良好行为培养教案 (精选),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

幼儿园阶段是孩子人生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们需要学会许多与行为、社交和情感有关的技能。这些技能将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良好的行为培养对孩子们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介绍一些幼儿园良好行为培养的教案。

1. 教案一:分享乐趣

目标:

1. 学习分享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分享意识;

3. 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内容:

1. 老师和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喜好;

2. 鼓励学生分享玩具、食物和其他资源;

3. 组织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们一起制作手工、玩具等。

评估:

1. 观察学生分享资源和合作的程度;

2. 观察学生参与小组活动的积极性;

3. 看看学生是否能理解分享的重要性。

2. 教案二:尊重别人

目标:

1. 学习尊重别人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别人的能力;

3. 促进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

内容:

1. 老师和学生一起探讨尊重的含义,并分享互相尊重的经历;

2. 让学生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同时也要学会接受别人的观点和情感;

3. 编排小剧本,让学生在模拟场景中学习如何尊重别人。

评估:

1. 观察学生与他人交往时尊重的程度;

2. 观察学生在与别人发生冲突时的处理方式;

3. 观察学生演绎小剧本的表现力和认识。

3. 教案三:文明礼仪

目标:

1. 学习文明礼仪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文明礼仪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社交技能。

内容:

1. 老师和学生一起探讨文明礼仪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学习基本的礼貌用语和表达方式;

3. 组织学生参与模拟场景练习,例如排队、交往等。

评估:

1. 观察学生在日常社交场合中的文明礼仪表现;

2. 观察学生对基本礼貌用语和表达方式的掌握程度;

3. 观察学生在模拟场景练习中的表现。

4. 教案四:团队合作

目标:

1. 学习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

内容:

1. 老师和学生一起学习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基本技能;

2. 组织学生合作完成一些小组任务,例如编排故事、制作工艺品等;

3.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讨论如何在团队中合作和分工。

评估:

1. 观察学生在小组中的合作程度;

2. 观察学生对团队合作技能的掌握程度;

3.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

总结:

以上是四个针对幼儿园行为培养的教案,每个教案都有明确的目标和内容,并注重对幼儿进行评估。这些教案重点培养学生的分享、尊重、文明礼仪和团队合作等行为,并通过有趣的活动和训练,让学生学会这些行为并付诸实践。这些教案不仅有助于加强幼儿的行为培养,也有助于提升幼儿园的教学质量和综合实力。

如何让宝宝养成良好行为?


导读:孩子从母腹来到人间,不懂得是与非、对与错、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全靠成人教育与训练。(当然是在先天素质和年龄规律的基础上来进行的)。

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计划生育的国策,一个家庭最好只生一个孩子。于是,家长对这一个孩子的成长(包括智力和性格)极为关注,希望自己的孩子又聪明、行为又好,是个全面发展的好孩子。

孩子从母腹来到人间,不懂得是与非、对与错、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全靠成人教育与训练。(当然是在先天素质和年龄规律的基础上来进行的)。那么,怎样培养儿童的好行为、避免形成不良行为呢?我想谈点总的原则,希望对家长有帮助。

一、在思想上要有这样的认识:

1、爱孩子,但不溺爱孩子。

没有感受到爱的孩子,发展不会正常。爱并不是一味“提供”,不是要什么给什么,更不是还没要,就已经准备好了、给了。严格要求不是不爱孩子,溺爱只会害了孩子,孩子就会不知道是非,不懂得尊重他人,自我中心就会演变成自私。

2、懂得只有孩子的不良行为,没有不良的孩子,要批评时,应该说:“我不喜欢你把鞋子脱在沙发上”(不良行为),而不要说:“我不喜欢你”(不良孩子)。

3、孩子不良行为问题的产生,往往源于纵容和自己的不良言行。比如:孩子讲话粗暴、拖拉、不尊重老人、打人、不爱护小动物、霸气等。要纠正孩子的毛病,先纠正自己的毛病。

二、要早立规矩,早形成习惯,并坚持不懈地执行:

规矩,也就是有界限,能做的、不能做的规定下来。甚至早在一岁生日以前就立下来。比如:不大声吵闹、不打人、睡觉时不要抱等。有了规矩才有秩序。早年不立规矩,孩子会失控,长大了,在一个有规矩的社会中,就会处处碰壁,不受人欢迎,经常受挫折,反而非常痛苦。

如果早不立规矩,孩子不知道是与非、不知道对与错,等形成了不良行为,再立规矩就晚了,要花很多倍的工作,还不见得能改好。

有了规矩,形成了习惯,孩子做起来很自然,没有约束感。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叶圣陶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英国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努力求得好习惯。”可见习惯之重要。

立了规矩,必须坚持,否则无用,有时还会更坏,孩子会模仿,雷声大、雨点小是不好的。

三、要具备儿童身体、心理发育及发展的规律的知识:

教育要按规律行事。如果不懂得发展的规律,一定做不好教育工作。在心理方面,比如:婴儿往往只有极短暂的注意力,不要让孩子连续注意学习5分钟以上(半岁以内),10分钟以上(1岁以内)。逆反是两三岁儿童的心理特点,不要在这个阶段要他“听话”,不听就打。要理解、要疏导。五六岁的儿童好奇心特别强,有时为了探个究竟,会“破坏东西”,应该理解、要正确对待。如果家长有了这些知识,他们就会理解不同年龄的孩子要不同对待,教育才会有好效果。

四、适当表扬、奖励,适当给以批评、惩罚,注意“度”:

家长往往对孩子的好行为喜在心里,不表露出来,而对不良行为却揪住不放。批评、打骂,好像孩子不打、不骂,不会形成好性格。清朝思想家、教育家颜元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这是教育孩子重要的原则。

当然,孩子做错了事,表现了不良行为,批评与惩罚也是必要的,但必须注意“分寸”,“度”,不要小题大做,也不要遮掩,要恰如其分。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不管你们采取哪一类教育方法,你们都需要一个尺度,因此也就需要在自己身上培养分寸感。”

爱也要注意分寸、尺度,过份的爱、以儿童为中心的家庭,只能培养出冷酷无情、毫无责任感的利已的孩子。

五、尽早发现问题,尽早处理问题,注意第一次:

孩子由于其经验不足,往往会出现一些不良行为、小错误。比如孩子要买冰棍,不同意,他就大哭、在地上打滚,家长就买了。这样,第一次教育机会就破坏了,孩子以后遇到类似情况,还会一样表现,再大一点,变成要挟,就难办了。

六、管教孩子要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要从自己的情绪出发:

这一点虽然看上去容易做到,但实际上很难做到。家长往往是从自己当时的情绪出发来教育孩子的。孩子出现了一个问题,自己当时情绪好,大一点问题也不处理;反之,非常严厉,这样就不能让孩子明辨是非、纠正错误。

七、不要横向比较;并数落发展稍稍迟缓的孩子:

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自己的发展表。每一个孩子在不同行为领域的发展,可以不全是与大多教同龄儿童完全一样的。在某个领域了解快些,另一个领域可能慢些。不要因为横向攀比,感到自己的孩子不如人家孩子,就担心,就数落孩子。早期稍稍落后的孩子,只要不是弱智儿,后来会赶上来的,甚至还会超过原来发展较快的孩子。

八、舍得花时间和孩子玩,在此过程中了解孩子:

家长往往因为忙,把小孩交给老人或保姆,大一点了,就送往幼儿园,甚至外地姥姥家、奶奶家。和孩子在一起玩的时间很少。有时,因为高兴,才逗逗孩子,这样不好。孩子需要教育但必须了解他的爱好、他的兴趣、他的优点和缺点,这样方能有效。

在一起玩是了解孩子最好的方法。要一起玩、要了解。有时,也有的家长是和孩子常玩,但只是高高兴兴地玩一通,但并不着意去了解孩子。问家长孩子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擅长什么、哪方面能力差些,也不知道,这就不好。

九、树立榜样:

孩子早期生活在家里,早期的学习以模仿为主。他们模仿的对象首先是最亲近的人,父、母最为重要;因此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仪表。对孩子要诚实、要有责任心、要大度,对朋友要热情、帮助、有同情心,孩子也会学习这些好品质。

十、不要以自己的性格特点来要求孩子:

家长往往以自己的性格特点来要求孩子,把孩子塑造成自定的“模式”,当达不到时,就怪罪孩子怎么这样“难教”。比如一位家长性格开朗、热情爽朗,孩子却比较文静、不爱交朋友(并不是自闭症),家长就不高兴,经常批评孩子不听话,不和自己一样,有时还会影响亲子关系。文静的孩子一样也是好孩子,只是和家长性格不一样而已。

十一、家人一致:

这一点很重要,尤其是父母亲与祖父母、外祖父母的教育方法与教育要求必须一致,否则会使孩子莫衷一事。今天母亲说进屋要脱鞋,明天姥姥说用不着,太麻烦,孩子听谁的呢?另外,也容易养成孩子的两面性格。见母亲一套,见姥姥一套。

十二、要给孩子一个温馨的家:

家是孩子生活、成长的场所。这个环境对孩子智力、性格、身体的发展、成长关系极大,温馨的环境有利于孩子的正常发展。如何营造呢?最重要的是父母和谐一致,绝不要当孩子的面互相争吵、互相指责。

单亲家庭不要让孩子感到只有一半的父母。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是天然的,不应该由于父母分离了,孩子和一半的父母关系也断了。把父母离婚给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

相信《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规范(精选)》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师资料,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培养幼儿良好行为规范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