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观后感(分享12篇)

06-11

怎样才是最好的写作品名的观后感开头?撰写多篇观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写作能力和同理心,这对于我们来说十分重要。观后感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写作能力和技巧。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八佰观后感”,如果您觉得本文有用,不妨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哦!

八佰观后感 篇1

工程部:郑经理

2020年9月5日公司组织观看了爱国主义题材电影《八佰》,以前在书中也读到过这个事件,此次观看影片更有身临其境的体会。此事件正值淞沪会战末期,正面战场全面溃败,上海名存实亡,近在咫尺的南京国民政府直接面临日军兵临城下的威胁,这场悲壮的狙击战应运而生。

当一个国家落后了,就变得无比的孱弱,在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时毫无反抗之力,毫无尊严可求,弱到了需要用演绎悲壮博取其他帝国主义的同情的地步,最后到了连继续演的必要都没有了!就电影本身最为醒目的是河两岸的情形对比,一边是水深火热的战场,一边是歌舞升平的安乐窝,殊不知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呼!

真正震撼人心的是坚守的官兵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生死存亡之际,方显英雄本色!当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出了:“大敌当前,男儿自应以死报国!”的豪言壮语。士兵们排着队伍用身体当载体携带炸药纵身一跃去阻止敌人爆破墙体;为了护着军旗不倒明知上去就是靶子还是奋不顾身的站上去;还有最后在选择留下来掩护撤退这个生与死的选择时那些毅然决然选择留下的勇士们;他们亦用血肉之躯践行了誓言!

是过去和现在无数英雄们的默默付出才有了我们美好和平的当下,敬请珍惜!

八佰观后感 篇2

八月份,电影大作《八佰》即将上映的消息纷纷刷爆朋友圈,可以看出各位观众们还是对这部电影充满期待的。有人预测,《八佰》上映后,其票房很有可能会超过20某某年的票房冠军《战狼2》。 《八佰》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孤军奋战4昼夜,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为壮声势,四百人对外号称八百人。电影《八佰》由管虎导演,是亚洲首部全片使用IMA某摄影机拍摄的商业影片,本应该于20某某年7月5日全国上映,最后却搁置了。

想必大家和我一样都很清楚,《八佰》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的历史事件改编的,而这起历史事件,便是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淞沪会战。自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便加快了侵华的步伐,并提出了三个月的计划。为了打击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中国军队奋起反击。而电影《八佰》,便讲述了发生在淞沪会战期间一个著名的历史故事。

1838年,淞沪会战进入相持阶段,为掩护我军的行动,团长谢晋元临危受命,率军驻守四行仓库。此时的四行仓库西面和北面已被日军占领,东面和南面是公共租界,与未被占领的中国地界完全隔绝,成为一个"孤岛",进入四行仓库,也就成了孤军。部队进驻后,谢晋元与一营长杨瑞符集合部队作简短动员,说明奉命掩护大军撤退并据守四行仓库--这个当时上海唯一属于中国军队守卫的一块国土,第一营已是离开大部队的一只孤军。他要求全体官兵,抱必死决心,与仓库共存亡,剩最后一人,也要坚守阵地。

后来,谢晋元与全体官兵一起齐心协力,多次打退了日军的进攻。第一天战斗,我军共消灭敌兵80余名,伤敌更多,日本侵略者受到中国人民的严厉惩罚, "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又一次被打破了。其实,坚守四行仓库的只有一个营的兵力。该营士兵陈德松在《殊死报国的四行孤军》一文详细记述道:"以该团第一营为基干,组成加强营,仍用团番号。全团410人左右,一个机枪连三个步兵连,一个迫击炮排。"为迷惑敌人,在记者采访时,谢晋元假告800人。这才有了"八百壮士"之说。

八佰的历史背景: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以后,中国军队第88师是最先进入战场抗击日军的中国部队。最初谢晋元是作为第262旅参谋主任,在宝山路商务印书馆对面的楼上在最前线指挥战斗。战斗到9月中旬,第524团团附黄永淮在战斗中身负重伤,第262旅旅长便 任命谢晋元为新任团附,指挥该团负责正面阵地的防守任务。因战况激烈,该团先后补充了4次兵员,原来的老兵在战火中不断牺牲,补充人员主要来自地方保安团。战斗至10月下旬,面对日军的不断增兵,中国军队发现如果死守闸北,将有被包围歼灭的危险,于是下令中国军队撤退到苏州河南岸防守。但为了配合外交,给世人留下中国军队仍坚守苏州河北岸抗战的印象,于是决定让第88师留下一部分部队,作为中国最后的军队坚守。对于留下来最后坚守的军队,师长孙元良很清楚他们将面临的结果,曾表示留置闸北守备最后阵地的部队,最多是牺牲,最少也是牺牲。”最终 孙元良决定以中校团附谢晋元率第262旅524团固守原第88师师部所在的四行仓库为据点,作为中国在闸北的最后一支部队坚守苏州河北岸。这便是坚守四行仓库的谢晋元及所率领的部队被称为“四行孤军的原因。孙元良亲自向谢晋元在四行仓库下达了率第一营死守上海最后阵地的命令。之所以将最后两支中国军队死守的阵地设在四行仓库基于以下几点考虑:首先四行仓库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坚固易于防守,并容易掌握部队。四行仓库作为原第88师师部,粮食和弹药都储存了很多,而且为了防止自来水管被日军截断,还有大量的饮用水储存。

八佰观后感 篇3

八月份,电影大作《八佰》即将上映的消息纷纷刷爆朋友圈,可以看出朋友们还是对这部电影充满期待的。有人预测,《八佰》上映后,定会风靡全国的。

《八佰》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上海四号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可以说是一半天堂,半地狱。因为租界里每天灯火辉煌,还有演出的。则另一边枪林弹雨,浓浓的血腥味让人浑身难受。《八佰》这部电影是由真实的历史改编而成的。

1838年,淞沪会战进入相持阶段,为掩护我军的行动,团长谢晋元临危受命,带领大家一起守卫四号仓库。此时的四号仓库西面和北面已被日军占领东面和南面的是租界。虽然谢团长他们有压制,但他们身后是租界,日本人不敢用重武器,如:大炮,坦克飞机。

谢团长一次又一次地将日本人打得哭爹喊娘,我不得不说,我真佩服他们。记者曾询问过谢团长一共有多少人,原本有四百二十人,可谢团长却说有八百人,来迷惑敌人,“八百壮士”也是这个样子来的。

第三天,谢团长升了国旗,向死去的同胞敬了礼之后,不料激怒了日本人,日本人开着飞机,朝他们飞了过来,向着国旗开枪了,每次打射都会受伤不少人,但是,他们不害怕,即使国旗快倒了下来,可是,他们也不害怕,又将国旗打了起来。最后,他们不仅守住了国旗,还打下来了一架飞机,他们真是我们的傍样。

我们现在的舒适与安宁来之不易,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以另一种方式报效祖国。

八佰观后感 篇4

如果不是《八佰》这部电影,四行仓库这个地点不会勾起我那么多的思绪。因为四行仓库就在上海,在这里生活这些年多多少少也听闻过它的故事。但它在我脑海中的印象,仍然只是“一个抗战遗址”而已,不会是我想专程前去参观的地方。

毕竟,我的家乡是革命老区,处处皆是抗战遗址,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井冈山,确立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三湾……都是历史教科书上须重点记忆的内容。四行仓库,大概只能在历史教科书上小字部分里出现。

参加这场保卫战的中国军人,共四百多人,对抗日军四天四夜。和整个淞沪会战100万人的规模相比,终究还是太小。而且,它的输赢对于当权者来说,不太重要。因为它只是为了在国际社会上博取同情的一场表演。但,这场战争注定意义非凡。因为,它为掩护主力、工厂与物资内迁赢得了时间。因为,它为中日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画上了一个光彩的句点。因为,它与别的战争不一样,不仅仅有激烈的交战双方,还有隔岸观火的各国民众。

所以,在那四天四夜里:四行仓库身处地狱,对岸的租界歌舞升平。四行仓库里,衣衫褴褛枪林弹雨;隔岸的租界内,旗袍洋装觥筹交错。

四天四夜里,每一天的会战中,都有生命极其悲壮地逝去。影片中每一次交战的场景,都紧张激烈,加上快节奏悲壮的音响效果,让人不由得为每一个战士的命运揪心。四天四夜里,每一个角色的离去,都让人唏嘘不已。为阻止日军用钢板阵爆破楼体那一幕,最催人泪下。一个个无名之辈身绑手榴弹,排着队一跃而下,从容赴死难。他们每一个人都那么卑微,互相都不知道对方的名字,所以,临行前还自报家门。他们每一个人又都那么真实,选择舍生取义,临了又有放不下的家人,嘴里喊着:孩儿不孝,来生再见。

从整个战局来看,他们的抵抗如飞蛾扑火。因为上海没有守住,南京也沦陷了,接着全国各地被战火燃遍。那他们义无反顾地去死,有意义吗?

我想,他们的父母一定不会认为他们的死是“有意义的”,没有一位父母愿意自己的孩子去经历血雨腥风,离世时又是以如此痛苦的方式。即便再大的荣誉加身,于父母而言都没有任何意义。

从这群守军的结局来看,幸存下来的那批人,并没有因为他们英勇的举动,得到英雄的礼遇。他们成为了沦陷区的孤军,后又被当做苦力派赴各地,受尽各种折磨。他们回顾自己过往时,会替自己不值吗?这个答案无从揭晓,而且,生于乱世,他们也别无选择。如今,四行仓库仍在,当年抗战时留下的弹印如此清晰。影片最后的镜头,拍摄了四行仓库遗址,镜头拉大,它的周边就是那群闻名遐迩的高楼:东方明珠、金茂大厦、上海中心……

四行仓库,一直矗立在苏州河边,看着这座城市的变化。从满是废墟,到高楼林立。从哀鸿遍野,到光鲜亮丽。那些为了这座城市、这个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人,看不到如今的场景。四行仓库,替他们见证着这一切。很感谢这样的作品,让曾经的故事可以被看见,让付出过的人们不要被遗忘。就像影片中说到的那样:这个民族承受了太多的苦难。

我想,终有一天,外滩高楼的金领,会优雅地自嘲道:“我们也就是表面上的光鲜,金领看起来工资高,但远不如对面工地上的蓝领呢。”那一天,每一个职业都为人所敬重,每一个人都很有话语权,每一个鲜活的生命都活得酣畅淋漓。

到那一天,四行仓库仍然矗立在苏州河边,它一定会想办法告诉那些年为他人作嫁衣裳、为国殉难的大小青年们,你们的后代和你们一样棒,把这片土地建成了乐土。虽然你们当年把我整成了如今这副破烂样,但看着这一切,替我自己值了,也替你们值了。

八佰观后感 篇5

今天,我们全体人员观看了一部振奋人心,令人动容历史题材电影《八佰》。

我们生活在如此繁华昌盛今天,是多少革命人士不惧危险,不怕牺牲为我们后辈打下江山。在观看电影中,给我带来震撼感想不是一点点,在电影中虽然刻画每个人性格不同,但是都是有血有肉,铁骨铮铮硬汉形象,为了保卫祖国最后一道防线,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上海四行仓库孤军奋战四天四夜,电影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有许多情节让人泪目。

在观影中,让我印象最深是河对岸爱国民众不畏惧生命危险,趁着夜色游过河对岸将国旗带到四行仓库,交到壮士们手中,在危险面前,在正义面前,团长选择升旗,他希望这样选择能够燃气中华人民斗志激情,也让中国人民燃气希望,不要隔江犹唱后庭花。为了鲜红旗帜能在四行仓库平台上升旗,战士们奋力抵抗,以血肉之躯,前仆后继。守住了战士们用生命献血凝固而成国旗,让它屹立不倒。战士们用行动告诉全世界,中国不会倒下,中国不会亡。在国难当头,外敌入侵之际,我们会前仆后继去战斗,维护国家民族尊严屹立不倒。

河对岸有爱国人士,也有麻木不仁一群人,随着镜头在浴血奋战坐以待毙间来回切换,让我感觉到民族悲剧,八佰壮士是个孤独存在,即使绝望死亡感,无力感,却丝毫为动摇战士们爱国之心,他们愿意舍生取义,唤醒对岸掩耳盗铃式自欺欺人。

当然,整部电影下来,那些用生命用血肉来守护国家战士们,是真正英雄,是民族之魂。明知仓库是坟墓,甘愿舍命守护,明知前面是刀山火海,拼命也要遵守军令。

致敬那些舍生取义民族英雄,八佰壮士誓死不退血性中国人宁死不屈民族气节,这些都应该被平年代我们铭记。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我们应该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八佰观后感 篇6

今年八月,电影大作《八佰》上映的消息纷纷刷爆了朋友圈,各位观众也对这部电影非常认可。《八佰》这部电影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看完后,我这整个人都热泪盈眶,感动、激动、愤怒不已。

《八佰》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1937年,国民革命军88师524团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仓库与租界只有一河之隔。孤军奋战的四个昼夜,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

电影《八佰》由管虎导演,是全亚洲首部全片使用IMAX摄影机拍摄的商业影片。

想不大家都知道,这部电影,是由真实事件改编,而这起历史事件,便是抗日战争时期的著名的淞沪会战。自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便加快了进军的步伐,并提出了三个月都将攻下哪里。而电影《八佰》讲述了发生在淞沪会战期间的一个小的历史故事。

1838年,淞沪会战进入相持阶段,为掩护我军的行动,团长谢晋元临危受命,率军驻守四行仓库。此时的四行仓库西面和北面已经被日军占领,东面和南面是公共租界,与未被占领的中国地界完全隔绝,成了一个“孤岛”,进入四行仓库也就成了孤军。部队进驻后,谢晋元与一营团长杨瑞符集合部队做简短动员,说明奉命掩护大军撤退并驻守四行仓库——这个当时上海唯一属于中国军队守卫的一块国土,第一营已是离开大部队的一只孤军。他要求团体官兵,抱必死决心,与仓库共存亡,剩最后一人也要坚守阵地。

后来,谢晋元与全体官兵齐心协力,对次打退日军的进攻,全团410人左右,一个机枪连,三个迫击炮排。为迷惑敌人,在记者采访时,谢晋元假告800人。这才有了“八佰壮士”之说。

《八佰》电影的最后,电影镜头从四行仓库的断壁残垣慢慢过渡到了今天的繁荣的伤害,当东方明珠出现在眼前,苏州河静静地流淌。历史和现实交映,才懂得今日的可贵。

《八佰》对淞沪会战的收尾的这场著名的四行仓库保卫战,并没有可以煽情,而是理性的,导演管虎就用了一个“佰”字,体现了中国人都懂得中国军人的内涵。他们400多名战士都十分勇敢,为了不让四行仓库成为他们的坟墓,他们只能在那里抵抗,最后赢得了胜利。这部电影充分发挥了中华民族坚持不懈的精神,这些都应该是我们学习的。

八佰观后感 篇7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嘹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清晨,朗朗书声的校园里时常会出现这一幕——庄重而严肃的升国旗仪式,每当此时,颈系红领巾的同学们顶着烈日,将右手高举过头项,注视着五星红旗缓缓升起,这,是我们少先队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尊敬。

我心中的国旗,是那高高挂在天空,随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它矩形的红色旗面,象征着革命,象征着中华民族不败的灵魂;在这硕大鲜红的旗帜右上方,缀着五颗金黄的五角星,大星居左,四颗小星,环绕在大星之右。那颗大五角星正代表着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而四颗小五角星则代表四个阶级,五颗五角星互相联缀,疏密相间,象征中国人民的大团结。

记得从幼儿园起,懵懵懂懂的我们在心中却已知国旗的神圣,这是一种信念滋养在心间。每当周一上午,国歌奏响时,那些顽皮的、爱上蹿下跳的小朋友们,此时此刻都安静了下来,抬头挺胸,那冒着豆大汗粒的额头下,那双似乎要瞪出眼眶的大眼睛,深情地注视着冉冉升起的国旗。

上小学了,学校经常邀请一些老党员、老红军来学校,给我们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悠久历史及优良传统,那时的我们还不懂事,总是觉得反反复复听了那么遍,甚至都有些不耐烦了。可是我们当时何曾想过,这一次次的宣誓、演讲、解说,积累着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友爱,和我们今天幸福生的来之不易啊。

上中学了,伴随着功课多元化的增加,我们肩上的学习担子愈加变沉,在老师和学校的教育下,我们对党、对国旗的认知愈加深刻。党和国家为我们提供了全面的成长环境,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我们也为着心中的理想,在不停奔跑、努力奋斗,这不就是我们的初心吗?我们在国旗下成长,在党的陪伴与守护下长大。

五星红旗,伴我们成长;五红红旗,是我们的骄傲。我们为五星红旗祈祷:原将来的我们,都能成长为栋梁之才,化作五星红旗上面一颗颗小小的星星,为祖国的发展、民族的复兴,奉献出我们的一腔热血、一份力量。

我们在国旗下快乐成长,我们在国旗下幸福生活,让我们在五星红旗的带领下,向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勇前进!

八佰观后感 篇8

在“九一八”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八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目的是让学生铭记民族的苦难历史,勿忘国耻,奋发学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2020年9月18日晚上7点30分,电影开播。断壁残垣、战火连天的场景一下子就让全场静悄悄的,瞬间安静下来。电影《八佰》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役,导演管虎将视角聚焦在战争中底层小人物身上——他们都是有父母子女,有兄弟姐妹的芸芸众生,这些普通士兵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展现出一幅英勇顽强的抗战群像。在观影过程中,同学们一次次被影片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所吸引,一次次被影片中的情节感动落泪,一次次被中国军人和人民群众为了抵抗外敌侵略、拯救民族危难而不惧牺牲的精神所震撼。

八百壮士固守四行仓库,用热血和生命守家卫国的故事深深感动和震撼了学生。“老师,你哭了吗?”走出电影院,这是学生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普通士兵挥洒民族气概,小人物舍生取义哭倒学生是我真实的感受!”这就是老师的答案。到了泪点,整个影院抽泣声一片,中华民族的无畏精神是不可磨灭的。

看完电影后的学生被片中平民英雄的坚守感动,也被他们的家国情怀与民族大义振奋,有学生真挚表达:“电影《八佰》,特别棒特别感人的一部电影。这些感动,来自民族苦难的共情,也来自同胞向死而生的义气,小人物在家国大义面前,舍生取义。他们大多数没有名字,但他们真实地活过。”一位学生在返回的路上说:“看到那么多战士壮烈牺牲前喊娘,忍不住流泪,愿世界和平,永不再战。”我们生活在这个幸福的时代,没有战乱,没有饥饿,我们很多同学却不好好读书,沉迷手机,活在网络世界;也有同学在学校不想努力学习,只图安逸享受;更有同学在教室不认真学习,不尊重老师……我们不指望一部电影能够改变什么,我们只愿大家有所触动即可,哪怕是一丁点的都不枉费13元的电影票钱。

电影中,一条苏州河分隔了仓库与租界,地狱天堂,形成强烈对比,给予观众强大的视觉冲击力,我不由感叹:南岸灯红酒绿车水马龙,北岸炮火连天尸横遍野,这种直观视觉冲击太过于震撼,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在今后的日子里,同学们一定铭记历史教训,珍惜和平生活,立足学习,锤炼本领,奋发有为,以千万个“小我”之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八佰观后感 篇9

这周三,妈妈带我去电影院看了《八佰》。

《八佰》讲述了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史称800壮士的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

有两个画面让我印象深刻,久久。

第一个画面就是日军疯狂的轰炸国旗,而我们的国民革命军,一个又一个的战士,不畏生死,前赴后继,去这面国旗,甚至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搭成了坚不可摧的国旗底座,让国旗牢牢的飘扬在四行仓库的上方。第二个画面是国民革命军中的一名,他叫端午,他为了抵抗日军飞机的轰炸,为了避免越来越多的中国军人被日军的飞机杀死,他义无反顾地冲上去,拿起机枪,对着飞机进行扫射。

然而很不幸的是,虽然他把飞机打跑了,但是自己也中弹倒下,他这英勇的行为让我久久不能平静,看完《八佰》这个电影,我哭了很久,我在想,战争真的太可恶了。那么多多才多艺的中国人,中国的军人在战场上,一个又一个的倒下,在抗日战争初期,中国的人民一直在被日本人欺负,甚至20万的东北军都被几万的日本鬼子吓跑了。然而800这个电影中,所反映出来的中国军人,那种不畏强敌捍卫国土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当时的所有的中国人民,也深深的感染着我们这一代青。

我爱我的。我为我的祖国而自豪,我为我的祖国而骄傲!

八佰观后感 篇10

昨天,爸爸带我去看了,最近很火的一部电影——八佰,讲的是800个壮汉保卫上海的故事。

故事就是这样子的,一个叫端午的人,带着他的弟弟小湖北,跟着湖北保安队去拯救上海,到达上海之后发现那里已经是一片废墟,正当众人的争吵的时候,还留在这里的日本人发现了他们,端午小湖北和他们的叔叔,躲在一面墙后面躲过一劫,小湖北他们跑出去之后亲眼目睹了那些日本人把逃兵通通杀掉的场景,而这时,他们的队友找到了他们,带她到了一个上海,惟一一个没有被占领的地方,租界和四行仓库,这里科普一下,为什么日本人不轰炸租界呢?因为租界是租给外国人的,所以日本人不敢炸,他们炸了的话全世界都会联合起来反抗他们,到了四行仓库之后,小湖北被派出去施工,而上海的难民,则搬到租界去住,第二天因为逃兵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一匹大白马,这批巴巴拉到处乱跑,引来了日本人的眼球,日本人认为他们是在挑衅他,于是发起了第一次进攻,这回他们可惨了,被中国人给埋伏了,被打得落花流水,满地找牙,但是,日本人也抓到一些中国人,他们打算拿中国人当人质,可我们中国人的枪法可不是盖的,将对面的日本人打了个精光,第二天日本人想拿炸药来炸塌整个楼,结果中国士兵跟拼了命一样,身上打着炸药一个一个跳了下去,第三天,中国人在楼顶升起了中国的旗帜,这简直就是在跟日本人说这是我们的地盘,你们谁呀?日本人愤怒极了,派出了飞机来扫射,可是我们中国人骨子里就是硬,拼命不让中国的旗帜倒下去。第四天对面的人完全被打动了,拼命的捐钱,把那些唱戏的专门为对面的英雄唱了一个赵子龙威震长坂坡的故事,这时一个士兵的皮影戏被另外一个士兵给修好了,有个士兵问他,“我们老家每天都演关二爷,你怎么搞个赵子龙啊?”而他回答道,“那当然不一样,关二爷讲的是兄弟情谊,而赵子龙讲的是护国。”

后面中国人被允许逃到租界,而是日本人早有阴谋,在中国人正在通过时,忽然射击,对面的老百姓看不下去了,一,各一各把手伸出门外,有的伸大拇指的有的声加油站有的声求救的,日本人不敢打了,士兵们成功到了租界。

不知道为什么,看完这篇电影我想哭,没有他们当年的英勇牺牲,怎么会我们现在的国富民强?为什么他们会一各一各的跳下楼,让自己的身体被炸药撕裂?为什么他们死了也要护着国旗,不让他倒下?因为他们坚信,未来的中国会更好,中国上下五千年有多少人,为了自己的国家不负牺牲英勇冲锋,国家抚养他们,他们守护国家,我刚看完的时候,我问我爸爸我觉得那匹白马猜应该是这篇电影的主角,不然他为什么能活这么久?爸爸语重心长的对我说,那匹白马代表的是人民的支持与信任,或者他代表的就是中国。而在电影最后一个镜头,从今天的四行仓库,慢慢地展现到现在的上海,东方明珠,世贸大厦,都是在他们牺牲的基础上建立上来的,不管怎样,我们都不能忘记当年人民的痛苦。就算现在的祖国国富民安,山和水秀。可能有人不可以正视日本,让我一句话把你拉回现实:历史没有仇恨,时有记录,日本能把这样一个贫穷的小国发展成这样已经很厉害,我们的国家人有很多不足他们的地方,所以与其凑合,他们不如努力学习,不能让未来的祖国,跟当年一样受他们欺负。加油吧!后浪!

八佰观后感 篇11

八月份,电影大作《八佰》即将上映的消息纷纷刷爆朋友圈,可以看出各位观众们还是对这部电影充满期待的。有人预测,《八佰》上映后,其票房很有可能会超过2017年的票房冠军《战狼2》。

《八佰》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孤军奋战4昼夜,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为壮声势,四百人对外号称八百人。电影《八佰》由管虎导演,是亚洲首部全片使用IMAX摄影机拍摄的商业影片,本应该于2019年7月5日全国上映,最后却搁置了。

想必大家和我一样都很清楚,《八佰》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的历史事件改编的,而这起历史事件,便是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淞沪会战。自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便加快了侵华的步伐,并提出了三个月的计划。为了打击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中国军队奋起反击。而电影《八佰》,便讲述了发生在淞沪会战期间一个著名的历史故事。

1838年,淞沪会战进入相持阶段,为掩护我军的行动,团长谢晋元临危受命,率军驻守四行仓库。此时的四行仓库西面和北面已被日军占领,东面和南面是公共租界,与未被占领的中国地界完全隔绝,成为一个"孤岛",进入四行仓库,也就成了孤军。部队进驻后,谢晋元与一营长杨瑞符集合部队作简短动员,说明奉命掩护大军撤退并据守四行仓库——这个当时上海唯一属于中国军队守卫的一块国土,第一营已是离开大部队的一只孤军。他要求全体官兵,抱必死决心,与仓库共存亡,剩最后一人,也要坚守阵地。

后来,谢晋元与全体官兵一起齐心协力,多次打退了日军的进攻。第一天战斗,我军共消灭敌兵80余名,伤敌更多,日本侵略者受到中国人民的严厉惩罚,"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又一次被打破了。其实,坚守四行仓库的只有一个营的兵力。该营士兵陈德松在《殊死报国的四行孤军》一文详细记述道:"以该团第一营为基干,组成加强营,仍用团番号。全团410人左右,一个机枪连三个步兵连,一个迫击炮排。"为迷惑敌人,在记者采访时,谢晋元假告800人。这才有了"八百壮士"之说。

八佰观后感 篇12

周六加班,晚上跟小刘同学去看了《八佰》。说一说打动我的几个点。

第一是牺牲

全剧第一个打动我的镜头,是郑恺演的那个战士陈树生绑着炸药跳下去炸开了日军的钢铁阵,紧接着后面的战士一个个绑着炸药跳下去,只是在跳下去的那一刹那,大声喊出自己的名字,还有最后的遗愿。我甚至都还没来得及记住他的名字,他就从我的视线中消失了。他们一个接一个的跳下去,仿佛不是去赴死,而是去赴约。历史上真实的陈树生也是这样,牺牲的时候,年仅21岁。在影片的最后,幕布上一个个介绍了影片中真实存在的人物,原来,他们都曾经在那个距离我们很远的战争年代,切切实实的出现过,奋斗过,有自己的痕迹,有自己的战斗轨迹。世界上最令人感动的,莫过于,根据真实故事改编。

第二是对比

四行仓库的惨烈和对面租界的歌舞升平,只是隔着一座桥,两相对比,生与死的差距,苦难和幸运的差距。由于四行仓库的特殊性,背靠租界,日军不能大肆动用炮火,所以给了战士们守住上海最后的机会。租界的一家人,父亲是著名大学的教授,母亲是全职太太,在家跟牌友们打麻将,每天的日子过得优哉游哉。租界里穿着旗袍和西装的男男女女来往不断,他们的衣着,言谈举止,都暗示了他们不大可能是这个时代的牺牲者。但是镜头一转过来的这一面,四行仓库的战士们,伤疤遍身,衣食不接,粮草不济。只是在最后冲锋的前一晚,团长让大家都用河水洗了澡,最后的体面。

第三是仪式感

一面属于中国的旗帜,小姑娘从租界的这边带到了租界的这边,而这面旗帜的递送者,是租界的一个衣食无忧从不与外界来往的赌场女老板,而她的弟弟,为了给战士们送电话线,取得外界的支持,战死在桥上。升旗的那一瞬间,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真正仪式感的力量。升旗会引起日军的强烈愤怒,他们会疯狂攻击四行仓库,但是战士们这样说:‘’升,在自己的地盘上,为什么不升!很敬佩他们。

第四是成长

几个大学的学生,偷偷顺着河跑过来参军,热血难能可贵,但是生命的代价更高。三个人最后留下一个,也许对于他来说,生命的代价本身就是成长的一部分。还有那个最开头就默默观察这个战场的青年端午,他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带着弟弟小湖北进城,却意外成为了战场上的一粒尘埃。对于他们而言,也许为国捐躯,是他们从来没意料过的成长方式吧。还有看上去贪生怕死的老算盘,拼命把旗帜送过来的女学生成长的轨迹,从来都是阵痛的。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