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基层管理培训总结范本

06-11

岁月不待人,我们即将迎来新阶段的工作,工作总结应该被我们安排进日程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可忽略总结工作的重要性。很多人不会写总结怎么办?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2023基层管理培训总结范本”,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

基层管理培训总结(篇1)

根据昆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文件要求,在全市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中开展以“目标与时间管理”为主题的公需科目培训工作。我校为了切实提升学校教师的时间利用效率和工作效率,帮助其掌握科学的目标管理流程和时间管理方法,于20xx年9月20至10月31日开展“目标与时间管理”主题培训。现已圆满完成此次培训内容,特将“目标与时间管理”培训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认真组织

为了搞好“目标与时间管理”培训工作,学校成立了以校长XXX为组长;副校长XXX为副组长;政教主任、政教主任、办公室主任为成员的“目标与时间管理”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培训前期召开班子成员研究“目标与时间管理”培训工作专题会议。会议要求学校各职能部门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对我校的培训工作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制定相关培训方案

为了切实作好这项培训工作,学校制定了培训方案,并确定了具体时间对培训的重点内容以观看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集中学习,对于其他的相关内容,根据我校的实际及时机,学校向教师推荐学习网站,由教师自学,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提升教师的自学水平和能力。

三、确定培训内容

1、培训内容的教材为石伟主编的《目标与时间管理》;

2、集中培训内容为:“目标与时间管理”理论中目标设置的原则与方法,围绕目标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时间管理的原则与时间规划技巧,结合案例重点分析如何避免时间浪费、提升效率的有关方法和技巧,是有限的时间资源得到合理配置等。

四、制定灵活多变的培训方式

1、培训以自学和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自学为主;

2、集中学习采取观看课件、在云南人才培训网上播放专题讲座等形式进行学习;

3、教师自学可以进行上网学习。通过培训平台网上交流,可以浏览网上培训的相关通知、方案、视频、文本等学习资源,了解培训特点、课程安排和培训要求。

五、培训成效显著

1、学校教师对各自的目标管理和时间管理理念得以更新;

2、教师学会了对目标管理和时间管理的科学方法;

3、我校教师的时间利用率和工作效率有了明显提高。在本次“目标与时间管理”培训工作中,虽然我们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但是我们也认识到了存在的不足,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开拓创新,把培训工作做得更加完美。

基层管理培训总结(篇2)

所谓5S管理是日本丰田式的管理,整理(seil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和素养(shiztuke),取其日语罗马拼音字而成。

整理:将工作场所的东西分为“要的” 和“不要的”,把二者明确、严格地区分开来。区分“要”与“不要”的标准是“现使用价值”而不是“原购买价值”,并将“不要的”东西尽快处理掉。整理的目的是改善和增加作业面积现场无杂物,行道通畅,提高工作效率消除管理上的混放、混料等差错事故有利于减少库存,节约资金。

整顿:把留下来的必要的东西依规定的位置,分门别类排列好,明确数量,进行有效的标识。整顿的关键是要做到定位、定品、定量,合理定置、摆放整齐。

清扫:彻底将工作环境打扫干净, 保持工作场所干净、亮丽的环境。目的在于培养全员讲卫生的习惯,创造一个干净、清爽的工作环境。

清洁:指对整理、整顿、清扫之后的工作成果要认真维护,使现场保持完美和最佳状态。清洁,是对前三项活动的坚持和深人。清洁活动的要点是不要放置不用的东西,不要弄乱,不要弄脏不仅物品需要清洁,现场员工同样需要清洁员工不仅要做到形体上的清洁,而且要做到精神上的清洁。

素养:要努力提高人员的素养,养成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和作风。通过节时、节料、节费,降低成本就在其中保安全,一个规范有序的生产现场,不安全因素就降低到了最低限度有效益,争取到了时间、空间,达到高效、优质、低耗、安全,效益就是自然结果培养人,人的素质在潜移默化地提高。5S管理始于素质,终于素质。

20世纪90年代初,5S 管理逐渐传入我国并推广应用。我国企业推行5S 比较成功的有海尔等。但大部分企业在实施5S管理却收效甚微。当前,我国企业在实施5S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中国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某些文化不利于5S活动开展。许多人做事缺少认真的态度,忽视细节,一件事往往“差不多”就行了,此外还喜欢做表面功夫,整理现场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5S 活动注重细节,要求将小事做精。前面工作没有做好,后面环节自然根基不稳。如:打扫卫生,领导来,就搞突击大扫除,领导走后,又会是垃圾无人清理,工具乱摆放随处可见。如果现场的东西没有整理完全,整顿就不会有很好效果。不重视细节的态度,必然会影响5S的效果发挥。

(2)对5S 的认识存在误区。有些人员包括管理人员在内把5S 等同于大扫除。不错,5S有很多内容与大扫除相似,使现场环境变得干净、整洁等,但更重要的作用是能提高员工素养,提高工作效率,给企业带来更大利润。认为5S只是生产现场的事情。这种看法是错误的。5S活动的实施范围还应该包括员工的生活环境,如:食堂、员工宿舍,

如果员工的生活环境差,他们又怎么会有心思认真工作呢!由于我国企业实施5S成功率比较低,一些管理者就认为5S只是锦上添花,没什么实质性效果,企业有空闲、有时间就搞搞5S,不然就不用推行5S。这些狭隘理解的结果势必导致5S 活动的形式化,不会给企业带来什么实质性的改变。

(3)5S活动实施的具体方法存在问题。5S活动的实施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我国有些企业在实施5S 活动过程中却往往贪大求全,妄图短时间内就在企业内全面实施5S;又或者是实施方法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往往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虎头蛇尾。加之在实施过程中不注重企业实际情况,对其他企业的方法照搬照抄。热衷于贴各种花花绿绿的标语口号,而不是去制定具体实施标准。员工们抱着模糊笼统概念去做,效果很不好。另外,我国企业在5S 活动中的执行力不够。虽有一些相关制度措施,但执行起来不问细节、没有监督、缺乏强有力的机构建设。

(4)领导重视度不够。领导重视度不够是5S管理不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许多管理者只是把5S的命令下达,而对实施进展漠不关心。例如一些高级管理人员,尽管平时口头上时刻都在强调5S,却很少去现场。很难想象,一个企业的领导人员办公室是杂乱无章的,文件、报纸像小山一样地堆放,而下面的各个机构工作会很生机无限。这样,5S运动没有进展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结合我国企业5S 管理的现状,针对我国企业在实施5S 管理中所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建议从以下几方面促进5S 在我国的发展:

首先,确定推行组织。这是成败的关键所在,任何一项需要大面积开展的工作,都需要有专人负责组织开展,推行5S也绝不例外。

其次,制订适合本企业的5S 指导性文件。文件是企业内部的法律,有了明确的书面文件,员工才知道哪些可以做,那些不可以做。

再次,培训、宣传。有了组织和文件,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培训。

培训的对象是全体员工,主要内容是5S基本知识,以及5S指导性文件。宣传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旨在从根本上提升员工的5S 意识。

接着,全面执行5S。从车间到办公室,从厂长到普通职工,都要投入到5S中来,在企业中建立一个良好的5S 意识。

最后,监督检查。通过不断监督,使5S在每位员工心中打下深刻的烙印,并最终形成个人做事的习惯。领导的言传身教、制度监督非常重要;一时养成的坏习惯,要花十倍的时间去改正。这一点可以和内部质量审核活动结合起来进行。

5S管理方法的核心是人,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和财富。人造环境,环境育人,现场的每个人以其自身的能力和意识发挥各自的作用。正如一位日本的管理学家说的,没有人能完全改变世界,但我们可以使她的一小部分变得更美好。

参考文献:

[1]王士斌,一切都处在管理中---肖志军谈5S管理[J],企业管理,,6.

[2]山河,日本大企业的“5S”管理[J],中国市场,,1.

基层管理培训总结(篇3)

存货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中存货资金总量和存货资金运动的管理。为了降低企业存货资金的占用和加速存货资金的周转,保证存货资产的安全,根据《企业财务通则》结合工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存货管理实行的会计政策是永续盘存制。即存货实物量的运动应与相应的货币量同步进行。

工厂存货管理的范围。包括: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外购件、备件、包装物、通用工具、低值易耗品、委托加工材料、外协作件、在制品、自制半成品、产成品及异地库存等。

──负责主管:根据全年的生产计划及基期库存情况编制特种纺织材料、有色金属、黑色金属、非金属、化工油化涂料、燃料、包装物、劳保用品、小五金等全年采购材料的计划及制度计划和管理工作;

──负责全厂材料仓库及分库的归口管理工作;

──负责废旧物资回收的管理工作;

──负责主管:机动设备缝纫备件修理用备件外购、自制和管理工作;生产经营部──负责主管:外协件、产品外

等归口的管理工作;

──负责在制品、自制半成品的归口管理工作;

──负责主管:运输设备修理用备件、车用油料的归口管理工作;

一、采用计划价的存货。包括:各类材料、外购件、备件、工具、包装物以及自制半成品等。

(一)计划价格的制定和管理(见基础工作管理制度);

(二)采用计划价核算,应相应计算价格差异。

工厂总分类核算为库存材料(计划价格)和材料价格差异。按规定:

1、价格差异应按月结转;

2、价格差异的计算方法一经确定,不轻易改变;

3、为保证差异计算的正确,必须每月逐笔核对外购材料报销单与仓库“入库单”,将“材料已到,货款未付”的“入库单”汇总编制“暂估材料入帐,下月初再用,红字凭证冲回”。

(三)采用计划价存货的实际成本计算:

1、凡生产经营用的存货,其实际成本价均为不含税价,相应制定的计划价也不包含税金;

2、外购的,按买价加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途中合理消耗、入库前加工、整理、挑选费用等;

3、自制的,按制造过程中的各项实际支出计价。

(二)产成品结转按实际成本计价,结转按“加权平均法”计算,不得随意变动。

(三)自制半成品日常明细帐采用计划价格核算,总分类帐按实际价格核算。

一、办理委托加工材料的单位,必须签订委托加工合同,合同副本交财务;

二、委托加工的材料,出库时必须办理领料手续,并加盖“委托加工材料”印章,完工后连同入库单并加记“委托加工材料入库”字样,连同加工费一并办理财务手续。必须制定消耗定额,按定额发料。

三、委托加工完成交货,原则上应按批结算,如连续批量加工,应定期结转。具体结转方法:

(一)按交货计量单位与单位消耗定额比较,超定额消耗是降低定额消耗,按合同规定条款处理;(二)交货付款必须有质检部门出具的交验合格凭证才予付款;(三)加工价格的确定,委托单位在签定合同时应与工厂有关外协价格领导小组协商,未经财务部会签,一旦造成损失由委托单位负责,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一、存货的采购由各存货主管部门负责。

(一)存货采购必须坚持“货比三家、优质优价”的原则,实行“比质比价”,所定的采购合同、协议应向财务部提供副本;

(二)存货采购支付计划,纳入货币收支计划的年度月份计划;

(三)存货采购进厂(库),经办人员填列检验申请单(或入库单),提交质检部门计量验收,出具质量检验合格证办理入库。

二、存货入库,领用单位填列领料单(或调拨单),经审批单位批准(审批单位应严格按定额或计划发放,控制不合理消耗),仓库保管员按单发料,在领料单或调拨单上盖章(或签字应签全名);

三、非存货管理单位或个人不得采购各类存货,各类存货单位也不得采购非主管范围内的存货。经存货主管单位委托,或报经存货主管单位同意购买者,其借款、入库验收等手续,仍应由存货主管单位办理。财务部审核后,予以报销。

存货采购的借款、结算管理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工厂有限的资金流失为别单位使用,使工厂免遭不必要的损失。

(一)现金支付(应符合现金管理制度);

(二)银行汇票支付(分自带与信汇);

(三)转帐支票支付(借用支票,原则上一张未结清,不办第二张),特殊情况经批准最多不超过二张;开具支票不得开“空白支票”,应填明对方单位及购货限额及用途;

(四)电汇支付。

二、借付采购存货款:

(一)凡货未到,先付款的,按“预付帐款”作会计处理;

(二)凡货已到,后付款的,按“应付帐款”作会计处理;

(三)凡货款两清的,按“材料采购”作会计处理;

(四)凡货已到,尚未验收入库的,款未付的,按“暂估”作会计处理。

1、存货主管单位根据购货合同约定,进行审查无误,并已办理验收手续的,至财务部办理手续;

2、若符合合同约定,而未办验收手续,存货主管单位认定付款,按“预付货款”手续办理付款手续;

3、供货单位已发生“预付帐款”,在结算时应予先冲减预付款,然后支付其不足部分,如冲减后,还有余款,财务部应督促存货主管部门及时收回这部分预付款项。

上述报销凭证,经财务部复核,发现差误,财务有权拒付。

(二)存货主管单位经办人持发票结算,必须符合以下手续:

1、发票必须是合法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并按规定填写,不得涂改。

2、所购物资已办理经检验签章的入库手续,附入库单副联;3、报销凭证经主管单位领导审批;4、报销金额在采购指标范围内;

5、同时附送“比价审批单”;

(一)直接从市场采购的存货借款:

1、一般情况下,应坚持“当月借款,当月报帐”的原则,采购借款报销周期,不超过一周,前周借款未清,后周借款予以限制。即采取前帐清一笔,后帐允许借一笔。

2、超过一个月以上不报帐的,财务部有权停止借款,并限期清帐,直至扣发责任人的工资。

3、财务部于月终5天内,发出口头催报或书面催促报帐单;各存货主管部门领导应亲自过问,督促检查。

(二)“预付帐款”的借款清理:

1、各存货主管部门以及采购人员、财务应建立“预付货款备查薄,及时处理款已付,货拖延不交的事项;

2、对未结清的预付货款,每季度由财务处清理一次,列出清单交存货主管单位,并要求反馈不清的原因;

3、合同有特殊约定外,凡超过一年未结清的预付货款,从第十三个月起,由财务部通知存货主管单位。并以所付款项利率的扣发奖金;结清后,按扣款的80%返还,余款作为利息损失的抵偿。

存货的清查盘点。

一、存货主管部门应对所属仓库定期和不定期的清查盘点作出规定,以保证每类存货的收发、结存、帐帐相符、帐实相符;

二、对仓库存货的收发、结存,坚持会计稽核制度;

三、按规定年终必须进行一次存货的全面清查盘点;

(一)财务部应在每年十一月作出年终清查实施方案,经批准下发实施;

(二)各存货主管部门应组织力量,对每个仓库进行全面清查、盘点;

(三)盘点结果与财务部相应地进行核对,每个仓库填报盘盈、盘亏明细表,经本单位主要领导审查,报财务部汇总,报主管厂领导,经厂长批准,后作会计处理,同时各仓库据以调帐;

(四)属非正常的盘盈、盘亏,所造成的影响和损失,视具体情况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并列入经济责任考核。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库存管理方法]

基层管理培训总结(篇4)

银行资产管理培训总结

作为一名银行资产管理人员,要不断地保持提升自己的实力与素质。因此,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也就成为了我们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近期的一次银行资产管理培训中,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的总结。

一、课程概述

本次培训的主题是“资产管理:机遇与挑战”。课程设置了七个主题,分别是资产投资与融资、资产证券化、证券市场分析与预警、投资组合管理、风险控制、基金管理以及私人银行服务。通过这七个主题的学习,使我对资产管理的方方面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二、课程特点

本次培训的特点是注重实践,强化了培训与实际工作的联系。比如,针对投资组合管理这一主题,我们的授课老师不仅讲了相应的理论知识,还提供了大量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进一步帮助我们去理解和掌握各种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在风险控制和基金管理这两个主题中,老师提供了很多的实践经验和案例分享,使我们更能理解这些知识的实质和应用。

三、课程收获

通过这次培训,我感到我的知识储备得到了很大的充实和提高。比如,在资产证券化主题的授课中,我们深入掌握了不同的证券化形式,在实践中如何识别和评估不同的证券化产品的全貌。这些知识在我们日常工作中也能得到充分的应用。

同时,在风险控制这个主题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的风险管理方法和策略,这些方法和策略不仅在资产管理领域内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也可以为其他领域的风险管理工作提供启示。

最后,在私人银行服务这个主题的学习中,我们更是学习了高端客户服务的理念,这些理念不仅可以在私人银行服务方面应用,也可以为我们更好地服务其他客户提供了参考。

四、总结

本次银行资产管理培训,不仅充实了我们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学习如何把知识起到实际应用的效果。相信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实力与素质,成为在资产管理领域具有竞争优势的人才。

基层管理培训总结(篇5)

浅谈班级管理方法: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的基层管理,是对学生直接教育的重要环节,其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学生个性的心理发展,一个优秀的班级体的建立,会形成一种积极的、巨大的力量,它不仅能培养班级成员的集体主义精神,而且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促进后进生转变。班主任的管理风格,个性行为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在潜意识中把班主任作为学习的楷模。因而,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加强班级管理是完成各项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实现教育目标的有力保证,

1.建立健全班级制度。统一认识,发挥班级制度的积极作用。一个班级如果没有一套合理的管理制度,师生就没有是非观念,没有行为规范,或无所适从,或各行其是。因此,班主任教育集体班员正确认识班级制度,一切从班级实际需要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制度,充分发挥班级制度的积极作用。

2.选拔和班干部培养工作计划。选拔班干部的标准对班级体的形成和促进班级工作计划起引导和激励作用,班主任主要以一个开拓者的`行为大胆地去选拔班干部,当选的班干部要有朝气、有热情,敢想、敢做,德、智、体全面发展。班干部一旦产生后,班主任就要鼓励他们大胆工作,激发班干部搞好工作的愿望和热情。培养他们独立工作的能力,要教育他们善于分析班级情况、热情帮助后进生、严格要求自己、正确对待别人、提高工作能力、增强工作实效。

3.协调好任课教师之间的关系。马卡连柯认为:没有对孩子们的统一要求,就不可能有任何教育。因此,班主任应经常同任课教师取得联系,争取任课教师参与班集体目标的制定;应定期召开任课教师会议,共同研究班级问题,制止教学中可能出现的

基层管理培训总结(篇6)

一、信用风险的界定

20世纪90年代,在全球经济、政治、技术快速变化的背景下,信用风险正以指数形式增长着。从居民个人来看,消费信贷的发展使得居民个人作为一个重要的信用提供者出现。万事达卡的一份报告这样写道:“1995年,万事达信用卡的发行增长率(以美元为记价单位)为:欧洲25%,亚洲22%,拉美36%,中东和非洲22%。”从公司企业的角度来看,几乎所有的公司帐户上都有应收、应付款项,还有很多企业发行大量的公司债券。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各国的债务都在不断的上升。这一切都说明了信用的巨大发展。

毋庸质疑,信用的可获得性以及人们从观念上对信用的接纳促进了现代社会的发展。信用使得一个人即使收入菲薄也能买得起房子、汽车和其他消费品。这样反过来又创造出新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信用能促使企业快速地增长,如果没有信用的存在,企业仅凭自有资金的积累很难发展成国际性的大企业。信用还使得国家和地方政府能够满足公众对一些公共产品的需求。

但另一方面,随着信用的迅速发展,各种信用风险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从借款人个人不能按时还钱,到银行呆帐、坏帐的增多,一直到债务国不能偿还债务本息。这一切已经影响到了社会的正常经济秩序。

信用风险指的是因交易一方不能履行或不能全部履行交收责任而造成的风险,这种无力履行交收责任的原因往往是破产或其他严重的财务问题。信用风险可进一步分为本金风险和重置风险。如当一方不足额交收时,另一方有可能收不到或不能全部收到应得证券或价款,造成以交付的价款或证券的损失,这就是本金风险;违约方违约造成交易不能实现,未违约方为购得股票或变现需再次交易,因此可能遭受因市场价格变化不利而带来的损失,这就是重置风险。

信用风险的来源是多方面的,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借款人的履约能力出现了问题。贷款的偿还一般通过取得经营收入、出售某项资产,或者通过其他的途径借入资金而实现。不过,最主要的还是通过生产经营,由其经营所得来偿还。因此,衡量借款人的履约能力最主要还要看其生产经营能力的大小、获利情况如何。这一点无论是对个人、企业还是国家而言都是如此。第二类是借款人的履约意愿出现了问题,这主要是借款人的品格决定的。借款人品格是指借款人不仅要有偿还债务的意愿,而且具备在负债期间能够主动承担各种义务的责任感。这就要求借款人(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必须是诚实可信的,并且能够努力经营。对于国家而言,一般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不过,借款人品格是难以用科学方法加以计量的,一般只能根据过去的记录和经验对借款人进行评价。如果存在完备的信用档案,那么借款人在过去时间里违约的次数基本上可以反应出借款人的品格。

近来,国际银行业信用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80年代初因受债务危机影响,银行普遍开始注重对信用风险的防范与管理,其结果是《巴塞尔协议》的诞生。该协议通过对不同类型资产规定不同权数来量化风险,是对银行风险比较笼统的一种分析方法。

6月3日,巴塞尔银行委员会发布关于修改1988年《巴寒尔协议》的征求意见稿,该协议对银行进行信用风险管理提供更为现实的选择。一方面,对现有方法进行修改,将其作为大多数银行计算资本的标准方法,并且对于某些高风险的资产,允许采用高于100%的权重。另一方面,巴塞尔银行委员会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目前摩根等国际大银行使用的计量信用风险模型。但是由于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及模型的有效性,信用风险模型目前还不能在最低资本限额的制定中发挥明显作用。委员会希望在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实验后,使用信用风险模型将成为可能。

2.九十年代以来一些大银行认识到信用风险仍然是关键的金融风险,并开始关注信用风险测量方面的问题,试图建立测量信用风险的内部方法与模型。其中以J.P.摩根的Credit  Metrics信用风险管理系统最为引人注目。

4月初,美国J.P摩根财团与其他几个国际银行――德意志摩根建富、美国银行、瑞士银行、瑞士联合银行和BZW共同研究,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评估银行信贷风险的证券组合模型Credit  Metrics。该模型以信用评级为基础,计算某项贷款或某组贷款违约的概率,然后计算上述贷款同时转变为坏账的概率。该模型覆盖了几乎所有的信贷产品,包括传统的商业贷款;信用证和承付书;固定收入证券;商业合同如贸易信贷和应收账款;以及由市场驱动的信贷产品如掉期合同、期货合同和其他衍生产品等。

3.19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金融业风险出现了新特点,即损失不再是由单一风险所造成,而是由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等联合造成。金融危机促使人们更加重视市场风险与信用风险的综合模型以及操作风险的量化问题,由此全面风险管理模式引起人们的重视。

所谓全面风险管理是指对整个机构内各个层次的业务单位,各种类型风险的通盘管理。这种管理要求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及各种其他风险以及包含这些风险的各种金融资产与资产组合,承担这些风险的各个业务单位纳入到统一的体系中,对各类风险再依据统一的标准进行测量并加总,且依据全部业务的相关性对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这种方法不仅是银行业务多元化后,银行机构本身产生的一种需求,也是当今国际监管机构对各大金融机构提出的一种要求。在新的监管措施得到落实后,这类新的风险管理方法会更广泛地得到应用。

继摩根银行推出Credit  Metrics之后,许多大银行和风险管理咨询及软件公司已开始尝试建立新一代的风险测量模型,即一体化的测量模型,其中有些公司已经推出自己的完整模型和软件(如AXIOM软件公司建立的风险监测模型),并开始在市场上向金融机构出售。全面风险管理的优点是可以大大改进风险――收益分析的质量。银行需要测量整体风险,但只有在具有全面风险承受的管理体系以后,才有可能真正从事这一测量。

4.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迅猛发展,一种用于管理信用风险的新技术――信用衍生产品逐渐成为金融界人们关注的对象。简单地说,信用衍生产品是用来交易信用风险的金融工具,在使用信用衍生产品交易信用风险的过程中,信用风险被从标的金融工具中剥离,使信用风险和该金融工具的其他特征分离开来。虽然最早的信用衍生产品早在1993年就已产生,当时日本的信孚银行(Bankers  Trust)为了防止其向日本金融界的贷款遭受损失,开始出售一种兑付金额取决于特定违约事件的债券。投资者可以从债券中获得收益,但是当贷款不能按时清偿时,投资者就必须向信孚银行赔款。但只有最近几年,信用衍生产品才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年底,全球信用衍生产品未平仓合约金额只有1700亿美元,底的这一数字为3500亿美元。而到了底,这一数字更是增加到了7400亿美元。

信用风险的原理是:银行在发放贷款时,收取一种类似于贷款者资产看跌期权的出售者可以得到的报酬。这是因为,银行发放贷款时,其风险等价于出售该贷款企业资产看跌期权的风险。这样,银行就会寻求买入该企业资产的看跌期权来对冲这一风险。

对这种信用风险对冲方式的最早运用是美国中西部的农业贷款。为保证偿还贷款,小麦农场主被要求从芝加哥期权交易所购买看跌期权,以这一期权作为向银行贷款的抵押。如果小麦价格下降,那么小麦农场主偿还全部贷款的可能性下降,从而贷款的市场价值下降;与此同时,小麦看跌期权的市场价格上升,从而抵消贷款市场价值的下降。图1显示了小麦看跌期权具有的抵消性效应。

如图所示,当小麦价格为时,农场主的资产(小麦)价值恰好保证能偿还银行贷款,同时小麦看跌期权的价值为零;当小麦价格从下降时,银行贷款的报酬下降,但是同时小麦看跌期权的价值上升;当小麦价格从上升时,银行贷款的报酬保持不变,同时小麦看跌期权的价值进一步下降。但是,小麦看跌期权是由农场主购买的,作为贷款的抵押,因此银行贷款的报酬并不发生变化。此时,农场主的最大借贷成本是购买小麦看跌期权的价格。

这种信用风险的对冲方法看上去很完美,但是存在着下列两个问题:

(1)农场主可能由于个人的原因,而不是因为小麦价格的下降而违约。也就是说,这种方法只保证了贷款者的还款能力,但是对于贷款者的还款意愿却没有任何的保证。可是从前面我们知道,信用风险的产生是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这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2)农场主要想获得贷款必须购买看跌期权,从而必须支付一定的期权费,使得农场主贷款的成本上升。从农场主的角度来看,他肯定不愿意这样做。如果银行强迫农场主购买期权就有可能会损害银行和农场主的关系,农场主也可以不选择这家银行贷款。

现在,我们可以考虑一种更直接的对冲信用风险的方法――违约期权。这种期权在贷款违约事件发生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期权购买者,从而对银行予以一定补偿的期权。如图2所示,银行可以在发放贷款的时候购买一个违约期权,与该笔贷款的面值相对应。当贷款违约事件发生时,期权出售者向银行支付违约贷款的面值;如果贷款按照贷款协议得以清偿,那么违约期权就自动终止。因此,银行的最大损失就是从期权出售者那里购买违约期权所支付的价格。这类期权还可以出现一些变体,比如,可以把某种关卡性的特点写入该期权合约中。如果交易对手的信用质量有所改善,比如说从B级上升到A级,那么该违约期权就自动中止。作为回报,这种期权的出售价格应该更低。

另外,类似于与利率相联系的期权,债券的发行者可以利用期权对平均信用风险贴水进行套期保值。例如,A公司信用评级为BBB+1,它计划在两个月后发行总价值为100万元的1年期债券。如果在这两个月内该公司的信用等级下降,那么它付给投资者的信用风险贴水就会上浮,则公司势必要以更高的利率发行债券,融资成本必将升高。为防止此类情况的发生,A公司可以购入一个买入期权,双方约定在信用风险贴水上浮到一定限度后,由期权的出售方弥补相应多出的费用。具体的说,若A公司买入一个在两个月后发行100万元债券的风险贴水的买入期权,期权价格为1万元,双方约定的信用风险贴水为1%。如果风险贴水升至2%,就会使A公司多付出1万元的融资费用,这些多付出的费用由期权的出售者负责偿付。同样,如果信用风险贴水降至0.5%,则买入期权无任何收益,但A公司可以以较低利率借款而较预定的借款费用节省5000元。因而,买入期权在信用贴水上升时可以使其购买者以固定利率借款而避免损失,利率下降时则可以享有相应的好处。当然,享有这样权利的代价是要付出相应的期权费。

信用互换是银行管理信贷风险的一个重要手段。信用互换主要有两类:总收益互换和违约互换。在总收益互换中,投资者接受原先属于银行的贷款或证券(一般是债券)的全部风险和现金流(包括利息和手续费等),同时支付给银行一个确定的收益(比如图3中所示的LIBOR),一般情况下会在LIBOR基础上加减一定的息差。与一般互换不同的是,银行和投资者除了交换在互换期间的现金流之外,在贷款到期或者出现违约时,还要结算贷款或债券的价差,计算公式事先在签约时确定。如果到期时,贷款或债券的市场价格出现升值,银行将向投资者支付价差;反之,如果出现减值,则由投资者向银行支付价差。

举例来说,假设一定银行以固定的利率15%给予某一企业1亿美元的贷款。在贷款的生命周期内,如果该企业的信用风险增加,那么贷款的市场价值就会下降。为了防止此种情况发生而造成的损失,银行可以同其他金融机构达成一笔交易。在该交易中,银行以年利率r向作为交易对手的金融机构支付,该年利率r等于贷款承诺的利率。作为回报,银行每年从该金融机构收到按可变的市场利率支付的利息(比如反映其资金成本的1年期的LIBOR)。在贷款到期的时候,银行还要同其交易对手结算价差。

很显然,总收益互换可以对冲信用风险暴露,但是这种互换又使银行面对着利率风险。如图3所示,即使基础贷款的信用风险没有发生变化,只要LIBOR发生变化,那么整个总收益互换的现金流也要发生变化。

为了剥离出总收益互换中的利率敏感性因素,需要开发另外一种信用互换合约。这就是违约互换,或者可以叫做“纯粹的”信用互换。

如图4所示,银行在每一互换时期向作为交易对手的某一金融机构支付一笔固定的费用(类似于违约期权价格)。如果银行的贷款并未违约,那么他从互换合约的交易对手那里就什么都得不到;如果该笔贷款发生违约的情况,那么互换合约的交易对手就要向其支付违约损失,支付的数额等于贷款的初始面值减去违约贷款在二级市场上的现值。在这里,一项纯粹的信用互换就如同购入了一份信用保险,或者是一种多期的违约期权。

信用联系票据是(CLN)指同货币市场票据相联系的一种信用衍生品。信用联系票据的购买者提供信用保护。一旦信用联系票据的标的资产出现违约问题,信用联系票据的购买者就要承担违约所造成的损失。信用联系票据的发行者则相当于保护的购买者,他向信用联系票据的购买者支付一定的利率。如果违约情况未发生,他还有义务在信用联系票据到期的时候归还全部本金;如果违约情况发生,则只须支付信用资产的残留价值。图5展示了信用联系票据的整个现金流过程。

银行可以利用信用联系票据来对冲公司贷款的信用风险。同时,它还可以作为一种融资手段,因为它还为其发行银行带来的现金收入。从某种意义上说,信用联系票据是对银行资产的一种重组。但是,同其他信用

衍生产品一样,贷款本身还保留在银行的帐户上。

随着信用联系票据的发展,出现了专门从事信用联系票据业务的金融机构。这些金融机构通常以SPV(special-purpose  vehicles)的形式发行信用联系票据,发行SPV所得的收入用于购买安全性较高的资产,例如国库券或者货币市场资产。有信用风险对冲需求的机构可以同SPV的发行者签订一种“纯粹”的信用互换合约。当违约事件发生时,SPV的发行者负责向购买者赔偿违约资产的损失,这一支付过程由发行SPV所购买的安全性资产所保证。对于SPV的发行者而言,这一交易过程不存在什么风险,它实质上是位于信用保护的需求者(例如,有信用风险对冲需求的银行)和信用保护的提供者中间的中介机构。SPV的购买者是信用保护的提供者,其收入就是安全性资产的利息以及SPV发行者从信用风险对冲机构那里收取的一部分费用。具体交易过程参见图6。

(1)SPV的购买者向SPV的发行者购买SPV;

(2)SPV的发行者用发行SPV的收入购买安全性资产;

(3)SPV的发行者同有信用风险对冲需求的机构(银行)签订“纯粹”的信用互换合约;

(4)SPV的发行者向SPV的购买者支付安全性资产的利息以及一部分从银行收取的费用;

(5)SPV的购买者向银行间接提供信用保护。

与违约互换相比较,信用联系票据减少了交易对手风险,因此有着对冲信用风险需求的机构更乐于采取这种方式。

现在,让我们看一下信用联系票据的一个具体的例子。某信用卡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债券。为降低公司业务的信用风险,公司可以采取一年期信用联系票据的形式。此票据承诺,当全国的信用卡平均欺诈率指标低于5%时,偿还投资者本金并给付8%的利息(高于一般同类债券利率);该指标超过5%时,则给付本金并给付4%的利息。这样,信用卡公司就利用信用联系票据减少了信用风险。若信用卡平均欺诈率低于5%,则公司业务收益就有保障,公司有能力给付8%的利息;而当信用卡平均欺诈率高于5%时,则公司业务收益很可能降低,公司则可付较少的利息,某种程度上等于是从投资者那里购买了信用保险。投资者购买这种信用联系票据是因为有可能获得高于一般同类债券的利率。在这个例子中,债券的购买者是保护的提供者,因为在购买债券的同时也就购买了债券附属的信用联系票据;债券的发行者即信用卡公司是保护的需求者;所要规避的信用风险是信用卡公司从事的信用卡业务。

商业银行主要是通过发放贷款并提供相关的其他配套服务来获取利润的'。这一点使其不可避免地处于信用风险持有者的地位。一家银行贷款组合的收益―风险特征可以由下面两个参数表示:(1)预期收益,根据利差和预期贷款损失计算;(2)意外损失,根据最大可能损失计算。

预期收益依赖于利差和信用损失,而信用损失则是根据违约概率和挽回率计算的。意外损失的计算要基于许多贷款同时损失的假设。意外损失还常常和贷款的违约相关性有关。预期收益和意外损失的比是一个类似于股票基金夏普比率的指标。这一比率的增加可以提高贷款组合的预期业绩。这可以通过下面的两种策略来实现:

(1)减少具有较高意外损失,较低预期收益的贷款;

(2)添加新的资产,这些资产能对贷款组合的“夏普比率”产生正的贡献。

在以前,银行只能通过购买或出售贷款资产才能实施这两种策略,而且这种贷款出售规模很小,缺乏流动性。然而,利用信用衍生产品,这些策略就能够很容易地实现。分散信用风险,这是信用衍生产品最基本的一个作用。

以前,银行主要通过贷款出售来管理信用风险,但这往往是银行客户所不愿看到的事情。这种方法会对银行和客户的关系造成损害,银行可能会因此丧失以后对该客户的贷款机会以及其他一些业务,如获利颇丰的咨询业务等。利用信用衍生产品则可以避免这种不利影响。通过与信用保护者签订信用衍生合同,银行可以在客户不知道的情况下将信用风险转移。

按照巴塞尔协议的规定,一家银行的总资本不能低于风险资产总额的8%。银行持有的低违约风险资产,如经合组织国家银行之间的贷款,其风险权重为20%;银行持有的高风险资产,如对企业的贷款,其风险权重为100%。这样,一家持有商业贷款的银行可以通过向另一家银行购买信用保护的方法来达到降低信用风险的目的,同时还能提高资本回报率。

假设有A、B两家银行,A银行的信用等级较B银行高。A银行的资金成本是LIBOR-0.20%,B银行的资金成本是LIBOR+0.25%。现在,A银行向企业发放利率为LIBOR+0.375%的1000万美元的贷款,它必须为该笔贷款保持800000美元的资本来满足8%的资本充足率要求,假设LIBOR为5.625%,则:

A银行净收益:10000000×6%-(10000000-800000)×5.425%=100900美元

如果A银行不愿意承担该笔贷款的风险,则与B银行签订一个信用互换协议,B银行每年从A银行收取37.5个基点的费用,同时在合同违约后承担向A银行赔偿损失的义务。这样,贷款违约的风险全部转移给B银行,A银行只承担B银行违约的风险。A银行1000万美元贷款的风险权重变为20%,即A银行只要为该笔贷款维持160000美元的资本就能达到资本充足的要求,此时:

A银行净收益:10000000×(6-0.375)%-(10000000-160000)×5.425%=28680美元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A银行通过签订信用互换协议不仅避免了该笔贷款的违约风险,同时还使其资本回报率增加了(17.9%-12.6%)/12.6%=42%。

信用衍生产品一方面减少了信用风险,另一方面也给其使用者带来了新的金融风险。正如其它柜台交易产品一样,信用衍生产品是法人之间所签订的金融合约。这些合约将使其使用者面临着操作风险(Operating  risk)、交易对手风险(Counterparty  risk)、流动性风险(Liquidity  risk)和法律风险(legal  risk)。

信用衍生产品最大风险的是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指投资者不是利用衍生工具进行套期保值,而是用来进行过度的投机。英国巴林银行的倒闭就是因为其交易员进行了不当的衍生产品交易。一方面,操作风险造成的后果可能

极为严重;另一方面,操作风险也是较容易控制的一种风险。只要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程序并且坚决执行,就可以从根本上杜绝操作风险。

交易对手风险指交易对手不履约的风险。因为交易对手风险的存在,使得信用衍生产品并不能完全消除信用风险。但是同一般的信用风险相比,信用衍生产品本身的交易对手风险是微不足道的。这是因为信用衍生产品的交易对手或为一流的商业银行,或为信用等级为AAA级的投资银行。这两类机构必定是资本充足并且违约概率较小。

流动性风险指对冲原有头寸的不确定性。对于信用衍生产品的购买者而言,其目的是规避信用风险,而不是投机获利,从而流动性风险并不是特别重要。3但是,若是对于信用衍生产品的发行者(出售者)或是希望对冲其原有头寸的信用衍生产品的使用者则而言,流动性风险则必须加以考虑。目前,信用衍生产品的流动性风险很高,这主要是因为没有活跃的二级市场,从而使得信用衍生产品的使用者无法及时变现。随着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流动性风险将会降低。

信用衍生产品都是通柜台交易进行的,也就是说其合约多为非标准合约,因此合约的条款不合法或是不规范的问题,这就给信用衍生产品的使用者带来了法律风险。

基层管理培训总结(篇7)

医药管理培训总结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增加,医药行业也在不断发展。随着市场上药品品种的不断增加和医疗体系的日益完备,医药管理也逐渐成为这个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医药行业的管理水平,各大企业和组织频繁举办医药管理培训,以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医药管理培训通常包括多个方面,包括医疗市场分析、医药营销策略、团队管理、绩效管理等。在这些培训中,我深刻领悟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医疗市场分析。医药市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使得市场分析成为医药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市场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市场的需求和形势,以便今后能够制定更为合理有效的医疗营销策略。在培训中,我学习到了如何选择市场研究的方法和需求,如何根据市场形势判断市场是否潜力,如何根据营销策略制定产品推广计划等。

其次,医药营销策略。在市场分析的基础上,医药企业需要选择合适的营销策略,以实现销售和利润的最大化。在医药管理培训中,我们学习了医药营销策略的多种形式,如增加品牌知名度、推出营销活动、扩张销售网点等等。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客户需求的细节,注重品牌的口碑和质量,通过决策网点,维护利益,从而推动企业发展。

然后是团队管理。医药企业通常需要一个完整的团队来协同工作,如销售、推广、实施等部门,如何管理这样的团队是非常重要的。在培训中,我们学习了如何保持团队协作、提高效率、提高事业意识和牺牲精神。所有的管理机制、组织结构,都是为了从人的角度出发建立强大的团队,创造出协同发挥的能力,以为医药企业的发展和业务扩展提供支持。

最后是绩效管理。一般来说,医药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和制定目标,然后根据这些目标实施绩效管理。这种管理方式通常包括沟通和目标设定、过程控制和绩效评估三个环节。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及时调整企业的运营方向,优化企业的管理模式,最终使企业的发展更为平稳和高效。在医药管理培训中,我们学习了如何评估员工的能力和表现,如何设置可量化的工作目标,如何制定穿透管理和轮换比较管理等方法。

综合来看,医药管理培训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整个医药行业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作为管理人员,要多学习各种管理技能和技巧,以不断提高医药企业的管理水平,为医药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不懈贡献。

工作总结《2023基层管理培训总结范本》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儿工作总结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管理培训总结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