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观后感8篇

06-12

不能说出口的秘密会被作文记录,通过写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通常好作文是修改出来的,作文怎么样才能写好?根据你的需要,小编精心整理了常识观后感8篇,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常识观后感 篇1

《记忆的常识》读后感2000字

记忆力越来越差,你想知道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快速记忆的方法”吗?

快速记忆的科学研究和方法是什么?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聊一下。

第一章

在杮木隆介著的《记忆的常识》第一章中产述了大脑记忆大体分为3种,“印象深刻的事物”“意义重大的事物”“经常反复的事物”。

我传授记忆方法十几年,前2种是我们在记忆行业大家所公认的。接下来,和大家聊一聊这3种记忆方式。当你想记住某个知识点,而你总是背不下来时。这时,你可以把你的知识点编成一个让自己“印象深刻的故事”,或者和你人生“重大的事物”联系在一起。这样,这个知识点就会很快被记住,在第二、三天、一周、两周、一个月时再复习你编出来的这个故事就会进入到长时记忆。书中说的“经常反复的事物”,个人建议这个也是可以进入长时记忆的,但是耗费的时长会比前两种方法要长很多,而且在枯燥的“反复”中还会打消人对记忆这个知识点的积极性。当然,也有的人天生拥有照像式记忆,“反复记忆”也可以让他们达到快速记忆的功效。

总之,记忆有方法,找到自己最适合的吧!

第二章

《记忆的常识》第二章。在本章中作者提到了“气味与味道,对于长期记忆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在此,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利用你的“五感”提高你的记忆的。

五感指的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摸觉(皮肤觉)。当你要记忆一个知识点时,你可以先想一想它与五感有什么样的联系。比如,生物课中的“花朵”这一知识点中,花有花瓣——视觉,花蕊——嗅觉(花蕊中的花粉的气味)。

为什么要利用“五感”来记忆呢?因为,五感是五个大脑通路,你利用的大脑通路越多越容易记忆,而且要比死记硬背记的快,记的牢。每一条通路就好像一个帮手,五感就是你的五个好帮手。但不是每个知识点都要用到五感,你可以从五感中选其中的一、二或更多通路。

总之,记忆的目的能达到就可以了。

第三章

《记忆的常识》第三章记忆术的科学化。文中介绍了记忆术的历史和部分记忆术的方法,比如,位置法、钉子(衣帽钩)法、变换记忆术、谐音记忆术、唱歌法、记忆树法、照相记忆。

我来给大家说明一下书中的内容是目前我们所提到的那些方法。

1、位置法,也称定位桩、宫殿记忆法。

2、钉子(衣帽钩)法,联想记忆法中的“钩子”。也就是把两个或多个知识点用“钩子”联结在一起,这样一次可以记住两个或是多个知识点。比如,一个作家和他的多个作品名字就可以用“钩子”。

3、变换记忆术,也是“编码法”。比如,历史中的数字硬背很难,而且容易忘。那我们就可以把他们编成不同的码。1314——一生一世,这样记起来比较容易。

4、记忆树法,就是我们现在所用的思维导图。后面会给大家介绍绘制方法和应用。

5、谐音记忆术、唱歌法、照相记忆,目前我们也仍然在用。

第四章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如何利用脑波来帮助人们集中注意力”。在《记忆的常识》第四章中讲述了“测谎仪”,它主要是测试脑波的状态。脑波分为α波、β波、θ波、δ波。人专注时,脑波处于α波。

人在处于放松状态时,容易集中注意力,发挥各项能力时会更好一些。运动员在训练时,也常会用到这种测试脑波的仪器。目前,这类测试α波仪器也有应用于测试孩子是否好动,难以集中注意力。

孩子也是一样的,在放松的状态时,注意力会更强,记忆和做题的状态也会更好。那我们在不没有仪器的时候,可以用冥想、蝴蝶拍、深呼吸等方法让孩子放松下来。

第五章

你有没有这样的时候。想去超市买东西,可是到了超市想买的5样东西忘记了3;每次出差都会忘记带东西。那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出差时,总是怕落下东西。今天,用快速记忆的方法来记这样出差必备的用品。“身份证、钱包、换洗衣物、钥匙、笔记本电脑、文件、U盘、手机、充电宝。

1、身份证、钱包、换洗衣物、钥匙:提取每个词中的一个字”身、钱、衣、钥“,然后把4个字转换成半句话:生(身)前(钱)一(衣)片药(钥)——生前一片药。

2、笔记本电脑、文件、U盘、翻页笔、手机、充电宝:笔记本(电脑)的文件(文件)存在U盘(U盘)中的手(手机)电(充电器)形状的文件夹里。

3、把1和2合在一起我们在来编个小故事。“生前一片药”“。”我编的是“笔记本的文件存在U盘中的手电形状的文件夹里,文件夹的名字叫生前一片药。”

你编出什么样的故事呢?

第六章

《记忆的常识》第六章。我们先来聊一聊“阿尔茨海默病”(痴呆症)。阿尔茨海默病的分健忘和我们平时生活中的健忘有什么区别?如何界定呢?

二者没有明显的界定,阿尔茨海默病的初期也不会被发现。只能随着时间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症越来越重,才会被人们所发现。图片中是日本的一份测试“阿尔茨海默病”的测试表,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这个测试的满分是30分。如果得分在20分以下,那么患有痴呆症的可能性就很高。

根据得分不同,还可将症状细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16~20分属于轻度,11~15分属于中等,10分以下则被认为是重度。您测试的结果如何呢?

常识观后感 篇2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经说过:“被人揭下面具是一种失败,自己揭下面具却是一种胜利。”

现如今,在快节奏生活中的人们,越来越注重外在的物质与表面的华丽这些看似最重要的东西,人们渐渐忽略了自我,成天戴着一副面具四处奔走着,常常感到疲惫,以为只是来自身体,殊不知是因为自己的心理早已疲惫不堪了。

只注重物质而忽视了精神,那人只会是空空的躯壳,是机器,人是有情感、有精神、有心理活动的生物,精神才是最重要的,因此,能够揭开面具,正视自己,了解自己的心理,在这个自己对自己都越来越陌生的社会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青少年正处于人生最珍贵的萌芽阶段,世界观、价值观等也正逐步定形,然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当今社会正处于各种思想、文化大碰撞的时代,一切都是那么新奇,很多诱惑也随之而来,对于阅历尚浅、涉世未深的我们而言,这个世界无疑是充满了诱惑,布满了陷阱。显然我们无法彻底改变客观世界,那么也只能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充分认识自己,尽量多地了解心理知识,建筑一道心理防火墙,保持最真实的自己。心理常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础,是青少年成才的重要保证,是青少年成功的制胜法宝,是青少年一生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但是,由于大多数人对心理健康的关注不够,直接导致了青少年对自己心理问题的不重视。然而,近些年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的青少年问题敲响了警钟,越来越多的人也意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正如毛佛鲁说的那样:“一个人失败的原因,在于本身性格的缺点,与环境无关。”

于是,《青少年不可不知的心理常识》这本根据青少年的成长特点,用质朴的真实故事、通俗易懂的语言为青少年全面解析易被忽视的心理奥秘的书便应运而生了。读者通过阅读这本书,可以从看似平淡的现象中,找到最根本的实施心理健康的方法。

“成就一生的心灵坐标,改变命运的行动指南。”这是对该书最生动的评价。

初读这本书,感觉眼前猛然一亮,有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仿佛还能体会到身临佳境,愉悦的心境。

这本书从中学生最常见、最基本的心理问题入手,先是介绍、分析问题起源,再是列举分析解决应对的方法,中间时不时穿插些形象生动的案例,不仅引发了读者阅读的兴趣,也让读者感受到心理学的乐趣,并被深深吸引。

由于我上学期选修课是“走近心理”,所以一直认为自己已经足够了解自己的心理了,直到阅读了这本书,庆幸能够系统地解剖分析自己的心理,这本书充分详细的心理问题的表现使我更深入地了解到自己目前所存在的心理问题,并找到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乐天派,对什么都能看的开。进入高中后,突然加快的学习节奏让我一时难以适应,自己仍用初中的学习方法来对待高中的学习生活,于是第一次考试便是惨败,乐观的我并没有过分在意这次失败,更没有想到要分析失败的原因,于是一切如故。终于,经历了几次“惨败”的我产生了不安、担心、忧虑,每当我又一次面临考试时,便不由开始紧张,害怕再像以前那样,可是,过度紧张却使我注意力无法集中,先前考得不好的科目,这次还是不好,甚至更差。于是,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每逢考试,我越是认真,便越是紧张,成绩也总是不如人意。为此,老师也经常与我交流,为何我每逢考试便失误频频,总不能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之前我一直以为是我学习方法出了问题,便不断地改进,每逢考试,便会格外认真地复习,可仿佛只是带来了无限压力,问题仍然得不到有效的解决。

原来是因为我并未意识到是自己的焦虑心理作怪。我庆幸我能读到这本书,不仅帮助我发现了问题,还为我提供了解决方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而这也只是我所学到中的一点而已。

是的,只有了解自我,掌握心理,我们才能免于做“无知”而又忙碌的“机器”,还能不用继续在黑暗中摸索前进方向,更不会在错综复杂的人性丛林中迷失自我。

让我们化解心头疑虑,做自己成长的主人,让自己脆弱的心理变得坚强,让原本暗淡的心灵充满阳光,带着健康的心态去奋斗拼搏,用美好的心灵去感悟享受生活,面向阳光,向着自己的梦想稳步前进吧!

常识观后感 篇3

今天我读了学校发的书《文明礼仪手册》,里面讲了四部分,第一部分礼仪概说:讲的是礼仪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校园礼仪:讲的是在校园的基本的素质和礼仪。第三部分,家庭礼仪,讲的是互相串门的礼仪、和父母的礼仪、接客的礼仪……第四部分,社会礼仪:告诉了我们怎么讲社会道德。

这本书让我懂得了很多的礼仪知识,让我知道了怎么迎接客人,怎么串门、怎么在外注意礼仪等,让我知道了什么是礼仪。以前我不懂礼貌,总是骂人、给别人起外号,读了这本书,我知道骂人是个可耻的现象,我可以换位思考,为什么要骂人呢?我对这本书已经了解很深了,我希望我自己在20xx年不骂人,懂礼貌,做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记得有一天,我们全家去华侨公园玩,爸爸抽完烟,随手把包装盒丢在地上,我赶忙捡起包装盒,丢进垃圾桶里,对爸爸说:“爸爸,乱丢垃圾是不文明的行为,”爸爸听了,惭愧地说:“以后一定改正!”从此我们全家人再没有乱丢垃圾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同学家里都有了汽车、摩托车等现代交通工具,在马路上,每天都会有许多叔叔和阿姨违章驾驶。有闯红灯的,有逆行的,这让过马路的我们“提心吊胆”。

我呼吁大家都要遵章守规,安全出行!讲文明,守规章;需要从小事做起。我们的言行是可以影响和改变大人的!不信,你也来试一下吧!让我们都成为讲文明的小学生吧!只有这样,我猛的国民素质才能提高,生活才能更美好。

常识观后感 篇4

一本厚厚的《常识》,读了一个月,挑挑拣拣的也就读了三分之一,一方面因为这是一本时评集,很多话题已经没有新鲜感了,就没有去读,另一方面老梁的风格有点闷,不是我喜欢读的那种喜怒笑骂风格的杂文,实在没有一口气读完的欲望,连续读多了会犯困。这样说并非《常识》写的不好,恰恰相反,梁文道的文章,完全可以用静水深流来形容,文字上波澜不兴,却很值得细细琢磨。老梁的观点看似比较中庸,一般没有直接指责的意味,文章都是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通过逻辑缓缓剖析。

感觉〈常识〉不错,我记得我刚参加工作时有人告诉我,做人最重要的是懂得常识,你有了一定的生活常识,你也会一个好的生活。于是在生活中我经常观察众人,有些人书读得不多,但是很会做人,也就是很懂得常识,八面玲珑,为人处世受人家肯定。有些人呢也许可以说懂得很多专业知识,比如说英语八级,知识而广博,无事不晓无书不读,但是就是不会为人处事,不圆滑,到头来单位里没人肯定。所以一听到〈常识常识就是普通知识,人皆共知的,直白无奇的。然而,读梁文道的《常识》,却常常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些收获主要来自思维的深刻和思想的深度。对新闻事件或社会热点的评议,不在于登高一呼出语惊人,而在于独具慧眼地剖析和揭示隐藏其中的脉络和题中要义,让读者不仅感到言之成理,而且有豁然开朗甚或醍醐灌顶的感觉。当读者不仅将《常识》当成知识来学习,而且当成智慧来收藏时,作者也就在读者心中扎下了坚实的根基。

我常常在《常识》中捕捉到思想的火花,就如在小说中捕捉到情感的丰富和细腻,那同样是一种阅读的快感。仅举几例以飨读者:比如说宣传与炒作,比如说市容与生计(单位里的电脑有摘录,再次编辑后补上)。

阅读的感受只有阅读之后才能体味,我想告诉你的是读《常识》,你不会后悔。

常识观后感 篇5

这本书在我最迷茫的时候给了我比较明确的指引。

1.每个人都要面对衰老和死亡,这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2.如何帮助他人面对衰老和死亡,不仅仅是医生的责任,更是整个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对于医生而言,要勇于改变传统的治疗思维,尤其是不要凭借医疗技术的进步给予患者不切实际的幻想。关注点应该在延长病患生命与实现病患的愿望和核心价值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虽然这很难,但是必须要尝试去做。

3.作为重病晚期患者的家属,虽然无比迷茫与悲痛,但一定要跟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以真正让患者明白他目前的状态以及将要面对的困难,了解患者希望以怎样的方式度过最后的日子。这一点非常重要,尤其是在一个医疗资源还处于传统救治思维阶段的国度,家属不能指望医生做出最为合理的决断,家属必须自己来做这个有助于实现患者最后尊严和愿望、让患者平静安详离开这个世界的决定。

4.临终关怀是一件技术性和文化性非常复杂的工作,在技术上,它要求找到一个合适的点,既不能让患者继续承受恐惧与痛苦,又不能过度加快患者的死亡,这需要非常用心和专业。在文化上,它需要从业人员具有非常高超的沟通技巧,超常规的耐心细致,以及具有温暖的人文情怀和丰富的社会经验。不管怎样,这个行业的发展是不可变更的趋势,因为人们真的需要它。这将会是一个伟大的事业。

常识观后感 篇6

正值端午,一家人团圆的日子,我们这群大学的兄弟们又聚在一起,却是阴阳相隔,痛心疾首。

就在两个月前阿俊结婚,大伙聚一起还在感慨,要聚齐的机会越来越少了,还约好六月聚你的新婚单身趴,而如今却成了永别。

生命总是那么脆弱,生死离别是人生中不得不经历的事,虽然心中淡然,却终究会来得猝不及防。

回想过往,自己近距离接触死亡已有四次,那种死里逃生后的窃喜和后怕,让我很早就懂得珍惜当下所拥有的。

前几年有个同学问我,怎么看你人家结婚你都好像有到场?在我看来,或许大部分人的一生就两件重要的事,一个是结婚,一个是死亡。或许每一次重逢都将是最后一次,又何尝不能在自己能抽出时间去做一件件有意思的事情。

珍惜当下,心中无憾,才能活出生命的通透。

现在回家时间越来越少,喜欢和家里老人待一起,听他们说说话或一起发发呆,总能得到心灵的慰藉。

趁现在有机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做一些不做会后悔的事,当某一天面对死亡,也就释怀了。

纪伯伦说:当你解答了生命的一切奥秘,你就渴望死亡,因为它不过是生命的另一个奥秘。生和死是勇敢的两种最高贵的表现。

好好活着,好好死去!

常识观后感 篇7

打算写几篇关于自己读书的感悟,算是工作之余的一点消遣。其实算不上读后感,也难以称其为书评,只是一些闲言碎语,因为在翻看评论书籍或者浏览网页时,我总是羡慕那些评论家,他们总是可以用华丽的词语构造出一篇哲理深刻的文章,总有许多新的原理我不曾听过,总有许多深层次的原因我未能想到。诸如现在火热的罗玉凤事件,可以挖掘到国人阶级意识形态作祟;李宇春、曾轶可、刘著现象,是因为社会分工导致人类进化趋同,此类种种,而我愚钝,却只能看到罗玉凤背后的故意炒作,媒体的推波助澜,只看到了李、曾、刘不过是社会中早就存在的人群,被现代媒体的放大的缘故,好像专家们忘了中国戏曲里面旦角大多是有男的扮演,有的演的比女的还像的这类传统文化元素了。

“看不懂”这样的评价,许多作者看来是一句褒奖的话,一来是他会认识是读者文化素养不够,二来他会觉得确实是自己的思想深刻,不会有伯牙子期似的知音,我也暗暗地下定决心,把“看不懂”作为我写文章追求的最高目标,然而当我读完梁文道的《常识》时,一种内心蠕动了许久不可名状的感受突然立体而清晰的展现在我的眼前,最简单的东西往往最具有价值,何必苦苦效仿那些看似深奥的东西呢?【jHT868.cOM 合同范本网】

梁文道的这本《常识》是他一段时期时事评论的集册,书名是他效仿美国奠基文档之一——托马斯·潘恩的《常识》(ThomasPaine)。书中每一个社会热点他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但是与一些评论不同的是,他的观点里鲜有晦涩难懂的深刻道理,都是我们所熟知的“常识”。诸如他说“明明在点评志愿者的救灾行动,却不满足于民间集体动员的逻辑,硬要是扯到中西文化差异的高度,然后再结穴于华夏爱文化的基因本质。”看到这儿,你也就大概明白我文章一开头的牢骚了。

“常识”在今天不知为何成了一种奢侈的追求。明明遵守最基本的学术道德是常识,各种学术造假却屡禁不止;明明各行各业遵守自己的行业规范是常识,各种内幕却曝光不尽;明明人人遵守法律是常识,各种“潜规则”“关系”不胜枚举。文章也是一样,需要深的则深,需要浅显的则浅显,一味地追求深奥,怕又是偏离常识了,正如古诗中有白居易易懂的诗句,也有李商隐难懂的诗篇才相得益彰。

写不出深奥的东西,即使简单的东西也难敢称其为有价值。因为除非你能够像鲁迅一样有一支如矛似箭的笔;除非你像钱钟书一样的智慧;或者像现在的韩寒或是梁文道一样的聪明;或者你是在媒体上左右逢源的名人,怕是许多的评论只是自己孤芳自赏的东西罢了。现在如此多的报纸,如此多的博客,如此多的妙语,谁又会在乎你写的所谓的评论呢。正是没有人在乎,激发了我不断写的勇气,因为没有人会出来嘲笑你的简单,嘲笑你“粪土之墙不可圬”,所以就写下去吧。

常识观后感 篇8

内容简介:中国有4000万家中小企业,其中大多数活不过5年以上,每年能够拿到风险投资的不超过1000家,即使在全球大牛市中,成功上市的也不过300来家。而在这300家中,恐怕也只有不到1/10能够像百度、携程、腾讯、百丽一样不断成长。对于创业者而言,研究失败远比研究成功更加靠谱,研究成功者如何捱到好运降临远比记住一个激动人心的故事更有价值!

商业的常识读后感,来自卓越网上书店的网友:今天收到书,拿到后就看了半本,受益颇多。申音的文笔很犀利,眼光也很敏锐,读起来也非常有趣,引发了我的很多思考。继小肥羊卖给“开封菜”母公司后,徐福记也要卖给“雀巢”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家变成了“弃业家”,为什么中国的企业会走到今天这步田?很喜欢《商业的常识》里面的一个观点;如果乔布斯生在中国——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臣民社会”而非“公民社会”里,他的自大会惯坏他,人们会完全屈服于他的权威,听从他的指令,直到他最终把公司毁灭,就像牟其中、唐万新、孙宏斌这些人一样。像谷歌退出中国,像其他一些.....环境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正是如此,我认为,中国企业的这些结局缘于我们的商业环境。就比如一个本来不文明的人,到了米国就学会遵守红绿灯。也许正如申音所说,真正的商业天才,在任何环境下都有可能成功。

商业的常识读后感,来自当当网上书店的网友:申音作为一个冷眼旁观中国商界多年的媒体人,看尽商界沉浮变化,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商业观察家,以负责任的态度写出了这本关于为何普世商业价值无法在中国得以实现的书。解剖普世价值就是解剖其中广义信用度下的信息对称度、狭义信用度、和谐度、信誉度等方面,比较普世价值就是比较这个广义信用度。中国商界会为全国乃至更广泛的世界做出这样的贡献嘛?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