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优秀教案7篇

06-20

不为明天做好准备的人是没有未来的,在每学期开学之前,幼儿园的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因此,老师们都会选择准备一份教案,提前准备好教案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幼儿园教案内容吗?也许以下内容“初一优秀教案7篇”合你胃口!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一优秀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知道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2、会用计算器进行较繁杂的有理数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

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2、运用运算律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运用运算律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简便计算。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也就是说,在进行含有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时,应按照运算级别从高到低进行,因为乘方是比乘除高一级的运算,所以像这样的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有以下运算顺序:

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如果有括号,先进行括号内的运算。

你会根据有理数的运算顺序计算上面的算式吗?

2、8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同步练习

1、有依次排列的3个数:2,9,7,对任意相邻的两个数,都用右边的数减去左边的数,所得之差写在这两个数之间,可产生一个新数串:2,7,9,—2,7,这称为第一次操作。做第二次同样的操作后也可产生一个新数串:2,5,7,2,9,—11,—2,9,7,继续依次操作下去,问:从数串2,9,7开始操作第一百次以后所产生的那个新数串的所有数之和是。

《2、8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课后训练

1、兴旺肉联厂的冷藏库能使冷藏食品每小时降温3℃,每开库一次,库内温度上升4℃,现有12℃的肉放入冷藏库,2小时后开了一次库,再过3小时后又开了一次库,再关上库门4小时后,肉的温度是多少摄氏度?

初一优秀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体会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例的引入,认识到负数的产生是来源于生产和生活,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按要求对有理数进行分类。

重点、难点:

1、重点:正数、负数有意义,有理数的意义,能正确对有理数进行分类。

2、难点:对负数的理解以及正确地对有理数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数学与数是分不开的,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小学里已经学过哪些类型的数?

学生答后,教师指出:小学里学过的数可以分为三类:自然数(正整数)、分数和零(小数包括在分数之中),它们都是由于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为了表示一个人、两只手、……,我们用到整数1,2,……

为了表示“没有人”、“没有羊”、……,我们要用到0.

但在实际生活中,还有许多量不能用上述所说的自然数、零或分数、小数表示。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某市某一天的温度是零上5℃,最低温度是零下5℃。要表示这两个温度,如果只用小学学过的数,都记作5℃,就不能把它们区别清楚。它们是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

现实生活中,像这样的相反意义的量还有很多……例如,珠穆朗玛峰高于海平面8848米,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米,“高于”和“低于”其意义是相反的。“运进”和“运出”,其意义是相反的。

同学们能举例子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出:怎样区别相反意义的量才好呢?

待学生思考后,请学生回答、评议、补充。

教师小结:同学们成了发明家.甲同学说,用不同颜色来区分,比如,红色5℃表示零下5℃,黑色5℃表示零上5℃;乙同学说,在数字前面加不同符号来区分,比如,△5℃表示零上5℃,×5℃表示零下5℃…….其实,中国古代数学家就曾经采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分,古时叫做“正算黑,负算赤”.如今这种方法在记账的时候还使用.所谓“赤字”,就是这样来的。

现在,数学中采用符号来区分,规定零上5℃记作+5℃(读作正5℃)或5℃,把零下5℃记作-5℃(读作负5℃)。这样,只要在小学里学过的数前面加上“+”或“-”号,就把两个相反意义的量简明地表示出来了。

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表示出前面例子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高于海平面8848米,记作+8848米;低于海平面155米,记作-155米;

教师讲解:什么叫做正数?什么叫做负数?强调,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界限,表示“基准”的数,零不是表示“没有”,它表示一个实际存在的数量。并指出,正数,负数的“+”“-”的符号是表示性质相反的量,符号写在数字前面,这种符号叫做性质符号。

2、给出新的整数、分数概念

引进负数后,数的范围扩大了。过去我们说整数只包括自然数和零,引进负数后,我们把自然数叫做正整数,自然数前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整数,因而整数包括正整数(自然数)、负整数和零,同样分数包括正分数、负分数。

3、给出有理数概念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4、有理数的分类

为了便于研究某些问题,常常需要将有理数进行分类,需要不同,分类的方法也常常不同根据有理数的定义可将有理数分成两类:整数和分数。有理数还有没有其他的分类方法?

待学生思考后,请学生回答、评议、补充。

教师小结:按有理数的符号分为三类:正有理数、负有理数和零。在有理数范围内,正数和零统称为非负数。向学生强调:分类可以根据不同需要,用不同的分类标准,但必须对讨论对象不重不漏地分类。

三、总结反思

引导学生回答如下问题: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基本内容?学习了什么数学思想方法?应注意什么问题?

由于实际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因此产生了正数与负数。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就是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负数小于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一个实际存在的数量,如0℃。

四、课后作业:课本P5习题1.1A第1、2、4题。

初一优秀教案【篇3】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掌握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能够按要求对给定的有理数进行分类。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分类讨论观点和分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保持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

教学难点:给定的数字将被填入它所属的集合中

教学方法:问题导向法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法

一、形势归纳

小学我们学了整数和分数,上节课我们学了正数和负数。谁能快速提出以下问题?

1、有以下数字:15,-1/9,-5,2/15,-13/8,0.1,-5.22,-80,0,123,2.33

(1)将以上数字填入以下两组:正整数集{}和负整数集{}。你填完了吗?

(2)将以上数字填入以下两个集合:整数集合{}和分数集合{}。你填完了吗?

称整数和分数为有理数。(指点题,板书)

二、自学指导

学生自学课本,根据课本寻找自学的机会

提纲中问题的答案;老师先做必要的板书准备,再到学生中巡视指导,并了解掌握学生自学情况,为展示归纳作准备。

附:自学提纲:

1.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称为整数,

2._______和_________统称为分数

3.__________统称为有理数,

4、在1、2、3、0、-1、-2、-3、1/2、0.1、-0.5、-5/2中,整数:、分数:;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

三、展示归纳

1、找有问题的学生逐题展示自学提纲中的问题答案,学生说,老师板书;

2、发动学生进行评价、补充、完善,教师根据每个题目的展示情况进行必要的讲解和强调;

3、全部展示完毕后,老师对本段知识做系统梳理,关键点予以强调。

四、变式练习

逐题出示,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请有问题的学生汇报结果,老师板书,并发动其他学生评价、补充并完善,最后老师根据需要进行重点强调。

1、整数可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分数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__.有理数按符号不同可分为正有理数,_______和________.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有理数包括有整数和分数。

(2)0.3不是有理数。

(3)0不是有理数。

(4)一个有理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5)一个有理数不是整数就是分数

3、所有的正整数组成正整数集合,所有负整数组成负整数集合,依次类推有正数集合、负数集合、整数集合、分数集合等,把下面的有理数填入它属于的集合中(大括号内,将各数用逗号分开):

杨桂花:1.2.1有理数教学设计

正数集合:{…}负数集合:{…}

正整数集合:{…}负分数集合:{…}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是最小的正整数

B.0是最小的有理数

C.0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

D.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5、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1)整数就是正整数和负整数(2)零是整数,但不是自然数(3)分数包括正分数和负分数(4)正数和负数统称为有理数(5)一个有理数,它不是整数就是分数

五、总结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必做题:课本14页:1、9题

初一优秀教案【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积累优美的生字词,丰富自己的语言;

指认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并体会其表达作用;

培养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相结合,诵读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阅读文学作品对于人生的意义,能结合自己阅读文学作品的收获去领会有关文学方面的`理论阐述,提高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阅读文学作品对于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提高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设想:针对本文文字优美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学生朗读法,培养学生对优美语言的欣赏能力;配备多媒体课件中相关文学作品的片断或图片,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结合自己阅读文学作品的收获去体悟文学对于人生的意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由“门”的意思导入。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文学常识,指名回答。

2.指名5个学生上黑板听写词语,其余的在下面听写。

憧憬裨益诠释斑斓真谛

师生集体订正,组内互评。

三、新授

1、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习优美的语言。

(1)布置自学任务:

自由朗读课文,了解:

①作者为谁打开一扇门;②作者要打开的是怎样的一扇门;③作者认为怎样才能打开这扇门;④联系全文看,题目的意思是什么;⑤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进而思考的结构。

(2)学法指导: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随文圈点;然后小组讨论。

学生自学,教者巡视。

(3)讨论、启发。

题目中的“为”,引出行为的对象——“你”(青少年),从中寄寓了作者的一片诚意和良好愿望。

②作者要打开的是一扇文学之门。

③从文中第2节可知打开文学之门的条件。

④题目是讲:把你领进文学领域的入口处。

⑤的写作顺序,即作者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本文是:亲近文学、领悟文学的思路,可分两部分。

以上问题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经过启发,学生作答。

2、学习第一部分(1——4节)

(1)学习第1——2节:

自由朗读本部分,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①本段的话题是什么?(门)

②第1节中的1、2句的两个“世界”分别是何意思?(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的总合:领域)

③文中的“你”指什么人?(青少年读者)

④第4句与第5、6句分别写了哪两种情形?二者形成了什么?(“打开这些门”与“不想开门探寻”;对比,说明打开门的必要性)

⑤第2接中,作者认为怎样才能打开这些门?

学生思考,分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2)学习第3—4接:

学生自由朗读,思考、讨论:

①第3节在文中的作用;(点题)

②文学的特点是什么?文学的内容、阅读的意义是什么?从第4节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序号)

③中心句;(第12句)

④怎样理解“高智商的野蛮人”?

方法指导:通过朗读,给句子标上序号,找出有关句子,再小组讨论、交流。

(3)点拨:作者写作本部分的目的在于让青少年读者明白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所在。

(4)学生齐读第4节。

四、当堂训练:

完成《自主学习》第2页1—4题。

五、布置作业:(语言积累)

熟读第4节,力争背诵,并在组内过关。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指名三个同学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每人一节)。

二、导入本课的学习,揭示学习目标。

三、新授:

1、自学第5节,思考、讨论:本段的写作内容、作用。

指名回答。

2、学习第6---11节:

(1)学生齐读。

(2)布置自学任务:

①从内容上看,这一部分采用了什么方式写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的?有什么作用?

(对话方式,从文中第5节“我和文学的对话”可见;用了拟人手法;给人以亲切感,增强了的感染力,便于读者接受)

②本部分的“你”指什么?(文学)

③这几段从哪几个角度分别写了哪几个内容,照应上文的哪一句话?

(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感情三个角度;写了文学的广阔性、反映社会生活的丰富性、文学内容的时间性、文学作品对读者的影响、文学作品的真诚和忠实、文学作品爱憎分明几个方面写的;照应第4节的中心句)

④作者写这几段的用意何在?

(引起青少年读者对文学的兴趣,鼓励他们去打开文学这扇大门)

(3)学法指导:通过反复的朗读,体会、感悟,先思考再讨论。

3、学生自由朗读,细细品味6—11节,欣赏文中优美丰富的语言。

四、当堂训练:

《自主学习》第2页的“语段研读部分”。先独立完成,后组内互评。

五、布置作业:

1、写下你学了本文后对文学的感受;

2、预习《冰心诗三首》。

附:板书设计

为你打开一扇门

赵丽宏

议论大门门引出话题

以理激人

初识大门文学之门文学的内容、阅读的意义打开大门打开文学之门对话式描魅力————以情感人

初一优秀教案【篇5】

一、学习与导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的意义,懂得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

过程与方法:经历概念的生成、应用,体会相反数的意义,简化数的符号,学习观察、归纳、概括的策略与方法;

情感态度:通过师生、生生合作学习,促进交流,激发兴趣。

二、学程与导程活动:

A、准备活动:

1、师生游戏“唱反调”:我们知道在小学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就是负数。现在我说一个正数,你们给它添上“-”号说出来,我如果说一个负数,你们反过来说出对应的正数。+3、+1、-1/2、-18.4、0.75,学生很快说出-3、-1、1/2、18.4、-0.175。

2、上述“唱反调”的两个数3与-3,1与-1,-1/2与1/2……,在数轴上对应的点的位置如何?可建议生择两组在数轴上表示以后作答(在原点两侧到原点的距离相等,真可谓从原点背道而驰“唱反调”)。

提问:数轴上与原点距离是4的点有几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多少?

归纳:设a是一个正数,数轴上与原点距离是a的点有两个,分别在原点左右表示-a和a,我们说这两点关于原点对称。

B、学习概念:

1、像3和-3,1和-1,-1/2和1/2这样,只有负号不同的两个数给它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名称合适呢?生:互为相反数,师:很好,我们把上述只有负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oppositenumber)。也就是说3的相反数是-3,-3的相反数是3。可见: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不能单独存在。

一般地,a和-a互为相反数。“-a”可读成“a的相反数”。

2、在数轴上看,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和原点有什么关系?(关于原点对称)

3、从上述意义上看,你看如何规定0的相反数更为合理?

商讨得:0的相反数仍是0,即0的相反数等于它本身。

C、应用举例:

1、两人一组,一人任说一个有理数,请同伴说出它的相反数。

2、如果a=-a,那么表示数a的点在数轴上的什么位置?a=?(a=0)。

3、在正数前面添上“-”号,就得到这个数的相反数,同样地,在任意一个数前面添上“-”号,新的数就表示原数的相反数,如:-(+5)=-5,-(-5)=5,-0=0。

结合前面相反数意义的量的学习,还可赋予-(-5)怎样的意义,从而帮助自己理解-(-5)=5吗?

4、化简下列各数P124练习,你愿意继续尝试化简下列各式吗?

+(-2/3),-(-2/3),-(+2/3),+(+2/3)

你能试着总结规律吗?(括号内外同号结果为正,括号内外异号结果为负)。

5、若a=-5,则-a=;若-x=7,则x=。

三、笔记与板书提纲:

课题应用举例中的2

活动引例应用举例中的4(学生练习),5

概念

四、练习与拓展选题:

1、教科书P18/3;

2、如图是正方形纸盒的侧面展示图,请你在正方形内分别填上6个不同的数,使折成正方体后相对的面上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写出满足条件的一种情形即可)。

初一优秀教案【篇6】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获得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对数学良好的感性认识,初步体验到什么是“做数学”。

教学分析:

重点: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难点:学生对数学的感性认识。

教学过程:

一、让我们来做数学:

1、跟我学

要正确地解数学题,需要掌握数学题的方法。

例:如图所示的的方格图案中多少个正方形?

2、试试看

例:在如图中,填入1、2、3、4、5、6、7、8、9这9个数,使每行、每列及对角线上各数的和都为15。

例:在上图中,已经填入了1至16这16个数中的一些数,请将剩下的数填入空格中,使每行、每列及对角线上各数的和都为34。

例:红旗小学学生张勇和他的爸爸、妈妈准备在国庆节外出旅游。春光旅行社的收费标准为:大人全价,小孩半价;而华夏旅行社不管大人小孩,一律八折。这两家旅行社的基本价都一样(每人100元),你认为应该去哪家旅行社较为合算?

二、激发训练

三、知识小结:

通过以上两节的学习,我们要一定喜欢上它,并希望它天天陪伴你。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将在小学的基础上学到更多新的知识。

四、作业巩固

初一优秀教案【篇7】

一、设置情境,导入习作

问题导入:“每次上作文课,都是我最头疼的时候。写作文对我而言简直是一种折磨,每次为了凑足那五六百字,我是挖空心思绞尽脑汁。这如何是好呢?”

师生谈话,交流感受: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同学们之所以怕写作文,就是因为缺乏写作材料。这写作中的“米”从哪儿来?完全来源于生活。

同学们,回想升入初中第一次英语口语竞赛,你们当时的心情与表现怎样?

“我当时全身发抖,面红耳赤……”

“我连本来记得很熟的单词都忘记了,当时只觉得它好眼熟,可就是读不出来……”

“我看见他紧闭双眼,手抚胸口,在乞求老天保佑……”

“我听见他读的时候声音在发抖……”

同学的每个动作,每个表情,现在回想起来,是如此的清晰与真切。同学们也突然发现,原来有那么多话可以讲。学生从中深切地体会到,只有真真切切地观察生活,笔下才有话可写。

二、引导写作

提示:家里的情况,包括:有哪些人?各有什么经历、嗜好、习惯?家人之间、亲戚之间、邻里之间关系好吗?衣、食、住、行等各方面情况怎样?有哪些变化?从你记事以来,有哪些事最能表达家人的喜、怒、哀、乐?你觉得家里有什么“秘密”没有?你最爱家里什么?有什么心愿?这次作文不要求对家庭做全面介绍?你觉得什么最有意思就写什么。

三、佳作欣赏

爱是怎样炼成的

淘气顽皮又有些任性的我,老老实实的爸爸,善良温柔的妈妈,这三个基本元素构成了一个极为普通的家庭。

在沉湎于各种言情小说中的我看来,人到中年的父母一点也不浪漫,虽然他们才四十多岁,可是已以“老头子”、“老太婆”相称,他们之间既没有紫薇与尔康般的轰轰烈烈,也没有三毛与荷西似的缠绵悱恻,更没有杰克与罗丝的生离死别,他们有的,只是平平淡淡。有一次我问爸爸到底懂不懂什么叫“罗曼蒂克”,爸爸只是笑着说:“老头子老太婆就是我们的‘罗曼蒂克’。”这句话让我琢磨了半天,最后才恍然大悟。

爱到底是什么,由于标准和角度不同,每个人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爸爸妈妈给出的答案就是看似平淡的日常琐事中饱含着彼此的关爱和理解。每天早晨,他们都争着起床做家务,为的是让对方多睡一会儿;每到下班时间,听到自行车响,妈妈都会条件反射似地探出窗外,看爸爸是否回来;拿到奖金后,都会去买一件对方钟意的小物件,为的是给对方一个意外的惊喜……

是的,爱不一定需要轰轰烈烈,也不一定要缠绵悱恻,更不必生离死别。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小溪的优雅,没有原野的辽阔可以有小草的碧绿,爸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着一生的。有时候我抱怨为何没有出生在豪富或高干家庭,因为不甚宽裕的家不能满足我的种种欲望。可是现在我明白了,因为“爱”是无处不在的。“爱”是我复习迎考的日子中桌上的那杯醇醇的绿茶,“爱”是头顶骄阳站在考场外接我回家的父亲手中的遮阳伞,“爱”是为我精心准备各种食品的母亲额上的皱纹和鬓发中的白丝……

爱,到底是怎样炼成的?有人说,爱是给予和奉献炼成的;有人说,爱是无微不至的关怀炼成的;有人说,爱是默默无闻的爱心炼成的;更有人说,爱是要什么就有什么的满足炼成的……是的,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也是丰富多彩的。

我要说,爱=关心+理解+信任。爱,是用心炼成的!

七嘴八舌话取材:

文章选取了哪些材料来体现亲情?这些材料从哪里来?有何特点?

四、学生构思写稿,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五、学生改稿、誊写。

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幼儿园教案频道为您编辑的《初一优秀教案7篇》内容,希望能帮到您!同时我们的初一教案专题还有需要您想要的内容,欢迎您访问!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