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的心得体会

06-21

当我们因某件事而豁然开朗时,这时候我们可以动笔写下一篇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写出自己的感想和体会提出自己的看法。我们为大家整理了这篇有关“苏菲的世界的心得体会”的研究报告,希望本文能为您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助力!

苏菲的世界的心得体会【篇1】

这是一本哲学故事书。读过之后,不仅能让我们收获知识,还可以让我们懂得好奇心是非常有价值的一件事,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快乐的学习。

《苏菲的世界》讲述了一个叫苏菲的女孩,在年幼时面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并提出了认识世界的问题,得到了解答的故事。

在此前,写过的《北大逻辑课》有异曲同工之妙。

《苏菲的世界》的内容基本忘记,但它修正过我一些世界观,让世界在我眼中似乎有些不一样了,这是这本书提供的最大价值。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除了对比隔壁家的小孩,我们还会对比美国小孩。传闻,美国有一个小孩上学以后,知道了一个0代表太阳,而他母亲愤怒的将学校告上法庭,并索赔巨款,因为他的孩子失去了想象力,再看到0时,不会说鸡蛋了。

这个故事应当是虚构的。

故事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人对世界的认识是多么的固化,人的想象力又有多重要,当一个人拥有想象力,就像拥有翅膀,可以看到别人看不见的世界,这种感觉是多么奇妙。

得到的心得体会范文

《苏菲的世界》不同于像《论语》这样以平时生活的素材来给人哲学领悟的书,而是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尔、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引人入胜。就像评论家所说的,对于那些从未读过哲学课程的人而言,此书是最为合适的入门书,而对于那些以往读过一些哲学而已忘得一干二净的人士,也可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充满智慧的奇书,首先,作者在书中创造了两对人物:少女苏菲和她的哲学老师艾伯特;少女席德和她的父亲。然而这两对人物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让你在扑朔迷离中跟着作者一路去思考我们是谁、我们为何在这里这些问题。你是谁?可爱的小苏菲第一次看到这个命题时仓皇失措,在镜子面前反复的追问。我想大多数人开始都会有这种感觉,因为无法给自己一个清楚的定位。那我和他人的区别在哪里?姓名?外貌?思维?倘若我换个姓名整下容换种思维方式,那我就不是我了吗?这是人存在的意义问题,初看似乎有些迷惑,但是我想,作者正是将我们生活的世界当成透明的,并与一些可能存在而我们未发现的可能性结合在一起才写的这本书。

苏菲的世界的心得体会【篇2】

前几天,我看了一本书——《苏菲的世界》,书中有一句话——“宇宙就好想魔术师从帽子中拉出的一只兔子,而我们人类则是兔子毛皮深处的寄生虫。我们都在兔子的毛皮深处舒服的躺着,对魔术师的秘密毫无兴趣。”这句话让我明白了:我们比哲人们缺少的只是一颗好奇心,一颗智慧的头脑。

这本书中主要讲了:苏菲收了两封信,信中分别写了两句话,“你是谁” “世界从哪里来”就这样,苏菲收到的陌生来信带她走进了一个她几乎从未接触过的世界,引导她的思维走进了人类更深、更本质的思考。

就像我小时候一样,见到一盏灯,妈妈就告诉我那是灯,会亮。但是我知道那是灯会亮后,没有更深的去理解为什么会亮。这就和兔子皮毛深处的寄生虫一样只满足于现在,并没有去探索。世间的万物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有规律的循环跟意义。我要从现在开始做起,要有一颗善于发现的心,并从中得道想要的结果和正确的理论道理。我想也是我看后的真实感想。现在我们还小对哲学的理解有限的,希望我们以后要好奇哲学家的一些理论知识,多发现宇宙的一些奇特奥密。比如地球是圆的为什么?亚洲人头发是黑色,等等,多看看与哲学之类的书籍。

其实哲学并不陌生。

苏菲的世界的心得体会【篇3】

它,使我打开了哲学世界的大门;它,使我走进了专属于苏菲的世界;它,使我在“兔子皮毛深处”的安适中赫然惊醒,并努力向上攀爬到“兔子皮毛的顶端”;它,就是《苏菲的世界》。它,使我能与苏菲携起手来,共同用新奇的目光去探索这个世界。

乔斯坦·贾德笔下的《苏菲的世界》风靡全球。少女苏菲在与神秘的哲学老师艾伯特的书信中,学习到了许多哲学知识。经过不断思考与探索,她发现自己仅仅是书中的人物,而后又解开了自己周围一个又一个的谜团。此书已开放性的结局结尾引起读者的无限遐想与想象。

苏菲这一人物形象,在这本书无疑是最出彩的。她活泼乐观、为人友善、善于思考。但最吸引我的还是她身上的勇于探索的精神品质。她总是满怀着好奇心不断去寻找问题,发出问题,然后又不停地实践、探索以寻求答案。她在艾伯特的帮助下学习了哲学知识,并且努力探求事情的真相,她在不竭的思考与探索中找到了事情的真相,而我在她的探索中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

人生不就是在不断寻找、不停思考,努力探索中前进吗?我们祖国的历史长河,不正是由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得出理论的这样一个探索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吗?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不正是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一个不断地探索的过程吗?屈原在《离骚》中说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其实,不论是个人还是社会,不论是一个国家还是整个世界,都是在不断探索中得以进步,从而发展壮大、获得成就的。

而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更要学习苏菲这种探索精神,努力学习来建设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要将在《苏菲的世界》中学习得来的优秀品质与精神,实践到现实生活中,付诸于行动里,做一个更加优秀的新时代好少年!

苏菲的世界的心得体会【篇4】

谈及哲学,大家可能觉得这是一个极其深奥的问题,在看到《苏菲的世界》之前,我也有这样的感觉,这种心理迫使我不得不翻开这本书,去探索它其中的奥秘。看完之后,才明白这个世界是那样的大,我们就是身在其中的一只蚂蚁,而我们正在用心与世界应对面交流。

“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这两个问题在我心中时时萦绕,排解不开。世界仿佛是重新出此刻我面前。而我是刚在那只”大兔子“的皮毛中抬起头来,端详宇宙这位”魔法师“——”生命最初的意义“的脸。我并不确定我会明白什么,我也不确定我会发现什么。可是我明白,那里有时候比结果更重要。于是,我开始追随艾伯特和苏菲的脚步,展开了这场在哲学世界的游历。

十四岁的少女苏菲看见镜子里的自我疯狂的眨眼,于是,她走进了哲学的世界。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这个少女也在一些神秘信件的带领下开始在哲学这个世界中徜徉这思萦着。世界起源的纱幕一层层被掀开,可是新的疑问又接踵而来。席德,苏菲,艾伯特,席德佳,苏菲亚,大艾伯特,树林中无人上校的小木屋,祖母从吉普赛妇人那里买来的一面魔镜。每件事物都是线索,每件事物也都是新的谜团。

苏菲边走边想,一个个新的天地展此刻它的面前。事实的真相,原先竟是如此……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中世纪,文艺复兴,浪漫主义…一千年,六七百年,一个世纪,两个世纪,一种思想,另一种都在这本书里被引述伸展得恰到好处。

像另一个爱丽丝漫游仙境一样,如梦如幻,却又无比真实,在这个缺乏梦境缺乏哲学的时代,我在这边书里找到了他们两者之间最完美的统一。

有时候我会想起自我走过的路,其实生命真的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可是由于自我已经“习惯“这样的生活,也就不曾明了宇宙的浩瀚和生命的伟大,有位哲学家说过,每个孩子都是哲学家,我想,那是因为孩子都没有失去对这个世界所抱有的最初的好奇心。假如一个人对自我为何会存在这个世界上而不感惊奇,这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啊!

其实我没有什么把握能够真正透彻地了解世界和生命最初的意义和起源,可是我想,身为一个活着的人,就应当对自我的生命和自我生活的环境负责,最起码,我们要明白自我究竟该如何生活才是最好的。我们不能如此无所谓地生活着,像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可是生命的意义和世界的起源是一个太大的课题了,我只是一个刚刚开始打量哲学这个金色殿堂的孩子。

世界太大,我们太小。我没有办法以自我如此微弱如此渺小的生命去探究这么浩瀚这么伟大的世界。可是我明白,终有一天,我能够站在世界的顶端,仔细审视与我平等的“魔法师”。

苏菲的世界的心得体会【篇5】

在假期里,老师给我们推荐书目。不知为何,我选择了《苏菲的世界》这本书。打开这本书,你就会坠落在历史的海洋中徘徊。

《苏菲的世界》既是智慧的世界,又是梦的世界。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思考。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意外地发现了一封写给自己的信,里面只有一张约莫跟信封一样大小的纸,上面写着:“你是谁?”从此改变了她的世界……在某个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从苏格拉底到康德,从马克思到弗洛伊德等各位哲学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

哲学,是一个十分抽象的词语,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词语。它是以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为对象的思想认识活动,是从世界万物中发现、界定、彰显和产生人类思想、认识本源事物。

我本以为,哲学,是十分高深的存在,但看完这本书后,我才发现,身边处处有哲学。例如“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等等。这两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十分复杂。有些人更会认为“我就是我啊”“世界是本来就存在的”。

《苏菲的世界》不厚不薄,但却能让人陷入哲学的海洋。哲学的光芒应不时从人们的身上闪现。那一份好奇,是不会随着时间而流逝的。

苏菲的世界的心得体会【篇6】

一位花季少女,某天回到家,发现了一封写着两个哲学问题的神秘来信。于是,在一位哲学老师用一封封信的引导下,开始思索与探索,从古希腊到现代,从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到佛洛伊德,所有哲学大师所思考各类问题与学说,最后塑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

这本书使我明白了哲学的意义、人的生命和各种哲学学说:

如果把地球比做一只用于变魔术的兔子的话,我们就是居住在兔子绒毛深处的细胞。我们出生于细毛顶上,刚开始我们对这场魔术十分好奇,而人们慢慢长大了,对世界不再好奇了,就去了毛皮深处,并喜欢上了皮毛深处的生活,就不再过问世事了。哲学家就是那些努力向上爬,并把别人拉上去的人。只要你有好奇心,再加上50%的努力就能成为哲学家。

在我们的心灵,四周都有“滤网”,由于“道德”已经步入了我们的意识里了,所以他不断在约束我们的一举一动,这就是著名哲学家弗洛伊德所称的“超我”,也就是“良心”。直到有一天,这个人忽然出现了一种强烈的不好的欲望。这时,“超我”开始履行责任,把这个不怀好意的欲望,五花大绑,架出了我们美丽、脆弱的心灵,并把围墙加固。这个欲望非要闯进,就走进了潜意识,于是这个欲望就开始不断出现,心灵开始有了压力。最终心灵崩溃了。这个人得上了抑郁症。在医师的引导下,这个人又把欲望请出了潜意识,与其正面交锋,最后欲望被消灭了,心灵恢复了。这告诉我们要正面对待自己的欲望,及时与家人沟通,不要埋在心里。所以每件事都要有理性的思考,才不会冲动,做错事!

还有,一个人,不一定能肉体长寿,但理性(作为人的灵魂)是永恒的。“灵魂渴望乘着爱的翅膀回家,回到理性的世界,它们渴望从肉体的枷锁中挣脱。”大多数人都紧抱着理性的肉体不放,他们从不去想他们拥有每一件事物的原因,从不去认清世界。不知道灵魂不朽,不去塑造自己的灵魂,也从未成功。海伦凯勒就是这样的人,她虽然眼瞎、耳聋、口哑,却从不自暴自弃,还用自己的毅力与决心,考上了哈佛大学,为自己赢得了一条宽敞的人生大道。生命与灵魂是要用心塑造的,你走的路是你自己挑的,生命是你自己的,不要虚度年华,无所作为,一定要把命运踩在脚下!

苏菲的世界的心得体会【篇7】

今日闲来无事,无聊地翻着电脑的文件,突然看到了《会计学院我读我悦活动书目》的文件,想起是该要写几篇读后感了,于是顺手打开,知道为什么,当老师给我们那么多书本选读的时候,我会选择读《苏菲的世界》这本书。没有事先对它了解与认识的情况下开始读这本书的感觉,就像我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进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大人的世界中。一个全新的世界,哲学的世界。《苏菲的世界》不同于像《论语》这样以平时生活的素材来给人哲学领悟的书,而是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尔、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引人入胜。就像评论家所说的,对于那些从未读过哲学课程的人而言,此书是最为合适的入门书,而对于那些以往读过一些哲学而已忘得一干二净的人士,也可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故事的开始从苏菲收到神秘信件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这看似很普通却让人深思的两个简短而奇怪的问题开始,然后通过一系列奇怪的事情发生,艾伯特诺克斯逐步带领着苏菲走进哲学的世界,从公元前399年开始,苏格拉底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中世纪,文艺复兴,浪漫主义,弗洛伊德一千年,两千年,一个世纪,两个世纪,一种思想,另一种思想像另一个爱丽丝漫游仙境一样,如梦如幻,却又无比真实,引人入胜。让我这个对哲学并无多深入了解的人都觉得挺有意思,并推翻了我之前认为的哲学是枯燥无味的看法。从这本书里我认识到生活之中哲学似乎无处不在。而我内心中模糊不定的哲学的定义一下子也变得清晰起来。在我的理解里,哲学就是关心、探索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这其实是我们每个活在这世上的人都应该去思考的。

我们人类之所以与其他动物有所区别恰恰在于我们具有思考的能力,哲学并非什么深奥的学科,更不是具有极高专业知识或哲学家才可以去思考哲学问题,相反,它是每个人都可以且必须去思考的。就像书中的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这个世界就像是魔术师从他的帽子里拉出的一只白兔,当然这只兔子极其庞大。我们每个人都出生于这只兔子的细毛顶端,大家刚开始对于这场令人不可置信的戏法都感到惊奇,并且努力地想把兔子看个完全。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就顺着兔毛慢慢深入兔子的毛皮,并且窝在舒适柔软的兔毛深处尽情享乐。

当大人们的心灵逐渐习惯了世界上的一切的规则,当他们不再有想孩子一样看到什么都觉得好奇,觉得所有的东西都那么不可思议而又理所当然,当他们过惯了喧嚣吵闹、灯红酒绿的生活,他们便不再去追求那与他们似乎毫不相干的哲学,便不愿离开温暖舒适的兔毛深处,不愿像哲学家一样尽力去爬上脆弱的兔毛一看究竟。就是这样子,世界上的大部分人们都不会再去思考像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这样的问题了。

《苏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它唤醒了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掩卷思索,真实的我们真的应该好好的去看这个世界了,不要总是觉得凡事都理所当然,这个世界什么东西的产生都有它的根源,都有他的道理,我们要抱着好奇的心去探索,去发掘。

苏菲的世界的心得体会【篇8】

(怡心句子网 YxW777.CoM)

最近阅读《苏菲的世界》一书,对书中提到的柏拉图的学说深感兴趣,作者热情的赞颂“哲学家总是试图避开这类没有永恒价值的热门话题,而将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永远“真”“永远”“善”“永远”美的事物上”,即永恒的真善美。柏拉图却做到了,他是一个真正的哲学家,千年之后当我读到他关于理想型世界的学说时,我彻底地为这位伟大的哲学家所折服,他当之无愧为欧洲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至今影响世人,为人们思考世界,观察世界提供一种思路和方法论。

这本书记述了一个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神秘的信。就这样,苏菲每天都会收到这种神秘的信,她在信中的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走进哲学,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拂络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与此同时,苏菲仍不断接受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前展开了。苏菲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和后天所积累的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找到答案。然而,事实的真相却比她想的更怪异,更离奇了。

这本书从哲学的角度向人们解释了世界和大自然等的形成与发展……告诉人们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本来我认为哲学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但《苏菲的世界》一书却截然不同。它向读者讲述哲学的同时,运用了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文中的苏菲她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致使她走上了通往解开世界谜团和哲学的大门。并且,苏菲她还具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这一点是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的。只有有了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我们才有机会去做好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哲学教授傅佩荣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哲学不是万灵丹,但从来不去留意,爱好智慧的重要与前人的心德,那么注定将会陷于心灵之封闭与终结。这或许是这本书在世界各国广受欢迎的原因吧:为使人从困惑到觉悟提供一盏明灯。是的,哲学会使我们醒悟。而这本书使我们走进哲学,使我们从困惑走向觉悟。

理性世界认为世界上的万物都是不完美的,万物都是理型世界投影到现实世界的影子,是万物的模型。所以世界上没有50块一模一样的姜饼,但可以有50块近似的姜饼,这些近似的姜饼都是由一个模型所制造出来的,这个模型就是理型世界。

那么我们推而广之,人呢?人是否也是理性世界的投影?如果是的话,就可以解释人为什么是不完美的,因为投影下的人类和万物一样,都是有缺陷的,但是人有和其他动植物不一样,他可以通过主观的能动性,比如,读书,学习,法律等手段使自己变得完美,这样的话,我们可以总结为,人总是需要朝着完美的自我发展,追求理型世界中的自我。

而柏拉图又言道,人除了有变化的身体外,还有不朽的灵魂,灵魂在回归,或者是回忆起理型世界一切的过程即释放灵魂的过程,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释放灵魂或者都会释放灵魂,只有真正释放了灵魂的人才能回归到理型世界中。

那么怎么能释放灵魂呢?苏菲的世界中并没有详细介绍,我们是应该按照朱熹所提倡的“明德至善,格物致知”还是说应该学习阳明先生的“心学”,达到“知行合一”呢?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的,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不断的让自己进步,把所学的和所知的相结合。

苏菲的世界的心得体会【篇9】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学启蒙书她用深入浅出的文字想我们每个读者展示了哲学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从苏菲在信箱中取出的一封写着:“你是谁?”的信开始在艾伯特的指点下苏菲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有了初步了解。她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认识包括达芬奇的绘画、莎士比亚的戏剧、古登堡的印刷机……涉及艺术、科学、建筑、数学等许多方面。至于近现代艾伯特的“哲学函授课”包含了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乃至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看这样一部作品让我看到了全人类的文明。在苏菲的所到之处到处都凝结着文明的精华。看过之后我已经不仅仅是学到了一些东西更重要的是心灵的震撼。

“我思故我在”可读完全书的我却很茫然我存在吗?不过是在这个时段、在这个特定的空间的相对存在罢了。试问多年以后一切都归于湮灭之中我会存在?渺小的我会存在过或曾经存在过?真不敢相信“恐惧”竟是我读完书后的第一感觉。我不知道他人读此书的过程中是否会有这荒谬的感觉。这是我真实而自觉荒谬的心灵体验。讫今为止《苏菲的世界》是让我感觉最奇特的书真的在以往没有任何一本书会这样让我沉迷其间而深感“恐惧”读后对这“恐惧”深感荒谬。要解决这种恐惧这中荒谬就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通过思考来更加清楚的认识这个世界这大概也是作者的最终目的吧

我原本以为哲学是一门不切实际的学问但当我读完全书后才发现哲学其实是最贴近现实生活的哲学是“关于天底下每个人都关心的一些问题的学科”。哲学所要解决的都是还没有科学方法可以证明的问题——诸如善与恶、美与丑、生与死、秩序与自由等。我认为哲学不是科学因为它没有什么精确的公式来计算、来衡量。哲学是对未知事物或不确切认识的事物的假设性解释是追求真理的开路先锋。在我们的这个世界仅有科学而无哲学仅有事实而无洞察力和价值观是不能使我们免于浩劫和绝望的。科学给予我们知识然而只有哲学才给予我们智慧。

心里面想的还有很多但不知道怎么来更加明白的表达也许只有我们自己亲身读了此书后才能和我一样感受到《苏菲的世界》带给我们的震撼!

苏菲的世界的心得体会【篇10】

断断续续的20个小时,我试图将自己洗白,置身于每个时代,他们各自的思想体系中,去了解,去理解。有冲突,很艰难,却总有那么几秒,让我豁然开朗。而后,那些意想不到的收获大概就去了我的潜意识里。我,又混沌了。

这本书可以说是哲学的发展史,不,它本身就是。只是用了小说的形式,让我们在学习哲学知识的过程中,运用哲学的思考方式,来一层一层剥开真相,发现故事。这点很赞,我们从未置身事外,我们是参与者。

艾伯特和苏菲,原来他们不过是书中的人物,一举一动都是别人的写作,而这个别人,正是席德的父亲,一个存在于作者笔下,刚被我读完的人物。(而作者是谁,我又是谁,是否存在于某个录像带中,又被别人观看着呢?) 我们存在于不同时空中,互不联系,却又互相影响着。

我思故我在。用一颗好奇的心去发现世界,用批判的思考去看待所有看起来正确的事物,保持思维的敏锐性,像个孩子般敏感,从此创造自己的生命。而生命,理应有意义。

我是谁?

我们是谁?

是几十亿年前宇宙爆出来的一点火花。

也是星尘。

很美。

苏菲的世界的心得体会【篇11】

《苏菲的世界》这本书在很久以前就听女性朋友介绍过,她们评论说是一本小女孩和大女人都适应的一本书,不同年龄段的女性都会从中找到自己感兴趣、有感悟的地方。它是以小说的形式,把我们引领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全新的、哲学的世界。该书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亚里士多德、笛卡尔、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引人入胜。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作者在书中创造了两对人物:少女苏菲和她的哲学老师艾伯特、少女席德和她的父亲。然而这两对人物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让你在扑朔迷离中跟着作者一路去思考"我们是谁?""我们为何在这里"这些哲学问题。"你是谁?"可爱的小苏菲第一次看到这个命题时仓皇失措,在镜子面前反复地追问。我想大多数人开始都会有这种感觉,因为无法给自己一个清楚的定位。那我和他人的区别在哪里?姓名?外貌?思维?性格?倘若我换个姓名整下容换种思维方式,那我就不是我了吗?这是人存在的意义问题,初看似乎有些迷惑,但作者正是将我们生活的世界当成透明的,并与一些可能存在而我们未发现的"可能性"结合在一起才写的这本书。

翻开第一章,我立刻被苏菲收到的匿名信"你是谁"所吸引,也正是"你是谁"这个问题带着苏菲走进一个哲学的世界。之后各种怪事在苏菲身上发生,当然苏菲的哲学老师也跟着浮出水面。当整本书看到一半时,我被故事角色的真实性搞得脑袋发胀,到底苏菲和他的哲学老师是现实的还是席德和她的父亲是现实的。但当我看完整本书后,一切都已经水落石出,所有的疑问都已经解开。其实仅仅看书的目录你就会觉得很有意思,如"伊甸园……在某个时刻事物必然从无到有……"、"少校的小木屋 ……镜中女孩的双眼眨了一眨……"、"中世纪 ……对了一部分并不等于错……"等,这些小标题有时是为我们说明一些哲学观点,有时是为了向我们透露苏菲将要遇到的神秘事件。

另一方面,这也是一本西方哲学的发展史书,看完之后可以感觉到哲学的发展与科学的进步是密不可分的,它与人类文明的足迹点滴相印,因此与其说是在看一篇哲学史,倒不如说是人类文明的通史。在浩瀚的历史文明的发展史中,每一个"我"不过是道星光、一点水滴。书中有一段深夜里在教堂以小时为单位计算历史进程的对白再明白不过,如果把文明当成一天,那么各个阶段的发展便有了一个更加明晰的概念。

《苏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哲学的世界,它唤醒了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真实的我们应该好好地去看这个世界了,不要总是觉得凡事都理所当然,这个世界上所有东西的产生都有它的根源,都有它的道理,我们要抱着好奇的心去探索,去发掘,这样世界才会不停地发展,我们才有生命的意义。

相信《苏菲的世界的心得体会》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师资料,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苏菲世界心得体会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