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读书心得

06-21

[荐]敦煌读书心得精选。

我们常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平常的学习工作中,幼儿园教师会提前准备一些资料。资料一般指可供参考作为根据的材料。参考资料会让未来的学习或者工作做得更好!所以,你有哪些值得推荐的幼师资料内容呢?根据你的需要,小编精心整理了[荐]敦煌读书心得精选,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敦煌读书心得 篇1

内容简介:斯坦因三入中亚探险,其中两进敦煌,每次都满载而归,甚至古稀之年还要求再入敦煌,难道这其中有什么不可千人的目的?一个敦煌的小混混无意中得到了一本《斯坦因日记》,由此却引来了钉身之祸,日记里面到底刻录了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一名普普通通教书育人的中学历史都是,身份竟然是归义军的后代?他空间在多年前发表了怎样惊世骇俗的观点?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弄警,无意中发现老师家里供奉的神祗竟然是它?由此对老师产生了莫大的怀疑?一个看不见摸?着“西天”竟然吸引了一名国际宗教专家和一个跨国文物组织的关注?他们与归义军四大家庭后代演绎了怎样的故事?

敦煌遗书-斯坦因日记之谜的读后感,来自淘宝网的网友:呵呵,沙发。断断续续花了两天的时间看完了这本书。身为一个甘肃人,只是简单的知道敦煌是个旅游景点,是个佛教圣地,但是从来没有更进一步的了解,直到看完林走的这本书。书写得很忐忑,呵呵,睡觉前看一些,晚上?觉就开始拍电影,终于看完了,我的电影也拍完了。的确让我想起来曾经很流行的《达芬奇密码》,都是关于宗教的一些猜想或是探知,让人对宗教愈加觉得神秘。正如何艾霖说的,结局很让人吐血,宁愿相信一切都是真的,带上这本书去敦煌挖宝,呵呵。结局,又进入了下一个谜,下一个故事,不知道下个谜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意外,期待吧!

敦煌遗书-斯坦因日记之谜的读后感,来自卓越网的网友:说实话,作者这本书吸引我是因为敦煌在我心目中本身就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当看到简介说整个故事我因为一本日记引起的,让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了《死亡日记》!话说,日记真是一个窥探秘密的重要渠道啊.....《敦煌遗书》很大气的名字,很大气的小说。

敦煌读书心得 篇2

最近看了纪录片《敦煌》,拍的很用心很规整的一部纪录片。看的时候小小地感动了一下:因为题材本身,因为许巍的主题歌,因为张楚何勇的配乐,因为镜头的整洁,因为周兵许巍张楚何勇都生长于古时的丝路上……更是因为:周兵一直在做纪录片,张楚许巍他们一直在做音乐。

导演周兵是原《纪事》的制片人,所以积累了大量拍纪录片的经验。在此怀念下《纪事》,它是《东方时空》里我最喜欢的一个子栏目,每期都会播出一个纪录片或专题片。但是,《东方时空》先是改版又是改主持人最后改播出时间,把自己改的渐渐淹没于荧屏里。我在台里听到改版就头疼,我们做电视的为什么总要改版呢?是观众浮燥还是我们更浮燥?寿命很长的《动物世界》正是因为不改才屹立不败,连音乐都是十几年前的那个音乐,大家还是很喜欢看。

我喜欢做电视,却越来越少看电视。现在,屏幕上玩过选秀之后玩明星,玩过明星之后玩相亲,一浪高过一浪。纪录片,越来越难看到了。我承认我也是其中做无聊节目的一员,尤其是娱乐节目,做的时候很热闹很刺激,特别是直播前精神昂扬,调光时的一束追光或对讲耳机里同事的对话都能激起对工作的热情,如果某次,哪个机位换了摄像或者导播换了人我都会觉的没谱,庞大的舞台和同事团队仿佛泰坦尼克,和灯光音响一样变幻多彩。但是节目结束之后,音乐还在耳边挥之不去,舞台上瞬间人去楼空,听着同事们一声声收工的声音,看着黑暗的舞台,心里比舞台更加空洞,似乎什么也没有留下,只有幻觉般的过眼云烟。

这个时候电视吸引我的,不是因为作品的问世感,而只是它不可或缺的团队精神。同时,我也无限怀念起纪录片。

拍摄一个纪录片周期很长,拍摄过程较闷。拍摄周期从最短的几天到几个月甚至几年,需要一定的沉淀和耐心。前期对画面质量和镜头语言要求较高,所以摄像要扛大机器,以拍出小机器拍不出的景深感,一个大摄像机的重量有二十多斤,每次摄像需要一扛几个小时,天天如此。而回来后素材的选取率基本是1/10或者更低。现在我还能记起原来那些炎热的夏天,我们出差很多天到一个地方,装着满满BT带和充电器,带着沉重的大摄像机和三角架拍摄纪录片的日子。

相比前期的劳累,纪录片的后期也颇费功夫。首先对稿子的要求很高,因为镜头太多,需要一个个记镜头、同期声。我们做后期时都喜欢开夜车,因为白天编辑室里人多静不下心,到了夜晚,没人抢编辑机,没有声音打扰,干起活儿来很有感觉。我喜欢这个过程,说不准原因,虽然很累,但是真的很喜欢。等到片子做完时,差不多眼皮都睁不开了,但这时也是最兴奋的时刻,因为可以坐下来一遍一遍观赏劳动成果了。

敲完这些字的时候,仿佛时光回到了十年前。的确,找一个有意义的选题,搭档一个默契的摄像,再加上一个幽默的司机,一起艰苦而专心地拍些日子,再经过我们的手变成一个个片子,给它们起一个个名字 ,这样的工作再累也有意思。

和同事交流时他说:“年纪越大越爱看纪录片了,安静下来看纪录片是一种享受。”我说:“我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喜欢纪录片了。”只是现在,哪家电视台还会把更多的时间让给纪录片呢?

我想到了阳光卫视,想到了杨澜。别的不想多说,只想说:不管怎么样,杨澜创办的阳光卫视给我们开创了一个人文地理纪录片频道的先河,也许她一开始就知道这个频道在中国会是什么命运,但是她的确是一个徇道者。在今天,谁还会像《小鸭的故事》那样,对着一只小鸭不停地拍下去呢?

所以,周兵他们只要一直在做电视纪录片,就足够了。

敦煌读书心得 篇3

如今电视里浮躁的东西太多,沉下心来认认真真做的片子很少,有些虽有诚意水平却欠缺,有水平没境界还是问题,总之想在电视上看到点好东西真难。大年初一到初十,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放了纪录片《敦煌》(10集),我一集没落很认真看完了,很喜欢,总想写点什么记录下来。

这几年电视里经常会冒出一些大制作的东西,所谓大,自然是投入大,但未必水平高,有些实在是生造出些大场面的热闹,胡扯地糟蹋钱;还有一些投入大也确实有诚意,因制作者水平问题,出来的东西大而空洞、华而不实,用力过猛却难打动人,再加上如今是个炒作的社会,万事不离一个炒字,“震撼、终极”之类的宣传词铺天盖地(如果件件如是,人只怕早都被震到地球外面去了!)所以看电视的期望值真不敢太高了,不过记录片《敦煌》的诚意、水平和境界还确实打动了我。

据说为了这部片子,5年里摄制组先后9次深入敦煌,行程数十万公里,拍摄素材近400盘磁带,制作者为了充分了解敦煌的底蕴,多次与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及多位敦煌学者、研究人员进行文稿讨论,再将这些徐徐反应出来,采用了一集演一个主要人物的表现手法,拍摄水平也不错,高清摄像,很多画面极美!关键的一点——境界如何呢?以前看敦煌的片子和文章,里面常常会为流失的、损毁的文物痛心疾首,人一激动就难免不客观,纪录片的一大忌讳就是不客观,不过《敦煌》制作者的历史观是以前很少看到的,这部纪录片很平静、如涓涓细流缓缓地去讲一些故事,带给人的不再是恨,而是感动。

片子的定位很恰当,没有想把自己宣传成大制作的东西,而且很少有特别正式的记录片会用许巍的歌声来做主题曲,虽然《悠远的天空》是个老歌,但放在这个片子的片头很合适,悠远、空灵、虔诚的歌声正是这部片子想向人传达的感觉。片头中制作者的名字在显现片刻后即化作了沙被风吹走了,一下子让我心里涌上了淡淡的悲伤,敦煌以及我们和所有的一切最终都会化作沙被风吹走……

好像这是首次对那些原来称为掠夺者的人采用了西方一致认可的称呼“探险者”(探险者本身是个中性词),“探险者们”的所作所为曾经成了中国文化人心里沉沉而尖锐的痛,但是说实话,看了整部片子之后,我不再象以前一样为那些文物被掠夺而愤恨了。敦煌经历了辉煌、沉寂后在中国国力最弱的时候被发现就是最大的悲哀,也就注定了后面悲惨的命运。当年道士王圆箓发现敦煌藏经洞后也曾经上书慈禧请求保护,一些经卷被运到北京,部分就被当官的私吞了,私吞到也罢了,怕事情败露,将那么多年大漠环境中很不容易保存下来的唐时经卷一撕两半,取好的自己留下,剩下的再交上去!英国的斯坦因也好、法国的伯希和也好,包括美国臭名昭着的华尔纳,或骗或买或偷或抢,但是他们知道那些东西的价值,没有糟蹋(华尔纳破坏了壁画),或交或卖都给了各自国家的博物馆,而中国剩下的呢?被撕得不忍目睹,所以想想那些珍宝只要还在,还被好好保护着,就比被自己的败家子毁了还是强太多!再说点题外话,在我看来,美不因政治、国家而存在而产生,美是属于全人类的,我很憎恶一种行为:把艺术品毁掉以抬升剩余艺术品的价钱!

敦煌的建造持续了千年,一千年间,无数的画师、工匠、雕塑者用毕生心血浇灌出了这一旷世之作,那么多人!能想象吗?那么多人的精神、心血倾注进去形成的东西气场该多强大?

那些人的作品很多都可以超过如今所谓的大师,现今的“大师”们为了名与利都太浮躁了,没人会象当年的画师毕生在敦煌临摹,只为在偶尔一个机会里能在一个哪怕很小的洞窟里留下哪怕一面壁画。在敦煌,我们看到很多类似吴道子画风的作品,吴带当风,天衣飞扬,满壁风动,曹衣出水……敦煌的美是直指人心的,当一个人去塑造自己所爱的,所追求的,所向往的东西和只是为了名与利做出来的东西就不可能一样!那些制作者们与其说在画画在塑造泥胎不如说是在创造理想的世界!莫高窟一定是有灵魂的,它的灵魂是所有这些创造者以及后来保护者灵魂的汇集,所以它能够那么动人,这种动人一定可以超越宗教和国界,一直被称为强盗的华尔纳在日记中写到“我不是佛教徒,但是这里塑的满天神佛是那么美,美得让我忍不住跪下去”(这与我看到龙门卢舍那大佛的感觉到是一模一样)。

我最近一直在想到底怎么去形容人所创造的美,我想到的词就是“淡淡的……”我一点也不喜欢现在798们所创造出的东西,那些人在为了美还是为了钱中挣扎的很拧巴,美可以高雅可以质朴可以粗犷但不该是狰狞的、张扬的、纠结的,《敦煌》这部片子里在阐述中国美学追求时用了一词“含而不露”,我认为就该是我所想到的那个“淡淡的……”吧。

敦煌的舞蹈是专门的一集,在这里又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念念不忘的舞剧《思路花雨》,英娘反弹琵琶的造型大概算得上是我小时懵懂心灵的美学教育启蒙了,我们的文化总会有些东西慢慢地沉淀在心里成为我们自己的精神家园。

该片中还是有为尊者讳的地方,只提了张大千对敦煌的保护而没有提他对敦煌的破坏!华尔纳破坏的壁画又怎么能和张大千相比??国人接受的教育总是非此则彼的,其实人是最复杂的动物,绝不该是单一方向的,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承认呢?这片子中已经用和原来完全不同的视角去看待和体谅王圆箓了,那为什么不能再客观点介绍张大千呢?辩证法存在那么多年了,还非要在宣传上走极端,被表扬的人就不能做坏事?被批判的人就不能做好事?何必呢?

有一点让我略感惊讶的是,保护敦煌的人大多是长寿的,72岁的樊锦诗简直就算壮年,90多岁的学者还有那么多健在,由此我看到了,原来艰苦的物质环境并不会让我们的寿命损失多少,心灵的纯净可以这么有力量!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一个一个学者用他们几乎毕生的精力倾注进去保护敦煌,这些皓首穷经、长年修炼的中国学者真值得人去深深致敬!片子最后一集里的一个镜头很美也很有寓意:雨过天晴了,在保护者的墓地和莫高窟直接横跨了一道彩虹,中间是他们种起来的保护林和奔流不息的大泉河,不需要说什么,这座上天给的桥一直联系着那些保护者灵魂和莫高窟的灵魂。

摘一段解说词吧,写得很美:

雨过天晴了,就在墓地与莫高窟之间搭起了一座清晰的彩虹,仿佛要向人们诉说着什么。在墓地的对面,正是莫高窟北区僧侣们修行洞窟,它们也曾经是当年画工们居住的地方。那些没有留下姓名的无名的大师们在画出了令后代儿女骄傲的不朽作品之后,却终年居住在这低矮的洞子里,病了、伤了、老了,直到默默死去。千百年来,他们的魂灵同样守护着这座世界上最大的古代艺术画廊。

片尾曲没有歌声,只要乐曲,音乐响起,让人平静,也让人惆怅……

敦煌读书心得 篇4

简单相信,傻傻坚持

最近河南卫视蕴含着浓郁的传统文化的晚会节目令人眼界大开,水下洛神舞者衣袂翩跹,美出天际,深得翩若惊鸿、宛若游龙之妙。仿佛重现了鲜艳的敦煌色彩,让我们见识了惊艳的敦煌飞天文化,也激起了我对中国的石窟艺术的兴趣。在选择必读书目时,我一眼相中了樊锦诗先生的《我心归处是敦煌》,跟着这位敦煌的女儿领略她与敦煌密不可分的一生。

樊锦诗,她是备受宠爱的江南闺秀,风华正茂的清华才女,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个天之骄女是如何与敦煌结缘,又是如何在一次又一次的挣扎中,最终选择扎根这片荒漠。正是由于她的坚持,她才能在那片荒芜的大漠一待就是大半辈子,才能日复一日地忍受着寂寥与孤独,才能把常人所不看好的考古工作做到极致。

樊奶奶说:简单相信,傻傻坚持,我敬佩她的智慧、勇气,毅力和坚持,她有着一颗奉献小我的工匠之心,这些都是值得我学习之处。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缺改变自己的决心,但唯独缺了那一份简单执着、几十年如一日的的坚持和毅力。假期开始前,我就意识到了调整作息的重要性,之前的我每每信心满满地为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和作息表,决定在假期大干一番,但往往败于一早的呼呼大睡。

这次,我又再次燃起斗志,甚至还从妈妈房间拿了闹钟设好时间,决定跟着衡水中学作息表开始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的假期生活。开始的几天,确实比较痛苦,当闹钟响起时,沉重的眼皮和昏沉的大脑总是给我发出哎,算了,舒服地躺着不好吗,再睡会吧的指令。但这时,我想到了樊奶奶在敦煌的去留之间的矛盾和挣扎,但最后她都选择留下并坚守了一生。想到这,一股力量之感源源升起,信心和理智告诉我起床,不可以再荒废一个假期!在樊奶奶精神的影响和激励下,每当拖延的毛病再范时,每当忍不住伸向ipad时,每当想放弃时,我都想到了那句简单相信,傻傻坚持。是啊,精感石没羽,岂云惮险艰。倘若我们能像樊锦诗奶奶一样从一而终,经受住考验学会坚持,早起学习这点小挑战又能算的了什么呢?

正如樊奶奶书中所述:莫高窟是一种考验,只有那些最终经受住考验的人才能修得正果。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要面对一个莫高窟,有着许多令人放弃的诱惑,也有着不少崎岖坎坷的艰险,但更有着实现自我的敦煌。相信只要我们和樊奶奶一样简单相信,傻傻坚持,抵住诱惑,越过艰险,不断坚守,一定能实现属于自己的成就,做最好的自己!

敦煌读书心得 篇5

敦煌,古代丝绸之路的枢纽,四大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这座城市曾是繁华的商贸重镇、文化中心,后来归于沉寂。随着历史的发展,敦煌和莫高窟才逐渐走入世人的视野。

樊锦诗是敦煌研究院的第三任院长,这部《我心归处是敦煌》是樊锦诗晚年的口述回忆录。在这部作品里,樊锦诗把她人生的经历与敦煌的历史、敦煌的文保工作串联,并深情回忆师友诸朋,常书鸿、段文杰等前贤的人生都与敦煌密切相连,敦煌也因他们而更加辉煌。

这部作品最珍贵、最让人感动的,是樊锦诗以朴素实在的语言讲述她自己的一生,一个敦煌守护人的喜怒哀乐。言语当中透露出对敦煌、对莫高窟的热爱,真情流露,分外感人。其实,这不是她一个的经历,所有敦煌守护人都有这样的经历,舍小家,为国家,为保护敦煌莫高窟奉献自己的毕生心血。

“其实我有几次都想离开敦煌”,樊锦诗说道:“但是为什么留下来,这是一个人的命”。因为“简单相信,傻傻坚持”,就这样,坚守在块土地上,日复一日,终于不能再分开。她在敦煌工作五十七个春秋,由风华正茂的江南少女,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西北老妇,由懵懂无知的青涩学子,进化为胸襟广阔的渊博长者,执守、沉默、孜孜以求,与敦煌一起经受风霜雪雨,经受严寒酷暑,经受无望与希望,迎来涅槃,获得重生。

“我感觉自己是长在敦煌这棵大树上的枝条。我离不开敦煌,敦煌也需要我。”

“只有在敦煌,我的心才能安下来。”

“我为敦煌尽力了!不觉寂寞,不觉遗憾,因为它值得。”

“此生命定,我就是个莫高窟的守护人。”

这就是敦煌“女儿”樊锦诗的心声。

敦煌读书心得 篇6

如今电视里浮躁的东西太多,沉下心来认认真真做的片子很少,有些虽有诚意水平却欠缺,有水平没境界还是问题,总之想在电视上看到点好东西真难。大年初一到初十,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放了纪录片《敦煌》(10集),我一集没落很认真看完了,很喜欢,总想写点什么记录下来。

这几年电视里经常会冒出一些大制作的东西,所谓大,自然是投入大,但未必水平高,有些实在是生造出些大场面的热闹,胡扯地糟蹋钱;还有一些投入大也确实有诚意,因制作者水平问题,出来的东西大而空洞、华而不实,用力过猛却难打动人,再加上如今是个炒作的社会,万事不离一个炒字,“震撼、终极”之类的宣传词铺天盖地(如果件件如是,人只怕早都被震到地球外面去了!)所以看电视的期望值真不敢太高了,不过记录片《敦煌》的诚意、水平和境界还确实打动了我。

据说为了这部片子,5年里摄制组先后9次深入敦煌,行程数十万公里,拍摄素材近400盘磁带,制作者为了充分了解敦煌的底蕴,多次与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及多位敦煌学者、研究人员进行文稿讨论,再将这些徐徐反应出来,采用了一集演一个主要人物的表现手法,拍摄水平也不错,高清摄像,很多画面极美!关键的一点——境界如何呢?以前看敦煌的片子和文章,里面常常会为流失的、损毁的文物痛心疾首,人一激动就难免不客观,纪录片的一大忌讳就是不客观,不过《敦煌》制作者的历史观是以前很少看到的,这部纪录片很平静、如涓涓细流缓缓地去讲一些故事,带给人的不再是恨,而是感动。

片子的定位很恰当,没有想把自己宣传成大制作的东西,而且很少有特别正式的记录片会用许巍的歌声来做主题曲,虽然《悠远的天空》是个老歌,但放在这个片子的片头很合适,悠远、空灵、虔诚的歌声正是这部片子想向人传达的感觉。片头中制作者的名字在显现片刻后即化作了沙被风吹走了,一下子让我心里涌上了淡淡的悲伤,敦煌以及我们和所有的一切最终都会化作沙被风吹走……

敦煌读书心得 篇7

刚看了大型纪录片《敦煌》,很震撼很痛心,也为古老的中国人自豪。习惯了看娱乐节目、偶像剧、时尚八卦,再次接触这些有深度的东西,我被深深的触动了。这些久远而深厚的文化遗产是人类的瑰宝,也是我难得的精神滋养。跟随历史的脚步我不时的陷入深思,深深的被吸引。记得以前上学时和刚工作时业余常读书,可不知何时看的书越来越少,越来越“时尚”,与经典无缘,与灵魂无关,没深度很浮躁。读的书浮躁了,人也跟着有点迷茫和浮躁了。

最近,已经开始读有深度的报纸,关心国家大事,工作生活再次度过迷茫,找到了新的方向、希望和快乐,很充实。人生是一次次的迷茫,又一次次的清醒,在这迷茫与清醒的轮回里,感谢有家人朋友始终相伴,感谢有书籍穿越时空的点拨,感谢有类似“敦煌”的精神滋养,感谢时间抚平一切伤痕沉淀智慧人生!

敦煌读书心得 篇8

一本像自传又不像自传的一本书,于其说自传,我更倾向于说是一本了解敦煌的入门科普文。

整本书包括十三部分,分别涵盖了童年、大学、实习、历史、学术、劫难、至爱、艺术、保护、管理、抢救、考古报告和莫高精神,不像一般的自传基本上以时间为线去将一个伟大人传奇的一生,而是根据不同的主题去讲诉不同的内容。

没有办法像阅读一般自传体那样,按图索骥,然后根据成功人士的成长经历获得淘金之道,她更多的在描述的是,用一个普通人,正常的成长经历,成长、求学、工作、坚守,没有夸大苦难的力量,只是娓娓道来。她告诉我们:过去的已经不能再追回,未来根本不确定,一个人能拥有的只有现在,唯一能被夺走的,也只有现在。如果懂得这一点,就不能也不再会失去什么,因为本来就不拥有什么。任何一个人过的只是她现在的生活,而不是什么别的生活。最长的生命和最短的生命也是如此。是啊,最重要的不就是现在吗,很多时候在懊悔之前的所作所为或者在洋洋得意于之前的辉煌成就,但这一切不都过去了吗?而对于未来的幻想、恐惧,但未来不也还没到吗?我们要做的不应该是过好现在吗?

没有去过敦煌,没有看过莫高窟里面的壁画和彩塑,甚至于对于壁画艺术的无知,都使我羞愧,相关的文化在逐渐的流失,作文每一年都在不断的消失一点点,只有这些“敦煌人”在不放弃的坚守,他们在说,再努力一点点,让这些文化留得更久一点点,让这些文化传承的精神留的再久一点点,在空荡荡的莫高窟面前,即使人去窟空,对于颇有悟性和慧根的人而言,目击空空的禅窟或有如棒喝一样的启示,即使不能顿悟,眼前也一定会浮现当年那些骨瘦如柴的禅僧,在阴暗寒冷的洞子里默坐冥想的情景,心中必定生出一种谦恭和敬意。通过这些,尘世间人们苦苦追求心灵的安顿,在这里就无需寻找,只要九层漏的铃驿响起,世界就安静,时间就停止,这便是永恒。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扩展阅读

《敦煌》读书感悟精选6篇


依据你的需求,笔者精心整理了《敦煌》读书感悟。感言是指当我们遇到某些事情而产生感受时,将之表达出来的文字内容。当因为各种事情而受到心灵的震撼时,我们可以撰写一篇感言,来发表自己的看法。感言的存在,让我们每一次微笑都更加灿烂。希望这份整理能够在你的工作和学习中提供参考!

《敦煌》读书感悟 篇1

内容简介:斯坦因三入中亚探险,其中两进敦煌,每次都满载而归,甚至古稀之年还要求再入敦煌,难道这其中有什么不可千人的目的?一个敦煌的小混混无意中得到了一本《斯坦因日记》,由此却引来了钉身之祸,日记里面到底刻录了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一名普普通通教书育人的中学历史都是,身份竟然是归义军的后代?他空间在多年前发表了怎样惊世骇俗的观点?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弄警,无意中发现老师家里供奉的神祗竟然是它?由此对老师产生了莫大的怀疑?一个看不见摸?着“西天”竟然吸引了一名国际宗教专家和一个跨国文物组织的关注?他们与归义军四大家庭后代演绎了怎样的故事?

敦煌遗书-斯坦因日记之谜的读后感,来自淘宝网的网友:呵呵,沙发。断断续续花了两天的时间看完了这本书。身为一个甘肃人,只是简单的知道敦煌是个旅游景点,是个佛教圣地,但是从来没有更进一步的了解,直到看完林走的这本书。书写得很忐忑,呵呵,睡觉前看一些,晚上?觉就开始拍电影,终于看完了,我的电影也拍完了。的确让我想起来曾经很流行的《达芬奇密码》,都是关于宗教的一些猜想或是探知,让人对宗教愈加觉得神秘。正如何艾霖说的,结局很让人吐血,宁愿相信一切都是真的,带上这本书去敦煌挖宝,呵呵。结局,又进入了下一个谜,下一个故事,不知道下个谜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意外,期待吧!

敦煌遗书-斯坦因日记之谜的读后感,来自卓越网的网友:说实话,作者这本书吸引我是因为敦煌在我心目中本身就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当看到简介说整个故事我因为一本日记引起的,让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了《死亡日记》!话说,日记真是一个窥探秘密的重要渠道啊.....《敦煌遗书》很大气的名字,很大气的小说。

《敦煌》读书感悟 篇2

一本像自传又不像自传的一本书,于其说自传,我更倾向于说是一本了解敦煌的入门科普文。

整本书包括十三部分,分别涵盖了童年、大学、实习、历史、学术、劫难、至爱、艺术、保护、管理、抢救、考古报告和莫高精神,不像一般的自传基本上以时间为线去将一个伟大人传奇的一生,而是根据不同的主题去讲诉不同的内容。

没有办法像阅读一般自传体那样,按图索骥,然后根据成功人士的成长经历获得淘金之道,她更多的在描述的是,用一个普通人,正常的成长经历,成长、求学、工作、坚守,没有夸大苦难的力量,只是娓娓道来。她告诉我们:过去的已经不能再追回,未来根本不确定,一个人能拥有的只有现在,唯一能被夺走的,也只有现在。如果懂得这一点,就不能也不再会失去什么,因为本来就不拥有什么。任何一个人过的只是她现在的生活,而不是什么别的生活。最长的生命和最短的生命也是如此。是啊,最重要的不就是现在吗,很多时候在懊悔之前的所作所为或者在洋洋得意于之前的辉煌成就,但这一切不都过去了吗?而对于未来的幻想、恐惧,但未来不也还没到吗?我们要做的不应该是过好现在吗?

没有去过敦煌,没有看过莫高窟里面的壁画和彩塑,甚至于对于壁画艺术的无知,都使我羞愧,相关的文化在逐渐的流失,作文每一年都在不断的消失一点点,只有这些“敦煌人”在不放弃的坚守,他们在说,再努力一点点,让这些文化留得更久一点点,让这些文化传承的精神留的再久一点点,在空荡荡的莫高窟面前,即使人去窟空,对于颇有悟性和慧根的人而言,目击空空的禅窟或有如棒喝一样的启示,即使不能顿悟,眼前也一定会浮现当年那些骨瘦如柴的禅僧,在阴暗寒冷的洞子里默坐冥想的情景,心中必定生出一种谦恭和敬意。通过这些,尘世间人们苦苦追求心灵的安顿,在这里就无需寻找,只要九层漏的铃驿响起,世界就安静,时间就停止,这便是永恒。

《敦煌》读书感悟 篇3

一见敦煌定终生,锦瑟友年华,青丝暮白发题记

她从繁华的都市走来,扎根于贫瘠的西部小镇;她从热闹的人群中走来,怀抱在孤寂的风沙与月夜;她从开放的当代走来,蜿蜒在历史的深厚罅隙间。从青春少艾,到垂暮之年,她身行一例,胜似千言。

樊锦诗作为敦煌的女儿,一直走在保护文物的最前列位置。她坚持创新,积极倡导文物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引入先进的保护理念和保护技术,构建了数字敦煌,让敦煌用全新的方式长存,让更多的人随时随地都能看到敦煌独一无二的美。在她的身前是无数的勋章与赞美,而她身后的风沙与苦难往往是不被人们所熟知的。

在《我心归处是敦煌》这本书中则揭露了她背后不为人知的一面。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樊锦诗与自己的孩子关系的描写。她的身边没有亲人帮助,在孩子出生几天后自己的丈夫才挑了一副扁担转辗来到敦煌。自己因为工作原因,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只能送往亲戚家照养。接往自己身边后,发现当地的教育资源十分落后只好又送往他处。两个孩子的教育水平受到了影响,时常让她感到愧疚于心。而她对孩子的唯一要求却是,不能做坏事,成人后自立,为社会做点有益之事。

她为国之需,忍双载分居,弃灼灼芳华,一生择一事,报入敦煌窟。她被人戏称为打不走的莫高窟人。改革开放后,她继续砥砺前行,把前辈开创的事业发扬光大。她舍小家,顾大家,淡泊明志,板凳能坐十年冷。不管是煤油灯下埋首勤学,靠镜面折射光临摹,踩蜈蚣梯考察洞窟,还是不厌其烦,开展石窟数字化,分析壁画病害机理,建设敦煌学信息资源库她都带领研究人员乐此不疲,乐在其中,终于在敦煌学的各个领域获得建树。

几代莫高窟人以他们的青春和生命诠释的正是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坚守和奉献源于对这份事业的热爱,对遗产保护的责任。正如村上春树曾说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怎么也坚持不了。寓保护于研究之中,寓热爱于责任之中,成为莫高窟人的自觉,也形成了身居大漠、志存高远的传统。从无到有,几代莫高窟人就是以舍身饲虎的精神开拓进取,使敦煌研究院在全国文保领域的科学保护、学术研究、文化弘扬发展中填补了一个又一个空白,结出了一个又一个硕果,为国宝重现光芒的道路上勇于担当,探索奋进,最终成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主力军。

敦煌莫高窟的保护、研究和弘扬工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她令无数有志之士潜心于她的臂膀与拥抱之中,悄悄用霜雪拂过他们的两鬓,使他们孤身徘徊于浩渺无际的月夜之中。仅仅靠几代人、几十年,只能维持她一时的容貌,更需要有世世代代不断地为她付出,持续地奋斗。而在这期间,有许多莫高窟人在这里留下了自己永恒的印记。常书鸿、段文杰两位老院长在宕泉河畔长眠,他们所做的贡献是在敦煌历史上不可磨灭的。而他们的墓地只若苍茫天地里的一粒微尘般点缀在荒芜的大漠其间,甚至连远处的游客都不会注意到,更不用说短暂的驻足了。他们在未知的黑暗中,用自己赤诚的心,点亮了一丝光芒,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进,即使遇到了再大的挫折,也终是砥砺前行,永不言弃。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站在时代的节点上,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也立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樊锦诗先生的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引导了当代青年的奋斗目标;袁隆平院士的向前看不要向钱看启发了祖国无数新建设者;孔繁森党员的甘为人梯,长期铺垫更是教导着我们坚守初心,不断向前。

发展永无止境,奋斗未有穷期。作为当代中国青年,我们应当用行动落实理想,用坚毅守护夙愿,用汗水浇铸梦想。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担当自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奋勇争先,在国家的脊梁上敲响青春之鼓,在新时代的脉搏上注入自己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

《敦煌》读书感悟 篇4

樊锦诗先生被称为“敦煌的女儿”,从1962年随老师到敦煌进行考古实习开始,六十年来都坚守在莫高窟。

她是六个半月的早产儿,小时候得了小儿麻痹差点瘫痪,十年浩劫期间经历了父亲的非正常死亡,第一次临产时还被迫下地劳动,与丈夫彭金章先生分居十九年,两个孩子也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

“相识未名湖,相爱珞珈山,相守莫高窟”的纯粹感情让人看时不自觉嘴角上扬。樊锦诗与丈夫彭金章是北大同窗,毕业分配时她被分配到遥远的敦煌,彭先生说会等她,一等就是十九年。对丈夫和孩子的愧疚让她曾想过离开莫高窟,结束这种两地分居的生活,但对莫高窟的热爱让她无法离开。最终彭金章先生放弃了自己一手创建的武汉大学考古系,来到敦煌,一家才自此团聚。

印象最深的是樊先生第一次生产时彭先生挑了一扁担孩子和产妇的吃穿用度转了几天的车才由武汉来到敦煌。如此深刻的感情,就像书中所言“为什么我们俩经过风风雨雨,还能够不离不弃?那是因为我们就是那个时代的人,我们是同学,互相理解。”

《我心归处是敦煌》中几代莫高窟人对莫高窟的守护更令我动容。以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三代院长为首的莫高窟人从1944年开始,在没水没电、与家人异地分居、孩子受不了好的教育等等条件极为艰苦的情况下仍然坚守在莫高窟。

常书鸿先生是法国留学生,抗战胜利后很多人都离开了莫高窟,但常先生却愿意留在艰苦荒凉的大漠,还继续为莫高窟招揽人才。作文他的妻子因生活太过艰辛而离家出走,此后他就带着两个孩子继续坚守在莫高窟。十年浩劫时他被批斗,房子被没收,天冷了想回家拿件衣服都不被允许。这种舍身饲虎的精神是莫高窟人的宿命。

段文杰先生在动荡期间被要求做繁重的体力劳动,白天进洞临摹,晚上劳作,还被下放到农村养猪。但他做人和气,养猪也能用科学方法把猪养到最好,闲时还继续对莫高窟的研究和临摹。

这是老一代莫高窟人的宿命,大家生活艰苦,住土房喝咸水,还要在洞窟里临摹壁画,保护修复,调查内容,研究文献,对莫高窟的热爱像他们心中的一束微光。长眠于宕泉河畔的莫高窟人,真正做到了自己的人生与莫高窟紧紧相连。

《敦煌》读书感悟 篇5

《我心归处是敦煌》是敦煌的女儿樊锦诗的自传。这本书首先吸引我的是题目。众所皆知,敦煌莫高窟是著名的佛教艺术圣地,它神秘莫测,震撼人心。它位于河西走廊的西端,四周都是茫茫戈壁。是谁愿意扎根在如此艰苦的地方,把自己的青春乃至一生都奉献给这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带着好奇,我迫不及待地开始了阅读。整本书的语言是朴实生动的,读着,仿佛在聆听一位老人讲故事。

樊锦诗出生于浙江杭州,是一位城市里长大的娇小姐,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北学考古系,毕业后,响应国家号召:年轻人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被分配到黄沙漫天的敦煌工作,一呆就是五十多年,毕生守护着珍贵的国家文物。她是文物有效保护的科学探索者、实践者,对石窟的永久保存、有序利用作出了重大贡献。她传奇的人生,崇高的人生追求让人敬佩。

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自古以来,读书人追求功名利禄的比比皆是,他们金榜题名,光宗耀祖,升官发财,享受荣华富贵。现代人也会说: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成就未来。从小好好读书的目的就在于长大考上名牌大学,找一份体面的工作,有一份高薪水,买豪宅、开好车,似乎这就是成功的人生典范。可是,读了这本书之后,你会发现,这样的人跟书中的主人公樊锦诗相比,是那么相形见绌。原来,那些所谓的利益追求是多么的庸俗,所谓的人生境界是多么的渺小。所谓的个人利益,在集体利益、国家利益面前,是多么的微不足道!

我没有樊锦诗那么伟大,但从1987年杭州师范学校毕业后,也三十年如一日,坚守在自己的教师岗位上。想当年,踌躇满志的我,毕业时被分配到自己的老家,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工作,当时未免有些失落。同时,非常羡慕那些有门路,走关系的家长,把孩子留在大城市。当年的小学,破旧的校舍,破旧的课桌,几乎没有什么教学设备,上课就靠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没有教案,自己设计;没有教具,自己做。就是这样艰苦的条件锻炼了我,磨练了我的意志。每当看着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一张张纯真灿烂的笑脸,我心中的信念更加坚定了。是呀,不管是城市的孩子,还是乡村的孩子,都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教书育人,我们肩负的责任重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事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的工作是多么神圣呀!在科技发达,日新月异的今天,更要与时俱进,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为教育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更加热爱自己的职业吧,既然你选择了它,就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我们努力把职业做成事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作出不平凡的努力吧。我想这就是《我心归处是敦煌》带给我的最大的触动。心归处即心安处,若要心安,必定全力以赴。

后记

樊锦诗的传奇人生深深打动了我。她扎根大漠,守护石窟,她可贵的莫高精神来自于对敦煌石窟艺术的热爱和对这份事业的执着追求。她是名副其实的敦煌的女儿。

同行感言

章老师几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如今已是桃李满天下。她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在教学上追求新颖,注重创新,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与樊锦诗一样,努力把职业做成事业也是章老师的人生理想与追求。

薇言微语

我印象中,樊先生质朴坚韧,择一事终一生,令人敬佩。樊先生与敦煌是不可分的,她对敦煌石窟艺术的热爱和对这份事业的执着追求成就一种不平凡的精神。正如章老师和讲台是不可分的,她对孩子的爱,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也是一种不平凡的精神。这样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在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读章老师这篇文章,格外感动。

《敦煌》读书感悟 篇6

守护的故事

读《我心归处是敦煌》有感

今天,我再一次重读了“敦煌女儿”樊锦诗写的《我心归处是敦煌》。心里对坚守的意义又多了几分了然,对这个像敦煌一样充满魅力的女子又多了几分敬仰。

书中讲述了樊锦诗的生平,提到了她对于敦煌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以及和丈夫对于敦煌未来的思考和贡献,读完后我也想了很多,懂了很多。

读完这本书,我第一个想到的关键词就是爱国,在书中,樊锦诗说“实话实说,我并不想留在敦煌。”的确,当时的她是大家闺秀,是北大的毕业生,如果不去敦煌,她可以拥有远大的前程。但当国家需要她去那样一个艰苦的地方,她想只要国家需要,就愿意无条件服从。于是她毅然决然的放弃了留在家人身边的机会,不顾身体的不适,来到敦煌做研究。读到这时,我在她的身上看见了无数人的缩影。出现在国家需要的地方,坚持做国家需要的事,这是她对国家最火热的赤子之心。

第二个关键词是坚守。她说:“敦煌是他一辈子的宿命。”而她也用一生践行了对敦煌的坚守,一生一件事,很难也很简单,她在壁画中找到了坚守一辈子的事业,他也让我想到了邓稼先等一批两弹元勋,邓家轩在戈壁上坚守了xx年。回来后却又深藏功与名,他为核武器事业贡献了一生,临死还在担心我国的核武器事业的发展。

他和樊锦诗一样,是中华的儿女。樊锦诗将研究莫高窟保护莫高窟作为一生的使命,她将壁画与生命合而为一,在戈壁上用生命谱写了壮丽一张。

这本书中最让我泪目的是她的家人给他带上海的饼干和奶糖,透过薄薄的书页,我感受到了家人间的温情。樊锦诗写下了这样的语句“他们不多问,不忍心问,我也不多说,不忍心说”两个不忍心中有对家人的记挂,但在使命和亲情中,这个温婉的上海女子头也不回的做出了选择,从那一刻起,她就是一个战士,为守护莫高窟而战。

“此生命定,我就是个莫高窟的守护人,”一生忠于一件事,这是她对莫高窟的承诺。世界上有永恒,那就是一种精神。敦煌莫高窟的保护研究和弘扬工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开拓,探索,在莫高窟这片净土中,这个女子用一生实现了自己的承诺。而我也在她的身上找到了我的目标。

我想做一个简单的人,做一个像她一样忠于一件事的人,在她的身上我学习到了许多,这本书也给了我极大启迪。合上书,她的话仍在脑中回荡,让我的心也久久不能平静,久久沉浸在这个关于守护的故事里。

敦煌读书感悟(系列11篇)


下面的“敦煌读书感悟”也许也许是你在寻找的内容。感言是指对某些事或人产生发出并表达的想法,在生活中发生触动心灵的事情时。我们都会把当下最真挚的情感去通过感言表达出来,感言让每一次回首都更加美妙。还请您能收藏本网页!

敦煌读书感悟【篇1】

一本像自传又不像自传的一本书,于其说自传,我更倾向于说是一本了解敦煌的入门科普文。

整本书包括十三部分,分别涵盖了童年、大学、实习、历史、学术、劫难、至爱、艺术、保护、管理、抢救、考古报告和莫高精神,不像一般的自传基本上以时间为线去将一个伟大人传奇的一生,而是根据不同的主题去讲诉不同的内容。

没有办法像阅读一般自传体那样,按图索骥,然后根据成功人士的成长经历获得淘金之道,她更多的在描述的是,用一个普通人,正常的成长经历,成长、求学、工作、坚守,没有夸大苦难的力量,只是娓娓道来。她告诉我们:过去的已经不能再追回,未来根本不确定,一个人能拥有的只有现在,唯一能被夺走的,也只有现在。如果懂得这一点,就不能也不再会失去什么,因为本来就不拥有什么。任何一个人过的只是她现在的生活,而不是什么别的生活。最长的生命和最短的生命也是如此。是啊,最重要的不就是现在吗,很多时候在懊悔之前的所作所为或者在洋洋得意于之前的辉煌成就,但这一切不都过去了吗?而对于未来的幻想、恐惧,但未来不也还没到吗?我们要做的不应该是过好现在吗?

没有去过敦煌,没有看过莫高窟里面的壁画和彩塑,甚至于对于壁画艺术的无知,都使我羞愧,相关的文化在逐渐的流失,作文每一年都在不断的消失一点点,只有这些“敦煌人”在不放弃的坚守,他们在说,再努力一点点,让这些文化留得更久一点点,让这些文化传承的精神留的再久一点点,在空荡荡的莫高窟面前,即使人去窟空,对于颇有悟性和慧根的人而言,目击空空的禅窟或有如棒喝一样的启示,即使不能顿悟,眼前也一定会浮现当年那些骨瘦如柴的禅僧,在阴暗寒冷的洞子里默坐冥想的情景,心中必定生出一种谦恭和敬意。通过这些,尘世间人们苦苦追求心灵的安顿,在这里就无需寻找,只要九层漏的铃驿响起,世界就安静,时间就停止,这便是永恒。

敦煌读书感悟【篇2】

很有价值的一本书,20xx年是我全面了解敦煌的一年,看了很多部相关的纪录片,也去敦煌实地看了,当时就几乎流泪了,非常令人震撼的文化,所以回来查询有哪些有价值的书籍,这就是其中一本。

这本书逻辑脉络很清晰,也是按时间线来顺序说石窟的艺术,这样可以清晰的看到不同时代的特色和一路演变的原因,艺术的演变也代表着历史和风俗的变迁,也是文明的历史,这本书价值是很高的。

但是这本书比较严谨,语言朴实,相当于一本教科书,敦煌学入门书,所以不喜欢看书的朋友可能会觉得枯燥。而这本书另一个特点是内容翔实,看起来是很慢的,甚至一天只能十几页十几页的看,每一段都是经过无数推敲和琢磨,毕竟考古是一件严肃的事,从这个角度来说,功利性看书(就是刷书本数量)的朋友可能要失望了,这本不厚的书能占据你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不过这是有价值的,里面的内容足以让人初窥莫高窟的门径。非常好的一本书,值得收藏,我想,这大概也是每个讲解员、敦煌工作者必看的一本书把。

敦煌读书感悟【篇3】

《我心归处是敦煌》是敦煌的女儿樊锦诗的自传。这本书首先吸引我的是题目。众所皆知,敦煌莫高窟是著名的佛教艺术圣地,它神秘莫测,震撼人心。它位于河西走廊的西端,四周都是茫茫戈壁。是谁愿意扎根在如此艰苦的地方,把自己的青春乃至一生都奉献给这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带着好奇,我迫不及待地开始了阅读。整本书的语言是朴实生动的,读着,仿佛在聆听一位老人讲故事。

樊锦诗出生于浙江杭州,是一位城市里长大的娇小姐,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北学考古系,毕业后,响应国家号召:年轻人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被分配到黄沙漫天的敦煌工作,一呆就是五十多年,毕生守护着珍贵的国家文物。她是文物有效保护的科学探索者、实践者,对石窟的永久保存、有序利用作出了重大贡献。她传奇的人生,崇高的人生追求让人敬佩。

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自古以来,读书人追求功名利禄的比比皆是,他们金榜题名,光宗耀祖,升官发财,享受荣华富贵。现代人也会说: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成就未来。从小好好读书的目的就在于长大考上名牌大学,找一份体面的工作,有一份高薪水,买豪宅、开好车,似乎这就是成功的人生典范。可是,读了这本书之后,你会发现,这样的人跟书中的主人公樊锦诗相比,是那么相形见绌。原来,那些所谓的利益追求是多么的庸俗,所谓的人生境界是多么的渺小。所谓的个人利益,在集体利益、国家利益面前,是多么的微不足道!

我没有樊锦诗那么伟大,但从1987年杭州师范学校毕业后,也三十年如一日,坚守在自己的教师岗位上。想当年,踌躇满志的我,毕业时被分配到自己的老家,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工作,当时未免有些失落。同时,非常羡慕那些有门路,走关系的家长,把孩子留在大城市。当年的小学,破旧的校舍,破旧的课桌,几乎没有什么教学设备,上课就靠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没有教案,自己设计;没有教具,自己做。就是这样艰苦的条件锻炼了我,磨练了我的意志。每当看着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一张张纯真灿烂的笑脸,我心中的信念更加坚定了。是呀,不管是城市的孩子,还是乡村的孩子,都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教书育人,我们肩负的责任重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事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的工作是多么神圣呀!在科技发达,日新月异的今天,更要与时俱进,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为教育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更加热爱自己的职业吧,既然你选择了它,就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我们努力把职业做成事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作出不平凡的努力吧。我想这就是《我心归处是敦煌》带给我的最大的触动。心归处即心安处,若要心安,必定全力以赴。

后记

樊锦诗的传奇人生深深打动了我。她扎根大漠,守护石窟,她可贵的莫高精神来自于对敦煌石窟艺术的热爱和对这份事业的执着追求。她是名副其实的敦煌的女儿。

同行感言

章老师几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如今已是桃李满天下。她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在教学上追求新颖,注重创新,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与樊锦诗一样,努力把职业做成事业也是章老师的人生理想与追求。

薇言微语

我印象中,樊先生质朴坚韧,择一事终一生,令人敬佩。樊先生与敦煌是不可分的,她对敦煌石窟艺术的热爱和对这份事业的执着追求成就一种不平凡的精神。正如章老师和讲台是不可分的,她对孩子的爱,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也是一种不平凡的精神。这样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在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读章老师这篇文章,格外感动。

敦煌读书感悟【篇4】

樊锦诗先生被称为“敦煌的女儿”,从1962年随老师到敦煌进行考古实习开始,六十年来都坚守在莫高窟。

她是六个半月的早产儿,小时候得了小儿麻痹差点瘫痪,十年浩劫期间经历了父亲的非正常死亡,第一次临产时还被迫下地劳动,与丈夫彭金章先生分居十九年,两个孩子也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

“相识未名湖,相爱珞珈山,相守莫高窟”的纯粹感情让人看时不自觉嘴角上扬。樊锦诗与丈夫彭金章是北大同窗,毕业分配时她被分配到遥远的敦煌,彭先生说会等她,一等就是十九年。对丈夫和孩子的愧疚让她曾想过离开莫高窟,结束这种两地分居的生活,但对莫高窟的热爱让她无法离开。最终彭金章先生放弃了自己一手创建的武汉大学考古系,来到敦煌,一家才自此团聚。

印象最深的是樊先生第一次生产时彭先生挑了一扁担孩子和产妇的吃穿用度转了几天的车才由武汉来到敦煌。如此深刻的感情,就像书中所言“为什么我们俩经过风风雨雨,还能够不离不弃?那是因为我们就是那个时代的人,我们是同学,互相理解。”

《我心归处是敦煌》中几代莫高窟人对莫高窟的守护更令我动容。以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三代院长为首的莫高窟人从1944年开始,在没水没电、与家人异地分居、孩子受不了好的教育等等条件极为艰苦的情况下仍然坚守在莫高窟。

常书鸿先生是法国留学生,抗战胜利后很多人都离开了莫高窟,但常先生却愿意留在艰苦荒凉的大漠,还继续为莫高窟招揽人才。作文他的妻子因生活太过艰辛而离家出走,此后他就带着两个孩子继续坚守在莫高窟。十年浩劫时他被批斗,房子被没收,天冷了想回家拿件衣服都不被允许。这种舍身饲虎的精神是莫高窟人的宿命。

段文杰先生在动荡期间被要求做繁重的体力劳动,白天进洞临摹,晚上劳作,还被下放到农村养猪。但他做人和气,养猪也能用科学方法把猪养到最好,闲时还继续对莫高窟的研究和临摹。

这是老一代莫高窟人的宿命,大家生活艰苦,住土房喝咸水,还要在洞窟里临摹壁画,保护修复,调查内容,研究文献,对莫高窟的热爱像他们心中的一束微光。长眠于宕泉河畔的莫高窟人,真正做到了自己的人生与莫高窟紧紧相连。

敦煌读书感悟【篇5】

今年暑假我读了《敦煌》。这本书是从一颗小石头的视角,讲述了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敦煌的发展历史。每当我读起这本书,总感觉自己就是这颗小石头在欣赏美丽的敦煌,心里总是感到很宁静很幸福。

在这本书里,我了解了很多敦煌的知识。原来葡萄、核桃、胡萝卜等并不是起源于中国,而是从西域经过敦煌传过来的,还有香料、骆驼等都是粟特人从丝路带过来的。丝路就是陆上丝绸之路,是西汉人张骞打通的一条路,汉武帝时期,匈奴时不时从西汉边境抢夺财物,百姓不能安居乐业,于是汉武帝派出张骞出使西域联合各国一起攻打匈奴,最后张骞虽没能完成任务,但却打通了丝绸之路,让中国和西域各国建立良好的友谊,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通过阅读本书,我被书中的敦煌精神深深的感染了。一是乐僔和尚经历严寒酷暑和风吹雨打来到鸣沙山修行,为获得佛教的真谛。画匠们即使在乌黑的夜晚也要借着微弱的灯光画壁画,这体现的就是我们中国人坚持不懈的精神。二是,我觉得我们在做任何一件事的时候都不能着急,要静下心来慢慢做才会有更好的结果。

时间白驹过隙,转眼沧海桑田,敦煌已在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长河里度过了一千多年了。但在1900年,王道士发现藏经洞之后,就有很多外国人来到敦煌,用花言巧语骗取王道士的信任,把敦煌大约三分之二的文物带到了国外。我现在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和樊锦诗奶奶、常书鸿爷爷一起携手保护敦煌!

敦煌读书感悟【篇6】

一见敦煌定终生,锦瑟友年华,青丝暮白发题记

她从繁华的都市走来,扎根于贫瘠的西部小镇;她从热闹的人群中走来,怀抱在孤寂的风沙与月夜;她从开放的当代走来,蜿蜒在历史的深厚罅隙间。从青春少艾,到垂暮之年,她身行一例,胜似千言。

樊锦诗作为敦煌的女儿,一直走在保护文物的最前列位置。她坚持创新,积极倡导文物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引入先进的保护理念和保护技术,构建了数字敦煌,让敦煌用全新的方式长存,让更多的人随时随地都能看到敦煌独一无二的美。在她的身前是无数的勋章与赞美,而她身后的风沙与苦难往往是不被人们所熟知的。

在《我心归处是敦煌》这本书中则揭露了她背后不为人知的一面。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樊锦诗与自己的孩子关系的描写。她的身边没有亲人帮助,在孩子出生几天后自己的丈夫才挑了一副扁担转辗来到敦煌。自己因为工作原因,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只能送往亲戚家照养。接往自己身边后,发现当地的教育资源十分落后只好又送往他处。两个孩子的教育水平受到了影响,时常让她感到愧疚于心。而她对孩子的唯一要求却是,不能做坏事,成人后自立,为社会做点有益之事。

她为国之需,忍双载分居,弃灼灼芳华,一生择一事,报入敦煌窟。她被人戏称为打不走的莫高窟人。改革开放后,她继续砥砺前行,把前辈开创的事业发扬光大。她舍小家,顾大家,淡泊明志,板凳能坐十年冷。不管是煤油灯下埋首勤学,靠镜面折射光临摹,踩蜈蚣梯考察洞窟,还是不厌其烦,开展石窟数字化,分析壁画病害机理,建设敦煌学信息资源库她都带领研究人员乐此不疲,乐在其中,终于在敦煌学的各个领域获得建树。

几代莫高窟人以他们的青春和生命诠释的正是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坚守和奉献源于对这份事业的热爱,对遗产保护的责任。正如村上春树曾说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怎么也坚持不了。寓保护于研究之中,寓热爱于责任之中,成为莫高窟人的自觉,也形成了身居大漠、志存高远的传统。从无到有,几代莫高窟人就是以舍身饲虎的精神开拓进取,使敦煌研究院在全国文保领域的科学保护、学术研究、文化弘扬发展中填补了一个又一个空白,结出了一个又一个硕果,为国宝重现光芒的道路上勇于担当,探索奋进,最终成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主力军。

敦煌莫高窟的保护、研究和弘扬工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她令无数有志之士潜心于她的臂膀与拥抱之中,悄悄用霜雪拂过他们的两鬓,使他们孤身徘徊于浩渺无际的月夜之中。仅仅靠几代人、几十年,只能维持她一时的容貌,更需要有世世代代不断地为她付出,持续地奋斗。而在这期间,有许多莫高窟人在这里留下了自己永恒的印记。常书鸿、段文杰两位老院长在宕泉河畔长眠,他们所做的贡献是在敦煌历史上不可磨灭的。而他们的墓地只若苍茫天地里的一粒微尘般点缀在荒芜的大漠其间,甚至连远处的游客都不会注意到,更不用说短暂的驻足了。他们在未知的黑暗中,用自己赤诚的心,点亮了一丝光芒,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进,即使遇到了再大的挫折,也终是砥砺前行,永不言弃。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站在时代的节点上,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也立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樊锦诗先生的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引导了当代青年的奋斗目标;袁隆平院士的向前看不要向钱看启发了祖国无数新建设者;孔繁森党员的甘为人梯,长期铺垫更是教导着我们坚守初心,不断向前。

发展永无止境,奋斗未有穷期。作为当代中国青年,我们应当用行动落实理想,用坚毅守护夙愿,用汗水浇铸梦想。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担当自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奋勇争先,在国家的脊梁上敲响青春之鼓,在新时代的脉搏上注入自己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

敦煌读书感悟【篇7】

敦煌,古代丝绸之路的枢纽,四大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这座城市曾是繁华的商贸重镇、文化中心,后来归于沉寂。随着历史的发展,敦煌和莫高窟才逐渐走入世人的视野。

樊锦诗是敦煌研究院的第三任院长,这部《我心归处是敦煌》是樊锦诗晚年的口述回忆录。在这部作品里,樊锦诗把她人生的经历与敦煌的历史、敦煌的文保工作串联,并深情回忆师友诸朋,常书鸿、段文杰等前贤的人生都与敦煌密切相连,敦煌也因他们而更加辉煌。

这部作品最珍贵、最让人感动的,是樊锦诗以朴素实在的语言讲述她自己的一生,一个敦煌守护人的喜怒哀乐。言语当中透露出对敦煌、对莫高窟的热爱,真情流露,分外感人。其实,这不是她一个的经历,所有敦煌守护人都有这样的经历,舍小家,为国家,为保护敦煌莫高窟奉献自己的毕生心血。

“其实我有几次都想离开敦煌”,樊锦诗说道:“但是为什么留下来,这是一个人的命”。因为“简单相信,傻傻坚持”,就这样,坚守在块土地上,日复一日,终于不能再分开。她在敦煌工作五十七个春秋,由风华正茂的江南少女,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西北老妇,由懵懂无知的青涩学子,进化为胸襟广阔的渊博长者,执守、沉默、孜孜以求,与敦煌一起经受风霜雪雨,经受严寒酷暑,经受无望与希望,迎来涅槃,获得重生。

“我感觉自己是长在敦煌这棵大树上的枝条。我离不开敦煌,敦煌也需要我。”

“只有在敦煌,我的心才能安下来。”

“我为敦煌尽力了!不觉寂寞,不觉遗憾,因为它值得。”

“此生命定,我就是个莫高窟的守护人。”

这就是敦煌“女儿”樊锦诗的心声。

敦煌读书感悟【篇8】

守护的故事

读《我心归处是敦煌》有感

今天,我再一次重读了“敦煌女儿”樊锦诗写的《我心归处是敦煌》。心里对坚守的意义又多了几分了然,对这个像敦煌一样充满魅力的女子又多了几分敬仰。

书中讲述了樊锦诗的生平,提到了她对于敦煌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以及和丈夫对于敦煌未来的思考和贡献,读完后我也想了很多,懂了很多。

读完这本书,我第一个想到的关键词就是爱国,在书中,樊锦诗说“实话实说,我并不想留在敦煌。”的确,当时的她是大家闺秀,是北大的毕业生,如果不去敦煌,她可以拥有远大的前程。但当国家需要她去那样一个艰苦的地方,她想只要国家需要,就愿意无条件服从。于是她毅然决然的放弃了留在家人身边的机会,不顾身体的不适,来到敦煌做研究。读到这时,我在她的身上看见了无数人的缩影。出现在国家需要的地方,坚持做国家需要的事,这是她对国家最火热的赤子之心。

第二个关键词是坚守。她说:“敦煌是他一辈子的宿命。”而她也用一生践行了对敦煌的坚守,一生一件事,很难也很简单,她在壁画中找到了坚守一辈子的事业,他也让我想到了邓稼先等一批两弹元勋,邓家轩在戈壁上坚守了xx年。回来后却又深藏功与名,他为核武器事业贡献了一生,临死还在担心我国的核武器事业的发展。

他和樊锦诗一样,是中华的儿女。樊锦诗将研究莫高窟保护莫高窟作为一生的使命,她将壁画与生命合而为一,在戈壁上用生命谱写了壮丽一张。

这本书中最让我泪目的是她的家人给他带上海的饼干和奶糖,透过薄薄的书页,我感受到了家人间的温情。樊锦诗写下了这样的语句“他们不多问,不忍心问,我也不多说,不忍心说”两个不忍心中有对家人的记挂,但在使命和亲情中,这个温婉的上海女子头也不回的做出了选择,从那一刻起,她就是一个战士,为守护莫高窟而战。

“此生命定,我就是个莫高窟的守护人,”一生忠于一件事,这是她对莫高窟的承诺。世界上有永恒,那就是一种精神。敦煌莫高窟的保护研究和弘扬工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开拓,探索,在莫高窟这片净土中,这个女子用一生实现了自己的承诺。而我也在她的身上找到了我的目标。

我想做一个简单的人,做一个像她一样忠于一件事的人,在她的身上我学习到了许多,这本书也给了我极大启迪。合上书,她的话仍在脑中回荡,让我的心也久久不能平静,久久沉浸在这个关于守护的故事里。

敦煌读书感悟【篇9】

内容简介:斯坦因三入中亚探险,其中两进敦煌,每次都满载而归,甚至古稀之年还要求再入敦煌,难道这其中有什么不可千人的目的?一个敦煌的小混混无意中得到了一本《斯坦因日记》,由此却引来了钉身之祸,日记里面到底刻录了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一名普普通通教书育人的中学历史都是,身份竟然是归义军的后代?他空间在多年前发表了怎样惊世骇俗的观点?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弄警,无意中发现老师家里供奉的神祗竟然是它?由此对老师产生了莫大的怀疑?一个看不见摸?着“西天”竟然吸引了一名国际宗教专家和一个跨国文物组织的关注?他们与归义军四大家庭后代演绎了怎样的故事?

敦煌遗书-斯坦因日记之谜的读后感,来自淘宝网的网友:呵呵,沙发。断断续续花了两天的时间看完了这本书。身为一个甘肃人,只是简单的知道敦煌是个旅游景点,是个佛教圣地,但是从来没有更进一步的了解,直到看完林走的这本书。书写得很忐忑,呵呵,睡觉前看一些,晚上?觉就开始拍电影,终于看完了,我的电影也拍完了。的确让我想起来曾经很流行的《达芬奇密码》,都是关于宗教的一些猜想或是探知,让人对宗教愈加觉得神秘。正如何艾霖说的,结局很让人吐血,宁愿相信一切都是真的,带上这本书去敦煌挖宝,呵呵。结局,又进入了下一个谜,下一个故事,不知道下个谜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意外,期待吧!

敦煌遗书-斯坦因日记之谜的读后感,来自卓越网的网友:说实话,作者这本书吸引我是因为敦煌在我心目中本身就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当看到简介说整个故事我因为一本日记引起的,让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了《死亡日记》!话说,日记真是一个窥探秘密的重要渠道啊.....《敦煌遗书》很大气的名字,很大气的小说。

敦煌读书感悟【篇10】

生命的意义

我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会在一周的时间的内,非常耐心地、一字不漏地读完这本几十万字的樊锦诗自传《我心归处是敦煌》。更让我感到惊奇的是,阅读时有一种非常神奇的力量,让我非常专注、非常安静。读到伤感处,竟然会不知不觉泪流满面。

我心归处是敦煌!这简短的几个字包含的不仅仅是樊锦诗的心之向往,更是樊锦诗这一生归宿——敦煌。

不久前,和家人一同去了敦煌,而这第一站便是莫高窟。即便是几百个石窟中的一两个,也足以震撼到我了,足以让一个不信佛教的人爱上了它。其体现的不只是一种宗教信仰,更是前人智慧的结晶。

在书中,樊锦诗说:“如果此生找不到自己心灵安顿的地方,如果心灵一直在流放的路上,就犹如生活在漫漫长夜中。当下就是涅槃,当下就是佛国净土,明白了这一点,莫高窟岂不就是我的佛国,我此生的净土。心的力量真是无比强大,而心的强大就在于正定,在于守一不移。”

所以,虽然她曾经因为家庭原因,想到过离开莫高窟,但是在武汉大学与彭金章先生和孩子居住半年以后,她还是义无反顾地回到了莫高窟。

是啊,有谁不为自己,不为家人考虑啊,但樊锦诗是个例外,她抛家弃子来到敦煌,一干就是六十年。

初读《我心归处是敦煌》时,樊锦诗柔软的躯体里总让,人感受到一种至刚的力量,让人感觉到一种坚定、谦逊、温和的精神气质。这种力量,这种气质来源于她对敦煌壁画和石窟近60年的保护与守候,这种力量、这种气质更来源于她自己对生命的认识与领悟。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是不在利己,而在于利他,只有在利他的过程中,我们才能深切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我们才能拥有内心的平静与快乐;是凭借自己的力量将“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海外”的局面改为“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的局面;是年过花甲却创立了“数字敦煌”,只为让莫高窟“容颜永驻”。

这是樊锦诗生命的意义。

这是大漠人的精神,也是大漠人生命的意义。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我们是否可以拥有大漠精神,成为新一代的“大漠人”!

敦煌读书感悟【篇11】

内容简介:快乐从何而来?社会越发达,经济条件越富足,快乐却好像越来越难求。极乐净土,是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为生命注入积极向上的力量,就是幸福人生的钥匙。富足的心灵:经济繁荣是文明社会的基础,精神的富足才是社会安定、百姓安乐的根本保障。纯真的心灵:在众多不健康的思维中,“贪”“嗔”“痴”对人的影响最大,又称“三毒”,其中以贪欲居首。人应该像莲花那样出淤泥而不染,品格纯净,志趣雅正。惜福的心灵:人就是因为有太多选择,便容易迷失,不懂得珍惜拥有;一旦失去,才知道自己的拥有就是幸福的根本。参透生死的心灵:面对死亡,如游子回家的欢喜;面对死亡,如囚犯释放的自由;面对死亡,如落叶归根的自然;面对死亡,如空山圆月的明净。

敦煌心灵之旅:快乐之门的读后感,来自淘宝网的网友:敦煌名画:众多权威专家亲临敦煌观摩、拍摄,以高清影像集中呈现敦煌壁画的顶级真迹——凌空飘舞的飞天、庄严肃穆的罗汉……穿越千年的彩色艺术尽显盛大辉煌和惊人之美。佛经故事:生动的壁画描绘的是经典佛经故事,五百强盗修成正果、善事太子人海取宝、九色鹿舍己救人……故事丰富离奇,情节曲折动人,是一堂堂诱人的人生修行课。处世智慧:著名佛学大师净因法师等智者的修行心得和人生感悟字字珠玑,为身陷生活、职场和心灵等困境中的现代人指点迷津,读来可谓醍醐灌顶、受益终生。

敦煌心灵之旅:快乐之门的读后感,来自卓越网的网友:作者净因法师,香港大学佛学研究中心总监、博士生导师,香港僧伽学院副院长,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他对佛教史及佛教哲理有深入而全面的研究,经常获邀到世界各地作佛学演讲。

最新敦煌课件(推荐10篇)


在教师平常的工作中,教案课件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只要我们教师在撰写的时候认真负责就可以了。一份出色的教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展开互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笔者特地为大家推荐一篇标题为“敦煌课件”的阅读材料,相信您能从本文中获取到一些有益的帮助!

敦煌课件 篇1

预设目标:

1.感受敦煌莫高窟这个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的魅力,为这颗璀璨的艺术明珠而骄傲。

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并理解新词,正确认读多音字佛,朗读、背诵,积累语言。

3.学会找重点词句,正确理解1、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4.仔细研读第4段,了解其写作顺序,及对人物细致入微的动态描写,学有余力者可进行仿写。(上限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会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一段话的主要意思。

难点:了解作者精妙的写法(顺序与用词,见闻与联想)

课时安排:2课时

预设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配合课件,教师讲述)在我国甘肃省敦煌市东南的鸣沙山,除了茫茫的戈壁、黄沙,还有一颗耀眼的明珠,闪烁着迷人的光彩,那便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它已经有1600多年的历史。目前保存下来的492个洞窟中,共有彩色塑像3000余尊,各种壁画45000多平方米。

敦煌莫高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接答,允许答案的不同)

(二)揭开面纱,初识宝库。

1.仔细读读课文开头,想想莫高窟因何成为艺术宝库?

2.自由朗读塑像或壁画其中的一块,用书中的一句话概括塑像与壁画给人的总印象。(旨在找出重点词句)

(三)走入宝库,欣赏艺术。

1.反馈句子,阐述理由。

2.感情朗读,欣赏艺术。

(四)驻足壁画,体会魅力。

1.指名用不同的方法读读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

2.当你驻足在一幅壁画前,这种感受会更加强烈,这是怎样的一幅画?(出示第4自然段)引导学生读出画的轮廓。

3.再次与课文对话,自由读第4自然段,把这幅画读活。

4.全班齐读,用朗读来奏响这美的交响曲。

5.通过多媒体欣赏壁画(远景中景近景特写真人表演)

6.驻足画前,看着看着,作者有何感受?(师引读第5自然段)

7.你呢,有什么感受?想说什么?想做什么?

(五)抒发情感,搜集资料。

1.作业(任选一题)

①写下你的感受,想说的,想做的。

②从教师给出的几幅壁画中选择一幅仿照第4段的写法,介绍壁画。

2.告诉学生搜集莫高窟资料的网站。◆

延伸阅读

《莫高窟》教学设计

一、学习《莫高窟》的准备过程

1、预习课文,搜集与学习、生活相关的资料。

(1)通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搜集介绍莫高窟的文字和图片。

(3)想想你游览过的风景区,你最喜爱哪里,当时有什么感受?

[为了解决与学习、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已有知识、生活经验、书籍、网络等途径搜集资料,初步学习查找资料的方法。]

2、讨论、交流。简述预习、自学课文情况,运用资料介绍莫高窟,谈谈作者对莫高窟的感受。

3、推荐导游,组织游人群体。

(1)听了讨论交流,你认为谁理解课文较深刻,推荐四位同学当导游。

(2)按老年、青年、少年儿童组织三个游人群体,其他同学自愿报名参加其中一个群体。

(3)导游和游人分别为游览莫高窟课堂教学作准备,思考怎样介绍,怎样学习?教师担任总导游,组织导游分工,适当提出要求。

[增强学生相互间的交流和了解,营造生活化教学环境的氛围,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形成学生合作学习的态势,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将教学目的转化为学生学习主体的内在需要。]

二、导游解说式课堂教学过程

1、总导游谈话引入。

我是大家这次游览莫高窟的总导游。我们请出四位导游作向导,由导游甲带路,主要的景物特点,分别由导游乙、丙、丁给大家作介绍。游人们,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向导游提出来。

2、导游甲介绍莫高窟。

(1)介绍我国的几座石窟带领游人进入莫高窟。

(2)投影莫高窟,让游人对照图,想象莫高窟蜂窝似的全貌,说说感受。

[建立在教学中师生平等的关系,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合作精神,把教学的本质定位在交往上。]

3、导游乙介绍彩塑。

(1)电脑扫描彩塑的照片。导游乙对照画面并模仿姿势。

(2)请游人读句: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从而帮助理解神态各异。

(3)彩塑惟妙惟肖引得游人啧啧赞叹,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让游人说说。

(4)抓住文中重点词语,导游和游人相互问答。体会彩塑鲜明的特点。

(5)老年游人联系看到过的雕塑和莫高窟彩塑作比较,感受有什么不同。

(6)由神态各异展开联想,加深情感体验。

4.导游丙介绍壁画。

(1)显示电脑扫描的壁画。

(2)导游丙请游人观察壁画,再看课文的插图,联系起来进行想象。

(3)总导游建议共同议论:宏伟瑰丽的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联系你的想象说说自己的感觉。

(4)总导游请青年游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飞天的美景。

(5)激发游人的情感,把描写壁画的第3自然段读美、读活。

5、导游丁介绍藏经洞。

(1)介绍藏经洞经书的多及遭帝国主义掠抢、破坏的情况。

(2)请少年儿童游人表演强盗掠夺、破坏经书的动作、神态。

(3)投影句子品读,读出自豪感和对帝国主义的憎恨。

[学生作为导游和游人进行综合性的活动,介绍莫高窟几方面的景物特点,学习运用资料、联系生活多角度加强体验,开发和利用课外学习资源,发展了思维,拓宽了知识面。教师作为总导游兼游人出现,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比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味语言文字,把读和理解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到亲切,学起来轻松愉悦,读得准确,读得生动,读得入情。]

6、总导游主持大家议论。

(1)请几位导游说说,介绍了莫高窟哪几方面,游人们还有什么需要了解的,请自由发问,由导游解说。

(2)请大家说说,为什么称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三、小组朗读交流,获得审美体验。

1、请同学们画出你最喜欢的语句,相互美美地读一读,表达你对最关注的敦煌文化的喜爱。

2、你还可以运用什么形式表达你对莫高窟的喜爱,说说看。

3、小组汇报。

4、评议小结。

[尊重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培养学生理解、感受、欣赏和评价的综合能力。为学生创造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条件,表达自己的情感,畅谈自己的感受。]

[总评:《莫高窟》一课教学设计注意体现课程改革纲要和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在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确定、教学过程的创新、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本质的定位上,突出了以下三个方面:

1、确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将教学目的转化为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主体的内在需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感受和理解,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行为。

2、创新课堂教学过程,营造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综合性活动氛围,使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体验建立起联系,让学生乐干尝试、乐于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发展自己的个性。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寻找、搜集和运用资料,运用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联系生活,加强语文实践,促进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发展。

3、学生以导游、游人、不同年龄游人群体出现,进行有创意的阅读,并运用读、思、议、讨论交流、介绍解说、质疑问答、自悟体验、欣赏评价等多种不同的方式学习,拓展学生思维的时间、空间,调动了学生多方面智力潜能,改变了教师单向提问、分析、讲解的局面。这样的教学必将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敦煌课件 篇2

敦煌壁画的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知道敦煌莫高库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为我国璀璨的古代艺术而骄傲。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能在词语中正确认识读多音字佛;能正确读写并理解16个新词语。

3.能照样子用不仅还造句;能抓住重点词语缩写句子;能按照课文给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4.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1、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能按照课文内容回答有关问题;能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欣赏敦煌录像

2、谈话导入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在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敦煌莫高窟。今天我们就要走近它,了解它。

二、了解自学情况。

1、认读课件生字。

2、划分段落,总结段意

三、品读课文

(一)学习课文课文第一自然段。

1、出示课件,了解敦煌莫高窟的组成和位置

重点词语:世界闻名艺术宝库。

(二)第二自然段。简要地介绍莫高窟的佛像。

抓最大的佛像最小的佛像印证第一句每一尊佛像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三)学习第35自然段。

1、第3自然段。用概括的语言总的写了壁画的内容:劳动、艺术表演。

2、第4自然段。重点段。着重描写了一幅画。重点词:艳丽多姿。

这一段哪些句子写出了敦煌壁画的艳丽多姿?

用有的有的句式表现内容。

重点句:其中一个比较下列句子:

A、她提起腿,伸出两臂,把琵琶举到脑后拨琴弦。

B、她轻提着腿,舒展两臂,把琵琶高高地举到脑后,拨动琴弦。

3、第五自然段,写了作者的感受。比较句子:

眼前的一切都是活的。

眼前的一切就好像都是活的。

四、作业指导:

1.《练习册》作业。

2.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

敦煌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知道敦煌莫高库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为我国璀璨的古代艺术而骄傲。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能在词语中正确认识读多音字佛;能正确读写并理解16个新词语。

3.能照样子用不仅还造句;能抓住重点词语缩写句子;能按照课文给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4.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1、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能按照课文内容回答有关问题;能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在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敦煌莫高窟。今天我们就要走近它,了解它。

(二)了解自学情况。

1.标自然段、圈生字、划新词。

2.说说每个自然段的大概意思。

(第一自然段概括地介绍了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第二自然段,简要地描述了莫高窟千佛洞的塑像每一尊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第三、四、五自然段,有面、有点地具体描写了敦煌壁画的艳丽多姿和栩栩如生。全文结构是:总写分述。)

3.学习生字、新词。

A、容易错的字:尊遵奏揍、凑

B、多音字:佛(佛像)、(仿佛)

C、词语:亭台楼阁亭子、平台、楼房、高阁(四周开窗可凭高远眺望的楼),泛指风景区或庭园里的各种建筑物。

舒展伸展。

(三)作业指导

1.抄写生字;2.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第一自然段。总写莫高窟。

重点词语:世界闻名。艺术宝库。

具体写法:用数字说明。

(二)第二自然段。简要地介绍莫高窟的佛像。

抓最大的佛像最小的佛像印证第一句每一尊佛像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三)学习第35自然段。

1.第3自然段。用概括的语言总的写了壁画的内容:劳动、艺术表演。

2.第4自然段。重点段。着重描写了一幅画。重点词:艳丽多姿。

这一段哪些句子写出了敦煌壁画的艳丽多姿?

用有的有的句式表现内容。

重点句:其中一个比较下列句子:

A、她提起腿,伸出两臂,把琵琶举到脑后拨琴弦。

B、她轻提着腿,舒展两臂,把琵琶高高地举到脑后,拨动琴弦。

3、第五自然段,写了作者的感受。比较句子:

眼前的一切都是活的。

眼前的一切就好像都是活的。

(二)作业指导:

1.《练习册》作业。

2.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

敦煌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学文和观赏,知道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为我国璀璨的的古代艺术而骄傲。

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能在词语中正确认读多音字“佛”;结合课文或图片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3、能给各段找出重点词句,朗读、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会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一段话的主要意思。

难点:感悟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

教学设计流程:

一、激趣揭题

1、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老师也很喜欢旅游,还拍了一些照片,想不想看?(轻古典音乐) (长城图片)这是什么地方?(点击出示:万里长城)万里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故宫图片)你从电视上看到过吗?(点击出示:北京故宫) (兵马俑图片)去过吗?

我来告诉你,这是(点击出示:秦始皇兵马俑) (莫高窟图片)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点击:莫高窟,注音)一起读。它在甘肃省的敦煌市。(点击出示:敦煌,注音)一起读。谁能把这两个词连起来读?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就是《敦煌莫高窟》,请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题目(板书课题)齐读。

2、这是个怎样的地方呢?请看大屏幕。(播放录象) 看了录像,你有什么感受?从同学们的表情中,老师感受到你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去那儿看一看了。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其实,课文的语言描述更加优美,让我们先读为快吧。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有困难的地方可以想老师和同学请教。 检查:课文中的这些词语会读了吗? pú sà pí pá (fó) 菩 萨 琵 琶 千佛洞 huī gé xián 金碧辉煌 亭台楼阁 拨动琴弦 (课件出示)

A、指名读第一行,多音字:佛。两个读音分别组词。师:莫高窟里面有3000余尊佛像,所以人们又叫它“千佛洞”。 指出前两个读轻声。师领读

B、指名读第二行。

C、 (去掉拼音)没有了拼音的帮忙,谁会读? 女生领读第二行,男生领读第三行。

三、第二次带着问题读课文,初步了解莫高窟的无限魅力。

1、把这些词语放到课文中你还会读吗?请再读课文,读给你同桌的小朋友听,相互学习。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2、谁能把自己最喜欢的那段读给大家听?[我刚才看见你在下面读的时候非常有感情,愿意读给大家听吗?谁是咱们班的朗读高手?你来读读你最喜欢的那段。] [随机卡片蹲、尊、洞窟、拔、拨] [你真象个播音员。他太紧张了,漏下了一个字。有流利,有正确,了不起。]

3、谁来说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课件出示)敦煌莫高窟 。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点击出示句子)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 齐读。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怎样的地方才能叫“宝库”?[你提的问题很有价值]

2、为什么它能获得这样的称赞呢?自己读读第一节,(课件出示第一节)读着读着,有些词语就自己蹦出来了,告诉我们就应该称它为宝库。[可以把你想到的和周围的小伙伴说一说]

3、谁已经找到原因了?

A、 “1600多年”说明年代久远;(板书)

B、 “492个”说明现存洞窟多;(板书)

C、 “3000余尊”说明彩色塑像多:给“余”找个近义词(多)。“尊”在这里是量词。(板书)

师:我们XX小学全校师生加起来还不到800人,莫高窟的塑像跟我们4个XX小学的人数差不多,塑像可真(多)呀!

D、 “45000多平方米”说明壁画面积大:

(板书)45000多平方米有多大呢?大家看看我们这个大教室,如果在墙壁四周都画上壁画,大概可以画100平方米【板书演算45000÷100=450】足足可以画450个大教室呀!

师小结(指板书):敦煌莫高窟的历史这样悠久,保存下来的塑像和壁画这样多,怪不得称它为——(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

4、作为中国人,你觉得怎么样?(骄傲)能不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A、 自由读。[我感受到了你的自豪。谁能比他读得好?]

B、老师和你们合作来读:师读第一句,生读二、三两句。 [过渡:接下来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莫高窟的什么?(板书:塑像 壁画)大家快速找一找,找出概括写塑像和壁画的两句中心句,用——划出来。指名回答。用一个词形容?

(板书:精美 艳丽多姿)]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现在让我们走进莫高窟,亲近莫高窟,去看看莫高窟的彩塑像:

(课件出示第二节)你对哪句话最感兴趣?你能说说你的理解吗?[第二句话:最大的 九层楼(比现在的两幢教学楼还要高出一层);最小的只有十几厘米,比手掌还小。

师:原来大大小小的塑像都是艺术品呀!其实,塑像还神态各异呢!书上没有写,老师这里有一段文字介绍呢。

2、(出示)补充资料:敦煌莫高窟的彩色塑像神态各异,造型逼真。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其中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看到这一尊尊栩栩如生的彩塑,游人无不赞叹。

自由读上面这段话,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彩塑的精美?(让学生回答后上台板书,记忆库积累)齐读词。

师:敦煌莫高窟的塑像不仅大小不一,而且神态各异,造型逼真,的确是精美的艺术品。

(再课件出示第二节)指导朗读:敦煌莫高窟千佛洞的塑像,每一尊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精美”一词你读得特别好,刚才我们读到的每一尊塑像都很精美,你已经感悟到了。谁还能再来读?你突出了“每一尊”,这里有两个“每一尊”,说明无论哪一尊都是艺术品。听你的朗读,我就知道你有多喜欢这些精美的塑像了。]

3、莫高窟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啊。同学们,面对这样的彩塑,你们现在想不想亲眼目睹一下?( 播放配乐课件)。

4、此时你最想说一句什么话?(老师读了这段话,看了这些画面,真想说一句:祖先真了不起。)

(听了同学们的赞叹,我也想说:敦煌莫高窟,你就像那璀璨的明珠,永远闪耀的世界的东方!) [有时间的话写下来]

六、作业自选厅

1、上网领略敦煌美景

2、把敦煌莫高窟精美的塑像介绍给家人听。

3、搜集敦煌莫高窟的资料,下节课交流。

敦煌课件 篇5

1、通过学文和观赏,知道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为我国璀璨的的古代艺术而骄傲。

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能在词语中正确认读多音字“佛”;结合课文或图片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3、能给各段找出重点词句,朗读、积累语言。

重点:学会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一段话的主要意思。

难点:感悟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

1、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老师也很喜欢旅游,还拍了一些照片,想不想看?(轻古典音乐) (长城图片)这是什么地方?(点击出示:万里长城)万里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故宫图片)你从电视上看到过吗?(点击出示:北京故宫) (兵马俑图片)去过吗?

我来告诉你,这是(点击出示:秦始皇兵马俑) (莫高窟图片)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点击:莫高窟,注音)一起读。它在甘肃省的敦煌市。(点击出示:敦煌,注音)一起读。谁能把这两个词连起来读?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就是《敦煌莫高窟》,请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题目(板书课题)齐读。

2、这是个怎样的地方呢?请看大屏幕。(播放录象) 看了录像,你有什么感受?从同学们的表情中,老师感受到你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去那儿看一看了。

其实,课文的语言描述更加优美,让我们先读为快吧。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有困难的地方可以想老师和同学请教。 检查:课文中的这些词语会读了吗? pú sà pí pá (fó) 菩 萨 琵 琶 千佛洞 huī gé xián 金碧辉煌 亭台楼阁 拨动琴弦 (课件出示)

A、指名读第一行,多音字:佛。两个读音分别组词。师:莫高窟里面有3000余尊佛像,所以人们又叫它“千佛洞”。 指出前两个读轻声。师领读

B、指名读第二行。

C、 (去掉拼音)没有了拼音的帮忙,谁会读? 女生领读第二行,男生领读第三行。

1、把这些词语放到课文中你还会读吗?请再读课文,读给你同桌的小朋友听,相互学习。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2、谁能把自己最喜欢的那段读给大家听?[我刚才看见你在下面读的时候非常有感情,愿意读给大家听吗?谁是咱们班的朗读高手?你来读读你最喜欢的那段。] [随机卡片蹲、尊、洞窟、拔、拨] [你真象个播音员。他太紧张了,漏下了一个字。有流利,有正确,了不起。]

3、谁来说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课件出示)敦煌莫高窟 。

1、(点击出示句子)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 齐读。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怎样的地方才能叫“宝库”?[你提的问题很有价值]

2、为什么它能获得这样的称赞呢?自己读读第一节,(课件出示第一节)读着读着,有些词语就自己蹦出来了,告诉我们就应该称它为宝库。[可以把你想到的和周围的小伙伴说一说]

3、谁已经找到原因了?

A、 “1600多年”说明年代久远;(板书)

B、 “492个”说明现存洞窟多;(板书)

C、 “3000余尊”说明彩色塑像多:给“余”找个近义词(多)。“尊”在这里是量词。(板书)

师:我们XX小学全校师生加起来还不到800人,莫高窟的塑像跟我们4个XX小学的人数差不多,塑像可真(多)呀!

D、 “45000多平方米”说明壁画面积大:

(板书)45000多平方米有多大呢?大家看看我们这个大教室,如果在墙壁四周都画上壁画,大概可以画100平方米【板书演算45000÷100=450】足足可以画450个大教室呀!

师小结(指板书):敦煌莫高窟的历史这样悠久,保存下来的塑像和壁画这样多,怪不得称它为——(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

4、作为中国人,你觉得怎么样?(骄傲)能不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A、 自由读。[我感受到了你的自豪。谁能比他读得好?]

B、老师和你们合作来读:师读第一句,生读二、三两句。 [过渡:接下来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莫高窟的什么?(板书:塑像 壁画)大家快速找一找,找出概括写塑像和壁画的两句中心句,用——划出来。指名回答。用一个词形容?

(板书:精美 艳丽多姿)]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现在让我们走进莫高窟,亲近莫高窟,去看看莫高窟的彩塑像:

(课件出示第二节)你对哪句话最感兴趣?你能说说你的理解吗?[第二句话:最大的 九层楼(比现在的两幢教学楼还要高出一层);最小的只有十几厘米,比手掌还小。

师:原来大大小小的塑像都是艺术品呀!其实,塑像还神态各异呢!书上没有写,老师这里有一段文字介绍呢。

2、(出示)补充资料:敦煌莫高窟的彩色塑像神态各异,造型逼真。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其中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看到这一尊尊栩栩如生的彩塑,游人无不赞叹。

自由读上面这段话,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彩塑的精美?(让学生回答后上台板书,记忆库积累)齐读词。

师:敦煌莫高窟的塑像不仅大小不一,而且神态各异,造型逼真,的确是精美的艺术品。

(再课件出示第二节)指导朗读:敦煌莫高窟千佛洞的塑像,每一尊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精美”一词你读得特别好,刚才我们读到的每一尊塑像都很精美,你已经感悟到了。谁还能再来读?你突出了“每一尊”,这里有两个“每一尊”,说明无论哪一尊都是艺术品。听你的朗读,我就知道你有多喜欢这些精美的塑像了。]

3、莫高窟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啊。同学们,面对这样的彩塑,你们现在想不想亲眼目睹一下?( 播放配乐课件)。

4、此时你最想说一句什么话?(老师读了这段话,看了这些画面,真想说一句:祖先真了不起。)

(听了同学们的赞叹,我也想说:敦煌莫高窟,你就像那璀璨的明珠,永远闪耀的世界的东方!) [有时间的话写下来]

1、上网领略敦煌美景

2、把敦煌莫高窟精美的塑像介绍给家人听。

3、搜集敦煌莫高窟的资料,下节课交流。

敦煌课件 篇6

1.感受敦煌莫高窟这个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的魅力,为这颗璀璨的艺术明珠而骄傲。

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并理解新词,正确认读多音字佛,朗读、背诵,积累语言。

3.学会找重点词句,正确理解1、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4.仔细研读第4段,了解其写作顺序,及对人物细致入微的动态描写,学有余力者可进行仿写。(上限目标)

重点:学会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一段话的主要意思。

难点:了解作者精妙的写法(顺序与用词,见闻与联想)

课时安排:2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配合课件,教师讲述)在我国甘肃省敦煌市东南的鸣沙山,除了茫茫的戈壁、黄沙,还有一颗耀眼的明珠,闪烁着迷人的光彩,那便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它已经有1600多年的历史。目前保存下来的492个洞窟中,共有彩色塑像3000余尊,各种壁画45000多平方米。

敦煌莫高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接答,允许答案的不同)

(二)揭开面纱,初识宝库。

1.仔细读读课文开头,想想莫高窟因何成为艺术宝库?

2.自由朗读塑像或壁画其中的一块,用书中的一句话概括塑像与壁画给人的总印象。(旨在找出重点词句)

(三)走入宝库,欣赏艺术。

1.反馈句子,阐述理由。

2.感情朗读,欣赏艺术。

(四)驻足壁画,体会魅力。

1.指名用不同的方法读读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

2.当你驻足在一幅壁画前,这种感受会更加强烈,这是怎样的一幅画?(出示第4自然段)引导学生读出画的轮廓。

3.再次与课文对话,自由读第4自然段,把这幅画读活。

4.全班齐读,用朗读来奏响这美的交响曲。

5.通过多媒体欣赏壁画(远景中景近景特写真人表演)

6.驻足画前,看着看着,作者有何感受?(师引读第5自然段)

7.你呢,有什么感受?想说什么?想做什么?

(五)抒发情感,搜集资料。

1.作业(任选一题)

①写下你的感受,想说的,想做的。

②从教师给出的几幅壁画中选择一幅仿照第4段的写法,介绍壁画。

2.告诉学生搜集莫高窟资料的网站。◆

1、预习课文,搜集与学习、生活相关的资料。

(1)通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搜集介绍莫高窟的文字和图片。

(3)想想你游览过的风景区,你最喜爱哪里,当时有什么感受?

[为了解决与学习、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已有知识、生活经验、书籍、网络等途径搜集资料,初步学习查找资料的方法。]

2、讨论、交流。简述预习、自学课文情况,运用资料介绍莫高窟,谈谈作者对莫高窟的感受。

3、推荐导游,组织游人群体。

(1)听了讨论交流,你认为谁理解课文较深刻,推荐四位同学当导游。

(2)按老年、青年、少年儿童组织三个游人群体,其他同学自愿报名参加其中一个群体。

(3)导游和游人分别为游览莫高窟课堂教学作准备,思考怎样介绍,怎样学习?教师担任总导游,组织导游分工,适当提出要求。

[增强学生相互间的交流和了解,营造生活化教学环境的氛围,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形成学生合作学习的态势,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将教学目的转化为学生学习主体的内在需要。]

1、总导游谈话引入。

我是大家这次游览莫高窟的总导游。我们请出四位导游作向导,由导游甲带路,主要的景物特点,分别由导游乙、丙、丁给大家作介绍。游人们,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向导游提出来。

2、导游甲介绍莫高窟。

(1)介绍我国的几座石窟带领游人进入莫高窟。

(2)投影莫高窟,让游人对照图,想象莫高窟蜂窝似的全貌,说说感受。

[建立在教学中师生平等的关系,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合作精神,把教学的本质定位在交往上。]

3、导游乙介绍彩塑。

(1)电脑扫描彩塑的照片。导游乙对照画面并模仿姿势。

(2)请游人读句: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从而帮助理解神态各异。

(3)彩塑惟妙惟肖引得游人啧啧赞叹,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让游人说说。

(4)抓住文中重点词语,导游和游人相互问答。体会彩塑鲜明的特点。

(5)老年游人联系看到过的雕塑和莫高窟彩塑作比较,感受有什么不同。

(6)由神态各异展开联想,加深情感体验。

4.导游丙介绍壁画。

(1)显示电脑扫描的壁画。

(2)导游丙请游人观察壁画,再看课文的插图,联系起来进行想象。

(3)总导游建议共同议论:宏伟瑰丽的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联系你的想象说说自己的感觉。

(4)总导游请青年游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飞天的美景。

(5)激发游人的情感,把描写壁画的第3自然段读美、读活。

5、导游丁介绍藏经洞。

(1)介绍藏经洞经书的多及遭帝国主义掠抢、破坏的情况。

(2)请少年儿童游人表演强盗掠夺、破坏经书的动作、神态。

(3)投影句子品读,读出自豪感和对帝国主义的憎恨。

[学生作为导游和游人进行综合性的活动,介绍莫高窟几方面的景物特点,学习运用资料、联系生活多角度加强体验,开发和利用课外学习资源,发展了思维,拓宽了知识面。教师作为总导游兼游人出现,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比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味语言文字,把读和理解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到亲切,学起来轻松愉悦,读得准确,读得生动,读得入情。]

6、总导游主持大家议论。

(1)请几位导游说说,介绍了莫高窟哪几方面,游人们还有什么需要了解的,请自由发问,由导游解说。

(2)请大家说说,为什么称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1、请同学们画出你最喜欢的语句,相互美美地读一读,表达你对最关注的敦煌文化的喜爱。

2、你还可以运用什么形式表达你对莫高窟的喜爱,说说看。

3、小组汇报。

[尊重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培养学生理解、感受、欣赏和评价的综合能力。为学生创造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条件,表达自己的情感,畅谈自己的感受。]

[总评:《莫高窟》一课教学设计注意体现课程改革纲要和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在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确定、教学过程的创新、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本质的定位上,突出了以下三个方面:

1、确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将教学目的转化为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主体的内在需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感受和理解,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行为。

2、创新课堂教学过程,营造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综合性活动氛围,使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体验建立起联系,让学生乐干尝试、乐于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发展自己的个性。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寻找、搜集和运用资料,运用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联系生活,加强语文实践,促进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发展。

3、学生以导游、游人、不同年龄游人群体出现,进行有创意的阅读,并运用读、思、议、讨论交流、介绍解说、质疑问答、自悟体验、欣赏评价等多种不同的方式学习,拓展学生思维的时间、空间,调动了学生多方面智力潜能,改变了教师单向提问、分析、讲解的局面。这样的教学必将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敦煌课件 篇7

预设目标:

1.感受敦煌莫高窟这个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的魅力,为这颗璀璨的艺术明珠而骄傲。

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并理解新词,正确认读多音字佛,朗读、背诵,积累语言。

3.学会找重点词句,正确理解1、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4.仔细研读第4段,了解其写作顺序,及对人物细致入微的动态描写,学有余力者可进行仿写。(上限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会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一段话的主要意思。

难点:了解作者精妙的写法(顺序与用词,见闻与联想)

课时安排:2课时

预设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配合课件,教师讲述)在我国甘肃省敦煌市东南的鸣沙山,除了茫茫的戈壁、黄沙,还有一颗耀眼的明珠,闪烁着迷人的光彩,那便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它已经有1600多年的历史。目前保存下来的492个洞窟中,共有彩色塑像3000余尊,各种壁画45000多平方米。

敦煌莫高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接答,允许答案的不同)

(二)揭开面纱,初识宝库。

1.仔细读读课文开头,想想莫高窟因何成为艺术宝库?

2.自由朗读塑像或壁画其中的一块,用书中的一句话概括塑像与壁画给人的总印象。(旨在找出重点词句)

(三)走入宝库,欣赏艺术。

1.反馈句子,阐述理由。

2.感情朗读,欣赏艺术。

(四)驻足壁画,体会魅力。

1.指名用不同的方法读读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

2.当你驻足在一幅壁画前,这种感受会更加强烈,这是怎样的一幅画?(出示第4自然段)引导学生读出画的轮廓。

3.再次与课文对话,自由读第4自然段,把这幅画读活。

4.全班齐读,用朗读来奏响这美的交响曲。

5.通过多媒体欣赏壁画(远景中景近景特写真人表演)

6.驻足画前,看着看着,作者有何感受?(师引读第5自然段)

7.你呢,有什么感受?想说什么?想做什么?

(五)抒发情感,搜集资料。

1.作业(任选一题)

①写下你的感受,想说的,想做的。

②从教师给出的几幅壁画中选择一幅仿照第4段的写法,介绍壁画。

2.告诉学生搜集莫高窟资料的网站。◆

敦煌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莫高窟的艺术特点,体会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自主学习课文,读懂课文内容,学会提出问题,与他人合作确立小组的问题。

情感态度目标:

感受莫高窟的博大精深,体会敦煌莫高窟艺术在世界文化的地位,激发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了解莫高窟的彩塑、壁画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莫高窟的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从而激励学生热爱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走进生活。

1、同学们,我看见你们的脸上写着两个标点符号:一个是感叹号,一个是问号。写着问号的'同学可能想问:“老师,您叫什么名字?”写着感叹号的同学想说:“我好害怕老师抽我起来答问!”接下来,你们想问什么,尽管说。这时课堂气氛高涨。凝固的场面顿时升化了,老师顺便问:“你们想不想看老师给你们带的礼物,想的孩子请举上小手?”(师出示泥人)玩过的孩子你能说说自己的创意?你们喜不喜欢绘画?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和泥塑、绘画有关的课文《莫高窟》,同时板书课题。指出“窟”是什么意思?(教师出示幻灯片)

意图: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构建已有的认识,让陌生的莫高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请孩子们带着好奇的问题自由地朗读课文。

2、标上自然段的序号,莫高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激发学生走进课文。

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请孩子们在默读课文,针对不明白的地方,你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吗?(教师随机板、板书)教师引导学生梳理问题。

2、那么,你打算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

3、我们不急于回答这些问题,先把描写莫高窟彩塑、壁画的内容找出来读一读。

意图:能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当即解决,有些问题可供学生课堂选择研究,学生就水到渠成地培养了学生提问的能力。这样课堂才会学趣盎然。同时,学生为自己的问题而定学法。

四、精读品味,点拨提高

1、你最想读哪一段内容?(教师随机进入)

2、品读“彩塑”一段。

(1)朗读感受:谁愿意起来朗读感受莫高窟的彩塑,听后想想莫高窟的彩塑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

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特见解。

(2)欣赏图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莫高窟的彩塑。(放幻灯片)

学生随着音乐模仿彩塑的神态,形象具体地感知彩塑的艺术特点。

(3)品味体验:欣赏了彩塑,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这段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抓住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在字里行间蕴于的情感。

(4)对话追问:孩子们,我们学会品味语言还不够,还要学会和课文对话,请你们追问一下古人,他们当时塑造神态各异的彩塑,他们心里怎么想的?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真正与课文对话,与课文交流,激发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5)美读感悟:把你自己对莫高窟的彩塑的理解和感悟读出来(放音乐)

意图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全身心地朗读,让语言所抒的情感溢出纸面,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

(5)想象说话:如果你站在摸高窟彩塑面前,你会怎样啧啧赞叹?

3、总结言语感悟的策略。(出示幻灯片)

4、自主品读“壁画”一段,学生读后汇报交流。

5、品读了课文,欣赏了莫高窟的壁画,此时此刻,你站在莫高窟壁画面前,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学生进行合作性阅读,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进学生全面深入的探究问题,理解课文的内容,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6、齐读课文最后一段,用横线标出最能体现莫高窟地位的词,你怎样理解这个词语?我国除了莫高窟,还有什么是“举世闻名”的?“结晶”是什么意思?(教师板书结晶)

意图:学生进行合作性阅读,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进学生全面深入的探究问题,理解课文的内容,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五、欣赏影片

如果你是导游,你会给在做的人怎样介绍莫高窟的艺术?

意图:进一步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深化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附板书:

14莫高窟

彩塑 壁画

(栩栩如生) (宏伟瑰丽)

结晶

敦煌课件 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学文及观赏,感悟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培养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2、学会10个生字,正确理解词语。

3、能给各段找出重点词句。

4、流利朗读全文,背诵第4、5自然段。

5、通过《作业本》中的习题,练习相应的语文技巧,如关联词造句、缩写句子、加标点等。

教学准备:敦煌莫高窟视频资料

教学设计流程:

一、视频观赏,入情入境

师: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在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敦煌莫高窟,今天,我们就要走近它,了解它。

说说看了后,哪一点留给你的印象最深?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结合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2、研究这10个生字,哪几个容易念错或写错,用不同的符号注上,如*。自己写几次或念准确。

3、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把你赞赏的词圈出来。

4、想想每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什么?找出重点词。

(教师板书生字)

三、自学交流

1、请读课文,一人一个自然段,看看生字念准了没有。

2、谁想当小老师?把你刚才标出的容易出错的生字上讲台向同学们介绍指导。评评哪个小老师当得好。

3、指名把你最欣赏的词大声念出来,有同感的举手以示赞同。

4、交流重点词,说说理由,统计支持者,归纳结论。

四、再读课文,初步感悟

再读课文,请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课文中有的把它画下来,也可以自己想出一句来说。

五、设计练习,培养能力

1、自己设计一个复习生字的练习题,相互交换做。

2、熟读第4、5自然段,能背诵。

六、播放课件,诱发兴致

1、播放自行制作的课件,内容根据课文定,但只有画面,没有讲解。

2、你觉得老师做的这些画面用来上课给小朋友看,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需配上讲解和合适的音乐)

3、老师想请你们大家来给画面配上讲解的声音,课文作为讲解台词。分几个人作介绍。

A、你们看,要请几个人讲?为什么?(明确课文分三段)

B、你愿意讲哪个内容?

C、想想一名好的讲解员或导游必须符合哪几个条件?(或:你对自己的讲解有什么要求?)

D、你需要多长时间作准备?

E、如果你能比课文中的文字讲得更生动具体,就更了不起,老师支持你!

七、尝试讲解,点拔引导。

1、请准备好的同学在学习小组内试解

2、指名上台指着画面介绍,师生们作为游客的身份倾听并观赏,然后组织评议。

3、评选最佳讲解员:强调点面结合的讲解方法。

(注: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八、选配音乐,陶冶情感

1、你想,这些画面,我们配上什么样的音乐比较合适?

(启发:课文最后一句话可以作为依据)

2、教师播放几段不同风格不同器乐演奏的曲段,让同学们听后择一段。

A、小提琴曲《新疆之春》

B、古琴曲《高山流水》

C、笛子独奏

九、再播课件,激发想象

该课件有讲解有音乐,声情并茂:看看这些塑像和壁画,你想到了什么?

十、课外拓展,练习写作

请同学们课后去观赏一幅自己喜欢的图画,仿照第4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十一、复习字词,尝试背诵(略)

十二、习作交流,组织评议(略)

十三、作业指导,独立完成(略)

敦煌课件 篇10

敦煌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大泉沟河床西岸,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洞窟始凿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现存491个洞窟,有2,400多尊雕塑,45,000平方米壁画。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庞大的世界艺术宝库。一九八七年十二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艺术的特点表现在建筑、塑像和壁画三者的有机结合上。窟形建制分为禅窟、殿堂窟、塔庙窟、穹隆顶窟、影窟等多种形制;彩塑分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壁画类别分尊像画、经变画、故事画、佛教史迹画、建筑画、山水画、供养画、动物画、装饰画等不同内容,系统反映了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多个朝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各个方面,成为人类稀有的文化宝藏财富。

自从1900年莫高窟藏经洞中发现了五万多卷宗教文书和世俗文书,敦煌艺术震惊了世界,敦煌学已成为世界性的显学。由日本捐资,在莫高窟对面的三危山下,由敦煌研究院承建了敦煌艺术陈列中心,仿制了部分原大洞窟,使游客在莫高窟的观赏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推荐]我的读书心得精选


幼儿教师教育网精选栏目推选:“读书心得”。

上班族的我们可能每天都需要写很多文档,没有灵感时,不妨多读一读经典精彩范文,可以重点学习借鉴范文的写作构思和创意,多观察范文,有需要的时候就会派上用场了。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收集并整理了“我的读书心得 ”,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我的读书心得 篇1

飞行员因飞机故障,与小王子邂逅在撒哈拉沙漠。于是,他们开始讲述一段神奇而又渺远的故事。

小王子来自B612星球,据说这是个只有一间房子那么大的星球,只要将椅子转一转便可以看见落日。他拥有三座火山和一朵玫瑰花,尽管他与玫瑰花彼此相爱,却又彼此不解。也因此小王子开始了他漫长的旅途,他走访了一些星球,遇见了徒有其名的国王,爱慕虚荣的人,自相矛盾的酒鬼,唯利是图的实业家,兢兢业业的点灯人,还有地理学家。然而这些大人们对他来说都是十分奇怪的,他们与生活、事业、金钱、名利紧紧纠缠,或许成长带给人类的就是这些变化。即使我们现在还是个孩子,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终会成为与国王,爱虚荣者,酒鬼,实业家,点灯人,地理学家类似的人,因为我们就像是飞行员一样生活在这个被大人欺骗的环境里。

或许大人与小孩的区别就在这里,小孩因思想简单,没有缠绕不清的头绪而将生活看得十分透彻。大人呢,他们自以为是的阅历丰富,将事情无限度地扩大,到头来不过是庸人自扰。这大概不是他们的错,因为这世界上确实存在着许多无可奈何的事情。

值得一说的是飞行员与小王子两个人的友谊。当小王子看见飞行员孩童时代画的作品时,他清楚明了地说出了这幅画的含义。在小王子临死前送给飞行员漫天微笑的星星,以及飞行员一句句“我不离开你”“我不离开你”。这个故事着实是感人的,又或许是两个人心灵深处的交谈。安妮在文章中写道过:不知道人的一生,会有几次的可能性,对另一个人敞开心扉。我确实是向往着这样的感情,在茫茫人海中寻找着另一个自己。

小王子原本以为他的玫瑰花是独一无二的,细心照顾她,为她浇水为她盖上罩子。可是他困顿了,因为在地球上遇见了几千朵与他的玫瑰花一模一样的玫瑰花。然而在他失望之际,狐狸告诉他:只有用心才能看得清。实质性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比如说我父亲给人的感觉就是个冷血,似乎他对于渴望的追求远远地超出了亲情友情爱情。可是我还是相信着,事实并非如此,他一直是以一种默默的方式为这个家营造着更多的幸福,尽管这个方式并不讨人喜爱。确实的,有些东西眼睛是看不见的,比如说爱。

小王子终是死了的,可是飞行员觉得他回到了自己的星球,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玫瑰花了。我猜想,他或许真的看见了漫天微笑的星星。

我的读书心得 篇2

大千世界,几乎每个小朋友都是看着童话故事长大的。可以说,那些充满幻想的童话早已为小朋友铺出了一条童年之路。

小孩子看童话故事心中充满了期待;大孩子看童话心中充满不真与疑问。为何童话故事中的女主角们都是美女?是丑女就遇不到王子了吗?

《白雪公主》中的公主是天下第一大美人。也因为她的美,才让别人看到她的善良,她的纯朴。也为后来的王子对公主一见钟情垫下了基础。美是关键。若她不美,不会遭后母的毒害,不会遇到七个小矮人,更不会遇到王子。对,王子是在她昏倒时爱上她的。王子就是看她长的美才想试着救她,才想和她在一起。

再说《灰姑娘》。虽然灰姑娘一开始给人一种灰尘尘的感觉,太渺小了。但灰姑娘本身是美丽的,只不过让灰尘遮挡了她的光辉而已。而在后来的王子选妃的宴会上,灰姑娘发挥了本质,扫去了灰尘,让人眼前一亮。因为这才是真正的灰姑娘。可以说,王子都是因为女主角的美丽一见钟情的。因为她美得艳丽四射,美得淋漓尽致,才迫使王子不得不拿着水晶鞋四处寻她。可以说,美已成就了麻雀变凤凰的史事。

再看《青蛙王子》。王子被贬成了一只青蛙,破除组州的唯一方法便是要一位美丽的女子吻他,才可以让他化为人形。后来,青蛙王子等了许多个漫漫长夜,终于是等来了美人,液化为了人形,娶了美人。可以说,在王子变青蛙的故事里,女主角一定要美的习惯被发挥到了极点。

也许王子只有配上了漂亮的公主那才是人们心中所谓的完美吧。

可是,为何女人必须美才能和王子在一起,而王子却可以是丑陋的?王子可以是一只青蛙,也可以落魄的一文不值,更可以为了诅咒而让自己变的像野兽。可就是王子们的形象,也同样使漂亮的女主角们爱上他,爱上貌不出众,落魄,甚至丑陋的男主角。

那么多的童话故事中,却从未看到过丑陋的女主角被帅气的男主角珍爱着。(短文学网 )

是的,女人什么都可以没有,但美貌一定要有。《睡美人》昏睡百年,王子并不知道沉睡的公主有多少智慧与善心。单凭公主是个美人,就爱上了她。若睡美人是个坏公主,粗鲁刁蛮,爱计较,却有着惊人的美貌,若王子吻醒了坏公主,那后果当然,我的假设是不可能被写入故事里的。格林先生也不允许有这样的故事发生吧。往往故事被作者设计得十全十美,无论过程如何,结局往往志同道合:王子与公主过着快乐而又幸福的生活。

小孩子看童话,那是一种幻想;大孩子看童话,那是一种脱离现实的轨道,既不真实又充满幼稚感。

童话终究还是童话,无论是哪位名家所写,那是给人心中安慰,可同样又是让女人力争美貌的故事罢了。现实中的女人们最重要的是创造心灵奇迹。

美貌是无止境的,而心灵美却是可以摸透的。

我的读书心得 篇3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可一点也没错,最近我读了《城南旧事》这本书,让我明白许多道理。

书中讲述的是:六岁的小孩子林英子和她的爸爸妈妈居住在北京城南的一个小胡同里,每天都由宋妈来照顾英子。每次宋妈或妈妈带英子去买菜时,都会路过一个地方——每个人都叫它不一样的称呼,而大多数人都叫它“惠安馆”。在惠安馆的大门口,经常痴立着一个被别人俗称为“疯子”的秀贞姑娘。当然,英子总没那么乖,秀贞就是她结实的第一个好朋友。秀贞说,自己原来与一个大学生相爱,并生下了一个女儿——小桂子,不过好景不长,那个大学生不久后被警察抓走了,小桂子也被家人扔到城门下,生死不明。英子听了以后,非常难过,决定帮秀贞一把。后来,她又结识了一个叫妞儿的朋友,并发现妞儿的身世与秀贞说得小桂子差不多,便拉着妞儿去找秀贞,六年未见的母女重逢,两人都不停地诉苦。秀贞拉着妞儿去找父亲,结果俩人惨死在火车车轮下。英子后来又搬到了新帘子胡同,她又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年轻人为了帮助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这人心眼很好。不久后警察把他抓走了,英子十分伤心。英子九岁那年,宋妈的丈夫把宋妈接走了,父亲又得肺病去世了,母亲只能带她和弟弟妹妹们离开。

在所有人眼里,秀贞是一位疯女人。就在一次,小英子路过她,她对小英子笑了一下,从那以后,小英子每天都到她家去玩。据小英子对秀贞的了解,她是一个有孩子的女人,因为孩子不见了而疯了,一说起孩子她都会哭,她说孩子叫“小桂子”,一出生,秀贞太累了只看了一眼就睡着了,可是醒来了,小桂子就不见了,听她妈妈说,他们把小桂子放到了外面,被别人领走了。小英子还有个好朋友叫“妞儿”,她从小到大被爸爸逼去唱戏,唱得不好就要被打,秀贞说过,小桂子有个胎记,巧的是妞儿也有这个一模一样的胎记,最后小英子帮秀贞找到了孩子妞儿。

我联想到了我的生活:我在班上不是什么班干部,就是同学们说的“平民百姓”,三年级到五年级,三次班委竞选,结果次次败选,不过我并不是永远垂头丧气,而是把这三次的败选当做我前进的航帆,带领我走进成功的大门。

我的读书心得 篇4

夜晚,温暖的灯光照在我那蓝色的书桌上,合上《悲惨世界》这本书后,一股强烈的感情在心中油然而生。

书中的主角--------冉阿让在饥寒交迫的时候偷了几块面包而坐了19年的牢,出狱后受到卞福汝主教的感化便开始了救赎自己的过程。他用善良的心去对待每一个人,让他们从痛苦的魔爪逃脱出来,冉阿让这种乐于助人的,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书中的冉阿让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感触甚深,他让我知道了做人的观念。有一次,同学们在操场尽情玩耍,玩的不亦乐乎。突然,一块石头飞向一位同学,“啊,好痛啊她大叫一声,同学们纷纷围向前来,可却没有一个同学扶她一把。这时,班长卢容孜用手帕帮她擦额头上的血,紧接着,一些不怕脏的同学架起那位女同学到医务室为她疗伤,这才把心中的大石头放下来。还有一则新闻曾报道过:几位中学生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碰巧看到一位老奶奶摔倒在地,路人们走同学过却毫不理会,他们见到后,急忙走向前,把老奶奶扶到一张椅子上,细心照料,还买来水和食物给老奶奶,直到警察叔叔来才放心的离开。

像这样的好事数不胜数,可社会就有些像德纳第夫妇一样为了金钱就无恶不做的人,他们杀人、放火、抢劫,从中获取利益,让无辜的百姓受到伤害,这些人是最可恶的。如果人人都付出一点爱,社会会变得更美好。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良师益友,是一盏照亮我们人生的台灯。打开《悲惨世界》这本书,将会感受到人的善良,宽容的情感。

我的读书心得 篇5

又迎来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暑假。暑假中,妈妈给我买了许多有意义的书,我天天如饥似渴地读着它们。其中,最有趣的还是《格林童话》。

《格林童话》是德国着名的格林兄弟写的。这些故事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他是世界中永不凋谢的鲜花,是世界儿童的瑰宝。《格林童话》中有善良的白雪公主、可爱的小拇指、仁慈的仙女、正直的国王和快乐的王子。童话中的故事生动、有趣,使我常常忘记了一切。我曾为善良战胜邪恶露出欣慰的笑容,也曾为世间的不平与痛苦流下同情的眼泪。

故事里,一个平穷的少年,因为他善良、正直。所以变成了一个百万富翁,过上了幸福、安宁的生活;而一个富翁,因为他邪恶,经常欺负人,变成了一个穷人。这就告诉我们,做人一定要善良。这些故事,不但增长了我们知识,还学会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我的读书心得 篇6

我读完《悲惨世界》这篇长篇小说后,内心涌起一种难以言喻的感动,它让我心里得到一次洗礼,让对故事主人公肃然起敬。冉阿让是一个淳朴的普通劳动者,他每天辛苦的工作,但饥饿和贫穷还是试试困扰着他。

有一天,他安耐不住饥饿偷吃了一个面包,结果被抓入狱。他因惦记家人,四次越狱,却被加刑至十九年。长期的牢狱生活,养成了他郁郁叛逆的性格,他开始仇视法律,仇恨这个不公的社会。

出狱后,他没有住处,幸好得到仁慈的莫里哀主教的帮助。但他却偷了主教家里的银器。主教没有怪他,反而宽恕了他,放他走了。主教的善良唤醒了冉阿让,点燃了他对生活的希望。

冉阿让改头换面,化名马德兰,来到了蒙特勒伊小城。经过多年的打拼,他从一个成功的商人变为一市之长,成为富翁的他不忘主教的教诲,热衷慈善事业,经常帮助贫苦的市民。可冉阿让慈祥的举动引起了警察的注意,无奈之下,冉阿让又回到了监狱。

等他出狱之时,他花费重金帮助了芳汀的私生孤女,明胶珂赛特。后来他带珂赛特隐居了,做了一位默默无闻的园丁,珂赛特也在他的爱护下慢慢长大,后来与一名青年相恋,找到了她的幸福。可是......,冉阿让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

冉阿让的一生是悲惨的,但是他并不在乎,他只是一直用爱来关心人,爱护人。宽恕,是一种美德。宽恕了别人,也是宽恕了自己。让我们一起放下心中的仇恨吧!

读完这本书,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因为现实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碰到委屈,都会有仇恨。我们应该放开胸怀,宽容对人。

让爱充满人间,世界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敦煌课件范文12篇


假如您对于“敦煌课件”有兴趣的话,那么这篇文章会带来帮助,读完后您可以分享给好友,让大家都受益。教案是老师上课前需要准备好的课件,每位教师都需要认真策划教案课件。教案是塑造学生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以及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敦煌课件 篇1

课时目标:

1、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和所收集的课外资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2、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莫高窟》的第一和第五小节,通过学习,谁来说说莫高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交流。相机板书: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艺术宝库智慧结晶

3、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莫高窟》,去感受莫高窟那迷人的魅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

1、莫高窟那迷人的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彩塑、壁画、藏经洞)板书:彩塑、壁画、藏经洞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这些内容?(第二~四自然段)

3、请同学们组成四人小组自由读第二~四自然段,画出令你最喜欢的句子,然后结合你所搜集的资料,交流喜欢它的原因,最后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把你的喜欢之情读出来。请各小组的学习小组长组织安排好学习过程。

4、教师巡视指导。

三、小组汇报交流

(一)汇报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情况。

1、交流喜欢的句子。

出示: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

2、你能把你的喜欢读出来吗?指名朗读。

3、师生评价:你从他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什么?(要求结合资料说)

4、这句话中“慈眉善目、威风凛凛”都是形容人的神态的,你还知道哪些词语形容人的神态的?(凶神恶煞、亲切和蔼、笑容满面、满面春风、兴高采烈、虎虎生威、精神抖擞、龇牙咧嘴……)

5、这些不同神态的彩塑在莫高窟都有,你们想不想看一看?电脑媒体播放:莫高窟彩塑图片

6、你能用“有……有……还有……”的句式来描绘这些彩塑吗?(不同神态:细眉长目、鼻正唇红、肌肤润泽、情态闲雅、眉清目秀、楚楚动人、端庄温情、……)、(不同个性:年轻持重的阿难、凶猛的天王、身段婀娜的菩萨、沉稳沧桑的迦叶……)

7、这些彩塑非常逼真,课文中用了哪个词来形容?(惟妙惟肖)还有哪些词也是这个意思?(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活灵活现……)

8、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你会发出怎样的赞叹?交流。相机板书:精妙绝伦

9、带着赞美的语气,配乐朗读第二自然段。

10、过渡:莫高窟不仅有精美绝伦的彩塑,还有……(宏伟瑰丽的壁画)

(二)汇报交流第三自然段学习情况。

1、你最喜欢这部分的哪些句子?请你有感情地读给我们听。

出示: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

2、你为什么喜欢?请你结合资料说说,并评议朗读。

3、听了他的朗读你有相同的感受吗?让我们大家一起带着喜欢之情来读句子。(配乐朗读)

4、从这里的省略号上你体会到了什么?(还有许多形态各异的飞天)

5、你能想象出还有什么样的飞天呢?交流。

6、电脑播放:敦煌壁画飞天的录象和图片,用“有的……有的……还有的……”或“有……的,有……的,还有……的”来说一段话。

7、你喜欢这些飞天吗?让我们把它们深深地刻画在脑海里。配乐齐读。

8、这一节中你还喜欢哪一句?

出示: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9、说说你喜欢的原因,把你的喜欢之情用朗读表现出来。

10、学到这儿,谁能用一个词来概括莫高窟的壁画?(宏伟瑰丽)板书:宏伟瑰丽

11、过渡:我们欣赏了莫高窟的精美绝伦的彩塑和宏伟瑰丽的壁画,莫高窟还有什么让你喜欢的?(藏经洞)

(三)交流汇报第四自然段学习情况。

1、哪一小组的同学来汇报有关藏经洞的学习情况。板书:文物珍贵

2、有谁知道藏经洞怎么被发现的?还有那些与藏经洞有关的资料?

3、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学到这儿,你有了怎样的感想?

4、引读第四自然段:让我们带着这种自豪、惋惜的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四、总结

1、这藏经洞、壁画、彩塑无一不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瑰宝。让我们有感情地齐读第五自然段。

2、莫高窟虽然地处西北的大漠戈壁,但他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同时他也是全国的古典艺术宝库和佛教艺术中心。所以称它是……(生接)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五、布置作业。

下节课,我们有一个语文实践活动,为莫高窟聘请小导游,条件就是对莫高窟的内容很熟悉(要会背诵课文),对莫高窟的了解要更多一些,(也就是搜集一些课文之外的资料),看谁能被聘上,希望同学们回去以后好好准备。

敦煌课件 篇2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①这一段课文写了什么?②划出表示人物动作的词语(轻提、舒展、高高地举到、拨动)。

(2)指导学生说说这段课文4句话的意思。(前一句描述这幅巨大壁画的背景:清清的池水,池水中朵朵鲜花,被池水环绕的金碧辉煌的亭台楼阁,渲染了环境的“艳丽多姿”。后3句是壁画的主体,着重勾画了画中人物的“艳丽多姿”,即:第2句,完整地介绍了在金碧辉煌的亭台楼阁演奏的乐师和起舞的少女;第3句,概括地描写了起舞的少女;第4句,具体细腻地描述了“其中一个梳着发髻的女子”的“动人舞姿”。)

(3)理解“艳丽多姿”“金碧辉煌”“亭台楼阁”“翩翩起舞”“优雅”“华丽”“端庄”“舒展”等词语的意思。

(4)指导学生边阅读课文第4自然段,边观察第2幅图。①注意抓观察点的转移——由四周的自然景观,到中央的亭台楼阁;由中央的亭台楼阁到在亭台楼阁表演的全场人物;由演出的全场人物到翩翩起舞的少女;由翩翩起舞的少女群体,最后集中在“其中一个”。使学生知道作者是由四周到中央,由整体到局部,由面到点,有条不紊地把这幅巨画呈现在读者面前的;②要注意抓住人物的动作描写。不但要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语,而且要注意这些动作词语的排列次序是不能更动的。

敦煌课件 篇3

教材分析:

敦煌壁画博大精深,气魄宏伟,是民间画师在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民族艺术优良

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并融化了外来表现方法,发展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国民族风格的佛教

艺术。它不仅是民间壁画艺术的奇葩,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结晶。

教材精选了敦煌壁画中的代表形式和典型形象,从内容、造型、构图、装饰等方面,

再现了壁画性格鲜明的艺术特点。学生欣赏时教师应提供多角度、多层次的提示,从夸张、

变形的艺术手法欣赏飞天形象,从新颖的构图形式、平面性装饰美上欣赏九色鹿的故事,

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时间,领会敦煌壁画的精髓,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和认识敦煌壁画的艺术成就,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2、 学习欣赏方法,提高学生分析作品的能力和审美情趣。

3、 领略敦煌壁画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欣赏敦煌壁画。

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和感悟敦煌壁画。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投影仪、图片等。

教学流程:

一、 谈话导入

你们知道敦煌壁画吗?你对敦煌有多了解呢?

学生交流相关资料。

二、 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去敦煌看看壁画。(板书:壁画)

壁画就是画在墙壁上的画。敦煌壁画博大精深,气魄宏伟,是民间画师在继承中原

汉民族和西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并融化了外来表现方法,发展成为具有地方

特色的中国民族风格的佛教艺术。它不仅是民间壁画艺术的奇葩,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结晶。

1、 了解敦煌壁画

如果按1米的高度连接起来,壁画长度可达30公里。可成为世界上最长的画廊。

它是佛教艺术宝库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敦煌壁画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个,有历代壁画五万多平方

米,是我国也是世界壁画最多的石窟群,内容非常丰富。 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

部分,规模巨大,技艺精湛。敦煌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它和别的宗教艺术一样,是描写神

的形象、神的活动、神与神的关系、神与人的关系以寄托人们善良的愿望,安抚人们心灵的

艺术。

2、欣赏图片

(1)中国画 《窟的艺术创造者》

这幅画画了什么?请同学说一说。

(2)敦煌莫高窟外景。它坐落在漫漫黄沙之中。

(3)羽人藻井

提问:什么是藻井?藻井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室内顶棚的独特装饰部分。一般做成向上隆起的

井状,有方形、多边形或圆形凹面,周围饰以各种花纹、雕刻和彩绘。多用在宫殿、寺庙中

的宝座、佛坛上方最重要部位。羽人藻井给你什么感觉?

(4)飞天

飞天,意为飞舞的天人。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呢!

飞天是歌神乾闼婆和乐神紧那罗的化身,原是古印度神话中的歌舞神和娱乐神,他们是一对夫妻,后被佛教吸收为天龙八部众神之内。

书上展示了5幅飞天图,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5)九色鹿的故事

著名的敦煌壁画里讲述了很多故事,有九色鹿救人、释迦牟尼传记、萨锤那舍身饲虎等著名的壁画故事。

谁能讲一讲这个故事?书中的你知道吗有这个故事,请你们读一读。

看三幅关于九色鹿的壁画,说一说每一幅图都画了什么?

3. 画一画

根据九色鹿的故事画一幅想象画。

你想画什么,说一说。

三、小结

盛大辉煌的敦煌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敦煌是一个谜,一个梦,一个永远难以企及的智慧她地处河西走廊西端的戈壁沙洲,是汉唐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塞,它历经千百年沧桑,在茫茫戈壁沙漠的怀抱中,闪烁着绚丽的光彩它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你想说什么?

敦煌课件 篇4

敦煌莫高窟教学反思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领域,主要内容是敦煌莫高窟艺术作品及各时期艺术特征。

在学习中同学们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对于课前布置的资料,部分同学能够认真对待,所查资料详细。还有一些同学对此不够重视,给课堂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也影响教学效果。

在课上同学们研讨评述的活动中,大多数同学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利用资料谈自己的感受显得很呆板,照本宣科,还不熟练,更不用提对作品能否深刻理解了。

在今后教学中,一定侧重研究如何改进此方面问题。

在美术世界中遨游

本课强调学生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进行研究学习。要为学生创设一种学习、探究的氛围,要有探究的课题。.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美术世界的丰富多彩,为学生创设一种置身于美术作品之中的氛围,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还应强调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直接的感受和体验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细部,让学生看出不同画种的效果,甚至能够看出不同的材质。使学生能够独立、正确地从美术作品按工具材料分类的角度认识美术作品的门类。

敦煌课件 篇5

预设目标:

1.感受敦煌莫高窟这个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的魅力,为这颗璀璨的艺术明珠而骄傲。

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并理解新词,正确认读多音字佛,朗读、背诵,积累语言。

3.学会找重点词句,正确理解1、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4.仔细研读第4段,了解其写作顺序,及对人物细致入微的动态描写,学有余力者可进行仿写。(上限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会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一段话的主要意思。

难点:了解作者精妙的写法(顺序与用词,见闻与联想)

课时安排:2课时

预设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配合课件,教师讲述)在我国甘肃省敦煌市东南的鸣沙山,除了茫茫的戈壁、黄沙,还有一颗耀眼的明珠,闪烁着迷人的光彩,那便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它已经有1600多年的历史。目前保存下来的492个洞窟中,共有彩色塑像3000余尊,各种壁画45000多平方米。

敦煌莫高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接答,允许答案的不同)

(二)揭开面纱,初识宝库。

1.仔细读读课文开头,想想莫高窟因何成为艺术宝库?

2.自由朗读塑像或壁画其中的一块,用书中的一句话概括塑像与壁画给人的总印象。(旨在找出重点词句)

(三)走入宝库,欣赏艺术。

1.反馈句子,阐述理由。

2.感情朗读,欣赏艺术。

(四)驻足壁画,体会魅力。

1.指名用不同的方法读读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

2.当你驻足在一幅壁画前,这种感受会更加强烈,这是怎样的一幅画?(出示第4自然段)引导学生读出画的轮廓。

3.再次与课文对话,自由读第4自然段,把这幅画读活。

4.全班齐读,用朗读来奏响这美的交响曲。

5.通过多媒体欣赏壁画(远景中景近景特写真人表演)

6.驻足画前,看着看着,作者有何感受?(师引读第5自然段)

7.你呢,有什么感受?想说什么?想做什么?

(五)抒发情感,搜集资料。

1.作业(任选一题)

①写下你的感受,想说的,想做的。

②从教师给出的几幅壁画中选择一幅仿照第4段的写法,介绍壁画。

2.告诉学生搜集莫高窟资料的网站。◆

敦煌课件 篇6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在教学《敦煌莫高窟》一课时,我做了一些尝试。下面是教学的一个片段。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写壁画的段落,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自然段描写了壁画?(生自读课文)

生:3、4、5自然段。

师:3、4、5自然段写的是壁画,先来欣赏一幅明画。(出示第4自然段)

师:这是一幅画吗?

生:不是。

师:这是一幅画,藏在文字的后面,你信吗?自己读这段话。(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生读。

师:读着读着,你看到了什么。

生:身穿华丽衣裙的少女随音乐跳舞,一个弹琵琶,一群少女为她伴舞,一个领舞。

生:我看到了池水,金碧辉煌的亭台楼阁。

师:第一次读,就把轮廓读出来了。再次读,把图读得活起来,喜欢的部分重点读一读。(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

生读。(气氛活跃,学生跃跃欲试)

师:很美,但听起来池水不够清。

男生读。

师:是不是感觉清一点。

生读。

生:更清了,我仿佛看见了池底的鹅卵石。

师:仿佛连我也看见了鹅卵石。(善用评价语,鼓励学生大胆阅读,提高阅读质量。)

生-齐读。

师:金碧辉煌的地方是谁住的?

生:皇帝。

师:那能读出气派来吗?

齐读。

师:这幅图有亭有台有阁,是不是设计得很好?(是)那下面的谁读?

生读(特别欣赏优雅端庄的动作)

生读

生:读的很正确,但我觉得衣衫还没飘起来。

生读。

师:飘起来了吗?(飘起来了)多美啊!想不想一起享受?

齐读。

师:刚才展示了舞台的无穷魅力,谁往下读?

生读。

师:齐读,把瞬间的美刻在心里。

师:这群美丽的少女离开舞台,来到今天的舞台,正翩翩起舞呢!(欣赏这幅明画第4自然段)

师:你觉得什么很美?

生:动作美。

生:景色美。音乐美舞姿美表情美

师:印证了这句话,不是没有美,而是缺乏发现美,这就是艺术。(齐读)

师:欣赏到这儿,想不想看这幅图?(出示图片)站在壁画前,哪些艺术家感兴趣?

生:音乐家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地质学家雕塑家

师:是呀,多美的壁画呀!真不愧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

课后反思:

整堂课我以新课标理念为依据,在阅读教学上进行了一些尝试,我认为比较成功之处有以下方面:

1、为了提高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我在设计本课时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出示第4自然段)这是一幅画吗?因为出示的文字,学生都摇头说是不是。接着,我说这是一幅画,就藏在文字的后面,你信吗?自己读读看。利用这个阅读期待的环节,一下子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学生充分阅读,教师适当点拨:第一次读就把轮廓读出来了、再次读,把图读得活起来在不同的要求下进行阅读,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阅读,学生自然而然地读懂了课文的内涵,感受了语言的美。在朗读中,我还善于利用批判。如在朗读池水清清时,我说听起来不够清。很多同学都举起了手,跃跃欲试,一个比一个进步。这样,通过多层次的阅读,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还培养了学生欣赏、评价的能力。在后面朗读衣衫轻轻飘荡时,学生已会自己评价了,我觉得衣衫还没飘起来,这就是学法的迁移。长期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肯定会提高。

2、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学过程应当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精彩的课堂缘于生成。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巧妙地预设这是一幅画吗?这是一幅画,就藏在文字的后面。引导学生深入地感悟、品析、朗读重点词句,使学生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逐步体会了壁画的美。真正体现了预设是为了更好地生成。因此,在备课时,要深刻钻研教材,预设巧妙,为学生的及时生成培育更多的土壤。

但在教学时,还有一些问题值得我思考:

1、朗读要具有层次性,该如何进行针对性地训练,使每位学生都有所进步。

2、对于图文结合进行教学的课文,图片何时出现才能跟文字更好地结合,有助于学生更深地理解课文内容。我觉得这节课上,图片也许出现得太晚,可能让学生有些失望。

敦煌课件 篇7

敦煌莫高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28个词语的意思。

2.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T、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照样子,用“不仅……还……”造句,能抓住重点词语,缩写句子,能按照课文给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4.能背诵课文第4、1自然段。

5.知道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更加热爱我国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学会14个生字,理解28个词语的意思;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1、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教学难点:能抓住重点词语,缩写句子。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抓住重点词语缩写句子,用“不仅……还……”造句。

2.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能按照课文内容给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3.加深对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的理解,更加热爱我国民族文化。(二)教学过程

1.阅读课文第1、2、3自然段,说说这三段的主要意思。2.指导阅读第4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①这一段课文写了什么?②划出表示人物动作的词语(轻提、舒展、高高地举到、拨动)。

(2)指导学生说说这段课文4句话的意思。(前一句描述这幅巨大壁画的背景:清清的池水,池水中朵朵鲜花,被池水环绕的金碧辉煌的亭台楼阁,渲染了环境的“艳丽多姿”。后3句是壁画的主体,着重勾画了画中人物的“艳丽多姿”,即:第2句,完整地介绍了在金碧辉煌的亭台楼阁演奏的乐师和起舞的少女;第3句,概括地描写了起舞的少女;第4句,具体细腻地描述了“其中一个梳着发髻的女子”的“动人舞姿”。)(3)理解“艳丽多姿”“金碧辉煌”“亭台楼阁”“翩翩起舞”“优雅”“华丽”“端庄”“舒展”等词语的意思。

(4)指导学生边阅读课文第4自然段,边观察第2幅图。①注意抓观察点的转移--由四周的自然景观,到中央的亭台楼阁;由中央的亭台楼阁到在亭台楼阁表演的全场人物;由演出的全场人物到翩翩起舞的少女;由翩翩起舞的少女群体,最后集中在“其中一个”。使学生知道作者是由四周到中央,由整体到局部,由面到点,有条不紊地把这幅巨画呈现在读者面前的;②要注意抓住人物的动作描写。不但要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语,而且要注意这些动作词语的排列次序是不能更动的。3.教学课文第5自然段。(1)指名朗读。

(2)说说这一段课文的主要意思(是写作者站在这幅壁画前的内心感受)。(3)作者的感受是分几步来表达的?(先总说“眼前的一切就好像都是活的”,再用“不仅……还……”把对壁画栩栩如生的感受充分地表达出来。)(4)指导用“不仅……还……”造句。

4.指导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

(1)齐读。

(2)说说这两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找出重点词语,试着背诵:巨大的壁画

池水

鲜花

亭台楼阁乐队

少女

翩翩起舞

优雅端庄女子

轻提

舒展

举到

拨动好像都是活的不仅……还……(4)指名背诵。5.作业:《作业本》第2、3、5、6、7、8题。

敦煌课件 篇8

预设目标:

1.感受敦煌莫高窟这个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的魅力,为这颗璀璨的艺术明珠而骄傲。

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并理解新词,正确认读多音字佛,朗读、背诵,积累语言。

3.学会找重点词句,正确理解1、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4.仔细研读第4段,了解其写作顺序,及对人物细致入微的动态描写,学有余力者可进行仿写。(上限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会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一段话的主要意思。

难点:了解作者精妙的写法(顺序与用词,见闻与联想)

课时安排:2课时

预设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配合课件,教师讲述)在我国甘肃省敦煌市东南的鸣沙山,除了茫茫的戈壁、黄沙,还有一颗耀眼的明珠,闪烁着迷人的光彩,那便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它已经有1600多年的历史。目前保存下来的492个洞窟中,共有彩色塑像3000余尊,各种壁画45000多平方米。

敦煌莫高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接答,允许答案的不同)

(二)揭开面纱,初识宝库。

1.仔细读读课文开头,想想莫高窟因何成为艺术宝库?

2.自由朗读塑像或壁画其中的一块,用书中的一句话概括塑像与壁画给人的总印象。(旨在找出重点词句)

(三)走入宝库,欣赏艺术。

1.反馈句子,阐述理由。

2.感情朗读,欣赏艺术。

(四)驻足壁画,体会魅力。

1.指名用不同的方法读读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

2.当你驻足在一幅壁画前,这种感受会更加强烈,这是怎样的一幅画?(出示第4自然段)引导学生读出画的轮廓。

3.再次与课文对话,自由读第4自然段,把这幅画读活。

4.全班齐读,用朗读来奏响这美的交响曲。

5.通过多媒体欣赏壁画(远景中景近景特写真人表演)

6.驻足画前,看着看着,作者有何感受?(师引读第5自然段)

7.你呢,有什么感受?想说什么?想做什么?

(五)抒发情感,搜集资料。

1.作业(任选一题)

①写下你的感受,想说的,想做的。

②从教师给出的几幅壁画中选择一幅仿照第4段的写法,介绍壁画。

2.告诉学生搜集莫高窟资料的网站。◆

延伸阅读

《莫高窟》教学设计

一、学习《莫高窟》的准备过程

1、预习课文,搜集与学习、生活相关的资料。

(1)通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搜集介绍莫高窟的文字和图片。

(3)想想你游览过的风景区,你最喜爱哪里,当时有什么感受?

[为了解决与学习、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已有知识、生活经验、书籍、网络等途径搜集资料,初步学习查找资料的方法。]

2、讨论、交流。简述预习、自学课文情况,运用资料介绍莫高窟,谈谈作者对莫高窟的感受。

3、推荐导游,组织游人群体。

(1)听了讨论交流,你认为谁理解课文较深刻,推荐四位同学当导游。

(2)按老年、青年、少年儿童组织三个游人群体,其他同学自愿报名参加其中一个群体。

(3)导游和游人分别为游览莫高窟课堂教学作准备,思考怎样介绍,怎样学习?教师担任总导游,组织导游分工,适当提出要求。

[增强学生相互间的交流和了解,营造生活化教学环境的氛围,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形成学生合作学习的态势,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将教学目的转化为学生学习主体的内在需要。]

二、导游解说式课堂教学过程

1、总导游谈话引入。

我是大家这次游览莫高窟的总导游。我们请出四位导游作向导,由导游甲带路,主要的景物特点,分别由导游乙、丙、丁给大家作介绍。游人们,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向导游提出来。

2、导游甲介绍莫高窟。

(1)介绍我国的几座石窟带领游人进入莫高窟。

(2)投影莫高窟,让游人对照图,想象莫高窟蜂窝似的全貌,说说感受。

[建立在教学中师生平等的关系,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合作精神,把教学的本质定位在交往上。]

3、导游乙介绍彩塑。

(1)电脑扫描彩塑的照片。导游乙对照画面并模仿姿势。

(2)请游人读句: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从而帮助理解神态各异。

(3)彩塑惟妙惟肖引得游人啧啧赞叹,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让游人说说。

(4)抓住文中重点词语,导游和游人相互问答。体会彩塑鲜明的特点。

(5)老年游人联系看到过的雕塑和莫高窟彩塑作比较,感受有什么不同。

(6)由神态各异展开联想,加深情感体验。

4.导游丙介绍壁画。

(1)显示电脑扫描的壁画。

(2)导游丙请游人观察壁画,再看课文的插图,联系起来进行想象。

(3)总导游建议共同议论:宏伟瑰丽的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联系你的想象说说自己的感觉。

(4)总导游请青年游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飞天的美景。

(5)激发游人的情感,把描写壁画的第3自然段读美、读活。

5、导游丁介绍藏经洞。

(1)介绍藏经洞经书的多及遭帝国主义掠抢、破坏的情况。

(2)请少年儿童游人表演强盗掠夺、破坏经书的动作、神态。

(3)投影句子品读,读出自豪感和对帝国主义的憎恨。

[学生作为导游和游人进行综合性的活动,介绍莫高窟几方面的景物特点,学习运用资料、联系生活多角度加强体验,开发和利用课外学习资源,发展了思维,拓宽了知识面。教师作为总导游兼游人出现,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比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味语言文字,把读和理解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到亲切,学起来轻松愉悦,读得准确,读得生动,读得入情。]

6、总导游主持大家议论。

(1)请几位导游说说,介绍了莫高窟哪几方面,游人们还有什么需要了解的,请自由发问,由导游解说。

(2)请大家说说,为什么称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三、小组朗读交流,获得审美体验。

1、请同学们画出你最喜欢的语句,相互美美地读一读,表达你对最关注的敦煌文化的喜爱。

2、你还可以运用什么形式表达你对莫高窟的喜爱,说说看。

3、小组汇报。

4、评议小结。

[尊重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培养学生理解、感受、欣赏和评价的综合能力。为学生创造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条件,表达自己的情感,畅谈自己的感受。]

[总评:《莫高窟》一课教学设计注意体现课程改革纲要和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在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确定、教学过程的创新、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本质的定位上,突出了以下三个方面:

1、确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将教学目的转化为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主体的内在需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感受和理解,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行为。

2、创新课堂教学过程,营造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综合性活动氛围,使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体验建立起联系,让学生乐干尝试、乐于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发展自己的个性。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寻找、搜集和运用资料,运用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联系生活,加强语文实践,促进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发展。

3、学生以导游、游人、不同年龄游人群体出现,进行有创意的阅读,并运用读、思、议、讨论交流、介绍解说、质疑问答、自悟体验、欣赏评价等多种不同的方式学习,拓展学生思维的时间、空间,调动了学生多方面智力潜能,改变了教师单向提问、分析、讲解的局面。这样的教学必将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敦煌课件 篇9

1、(点击出示句子)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齐读。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怎样的地方才能叫“宝库”?[你提的问题很有价值]

2、为什么它能获得这样的称赞呢?自己读读第一节,(课件出示第一节)读着读着,有些词语就自己蹦出来了,告诉我们就应该称它为宝库。[可以把你想到的和周围的小伙伴说一说]

3、谁已经找到原因了?

A、“1600多年”说明年代久远;(板书)

B、“492个”说明现存洞窟多;(板书)

C、“3000余尊”说明彩色塑像多:给“余”找个近义词(多)。“尊”在这里是量词。(板书)

师:我们XX小学全校师生加起来还不到800人,莫高窟的塑像跟我们4个XX小学的人数差不多,塑像可真(多)呀!

D、“45000多平方米”说明壁画面积大:

(板书)45000多平方米有多大呢?大家看看我们这个大教室,如果在墙壁四周都画上壁画,大概可以画100平方米【板书演算45000÷100=450】足足可以画450个大教室呀!

师小结(指板书):敦煌莫高窟的历史这样悠久,保存下来的塑像和壁画这样多,怪不得称它为——(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

4、作为中国人,你觉得怎么样?(骄傲)能不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A、自由读。[我感受到了你的自豪。谁能比他读得好?]

B、老师和你们合作来读:师读第一句,生读二、三两句。[过渡:接下来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莫高窟的什么?(板书:塑像 壁画)大家快速找一找,找出概括写塑像和壁画的两句中心句,用——划出来。指名回答。用一个词形容?

(板书:精美艳丽多姿)]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现在让我们走进莫高窟,亲近莫高窟,去看看莫高窟的彩塑像:

(课件出示第二节)你对哪句话最感兴趣?你能说说你的理解吗?[第二句话:最大的九层楼(比现在的两幢教学楼还要高出一层);最小的只有十几厘米,比手掌还小。

师:原来大大小小的塑像都是艺术品呀!其实,塑像还神态各异呢!书上没有写,老师这里有一段文字介绍呢。

2、(出示)补充资料:敦煌莫高窟的彩色塑像神态各异,造型逼真。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其中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看到这一尊尊栩栩如生的彩塑,游人无不赞叹。

自由读上面这段话,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彩塑的精美?(让学生回答后上台板书,记忆库积累)齐读词。

师:敦煌莫高窟的塑像不仅大小不一,而且神态各异,造型逼真,的确是精美的艺术品。

(再课件出示第二节)指导朗读:敦煌莫高窟千佛洞的塑像,每一尊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精美”一词你读得特别好,刚才我们读到的每一尊塑像都很精美,你已经感悟到了。谁还能再来读?你突出了“每一尊”,这里有两个“每一尊”,说明无论哪一尊都是艺术品。听你的朗读,我就知道你有多喜欢这些精美的塑像了。]

3、莫高窟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啊。同学们,面对这样的彩塑,你们现在想不想亲眼目睹一下?(播放配乐课件)。

4、此时你最想说一句什么话?(老师读了这段话,看了这些画面,真想说一句:祖先真了不起。)

(听了同学们的赞叹,我也想说:敦煌莫高窟,你就像那璀璨的明珠,永远闪耀的世界的东方!)[有时间的话写下来]

敦煌课件 篇10

预设目标:

1.感受敦煌莫高窟这个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的魅力,为这颗璀璨的艺术明珠而骄傲。

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并理解新词,正确认读多音字佛,朗读、背诵,积累语言。

3.学会找重点词句,正确理解1、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4.仔细研读第4段,了解其写作顺序,及对人物细致入微的动态描写,学有余力者可进行仿写。(上限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会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一段话的主要意思。

难点:了解作者精妙的写法(顺序与用词,见闻与联想)

课时安排:2课时

预设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配合课件,教师讲述)在我国甘肃省敦煌市东南的鸣沙山,除了茫茫的戈壁、黄沙,还有一颗耀眼的明珠,闪烁着迷人的光彩,那便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它已经有1600多年的历史。目前保存下来的492个洞窟中,共有彩色塑像3000余尊,各种壁画45000多平方米。

敦煌莫高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接答,允许答案的不同)

(二)揭开面纱,初识宝库。

1.仔细读读课文开头,想想莫高窟因何成为艺术宝库?

2.自由朗读塑像或壁画其中的一块,用书中的一句话概括塑像与壁画给人的总印象。(旨在找出重点词句)

(三)走入宝库,欣赏艺术。

1.反馈句子,阐述理由。

2.感情朗读,欣赏艺术。

(四)驻足壁画,体会魅力。

1.指名用不同的方法读读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

2.当你驻足在一幅壁画前,这种感受会更加强烈,这是怎样的一幅画?(出示第4自然段)引导学生读出画的轮廓。

3.再次与课文对话,自由读第4自然段,把这幅画读活。

4.全班齐读,用朗读来奏响这美的交响曲。

5.通过多媒体欣赏壁画(远景中景近景特写真人表演)

6.驻足画前,看着看着,作者有何感受?(师引读第5自然段)

7.你呢,有什么感受?想说什么?想做什么?

(五)抒发情感,搜集资料。

1.作业(任选一题)

①写下你的感受,想说的,想做的。

②从教师给出的几幅壁画中选择一幅仿照第4段的写法,介绍壁画。

2.告诉学生搜集莫高窟资料的网站。猜你喜欢:

1.敦煌壁画教案设计

2.敦煌壁画教案(3)

3.敦煌壁画的教案(2)

4.敦煌壁画手绘

5.敦煌壁画教案

敦煌课件 篇11

敦煌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大泉沟河床西岸,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洞窟始凿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现存491个洞窟,有2,400多尊雕塑,45,000平方米壁画。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庞大的世界艺术宝库。一九八七年十二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艺术的特点表现在建筑、塑像和壁画三者的有机结合上。窟形建制分为禅窟、殿堂窟、塔庙窟、穹隆顶窟、影窟等多种形制;彩塑分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壁画类别分尊像画、经变画、故事画、佛教史迹画、建筑画、山水画、供养画、动物画、装饰画等不同内容,系统反映了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多个朝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各个方面,成为人类稀有的文化宝藏财富。

自从1900年莫高窟藏经洞中发现了五万多卷宗教文书和世俗文书,敦煌艺术震惊了世界,敦煌学已成为世界性的显学。由日本捐资,在莫高窟对面的三危山下,由敦煌研究院承建了敦煌艺术陈列中心,仿制了部分原大洞窟,使游客在莫高窟的观赏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敦煌课件 篇1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文及观赏,感悟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培养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2、学会10个生字,正确理解词语。

3、能给各段找出重点词句。

4、流利朗读全文,背诵第4、5自然段。

5、通过《作业本》中的习题,练习相应的语文技巧,如关联词造句、缩写句子、加标点等。

教学准备:敦煌莫高窟视频资料

教学设计流程:

一、视频观赏,入情入境

师: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在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敦煌莫高窟,今天,我们就要走近它,了解它。

说说看了后,哪一点留给你的印象最深?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结合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2、研究这10个生字,哪几个容易念错或写错,用不同的符号注上,如*。自己写几次或念准确。

3、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把你赞赏的词圈出来。

4、想想每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什么?找出重点词。

(教师板书生字)

三、自学交流

1、请读课文,一人一个自然段,看看生字念准了没有。

2、谁想当小老师?把你刚才标出的容易出错的生字上讲台向同学们介绍指导。评评哪个小老师当得好。

3、指名把你最欣赏的词大声念出来,有同感的举手以示赞同。

4、交流重点词,说说理由,统计支持者,归纳结论。

四、再读课文,初步感悟

再读课文,请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课文中有的把它画下来,也可以自己想出一句来说。

五、设计练习,培养能力

1、自己设计一个复习生字的练习题,相互交换做。

2、熟读第4、5自然段,能背诵。

六、播放课件,诱发兴致

1、播放自行制作的课件,内容根据课文定,但只有画面,没有讲解。

2、你觉得老师做的这些画面用来上课给小朋友看,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需配上讲解和合适的音乐)

3、老师想请你们大家来给画面配上讲解的声音,课文作为讲解台词。分几个人作介绍。

A、你们看,要请几个人讲?为什么?(明确课文分三段)

B、你愿意讲哪个内容?

C、想想一名好的讲解员或导游必须符合哪几个条件?(或:你对自己的讲解有什么要求?)

D、你需要多长时间作准备?

E、如果你能比课文中的文字讲得更生动具体,就更了不起,老师支持你!

七、尝试讲解,点拔引导。

1、请准备好的同学在学习小组内试解

2、指名上台指着画面介绍,师生们作为游客的身份倾听并观赏,然后组织评议。

3、评选最佳讲解员:强调点面结合的讲解方法。

(注: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八、选配音乐,陶冶情感

1、你想,这些画面,我们配上什么样的音乐比较合适?

(启发:课文最后一句话可以作为依据)

2、教师播放几段不同风格不同器乐演奏的曲段,让同学们听后择一段。

A、小提琴曲《新疆之春》

B、古琴曲《高山流水》

C、笛子独奏

九、再播课件,激发想象

该课件有讲解有音乐,声情并茂:看看这些塑像和壁画,你想到了什么?

十、课外拓展,练习写作

请同学们课后去观赏一幅自己喜欢的图画,仿照第4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十一、复习字词,尝试背诵(略)

十二、习作交流,组织评议(略)

十三、作业指导,独立完成(略)

[荐]一年级读书心得体会精选


在平时生活中,大家都经常会使用到感言,当我们在面临一些特别的场合或者重要时刻。我们可以写一篇感言记录自己心中的感想体会,这些感言也是记录难忘的时刻的证明。有关“一年级读书心得体会”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精心整理的内容,仅供参考,我们来看看吧!

一年级读书心得体会 篇1

书,陶冶了我的性情;书,丰富了我的知识;书,开阔了我的视野;书,给予了我人生的启迪。以书相伴,人生就会有大不同。生活可以清贫,但不可以无书。博览全书的人,往往知识丰富,能集众家之所长于其身,因此能使人喜欢读书,将使他终身受益。

虽然我们都知道要多读书,读好书。可仍然有一些人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究其原因,那是因为他们没有对读书产生兴趣,兴趣才是的老师!

读书不仅可以让孩子获取广泛的知识,陶冶情操,还能使孩子得到放松休闲,缓解焦虑,调节情绪,与孩子一起读书,既能留出一些时间与孩子共处,又能要求自己也养成读书的习惯,一举两得。

经常读书的人会思考,知道怎么才能想出办法。他们智商比较高,能够把无序而纷乱的世界理出头绪,抓住根本和要害,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经常读书的人不会乱说话,言必有据,每一个结论会通过合理的推导得出,而不会人云亦云、信口雌黄。

读书的最终目的当然是为了提高对人性的认识,锻炼心胸,逐步训练感受幸福的能力,培养自信心,形成实践能力。有道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因此,养成阅读习惯将受用终生。阅读习惯是在心灵深处装了一部发动机,一个人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一辈子不寂寞,养不成读书的习惯,一辈子不知所措。

一年级读书心得体会 篇2

当我第一次翻开《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时,我就被带到了鲁滨逊的世界……

《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的故事情节非常新奇,引人入胜。它讲述了从小喜欢航海的鲁滨逊的三次航海历险。作者对鲁滨逊的第一次和第二次航海历险进行了简略地描写,主要对第三次航海历险后的经历进行了详细地描写。

鲁滨逊在第三次航海遇难时,不幸流落在一个人迹罕至、野兽遍布的荒岛上。读到这里,我感到有些担心。可是我的好奇心,让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往下读。读到后面,我发现我多虑了。鲁滨逊凭着他自己的智慧、勇敢和拥有的知识,开始在荒岛上建造房屋、耕田种麦……虽然每做一件事都要花费很多精力和时间,但鲁滨逊竟靠着自己坚韧的毅力,在荒岛上生活了二十八年,最终返回故乡。

正是因为鲁滨逊有着乐观、自信和勇于同命运做抗争的精神,所以才能战胜困难。这让我对他肃然起敬。这本书还告诉我们:“面对困难时,一定要保持乐观自信的状态,这样才能战胜所有的困难。”

一年级读书心得体会 篇3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一年级的小朵朵》特别喜欢,书里面有好多聪明、可爱的小朋友,其中有江明明、小朵朵、牛仔、李小娇,他们都跟我一样的年龄,也上一年级。

其中在他们发生的故事中有这么一个小故事《可爱的外号》特别有意思,特像我身边发生的故事一样,我和我的同学之间也起外号,故事中的江明明叫小朵朵小刷子、李小娇叫李小妖,牛仔叫牛魔王等哈哈太好笑啦!

正在吴波和牛仔为起外号争吵时毛老师来了,还搂着他们说为毛老师也起个外号,牛仔抢着说毛老师叫毛毛虫,毛老师告诉他们给别人起外号,要起可爱的外号,让人听了就喜欢的外号。如果给别人取个难听的外号就不好了。

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不能随便给别人起外号,还有平时做任何事情都要往好的方向去做,书中还有很多比较有趣的。故事情节,也有很多感人的事,我非常喜欢这本书,也请同学们来看看吧。

一年级读书心得体会 篇4

我看过的经典作品有很多,如《西游记》、《鲁宾逊漂流记》、《简爱》、《水浒传》等,而我最喜欢的是《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中塑造了诸多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如忠勇双全的关羽、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老奸巨猾的曹操

其中我佩服诸葛亮》诸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火烧博望坡草船借箭七擒孟获和空城计等充分体现出他大智大勇。他为了使农民更方便灌溉农田,发明了脚踏水车为了解决军粮运输困难发明了牛流马。

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发明家他在中国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三国演义》中赵云救阿斗、赤壁之战、曹操败走华容道等许多故事都让我无法自拔,最终进入三国时代。三国,三分天下吴、蜀、魏都想统一天下,最终魏国胜利,统一天下。

《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罗贯中,读作《三国演义》即可以让我们了解历史,又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非常喜欢《三国演义》这本书。

一年级读书心得体会 篇5

在一个冬日的黄昏,百无聊赖,信手翻开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慢慢的,一种难以名状的情绪冲撞着我的心扉,让人欲罢不能。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坚强,乐观,勇敢,执着让我折服,一种缘于生命的伟大力量让我震撼。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部自传。在文中化名为保尔.柯察金,他出身贫寒,但自强不息,信念坚定,意志坚强,勇斗残疾,百折不饶,奋斗到底,他用自己的经历深刻的诠释了超越自我,超越生命的内涵。

掩卷沉思,我想了很多,透过保尔的语言,穿越他的生命世界,你丝毫感受不到一个不幸的人对生活不平的抱怨和不平。他展现给我们的是一个无比温馨,诗请画意的世界,正是这个世界,让我的心一点一点被感动,变得充满温情。

生命是美丽的,也是脆弱的,不可预测的。当苦难和不幸接躇而至的时候,保尔是我们精神的力量,我们没有理由不去抗争,没有理由让生命就此软弱。

我们每个人都用一生的时间书写生命:有的人轻描淡写,有的人浓墨重彩;有的人敷衍塞责,有的人全力以赴~~~~~书写的态度决定了生命的质量。对于生命的书写,我们决不能草草落笔,理应竭尽全力,让生命更富激情,更有意义,因为我们的力量缘于生命。

喜欢《[荐]敦煌读书心得精选》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师资料,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敦煌读书心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