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以内的加法课件

06-23

5以内的加法课件(热门9篇)。

每位教师在授课前都需要制定教案和课件,因此在准备时需要耗费一些时间。这些教案具有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作用。本篇文章标题为“5以内的加法课件”,幼儿教师教育网为大家特别挑选,供读者参考,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5以内的加法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加法含义,并学会5以内数的加法。

2.让学生亲身体验,利用身边的物体摆一摆,初步理解加法含义。

3.使学生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够正确列式计算。

4.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材分析】

“有几枝铅笔”是加法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学生对加法意义的理解是建立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的。教学时,要利用图中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加法的含义。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看图交流,从而引出加法,在此基础上鼓励引导学生提出自己身边的加法问题,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体或学具摆一摆、说一说、算一算,然后引导学生完成教科书上的练习。

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创情境,如模拟表演(原来有几个人,又来几个人,一共有几个人)、讲童话故事等,鼓励学生用学具摆一摆、说一说,在具体情境活动中,体会加法的实际意义。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学校地处城乡结合地带,学生的自身素质各不一样。学生对加法的理解以及计算能力都存在一定差异。我们针对这种差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允许有个逐步提高的过程。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教师左手在盒子里拿出3枝红色粉笔,右手在盒子里拿出1枝黄色粉笔,然后把两只手中的粉笔合起来,问学生一共是几枝粉笔。

(二)动手操作,体验加法含义

1.小朋友们也拿出自己笔盒里的铅笔,学着老师的样子试一试。

师:一共有几枝铅笔?

生:有5枝铅笔。

师:你们是怎样算出5枝铅笔的?

生:这只手有2枝铅笔,那只手有3枝铅笔,合起来就是5枝。

师:对了,这合起来的过程我们可以用一个算式表示。

2+3=5(师边讲解边板书演示。)

加号

师:把两部分合起来就可以用一个加法算式表示,小朋友们想一想,这2+3=5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教师进一步让学生对算式含义进行扩展。)

生1:还可以表示把2个苹果和3个苹果合起来。

生2:可以表示把2本书和3本书合起来。

……

2.摆圆片。

(1)书上是摆桃子,我们可用圆片代替桃子,先摆1个,再摆3个,学生依照老师的样子摆。

师:一共有多少个?同学们会做这道题吗?

生:1+3=4。

师:这1,3,4分别表示什么?

(师引导学生把抽象算式放到具体情境中理解。)

(2)放手让学生自己摆一摆书上的第2,3题,把2+□=□,□+□=□补充完整。

(学生独立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3.根据身边事物提问题,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在我们身边,比如教室里,能不能找到加法问题呢?

生1:我的笔盒里有3枝笔,笔盒外有1枝笔,合起来一共几枝笔?

生2:教室一边墙上有2张画,另一边也有2张画,合起来是几张画?

……

(师表扬学生善于发现。)

4.试一试,运用加法含义。(教材第22页的“试一试”。)

(1)引导学生看图,要把同类的车子合起来,与警察没关系。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3)组织学生结合图与同桌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书上的“练一练”)

1.第1题,放手让学生计算出结果,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让其先摆学具,直观得出算式结果。

2.第2题,让学生看图,独立列出算式,再进行小组交流,第2幅图画会出现4+1=5,3+2=5两种情况,教师在集体反馈时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算式表示的意义,从不同

角度观察图,列出不同算式。

3.第3题,先让学生看图,找出每个盘子放苹果的规律,师进一步追问,如果再放一盘苹果,你认为放几个?说出理由。

4.说一说,算一算。

(1)学生独立观察图,找出同一类型的东西把他们合并起来,如凳子和凳子合起来,梨和梨合起来,花盆和花盆合起来。

(2)这题具有一定开放性,学生提出的问题只要符合图意,都应该给予适当的表扬。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加法,加法问题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放学后,大家可以在校园里或者在家里找一找,看看你还能发现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下次带到课堂上和小朋友交流。

5以内的加法课件 篇2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解决问题,学习1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

2、 体会加法的意义,探索10以内两数相加的计算方法。认识加号,以及学习加法算式的读写。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习10以内两数相加的算法,会读会写加法算式。

三、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启发引导。

出示影象资料《猴哥》主题曲 快乐的35分钟又要开始了,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非常有趣的地方,想不想知道是哪里?

以学生感兴趣的《西游记》故事引入,提高学习的趣味性。

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发现问题,并能用以有经验解决问题。 活动一:

音乐里面唱的是谁?今天就让我们一块到孙悟空的故乡花果山去看一下。

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的27页,仔细观察这幅图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活动二:

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发现了这么多信息,那你们能看这副图画也提出几个小问题么?

活动三:

同学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问题,那下面让我们一个个来解决好吗?首先我们看书上小朋友提的问题:“一共有几只小猴子?”谁来说。

你是怎么知道的?

多中择优,第2种是把地上的5只小猴子,和树上的3只小猴子合起来,知道有8只小猴子。

一共有几只小鸟?………

学生认真看图仔细思考,知道有8只,可能想出的方法有:

概括总结

提高能力 那怎样表示5和3合起来就是8呢?下面小组讨论一下,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讨论的最积极,想出的办法,老师就把“创新小学士”的奖章发给他们,下面开始吧。

教师肯定每一种方法多中择优,随教材进行教学。

下面你们能用刚刚学到的加法解决第2、3个问题吗?

解决28页绿点标示的两个问题。

活动五:

下课的时间快要到了,可是我们还有一部分题没解决完怎么办?不如我们把它们放到问题口袋里留着下节课解决好吗?

谁来说说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

找有经验的学生读,然后集体读,认识加号。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总结,谈收获!

一共有多少只小猴子?

………

一共有几只小鸟?

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5以内的加法课件 篇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页的例题,第39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习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树立数学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难点: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游戏:快速抢答;

5可以分成2和( ) 1和3合成( )

( )可以分成2和2 1和( )合成2

3可以分成( )和2 4和1合成( )

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1、谈话:我们在学校里上学,不仅要学习,而且要劳动。看,一些小同学正在校园里干什么?出示例1图。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图意,提出问题。

2、提问:怎样表示把3个人和2个人合起来是5个人呢?(板书:3+2=5)让学生猜一猜,“+”表示什么意思?通过交流,明确是“合起来”的意思。

读算式:3加2等于5。

小结:“+”的名字叫“加号”,它代表了一种计算方法——加法,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就要用加法算。

三、学会计算,掌握方法。

1、连续出示例2的两幅图,让学生说出图意。

2、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列出加法算式。

提问:算式中的每个数代表什么意思?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3、谁知道得数多少?是怎样想的?

教师对学生合理的方法都加以肯定。

四、实际应用,深化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小动物们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纷纷把自己的宝宝带来向大家学习。你们看,谁来了?

(1) 出示图1,学生说图意,提问题,列算式计算。说说怎样算出来的?

(2) 出示图2,图3,按图1的要求完成。对算式的含义在小组中交流。

2、“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聪明的小青蛙,看到大家在学习,自己也想学加法。回家后,列了许多加法算式,得多少呢?它正在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呢!

3、“想想做做”第3题。

(1) 出示加法算式:1+1=( ),你能说出结果吗?把得数填在书上。

(2) 出示:2+1=( ),1+2=( ),引导学生用3的分与合来计算结果。

4、比较:刚才我们用数图、摆小棒、想分与合的方法来计算加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小结:这就是今天同学们学习的“5以内的加法”。(板书课题)

五、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讲述:小白兔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正在准备礼物奖励大家呢!(完成想想做做的第4~第5题)。

六、小结:

大家用5以内的加法解决了这么多问题。回家后,继续观察,看看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好吗?

七、教学后记: 1 由于在幼儿园有一定的基础,所以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和是5的加法。

2 有一小部分学生不太明白加法的具体含义。

5以内的加法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掌握求总数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收集信息的能力以及从不同角度去思考,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能够在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中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重点】

掌握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思考,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的学习方法。

【难点】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法与学法】

1、教法:运用情境演示法,帮助学生掌握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2、学法:采用合作探究法,同桌共同合作从不同角度思考,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PPT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课前五分钟小老师上课:

(1)让我们一起来表演凑十歌。

(2)谁来说一下儿歌中都有哪些好朋友?(3)让我们一起把这些好朋友读一下!(4)考考你们用凑十法来计算。

2.同学们表现的真棒!今天让我们一起玩个闯关游戏,来证明一下我们一年级一班的小朋友有多么聪明!好不好!

3.大家看闯关游戏的大门上有密码需要我们先解锁!

二、探求新知,明白思路

1.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闯第一关!

出示企鹅图片!看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2.闯第二关

瞧!小朋友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手舞足蹈地欢迎大家呢!仔细观察,要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哟!

(出示课本97页主题图,引导学生说图意。)

师: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你说,你说,观察的仔细说得也很棒你们是说:(A、前排有7人,后排有8人;B、男生有9人,女生有6人)

师:同一幅图,为什么观察到的信息不一样呢?你的小手举得最好了,你来说--声音真响亮。

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师:谁能完整地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人?”,该怎样解答呢?师:大家都解答出来了吗?一共有多少人呢?。

师:小朋友们都是用加法算出“一共有多少人?”的,谁来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算呢,你是怎么想的?你来说,———说得很好,你的声音再大点就更完美了。掌声鼓励一下。

老师小结:虽然数学信息不同,但都是求“一共有多少人?”,把这两部分合起来,所以都用加法。

师:他们的解答方法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在哪?把你的想法跟伙伴说说,(小组讨论)首先,相同的地方有?你来说,谁来补充?那不同的地方呢?请你说—你是个爱动脑的好孩子.师:都是求“一共有多少人?”,并且都是用加法计算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列出的算式不一样呢?你来--你说的是:从不同角度思考,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太精彩了!

师引导小结:一起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引导学生说步骤:

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3、你想怎么解答?

4、还可以怎样解答?)还有,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3闯第三关

好,懂得了方法我们就更自信,勇敢地大步向前了。走出校门,过节大家也想去外面转转吧!别着急,下一站——动物园,在这里,有一群快乐的天鹅。

出示书97页“做一做”天鹅图

师:那我们仔细观察,

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3、你想怎么解答?

4、还可以怎样解答?

同桌一起说一说,不清楚的可以根据提示说。师:这一题你是怎么解决的?你说---哦:

(1)左边有7只天鹅,右边有7只天鹅,一共有多少只天鹅?7+7=14(只)观察的非常仔细,用的方法也很对。还有第二种方法,你接着说---

(2)白天鹅有8只,黑天鹅有6只,一共有多少只天鹅?8+6=14(只)太棒了!4.第四关:数清楚了天鹅,我们不打扰快乐的天鹅了接着向前走瞧!一群热情好客的小兔子也盼着小朋友们去跟他们一起玩耍。

出示兔子图

先观察好,能说出图意,又能解答出来的同学举手。太棒了!

5.第五关:这一关过了,让我们一起来闯第五关,快看孩子们正在排练舞台剧呢?

出示书99页练习二十三第1题图师:小组按我们解决问题的步骤讨论,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这道题。

师:“一共有多少人?”你用什么方法解决?快快把你的解决方法写下了。你用什么方法?算式是?板书:

小手一个比一个举地高,都想说,老师看看谁坐的最精神,你说,哦!你是说男生有8人,女生有6人,一共有多少人?8+6=14(人)

戴头饰的有9人,没戴头饰的有5人,一共有多少人?9+5=14(人)不仅说了解答方法把图意和问题也完整说出来了,你表现得真棒,明天请你来当小老师。师:都是求“一共有多少人?”两种解答方法有什么不同?你是爱动脑的孩子,你来说---真了不起!

师小结:我们也是跟刚才一样,按步骤找数学信息、列出数学算式、写出答案,从不同角度去思考,用两种方法解答了这道题。

6.第六关:除了开展丰富精彩的活动,校园里还会张灯结彩,我们来看校园里挂的这些灯笼。

出示书99页练习二十三第3题图

咱们又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坐得很精神,你来--—谁还想说?你来说---观察得真认真.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你说---真不错!

师:谁能完整地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哦,这么多人都想说,这样,你先说给同桌听,比比你们俩谁说得完整,谁来说给我们大家听,你来---真棒!你来---说得很好,真了不起!

5以内的加法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一)通过对学过的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题比较归类,总结出计算的规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三)养成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法则,熟练地进行口算和笔算.

难点:在计算方法上发现规律,总结规律,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谈话

师:今天我们复习学过的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并从中总结出解题的规律,希望大家仔细观察,用心思考,看谁掌握得又快又好.

(二)复习口算

1.加法.

(1)口算下面各题.(要求说出想的过程)

(2)观察以上6道题,从数字上看能归纳为几种情况?

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归纳如下:

以上6道题可以归纳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两位数与整十数相加,有①、②两题.

第二种情况,两位数与一位数相加,有③~⑥.其中③,④两题是不进位加法,⑤,⑥两题是进位加法.

(3)虽然各题的线路不同,但想法一致,以上6道题在计算方法上,你发现什么规律,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复习课。

在计算方法上发现它们的规律是:先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再进行计算.

2.减法.

(1)口算下面各题.(要求说出想的`过程)

(2)观察以上4道题,从数字上看能归纳为几种情况?

以上4道题可以归纳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两位数减整十数,有①题.

第二种情况,两位数减一位数,有②,③,④题.其中②题是不退位减法,③,④题是退位减法.

(3)在计算方法上你能总结出规律吗?

在计算方法上发现要把被减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整十数,另一部分是一位数或两位数(也就是十几),先做减法,再用所得的差与整十数相加.

3.练习.

(1)用已经总结出来的计算规律口算下面各题,并口述计算过程:

①5+43=48把43分成40和3,5加3得8,40加8得48.

②80+17=97把17分成10和7,80加10得90,90加7得97.

③25+8=33把25分成20和5,5加8得13,20加13得33.

④6+89=95把89分成80和9,6加9得15,80加15得95.

⑤79-6=73把79分成70和9,9减6是3,70加3得73.

⑥75-40=35把75分成70和5,70减40得30,30加5得35.

⑦30-6=24把30分成20和10,10减6得4,20加4得24.

⑧85-9=76把85分成70和15,15减9得6,70加6得76.

师:当我们熟练地掌握口算方法之后,就可以把计算过程省略,迅速准确地说出得数.

(2)口算.

81-70 30+28 38-4 91-8

62-2 42+3 52+20 6+35

(三)复习笔算

1.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可分组练习,做在练习本上,并指定6名学生做在投影片上每人写一道题.)

13+54= 48+27= 57+23=

87-42= 62-35= 70-52=

做完后用投影片订正.

讨论:笔算加法和笔算减法有哪些地方相同?有哪些地方不同?(同桌的同学讨论)

相同处: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算起.

不同处:

笔算两位数加法时,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笔算两位数减法时,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3.巩固练习.

(1)给小马虎治病.

一号病例:

诊断:个位4加9得13,横线下个位写3,向十位进1,十位5加3再加进上来的1得9,小马虎忘记把进上来的1加上,所以错了.

处方:

把进上来的1,

写在十位下面

二号病例:

诊断:个位2加7得9,十位2加4得6,这道题是不进位加法,小马虎当成进位加法做的,所以错了.

处方:

认真细致地做题.

三号病例:

诊断:个位2减5不够减,从十位借1,向个位退10,12减5得7,小马虎只用退下来的10减5,忘记了个位上的2,所以错了.

处方:

从十位退1后,个位

要算12减5.

四号病例:

诊断:个位0减8不够,从十位借1向个位退10,10减8得2,十位上退1剩3,3减1得2.小马虎计算十位时,仍然用4减1得3,造成错误.

处方:

从十位4退1剩3,3

减1得2在十位写

2.

(2)在□里最大能填几?最小能填几?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通过复习,把旧知识系统整理出来,概括出计算规律,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学生明白算理后又鼓励学生采用直接加或直接减的方法,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及时巩固练习,分析错题原因,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良好学习习惯.

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复习课

5以内的加法课件 篇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24、25页。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读、写加法算式,能根据题意列出加法算式,正确表述加法的含义。

2、通过观察情景图,尝试看图口述,理解加法的意义,初步培养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初步体会加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材解读:“加法”这节课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第一次学习计算的问题,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5以内数的认识以及分与合。学生要能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因此学生对加法含义的理解相当重要。

学情分析:学生虽然是初次接触用加法算式解决实际问题,但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计算出加法的得数并不是很难。但要真正从加法的含义去理解,并用缜密的语言表达加法的含义有些困难。因此,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通过具体、直观、形象的方式逐渐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师再追问:本来有3个气球,又飞来了1个气球,一共有4个气球。你能不能用上节课已经学习过的分与合的知识来说一句话?

师:像这样,把他们合在一起的过程,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加法。(板书课题)

出示点子图,从图片到符号,再抽象到数字。

师:把3和1合在一起,就可以这样表示:3+1(板书式子,中间这个红色的符号叫做加号,让学生拿出手指一起写一写加号,先一横再一竖,像什么?)。

师:把3和1合成4,我们再用一个等号连接(板书等号),我们把这个算式读作3加1等于4。(跟老师一起读3遍)

师:我们说这里的3+1=4表示3个气球和1个气球合在一起,总共有4个气球(多请一些学生来重复,完整说出)

师小结:这个题目,我们是用加法来解答的,从今天开始,加号就是你们的好朋友了,解决合在一起的问题就要用到加法。

1、2+2=4 两辆汽车和两辆汽车,合起来,一共有4辆汽车。

2、4+1=5 4支铅笔和1支铅笔,合起来,一共有5支铅笔。

预设:

(1)1个女同学和2个男同学在折纸鹤,合在一起,一共是3个同学。(这个不容易想到)

(2)同学们折了1只蓝纸鹤,2只黄纸鹤,合在一起,一共是3只纸鹤。(教师注意引导)

师小结:像这样,解决合在一起的问题的时候,就用加法。

预设:

(1)有的小朋友这样算,他从头开始数:1只、2只、3只、4只、5只,得出的结果是5只。

(2)还有个小朋友也是来数数,但是他这样数,已经知道了有3只松鼠,就从3开始数,4,5,也得出了5只。

(3)有位小朋友非常有意思,他说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3和2合在一起是5,我们就用前面学过的数的组成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不是更简单吗,她就得出了5只。

师小结:同学们,选择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不同算法是不同思维发展水平的体现,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随着教学的进行可慢慢引导学生按数的组成进行计算。)

1、这里有几只小猫在做什么?左边有4只小猫,右边有1只小猫,它们正在玩球,那么合在一起,一共有几只小猫呢?怎样列式计算,4+1等于几?等于5,你是怎样计算的呢。

2、我们再来看,这时候左边有1只小猫,右边有4只小猫,合在一起,一共有几只小猫呢?怎样列式?1+4等于几?你算出来了吗?也是等于5。

师:你看多有意思啊,4加1等于5,1加4也等于5。

师:好了,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学习了加法,认识了加号这个新朋友,又见了等号这个老朋友,我们知道了求合在一起的问题的时候,可以用加法。今天的加法就学到这里。

5以内的加法课件 篇7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到“小猴摘桃”的数学活动中,并能遵守游戏规则。帮助幼儿能正确熟练地运算,提高计算能力。

2.鼓励幼儿在活动中积极思维,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3.通过数学游戏化,进一步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重点:引导幼儿积极参加活动,遵守游戏规则,能正确熟练地运算,掌握运算方法,提高运算能力。

难点:运算中能灵活运用运算方法,思维灵活。

活动准备:场景设置:自制一棵桃树(桃树上结满了桃子)、石块(泡沫垫子)、皱纸(溪水)、小猴头饰若干、自制篮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兴趣

师:“小猴子们,猴外婆打来电话说院子里的桃子熟了,叫我们小猴子们去摘桃,高兴吗?(高兴)好!那我们就出发吧!外婆家离我们比较远,我们可要勇敢呦!不怕困难。”

二.小猴去摘桃

1 过小溪:

(1)“猴妈妈”(老师)带着“小猴子”(小朋友)去摘桃,可有一条小溪挡住了去路,小溪里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石块。小溪边还有一块牌子(请你踩着石块走,只能踩算出来得数是10的石块,踩错了要掉进水里的)。

(2)师:“赶快找找能踩的石块吧,哪块石头可以踩?为什么?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3)幼儿进行相应的计算:4+6、3+7、8+2等,并说出运算过程。

(4)找出后,幼儿一个一个过小溪。

2 租篮子:

(1)总算安全地过了小溪,小猴们继续往前走,咦?路边还有个出租屋,专门出租篮子,真好。正好可以把篮子借给我们用。出租屋的外面还有一块牌子呢(只出租10号篮子,请你看清楚三个数,相加是10,这只篮子就租给你)。

(2)师:“小猴们赶快找找哪些是10 号篮子,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算”?(又快又准确)

(3)幼儿进行相应的运算:3+3+4、2+3+5、1+4+5等。

三.小猴摘桃:

师生:哇!又大又红的桃子真多呀!

小猴准备摘桃。

(1)老师讲明要求:有的桃子上有算式,有的桃子上有数字(4、6、或2、3、5)。

(2)只摘相加得数是10的桃子。

四.庆丰收:

(1)老师播放欢快的音乐,小猴们欢天喜地分享劳动的收获与喜悦。

(2)老师播放轻松的音乐,小猴们稳定情绪,休息吃“桃子”。

五.课后延伸:游戏“卖桃子”。

5以内的加法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基本口算练习1.看课件口算。

8+37+66+58+68+87+58+47+76+67+42.听算。

8+29+49+57+38+39+68+76+410+87+5

二、新课

1.出示例4。屏幕显示:活泼可爱的小兔在草地上做游戏。自然围成两圈(如例4图)。此时,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兔?(文字与声音同步)

2.分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4~6人一组,每个学生都参与讨论。教师巡视,及时和学生交换看法,给予点拨。

3.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1)请各组代表发言。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出每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

①点数出小兔的总只数。1,2,3,...,15;一共15只。

②按左、右两群计数,用加法算。列出算式8+7=□(只),然后算出得数。……

(2)如果学生没有按颜色把小兔分成两类计数,再计算。引导学生:看一看图中有几种颜色的小兔?想一想还可以怎样把小兔分成两部分?使学生明白:可以把小兔分成白兔和灰兔两部分。

接着,让学生数出白兔的只数(10只)和灰兔的只数(5只)。然后,由学生口述算式和得数,教师板书:10+5=15(只)

4.小结

(1)让学生评议哪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好。

(2)教师结合解决"一共有多少只兔"问题的情况,肯定学生探索的解决方法,同时特别强调:把小兔按群分成两部分,用8+7计算出结果,按白色、灰色分成两部分可以用10+5解决问题。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寻找出不同的解决方法。

三、独立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做练习二十的第1题。

1.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08页上面第1题。同桌互相说说题意,之后,指两名学生向全班同学说一说题意。

2.独立填写算式。[8+4=12(只)]

3.学生之间交流、评议。请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怎样想的,计算的结果是什么,其余学生评价谁说得清楚、合理、正确。

4.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解决方法。

(1)启发谈话:再认真观察画面,鸡栏里的鸡还可以怎样分类?想一想,还可以怎样解决"一共有多少只鸡"的问题?

(2)让学生寻找另一种解决方法。可以自己思考,也可以两三人讨论解决办法。

(3)交流。

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决办法。比如:鸡栏有3只白鸡、9只花鸡。用9加3

出鸡的总只数。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9+3=12(只)。

5.强化认识。

让学生看着8+4=12(只)、9+3=12(只)两个算式,分别口述出解决"一共有多少只鸡"这一问题的思考过程。强化学生对这两种解决方法的认识。

四、练习

做教科书第108页上第2题。

教学反思:让学生直接把得数填在书上。填完后,集体订正。有错误的及时纠正。若出现把10-3算成10+3的情况,特别要强调:做题时要认真看题,仔细计算,才能算对。千万不要做"小马虎"。

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整理和复习

本节课教材首先列出了20以内进位加法表,下面以问题形式引导学生观察20以内进位加法的排列规律,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下面安排有“数学游戏”,要求学生根据得数找算式卡片,使学生进一步熟练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同时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然后是练习二十四中各种形式不同的练习。

教材的设计理念主要突出了以下三个层次:第一,系统整理20以内进位加法,渗透对知识整理和复习的方法。第二,在观察分析表格,发现规律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第三,充分利用20以内进位加法表进行练习。

根据以上分析,特制定以下目标:

在游戏中,对所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进行复习。

通过自己动手摆一摆,小组合作,学会对所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复习,并体验对知识的整理过程。

培养合作意识和方法。

培养评价自己和别人的能力。

对函数思想的渗透,在练习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及一题多解的能力。

二、教学情境精品片段与分析:

情境一:

抽礼物游戏:

师:小朋友们,昨天是什么节日?(圣诞节)昨天老师没来,其实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一些数学礼物,谁来摸一摸,你会抽到什么呢?

活动:学生从礼物盒里抽取算式卡片,口算,并选取其中较难的两三题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算一道就让学生拿一道算式放在实物投影上。

[爱玩,爱动是孩子的天性,特别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因此创设了从派送圣诞节礼物这个情境导入

,这样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孩子们都想从盒子里抽一张卡片礼物来算一算,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口算变得有趣,好玩,乐于去接受。在孩子们主动的学习中,对20以内的加法口算方法进行了练习和巩固,也让他们感受到口算练习也是很有意思的。]

情境二:

师:刚刚小朋友们算的这些算式都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其实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还有?

生:很多

{师抓一把放在实物投影上}

师:这么多的算式摆在一起你感觉怎么样?

生:很乱

师:那怎么办?

生:把它们理一理

师:真是个好办法!那如果让你来整理,你打算怎么整理?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任务,不单纯是让学生记住某种方法,而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去面对某种问题,体验某种事实。所以在上一环节后自然地引导创设出一个很多算式摆在一起的乱糟糟的情境,让学生自主地去发现问题,体验到对知识整理的必要性,孩子们的兴趣也在体验事实的过程中萌发。]

三、教学重难点精品片段与分析

活动设计一

讨论摆法。

生1:按得数整理。

生2:按9加几,8加几,7加几这样分类整理。……

2、师:听了这么多的想法,想不想自己也动手整理一下?

生:想。

师:老师已经给小朋友准备好了算式卡片,小朋友轻轻地把它拿出来,摆一摆,贴一贴。记住,只有8分钟的时间哦,最快完成的小组可得一颗星星。开始!

3、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教学反思: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不是简单地拿出书上的表格让学生观察,而是充分让学生在交流研讨中,在合作互动中,自己整理出20以内的加法表。学生经历了一次系统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也初步感知了复习整理的方法。

活动二:

展示学生作品,评价交流:

(1)师:哪一组的小朋友愿意来介绍一下自己这组的作品。

活动:学生介绍自己这组的作品,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加以引导深入。如:为什么和相等?渗透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一个比一个大,和也一个比一个大;一个加数一个比一个加数小一,另一个加数一个比一个加数大一,和不变。

(2)师:现在我们不介绍自己的了,我们讲一讲其他组的,说说你最喜欢哪一组,为什么?(让学生发现和自己摆的不一样的组的规律)

(3)师:老师发现有几个组没完成,你们组为什么没完成?(渗透合作的重要性)如果他们组摆的是有规律的,就问:你们猜猜看他们接下去会怎么摆?你为什么这么猜?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始终处于引导者的位置,引导学生通过生生评价,既交流了整理的方法,又培养了学生观察的能力,并适时的渗透了合作的重要性。在分析表格中,通过教师适当的提问引导,初步渗透了函数的思想。在评价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真正有所得,有所思。]

三、练习设计精品片断与分析

练习设计一:

抢答游戏:

1、师生抢答

师指算式,生抢答。

2、生生抢答

以小组为单位,有一人指,其余三人抢答,然后轮换。

[这个抢答游戏把这节课整理的表格的规律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融汇其中,以游戏的形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能使孩子们更好地巩固知识,学会应用。而且这个游戏能反馈出学生这节课的学习效果,对这张表格的规律的掌握情况,以便教师及时地调整教学环节。]

练习设计二:

教材112页“数学游戏”:

教师报一个得数,学生根据得数找算式卡片,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这个练习较上个练习而言,思维上的挑战性更强一些,通过这个练习,不仅使学生进一步熟练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而且又一次地应用了表格的规律,同时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

练习设计三:

走迷宫:

1、师:小朋友们真聪明!刚刚对这么多的算式进行了整理和复习(板书:整理和复习),摆出了一张像楼梯一样的图,其实这幅图还蛮好玩的哦,小朋友们想不想玩?

我们来玩一个走迷宫的游戏,迷宫的入口在这里,要求是我们走过的算式的得数一道比一道多1,你能走出迷宫吗?小组商量一下,你打算怎么走,再在自己编的表格上画一画。

2、小组合作

3、汇报教学反思:对于孩子来说,兴趣是他们进行创造的直接动力,也是进行创造思维的先决条件。在练习中,教师努力挖掘教材潜力,精心设计了富有童趣的走迷宫的练习,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获取知识。这样一个一题多解的练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学生不在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发现者和研究者,学生不再是学数学,而是“做”数学,促使学生发散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5以内的加法课件 篇9

目标:

复习100以内数的形成活动重难点 能进行20以内的加法。

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加法板、红蓝定规尺、题卡 。

前经验能进行10以内的加法。

活动过程:

一、走线活动:播放舒缓的走线音乐,幼儿自然进行走线活动。

二、在线上活动:问答游戏---10的合成

三、蒙氏数学工作内容—20以内的加法

1、介绍活动名称与使用教具,并将教具端放于桌上。

2、将红蓝定规尺依次取出,按9—1的顺序依次排列在加法板的左侧;以同样方法将红色定规尺排列在右侧。

3、出示题卡:4+7=(背面写有答案11),把题卡放在加法板上方。

4、将蓝色定规尺4排在第一行,左侧与方格对齐(占用1~4的方格);再取红色定规尺7,排在蓝色定规尺的后面(占用5~11的方格)。此时红色定规尺的右端对着数字11。

5、教师把着数字11说:“4加上7等于11。”并数一下加法板上的刻度,看是否正确,再将题目卡翻过来,确认自己的计算结果。

6、对照后,请幼儿将结果“11”写在题卡上,再将定规尺放回原来的位置。

7、教师出示另一张题卡,请幼儿自己独立计算。

8、幼儿自己继续进行练习,直至不愿继续为止,收好教具与工作毯。

四、幼儿自由工作、教师指导。活动备注:

活动延伸:

请幼儿相互配合进行出题做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用游戏开始,调动了幼儿的活动积极性。这节课的活动气氛也很好,达到了本节课的目标。 反思:这节课在幼儿进行分组操作时,我没能全面的关注每一位幼儿的操作,下次教学时在这上面我会多关注反应较慢,及时给予他们指导。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编辑推荐

9的加法课件8篇


教案课件是我们老师的部分工作,因此每天老师都会按质按时去写好教案课件。合理的教学过程需要有合理的教案作为基础。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您选出的“9的加法课件”让您不容错过,感谢您的阅读希望我们能够在这里开启自己的阅读人生和故事!

9的加法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结合律。

2、经历探索加法结合律的过程,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定律。

3、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应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实际意义,感受到加法结合律的价值,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一定得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加法结合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定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根据加法交换律在( )里填上恰当的数。

20+34=( )+( )

a +100= ( ) + ( )

二、板书课题:加法结合律

三、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

四、出示自学指导。

1、认真看课本29页的例2。想想(88+104)+96先算什么?后算什么?88+(104+96)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为什么“104+96”要加小括号?

2、(88+104)+96与88+(104+96)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起来?观察后比较(88+104)+96

与88+(104+96)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五、检测。

1、根据自学指导检测。

2、习题。

(1)根据加法结合律填空。

(136+157)+143=136+( + )

(288+495)+105=288+( + )

(○+□)+△= ○ + ( + △ )

(a+ )+ = +(b+c)

(2)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填数。

53 + 36 + 6 4 = ( ) + ( + )

4 8 + 2 7 + 6 2 = ( )+ ( + )

8 9 + 1 2 5 + 1 1 =( + ) +( )

3 5 0 + 3 7 4 + 6 5 0 = ( + ) +( )

(3)不用计算,把左右两边得数相等的算式用线连起来

a: 76 +1 8 + 2 2 1、( 2 7 + 7 3 )+ 4 6

b: 4 2 + 2 4 + 5 8 2、 7 6 +( 1 8 + 2 2 )

c: 3 1 + 1 9 + 6 7 3、 2 4 +( 4 2 + 5 8 )

d: 2 7 + 4 6 + 7 3 4、( 3 1 + 1 9 )+ 6 7

(4)哪个算式计算最简便,就把表示哪个算式编号的字母填在□内。

78 +157 + 22 □

A 78 + (157 + 22)

B 157 + (78 + 22)

C (78 + 157)+22

9的加法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让幼儿来理解加法的含义

2.让幼儿掌握5的加法

3.使幼儿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法应用题,培养幼儿初步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苹果卡片4个、动物卡片:狮子、老虎、大象、斑马各5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秋天到了,树上的叶子都落了,我们一起去捡树叶好不好,看谁捡的叶子最好看、最多。那么你们必须把这节课学会,之后我们再一起去好不好。

二、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①看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什么来了?(出示3个苹果)

②再出示一个苹果问:3个添上1个,一共是几个?

③引导幼儿说出加法的含义以及3以内的加法算式

三、复习5的组成

①让幼儿会议5可以分成几和几

②幼儿边说教师边往黑板上写

四、出示直观教具

1.王要给所有的狮子开会,先来了1个狮子(出示1个狮子图片)过了一会又来了4头狮子(出示4个狮子图片)问①1头狮子再添上4头狮子是几头?

②为什么

1+4=5?写出算式1+4=5

③依次出示老虎、大象、斑马表示加法算式2+3=5、3+2=5、4+1=5(方法同上)

五、引导幼儿口述5的加法应用题

1.教师举例,讲清口述加法应用题的要求

2.让幼儿任意选一道5的加法进行口述应用题

3.教师进行表扬和鼓励,对有错误的幼儿给予启发和帮助

六、玩“谁最快”游戏

1.每组做一道必答题(5的加法)

2.教师出示加法算式卡片每组进行抢答,哪组最快哪组胜利

七、书写算式

1.让幼儿书写加法算式

2.教师检查,对书写有错误的幼儿给予帮助

八、教师进行小结

9的加法课件 篇3

一、说教材

本课的内容选自学前班数学上学期的基本教育活动。数学活动本身就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也是一门培养和锻炼人思维能力的基础学科,而幼儿数学教育向幼儿进行的是一种启蒙教育,它对幼儿的思维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新《纲要》中强调“应引导幼儿在生活或游戏的真实情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感知数学,形成数学意识”。也正因为数学本身所具有的逻辑性,导致在教学中容易让孩子感到枯燥、乏味,影响到幼儿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我选本课的原因是因为本课在学科知识体系中处着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在观察、操作、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表达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加法的计算过程,增强幼儿学习数学的信心。

2、会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计算5的加法,会运用数的组成进行加法计算。

3、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从小培养合作意识。

重点:放在了引导幼儿观察、操作、思考、表达计算过程,

难点:幼儿学会几种不同的方法计算5的加法。

三、说教法。

幼儿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教师适时的指导把游戏贯穿于活动的始终,通过游戏的由易到难,层层深入,进一步使幼儿加深和巩固对5以内加法的运算。幼儿在攻破难关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游戏是每个幼儿都感兴趣的活动,为了使幼儿轻松、愉快地掌握枯燥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上,运用“找朋友”游戏复习5的组成。在教学信息和感知材料的呈现上,我选用了教具演示法,让幼儿明确操作的要求和方法。在思维活动的组织上,通过讲解、比较,将幼儿解决问题的种种策略展示出来,引导幼儿观察分析,找出哪一种是最好的。坚持使教法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

四、说学法。

操作法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幼儿通过操作进行学习,我对幼儿的操作给予必要的指导,让幼儿去探索、发现,可以让幼儿获得宝贵的数学经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幼儿听一听,数一数、说一说、做一做等多种形式,让幼儿眼、耳、手、口、脑并用,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

五、教学过程。

1、复习5的组成。

数的组成贯穿着10的加法,在加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我让幼儿伸手指头,师:我伸1,生:我伸4,师:1和4,生:组成5。根据幼儿的回答,在黑板上贴出5的分合式。再启发幼儿找出相像的2组,归纳出5的分合式有4组,只要记住2组就可以了。由5能分成1和4就能想到5还能分成4和1;由5能分成2和3就能想到5还能分成3和2与与幼儿一起游戏,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又避免了单调和枯燥,做到了师生互动。

2、幼儿利用学具操作探索算理。

由于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形象、具体的。因此操作是解决幼儿形象思维与知识抽象性之间矛盾的一种较好的手段。幼儿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就是其思维发展的过程。我出示了5个小棒,幼儿进行观察后,利用学具进行操作进行列式,再脱离小棒的帮助通过组成计算得数。允许幼儿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体现幼儿的主体性,算法的多样性和教法的开放性。

3、给动物找家。

我出示了小动物的房子五间,有蘑菇的、正方形的、三角形的等上面分别插有数字1—5的卡片,放在幼儿前面的桌子上,每组的桌子上有一只小筐,内装带有动物头饰的口算卡片若干,有小白兔、小花猫、小鸡等动物。师说:“小朋友们,小朋友快来看,小动物们在森林里迷路了,你能帮它找到自己的家吗?”请每位幼儿从自己一组的筐中拿出口算式题,得数是几就放在几号房子里。

4、翻花游戏

把5朵花的背面朝着学生排列整齐放在磁性黑板上,翻开一朵,能列出2道加法算式,并告诉学生做加法想组成。只要再翻开一朵就行了,得数5的加法共4道,渗透加法交换律。

5、引导幼儿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小结。

我提了一些引导性的问题: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是怎样算出4+1的得数?那么,1+4等于几?你又是怎么想的?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巩固所学的知识。

最后,我以玩数字卡片,随意出示两张卡片,说出和是几?让幼儿在感受数学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保护了幼儿思维开放性的教育理念,不把自己的思想和要求强加于幼儿,并把游戏和数学结合起来,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教学内容,达到了教学目标。

9的加法课件 篇4

课题

课型

新课

课时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家庭生活中日常支出项目的调查和了解,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通过计算有关项目的合计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本单元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并产生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

3、通过此次教学,使学生能积极关注家庭收入情况,体贴父母工作的艰辛,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精神。

重点

难点

支出和收入在计算时采取的方法

课前准备

让学生提前收集:上月的电话缴费单,水电燃气三个月的缴费数据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二、新授

三、延伸

四、总结

1、拿出你家上个月的电话缴费单,看看每个月的电话费包含哪几个部分。

1、上月余额、本月消费、本月余额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你能写出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式吗?

本月消费有很多,你怎样算本月消费的合计数。

计算一下是不是存在这样的关系呢?

上月余额—本月消费=本月余额

××的爸爸中途又充了100元话费,那么又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呢,我们一起来帮他算算。

2、把你收集到的你家近三个月的水电气消费的数据填在书上,然后自己算一下合计数,看看谁家的哪项费用最少?

①家庭支出较低者:

②家庭支出中等者:

③家庭支出较高者:

再与你家庭的收入情况结合起来考虑,哪些同学的家庭储蓄额最多,支出较多的同学考虑一下能不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开支呢?通过这次的记帐你有什么样的体会?

3、统计一下自己上周的收入、支出和结余情况。

你的收入是从哪儿来?你的支出合理吗?必要吗?

你结余多少?你准备怎样处置你结余的钱?

4、我们应当如何合理安排收入与支出?

回去收集你家一周内生活费用的支出情况,并用计算器算出合计数。并对家庭支出的各种数据作出相应的判断,给父母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初步学会理财。

选择适当的机会组织交流,特别要组织学生经历活动的过程,关注活动经验的积累及活动中的体验。

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整理家庭收入与支出情况,已具备了初步料理家务的能力,掌握了一定的理财技巧,相信经过一定时间的努力,我们也一定能治理好国家,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小组交流,分组汇报

小组交流一下谁家的电话费最多,各自的余额又是多少呢?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分组交流、比较

自由讨论发言

小组交流后,自我总结

后记

9的加法课件 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5的分解与,掌握5的加法。

2.通过观察发现一图两式的一般规律,并会列式计算。

3.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数字卡、苹果卡片

活动过程:

1.手指游戏导入:五只猴子荡秋千

2.复习5的组成

(1)提出问题:今天老师买回4个苹果,小朋友又带回1个苹果,现在我们一共有几个苹果?

(2)如果把这5个苹果分在两个篮子里我们可以怎么分?请小朋友分一分,并用数字表示出来。

3.学习5的加法。

(1)如果你有2只苹果,我再给你3只,你有几只苹果呢?我们用算式怎么表示呢?启发幼儿用一道算式来表示,并说出算式及符号所表示的含义。

(2)请小朋友先抽一张卡片,看看卡片上有几个苹果,用数字什么表示,再抽一张卡片,让幼儿算一下一共有几只苹果。反复进行游戏。

4.幼儿观察老师出示的图片情节,用卡片摆出算式,并进行运算。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利用生活中的场景列出“5”以内的加法算式。

9的加法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水小数同样适用,并会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和减法的运算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能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和减法的运算性质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以前我们学习了哪些加法运算定律?生: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师:你能用字母把它们表示出来吗?(学生说,教师板书)生: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师:我们学这些运算定律的目的是什么?

生:学这些运算定律是为了帮助我们进行简便计算。

师:下面的每组算式两边的结果相等吗?计算后,你发现了什么?

3.2+0.5○0.5+3.2(4.7+2.6)+7.4○4.7+(2.6+.4)生:相等,两个小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三个小数相加,先把前两个小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结果不变。

师: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加法的运算定律页同样适用。应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数计算简便些、我们今天就学习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板书)

二、自主探究

出示例4.计算0.6+7.91+3.4+0.09

师:上面的算式属于什么算式?我们应该怎样计算呢?

生:上面是连加算式。按照运算顺序,从左往右计算,计算出的小数如果末尾有0要去掉。

师:自己试着计算一下。(学生独立完成,板演)0.6+7.91+3.4+0.09=8.51+3.4+0.09=11.91+0.09=12

师:观察上面的算式,想到其他的计算方法吗?生:整体观察算式发现,如果交换7.91和3.4的位置,这样0.6与3.4、7.91与0.09都可以凑整计算,也就是说在运用加法交换律后,再继续使用加法结合律就可以使计算更简便些。

师:你会解答吗?

(学生独立完成,板演展示)0.6+7.91+3.4+0.09

=(0.6+3.4)+7.91+0.09)=4+8

三、探究结果汇报

师:通过上面的学习,把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你有哪些收获?

生1: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在小数加法中同样适用,运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得计算简便些。

生2:计算小数加、减法,可以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也可以根据算式的特征,灵活选择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四、师生总结收获

师:通过本课时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整数加、减法中的运算定律对小数加、减法同样适用,在计算时,我们要先观察算式中的数据,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简便算法。

9的加法课件 篇7

各位老师大家好:大家好!我执教的课题是青岛版教材一年级上册《5以内数的加法》,下面我结合多媒体的演示谈谈本节课我的教学设计:

本节课教学设计分为:课标解读、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评价任务设计、教学流程几个方面的内容。

课标要求:

知识技能: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运算;

数学思考: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

问题解决: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了解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课标解读:

“掌握”是描述过程的行为动词,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用于新的情境。“体验”是指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主动认识或验证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核心概念是“运算技能”。主体是学生。由此看来,课标对这部分的要求是在理解加法意义的基础上,会进行5以内数的加法计算;经历与同伴交流算法的过程,体会方法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境填写加法算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同时让学生感受与同伴交流的乐趣;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儿童非常熟悉和喜爱的著名古典小说《西游记》为素材,创设了“来到花果山”—“小猴摘桃”—“野餐”—“野餐结束”—“游水帘洞”—“小猴分桃”—“小猴跳水”—“小猴学钓鱼”这一系列情境,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相处这一主题。本节课教材以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走进花果山”构成“情境串”,情境里又包含生动活泼的现实活动,使学生产生了身临其境的喜悦,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信息窗一《5以内数的加法》是在学习了第一单元10以内数的基础上来学习的,也是为本单元接下来要学习的减法做铺垫。它是学习2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更复杂计算的重要基础。本节课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加法,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5以内数的分与合,其实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一些数学故事里已经对加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并能正确的口算出结果,这节课只是原有知识的一种延伸和深化。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在有序观察信息窗时,他们显得杂乱无章,观察事物零乱,不系统,语言表述不完整。而且本节课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加法,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5以内数的分与合,其实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一些数学故事里已经对加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并能正确的口算出结果,这节课只是原有知识的一种延伸和深化。

通过课前检测,我们发现,5以内数的分成,学生在幼儿园已掌握,学生的正确率达到88%;对5以内的加法计算已经有56%的正确率。但对加法的意义理解还是不够。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加号“+”、学会加法算式的读法,会进行5以内数的加法计算。

2、通过与同伴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3、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初步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5以内的加法计算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小圆片、小棒、数字卡片若干

评价任务设计:

1、解决问题“一共有几只猴子”(摆一摆,算一算)检测(目标一)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加号“+”,学会加法算式的读法(目标二)体会算法多样性的达成。

2、解决问题“一共有几只小鸟”和信息窗中的其他问题检测(目标一)会进行5以内数的加法计算。

3、基础巩固练习和拓展提升练习检测(目标一)会进行5以内数的加法和(目标三)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初步培养应用意识。

主要教学过程:

在新课之前,我利用有节奏的拍手游戏复习5以内数的分成,为新课做好铺垫。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这个环节我以学生喜欢的《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导入新课,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信息窗—花果山,在此我注重指导学生从上而下有序观察,会表达“天空上左边有4只小鸟,右边有1只小鸟”这样的数学信息,然后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有趣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我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此环节营造积极、活跃、的学习气氛,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创造条件。

二、解决问题,探究新知

一共有几只猴子?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最容易出现的就是数一数的方法。教师肯定,手口一致的点数。引导学生借助学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摆一摆,体会加法计算的优越性。这里考虑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好动又好玩,理解能力以直观形象为主所以提前准备的学具有小圆片、小棒和数字卡片,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再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希望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

在汇报交流环节学生可能(1)用一个小圆片表示一只猴子,摆出5个小圆片;(2)用一个小棒表示一只猴子,左边摆两根,表示石头上的2只小猴子,右边摆3根小棒,表示树上的3只小猴子,把他们放到一起,就知道一共有5只小猴子。引出算式2+3=5,这里对于孩子们想出的不同办法都给与肯定与表扬。

利用算式2+3=5,认识“+”号,通过让学生介绍各个数字代表什么来理解加法的意义。教给孩子正确的读法。依据第一个问题的解题思路,自主解决问题2一共有几只小鸟?课件出示小鸟的图片,先让学生自主解决,列出算式。然后展示交流,最后教师评价。在整个探究新知过程中,学生在小组探索、动手操作中获取了知识,体会算法的多样化,这样对于多种计算方法的认识就清晰而有条理,算法的优化才在学生的心里得到内化,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巩固练习,应用提高

其中包括基础巩固练习和拓展提高练习,基础巩固练习包括解决信息窗中的其他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说一说图中的信息,然后选择一个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将算式列在作业纸上。挑选列有不同算式的学生交流。

接下来将“枯燥”的计算练习用学生喜爱的故事及游戏形式出现,首先小猴子愿意作导游,带我们游览花果山的风景。花果山不但有很多水果,同样也是鸟的王国,树上有3只小鸟,又飞来1只小鸟,现在一共几只小鸟?解决完这个问题然后继续向前走,树上有2只小鸟,又飞来3只小鸟,现在一共几只小鸟?这里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解决完鸟的问题再逛逛花果山里的苹果园(口算)只要说出苹果上算式正确的得数,就能得到又大又红的苹果,此题进一步巩固了算法。

摘完苹果就轮到展示我的收获:画一画、填一填。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进一步理解了算理;故事继续进行,就在展示自己收获的时候,一只小猴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让学生编数学故事,列式计算。然后马上追问你还能讲出哪些“4+1=5”的故事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整个练习环节淡化了“练”的痕迹,容易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同时给每个学生参与机会,做到寓教于乐,寓学于乐。

四、课堂小结,回顾反思

本节课小结时让学生反思这样的问题:你是怎样找到数学信息的?提出了哪些问题?你又是怎样操作的?等等。通过对解决问题的反思,可以加深对加法意义的理解,并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使学生逐步具有反思的意识和习惯,以培养认真的学习态度。

9的加法课件 篇8

《进位加法》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20以内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2、通过比较、抽象、概括,形成“凑十”的思想。

3、通过计算和比较,学生对不同的算式能灵活选用不同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重点:

1、理解“凑十”法的道理,掌握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小热身。

①5 9 1 5

②9+()=10 5+()=10

③5+3= 12+6=

④8+2+4= 7+3+5=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新本领。

二、自主探究。

1、创设情境:创建温馨教室,布置生物角,小朋友们第一天带来9盆花,第二天带来5盆花,一共有几盆花?

列式:9+5= 问:你会计算这道题吗?会算的`自己轻轻说一说是怎样算的,不会算的可以用学具来摆一摆、算一算。

2、交流算法。

(1)数一数:9+5=10+1+1+1+1=14

(2)推算:9+5=10+5-1=14 (因为10+5=15,所以9+5=14)

(3)凑十法:在20数板上摆圆片

①先摆9个蓝色的小圆片,然后将5个红色的小圆片一个一个接着摆出来,结

果第一行10个摆满了,第二行有4个,一共有14个。

●●●●● ●●●●○ ○○○○

板书:9 + 5 = 14 1 4 10 9 + 1 = 10 10 + 4 = 14

说过程:把5分成1和4,先算9+1=10,再算10+4=14 ②先摆9个蓝色的小圆片,然后将5个红色的小圆片摆在第二行,结果左边10个摆满了,右边有4个,一共有14个。

●●●●● ●●●● ○○○○○

板书:9 + 5 = 14 4 5 10 5 + 5 = 10 10 +4 = 14

说过程:把9分成5和4,先算5+5=10,再算10+4=14

③小结:这两种算法都要先凑十,这种计算方法叫做凑十法。

3、优化算法:观察比较,数一数的方法、推算法还有凑十法,你更喜欢哪个?为什么?

4、小结:今天计算的这道题,和以前学的算式有什么不同?(要进位)

师:象这样的题目就是进位加法。(出示课题)

三、练习巩固。

1、看图计算。

9 + 4 = 6 + 7 = 10

小结:这些题目有什么共同点?(都是加法,凑成10)

2、在20数板上涂色并计算。

没有小圆片的帮助你们会计算吗?让我们在20数板上先涂色再计算。

9+6= 8+5=

○○○○○ ○○○○○ ○○○○○ ○○○○○ ○○○○○ ○○○○○ ○○○○○ ○○○○○

你是怎么涂的?和是多少?小组互相说一说。优化凑十法:比较两种凑十法,你更喜欢哪个?

3、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7+6= 5+4= 3+9= 5+8= 9+7= 7+7= 12+6= 8+9=

四、总结

你收获了什么?

板书设计:

进位加法

9 + 5 = 14

●●●●● ●●●●○

●●●●● ●●●●

○○○○ ○○○○○

9 + 5 = 14 9 + 5 = 14

9 + 1 = 10 5 + 5 = 10

10 + 4 = 14 10 +4 = 14

大班数学5以内的加法


这是大班数学5以内的加法教案反思,是优秀的大班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活动目标:

学习按图和操作顺序,感知图中事物的数量关系,学习列出算式。

能分别用三句话讲述出一幅图的图意,注意用词正确。

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教具若干。

活动过程:

集体活动。

出示图一。

“这是什么地方?有谁?”“哪位小朋友能用一句最简单的话将图上的事说清楚。”(山坡上有两只乌龟)教师移动磁性乌龟:“这件事还有谁也能用一句简单的话说清楚。”(又爬来了一只乌龟)请小朋友把两句话连起来说一说。

教师指图:“最后一句话应该怎么说呢?谁会用三句话把图上的事说清楚:幼儿个别、集体讲述三句话。

列算式理解其含义。

“谁能用一道算式来表示图上的表情?”

“这道算式什么意思?我们一起说说看。”

“大家一起把算式读两遍。”

小组活动第一组:玩玩讲讲水果列算式。

第二组:玩玩讲讲动物列算式。

教后感:这节课上下来,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5以内的加法。他们通过自己的操作得出结果,尝试到了成功了,所以记得很牢。

活动反思:

对于一年级新入学的孩子来说第一次正式接触加法,而在数学中,加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也是基础的基础,因此学好这一课,对以后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虽然,在学生以往的生活经历中,一些日常问题的解决使得他们对加法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朦胧印象,但是,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加法并运用加法解决问题,这还是第一次。因此,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真正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加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用数的组成知识去做加法。

一、导入凸显分与合的思想。

加法的含义来自于分与合的思想。在教学开始时,以几组变式的分与合作为基础,铺垫。让学生初步感受今天我们要用分与合来解决新问题。

二、从算理中教学。

在例题教学时,我通过图意变化,引导学生看变化的过程,说清图的意思。(小丑左手拿着3个气球,右手拿着1个气球)。同时以提问的方式出现第三句话:一共有几个气球?给学生初步建立条件与问题的概念,了解看图是要解决问题。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看图列出加法算式:3 1=4。这部分是学生的已有经验,我把重点放在了算式含义的讲解,计算教学重在算理。我采用了接受式学习方式,“ ”学生已经认识,而是通过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让学生感受“ ”的意义是合起来,将形象上的“合”和意义上的“合”结合起来。算式“3 1=4”中“3”、“1”、“4”的意义解释,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来解释,说明学生能够理解数的意义了,学生能够通过分与合的经验说出算式的意义,让学生经历形象——数——符号——语言——初步将意义整合,最后将“3 1=4”意义精简为“3和1合起来是4”。

三、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不同层次的练习符合能力的需要,重在拓展学生的能力。

看图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学生能够自己看着图说出算式的意思。

摆一摆、填一填。学生看着梨图,用自己的学具摆一摆,然后填空。将摆、写结合,将动作和语言相连接,同时,又是对数形的结合。

直接写出得数,比较“2 1=3”和“1 2=3”之间的规律:加号前后交换位置的得数不变,再通过找到的规律让学生自己找算式,充分给学生空间拓展能力。

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下面算式的意思。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图来表示算式的意思,学生很感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图可以用同一个算式来解答。

送信连一连。将连线题和有序的排一排结合在一起,将得数是5的算式全部找到。这部分环节让学生自己动手,上黑板排序、说一说,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一数学思想。

四、总结突出算理。

本节课的总结关键就突出“ ”的含义——合起来。在课的最后再回到导入的铺垫,用分与合的知识解决加法计算。

这节课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我可以通过语音语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而不是一味高调;在送信环节,学生一开始出现从大到小、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在这里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再去排一排,学生能够根据分与合的联系出现两组算式,让学生认识事物的对比过程,自主的找到算式之间的联系,而不是教师自主将这一环节延后出现;在教学中还要充分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

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游戏活动:跳花杆》:大班数学活动跳花杆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通过跳花杆的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自由探索了解单数和双数。感受同伴间相互交流的乐趣。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数学活动课,快来看看大班数学游戏活动跳花杆教案吧。

《大班数学教案:书写数字3》:大班数学活动书写数字3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通过书写数字3,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培养幼儿正确的书写姿势与习惯。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数学活动课,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数学书写数字3教案吧。

《大班数学教案:三次分类》:大班数学活动三次分类教案主要包含了课题生成,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效果分析,专家点评,活动过程等内容,学习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三次分类。尝试独立探索新游戏的玩法。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数学活动课,快来看看大班数学三次分类教案吧。

5的加法课件集锦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幼儿园教师在工作过程中,都需要提前寻找一些资料。资料的意义非常的广泛,可以指需要查到某样东西所需要的素材。有了资料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你知不知道我们常见的幼师资料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的加法课件集锦 ”,欢迎收藏本网站,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

5的加法课件【篇1】

教材分析:

《5以内数的加法》一课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计算的问题,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5以内数的分与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要能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数学意识。

本节课包括加法的初步认识和摆摆、算算,学习5以内的其他加法算式,并初步学会用加法解决生活里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本课虽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计算问题,但是学生们大都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学生缺少的是对于加法含义的理解,说不清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面对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学习基础,课程的设计就更应该充满趣味、问题设计有梯度,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的认知提高一个水平。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试一试”,第45页“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目标:

写加法算式;能根据具体情境填写加法算式。

2、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和相互交流,初步掌握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计算。

比较和推理能力。

4、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理解加法的含义,并学会5以内的加法。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提出要求:请小朋友左手拿3根小棒,右手拿2根小棒,合起来放在桌上。

提问:我们把几个和几个合起来了?(伴随提问,教师用手势表示“合起来”)

小结并揭示课题:

(设计说明:通过简单的操作,唤醒学生已有的旧知和相关的活动经验,为新知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一)学习主题图

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2、和学生一起分析主题图。

①同学们,图上原来有几个小朋友?后来又过来几个?那么现在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呢?

②教师再将图意复述一遍:原来有3个小朋友在浇水,又过来2个,现在一共有5个小朋友。

③教师带领学生将图意复述几遍。

④让学生试着自己将图意复述一遍。

⑤多找几名学生将图意复述一遍。

3、理解加法的含义。

(你是怎么知道的?

4、理解算法。

5、读算式。

6、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7、指导写算式。

8、小结:像这样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可以用加法来计算。

(二)、教学“试一试”

让学生观察两幅图,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提问:左边来了1人,右边来了2人,把左边的1人和右边的2人合起来,能得到什么?

追问:把1人和2人合起来得到的一共有3人,可以写出什么算式?

互相说一说,教师板书算式,再让学生在课本上填写算式的得数。

组织学生交流计算的思考过程,引导说出:因为1和2合成3,所以1+2=3.

5、小结。

“3+2”表示把几和几合起来?“1+2”呢?可以怎样算他们的得数?

(设计说明:紧扣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加法的含义,并由此自觉与已经学过的分与合的知识建立联系,从而感悟计算的方法。)

三、指导完成“想想做做”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先说说这两幅图的图意,然后试着把算式填写完整。

交流时,让学生先说说2+2=4各表示什么意思,再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以左边一题为例说明题目要求,弄清画圆、填数的步骤,再要求完成另两题。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想一想,直接填出得数。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说计算时是怎么想的。

5题,并交流。

5、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指导孩子书写。

(设计说明:采取多种练习形式,逐步提高计算要求,让学生扎实掌握得数在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5的加法课件【篇2】

教学设计思想:

通过课件的演示,让学生直观的体会加法的意义,初步理解加法的意义,在书写中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加以培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加法的意义,会口算5以内的加法。

2、初步了解加号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加法的意义,强调把两部分和起来用加法。

教学难点:

熟练口算5以内的加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游戏(对暗号)

5的组成师:我说1,

生:我对4,1和4合起来是5。

4、3的组成。

二、学习新知

(一)(出示课件)河里有两条小鱼,又游来一条。

※一共有几条小鱼?(

集体做两次指名说自己说同组说。

3、你能列一个算式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4、教师讲解:

像这样把两条鱼和1条鱼合并起来求一共有几条鱼?我们就用加法来计算。

5、说明加号的写法和读法“+”

举小手写“—+”

※6、说明加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以及各部分表示的意思

提问:2和1分别表示什么?3又表示什么?学生说一说,同桌互相说一说

(二)出示课件(小猴图)

2、列式计算

3、说算法

4、各部分表示什么

(三)看课件直接说图意列式,说算式的意思。

三、巩固练习

(一)摆小棒(看谁的小手最灵活,和老师一起摆。)

1、左2右1列一个加法算式

2+1=3说算式的意思。

2、左2右2列一个加法算式

2+2=4说算式的意思。

3、自己摆,列一个加法算式,说算式的意思。

(二)课间休息摘苹果游戏。(看谁会举手,趴桌休息。)

(三)学生独立作。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部分+部分=整

2、2+___=5+2+4

3+____=5+3=4

学生看图说话、列式、计算

四、课堂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加法

2+1=3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复习,课件演示又跑来一只小黑猫和它们一起玩,(学生用手表示一只小黑猫跑来的动作),现在两只手合起来,一共几只猫?(三名学生说图意,其他学生跟着做动作。)学生对于做动作很感兴趣,能够认真听别人答题,还能让自己跟着练习。

你用什么方法表示把两只小猫与一只小猫和起来呢?(介绍在说说每部分的意思及整个算式的意思,要知道已知放在等号前面,求得问题放在等号后面。练一练中把加法算是的意义进行扩展静止的两部分合起来=整体。

注意点:一年级新生对于理解图意是很困难的,让学生边说图意,边用手势表示合并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形象记忆,其他学生也做同样的动作是为了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过程。但是学生一同跟做动作的时间不要过长,以免厌烦。学生练习说图意是十分重要的应用题分析练习的开始。一两道题详细分析之后(说图意、列式,说算式中每个数字、符号的意思,说整个算式的意思。),学生掌握较好就可以说图意、列式,说整个算式的意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体会“加法交换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加法交换律

教学难点:

多角度思考问题,学习有条理说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口算练习

二、新授

1、出示图,引导生观察,自己说说图意,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说图意,求一共有多少只鸽子?怎样列式?

2、生边说师边板书:3+2=5

3、还可以怎样列式?2+3=5

师:相加的两个数交换位置后,在相加,得数不变。

5、练习,看谁说的快,说说为什么这么快。

6、摆一摆

左边摆1个图片,右边摆2个图片,请你求出一共有几个图片?

生动手操作,列式:1+33+1

7、说一说

出示图片,同桌相互说图意后独立列式。

三、游戏:比比谁聪明

(1)直接写出得数

2+1=3+2=1+3=1+2=2+3=3+1=______

(2)看图列式

生独立列式,个别纠正

(3)0+5=1+0=4+=4

(4)说一说,算一算。

(5)猜一猜,算一算

小组合作完成,看哪组列出的算式多。

四、小结

生活中有许多把两部分合起来的数学问题,希望同学们把学到的知识真正用到生活中去。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学生对于两部分合成一部分理解较好,所以加法交换率自然理解。对于说图意,学生理解较好,很少出错。

第三课时

设计思想:

通过课件的演示,让学生直观的体会减法的意义,初步理解减法是从整体里去掉一部分,并让学生能够根据数的组成进行减法计算。

教学目标:

1、理解减法的含义,认识减号,会读减法算式。

2、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减法的意义,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

教学难点:

找准原有的总数,即被减数

教学过程

一、导人

(一)对暗号(数的组成)

1、4的组成:师“我出2”生:我对2,2和2组成4

师“我出3”生:我对1,3和1组成4

2、5的组成

(二)加法复习(海里有三条鱼,游来了一条鱼,求一共有多少条小鱼)

列式。

二、创设情景:

2、引导学生提问题:还剩几条鱼?

3、解决问题

问:该怎样列式?4—1

学生答后电脑出示

4可以分成1和3,4-1=3

5、课件:小鸟图

学生说图意列式计算说算法

6、书中图:看图说图意列式计算

三、巩固练习

1、看算式,划一划,算一算

5-3=4-2=5-4=_____

2、计算

比一比,看谁计算最快

3-2=4-3=5-4=2-1=5-2=4-2=_____

3、抢答:

4-1=5-2=_____

4、开放练习

3-=14-=3-1=1-1=4

四、课堂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的收获

五、作业

书中题54页

板书设计:

减法

4-1=3

课后反思:

从加法的意义进行逆向迁移,学生里可能对比出,现在从整体中又走了一部分,求剩下的一部分就用减法。进行说图意练习理解减法的意义,效果较好。

5的加法课件【篇3】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课程下的计算教学,不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而是把它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把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的联系起来,体现了计算内容情境性的特点。同时提倡算法多样化,这又体现了计算方式多样性与计算活动思考性的特点。因此,如今的计算教学应该是灵动而又充满生气的课堂。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善于把握学生学习的起点,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研究算法,理解算理。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本课内容选自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一册第十单元第104—108页的内容20以内进位加法。

学生情况

学生是在学习了20以内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的基础上来进一步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大部分学生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已经对于这部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说出结果,但是,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学生还是很生疏的,鉴于这种形式,我在教学设计时,以学生感兴趣的麦当劳的情景引入,创设问题,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从而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手段

本节课的采用的情景教学法、操作实验法、发现法等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教学准备

采用的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小棒(不少于20根) 卡片。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教学重点:

理解“凑十”法的道理,掌握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四、教学过程

本课的设计流程图是:分六个阶段将进行;复习铺垫,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探索新知——>巩固练习,内化新知——>精心设练,乐中求新——>评价体验,情感激新。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教师:小朋友们!又是操练口算的时间了,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我先出示一组口算题,请学生回答,并说说9+1+4=的计算过程

[这里通过复习旧知,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为知识的迁移做好铺垫。]

谈话:前面我们已经学了20以内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并板书课题。《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二)、第二环节,创设情境,探索新知:这里将分二个层次来组织学生探索新知.

1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1)同学们,你们去过麦当劳吗?()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麦当劳新推出4款儿童套餐(课件)

A 汉堡/冰淇淋 B汉堡/麦辣鸡翅

9元 5元 9元 8元

C薯条/冰淇淋 D 麦辣鸡翅/薯条

7元5元8元7元

(2)老师想买A款套餐送给我的小外甥,买A款套餐一共 需要多少元钱?谁能列出加法算式.

生:列式 9+5=14 板书: 9+5= 14

[这里通过创造出生动的生活情境来提取例题,符合学生的年龄、认知特征,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容易为学生所感知,所接受。]

2、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1)师: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2) .9加5到底是不是等于14呢?请每一位同学都帮老师算算,可以借助手中的小棒帮忙.一会儿比一比哪个小组汇报的方法简洁,

3)小组汇报 (鼓励多种算法,重点强调凑十法)

a 数一数

b把9看成10

10+5=15 15-1=14

c凑十法

①摆小棒

②说过程

板书: 9 += 14

10

③谁和他想的一样再说一说

d除了把9凑成十,能不能把5凑成十?

生说计算过程。 问:为什么把9分成4和5?

师板书 +=14

10

4)、这两题都是把一个数凑成10,那么你能给这种方法起个好听的名字吗?出示:

凑十法

5、9+5=14,谁知道 5+9= 为什么?

5)、9+5=14,谁知道 5+9= 为什么? 板书小结学生的几种算法板书: 9+5 5+9

[使学生流程图的帮助下,了解凑十法的特点:先看大数 分小数 凑成十加剩数。]

6)、 在这些算法中,你最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选择一种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再结合多媒体的演示:

把5分成1和4,先9加1凑成10,再10加4得14.

[这里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孩子们通过摆小棒,经历 “动手操作—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的过程,让他们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行算法整合,既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又品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枯燥的计算学习,也变得生动有趣,形象直观了。]

(三)巩固练习,内化新知(学习8、7、6、加几)

1、把9凑十需要1,你知道把8凑十需要几吗?把7凑十呢?

2、你们帮助杨老师买走了A款套餐,剩下的三款有你们想买的吗?请同学们在组里商量一下,从B、C、D三款中选出你们组最喜欢的一款套餐,用凑十法算一算需要多少元钱?

(1)师:商量好了吗?买B款套餐的有哪个组?买C款套餐的有哪个组?买D款套餐的有哪个组?

(2)小组汇报:哪组愿意把你们组的成果展示给大家看。这三道题都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教师及时演示板书)并说一说凑十法的特点 凑十法 先看大 数 分小数 凑 成 十 加 剩 数

3、老师这里还有一道更难的题,你们敢做吗?

(1)出示: 6 + 5 = 快和组里的伙伴说一说计算过程。

生说计算过程 ,师板书: 6 + 5 = 11 [在课堂教学中适时的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自主探究学习新知,进一步巩固理解“凑十”法的道理,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

(四)精心设练,乐中求新。

这里将分三个层次来组织学生探索新知. 基本层 综合层 发展层

1、 基本层。

你们真聪明。

9+7 7+98+4 4+87+5

学生先计算,再引导学生议一议:不管大数放前面还是小数放前面,两种的计算方法是相同的,都是用先凑十法 先看大 数 分小数 凑 成 十 加 剩 数

[这样无形中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使学生进一步正确掌握凑十法 的特点: 先看大 数 分小数 凑 成 十 加 剩 数的计算方法。]

2.综合层。

配对连线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没有把计算方法简单教给孩子,而是力求在生动的情景中让每个孩子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加以建构,鼓励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本着简单数一数的方法则一带而过;凑十法简单易学则大力推广;奇思妙想的方法则大力表扬但不推广的宗旨进行教学。

5的加法课件【篇4】

《不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本P12---P13例

1、例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时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能熟练的计算。

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教学重点: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教学准备:

课件ppt 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口算法:23+20=43 43+5=48 20+25=45 45+3=48 20+20=40 5+3=8 40+8=48。

摆小棒法。先摆2捆零3根再摆2捆零5根。最后合计4捆零8根。学生边说边演示。生3:先在计数器上的十位拔2个珠子,个位上拔3个珠子。然后在十位上加2个珠子即4个珠子,个位上加5个珠子即8个珠子合起来是48。学生边说边演示。生4??

2、投影出示P8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字信息?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全班汇报发现。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学生小组交流汇报。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35+2= 二(3)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37+2= 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35+32= 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35+37=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我们以前所学的算式是横着放的是横式,还有一种是竖着放的叫竖式,又叫笔算。今天我们就来学这一种新的算法。1.媒体展现,感知竖式。

2.小组合作探究新知。出示小黑板出现探究问题 a、根据屏幕展现及摆小棒、用计数器的方法列出竖式。b、为什么这样列式,说出理由。

c、在列竖式中应注意什么,怎样计算。学生合作,老师巡视,适时点拔。3.小组汇报合成新知。

通过小组收集可能有以下几种列式方式。

师问:“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你赞成那种为什么?赞成的说明理由,不赞成的也说明原因,在部分学生的发言中接受新知。学生说不完整时,老师适时补充,(算理是个位是5个一加上2个一;十位是3个十加上0个十;只有相同数位上的它们的计数单位是统一的,所以才能相加)每位所表示的意义不同。在说明注意什么时,学生能归纳出相同数位对齐,在对从个位加起还是从十位加起有些迷惑。老师首先肯定两种都可以,同时说明在实际生活中要注意算法的优化。并列举从个位加比十位加方便快捷。从而顺得成章地得出结论。同时板书。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让学生读理解重点词语。自己写一写同桌互相检查看谁写得更好,指导书写。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35+23=43+26=

抽生板演,教师重点指导学困生。然后集体订正。2.当医生诊断。3.把横式与竖式连接起来。

四、练习巩固

完成课本12页和13页做一做

五、回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5的加法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知识迁移的学习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索的,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的算理.

教学难点:

掌握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分别出示口算卡片:8+6= 7+9= 8+4=

20+15= 16+50=

2、说出口算步骤:20+(7+5)= 30+(5+5)=

3、演示课件“”,出示:27+2=

指名口算,并说出口算的过程.(先算个位上的7加2等于9,再算20加9等于29.)

继续演示课件“”聪明的小猴子也来参加我们的学习了,它见我们都会算27加2,就把第2个加数“2”拿走了,换上了“5”,这道题就变成了27+5.你们还会算吗?下面就请同学们来算一算这道题.

二、探索新知

1、自学尝试

学生自己摆小棒,探索27加5的计算方法.

2、小组交流操作情况

3、集体交流计算方法

老师配合学生的发言进行板书.

(1)先算7加5等于12.再算20加12等于32.

(2)把5分成2和3,3加27等于30,30在加2等于32.

(3)把27分成22和5,5加5等于10,22加10等于32.

(4)从27起,1个1个地往上加,加到5是32.

4、比较

哪种方法更简便一些?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老师继续演示课件,学生随着叙述口算的步骤.(27加5,先把7和5相加得12,再把20和12相加得32.)

5、师:今天我们计算的题目和以前计算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题目有什么不同?(个位相加满十了)这样的加法叫什么?(进位加法)对,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板书课题:

师:进位加法的得数有什么特点?(原来十位上的数增加了1)为什么?(个位相加满十了,送给十位1个十,所以十位上的数就多了1个)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66页做一做的第1题.

出示:5+35=

这道题与例题有什么不同?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

强调:无论是两位数加一位数还是一位数加两位数,都要注意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

2、做一做的第2题.

48+6= 8+63= 74+9=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说一说口算的过程.

3、口算:7+6= 9+5= 6+4=

27+6= 39+5= 6+54=

同桌对比口算,互相说一说每组题有什么特点.

4、开放题

下面的□填几?

57+□=5□ 57+□=6□

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问:你是怎么想的?

四、课堂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的?

学生自由发言.

五、作业

教材第67页练习十六的第2题和第3题.

2.15+5= 9+62= 75+7= 23+8= 3+47= 4+89=

3.一个加数是67,另一个加数是9,和是多少?

5的加法课件【篇6】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并应用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归纳、概括能力以及思维灵活性。

3.对学生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辨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同学们,暑假期间,我们学校举行军事夏令营活动,三年级一班有营员42人,二班有营员45人,三班有营员55人,请你计算一下,这三个班共有营员多少人?

(1)全班试做,指名板演。

,同学们看能不能用两种方法解答?

[说明:从近期生活实际入手,使学生置于情景之中,便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为学习例2连加法做好铺垫。]

二、尝试探究构建模型

1.出示例2。

(1)全班试做。

(2)指名板演。

(3)做完的同学自己先说一说每种方法你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果怎样?

(教师板书如下:(+

然后全班同学用两种方法解答。

(+

(+

[说明:通过编题解答,使学生初步感知加法结合律,为后面归纳概括打下基础。]

4.归纳概括加法结合律。

(2)指名回答发现了什么规律。

(3)教师准确口述规律,然后出示加法结合律内容。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我们把这样的规律叫做加法结合律。

(揭示并板书课题:加法结合律)

[说明:由小组到个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发散学生的思雄,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5.学习加法结合律字母公式。

(+c=a+(b+c)

(b、c的意思。

6.做一做。

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

=(+□

7.探究复习题的另一种简便算法。

学习了加法结合律,同学们想一想:复习题怎样计算更为简便一些?

[说明:学以敢用,强化简算意识。]

8.小结:加法结合律对于我们今后的学习很有帮助,希望同学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切实掌握好。

9.质疑: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

[说明:清除练习中的障碍与疑点,使学生真正学懂会用。]

三、解决应用

1.应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2.学习例3.计算480+325+75

(1)同学们观察这道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2)全班试做,指名板演。

(3)集体订正,并指名说出这样算的根据。

3.学习例4.计算325+480+75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例4怎样算比较简便?与例3有什么不同?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全班试做,指名板演。

(3)集体订正,说出计算时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说明:把两道例题放在解决应用这个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问:我们在以前学习过程中有什么地方应用过加法结合律?

137+31+63怎样算比较简便?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6.读:阅读教材第14一15页,看看还有什么地方不清楚?

7.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结合律,并应用运算定律进行了简便运算,希望同学们在今后计算时,要根据题目特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说明:对学生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教育。]

四、综合练习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

=(+□

[说明:巩固结合律,打好基础。]

2.在符合加法结合律的等式后面打"√"号。

a+(=(a++

△+(○+b)=(△+□)+b ( )

(++

3.有一天,小明爸爸对小明说:你从1数到100,小明刚数完,爸爸便说出了这 l00个数的结果是5050,你能帮小明说明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吗?

l+2+3+4+5+?+99+100=5050

[说明: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防止思维定势。]

4.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说一说是怎样应用运算定律的?

91+89+1185+41+15+59

168+250+32135+49+65+24+11

[说明:巩固例题,打好基础。]

5.应用加法运算定律,你能很快算出下面两个算式的和吗?

1+3+5+7+??+17+19=

2+4+6+8+??+18+20=

[说明: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创造性以及较高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五、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加法结合律》导学案

【知识梳理】

1、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字母表示:(a+b)+c=a+(b+c)

2、减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用这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字母表示:a-b-c=a-(b+c)

【拓展提高】

怎样简便怎样算?

5的加法课件【篇7】

教学目标:

会读写加法算式。

2、让学生结合现实情境,初步掌握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初步培养问题意识。

教学重点:学会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游戏的信封和邮箱。

学生: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过《西游记》吗?你喜欢《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吗?那你知道孙悟空的老家在哪里?

花果山可漂亮了,今天我们就跟着孙悟空一起去花果山看看,好吗?

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1、让学生仔细看图,学会叙述图中的数学信息

2、出示猴子的画面

(让学生叙述猴子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一共有几只小猴?”

(借助课件帮助学生理解“一共有几只小猴?”的意思

(3)通过摆小棒,让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

(4)学习加法算式3+2=5,认识“+”,学会读写加法算式,并理解每部分的含义。

3、出示小鸟的画面

小朋友和小花中,任选一个和同桌说说数学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并写出数学算式

5、课间操

6、小结:把两个数合起来,可以用加法计算。

三、练习

1、先说图意,再写算式

让学生先练习用三句话来叙述图意,再写出算式

2、先照样子画一画,再填空

要指导学生先看清楚第一小题先画几个圆片,再画几个圆片,一共画了几个圆片,再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第二小题

3、游戏:小小邮递员

先要让全体学生都要练习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游戏,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中掌握今天的知识。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得开心吗?你学到了什么?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5以内的加法课件(热门9篇)》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师资料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以内加法课件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