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向领导汇报工作,越来越多的情况下需要使用报告。报告的结构会受报告类型和任务要求的影响。那么,什么样的报告算是高质量的呢?我们认为“中国行业报告”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感谢您花时间阅读本文!
国内保险科技行业处于起步阶段截止20,国内保险科技的创业公司成立200余家。其中获得私募股权融资金额仅占全球保险科技行业的4%,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保险科技创新才刚刚起步。未来在资本的助推下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科技深度赋能保险趋势显著科技与保险的结合已从营销渠道互联网化向科技深度赋能保险演进。大数据、区块链、Al等技术在精准营销、差异定价、风控与反欺诈等领域的运用,以及保险与场景的深度融合,日渐成为保险创新的主流模式。私募股权资本在此领域也在不断加码。(原文来自三个皮匠咨询文库)一、中国保险科技行业融资概况1.1中国保险科技行业融资概况自至年底.保险科技行业发生的私募股权交易总金额超过113亿元人民币。其中众安保险以超过57亿元人民币占据半壁江山。其他未上市保险科技企业通过私葵股权融资超过56亿元人民币。2017年,从全行业的企业融资数和总金额来看虽有所下降(左图)。但大额融资事件的数量较20增多(右图)。全行业的融资轨迹呈现Gartner曲线的形态是一种规律性的表现,市场回调是布局保险科技行业的机会。2017年,BAT又入股了7家拥有保险相关牌照的公司,目前总数已达到12张牌照(具体见3.4),互联网巨头相继以设立、投资等方式加速进军保险业.他们自建保险业务的资本投入与保险科技创业公司的私募股权融资共同构成行业的`融资全貌。1.3融资总额前20名的保险科技公司众安2017年完成IPO,以其总融资金额175亿元人民币,遥遥领先保险科技行业。第二梯队集中在2C类的保险中介平台.依次是管理型总代理模式、综合销售平台、以及比价销售平台。互联网直接2C的获客模式更能获得资本的认可。车联网技术服务和网络互助平台曾因模式的创新获得资本青睐,但由于监管政策趋紧,发展受到很大挑战。二、保险科技各细分赛道的投融资状况2.2不同细分领域的融资总额按创业公司主营业务发展方向的不同.将保险科技行业划分为13个细分赛道;并对总融资金额超过5亿元以上的细分赛道做如右图排序:三、谁在投资保险科技公司
随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女士们有更多的时间和更自由的经济来装扮自己,这让中国女性时尚饰品市场正日益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广阔前景的市场,一个具有巨大消费潜力的市场;而富含品牌特色,质优价不贵的中档时尚饰品市场,则是这广阔市场中最年轻、最有生机、最合乎潮流、最引人入胜、充满无数商机的市场,根据产业发展变迁的趋势和消费者的研究分析得出,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投身中档时尚饰品市场,你有很大机会成为中国未来饰品行业的大赢家。
饰品行业是从工艺礼品、珠宝首饰行业中分离出来,综合形成的一个新兴产业。饰品作为新经济的增长点,发达国家已逐步走向成熟。各种档次的专卖店、销售点星罗棋布;各种款式、各种层次的产品充分满足了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而在中国内地,这一行业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飞跃发展,人们正从温饱型步入小康型,崇尚人性和时尚,不断塑造个性和魅力,已成为人们的追求。
据我们的行业与市场研究,世界四大时尚之都以及东京、香港等城市的饰品年贸易总量近1000亿美元,我国女性饰品人均占有率不足28%,而东京68.2%、新加坡48%、香港54%、韩国68%、马列来西亚为47%, 泰国为68%。
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女性的生活品味、生活质量,正在发生着质的飞跃,
消费者崇尚特色和时尚,希望不断塑造个性和魅力,同时也崇尚文化和风情。
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民收入的高速增长,女性对饰品的需求与日俱增。针对行业的大量调研分析得出,中国的女性饰品占有率将由现在的不足28%增到45%以上。
中国有13亿的人口,6亿多为女性,按每五人每年购买一件饰品计算,每年需要消费1.2亿件。需求旺盛、潜力巨大,极具开发价值。时代的饰品文化显示出强大的发展势头和宽广的市场,从事饰品销售有着良好的利润空间。这一切让阿呀呀,七色花,哎呀呀,安之秀,新翰城,新感觉,我形我秀,哈伊丫等时间相对较久的品牌一直驻留饰品行业,同时也吸引到流星站,韩城名饰,好彩千饰,晶灵水晶,左丽右,佩琪,米恋,芳美亚, 芭比公主,西利亚,巴巴变,小资生活等一大批新的品牌加入其中,使这一行业日益变得丰富和活跃起来。
时尚饰品让女人释放美丽,美丽情结让女人慷慨解囊。街上的女性人流四处寻找着时尚饰品,可是却零零散散,专业时尚消费经济圈仍是一个空白。因而经营品类齐全,个性特色,具有良好性价比的饰品店潜力巨大,女人无奈的叹气声,敲击和触动着商家投资者的神经。女人天性爱美,当拥有了从生存消费向享受型消费转化的条件,她们对美的追求也在升华,审美情趣的时尚化和生活品位的提高,使当代女性对饰品爱不释手,因为有饰品的装点,女人变得更加妩媚动人。饰品所展现的魅力,使女人成为它最大的消费群。
心理咨询师作为一种通过科学方法和手段提供有效的心理援助的专业活动是现代社会中的一个重要职业领域,荣获“美国十大最佳工作”称号,同样是我国新世纪的十大热门职业之一。据《Money》杂志介绍,美国《CNN财富》杂志和网站日前共同评出了06年美国十大最佳工作,心理咨询师列居第十位。在一些专业人士看来,我国的心理咨询师职业蕴藏着巨大的潜力,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心理咨询师不仅可以自主执业——拥有自己的心理咨询中心,还可以担任大中小学校心理教师、医院心理科咨询师、社区心理咨询师、心理热线咨询师、企业心理咨询师、企业心理顾问。俗话说的好,“物以稀为贵”。作为呵护心灵的朝阳、铂金职业,如今心理咨询师在外界炒得很热,然而越来越理智的人们十分质疑心理咨询师的职业收入和未来发展前景问题。
据了解,心理咨询师收入属于中上阶层,目前,在美国,心理咨询师每个小时的收入可以达到150美元左右。在国内,心理咨询收费从每小时100元至1000元不等,平均收费200元/小时。在南京,平均收费100―200元/小时,在北京的一些CBD商务区内,咨询收费往往会达每小时100美元。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第一步必须要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达到国家规定的统一学时后,获得国家级CETTIC证书;
第二步,在获得国家岗位技能培训结业证书后,您可以向培训机构提出参加全国统一考试的报考申请;此后,如能顺利通过全国鉴定考试,您将获得全国通用的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开始助人助己的从业之路。
第三步,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是需要不断积累经验和不断接受督导,才能不断成长的。 为此,见习实习和接受督导是心理咨询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第四步,心理咨询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无论在什么时候,理论提升都是每一位心理咨询师的必修课。已从业的心理咨询师可以定期参加相关继续教育的培训,参与心理学界专家学者的讲学,阅读心理咨询经典名著,在随时随地的学习中不断提升自我素养与实战能力。
【柯华登】柴油发电机组经营策略分析
柴油发电机组在国内的市场发展不断趋于加强扩大的趋势,使用的范围行业性质也是在不断地完善中,相信很多发电机组厂家都很关心今后柴油发电机组经营策略会有什么变化,可以从中获取什么样的盈利信息,今日,柯华登就和大家一起来分析分析!
一、柴油发电机组市场细分策略
由于市场细分的重要性,国内越来越多的柴油发电机组企业已经开始关注并加以应用。但由于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以及“市场细分”理论体系本身尚未完善,加之市场细分方法的实际应用在国内也鲜有流传,故许多企业在运用时往往容易陷入认识的误区,即不管市场所处的竞争结构和环境只对市场进行静态的浅度市场细分,而当市场的竞争结构发生变化时仍然使用原有的市场细分方法从而丧失了很多市场机会,甚或丢失已有的市场份额。
动态的深度市场细分是市场竞争中、后期企业取得成功的必然选择,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锁定自己的目标市场群体,集中有限资源,运用差异化的深度沟通策略并辅以多种手段赢得其“芳心”并不断培养其忠诚度,从而达到最大限度阻隔竞争对手的目的。而使用静态的浅度市场细分的企业,由于与客户建立的是一种“不痛不痒”的关系,其客户忠诚度极低,当有更多的企业进入该行业抢夺市场时,企业能采用的市场竞争手段也就是价格战和增加广告投入等常规方法了,其实这是众多企业对市场细分认识不足的一种无奈选择。
二、柴油发电机组市场创新策略
在互联网时代,创新是柴油发电机组企业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做企业,谈创新,不仅仅要了解终端用户,更要理解消费者,从终端用户的角度来看,做真正有价值的创新。
三、品牌定位与品类规划
打造一个柴油发电机组品牌,光有热情和资金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把品牌定位和品类规划这两个事情做正确。
品牌的定位和延伸的实战中正面和反面的例子都有很多,关键在于品牌的核心价值能否顺利过渡到新产品或者新品类中去。
四、柴油发电机组新产品差异化战略
第一,柴油发电机组新产品概念越具象、越简单越好。越具象终端用户越容易理解,就越容易走进用户心理。
第二,体现用户需求点,它不仅仅是一个新颖的词语,这个词语它必须携带着价值、利益、需求,这才是最核心的,因为通过概念去表达需求的,而不是玩文字游戏的,所以不要本末倒置。
第三,从老产品分化或者老产品的融合。这样可以借力老产品的认知基础,要创造一个全新陌生的概念,很难快速为终端用户认可,教育成本太高。
负重前行的中国银行业――穆迪公司2002年中国银行业展望报告点评
基于中国银行体系对于中国未来经济增长至关紧要的影响力,近期世界不少有影响的金融研究机构、评级机构不约而同地发表了对于中国银行体系的一系列研究报告,其中比较有影响的,如2002年12月高盛公司发布的对于中国银行业的预测、2002年10月里昂证券发布的对于中国银行业的评论、以及2002年10月穆迪公司发布的对于中国银行业发展展望的研究报告。这些报告从不同的侧面观察和总结了中国银行业近年来的主要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尽管角度不同、数据也未必准确,但是这些研究报告确实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观察侧面。比如,高盛公司在研究报告中指出,从当前中国银行业的发展趋势看,中国的银行体系最值得担心的倒不是类似东南亚金融危机中东南亚国家的银行业所出现的摧枯拉朽般的倒闭风潮,最应当担心的倒是想日本的金融体系一样,因为迟迟不推出彻底的金融改革,不仅使得银行体系一蹶不振,而且还严重制约了日本经济的复苏和增长潜力的发挥。
在上述种种报告中,穆迪公司的研究报告相对更为中立,分析也更为全面,因而尽管其中可能有这样或者那样不全面和准确的地方,但是同样值得我们予以关注。在这份2002年10月发布的研究报告中,穆迪公司宣布在综合考虑了在政府主导下的银行业改革措施、市场开放带来的压力、整个银行业正在面临的挑战等因素之后,将中国银行业的评级确定为稳定。
一 穆迪公司对于中国银行业的总体评价
在研究报告中,穆迪公司注意到中国的银行业在改革中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并且是中国政府在制定其改革日程表时优先考虑的行业。这是由中国独特的改革路径所决定的:中国银行体系积存的高额的不良贷款,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经济转轨的成本;中国政府如果要试图建设一个健康的银行体系,必须要寻求适当的方式和渠道为这些巨额的成本买单,同时控制新的不良贷款在银行体系中产生。
因为中国银行业目前问题的形成有历史的原因,其解决也需要一定的步骤和阶段,同时也考虑到银行改革过程中可能来自金融、政治和社会层面的压力,穆迪公司认为在稳定压倒一切的前提下,目前如果断然全面在银行市场引入市场机制必然是弊大于利。这种渐进的改革思路显然与前述高盛公司激烈的银行改革思路有明显的区别。
由于国有银行在中国的金融体系中一直占据主导性的地位,因此国有银行改革的进展状况直接影响到对于中国银行业改革的进展的评价。在穆迪公司看来,中国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继续垄断中国的金融系统,它们也是整个系统风险的来源;穆迪公司在研究报告中指出,由于业务范围狭窄、国有企业表现不佳、沉重的税负和僵硬的利率政策,四大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很高,而资本水平则很低。四大银行由于贷款损失准备金不足,没有足够的能力核销自己的不良贷款。特别值得指出的是,穆迪公司在研究报告中强调,如果单纯依靠银行自身的经营,四大银行很难保证整个金融系统的偿付能力;从长远角度来看,中国的银行有可能需要注入更多的公共资金才能与国际标准接轨。这实际上就是我们经常提及的“谁应当为国有银行的巨额不良资产买单”的问题,巨额的不良贷款已经形成,损失也已经形成,要回避这个尖锐的问题显然是难以持续下去的,在穆迪公司看来甚至可能会威胁到国有银行对于金融体系偿付能力的支持水平。显然,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评价。如果按照穆迪公司的看法,研解决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就必须要注入更多的公共资金,但是如果在注入公共资金的同时又不能给国有银行形成预算软约束的预期和可能产生的道德风险,目前看来还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难题。
从总体的发展趋势看,尽管中国的不少银行的负责人反复强调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问题,在穆迪公司看来,中国银行业的透明度和公司治理机制仍然不佳,由此穆迪公司预期政府在未来五年内将国有银行转变为按照市场机制运营的商业实体的目标显得有些过于乐观。这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判断:我们的监管机构陆续宣布的一系列银行改革和发展的目标,究竟是否可以按期完成?
在穆迪公司的研究报告中,提及的中国银行业在2002年可圈可点的改革进展并不多,无非是一些国有银行开始意识到来自中国政府的直接支持在将来会逐渐消失,有的国有银行采取了新的风险管理措施,有的还退出了无利可图的产业,撤并了位于不太富裕的农村地区的经营网点。另外,一些新上市的银行经营状况相对较好,机制也相对较为灵活,穆迪公司甚至乐观地认为这些上市银行可能也为整个行业树立了新的标准,这些银行的成功在穆迪看来甚至也有可能引领国有商业银行走出困境。如果考察目前为数不多的上市银行并不十分出色的经营业绩、以及新桥集团入主深发展之后发出的“随处可见可以改进、创造价值的空间”的感叹,我们认为穆迪公司确实是高估了这些上市银行可能的影响力,也低估了这些上市银行在股权结构、市场竞争能力方面的缺陷和不足。
从具体的银行业务领域看,穆迪的研究报告特地提及了中国的银行业在2002年的消费信贷业务和信用卡业务是增长的亮点,但是穆迪认为因为中国缺乏良好的信用文化以及个人信用数据的积累而制约了这些业务的发展。实际上,信用数据的积累和个人信用风险的管理并不一定有一个统一的、适用于全球的模式,在中国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同样可能寻求到消费信贷业务和信用卡业务的增长空间和立足点,只是银行业是否有足够的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来把握这些业务的增长能力而已。穆迪公司的研究报告特地强调说2002年中国的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不能令人满意,并且认为相关政策和定价措施都不是十分明确是重要原因,实际上2002年中国的银行业对于中间业务的重视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中央银行在对于中间业务的`管理方面也显著地放松了管制,这是十分值得关注的一个趋势,我们可以乐观地看到,如果价格的管制能够进一步放松,银行业的中间业务在2003年会有一个显著的发展。
穆迪公司的研究报告对于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判断与许多媒体的刻意炒作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实际上,尽管穆迪公司认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速了整个银行业的自由化,而且这些影响对于中国内地的银行的影响会在不远的将来逐步体现,但是,穆迪公司也坚持认为,外国银行的竞争则要在更长的时间以后才会对本地的银行形成真正的威胁,而且这些国际银行会带来资本和专业技术。穆迪公司没有看到的现实是,由于中国银行业在激励机制、市场开发机制、公司治理等方面与外资银行相比处于劣势,中国的银行业在客户和市场创新等方面正在逐步被边缘化;规模十分有限的外资银行重点争夺的就是中国银行业中最为优秀的客户、最为优秀的人才、推出的也是最富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这一趋势在媒体刻意炒作的南京爱立信事件
之后已经成为当前国内银行界广泛关注的一个趋势。二 2002年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变迁:银行业洗牌还没有展开
在比较中国的银行改革与工业企业改革时,中国的银行界人士经常强调银行业改革是落后于工业改革步伐的,现在这一判断也出现在穆迪公司的研究报告中。在此基础上,尽管穆迪公司认为中国政府五年内将国有银行改造成真正的商业银行的目标有些过于乐观,但是穆迪公司还是认为会有一些银行在改革的过程中的表现将会优于其它银行,而且这种优势会随着改革的深入而不断加强。显然,这是一个重新洗牌的过程,只是在2002年这个洗牌过程并没有充分的展开。
首先看国有银行。因为国有银行的地位是如此的重要,穆迪公司强调认为国有银行在可预见的将来将会一如既往的得到政府的支持,但是穆迪公司坚持认为国有银行要想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还必须得到政府的帮助,其中特别建议要政府在恰当的时候注入资本金。这显然是呼吁政府注意在银行体系积累的巨额不良资产及其可能对于银行的稳健性和金融体系的安全性造成的负面影响和压力。一直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四大银行依然垄断了整个系统的资产、存款和贷款,根据穆迪公司的统计,目前四大银行占整个系统存贷款的份额分别为67%和61%,贷款市场份额的下降(1998年为68%)主要是因为国有企业表现不佳,而这些国有企业是四大国有银行的主要客户。
与国有银行在保持垄断地位下的市场份额下滑相对照,中国的股份制银行和城市银行的增长空间有所拓展。穆迪公司注意到,20世纪八十年代建立的10家股份制银行已有4家上市,这些银行目前看来盈利能力更强,不良贷款率更低,其关注的客户重点是沿海发达地区的外国公司和合资公司;而且这些银行也易于吸引外资银行的合作。穆迪公司还强调,中国的城市银行增长很快,一些银行,如上海银行、南京城市银行,已经获得了外资银行的投资,但城市银行的管理和内部控制水平也不高。我们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外资银行进入之后,其在目标客户的定位、目标市场的界定、已经相应的经营方式上,外资银行实际上与国有银行基本上没有太多直接的竞争和冲突,倒是这些股份制的银行和城市银行将更多地承受外资银行进入的压力,这一点值得穆迪公司在分析中国银行体系时重点关注。
至于政策性银行,基本上是主导政策性贷款的格局,在穆迪公司看来,国家发展银行的增长速度最快,它也是三家当中改革最深入的一家。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到目前为止,中国的银行市场上,尽管政策性银行的业务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究竟如何界定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之间的区别、政策性业务究竟应当控制在多大的规模之内、多大的范围之内?都是缺乏明确的问题,换言之,中国目前还没有一个专门的针对政策性银行的“政策银行法”,这是制约中国政策性银行业务发展的关键性障碍,可惜这一点在穆迪的报告中没有提及。
随着国有银行退出农村市场,农村信用合作社成为农村金融市场的主导力量。目前,中国8亿农民的金融服务主要来自于38,000个农村信用合作社,这些信用合作社大约占整个金融系统资产的10%。穆迪公司的研究报告注意到,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其经营活动蕴藏了很大的风险。穆迪公司预期,虽然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农村信用合作社不是国有金融机构,但从稳定角度出发,穆迪认为政府会在需要时提供必要的帮助。我们认为,农村信用合作社经营活动中蕴藏的风险,很大程度上是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缺陷、地方政府干预严重、关联贷款的监管不到位等因素导致的,如果由于考虑稳定的原因就过多地给予这些机构以政策性的支持或者是隐含的担保,实际上并不利于农村金融机构在未来的健康发展。
按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中国政府会在2006年年底前完全取消对银行业的业务和地域限制。在当前阶段,外资银行一般会选择与本地的银行合作,这样运作的成本更为低廉。穆迪公司的研究报告指出,在短期内外资银行的市场份额不会有很大幅度上升,但是,同样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外资银行争夺的优质客户对于中国的银行业的冲击实际上在直接推动国有银行为主导的中国银行业走向边缘化。
三 中国银行业的增长空间何在?
为什么中国的银行体系不良贷款比率较高而外资银行还是纷纷涌入?其中一个最为关键性的因素,是中国的金融市场的快速增长的前景吸引了他们的进入。具体来说,中国金融市场为银行业的增长创造了多方面的业务空间。
首先,在穆迪公司看来,零售银行业务会有一个快速的增长,实际上这已经成为当前中国银行业的现实,不少的银行已经宣称就业务增长的重点转向零售业务。实际上中国的零售银行的两大增长点为住房信贷和汽车信贷,因为网点众多、客户的基础广泛,国有银行将在这一市场上占有优势。从国际比较角度考察,中国的消费信贷近两年来虽有增长,但水平较其他亚洲国家低,仍有增长潜力。从不同银行的市场表现来看,2001年中国的住房信贷占消费信贷增长的70%以上,工行于2001年年底超越建行,成为这一市场上的最大放贷者。汽车信贷也在价格、利息及国家政策等方面的刺激下成为另一增长点。目前看来,所谓“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所谓“小康社会应当也是小车社会”,因此未来这两个领域的增长不仅会带动中国未来经济的增长,同样也会带动银行零售市场的增长。
其次,银行卡业务增长显著也已经成为中国银行业的一个显著的增长点。根据穆迪公司的观察,中国银行业在银行卡市场上的竞争已经使得市场进一步细化,不过市场的渗透率总体上依然偏低。基于当前中国信用环境的现实,中国的银行业发出的银行卡主要为给零售及公司存款客户的借记卡,真正的信用卡反而发展有限,商业银行从这些银行卡业务中刻意获得的收入除了通常的利差收入之外,还有电子支付、资金转移及购买与出售投资产品(如银证通等业务)等方面获利。
第三,穆迪公司关注到中小企业与私人借贷者的贷款满足程度问题。穆迪公司注意到中国政府正致力于改进对于中小企业和私人借贷者的贷款服务,如鼓励银行向部分企业放贷,修订法规,对中小企业重新界定,建立信用机制等,人民银行放宽了对中小企业贷款利息幅度的限制等等,不过穆迪公司考虑到这些客户的信息透明度与资信质量问题后,认为这些中小企业很难获得大笔的贷款。实际上,穆迪公司的研究报告没有注意到一点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首先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其次融资难并不仅仅是贷款
难,仅仅依靠银行贷款也不能解决中小企业的问题,而需要政府的扶持、创业资本的介入和股票市场的建立等多个方面的支持,而且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其对于贷款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四 中国银行业当前值得关注的主要问题
穆迪公司在研究报告中重点指出了中国的银行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从银行内部经营管理的角度看,主要有以下的问题:(1)公司治理方面的缺陷,这一问题在国有银行中尤为严重。穆迪公司注意到,最难进行改革的地方是管理责任制,国有银行的官本位导向,使得国有银行内部的运作有如政府内部的官僚体系,被委派的高级管理者任期短,多强调短期目标而非持续性的改革。同时,缺乏管理激励机制也会阻碍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归结穆迪公司的分析,国有银行的治理问题,无非是官本位和激励不足的问题,这已经成为几乎所有银行界人士的共识,但是目前的关键是如何采取行动。(2)会计与披露标准的改善:穆迪公司注意到中国政府正致力改善银行的透明度与信息披露,如2001年财政部颁布了针对金融机构的新的会计准则。2002年起,中国的银行必须公布5级分类的结果,根据不良资产水平做出计提准备并向人行做出季报。但国有银行被豁免根据新的会计准则做出计提准备。同时,穆迪公司注意到财政部对计提准备的限制放宽,但财政部对坏帐冲销仍严格控制。显然,这个领域是有一定进展的,但是进展十分有限。(3)如果说前述公司治理问题和信息披露问题是两个老问题的话,穆迪在研究报告中还专门提出了中国的银行体系中存在的操作风险的问题。穆迪公司强调,由于经营规模与历史遗留问题,国有银行的操作风险要比股份制银行高。这主要是因为四大银行有广泛的网络与官僚体系。内部信息不流畅,决策机制官僚化,要建立全国性的数据库还需要好几年,目前为止,部分客户信息还通过手工获取与传输,易发生错误。同时,穆迪公司认为中国的银行业存在的不恰当的管理责任制赋予高层管理者极大的决策权,导致滥用职权和舞弊现象的发生。另外,穆迪公司认为过去国有银行的管理是基于一致同意的基础,责任不明确,导致低效率和操作风险,目前国有银行正在机构扁平化、责任与权力分工明确等方面做出努力,穆迪公司认为长远来讲这可能有助于降低操作风险与提高效率。实际上,中国的银行业的庞大的分支机构网络,使得总行对于偏布各地的分支机构实际上处于失控的状况。有不少学者认为当前中国的银行业的问题主要是层级过多、授权不当等问题,实际上这个问题的根本还是内部信息的传递和信息网络的支持问题,这一点是穆迪公司的研究报告中值得重视的一个新的关注点。
其次,从银行业经营的外部环境看,穆迪公司认为值得关注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利率自由化的进程缓慢。但是,在十六大报告中已经明确提出要推进利率的市场化,目前看来这一改革举措在环境适当的时候还是可能会加速。(2)贷款评级体系可能出现重大转变,同时贷款清收的难度加大。这主要是指全面实施贷款的五级分类体系,由此可能会推动贷款质量的下滑。另外,中国人民银行定下了在2006年将不良贷款率降至15%的目标。目前看来不少银行都宣称许不良贷款水平持续改善,但需要指出地,这些银行处置不良贷款的速度能否保持现在的水平值得关注,因为从不良资产处置的技术角度观察,在处理完较好的不良资产后,后续的处置工作难度将会加大。在处置的过程中,国有银行还需要大量的收益以弥补处理不良资产所产生的损失,这对不少银行来说都是很有挑战性的。(3)银行资本水平依然不足,但非紧迫问题。穆迪公司认为,尽管资本金水平不足,但是中国银行业的充足的流动性以及储户对政府的信任还是减轻了这一压力。只要经济保持繁荣稳定,没有重大外部变故发生,银行将继续在稳定的环境中寻求发展。
总之,穆迪公司对于2002年中国银行业发展展望的研究报告尽管其中有不少地方也有语焉不详、甚至未必全面和准确的地方,但是在不少方面对中国银行业确实也提出了值得重视的意见和分析结论,这显然对于正在负重前行的中国银行业是有积极的参考意义的。
本报告从以下几个角度对对联行业的市场需求进行分析研究:
1、用户消费规模及同比增速:通过对过去连续五年中国市场对联行业用户消费规模及同比增速的分析,判断对联行业的经济规模和成长性,并对未来五年的用户消费规模增长趋势做出预测,该部分内容呈现形式为“文字叙述+数据图表(柱状折线图)”。
2、产品结构:从多个角度(1-3个),对对联行业的产品和服务进行分类,并给出每一类细分产品和服务的用户消费规模和在行业中的占比,帮助客户在整体上把握对联行业的`产品结构;该部分内容呈现形式为“文字叙述+数据图表(饼状图)”。
3、市场分布:从用户的地域分布和消费能力等因素,来分析对联行业的市场分布情况,并对消费规模较大的重点区域市场的消费情况进行分析,包括该区域的消费规模、消费特点、产品结构等;该部分内容呈现形式为“文字叙述+数据图表(表格、饼状图)”。
4、用户研究:主要研究用户的消费行为,包括用户关注的产品因素、购买频率、购买渠道、竞争格局
本报告主要以市场份额为指标来分析对联行业的竞争格局,对细分产品和服务也给出同样的市场份额指标和竞争格局分析,同时根据市场份额和市场影响力对主流企业进行竞争群组划分,并分析各竞争群组的特征;此外,通过分析主流企业的战略动向、投资动态和新进入者的投资热度、市场进入策略等,来判断对联行业未来竞争格局的变化趋势。
对标杆企业的研究一直是中经视野研究报告的核心和基础,因为标杆企业相当于行业研究的样本,所以,一定数量标杆企业的发展动态,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行业的主流发展趋势。本报告精心选取了对联行业规模较大且最具代表性的5-10家标杆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包括每家企业的基本情况、产品体系、经营数据、技术优势、发展动向等内容。本报告也可以按照客户要求,调整标杆企业的选取数量和选取方法。
本报告对对联行业投资机会的研究分为一般投资机会研究和特定项目投资机会研究,一般投资机会主要从细分产品、区域市场、产业链等角度进行分析评估,特定项目投资机会主要针对对联行业拟在建并寻求合作的项目进行调研评估。
20的中国经济,是加入WTO后稳定发展的一年,国民经济稳步提升,人均消费水平得到提高,纵观年的中国酒业,也是在一片风光旖旎、多元多维的变化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盘点总结2004年的中国酒业,是为了细细品味陈年的余香,更是对新一年中国酒业更多精彩的向往!
一、2004年中国酒业的基本概况:
1、2004年中国酒业的生产情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结果,2004年我国饮料酒总产量约为3464.48万千升,其中白酒为311.7万千升,同比增长2%;啤酒为2910.05万千升,同比增长15.2%;葡萄酒为36.73万千升,同比增长14.7%;黄酒180万千升;果露酒26万千升;酒精为285.96万千升,增长12.5%。
各酒种产量前十名的省份排序分别为:
啤酒:山东、广东、黑龙江、浙江、辽宁、河南、江苏、福建、北京、安徽。
白酒:山东、四川、江苏、河南、安徽、辽宁、湖北、吉林、内蒙古、河北。
葡萄酒:山东、河北、天津、新疆、吉林、北京、河南、甘肃、安徽、云南。
酒精:山东、吉林、黑龙江、河南、江苏、广西、天津、云南、四川、安徽。
2、2004年中国酒业的效益情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结果,2004年中国酒业规模以上企业共完成销售收入约为1478.77亿元, 利润完成101.9亿元,完成税金227.85亿元。
其中:
白酒完成销售收入613.0亿元,比去年增长12.41%;利润完成58.66亿元,同比增长38.77%;完成税金100.10亿元,同比增长9.87%。
啤酒完成销售收入623.94亿元,比去年增长17.58%;利润完成30亿元,同比增长32.72%;完成税金111.35亿元,同比增长13.1%。
黄酒完成销售收入37.74亿元,比去年增长16.11%;利润完成2.97亿元,同比增长16.11%;完成税金3.77亿元,同比减少0.65%。
葡萄酒完成销售收入74.34亿元,比去年增长17.06%;利润完成8.45亿元,同比增长12.07%;完成税金9.30亿元,同比增长4.3%。
果露酒完成销售收入31.3亿元,比去年增长16.11%;利润完成1.82亿元,同比增长39.00%;完成税金3.33亿元,同比增长69.45%。
酒精完成销售收入98.44亿元,比去年增长35.13%;利润完成2.18亿元,同比增长104.00%;完成税金5.61亿元,同比增长15.83%。
(1)税金:山东、广东、浙江、黑龙江、辽宁、福建、江苏、北京、湖北、四川。
(2)利润:广东、山东、湖北、四川、辽宁、福建、浙江、北京、广西、陕西。
白酒:
(1)税金:四川、贵州、山东、安徽、江苏、山西、广东、内蒙古、河北、北京。
(2)利润:四川、贵州、山东、内蒙古、安徽、江苏、山西、湖北、河南、湖南。
葡萄酒:
(1)税金:山东、天津、河北、北京、吉林、新疆、云南、甘肃、上海、宁夏。
(2)利润:山东、天津、河北、北京、陕西、上海、河南、云南、甘肃、辽宁。
黄酒:
(1)税金:浙江、上海、江苏、安徽、山东、广东、北京、河南、湖北、福建。
(2)利润:浙江、上海、江苏、山东、广东、安徽、广西、湖北、河南、北京。
果露酒:
(1)税金:海南、湖北、内蒙古、宁夏、广东、湖南、广西、江西、北京、上海。
(2)利润:湖北、海南、宁夏、内蒙古、广东、黑龙江、北京、山东、江西、湖南,
酒精;
(1)税金:江苏、黑龙江、河南、天津、山东、吉林、安徽、四川、广西、广东。
(2)利润:河南、山东、黑龙江、江苏、吉林、山西、四川、河北、广西、湖北。
3、2004年中国酒业的发展特点:
随着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的逐步落实,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我国酿酒行业产业结构得到合理的调整。从2004年国家统计局统计的规模企业各项经济指标的结果来看,全国酿酒行业产量略有增长,经济效益大幅提升。
在各酒种中,啤酒行业产量继续居世界第一位,且有望突破3000万千升大关,啤酒与葡萄酒的增长速度列各酒种前列。在2004年各企业解决原料涨价等不利因素,利润同比增长30.80%,又有较大幅度上扬。葡萄酒呈现朝阳产业的活力,依旧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和较高的利润率。
白酒作为国家控制的产品,在产量保持稳定的基础上,销售收入和利润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特别是利润增长近四成。2004年,四川、山东、安徽三个产酒大省产量下降,但经济效益都有增长。白酒产量前20位企业中有10个企业的产量下降,但销售收入排名前20位的企业中除1家下降外,19家企业都得到了增长。这说明在开始执行的从量消费税的影响依旧存在的情况下,白酒企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盈利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健康、保健意识的增强,果露酒、葡萄酒、黄酒等酒种得到高速发展。
特点之二: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向骨干企业集中,规模经济进一步凸显。
在白酒税制影响、啤酒原料涨价、葡萄酒基地遭遇灾害等因素的影响下,龙头企业品牌产品都表现出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有关调查机构的调查结果也显示,品牌已经成为消费者选择酒品的第一考虑因素
白酒行业前20位企业的利税总额达到104.77亿元,占全国白酒利税总额的87.08%;其中五粮液的税利总额占白酒税利总额的24.05%,利润占白酒总利润的41.77%;茅台的税利总额占白酒税利总额的15.18%,利润占白酒总利润的22.03%。2004年利润超过1亿元的企业为五粮液、茅台、剑南春、泸州老窖、全兴、河套、汾酒7家,7家利润总额达45.32亿元,占白酒利润总额的77.25%。
啤酒行业产品区域性消费特点较为明显,但随着青岛、燕京、珠江、华润等企业全国战略布局的逐步深入,啤酒品牌也开始突破地域。啤酒2004年利税总额超亿元的企业有29家,利税总额达到75.39亿元,占全国啤酒利税总额的53.34%。
葡萄酒行业中张裕、王朝、三家长城、威龙、华东七家企业的利税总额占本行业的87.66%;黄酒行业中绍兴黄酒集团、上海金枫、绍兴东风酒厂三家企业利税总额占本行业的49.63%;果露酒中海南椰岛鹿龟酒、湖北劲酒两家企业利税总额占本行业的60.39%。
2004年酿酒行业资本运营风起云涌。业外资本试水酒业,业内资本扩张企业整合非常活跃。2004年内,全国酿酒行业资本运作额达60亿元以上。
面对越来越多的国外洋酒企业虎视眈眈的觊觎国内市场的态势,我国酿酒企业在规模竞争中,只有加快资本整合,资源整合,才会在更激烈、更讲游戏规则的市场竞争中抢得先机。
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国企改革的不断推进,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消费者保健意识的增强等变化,根据市场的特点,如何培养消费者对产品的忠诚度,扩大市场需求,构筑合理的产品结构,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的技术含量,实现利润最大化,成为我国酿酒企业当前和今后工作的主题。
2004年白酒低度化趋势更为显著,产品升级换代步伐加快。低酸、低酯、低甲醇类白酒和利用苹果、葡萄等水果作原料开发出的水果发酵蒸馏白酒,这些适应市场的个性化产品得到快速发展。强调卫生、安全、健康的新品种研发和推广得到进一步重视。
啤酒企业纷纷进军高端啤酒市场,推出纯生化啤酒、不使用甲醛助剂啤酒等高技术产品的企业不断增多。
黄酒正在从传统走向现代,黄酒企业一直在降低黄酒的甜度,生产以干酒、半干酒及半甜型酒为主体黄酒产品。绍兴黄酒集团的“纯生黄酒”项目,是目前黄酒行业中科技含量最高的生产线;采用冷冻过滤解决了一直困扰黄酒行业的黄酒沉淀问题。一些黄酒的名牌企业经济效益也大幅提高。
数据分析报告顾名思义肯定是要有数据来说话的,这是资料站为您准备的销售数据分析报告,希望你喜欢!销售数据分析工作涉及到销售成本分析(包括原材料成本、制造损耗、运输成本等)、销售利润分析(包括纯利润和毛利润)、客户满意度分析、客户需求分析等。
要进行销售数据分析,主要是统计和分类,必须借助一些工具,单靠人基本是无法完成的,尤其是客户较多或产品比较多的情况下,更是困难。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excell,把数据都输进去,然后统计,分类,生产图表,这样就对数据有个比较直观的了解。或者是使用ERP软件或其他一些管理软件,更简单,直接就可以生产图表。然后利用一些统计学的知识对这些数据图表进行分析,了解销售状态,做出决策。下面是写作销售数据分析报告的方式方法。
ABC分析法又称帕雷托分析法,也叫主次因素分析法。它是根据事物在技术或经济方面的主要特征,进行分类排队,分清重点和一般,从而有区别地确定管理方式的一种分析方法。由于它把被分析的对象分成A、B、C三类,所以又称为ABC分析法。
ABC分析通过用于对一段时间商品销售情况的分析,可以为商品管理提供依据。评估一个商品的销售情况好坏的指标有以下三种:销售额、销售数、毛利。单一用哪个指标进行分析都不够准确,所以对这三个指标同时进行分析,也就是给这三个指标一定的权重。比如销售额占x%;销售数占y%;毛利占z%。则该报表的显示形式如下:
其中:综合值=销售额*x%+销售数*y%+毛利*z%;x%+y%+z%=1;分类结果显示AB或者C;
按照所计算的综合值进行排序,观察累计综合值%的变化情况,将累计额百分数为20%以前的这些商品标记为A类,进行重点管理,采取的策略为对相关品的引进;将累计额百分数在20%—90%之间的商品标记为B类,进行一般管理;将最后的累计额为10%的商品进行淘汰管理。
根据货品管理及销售的情况,对ABC理论进行了一定的变化,这样对零售业的商品管理来说更具有一定的操作性。
比较分析,也称为对比分析,就是同一个指标在同一类对象的不同实体或同一实体在不同维度上进行对比,从而得出有价值的决策信息的一种方法。非常简单,但直观易懂,在实际中应用非常普遍。同比,也叫同期比,表示和去年同一时间段的比较。
环比,表示本月和上月的比较。一般比较分析会结合图形分析,使得结果更加明显。
从形式上看,比率分析是指两个指标相除。按指标和实体范围的不同,常用的有以下几种类型:
1、同一实体、同一指标,在不同时间的比率。如销售额增长率等。
2、同一类实体、同一指标,在同一时间的比率。如毛利贡献度、销售额占比等。计算方法是单一实体的指标除以所有实体的指标之和。
3、同一实体、不同指标,在同一时间的比率。如毛利率,周转率等等。这类比率都有特定的商业含义。
20—80分析来源于“二八原则”,也叫二八定律或20/80原则,意思是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
在零售业中,可以根据同一类实体在同一指标间进行二八分析;从而选出需要重点管理的对象(20%部分)。一般应用比较广泛的分析对象包括:库存商品(按库存金额进行分析);商品(按销售额或者毛利进行分析);供应商(按销售额或毛利进行分析);客户(按销售额或毛利进行分析)。
排序分析方法是在销售数据分析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按照某一指标或某几个指标按照从大到小或者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这种分析方法的好处在于清晰地让分析者知道最多或最少的实体情况。一般排序分析应用在以下几种情况:
1、同一实体、同一指标在不同时间的排序情况,如某一商品在一个月销售额排序情况;
2、同一类实体、同一指标在同一时间的排序情况,如小类中所有商品在今天的销售额排序;
3、同一实体、同一时间、多个指标排序情况(由主次排序因素组成),比如商品先按销售额排序、再按毛利排序;
4、分组排序分析,如按照供应商分组,对供应商所供应商品的销售额进行排序。
动态分析法是根据在一段时间内的数据变化,通过计算各种动态分析指标来描述现象发展变化的过程和结果,进而揭示现象发展变化的速度、趋势及规律性,并依此可对现象未来发展做出预测的统计分析方法。
动态分析的指标按其分析应用的情况和计算方法不同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通过将各期发展水平进行平均所形成的,包括平均发展水平、平均增长量、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另一类是通过发展水平之间的对比计算形成的,包括增长量、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等。
发展趋势分析方法是基于动态分析中的一种,分为中短期趋势分析与预测方法、长期趋势分析与预测方法、季节变动分析与预测方法。
图形分析的方法是利用图形的直观效果来展现查询结果数据,分析图形包括:饼状图、柱状图、折线图、区域图等。从图形分析的方法来说,一般有以下三种方法:
通过用图形表现出数据之间的比较关系;
一般用曲线图示法来表明某一实体某个指标的数据发展趋势。
用因果图示分析法把影响分析问题的诸多因素用图形表现出来,这样就很容易看出主次要因素。一般来说,图形分析是与其他分析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的,使读者更加清晰、易懂。
相关分析是分析两组随机变量间线性密切程度的统计方法,是两变量间线性相关分析的拓广。其方法用以决定是否可以从其它的变量衡量预测另一主要变量的情形,通过衡量两个随机变量之间“直线关系”的方向与强弱程度来判断这两个变量间的相关性。 在零售业中,相关分析可以应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同一实体,不同指标间进行相关分析;比如供应商的销售额与费用的关系;商品的数量与销售额的相关关系;
2、同类实体的同一指标的相关关系,比如供应商间销售额的影响关系;
3、不同实体,不同指标间的相关关系;比如员工数量与企业销售额间的关系;
回归分析(Regression Analysis)是研究一个变量Y与其它若干变量X之间相关关系的一种数学工具,它是在一组实验或观测数据的基础上,寻找被随机性掩盖了的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通过回归分析,可以把变量间的的复杂的、不确定的关系变得简单化、有规律化。回归分析一般有线性回归分析、非线性回归分析、多元线形回归分析,一般最常用的就是一元线形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作为相关分析的研究方法,同样,在零售业可以对以下情况进行分析:
1、同一实体,不同指标间进行相关分析;比如供应商的销售额与费用的关系;商品的数量与销售额的相关关系;
2、同类实体的同一指标的相关关系,比如供应商间销售额的影响关系;
3、不同实体,不同指标间的相关关系;比如员工数量与企业销售额间的关系;YJs21.COm
一个复杂的事物,其中往往有许多因素互相制约又互相依存。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研究中的数据呈现波动状,造成波动的原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不可控的随机因素,另一类是研究中施加的对结果形成影响的可控因素。方差分析的思想就是通过数据分析找出对该事物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显著影响因素的最佳水平等。
所谓平衡就是各个互相联系的因素之间,在数量上保持一定的合理的对应关系。平衡分析法是分析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方法。它分析事物之间发展是否平衡,揭示出事物间出现的不平衡状态、性质和原因,指引人们去研究积极平衡的方法,促进事物的发展。统计平衡分析的主要方法有编制平衡表和建立平衡关系式。
零售业中一般应用的指标包括:
损益平衡点=门店总费用÷毛利率,损益平衡点越低,表示获利时点越快;损益平衡点越高,表示获利时点越慢。
比率若小于1,表示有盈余,比率越小,盈余越多;比率越大于1,表示有亏损,比率越大,亏损越多。
因素分析法是用来测定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某种经济现象总变动中各个因素的影响的方向和影响程度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常见的因素分析方法有以下三种:
本方法不是借助于数字模型,而是根据相关因素的性质,表明其数量变化对所研究现象变动的影响关系与制约关系,从本质上讲属于经验方法。比如员工的努力程度正向影响商品的销售额;
通过数据间相乘关系来测定各影响因素对某种经济现象总变动的方向和程度所产生的影响;一般采用通过固定一个因素,来观察另一个因素对结果的影响程度。比如:销售收入=销售数量*商品单价;
对于某一经济现象的影响是由于其总体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或构成因素)变动影响的结果。如:商家的销售额=门店1销售额+门店2销售额++门店n销售额;
结构分析法又称为组分析法,是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计算各组成部分所占比重,进而分析某一总体现象的内部结构特征、总体的性质、总体内部结构依时间推移而表现出的变化规律性的统计方法。结构分析法的基本表现形式,就是计算结构指标。其公式是:
结构指标就是总体各个部分占总体的比重,因此总体中各个部分的结构相对数之和,即等于100%。通过结构分析可以认识总体构成的特征。如,在某超市销售额中,食品大类占比36%,非食品大类占比45%,非食品销售占比19%。还可以揭示总体各个组成部分的变动趋势,研究总体结构变化过程,揭示现象总体由量变逐渐转化为质变的规律性。如,某某超市的食品销售额在第一年占30%,第二年占32%,第三年占36%,表明当地顾客群对食品的偏好越来越大,说明超市食品引进应该更加多一些。也可以揭示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如研究某商业企业中商品销售额与供应商的依存关系,可将各商品销售额分组计算每个组相应的供应商情况。例如,某超市年销售额300万元以上的供应商占15%,说明商家企业的商品销售额更多地依赖于那些比较大的供应商的商品。
有了销售数据分析的纬度、分析的指标及对指标的分析方法,那么就可以通过这三者的组建建立销售数据的分析模型。按照这样的方法可以出现以下多种数据分析模型:我们假设纬度有X个,指标有Y个,分析方法有Z个;则:
1、单一纬度、单一指标与分析方法的组合;
比如选择纬度为商品、指标为销售额、分析方法为ABC分析,那么组建出来的模型就为商品销售额的ABC分析;按照这种方法,可以组建X*Y*Z个数据分析模型;
2、多纬度、单一指标与分析方法的组合;
比如纬度选择商品、供应商、指标为销售额、分析方法为排行分析,那么组建出来的模型就为供应商商品按销售额的排行分析;按照这种方法,可以组建的X*X*Y*Z个数据分析模型;
通过这种方式的组建,虽可以建立很多数据分析模型,但由于是组合而成,不见得每个数据分析模型都很有效,故要排除无效的分析模型,选择对企业的业务分析有力度的分析方法来提升企业的业务。
中国铝型材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20111020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作为现代经济和高新技术发展支柱性原材料的铝材需求旺盛,建筑幕墙、交通运输业、化工业、电力设备业、国防军工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将使铝型材消费断地增长,同时,新产品、新工艺、新用途的铝型材将不断出现,从而推动技术进步和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世界铝型材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1.世界铝型材行业发展现状(1)全球铝型材产量及产能分布 2001-2007 年,全球铝型材产量逐年增长,由2001 年的880 万吨增长至2007 年的1470 万吨,年复合增长率约为9.01%。2009 年全球可生产铝型材的国家和地区约95 个,生产企业约2200 余家,其中中国的产能占世界总产能的比重超过50%,位列第一。(2)全球铝型材产量(3)全球铝型材消费量 随着全球经济增长及铝型材用途不断扩展,全球铝型材的消耗量由2001 年的869 万吨增长至2009 年的1550 万吨,年复合增长率约为7.5%。预计2012 年,全球铝型材消费量将达1669 万吨。从地区来看,2001-2009 年全球主要地区消费量呈现出不同走势,中国消费量比例迅速上升,而欧洲和北美洲呈现出下降趋势。2009 年,中国消费量占全球消费量比达到47%,而欧洲、北美洲和日本分别仅占21%、8%、6%,中国已经发展为铝型材的消费大国。从应用领域来看,建筑行业仍然是铝型材应用的主要领域,远远超过其他领域消费量,消费量逐年上涨,2009 年占总消费量的63%以上。分地区看,北美、欧洲等发达地区2009 年铝型材在工业领域的消费平均比重已经超过50%,而中国铝型材在工业领域的消费量仅32%,工业领域的消费比例相对较低。2.国际铝型材行业竞争格局 从国际铝型材行业的竞争情况来看,中国、美国和日本三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从产量分布来看,全球铝型材材约60%的产量集中于中、美、日三国,多年来中国的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超过1/3。与美、日等国产量基本保持稳定不同,中国的产量增长一直保持较高水平。据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统计,2000-2008 年,国内铝型材产量复合增长率超过35%。2008 年中国铝型材产量占全球的45.2%。以美、日、德等铝加工发达国家为代表,铝加工业在20 世纪末已基本完成了优胜劣汰、兼并重组的整合进程,建立了跨国集团公司,并进行全球化生产和经营,如美铝、加铝和海德鲁公司等;其中最典型的是美铝公司,几乎囊括了全部铝加工材品种,在全世界各主要地区都设有分支机构,年铝加工材能力近200 万吨;而以日本、德国铝加工企业为代表,继续引导世界铝加工向着高精尖方向发展,在饮料罐板和高档PS 版基材等研发和生产上处于世界领先水平。3.国际铝型材行业发展趋势 未来几年世界铝型材加工业的发展趋势是:企业数量和规模不会有太大变化,产能和产量也不会有太大增长,而产品品种会不断增加,产品质量会更加精益求精,产品附加值更高,更加节能环保。具体来讲就是:在铝加工工艺上,向着更精细化方向发展;在铝加工装备上,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在企业建设上,向着大而强和专而精方向发展。4.国际铝型材行业发展前景 铝型材因其具有质轻、价格低、可回收性的特点,广泛应用于交通、家电、电子及机械设备等行业。在目前全球强调节能环保的前提下,铝型材在交通、家电、电子及机械设备等领域的未来市场十分巨大,市场需求前景广阔。近年来,全球新能源环保产业增长速度较快,铝型材由于具有导热好、自重轻等优点,在太阳能和LED 等产业中将得到大量应用,发展前景看好。
二、中国铝型材行业发展现状 1.中国铝型材产量与消费量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金属门窗、建筑幕墙、铁路运输设备、汽车和城市轨道交通等行业发展迅速,推动了铝型材行业的快速发展。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铝型材行业销售收入从2003 年的275.45 亿元上升到2010 年的4131.83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47.24%;铝型材产量从2000 年的156.5 万吨增长到2009 年的860.00 万吨,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0.84%;消费量从2000 年的161 万吨增长到2009 年的816 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9.76%,预计到2012年中国铝型材消费量将达到1440 万吨。中国已成为铝
型材行业发展较快的国家之一。表1: 2001-2009年中国铝型材产量及表观消费量(万吨)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产量 156.5 186.2 216.1 252.0 303.6 372.5 489.0 633.0 755.0 860.0 表观消费量 161 185 214 243 286 342 430 546 707 816 2010 年,中国铝型材行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行业内企业对成本费用的管理控制能力较高,盈利能力较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0 年底,中国规模以上铝型材企业有824 家,资产总额达到2181.40 亿元,同比增长31.62%。2010 年,中国铝型材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138.41 亿元,同比增长44.31%;销售收入4131.83 亿元,同比增长47.46%;实现利润总额142.05 亿元,同比增长54.10%。图表1: 2006-2010 年铝型材行业工业总产值及增长率走势(单位:亿元,%)从不同性质企业竞争情况来看,中国铝型材行业私营企业和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具备较强的竞争实力。2010 年,私营企业销售收入、资产总额、利润总额和企业数量分别占行业的38.67%、28.95%、37.40%和63.2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企业销售收入、资产总额、利润总额和企业数量分别占行业的19.82%、25.36%、24.11%和11.65%。随着中国金属门窗、建筑幕墙、交通运输业、化工业、电力设备业、国防军工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对铝型材的需求将会不断增长,同时,新产品、新工艺、新用途的铝型材将不断出现,从而推动技术进步和行业持续健康发展,2011-2013 年铝型材行业仍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2005-2010 年,中国铝型材行业销售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为35.20%。根据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结合2005-2010 年中国铝型材行业销售收入数据及中国经济增长数据,粗略估计2011-2013年中国铝型材行业销售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为28%,2013 年,中国铝型材行业销售收入将达到8749亿元。2.中国铝型材行业发展主要特点(1)行业规模不断扩大 2005-2010 年,铝型材行业资产规模不断扩大,资产总额年复合增长率为29.20%。2010 年,铝型材行业资产总额为2181.40 亿元,同比增长31.62%。2005-2010 年,铝型材行业的销售规模也不断扩大,销售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35.20%。2010 年,铝型材行业销售收入为4131.83 亿元,同比增长47.46%。图表2:2005-2010 年中国铝型材行业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变化趋势(单位:亿元,%)(2)私营企业和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具备较强的竞争实力 不论是销售收入、资产总额,还是利润总额和企业数量,私营企业和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都占据了中国铝型材行业11%以上的份额。2010 年,私营企业销售收入、资产总额、利润总额和企业数量分别占行业的38.67%、28.95%、37.40%和63.2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企业销售收入、资产总额、利润总额和企业数量分别占行业的19.82%、25.36%、24.11%和11.65%,说明私营企业和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在中国铝型材行业具备较强的竞争实力。(3)市场区域化分割非常明显 以建筑铝型材为例,行业地域性特征较为明显,一方面,产能分布不均衡,目前60%以上的建筑铝型材生产企业集中于东南沿海及环渤海湾地区,而中西部地区的生产企业数量较少、规模较小;另一方面,受运输成本影响,建筑铝型材存在通常的行业销售半径,约为500 公里左右。产能分布的不均衡和销售半径的限制,决定了建筑铝型材市场竞争的地域特点较为明显。
3.中国铝型材行业工艺技术(1)行业技术水平特点 经过近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国内铝型材行业技术水平已经相对成熟,产业化程度也相对较高,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 铝型材工业的技术,主要表现在熔铸技术、挤压技术和铝型材表面处理技术。而以上三个环节的技术又体现在设备的技术装备水平。近年来,中国引进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铝型材工业装备,包括同水平热顶铸造机(引进美国17 台)、内导式液压铸造机(引进英国5 台),各铝型材企业非常重视熔炼工序合金化、熔化、净化与均匀化处理,已基本上掌握了圆锭的铸造工艺。目前,国内铝型材行业挤压机装备呈现出三个特点:数量众多(约3100 台)、规格丰富(世界上所有的铝挤压机品牌都有,型号从1.5MN-125MN 都有)、小挤压机比重高(小于13.5MN 的挤压机占95%以上)。随着市场需求结构的不断变化以及行业竞争的不断深化,目前部分企业已陆续引入国外先进挤压机生产线,与发达国家的技术
装备差距正在日益缩小。铝型材工艺技术也在不断提高,穿孔挤压、润滑挤压、等温等速挤压、扁挤压、宽展挤压、分流组合模挤压、变断面挤压、水冷模挤压、快速连续挤压以及静液挤压等新挤压方法在一些企业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得到一定的应用。目前国内约有700 条铝型材表面生产线,其中引进或关键设备引进的表面处理生产线有200 条左右,种类齐全,可以生产300 多种颜色的铝型材。阳极氧化着色、静电粉末喷涂、氟碳喷涂、电泳涂漆、化学着色、木纹处理等表面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行业内企业日益重视客户需求变化,表面处理能力在不断提高。生产所需模具的自主开发能力提高也使得研发成果得以充分应用。目前挤压仿真技术开始应用于铝型材生产中的模具制造工序,大幅提高了试模成功的比率,从而间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2)新产品、新款式的研发和应用能力不断提升 首先,注胶、插条等隔热节能技术从无到有,逐步得到应用,有效提升了铝型材产品的节能、环保效果;其次,在提升性能的同时,品种和款式不断推出,满足了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及偏好。3)研究和开发方面的投入不足,创新能力受到限制,在汽车、轨道车辆、航空、船舶和电子等领域的铝型材产品质量和品种还不能完全满足市场要求。同时,后续加工能力普遍不强,对铝型材的后续加工率不足25%,且主要以铝门窗为主,铝材进一步加工的技术和设备都需要加强,以不断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价值,拓展产品应用领域。(2)铝型材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中国已成为世界铝合金型材生产大国,但还不是铝合金型材生产强国。国内铝合金型材加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等级不高的现状还没有得到彻底改变,还需要继续加快和深化行业结构调整,以提高行业整体的技术水平和产业竞争能力。近几年,中国陆续从国外引进了一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铝合金型材生产线和工艺技术(包括大吨位的挤压生产线和先进的表面处理技术),并通过消化吸收,基本掌握了其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操作技术,所生产的各种铝合金型材不仅在内在质量,如合金成分、强度、延伸率、几何形状等方面,而且在表面处理,如色彩、光泽、表面硬度、平滑性、耐光、耐候、耐腐蚀等方面都已有了很大的提高,产品已逐渐进入国际市场。资料显示,建筑耗能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35%-40%,而在民用建筑的门窗、墙体、屋面和地面四大能耗部分中,门窗的能耗又占到约50%。因此,世界各国都把门窗、幕墙作为实现节能的关键所在,从而对作为门窗主要材料的铝合金型材提出了新的要求,未来各种隔热铝型材(包括浇注式、灌注式和插条式等)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将成为本行业重要的发展方向。当前,国内铝合金型材产品超过80%的产量应用于建筑门窗产业。近年来,中国大力推广建筑节能技术,这必然对建筑门窗用铝型材的节能功能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此外,随着国内中、高档建筑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筑门窗产品向多功能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更加明显,从而要求不断提高铝合金型材的耐腐蚀、耐候性能以及装饰效果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也是行业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4.中国铝型材加工的装备 随着我国铝加工业的迅速发展,我国铝加工装备的科研、设计和制造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经过近十几年的艰苦奋斗,我国铝加工装备的科研、设计、制造已完成了从辅机到主机、从单体设备到整条生产线,从仿制到创新等过程的重大转变。而且在这一重大转变过程中,形成了一批我国著名的铝加工装备科研、设计和制造的著名企业,如洛阳有色金属设计研究院、上海捷如重工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等。到目前为止,所有铝型材加工装备,从熔铸、挤压、热处理系列装备到在线分析、检测装备,国内都能设计制造。国产铝型材加工装备由于具有优良的性价比,在保证基本功能优良的情况下,可以显著降低项目投资,已为铝型材加工企业广泛采用,铝型材加工完全依靠引进国外技术装备的局面已经被基本改变,但部分高端装备还依赖于国外进口。
三、我国铝型材行业存在的问题近些年来,中国铝加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不仅是产量快速持续增长、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而且装备技术水平提升、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实现了产品从净进口到净出口的转变。但在这种持续快速发展中,也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不足与问题,这对铝加工行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发展的机遇。1.行业发展存在结构性矛盾
中国铝型材企业规模结构不合理,平均规模偏小,现代化铝型材制造企业与大批小企业并存,多数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粗放,生产工艺和装备落后,生产集约化程度不高,抗风险能力较弱;同时,国内铝型材行业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低端产品产能过剩,竞争激烈,而部分高性能、高精度产品尚不能完全国产化,需要进口;另外,国内铝型材行业的产能地区分布也不尽合理,较大部分产能远离原料产地,部分地区产能严重过剩依赖外销。上述结构性矛盾的存在,容易引发企业间低端产品的过度竞争,行业整体难以获得生产和研发上的规模效益,增加了整个社会的物流压力,不利于行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2.企业素养偏低,行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企业素养偏低表现在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低,而员工素质偏低则主要表现在操作水平低、创新能力弱,提高企业素养与员工素质是铝型材加工业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中国铝型材加工行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主要表现在:一是技术创新机构不健全,科技活动层次较低;二是科技开发与创新的投入明显不足;三是缺乏自主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四是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五是高级科技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严重不足。中国铝型材行业是伴随着国外先进技术、设备的引进和消化吸收发展起来的,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在面对轨道交通、汽车、航空、电子、电力、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提出新要求的环境下显得相对不足。近几年来,中国的铝型材总产量迅速上升,但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产品比例仍然偏低,许多还得从国外大量进口,行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有待提高。3.节能减速排任务繁重,技术经济指标达标任重道远 2007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铝行业准入条件》,不仅进一步提高了铝加工行业的准入门槛,而且要求现有铝加工企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综合能耗、金属消耗和成品率等达到规定门槛。在未来不足3年内,使我国铝加工企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达到门槛水平的难度是相当大的,充满了挑战。我国铝加工行业2004-2007年技术经济指标与门槛水平的对照见表8,从表8中比较可知,除熔铸成品率已达标外,其他各项指标均有较大差距,尤其是综合能耗,要达标十分艰巨。表2:中国铝加工企业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与门槛水平比较4.一般产品多,高档产品少,缺乏世界品牌和著名企业 2005年我国铝材已经是出口大于进口,但是我们出口的多是一般中低档产品,而进口的多是高科技产品。而且我国多是仿制国外的合金和品种,自己创新的合金和独特的品种很少,直到2007年3月7日,佛山凤铝铝业有限公司“无铅6020合金”才以“中国研制”的身份在国际变形铝及铝合金国际牌号注册表中注册成功。据统计,铝及铝合金共有300多个国际牌号,中国直到2007年3月份才只有一个,也是中国唯一一个国际牌号。实际上,至今除中国铝业公司外,中国缺少国内外公认的著名企业,也还没有一个国内外公认的铝材世界品牌。
四、中国铝型材行业发展趋势 2011 年是中国“十二五”期间的第一年,改革开放至今30 多年,中国的铝型材产业一直蓬勃发展。产品结构一直以建筑用材为主,随着中国工业水平和规模的不断提高,工业用材产量也逐年攀升。在汽车制造、轨道交通、电力、机械装备制造业、家电等行业,对铝型材的需求迅速增加,新产品、新工艺、新用途的铝型材不断出现,推动了技术进步和行业持续健康发展。近几年中国铝型材总产量和总消费上位居全球第一,2010 年铝型材出口70 万吨,“十二五”期间中国出口将会保持平稳发展的趋势。“十二五”期间中国铝型材工行业发展趋势为: 1.铝型材行业规模化外延式增长趋势走弱 中国铝型材工业仍处于规模化外延式增长后期阶段,从在建项目规模看,尤其在2011-2013 年,铝挤压产能仍有不小的增加。这是因为目前产品的同质化导致市场激烈竞争造成的。为了以低价手段进行市场竞争,企业往往采取规模化生产,目的是摊薄成本,为此,企业纷纷上设备、增产能。这种没有差异性的竞争手段,对处于成熟期的铝挤压工业来说,奏效不会太明显,所以,这种规模化外延式增长趋势在“十二五”规划后期应体现趋弱走向。2.铝型材产品结构将出现明显调整 在工业领域,目前,我国工业铝型材占铝型材总应用量约30%,主要应用于交通运输业(包括汽车制造业、轨道交通业)、装备和机械设备制造业、耐用消费品业(含轻工业)等,分别在我国铝型材应用中占比约10%、10%和12%。而同期的欧洲、北美和日本的铝型材消费结构中,工业耗用比例分别达到为60%、55%和40%,远高于我国。消费结构的差异反映出我国铝型材在工业领域的生产、开发和应用方面不足,同时还预示着我国工业铝型材消费具有巨大的增长空间。虽然在“十二五”规划期,国家仍要继续进行西部大开发,仍要加快城镇建设,但铝型材增量市场要比以前全国性的以房屋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市场小的多,从这个方面讲,建筑铝型材处于绝对供过于求的状况。目前有70%以上的铝挤压在建项目的产品定位是工业用铝型材,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的在建工业用铝型材项目更是接近100%,铝挤压业界的实践也足以说明铝挤压产品结构调整的趋势。预计在未来5~10年,我国工业铝型材的消费量将持续增长,在铝型材产品中的比例将由目前的约30%上升到2015年的45~50%左右。而根据我国政府的相关规划,未来10年内,工业材占铝型材总应用量的比重将接近70%。3.立足技术创新、大力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源泉。近几年来,通过国家重视技术创新政策的引导,我国铝加工工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今后不论是已有企业还是在建、新建企业,都将会关注、重视和立足于技术创新,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壮大和市场竞争之本,并且将会下大力气进行创新技术的产业化,通过产业化的不断完善和提高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有专利技术,以此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4.拥有自主技术的国产设备将逐步取代进口设备 我国铝型材加工设备和工艺技术发展很快,在不断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基础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制造铝型材加工装备和工艺技术将越来越多,水平也越来越高,突出的优点是性价比高,在国内外市场上将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可以预见,在今后不长的一段时期内,拥有自主技术的国产设备将基本取代进口设备,只有少量特殊要求的高精尖设备还将由国外进口。与此同时,我国铝型材加工工艺将积极向短流程、连续化、自动化方向发展,以达到高效率、高品质、节能、降耗、环保的目的;而在铝型材产品方面,将进一步推进品牌战略,努力向多品种、高精尖方向发展,既能满足国民经济现代化和高新科技发展的需要,也将不断增强其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5.各类型大、中、小铝型材加工企业和谐发展 我国铝型材加工企业在所有制上将继续多样化发展,国企、民企、合营、外资等齐头并进,在发展规模上将是大而强和专而精并存,共同组成中国的现代化铝加工工业。而且,现有企业都将努力改善和提高技术经济指标,增加产品品种,重在提高产品质量;在建企业都将选择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装备,力求降低投资,尽快投产达产;新建企业都将慎之又慎,防止铝加工由投资偏热走向过热,即使必须新建,产品定位一定要选择高精尖,走向高端市场竞争。
中国铝型材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近年来,随着中国大规模的基建投资和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铝型材作为建筑领域和机械工业领域里重要的应用材料,其全行业的产量和消费量迅猛增长,中国也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铝型材生产基地和消费市场。经过长达近10年的高速增长,中国铝型材行业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并展现出了诸多新的发展趋势。
全球及中国铝型材行业现状
全球铝型材产销情况。从产能分布来看,2009年全球可生产铝型材的国家和地区约95个,生产企业约2200余家,其中中国的产能占世界总产能的比重超过50%,位列第一。
随着全球经济增长及铝型材用途不断扩展,全球铝型材的消耗量由2001年约869万吨增长至2009年约1550万吨,年复合增长率约为7.5%。预计2012年,全球铝型材消费量将达约1669万吨。
从地区来看,2001~2009年全球主要地区消费量呈现出不同走势,中国消费量比例迅速上升,而欧洲和北美洲呈现出下降趋势。截至2009年,中国消费量占全球消费量比达到47%,而欧洲、北美洲和日本分别仅占21%、8%、6%,中国已经发展为铝型材的消费大国。
从应用领域来看,建筑行业仍然是铝型材应用的主要领域,远远超过其他领域消费量,消费量逐年上涨,截至2009年占总消费量的63%以上。分地区看,北美、欧洲等发达地区2009年铝型材在工业领域的消费平均比重已经超过50%,而中国铝型材在工业领域的消费量仅32%,工业领域的消费比例相对较低。
中国铝型材行业现状。中国铝型材产量由2001年的171.9万吨增加到2009年的729万吨,复合增长率为19.8%。2009年我国建筑铝型材和工业铝型材产量分别是496万吨和233万吨。2010年中国铝型材产销量将超过1000万吨,其中建筑铝型材消费量可望突破600万吨,而到2012年中国铝型材产销量预计将达到约1440万吨。
主要下游产业发展及其对铝型材行业的影响
在建筑及房地产领域。近年来国内快速增长的建筑及房地产业是最大的铝型材消费领域,约占国内铝型材消费总量68%。在建筑铝型材的分品种消费领域中,铝合金门、窗、幕墙型材又占其主体部分。
《2009年中国城市住宅发展报告》指出,2005年底,中国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为26.11平方米。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公布的《2020年中国居民居住目标预测研究报告》中提到“2020年我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预计35平方米”。因此,未来较长时间内,每年都需要新增大量住宅。据建设部预计,自2005~2020年,我国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
按照2011~2020年共新增建筑面积200亿平方米计算(测算时按照门窗面积占房屋建筑面积15%,我国门窗材质约有55%使用铝合金,每平方米门窗需要8公斤铝建筑型材),则2011~2020年新增住宅对铝建筑型材的年均需求为132万吨。
旧有建筑更新、改造对建筑铝型材的需求,从国际经验看,当一国人均住房面积大于25~35平方米时,该国旧有建筑更新将进入高速增长阶段。我国从目前至2020年都将处于该阶段。以我国现有各类建筑面积450亿平方米为例,每年约有10%即45亿平方米的建筑需改造,大约折合6.75亿平方米的门窗,按55%的门窗材质为铝合金计算,每年约需建筑铝型材约297万吨。
随着新农村和小城镇的大规模建设,建筑铝型材产业的规模效应显现,使得建筑铝型材价格逐渐降低,良好的性价比使得建筑铝型材在我国农村广泛应用。预计到2015年,新农村和小城镇新增建筑面积的比重将与城市新增建筑面积相当,达约35亿平方米,至少可为建筑铝型材带来约100万吨的新增市场空间。
在工业领域。目前,我国工业铝型材占铝型材总应用量仅约本的铝型材消费结构中,工业耗用比例分别达到为的差异反映出我国铝型材在工业领域的生产、开发和应用方面不足消费具有巨大的增长空间。预计未来产品中的比例将由目前的约30%上升到未来10年内,工业材占铝型材总应用量的比重将接近
铝型材在工业领域主要应用于交通运输业设备制造业、耐用消费品业(含轻工业
行业发展前景和趋势分析
建筑铝型材消费量仍将长期需求旺盛。受益城市化进程加快、旧有建筑改造更新铝型材消费量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型材消费的主要市场。预计未来几年
工业铝型材消费量将快速增长展中国家,未来20~30年,正是步入中等发达国家在工业领域的应用空间巨大,在我国现有的为91%。
针对工业铝型材在整个铝型材产品中比重过低的现状提出了指导意见,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九部委《关于加快铝工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的通知》提出,铝工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材比例达到7:3。
同时,随着交通运输业的轻量化、电子电力业和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用领域不断拓宽,中、高强度的工业铝型材、管棒材的需求正快速增长。未来几年我国工业铝型材的消费量在铝型材总消费量中的比重将逐年上升约30%上升到2015年的45~50%技术创新成为行业发展最大推动力。根据国家《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将重点支持有色金属技术改造、研发附加值高的深加工产品出口;加大对有色金属产业技术研发和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 30%;而同期欧洲、北美和日60%、55%和40%,远高于我国。消费结构,预示着我国工业铝型材5~10年,中国工业铝型材的消费量将持续增长2015年的45~50%左右,而根据我国政府的相关规划70%。(包括汽车制造业、轨道交通业)等,分别在我国铝型材应用中占比约小城镇和农村市场将逐渐成为铝,建筑铝型材将保持较为平稳的增长。,中高端产品成为主流。中国作为正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发,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124个产业部门中,有113个部门使用铝制品,国家相关部门对铝型材消费结构,增加高附加值加工材比重,使工业型材与建筑型,在铝型材产品中的比例将由目前的,逐渐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加强高性能专用铝材生产工艺的研发,在铝型材)、装备和机械10%、10% 而铝型材;支持技术含量和,鼓励引导,。,建筑,比重,国家和12%特别是国内二三线城市、铝型材在我国工业应左右
企业积极推进节能技术改造;对技术改造的企业在发行股票、银行贷款等方面给予支持。
随着国家产业政策、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消费者对产品品质要求的提高,铝加工行业粗放型、附加值低的现状逐步改变,跨越以数量增长为特征的初级发展阶段,开始进入了以提高产品内在质量、丰富产品种类、依靠综合实力参与市场竞争的新阶段。随着行业发展进入新阶段,未来行业内部整合力度将不断加大,一些产品定位中低档市场且生产工艺和装备技术落后的企业将面临市场、资金、成本、能耗、技术等多方面的压力,逐渐被市场淘汰。一部分生产工艺技术领先、质量过硬、以市场为导向、创新能力强、管理先进的企业会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随着行业内部整合,铝型材企业重组兼并将加快,企业将向着集团化、大型化、专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产品的技术开发、质量、管理能力、销售服务等综合实力成为企业做大做强的关键因素。
产品在节能环保和新能源领域的广泛应用。在建筑节能领域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因此,具有优良节能效果的隔热铝合金产品应用空间广泛。产品为代表的节能铝型材产品将保持
交通、家电、电子及机械设备等领域在国家强调节能环保的前提下分巨大。
以汽车为例汽车减重的最佳材料。据美国铝业的研究数据辆汽车重量减轻目前,全球汽车平均用铝量已由欧洲铝业协会预测
铝型材在新能源环保领域的应用。近年来快速增长,其中应用最广泛的当属太阳能和优点,在这些行业逐渐得到大量应用。
全行业的产业重组升级成为趋势。行业准入门槛逐步提高加工行业企业规模小、集中度不高、重复建设的情况年10月颁布的《铝工业准入条件》明确了新建铝加工项目的准入条件属消耗指标,加强环境保护工行业投资规模件。
目前,中国铝合金挤压材行业已经跨越了以数量增长为特征的初级发展阶段技术创新和综合实力参与市场竞争的新阶段。国内铝合金型材生产厂家数已从顶峰时期的1200多家减少至逐渐被淘汰,未来行业的重组整合将成为大的趋势。
现阶段在技术研发、25%,据测算,汽车自重若减轻1吨的话,就可以节约,到2015年欧洲地区汽车用铝量将有望达到,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行业准入门槛的提高将控制铝合金型材加,规范行业的无序竞争680余家,一大批产品技术水平低、质量差、档次低的小型铝型材加工厂已品牌、幕墙等围护结构传热能耗则占了建筑能耗的30%以上的年复合增长率。,由于铝产品具有质轻、价格低、可回收性的特点,铝型材在交通、家电、电子及机械设备等领域的未来市场十10%,可相对减少,以24亿升的燃料。同时还能大幅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1980年初的50公斤,我国新能源环保产业以年均LED ,为注重产品品质、节能降耗的企业创造良好的竞争条管理、渠道和资金等方面有优势的企业将成为行业重组的主,据国家住建部估算,建筑能20%~50%。2010~2015年,以隔热铝合金型材 ,6~8%的燃油消耗,而铝制品无疑是50万辆公共汽车计算,如果用铝代钢,使每/辆上升到107公斤/辆,增长1.14倍。据200公斤/辆。20%以上的速度,而铝型材由于具有导热好、自重轻等,近年来国家针对铝合金型材,陆续出台了多项产业调整政策。2007,并规定相关能耗、金,进入了依靠 被门窗、等产业
导企业,以规模、技术、品牌、管理和服务为主的企业综合竞争能力日渐重要。
XX/XX年度我国小麦制粉的消费量预计为9000万吨,按70%的出粉率计算,全国面粉产量为6300万吨。其中黄淮地区(河南、山东、江苏、安徽四省)预计产量为3000万吨,华北地区产量为1250万吨。XX年小麦面粉总体走势上半年以稳定为主,下半年以稳中稍落为主。
目前,中国居民普遍缺乏微量营养素的现状堪忧,对此,国家发改委下属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提出以营养强化食品改善公众健康的战略,拟在XX年内颁布实施营养强化面粉国家标准;xx年至xx年,建立面粉行业监管体系,中国七成规模面粉企业生产营养强化面粉;xx年,面粉强制营养强化法规进入国务院审议程序。
尽管我国绝大多数中型以上面粉厂具备生产强化面粉的设备和能力,对现有添加设备略加改造便可实施面粉强化。但是,我国在推广强化面粉的生产和消费方面仍然存在巨大的挑战。消费者的相关认识不够造成消费积极性不高、企业仍然存在一些技术和认识上的障碍以至生产强化面粉的积极性不高、强化面粉的相关法规和标准的缺乏影响了强化面粉在全行业的整体推进。
我国的面粉行业自市场化以来,由于民营、外资、合资、股份制等多种经济成分的进入,以及国有面粉企业的改制,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在愈来愈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发展壮大并完善起来,目前行业已进入到发展速度加快时期。但行业集团化和规模化水平仍然很低,行业利润低下,目前全国小麦加工能力已达3.5亿t/年,而全国平均小麦消费量在1.15亿t/年左右,面粉行业设备平均开工率仅为32%,行业平均利润率1.18%。
当前行业内产品结构相对单一,绝大多数企业依然停留在发展通用粉生产,专用粉品种少且同质化现象严重,产品传播的理念还仅局限在品质上的“精制、特精、超精”以及“超级特精”等苍白字眼,附加值低,市场竞争激烈。而面粉企业的营销依然还停留在市场营销中的“产品销售”阶段。在市场同质化、竞争日益加剧的环境下,我国面粉业面临着营销观念、营销战略与策略变革的严峻考验,如何控制成本、调整产品结构、树立品牌,及时调整战略显得格外重要。市场已在悄悄变化,行业的整合已为时不远。
本研究咨询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国家海关总署、国家粮食局、中国粮食工业协会、中华面粉网、中国行业研究网等国内外相关媒体的基础信息和研究机构提供的大量资料,重点分析了全球面粉市场发展概况、我国面粉市场发展状况、面粉市场供需情况、面粉行业竞争状况等,并对面粉消费者行为、行业市场营销情况、行业发展趋势、企业发展策略等进行了研究探讨。报告还分析了面粉原料小麦市场的发展情况,是面粉生产企业、经营投资企业、科研机构等单位准确了解目前面粉行业发展动态,把握企业定位和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
重庆汽车行业调研报告
一、行业宏观分析
1.行业概况
汽车4S主要是指整车销售(Sale)、零配件(Sparepart)、售后服务(Service)、信息反馈(Survey)为一体汽车销售特许经营模式。1998年,广州本田第一店正式成立,掀开了汽车4S店建设的热潮。由于它与各个厂家之间建立了紧密的产销关系,具有购物环境优美、品牌意识强等优势。
4S店一般采取一个品牌在一个地区分布一个或相对等距离的几个专卖店,按照生产厂家的统一店内外设计要求建造,投资巨大。4S店模式这几年在国内发展极为迅速。汽车行业的4S店就是汽车厂家为了满足客户在服务方面的需求而推出的一种业务模式。4S店的核心含义是“汽车终身服务解决方案”。
2.行业政策
2015年国内企业销售汽车1,804万辆,同比增长32%。从此可以看出中国的汽车销售市场受宏观政策的影响非常大,因为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家出台的:汽车下乡、以旧换新、购置税优惠等刺激性政策使2015、2015年的汽车销售量呈井喷式增长。
但是从2015年年底,这三大政策陆续的取消,以及北京等地的限制政策出台,对汽车的销售造成了很大程度的影响。
然而在2011年,国家的“十二五”规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作为“助中国汽车业由大到强”的主要推动部分。所以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表明了对购买新能源车给予大力度的补贴。同时在重庆市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也讲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作为重点打造的十大集群之一,重点是发展混合动力和寸电动汽车。因此从2011年开始,国家对汽车的销售政策主要是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补贴,这有可能对消费者购车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区域优势
1.汽摩行业是重庆的传统支柱行业
作为老工业基地的重庆,汽摩产业是重要的支柱产业,且历来有“汽摩之都”的称号。即使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重庆汽车产量仍居全国第三,摩托车出口量则居全国第一。
2.形成了明显的区域分布
重庆市区汽车4S店主要分布有五大块:分别是汽博中心、黄泥磅、二郎、南岸四公里至八公里和鹅岭。其中发展最好的是汽博中心,鹅岭的发展历史最为悠久,是重庆市内最早开始经营进口车型的区域,但是受到地形和规划的限制,不能得到扩展。
3.树立了重庆汽车销售的品牌
发展了一批有实力的汽车销售企业,如重庆中汽西南有限公司、百事达汽车有限公司、互邦集团等。
4.市场需求量仍然巨大
相较于因限污限堵而制定相关限制汽车销售政策的城市和地区来说,重庆地处西南,汽车的需求限制仍然巨大,所以销售市场仍然活跃。而相较于主城,区县对于微型车和功能用车的市场潜力更大。
三、产业链
汽车4S店销售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高档车一般也就是进口车,销售量虽然不高,但是利润大大高于行业的平均利润。中档车型一般为合资的车型。而大多将国产的车型归入
低档车。合资车中中档的车型和国产车的销量可观,主要是受到消费群的消费能力限制,因为目前的政策对小排量和节能及新能源汽车的一个优惠政策。二级经销商的销售,也主要是中低档汽车。
对于作为一级经销商的4S店来说,行业的资金需求点主要在开店的前期。因为在开业前期,厂商会对经销商的资金状况进行一个考察,并不会提供过多的支持,且4S店的前期投入比较大,主要在于场地的租赁或自建费用、场地的装修费用等。同时在一级经销商开分店的时候,厂商也不会提供任何的支持。还有一个会存在资金缺口的时候是在经营期间销售量未完成,但是厂商却一直向其压货时,这时4S店出现流动资金的短缺。比如2015年,比亚迪4S店大量倒闭,有很大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该行业的利润率保持在4%至8%,其中进口车的利润率会较高,可能高于8%。在利润构成中,近年来整车销售的利润在下降,4S店主要是为了销售量,而获得厂商的返点,车辆的价差收入在4S店的收入的比例在逐年缩小。但是同时4S店的维修收入在利润中占比逐年提高,在4S店中维修的零部件一般比在其他地方维修高出30%至40%。
目前大多作为一级经销商的4S店大多有厂商提供担保,一般将车辆的合格证作为抵押,在4S店将车辆销售出去回款以后,就将相应车辆的合格证赎回交予车主。但是在这个操作过程中,许多4S店将车款挪作他用,不能按期赎回合格证,引起矛盾。并且许多一级经销商的资信程度较高,许多银行愿意与其合作,取得贷款比较容易。而担保公司可能介入的是其二级经销商。
4S店在向上游结算是,主要采取的是预付30%的保证金,提车后销售,然后再按季度向厂商付款。作为二级经销商,付款周期也是按季度付款。
4S店的土地权属,有租用的也有自有的。一般作为临街商铺类的为租用的,需要有展厅、维修和办公区域等,需要空间较大,所以每年的租金也较高。而作为专业的4S店,则大多为独栋建筑,基本上为自建,所以前期投入会比租用场地的4S店更大。
4S店也有淡旺季之分,根据行业的经验,这主要是取决于重庆的特殊情况---天气,一般夏季为销售的淡季。还有一个原因是现在大多数4S店都有厂商每年制定的销售量的目标,在年终时,4S经销商往往会为了冲销量而采取更多的优惠政策吸引顾客群。
经营中高档汽车品牌的4S店对下游的议价能力较高,一般都是全国统一价,不会有降价的情况。但是经营中低档品牌的汽车4S店存在着降价的可能,主要是为了争取销量。
四、具体调查4S店介绍
(一)中汽西南:
简称“中汽西南”,是一个云集三十多家汽车商贸专业公司的大型企业。设有28个4S店、1个综合汽车超市、13个区县加盟店,分别代理国内、外28个知名汽车品牌。集合了整车销售、售后服务、汽车配件、二手车销售、汽车装饰美容、汽车物流等一系列汽车相关产业,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链。
中汽西南汽博中心是重庆市2004年的重点建设项目,建成后迅速成为重庆市主要的汽车4S集聚点,2015年占据重庆市汽车销售市场35%的市场份额,并且成为全国十大汽车市场之一。在2015年入围中国民营500强企业,并据我们调查,在2011年有上市的计划。在汽车销售时,该企业旗下的4S店有与担保公司合作,可以在客户购车时提供担保。但是对于该企业,由于其自身的资质,融资主要来自于银行。
该企业代理的汽车品牌较多,包含了高、中、低三个档次的汽车,并且依托于汽博中心和二郎汽车超市,每年销量可观,仅二郎一家起亚4S店8月淡季的销量也有1000多台。
(二)百年恒华
重庆百年恒华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集团目前下属三个全资子公司,分别为:
重庆百年恒华实业集团港宏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主营上海通用授权别克品牌汽车的销售维修4S店,并在涪陵、南坪设立了分公司,专门从事二手车业务;重庆百年恒华实业集团骏宏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主营上海通用授权雪佛兰品牌汽车专营店;重庆百年恒华实业集团汽车客户服务中心,主营代办车辆上牌、年审、保险、按揭、GMAC贷款等汽车服务业务项目。此外,集团公司还直接经营上海汽车荣威品牌的销售维修4S店。
百年恒华在主城的目前主要的销售点是鹅岭,发展历史比较长,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而且销售的主要是中高端的车型,但也受政策的影响,在2015年销量较好的还是偏低档的车型,在2015年其销售额接近10亿。上游企业主要是上海通用,下游主要是区县的二级经销商、零散消费者和事业单位等。其中政府和事业单位在该4S店的购买量基本上占到该店销量的三分之一。
该4S店的维修利润占比在提高,每天的维修车辆超过100辆。且该4S店的配件都是上海通用同意配送,不存在向其他配件厂商拿货的情况,经调查这一点在中高档车4S店比较有保障,但是有些4S店也存在以次充好的情形,但是4S店的零部件价格却要高于其他外修店铺30%~40%。
从该企业了解目前4S店在整车销售的价差收入虽然还是占净利润的很大比例,但是该4S店还有一个就是通过提高销量,完成厂商制定的销售额,就可以在年末得到约5%的返点。
而对于其销售的汇款来看,受去年政策等的影响,销售车型主要集中在中低档,所以一般回款为现款。
由于受限于鹅岭的地形及城市规划等因素,该企业投资2亿在北部新区开设了分店,其中维修等售后是其日后发展的重点。
该公司的自由资金充足,不需要融资。但是其二级经销商有融资的需求。同时该公司的上游企业上海通用有自己的担保公司,可以为其一级经销商提供担保。
(三)重庆中邦
重庆中邦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长安、昌河汽车配件为基础,并销售长安、昌河铃木、哈飞系列车型为一体的大型汽车专营企业。公司成立于2015年12月,注册资本2000万元。公司以重庆为基点,设有重庆索奇、重庆定普、河北定州三个汽车配件生产厂,重庆、万州、黔江三个汽车4S店,河北沧州、云南、山东三个销售公司,年产值几十亿元。
该企业主要是专营长安等车型,这些车型与轿车有一定的区别,主要是功能型的汽车,所以其受众群与轿车不一样,故其主要的4S店建设主要是在区县。
该企业的上游企业长安、昌河铃木等都可以为其提供汽车合格证抵押担保,从而从银行获得资金。但是该公司目前的资金比较充足,除了部分4S店建设时以土地抵押向银行进行了贷款外,其日常的经营基本上是自有资金在运作,甚至连汽车合格证厂商担保这种常见的方式,该公司都还未采取,所以目前该公司没有资金的需求。
五、潜在目标客户
目前调查的几个4S店中,回款的方式主要还是现款较多,汽车贷款较少,因为销售的车型主要为中低档,价款不高,且购买人群都是有一定的购买能力。在汽车消费贷款担保这一块,中汽西南经销的车辆有相关的担保公司参与,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担保。
而对于4S店的经营者来说,针对于目前我们调查的几家企业,一级经销商的贷款需求较少。因为在4S店开店前期,厂商都会对一级经销商的资金实力进行一个考核,现在一个4S店开设的前期投入为2000~5000万,如果这时候进行贷款,可能不能获得认可,并且这时候贷款风险较高。但是在该4S店顺利开店经营时,厂商就会给予支持,并以合格证向银行担保获取资金,所以出现资金缺口的情况很少。我认为我们可以介入的是在4S店被厂商压货,短期资金周转困难时,进行短期资金的拆借。然后就是在分店开店时,有了前面4S
店的积累,如果贷款则我们承担的风险较小,并且此时4S店也有资金的缺口,因为厂商不会给予支持,完全需要依靠自有资金。最后我认为可以介入的是区县的二级经销商,它们不能得到厂商的支持,且二级经销商的资金实力一般较弱,存在一定的资金缺口。
按照汽车车型分类介入,主要介入中档合资的品牌。因为可能低端国产4S店资金缺口比较大,有较大的资金需求,但是有时厂商的不守信用不断压货,和4S本身的资质较低,会引起较大的风险。
汽车营销专业行业企业调研报告--候2016-12-2615:26|#2楼
1调研目的
根据《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教学工作要点》,结合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基本情况,通过企业行业调研为该专业2015级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提供依据。应用所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分析掌握行业企业现状,了解与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内部结构情况和运行组织状况、工作流程以及行业未来发展情况。
2调研的时间与对象
调研对象:本次调研主要针对重庆主城及周边区县汽车4S店、二手车交易中心和保险公司。
调研时间:2015年7月1日---2015年9月1日
3调研内容
1.汽车营销类人才现状与需求
2.汽车营销类的岗位设置及相关企业汽车营销岗位群
3.汽车营销类从业人员素质和结构
3.汽车营销类人才职业能力要求
4调研的方式与组织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采用,走访调查和电话调查。最后收集有效调查数据并撰写行业企业调查报告。
5调研统计分析
5.1汽车营销类人才现状与需求
随着当代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汽车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势必对汽车售后技术服务行业的科技含量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就决定了汽车售后服务人员不但要掌握传统的汽车维修技术,更重要的是必须尽快掌握现代电子控制维修技术。而正是由于现代电子控制装置高的技术含量,维修人员如果不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就很难掌握现代汽车服务与维修技术。因此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必然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据国家人才网统计资料显示,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人才需求已经进入社会总
体需求前五名,现已经成为国家紧缺人才的四大专业之一。总的来讲,全国汽车销售及售后服务技术为将需要大量的、受过高等教育的汽车运用高级技术人员。社会需求预测,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社会对汽车售后服务行业的高级技术人员的需求将是旺盛的,并且呈上升势头。因此,大量培养侧重于现代汽车售后服务的人才符合当前我国汽车售后服务行业的急迫要求。
汽车后服务市场需要大量的从业人员,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涉及汽车后市场的汽车企业业务管理、汽车技术服务与贸易、汽车保险与理赔等内容的企业市场行为越来越多,也急需大量相关懂得汽车专业知识的专门人才。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人员需求量将持续上升,人才需求将达到较大规模。同时但是目前的人员素质远远满足不了行业发展需要,由于经过系统学习的专业人员供不应求,导致大量未经任何培训的人员进入汽车服务行业。我国从事汽车服务行业人员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8.5%,高中文化程度的占51.5%,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则仅占10%(其中专科层次的占了大多数,而本科层次的更少),结构比例约为4:5:1。在发达国家,这一比例一般为2:4:4。从业人员中的技能等级状况同样令人担忧,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技工总数的8%。由于从业人员总体素质较差,导致劳动生产效率低、管理水平不高、服务质量不到位。最近几年由于汽车类的中职和高职专业毕业生进入市场,这一状况有所改观,但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尤其是掌握多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仍然非常紧缺。今年的汽车服务企业需要的毕业生仍然供不应求。
在二手车市场上也同样出现快速增长的势头。而随着新车保有量达到一定程度后,我国二手乘用车市场作为汽车市场的又一生力军正在逐步崛起走强,河南省二手车的发展也进入了高速的轨道。在许昌市旧机动车市场调研过程中了解到,受过规范教育的二手车销售人员,以及二手车鉴定评估人员在二手车交易过程中还是很少的,整个市场亟需受过正规教育的、具有较高素质的二手车销售人员和二手车鉴定评估人员进入汽车销售的领域,来提升整个汽车服务业的服务质量。
5.2汽车营销岗位群分布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归类,汽车服务所涉及的经营活动范围,从不同的角度可划分为不同类型,按消费过程可分为:
购销服务:整车销售、配件销售。旧车交易、金融贷款、广告宣传、购车咨询、汽车展览等;
使用服务:管理代理。燃料供应。维护修理。美容装饰、停车租赁,导航支持、意外救援、防盗保安、驾驶学校、汽车旅馆等;
权益服务:法规咨询、检测仲裁、事故分析、保险理赔等;
汽车服务范围涉及汽车消费的各个方面,但是各项服务都具有以汽车技术知识为基础,并且还需要相关领域知识支持的特点。
(1)汽车销售等企业
汽车销售企业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主要的就业方向。汽车销售企业岗位群按企业的业务部门划分可以分为:
在汽车销售等企业,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学生可进行顶岗实习和就业的细分岗位:1)销售顾问;2)前台接待;3)保险承保员4)保险理赔员;5)续保专员;6)服务顾问;7)客服专员;8)服务员;9)展厅集客统计员;10)精品、附件销售员等。
(2)各保险公司企业
根据目前的保险业的状况,目前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学生可在相关财产保险公司进行顶岗实习和就业。具体如下:
1)承保岗
承保岗:主要工作是出保单。此岗位需要专业的保险知识,针对于汽车专业,以所学过《汽车保险与理赔》为优势,其他涉及的不多。承保岗分为:
1.内勤:柜面业务人员,有固定的上班时间,主要负责接待上门客户,店内的一些工作安排。
2.外勤:主要负责联系客户,为店里拉保费,俗称“跑保险”。
2)保险理赔岗位
L.定损员:事故车的定损,现场查勘,它需要专业的汽车方面知识,与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对口,例如:事故车出险后,哪些部位受损,需要修理还是换件,这些依托对汽车结构的了解,如所学的《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等相关内容并且需要经验。入职后,保险公司内部将培训,考定损员初级证书,工作六年后,考中级证书,还有高级证书,此岗位发展前景非常好。
2.核损员:定损之后,需要上级部门进行核损,核损比定损高一级,没有几年工作经验不容易任职。
3.索赔员:在保险理赔进行最后阶段时,需要核赔员进行最后赔款的审核。这个工作一般也是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可以做。但经过定损员的工作历练,可实现定损员和核赔员的晋升。
汽车AS店的汽车销售、市场策划、汽车维修、汽车保险理赔部门,汽车配件销售,二手车评估与销售部门有以下岗位:
5.3汽车营销类人才职业能力要求
通过调查,反映在汽车营销岗位中的职业能力要求按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来分项统计,集中于下表。表中显示就职业能力而言,针对于汽车营销业务的岗位群所需要的能力基本都包含其中,其社会能力集中于职业素养、合作与沟通以及计划与创新能力。
5.4汽车营销类人员职业素质要求
在调查中,我们进一步对汽车营销类人员职业素质要求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汽车营销类人员在职业素质的13项指标中,职业道德、执行能力、敬业精神、合作精神、纪律观念等人文素质要求排在了前列,尽管在企业员工的不同层面上显示了素质要求的差异,但无一例外地对这些人文素质的要求都排在了前位。表明现代企业越来越注重企业员工的人文素养和基本素质,更看重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和敬业奉献精神。
6调查发现的企业行业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通过几个地区的调查发现,目前重庆主城及周边的汽车4S店硬件条件都相当先进和齐备,但软件方面相对较弱。据调查,目前汽车4S店前台各工种在人力资源方面突出的矛盾是员工职业综合能力无法达到厂家规定的标准,制约了行业发展的速度与质量。就汽车销售业务领域而言,人员结构、人员素质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服务顾问专业素质低、服务意识淡薄
服务意识是指企业所有成员为顾客服务的态度和观念,包括对顾客服务的`积极性、责任心等。它是开展优质服务、构建服务文化的内容和前提。而服务意识淡薄是前台员工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许昌市多数品牌的汽车4S店是在近5年内建立的,为了应付汽车维修量的大幅增长,许多企业在用人尺度上只能无奈放宽了要求,许多前台员工没有经受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也不能理解良好的服务礼仪对工作的积极作用。由于职业道德方面的差距在向顾客提供服务时会不自觉的出于个人利益的考虑,以能否提高交易金额作为交流沟通的目的和热情与否的首要条件。服务态度和观念的错位,使得再好的岗位培训也无法发挥作用。许多服务顾问对责任心的理解多数理解为按时上下班、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虽然不能算错但是在目前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条件下还非常不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很少有员工把能为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当成是否有责任心的重要标准。所有到4S店里来的顾客都有不同类型的问题需要帮助解决,愿不愿意帮助顾客解决、问题解决的是否让顾客满意就取决于责任心和积极性了。服务意识最终是要用语言和行为来体现的,语言的运用能力是多数员工觉得需要提升的工作能力。是否能把问题说清楚基本决定了客户对服务顾问个人素质的感觉,是否能说到点子上则基本决定了客户是否愿意把自己的需求交由企业来满足,这也体现了服务顾问自身的概念能力和对客户心理的揣摩能力。所有我们接触过的企业主要负责人都认为前台员工具有服务意识是比具有相关汽车产品知识更重要的工作能力。
2.前台服务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
目前上岗的维修服务接待人员分为三个部分:1)大都分为实习生;2)少量一般员工;3)个别企业认同的技术骨干。在这方面没有明确的国家技术等级要
求,由于维修服务接待工作技术含量比较高(对车辆故障的诊断),所以多数企业采取了从维修工中间选拔沟通能力强一点的员工到维修服务岗位上去。但实践中发现这种模式不是很成功,首先需要明确在维修服务的岗位上更多运用的知识和能力是哪些?所有的维修服务主管都表示“沟通能力”、“揣摩客户心理”的能力、服务意识是最重要的,需要丰富的维修经验判断车辆故障的机会很少。即使有也可以调车间的检验师协助处理,当然,如果员工在有了与人沟通协调的能力后再具备维修知识和故障检验能力就更好了,可这样的人待遇也不会低,企业往往是根据工作经验和动手能力对技术等级的划分,由于车辆检测工作量有限从经营成本考虑不会大量保留高工资维修服务人员。于是我们在很多4S店可以看到老板为了节省员工工资的开支,大都聘用许多实习生并且默许这些工作能力不够的实习生独自对顾客车辆进行维修接待,以达到节省开支的目的。其次,在维修服务人员中的实习生,他们的汽车产品理论知识基本够用了,但是服务意识基本没有,或者说基本不知道服务意识的含义,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大都是依靠自己的工作经验来积累,这样使得他们的成长时间较长,企业对人员培养的投资也过大。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知识结构的不合理,仅仅具有汽车产品知识是无法满足维修服务岗位的工作需要的,在学校的课程体系中又很缺乏这类指导,因为这不是一门单独的课程能解决的问题。
另外,因为地域的差别,有些4S店给维修服务岗位的起始工资是很低的,这也是导致了人员流动性的增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企业对员工工作能力的评价与员工对自己工作能力的评价标准不一样,企业好不容易将人才培养出来,但员工干了几年之后工资标准依然远远落后于自己的期望值,自然热情低落,从而导致了跳槽或转行。岗位人员心理上的不稳定直接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和为顾客提供服务的质量。
3.缺乏精益管理意识,工作效率低
在汽车4S店管理模式基本是按照汽车制造厂家的要求实施的,每个品牌在确定要建立新4S店的时候都要求全国统一的模式,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风土人情差别大,按照统一的模式进行管理会产生很多问题。另外投资方一般会奉行“赚钱才是硬道理”的经营哲学,想急于收回投资的短期行为明显,这些都会妨碍管理的效率。在我国的汽车产业链中,生产、销售、售后服务是不同的利润
环节,但基本分为制造与售后两个大的环节,厂家对于大多数4S店的要求还是以销量论英雄,为此厂家会注重向4S店提供产品技术和相关检测设备方面的支持,在管理方面注重维护客户满意度的问题,只要达到厂家要求的客户满意度标准,厂家对4S店其他经营管理很少过问,更谈不上培训指导。各个4S店为了年末返点的利益都在拼命抓客户满意度,但是由于其他方面的管理往往不协调甚至相互矛盾,结果客户满意度也难以保证。
在走访调研过程中各4S店人力资源主管都有同样的感觉,就是技术管理及经营管理人员中,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比例较低,具有专业技术职称证书者占53.35%,没有专业技术职称者高达46.65%。专业技术管理及经营管理人员结构不合理,其中具有专业技术职称证书者,其中初级占46.7%,中级占40.2,高级占13.1%;具有高级职称人员中,年龄在55岁以上的占23.3%。8结论
通过对企业行业的调查和统计分析可以得出几方面的结论:
1.中国汽车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产销量在近几年仍将持续增长。重庆汽车后市场的汽车服务领域前景看好,汽车营销类人才需求依然旺盛,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就业前景看好。
2.通过调查分析,显示出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面对的企业以汽车4S店为主,辐射到二手车鉴定评估与交易机构,汽车保险与公估公司和汽车租赁企业,所面向的就业岗位包括汽车信贷、汽车销售、汽车保险承保与理、汽车维修接待、客户服务与管理、汽车零配件流通与销售、汽车用品销售、二手车鉴定与交易、汽车租赁经营管理等。专业覆盖面较广,面向岗位群较大。针对企业和工作性质的差异,可以考虑在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中开设汽车保险与理赔,二手车鉴定评估与交易、汽车租赁专业方向,在专业的统一平台上通过部分课程的开设有侧重地培养适应与不同企业和就业岗位的适用人才。
3.在对汽车营销类人员能力与素质的调查显示,除了对营销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通常的要求外,企业对员工的人文素质要求已经凸显出来,更看重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等心智型的人文素养,而且对职业级别越高的这样的要求越强烈,成为企业用人的首选因素。
4.调查的同时接受了企业对专业建设的意见。从反映的信息来看,企业对在校生人文素质和基础能力训练有更高的期望。
国内汽车产业市场调研报告2016-12-269:40|#3楼
一、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现状简析
当前,我国汽车工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和生产布局,建成了第一汽车集团、东风汽车集团、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公司等大型企业,但是由于经济技术落后和起步较晚等原因,我国的汽车工业发展的前景仍不容乐观。其重要表现为:
1.生产总量大,外资比例高
2.经营分散,生产规模小
3.区域市场封闭,抑制销量增长
4.零部件生产落后,缺乏国际竞争力的产品
二、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趋势
1.汽车价格仍有降低的趋势由于目前汽车生产能力的迅速提高,汽车产量大于销量的现实,将导致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同时随着国内生产规模扩大,技术水平提高,零部件体系逐渐完善,国产化率不断提高,塑料、电子产品等原材料价格下滑,进一步降低了汽车生产,加上大量新车超低价上市,新老车型竞争更加激烈,多样化选择使消费者观望心态增强。这些因素都增加了价格下降的压力。
2.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从日本丰田、美国通用、福特、德国大众等国际汽车巨头纷纷加大在中国汽车产业的投资可以看出,在未来5至10年内中国仍然处在对发达国家汽车产业的追赶期,国内汽车生产企业仍将紧追国际汽车产业技术发展,牢牢抓住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清醒审视自己的技术实力,利用好自己的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基地。
3.自主品牌汽车市场份额上升据统计,2015年1至10月乘用车自主品牌累计销售近174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2%。其中自主品牌轿车销售81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7%。2015年上半年最畅销的15个轿车品牌中,三分之一是自主品牌。上半年我国自主品牌轿车的销量以51.3%的增长率领先于合资品牌36.3%的增长率,自主品牌轿车市场份额接近25%,个别月份甚至接近30%。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它表明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份额呈上升趋势。
4.汽车消费将呈现辐射状扩张趋势从产品生命周期角度看,目前国内
相信《中国行业报告》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师资料,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中国行业报告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