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秘密花园读书笔记

06-30

人生在不断地阅读中充实自己,如果带着思考去读书还能促进自我成长,作品这本书在阅读后让人的内心有了更多的生活感触。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小编为您找到了以下与您需求相关的资讯:“秘密花园读书笔记”,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秘密花园读书笔记 篇1

m.YjS21.coM

秘密花园是地方非常隐秘,还是花园中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我带着疑问,一口气读完了这篇文章。

文章讲的是由一位叫卡罗琳的朋友给作者打电话说:“山顶上有人种了水仙。”于是,作者便和卡罗琳走了很长一段山路,终于到了。作者一看见山顶的水仙惊呆了,各种花草在花园中一展风采。作者产生了许多疑问:是谁创造了这么美丽的花园?为什么要创造美丽花园?为什么会在荒无人烟的地方?这花园是怎么建成的?作者看见花园中间的大理石板上刻着这样的字:一位妇女,两只手,两只脚和一点点想法,一点时间,始于1958年。

我被创造这个美丽花园的妇女震惊了。她几乎在40年前就开始了。这些年来她每天做一点点,就是因为她每天一点点不懈的努力,这个世界便永远的美丽了。只要她持之以恒,一天只用一点点的时间,日积月累便成了这座美丽的秘密花园。这好比我们学习,假如每天背一个英语单词,那一年就背365个单词,小学六年就背2190个单词,这就相当于三分之一个字典了。只要每天用一点点时间,坚持做一点点事情,就可以创造美好的世界。

我们要从小树立一个远大的目标,每天向目标前进一小步,这样就会离目标越来越近。

我们不论干什么事,都要持之以恒。我有时就不是这样的,有一次我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大拼图。头一天,我想:我一定要把拼图拼好,挂在墙头,前几天我还很感兴趣,每天都拼一点,后来我根本就没拼了,被我丢在遗忘的角落。

我们要学习文中创造花园的妇人,她干什么事都有耐心,有恒心,不能半途而废!

秘密花园读书笔记 篇2

寒假里我读了一书名叫《秘密花园》,当我把《秘密花园》这本书捧在手里时,我就决定看完它。看看花园里到底有什么秘密,而我又会获得什么。

故事的主人公玛丽是个印度有钱人家的小姐,她的父母各自忙自我的事情,把她交给奶奶。玛丽长相平平,脾气很坏,对什么也不感兴趣。一次瘟疫中她的父母和奶妈都死了。剩下的仆人都离开了。

于是孤苦无依的玛丽被她的姑父收养了。玛丽的姑父克瑞文有一个很大的庄园,因为妻子死了,所以可瑞文把自我封闭起来,变得十分冷漠,并且锁上了那个她妻子喜欢的花园,不准任何人进去。

生性倔强的玛丽在姑父家里也没人喜欢她。活泼可爱的玛莎让玛丽感到很是新奇。很快她喜欢上了玛莎这一家善良的人。

一个偶然的机会玛丽打开了秘密花园的门,玛丽不仅仅改了坏毛病,并且认识了迪肯,迪肯是个活泼开朗,很有爱心的男孩,是玛莎的弟弟。

玛丽姑父的儿子柯林从小体弱多病,也是脾气暴躁。玛丽和迪肯他们帮忙柯林来到秘密花园。那里似乎充满了魔力,而柯林也从一个驼背的只能坐轮椅的孩子,长成一个阳光欢乐的少年,再也不用坐轮椅了。而克瑞文先生也从此快活起来

读完这本书使我获得了很多,更使我深深的懂得:只要我们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信心,我们的生活就必须是灿烂完美的。愿我们都拥有一个欢乐、幸福的生活,让我们人人都是阳光的,纯洁的,欢乐的。人不必须很聪明,但必须要有一颗健康向上的心灵,要纯真、开朗、欢乐!

秘密花园读书笔记 篇3

这个暑假我读过许多书,但最令我记忆深刻的是《米兰的秘密花园》这本书。这是由程玮阿姨编著,晨光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令人回味,关于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书。书中写了一个在德国出生的中国小女孩米兰的故事。一天,米兰去买花,走着走着,突然看见一幢藏在万花丛中的小房子,她推开门,轻手轻脚地走进去。这个小屋的主人是一位德国老人爱丽丝,米兰就和爱丽丝成了好朋友。每个周末,米兰都会去爱丽丝那里和她聊天,从中也得到了很多知识。爱丽丝常常会说到一些我们不在意的小细节,比如,进别人家之前,即使门虚掩着,也要敲门或按门铃,如果敲(或按)了一次没有人来开门,不要忙着敲(或按)第二次,要耐心等着主人来开门。主人邀请你做某件事时,你最好不要拒绝,即使那件事你不喜欢做,也不要让主人尴尬。这使我想起了一件事:那天,我去朋友家做客,我在门外叫了好几声,按了好几次门铃,她才来开门,我很生气,朋友叫我一起玩过家家,我不同意,说:“你几岁了,还玩过家家,幼稚!我要看电视去!”朋友很生气,我看我的电视,她玩她的娃娃,没过多久,我觉得无聊了就悄悄地回家了。从此,我就和这个朋友渐渐疏远了。读了这本书,我才明白我为什么会失去这个朋友。这本书中的许多礼仪都是我们平常忽略的,我们愧对于“礼仪之邦”的称号!

除了以上这些,这本书还让我懂得许多道理,是我人生中的一位良师。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秘密花园的读书笔记


编辑费尽心思打造的“秘密花园的读书笔记”一定会让您感到印象深刻。读书是人生至乐的事,当我们读完了作者写的作品,引发了我们深刻的思考。 读后感需要反映读者的读书体验和感受。欢迎阅读,希望你能阅读并收藏!

秘密花园的读书笔记 篇1

最近,我读了作家程玮所写的《米兰的秘密花园》。它非常好看,我一口气就把它全部看完了。

这本书讲的是中国的礼仪与德国的礼仪。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一个故事就是‘受欢迎的秘诀’这个章节。它首先说的就是敲门的礼仪,在道别人家时,不能自己贸然进入别人的家,而且不能连续的敲门。读到这儿,我不禁十分惭愧,因为每次到别人家敲门如果别人不开,我就会使劲的在那儿一直的敲敲敲。其实,这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但在中国却是十分的平常,就像是理所应当一样。此外,还有一点也是我需要学习的地方——准时到。准时到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来得不早也不迟。如果来得早的话,可以先到周围逛一逛,买一些礼物送给主人,比如说一束鲜花。如果实在是有事情耽误了,最迟也不能迟到15分钟。而在中国,这全部都是一些不以为然的小事。其实,正是这些小事,才能体现出每个人的修养与内涵。我想,这就是德国人被人称为严谨、永远守规则的原因吧。

读完了这本书,我觉得其中有许多值得我借鉴与学习的地方。比如说去做客时给主人带一个小礼物,不需要太贵重的,最好是自己亲手制作的,更有意义。吃饭不要发出声音、及时饭菜不合胃口也应该吃下等等。相信,我读了这本书之后会变得越来越有礼貌的!

秘密花园的读书笔记 篇2

《秘密花园》这本书很有趣,今天我就来给大家共享共享吧。

玛丽是一个生活在印度的英国小女孩,她的爸爸妈妈整天忙于工作就把她完全交给了保姆,缺少爸爸妈妈关爱的玛丽自幼性情顽劣,脾气暴躁。一场霍乱之灾夺去了她爸爸妈妈的生命,她只能搬到姑父家住前往英国的一座古老庄园。庄园里充满了神秘氛围:一百年前一直上锁的房间、一座十年从来不让进来的花园、深夜里不时传来婴儿的号哭声玛丽决定弄明白这一切。后来玛丽见到姑父的独生子科林,一个身体虚弱,对生活失去信心而且蛮横的小男孩。他们俩几乎成了庄园的噩梦,但当另外一个乡村男孩迪肯出目前他们的生活中,并把他们领向充满生机的大自然后,让他们对生活又有了重新的认识,一切都变了,所有的秘密都揭开了。

迪肯、玛丽和科林,他们虽然地位不一样,生活不一样,性格不一样,但他们可以热情的互相协助,最后打造了真挚的友谊。在玛丽来到秘密花园后,迪肯对玛丽的赞美和无条件协助,让玛丽重新拾起信心,坚信自身也是一个受人喜爱的孩子,对待科林,迪肯同样如此,每天协助他训练走路和训练肌肉,为他筹备食物,对于卧床的科林,玛丽同样热情地开导他,让他对生命重新有了热情。

他们之间的友谊是多么真挚啊,大家要向他们学习。

秘密花园的读书笔记 篇3

在《秘密花园》这部小说里,作者伯内特以秘密花园的“复活”为衬托,细腻地刻画了玛丽、柯林、克莱文先生几位主要人物性格从孤癖痛苦到健康快乐所发生的巨大转变,旨在告诉我们在人生之路上,当面对挫折和痛苦时,要学会开启心灵的秘密花园,敞开心扉,微笑面对人生,战胜自己,战胜磨难。每个人都应该有乐观的生活态度,不要永远放弃自己。

《秘密花园》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和高度一致性,表现了一个天人合一的主题。它是西方人对于人与自然关系长期探索、深刻反思的结果,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秘密花园》的情节富有传奇性和奇特性,小说里描绘的是超现实的、主观化的世界,在约克郡的某一片荒原上,动物和以迪肯为代表的人类和谐共居,亲密无间。主人公玛丽和柯林从因远离自然而体弱多病、性格怪异,又因为回归自然而变得美丽、健康,这是对天人合一思想的最好阐释,其天人合一主题强调人与自然的融合,表达了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希望和理想。

《秘密花园》是一部作者自己的心路历程,它象征着现代社会人们的精神旅程。在现代主义作品中,精神旅程通常是毫无目的和希望的,然而伯内特在这部小说里用一篇儿童故事对现代主义主题给出了另外一种阐释。诵过对玛丽,柯林和克莱文的刻画,描述了现代社会的荒谬:它来源于生活的不和谐,以疏离,体弱无力和幻灭的方式体现出来。小说中共个主人公分别经历了生活中的不同冲突。尽管如此。伯内特没有放弃希望,而是为只位主人公设置了个人鸟托邦的路程。旅程中,她把秘密花园作为乌托邦国的象征,它具有治愈人们身心的魔力,象征着上帝的神圣力量。除此之外,她还安排了索尔比一家象征着乌托邦上国里的爱与和谐。至此,现代社会的荒谬得以在乌托邦里慢慢化解。

最后伯内特设置了幸福充满希望的场景,给现代人提供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并以此表示出对内心世界的关注。玛丽的问题来源于与外在世界缺乏联系和交流,通过在秘密花园里与大自然建立起和谐的关系重获自我认识和与外在世界的和谐关系;柯林的问题来源于对自己命运的恐惧和极度的缺乏安全感,最终花园的魔力治愈了他的身心。而且大自然的力量也最终影响并打动了克莱文先生。小说结尾作者设置了秘密花园中大家一起幸福开心的美好场景。

秘密花园的读书笔记 篇4

读完《秘密花园》,掩卷沉思,撞击瞳孔的竟是那快乐的真谛与蓬勃生命的幻影。玛丽在狄肯的一次次大自然的陶冶中,渐渐变成了一个结实健壮、开朗活泼的孩子,并发现了体弱多病、对生活失去信心的柯林。玛丽引导着他,同时和狄肯一起改变他,教他站稳、行走,用魔力把柯林也变成了一个健壮开朗的男孩。他们之间传递的快乐与生命的活力就是使这个灰蒙蒙的秘密花园复活的金钥匙。

柯林所说的改变他生命的东西魔力,那是生命的活力,是生命的激情和大自然给予人类的欢乐。玛丽即使是个倔强暴躁的孩子,也一定对生命有一种渴望,渴望有一段完整的生命,一段充实的生命。狄肯长得那么健壮,就是因为大自然的洗礼和动植物和他的亲近。我也深深地体会到,快乐犹如花园中的一片阳光,也如狄肯的魔法,向人们传递着古老的寓言对快乐的领悟和毫不迟疑的接纳。在生活中,我们也需要快乐的灌溉。生命的活力就像一棵发芽中的树苗,只有经过快乐的浇灌,才会慢慢长大成一棵参天大树。

有些人,总认为快乐很遥远,即使有再丰富的物质,也整天愁眉苦脸,那是因为他们对生活已失去了信心:有些人,却总是沉浸在快乐的海洋中,那是因为他们知道生活的魅力,用一颗乐观向上的心面对生活,面对挫折。譬如桌子上只有半杯牛奶了,悲观的人,可能会唉声叹气地说:太不幸了,只剩下半杯牛奶了!乐观的人,则可能微笑地说:太好了,我还有半杯牛奶呢!

打开记忆的匣子记得一次我在考试中跌倒了,成绩很差。一股苦涩的味道从心底滚滚而来,偷偷地哭泣着。老师见了,她轻轻抚摸着我的脑袋,温和地说:一次小小的失败就把你吓到了?人生的路途中,布满着无数的坎坷,只有用乐观、快乐的心态才能跨过它。鼓起勇气来,相信你一定能克服它!争取下次考个好成绩吧!我抬起头,用湿润的眼眸看着老师,她坚定的眼神让我再次充满了信心,心中的熊熊烈火再次燃烧了起来。

快乐,就是这么简单。它在跨过一个个坎坷后,闪烁出了更璀璨的光芒。其实,每个孩子的心里都一座秘密花园,花园里藏着孩子们的快乐和希望。这座心灵的花园,是一个魔镜,折射着每个人的命运。找到那把埋藏的钥匙,开启这座封闭的花园,让它复苏,让它生长,让它开满鲜花,让它生机盎然。这是每一个生命的渴望快乐。

秘密花园的读书笔记 篇5

《秘密花园》讲述了一个名叫玛丽的任性大小姐改变的全过程——先是一场瘟疫夺走了玛丽家人的性命,一个陌生的地方是玛丽不再暴戾,一个意外的发现让玛丽解开了表哥的心结

玛丽曾经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大小姐,她暴戾、傲慢。但她也是很可怜的,一场无情的瘟疫夺走了家人的性命之后,玛丽成了孤儿。我非常同情孤儿,因为他们没有父母,没有家,在这个世界上无依无靠,即使住在亲戚家,也是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整天看着人家的脸色过日子,注定要在胆战心惊中度过。果然,玛丽被送到了舅舅家,她在那里逐渐改掉了以往的暴戾和傲慢,变得热心、活泼了,她爱上了大自然,脸上有了笑意。生活是那样美好,而且她遇到了勤劳善良的玛莎一家,这一家人,使她改变了对世界的看法。

在一次意外中,玛丽发现了一个隐秘的“死”花园,她用自己的双手,使这个花园重新“活”了起来。我非常羡慕玛丽,因为我也幻想着有一个自己打造的小花园。我想在那里种满各色的玫瑰花——红的、粉的、黄的、白的、蓝的当一群群小蜜蜂在我种下的玫瑰丛中采蜜时,我一定会乐得忘乎所以!但是玛丽却用这个花园改变了她的表哥,这个恐怕是我所不能及的。就是这个秘密花园,却真的改变了玛丽,改变了她的表哥,这是个多么神奇的花园啊!

读完这本书我发现,后来的玛丽活泼、美丽、热心,与之前那个暴戾、傲慢的玛丽形成了很大的反差。之所以有这样大的变化,功劳都在那个神秘的花园,但我认为,一切应该都是大自然的功劳吧!

秘密花园的读书笔记 篇6

快乐的秘密在哪里?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年纪小小的我。暑假里,我读了一本美国女作家弗朗西丝·伯内特写的故事书——《秘密花园》,终于让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

《秘密花园》这本书讲述了大自然如何使用快乐魔法将自私任性的小姑娘彻底改变的故事。故事中的小主人公名叫玛丽,由于从小缺少关爱,养成了高傲、孤僻、任性、自私的性格。她十岁那年,一场突然发生的霍乱使她失去了父母。于是,被送到了遥远异国的姑父家。在那里,一个充满了活力、充满了神秘色彩的花园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花园中,如瀑布般绿色的常青藤,悄然开放的玫瑰花,触动了小女孩的心灵。知更鸟夫妇、红色小狐狸、黑色小乌鸦,这些秘密花园里的精灵给小玛丽呈现了一个充满温情的、美好的世界。最神奇的是小男孩儿迪肯,一个小精灵,他可以吹奏笛子引来小动物。好奇的小玛丽被秘密花园所吸引,爱上了这个神秘的地方。秘密花园静静地展开了它的怀抱,无声无息地施展快乐魔法,不断地给小玛丽惊喜,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小玛丽。慢慢的,小玛丽不再是刁蛮任性的小公主,她变成了充满爱心、坚强的小太阳。她照耀了对生活失去希望的小病秧柯林,鼓励柯林重新燃起希望之光。同时,纯真的友谊与神秘花园的快乐魔法也改变了病中的小男孩儿,使他摆脱了轮椅的束缚,成为了自信的阳光少年。这时,秘密花园也像是着了魔法一般,变得更加生机勃勃。

这是一个充满魔法的秘密花园。会说话的小动物、倔强的小女孩儿、快乐的精灵、忧愁的小男孩儿,能扫去一切阴霾的快乐魔法……我细细体味书中的每一个细节,呼吸着秘密花园的魔法空气,感受其中的每一份快乐。这些快乐,不仅来自于赏心悦目的玫瑰、常青藤,可爱善良的小动物,更来自于小玛丽劳动的欢声笑语,迪肯的神奇笛声,柯林充满阳光的笑脸。大自然用它的美好感化了小玛丽,鼓舞了柯林,改变了两个小主人公的命运。小玛丽和柯林也用劳动让神秘花园重新绽放出绚丽的色彩。

世界上真的有神秘的花园吗?快乐的秘密是什么呢?放下书,我凝望着窗台上的小花反复问着这个问题。小花好像突然感受到了我的提问,微笑着回答“有呀。”“在哪里呢,”我凝望着它,“用劳动去创造呀!”花说。

是的,用爱心、用劳动、用努力去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属于大家的,属于全世界的快乐的神秘花园,让快乐魔法撒遍人间,这就是快乐的秘密!

有关童年秘密读书笔记


众所周知,身为一名合格的人们教师,我们应该常常对行为进行观察分析,而教育笔记可以丰富老师授课经验,提高主观能动性。如何动笔写一篇教育笔记呢?或许"有关童年秘密读书笔记"是你正在寻找的内容,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

童年秘密读书笔记 篇1

本书让我最大的收获是:

我们是否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做着很多揠苗助长的事情?比如孩子很大了孩子帮孩子穿衣服?帮孩子理书包?

我们要遵循孩子发展的规律,适应孩子的学习节奏,保持对孩子的尊重,学会耐心。

不论是蒙台梭利还是萨提亚还是正面管教,核心的教育目标都是帮助孩子建立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因为只有自尊才能做到自律。

我们之所以一直会揠苗助长的原因:

一、主导本能:我们总是喜欢干预孩子的成长,总是希望用成人的思维方式去解决孩子的问题,或者说是用捷径来完成你认为正确的事情。

二、工作本能:我们由于在挫折中长大,得到的正面肯定太少,所以把工作看做是一个负担,所以总是本能的希望孩子不要受苦,从而帮助孩子解决这个问题,解决那个问题,这儿同样需要我们转换思维方式,把工作作为是修炼和精进的场所,我们自己在工作中感受到快乐,修炼自己的心性,才能更多的让孩子去自我探索。

《童年的秘密》中的四个观点:

二、适应孩子的处理节奏:保持我们的耐心,允许孩子重复的做同样的事情和尝试她认为正确的方法(倒漱口水案例),带领残疾人走路的比喻。

三、保持足够的尊重:擤鼻涕的案例;不要随便开玩笑;只有足够的尊重孩子才能帮助他建立完整独立的自尊体系。

四、自卑来源于苛责:特别是当着他人的面进行苛责;对待其他孩子过错的慈悲和对待自己孩子的过错的严厉苛责,比如同样摔碎一个杯子,对于他家孩子则普遍会说没关系,而对待自己家的孩子会说你怎么这么不小心。所以需要我们自己修炼慈悲心和感恩之心,对待他人对待家人对待孩子常怀慈悲之心和感恩之心,我经常会跟我家的孩子说:“谢谢你们,让爸爸走上了学习之路,学习让爸爸每天都有进步,每天都能量满满。”

对于教师需要改变对待孩子们的态度,当然也是希望老师们能更多的踏入学习的行列,除了自己的专业知识之外,更多的可以学习一些心理学,学习一些家庭教育的思想和方法。

童年秘密读书笔记 篇2

7月4日参加辰辰幼儿园的家长培训学校时,幼儿园向各位家长推荐了五本关于蒙台梭利的著作,建议各位家长仔细阅读一下。这五本书分别是:《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童年的秘密》、《有吸收力的心灵》和《发现孩子》。这几本书对于理解蒙氏教育理念和基本教育方法,有很大的益处,希望可以通过阅读使得家长和幼儿园在教育孩子方面取得互相理解和信任,并在孩子的教育之路上取得大方向上的一致,这对于孩子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这5本书在介绍蒙氏教育的侧重点各有不同,我着重阅读了《童年的秘密》这一本书。这本书主要是从理论层面上介绍了蒙氏教育具有革命性的理念。书中不乏有很多经典之语,其中对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如下几个方面:

一、不要让我们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障碍。

1、为什么儿童和成年人无法互相理解?

成人眼中的世界,是经过心理整合过的世界。在成人的眼中,事物之间往往是存在一定联系的,所以成人往往容易忽视一些微小细节的东西;

儿童眼中的世界,是不懂心理整合的。所以他们不会被“逻辑”和“联系”所干扰,儿童往往更容易观察到一些容易被大人忽视的细节,也通常会被这些细节而吸引。

所以在儿童的视角看,成人描述的世界是他们看到的世界是有区别的,因为我们各自的思考方式对彼此而说,都是陌生的。

成人习惯用自己的逻辑来要求孩子,殊不知,这其实是孩子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种阻碍。还美其名约“有责任教育自己的孩子”。

孩子在整个互动当中,地位是处于劣势的,如果儿童的行为不被成人理解,与成人的环境不协调,就会被阻止,有的时候还是非常“粗暴”的阻止,而这个阻止过程中,成人却还会认为自己是在对孩子“负责任”。

所以最近才会在网络上流行一句话,叫“有一种冷,叫做妈妈觉得你冷”,除此之外,类似的实际还有很多,比如“有一种饿,叫做妈妈觉得你饿”,“有一种困,叫做妈妈觉得你困”。成人总是不肯承认孩子有自己的身体机能,吃饭、穿衣、睡觉,都必须按照成人的标准来执行。如果不吃,不穿,不睡,轻则各种哄劝,重则拳脚相加。

书中也提到“成年人很容易说:‘孩子不应该到处乱走,不应该去动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应该大声说话或叫喊。他应该多躺着,应该吃了就睡,他应该到屋子外面去玩。’即使这个人不是这个家庭中的成员,对孩子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爱,他也会这样说。父母们完全出于惰性为自己选择了最轻松的道路,就是让孩子去睡觉。”

如果把孩子换成一个成人,另一个成人出于“爱”强烈要求不困的你去睡觉,那么是何种感受呢?怕是不会舒服吧。更何况是时时刻刻在各个方面都这样要求你应该去做什么了,并且丝毫不考虑你真是的感受,那该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啊。

所以,真的能把孩子当作一个“正常的人”,是很不容易做到的。

我们应该停止把孩子看作一个宠物,或者一件物品,一件除了服从大人什么也不能做的东西。

反过来说,我们应该努力站在孩子们的视角看这个世界,发现他们真正需要的东西,通过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满足孩子的真正的需求。同时要做好自己的定位,成年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应该是第二位的角色。

孩子远比成年人弱小,如果他要发展自己的个性,我们家长应该控制自己而跟随孩子的引导,把理解和跟随孩子当做一件有趣而又荣幸的事情。

这让我想起了另一个故事,叫做《牵一只蜗牛去散步》,里面的主人公,一开始嫌弃蜗牛走的太慢,越来越气氛愤,甚至想去踢它,后来他索性放手了,任由蜗牛自己爬,在放慢了速度之后,主人公闻到了花香,享受到了花园的美景,最后发出了感叹“原来上帝是叫蜗牛牵我去散步。”

里面的蜗牛就很像我们的孩子,牵着蜗牛在散步,就好像是父母和孩子一起走过他的孩提时光和青春岁月。有的时候会被气疯,会失去耐心,甚至忍不住“踢它”,但是,孩子们却不知不觉间,把父母带进了花园,只要家长们放慢脚步,放下自己的主观想法,就会发现,孩子的视角是那么的独特,孩子眼中的世界是那么的美丽。陪着孩子一起静静体味生活的味道,偶尔做一下小孩子又何妨?

文章的第13章节奏,也是阐述了类似的思想,

书中描述了孩子的很多敏感期,有语言敏感期,行走和手的敏感期、秩序的敏感期。每一个敏感期都有孩子独特的需求,面对这种需求,家长们只有知道了其所以然,才能够正确的引导孩子。

在芊卉园的培训课中,家长们见到的第一次老师展示,就是在线上活动时的分享故事环节,当时大家都觉得老师的声音“太温柔了”,有些家长担心孩子们会不会听不清。读完此书,我才发现内有乾坤。

语言的能力实际上是孩子们最难学会的技能之一,但孩子语言的敏感期往往比人们忽略,因为在孩子的生活环境中,大家不知不觉中就给孩子创造了必要的元素。能够捕捉到孩子对语言的反应的唯一的事情,就是孩子们的微笑。“当他把注意力集中在发音清晰的短语上时,他会表现出快乐。他能够分辨不同的声音,比如可以分辨出教学塔楼的钟声。”

孩子会在温柔的言语中得到快乐,因此而平静下来,这“就是我们要用温柔的言语对孩子讲话的原因,我们希望看到他们充满活力的微笑回应,这也是为什么古代的父母夜晚要陪伴在孩子身边,满足他们听歌谣或听故事的渴望的原因。”

可能处于秩序的敏感期的孩子,是通常最让家长们头痛的了。孩子们脑子里总会有在家长眼里非常奇特的“秩序”,一旦秩序被破坏,而家长又没有深刻理解到孩子的用意,“任性”、“不懂事”之名就会被强加到孩子的身上。

通常的观念里面,孩子天生就是捣蛋鬼,是“不守秩序”的,这一点也是在家长培训课之前,大部分家长的观点。所以在老师用很温柔的声音展示“讲故事”环节的时候,家长们都担心孩子们会因为吵吵闹闹而听不清老师的话,所以在老师向家长展示“走线”活动的时候,家长们会担心孩子们不会那么“听话”的按照固定的路线向前走。而另我比较惊讶的是,当我参加观摩的那天时,孩子们的行为却证实了,这种担心是毫无必要的。孩子们整个过程非常安静,大部分孩子都会按照“秩序”行动,只有刚刚入园的小朋友还没有弄明白“秩序”,所以会“溜号”,不过在被纠正了之后,就加入“秩序”的队伍了。

事实上,孩子们的秩序感,远远超出了成人的认识。

秩序感,还表现在孩子们对周围环境的敏感度上面。比如家里的东西的摆放位置,父母抱孩子的时候穿的衣服等等,处在秩序敏感期的孩子都不喜欢这些设置被随意改动,一旦被改动,就会表现出不安,甚至哭闹。只要家长们找到了结症所在,就可以立刻缓解这种情况。相反的,如果盲目的把孩子的这种哭闹认为是“无理取闹”,甚至通过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来解决哭闹的问题,这些都不是最好的办法。

在阅读整篇文章的过程中,我在很多地方都发现了在蒙台梭利的“儿童之家”里面,关于孩子的生活用具、教具以及一些教育方法的描述。让我知道,其实幼儿园的很多东西,都不是平白无故这样设置的,都是有一定的道理和用意的。

1、孩子们的床。

书中是这样说的“能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的最大帮助之一,就是给他一张适合他需要的床,不要再让他的睡眠超过必需的时间。成年人应该允许孩子在困倦的时候去睡觉,在他休息好的时候醒来,并且在他想起床的时候就起床。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建议传统的儿童床应该被淘汰的原因。现在已经有许多家庭在这样做了,取而代之的是给儿童一张低矮的、几乎贴近地面的小床,这样他就可以随心所欲地躺下或是起来。一张低矮的床是很经济合算的。儿童需要简单的东西,复杂的东西对孩子的成长更多是一种妨碍,而不是帮助。许多家庭已经通过在地板上放置一个小床垫,并覆盖一张大毯子,实现了儿童睡眠习惯的变革。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晚上快乐地上床睡觉,早上不需要打扰任何人就可以起床。”

在我第一次看到芊卉园的床的时候,也有一丝疑惑,因为我记得我小时候幼儿园的床是有栅栏的,但我当时并没有多想,现在看到文章中这么描述,方才恍然大悟。

在培训学校的时候,园长和老师向我们展示的那个圆柱体,我至今还有印象。那是一种深浅不同,或者粗细不同的几组圆柱体,每个圆柱体对应的放在木板上相应的圆孔里面。

这种教具,在书中第12章也有提到。里面主要是讲孩子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着迷于一些“基本”工作,比如拔出瓶塞子,在把它塞回去,“拔出瓶塞再塞回瓶塞的工作似乎是他们最喜爱的消遣之一”。

但有的时候,家长经常会因为某件东西,认为东西本身很危险,或者担心孩子碰坏,或者拿东西是妈妈或者爸爸的东西,而不让孩子碰。但是,实际上孩子并不是真的想要那个生活中真正的东西,而是他需要从事同样的活动就可以了,至于具体是什么东西,都可以,但最好是属于自己的,这样家长就不会干预了。

“类似这样一些没有外在最终目标的基本活动,都可以看作人类劳动者最初的微薄努力。”

在芊卉园,我就看到了这种圆柱。到现在为止我才明白这种教具设计的另一层含义,是为了满足了儿童这个时期的特殊需要。

从文章的这一段,也揭示了一件很无奈的事情,那就是“允许儿童自己活动的想法很容易理解,但是在成年人头脑中根深蒂固的想法使得这个理想难以实现。年长者即使想要满足孩子的愿望,允许他自由地接触和移动物品,也会发现自己无法抗拒那种说不清的要去控制孩子的冲动。”

还记得在家长培训课程科学区展示的时候,老师当时展示的是花的解剖。其中有个细节我一直记得,就是当老师去取解剖过程需要用到的各种工具的时候,是一件一件去取的,而不是“顺路”一并取回的。

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第13章《节奏》为这件事情做了一定的描述,让我的体会有更深了一层。

书中说“成年人做事有一种很自然的原则,即‘付出最少的努力’,这一原则促使他采用最直接的方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达到目的。”

这就是我们成年人去取工具的过程中可能会采取的方法,我们会一次性把“顺路”的所有工具都取回来,因为这样“付出最少的努力”。而孩子们却不是这样的。孩子做这些事情,并不是为了完成事情本身而去做的,孩子们更多的是想体验能让他们感觉到成功喜悦的行动。

这里就提到了孩子们做事的“节奏”。成年人和孩子做事的节奏是不同的,成年人如果没有体会到孩子的“节奏”,而是专注于事情的结果,或者成人本身给事情定义的标准是否达到这个问题,那么就很容易去打断孩子,孩子们的尝试会被打断。这其实是一件非常残酷的事情。

书中举了一个和偏瘫的人一起走路的例子,因为大家的做事的节奏不同,我们会觉得很痛苦,假设我们帮助了他,那么就要力求用自己的节奏代替他的节奏,才能让我们从内在冲突中解脱。但是这种对孩子的帮助,实际上是在无形间压制了儿童的行动自由。而这种压制将在儿童今后的生活中产生严重的后果。

“童年时期,儿童开始产生自我意识,他的心智处于富有创造性的状态,特别容易受到暗示,在这段时间里,成年人能够潜入孩子意识之中,用自己的愿望和动机激发和促进孩子。”

就花的解剖过程中,一件一件取工具这件事情,还有另外一层引申的含义。孩子对于成人的行为是如饥似渴的观察者,并渴望模仿成人,所以在这一点上,成人有一种责任,要成为儿童的激励着,成为以身作则的“身教者”,孩子可以从中学到如何管理自己的行为和举止。所以成年人要担负正确指导的责任,在整个过程中保持心态平静,动作缓慢,这样孩子才能看清楚他动作的每一个细节。

相反的,如果成年人不是这么做,而是按照自己的节奏做事,那就不能很好的激励和指导孩子,而是会用强有力的暗示把自己的快节奏传递给孩子,从而代替孩子内心的节奏。

当孩子的节奏变得突然加快,而没有仔细观察和思考其中的细节,就会慢慢丧失自己的理性思考,就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运动器官,只是不管不顾的任意游荡。

“三思而后行”这是书中提到的一个词,所以说如果一个孩子面对新鲜事物的时候,先是很平静的观察和思考,然后再采取行动,这才是正常的。如果节奏被破坏,他的内在约束力就会被破坏,他的行为就会挣脱自我控制,被另一个人的意志只配,成为外接影响的牺牲品。

这本书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把一些感觉好的地方,做了标注,当看完了全书以后,又反过头来仔细阅读了一下自己做标注的地方。发现有些地方真的是字字珠玑。让人反复回味。

从阅读过程中,我反思了很多,比如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不耐烦,行使大人的权利去抑制孩子的活动等等。实际上都是我没有真正的从孩子的视角去看世界,没用用心去体会孩子当时的心情。

难怪有人会说,养育孩子的过程,实际也是大人自我修行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保持心态的平和,学会观察,学会等待,学会引导。前面是心态调整,中间是情绪控制,后面是方法使用。这些无论是运用到教育孩子身上,还是大人自己的生活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

孩子的路还长,但是每一分每一秒都是不可逆的,作为父亲,我希望能够通过自我的修行,完善自己的人格,给孩子创造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静待花开!

童年秘密读书笔记 篇3

《童年的秘密》中有一段是这么说的:“人们对儿童心理上的创伤仍然知之甚少,但是他的伤痕大多数是由成人无意识地烙上去的。”这些创伤,几乎全部都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儿童的心理所造成的,我们自以为是为了孩子好,但其实却造成了相反的后果。好心办坏事的例子,太多了。而《童年的秘密》里,或者指出常识性做法的谬误,或者提出了一些我们未曾想到过的地方,因此这本书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非常值得一看。

其实有一个敏感期我们大家是都知道的,就是儿童的语言天赋。在儿童的某个阶段,学语言是非常惊人的,所有的人都是他们的老师,他们只是沉默的聆听,直到某一天说出他们的第一个字。这点成人体会最深,学外语现在对我也是一件头大的事情,无论是听力还是单词,都是需要持续的下苦功才可以。但是除此之外,儿童的敏感期还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敏感期,就是对秩序的敏感。“一个很重要和神秘的时期是儿童对秩序有极端敏感的时期。这种敏感在儿童出生后第一年就出现,并一直持续到第二年。”

一直以来在成人的脑海中,保护自己的财产使其免遭侵犯,这几乎是成人的自然法则。所以,我们经常会阻止我们的孩子不让他们做很多事情,怕打坏东西总是让孩子按照我们的节奏来生活。同时,对成人来说,有一条自然法则,即“最大效益法则”,这诱使他运用最直接的手段,在尽可能少的时间内达到他的目的。当他看到一个儿童正在作巨大的努力做某些似乎毫无成效的事情,而这些事情他本人一瞬间就可以做完,并且做得完美得多,这时他感到痛苦,就想去帮助这个儿童。还有我们迫不及待的教小孩子识字,剥夺了他们的乐趣。“过早地强求他们通过阅读书本来识字也会产生一种消极的影响。追求这些并不很重要的东西会削弱他们生气勃勃的心灵的能量。”仔细想一想,我们成人确实经常犯这样的错误。

每一个在孩子成长道路上的成人,都是他们的教师,所以,并非有孩子的父母亲,或者教授他们知识的老师才应该来阅读这本书。当一个成人看到儿童端了一杯水,他就开始害怕这只杯子可能会摔破,当他感觉到这一点时,他的贪婪就使他把这杯子看作一件珍宝,并从儿童手中把它夺过来。另一方面,儿童还必须形成他的行为习惯,但是他从来也没有得到许可去展现连续的行为过程。如果儿童正在游戏,成人就会打断他,认为该是散步的时间了。这小孩就被打扮一番带出去了。这些都是不好的。当儿童工作时,他并不是为了获得某些进一步的目的而如此做的。他工作的目的就是工作本身,当他重复一项练习,使自己的活动达到一个目的时,这个目的是不受外界因素支配的。就儿童个人的反应而言,他停止工作跟劳累没有联系,因为使他的工作完全更新,充满精力是儿童的特征。

实际上这本书里的珠玉比比皆是。我以为每一个人都应该读一读她。

以前没当幼儿园教师之前,认为几乎每个人都可以担任幼儿教师,但自从接触之后才知道,幼儿教师不仅要有爱心、耐心和照顾孩子的能力,而且要具备幼儿教育的理论知识。我自从当了幼儿教师之后,不断地向同事学习他们的工作能力,而且园里也给予我们理论上的学习。这次我阅读了《童年的秘密》,说实话,刚开始打开看主要是写关于幼儿一些行为及其心理理论,我心想这似乎跟我的实际工作联系不够紧密,但看着看着,我渐渐感觉到这书中讲的很多知识其实是我们作为老师必须了解的,而且对我们的实际工作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文中的第二章说道,弗洛伊德用“压抑”这个词来描述成人教育儿童的方式,成人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根本不管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当一个儿童受到成人压抑时,他就不能独立坚强的发展和成长。成人包括父母,老人及孩子周围的人,甚至我们幼儿老师。成人总是认为是过来人,自己给孩子做的决定是为孩子好,避免孩子走一些弯路,浪费孩子的时间和我们大人的金钱,其实他们的想法是有一定错误的,孩子如果没有一定的自理能力,对以后的成长和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我有个相处四年的同学,学习一直是班级第一名,老师布置的任务从来不拖,刚布置就要做完。同学们认为她很要强,追求进步,很有自信。但是,只有她自己和我们朝夕相处的同学才知道,她内心的“无目标”感和不自信。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知道学习的时候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实际只是为了做旁人眼中的“好学生”和父母心中的“好孩子”。因为从小父母就是这样教导她,什么事情都是父母给她安排好的。父母的评价于是就成了她对自己的评价,长大以后,别人的目光和评价就成了她对自己的评价,反而失去了自己对自己的真正“感觉”。她在遇到一些生活事情时缺乏主见,不知怎样去处理人际关系,甚至和陌生人说话时也会脸红

这就是在成人的压抑下所造就的性格和成长道路。而我了解的其他同学却截然相反,不仅处事经验丰富而且有很强的生存能力。

通过我看这本书结合我身边朋友的经历,让我受益到:成人或者我们老师如果给予孩子不恰当的帮助或以不科学的教养观去教导孩子,过分地给予些什么、看到孩子发生错误急着想干预些什么,还不如做一个观察者,给孩子充分的空间和时间,让他自然地展现和成长,还儿童一个天然的生活。

《童年的秘密》给我启发当然不止只有这些,我相信通过更深层次的阅读我会得到更多的帮助,对我以后的工作、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我也会给朋友及家人介绍读阅,让成人有个更好的方式来教育祖国的花朵。

《童年的秘密》是由意大利当代教育史上最伟大的幼儿教育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索利撰写的,通过自己在“儿童之家”的教育实践得出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和疗救之方,揭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秘密,说明成人对儿童的阻碍和压抑是导致儿童出现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通过对本书的阅读,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蒙台梭利讲到的关于对幼儿的教育,无一不是以尊重幼儿为前提下,尽量让幼儿在最自然的环境下,在自愿与自我选择的条件下进行的,从而总结经验,完成自我认知的提升!我想,这时,孩子的心里肯定是最轻松愉快的,而我们知道快乐容易产生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孩子有兴趣,还怕他不会学习吗?所以,作为一个孩子的教育者,首先就要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会让你的教育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只是一味被动接受教育,势必会造成烦躁与抵触的心理,即使是成人也不会有什么学习热情,更不要说是孩子了!

所以,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学习对儿童进行心理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我们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将会游刃有余,还怕孩子调皮,会造成教育失败吗?我相信,教师的行为、教育方法及理念无疑会潜移默化的传导给学生,从而影响到一代人的一生。儿童内心的真实景象,它与我们对儿童习以为常的理解是不同的,这就是“童年的秘密”。

那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

首先要把孩子置身于一个愉快的环境,所学的内容要对孩子很有吸引力的。作为教师要想把课上好,首先就要把课设计好,要吸引孩子的目光,是孩子想要知道的、感兴趣的!

其次是教育者的沉静。它是一种更深沉的平静、一种空白,即我们所说的客观的心理。不论做什么事都要先想好再做,多去看、去观察,少去说、去批评!孩子不喜欢一个爱唠叨的教师。

最后是要给儿童特殊的作业材料,使孩子能被材料所吸引,促使其分析和运动,从而使他们聚精会神,精力集中。儿童就会获得一种满足感和快乐感。这样儿童就向正常化迈进。即学会克制自我、平静地生活及喜欢学习。

关于这本书,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了解的知识与内容,虽然这些方法运用到实际的教育中未必实用,但却提高了我对孩子教育的认识,在今后的实践中应不断地总结经验,寻求更好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健康成长。

童年秘密读书笔记 篇4

上学这么多年来,尤其是中学阶段,觉得所谓教育就是在学校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考个好大学就是最终的目标,大学的教育一定是高深莫测,丰富多彩的,大学之前都是些小儿科。而且中学之前,更是觉得自己没受过什么教育,一路就这么玩过来的。 直到今天,读了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才意识到,原来自己童年乃至刚刚来到世界的那一刻起,教育就无时不刻在影响着我的成长,而且很大程度上塑造了现在的自己。其实童年时期的教育,相比与成年人的教育,更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某种意义上说,成年人接受教育更多的是知识上的增长,科学知识的复杂并不代表教学过程的复杂;而童年时期的教育相比与成年时期,知识层面并不显得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对一个人性格的塑造、影响与思维上的开发。

在“导论”中,蒙台梭利指出:“儿童并不是一个只可以从外表观察的陌生人。更确切地说,童年构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一个人是在他的早期就形成的。”这不禁让我想起蝴蝶效应的原理,也许在儿童时期的某种小的刺激,就完全改变了这个人的一生,最近甚至有研究表明,后天形成的精神病抑郁症甚至最早会在儿童时期就埋下了祸根。

不得不说儿童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的多,怎样才能对儿童做好早期教育,更是难上加难。因为幼教所面对的是一个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都生机勃勃,充满动力的,却又不善于以成年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个体。很多时候,我们对儿童的行为很难理解,甚至无法理解,也往往会对儿童的行为作出不合适的教育方法。

正如蒙台梭利指出“儿童和成年人之间的工作还存在有一个明显的差异。那就是儿童并不寻求获利或是帮助”。在成年人眼中,往往意识不到这个层面,记得在我们小学的教育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仍然记忆犹新,这样的一句话就好像暗示了儿童是懒惰的,没有主动能力的一样。我认为这样的教育是不对的,蒙台梭利指出:儿童拥有一种趋动力,它不同于成年人的趋动力。成年人总是为了某些外在的目的而行动,这种目的要求他奋发努力和艰苦牺牲。是的,儿童时期的活跃,或者说“调皮”都是发源于内心的,这是儿童“工作”的动力,然而成年人并不了解,也没有做到很好的对儿童进行引导,

反而更加误解了儿童。蒙台梭利进一步指出:如果成年人不理解这个秘密,他们对儿童的工作的理解就永远不可能比过去理解得更多一些。他们在儿童工作的范围设置障碍,认为休息将是他适宜的生长的最大帮助。成年人为儿童做每件事,而不让儿童按他所应该遵循的规律活动。成年人感兴趣于花费最少的精力和节省时间。由于成年人更有经验和更敏捷,他们就试图给小孩子洗手、穿衣,用手抱或用小推车带着他们到处转。重新整理儿童的房间而不让儿童插手。

儿童的世界非常复杂,成年人对儿童有太多的误解,但是,读了蒙台梭利的书,让我收获了很多,每天学习物理学的我,突然有一种想去研究儿童教育的冲动,我相信,只要我们成年人多一点留心,认真的揣摩儿童的成长过程,总会探索出最好的儿童教育方式。这样我们人类在儿童时期的成长发育更加顺利,不知不觉中,当一个儿童成长为一个成年人,就会变得更加健康更加贴近与自然文明,更加富有活力与创造力。社会的文明也会向着更加自然与和谐的方向发展。

《童年的秘密》是探索儿童成长的书籍,从幼儿到儿童成长过程的不同阶段所呈现的特点,让读者从孩子的角度去观察和了解,详细地描绘了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揭开孩子成长的奥秘。通过阅读《童年的秘密》一书,我们可以明白孩子的智力是如何发展的,以及应该如何用正确的方式对待孩子。以下就是我读完这本书后的一些心得:

随着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发现了潜意识,人们开始了解并越来越重视它对人们的影响。潜意识是被我们深深压抑或隐藏起来的,却支配着我们的行动,影响我们性格的强大力量。

潜意识的形成很多都是源于一个人的童年时期,一些看似不经意的创伤,也许我们都忘记了事件本身,但是不愉快感觉都被埋在意识的底层,历久弥新,且很难愈合。这些心理创伤是造成成年人心理疾病的根源,而造成这种痛苦的人恰恰是与我们朝夕相处的亲人。

儿童时期的生活模式决定着人一生的生活模式。很多人觉得自己已经为整个家庭和孩子不计回报地付出了太多精力和物质,甚至有些力不从心,但有没什么想过,你为什么会那么痛苦?痛苦是因为我们的教育方式有问题。大多数面对孩子的好奇、需求无所适从,运用控制、恐吓、束缚、甚至是暴利等不平等条约管束孩子,以爱为名义教育自己的子女,其实是在用不科学不理性不成熟的行为伤害着孩子、阻碍着孩子的发展,变向满足自己的需求。所以,与其用错误的方式让我们的亲子关系紧张,对孩子也无意,为什么不去学习科学的方法呢?

什么是正确的方法?首先是要用心观察,孩子自己形成的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是什么,走进他们的内心,最终达到了解孩子,而不是逼问,打探他们的隐私。每个生命都是独立的个体,不同的孩子拥有不同的内心世界,所以不要一概而论,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因人而异。

新生儿从原本黑暗、寂静、柔软的温室中,经历了挣扎、痛苦来到这个世界。一切的环境都与之前的不同,强烈的光线、噪音和陌生的场域令他们赶到恐惧,于是他们没有安全感,大哭不止。

因此,他们需要的是安静、舒适、温暖的环境和足够的安抚和温柔对待,来帮助他们从身体和心理上适应周围的环境。医院的护士虽然经验丰富,但是却是机械化的,缺乏细心和温柔。孩子在出生后的一个月之内是不需要穿衣服的,衣服的作用是保持人体原有的温度,更好的是来自身体的温暖庇护。

我们都有一种守财的本能,害怕孩子弄坏我们的任何东西、害怕他们制造麻烦,我们一定想要看住孩子,不让他们做任何的“破坏”,即使东西本身并不具有价值。

婴儿的本能中,有一种叫做创造,能够在自己生存的环境中建立起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形成这个世界的过程,就是敏感期,敏感期非常重要,且随着长大就会消失,在敏感期他们会自我调节,产生强大的征服力,掌握一些从未接触过的知识和本领。

在敏感期,孩子们可能会产生情绪,乱发脾气,原因是他们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产生了危险、反感、焦虑等感觉,才会发脾气。因此,我们要弄清楚他们哭闹的真正原因,满足他们的需要,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他们才会变得安静,我们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也会更加融洽。如果我们没有保护好孩子的本能,他们就会变得软弱、缺乏活力。

婴儿有一种观察周围环境的欲望,他们希望看到一些能够满足心灵需要的东西。好的办法是,把婴儿床稍微倾斜成一定角度,便于让他们观察周围的环境,或者离开婴儿床的局限,在花园等环境中享受鲜花的芬芳、小草的摇曳。不推荐在婴儿床上方悬挂铃铛、玩具等。他们会用不自然的姿势关注那些摇摆不定的东西,从而对身体有害。

婴儿会在出生后的第一个月出现对秩序的敏感,他们会对东西放在了不应放的位置上或者衣服是应该穿在身上而不是搭在胳膊上或是洗澡的姿势发生了变化或是床没有护栏等等而感到不适应、哭闹,这种对秩序的需要是发自内心的,并且非常强烈。

比如捉迷藏游戏,躲藏的意思就是能够在同一个隐蔽的地方找到同样的东西或人,他们知道东西就在那,即使闭着眼睛也可以找到。孩子是那么的单纯,他们正在对外界印象产生着感知。

如果一个人的脑中只有一些杂乱无章的图像,我们的生活在一个不按秩序摆放家具的屋子里,生活质量必然会下降。我们的头脑和生活也是一样。

童年秘密读书笔记 篇5

《童年的秘密》一书是著名意大利蒙台梭利于1936年7月第五届蒙台梭利会议在英国牛津举行之际出版的,该书是蒙台梭利对“幼儿之谜”的探索和解答,集中地阐述了蒙台梭利的儿童教育观。最近,在学习之余较系统的读了一遍《童年的秘密》。读完此书,使自我受益匪浅,进一步提升了自我在儿童教育方面的知识,并且使得自我较为凌乱的儿童教育观念得到系统的梳理,并使得自我原有知识架构中的错误的观念及错误的知识建构,得到进一步的修正和完善。下方我将自我读《童年的秘密》的心得体会,做一整理。

读完《童年的秘密》一书,我的归纳主要是从四个纬度来进行整理,即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幼儿的教育原则及环境;幼儿的心理歧变。第一:幼儿生理和心里的发展。从事物是始终处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角度来看,蒙台梭利指出,儿童期是人的一生发展中最重要的时期。在不断地生长和发展变化过程中,幼儿的发展包括了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这种发展是一种儿童个体生理和心理“实体化”的过程。透过这一章节的阅读及自我在日常的幼儿教育实践中,自我坚定地认为幼儿在生理和心理不断变化发展中,最突出的两大特性是主动发展性和多元智力发展关键期。在传统教育中,往往将儿童处于在教师主导地位下的被动发展地位,即使有的学者强调教师只是处在主导地位,儿童才是主体,是充分发挥自我的主动性和用心性来发展自我,可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实际上演变成教师控制教育环节的各个过程,包括教学资料、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甚至是直接将自我的知识体系不加修改的复制到一个处在由“空白板”向“丰富板”发展儿童的思维体系中。在阅读《童年的秘密》一书时,我对蒙台梭利的观点十分认同,我认为儿童本身拥有一种探求外界的冲动和本能,这种主动性赋予了儿童用心发展的生命力,儿童正是透过主动地探索来使自我在各方面适应由复杂的因素构成的环境,由此我认为此阶段的教师不应将环境加以人为改变或安排,而是将儿童放在其所处的任意自然环境中,正因每一个环境都是由不一样的因素组成,不一样因素组成的环境,都会对处于此环境中的个体提出必须的适应要求,也就是每个个体都会针对相应环境发展相应的适应潜质,当然了,此时教师就应作为一个外围观察者和辅导者,主要是对儿童的适应动力予以持续和强化及儿童出现的各种困难予以帮忙,以保证儿童在此环境中构成必须自我能够凭借主观能动性他驾驭的潜质。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在“关键期”内,发展儿童所能够发展的各种智力。第二:幼儿教育的原则及环境。蒙台梭利认为,为了促使幼儿的心理发展,儿童的教育应开始于儿童诞生之时,同时,幼儿教育就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重复练习。在儿童对外界事物处在敏感期内,正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期。由此,如果幼儿能得到满足其内心需要的活动(蒙台梭利称之为“工作”)时,他们就能聚精会神的不断地反复的练习这一行为,直至这一行为到达其所处的年龄得承受范围内甚至对于一些天才儿童这种发展会超越几个年龄发展阶段。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想告诉我们的幼儿教育者,幼儿的好奇心会驱使着儿童不断周围的事物发生了解的兴趣,由此教育者,不就应限制儿童感知的范围,而是尽可能的多为其带给环境,这样幼儿就会获得更多的感兴趣的事物,儿童透过对一个个感兴趣的事物不断地重复练习,就会为儿童今后的发展带给更多的可能的空间,即使由敏感性构成的个体潜质,在今后的发展中,并未有什么格外的突出发展,但对儿童的综合潜质的提高是会有帮忙的。总之,教师要尽可多的为儿童带给能够使儿童重复练习的环境。二是自由选取。幼儿会根据自我的兴趣和心理需要来选取所要感知的事物。所以,作为幼儿教育者始重要牢记不好限制儿童的自由选取性,需要做的是尽可能多的为幼儿带给发展环境,以满足儿童的自由选取。第三:幼儿心理歧变的分析。幼儿在发展过程中,如果遇到了一个充满敌意和不相容的环境,加上成人的盲目指导与压制及不和幼儿心理发展的不正确的干涉,会引起儿童心理发展歧变。蒙台梭利总结出幼儿心理歧变主要有八种表现:心灵的神游、心理障碍、依附、占有欲、权力欲、自卑感、恐惧、说谎。在幼儿身上,这些心理歧变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所以,一个幼儿有可能同时拥有几种心理歧变。心理歧变作为一种功能性的失调,会使幼儿的心理处于紊乱的的状态。由此,作为幼儿教育者务必及早的发现这些问

题,同时要及时的运用各种有针对性的手段和措施,较及时,较快速的解决存在的心理歧变的问题。当然了,对于这些心理歧变,由于复合的形式不一样,也就要求教育者应用不一样的解决方案。所以要求教育者,要在实践中充分的积累各个方面解决问题的经验与手段,以便丰富自我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潜质。第四:成人与儿童冲突的克服。在儿童发展的过程中,尽管成人为儿童做了他们所能做的一切,甚至为了儿童的成长采取了各种手段和方法,但这并不意味着儿童必须能够发展的很好,正因成人只是从他的角度出发来认为儿童就应怎样发展,怎样发展会更好。这样成人就使儿童用“自我的身体,别人的大脑”在发展,而并非是儿童利用自我的身体和自我的大脑并辅之成人的帮忙来发展。当然,家长也不期望自我的付出会给孩子的发展其副作用,只是正因他们的无意识行为会影响儿童在其自身发展规律支配下的正常发展。

以上便是我读《童年的秘密》的心得体会。

童年秘密读书笔记 篇6

读了意大利着名教育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觉得这本书真的让我了解了很多,个性是书中讲到我们成人对儿童缺乏明白,在与儿童打交道的过程中,成人会慢慢变得自私自利,或者以自我为中心,只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与孩子有关的一切,这样最终结果只能使他们之间误会越积越多。儿童并不是什么也不懂,有时候成人就应站在儿童的角度看待事情,多欣赏儿童,也要对自己的行为多做自我反省。

书里还提到:我们无论多么热爱自己的孩子,从他一出生,我们就本能的开始对他提防,凭着一种本能的守财欲,我们赶紧保护拥有的每一件东西,即使是毫无价值的破烂。从孩子一出生起,成人的心理就被这样一种思想支配,管住这个孩子,不能让他惹麻烦,看住他。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们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可喜、搞笑的,他们从中得到了满足感。比如,孩子会要求自己拧瓶盖、吃饭、穿鞋等,他们会完全沉迷在这些在大人看来是再简单但是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尝试、重复中探索、发现、兴奋着、愉悦着,但成人们看不下去了,最后一切事务全部由父母代劳。

儿童成长的步伐需要成人的等待,书中举例:带孩子出去散步的时候,当孩子停下来的时候,大人也就应停下脚步等待孩子,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大人往往会正因自己不愿等待,不断的催着孩子往前走。有时候对儿童的尊重,我们人还是动物做的好,像小象跟着象群走,走累了,停下来时,大象也会停下来等待。看到那里我想到了以前看到带着蜗牛去散步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就是让我们知道,尊重儿童成长步伐。

我觉得成人真的就应承认自己的错误,对儿童的成长我们真的不能再干预太多,有时候成人的“冷眼旁观”,对于儿童未尝不是一种好的选取。

看这本书,解开了心中有些疑惑,更愿意去站在儿童的角度去看待事情,感觉让自己的理论知识也增加了不少,看来多看书真的还是有这个必要的。

[荐]《秘密花园》读书笔记700字精选


幼儿教师教育网主题栏目精选:“秘密花园读书笔记”,敬请访问。

库法耶夫说:“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我们经常需要读大量有深度的书籍,比如经典作品等,它是人类知识的总结。在阅读相关作品过程中,书中的描述让人欲罢不能,那么,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将它记录下来也方便了我们以后随时也可以翻看,如何在读书笔记中全面的总结自己的收获呢?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陆续为大家整理了《秘密花园》读书笔记,还请你收藏本页以便后续阅读。

《秘密花园》读书笔记 篇1

这个假期,我品读了《秘密花园》这本书,读完后,令我深受启发。

小主人公玛丽,是一个病恹恹、闹哄哄、难看的婴儿时,她的父母忙于应酬和交际,把她丢给奶妈。由于长时间缺少关爱,使她变成了尖锐、乖戾、敏感的“小野猪”一样。一场突如其来的“霍乱”,使她失去了照顾她的奶妈,失去了她的双亲,成为了孤儿。因此被送到舅舅克兰文的家中。刚到那里,她依然是一个脾气倔强、任性的刁钻小女孩。直到,玛丽偶尔得到了一把神秘的钥匙,一只富有“魔法”的知更鸟遇到了玛丽,指引她,告诉她,秘密花园的门。

当玛丽进入那座封闭十年的花园时,知更鸟站在一枝常春藤上向她问好,谢了的玫瑰花正悄悄地重新开花。幸运的玛丽找到了一个属于自己快乐自由的新天地!在这里,她认识了与动物交朋友、会说鸟语的迪肯,那个浑身带着魔法一般的男孩,吹奏的笛子,可以引来一只只善懂人心的动物们。因为有他的出现,玛丽不再是以前那个“凶恶专横的小野猪”;更加幸运的是,在玛丽发现柯林之后,三个性格完全不同的孩子聚在了一起,发生了只有童话会出现的奇迹一般的事情:当孩子们相信魔法的存在时,柯林重新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坐在轮椅上瘦小的他,奇迹般的站在了这片属于孩子们的天地的地方。一把钥匙,改变了两个孩子的性格,脾气。

我觉得:玛丽和柯林本应该是活泼可爱的一个个小精灵,但没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读完这本书我有时候开始羡慕玛丽可以拥有那么美丽的花园,但这也是她辛勤的付出,才有这样的花园。

有时候希望,是从快乐中得来的;有时候奇迹就会发生,因为你有信念,你有坚持,你不放弃。

让自己快乐起来!我们无法改变整个世界,但我们至少能够改变自己。要记住,让自己快乐起来!

《秘密花园》读书笔记 篇2

【主要内容】

玛丽·伦诺克斯出生在印度,她是一个坏脾气的女孩,她九岁时,因为一场霍乱,成了孤儿。后来,她的姑夫收养了她,于是,她来到了密西尔斯维特庄园。在这里,她发现了秘密花园,又在这里认识了体弱多病的“太子”柯林,她的仆人玛莎和玛莎的弟弟狄肯。玛丽和狄肯经常躲在一起复活一个花园,玛丽称它为“秘密花园”,他们把柯林也带进了秘密花园,并治好了柯林的“心病”,带给了克雷文先生一个新的希望......

【喜欢的词语】

争先恐后 自言自语 阳光明媚 欣欣向荣

成千上万 心平气和 栩栩如生 万无一失

如梦初醒

【喜欢的句子】

1、她走上小路,东转西转来到了果园的尽头,在这里,她发现了一只胸脯鲜红的小鸟儿站在一棵树梢的细枝上,正唱着冬天的颂歌。

2、起风了,狂风怒吼着,犹如万马奔腾。

3、这里长满了香喷喷的东西,到了春天和夏天,荒原上天高云淡,开满了石楠、荆豆和金雀,云雀欢唱。

4、天空一片蔚蓝,像一泓秀美无底的湖水,在高高的蓝天上浮动着洁白的云朵,再也不是那种幽暗的紫蓝色了。

5、他仿佛看到数不清的蝴蝶从远处飞来,他似乎闻到了荆豆花蜂蜜似的香味.......

【我的问题】

1、什么是“窝火”?

2、狄肯的体操从哪儿学来的?

【收获】

我从玛丽身上知道了,脾气不可以太大,否则你将很难与人交往;从狄肯身上知道了,要做诚实守信的人。

【家长评语】

宝贝,其实你现在的读书笔记已经写得很不错了。可你总是要在妈妈的提醒下才去做,这不太好吧。你知道吗,等你回头看看你的读书笔记的时候,你会惊喜发现自己记录了这么多精彩在里面。

新学期开始了,紧张又快乐地学习又要开始了,妈妈希望新学期,做好功课外,一如既往的看书,看精彩的书。

《秘密花园》读书笔记 篇3

在《秘密花园》这部小说里,作者伯内特以秘密花园的“复活”为衬托,细腻地刻画了玛丽、柯林、克莱文先生几位主要人物性格从孤癖痛苦到健康快乐所发生的巨大转变,旨在告诉我们在人生之路上,当面对挫折和痛苦时,要学会开启心灵的秘密花园,敞开心扉,微笑面对人生,战胜自己,战胜磨难。每个人都应该有乐观的生活态度,不要永远放弃自己。

《秘密花园》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和高度一致性,表现了一个天人合一的主题。它是西方人对于人与自然关系长期探索、深刻反思的结果,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秘密花园》的情节富有传奇性和奇特性,小说里描绘的是超现实的、主观化的世界,在约克郡的某一片荒原上,动物和以迪肯为代表的人类和谐共居,亲密无间。主人公玛丽和柯林从因远离自然而体弱多病、性格怪异,又因为回归自然而变得美丽、健康,这是对天人合一思想的最好阐释,其天人合一主题强调人与自然的融合,表达了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希望和理想。

《秘密花园》是一部作者自己的心路历程,它象征着现代社会人们的精神旅程。在现代主义作品中,精神旅程通常是毫无目的和希望的,然而伯内特在这部小说里用一篇儿童故事对现代主义主题给出了另外一种阐释。诵过对玛丽,柯林和克莱文的刻画,描述了现代社会的荒谬:它来源于生活的不和谐,以疏离,体弱无力和幻灭的方式体现出来。小说中共个主人公分别经历了生活中的不同冲突。尽管如此。伯内特没有放弃希望,而是为只位主人公设置了个人鸟托邦的路程。旅程中,她把秘密花园作为乌托邦国的象征,它具有治愈人们身心的魔力,象征着上帝的神圣力量。除此之外,她还安排了索尔比一家象征着乌托邦上国里的爱与和谐。至此,现代社会的荒谬得以在乌托邦里慢慢化解。

最后伯内特设置了幸福充满希望的场景,给现代人提供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并以此表示出对内心世界的关注。玛丽的问题来源于与外在世界缺乏联系和交流,通过在秘密花园里与大自然建立起和谐的关系重获自我认识和与外在世界的和谐关系;柯林的问题来源于对自己命运的恐惧和极度的缺乏安全感,最终花园的魔力治愈了他的身心。而且大自然的力量也最终影响并打动了克莱文先生。小说结尾作者设置了秘密花园中大家一起幸福开心的美好场景。

《秘密花园》读书笔记 篇4

这本书的书名叫《秘密花园》,弗朗西斯·霍奇森·伯内特是这本书的作者。

有一个印度小姑娘,名叫玛丽,从小就没人疼,也不懂得怎样去爱别人。一天,她的家人得了瘟疫,一夜之间,她变成了一个孤儿。无奈,她被送到姑父家里,她的姑父却因为失去自己的爱妻,而变得性情古怪,经常足不出户,也不知道怎么去关心他唯一的孩子。

一天,玛丽在一只知更鸟的引领下挖掘到了一把钥匙,凭借着这把钥匙,她进入了被封闭多年的秘密花园,她经常偷偷去花园,在花园里种上玫瑰等植物。在悉心照料花园的过程中,玛丽结交了知心朋友,渐渐敞开了心扉,她也凭着自己一副“倔脾气”影响并改变了庄园的小主人。而此时,花园的秘密也渐渐拨云见日。

如果没有庄园里的那个秘密花园,那么她的童年生活无疑是痛苦的、悲伤的。但是,事实上就有这么一个花园。

在认识柯林之前,玛丽就已经发现了秘密花园,但她迟迟不愿意把这个秘密跟柯林分享。与之相反的是,玛丽认识迪肯后,不久就将迪肯带进了花园。玛丽觉得,迪肯有着天壤之别。她认为柯林性情古怪,不确定他是否值得信任。后来,柯林和玛丽之间的友谊逐渐加深,玛丽终于向他坦陈发现花园的事实。以上这段让我懂得了:每个人都应该揽镜自照,先做一个值得别人信任的人,然后再来期待获得别人的信任。这样才能使彼此都敞开心扉,成为真正的朋友。

《秘密花园》读书笔记 篇5

我非常喜欢看书,在这些书中我最爱看的就要数这本《秘密花园》了,这本书是英国儿童文学作家弗朗西丝·霍奇森·伯内特写的。

这本书中有两句评语;一句是“一本神奇的,充满糖果香味的书。”——《纽约书评》;另一句是“这是一个关于大自然的魔法和人类美好心灵的故事。”——《时代周刊》。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一场霍乱使性情乖戾的玛丽成了孤儿,她只得被送往远在英国的约克郡的密素斯特庄园和姨父克莱文先生一起生活。克莱文先生伤心妻子之死,变得阴郁古怪消沉遁世,他的庄园里有上百间被锁闭的房子,有十年不许人人进入的秘密花园。玛丽意外地在知更鸟的帮助下找到这个秘密花园的大门和钥匙,并且,她还听到了一个神秘的哭声,吸引着她去探索庄园之谜。玛丽在迪肯的帮助下,使荒芜的花园重现生机。不久,被认为离死不远的庄园小主人科林也参加了进来。大自然的力量改变了一切,长年笼罩在阴霾之下的古老庄园及其主人也一同获得了新生。

我喜欢《秘密花园》这本书,活泼健康又善良的笛卡尔,用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感染了玛丽亚和克林。让他们也变得对大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使他们重新燃起了生命之火。我从中也知道了大自然的魅力,明白了友谊的价值。对事物的热情和朋友的关爱是可以改变一切的。

我也希望我有笛卡尔这样珍贵的友情,同时我也希望自己像笛卡尔一样对大自然充满热情,是一个健康阳光的男孩。让自己去帮助有需要的人,让阳光和欢乐传遍中国!传遍世界!

《秘密花园》读书笔记 篇6

读完了《秘密花园》,我受到了巨大的震撼:

一场瘟疫,让乖戾的小女孩玛丽变成了孤儿。所以,她被送到姑父的庄园里生活。那个庄园很古怪:有上百间被锁起来的房间,有被锁在房间里的歇斯底里的科林,还有被埋起来的神秘花园的钥匙,还有被隐藏起来的园门以及沉睡了十年的花园……而这些东西,随着故事的展开,全都被玛丽逐一发现了。在迪肯和玛丽的影响下,科林改变了自我的性格,并且和科林一齐唤醒了沉睡的神秘花园,也让他们得到了欢乐,得到了健康,更得到了亲情。

这本书告诉我们如果态度乐观向上,那你就会觉得生活是无比的欢乐。在故事中,玛丽和科林有相同之处,例如他们都脾气暴躁,他们刚开始对生活都很厌烦,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但玛丽在玛尔塔和迪肯的帮忙下,逐渐改变了自我。在自我改变的过程中,她也悄悄地改变着科林,让科林逐渐地好起来,对生活充满了兴趣。这让我坚信,生活中的困苦不是永远的,仅有自我的心态充满阳光,才能让自我的生活充满温暖与欢乐。

读完这个故事,让我想起来一部动画片《小莲》,故事中的很多情节都相似。例如主人公的身世,例如他们生活的环境,例如科林和小姐的经历都十分的相似,以及最终的结局都相似极了。小莲中的高山就是秘密花园,小莲就是玛丽,科林就是小姐,小豆子就是迪肯,小羊羔就是迪肯的小动物……

写到这儿,又让我想起来了《小鹿斑比》中的斑比。斑比和科林以及玛丽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例如斑比、玛丽以及科林都是在大自然的教育下,逐渐成长起来的。这也告诉我,成长需要不断地理解磨练。仅有这样,才能让自我更强大。

总之,我发现很多相似的地方,这会不会是改编的呢?也许吧!但我要说的是,不管是谁写的,不管是不是改编的,两部作品都启示我们:生活是完美的,需要我们真诚地去应对,进取乐观地去应对。

《秘密花园》读书笔记 篇7

牧尔的天空不再像玛丽来时那样阴郁了。似乎那场大风过后,天更蓝了,空气出奇得好,玛丽发现了那个尘封十年的秘密花园,里面有杂草,有枯叶,也有顽强的支茎在努力活下去。当她遇到迪肯的时候。我也跟着开心。

我喜欢他们在一起挖土种花的情景,我会想象:两个孩子蹲在地上拔着枯草,时不时地看对方一眼,然后开心地大笑一声,因为害怕被人发现,还要用小手捂住嘴巴,把笑声压制到最小,但是开心会从眼睛里跑出来。

也喜欢玛丽跑回去吃午餐,而迪肯在花园只吃两片面包夹一片咸猪肉。这就算是迪肯的午餐了,他会把咸猪肉硬硬的边留给知更鸟,他总是那么在乎小动物。迪肯刚刚吃下第一口面包,塞得嘴里鼓鼓的,玛丽跑着的脚步停了下来,回过头叫迪肯为她保守秘密,迪肯努力鼓起一个大的微笑并且使劲点点头。我怎么这么喜欢这个温暖的男孩!我也想要有像他一样的朋友,那该是多么快乐的一件事啊。

我说不出为什么那么喜欢他们一起在花园里劳作的时光,那是一种超级温馨的感觉,包括此刻在我写这些文字的时候,我的脸上也是挂着笑的。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座秘密花园,因为境遇不同,所以有些人的花园花繁叶茂,也有些人把花园尘封起来,不愿踏足。克兰文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妻子过世之后,他不再去花园走动,因为他怕触景生情,他怕心痛。其实,只要勇敢面对那些所经历过的灰暗的日子,花园的花,也会开的。

小柯林终于能站起来并且能跑能跳了,克兰文先生见到了他,并没有父子相拥的情节,而是另一种方式重逢。柯林不再老想着自己会活不长的事情了,他健康强壮,开朗乐观。而在克兰文先生的心里,那层黑黒的云雾也慢慢消散了。

玛丽会变得越来越好看,像她的妈妈,但又不像。迪肯依然是像会有魔法的精灵,因为小动物都愿意和他做朋友。希望玛莎的工钱能再多一点,这样她十二个家人更能把肚子填饱一点。苏珊·索尔比是一位好母亲,我相信,她内心单纯,依然有童心。

我的童年一去不复返了,但是秘密花园里的孩子们,他们还有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去享受童年的欢乐。读完一本书,像是跟一个好朋友告别。但是没关系,待我再重温这本书时,我的这个朋友,又会回到我身边。

成年人的世界虽然不容易,但希望你、我、我们,也要留一座花园给自己,去寻找我们内心深处的美好。

《秘密花园》读书笔记 篇8

《秘密花园》这本书很有趣,今天我就来给大家共享共享吧。

玛丽是一个生活在印度的英国小女孩,她的爸爸妈妈整天忙于工作就把她完全交给了保姆,缺少爸爸妈妈关爱的玛丽自幼性情顽劣,脾气暴躁。一场霍乱之灾夺去了她爸爸妈妈的生命,她只能搬到姑父家住前往英国的一座古老庄园。庄园里充满了神秘氛围:一百年前一直上锁的房间、一座十年从来不让进来的花园、深夜里不时传来婴儿的号哭声玛丽决定弄明白这一切。后来玛丽见到姑父的独生子科林,一个身体虚弱,对生活失去信心而且蛮横的小男孩。他们俩几乎成了庄园的噩梦,但当另外一个乡村男孩迪肯出目前他们的生活中,并把他们领向充满生机的大自然后,让他们对生活又有了重新的认识,一切都变了,所有的秘密都揭开了。

迪肯、玛丽和科林,他们虽然地位不一样,生活不一样,性格不一样,但他们可以热情的互相协助,最后打造了真挚的友谊。在玛丽来到秘密花园后,迪肯对玛丽的赞美和无条件协助,让玛丽重新拾起信心,坚信自身也是一个受人喜爱的孩子,对待科林,迪肯同样如此,每天协助他训练走路和训练肌肉,为他筹备食物,对于卧床的科林,玛丽同样热情地开导他,让他对生命重新有了热情。

他们之间的友谊是多么真挚啊,大家要向他们学习。

《秘密花园》读书笔记 篇9

有些书总是让人相见恨晚,拿起来就再也放不下。而让人产生这种奇妙感觉的书籍,无一不是经典之作。它们跨越了时间的长河,历久弥香,闪烁着永恒的光芒。

有一本书——《秘密花园》,朴素、淡雅,充满了奇幻色彩。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奇异而有趣的故事。在英国一座大庄园,友好的大自然改变了小姑娘玛丽的一切,她的个性从乖戾变得温柔,蜡黄的小脸变得红润,孤单的生活里多了许多有趣的朋友……所有的一切,都好像一夜之间变得光彩夺目。但是,除了玛丽之外,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施展了魔法,将一切便道砖有奇妙的境界。其实,“秘密花园”只是一个指代的词,而真正的意义是玛丽在大自然所有美好事物的影响下,改掉了懒惰、蛮横、娇气等等坏毛病,变成了一个阳光向上的小女孩。在生活中,我们都有一些坏毛病,虽然我们没有秘密花园,但是只要我们多留心、多总结,一点点改善,总有一天坏毛病会离我们远去,那时,你也会成为一个如玛丽一样的活泼开朗、乖巧可爱的孩子。

阅读《秘密花园》,不仅是一种美好的文学享受,也是提升自我的一种途径。因为,《秘密花园》呼唤的是人类最美好的品质,弘扬的是人类最伟大的精神。

《秘密花园》,精、美、纯,值得一读。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书对我们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有很多人就很喜欢看各种的书籍,而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后,心中感触颇多,让人忍不住吐露出来,这个时候,我们只需要将自己的想法一笔一划的记录下来,读书笔记,需要重点写哪些方面呢?也许下面的“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正合你意!相信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 篇1

《童年的秘密》是探索儿童成长的书籍,从幼儿到儿童成长过程的不同阶段所呈现的特点,让读者从孩子的角度去观察和了解,详细地描绘了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揭开孩子成长的奥秘。通过阅读《童年的秘密》一书,我们可以明白孩子的智力是如何发展的,以及应该如何用正确的方式对待孩子。以下就是我读完这本书后的一些心得:

1、孩子的世界

随着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发现了潜意识,人们开始了解并越来越重视它对人们的影响。潜意识是被我们深深压抑或隐藏起来的,却支配着我们的行动,影响我们性格的强大力量。

潜意识的形成很多都是源于一个人的童年时期,一些看似不经意的创伤,也许我们都忘记了事件本身,但是不愉快感觉都被埋在意识的底层,历久弥新,且很难愈合。这些心理创伤是造成成年人心理疾病的根源,而造成这种痛苦的人恰恰是与我们朝夕相处的亲人。

儿童时期的生活模式决定着人一生的生活模式。很多人觉得自己已经为整个家庭和孩子不计回报地付出了太多精力和物质,甚至有些力不从心,但有没什么想过,你为什么会那么痛苦?痛苦是因为我们的教育方式有问题。大多数面对孩子的好奇、需求无所适从,运用控制、恐吓、束缚、甚至是暴利等不平等条约管束孩子,以爱为名义教育自己的子女,其实是在用不科学不理性不成熟的行为伤害着孩子、阻碍着孩子的发展,变向满足自己的需求。所以,与其用错误的方式让我们的亲子关系紧张,对孩子也无意,为什么不去学习科学的方法呢?

什么是正确的方法?首先是要用心观察,孩子自己形成的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是什么,走进他们的内心,最终达到了解孩子,而不是逼问,打探他们的隐私。每个生命都是独立的个体,不同的孩子拥有不同的内心世界,所以不要一概而论,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因人而异。

2、照看新生儿的方式

新生儿从原本黑暗、寂静、柔软的温室中,经历了挣扎、痛苦来到这个世界。一切的环境都与之前的不同,强烈的光线、噪音和陌生的场域令他们赶到恐惧,于是他们没有安全感,大哭不止。

因此,他们需要的是安静、舒适、温暖的环境和足够的安抚和温柔对待,来帮助他们从身体和心理上适应周围的环境。医院的护士虽然经验丰富,但是却是机械化的,缺乏细心和温柔。孩子在出生后的一个月之内是不需要穿衣服的,衣服的作用是保持人体原有的温度,更好的是来自身体的温暖庇护。

我们都有一种守财的本能,害怕孩子弄坏我们的任何东西、害怕他们制造麻烦,我们一定想要看住孩子,不让他们做任何的“破坏”,即使东西本身并不具有价值。

3、孩子的心理发展过程

婴儿的本能中,有一种叫做创造,能够在自己生存的环境中建立起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形成这个世界的过程,就是敏感期,敏感期非常重要,且随着长大就会消失,在敏感期他们会自我调节,产生强大的征服力,掌握一些从未接触过的知识和本领。

在敏感期,孩子们可能会产生情绪,乱发脾气,原因是他们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产生了危险、反感、焦虑等感觉,才会发脾气。因此,我们要弄清楚他们哭闹的真正原因,满足他们的需要,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他们才会变得安静,我们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也会更加融洽。如果我们没有保护好孩子的本能,他们就会变得软弱、缺乏活力。

婴儿有一种观察周围环境的欲望,他们希望看到一些能够满足心灵需要的东西。好的办法是,把婴儿床稍微倾斜成一定角度,便于让他们观察周围的环境,或者离开婴儿床的局限,在花园等环境中享受鲜花的芬芳、小草的摇曳。不推荐在婴儿床上方悬挂铃铛、玩具等。他们会用不自然的姿势关注那些摇摆不定的东西,从而对身体有害。

4、孩子心中的秩序感

婴儿会在出生后的第一个月出现对秩序的敏感,他们会对东西放在了不应放的位置上或者衣服是应该穿在身上而不是搭在胳膊上或是洗澡的姿势发生了变化或是床没有护栏等等而感到不适应、哭闹,这种对秩序的需要是发自内心的,并且非常强烈。

比如捉迷藏游戏,躲藏的意思就是能够在同一个隐蔽的地方找到同样的东西或人,他们知道东西就在那,即使闭着眼睛也可以找到。孩子是那么的单纯,他们正在对外界印象产生着感知。

如果一个人的脑中只有一些杂乱无章的图像,我们的生活在一个不按秩序摆放家具的屋子里,生活质量必然会下降。我们的头脑和生活也是一样。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 篇2

童年的秘密是什么?蒙台梭利认为体现在:儿童是一个“精神(心理)的胚胎”,只有通过人的教育,这种胚胎才能发育成一个健全降的“精神世界”;儿童心理的发展有各种“敏感期”,秩序的敏感期、细节的敏感期、行走的敏感期、手的敏感期、语言的敏感期;而导致儿童心理变异的表现,主要是心灵的神游、心理障碍、依附、占有欲、权力欲、自卑感、恐惧和说谎。

童年的秘密是一本风靡全球的幼儿教育名著,对幼儿之谜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和解答。通过蒙台梭利对幼儿之谜的探索和解答,父母和教师可以清楚地意识到:儿童并不是一个只能从外表上进行观察的陌生人。实际上,一个人的个性正是在他的童年时期就形成的。正因为如此,父母和教师必须努力去了解尚未被自己认识的儿童,并把他从所有的障碍物中解放出来。可以相信,所有的父母和教师能从本书的许多具体事例和理论阐述中得到启迪。更值得注意的是,蒙台梭利在书中所列举的许多例子,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都可以看到。

童年的秘密是蒙台梭利对幼儿之谜的探索和解答,记录了她在学前儿童方面的研究和教育工作,阐述了幼儿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在“导论”中,蒙台梭利指出:“儿童并不是一个只可以从外表观察的陌生人。更确切地说,童年构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一个人是在他的早期就形成的。”“为儿童的利益所作的孜孜不倦和真诚的努力将使我们能够发现人类的秘密,正如科学的调查研究能使我们洞察众多的自然秘密一样。”

童年的秘密是一本了解儿童发育和成长秘密的最生动的著作。在书中,蒙台梭利详细而生动地描绘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揭开儿童成长奥秘的***性观念。它让世人了解到,儿童具有丰富的潜能,但儿童只有在一个与他的年龄相适应的环境中,他的心理生活才会自然地发展,并展现他内心的秘密。而有些儿童之所以不能正常地发育和成长,主要是因为受到成年人的忽视和压抑。因此,我感受最深的是:幼儿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应是理解、尊重儿童,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为儿童实现自身的潜能提供所需的帮助。

但蒙台梭利教育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过分强调工作对儿童身心发展的作用,而轻视游戏的作用,把游戏仅视为闲暇时的一种快乐的消遣;过分强调教具的价值,而贬低玩具的价值;具有神秘主义和宗教色彩等等。因此,我们在学习和借鉴蒙台梭利教育理论方法的过程中,应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宗旨,结合具体情况加以利用、改造和创新。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 篇3

在真正从事了两周幼儿园老师的工作以后,我才读到了这本《童年的秘密》,多次接触和听到蒙台梭利的名字,却一直都没有读过她的著作。读到它的时候,才理解了为什么她的理念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为什么她的著作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而广泛传播。

书中讲到了她和孩子们的真实经历,她对于孩子心理发展的研究,和儿童之家的初始及发展,最后在儿童之家里面的很多问题儿童都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发展。

一、儿童的敏感期

不论是自然界中的动物还是人类,都有着其内在的发展规律,就像毛毛虫会本能的爬向光亮的地方,因为在植物的顶端有它需要的嫩芽,在它长大之后,就会自然地放弃这种趋光性去追寻另一种适合它的食物。对于人类来说也是一样,儿童天生就是爱学习的,在生命的最初阶段,他不知道所谓的学习是什么,接触这个世界,吸收各种各样的信息,用自己的感官去探索世界,就是他的生活,就是他的本能。就像儿童天生的对妈妈的脸感兴趣对人说话的声音感兴趣,这不是周围的任何一个成年人可以教给他的。在敏感期内,儿童会表现出想要获得某种特性,在这个时期内这种特性的发展会很迅速,行为习得特别容易,一旦完全拥有了这种特性,其敏感性也会消失,但是如果这种特没有得到满足或受到制约,可能引起病态反应,甚至阻碍日后的正常发展。儿童有时莫名其妙的发脾气,可能就是这种敏感性遭到制止没有得到满足的表现。

想到了人们常听到的一句话:兴趣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可是还是会有这种情况,成年人总是在猜想儿童喜欢什么想要什么,对于成年人来说也是一样,很多的人都不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里,其实很简单,你关注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使人专注和愉悦的事情不就是兴趣吗?一直在寻找的事情很可能就存在于当下,存在于不知不觉中。对于儿童,我们能做的就是安静观察,了解其关注的东西,然后给予更深层次的解答。这种观点与我国教育经典《论语》中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观点不谋而合。

二、儿童的世界和成人的世界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长大了太久,成年人好像都忘记了自己的童年是什么样子的,自己是如何成长的,在很多事情当中,自己的心理历程又是怎样的。有太多的家庭,太多的家长们,在不知不觉中用和自己相同的成长方式来对待自己的孩子。可是我们真的希望,我们的孩子成为自己生活轨迹的复制品吗?

书中开始的部分,就提到了心灵胚胎这个概念。成人可以看到儿童身体的成长,更多时候的照顾是吃饱、穿暖,却往往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儿童心灵的成长。从生命的开始,其实他们就已经有了身为一个人的情感,即使是婴儿也有自己的情绪,会哭会笑会关注感兴趣的事物,成人眼里的世界和儿童眼里的世界也是完全不同的。“在儿童的世界里,成年人非常愚笨,不能正确理解很多东西,从儿童的心理视角来看,成年人不够精细,也不够用心。”很多成年人无法关注到微小事物,儿童却能够察觉,儿童身体上的反应都是有原因的,而且这个原因是人们通过努力可以弄清楚的。关键在于,成年人是否愿意以全新的态度和方法对待儿童,是否有着足够的责任感,是否能够以一个观察者而不是统治阶级的姿态出现在儿童的生活之中。

三、自由而守纪律

“一个人像哑巴一样默不作声或像瘫痪的病人一样不动弹,这个人只能说是失去自我的人,而不是一个守纪律的人。”读到这句话的时候,不得不说,对我来说,真的有些震撼,因为这是每个老师几乎都会做的事情,要求孩子们不要说话,不要乱动,好好听课。可是,如果这种行为不是强制,而是自发的,出于尊重出于对知识的渴求,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和生活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教育的初衷是希望我们的孩子变得更好更优秀,而不是心灵的摧残。成年人相对于儿童来说,最大好处就在于他是一个自由的人,可以决定自己想做什么。

“只有当一个人成为自己的主人,能管住自己的各种行为,主动遵循生活规则时,他才能说是一个守纪律的人。”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不去做违法的事情,这是一种法律的制约,可是一个人,如果在没有各种条例制约的情况下,依然恪守着一种秩序,并且执行的过程来自于内心的乐于这样做,这就是道德。

我们应该帮助孩子建立的应该是一种积极的有益的纪律,而不是被动的和顺从的纪律。纠正和干预错误的行为,建立好的行为习惯,才能帮助孩子发展。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 篇4

幼儿在发展过程中,如果遇到了一个充满敌意和不相容的环境,加上成人的盲目指导与压制及不和幼儿心理发展的不正确的干涉,会引起儿童心理发展歧变。蒙台梭利总结出幼儿心理歧变主要有八种表现:心灵的神游、心理障碍、依附、占有欲、权力欲、自卑感、恐惧、说谎。在幼儿身上,这些心理歧变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因此,一个幼儿有可能同时拥有几种心理歧变。心理歧变作为一种功能性的失调,会使幼儿的心理处于紊乱的的状态。由此,作为幼儿教育者务必及早的发现这些问题,同时要及时的运用各种有针对性的手段和措施,较及时,较快速的解决存在的心理歧变的问题。当然了,对于这些心理歧变,由于复合的形式不一样,也就要求教育者应用不一样的解决方案。因此要求教育者,要在实践中充分的积累各个方面解决问题的经验与手段,以便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潜质。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 篇5

这本书说明成人对儿童的阻碍和压抑是导致儿童出现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通过对本书的阅读,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蒙台梭利讲到的关于对幼儿的教育,无一不是以尊重幼儿为前提下,尽量让幼儿在最自然的环境下,在自愿与自我选择的条件下进行的,从而总结经验,完成自我认知的提升!我想,这时,孩子的心里肯定是最轻松愉快的,而我们知道快乐容易产生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孩子有兴趣,还怕他不会学习吗?所以,作为一个孩子的教育者,首先就要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会让你的教育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只是一味被动接受教育,势必会造成烦躁与抵触的心理,即使是成人也不会有什么学习热情,更不要说是孩子了!

所以,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学习对幼儿进行心理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我们教师对幼儿的引导将会游刃有余,还怕孩子调皮,会造成教育失败吗?长我相信,教师的行为、教育方法及理念无疑会潜移默化的传导给家长,从而影响到一代人的一生。儿童内心的真实景象,它与我们对儿童习以为常的理解是不同的,这就是“童年的秘密”。

《童年的秘密》这本书,对我的思想触动极大。以前我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学生,根本不了解学生的感受和想法,常常是大人和孩子之间产生冲突。实际上,我们了解他们爱的方式吗?我们了解孩子真的需要什么吗?这就使我们要完全抛弃自己的想法。用最客观的心去观察孩子,看孩子需要什么,我们就给他们提供什么样的环境,使幼儿更好的随着其自身的规律发展壮大,生命更加充满活力。那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

首先要把孩子置身于一个愉快的环境,里面的所有东西都要对孩子很有吸引力的。作为教师要想把课上好,首先就要把课设计好,要吸引孩子的目光,是孩子想要知道的、感兴趣的!

其次是教育者的沉静。它是一种更深沉的平静、一种空白,即我们所说的客观的心理。不论做什么事都要先想好再做,多去看、去观察,少去说、去批评!孩子不喜欢一个爱唠叨的教师。

最后是要给儿童特殊的作业材料,使孩子能被材料所吸引,促使其分析和运动,从而使他们聚精会神,精力集中。儿童就会获得一种满足感和快乐感。这样儿童就向正常化迈进。即学会克制自我、平静地生活及喜欢学习。

关于这本书,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了解的知识与内容,虽然这些方法运用到实际的教育中未必实用,但却提高了我对孩子教育的认识,在今后的实践中应不断地总结经验,寻求更好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健康成长。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 篇6

以前没当幼儿园教师之前,认为几乎每个人都可以担任幼儿教师,但自从接触之后才知道,幼儿教师不仅要有爱心、耐心和照顾孩子的能力,而且要具备幼儿教育的理论知识。我自从当了幼儿教师之后,不断地向同事学习他们的工作能力,而且园里也给予我们理论上的学习。这次我阅读了《童年的秘密》,说实话,刚开始打开看主要是写关于幼儿一些行为及其心理理论,我心想这似乎跟我的实际工作联系不够紧密,但看着看着,我渐渐感觉到这书中讲的很多知识其实是我们作为老师必须了解的,而且对我们的实际工作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文中的第二章说道,弗洛伊德用“压抑”这个词来描述成人教育儿童的方式,成人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根本不管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当一个儿童受到成人压抑时,他就不能独立坚强的发展和成长。成人包括父母,老人及孩子周围的人,甚至我们幼儿老师。成人总是认为是过来人,自己给孩子做的决定是为孩子好,避免孩子走一些弯路,浪费孩子的时间和我们大人的金钱,其实他们的想法是有一定错误的,孩子如果没有一定的自理能力,对以后的成长和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我有个相处四年的同学,学习一直是班级第一名,老师布置的任务从来不拖,刚布置就要做完。同学们认为她很要强,追求进步,很有自信。但是,只有她自己和我们朝夕相处的同学才知道,她内心的“无目标”感和不自信。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知道学习的时候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实际只是为了做旁人眼中的“好学生”和父母心中的“好孩子”。因为从小父母就是这样教导她,什么事情都是父母给她安排好的。父母的评价于是就成了她对自己的评价,长大以后,别人的目光和评价就成了她对自己的评价,反而失去了自己对自己的真正“感觉”。她在遇到一些生活事情时缺乏主见,不知怎样去处理人际关系,甚至和陌生人说话时也会脸红... ...这就是在成人的压抑下所造就的性格和成长道路。而我了解的其他同学却截然相反,不仅处事经验丰富而且有很强的生存能力。

通过我看这本书结合我身边朋友的经历,让我受益到:成人或者我们老师如果给予孩子不恰当的帮助或以不科学的教养观去教导孩子,过分地给予些什么、看到孩子发生错误急着想干预些什么,还不如做一个观察者,给孩子充分的空间和时间,让他自然地展现和成长,还儿童一个天然的生活。

《童年的秘密》给我启发当然不止只有这些,我相信通过更深层次的阅读我会得到更多的帮助,对我以后的工作、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我也会给朋友及家人介绍读阅,让成人有个更好的方式来教育祖国的花朵。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 篇7

《童年的秘密》告诉我们,教育可以采用一种帮助儿童的自然发展的方式去保护和培育儿童,从而对这些自然特性产生影响。所以教育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发现儿童真正的本性,进而帮助他正常发展” 。在这里,除了环境和材料之外,某些条件是特别重要的,那便是“成人中立的特征” 。蒙特梭利创办的第一个儿童之家,那些父母是文盲,他们忙于生计而无暇多份精力给孩子,他们的教师是毫无野心和先入之见的普通劳动妇女,这就导致了一种理智的沉静。教师必须沉静。他是一种更深沉的平静,一种空白,或更好的、无阻碍的状态,这种状态是内心清晰的源泉。这种沉静由心灵的谦虚和理智的纯洁组成,是理解儿童所必不可少的条件。

于是,我知道了一般传统教学法的老师与蒙特梭利教学法的老师的根本不同:一般传统的学校,老师只是认识小朋友的行为,知道要照顾他们,也知道为了教育他们应该做些什么;

蒙特梭利的老师,眼前应是一位还没有被认识、完全有待于被了解的孩子。站在孩子旁边,观察孩子。让孩子在自理中获取生理的独立,在自由选择中获取意志的独立,在无止尽的独立工作中获取思想的独立。也就是说,我们要追随儿童。让“他们的生命自然地展现,就像莲花在散发出芬芳的花香时,伸展出百色花瓣以接受阳光的哺育。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 篇8

上学这么多年来,尤其是中学阶段,觉得所谓教育就是在学校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考个好大学就是最终的目标,大学的教育一定是高深莫测,丰富多彩的,大学之前都是些小儿科。而且中学之前,更是觉得自己没受过什么教育,一路就这么玩过来的。 直到今天,读了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才意识到,原来自己童年乃至刚刚来到世界的那一刻起,教育就无时不刻在影响着我的成长,而且很大程度上塑造了现在的自己。其实童年时期的教育,相比与成年人的教育,更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某种意义上说,成年人接受教育更多的是知识上的增长,科学知识的复杂并不代表教学过程的复杂;而童年时期的教育相比与成年时期,知识层面并不显得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对一个人性格的塑造、影响与思维上的开发。

在“导论”中,蒙台梭利指出:“儿童并不是一个只可以从外表观察的陌生人。更确切地说,童年构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一个人是在他的早期就形成的。”这不禁让我想起蝴蝶效应的原理,也许在儿童时期的某种小的刺激,就完全改变了这个人的一生,最近甚至有研究表明,后天形成的精神病抑郁症甚至最早会在儿童时期就埋下了祸根。

不得不说儿童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的多,怎样才能对儿童做好早期教育,更是难上加难。因为幼教所面对的是一个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都生机勃勃,充满动力的,却又不善于以成年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个体。很多时候,我们对儿童的行为很难理解,甚至无法理解,也往往会对儿童的行为作出不合适的教育方法。

正如蒙台梭利指出“儿童和成年人之间的工作还存在有一个明显的差异。那就是儿童并不寻求获利或是帮助”。在成年人眼中,往往意识不到这个层面,记得在我们小学的教育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仍然记忆犹新,这样的一句话就好像暗示了儿童是懒惰的,没有主动能力的一样。我认为这样的教育是不对的,蒙台梭利指出:儿童拥有一种趋动力,它不同于成年人的趋动力。成年人总是为了某些外在的目的而行动,这种目的要求他奋发努力和艰苦牺牲。是的,儿童时期的活跃,或者说“调皮”都是发源于内心的,这是儿童“工作”的动力,然而成年人并不了解,也没有做到很好的对儿童进行引导,

反而更加误解了儿童。蒙台梭利进一步指出:如果成年人不理解这个秘密,他们对儿童的工作的理解就永远不可能比过去理解得更多一些。他们在儿童工作的范围设置障碍,认为休息将是他适宜的生长的最大帮助。成年人为儿童做每件事,而不让儿童按他所应该遵循的规律活动。成年人感兴趣于花费最少的精力和节省时间。由于成年人更有经验和更敏捷,他们就试图给小孩子洗手、穿衣,用手抱或用小推车带着他们到处转。重新整理儿童的房间而不让儿童插手。

儿童的世界非常复杂,成年人对儿童有太多的误解,但是,读了蒙台梭利的书,让我收获了很多,每天学习物理学的我,突然有一种想去研究儿童教育的冲动,我相信,只要我们成年人多一点留心,认真的揣摩儿童的成长过程,总会探索出最好的儿童教育方式。这样我们人类在儿童时期的成长发育更加顺利,不知不觉中,当一个儿童成长为一个成年人,就会变得更加健康更加贴近与自然文明,更加富有活力与创造力。社会的文明也会向着更加自然与和谐的方向发展。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 篇9

蒙台梭利是意大利非常有名的教育专家,假期读了她《童年的秘密》一书收获颇多。儿童的生长有其自然的规律,儿童的发展有其自然的进程。这就好比孩子是一颗幼苗,幼苗是需要自己成长的,而我们所做的工作只需静待观之,需浇水时浇水,须施肥时施肥,而不能拔苗助长。教育儿童就应该遵循这个自然规律,让他们朝着该有的方向发展。成人应该只是一个引导者,起着催化剂的作用,而不应该帮他们画好路线。

我们要认识儿童。曾经青春的我们是否有过叛逆,是否因为和父母意见不同而产生冲突呢?成人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根本不管孩子的感受和想法,这便是大人和孩子产生冲突的原因。虽然孩子在年幼时对父母的这些强迫没有反抗能力只能接受,但长期如此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冲突所产生的后果几乎会无限扩展。成人如果想促进儿童成长,最重要的是给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爱的安全的丰富的环境,尊重并理解孩子的行为,对他们的行为尽量做最少的限制和指导。儿童自然会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该如何做。在一次又一次的探索中,他会逐渐成长起来。

我们成人的失误。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们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们从中得到了满足感。成人的放手也是有前提的,首先得确认孩子的探索过程是安全的,其次也得要有远见,可以准确判断出孩子当前的探索是对孩子的发展是有帮助的,并在适当的时候提出纠正帮助。

我们教师的准备。对教师而言,观察儿童的方法是极为重要的。所以,仅仅有教育理论知识是不够的。教师首先必须系统地研究自我,使自己的内心做好准备。这样,教师才能摆脱最根深蒂固的缺点。作为老师,首先要把孩子置身于一个愉快的环境,在那里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他们自己的,桌子、凳子、拖把等都是为他们所特别制的,这些对孩子很有吸引力。其次是教育者的沉静。它是一种更深沉的平静、一种空白,即我们所说的客观的心理。无需过多的语言和暗示。最后是要根据儿童的敏感期和发展规律准备好丰富的学习材料,使孩子能被材料所吸引,促使其分析和运动,从而促使他们健全地发展。

《童年的秘密》让我更真实的了解儿童,让我能根据儿童的生理与心理特征来施教和他们共同相处,对他们的成长提供更多的帮助。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 篇10

《童年的秘密》由意大利当代教育史上最伟大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之一玛利亚所著,本书深刻揭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秘密,并解释成人对儿童的阻碍和压抑是儿童心理发生偏差的根源。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受启发。

正确对待孩子,改变是不可避免的。改变家长、家长和老师的观念是必要的。总之,有必要改变成人的观念,树立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在作品中,蒙台梭利阐述了她对儿童教育的观点,其中之一就是创造一个合适的儿童环境。

蒙台梭利认为,教育始于出生,满足不成熟儿童的需要,放弃自己的要求,遵守他们的要求,这是成年人应该做的。应为‘解放儿童的思想’创造一个极为有利的环境,并应消除他们行动的一切障碍。

真正的新型教育是:首先发现儿童,实现儿童的解放。教育的目的应该是保护和培养孩子,帮助他们成长。教师应该做好心理准备,教师应该从心底里摒弃愤怒和傲慢,应该懂得谦逊和善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应该允许孩子的一切行为,完全放弃对孩子的判断,忽视孩子的智力和情感的发展。相反,他们应该永远记住他们是老师,他们的任务是教育。

儿童代表未来,对社会、文明和人类进步至关重要。为儿童的成长和教育而不懈努力,就是不断探索和发现人类的秘密。蒙台梭利发现了童年的秘密并告诉了全世界。也许,我们中间还有很多家长和老师不知道这个秘密,这可能就是翻译这本书的目的。

宝葫芦秘密读书笔记


我们编辑了“宝葫芦秘密读书笔记”以更好地满足您的需求。只有读书和学习,才是成为人生赢家的最大捷径,我们在阅读作者写的作品时,不禁被作品中的深意所触动。写读后感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就事论事。欢迎你阅读与收藏!

宝葫芦秘密读书笔记(篇1)

我曾经读过一本书叫《宝葫芦的秘密》,讲的是一个叫王葆的小学生,他 喜欢 吃零食、爱幻想,经常听 奶奶 讲宝葫芦的故事。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他得到了一个宝葫芦。宝葫芦神通广大,他帮王葆剪指甲、做作业、做模型,跟他大战恐龙……王葆从此变成了闲人,自己不用做任何事情,仿佛世界变得完美,但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情,所以接二连三的麻烦也随之而来。王葆实在无法忍受宝葫芦的盲目从命,把宝葫芦赶走了。宝葫芦走后,王葆发奋图强,通过自己的 努力 在游泳比赛中夺得了冠军,最后与宝葫芦依依不舍地告别了。

其实 学习生活 中的我也有和王葆一样的经历。我 希望 自己有一个三头六臂的机器人,帮我写作业,帮我穿衣服,帮我收拾书包……这样多舒服啊!曾经有这样一件事:以前我不会系鞋带,总是妈妈帮我系。有一次上体育课,我的鞋带开了,不知道该怎么系,就随便系了个大麻团,结果一会儿就又开了,一跑就摔倒了。最后我终于忍不住回到家里和妈妈学习系鞋带。学会了系鞋带后,对我 帮助 可不小,开了还能再系上,也不会摔倒了。这下系鞋带就难不倒我了。

通过阅读故事和我的生活结合起来,我发祥不劳而获是不对的,。如果只靠别人,自己也会变得懒惰,变得依赖别人,变得不爱动脑筋,生活中基本技能也不会了。我们应该多动脑、勤动手,学习上开阔思维,勤于 , 思考 做个勤学好问的好孩子。《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让我懂得了这些道理,受益匪浅。

 

宝葫芦秘密读书笔记(篇2)

《宝葫芦的秘密》是张天翼写的。讲述了一个叫王葆和宝葫芦的故事。这本书是围绕了王葆的梦展开,想象力十分丰富。

有一天,王葆去钓鱼的时候,意外钓到了个宝葫芦,想要什么变出什么。王葆觉得过上了非常幸福的生活。王葆独自回家的时候,遇到了郑小登,他见王葆钓了这么多鱼,对王葆赞叹不己。可是宝葫芦一边给王葆带来快乐一边也带来了麻烦。大家都想借《科学画服》可他飞进了王葆的书包里,还有一次王葆把家变成了植物园,还贴错标签被爸爸批评,还有一次,考试的时候,宝葫芦还把苏鸣凤的试卷换成王葆的,等等……等王葆知道后,变抛弃了它。最后还把宝葫芦的秘密说了出来!

我觉得王葆知错能改是个好孩子!我也会犯错,但是错了能改,同样的错误不发生俩次。只有通过自已的努力,丰收的果实才会更甜!所以我们要脚踏实地,好好学习,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来年的春天里,我要播种下努力的种子,等待下一个秋天金黄灿灿的收获。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宝葫芦秘密读书笔记(篇3)

今天,我去电影院看了《宝葫芦的秘密》这部电影。这是一部十分有趣的电影,看得我捧腹大笑。

这部电影讲了一位叫王葆的小学生,不爱学习,总是想干自己想干的事。一天,他在钓鱼时钓到了一只宝葫芦,他成了宝葫芦的主人,宝葫芦答应他要什么,有什么。王葆别提有多高兴了,他靠着宝葫芦过上了心想事成,不劳而获的”幸福“生活。

一天,老师布置的作业是作一件科技小制作,宝葫芦帮他变了一只机器狗。这只机器狗太漂亮了,吸引了很多同学围着观看。没想到一位同学不小心把机器狗碰到地上摔坏了。同学们让王葆现场修理,王葆哪里会修呀,他只好尴尬地拿着机器狗跑掉了。

王葆爱玩玩具,就让宝葫芦给他变,没想到宝葫芦变出一屋子的玩具,把他困在房间里出不去。他不想学习,还想考第一,宝葫芦就帮他偷了同学苏鸣凤的卷子,但名字和字迹还是苏鸣凤的。由于这些荒唐事,王葆变得越来越孤单。

经过了几次挫折,特别是与刘老师的一次长谈后,王葆终于明白,宝葫芦是靠不住的,只有靠自己辛勤努力得到的东西才是最美好的。后来,为了在游泳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他每天都坚持刻苦训练,依靠自己的不懈努力,终于获得了冠军。

这部电影通过王葆的故事,告诉了我们许多的大道理。我懂得了做事必须老老实实,不能投机取巧,不劳而获是可耻的。我们要记住这样一句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天上也不会掉馅饼。让梦想变成现实只有靠不懈的努力,成功永远只青睐勤奋的人。

宝葫芦秘密读书笔记(篇4)

今年暑假,妈妈给我买了不少新书,我最喜欢读的是《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在书中,我认识了一位新朋友——王葆。

王葆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听奶奶给他讲宝葫芦的故事。这宝葫芦呀,是一个万能的宝物,所以王葆很渴望拥有它。有一次,王葆钓鱼的时候,意外收获了一个一直梦寐以求的宝葫芦。有了这个宝葫芦,王葆不用付出就得到很多:王葆肚子饿了,不用他动手,宝葫芦会立刻变出很多美味佳肴;王葆想得到飞机模型,不用他花钱,宝葫芦马上就会帮他变出来;王葆想偷懒时,就连作业宝葫芦也替他完成了……就这样,宝葫芦帮助王葆实现了很多梦想,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麻烦。最后,王葆想通了——做事要靠自己的努力与智慧。于是,他把秘密告诉大家后,扔掉了宝葫芦。

今天,我正在做一道数学题,读了一遍题目后不会解答。我也懒得再动脑就直接找妈妈。妈妈看了看说:“你把题目多读几遍,再好好思考一下。”听了妈妈的话,我拿着作业回到书桌前,对着题目又看了几遍,可还是没有头绪,只得再次向妈妈求助。妈妈耐心地对我说:“学习上遇到难题不能怕动脑,也不要气馁,要自己想办法解决,而不是依靠家长,你说呢?”

听了妈妈的话,我突然想到前几天刚刚重读的《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是呀,连王葆都已经明白的道理,我怎么还糊涂呢?于是,我重新回到书桌前,静下心来仔细读题,认真思考;再回想之前做过的类似题型。忽然,灵光一现,找到解题方法了!我赶紧拿起笔,按照思路演算起来,没一会儿,难题攻破!“耶,我终于做出这道题了!”我兴奋地喊出这句话,心里也是满满的成就感。

回想今天的经历,我感谢《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因为是它所蕴含的道理启发了我,让我依靠自己战胜了难题。同时,我也再次深深体会到:不劳而获的快乐不是真正的快乐,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所获,才是最珍贵的!

宝葫芦秘密读书笔记(篇5)

读了《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里面的主人公王葆还真的以为天上会掉馅饼,可馅饼终究是会被吃完的呀!而王葆就是把馅饼吃完了,最后才学会了撒手。

这本书主要写了一个小学生——王葆,他非常想拥有一个奶奶所讲故事里的宝葫芦,终于有一天,他在钓鱼时钓到了一个宝葫芦,这个宝葫芦和奶奶故事里讲的一模一样。自打有了宝葫芦之后,王葆就开始“吃馅饼”了,到最后吃得越来越多,麻烦也就越来越多,王葆终于忍不下去了,就把这个宝葫芦所隐藏的秘密都说了出来,结果宝葫芦失去了它的 “超能力”,王葆才发现这是一个荒唐而又可笑的梦。

我认为,王葆这件事告诉了我们,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乱用宝贝给自己带来的`不一定只是欢乐,还可能是许多麻烦。只有用自己的双手去拼搏、去获取,才能得到自己喜欢的生活。而书中的主人公王葆就是一个例子,他不劳而获,通过宝葫芦的“超能力”得到了很多自己想要的东西,到头来却是给自己惹上了非常多的麻烦,使自己无法逃脱。

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像王葆这样的人,他们通过别人的劳动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或者把自己想要的东西拿到手后,却不懂得珍惜,最终又失去了。

所以,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只有通过自己的双手,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的,才是最好的。

宝葫芦秘密的读书笔记


书籍是人类的敲门砖。书读得越多,站得越高,作品这部作品一经面世就受到了很多读书爱好者的欢迎。读后感写在哪里比较合适?编辑用心编写这篇“宝葫芦秘密的读书笔记”堪称是激励人心的文章之一。

宝葫芦秘密的读书笔记(篇1)

最近,我正在读一本书,叫做《宝葫芦的秘密》。

读完这本书,我有一个很大的感悟﹕千万不可以去偷东西,不管你多么喜欢那个东西,也不可以去偷。

这本书主要写了王葆在一次钓鱼中偶然钓起了一个大宝贝——宝葫芦,这个宝贝,什么都可以变得出来,无论是吃的、喝的,还是玩的、穿的,什么都有,王葆十分高兴,可是就因为只要他脑子里一想到的东西宝葫芦就马上变出来,让王葆没事做了。他屋子里多了许多怪东西。当别人问是怎么一回事,他就撒谎是帮别人寄存的。当他看电影时发现了宝葫芦变的东西都是偷来的,于是就十分生气,一气之下把宝葫芦的秘密告诉了大家,让宝葫芦没有用了。他也就把这个宝葫芦扔了。

这个故事十分意味深长。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的人,每天只想不劳而获,生活就没有了意义。有一句话就说得好﹕含泪插种的人,定能含笑收获。所以说我们要用自已的实力来得到的东西才有意义。不去偷、抢,要用自己的实力去解决问題。才能为社会做岀奉献。

宝葫芦秘密的读书笔记(篇2)

在这个暑假中,我读了好几本书,但是我印象最深的一本书是《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下面就和我一起来看看我读完这本书后的感想吧。

小学生王堡不好好学习,总想着不劳而获。一天王堡在梦中钓到一只宝葫芦,这只宝葫芦能帮助他实验任何愿望,只是王堡不能说出宝葫芦的秘密。有了这个宝贝,王堡的学习成绩突飞猛进。可是,宝葫芦也让他闹了不少笑话。象棋比赛中,王堡说吃军吃马宝葫芦就真的让他把棋子吃了。在玩具店里,王堡说所有的玩具他都喜欢,宝葫芦让所有的玩具都跑到他的家里,王堡让它把自己变进电影院,却被变进电影院数学考试时, 宝葫芦还帮他作弊。甚至宝葫芦的东西都是偷的,于是王保一气之下,把宝葫芦扔回了河里。

在这之后,王保发愤图强,竟然取得不俗的成绩,就算是没有宝葫芦,他也一样优秀。

《宝葫芦的秘密》使我明白了,世上没有捷径,做任何事情都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需要我们为之付出,这样才能无愧于心灵。我们还小,必须相信自己,而不是依赖、懒惰。只有为了梦想乘风破浪,才会对得起每天的朝阳,我们的未来才会更加灿烂。让自己成为一个爱劳动,不贪得无厌的孩子吧!

宝葫芦秘密的读书笔记(篇3)

在寒假里,我读了一本书是《宝葫芦的秘密》,让我深受感悟。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主人公王葆在荷塘钓鱼时,意外获得了一个宝葫芦,这个宝葫芦能变出任何王葆想要的东西也因此,宝葫芦给王葆闯了许多祸。后来,王宝得知真相,宝葫芦变出的东西都是偷来的。从此,王葆毁掉了宝葫芦,和别人说清真相后又开始幸福、踏实的生活。王葆突然醒来。原来这是一场噩梦。

在书中“‘啪!’我对准宝葫芦就是一刀,当时一点也没有考虑,就是那么一刀。我一刀下去,把这个宝葫芦劈成了两半,才觉得有些可怕。”这段话给我的印象最深,文中“我一点也没有考虑”说明王葆当时是下定决心要把宝葫芦毁掉。“一刀下去”说明王葆能知错就改了,并且不想让宝葫芦再去伤害别人了,还表现出了王葆很愤怒的心情。

通过这个故事,我联想到了自己身边也有类似的一件事:有一天晚上在做数学作业时,有一道题难住了我,在这时,我多么想有一张答案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啊!当我的书包又变乱的时候,我多么想用魔法把书包变整齐啊!当我每次想出门时,我多么想让携带自动系好啊!但是,当我看了这本书后,我彻底地改变了我的想法,因为我知道了:在自己的生活中,不要总让别人帮你干这干那,因为只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生活才会更美妙。因此,我比平时变得更乐观了,更勤劳了,顿感觉生活一切皆美妙。

不劳而获只能带来烦恼和痛苦,投机取巧而不付出自己的努力是不会成功的,所以我们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到劳动的果实。

《宝葫芦秘密》读书笔记600字


幼儿教师教育网精选专题推荐:“宝葫芦秘密读书笔记”。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很重要,读一本好书更重要,而经典的书籍作品就是人们最适合读的书籍。我们观看了作品,相信您对于作品在内心中会有独特的体验,这时候,我们可以去写下一篇读书笔记来记录自己的感悟,优秀的读书笔记有哪些特点呢?下面是我们精心收集整理,为你带来的《宝葫芦秘密》读书笔记,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宝葫芦秘密》读书笔记 篇1

这个假期中,我读了一本书,名叫《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让我有了无尽的感想,下面我就与大家一起分享,我在书中所得到的知识与道理吧!

本文讲述了一个叫做王宝的学生在一次钓鱼时钓上来了一个宝葫芦。与此就发生了,王宝与宝葫芦的奇妙故事,宝葫芦也逐渐成为了王宝的依赖。

故事中印象最深的就是考试那一次王宝在考试时一道题都不会,看,马上就要收试卷了,心里十分着急,最后宝葫芦施法把旁边学习特别好的那位女生的试卷复制到了王宝的试卷上可没想到连名字也给复制上了。老师十分生气,后来把王宝的卷子打了零分儿。

我也想要一个宝葫芦,可是从另一个方面看这个宝葫芦,一点儿都不好。只会帮人偷答案,偷东西没有一点好处,一个知心的朋友都没有,只是一个小偷,没有一个人喜欢从宝葫芦的秘密,这个故事里,我明白了,天上并没有白白掉馅饼的事儿,我们不能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我们必须用自己的努力与付出去实现梦想,实现愿望。

《宝葫芦秘密》读书笔记 篇2

在假期里,老师让我们读了一本《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这本书使我印象深刻。

从前有个叫王葆的小男孩,去湖边钓鱼,结果钓到了一个宝葫芦,他把宝葫芦带回了家,宝葫芦帮他实现了很多的愿望,最后事情被一一的揭穿出来,他知错就改,做什么事情再也不需要宝葫芦了,宝葫芦呢?因为它知道不应不分是非的帮助王葆。

书中的小主人公——王葆是幸福又可怜的,他靠宝葫芦过上了不劳而获的“幸福生活”,但在这“幸福”的生活里,他也失去了很多……,记得有一次王葆经历了一堂数学测试,王葆已经和宝葫芦分不开了,他需要这些题目的答案,教室里静静的,可是气氛紧张极了,待到大家接二连三的交卷之时,王葆面前的大白纸一下字满是一些铅笔字,原来是宝葫芦偷到了答案,不偷不知道,一偷吓一跳!这不,怪事来了——苏鸣凤已经答好的试卷题悠的一下不见了,可就在这时,老师偶然瞥到了王葆的卷子,原来宝葫芦偷的是苏鸣凤的答卷,卷子前后字迹都不一样,结果,王葆又一次失去了老师的信任。

再看看咱们自己,每次需要买什么东西,都让自己的爸爸妈妈去买,自己却在家里等着,自己不出去买,而是在家里等着父母给你买你需要的东西。记得有一次,老师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买一个练习本,我不想出去买,就让妈妈帮我去买,可是妈妈买回来之后我还不满意,大吵大闹地让妈妈去换,我说不是这样的本子,说妈妈买错了,还对妈妈大声说话,可是妈妈却没有说我一声。

还记得有一次,我的试卷发了下来,我不想抄题,就让妈妈帮我抄,这原本就是我自己的事情,却让妈妈帮我完成。

读完这本书,我懂得了许多的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靠自己努力才能做好,不能老依赖与任何人,不然的话自己什么也学不会。

《宝葫芦秘密》读书笔记 篇3

今天中午,我们排着队去阶梯教室看电影,电影的名字是《宝葫芦的秘密》,开始,同学们都十分奇怪,什么宝葫芦?宝葫芦又什么秘密?

电影讲述了一个叫王保的小男孩,他十分聪明,但就是十分懒惰,脑子里总想着有一只神奇的宝葫芦,那葫芦帮自己做事情,让大人称赞他,终于有一天,他在池塘边钓鱼时,钓到了一只神奇的宝葫芦,宝葫芦帮他写作业,帮他剪指甲,帮他做手工,甚至叫他起床,总之是什么都干,其能干不亚于一个家庭主妇。当然了,人的欲望有好有坏,但宝葫芦分不清好坏,所以,宝葫芦也会让王保在同学面前出丑,有一次,王保来到玩具店,东摸摸、西看看,宝葫芦问他喜欢什么,他信口说全喜欢,宝葫芦当真了,把玩具店的玩具全给要下了,一路像警卫似的护送王保到家,直到王保老爸回家,王保才命令宝葫芦将所有玩具送回玩具店;在一次测验时,王保做不出题目,便让宝葫芦帮忙,没想到把同学苏鸣凤的名字都给换了过来,老师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批评可王保。受了这个教训后,王保决定丢掉宝葫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闯出自己的天地。通过努力,他终于在游泳比赛中取的了成功,赢的了冠军。

看完这部电影,我思绪万千,是啊,只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认真去做,这样,事情才能成功!

记得有一次,数学老师把一张试卷发给我们做,要求我们谢绝别人的指教,这怎么办?我灵机一动,爸妈不肯教,对!就找老哥教,哥哥最疼我,果然一口答应了我的要求,这次的作业前所未有的顺利,我好得意!可是没想到天有不测风云,这事正好被来我家玩的同学看在眼里。星期一我得了个好成绩,老师惊异我的一鸣惊人,开始盘问我,这时那位同学揭发了我,老师怒火中烧,“大饼油条”变成了大鸭蛋,我的脸“唰——”地一下红了,眼泪夺眶而出,我暗暗下了决心:我就不信自己是没出息的人,从今以后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信我会不成功。

以后的日子里,我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做,不会做的自己苦思冥想,实在做不出再去请教别人。

又迎来了一次考试,我认真计算,读题时划出重要的内容,工夫不负有心人,我得了实实在在的“大饼油条”,这可完全是靠我自己努力得来的分数,我激动极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已经成了我的座右铭。

只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认真去做,才能做好每一件事。朋友们,行动起来吧!你也可以成为牛顿、爱因斯坦、莫扎特这样的天才!

《宝葫芦秘密》读书笔记 篇4

在六年级的寒假,我读了一本有趣的书《宝葫芦的秘密》。

小学生王葆,好吃零食,又爱幻想,希望自己也能得到一个像宝葫芦一样的宝贝,可以不费事不操心地获得一切。一天,他的愿望终于实现。王葆有了宝葫芦,不但没有得到幸福和欢乐,反而增添了不少麻烦和苦恼。他逐渐认识到宝葫芦不是好东西,便主动向同学们揭露了宝葫芦的秘密,并毅然表示与这个”宝贝“决绝。他使劲地把宝葫芦一扔,轰然一响,宝葫芦炸成了碎片。

王葆好学习,总想着不劳而获。有了这个宝贝,王葆习成绩突飞猛进。可是,宝葫芦也让他闹了不少笑话。象棋比赛中,王葆吃军”“吃马”宝葫芦就真的让他把棋子吃了。在玩具店里,王葆有的玩具他都喜欢,宝葫芦让所有的玩具都跑到他的家里,王葆把自己变进电影院,却被变进电影院……数学考试时,宝葫芦帮王堡作弊,结果把别人的名字都给“搬”了王堡的试卷上。

其实在生活中我葆一样的经历。我希望自己有一个三头六臂的机器人,帮我写作业,帮我穿衣服,帮我收拾书包等等,舒服啊!有时候,我的题做错了,想偷懒就不管错在哪里,直接问妈妈:“哪里错了?”妈妈总是回答我:“自己好好看看。”我就不得不自己认真地检查演算,最后总能查出错在哪里,这样一来到锻炼了我的检查能力。学会了检查可是个好事情,每次考试都能查出错误来,这样考试就有好成绩啦。

宝葫芦虽然无所不能,但它始终不是万能的。我们都要像王葆一样刻苦努力,就一样能成为一个勤奋刻苦的好学生。

《宝葫芦秘密》读书笔记 篇5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宝葫芦”,今天我就向大家讲一个关于主人公王葆有宝葫芦的故事。

讲的是王葆在河边钓鱼,鱼没钓着,结果钓到了一个宝葫芦,这宝葫芦可好了,只要王葆想什么宝葫芦都知道,如王葆想吃苹果、花生、糖,宝葫芦就会变出苹果、花生、糖来,只要知道王葆想要什么,它就变什么。王葆还让宝葫芦把苏鸣风卷子上的答案转到自己的卷子上这都让老师大吃一惊,以为他对学习努力了不少。还有一次他在游泳课上,王葆让宝葫芦变成螺旋桨,蒙骗了游泳课。王葆觉得宝葫芦只听主人的吩咐,成天到晚忙东忙西,分不清是做的好事还是坏事,只顾着帮主人做事,所以在比赛的那一天王葆把宝葫芦仍在一边,用自己的实力去参加比赛,拿到了奖牌。

读了这本书让我知道了不要总是依靠别人,要用自己的实力来做事情,这样才会做成事情,长大以后就一定会有大成就的。读了以后让我身临其境。这本《宝葫芦的秘密》我相信只要不泄气,继续努力就一定会成功的。

《宝葫芦秘密》读书笔记 篇6

王葆在河里捞到了一个宝葫芦,宝葫芦专心专意的来为王葆服务,他非常高兴,赶忙把宝葫芦捞上来。王葆想试试宝葫芦的神奇,左思右想后,决定让它变一小桶鱼出来,结果桶里纹风不动,什么也没变出来,最后王葆很生气,把宝葫芦一扔,还狠狠地踢了一脚,气呼呼地回家了。

宝葫芦把王葆叫住了,对王葆说:“如果保守秘密就能让王葆做自己的主人。”王葆答应了。就这样王葆做了宝葫芦主人,他心里想着今后自己无论什么事情都能办到了,宝葫芦还真听从王葆的命令,变出了一小桶各色各样的鱼来。宝葫芦立誓要为王葆谋利益,处处替王葆打算,做王葆的忠仆。王葆高兴极了,又是打滚又是翻筋斗,恨不得告诉所有人,还梦想着将来准有成就,不是当英雄就是当模范。

天渐渐黑了,王葆也感觉到饿了,这时候王葆想吃点东西,宝葫芦一样样都给变出来了。

我感觉王葆做的不对,因为做人不能不劳而获,只有靠自己的付出,才能得到应有的回报。

《宝葫芦秘密》读书笔记 篇7

放假那天,妈妈从学校买来一本《宝葫芦的秘密》,我一口气就把它读完了。

故事中的王葆,是个不爱动脑筋不愿费力气的孩子。宝葫芦在王葆心中是一种能带给他幸福的宝贝,他多么想要一个宝葫芦呀!一天晚上,他梦见到河边去钓鱼,鱼虽然没钓着,却钓上一个宝葫芦,从此便“要什么有什么,想什么来什么。”可是,这不但没帮他的忙,反而使它出尽了丑,还给别人添了不少麻烦。

比如,他刚想要一个飞机模型,飞机模型就会落到他的书桌上;想要辆自行车,还没等王葆张口,宝葫芦就帮他变出来;不会写作业了,宝葫芦能在眨眼间就帮他完成了……宝葫芦虽然给他带来了不少东西,但是这些并没有使王葆得到快乐和幸福,因为许多人都以为那些东西是“偷”来的,给他带来了很多麻烦。最后他终于下定决心把宝葫芦扔掉,再也不要他了。

读完这本书,我懂得了一个道理: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劳动来取得,珍惜劳动成果,这样才有意义。千万不要像王葆一样光想着宝葫芦。

《宝葫芦秘密》读书笔记 篇8

每个人都会有秘密,就连一只小葫芦,也不忘有个秘密,那个秘密就是:它可不是一只普通的葫芦……今天,我就带领大家走进它的秘密中。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小男孩,来到湖边钓鱼,意外地发现了这只神秘的葫芦,并把它带回了家。之后,葫芦帮他实现了许多愿望,也给他带来了许多烦恼。最后,小男孩从睡梦中醒来了。原来,他那是在做梦呀。

看完这本书的最后一章,我恍然大悟,哟!原来是这么回事!要是我也有一个什么愿望都可以实现的宝葫芦,那该多好!我不禁遐想起来……不过,后来我又转念一想,虽然什么都实现了,但那并不是靠自己的努力换来的,也不是自己做的,根本没价值、没意义,只有自己亲身体验过,才有做这件事情的意义。我觉得,做某些事都可以亲身体验一下,那样会变得很有价值,而且,要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我相信,一些不可能的事,通过我们自身的努力,就能够变成可能的!

每个人都有秘密,我们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获得那甜甜的果实!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精选


赫尔岑说:“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可想而知读书多么重要,相信很多人都读过一两本经典作品。对于推荐阅读作品,相信您在阅读之后会有专属自己的收获,这些感触可能瞬间即逝,我们需要记录下来。那么,你有没有收集优秀的读书笔记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大家呈上《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篇1)

上学这么多年来,尤其是中学阶段,觉得所谓教育就是在学校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考个好大学就是最终的目标,大学的教育一定是高深莫测,丰富多彩的,大学之前都是些小儿科。而且中学之前,更是觉得自己没受过什么教育,一路就这么玩过来的。直到今天,读了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才意识到,原来自己童年乃至刚刚来到世界的那一刻起,教育就无时不刻在影响着我的成长,而且很大程度上塑造了现在的自己。其实童年时期的教育,相比与成年人的教育,更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某种意义上说,成年人接受教育更多的是知识上的增长,科学知识的复杂并不代表教学过程的复杂;而童年时期的教育相比与成年时期,知识层面并不显得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对一个人性格的塑造、影响与思维上的开发。

在“导论”中,蒙台梭利指出:“儿童并不是一个只可以从外表观察的陌生人。更确切地说,童年构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一个人是在他的早期就形成的。”这不禁让我想起蝴蝶效应的原理,也许在儿童时期的某种小的刺激,就完全改变了这个人的一生,最近甚至有研究表明,后天形成的精神病抑郁症甚至最早会在儿童时期就埋下了祸根。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篇2)

蒙台梭利是意大利非常有名的教育专家,假期读了她《童年的秘密》一书收获颇多。儿童的生长有其自然的规律,儿童的发展有其自然的进程。这就好比孩子是一颗幼苗,幼苗是需要自己成长的,而我们所做的工作只需静待观之,需浇水时浇水,须施肥时施肥,而不能拔苗助长。教育儿童就应该遵循这个自然规律,让他们朝着该有的方向发展。成人应该只是一个引导者,起着催化剂的作用,而不应该帮他们画好路线。

我们要认识儿童。曾经青春的我们是否有过叛逆,是否因为和父母意见不同而产生冲突呢?成人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根本不管孩子的感受和想法,这便是大人和孩子产生冲突的原因。虽然孩子在年幼时对父母的这些强迫没有反抗能力只能接受,但长期如此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冲突所产生的后果几乎会无限扩展。成人如果想促进儿童成长,最重要的是给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爱的安全的丰富的环境,尊重并理解孩子的行为,对他们的行为尽量做最少的限制和指导。儿童自然会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该如何做。在一次又一次的探索中,他会逐渐成长起来。

我们成人的失误。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们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们从中得到了满足感。成人的放手也是有前提的,首先得确认孩子的探索过程是安全的,其次也得要有远见,可以准确判断出孩子当前的探索是对孩子的发展是有帮助的,并在适当的时候提出纠正帮助。

我们教师的准备。对教师而言,观察儿童的方法是极为重要的。所以,仅仅有教育理论知识是不够的。教师首先必须系统地研究自我,使自己的内心做好准备。这样,教师才能摆脱最根深蒂固的缺点。作为老师,首先要把孩子置身于一个愉快的环境,在那里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他们自己的,桌子、凳子、拖把等都是为他们所特别制的,这些对孩子很有吸引力。其次是教育者的沉静。它是一种更深沉的平静、一种空白,即我们所说的客观的心理。无需过多的语言和暗示。最后是要根据儿童的敏感期和发展规律准备好丰富的学习材料,使孩子能被材料所吸引,促使其分析和运动,从而促使他们健全地发展。

《童年的秘密》让我更真实的了解儿童,让我能根据儿童的生理与心理特征来施教和他们共同相处,对他们的成长提供更多的帮助。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篇3)

上学这么多年来,尤其是中学阶段,觉得所谓教育就是在学校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考个好大学就是最终的目标,大学的教育一定是高深莫测,丰富多彩的,大学之前都是些小儿科。而且中学之前,更是觉得自己没受过什么教育,一路就这么玩过来的。 直到今天,读了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才意识到,原来自己童年乃至刚刚来到世界的那一刻起,教育就无时不刻在影响着我的成长,而且很大程度上塑造了现在的自己。其实童年时期的教育,相比与成年人的教育,更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某种意义上说,成年人接受教育更多的是知识上的增长,科学知识的复杂并不代表教学过程的复杂;而童年时期的教育相比与成年时期,知识层面并不显得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对一个人性格的塑造、影响与思维上的开发。

在“导论”中,蒙台梭利指出:“儿童并不是一个只可以从外表观察的陌生人。更确切地说,童年构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一个人是在他的早期就形成的。”这不禁让我想起蝴蝶效应的原理,也许在儿童时期的某种小的刺激,就完全改变了这个人的一生,最近甚至有研究表明,后天形成的精神病抑郁症甚至最早会在儿童时期就埋下了祸根。

不得不说儿童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的多,怎样才能对儿童做好早期教育,更是难上加难。因为幼教所面对的是一个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都生机勃勃,充满动力的,却又不善于以成年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个体。很多时候,我们对儿童的行为很难理解,甚至无法理解,也往往会对儿童的行为作出不合适的教育方法。

正如蒙台梭利指出“儿童和成年人之间的工作还存在有一个明显的差异。那就是儿童并不寻求获利或是帮助”。在成年人眼中,往往意识不到这个层面,记得在我们小学的教育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仍然记忆犹新,这样的一句话就好像暗示了儿童是懒惰的,没有主动能力的一样。我认为这样的教育是不对的,蒙台梭利指出:儿童拥有一种趋动力,它不同于成年人的趋动力。成年人总是为了某些外在的目的而行动,这种目的要求他奋发努力和艰苦牺牲。是的,儿童时期的活跃,或者说“调皮”都是发源于内心的,这是儿童“工作”的动力,然而成年人并不了解,也没有做到很好的对儿童进行引导,

反而更加误解了儿童。蒙台梭利进一步指出:如果成年人不理解这个秘密,他们对儿童的工作的理解就永远不可能比过去理解得更多一些。他们在儿童工作的范围设置障碍,认为休息将是他适宜的生长的最大帮助。成年人为儿童做每件事,而不让儿童按他所应该遵循的规律活动。成年人感兴趣于花费最少的精力和节省时间。由于成年人更有经验和更敏捷,他们就试图给小孩子洗手、穿衣,用手抱或用小推车带着他们到处转。重新整理儿童的房间而不让儿童插手。

儿童的世界非常复杂,成年人对儿童有太多的误解,但是,读了蒙台梭利的书,让我收获了很多,每天学习物理学的我,突然有一种想去研究儿童教育的冲动,我相信,只要我们成年人多一点留心,认真的揣摩儿童的成长过程,总会探索出最好的儿童教育方式。这样我们人类在儿童时期的成长发育更加顺利,不知不觉中,当一个儿童成长为一个成年人,就会变得更加健康更加贴近与自然文明,更加富有活力与创造力。社会的文明也会向着更加自然与和谐的方向发展。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篇4)

《童年的秘密》是探索儿童成长的书籍,从幼儿到儿童成长过程的不同阶段所呈现的特点,让读者从孩子的角度去观察和了解,详细地描绘了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揭开孩子成长的奥秘。通过阅读《童年的秘密》一书,我们可以明白孩子的智力是如何发展的,以及应该如何用正确的方式对待孩子。以下就是我读完这本书后的一些心得:

1、孩子的世界

随着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发现了潜意识,人们开始了解并越来越重视它对人们的影响。潜意识是被我们深深压抑或隐藏起来的,却支配着我们的行动,影响我们性格的强大力量。

潜意识的形成很多都是源于一个人的童年时期,一些看似不经意的创伤,也许我们都忘记了事件本身,但是不愉快感觉都被埋在意识的底层,历久弥新,且很难愈合。这些心理创伤是造成成年人心理疾病的根源,而造成这种痛苦的人恰恰是与我们朝夕相处的亲人。

儿童时期的生活模式决定着人一生的生活模式。很多人觉得自己已经为整个家庭和孩子不计回报地付出了太多精力和物质,甚至有些力不从心,但有没什么想过,你为什么会那么痛苦?痛苦是因为我们的教育方式有问题。大多数面对孩子的好奇、需求无所适从,运用控制、恐吓、束缚、甚至是暴利等不平等条约管束孩子,以爱为名义教育自己的子女,其实是在用不科学不理性不成熟的行为伤害着孩子、阻碍着孩子的发展,变向满足自己的需求。所以,与其用错误的方式让我们的亲子关系紧张,对孩子也无意,为什么不去学习科学的方法呢?

什么是正确的方法?首先是要用心观察,孩子自己形成的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是什么,走进他们的内心,最终达到了解孩子,而不是逼问,打探他们的隐私。每个生命都是独立的个体,不同的孩子拥有不同的内心世界,所以不要一概而论,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因人而异。

2、照看新生儿的方式

新生儿从原本黑暗、寂静、柔软的温室中,经历了挣扎、痛苦来到这个世界。一切的环境都与之前的不同,强烈的光线、噪音和陌生的场域令他们赶到恐惧,于是他们没有安全感,大哭不止。

因此,他们需要的是安静、舒适、温暖的环境和足够的安抚和温柔对待,来帮助他们从身体和心理上适应周围的环境。医院的护士虽然经验丰富,但是却是机械化的,缺乏细心和温柔。孩子在出生后的一个月之内是不需要穿衣服的,衣服的作用是保持人体原有的温度,更好的是来自身体的温暖庇护。

我们都有一种守财的本能,害怕孩子弄坏我们的任何东西、害怕他们制造麻烦,我们一定想要看住孩子,不让他们做任何的“破坏”,即使东西本身并不具有价值。

3、孩子的心理发展过程

婴儿的本能中,有一种叫做创造,能够在自己生存的环境中建立起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形成这个世界的过程,就是敏感期,敏感期非常重要,且随着长大就会消失,在敏感期他们会自我调节,产生强大的征服力,掌握一些从未接触过的知识和本领。

在敏感期,孩子们可能会产生情绪,乱发脾气,原因是他们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产生了危险、反感、焦虑等感觉,才会发脾气。因此,我们要弄清楚他们哭闹的真正原因,满足他们的需要,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他们才会变得安静,我们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也会更加融洽。如果我们没有保护好孩子的本能,他们就会变得软弱、缺乏活力。

婴儿有一种观察周围环境的欲望,他们希望看到一些能够满足心灵需要的东西。好的办法是,把婴儿床稍微倾斜成一定角度,便于让他们观察周围的环境,或者离开婴儿床的局限,在花园等环境中享受鲜花的芬芳、小草的摇曳。不推荐在婴儿床上方悬挂铃铛、玩具等。他们会用不自然的姿势关注那些摇摆不定的东西,从而对身体有害。

4、孩子心中的秩序感

婴儿会在出生后的第一个月出现对秩序的敏感,他们会对东西放在了不应放的位置上或者衣服是应该穿在身上而不是搭在胳膊上或是洗澡的姿势发生了变化或是床没有护栏等等而感到不适应、哭闹,这种对秩序的需要是发自内心的,并且非常强烈。

比如捉迷藏游戏,躲藏的意思就是能够在同一个隐蔽的地方找到同样的东西或人,他们知道东西就在那,即使闭着眼睛也可以找到。孩子是那么的单纯,他们正在对外界印象产生着感知。

如果一个人的脑中只有一些杂乱无章的图像,我们的生活在一个不按秩序摆放家具的屋子里,生活质量必然会下降。我们的头脑和生活也是一样。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篇5)

童年的秘密是什么?蒙台梭利认为体现在:儿童是一个“精神(心理)的胚胎”,只有通过人的教育,这种胚胎才能发育成一个健全降的“精神世界”;儿童心理的发展有各种“敏感期”,秩序的敏感期、细节的敏感期、行走的敏感期、手的敏感期、语言的敏感期;而导致儿童心理变异的表现,主要是心灵的神游、心理障碍、依附、占有欲、权力欲、自卑感、恐惧和说谎。

童年的秘密是一本风靡全球的幼儿教育名著,对幼儿之谜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和解答。通过蒙台梭利对幼儿之谜的探索和解答,父母和教师可以清楚地意识到:儿童并不是一个只能从外表上进行观察的陌生人。实际上,一个人的个性正是在他的童年时期就形成的。正因为如此,父母和教师必须努力去了解尚未被自己认识的儿童,并把他从所有的障碍物中解放出来。可以相信,所有的父母和教师能从本书的许多具体事例和理论阐述中得到启迪。更值得注意的是,蒙台梭利在书中所列举的许多例子,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都可以看到。

童年的秘密是蒙台梭利对幼儿之谜的探索和解答,记录了她在学前儿童方面的研究和教育工作,阐述了幼儿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在“导论”中,蒙台梭利指出:“儿童并不是一个只可以从外表观察的陌生人。更确切地说,童年构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一个人是在他的早期就形成的。”“为儿童的利益所作的孜孜不倦和真诚的努力将使我们能够发现人类的秘密,正如科学的调查研究能使我们洞察众多的自然秘密一样。”

童年的秘密是一本了解儿童发育和成长秘密的最生动的著作。在书中,蒙台梭利详细而生动地描绘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揭开儿童成长奥秘的***性观念。它让世人了解到,儿童具有丰富的潜能,但儿童只有在一个与他的年龄相适应的环境中,他的心理生活才会自然地发展,并展现他内心的秘密。而有些儿童之所以不能正常地发育和成长,主要是因为受到成年人的忽视和压抑。因此,我感受最深的是:幼儿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应是理解、尊重儿童,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为儿童实现自身的潜能提供所需的帮助。

但蒙台梭利教育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过分强调工作对儿童身心发展的作用,而轻视游戏的作用,把游戏仅视为闲暇时的一种快乐的消遣;过分强调教具的价值,而贬低玩具的价值;具有神秘主义和宗教色彩等等。因此,我们在学习和借鉴蒙台梭利教育理论方法的过程中,应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宗旨,结合具体情况加以利用、改造和创新。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篇6)

童年的秘密是一本风靡全球的幼儿教育名著,对幼儿之谜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和解答。我分享书中几个非常触动我的观点:

1、当一个儿童刚出生时,所有人关心的却是他的母亲,因为她经受了很大的痛苦。儿童难道没有受过痛苦吗,那位母亲需要专门的照顾,儿童难道不需要吗?

我记得我家壮壮出生的前24小时是在观察室里度过的,现在想来他将是多么痛苦,他刚刚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到这个世界,我甚至连看他一眼都没看,而家人只顾着给他拍照,跟亲戚传达这种喜悦,而完全没有顾及到他的感受。下面这张就是他爸爸匆忙给拍的第一张图片。

2、要让母亲保持绝对的安静,为了不打扰她而把她的新生儿抱走,只有喂奶时才抱回来。给新生儿穿着漂亮的衣服并用花边和丝带打扮起来,这个过程颇使他心神不宁。所有这些,就相当于要母亲在分娩之后立刻起床穿衣参加一个宴会一样。

我们大多数家庭现在都请月嫂或去月子中心,对妈妈来说真的是一个很好事情,但是我觉得我们还是要尽可能的跟宝宝同床,虽然当时会累一些,当你后来再回想时,我保证你会甜蜜的笑出声来。我从壮壮出生只要我不出差只要在家肯定一起睡的,下面这张是坐月子的时候牵着手睡觉。

3、外部秩序:婴儿不能生活在杂乱无序的环境中,杂乱无序干扰了他,并使他心烦意乱,他会通过绝望的叫喊来表达自己的痛苦,甚至会采取生病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焦虑。

读到这的时候我就会想起一个画面,每次我进屋拖鞋,鞋如果不是整整齐齐的放在门口壮壮肯定就会重新来放,如果地上,桌子上甚至其他地方只要有他认为的垃圾就会马上全部丢到垃圾桶里。看门口的鞋壮壮摆的,还有他帮我收拾其他东西的图片。

4、捉迷藏:一个儿童当着其他儿童的面藏到铺着长长的台布的桌子下面,然后其他儿童走出房间,等他们再回到房间时马上就去掀起桌布,当他们看到藏在桌子下面的的同伴时就高兴的大声叫喊起来。这些儿童一遍又一遍的重复这种游戏,而且都是藏在同一个地方。

我想家长们都有这样的发现吧,我记得小猪佩奇第一辑捉迷藏当中乔治就是这样的,这也是孩子的秩序感,我家壮壮也是,跟爸爸玩捉迷藏只有一个固定的地方可以藏,如果爸爸换了地方他会很生气,大声喊:爸爸,快藏”爸爸每次都好无奈,我明明藏好了,哈哈。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篇7)

这本书说明成人对儿童的阻碍和压抑是导致儿童出现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通过对本书的阅读,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蒙台梭利讲到的关于对幼儿的教育,无一不是以尊重幼儿为前提下,尽量让幼儿在最自然的环境下,在自愿与自我选择的条件下进行的,从而总结经验,完成自我认知的提升!我想,这时,孩子的心里肯定是最轻松愉快的,而我们知道快乐容易产生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孩子有兴趣,还怕他不会学习吗?所以,作为一个孩子的教育者,首先就要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会让你的教育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只是一味被动接受教育,势必会造成烦躁与抵触的心理,即使是成人也不会有什么学习热情,更不要说是孩子了!

所以,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学习对幼儿进行心理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我们教师对幼儿的引导将会游刃有余,还怕孩子调皮,会造成教育失败吗?长我相信,教师的行为、教育方法及理念无疑会潜移默化的传导给家长,从而影响到一代人的一生。儿童内心的真实景象,它与我们对儿童习以为常的理解是不同的,这就是“童年的秘密”。

《童年的秘密》这本书,对我的思想触动极大。以前我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学生,根本不了解学生的感受和想法,常常是大人和孩子之间产生冲突。实际上,我们了解他们爱的方式吗?我们了解孩子真的需要什么吗?这就使我们要完全抛弃自己的想法。用最客观的心去观察孩子,看孩子需要什么,我们就给他们提供什么样的环境,使幼儿更好的随着其自身的规律发展壮大,生命更加充满活力。那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

首先要把孩子置身于一个愉快的环境,里面的所有东西都要对孩子很有吸引力的。作为教师要想把课上好,首先就要把课设计好,要吸引孩子的目光,是孩子想要知道的、感兴趣的!

其次是教育者的沉静。它是一种更深沉的平静、一种空白,即我们所说的客观的心理。不论做什么事都要先想好再做,多去看、去观察,少去说、去批评!孩子不喜欢一个爱唠叨的教师。

最后是要给儿童特殊的作业材料,使孩子能被材料所吸引,促使其分析和运动,从而使他们聚精会神,精力集中。儿童就会获得一种满足感和快乐感。这样儿童就向正常化迈进。即学会克制自我、平静地生活及喜欢学习。

关于这本书,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了解的知识与内容,虽然这些方法运用到实际的教育中未必实用,但却提高了我对孩子教育的认识,在今后的实践中应不断地总结经验,寻求更好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健康成长。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篇8)

《童年的秘密》是一本百年前风靡欧美的有关儿童教育的书,对书中内容钦佩的同时,不由得想到了那时的中国儿童。当时已提出了“少年强则国强”,但直到百年后的现今,这句话在更多人眼中还是做为口号的意义更大些。特别是对做为孩子第一老师的父母而言,在如今社会的浮躁中很难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如何及怎样让“少年强”以及更深层的源由,更不要说从中反思其对成人世界潜意识层面深远影响。

而本书作者从实践中总结与思索后,在百年前已指出了一条值得探索的路,并形成理论有效践行,使其理念广泛传播延续至今。以蒙台梭利命名的儿童之家、幼公园遍布世界。但书中有部分宗教类讲解,只能是仁智各有所见吧。

成人的世界碌碌匆匆茫茫然,儿童的世界充满活力热情和欢快,叫成人怎能不对其念念不忘。可每个成人都是儿童成长起来的,为什么就变成两个“世界”的人了?其实就像儿童的眼晴,那么清澈透亮,让人看一眼都几乎能忘了忧愁,多么美妙多么神奇。可随着成长,如宝玉蒙尘,变得浑浊变得灰暗,早已不知初心,成了世界规则的傀儡,任其摆布。所以偶尔对童年的回忆怀念都是一次拂尘的机缘,可以让你去寻觅人生的源头,了解人生与自我的成长秘码。

曾经对“三岁看一生”这句老话很不解不屑,但人好像就是不断在推翻自己的观念中成长的,所以说“打自己脸”是成长。打得越深越狠成长越多,不过必须适度因为脸会肿的。或者说就是因为怕肿就拒绝了成长。

其实童年对人的影响虽缓慢但却深刻持久,而成年人的性格在很小的时候就已成定局。但孩子长大后已记不清儿童时期的性情,而长辈也只说些浪漫夸张的所谓趣事,所以个体很难自我验证这句老话的道理。不过自有一种模糊的意识在内心深处告诉你这是非常正确的。虽仍不认可“定局”二字,但这个模糊的意识让我有一种明悟,懂得了很小的时候对人生会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并且神秘而悠远。

所以回顾本书会有一种探索人生为何会如此的感受,拂去无数尘埃,揭开一层层面纱,向着那清澈透亮追寻而行。回顾就从成人对儿童的不理解说起。

每个人都是从儿童成长而来,为什么却不理解儿童呢?因为不想!或者说不值得!这是一种成人专有的傲慢。人们更困惑更无知的地方还有他们意识不到儿童同样有自己的精神世界,并在自行慢慢完善,而这需要时间去完成。可这期间,成年人就会喜欢凭借自己的经验来教育儿童,他认为自己是完美的,只有按照自己的意愿塑造出来的儿童才是完美的,完全忽略自己本身实际的现状。只要儿童的行为偏离了成年人的方式,那么就会被认为是错误的、是不能原谅的,会被要求立即改正。这就是成年人教育儿童的方式。纵然他们说自己为儿童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努力,甚至牺牲了自己的幸福,实际上这种所谓的付出式教育只不过是压抑了儿童的个性发展。

这种错误的主要原因就是成人对儿童的轻视,这种不理解的轻视是因为儿童会有很多没有明显动机的行为让人觉得莫名其妙,但大人们却从来不去深思儿童为什么会这样。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认为儿童是内心空白什么也不懂,需要被教育被填充的对象。

而不懂儿童心理的成年人,在与儿童交往时,更常会以自我为中心,而且还变得越来越自私,越来越霸道强制,并且都会以为孩子好为名义。孩子这时是弱势的,即使不满也只能妥协。这就为日后的叛逆埋下了伏笔。而将来孩子的叛逆有多严重,就知道父母曾经有多么的自私霸道。

孩子在父母面前是个弱者,孩子要依据自己的内心来发展,父母就要学会控制自己,尊重孩子的内心想法,把理解孩子作为自己的责任,这也是教育的起点。

所以回顾探索童年的秘密,第一步是要去理解儿童,也是了解曾经的自己与成人的关系,而这首先需要成人以平等的心态与儿童去形成沟通。理解只是开始,之后是更深入的认识那些成人失去了又怀念不已的儿童的神奇。

我们对儿童表现出的惊人的征服力早就习以为常,使得我们对儿童身上发生的“奇迹”都熟视无睹。我们都知道,一个成年人学习一门新语言是非常困难的,成年人去适应一个新的.环境也是需要别人的帮助才行。那么一无所知的儿童是如何适应新的环境呢?如何自然而然地学会说话,并且学会所有说话的细节呢?r这就要说到儿童的敏感期。儿童在这个时期不但会自学新的东西,而且会自我调节。就像自备能量源,能源源不断地提供新的能量。

很多儿童的敏感期能从出生一直持续到五岁左右。这个时期是非常神奇的,儿童会用惊人的方式感知外界环境。在这个时期内儿童会有充足的内在活力。它能让儿童轻松地征服事物,自然而然地掌握新的知识。但是如果这个时期里儿童的敏感性被阻碍,无法发挥出来,儿童的心理就不会正常发育。儿童的心理会发生紊乱甚至是扭曲,造成心理上的重大创伤。但人们对这种心理上的伤害却了解很少。事实上,儿童心理的大多数伤痕是由于成年人的疏忽而不知不觉造成的。

其中秩序敏感相对最典型突出。秩序对儿童和成年人来说重要程度是不同的,秩序能带给成年人一种外在的愉悦。但却是儿童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如同鱼与水一样。孩子不能语言表达时经常莫名的哭闹,往往是他心中的秩序被破坏了。如水瓶经常放在那里,在孩子心中形成印象后,就不能换位置,否则就会不高兴甚至哭闹。

更典型的比如孩子总是将玩具玩完后弄得满屋都是,有时还不让收拾,只有等其睡觉了才可以收拾。这其中的原因是,在他心中对此形成一种秩序印象,就是孩子本身就是负责玩后面自会有大人收拾,第二天一切都会恢复好,这样孩子继续玩并继续弄得满屋都是,如此在他心中才算正常。

还有如小孩子爱玩的捉迷藏,特别是他们较小时,他们的玩法总让我们感觉不理解感觉幼稚。因为他们会看着其中一个藏到桌布下面,然后一起关门出去再进来,之后掀起桌布后就找到了,这时他们就非常高兴地一起蹦蹦跳跳,并且会持续玩下去玩得乐此不疲。这些让大人很费解,或者直接认为孩子可能就是这样幼稚的。

其实不然,东西被儿童找到的时候,并不是他最快乐的时候。也就是说,真正吸引儿童的不是找到东西,而是在物品应有的地方找到它。这就是孩子敏感的秩序性。

这样就知道孩子的行为大多是其自我秩序的一部分,而秩序的形成是儿童对外界的观察与模仿。成人将物品乱拿乱放全无定性,儿童自然会学到。而最可叹的就是,成人的说一套做一套,让孩子如何如何,自己却说过即忘。其实孩子从家人身上学到的基本都不是用语言来传导的,而是行为。所以当你发现孩子答应你一件事却又不去做时,就一点都不需要惊讶了。

成人应该要更多的了解与重视儿童对秩序的敏感,并且要明白秩序敏感只是敏感期的一小部分。这样就能理解孩子很多莫名其妙的行为,也能让孩子更自在更快乐。

探索的第二步,是要明白孩子的敏感期就是那个三岁看老的源头。会决定一生啊!如何重视都不过份。可惜有太多人的敏感期是被忽略甚至阻碍的。而且越了解敏感期的神奇,就会心存敬畏,所以与孩子的关系不是平等就可以的了。

性情在敏感期有所成型后,下面就是看其与外部的融合与对抗后的成效。

一个动物所处的位置和性情,一出生就已经决定了。例如:羊羔性情温顺,狮子性情暴虐。小蚂蚁是勤劳者的象征。与动物不一样,儿童的心理本能是不会立即表现出来的。儿童不受既定本能支配,这个事实证明,他有更宽阔、更自由的发展空间。每个儿童以后的发展都不相同,这就跟其外部环境紧密相关,而成人是这外部环境的主导。当成年人看见儿童在付出很多的努力后,仍然没有取得什么成效的时候,自然有种想要帮助儿童的冲动。r儿童对琐碎又无聊的事情有极大的兴趣,并且会付出自己大量的精力去做,最后也不会有什么意义,这在成年人看来实在是奇怪。一个儿童拿起衣服开始往身上穿的时候,这种可贵的行为不但不会得到成年人的赞扬,反而会招来一顿批评。因为成年人觉得孩子不可能快速把衣服穿好,而自己可以帮孩子快速穿好,于是就替孩子穿衣穿鞋。r可是穿衣这个简单的活动只是儿童进行的尝试,是个体会快乐的过程,是自我成长。而当成年人走过来夺过衣服,替孩子做时,在孩子眼中,成年人如同巨人一般,让孩子无法抗争。

这种匆忙霸道让儿童无所适从,当然成人匆忙霸道的原因大多还会自以为是为了孩子,但却实打实的本末倒置。

第三步就是充分认识环境对儿童的影响,更多的让孩子自然的接触外部环境。并逐步了解孩子们在没有利益驱动,并且也无明确目标的情况下,他们学习努力的源动力是什么。这个源动力很可能是成人与孩子的差距所在。

总体来看对童年的秘密的回顾探索,首先要以平等的心态才能理解儿童,才能反思本身的成长困惑;之后发现儿童敏感期的神奇并知晓了性情的产生根源,就要对孩子敏感期的发展心存敬畏,对自我性格有一个溯源认知的同时也要反省督促自我治愈与成长;再后就是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并尊重孩子的自然性发展。经过这些的探索回顾,对儿童成长秘密有了一些领悟。

这之后可以明显的看到儿童已越来越接近成人的世界。这时候人性的基本规律就会渐渐占据上风。爱、依赖、占有、控制、抵触、自卑等等人性的基本点都一一登场。这时成人又会想当然地以为很明白这些并给予孩子指导,但千万不要忘了这些的根源忘了其发生成长的过程。

父母家长应该牢牢记住,我们的孩子是多么爱我们,他们爱我们胜过一切。在孩子这样对你最尊崇的爱的目光下,希望成人们都要明白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需要家长创造一个尽量最少限制又充满爱的环境,期间再尽可能少的加以有益引导。如孩子们能拥有美好的儿童时光,他们就会带给我们惊喜,乃至再次延续他们敏感期的神奇。这将会让孩子终生受益无穷。

最近看的一本书中备加推崇一种成长型思维,并称之终身成长,我本身也很认同。但这种思维在孩子面前就几乎是个笑话,因为孩子的一哭一笑一举一动都是在自然性的成长,根本不需思量更不用费劲什么思维模式,孩子本身就是成长。而之所以这种思维大行其道,是因为太多人的成长早就止步于儿童期。所以与其说是家长成人造就了儿童,还不如说儿童是成年人的老师,而且是最接近完美的那个。

最后虽然读此书已百年后,但愿学无前后,达者为先。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篇9)

最近,我拜读了意大利著名教育学家、儿童心理学家蒙台梭利的著作《童年的秘密》,使我收获颇多,感悟颇多。记得刚看到书名时,便吸引了我,引起了我心灵的共鸣,童年的秘密是什么?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众多的困难,其中成人所设置的障碍是关键。我们成年人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对设计孩子的人生越来越“热心”、“积极”、“强势”、“自我中心主义”,根本不管孩子的感受和想法,作为童年主人的孩子反而几乎失去了选择童年幸福的权利,常常是大人和孩子产生冲突的原因。

成人不应该按自己的意愿让孩子做什么不做什么,不应该把儿童当作没有生命力的物体,不应该在他小的时候随便支配他,在他长大以后又让他惟命是从。应该努力去理解儿童的需要,这样就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使他们得到满足。蒙台梭利认为:成人需要一个新人去唤醒他们,用他们早已失去的那种富有的活力的勃勃生机再次激发他们,成人需要一个以不同方式行事的人给他们以更好的生活启发。

《童年的秘密》一书是不可多得的一本好书,它给我带来心灵的震撼和永恒的思考。作为一名教育者,我应该仔细观察和研究儿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去发现他们“童年的秘密”。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篇10)

《童年的秘密》由意大利当代教育史上最伟大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之一玛利亚所著,本书深刻揭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秘密,并解释成人对儿童的阻碍和压抑是儿童心理发生偏差的根源。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受启发。

正确对待孩子,改变是不可避免的。改变家长、家长和老师的观念是必要的。总之,有必要改变成人的观念,树立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在作品中,蒙台梭利阐述了她对儿童教育的观点,其中之一就是创造一个合适的儿童环境。

蒙台梭利认为,教育始于出生,满足不成熟儿童的需要,放弃自己的要求,遵守他们的要求,这是成年人应该做的。应为‘解放儿童的思想’创造一个极为有利的环境,并应消除他们行动的一切障碍。

真正的新型教育是:首先发现儿童,实现儿童的解放。教育的目的应该是保护和培养孩子,帮助他们成长。教师应该做好心理准备,教师应该从心底里摒弃愤怒和傲慢,应该懂得谦逊和善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应该允许孩子的一切行为,完全放弃对孩子的判断,忽视孩子的智力和情感的发展。相反,他们应该永远记住他们是老师,他们的任务是教育。

儿童代表未来,对社会、文明和人类进步至关重要。为儿童的成长和教育而不懈努力,就是不断探索和发现人类的秘密。蒙台梭利发现了童年的秘密并告诉了全世界。也许,我们中间还有很多家长和老师不知道这个秘密,这可能就是翻译这本书的目的。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篇11)

《童年的秘密》有一段是这么说的:“人们对儿童心灵上的创伤仍然知之甚少,但是他的伤痕大多数是由成人无意识地烙上去的”这些创伤,几乎全部都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儿童的心理所造成的,我们自以为是为了孩子好,当然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是用错了方法。这造成了相反的后果,好心办坏事的例子,太多了。而《童年的秘密》里蒙台梭利或者指出常识性做法的谬误,或者提出了一些我们未曾想到过的地方,因此这本书对我们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学前教育工作者来说非常值得一看。

这本书里的好的观点是在太多,我现在就讲几个对我感触比较深的片段吧。

敏感期,这是蒙台梭利理论体系中的重要一点,我们知道,蜜蜂的幼虫都要经过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所有的雌幼虫都可能成为蜂皇。但这个蜂群只选择一只雌幼虫作为蜂皇。工蜂为她准备一种称为“蜜蜂食料”的特殊食品。被喂了这种极美的食物之后,这个被选中的雌幼虫就成为这个蜜蜂群体的蜂皇。如果工蜂挑选她时,她已经年岁较大,就不可能成为一只蜂皇,因为她已经不再会有贪婪的食欲,她的身体不可能再发展成一只蜂皇。这些例子可以使我们意识到儿童发展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儿童内含着生机勃勃的冲动力,由此使他产生惊人的举动。不能跟随这些冲动力,意味着他们软弱和无活力。

然而当敏感期儿童的需要未得到满足时,这是就会有一种外部表现,成人称之为“发脾气”。然而这真的是儿童的一种无理取闹吗?当然不是,是因为我们成人不知道不了解儿童这种反应背后的原因,便把它加上了“瞎想”、“任性”“发脾气”的名称。我们把任何没有明显动机的行为,任何固执或无理性的行为当做任性。我们也注意到某些发脾气的方式会更加恶化。很多任性的行为只是人们过去错误地对待儿童并由此恶化而导致不正常的结果。跟敏感期的内部冲突有关的各种瞎想就像敏感期本身一样是短暂易逝的。

因此,我们必须寻找儿童每种任性背后的原因,这完全是因为这些原因就是我们尚未知道的东西。一旦找到这些原因,就能使我们深入到儿童心灵的神秘幽深处,并为我们理解儿童及跟儿童和谐相处提供了基础。

一直以来在成人的脑海中,保护自己的财产使其免遭侵犯,这几乎是成人的法则。所以,我们经常会阻止孩子不让他们做很多事情,怕打坏东西总是让孩子按照我们的节奏来生活。同时,对成人来说,有一条自然法则,即“最大效益法则”,这诱使他们运用最直接的手段,在尽可能少的时间内达到他的目的。于是,当孩子想自己倒杯水喝的时候,他往往不能自己来完成,成人怕儿童打翻热水,打翻杯子,于是,成人自己来代替孩子来快速地完成这些。他们可能会斥责儿童因为他们心疼那个被打碎的杯子,可是,如果是一位客人来他家做客不小打碎了这个杯子,成人马上会对客人说:“没事,没事,一个杯子值不了几个钱的”在这里,儿童的身份地位显然被看轻了,没有得到重视,同样是人就是因为我年纪小就可以有这么大的差别吗。

请把儿童当做人看,而不是成人的附属品,儿童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在社会在生活的意义上,要做到儿童与成人的平等。

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这本书让我也意识到自己对待儿童那些错误的态度。书本上的每一句话我都觉得富有哲理,意味深长,但是,今天,在现在的这个社会,不会像蒙台梭利那个时期那样忽视儿童,而是有点溺爱儿童,但爱的方式还是不适用于儿童,用哪种方式才能真正了解儿童,才能使儿童更好地发展,还是我们要思考的话题。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篇12)

幼儿在发展过程中,如果遇到了一个充满敌意和不相容的环境,加上成人的盲目指导与压制及不和幼儿心理发展的不正确的干涉,会引起儿童心理发展歧变。蒙台梭利总结出幼儿心理歧变主要有八种表现:心灵的神游、心理障碍、依附、占有欲、权力欲、自卑感、恐惧、说谎。在幼儿身上,这些心理歧变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因此,一个幼儿有可能同时拥有几种心理歧变。心理歧变作为一种功能性的失调,会使幼儿的心理处于紊乱的的状态。由此,作为幼儿教育者务必及早的发现这些问题,同时要及时的运用各种有针对性的手段和措施,较及时,较快速的解决存在的心理歧变的问题。当然了,对于这些心理歧变,由于复合的形式不一样,也就要求教育者应用不一样的解决方案。因此要求教育者,要在实践中充分的积累各个方面解决问题的经验与手段,以便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潜质。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有关秘密花园读书笔记》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笔记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秘密花园读书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