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读书笔记合集

07-01

在读了作者写的作品以后,深深的感受到了作者的用心程度。大家或多或少都撰写过读后感,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这篇“四世同堂读书笔记”相关的文章,欢迎您参阅读本网页!

四世同堂读书笔记(篇1)

花了几个星期,断断续续读完了《四世同堂》。老舍真是个北京人,把北平的人、事,甚至是一草一木都写出神韵来了。说看这书能激发出什么爱国热情是假的,我就是觉得做人要有做人的准则。

北平沦陷了,日子还要过,大家都死了不是就怎么怎么好,死也是为了活。我开始就奇怪,为什么逃出去就是好的,留下来的就是懦弱无能。在我看来,乱世中不做违背良心的事,能够保全自身、保全家人,还能为别人多少也做些贡献,也是一种抗争。而且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容易做到的,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毕竟,绝大部分人心里都有善良,可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到最后,连瑞宣也想通了,不象以前那么矛盾了。

我说,小说写得残酷。我以为像尤桐芳心地善良,又有勇气,必会有一番作为。结果呢,就稀里糊涂地被钱诗人炸死在台上了。什么都没能做,心中怀着那么大的仇恨,什么都没做成,还不是让日本人害死的,是让大家最最敬重的钱诗人。大家说钱诗人是导师,太言过其实了。他做那些事,有多少是为了爱国,又有多少是因为仇恨。如果他没有钱仲石那么个儿子,没有冠晓荷那么个邻居,谁知道他会不会像牛教授那样啊。因为国仇家恨把他逼到了那个份上,任何人都会去反抗、去斗争。老舍也没想把他写成完人,他为了报仇害死了无辜的人,日后也必要为此而忏悔。

大赤包、蓝东阳、胖菊子这些人品质低劣是罪有应得。而像冠晓荷和祁瑞丰,老舍简直都不愿意去批判他们,只说他们是无聊。他们是北京文化的极端产物,下场可算是滑稽。一心做汉奸、做特务、做日本人的走狗,最后还是叫日本人给弄死了。北京人的性格,在太平岁月是最好的,对谁都那么客气有礼。可是到了战争年代,却只懂得忍,逆来顺受、不敢反抗。

四世同堂读书笔记(篇2)

在爸爸妈妈的介绍下,我捧起了老舍的《四世同堂》。书中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深深地吸引着我。

《四世同堂》讲述的是在日军占领北平时那儿一户人家由兴旺转为衰落的故事。书中,当我看到“大赤包”“胖菊子”和蓝东阳和日本人一起剥削普通百姓的时候,心中不禁怒火中烧。而当我看到桐芳为了杀日本鬼子和日本鬼子同归于尽是,我心中不禁感慨万千。在全书的最后,瑞宣的小女儿小妞子因为吃共和面,里面的砂子、谷壳儿卡在阑尾里而死亡,但与之同来的是日本投降的消息。但那时,大家怎么也开不起心来。战争带去人们太多太多了。

合上书本,细细品味。这本书中最让我气愤的是那些像“大赤包”“胖菊子”和蓝东阳一样的中国人,为了自己生活得好,就想尽方法来折磨人,想尽方法来讨好日本人,为的只是表面上的“优质”生活,丝毫不为北平陷落而感到伤心,反而感到自己的好日子来了。但是在最后,等待他们的就是死亡!

是的。当今生活比以前当时好了很多,但是,我们国家在国际上也声誉不错,又是奥运会、又是世博会,看起来光鲜无比,但是其实我们国家仍然还有很多十分不好的现象。就如我们国家比比皆是的贪官,食品问题。

我希望我们国家能越来越好,减少那些不好的情况。

四世同堂读书笔记(篇3)

那年4月份,国家话剧院改编的话剧版《四世同堂》来西安演出,又燃起了我重读这部老舍先生代表作的想法。于是我在工作之余再次通读了原著。

《四世同堂》这部作品,大家都不陌生。这部作品活灵活现的展示了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沦陷区的北平人民生动的生活图景。故事的中心是北京护国寺附近小羊圈胡同的祁家。通过祁家四代人和他们邻居们各种各样的故事反映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中国普通老百姓的命运和他们对命运的抗争。

祁老人最担心的是自己过不了八十大寿,不能在自家院子里搭上喜棚接受亲朋好友拜寿。老人最得意的是祁家是小羊圈胡同里最全活的一家人,儿孙满堂,四世同堂。老人一辈子经历了清末的外强入侵,经历了民国的军阀混战,老人认为任何战争在北平折腾不过三个月,只要自家屯够三个月的粮食、咸菜和煤球,用装满石头的水缸顶住大门就可以应付战争,自家过好自家的日子,战争不会给自己四世同堂的大家带来大的波澜,认为“只要能活下去,打仗不打仗的有什么要紧”。

老人的儿子,祁家的第二代祁天佑是一家布匹店的掌柜,一生忠厚老实,诚信经营,秉持着生意人的本分。他也万万想不到日本人占了北平城,让自己连本本分分的生意人都做不成,最后不甘日本人的羞辱投河自尽。

祁老人有三个孙子,祁瑞宣、祁瑞丰、祁瑞全。瑞宣是新时代的知识分子,受过新思想的教育,是一位中学老师并在一家教会学校教英文,是祁家的顶梁柱。祁瑞全是新时代的大学生。瑞宣和瑞全都是有骨气中知识分子,明白面对日本人的侵略中国人只有抗争这一条路可走,不反抗只有死路一条。经过强烈的思想斗争,老大瑞宣借助邻居李四爷为人出殡的机会把老三瑞全送出了北平城,到城外找寻抗日队伍,参加了八路军。兄弟二人商量好在这样的特殊时期,既不能当亡国奴还要照顾好一家老小,只能一人尽忠,一人尽孝。老二瑞丰能说会道,是祁老人最疼爱的孙子,游手好闲,好吃懒做,无聊也无耻,甘心做亡国奴,是作者笔下顶没出息的年轻人。

小羊圈胡同的钱家住着诗人钱默吟一家,是胡同里最充满书香气的一家人,钱诗人是典型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好作诗、作画,擅养花草。北平沦陷后,钱诗人是最有骨气的知识分子,把开卡车的大儿子孟石送出城参加抗战,当钱诗人知道儿子通过同归于尽的方式摔死了一车日本兵后感到的深深的自豪。钱诗人在日本人的监狱里遭受了日本人的严刑拷打,宁死不屈。出狱后参与地下抗日活动。一位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对住了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良心。

胡同里冠家的四合院是整个小羊圈最体面的院落,四合院的主人冠晓荷是在早年在军阀政府做过几任小官,发了财,冠晓荷和他的夫人大赤包因为飞扬跋扈在小羊圈人缘最差,是乡亲们都不愿意打交道的人家。冠晓荷因南京政府不给自己官做痛恨南京政府。两口子想着日本人打进来了,自己终于有了升官发财的机会,出卖了钱家,是一对十足的汉奸。奈何,到日本人战败投降,赚足了昧心钱,最后死在了日本人的监狱里。祁家的瑞丰想借着他的“冠大哥”升官发财给日本人做奴才,最后做了日本人的“特务”,被日本人用枪打死。这些小羊圈里的汉奸们自私自利,想借着日本人发国难财,最终和日本侵略者一道“多行不义必自毙”。

胡同里的李四爷和四大妈是胡同里的热心肠,在街坊里威望也最高,为了保护街坊,李四爷听了白巡长的劝告做了小羊圈的副里长,最后还是为了保护街坊被日本人用枪托打死。

拉车的小崔,稀里糊涂的被日本人拉去做了替死鬼,身首异处;剃头的孙七因为吃了共和面拉肚子被日本人活埋“消了毒”;冠家的二太太尤桐芳加入了地下组织,也死在了日本人的抢下;唱戏的小文夫妇不堪日本人羞辱而死。祁老人的重孙女“小妞子”因为没有粮食,被活活饿死。祁老人的好朋友常二爷替祁家在郊外看着祖坟,性情耿直,因不肯受日本人屈辱而自尽。

在老舍先生的笔下,这些人物活灵活现,一幕一幕的呈现在读者面前。让我们了解到抗日战争中中国的普通老百姓是如何生存的。在日本人的欺压之下有人能奋起反抗,但我们也看到了软弱、冷漠、妥协甚至趋炎附势,有的人不屈不挠,深明大义,有的人卖辱求荣,贪图安逸。小崔、孙七、长顺都恨日本人,都动过要出城打鬼子的念头,可是只要有一口饭吃仿佛他们也可以接受现状。这种软弱、冷漠只有在战争危及到自家人生命时才能醒悟,就像祁老人在最后抱着小妞子的尸体冲着日本人大喊。

整部作品引人入胜,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不由得心中升起一股悲悯的呼唤。泱泱华夏,数亿人口生灵涂炭,“月圆之夜人不归,花香之地无和平”究其原因就是落后,落后就要受欺负。只有民众醒悟,国强民富,我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更使我辈醒悟,只有从自身做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砖添瓦,百姓才能活得有尊严。正如京韵大鼓唱的“重整河山待后生”。

四世同堂读书笔记(篇4)

北平城,一个瘪嘴乱胡子的老人和一个瘦高个儿的中年人的身影,在空旷的城门外显得格外醒目。老人一贫如洗,如同乞丐一般,可他的眼神中却透着令人畏惧的光亮。中年人穿戴得体,与老人相反的是,他贼溜溜的眼里展现着恐惧和不安。老人是钱默吟,中年人是冠晓荷。一个英雄,一个汉奸。

曾经,和平时期的北平,他们都是极体面的人。钱先生,既是诗人,也是画家。他热爱花草,也敬畏生命。在阳光下吟吟诗,种种花便是他最好的消遣。冠晓荷,一个一昧想做官的人。闲来无事时,喜欢搓几局麻将,看几部戏曲。看似毫无关系的两人,在日本人侵入北平后,在自己的家园受到威胁后,彻底牵扯在了一起。由于冠晓荷的告密,钱先生无辜地下了牢。经受了严酷拷打的他,像彻底变了个人似的,失去了书生的文艺气息,却多了点武士身上不顾一切拼命的力量。

在饱受战乱的城外,钱默吟与冠晓荷相遇了。这对仇人相遇的既是时候,又不是时候。在钱先生的逼迫下,贪生怕死的冠晓荷跪在了瘦弱的老人面前。这次钱先生不是来报自己的私仇的,他来是为了给几个被无辜害死的、心怀大志的同胞们讨个说法。“你不只是混蛋!你受过点教育,你有点聪明,你也五十来岁的了!一个无知的小娃子都晓得恨日本人,你偏不知道,故意的不知道。你是个没有骨头的汉奸!我可以原谅混蛋,而不能原谅你这样的汉奸!”

他说。对比以前的钱先生,完全想不到这样义愤填膺、破口大骂的人曾经是一个连蚂蚁都不忍心踩死的诗人。

一个人如此巨大的变化是怎么产生的?我认为,是钱先生的态度发生了改变。以前,他没有什么好烦恼的,安安稳稳地过着安逸的生活。而自从儿子作为司机摔死了一车子日本人并与他们同归于尽的时候,一点小火花从他的心中点燃。他为儿子感到骄傲。因为此事被打入牢中彻底激发了他的仇恨。他终于意识到,在这样病态的北平,只是几句诗,几幅画是丝毫没有用的。他必须干些实事,拯救他的北平。他的态度变了。他以前追求安宁的态度,如今变得恰恰相反。他去奔走,他去发传单,他去号召年轻人来拯救北平,拯救中国。

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浅薄的。为何抗日依然如此持久?因为其他北平人仍没有转变自己的态度。在这样一个乱世,仍然保持安稳过日子的态度,当然无法面对残酷的侵略!钱先生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他明白这一点,也想让更多的人明白这一点。让自己畏惧拷打、畏惧酷刑、畏惧屠杀的态度转变成勇敢无畏、敢于为国捐躯的态度,才是抗日最有效的方法。若人人都能做到这一点,怎么还会有人敢来侵略我们的国家呢?

有什么样的态度,就会造就什么样的人。就那现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的疫情来说。面对疫情,中国和美国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中国积极抗疫,迅速采取行动,如今已取得卓越的效果。反观美国,从总统一开始的不重视到如今纽约州成为重大灾区,美国的确诊日增量已达到上千。这即是态度带来的最大改变。

做一个有态度的人,不是随波逐流,而是视情况作出正确的决断。在一定的情况下有应有的态度,才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做到的。

四世同堂读书笔记(篇5)

《四世同堂》中仿佛可以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仿佛在眼前跳动,漫长的八年,发生在小羊圈的人们身上、一切北平人身上、一切中国人民身上的困苦屈辱不幸死亡反抗斗争,使我更深切地了解了中华民族的那段历史,那些从历史教科书上获取的比较抽象空泛的认识,仿佛有了血肉,而激发出无比的职责感、爱国心老舍先生笔下的他们让人读后对于他们的行为不禁咬牙切齿,而对于他们的死却又无法觉得痛快。书中没有绝对的善与恶,无法用只言片语来决定他们。他们因日本人的到来而生,又因日本人的到来而死。这些汉奸们即使到了临死仍执迷不悟。如果说汉奸是那个时代所造就的,那么我想招弟、野求更是当时的牺牲品吧!作为大赤包的女儿,她注定是不幸的。生活在一个极其虚伪、极其自私,不知荣辱的小人家中,就算她的本性如何善良、纯洁,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她变了,变成了一个只会享乐,没有思想,不懂正义、使命、。国的女人!在妈妈的引导和妓女们鬼魂的日。中,她堕落了,她不在懂得。惜自我甚至引以为荣!在妈妈的惨死和爸爸的落魄中,她不在是那个纯洁的善良的少女了。

四世同堂读书笔记(篇6)

昨天晚上,我从哥哥家的书架上找到了此书,怀着好奇的心情翻开,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

看完了整本书之后,我不禁佩服起老舍的伟大,十分朴实的语言,却有一种非常好的代入感。寥寥数笔之间,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位位人物,实在是让人惊叹不已。

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在北平里面的一个小村庄——小羊圈里,主要讲述了在小羊圈里几户人家的悲欢离合。描写地理的句子虽然不多,感觉可以使人在脑子里就想象出小羊圈的模样,看着书,脑子里好像在播放一幕幕无声的电影似的,体会着书中人物的喜怒哀乐,着实令人回味无穷。

让我惊讶的,不仅仅是老舍的写作功底与朴素的语句,还有老舍对待战争的客观。这本书里,从刚开始就提到了住一号门的日本老婆婆,她从刚开始就一点也不赞成日本侵略中国,特别是在抗战胜利之后,当住三号门的日本家庭把门给封上之时,她却把门大大的打开,想用自己的一点点力量,来向中国道歉,向在战争中受到不公平待遇甚至是失去生命的中国人道歉。老舍并没有大幅度的赞扬日本人,更没有“盲目爱国”,大幅度的贬低日本人,而是站在一个中立的,客观的角度,站在人性的角度,解读了一位日本老奶奶的心声。

《四世同堂》这本书,围绕这一个小村庄里边的几户人家展开故事,时而令人叹气,时而令人愤慨,时而令人兴奋,时而令人自豪。当全部看完之时,感觉好像五味陈杂都集于一心,如果你再看一遍,想法肯定就跟你第一遍看的时候完全不同。

四世同堂读书笔记(篇7)

第一次看到《四世同堂》这本书应该是几年前,我在找其他书的时候恰好发现了它,牛皮纸封面,书页都泛黄了,看着很是破旧,我想着里面无非是聊些家长里短的琐事,就没翻开。

第二次看到是在万圣书屋,那时候已经有人给我推荐了这本书,书店里的版本有分上/下部的,有分《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曲的,好厚一本小说,没有勇气看下去。

然而,缘分就是那么蹊跷,最终我还是去看了这本书。上部看的是那本在图书馆偶遇的旧书,下部则用手机看的。

这部小说以抗战为背景,以祁家祖孙四代为主体,描写了北平胡同里的普通居民在日本侵华时期生活状态的变化。在我眼中,这就是一个故事,没有刻意去传达深刻的道理,也没有过度的呐喊和呼吁,更多的是单纯地记录和不断地自我反思和挣扎。老舍先生是个心细、心诚的作家,写这部小说是在北平沦陷的第五个年头,小说之所以那么长历时那么久,依我对这本书的感受来说,一方面是因为作者对国家对北平这座城爱得深切,这种爱使他舍不得放弃描写他能想到的每一个场景、每一种文化,其实我一开始对这样慢的小说节奏有点不耐烦,直到看到后来才能理解这种感情,要知道当时的中国随时面临着亡国的危险,书中的场景、文化传统很可能再也看不到了,所有他必须这么写。

另一方面呢?朋友说书中对主人公之一瑞宣忠孝不能两全、家国只能选其一的纠结挣扎描写得很好,我第一反应就是瑞宣身上可能有作者自己的影子,一个人在写自己的时候往往更真实和全面,也许在抗战的这些年,作者跟小说主人公瑞宣一样,为国家的危亡担心,为自己的苟且偷生愧疚,他想尽办法获取最新的战况,并始终坚定中国必胜的信心,最终期盼已久的抗战胜利了,小说也因此结束。

这部小说是有很深刻的时代意义的,但在今天的读者看来可能会索然无味,因为它与我们这个时代无关。但这样的故事应当是一个民族的瑰宝,有人写这样的故事,有人读这样的故事,历史才不会那么容易重演。读后感·有句话说,在这个世界上和平是暂时的,战争才是常态,但愿下一次在国家遇到危难时,我们中国人能少一分懦弱、多一份勇敢,反抗得越早,灾难就会越少,对于那些迟早要来的东西,又何必拖延呢?

去看看书里面一向爱好和平的国人吧!我们看重家庭、感情,渴望用隐忍、退让换来平静的生活,可是没有国哪有家,一不小心,就什么都没有了。

相信《四世同堂读书笔记合集》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笔记,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四世同堂读书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