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美德的学生演讲稿汇编5篇

07-02

演讲在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参加重要的弘扬传统美德演讲之前。一场好的关于弘扬传统美德的演讲离不开事先准备的演讲稿,演讲是表达自我或者分享经验的一种语言活动,你知道优秀的弘扬传统美德演讲稿包括哪些内容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用心创作的“弘扬传统美德的学生演讲稿”一定会让您感到满意,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弘扬传统美德的学生演讲稿【篇1】

尊敬的评委,亲爱的观众:

今天,我来讲述的是传统美德故事的精髓——关于真善美的精神培养和传承的小故事。社会快速发展,信息爆炸,我们与传统美德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我们应当深刻反思为何“传统美德”会被遗忘,以及我们要如何从这些小故事中汲取精神营养。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故事中,深度思考并悟出真善美的精髓。

故事一:功德箱

前几天,我去了寺庙。在一个脚尖高的功德箱旁,看到了一个小男孩。小男孩有些调皮,他拿起了一块硬币,瞄准了功德箱,可是他却没将硬币放进去。我问他为什么,他说这个箱子不会知道那是他的钱。

“那么,为什么要把你的钱放进去呢?”我向他问道。

“因为只有那样做,心里才会更加的美好。”他回答道。

启示:功德箱,是一个信仰崇高、祥和与净化心灵的地方。而小男孩的回答,也正是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当代青年应该拥有这样的心态,做较小贡献的同时,积极追求自己的幸福快乐,把美好生活的态度推广到每个角落,让善良成为我们的政治家和文化名片。

故事二:快递员的诚信

这是一个快递员派送了一份贵重物品后,发现包装上的快递单已经不见了,随即大汗淋漓地往回赶。他几番寻觅之后,问到了包裹的收件人。当快递员想要交货物之前,那名收件人看了看快递员,“这么晚,您还在这里工作,真不容易!”

启示:如同这位快递员一样,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用诚实来体现我们的人品和社会责任,我们应该发扬诚信美德,遵纪守法,遵守诚实守信这一基本道德准则,为社会建设营造健康发展的文明环境。

故事三:伪装成美国人

某次,我在一个社交场合见到了一个“面孔俊秀、谈吐得体”的外国人。可是,当我向他用英语问候时,他却回答道:“我不会说英语,对不起。”

又过了一会儿,一个人从楼下走上来,男的女的都有,他对每个人都抬头微笑,并对每个人说“你好”,仿佛整个大楼里的人都是他的朋友。等那个人走到我面前的时候,他给我打了个招呼,并用流利的英语说:“你好!很高兴见到你。”

那个平时被他人视为走黑道的家伙,为了在商务场合频繁出入,使诡计废物、化装成美国人,乃至在语言和行为上都模仿得惟妙惟肖,为获得生财之道而变得卑鄙而自私。然而,真正的社交之道,就是以真实的自我作基础的。

启示:无论骗得多么精美,都只能欺骗别人一时,而不能欺骗别人一世。因此,面对困境,应该用真善美的道德品质去解决。同时,也应该在目前所处的行业、环境下,坚定地坚守自己的原则,保持真实和有良心的行为。

在这个社会,我们总是处在高度竞争的压力之下,个人目标和利益手段难以分辨,给一些人更多机会去追求虚荣。而真善美是人类基本道德的核武器,无论在那个时代,都有着无价的价值。利于弘扬这些精神所孕育的人文情感,不仅可以塑造具有良好道德,文明心态和敬畏的社会,也可以让我们满怀希望和信心地向更美好的未来迈进。

弘扬传统美德的学生演讲稿【篇2】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今天我来向大家分享一些有关传统美德的内容,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和共鸣。我们的社会在不断地发展进步,文明的力量也在不断地提升,然而,我们也不能忘记那些博大精深的传统美德,它们不仅是一种文化传承,更是一种人类价值观的体现。让我们来一起回顾一下那些传统美德吧!

尊重是人与人交往中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在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尊重是个重要的节点。无论是年长的长辈,还是工作上的同事,都需要我们尊重他们,关怀他们。我们的祖先们就从小就教导我们,要懂得敬老尊贤,孝敬父母,关心亲人朋友。尊重不仅仅是个人应该具备的美德,更是整个社会应该秉持的道德准则。

勤奋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部分。自古以来,“精益求精”和“勤能补拙”都是很有名的口号,我们的祖先就教导我们,只要勤奋,就能够改变命运。勤奋不仅带来了成就感和自信心,更带来了对生活的热爱,对自己的价值的认同。

诚实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品德之一。我们的祖先们讲究诚信为本,说话要实,做事要实,在做事的时候要遵循“诚实守信,自强不息”的原则。生活中,我们必须要保持诚信,不撒谎,不欺骗,光明正大地面对自己和别人,做到地地道道,为人处事更加得心应手。

谦虚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在我们的祖先眼中,谦虚是人生观得以稳固的基础。即使是那些成功之人,也必须谦虚地对待生活和前途。我们中华民族一向注重知行合一,把谦虚作为思想道路上的底线,坚守低调的做人原则。

最后,宽容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部分。传统中,我们讲求“浩然之气”,即能承担事业,善于宽容包容,不把小事当成大事。宽容与正义相平衡,正义发挥引导作用,而宽容则是释放平衡的力量。我们要尊重事实,尊重人之间的不同,给予别人生命的空间和不同的人生选择。

在这个时代,我们绝不能抛弃那些博大精深的传统美德,它们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也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正如我们的祖先一样,我们也要学会尊重、勤奋、诚实、谦虚和宽容。在实践中,我们会一次又一次地证明,这些美德是信仰的力量,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弘扬传统美德的学生演讲稿【篇3】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演讲稿

尊老爱幼、孝敬父母、敬师重道、讲信修义、诚实守信等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也是我们民族的灵魂。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几个感人至深的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这些故事虽然历经风雨千年,但通过辈辈相传,依然能够感动人心,激励我们大家在今天的生活中传承这些美德,为社会做出贡献。

一、《孝感天妃》

孝敬父母一直是中华传统的美德,这个美德在中国的历史上一直被人们所推崇。而《孝感天妃》这个故事也为我们深刻地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孝心。

相传在元朝时期,有一位女孩叫做莲儿,在年幼的时候她就失去了父母,从此以后她与年迈的祖母相依为命。莲儿十分孝顺,每天忙里忙外地照顾祖母。可是母亲节这天,祖母突然走了。莲儿哭了一整天,她在祖母的墓前愧疚不已,因为她感觉自己没有尽全力照顾她。突然,在莲儿哭泣的时候,听到天上传来了一声声哭声。

这是赤脚天妃为祖母惋惜的泪水。莲儿对此感到不解,于是天妃就显现在她面前。天妃告诉莲儿,祖母在世时因为天妃的怜悯而被赐福,莲儿是受到祖母荫庇,所以她也能看到天妃。天妃指引莲儿到祖母的墓前摆满了丰盛的饭菜,还有锅碗瓢盆和祖母住过的屋子一模一样的模型。天妃告诉莲儿,这些都是因为莲儿的孝心所致。

莲儿听了这些话,诚惶诚恐地向天妃谢罪,称自己一直觉得没有尽到应有的孝道。天妃告诉她,她对祖母的孝心被看在了天上,因此她想让她知道,即便祖母已经去世,她的孝心并没有消失,还是能感动上天。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中华传统美德不单是孝敬父母,同时也是对祖先的敬意传承,良心的举措同样能够感动上天。

二、《孟母三迁》

《孟母三迁》是五千年中华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但它的真实性一直受到争议。无论真实与否,它依然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也是描绘中国母爱的最佳题材。

据传说,孟子的母亲是一位非常有智慧的女性,她在儿子年幼时就开始劳心办学。为了让孟子得到更好的学习环境,她带着孟子连续迁居了三次。

第一次迁居时,孟子还只是一个幼童,母亲带他到一所著名的学校,但由于家庭贫寒,孟子无法负担学费,所以母亲带着他搬到了贫寒的山村。母亲在山村里依然继续办学,指导孟子学习,让他成为了天才。而为了寻找更好的学习环境,孟母又带着孟子又搬到市镇上。

在市上,孟子得到了更多优秀的老师和更加优秀的学习环境,他的知识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成为了天下知名的学者。母亲的努力和坚持为孟子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空间,并将中华传统美德一代代传承。

三、《钟馗捉妖》

作为中华传统美德的代表之一,“讲信修义”代表了人们对于公平正义的追求和维护。钟馗捉妖这个故事用智慧和信义划出了中华文化中良好的法治传统。

传说中,著名的神话人物钟馗在临走前特意留下了“鬼十分,钟馗九分”的名言,表示他有很高的正义战法力。钟馗是拔山盖世,慑鬼除恶的人物,而他的成功之处在于他讲究的自然和法治的平衡。在故事中,钟馗用智慧和信义找到了捉拿鬼怪的最佳方法。

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名叫饕餮的妖怪。饕餮虽然为王爷的儿子,但人性丧失,残杀、蹂躏民间,是“百鬼之首”。钟馗为了不能直接找到饕餮而搜罗辅佐,最终从饕餮的所在地推到他即将兑现邪恶计划的地方。饕餮在与钟馗的斗争中,发现自己不能制胜,便绝望到自己被钟馗所深信不疑。

由此可见,钟馗捉妖的故事在讲究法治的同时也不忘鼓励人们用资质和勇气维护法治,为社会作出贡献,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的“讲信修义”。

总的来说,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流传下来,几千年的时间没有难倒中华传统思想的影响力。中华文化所包含的人生哲理、道德规范以及证悟方法都深刻影响着现代的中华社群。我们必须承认,这些故事具有无比强大的生命力和教育性,它们渗透的美德意识无时刻不在提醒我们去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传统。我们必然会收获到更广阔、更美好的世界,彰显出中华民族的伟大风范。

弘扬传统美德的学生演讲稿【篇4】

中国,一个有着两千多年文化的国家,素来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诚实、守信、宽容、孝顺、节约……许多的文明美德,没有被千年的古风忘记,古风把他们从遥远的古代吹到现代,给人们以心灵的盛宴。

说到宽容,我不得不说,自古以来,狭隘都是小人的代名词,而宽容则是人们精神的一种表现。周瑜是狭隘的,他不肯让诸葛亮胜于他,百般算计,最后却被诸葛亮气得吐血而死。慈禧太后和别人下棋,别人吃她一个马,他杀对方全家,死后被人唾骂;庞涓也是狭隘的,他不想孙膑胜过自己,绞尽脑汁,诬蔑孙膑,最后拔剑自刎……把狭隘丢下,紧握宽容,学习安德鲁•马修斯笔下小小的紫罗兰,“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

美国总统林肯,对政敌很是宽容,这让许多官员很是费解,当一些官员向他提出应该将政治消灭时,他却微笑着摇摇头说:“当我们把他们变成自己的朋友时,不正是消灭了自己的敌人吗?”林肯正是凭着一颗宽容之心,成了美国总统。

在“将相和”中,赵国大将军廉颇,因不满蔺相如的官职比自己高,设法羞辱他。而蔺相如听说后,开始躲避廉颇,廉颇知道自己做错后,背着荆条去蔺相如家道歉。蔺相如原谅了他,二人结成誓死同生的朋友,才了流传至今的“负荆请罪”。

刘秀攻入郸后,面对人们的不满,辱骂甚至是谋害,他都不听大臣们的劝阻,将全部一笔勾过,最终用用宽容把敌人变成了朋友,壮大了自己的队伍,充实了自己的军队,从而完成了自己的帝王之业,统一全国。这些难道不是对宽容最好的诠释吗?

仔细想想,若是天空没有了宽容,怎会有乌云密布后的彩虹?若是森林没有了宽容,怎会有精彩纷呈的生物世界?若是人类没有了宽容,怎能共建和谐的社会?

说完了宽容,我们再来说说孝顺吧。

俗话说的好“百善孝为先”。“孝”在中国古代就是人们的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不可推卸的义务。古人在王祥卧求鲤,现在呢?现在有什么?我叩心自问,我为父母做了什么?

弘扬传统美德的学生演讲稿【篇5】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今天,我读完了《中华美德故事》这本书,觉得其中《孔子好学不倦》的这个故事,对我启发教育特别深。 这个故事介绍了孔子的好学精神。孔子60岁了,还要拜师学琴。他学琴与别人不同,别人总是迫不及待地要求学新去曲子,往往一首曲子只学两三天。可孔子学一首曲子埋头一练就是十天,明明已经弹熟了还是不肯换新曲子。这又为什么呢?原来孔子不但要把曲子练熟,而且还用要通过曲子的旋律来揣摩出曲子的精髓和主 人公的人品。个性。精神甚至外貌。孔子的好学精神,深深地感动了他的老师。

想想自己,感到非常惭愧。有一次,我碰到了一道难题,怎么想也想不出来该怎么做,突然想起一本参考书上有这道问题的答案,就不懂装懂地把答案抄下来,并且交给了老师。第二天,作业发下来我得了出色,老师还表扬我,挎我聪明。可是,现在翻开本子一看,好像“出色”上多了一个小黑点,这个小黑点仿佛在问我“你懂了吗?”我越想越觉得难受。今天读了孔子的故事,让我又想起了这件事,提醒我,作为一个中队长,在班里要起带头作用,对待学习不能不懂装懂,碰到困难要虚心向老师请教。 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习,是进步的阶梯,成功的基石,只有勤学,好学,不弄虚作假才能取得成功。我们现在正是读书的大好时光,就更应该努力学习,长大后为祖国做出新贡献。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