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心得

07-03

心得体会的重点在于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而不仅仅是回顾经验,一篇心得体会如何书写呢?重点推荐“道德经的心得”相关的顶尖文章不容错过,相信你阅读本页面后有一些收获!

道德经的心得 篇1

其实我还是第一次读道德经呢,因着老师这此布置的作业,没办法硬着头皮去图书馆借了本道德经,从读书馆回来的路上,拿着那本道德经全文后,我突然间觉得这本书该是我应该早去读的,看着封面上的几个大字,豁然间心境一片舒坦,究竟是何由,我至今也不懂?

道德经应该说分成上下两部,上部道,下部德。(长沙马王堆出土过上德下道的版本,不过公认是上道下德)

按照这种划分,我们来分开来看它。

道,也就是天道,是自然的规律。

它表现为几个方面,一是“易”,也就是变易的意思,道德经第一句就这样说,“道可道,非常道”,可以说出来的道,也就不是“常道”了。

第二个方面就是“易”的规律,所谓“易”的规律,就是“道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这句话的大致意思就是,万物都是逐步成长,但是“物壮则老”,便要渐渐消减,于是又回到了它的初始状态。

且不说老子写这部道德经上部道经的目的就是阐述道德规律,下部德经则主要讲的是人之道,也就是如何将天道应用于人事?我们就不难知道。其实老子写道德经的侧重点便是落在下部德经上面。

读了《道德经》之后,最大的感受还是来自于心灵深处某处的弦被触动,。“天长地久。天地所以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意思是说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为它们不为自己而生息,自然而然的存在,所以才能长久。所以说圣人把自己置于后,反而受到推崇,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保全了自身。这不正是由于圣人不自私吗?所以才能构成就了他自己。但是仅看当今社会,能做到将自己置之度外的又有几人呢?寥寥可数,高速膨胀的经济时代,让更多的人在利欲面前失去自我。不得不说,这是社会的可悲,更是我们不愿看到的。

《道德经》仅小小的五千字,可只要你用心去读去理解,你会发现当中的道理我岂是区区五千字便能概括的。

老子注重人的无为思想,无为是一种心境、一种修养,是辩证的。向社会推广无为,有助于国家的稳定,但如果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片面的无为是无助于人类的进步的,所以对于当代的青年人理解古代的无为论应该以辩证的方法,一分为二的看待,“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而无为思想用在为人处事的观点上来看,便是对人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物欲则刚。”对人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物欲则刚。”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一群笨偷――小蚂蚁不请自来,住进了我家新装修没多久的墙壁里,它们不仅偷吃我的蜂蜜,搬走我的白糖,还沾污我的餐具、红酒。不仅如此,当我们一家人就餐时,它竟然也爬上了餐桌,当我在房间里度步思考时,有时竟然也看到它在地上晃荡,面对此景,何止是火冒三丈啊。

其实,这些小东西是很笨的,更谈不上思考了。比如当它们偷吃蜂蜜时,竟然不知道蜂蜜是液体会沉,以至我的蜂蜜罐里浸满了它们同类的尸体,当它们侵入我的白糖罐搬白糖时竟会迷失了方向,在那迷宫般的糖堆里打转。我就奇了怪了,这么笨的小东西是怎么在这充满了智慧的世界上生存下去的?

不过要消灭它们却也有一定难度,由于它们住在墙壁里,要找出它们巢穴的准确位置比较难,而且更为主要的是即使找到了,碍于装修好不足二年的墙壁和家俱,却显得有些无可奈何。这里我突然想到了我小时候玩的一个叫“诱蚂蚁”的游戏,小时候在农村,闲着没事时,我们一群小伙伴就用小动物(如蜻蜓、苍蝇之类)的尸体去引诱蚂蚁倾巢出动来搬,然后就用水或火来杀死,这是当时我和小伙伴们玩得最起劲的游戏之一。

在一个星期天,我决定如法炮制。由于没有小动物的尸体,我决定提高档次,用它们最喜欢的冰糖,我从密封的罐里找出一小块冰糖,看准了一只正在找食物的蚂蚁,突然把冰糖放在它的面前。一开始时它还吓了一跳,以为突然来了一个什么大怪物,不一会,发现这怪物不会动,对它没有威胁,它就试着用触角去碰了碰,没反应,再进一步用嘴去添一添,发觉正是它喜欢的美味,它似乎一下了来了精神,它快速围着小冰糖块转了一圈多,然后又倒着转了转,又用嘴添了添,确认这正是它们的美食后,似乎更有点兴高采烈了。它快速地往回跑,从墙壁踢脚线和地钢砖间的一个小缝隙中钻了进去。我不竟暗自得意:小东西,连这么简单的引诱你都看不出来,我看你怎么活。

不一会,原地又钻出二只小蚂蚁,快速来到冰糖处,绕着糖块正着反着转了几圈,其中一只还用触角去碰了碰,再用嘴去添了添,然后它们就分开了,其中一只留在原地,另一只则又快速返回巢穴,不一会,踢脚线和地钢砖间的小缝隙中又钻出蚂蚁来,一只、二只、三只……成群结队地出来了,直奔糖块处而去,这次它们也不再用触角去碰,就直接用嘴去啃了,它们有的站在地钢砖上吃,挤不下的、够不着的就直接爬上冰糖块,从上往下吃,把这块冰糖围得严严实实,而更多的蚂蚁正源源不断地赶来,路上形成一条浩浩荡荡的蚂蚁队伍。不一会有的开始往家里走了,似乎是吃饱了又似乎是去通知更多的蚂蚁来一起享用。奇怪的是这次它们只拼命地吃并没有要往家搬的意思,记得小时候蚂蚁是把小动物往家搬的,现在怎么不搬了?进化了还是习性改变了?

这时我突然想,它们既然不往家里搬,那第一个发现冰糖的蚂蚁要是不回去告诉别的蚂蚁,那这块冰糖就是它一个的了,别的蚂蚁也不一定会刚好找到这里来呀,那就足够它躺在冰糖块上享用一二个月的了,它怎么还要傻乎乎的回去告诉其它蚂蚁呢?这时,我又突发奇想,现在要是有一个人类突然发现这么个宝藏(冰糖对于蚂蚁就好像宝藏之与人类),他(或她)会怎么办呢?他(或她)会去告诉同事吗?会去告诉小区的邻居吗?会去告诉他或她的国家吗?以现实情况看,我猜99.9%是不会的了,不仅不会,我估计他(或她)还会把它隐蔽起来或设置陷阱以防被其它人看到拿去。实际上,从现实社会的情况看,不要说这些意外的无主财物,有些已有主即已明确是别人家的财物,却还总有那么一些人在挖空心思地想要把它占为己有,君不见,为了占有别人的财物,有杀人抢劫的、有偷窃的、有行骗的、有以权谋私的、有以次充好的、有不顾别人死活乱排污的等等;往细里说,比如各种各样的电话诈骗、短信诈骗以及地沟油、毒奶粉、毒淀粉、毒生姜、毒韭菜、毒豆芽、染色馒头、塑化剂、瘦肉精、苏丹红鸭蛋、老鼠肉做的羊肉……总之一句话为了抢占别人的财物而不顾别人的死活,什么事都干得出。

老子曾说过“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可看看现实社会,奢侈品、富翁及排行榜都听得耳朵生茧,现在是污染环境越多、掠夺资源越多、挣的钱越多、得到的头衔和荣誉就越多,只要钱多其它的错误几乎可以不论,即使偶而有批评富翁或“富二代”、“官二代”生活奢靡的,可那口吻却分明是羡慕,巴不得那被批评者就是自己,活生生的一个笑贫不笑娼。在这样的社会里,道德还会在人的脑子里被想起吗?再看教育,现在强调的从小孩开始就要“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然后整个社会向他(她)们灌输的就是竞争、排名、考试,可曾教育过要友爱、团结、互助?这样一来,本来应是亲如兄弟的同学活生生地成了你死我活的竞争对手。为了排名可以不择手段。呜呼,这样的“智慧”又有多大意思呢?团结、友爱、亲情、道德这一切都已成了真正的奢侈品了……

这时,我再回过头看了看在地上正吃得欢的一群没有“智慧”的小动物,不竟悲从中来:难道人类真的不应该拥有“智慧”吗?蚂蚁,蚂蚁,我怎么忍心杀你啊,我多么希望我是你的同类啊。

作为充分体现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神韵的《道德经》,用不多的字数,阐述了道家对宇宙本原和基本存在方式,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及社会观、人生观的基本思想。虽然文章大部分用近乎诗体的语言,有些晦涩难懂,但用“博大精深”来形容它丝毫也不过分。我对《道德经》的理解主要是讲求“无为”,“尊重规律”。

第一段“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是说作为世界本源的道是可以用语言来形容的,但并不是永恒的。“名可名,非常名。”说的是可以称呼的名不是恒常的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是说天地刚刚呈现时是没有名的,万事万物逐渐出现时才有了各自的名(但并不永恒)。“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意思是之所以经常在没有欲求时来探究它的奥妙,有的时候探究它的倪端。“此两者,同出而异名。”是说有和无这两方面都同出于道却有不同的名称。“同谓之玄”都同样可以被认为深远微妙,难以把握。“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里指的是这种玄而又玄的道是一切奥妙的门径。

这一段作为《道德经》的起始,详细阐述了老子对规律的理解。在《道德经》里,道指的就是规律。而道家思想对规律的最根本的见解就是“规律是自然的,变化的,不为人所控制的。”对待规律的根本态度是“充分尊重规律,然后才是利用规律。”这是一种非常朴素的辩证思想。全面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对大自然的探索与思考,而这种探索与思考不是盲目的,是非常有计划、有科学根据的,它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影响也远远超出了中国的范围。

老认为坚持按规律办事,一切都会顺利,而违背规律会得到大自然的惩罚。在第三十九章中,他是这样阐述的:“昔之得一者”古来大凡按规律办事的人,“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天下正。”这句话承接上句举了很多例证明尊重规律的好处。上天尊重规律可以清澈,大地尊重规律可以安宁,神灵尊重规律可以带来安宁,河流尊重规律可以水满,自然界万事万物尊重规律就可以生生不息,君侯大王尊重规律就可以得到天下。“其致之”推而言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说的是天空不清澈就可能会爆裂,大地不安宁就可能会塌陷,神明不显灵就可能会消失,河流没有水就可能枯竭,万事万物不能生长就可能灭亡,君王不能统治天下就可能颠覆。“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所以富贵以穷贱作为根本,高贵以低下作为基础。“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X,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这局是举例说明上面一句,意思是所以说侯王都用孤、寡、不X这类贬义词自称。这难道不是以贱为根本吗?难道不是吗?“故致数舆与舆。世故不XX欲如玉,XX如石。”这是对上面的申论与例证的总结,说的是所以最高的荣誉就是没有荣誉,于是不要要求像美玉那样美丽,像石头那样坚硬。

由此可见,以老位代表人物的道家学派对规律是十分尊重的,这在几千年前的中国是很难能可贵的,这种辩证法虽然很不健全,但却具有非常强的科学性,这对现在我们的唯物论十分有帮助,为后来人们对唯物论的更深一步的研究奠定了一个十分坚实且广泛的基础。而且,从这一段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到老对无为的崇拜。

在现实和一些文艺作品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云游四方的道人,他们虚幻而飘渺,空灵且高傲。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是飘逸,感受到的都是那种无为。

老说:“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智。”所以说圣人的治理方法是让人谦虚,让人博学,减弱人的志向,增强人的体魄,让百姓没有知识和欲望,所以智者也不敢滋事妄为,以自然无为的态度治理天下便没有做不好的事。

关于无为老在《道德经》第七篇里举了一个例。“天长地久。天地所以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意思是说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为它们不为自己而生息,自然而然的存在,所以才能长久。所以说圣人把自己置于后,反而受到推崇,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保全了自身。这不正是由于圣人不自私吗?所以才能构成就了他自己。

无为是一种心境、一种修养,是辩证的。站在老的角度,向社会推广无为,有助于国家的稳定,但如果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片面的无为是无助于人类的进步的,所以对于当代的青年人理解古代老的无为论应该以辩证的方法,一分为二的看待,“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对待竞争,我们要敢于去迎接挑战,对待失败和不平等我们要报以一种平常心,用合适的方法去改变或适应,而不去盲目的争鱼死网破。这样有助于保全自己和取得最终的成功,只有厚积才会勃发。同样,“无为”用在当代待人处世上就是要对人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物欲则刚。”

《道德经》是一部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的启蒙巨著,拉开了从古至今几千年来人类对自然规律进行探索的序幕。辩证的去看待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我们人生的指导是大有裨益的。

道德经的心得 篇2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三章就有专门讲怎么去解决大事难事的问题。老子在这里是这样告诉人们的:“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里的“难”指的是力所不及的目标或是难于成功的事情,“大”指的是伟大的事业或者是一个事所需时间长任务繁杂的事。老子告诉我们,难的事情就从容易的地方开始。大的事情需要从每件小的事情入手。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从小到大,由难到易开始的。

上面我们读了老子“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我们怎样运用到实际中去?在生活中遇到难事或者说是所谓的大事,比如你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追求一个姑娘,可你怎么也想不到一个好的方法,也不好去求人,怎么办?我们还是用老子的方法图难于其易,你先暂时忘掉你的目标,做你所能做到的实事,真心实意帮她解决生活中每一个细小的事情,关心女朋友的每个生活小事,用行动感化她,自然你的目标能实现;又比如一个人在创业中遇到难以突破的问题,这应该算是个人生活中的大事加难事了。你先要了解创业的具体条件,需要注意哪些具体问题,必须一个个一件件落实解决,遇到困难及时找到解决最好方法去完成,不要忽视每个细节,不要不重视自己认为的小问题,每件事情力求完美。这样你离成功就很近了。而这些都是由小到大难到易而组成的,因此,当我们遇到难事的时候必须从容易开始,做大事时先从小事做起,如果不屑于做小事情,不注重每个细节,那是不可能成就难事大事的。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首先强调的是方法上的“序”,即先易后难、先细后大的次序,这也是所有事物共同的存在和发展之序,另外一点就是必须要注重细节,即特别关注事物发展链条上的“小”。因为事物的发展壮大皆起自细微也就是小。故“小”在道家哲学中具有特别的意义。第三是要做到未雨绸缪。一切事情为在事先,要在事物向反面转化之前就防范于未然。懂得“难易、大小”的关系,做到不自以为是,不急功近利,相信终能成就其大事。

老子还在《道德经》第六十四章中说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古代荀子也说“不积蛙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难以成江河”。关于大事小事的名言警句很多,大家都可以学习,但是重要的是人步子迈得要坚实。可是,有的人有理想,但看不起小事情,梦想突然有一天作出惊天动地的大事,这只能是痴人说梦。一切伟大的事业都是从一件件小事做起,无数小事积累才能构成伟大的事业。

在我们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很多的文化典籍都有很多人生智慧。我这里介绍老子的《道德经》,主要是老子《道德经》通俗易懂,文字不多,内容很广,有很多做人的道理和处事经验都是极宝贵又实用的。老子《道德经》全遍充满智慧,如果你是急于解决一个问题,你翻开目录看看就可找到,你不用花很多时间,但我相信,只要你看了老子《道德经》你就会爱上它,很多的人生智慧会让你一辈子受益无穷。不信你先看看。

道德经的心得 篇3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

百家学说中我最推崇法家、道家。老子无疑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最高智慧,其一部《道德经》囊括天、地、人,一切起源于无、最终又消失于无,‘无’乃万物之始,‘有’乃万物之母,有无乃相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从古至今,中国官场、文人明面上推崇儒家,暗里大家更推崇道家。我个人觉得:儒家学说太投机、太近人情、太正确,其实也是太无用,儒家学说以仁义为宗旨、以礼教为手段、以顺从为目的,本质是都市哲学,过于崇尚现实而缺乏空想的成分,这也导致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其闷声声”.而道家学说代表神奇的天真世界,赋予每个人天马行空的梦想权利,一个民族必须具有天真浪漫的思想才具有活力、创新能力。你任何时候读《道德经》,都会有不一样的感悟,那里有无穷尽的智慧,所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关于治国。老子在五千言、八十一章的《道德经》中,用了相当一部分的篇幅来阐述如何治国,如果能将《道德经》与《资治通鉴》、《治国策》、《贞观政要》、《君主论》、《联邦党人文集》等相结合研究,古今中外治国理念无不囊括其中,也许能为居庙堂之高者提供更好治国理念。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详见第三章】。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详见第十七章】。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详见第二十八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详见第二十九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法令滋彰,盗贼多有【详见第五十七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详见第六十章】。

古代封建统治,常使百姓保持无知无欲的天真状态。但时代已经变化了,必须与时俱进,不可能再通过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等手段进行愚民。就像现在的朝鲜,终究有一天百姓会从梦中惊醒,所有闭关锁国、封闭式的洗脑教育终究会抵挡不住饥饿的折磨、自由的渴望、正义的追求。届时断头台永远在那里悬着,君不见萨达姆、卡扎菲等死无葬身之地。而中国目前已经国门开放了,越来越多的国人通过学习、旅游见识更多不同的文化与文明,以前没吃过猪肉,现在见过猪跑,再指鹿为马、夜郎自大那只能是自欺欺人。所以最好的政策不是愚民,而是开启民智,最好的政府应该是小政府。

我们必须要肯定近三十年中国的改革开放所取得一切成就,真正让中国人民富起来了!最根本原因,无非就是恢复人的本性:我要生存,我要吃饭;无非就是顺应天道而已:思想自由、言论自由、追求幸福自由,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无非就是放弃那种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的阶级斗争,逐渐恢复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要天天争权而是让老百姓休养生息,不争才是最大的争,政府无为才是市场最大的作为、才是公民最大的作为。(Hc179.COm 一起合同网)

但,政府无为不是不作为,而是把权力关进笼子里,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最大的.作用,政府的作为主要体现在要积极引导、鼓励、支持市场经济多元化发展;主要体现在保障所有的公民思想自由、言论自由,真理欲辩欲明、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才会防微杜渐让大家在争论过程中自动淹没那些极端言论、那些暴力言论,否则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让人说话天塌不下来。依法治国不是叶公好龙,依法治国是要保障公民追求言论自由、思想自由、幸福的自由,自由是人最大的幸福,自由就像空气一样,如果不给自由就像雾霾一样,百姓只会怨声载道,越压制越适得其反,如果百姓幸福了就无欲无求,以百姓心为心,无欲以静,则天下将自定。所以老子说:最上等的国君治理天下,居无为之事,最末等的国君治理天下,以权术愚弄人民。善治国家的人,不割裂事理,仅使万物各遂其性而已。治理天下应该本乎无为,不能过于强力,否则必会失败。治大国好像煎小鱼不能经常翻动,常常翻动小鱼就会破碎,不可以朝令夕改,过于多事,否则人民不堪其扰,便会把国家弄乱。所以我对任何运动、形式主义都保持谨慎地担忧。

关于刑罚。老子论刑罚绝对堪称刑罚学的鼻祖,让国外那些所谓刑罚学之父贝卡利亚、龙勃罗梭、加罗法洛、菲利等相形见绌。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狭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详见第七十二章】。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详见第七十三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详见第七十四章】。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详见第七十五章】。

简而言之:不要逼迫人民无法生存、不要压榨人民的血汗,否则人民就会厌恶你,而一旦不害怕统治者的威势,那更大的祸乱就会随之而来。人民若饱受酷刑或频繁遭受刑罚,到了不怕死或不怕坐牢的地步,以死或坐牢相威胁有何用?但从古至今证明刑罚越多、越残酷的时代,犯法的人却并未止步。刑罚不在于其严厉性而在于及时性,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而当下的中国,监狱早已人满为患,不停在扩建监狱。百姓轻则被以非法经营罪、寻衅滋事罪予以定罪量刑,为官者轻则被以贪污、受贿罪予以定罪量刑,这些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现在立法倾向,动不动就将行为予以定罪而且还是重罚,让人不敢讲话,生活在恐惧中,从没有考虑到刑罚的谦抑性及最后救济性,从没有考虑到刑罚的宽和性以及教育性,我对当下中国立法过程中对行为定性为犯罪随意性及严厉性,司法过程中频繁使用刑罚及重刑的趋势非常担忧。

关于个人修行。儒家的思想比较入世,道家的思想比较出世。

上善若水【详见第八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详见第九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详见第十三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详见第二十二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详见第二十六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G。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详见第二十八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详见第三十三章】。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详见第四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详见第五十六章】。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详见第五十八章】。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详见第六十三章】。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详见第六十四章】。

知不知,上;不知,病【详见第七十一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详见第七十九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详见第八十一章】。

简而言之:为人要善良,不争为争;谦虚,功成身退;宠辱不惊,委屈就全;沉着、稳重;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足常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易后难、先小后大;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以德报怨;知道说不知道为上智,不知道说知道乃有病;不要好高骛远、轻诺寡信。老子的每一句话都蕴藏着最高人生的哲理,言简意赅、大道至简,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将受益匪浅、醍醐灌顶。所谓: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G。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老子。

道德经的心得 篇4

小编和大伙收集相关道德经名句解释及感悟,因此,有利益的想法,没有使用的想法;天长地久,天地那么长,与其不生;知足的人富有;强壮的人雄心勃勃;知足者常乐。接下来小编整理这些道德经名句解释及感悟收集了许多,看看哪句大家最喜欢吧!

1、阵风不会消失,阵雨不会持续一天。

2、非常的爱必须是昂贵的;你越是隐藏,就越是会死去。因此,你可以活得很长。

3、敢杀,不敢活。两者不是好就是坏。天堂里什么是邪恶,谁知道为什么?天堂之路,善胜不辨,不应善言,不应呼而叩之,e?吗?然而,正义是有长臂的。

4、胜利没什么好炫耀的,炫耀就像杀人。在这个世界上,喜欢杀戮的人是不会成功的。

5、善就像水一样,水善利万物,没有争议,在恶的人面前,攻击强者是无法战胜它的。

6、天不晴,会怕裂。地球不太平,就怕浪费。

7、如果你对这种侮辱感到惊讶,你就有大麻烦了。什么是宠物,什么是耻辱?宠爱,羞辱。如果你得到惊喜,如果你失去惊喜,也就是说,如果惊喜。什么是严重疾病?所以我有一个严重的问题,我有一个身体,我没有身体,我有什么问题!所以,你身在世界,若能托付给世界;爱如世界,若能送世界。

8、我有三件宝物,拿着,保存着。第一个是善良,第二个是节俭,第三个是不敢做第一个。

9、太,不知道;二、关与赞;第二,恐惧;然后侮辱它。

10、谨慎的开始和谨慎的结束一样好。

11、很好,我很好;坏的,我也好;德是好的。如果我相信,我就相信;我相信那些不相信的人;这封信。

12、世界神器,可以不也,可以不抱也。谁做了,谁就输了;谁做了,谁就输了。

13、人民太聪明了,无法治理。因此,用智慧治理国家是国家的大忌。治理一个没有智慧的国家是一件幸事。

14、人是厚的,不是薄的;事实上,在中国并非如此。

15、静胜躁,冷胜热。和平是和平。

道德经的心得 篇5

1) 精神上的道德力量发挥了它的潜能,举起了它的旗帜,于是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正义感在现实中均得施展其威力和作用——黑格尔

2) 即使品德穿着褴褛的衣裳,也应该受到尊敬——席勒

3) 高雅的品味,崇高的道德标准,向社会大众负责及不施压力威胁的态度——这些事让你终有所获。——李奥贝纳

4) 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谁要是没有强烈的志向,也就不能够热烈地把这个志向体现于事业中——凯洛夫

5) 对于美德,我们仅止于认识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努力培养它,运用它,或是采取种种方法,以使我们成为良善之人。——亚里士多德

6) 对于道德的实践来说,最好的观众就是人们自己的良心。——西塞罗

7) 点燃了的火炬不是为了火炬本身,就像我们的美德应该超过自己照亮别人,否则等于没用。——莎士比亚

8)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丘

9) 德行使心灵明晰,使人不仅更易了解德行,而且也更易了解科学的真理。——罗吉尔·培根

10) 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苏霍姆林斯基

11) 道德应当成为科学的指路明灯。——布夫勒

12) 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而是让儿童练习良好道德行为,克服懒惰、轻率、不守纪律、颓废等不良行为。——夸美纽斯

13) 道德衰亡,诚亡国灭种之根基。——章炳麟

14) 道德是永存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普卢塔克

15) 道德是一种获得——如同音乐,如同外国语,如同虔诚扑克和瘫痪——没有人生来就拥有道德。——马克吐温

16) 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赫尔巴特

17) 道德能帮助人类社会升到更高的水平,使人类社会摆脱劳动剥削制。——列宁

18) 道德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当一个人还在少年时代的时候,就应该在宏伟的社会生活背景上给他展示整个世界、个人生活的前景。——苏霍姆林斯基

19) 道德方面的伟大,就在于对朋友始终不渝的爱,对敌人不可磨灭的恨。——莱辛

20) 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但丁

道德经的心得 篇6

人要虚怀若谷,甘为人下,不可争于形名。满招损,谦得益,只有谦虚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有成长进步的空间,事实上哪里有真正的盈满啊。想想来看,一盆水倒入一个小碗中显示出来盈满,可倒入池中又怎么能盈满,更别说倒入江海之中了,我们所称的满都是形名罢了。老子说唯之于阿相去几何,万事万物都无长短好坏,只不过是人们加于的一个称谓而已吧。佛说众生非众生,是名众生。都是形名,人不能被表面的或者是世俗的观念所蒙蔽,为人下没有什么不好,切不能自暴自弃,妄自菲薄。如果有一日身居高位,也不能目中无人,妄自尊大,从内心里放低自己。

实际生活中也有很多困惑,如“知”和“行”的关系,老子说吾道甚易知,甚易行,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可见知“道”易,行“道”难。做不到知行合一,就不能称为知“道”,我想这也是世人无法圆融无碍的原因。也是一直以来困扰人们的问题,须菩提也向佛祖请教如何降服其心。在生活中往往不能一直保持依“道”而行的状态,无法随时随地,时时刻刻的降服其心,经常生出无端的嗔恨,自私自利的想法一直不断的出现,也生出一些烦恼。后来罗博士说要一点点的改变,一点点的提高,就释然了很多,慢慢来,道法自然嘛。

道德经的心得 篇7

冬日的周末,暖暖的阳光照着,为了充分地享受阳光,我去屋外的地坪踱步,一个人静静地走着,仰起头,闭上眼,任阳光轻抚脸庞,任暖意周身传递。忽地觉得缺少了一点什么,继而拿起手机,点开“喜马拉雅”的语音频道,于是罗大伦教授讲解的《道德经》语音便如涓涓清泉,缓缓地在耳畔流淌,听着那熟悉的声音和腔调、领悟着那曾经晦涩难懂如今却已若有所悟的短语和章节,内心里感到无比的.惬意、满足和轻松……

人到中年,以我自身的感受来说吧,可能是由于身体的原因,亦或是内心的能量不足,总感到自己的思想变得复杂,内心变得纠结,欲上无力,欲下又不能,身体也状况不断,整日慵懒无力,对自己非常不满意,总想通过学习或是其它什么方式来改变自己。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通过手机软件有幸听到了罗大伦教授讲解的《道德经》。开始是漫不经心地听,隔三岔五、有一段没一段地听,后来听着听着就上了瘾,索性将前面没听过的每一段翻出来再听,前后贯通,听了一遍又一遍,上班在办公室没听懂的,回到家吃完晚饭后,一个人出去散步时再边走边听(那感觉真舒服啊!)。直到在我的感觉里完全弄明白才罢休。

在之前,我也听过台湾曾仕强教授的《道德经》,他的语言幽默风趣,我也爱听,但他总是经常从这段跳到那段,根据整篇经文跳跃穿梭,时常弄得我翻来找去,不知他的那句注解又来自于原文哪一章节,虽云里雾里、不得要领,但还是喜欢听。我也听过空海法师讲的《道德经》,可能是直接从视频里录的音,语音不够清晰,听得吃力,再说他是佛学之人,讲的道学与佛学一脉相承,我等凡夫还没达到那种悟境,听着听着就“移情别恋”了。曾仕强教授让我意犹未尽,空海法师有待我以后研究,紧接着,罗大伦教授讲解的《道德经》我随缘而遇,真有相见恨晚之感呀!首先是喜欢这样逐字逐句地讲解,让我懂得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的来历和含义;然后是喜欢罗大伦教授老爱拿自己打比方来讲解,讲述小时候的调皮,还有人生中那些暗淡的时光,这样让人很亲近,老觉得他就是我们身边一个普通的邻居成长起来的,似乎他的过去就是我们的现在一样,失败了不要紧,不满意也只是暂时的,只要努力按照道去做事做人,一定会柳暗花明的,这样听着听着就生出信心、希望和激情来了,期待下一节的讲解;最后肯定是敬重罗教授的德行,他在讲解时,将自己放得很低,免费为我们讲解,天天如此,劳心劳力,还一再感恩听众,让我深深地明白了罗教授不仅在帮我们讲解《道德经》,更是在身体力行地带领着我们实践着道德经。这样的《道德经》,怎不叫人听着上瘾呢?

自从听了罗教授讲的《道德经》以后,我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给我的旧思想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也给我顽固的观念加入了润滑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道德经的心得 篇8

我是从11月中旬偶然在喜马拉雅上面听到罗博士讲解道德经,现在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儿就是听罗博士讲《道德经》,很感恩,觉得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都是缘分。之前自己也有翻看过道德经的书本,因为是文言文结合原文释义,内容理解得并不深刻,看过如过眼云烟,不落尘埃,罗博士娓娓道来讲解道德经,每一句每一词并配合事例,简单易懂而且深入人心。

11月我心态是很烦躁的,为工作上的事儿烦躁,为家庭的事儿烦躁,为自己的事儿烦躁。工作上因为入职了一批新同事,作为老同事自然要带新同事,新同事的各种问题,教了怎么做,但交付的东西还是不能让人满意,很没有成就感,浪费了时间与精力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很挫败,自己本来的工作事儿也多,自己又要带新同事,每天上班各种忙乱,那段时间加班也多,心里就很不平静,心浮气躁,一度想罢工;自己的事儿呢,有个在职考试,考试时间天天临近,工作事情又多,回家都晚上9点10点了,根本没时间看书;家里面呢,回到家有的时候家头会旁敲侧击的说某某的孙子都多大了,变相催我耍朋友结婚,于我而言,婚姻应该顺其自然,遇得到就遇,遇不到就等,于是拿考试为由当挡箭牌,说考试呢没有时间耍,但是呢一翻开书又看不进去,觉得自己现在看也没什么效果,自己就是临时抱佛脚,一想到自己看不进去,考试又会考不好,就很心烦,于是晚上看书看不进去,熬到凌晨12点有时1点左右才睡觉,书也没怎么看进去,第二天6、7点又起,觉也没有睡几个小时,又要开始为工作心累,那段时间烦啊,烦恼自己都没有一点自己的时间,做点自己想做的事情,感觉工作很没有意义, 感觉自己的人生充满了未知,也不知道自己将来会怎样,不知道自己一天忙忙碌碌是为了什么,有压力,同时更多的是迷茫。

迷茫的我无意间打开了喜马拉雅的罗博士的道德经频道,首先听了第五十四章我们为什么要学习道德经,讲到“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处于无有,入于无间”,告诉我们要像水或者气或者神或道一样,虽然贯穿滋润了万物却不求回报,放下自己,说得很有道理,才知道罗博士都讲了1年的时间了,于是把罗博士的音频下载下来在地铁上听,公交上听,走路的时候听,听之后心情特别平静,罗博士举例也很有说服力,让我们向范仲淹,郭子仪,松下幸之助,稻盛和夫,苏州固锝电子吴念博,任正非,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等楷模学习,以“不言之教,无为之意”,放低自己为大家做事,自己做好而不要求回报,以身作则,老子告诉我们“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于是工作的时候,放下自己的私心杂念,纷杂欲望,不求结果不求回报,变得有耐心,心平气和做工作,为大家做事儿,设身处地的为同事解决问题,多多的跟新同事沟通,看问题所在及时发现一一突破,把工作当作是对自己的修行,一次只做好一件事儿,工作不那么纠结了,事情也有条理了,不再那么混乱了,而且发现自己真心帮助了他人,他人也会回馈你善意,组里的氛围变和谐了,感恩工作让自己成长了,顺应道的思想,清空自己的欲望,以前会跟别人比较觉得别人工作生活哪儿哪儿都比自己好,自己哪儿哪儿都比不过啊,于是心生烦躁之感,《道德经》告诉我们“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跟自己比较,自己看到自己的进步就好了,不要去跟别人比较,放下坦然做自己的事儿,过好自己的日子。

而在学习上,知道自己不是学霸,在各种考试中沉沉浮浮,特别是工作之后,还要继续学习,失去了动力,感谢罗博士分享的考试秘诀,把考试当作是证明自己学得有多好的方式,学习是为自己学习的,而不是为了考试而考试,为了爸妈考试,为了跟别人比较而考试,学习的时候更多想把知识搞明白学透彻。

喜欢《道德经的心得》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师资料,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道德经心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