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的心得感悟

07-04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平常的学习工作中,幼儿园教师会提前准备一些资料。资料可以指生产、生活中必需的东西。如: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有了资料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可是,我们的幼师资料具体又有哪些内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钱学森的心得感悟,带给大家。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钱学森的心得感悟 篇1

纵观王教师的《钱学森》一课,设计巧妙,环环相扣,学生神情投入,妙语连珠,想象和拓展这两个环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是充分的想象,帮忙学生理解语言文字背后的情感,培养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本事。“假如钱学森一向跟着冯卡门教授意味着什么?想象一下钱学森在美国的生活会怎样样?”学生想象交流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钱学森如果留在美国会在生活、工作各方面都获得优越的条件。“每逢佳节倍思亲,海外游子在中秋佳节互相倾诉思乡情怀,这些留学生们聚在一齐会说什么?”那里的想象能够帮忙学生感受留学生思念家乡的情感。“假如你是留学生,听了钱学森诚恳的话语,有什么想法?美国人会怎样留下他?”学生说会跟钱学森一齐回国,并想象出美国人示如何威逼利诱的。

二是深度的拓展,帮忙学生积累了语言,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如随文带读名言“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对人物形象的有力概括;如随文了解“冯卡门是怎样的一个人?”文字补充了解冯卡门对美国的重要作用,为之后介绍钱学森埋下伏笔。拓展钱学森给母亲的信和母亲的回信,字字含情,读来令人震撼,以此帮忙学生感受钱学森为国家暂时舍弃小家的博大情怀。拓展美国人扣留钱学森的故事,从反面衬托出钱学森不屈不挠一心归国的渴望。图片拓展钱学森为国做出的巨大贡献及感动中国关于钱学森的一段颁奖词,又使学生对这一人物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钱学森的心得感悟 篇2

虽然原来我对于钱学森这位伟人并不是很熟悉,只知道他很了不起,是我国两弹一星的元勋。但就在上周五,钱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回家作业————观看《钱学森》这部影片。看的时后,我的心中充满各种感动,各种鼓舞。心潮澎湃。不禁也对这位我并不熟悉的人物肃然起敬。

《钱学森》这部电影演绎了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传奇的一生,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加州理工大学出身的钱学森,在美国拥有优越的研究环境和资源,但是他却心系祖国、归心似箭,一心想要利用自己的学识,为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而意识到钱学森的巨大价值的的美方又对其归国设置了重重障碍。,甚至以间谍身份逮捕钱学森,但是,无论怎样的困难也阻止不了钱学森那颗归心似箭的心,终于,钱学森回到了当时那一穷二白的中国。

面对新中国技术、人才、工业等各方面的空白,钱学森带领科技人员从仿制入手,根据现有技术和条件逐步研究、完善,是中国的导弹研究有了扎实的基础。

看完了影片,心中思潮起伏,那是因为,我看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不起,我为我能成为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钱学森在刚刚回到中国时,中国连许多制作导弹必要的材料都没有,就比如说制作到到必要的风洞吧,我清清楚楚的记得影片中钱学森说到过:“连最基本制作导弹要用的风洞都没有......”还有,钱学森再给那些中国的技术人员讲课的时候,那些技术人员应为不像外国的尖端技术人员一样有扎实的知识了解,钱学森辛辛苦苦讲了一节课,这些国内的技术人员几乎什么都没有听懂,钱学森却一点也不责怪他们,而是说,没关系,我们从新再来。(钱学森再给那些外国的技术人员讲课时,那些技术人员提出的疑问,钱学森几乎都不会回答)在重重的困难下,钱学森丝毫没有退缩,失败了,从来,重复着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过程。又一次,在发射一枚导弹失败后,所有技术人员都垂头丧气的,身为这枚导弹的主要制作人员,钱学森一定很失望吧。可是,他站在导弹炸毁的大个坑边上,笑着对同志们说:“不就是天上掉下个冬儿么,今天掉下来,明天我们把它给射上去!”这是多么惊人的毅力,如此的巨大打击,钱学森尽当着那么多技术人员的面,没有表现出一丝放弃的心理。之后,在钱学森不断的努力下,终于在第二次发射的时候,那枚导弹终于像钱学森说的一样“明天我们把他给射上去!”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那是常人能有的?!

钱学森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联想到日常生活中我自己的表现。遇到一道奥数题,想了一会做不出,就不去做了,放在那里,等一下同学们做好了,我去问一下他们,让他们教我。而我今天看了《钱学森》这部电影后,想:如果钱学森遇到了难题,没有人可以帮他,那是中国只有他一个人懂航天技术,他遇到了问题,没有人可以帮他解决他的难题,怎么办呢,只有自己想。那钱学森靠自己永不放弃的意志克服了多少难题?在想到我自己......简直不能相提并论。我想,世界上有这样意志的人,就只有钱学森吧!

我看到了钱学森如此坚毅的意志,我不禁对他肃然起敬。我同时在心中萌生出一个念头:以后,我也要有这样坚毅的意志,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

钱学森的夫人她说:“这个国家,可以没有像蒋英那样的歌唱家,但是不能缺少,像钱学森,那样的科学家,我愿意为此,作出牺牲,这不是遗憾。”如果没有蒋英的话,钱学森也不会有如此光辉的成就,让我们给位默默为钱学森付出一切的蒋英排山倒海的掌声吧!

钱学森,为新中国作出的成就,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

钱学森的心得感悟 篇3

与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相比,当下无疑是一个信息爆炸、物质过剩的时代。在这样的氛围中,许多人的内心充满了迷茫。

我们总说,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古国,但传统文化在历经千百年的风雨之后,到了当代,似乎同人们的内心一样有些摇摇欲坠。

在这个躁郁时代里,我们急于抛弃自己的根基,却忽略了描摹世情。

举目四望,众声喧哗的当下,多的是所谓的「专家」,而少见真正的「知识份子」,多的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与「颓废的犬儒主义者」,却少见躬行「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大师。

但当我们静下心来,逆着中国百年凝目回望,历史烟尘处,依稀有一群孑然挺立的身影,闪烁光芒。

中国航天工程之父——钱学森就是这浩瀚群星中熠熠生辉的一位巨匠。

他曾怀着深切沉痛的现实关怀,提出令人振聋发聩的问题:“为什么我们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时至今日对于科技创新、对于教育模式,教育界、科学家乃至整个社会仍旧在不断思索中前行。

10月31日是钱学森先生逝世10周年的日子,于迷惘中求索的我们不妨通过一则传记回溯钱学森的一生。从他独立的人格魅力,曲折的过往经历中寻觅答案。

【归国!钱学森的坚定选择】

1955年9月17日,美国洛杉矶港口,“克利夫兰总统”号整装待发,钱学森一家早早来到了码头。加州理工学院的同事们赶来欢送,各大报纸的记者们也蜂拥而至。

钱学森身穿西装,打着领带,微卷的头发从前往后梳,露出欣慰的笑容;妻子蒋英,深色套装上别着一朵胸花;7岁的儿子钱永刚理着平头,穿着短裤和条形衬衫,还打了一个领结,外套则是一件白夹克;5岁的女儿钱永真,一头短发,额前刘海整整齐齐,穿着白色的外套及蓬裙,手上抱着一个洋娃娃。

钱学森客气地回答了记者们的提问:“我非常高兴能够回到自己的国家,我不打算再回美国,我已经被美国当局刻意地延误了回祖国的时间,其中原因,建议你们去问美国政府。将来我要竭尽全力,同中国人民一道建设自己的国家,使我的同胞能够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这一天,恰是钱学森与蒋英结婚8周年的纪念日,也是历经5年磨难,他们终于盼来的时刻。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消息传到美国后,钱学森激动不已,对夫人蒋英说:“祖国已经解放,我们该准备回去了。”此时的美国,麦卡锡主义逐渐兴起,钱学森受到审查并被吊销了参加机密研究的证书。

当时,美国海军次长丹尼·金布尔(Dan A. Kimball)声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宁可枪毙了他也不能让他回国。”

1950年,钱学森上港口准备回国时,被美国官员拦住,并将其关进监狱。移民局抄了他的家,在特米那岛上将他拘留了14天,直到收到加州理工学院送去的1.5万美金巨额保释金后才将其释放。海关还没收了他的行李,包括800公斤书籍和笔记本。美国检察官再次审查了他的所有材料后,才证明了他是无辜的。

钱学森在美国受迫害的消息很快传到中国,经周恩来的努力,甚至包括了释放11名在朝鲜战争中俘获的美军飞行员作为交换,1955年10月1日清晨,钱学森一家才回到了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回到自己的故乡。

一心阻挠他回国的丹尼·金布尔则愤怒不已,他说:“这是美国所做过的最愚蠢的事情之一。”

【利在天下必谋之】

1911年12月,钱学森生于上海租界一所教会医院,为古代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钱氏家训告诫子孙,“爱子莫如教子,教子读书是第一义”“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影响深远。

父亲钱均夫幼入私塾,是清末秀才,后赴日本求学,曾担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与鲁迅是好友和同事。母亲章兰娟是大家闺秀,温柔谦恭,喜爱荷花。

钱学森出生后不久,随父母回到了老家杭州市小营巷。1914年初,父亲北上赴北洋政府教育部任视学之职,钱学森随家前往。

父亲对钱学森的教育甚为用心,没有将其送入私塾,而是入具有现代教育精神的蒙养园学习。

5岁时,钱学森看《水浒传》,虽然看不懂,但对书中的梁山好汉很神往,天真地问父亲:“英雄好汉真的是天上的星星下凡吗?”父亲回答,那只是传说,但只要好好读书也能成为英雄好汉。

父亲还专门请来颇有名气的美术老师高希舜教他学习画画。钱学森曾深情地说:“我的第一位老师是我的父亲。”

1917年,不满6岁的他进入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前身),年龄最小,但成绩却名列前茅。两年后,北京爆发了五四运动,给年幼的钱学森心底留下了挥之不去的深刻烙印。

1923年,他升入国立北京师范大学校附属中学,感受着浓厚的民主、开拓、创造风气。此时的中国处在动乱时代,中国应该往何处去,成为他思考的问题,“在附中上学,都感到一个问题压在心上,就是民族、国家的存亡问题”。

钱学森渐渐树立起“实业救国”的人生抱负,将“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作为学习的榜样和偶像。

1929年9月,钱学森以总分第三名的成绩,考入了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5年后,他以全专业第一名的成绩毕业,本可以十拿九稳地在铁道部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但此时,继续探求“建设祖国,振兴中华”道路的钱学森,决定转向航空工程专业。

他要像中国航空先驱冯如一样,走“航空救国”的道路。

1934年暑假,他考取了清华大学庚款留学公费生。1935年8月,他从上海登上了“杰克逊总统”号邮轮,前往美国西海岸的西雅图。他特意随身带上了两块白丝手绢,上面有母亲章兰娟亲手绣的荷花。

【一颗明亮的星】

1935年9月,钱学森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仅1年后便获得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勤学上进的他,常常是一个人独行,当年的一些同学曾回忆:“钱是一个不爱说话又比较害羞的人。”

其间,有一位美国同学当着他的面,耻笑中国人抽鸦片、裹脚、不讲卫生、愚昧无知等等,他听了很生气,当即向对方挑战:“我们中国作为一个国家,是比你们美国落后;但作为个人,你们谁敢和我比?到学期末了,看谁的成绩好?”对方听了,哑口无言。

1936年10月,个性倔强的钱学森转入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成为世界著名科学家冯·卡门(Theodore von Kármán)的学生。他接受了导师的建议,专攻高速空气动力学,这是当时航空领域最前沿的重大课题。

冯·卡门曾这样评价这位学生:“他的这种天资是我不常遇到的。我发现他非常富有想象力,他具有天赋的数学才智。人们都这样说,似乎是我发现了钱学森,其实,是钱学森发现了我。”

经过两年艰苦的努力,钱学森成功解决了飞机高速飞行时机身、机翼会变形的数学计算难题,即著名的“卡门—钱近似”公式。

1939年夏,钱学森获得了加州理工学院航空、数学博士学位。此时,国难危急,冯·卡门极力劝他留下来:“在美国做科学研究,也能加强反法西斯的力量。”

此后,师徒二人共同投入到美国研制火箭和原子弹的计划中,彼此之间形成了一种难以言状的默契。他们亲手组建起来的实验室,成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简称JPL。

1945年4月,苏联和美国军队相继攻到柏林城下,纳粹德国即将战败。美国国防部立即派出科学咨询团一行36人赶往德国,力图抢在苏联人之前,审讯为德国服务的科学家,特别是火箭方面的科学家。

冯·卡门担任团长,佩戴少将军衔,34岁的钱学森也是成员之一,被授予上校军衔。

此次纳粹德国之行,钱学森的心灵受到强烈冲击,他不仅感受到先进武器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更目睹了侵略战争对人类的危害。

后来,科学咨询团提交了一份名为《迈向新高度》的考察报告,共13卷,钱学森执笔完成了其中的5卷共7个部分。

这份报告成为美国战后火箭、导弹、飞机长远发展计划的重要蓝图,为美国空军未来50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美国著名专栏作家密尔顿·维奥斯曾评价道:“钱学森是帮助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流军事强国的科学家的银河系中的一颗明亮的星。”

【中国航天之父】

1947年,短暂回国的钱学森在上海与蒋英结婚,之后共赴美国波士顿市。钱学森的父亲钱均甫与蒋英的父亲蒋百里早年是密友,后同赴日本求学。钱均甫日后成为著名教育家,而蒋百里日后成为著名军事学家。蒋英曾前往德国学钢琴,后则转到比利时学习演唱,并在1946年回国,还举办了自己的演唱会。

1950年8月,正当钱学森一家正准备离开美国之际,美国政府以莫须有的罪名扣留了他们,长达5年之久。

在这段灰暗的日子,钱学森吹竹笛,蒋英弹吉他,两人共同以音乐来排解内心的寂寞与烦闷。渐渐地,家境状况变得很糟糕,作为大家闺秀的蒋英,毅然辞退了女佣,一个人包揽了所有的家务,从而也放下了她热爱的歌唱事业。

夫妻二人患难与共,她说:“你的决定是正确的,我永远伴随在你的身边!”

正是这段时间,钱学森完成了他的重要著作《工程控制论》。

回国后,钱学森将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毛泽东曾说:“美国人把钱学森当成5个师,在我看来,对我们说来钱学森比5个师的力量大多啦。”

蒋英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是权威教授、著名音乐教育家。两人共同走过62年风风雨雨,彼此用一生坚守了爱的承诺。

2008年年初,97岁的钱学森被央视“感动中国”组委会评为2007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之一,夫人蒋英代卧病在床的他到现场领奖。

颁奖词写道:“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钱学森晚年,除了继续关注科学发展以外,还对教育问题格外关心。

2005年7月29日,温家宝在看望他时,钱学森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他神情沉重,坦诚地说:“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钱学森提出的这个“很大的问题”,被国人称为“钱学森之问”。

2009年10月31日上午8时6分,钱学森逝世,享年98岁。11天后,11月11日,安徽高校的11位教授给新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及全国教育界发出一封公开信:“是时候直面“钱学森之问”了!”

身为中国科学界的大师,跌宕一生的钱学森发出世纪之问,延续着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的典范精神,直面当今中国的痛点与困境,时至今日仍振聋发聩,催人警醒。

钱学森的心得感悟 篇4

河山只在我梦里,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我的中国心》这首歌在我耳边回荡,在我心中铭记。我坐在位置上,一遍又一遍地读着《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这篇文章,我仿佛看到钱学森思念祖国的样子,仿佛听到钱学森梦里思念祖国的话。钱学森第一次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便决定回国。当时,在美国的他金钱、地位、名誉都有了。

正当钱学森要踏上回国的路时,被美国当局勒令不准回国,并被迫退掉机票,后来又以间谍的名义关押起来,钱学森受到无休止的折磨。

不少美国朋友把钱学森从拘留所保释出来,但他仍然受到重重迫害。就这样他坚持斗争了五年。但是这并没改变钱学森的决心。当读到然而,钱学森没有屈服,他不断提出要求:我要离开美国,回到祖国去。我想到如果钱学森回国将一贫如洗,没有一分钱,可是我也看到了那一滚烫的、在胸中涌动的心;当读到半个月时间,钱学森的体重就下降了十几公斤。我想到巴金的一句话: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他,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这时我又想到了钱学森在美国时,受到的艰难。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梦寐以求的回国愿望终于实现了!

读了这篇文章,我不禁想: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钱学森独在异乡却心系祖国,在异国的他有着崇高的爱国情怀,即使待遇优厚,还是下决心回国。他是想让祖国繁荣富强。钱老不愧是对国家付出贡献的科学家。

是啊,眼看神七问天,手捧奥运金镶玉,我心中的爱国之情油然而生。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中华少年,祖国未来的希望,应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钱学森的心得感悟 篇5

有的时候,感动就在我们身边,有的时候我们也需要感动,有的时候我们铭记感动,有的时候我们可以做到感动身边的人。当观看了《2007年感动中国颁奖大会》之后,又一次感动,又一次流泪,又一次笑容,平凡的人成就了平凡的事,伟大中散发出人性最美的光辉,撞击我的视听,沉淀在灵魂的大海。

随着激昂的乐曲,钱学森老人的音容展现在我们眼前,97岁的高龄,经历了一个世纪的洗礼,岁月可以在他的脸上刻下痕迹,但是智慧和果敢让他的生命之树常青。正如他的颁奖词所说“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这就是2007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钱学森一生的光荣写照。

当我们回想起2007年我国的首颗绕月人造卫星嫦娥一号,托着炙热的尾巴离开了大气层的时候。中国人民沸腾起来了。从此嫦娥不再寂寞,骄傲在中国人的心中荡漾。钱学森——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感动着亿万人民。

50多年前,27岁时钱学森的获得了博士学位,但他放弃了美国优越的待遇,冒着重重危险回到了祖国的拥抱中。他说了一句话:“我很高兴能回到自己的国家,今后我将竭尽努力和中国人们一道建设自己的国家,使我的同胞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短短五十字,却在字里行间中溢出一种无比强烈的爱国之心。

当他获知自己成为了感动中国的人物时,他却说:“不敢当。”

此时此刻我们感动的不是他的才学,不是他的贡献,而是他对祖国的炽热的心。感动之余,我们应该觉悟,中国正是需要这样的爱国人士,对待名利淡于白纸,把自己的毕生无私奉献的人,是他们感动了我们,改变了中国。我们收获了感动,更学会了成长,学会了大家风范。

感动是什么,是一次爱心的援助,一个善意的微笑,一次友好的谦让……你会发现,贯通今古,五洲四海无不充满感动。只要我们用心体会,便能发现其中的真谛。

钱学森的心得感悟 篇6

合上一本书,合不上的是心中万千思绪。有些故事很简单,平平淡淡的生活却透露着波澜壮阔,有些人很淡泊,却给我留下了最深的感动。

这几天我看了《钱学森故事》这本书。提起钱学森,大家都不陌生,他是“两弹一星”元勋,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心血创造了祖国航天的一个又一个奇迹,新中国航天的许多第一都和他的名字紧紧相连在一起。

钱老少年时代就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后来到美国留学,学习研究空气动力学。新中国成立后,他积极要求回国参加建设,却受到美国政府的无理阻挠和迫害。但他毅然坚定地说“学成必归,报效祖国!”平平淡淡的一句话,说出来却又是那么的铿锵有力,也说出了一个优秀科学家对于祖国、对于人民的那份忠诚,那份责任,那份担当!后来是周总理派大使与美国进行交涉,历经千辛万苦,他终于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新中国建立之初基础差,底子薄,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和美国的优越环境比起来,真是天地之差。面对着一穷二白的国家,如何让国家强盛起来,在内忧外患中让新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这成为中华民族每一位有志之士的最大愿望。钱老也不例外,决然的接受了周总理的任务,担任中国火箭,导弹的技术领导职务。他一头扎进茫茫戈壁时,困难重重,没有计算机就用笔算,累了就在长凳上打个盹儿,起来继续工作。他倾其所学,不断推出科研新成果,千里走戈壁只为了新中国天空那朵最绚烂的蘑菇云。一波三折的艰难前行中,终于换来了响彻天际的“东方红”。

钱学森爷爷的故事最让我感动的是他的这份爱国情怀,和强大的精神力量!想想我们现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多么幸福,但没有国哪来家?因此,我们从小要树立起这种爱国情怀,即使将来学有所成,也是祖国母亲的培育,我们要做的就是让祖国母亲更强大。让我们秉承钱学森爷爷的这种爱国情怀、创新意识、奉献精神上路吧!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奋发向上,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贡献我们的绵薄之力。

钱学森的心得感悟 篇7

今日,我观看了一部名叫《钱学森》的电影。

钱学森是中国伟大的科学家,他为中国研制导弹和原子弹时,付出了很多的心血,他被称为中国的“导弹之父”。

钱学森去美国留学时,发现了美国的原子弹和导弹,他想“中国人不比美国人少个脑子”。于是,他要回国去报效自我的祖国。冯·卡门对钱学森说:“中国比美国差十几倍呢!你为什么要回国?难道是去种苹果?”我万万没想到,钱学森居然说:“中国是我的祖国,我应当为她做出贡献,哪怕我去种苹果!”冯·卡门无奈,只好如实地说:“我郑重地告诉你:中国没有航空技术,一点都没有。”钱学森说:“那我也要为中国做贡献!”……

钱学森放弃了美国的好日子,选择了回到中国。钱学森多么爱国呀!我长大也要当一个爱国的人!

经过影片,我还明白了“胜不骄,败不馁”的道理。比如东风一号导弹发射成功,他们一骄傲,东风二号失败了。钱学森坚定地说:“不就天上掉下个‘东二’嘛,我们必须把它射上去!”果然,东风三号发射成功了。这告诉我们:成功,不要骄傲;失败,不要气馁。

《钱学森》真是一部好电影呀!

钱学森的心得感悟 篇8

钱学森是我国着名的航天学家,为中国做出了许多巨大的贡献。

钱学森的一生19xx年到20xx年,一共活了九十八岁。他的一生经历过许多次挫折,但他都坚强地活下来了。1928年,年仅十六岁的钱学森离开祖国,到遥远的美国去求学。他师傅的名字叫冯卡门。钱学森学习很刻苦,是冯卡门的得意门徒。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他非常兴奋。过了几天,钱学森夫妇心中忽然萌发起了一个强烈的念头:回到祖国去,为新生的祖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1950年7月份,已经下定了决心返回祖国的钱学森,会见了主管他研究工作的海军次长大吃一惊。他认为: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我宁可把他枪毙了,也不愿把他放回中国。

1950年8月份,钱学森买好了机票,准备搭乘加拿大太平洋公司的飞机离开美国。与此同时,他已将许多科学书籍和自己的研究工作笔记装好箱,交给美国搬运公司启运回国。就在这时,他突然接到了美国移民局的通知,命令钱学森不准离开美国。

1950年9月9日,钱学森突然被联邦调查局非法逮捕,送到特米那岛上的一个拘留所关了15天。15天的折磨,使他的体重下降了三十磅。

周恩来总理对此非常重视,连忙派中国驻波兰大使王炳南,指示他在中美大使级会谈中,据理力争,设法营救钱学森回国。在铁的事实面前,美方代表无言以对。不久,美国有关方面匆忙通知钱学森有5年的自由期,现在可以回中国了。

1955年9月7日,钱学森教授冲破重重阻挠,妻子蒋英领着两个孩子,从洛杉矶踏上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船,跨越太平洋回到祖国。

柯桥小学六年级

幼师资料《钱学森的心得感悟》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师资料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钱学森心得感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