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程度的挫折可以激发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但如果挫折超出了人的容忍力,可使人心情苦闷,情绪烦乱,行为出现偏差,甚至造成疾病。当孩子在交往中遭遇挫折时,成人应该采取如下措施:
引导孩子变挫折为动力
当孩子在交往中遭遇挫折时,成人应引导孩子分析受挫折的原因,从中吸取教训,并想办法克服困难。当孩子自己克服了困难时,成人应鼓励、肯定。这样,孩子就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如果孩子独自克服不了困难,成人应给予适当的安慰,并提供一定的帮助,以免造成孩子过分紧张,影响身心健康。
不包办代替
有许多成人希望给孩子铺一条平坦的路这是不现实的。这既影响孩子的交往能力,也不利于孩子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还会造成孩子长大后不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产生自卑、抑郁、厌世等不良心理。孩子在交往中遭遇挫折时,成人不要觉得孩子受了莫大的委屈,千方百计地哄他或忙着帮他解决困难,而应给孩子锻炼的机会,让他在经受挫折、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交往能力。
不嘲笑孩子
孩子缺乏社交经验,交往中遭遇挫折是难免的。成人不应嘲笑孩子笨,或责怪孩子这错那错。成人平时应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意志品质,养成孩子胜不骄、败不馁的美德,并在克服困难方面为孩子树立榜样。
帮助孩子加强社交的目的性、计划性
孩子在同别人交往时常常是无目的、无计划的。成人可在孩子交往前有意识地提醒孩子,设想交往的过程及交往中可能出现的困难,适当教给他一些交往的技巧。这样,孩子对交往中可能出现的挫折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再遇到挫折时可能会较顺利地克服困难。
随着疫情过去,幼儿园工作已经陆续开展了,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幼儿园开学在即,你和宝宝需要做什么准备吗?”,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幼儿园资讯!
宝贝们要进入幼儿园开始他们的集体中生活,这对于初入园和经过一个长假的小可爱们确实充满了挑战。相信家长们除了满怀期待,也会有一些不安。
那么,怎么帮助宝贝们尽快适应呢?希望以下的几点建议大家可以参考哦!
一、调整作息
在假期中,多数小宝贝可能开启的是“晚上不睡,早上不起”的模式。
为了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现在开始家长可不能坐视不管了,更要以身作则做到早睡早起,让宝宝按时午睡,争取尽快把作息混乱的孩子拉上正轨。
建议睡前不要陪孩子玩刺激性游戏,也不要给宝宝看容易引起兴奋的动画,可以陪孩子读一些关于幼儿园的绘本,或者轻声温柔地给孩子讲讲睡前故事。
二、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
大部分适龄的小朋友,应该也掌握了一些简单穿衣、独立吃饭、自主如厕的技能。但假期中,一些家长可能会有些“溺爱”,又事事代劳了,这些宝宝曾经掌握的技能可能有些“退化”,建议家长多鼓励宝宝自己动手,尽量不要“花式喂饭”、帮忙穿衣脱袜等。
如果宝宝的一些能力欠佳,除了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外,也要告诉孩子大胆主动地表达需求。
比如家长可以这样说:幼儿园是一个大家庭,老师会像妈妈、奶奶一样喜欢你、照顾你。如果想上厕所,一定要及时告诉老师,裤子不小心尿湿了,也可以找老师帮忙换一条哦,身体有不舒服的地方,也要跟老师讲呢。
这样,老师就会及时了解孩子的需求,解决孩子遇到的“麻烦”。
三、做好心理建设
对于第一次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可能内心有些恐惧,毕竟是去一个陌生的环境,接触不认识的小朋友;而“老生”们经过一个假期的逍遥自在,可能也不想回归幼儿园。
这些小人精们,为了不上幼儿园可能会想出各种借口,语出惊人,比如网上曾经有个萌娃就说:不要上幼儿园,我对幼儿园过敏。
还有的小家伙一本正经的说:“妈妈,我不能上幼儿园了。因为我知识太多了,再上的话脑袋装不下,会爆炸的。
好吧,娃都这么鬼灵精可爱,但该去幼儿园还得去呀。
对于初入园的小朋友,家长可以借助绘本、实地“考察”,让他们对幼儿园多一些了解,熟悉下环境,增加宝宝内心对老师和幼儿园的认同感和向往。
对于已经上过幼儿园的孩子,可以帮助他们回忆下发生在幼儿园里的趣事,告诉他们好好表现老师又会奖励小贴纸等,提高宝宝入园的积极性。
在送宝宝入园时,一定要温和并坚定地告别,尽量不要表露出焦虑、不舍等情绪,更不要孩子一哭,大人也跟着一起哭,一定要相信老师、孩子。
接孩子放学时,建议不要太晚,以免孩子内心有恐慌、失落感。
四、做好防护
开学季,孩子们很容易“病倒”,主要是因为情绪波动、环境改变、交叉感染等原因造成。
特殊时期,一定要培养孩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被褥要勤换洗,室内多通风,保证睡眠质量、均衡营养,以提高身体素质;
发现宝宝身体出现异常,要及时检查诊断。如果不幸感染轮状病毒、流感等传染性疾病,千万不要带病入园,并及时告知老师。
袋鼠麻麻有话说:
父母手心里的宝,转眼间就长大了,宝宝们入园,对孩子和家长都是一个挑战,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小可爱们会很快适应新环境哦~
导读:对于经常丢东西的孩子千万不要单纯、过分地训斥,否则以后孩子丢了东西不敢说,长此下去还可能养成说谎的毛病。孩子丢三落四一般与乱放东西有关,东西用过之后随手一扔,等到下次再用时就找不到了,所以,要教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提醒他们物品摆放有序,东西用过之后及时放回原位;对于贵重物品,不能丢了就买,只有当孩子意识到东西丢失后很不方便,才可能会尽量少丢东西或不丢东西;孩子毕竟年幼,自我管理能力较弱,家长应经常督促孩子检查自己的东西,或者让孩子将要用的东西写在纸上,一一核对。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宝宝长大了,爸妈看着愈来愈活泼的小宝贝,心里满心欢喜,但是宝宝却出现经常乱丢东西的情形了!只要是拿在手上的,全部往外丢,丢东西的速度比捡东西的速度还快,搞得家里乱七八糟,宝宝经常丢东西怎么办?
宝宝在一岁以后,由于手部肌肉发育更健全,力量变大,抓握的能力也增加了,再加上他们对外在世界十分好奇,会透过各种方式探索,丢东西这个行为的出现就是一例,等他们学会走路之后,手脚的协调更灵活,丢东西的情况可能会加倍明显。
宝宝经常丢东西的原因
探索外在世界
宝宝出生后四个月,注意力开始向外转移,他们对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环境
充满了好奇心,一岁之后,他开始用尝试错误的方法来探索环境,而丢掷东西就成了他探索外在的绝佳方式,包括:为什么不同的东西丢出去会出现不同的声音?如果我换种方式丢,会不会出现不一样的结果?藉由不断的丢掷,宝宝开始认识这个世界,了解这个世界,同时他也透过丢掷的动作,加强了手脚协调的能力。
吸引大人注意
有些宝宝为了吸引大人的注意力,会以丢掷东西的行为来迫使大人把注意力放在他身上,且常会出现固着现象(同一行为不断重复)。可能因为他们还没有办法完全了解大人的话语的含意,因此对于大人的口头制止无动于衷。此外,也有宝宝会观察大人反应,若他觉得大人在阻止他时所表现出的行为十分有趣、好玩(例:大声喝止、表情夸张),他可能就会更想要继续丢东西,来引发大人的‘好玩’反应。
发展迟缓或其他心智问题
在发展上有困难的小朋友会比一般小朋友容易出现丢掷东西的固着行为,且会长时间重复同一个动作,行为延续的时间则可能和发展迟缓的程度以及压力反应有关。以自闭症为例,一般幼儿丢东西的年龄约一至二岁,自闭症儿童却可能会延续到三至四岁甚至更大年纪,比一般幼儿的时间更长。此外,语言发展迟缓的孩子,因为难以表达他的需要或想法,也比较容易感到挫折而出现暴躁行为,包括乱丢东西。
父母的应对
父母若怀疑孩子可能有发展迟缓或其他心智问题,最好还是给专业的医生做诊断,由医生来决定如何处理及治疗,千万一味禁止或放任,以免对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
让孩子用自己的零花钱买经常丢失的东西,效果不错。因为家长的不在意致使孩子觉得丢东西很平常,渐渐就不懂得珍惜,而要用零花钱买,他就会知道钱来之不易。
也可以在孩子易丢的东西上做记号,这样遗失后有人捡到也能“对号入座”。如在纸上写名字,用透明胶带纸贴在铅笔上端或是在衣服、雨伞上缝上名字等。
对于经常丢东西的孩子千万不要单纯、过分地训斥,否则以后孩子丢了东西不敢说,长此下去还可能养成说谎的毛病。孩子丢三落四一般与乱放东西有关,东西用过之后随手一扔,等到下次再用时就找不到了,所以,要教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提醒他们物品摆放有序,东西用过之后及时放回原位;对于贵重物品,不能丢了就买,只有当孩子意识到东西丢失后很不方便,才可能会尽量少丢东西或不丢东西;孩子毕竟年幼,自我管理能力较弱,家长应经常督促孩子检查自己的东西,或者让孩子将要用的东西写在纸上,一一核对。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何判断孩子属于哪一种状况?
要如何判断孩子是处于正常发展还是想吸引大人注意?黄雅芬表示,判断的重点是当孩子丢东西时,观察他们是否有在注意或观察父母,如果是先看大人再丢,丢完之后很注意大人反应,在大人制止时反而显得很开心、继续丢,且持续留意父母的反应,这就可能是为了吸引注意。
若孩子完全不理大人,只是自己丢、自己玩的话,比较可能是发展过程的需要,父母只要小心孩子的安全,就无须太过担心。但如果很长一段时间或是一整天都在重复同样的动作,父母就要注意孩子可能有发展迟缓或其他心智方面的问题,必要时寻求医生协助,接受进一步的诊断及评估。
导读: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您的家庭教养方式,是否您家人经常会说或不经意对别人有这样的动作及语言,孩子在这个年龄阶段是以模仿方式来学习的。
孩子总打人人怎么办?家长想帮助孩子纠正打人行为,却又不知道从何下手,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位家长的问题,也许会对您有所启发:
问:我儿子现在一岁8个月了,口齿很伶俐,很爱说话!可是最近不知道是怎么了,一有使他不如意的地方他就会大声说“打”,打妈妈,打姥姥,打小朋友,还掐。当然我承认这些话有可能是我们在教育他的时候无意中说过的,可我们认识到错现在已经不再说了,但他却越说越来劲了,据旁人说,当我(我是他妈妈)在他身边是他就会变得格外嚣张!!真是的!!其实我一点都不惯他啊!!有哪个朋友和我有共同经历呢?想听听你们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答:针对您家宝宝的情况:
一、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您的家庭教养方式,是否您家人经常会说或不经意对别人有这样的动作及语言,孩子在这个年龄阶段是以模仿方式来学习的。
二、就是您家宝宝和外界是否有团体的接触,因为这个阶段的宝宝有和其他小朋友交往的渴望,会产生交往方式的不正确,这一点对您的宝宝很重要,这是他接触外界学习东西的很好时机,也是锻炼的最佳阶段。
对您家宝宝状况给予正确交往方式的引导。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