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电影观后感7篇

07-14

这篇文章“青春电影观后感”很值得一读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建议您不要错过。您对撰写作品名的观后感有什么好的想法吗?电影可以有效的把各类艺术进行整合,好的作品往往是直击人心的。观后感是一个具有总结性思考性的文字表达形式,写作能力的提高在写周记时可能显露出来,感谢您光临我们的网站我们希望您能喜欢这里的内容并收藏!

青春电影观后感【篇1】

团中央宣传部部长景临在首映式上讲话。他首先传达了团中央领导对我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的高度评价。他指出,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参与见证了西部的建设和发展,用奋斗的青春和矢志的坚守印证了“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他们谱写了一首壮丽的青春之歌。他号召广大青年向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学习,用不懈奋斗和无私奉献弘扬青春正能量,为实现伟大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

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贡希强勉励全市广大团员青年坚定信念、勇担使命、甘于奉献、自强不息,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

我院党委书记王军在首映式上致辞。他说,西部支教精神是爱国情怀、责任担当、使命意识与奉献精神的高度凝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诠释,也是我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抓手,已经成为我院大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进一步弘扬保定学院优良的办学传统和西部支教精神,立德树人,持续推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更多有志青年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

团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张健为;团省委书记郭竞坤,副书记商黎兵;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武鸿儒;我院领导胡连利、刘清波、张德义、回顺利、高颖、徐景星;团市委书记杨跃峰,副书记蔡红星、刘丹及相关部门领导出席了首映式并与演职人员合影,来自驻保高校、企业和市直单位团委书记及青年代表共计300余人共同观看了影片。

首映仪式前,景临等领导参观了我院西部支教主题展。

电影《大漠青春》由共青团中央宣传部与河北好人缘影视制作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山西飞天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北京九州同映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联合摄制,艺术地再现了我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淡泊名利、克服困难、乐观向上、倾心育人的感人故事。

为贯彻中央部署要求,根据我校“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工作安排,5月22日,校党委书记倪邦文为全体中层干部、党总支委员和党支部书记上了一堂题为《践行“三严三实”,弘扬清风正气,努力实现第十次党会提出的奋斗目标》的专题党课。倪邦文从准确把握“三严三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清醒认识学校存在的“不严不实”问题、扎实推进学校“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等三个方面作深入阐述。

程龙,理学院物理系 级博士研究生。研究 方向为理论物理,现阶段 主要关注的领域是将引力 理论应用于高能物理以及 凝聚态物理中的强耦合体 系。他博士期间已分别在 SCI一区、二区期刊上发表 学术论文两篇。另外,他还 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项目“引力规范场对偶在 强耦合体系中的应用”,参 加了“中国物理学会引力 与相对论天体物理分会 年学术年会”。

程龙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稳重内敛,看上去书 卷气十足,是个典型的理科男。硕士三年、博士 三年,他在理论物理学的知识海洋里尽情遨游。 坚持不懈的努力,收获了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 也更加坚定了他的科研梦想:愿继续从事学术研 究,为理论物理学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学习:兴趣第一“做任何事都要有兴趣作为前提,如果你的 兴趣足够强烈,你就不会觉得科研是一件枯燥的 事。”程龙如是说。作为一个从事纯理论研究的 博士生,程龙坦言,兴趣是自己最大的科研动 力。本科读数学系,硕士和博士从事理论物理相 关研究,如果不是对物理学抱有极大的兴趣,程 龙不会做出这样的专业选择。他说,纯理论研究 应用性不强,与现实生活关系不大,没有兴趣根 本无法投入到理论思考中去。之所以选择这个研 究方向,就是因为自己很享受逻辑思考的过程。 程龙经常关注自己研究领域的最新学术动态,保 持对学术前沿的关注是他每天必做的功课。“ Arxi u。org”是他经常浏览的数据库,这是发布数 学、物理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等领域最新研究成果 的预印本数据库。“你的研究领域在哪,你的兴 趣点就应该放在哪,学术研究不是闭门造车,要 时刻关注领域内的新动态。”程龙很认真地说。

从事科研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也是不可或 缺的。一年前,程龙和导师一起做一个项目。经过 一番艰苦探索,这个项目就快要完成了,但这时 他们发现最初的一些假设是存在漏洞的,还有进 一步修补的需要。于是,整个项目不得不换一种 思路重新再来。那时,程龙觉得有些沮丧,但他 很快调整好心态,认真做好每一步工作。最终,项 目顺利完成,获得了成功。导师对他的评价是: “心思缜密,态度认真。”这无疑是对程龙科研态 度的一个肯定。程龙说,“我经常会工作十小时以 上,当我沉浸于某个问题的思考中时,就会废寝 忘食。当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你最想做的就是 尽快依据思路得出结论,吃饭睡觉什么的似乎都 不重要了。”科研对程龙的魅力大概就在于此 吧。

青春电影观后感【篇2】

真不知道我们回族同胞里有这么优秀的人物,怪自己对同胞了解的太少,也怪自己的孤陋寡闻。

自己整场都被马骏先贤的爱国情怀所鼓舞和震撼。马骏先贤出生于哈尔滨,家境殷实,自幼聪颖,受父亲的耳儒目染,习得俄文;在家乡时,拒绝日本在东北伐木修路,四处演讲,口才卓越;后被父亲送至南开大学读书,与周恩来、邓颖超为同期,更是翘楚,五四运动期间,多次组织学生游行,商户罢市,抵制日货;由于组织力超强,影响力巨大,更被国民党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同化不成,便只能杀害,被害时年仅33岁。

想起句歌词国是家的国,家是国的家,国之不保,家之安存?囯家兴亡,匹夫有责,马骏先贤自始至终都在践行这个信念,只要信念不死,那么国家就有希望,我们也正是有了像马骏先贤一样的志士人仁,不惜以身献国,也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更不能忘记为了祖国和平而英勇献身的超级大英雄,没有他们哪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铮铮铁骨,不也都是平凡肉身?唯有信念坚定,才能筑就这铁打一样的身躯。信念不死,方得始终,这是其中让我最感动的一点;还有一点就是各民族人民要团结一致,以御外辱,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多个人的力量如果劲不往一处使,那自然也是涣散的,唯有团结,拥有共同的理想和信念,这也正是马骏先贤自始至终都在做的事情唤醒民众爱国之心,团结一致抵抗外敌。

和平年代,我们好像除了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之外也做不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其实,生活本就平淡,哪有那么多大事等着我们去做?我们在平凡的生活中维持正义,处处传递正能量,把我们的民族精神容入生活,从点滴小事中发扬光大,不也是爱国精神的体现吗?也不枉英雄们的舍身付出,爱他们就把正能量永远传递下去,这也同样符合我们的教义。

青春电影观后感【篇3】

对于这部民谣歌手卢庚戌初执导筒的作品而言,更给人感觉最多的还是惊喜二字。虽然临时换档期,从《怒放2013》成为了《怒放之青春再见》,但是有东西一脉相承,那是对于过往青春的追溯和经典音乐的回忆。

所以既是导演的处女作,不得不让人想起题材相似的赵薇作品的《致青春》,同为描述象牙塔生活的电影,难免不忆起陈可辛的《中国合伙人》。将这二者的交集,加以简化,更纯粹的答案就是这部《怒放》。这三部影片很有趣的互补着,女导演触及不到的男生情谊,陈可辛开启的Beyond大门,被卢庚戌加上自己的乐队经历融合在了一起,好看之极。

这种怀旧电影在过去一年的集中出现,证实了已经步入不惑之年的70后一代的迷茫与怀旧,在开始寻找出口时,搭上了主流文化中的商业电影这一班快车。于是,似乎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比起后宫争斗和婆媳关系,电影比电视应当肩负更重要的现实意义,既显得高大上,又可永留你心底。所以这边组成目标市场的消费者们一众7080后在现实中碰壁不解需要释怀,那边掌握了话语权的圈内人将个体的遭遇集中处理放大加工,就开始了大银幕上接连出现,却每每都一击即中很有效果的怀旧和回忆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说,它适合每个70后和80后。这才是当你又一次被现实碰撞得头破血流的时候,你需要为你私人订制的青春回忆。因为它看似为你量身打造,却殊不知每个为车子房子票子孩子奔走的中年人,都需要这样一部电影。

卢庚戌很聪明,它没有拍摄一部平铺直叙的影片,而是让故事采用在现实与过去间不断切换的手法,带领我们时光倒流二十年。一会儿是逆光遍地的纯洁象牙塔,而后又切换到危机四伏的四兄弟中年生活。在象牙塔时,此为片子的致青春路数,青年人意气风发,故事也满含对理想的追求。摄影很好,用光漂亮,布景具有时代感,不输任何青春片。

年轻演员里的吕聿来去年还有一部同样的小人物电影《有种》,此番驾轻就熟,十分贴合男主角马路这个人物。张晓晨扮演出众,棱角分明气质不俗的诠释了摇滚歌手郑天亮。女演员方面温心的李爱是矿泉水,王思思的刘云是鸡尾酒,纯的纯,烈的烈,再加上王啸坤和杜海涛的插科打诨,小群戏的路数很吸引人。那个时候的大学校园更是每个场景都温暖,每件道具都是打开记忆库大门的钥匙:舞会、群架、歌手大赛、卡带、随身听、针织毛衣,女生宿舍楼下的你侬我侬到位,有趣,让人欢喜不已又感慨颇多。

至于回到现实,就是老男孩套路,潘粤明胖了自己胖了角色颓了一代人的形象。刘孜接着《等风来》让人习惯了尖牙利嘴的中年主妇戏路,秦昊扮迷惘更是手到擒来,大银幕上这个故事挺写实,大家一起咬着牙活着。不得不提的是现实压力的铺陈应该再加强,片中对于男主角马路的中年角色塑造还不够,所以这个部分总是被青春版的他们抢走光芒,但是好在真实不已。

当然,必须有东西贯穿这过去与现实,片中依靠的是音乐,一座再好不过的桥。

卢庚戌还原了两件事,首先是《怒放》这个片名与汪峰之间关系的诠释。迷惘与彷徨不仅仅是新闻对于汪峰音乐的一种另类解读,也代表了这批当年誓要做流浪歌手的中年人的共性。但是用到电影里,人物会联想到整个北京摇滚音乐圈的故事,台词中的窦唯身边不乏尖果儿,严宽客串的摇滚歌手用一条项链征服女歌手的伎俩,都有一种不能说的秘密被揭开之感。卢庚戌除去重现了内地摇滚当年的辉煌,片中的音乐运用,尤其是对Beyond元素的贴合运用更是神来之笔。尤其放在2013家驹二十年的大背景里,使得片中的每场演唱都让人不自居的嗨起来。

就这样,你永远高唱我歌,你的泪行遍千里了。

这就是《怒放之青春再见》。这种怀旧电影每个导演只能拍一部,复制不了,无法重来,像极了青春本身。每个人的青春确实只有一次,但是想回溯,人人就会给它一个非常主观的定义与模样。好在有些电影是准确的,用某些东西抓住了所有人青春的共性。比如用爱情,比如靠音乐,但有些东西是不需要共性就会共鸣的,比如谈回忆,比如聊梦想。

《怒放》很好,有梦就一切不晚。它还提醒当年做过梦的人们:我们,都欠青春一场演唱会!

青春电影观后感【篇4】

听,是谁把这无尽的黑暗照明?看,是谁举着世界和平的火炬?是谁,从黄昏带我们到黎明?啊,这片贫瘠的土地,谁带它迈向富强?是谁不投身他国坚持生活在中国?是谁让东方雄狮再度苏醒?什么?带领中国发动五四运动的只是一群青年!听,是谁把这茫茫黑暗变成佳音?看,是谁给中国安上腾飞的翅膀?是谁,带领我们从《南京条约》到5G?这片贫瘠土地为何如此昌盛?是谁,不为权益不离开本土?是谁让东方的国度与世界争头名?什么?是一群发动五四运动的青年们!

虽然这个战场没有一颗子弹,但仍然扣人心弦,有些人因为一些原因,在这次活动中光荣的舍生取义,可他们的灵魂永远游荡在这片土地上。有那么一群人,喊着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有那么一群人,示威,全民罢工。他们是20世纪的青年,那么我们作为21世纪的新青年,要比他们更有表率性,不用九州生气恃风雷,做好每一件好人好事,回望过去,展望未来,1919年5月4日,是中国人怒吼的开端,一百多年的努力,一百多年的期待,我们只要做好自己,缅怀先烈,帮助别人,就是21世纪的文明青年!如今那些青年的名字可能都被我们遗忘了,但我们仍然会记住,五四运动,有那么一群青年

青春电影观后感【篇5】

《谁的青春不迷茫》在我的电影观看排行榜中,排在第四,是我很喜欢的一部电影。在观完《谁的青春不迷茫》这部电影后,我感触颇大,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影片以高翔与林天骄两人的一段青涩的青春为主线,以在逐梦中成长为题材,通过多镜头描述了二人在梦想遭遇现实时勇敢逐梦的一个个剪影,感人至深。

影片中高翔从小擅长手工,自己设计和制作了不少精巧的飞机模型。出于对飞向蓝天的梦想的追求,他在课堂上依旧钻研着模型设计,不料却被班主任发现,班主任气愤地摔坏了他的飞机模型,还冷言嘲讽他,班上的大多数人随即轻视他。但他并没有失去信心,依旧坚持着。

终于,在一个明媚的中午,他搭载着自己设计的滑翔机从教学楼顶跳下,一道优美的弧线划破天际。这时正值课间操,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同学们纷纷投来赞许的目光。他那逐梦的勇气可嘉,但他也因此违反了校规并不愿向班主任低头说情而被开除。但离开了校园的他终究还是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对一个受人轻视的差生来说是来之不易的,尽管一路经受磨折。

而影片中另一主人公林天骄是学校的优等生,过人的天资为她打开了命运的另一扇大门。她坦然,在表彰大会上道出了自己在考试中作弊而意外获得“三好学生”这一重要的高考加分名额这一实情,那一句句话语发自肺脯,展现的是一个真实的自我,散发着无限光芒。她的母亲强迫她去学金融,可她真正内心所向的是天文,父母的反对,众人的不理解,在遭遇家庭变故时她毅然坚持着自己的梦想,尽管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到后来她在天文方面取得了不朽的成就,这让一度持反对态度的班主任感到欣慰,这便是坚持逐梦才有的大好结局。(好句摘抄网 799918.com)

影片中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不正像是在此刻千千万万个平凡的我们吗?我们又何尝不能借鉴他们的成功,试着勇敢地逐梦呢?

青春因逐梦而精彩,每一个梦想在不懈努力之下都能开出花儿。多一份执着,少一份动摇,多一份坦然,少一份顾虑,在迷茫的路途中莫轻言放弃,你终究能将眼前的这片星空点亮,照亮整个人生旅途。

一缕阳光传递一份温暖,黑暗中跌倒,坚强里苦笑。只是因为青春还在,所以梦想一直都在路上。

青春电影观后感【篇6】

看完,我给她发了一个短信,“昨天我把《燃情岁月》又看了一遍,崔斯坦非常迷人,他身上有一种无法抗拒的魅力。似乎苏珊与崔斯坦的结合是最完美的结局了,但崔斯坦的内心一直背负着沉重的债!他始终无法真正面对苏珊。苏珊爱崔斯坦,但有时人会变得那么无能为力,崔斯坦也想爱,去无法去爱,只能选择逃避!外表我们可以努力让自己去做些什么,而心却无法左右。”

故事是这样的,“20世纪初,厌战的骑兵上校威廉·勒德洛退伍之后在蒙大拿落基山一个大农场安了家。妻子伊莎贝尔受不了艰苦的西部荒凉生活,独自跑到东部城市生活,给他留下三个儿子。三个男孩在勒德洛抚养下长大成人。大儿子艾法雷德为人忠厚,平凡而有责任心;三弟赛缪尔最受父亲的宠爱,是个理想主义者;而老二崔斯坦性格鲁莽,好冲动,父子四人生活在一个纯男性的世界里,过着淡泊的生活。”

一切的平静从赛缪尔带着女友苏珊的到来而打破,苏珊爱赛缪尔的,但当她遇见崔斯坦,一切又有了改变,爱是瞬间的感觉。接着世界大战的爆发,三兄弟应征入伍。因为崔斯坦的狂野与勇敢,父亲特意交代要他保护好哥哥赛缪尔。其实在战场上,一个人又如何能保护另一个人?这份压力自那一刻起,就一直压在崔斯坦的心头。崔斯坦眼睁睁看着赛缪尔死在他的面前,那种无助和痛苦,一直深深折磨着他。

回到农场,艾法雷德一次次向苏珊表白,苏珊拒绝了。很快苏珊与崔斯坦走到了一起,艾法雷德无法忍受心中的痛苦,选择离家创业。苏珊与崔斯坦婚后的生活并不如意,崔斯坦始终无法平复内心的愧疚与仇恨,心中似乎有一头愤怒的熊在咆哮,终于在忍无可忍后的一天,他选择离开。苏珊恳求他,是否可以给她一个机会,如果我们有个孩子,你还会离开吗?

崔斯坦走了,苏珊开始了遥遥无期的等待,信,时有时无,直到有一天,收到了崔斯坦的最后一封信,“我们完了,就当我死了!”苏珊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此刻,艾法雷德来到她的身边,他依然深深爱着苏珊,无望的苏珊嫁给了艾法雷德。

多年以后,崔斯坦累了,倦了,他回到阔别多年的农场,得知苏珊已经嫁给了艾法雷德,他很快就与佣人的女儿小伊莎贝儿结婚生子,也圆了小伊莎贝尔童年的梦想。崔斯坦后因贩酒入狱,苏珊去探视她,终于倾吐出藏在心中的话语,“我爱你,我一开始就爱上了你,我多么希望赛缪尔不要回来,我多么希望你的孩子是我跟你生的……”

爱与爱是不同的,有的爱上了,就是一辈子的事,就如艾法雷德,就是他不与苏珊结婚,他也会一直爱下去。而苏珊一直爱着崔斯坦,就算不能在一起,他们依然深爱着对方。

苏珊的一生是痛苦的,爱上赛缪尔,他在战争中阵亡。爱上了崔斯坦,他在无望中逃避。不爱艾法雷德,却要与他相守一生。最后,苏珊同样是对生活的无望,对爱的无望,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爱真的是一把双刃剑,既能让人充满希望也能让人心生绝望。

青春电影观后感【篇7】

青春终将腐朽,曲终人散时,才发现爱是那样铭心,而伤害却也同样刻骨。是的,陈孝正公派留学了,前途和爱情中他选择了前途,但我更感觉赢得是曾毓,她没有得到的东西至少郑微也没有得到,青春是狗血的,就像陈孝正被公子哥许开阳的一群人打一样,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尊严,就像许开阳可以送郑微一块名表,而陈孝正却只能给郑微一个拿不出手的玩具,陈孝正去美国之前的那句话深深的刺痛了我的心,那种切肤之痛我无法表达,“我习惯了贫贱,但是我没有办法让我喜欢的女孩子忍受贫贱。”自始至终我都觉得陈孝正做的是对的,当男人一无所有的时候,他不该去想爱情,更不用去辜负别人的青春,我不是在为自己辩驳,女人永远都无法明白男人的理想和尊严或许永远都比爱情重要。

郑微说的:我们一起度过了青春,谁也不欠谁的,青春就是用来怀念的。想起了张爱玲曾说过那句话:“青春是个奇形怪状的玩艺儿,短短的身子偏偏拖了一个长长的尾巴,像翅膀一样的招摇着,久久不肯离去。”我想说的却是那久久不肯离去的不是青春,而是记忆。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可以在郑微身上找到自己当年的影子,每个年轻的女孩都会遇到自己生命中的阵孝正,而每一个陈孝正都要在经历过失去后才会蜕变成林静,而每个郑微在长大后都知道林静才是最终最好的选择。但是那个曾经以为的阿正,完全消失殆尽了,而林静,也不能陪你到最后。

可是青春却是用来辜负的,可以说陈孝正辜负了郑微,郑微辜负了林静,林静辜负了施洁,赵世友辜负了阮莞,阮莞又辜负了老张,可是我却又想起了桐华在《最美的时光》最后写的话:对于陆励成,也是这个道理,我相信,如果我问他,知道你得不到苏蔓的结局后,你还愿意遇见苏蔓吗?你还愿意陪伴着她走过那段时光吗?他的答案肯定是:我愿意。如果我问这些人你们后悔么,他们会说我不后悔。我再问陈孝正你再做一次选择你还会出国么,他肯定还是会出国,我再问郑微你如果知道陈孝正最终会出国,你还会爱他么,她还是会爱的。虽然终于他们在爱里失散了,但是他们还是飞蛾扑火般的爱了,却爱的粉身碎骨灰飞烟灭零落成泥。

终于在爱里,兜兜转转,失散了,不兜不转,都还是失散了,纵然飞蛾扑火般的爱了,却爱的粉身碎骨灰飞烟灭零落成泥。爱情是足以焚身的烈火,不管是聪明人还是笨蛋,爱上了,都成了飞蛾。谁都知道飞过去会成为飞灰,但那又怎么样,百年之后,不管燃烧过与否,我们都将成为尘土。

席慕容曾说过,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 ,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含着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那些流淌在光河里的过往,随时光一点点的汇成了回忆的海洋。这海洋中,有我们的爱恨情愁,有我们的责任,有我们的泪水,有我们一切一切的难以遗忘。我们作别青春,一路前行。路遇青春,道一声:一切安好如昔……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