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的日记150字

07-20

我们为了您更好的阅读体验精心编辑了这份“地震的日记”,本篇文章希望能够为您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帮助。周记是一种特殊的记录世界的方式,写周记这种经历大家都经历过吧。周记是我们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领导力培训工具。

地震的日记 篇1

又是一声嘶声肺裂,地球妈妈的身体再次被无情地撕开了。只是短短的一瞬间,地动山摇,山崩地裂,生命是如此脆弱,转瞬即逝。

5月12日14时28分,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境内发生8级地震。

1月12日16时53分,海地发生了7。3级地震。

202月27日14时34分,智利发生8。8级特大地震。

2月22日新西兰发生6。3级强烈地震。

203月10日云南盈江县发生5。6级地震。

年3月11日日本仙台发生9。0级特大地震。

2011年3月24日缅甸金三角发生7。2级地震。

一串串数字令人心惊胆战。难道地球悄悄调成了“震动档”?不,这不是地球在作怪,而是我们――人类的过度开发,导致地球“发怒” 了。

我们究竟做了些什么?由于我们过度开发,使原本树木葱茏,生机盎然的地球变得千疮百孔,不仅加速了全球温室效应,加快了两极冰川的融化,还加快了海平面的升高,加快了臭氧层以的`空洞,加快了地球的毁灭!不仅如此,我们还觉得不够,更加过度开发各种能源,使地球上各种宝贵的资源遭到了污染。人类终于醒悟过来,为了保护环境,建起了廉价而又环保的核电站。但人类却没有想到在突发灾难面前,它竟这样不堪一击,更没有想到大量的核物质从中泄漏,严重地污染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地球被一层“灰烟”笼罩,比那些自然灾害的影响更加巨大,不仅影响到我们还影响到我们的子子孙孙。

虽然有人为影响,但是自然规律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从灾难的阴影中走出来,吸取教训,合理利用资源。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测算出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学会自救,将地震对人类的财产损失和心理创伤降到最小程度。

所以我们必须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认真学好科学知识,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将来为人类的安定生活出一份力。

我们应该携手共创美好地球,与地球和谐相处,并且拥有先进的技术,这样我们就再也不怕自然灾害了。

地震的日记 篇2

就在着个假期,我们一家去老家腾冲清水乡瞿家营,8月中旬是什么时间了,那天傍晚我们刚刚吃完晚饭妈妈和弟弟因为太累先去谁了,我一个人在家里看电视,突然房子动了起玻璃门噼里啪啦的响起来,杯子里的水也开是晃动,我第一反应地震了,还没想到跑我就已经吓蒙了,脑子里一片空白,只感觉一阵冷气往头上冒,我下得打抖,心想:我可能就这样死了,我该怎么办?正当我几乎快要绝望时房子慢慢停止了晃动,我长长的松了口气,我还活着,但此时我的手还在抖动,心还在拼命的跳,我被吓的说不出话。可谁也没想到,房子再一次晃起来,我要崩溃了,难到上帝真想要我的命,眼泪不自觉的落了下来。这时我想起了老师讲的地震知识,我想到了跑,正当我穿好鞋子要走是,想起了还在睡觉的妈妈和弟弟。我冲进房间,叫醒妈妈,我们一起跑到了房子外面,可我才发现地震早就停了。

妈妈抚摸着我的头说:“女儿长大了,知道关心妈妈和弟弟了。”我好奇地看着妈妈。妈妈看看我,明白了我的意思说:“地震了,你完全可以自己一个人跑出去,可你宁愿自己有危险也要叫上我们。”

从这次地震中我明白了:遇到危险不要慌,要冷静,千万不要害怕。

亲身经历了这次地震我知道了生命的可贵。

地震的日记 篇3

这是一个黑色的星期四。这是一个让全班同学都莫齿难忘的日子。我们班“地震”了。

在我们大家的笑声中,却显然不知道会有一道晴天霹雳的闪电正默默无闻地向我们袭来。

这是第七单元的考试,我以为我考的很好,我以为试题很简单,我也以为这次的作文又不会扣分,我也以为我能成为佼佼者..........当老师严肃地出现教室门口时,一瞬间,同学们的笑容都凝固在脸上。当老师一报出分数,同学们都难过的快要山崩地裂了,眼泪都在心里打转。当报到“郑璋毅,92分”时,我的心情像泄了气的皮球,又恨不得像一只老虎一样扑上去,将那张试卷给撕个粉骨碎身。

这个单元考试,我们班90分以上只有4人,最高才94分,而还有个别同学居然不极格。这是最最差的一次,老师也说了这次的试卷难度大。而我居然也考了最最差的一次。我不知该如何去面对这张试卷?面对对我期望超高的妈妈?面对全班男生对我的信任?我也觉得我对不起自己和老师。我既害怕,又担心,难过伤心全部到位...........

可恶的第七单元考试,你等着瞧,我不想看到那样的分数,我一定要击败你,我一定会回来的!!!

希望全班同学们把这次考试看成意外的“事故”吧!相信我们一定能信,下次一定能考好!加油!加油!!再加油!!!

地震的日记 篇4

在云南大地震中,许多人失去了亲人,他们悲伤、痛苦,可大多数人都表现得很坚强。他们面对亲人的`,没有哭泣,只是深深地望了离去的亲人一眼,就立刻加入到救援队伍中,感人的画面层出不穷。

一位小学老师在余震中看着孩子们一张张稚嫩的小脸上充满了对死亡的恐惧和生存的渴望,于是他果断地决定,带着剩下的71个孩子走出大山。路上,有的孩子把脚扭伤了,其他同学就过去搀扶,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团结友爱。老师见同学们这么劳累还不肯放下书包,晶莹的汗珠把衣服都打湿了,就十分不忍心地背起孩子继续走,这是老师特有的关爱。终于把孩子们带到了安全的地方,他很想去看一看已经死去的父母最后一眼,但又不放心这群众还不知道父母何在的孩子,于是他放弃了离开,而是继续像天使一般守护着祖国的花朵们。

当孩子们安定下来,像往常一样开始学习时,他本可以离开,但一看到他们拿到盼望已久的教科书,像新生的嫩叶一样吮吸着知识的甘露时,心里又很舍不得,就这样他错过了父母的葬礼,继续给学生上课。其实,这时,他已经得知他的全家7口人,只有他一个幸存者。他忍着巨大的悲痛依然微笑着,这就是坚强。

这次地震,让我看到了人性中很多光辉的品质,更让我懂得了关爱、守护和坚强,我相信,只要我们团结起来就一定可能共渡难关。

地震的日记 篇5

好像他们都笑着,很开心的笑着,那种笑容,在地震后是多么得心痛。

微笑着,天空真的很蓝,云也真的很白,很灿烂。那飞机划过一条怎样不引人注意的飞机云,淡淡的,浅浅的,把天空分成了两边,把流泪的我们和他们的笑容分成了两边。

微阳下午睡的脸那么恬静,一张张轻闭双眼而安宁的他们,梦里他们是怎样的在我们身边唱歌和舞蹈,怎样的在梦里学习着怎样飞翔,当一个没有痛苦的天使,又怎样的梦中学会了叫:"爸比,妈咪。"

他们离开了2点时的阳光,天空正慢慢变暖,操场上还隐约残留他们的笑声。笨拙的踢着足球,不时的因跳绳而被绊倒,拿着篮球到处乱窜,回到教室的他们,还静不下心,意犹未尽的想着他们还没有走完的童年。

他们拿着蜡笔涂鸦,在纯白的画纸上勾勒出几个不完美的音符,蓝色的云,白色的风,灰色的一座座沙堡。在他们的王国里,快乐和幻想,可以为他们创造一个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世界,却为什么连一座城堡都那么不坚固,那么脆弱,那么易碎。

脸上完美的弧度,天真可爱的笑脸,好像伸手就可以捏到他们柔软而娇嫩的脸颊。小小的他们往自己的脸涂上了黑黑的泥巴,脏脏的手和脚,洗脸时从小女孩左脸垂下的小长发,如果染上了水泥墙的灰尘石砾,我们该怎么拥抱他们?

是不是飞走了,那些可爱的微笑的笑容?

地震的日记 篇6

区内发生地震,按如下程序开展工作:

1、全局人员立即进入应急状态。无论出差、探亲或休假外出还是在家人员,均应以最快速度返回工作岗位或与单位取得联系,随时听从调派。

2、地震发生后,分室内值班、野外考察两拨人员同时开展工作。

室内值班人员,要迅速向上级地震部门报告,同时与邵阳地震台和其他附近台网取得联系,以便迅速确定地震三要素。同时要尽可能与震区所在地震部门和群测群防工作站取得联系,以确定方位和了解大致破坏情况。在初步判定地震类型、震后趋势和破坏情况后,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报告,编发震情通报。随时与野外考察人员多保持联系,相互沟通,注意回答咨询电话,做好所有记录。

野外考察人员要立即赶赴地震现场,了解震情和灾情,召开震情会商会,做出震后趋势预测。当省地震局现场考察组到达后,协助一道工作,并做好各种沟通汇报工作。会同有关部门评估地震灾害损失,并将评估结果和会商意见报告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地震部门。根据现场调查了解到地震时人的感觉和物体的变化,造成的人员、家畜伤亡和地面及建筑物的破坏情况,确定影响范围,初步绘制等震线图。

3、室内、野外工作人员返回办公室,召开碰头会,讨论研究后写出地震考察报告。

地震发生后,全局实行准军事化管理,所有人员必须听从指挥,怠误震情者,从严处理。

地震的日记 篇7

难忘的地震日记

8月3日16时30分,是中国人难忘的日子。

就在那时,云南市发生了6.5级的地震,那些活泼可爱的生灵一个个离我们而去。我们无法挽回地震带来的损失……

现在我的心情真的是很难形容,这十多天来,我们中国人经历了太多的悲痛,太多的感动。云南也是我们祖国的一部分,我们中国人看了这些情景,心里肯定特别不是滋味,不能接受自己祖国的一部分出了这么大的事。地震给人们带来的心灵伤害不知道需要多久才能抚平,尤其是在地震中失去父母的孩子们,很多孩子现在还不知道父母已经遇难,他们还在期待着,盼望着。身为一名中国子民,我能体会到他们的父母在那离开的瞬间最单姓的还是自己的孩子,我相信如果只有一个生存的'希望,每一个父母都愿意留给孩子。“孤儿”这个词痛击着我们的心。很多孩子的命运在那一天彻底的改变了,没有了家,没有了亲人,更没有了亲情……虽然我知道已经有很多的好心人希望能领养地震孤儿,可是,这次的地震已经给那些活泼可爱的孩子们的心落下了深深的疤痕。我希望我们去抚平他们受伤的心灵。给他们一个温暖的家,仅仅是身为一名少先队员,但是还是希望全天下的孩子都能够在爱的呵护下成长!

感动无数人的还有我们的子弟兵,他们大多数都只是十八九岁的大哥哥大姐姐,是他们在最艰难的时刻,冒着生命的危险奋战在随时可能会倒塌的废墟里,用血肉之躯与死神搏斗,抢救了很多生命,他们带去的不只是援助,还有希望。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

中华民族是一个永远摧不垮的民族,灾难中对生命的不离不弃,对他人苦难的关怀承担,对艰难险阻的不屈不挠,时刻感动着我们,感动着祖国,感动着全世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正是深入骨髓的中国精神!此刻,我的心情跟所有的少先队员一样,为遇难的同胞哀悼,为生者祈祷,也为我们的祖国而深感骄傲。

地震的日记 篇8

青海玉树地震灾区的灾情牵动着全国亿万同胞的心,中国和全国人民一样,每天都在关注着灾区的救援及受灾同胞的安置工作,4月20日晚,中央电视台《情系玉树大爱无疆抗震救灾大型募捐特别节目》展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全国各界无私地捐款深深地感染、打动着中国的每一位老师。21日,中国全体员工自发组织了向玉树灾区捐款活动,尽一份绵薄之力表达中国对玉树同胞的一声问候,特别是对灾区小朋友的一份关心。

玉树不倒,青海长青。相信有全国同胞的大力支援,玉树人民一定会重新站起来,建设出更加美丽的家园。情系玉树,大爱无疆,我们将和玉树人民永远在一起,在此中国发出倡议:请向玉树灾区的同胞献一上份爱心!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地震的日记 篇9

7月20日晚上,我刚洗过澡,正坐沙发上看书,爸爸则在看电视。突然我感觉发有点在晃动。

我正准备抬头问爸爸时,爸爸却问我:“地震了?”这下我可慌了,赶忙跑到房间里,把正坐在电脑前的妈妈拉了出来。一家人把所有的灯都关掉了,锁了门。快速下了楼梯,直奔草坪。我们下来时,也有些邻居从楼上下来,也同样感觉到了地震。到了草坪上以后,才发现,并没有多少人。我询问了楼下那些正在打牌的阿姨们,而他们的回答却让我让我大吃一惊,她们说:“什么感觉也没有啊!”正在这时,爷爷才散步回来,我们问他,爷爷的回答也跟那些阿姨们一样,有着同样的表态,虽然如此,但我们还是不敢上楼,大约半个小时后,见没有什么反常的情况,才回了家。

第二天看报纸时,我才知道7月20日20时11分,在江苏扬州高邮市定应县交界处,发生了4.9级地震,但未有人员伤亡以及造成财物损失。

地震的日记 篇10

地震对我这个灾区学生来说是难忘的,详实记录下它,仅以此给自己留下一点纪念。

中午睡了午觉后2点钟起床,学校广播熟悉的歌声又在催促我们该进教室了。昨天才开了家长会,并且昨天是母亲节,父母的谆谆教诲仿佛还在耳边回响。今天又不得不撑开疲惫的双眼,开始下午的学习了。

完了,第一节是英语课,老师一上课就要听写,昨天我还有两个句子没背呢。心里正想着,英语老师就象平时一样'笑容可拘'地走了进来。开口第一句就是同学们把听写本拿出来。我于是别别嘴,极不情愿的拿出了本子。

先写单词,还好我背了。怎么刚写到第3个,这个笔就'凑'不到本子上呢。喔,原来桌子在晃。可恶,又是楼上哪个班的学生在跺脚吧。心里正想着,不对,我们班在顶楼,楼上哪里还有人。忽然预感到大事不妙了,同桌也用疑惑的眼神盯着我。老师一直保持着的微笑也僵在了脸上。桌子晃动的更剧烈了,不,不仅仅是桌子。门,窗子,电灯,电视都开始巨烈的摇晃起来。"地震了,快跑。"老师这一声惊喊,划破了教室里诡异的安静。同学们如梦初醒。女生开始惊叫起来,同学们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蹲在桌子下面。大家此时都在脑海里竭力搜索平时所学到的地震来临时的求生手段,但却惊异地发现原来自己所知道是如此贫乏,此时也竟什么都想不起了。摇晃愈来愈剧烈了,平日坚实的大地现在却像漂浮在水上的舢板,是那样的躁动与不安。十几秒之后晃动并未如我们所愿而停止,而我的脑袋里一片残白。剧烈的晃动已经告诉我们桌子已不再是安全的了。因为桌子已经开始"跑位",我必须用我的双手抓住桌腿来固定住它。桌子上的书,杯子,笔袋"乒乒乓乓"的砸在我的身上。咚,一声刺耳的声响,电视也砸了下来。

大家再也按耐不住了,"快往外跑"同学们相互惊叫着,并且冲出了教室。我的同桌也机警的拉着我往外冲。此时我已没有时间来看周围的情况,我只知道我是踩着大家的书出去的,可见教室里的狼籍。同桌拉着我以她从未有过的速度往下冲,不,应该说是飞。当时大楼的晃动程度已容不得我们站稳身,我为了连想保持平衡,伸手扶一下栏杆的时间也没有。然而楼道里并没有出现拥堵现象,大家以一种从未有过的默契,相互勉励着。忽然,前面有个女生晕倒了,于是后面冲下来的两个男生相对一眼,便一人架着她的一个胳臂冲了出去。那是怎样的默契呀。

在这样的跌跌撞撞中,我们终于逃出了生天。站在教学楼前,看见眼前的楼房分明是一个扭动着身体的舞者,而舞蹈的名字叫"死亡",房屋拉扯的巨大轰鸣声为它伴奏,而扬起的漫天烟尘是它的背景。这样的舞蹈让我双腿颤栗,让我永生难忘。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