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乐教案6篇

07-21

编辑经过反复修改和微调为大家呈现出了精致的“农家乐教案”,此文一读您的见识可能会得到扩展。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老师还没有写的话现在也来的及。 教案和课件的质量关系到教师的教学声誉。

农家乐教案 篇1

一、活动名称:农家乐

二、活动目标:

1.让孩子们亲自动手学习种植管理的技能技巧,学会使用,农用工具。

2.让幼儿从种植、管理到收获,在这一条龙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与喜悦。

三、活动准备:劳动工具:锄头、铁锨、铁扒、种子、肥料、水桶、勺、尺子等。

四、活动过程:

1.师幼一起选好一块适合种植管理的好场地,准备好农用工具。

2.老师先讲解一下各种农用工具的使用方法,提醒幼儿要注意安全。

3.问幼儿现在是什么季节?适合种植什么?你喜欢吃什么?你想种植什么?现在是秋季,适合种麦子、菠菜、油菜、大蒜等。

4.在孩子的共同商讨下,决定种上以上四种。先观察这是一块什么样的地(长方形)。

5.师讲一下种植的技能技巧,让孩子们跟着一起种。

(1)先用锄头把地刨好土。

(2)把地整平。

(3)量地的长宽。

(4)分四个垄。

(5)量出四个大小一样的小沟壑。

(6)浇水,施肥,放上种子。

(7)特别提醒幼儿幼儿种子能不能生根发芽主要是看盖土的深浅度。

(8)若盖土深,种子钻不出地面;若盖土浅,种子会干死。

6.然后把四周插上栅栏,在每块地垄插上标志牌。

7.特别是管理中一定要及时浇水、施肥、除草、捉虫。为了让小苗茁壮成长

(1)师幼每天一起观看是否需要浇水、施肥、除草、捉虫

(2)制定好详细的记录表A时间B天气C浇水D除草F捉虫

(3)观察的结果等栏目

(4)填好四种农作物的先后出苗的顺序,时间,长出几片叶子。

(5)你今天为它们做了什么?观察到了什么?我浇水了,我捉虫了等。

8.让孩子们亲自采摘自己的劳动成果。

收获的是什么,长得什么样子?它的生长期是多少天?怎么吃?吃哪些部分?

9.像菠菜大大绿绿的叶子,红红的根,它的根和叶子都好吃。采摘出来后洗净送到厨房,让阿姨做鸡蛋菠菜汤,让全园的师生分享品尝我们自己的劳动成果。

小结:通过这次亲自种植管理到采摘,让孩子真正体验到了劳动的收获与快乐之情。

农家乐教案 篇2

活动活动:

1、感受歌曲带来的快乐气氛和农家生活的情趣,熟悉农村,热爱家乡。

2、初步探索用图示法理解并记忆歌词,学会唱歌。

3、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4、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过程:

1、欣赏歌曲感受音乐旋律饿表达的情绪。

2、探索用图示法理解记忆的歌词的方法。

(1)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图上的景物。

(2)结合挂图欣赏歌曲第一段,使幼儿进一步熟悉和理解歌曲内容。

(3)讨论怎样用1-4的贴绒数卡按顺序在图上把第一的歌词标出来。

(4)尝试按刚才标注的顺序演唱歌曲第一段。

(5)欣赏歌曲第二段,讨论歌曲第二段的图示法并用5-8的数字标注和演唱。

3、幼儿与教师练习接唱歌曲。

4、幼儿分小组有表情地接唱,教师鼓励胆小的幼儿大胆地进行接唱表演,分享与同伴一起歌唱的乐趣。

教学反思:

本课的亮点在于图片导入,一下子就直观的让学生体会到农家乐热闹和快乐的`场景,还有让学生表演劳作时的动作,也加强了学生的认知,给下面绘画起了铺垫作用。也有不足的地方,如:播放范画,大部分同学都去临摹范画。改进方法:应给学生看一些优质的画,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印象深的、感兴趣的场景画下来。

农家乐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由反映农家生活的中外作品四首组成本课内容,这是人文性在音乐与社会关系上的体现。让我们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2.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

3.选择合适的音组填空,为旋律创作活动做铺垫练习。

教学重点:

歌曲演唱

教学难点:

二声部的演唱

教学: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唱《苹果丰收》,听《快乐的农夫》。

第二课时:

唱《赶圩归来啊哩哩》;创作活动:选择合适的小节填空。

第三课时:

听《丰收锣鼓》;命题创作活动。

第一课时

一、聆听《快乐的农夫》

1.初听全曲。

2.设问:这首钢琴独奏给你什么感受(快乐雄壮悲伤)。

3.学唱主题4小节。

4.为这主题4小节伴奏

(1)全班分二部分,分别按书上节奏用拍手与拍腿为主题曲调伴奏(教师弹主题)。

(2)一半学生唱主题,一半学生分二声部用拍手与拍腿伴奏(交换一次)。

5.复听全曲。

全班为钢琴独奏曲伴奏。

大部分同学拍手(高声部)、拍腿(低声部),一部分同学用打击乐器(皮革类——低声部,木质类——高声部)。

6.小结:简介乐曲背景,也可作为农家一乐(虽然作品与农夫无关)。

二、表演《苹果丰收》

1. 教师范唱,使学生感受作品的整体效果。

2. 学习第一乐段,四个乐句,每句2小节。把每个乐句分组,一个小组,规定时间2分钟自学,然后四个乐句接唱,能接上的为胜者(慢速度)。

3. 教师重点指导不能接唱的小组,集体帮助。再接唱并逐步加快速度直至歌曲应达到的速度。同样是竞赛,跟不上速度唱错为败者。从竞赛中激发学习学谱的积极性。

歌谱与歌词都可分两部进行学习,学好第一部分(乐段)再学第二部分(速度先慢逐步加快)。4.第二乐段的学习:分高低声部进行,把全班分为二部分,各承担一个声部。教师先分别示范两个声部的曲调;然后各声部由组长带领先自学,教师巡视,重点指导低声部。(同样先慢速度学唱)

5.合成时,由第一乐段的最后一句接二声部合唱,因第一乐段的最后一个音“do”就是低声部开始的音高,这样帮助低声部能找到自己的音高位置。

6.按歌曲的原速全曲合成。要唱出欢乐的情绪。

7.配上伴奏。

8.请几个学生伴舞(朝鲜舞基本动作)。

9. 完整地表演朝鲜人民苹果丰收时的欢乐情景。这首歌表现朝鲜人民获得苹果丰收时的欢乐情绪,因此,速度较快,尤其是第一乐段,一字一音,表演有一定难度。所以必需唱得非常流畅,才能表达这种感情。

第二课时

一、表演《赶圩归来啊哩哩》

1.解题:“赶圩”,在彝族地区就是赶集,“啊哩哩”是衬词,是当地人民常用的衬词,表示很高兴的心情。因此歌名的意思就是——赶集回来很高兴。

2.聆听范唱。感受彝族民族音调的`风格及姑娘们边唱边跳的欢乐情绪。

3.难点练习。由于该曲采用大量的十六分音符节奏,所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学曲调时宜放慢速度,当熟练流畅后逐渐达到歌曲应有的速度。另外为了降低难度,可分为二段学唱,先学唱4小节,待熟练后再学唱后4小节。注意唱准前十六分音符节奏。学习曲调时要提醒学生用4/4的指挥图式划拍,并做到匀速。可采用小组与集体交替唱,个人与小组交替唱等方式互补互学。要唱出活泼欢快的情绪。

4.歌曲表演时可采取前4小节女领众和,即在“啊哩哩”处众和,后4小节齐唱。还可以边唱边跳。

5.伴奏是本歌表演的难点,先排练打击乐与人声,最后再加上音高乐器。

6.完整的表演。唱、跳、奏合一,各人发挥其特长,合作和谐,表演好《赶圩归来啊哩哩》,表现彝族同胞的农家乐。

二、“选择合适的音组填入空白小节”练习

1.这一练习的目的有两个:

(1)从填空活动中,让学生获得组成流畅曲调的感性认识。为学生自己的创作活动作铺垫。

(2)这一练习,也是音乐语言的结果,感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也是识谱的训练。

2.熟练地把谱唱好,并进行试填入。

3.在反复地唱完整曲调中,判断组合的最佳方案。

4.交流自己的练习成果,并进行评价。

5.小结:把最佳的练习展示、试唱,并进行表扬。

农家乐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美术四年级下册第二课《农家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农村场景,相对而言农村孩子对自然景观较为熟悉,本课的学习是绘画,剪贴,制作与活动的综合体验,通过不本课,即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又展现了他们对未来的愿望和憧憬,并体验到活动的愉悦感。

学情分析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并在一定程度上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为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从而使学生形成最基本的美术素养。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农村的美景,引起学生对农村环境的关注。

2.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3.创造出农民劳动的情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在生活和艺术互动中,体验画画过程的乐趣。

难点:尝试让学生独立构图,注意色彩搭配合理。

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

播放歌曲,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听过这首歌吗?这首歌好听吗?

生:听过,好听。

板书课题。

师:你们喜欢农村吗?现在老师这里有几张美丽的图片,同学们想看吗?

生:喜欢,想看。

播放(课件):欣赏美景

展示农村美景的图片。

1.教师介绍这四幅图片,重点从图片中的造型,颜色以及自己的美的感受来介绍。为学生分组评述作品时提供一个范例。

2.学生进行欣赏和交流,说说自己喜欢的景物以及喜欢他的原因。

3.学习后的汇报和工作。要多鼓励和表扬发言的同学。

二、巧设活动,快乐学习

活动一,画出自己心中的农村

活动二,举办以美丽的农村为主题的小画展

三、拓展教学内容,畅谈学习收获

引导学生从农村的自然景物中感受美,农民画家以真诚,朴实的情感,描绘出一幅幅反映劳动,生活的作品。他们的画构图饱满,形象夸张,色彩强烈,画面热闹,他们用画笔表现出我们的新时代,新生活,真了不起。

小结:许多同学刚才都能用线和形表达自己一定的思想情感,希望你们平时多留意观察身边的景物,画出一些更好看的美术作品。

四、布置作业:

农家乐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大胆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见闻和亲身体验。

2.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创编农民收获时的各种动作,并能根据音乐节奏有力地表现出来。

3.感受农民丰收的喜悦和劳动的辛苦,萌发热爱劳动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幼儿参观农场的录像。

2.幼儿熟悉《加油干》音乐、背景音乐《秋天多么美》。

3.遮阳帽、围兜、小方巾、袖套等若干。

4.沙子染成各种颜色,事先请幼儿在大彩纸上画好秋景的轮廓线(每组一张)。

活动过程:

一、介绍农村,表达对秋天的喜爱。

1.孩子们,我们前几天去参观了农村,你们开不开心?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分享彼此的快乐。(放录像幼儿回顾)

2.说说你在参观农村时看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本领?先自由介绍,再请个别幼儿介绍。

3.秋天的农村真美呀,各种农作物都丰收了,我们一起来跳个丰收舞吧。(集体随《秋天多么美》音乐表演律动,老师用儿歌提示:一片片稻田金灿灿,一棵棵果树红彤彤,一朵朵棉花咧开嘴,一个个南瓜乐翻天。萝卜小姐羞红脸,花生宝宝抱成团,玉米公公胡须长,红薯奶奶肚子大。金色的秋天真美丽!)

二、创编动作《加油干》,体会农民劳动的辛劳和喜悦。

1.复习歌曲

听是什么声音?(放吆喝声)原来农民们正在劳动,我们一起唱起来为他们加油鼓劲吧。(放歌曲伴奏,幼儿唱一遍)

2.幼儿自由打扮

你们想不想学做小农民?那我们先去打扮打扮。(幼儿自由打扮,戴上草帽、袖套等)

3.启发幼儿创编动作

(1)装扮好的小农民随音乐做各种劳动的动作。

(2)请个别幼儿表演动作,老师引导幼儿完善动作,集体学习挑担、割稻、刨红薯、搬南瓜等动作。

(3)完整表演动作,鼓励幼儿创编不同的动作。

四、作画游戏:筛谷子,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

1.小农民们真能干,我们再一起把美丽的秋天画下来吧。今天我们要用沙画的方法来画,(出示筛子和秋景轮廓图)教师提出作画要求:

(1)选择喜欢的颜色,筛完一种颜色再换一种颜色,要让沙子从网眼里漏出来,这样才能洒得均匀、漂亮。

(2)可以两人一起筛沙,一个推、一个拉,也可一个筛、一个添沙。看哪些小朋友合作得最好。

2.幼儿作画游戏。(放背景音乐《秋天多么美》)

3.把沙画竖起来,抖掉一点沙,互相欣赏,说说自己的感受。

农家乐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认识制作青饼的主要原料——艾青,能和其他植物区别。

2、了解青饼制作的基本过程,学习制作青饼。

3、体验亲手制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联系本地制作青饼的农家、活动前有关知识的准备

活动过程:

一、交待参观制作青饼过程中的规则要求。

二、教师带领幼儿前往目的地

三、参观制作青饼过程:加工青、糅合米粉和青、制作青饼、

四、鼓励幼儿向叔叔阿姨提问,增强幼儿的兴趣来提升知识点。

五、分组制作

1、认识艾青的特征:结合实物介绍叶子像羽毛状,背面覆盖着白色丝状的毛,有特殊的香味,让幼儿将艾青与其他植物进行对比、分辨。

2、幼儿自由组合,使用不同工具将青捣碎

3、幼儿尝试将米粉和艾青糅合。

4、幼儿尝试用工具模制作青饼。

5、最后等待青饼出炉

6、品尝成果。

六、延伸——幼儿用自己想法表达活动的感受

幼儿园教案《农家乐教案6篇》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儿园教案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农家乐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