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工作还是学习中,总有和作文打交道的时候,写作文也是对大家一种写作能力的锻炼。写好文章需要较强的能力,那么你知道一篇优秀的作文应该怎么写吗?经过搜索整理,小编为你呈现“五年级学生数学日记热门”,相信你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昨天的骑行记录:从北新桥到公益西桥,走长安街回来的,总共16.9公里,最快是33.9km/h,多长时间忘了,要不就是没有发现码表这个功能。
一路上挺爽的,就是习惯走机动车道了,突然改成自行车道,很不习惯。第一次发现东方新天地前面那个向地下拐弯的竟然是自行车道,以前一直以为是停车库呢!呵呵,的就是高兴的有点忘乎所以了,加上天黑,没看清直行的红灯,加上那个举小旗子的协管员在马路中间瞎晃,也搞不清楚能不能走,我就过去了,还是加速,结果不知道从哪窜出一辆好像是奥拓之类的小车,差点来个亲密接吻。还好我的宝贝车性能良好,直接停到路中间了。跟漂移似的,横了一些。吓得我赶紧跑了,好像后面那个协管员还喊我来着,嘿嘿!!!以后千万不能干这事了~~~
安全第一!!!
慢慢的磨吧,一个月以后就知道多点啦~~~
对了,在这要感谢杨鑫带我去买车,还给打折了呢。谢谢白哥和段哥不辞辛苦的在我要求下装了个新车!!!
在去泉州的路上,我晕车了,好难受。爸爸为了分散我的注意力,就试着让我做数学题目。他教我看路边的公里牌,上面写着宁德到福州142公里。到了福州时,我看看时间花了1小时30分钟。出了福州,我们继续往南开,福州到泉州一共154公里,我们走了1小时40分钟。这样算来,总共走了296公里(142+154=296公里),花了3小时10分钟(1小时30分+1小时40分钟=3小时10分钟)。算着车已经到达泉州,我也不难受了。
我问妈妈,我们家的衣柜大约有83厘米,我算过一件衣服大约要占0.6厘米,那一个柜只能挂83×0.6=50件衣服。但是这种衣架用两个手指的位置(也就是2厘米的地方)就能挂5件衣服,如果按平时的放法,两厘米的的位置就只能挂件衣服大约3件衣服,用了这种衣架,衣柜就能放83÷2≈42个这样的衣架,42×5=210件衣服。省掉的位置真是难以想象,能省3个柜的位置,83×3=249厘米=2.49米。
因此,如果家家户户都买这样的衣架,可以节省买很多衣柜。现在我们都爱追求时尚,买很多漂亮的衣服都不用为衣柜够不够放的问题而担忧了,这样的衣架是否也适合你呢?
【篇三】《哈利·波特》的价格
《哈利·波特》的第一本“与魔法石”价格是19.5元,有191页。19.5÷191≈0.1(元),一页大约要0.1元,这本书发行了1391500本。如果全部卖出可收入1391500×19.5=27134250元!
第二本“与密室”售价是22元,有203页。22÷203≈0.11(元),第二本一页的价格比第一本多了1分钱。这书发行了1271500本。全部卖出可收入1271500×22=2793000元!。
第三本“与阿兹卡班的囚徒”价格26.5元,有260页。26.5÷260≈0.1(元)。第三本一页价格跟第一本一样,比第二本少1分。这书发行了1271500本。全部卖出可收入1271500×26.5=33694750元!
原来,第二本一页纸价格。
数学日记五年级-中学生日记500字
数学王国历险记(十五)
可是,女巫迟迟不肯说出答案,都过了一个小时了,女巫还在那里抓耳挠腮、绞尽脑汁。多多终于等不及了,他决定自己公布答案。
这是一道求最小公倍数的题。首先,先求出26和78的最小公倍数,我们知道78是26的三倍,所以,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78。那么我们用78除以大齿轮的齿数,也就是78除以78,结果是1。用78除以小齿轮的齿数,也就是78除以26,等于3。这道题的答案就是,大齿轮转一圈,小齿轮转三圈,它们两个就能在某一个齿上第二次相遇。
女巫一听,怎么这么简单,我怎么没有想到呢?真后悔,刚才应该再仔细想一想。
于是,在这一局,多多占了上风。
女巫当然不会服气,她气急败坏地说:你别高兴得太早了,这次该我出题了,如果你答不上来,我会继续惩罚你的!
多多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他毫不客气地对女巫说:你出吧,我听着!
我们两个相向而行,两小时后相距80千米,又继续行1小时30分钟后,还相距50千米。咱们相遇的时候,我比你多行了24千米,你说说,咱们两个的速度各是多少?
多多一听,感觉自己以前做过,但是方法又不太熟悉了。他记得以前做这种题的时候,老师告诉他,这是行程问题,需要认真思考,才能成功。
多多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
1小时30分=1.5小时
两人的速度和:(80-50)1.5=20千米/小时
两人行50千米所用的时间:5020=2.5小时
两人走完全程一共用的时间:2.5+1.5=4小时
星期日,妈妈说:“我们今天先去买水果,然后去广州玩。”我说“好啊!”说完,我们就去买水果。来到水水果店,妈妈选了3个苹果、7只香蕉、5个火龙果、3个橙、一串葡萄、一个西瓜和一个蓝子组成了一个水果蓝。结帐时候,老板说:“一个苹果3元,一个香蕉要角,一个火龙果要是7元,一个橙子要3元,一串葡萄要是7元。小朋友考考你,知道要多少钱吗?”我说:“知道!用3*3=9(元)7*8=56(角)5*3=15(元)3*7=21(元)21元+15元+9元=45(元)45元+56角=50元6角。”妈妈拿出了100元给老板,问我要找回多少钱?我说:“100元-50元6角=49元4角。”买完水果后,我就和妈妈一起坐公共汽车去广州。在车上妈妈问我“现在是9时30分,去广州要1小时35分,你能不能算出到达时间?”我说:“能!9时30分+1时35分=11时05分。”妈妈说“你算对了。”过了1小时35分,我们终于到达了广州。
今天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实践作业,用三角尺画角,你能画出多少种?
三角尺中有着90度,60度,30度和45度的角,我用三角板拼,迅速按照顺序拼出了75度、90度、105度、120度、135度和150度的角。可是,这样是不是就齐全了呢?我又拿着三角板不停地摆弄着,突然,我发现,45度的角和30度的角重叠之后还有新的角,这个角是三角板上两个角相减得到的,我迅速计算得到这个角是15度!这时候我恍然大悟,原来拼角不止是度数相加,拼在里面还可以度数相减呢!
这时候,爸爸走过来问我,你拼了这么多角!真了不起!你能告诉我这些角有什么规律吗?听了爸爸的话,我又陷入了沉思。15、30、45、60……180,这些不都是15的倍数嘛!原来,用三角板拼出的角的度数都是15度的倍数!
看来,拼角中隐藏的数学问题还真不少!经过这次实践作业,我知道了学习数学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更重要的是在实践过程中多观察、多思考,还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提着沉甸甸的行李箱,我长长地深吸一口气,终于把箱子搬上了台阶。同学们三五成群地凑在一起谈笑风生,欢笑声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和谐的插曲。刚刚上了车,就激起了一场“抢车位”的游戏。同学们在老师的指挥下找到了自己的座位。就这样,车子启动了,差不多二十分钟的路程在我的殷切期盼中变成了整整一年。
总算来到了劳动基地,人高马大的教官指挥我们男女分开各排一列队伍,要分配宿舍。我排在比较后面,所以就与后面的十三个同学住一个宿舍。排好队伍,教官让我们去宿舍整理一下东西,并告诉我们,我们宿舍的门牌号码是406。
来到楼梯口,我吃力地抱起行李箱,一步一顿地爬上楼梯。汗水从两颊滑落,滚到领口中,浸湿了我的衣裳。当我爬到了二楼时,早已四肢无力。这时,一位好心的同学帮我将行李箱向上托起,这让我感到轻松了许多。直到爬到了四楼。我想报以她一个微笑,并对她说一声“谢谢”,可是,她早已跑得没影儿了。
进了宿舍,一股臭臭的厕所味扑鼻而来,墙壁上留下了以前来劳动基地的哥哥姐姐们留下的斑斑驳驳的笔记,床上的棉被到处都是黄斑,很明显这些被子很久都没有洗过了。此时此刻,我期望来到劳动基地的新鲜劲儿早就没有影儿了,取代而之的是一种厌恶的心情。可是,这有什么办法呢?总不能刚来到劳动基地就闹着要回家吧!于是,大家的脸上都勉强挂着笑容。
晚饭过后,我们随着教官来到演播厅,听了这几天劳动基地的安排,同学们个个叫苦连天:“妈呀,什么魔鬼军训啊!”有的同学甚至直接打电话给父母,告诉父母实在不想在劳动基地呆了,这里的条件太差了!
第二章:“飞夺泸定桥”
在中国革命历史上,“飞夺泸定桥”的故事家喻户晓。就在今天下午,我们也来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飞夺泸定桥”。也许你会感到很奇怪,难道我们参加了革命战斗吗?不,我们是在今天下午进行军事训练。
今天下午,天上的太阳像个巨大的火球,不断地散发着炽热的光芒。教官一脸兴奋地告诉我们:“今天我们要进行‘飞夺泸定桥’训练!”大家听了,有的一脸期待,有的兴奋得手舞足蹈,有的则紧张兮兮的,祈祷“千万不要轮到我”……教官把我们带到“泸定桥”旁,我细细地打量着这座“泸定桥”:两条粗细适中的铁链做扶手,脚下的两条铁链上铺了一些木板作为桥面,最令人惊心胆战是桥下深不见底的水流,还好同学们是有绑安全绳的。
开始“飞夺泸定桥”了,第一个同学大概是由于有点胆怯,一步一步地往河对岸走过去,等得下面的同学都有些心急了。又见有的同学飞也似地跑过桥,身后传来一阵阵喝彩声;有的同学因为脚踩偏了而差点儿掉到湖中,引来一阵哄堂大笑。最搞笑的是三班的一名男生跑得太快了,半条腿浸到水中裤子全湿了。轮到我过桥了,戴上手套的手由于紧张而被汗浸湿了一片。系上安全绳,我开始了“飞夺泸定桥”。脚下的木板一晃一晃的,每块木板的距离又很大,有点泄气的我只好一步一步慢慢地踏在板上。迎着烈日,汗水迷住了我的眼睛,眼泪好像要被挤了下来。桥面晃得厉害,我只能一步一顿地走。只听桥两头的同学为我助威,加油声一浪高于一浪。在我走完了一个漂亮的转弯后(走完一端的桥了,转过身回头),洪钰溯竟在另一头大喊“我的同桌加油”!听了他的呐喊声,我更加来劲了,很快地走完了“泸定桥”。直到下了桥后,我的脑袋还晕乎乎的,有一种自己还在桥上的感觉哩!
五年级学生数学日记
今天是周一,也是我们五年级上数学课的第一天。老师告诉我们,这学期我们将开始学习更加有趣和复杂的数学知识。我感到非常兴奋,因为数学一直是我的最爱。
我们的第一节课是关于整数的。老师首先带我们回顾了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并给出了一些实际例子。然后,老师教我们如何在数轴上表示整数。我们用不同颜色的纽扣代表正数和负数,并将它们放在数轴上正确的位置。
老师让我们做一些练习。我们要将一些整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虽然这听起来很简单,但我还是略感吃力。我不得不仔细思考每个数,并把它们放在正确的位置上。通过这些练习,我学会了更好地理解整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下一节课,老师教我们如何进行整数的加法和减法。我们首先使用数轴进行实际演示,然后老师给我们发了一些工作纸,让我们通过计算来做练习。在做这些练习的过程中,我更加熟悉了整数的相加和相减的规则。
在接下来的几节数学课中,我们学习了整数的乘法和除法。这部分内容稍微有些难度,但我经过认真学习和练习,逐渐掌握了基本方法。我们做了一些关于整数运算的练习题,有些题目要求我们将整数用图形方式表示,以便更好地理解问题。
数学课不仅有理论知识,还有趣味性的实践活动。我们参加了一个叫做“数学游戏”的活动。老师把我们分成几个小组,每组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巩固所学的知识。比如,我们用整数运算来解决问题,或者用整数绕口令来巩固记忆。这些游戏既有趣又有益,让我更加深入了解了整数的各种应用。
本周的最后一节数学课上,老师给我们出了一套综合练习题。这套题包括了我们本周学习的所有知识点。虽然这些题目有一定的难度,但我已经有了足够的准备。我按照老师的要求一步步计算,并找到了正确的答案。当我最后一题答对时,我充满了成就感,并且更加对数学充满了兴趣。
回顾这一周的学习,我发现数学并不像以前想象中的那么难。通过老师的生动教学和多样的练习,我逐渐进入了数学的世界,开始喜欢上了它。我相信,在接下来的学期里,我会越来越喜欢数学,并且取得更好的成绩。
通过这一周的数学课程,我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不再是艰深的符号和公式,而是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工具和思维方式。我期待着未来的数学学习,希望能够掌握更多有趣的数学知识。
今天,学完小数除以小数不好除,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后,爸爸给我出了两题(1)小李批发了13.6吨水果,他租了一辆载重量是4吨的卡车来运,他至少要几次才能全部运完?(2)兴旺服装店要做衣服,每套衣服用布2.4米,50米布可以做多少套这样的衣服呢?
我一看到题目就迅速用四舍五入法将把这两题解决了:(1) 13.6÷4=3.4(次)3.4次≈3次
(2)50÷2.4=20.8(套)20.8套≈21套
心想:这太简单了,不就是要求近似数吗?我迅速将答案告诉爸爸,爸爸笑着对我说:真的是这样吗?我疑惑地看着爸爸,再看看自己的答案,百思不得其解。这时爸爸说:你做题时要联系实际生活想一想,这样做对不对?这两题都不能用四舍五入法来取近似数,第一题剩下的0.4是扔掉呢?还是再运一次?第二题剩下的0.8够不够做一套呢?
我听后恍然大悟,原来做题目要联系实际,不能学习了四舍五入法就形成了定向思维。像运货,装油等等类型的`题目在取近似数时,不管小数点后面是几都要向个位进一;像做衣服,做家具等等类型的题目在取近似数时,不管小数点后面是几都不向个位进一。想明白以后,我立刻重算起来:13.6÷4=3.4(次) 3.4次≈4次,50÷2.4=20.8(套)20.8套≈20套。我把这个结果告诉了爸爸,并告诉他我是怎么想的,爸爸摸了摸我的头,说这两种取近似数的方法叫进一法和去尾法。
通过爸爸给我出的两题,使我知道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死学习,要将课堂上的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要恰当运用。
作文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一项技能,作文写得好可以去参加很多征文活动。为了写好作文我们可以多看看学习别人的作品亮点,你一般会看哪些优秀作文?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五年级学生数学日记锦集》,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
在去泉州的路上,我晕车了,好难受。爸爸为了分散我的注意力,就试着让我做数学题目。他教我看路边的公里牌,上面写着宁德到福州142公里。到了福州时,我看看时间花了1小时30分钟。出了福州,我们继续往南开,福州到泉州一共154公里,我们走了1小时40分钟。这样算来,总共走了296公里(142+154=296公里),花了3小时10分钟(1小时30分+1小时40分钟=3小时10分钟)。算着车已经到达泉州,我也不难受了。
提着沉甸甸的行李箱,我长长地深吸一口气,终于把箱子搬上了台阶。同学们三五成群地凑在一起谈笑风生,欢笑声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和谐的插曲。刚刚上了车,就激起了一场“抢车位”的游戏。同学们在老师的指挥下找到了自己的座位。就这样,车子启动了,差不多二十分钟的路程在我的殷切期盼中变成了整整一年。
总算来到了劳动基地,人高马大的教官指挥我们男女分开各排一列队伍,要分配宿舍。我排在比较后面,所以就与后面的十三个同学住一个宿舍。排好队伍,教官让我们去宿舍整理一下东西,并告诉我们,我们宿舍的门牌号码是406。
来到楼梯口,我吃力地抱起行李箱,一步一顿地爬上楼梯。汗水从两颊滑落,滚到领口中,浸湿了我的衣裳。当我爬到了二楼时,早已四肢无力。这时,一位好心的同学帮我将行李箱向上托起,这让我感到轻松了许多。直到爬到了四楼。我想报以她一个微笑,并对她说一声“谢谢”,可是,她早已跑得没影儿了。
进了宿舍,一股臭臭的厕所味扑鼻而来,墙壁上留下了以前来劳动基地的哥哥姐姐们留下的斑斑驳驳的笔记,床上的棉被到处都是黄斑,很明显这些被子很久都没有洗过了。此时此刻,我期望来到劳动基地的新鲜劲儿早就没有影儿了,取代而之的是一种厌恶的心情。可是,这有什么办法呢?总不能刚来到劳动基地就闹着要回家吧!于是,大家的脸上都勉强挂着笑容。
晚饭过后,我们随着教官来到演播厅,听了这几天劳动基地的安排,同学们个个叫苦连天:“妈呀,什么魔鬼军训啊!”有的同学甚至直接打电话给父母,告诉父母实在不想在劳动基地呆了,这里的条件太差了!
第二章:“飞夺泸定桥”
在中国革命历史上,“飞夺泸定桥”的故事家喻户晓。就在今天下午,我们也来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飞夺泸定桥”。也许你会感到很奇怪,难道我们参加了革命战斗吗?不,我们是在今天下午进行军事训练。
今天下午,天上的太阳像个巨大的火球,不断地散发着炽热的光芒。教官一脸兴奋地告诉我们:“今天我们要进行‘飞夺泸定桥’训练!”大家听了,有的一脸期待,有的兴奋得手舞足蹈,有的则紧张兮兮的,祈祷“千万不要轮到我”……教官把我们带到“泸定桥”旁,我细细地打量着这座“泸定桥”:两条粗细适中的铁链做扶手,脚下的两条铁链上铺了一些木板作为桥面,最令人惊心胆战是桥下深不见底的水流,还好同学们是有绑安全绳的。
开始“飞夺泸定桥”了,第一个同学大概是由于有点胆怯,一步一步地往河对岸走过去,等得下面的同学都有些心急了。又见有的同学飞也似地跑过桥,身后传来一阵阵喝彩声;有的同学因为脚踩偏了而差点儿掉到湖中,引来一阵哄堂大笑。最搞笑的是三班的一名男生跑得太快了,半条腿浸到水中裤子全湿了。轮到我过桥了,戴上手套的手由于紧张而被汗浸湿了一片。系上安全绳,我开始了“飞夺泸定桥”。脚下的木板一晃一晃的,每块木板的距离又很大,有点泄气的我只好一步一步慢慢地踏在板上。迎着烈日,汗水迷住了我的眼睛,眼泪好像要被挤了下来。桥面晃得厉害,我只能一步一顿地走。只听桥两头的同学为我助威,加油声一浪高于一浪。在我走完了一个漂亮的转弯后(走完一端的桥了,转过身回头),洪钰溯竟在另一头大喊“我的同桌加油”!听了他的呐喊声,我更加来劲了,很快地走完了“泸定桥”。直到下了桥后,我的脑袋还晕乎乎的,有一种自己还在桥上的感觉哩!
今天是周一,也是我们五年级上数学课的第一天。老师告诉我们,这学期我们将开始学习更加有趣和复杂的数学知识。我感到非常兴奋,因为数学一直是我的最爱。
我们的第一节课是关于整数的。老师首先带我们回顾了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并给出了一些实际例子。然后,老师教我们如何在数轴上表示整数。我们用不同颜色的纽扣代表正数和负数,并将它们放在数轴上正确的位置。
老师让我们做一些练习。我们要将一些整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虽然这听起来很简单,但我还是略感吃力。我不得不仔细思考每个数,并把它们放在正确的位置上。通过这些练习,我学会了更好地理解整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下一节课,老师教我们如何进行整数的加法和减法。我们首先使用数轴进行实际演示,然后老师给我们发了一些工作纸,让我们通过计算来做练习。在做这些练习的过程中,我更加熟悉了整数的相加和相减的规则。
在接下来的几节数学课中,我们学习了整数的乘法和除法。这部分内容稍微有些难度,但我经过认真学习和练习,逐渐掌握了基本方法。我们做了一些关于整数运算的练习题,有些题目要求我们将整数用图形方式表示,以便更好地理解问题。
数学课不仅有理论知识,还有趣味性的实践活动。我们参加了一个叫做“数学游戏”的活动。老师把我们分成几个小组,每组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巩固所学的知识。比如,我们用整数运算来解决问题,或者用整数绕口令来巩固记忆。这些游戏既有趣又有益,让我更加深入了解了整数的各种应用。
本周的最后一节数学课上,老师给我们出了一套综合练习题。这套题包括了我们本周学习的所有知识点。虽然这些题目有一定的难度,但我已经有了足够的准备。我按照老师的要求一步步计算,并找到了正确的答案。当我最后一题答对时,我充满了成就感,并且更加对数学充满了兴趣。
回顾这一周的学习,我发现数学并不像以前想象中的那么难。通过老师的生动教学和多样的练习,我逐渐进入了数学的世界,开始喜欢上了它。我相信,在接下来的学期里,我会越来越喜欢数学,并且取得更好的成绩。
通过这一周的数学课程,我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不再是艰深的符号和公式,而是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工具和思维方式。我期待着未来的数学学习,希望能够掌握更多有趣的数学知识。
数学,它的美妙之处
日期:2023年6月12日
今天,我开始了我的数学冒险。数学,它像一座迷宫,充满了神秘和挑战。我在此前的道路上,常常觉得数学是难以捉摸的,但我知道,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探索,才能找到通往真理的道路。
我选择了“分数”作为我的第一个挑战。分数的世界,既熟悉又陌生,它就像生活中的你我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和位置。我学习了如何表示分数,如何理解分数的意义,以及如何进行分数的加减乘除。当我第一次尝试解决复杂的分数问题时,我感到了困惑,但当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时,我感到了满足和自豪。
我明白了,数学不只是公式和数字,它是生活的逻辑,是创造的源泉。数学的美,就隐藏在这些看似枯燥无味的符号和公式中。它让我看到了世界的精确和秩序,也让我看到了自我挑战和探索的可能性。
今天,我不仅找到了前进的道路,也找到了自我。我相信,只要我继续学习和努力,我能在数学的迷宫中找到更多的宝藏。这就是我对数学的热爱,也是我对未来的期待。
五年级数学日记100字
第一篇:圆柱的好处
数学无处不在,身边就有许许多多的数学,数学是不可缺少的,不然会给生活带来种种的不便,让我们一起来寻找数学,探索数学.
“圆”,我们随处可见,月饼盒、茶叶罐、药盒的底面不都是圆吗?不过它们整体叫做圆柱。拿起这些圆柱体你也许会想,为什么要把底面作成圆的呢?为什么不做成长方形,正方形呢?原先我也这样置疑过,不过现在我可以帮你解决哦!
你用同样的材料各做一个长方体、立方体和圆柱体时再来计算体积,这是我们就会发现,圆柱体的体积,立方体的体积第二而长方体最小。这时我懂了,为了节省材料,就把这些盒子作成圆的,这样还使体积扩大。
这就是圆柱的好处。
第二篇:有趣的数学日记
今天晚上我去学跳舞,因为没有带水。所以,我们要去超市买一瓶矿泉水。平时都是妈妈买的,所以我都不知道一瓶水是多少钱?
妈妈给了我一元钱,可是!售货员阿姨说不够,一瓶矿泉水要4元钱。哇!比我想象中贵了四倍。
我又跑出去向妈妈拿钱,妈妈这次给了我十元钱,我就再给售货员阿姨。
我自己算了算,10元-4元=6元,售货员员阿姨应该找我6元。我算得真准,售货员阿姨果然找给了我6元。
我把剩下的钱交给了妈妈,妈妈夸我真棒!
第三篇:五年级数学日记100字
今天,我和爸爸去书店买书。
我们来到书店。我挑了一本我盼望已久的书,来到收银台。爸爸说:“你这本书12.6元,我这本书16.3元,我再拿3支1.5元的圆珠笔,给了50元还剩多少元?如果你猜对了,剩下的钱就给你买雪糕吃。”我想:50减12.6加16.3加1.5乘3的和等于16.6元。我说:“16.6元。”“好,这16.6元就给你买雪糕吃。”爸爸爽快地说
来到雪糕店,爸爸又问我:“我买2个1.5元的雪糕,付了16.6元,还剩多少钱?”我想:简单,16.6减1.5乘2,等于13.6元。我说:“还剩13.6元。”爸爸说:“不错嘛!还可以。”我生气地说:“你小看我啊,这可是二年极的题目。我要是连这些都不会,我还是五年级的学生吗?”
数学在生活中是离不开的。
第四篇:斤和千克的区别
斤和千克是一样的,而他们的用处却不一样,今天我问了奶奶,奶奶高诉我告诉我了斤和千克的互化方式。我简单地再这写一下;
1斤=0.5千克=10两=500克而且告诉我“
千克”是国家法定计量单位,1千克=1000克。 “斤或两”应为“市斤或市两”,俗称“斤或两”是国家废除的计量单位,1市斤=10两或1市斤=500克。因此,千克和克,斤,两在量值上的换算关系为: 1千克=1000克=2市斤=20两
而且我上网查了资料知到了《千克的认识》是培智学校数学教科书第九册中第四章《千米、千克的认识》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千克虽是生活中常用的重量单位,但由于斤在生活中还未完全消失,学生并不十分熟悉千克,因此建立千克的概念对弱智学生来讲更加困难。再者,重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借助工具、肌肉感觉来感知。为了让学生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重量,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等实践活动,增加学生对“千克”的感性认识;又通过称同一物体的重量,得出千克与斤的关系,很具体地感知斤和千克之间的进率。和一些让学生能好好的认识千克和斤
如上堂课让老师给同学们留了一个调查作业,让我们去菜市场看看卖菜、卖水果小商贩是怎样叫卖的,但不知道我们完成的怎么样。也可这样说生:土豆0.5元一斤、 葡萄2.5元一斤、豆角5元三斤……
第五篇:买菜
星期天,我和爸爸去买菜。
我们来到卖西红柿的地方,爸爸问:“多少钱?”老板说“1元2角1斤。”“我买3斤。”爸爸说道。老板称了3斤。爸爸问我“你算一算,一共要多少钱?”我想:容易,1.2乘以3,不就等于3.6元吗!我爽快答道:“3.6元。”爸爸幽默地说:“恭喜你,答对了!”爸爸付了钱后,来到了卖菜的地方。他问:“这白菜多少钱1斤?”女老板说:“1元5角。”爸爸又问我:“我买2斤,现在我有5元,老板该找回我多少钱?”我想:1.5乘以2等于3元,5元再减3元,那就等于2元。”我答道:“找回2元。”爸爸说:“YES!”
走出菜场,我恍然大悟:原来,数学在生活中也是常常用到的。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