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藏戏》教案(汇总7篇)

07-28

教案是教师在上课前准备好的课程材料,每位教师都需要不断完善教案课件的设计。准备好教案,才能顺利开展完整的课堂教学。现在小编为您推荐了本站的“《藏戏》教案”,希望您能将本页内容分享至您的朋友!

《藏戏》教案(篇1)

一、设计意图:

《藏戏》一文系人教课标版六(下)的一篇略读课文。这是一篇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民俗散文,作者按说明事物(藏戏)的不同方面为序,以总—分—总的关系结构文章。文章语言丰富传神,行文脉络清晰,点面结合,详略得当,颇具文学色彩。六年级学生虽在语言积累、阅读能力上已有一定水准,但对藏族文化风俗、地理人情了解不多,独立阅读、个性阅读尚不成熟,因此教学本文,须借助一些媒体资源,丰富学生对藏戏的文化内涵的感受和把握,以期达到对文本的深层理解。作为略读课文,本文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教师适时引导。教学环节中以悬疑导入引发学生自读课文,在自读中理清文脉,整体把握后再突破“藏戏特色的感受”和“藏戏形成的了解”两大难点。

二、学习目标:

(一)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藏戏以及藏戏的形成过程。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三)借助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感受藏戏的艺术魅力,了解藏族文化,激发学生对藏戏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

(一)引领学生了解本文的表达方法及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生动形象地表达。

(二)通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特色,感受藏戏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四、教学难点:

了解藏戏以及藏戏的形成过程,感受藏戏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藏戏的喜爱之情。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时间:1课时

七、课前准备:

(一)学生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查阅有关藏戏的资料。

(二)教师准备藏戏面具图片、藏戏《诺桑王子》录像剪辑。

八、教学流程:

(一)播放录像片断,悬疑导入课文

1.播放《诺桑王子》片断

师:这是一种什么戏?

2.简介藏戏

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在祖国的百花艺苑中独具特色。藏戏艺术有600年历史,比誉为国粹的京剧还早400多年,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藏戏是怎样形成的呢?又有着怎样的特色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我们一起来揭开藏戏的神秘面纱!

3.板书课题,读题,同时引导学生分清“藏”的两个读音:zàng cáng

(二)自由阅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学生自由快速阅读全文,边读边圈词标段,记感受(注重阅读习惯的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

2.交流初步阅读的收获。

师:藏戏都有哪些艺术特点呢?也就是不同于其他剧种的地方?

学生汇报,老师适当提炼总结然后请学生上讲台板书:戴面具、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

师:除了藏戏的这些艺术特点外,你在读中还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简述藏戏形成过程。

(三)研读藏戏特色,感悟表达特点

1.出示研读主题

(1)( )的面具(2)( )的舞台(3)( )的演唱风格

要求:反复阅读相关段落,把藏戏的某一特点用一句话或几个词概括出来。

2.阅读交流展示

面具:

(1)学生交流面具特点(多样、夸张、形象鲜明)。

引导学生用朗读展示藏戏面具的特点。

(2)教师拓展其它剧种中面具或脸谱。

①展示藏戏面具图片。②出示京剧概念化脸谱。

舞台:

(1)指名读相关词句。

(2)交流特色(没有固定舞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演唱:

(1)学生交流演唱特色(没有固定舞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2)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

体会藏戏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

3.对照开头,体会表达

(1)再读8-19段,请你试着用几句话概括藏戏特色。

(2)指名读1-3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概括的?

(3)评一评这样开头的好处。

(四)了解藏戏形成,积累魅力语言

1.小组讨论:唐东杰布开创藏戏有哪些传奇色彩?

2.交流:

○艺术的传奇:一位僧人→开山鼻祖

○艺术力量的传奇:一无所有→58座铁索桥

○勇敢的传奇:伟大的宏愿→凶险的自然

……

重点引导朗读、体会“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

(五)设疑总结课文,提升学生认识

1.师:时至今日,藏戏仍如雪原上一朵雪莲花盛开不衰、深深扎根在高原人民的心灵深处。她是怎样永葆艺术生命的呢?

学生:师传身授,言传身教。

2.进一步引导,让学生明晰,艺术只有植根于人民,植根于生活,才会长盛不衰,才会永褒魅力。

(六)模仿开头写法,练笔迁移能力

课外去了解一种自己感兴趣的剧种或民俗特色,学课文1-3段的方法写个开头。

板书设计:

为民造福

开创

开创藏戏

戴面具

藏戏特色没有舞台

三五天没结束

师传身教

传承

长盛不衰

《藏戏》教案(篇2)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藏戏》。本单元是以感受“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专题来编排教学内容的。《藏戏》一文是一篇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民俗散文,它以总—分—总的关系结构全文,以准确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说明角度、表达顺序、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别具一格,内容侧重介绍藏戏的形成及艺术特色。语言丰富多样,生动传神,颇具文学色彩。

二、说教学目标

1.积累本课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教学的重点;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情,主要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质疑问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充分发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表现自己。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通过教师穿针引线,释疑解惑,激励点拨,归纳提炼,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落到实处。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藏戏的图片及介绍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读课文,理清思路

引导性提问: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

学生圈画语句,建立整体感知。

(三)了解藏戏的形成

1.自读第5-7自然段后小组讨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传奇色彩?

2.交流、生发:

(1)以弱抗强的传奇:年轻的僧人→凶险的自然。结合“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灌水吞噬”中带点的词,来体会雅鲁藏布江的凶险,一个年轻的僧人想为百姓造福,要与天抗争。这是勇敢的传奇。

(2)创造奇迹的传奇:一无所有→58座铁索桥。唐东杰布和七兄妹组成的藏戏班子,以艺术和善良感召人们,大家由哄笑到献出人力、物力、财力,在江上建了58座铁索桥,来体会这种齐心合力,人定胜天的传奇色彩。

(3)艺术的传奇:僧人→藏戏的开山鼻祖。这个仅由八人组成的藏戏班子,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诞生了一个为人们接受并赞叹的剧种。

(四)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

1.读第一部分,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

(1)找读第1-3自然段,说说你都读出了什么。

藏戏有三个突出特点;世界上这样的剧种很少,而藏戏是其中之一;连续三个排比式的问句,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其中还蕴含着民族的自豪感。

(2)练习朗读后,找学生朗读,要求分别读出藏戏的特色;藏戏剧种的稀少;中国拥有藏戏的自豪。

2.读课文第三部分,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

(1)默读第8-18自然段,找与第一部分相对应的具体描写。(8—14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的特点;15—16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演出没有舞台的特点;17自然段写的是藏戏一部戏要演出三五天的特点。)

(2)自由读8—14自然段,说说你进一步了解到了什么。

(3)看图片,结合具体的面具,说一说颜色象征了什么,对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张。

(4)自由读15和16自然段,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体会藏戏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

(5)你想看藏戏吗,为什么?(感受藏戏的自然、古朴、神秘这些独特的魅力。结合看戏人,来体会轻松自然、随心所欲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

3.师生合作读,感受藏戏特点和相呼应的详略得当的表达方式。

(1)师: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生读第8-14自然段。

(2)师: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没有舞台呢?生读第15和16自然段。

(3)师: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生读第17自然段

(五)总结

许多地区、民族,都有着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的奇葩。藏戏,作为藏族的传统剧种,到几百年后的今天,仍有着无穷的魅力,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再一次齐读开头部分。

(六)课文小结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作者描绘了有着悠久历史的藏戏形成过程以及鲜明的特色,反映了传统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五、说板书设计

本次板书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简洁呈现藏戏的形成及特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藏戏》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教学准备

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查询藏戏的由来、历史变化及主要剧目等相关信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介绍: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它简单到没有舞台灯光和道具,仅一鼓一?伴奏;复杂到每个角色都要带着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长到要演出三五天还不会结束……藏戏,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传承下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有着怎样的特色。

2.板书课题

二、整体阅读,初步感知

1.阅读课前导语,明确自读要求。

2.默读课文,注意默读的速度。读后划出文中不懂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3.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读懂的词语。

4.速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段讲了藏戏的形成,哪些段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

读后交流、梳理:4—7段讲的是藏戏的形成,8—19段讲的是藏戏的艺术特色。

三、自主研读,把握重点

(一)自主研读4—7段,感受藏戏形成的神奇。

1.自由读4—7段,思考藏戏是怎么形成的,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指名说藏戏的形成,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提出需要补充的内容。

3.这个传奇故事最打动你的是什么?学生自由表达,如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美好心愿,七位姑娘的义举,……

4.把你的感受带入文中,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小结:这个传奇的故事深深扎根在藏民的心中,唐东杰布不愧被誉为藏戏的开山鼻祖,时至今日,在每一个藏戏剧团,都会供奉有他的画像,接受着一代代艺人的膜拜,也让我们顿生出几分神圣和肃穆感。

(二)自主研读8—19段,感受藏戏独特的艺术魅力。

1.出示研读主题:①()的面具;②()的舞台;③()的演唱风格;要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读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段落,把藏戏的主要特点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概括出来。

2.集体交流研读结果,说说你是从哪知道的。

①面具:多样、夸张、形象鲜明。

②舞台:没有固定舞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③演唱:固定的程式、唱腔及动作丰富、不受时间限制

3.对照开头,体会写法。

①再读8—19段,请你试着用几句话概括藏戏的特色。

②指名读1—3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概括的?

③评一评这样开头的好处。

4.总结:有着千年悠久历史的藏戏艺术,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风雨洗礼之后,时至今日,犹如一朵盛开在西藏高原上的雪莲花,深深地扎根在西藏人民的心灵深处。藏族人民通过它歌颂生活的真、善、美,鞭笞现实中的假、恶、丑。可以说,她是藏族群众衡量生活的一把尺度,是高原儿女创造的一个艺术奇珍。

板书设计:

戴面具演出

藏戏 没有舞台 传奇来历:为民造福开创藏戏

《藏戏》教案(篇4)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随作家老舍一同感受了美好快乐的春节,我们的祖国不仅有丰富多彩的节日风俗,还有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比如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藏戏》,介绍的就是一种有特色的艺术。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它有着1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最久远的戏剧之一。藏戏的音乐唱腔韵味隽永,面具服饰五彩缤纷、瑰奇神异,名角新秀不断涌现。所有这些,无不昭示着藏戏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去领略有着悠久历史,深受藏族人民喜爱的藏戏。

二、整体阅读,初步感知

1、阅读课前导语,明确自读要求。

2、默读课文,注意默读的速度。读后划出文中不懂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3、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读懂的词语。

4、速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段讲了藏戏的形成,哪些段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

读后交流、梳理:4-7段讲的是藏戏的形成,8-19段讲的是藏戏的艺术特色。

三、自主研读4-7段,感受藏戏形成的神奇。

1、自由读4-7段,思考藏戏是怎么形成的,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指名说藏戏的形成,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提出需要补充的内容。

3、这个传奇故事最打动你的是什么?学生自由表达,如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美好心愿,七位姑娘的义举,……

4、把你的感受带入文中,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小结:这个传奇的故事深深扎根在藏民的心中,唐东杰布不愧被誉为藏戏的开山鼻祖,时至今日,在每一个藏戏剧团,都会供奉有他的画像,接受着一代代艺人的膜拜,也让我们顿生出几分神圣和肃穆感。

四、自主研读8-19段,感受藏戏独特的艺术魅力。

1、出示研读主题:①( )的面具;②( )的舞台;③( )的演唱风格;要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读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段落,把藏戏的主要特点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概括出来。

2、集体交流研读结果,说说你是从哪知道的。

① 面具:多样、夸张、形象鲜明。

②舞台:没有固定舞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③演唱:固定的程式、唱腔及动作丰富、不受时间限制

4、对照开头,体会写法。

①再读8-19段,请你试着用几句话概括藏戏的特色。

②指名读1-3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概括的?

③评一评这样开头的好处。

五、拓展学习

通过阅读材料,了解其他地方的戏剧

阅读材料:

(一)藏戏

有人跟我说,一听到藏戏,尤其是身在他乡,就仿佛又回到在辽阔的草原上,感受着高原的蓝天白云。这话并不夸张。藏戏的声音悠远而铿锵,象冰川汩汩的流水,又如高原遒劲的疾风,它是唱者全身气力的投入,它的感情充沛而丰富,曲调跳动而激越,带点悲伤,带点忧郁,更包含沧桑;藏戏是高原的艺术,自然融入的高原的气魄与雄浑。它那类似西洋咏叹调的唱腔能把人的心紧紧抓住,一顿一扬,忽高忽低之间,贯穿消融了人生的喜怒哀乐,因此听藏戏实际也是在感悟和体会,一曲一调,一章一节也许正应和了你心灵深处的真性情,所以有人在听时便边舞边合,这便是藏戏唱功的神奇了。

《藏戏》教案(篇5)

一、说教材:

《藏戏》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民俗散文.它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说明角度、表达顺序、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别具一格,内容侧重介绍藏戏的形成及艺术特色。语言丰富多样、生动传神,颇具文学色彩。

二、说学情:

六年级学生已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学习体系,具备了对具体事物的认知能力,但学习缺乏稳定性,所以,针对这种趣味性较强的文章,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兴趣,创设出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

三、说目标:

1、认、读、记文章中的九个词语。积累好词佳句。

2、了解藏戏特点以及形成程。

3、激发学生对藏戏的喜爱之情。

四、说重点:

1.通过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2.了解本文的表达方法及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生动形象的表达。

五、说准备

1、通过网络查询藏戏的历史、剧目、图片、录像等六、说方法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由于我班学生知识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酸甜苦辣样样都有。

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1、以读代讲,让学生采取多种朗读形式充分读文,使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

2、创建学生参与和表现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合作性。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合作互动,让学生在课堂上表现自己,培养学生的说话、思考、总结能力。

六、说过程

(1)、播放录像,悬疑导入:即利用个开头的三个排比式反问句进行导入。“世界上……”

(2)、阅读质疑,自主探究:学生解决生字词,体会文章大意。

(3)、多元互动,合作探究:

1、学生自主研读藏戏的形成部分,了解了一个年轻的僧人唐东杰步带着仅有七位姑娘组成的班子劝人行善积德,为民修桥造福,没想到竟然创造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藏戏的感人故事后,孩子们被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美好心愿和七位姑娘的义举深深的打动了,这时孩子们兴趣浓厚,在愉悦中积极朗读,朗读出了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伟大精神朗和七位姑娘的善举。

2、同桌间互相提问、阅读读文章中介绍藏戏特色的部分,感受藏戏的自然、古朴、神秘。最后老师问,学生读,营造朗读气势,再次感受藏戏的无穷魅力和中华文化的悠久。

3、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将藏戏的形成、特色进行汇总发言,不完整的学生间进行补充,教师适当引领和总结。在此穿插欣赏藏戏的图片。

七、训练检测,目标探究:

难理解、易混淆字词的解释。预设问题解答。学生自主总结中心思想。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由于我班学生知识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酸甜苦辣样样都有。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八、迁移应用、拓展探究:

将藏戏和其他的剧种做对比,进一步感受藏戏的独特艺术魅力。

九、说板书设计:

藏戏唐东杰布—为民造福—开创藏戏。戴面具—没有舞台—演出三五天十、说时间安排:

导课(3分钟)阅读:(7分钟)互动(25分钟)训练(5分钟),拓展(5分钟).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由于我班学生知识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藏戏》教案(篇6)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随作家老舍一同感受了美好快乐的春节,我们的祖国不仅有丰富多彩的节日风俗,还有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比如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藏戏》,介绍的就是一种有特色的艺术。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它有着1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最久远的戏剧之一。藏戏的音乐唱腔韵味隽永,面具服饰五彩缤纷、瑰奇神异,名角新秀不断涌现。所有这些,无不昭示着藏戏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去领略有着悠久历史,深受藏族人民喜爱的藏戏。

二、整体阅读,初步感知

1.阅读课前导语,明确自读要求。

2.默读课文,注意默读的速度。读后划出文中不懂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3.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读懂的词语。

4.速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段讲了藏戏的形成,哪些段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

读后交流、梳理:4-7段讲的是藏戏的形成,8-19段讲的是藏戏的艺术特色。

三、自主研读4-7段,感受藏戏形成的神奇。

1.自由读4-7段,思考藏戏是怎么形成的,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指名说藏戏的形成,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提出需要补充的内容。

3.这个传奇故事最打动你的是什么?学生自由表达,如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美好心愿,七位姑娘的义举,

4.把你的感受带入文中,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小结:这个传奇的故事深深扎根在藏民的心中,唐东杰布不愧被誉为藏戏的开山鼻祖,时至今日,在每一个藏戏剧团,都会供奉有他的画像,接受着一代代艺人的膜拜,也让我们顿生出几分神圣和肃穆感。

四、自主研读8-19段,感受藏戏独特的艺术魅力。

1.出示研读主题:①()的面具;②()的舞台;③()的演唱风格;要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读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段落,把藏戏的主要特点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概括出来。

2.集体交流研读结果,说说你是从哪知道的。

①面具:多样、夸张、形象鲜明。

②舞台:没有固定舞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③演唱:固定的程式、唱腔及动作丰富、不受时间限制

4.对照开头,体会写法。

①再读8-19段,请你试着用几句话概括藏戏的特色。

②指名读1-3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概括的?

③评一评这样开头的好处。

五、拓展学习

通过阅读材料,了解其他地方的戏剧

阅读材料:

(一)藏戏

有人跟我说,一听到藏戏,尤其是身在他乡,就仿佛又回到在辽阔的草原上,感受着高原的蓝天白云。这话并不夸张。藏戏的声音悠远而铿锵,象冰川汩汩的流水,又如高原遒劲的疾风,它是唱者全身气力的投入,它的感情充沛而丰富,曲调跳动而激越,带点悲伤,带点忧郁,更包含沧桑;藏戏是高原的艺术,自然融入的高原的气魄与雄浑。它那类似西洋咏叹调的唱腔能把人的心紧紧抓住,一顿一扬,忽高忽低之间,贯穿消融了人生的喜怒哀乐,因此听藏戏实际也是在感悟和体会,一曲一调,一章一节也许正应和了你心灵深处的真性情,所以有人在听时便边舞边合,这便是藏戏唱功的神奇了。

藏戏的形式也大有可说之处,仅面具就多样而且表意丰富,这有点象京剧,借助脸谱能够反映人物的性格形象,不过前者的色彩不是直接勾勒在人脸上,藏戏佩带的面具造型粗犷、抽象。从形状上分,藏戏面具有直板式的,也有形象立体的`,而质地则多为皮革、绒布,也可以泥塑而成。至于颜色的表意:黑色代表阴险,红色代表权力,黄色代表智慧传统悠久,博大精深,这就是藏戏得以传世的根本所在了。

尽管短暂的接触,使得我至今还没有完整的欣赏过一场藏戏。但是以采访为机缘,在视听中感受震撼,在震撼中有所感悟,藏戏在我的西藏之行中已经注入了额外的意义,它也将我引入西藏的神奇之中。

(二)安徽的黄梅戏

黄梅戏是安徽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

黄梅戏源于黄梅采茶调.

清乾隆五十年(1785)左右,

在安徽、湖北、江西毗邻农村流行采茶歌(亦称采茶调),

因民间社会交往,

流传于安庆地区,

与多种民间艺术结合,

形成民间小戏.

辛亥革命后,

黄梅戏在京剧鼻祖程长庚故里、素享戏曲之乡美名的安庆府怀宁县一带植根,

汲收了京剧、徽调的营养,

受到当地风土、人情、语言的影响,

使她得到了丰富和升华.

新中国成立以后,

在安徽省境内,

由政府组建了省、专区、市、县专业黄梅戏剧团,

保护、启用和培养了一批文艺人才,

黄梅戏即成为安徽的主要地方剧种.

已故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等一代名优,

领衔黄梅戏剧坛以后,

把黄梅戏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黄梅调《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台湾演出,

轰动了整个台湾;日本戏曲专家波多野太郎,

称赞黄梅戏唱腔浑厚优美,

简直像一条山间淙淙不尽的流水,

韵味清新,

别具风格.

尤其是严凤英主演的《天仙配》《女驸马》等优秀剧目拍成电影后,

影响遍及全国,

先后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组建了五十多个专业黄梅戏剧团.

当今,

黄梅戏已成为全国最有影响的地方剧种之一.

轻歌曼舞、赏心悦目的黄梅戏是地道的来自民间的艺术.

她的表演质朴细腻,

真实活泼;她的语言朴实无华,

通俗易懂;她的曲调优美流畅,

明快抒情.

加以道白多用安庆官话,

地方生活气息浓郁,

更显黄梅戏特色.

(三)河南的豫剧

豫剧,

原称河南梆子,

因为河南省简称豫,

解放后定名为豫剧,

是河南省的主要剧种之一.

自看到有关它的文字记载至今已有200

余年历史.

清代末年,

它已遍布河南全省.

建国后更以罕见的速度发展壮大,

遍及河南城乡各地,

并分布台湾、新疆、甘肃、陕西、湖北、山西、山东、河北、四川、江苏等十几个省、市、自治区.

至80

年代中期,

豫剧从演出团体、从业人数、观众数量等诸多方面,

跃居全国300

多个地方剧种之首.

豫剧艺术的特点是生活化、平民化,

质朴本色,

雅俗共赏.

豫剧音乐丰富多彩,

唱腔属板腔体.

唱词通俗易懂,

多为七字句或十字句.

它有独特的板式结构和比较完整的音乐程式.

豫剧传统剧目有近千出,

在今天比较流行的传统剧目有《抬花轿》《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秦香莲》等;现代戏剧目有《朝阳沟》《刘胡兰》《李双双》《小二黑结婚》《祥林嫂》《红色娘子军》等.

当代豫剧的代表人物有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豫剧五大名旦,

代表五大风格流派.

活跃在当今国内豫剧舞台上的汤玉英、王清芬、虎美玲、李金枝、谷秀荣、陈淑敏、李树建、朱巧云、王红丽等11

位豫剧表演艺术家先后摘取中国戏剧梅花奖.

(四)浙江的越剧

越剧发源于浙江省绍兴地区嵊县一带(古越国所在地)的农村.

它是以嵊县一带的民间说唱艺术落地唱书为基础,并在余姚鹦歌(秧歌)

和湖州滩簧的影响下发展形成的.

最初称为小歌班,

多是农村艺人在农闲之际业余组合唱戏,

后逐渐组成职业小歌班,

并于1916

年进入上海,

吸收绍剧、京剧所长,

在茶楼以绍兴文戏之名演出,

演员多以女艺人为主,

有的戏班全由女演员组成.1938年,

绍兴文戏改称越剧.

越剧的曲调清悠婉转,

优美动听,

长于抒情.

表演比较真切细腻.

越剧有不少优秀剧目,如,

《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柳毅传书》《祥林嫂》《西厢记》《琵琶记》《孔雀东南飞》等.

著名演员有袁雪芬、傅全香、戚雅仙、范瑞娟、徐玉兰、尹桂芳、王文娟、张桂凤、茅威涛等.

(五)四川的川剧

川剧是中国戏剧中的一个古老剧种,

有着300

多年的历史,

它是四川、云南、贵州等西南几省人民所喜见乐闻的民族民间艺术.

川剧融昆腔、空腔、胡琴、弹戏、灯戏五种声腔为一体,

其中高腔的帮打、唱最具地方特色.

川剧的行当总的方面分生、旦、净、末、丑、杂等六大类.

川戏锣鼓,

是川剧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川剧剧目丰富,

搜集的剧目近两千出.

已记录的剧本约有一千本,

尤以清新优美的文学性见长.

较优秀的剧目有《琵琶记》《柳荫记》《文成公主》《水漫金山》《滚灯》《变脸》等.

川剧表演艺术具有深厚的现实主义传统,

同时又运用大量的艺术夸张手法,

表演生动细腻,

别致传神,

诙谐风趣,

舞台形象典雅、优美、传神,

生活气息浓郁.

神奇绝妙的变脸、吐火、踢慧眼等特技令人赞叹.

装龙像龙,

装虎像虎,

这一句形容和要求川剧表演的话,

在川剧演员中代代相传.

川剧是巴蜀文化的典型代表,

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

《藏戏》教案(篇7)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准备:

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查询藏戏的由来、历史变化及主要剧目等相关信息;藏戏面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藏戏的有关图片

2、师: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它简单到没有舞台灯光和道具,仅一鼓一伴奏;复杂到每个角色都要带着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长到要演出三五天还不会结束……藏戏,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传承下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有着怎样的特色。

3、板书课题

二、读文,理清思路

师: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语句,向全班汇报。(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

三、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

(一)读第一部分,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

1、读前三自然段,说说你都听出了什么,请学生说一说。

2、练习朗读后,指名学生朗读,要求分别读出藏戏的特色;藏戏剧种的稀少;中国拥有藏戏的自豪。

(二)读课文第三部分,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

1、默读8自然段到最后,找与第一部分相对应的具体描写。

2、自由读8—16自然段,说说你进一步了解到了什么。

3、看图片,结合具体的面具,说一说颜色象征了什么,对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张。[

4、自由读17和18自然段,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来体会藏戏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

5、你想看藏戏吗,为什么?请学生说一说。

(三)师生合作读,感受藏戏特点和相呼应的详略得当的表达方式

1、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生读:8-16自然段。

2、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没有舞台呢?生读:17和18自然段。

3、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生读:20自然段。

4、师生合读:21自然段。

四、了解藏戏的形成

1、自读后小组讨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传奇色彩?

2、学生交流发言。

五、总结

师:许多地区、民族,都有着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的奇葩。藏戏,作为藏族的传统剧种,到几百年后的今天,仍有着无穷的魅力,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再一次齐读开头部分。

六、作业

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读了课文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板书设计:

戴面具演出

藏戏 没有舞台 传奇来历:为民造福 开创藏戏

三五天没结束

幼儿园教案《【热】《藏戏》教案(汇总7篇)》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儿园教案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藏戏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