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清渠观后感精选

07-29

时光匆匆,带不走的时光可以用文字记录,作文可以帮助我们记录下特定时间的内心成长和感动。优秀的作文离不开素材的积累和大量的阅读。什么样的作文值得去借鉴?经过搜索整理,小编为你呈现“高山清渠观后感精选”,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高山清渠观后感 篇1

近期收看了中央电视台正在热播的电视剧《高山清渠》,用艺术手段再现”时代楷模”、中共中央“七一勋章”获得者黄大发修渠的先进事迹,跟随跌宕起伏的电视剧故事情节,让我再一次走进草王坝走近黄大发,去感知那段“苦”、“痛”、“赞”的燃情岁月,感悟一个共产党人的坚守和付出。

战天斗地,怎一个“苦”字了得!60年代的中国,国家百废待兴,经济困难物质稀缺。正当壮年的黄大发生活在偏远落后的播州区草王坝村,面对缺水严重的自然条件和老百姓吃不起大米饭的恶劣生存环境,他硬是凭借坚定的共产党员信仰,发挥党支部书记领头雁效应,带领村民战天斗地,千方百计克服修渠资金、技术等困难。黄大发在54岁的时候,还到乡镇水利站跟班学习水利知识和开凿技术,为修渠打好技术基础。在修擦耳岩段时,遇到一处倒悬的崖壁要修渠通过成了难题,年近60的黄大发把麻绳系在身上吊下悬崖开展测量,最终水渠顺利通过此地,这正是他常说的“水过不去拿命来铺”的真实写照。修渠过程中黄大发经过一次次失败和绝望,又不断的燃起不灭斗志,终于用36年13140天的时间,建成一条跨3座大山、大小9个悬崖,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的水渠,解决了团结村缺水问题,改善了村民生活条件。

失去至亲,怎一个“痛”字了得!60年代的中国,是一个特殊的时代,也是一个激情似火的时代。在修渠最关键的时期,黄大发的一个女儿和一个孙子相继因病去世,黄大发却承受着巨大的悲痛,为了全村百姓早一天不喝望天水,能够吃上大米饭,与大家同吃同住同劳动,毅然坚守在修渠一线。黄大发把失去亲人的悲痛化着满腔的工作热情,融进一锤一锤的钢钎敲打声中、融进钢钎与石头碰撞四射乱飞的火花中,融进修渠大军肆意挥洒的汗水里,真正做到为大家舍小家,诠释了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

旧貌新颜,怎一个“赞”字了得!草王坝村老百姓在黄大发老支书和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带领下,进一步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掘天渠、修村路、架电线、”坡改梯”、建学校,改变了团结村贫穷落后的面貌。特别是近几年,在团结村建设有“大发渠”观光长廊、“大发天渠”党性教育陈列馆和星空木屋、社林边酒店、稻里野舍等特色民宿,村子环境如诗如画,村民生活质量进一步好转。今年国庆节前,经过团结村的仁遵高速公路有望建成通车,可以为当地农产品外销和农村旅游带来新的良好机遇,当地群众收入将得增加,这是只想吃上大米饭的团结村村民想都不敢想的幸福日子。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基层党组织就是一座战斗堡垒。黄大发带领团结村村民自力更生,从贫穷到脱贫再到小康,切实发挥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党员干部要大力学习弘扬“大发”精神,实践在当前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中,继续贡献统计调查新的力量。

高山清渠观后感 篇2

“愚公移山得延续,大发精神修渠成。”近日,以“时代楷模”“七一勋章”、我们贵州遵义原草王坝村党支部书记黄大发为原型创作的电视剧《高山清渠》在中央台播出。该剧讲述了黄大发为了改变家乡贫困缺水的面貌,带领全村人用时36年,经历时代的考验,克服重重困难,在绝壁上开凿一条长达9400米,地跨3个村子的水渠,解决了当地村民的用水困境,最终引领草王坝村民致富过上幸福日子的故事。黄老支书一生“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真实写照是时代青年学习的榜样。

青年干部要有“瞄准目标,敢想敢干”的勇气。坚决不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七八十年代的草王坝村地处海拔800米以上,“水比娘还亲,没水又缺田”足以形容当时村子的困境,剧中台词“宁把闺女推山崖,不让嫁到草王坝”更是体现了草王坝村因缺水问题,但大部分村民们或不想“挪窝”,或者“挪不了窝”,于是穷就一直延续着的困境。青年黄大发多次进入大山实地勘察,发现在距离村15公里的地方有一条叫螺丝河的水域,于是谋生修渠梦想,打算用双手凿出天渠,引“天河”之水解草王坝饮水之困。黄大发敢想敢干,勤汇报,找政策,筹资金,历时36年初心不改,以百折不挠的韧性造就清渠功业,解决了村里百姓生活和耕种缺水的困难。

青年干部要有“心中有民,行之为民”的初心。“我是村支书,有责任修通水渠,解决村里人畜饮水,不然贫困老是改变不了。”这是当上村干部后的黄大发为草王坝村民的承诺,为修渠大计多方奔走,千方百计找出路。为解决村民不愿修渠思想问题,通过干苦力活,做采石工筹集“电影费”让全村村民第一次看上电影,主动学习宣传党中央毛主席对水利工作重要讲话精神,以及放弃优先考虑自己怀孕妻子的营养补充,利用乡里对自己抓特务的奖励为村里老人买药等细节,体现黄大发心中有民,行之为民的初心。修渠成功后,黄大发继续千方百计村里的发展谋出路,修梯田、造公路、通水通电建学校,风雨几十年的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从未改变,用实际行动践行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

青年干部要有“多谋善断、处事不惊”的魄力。一道万米水渠,过三个村子,绕三重大山,穿三处绝壁,越三道险崖。黄大发修渠并不是一帆风顺,也经历了多次挫折,但是他并没有因为缺技术、缺资金而退缩,反而越战越勇。54岁高龄进水利班进修学修渠技术,向乡里争取帮扶资金,面对村民质疑发出“修不好水渠我把名字倒过来写。为了水渠,我愿意拿命来换”的有力承诺。以及在剧中因修渠工具迟迟不能到位、带领村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举措做法,体现了黄大发活到老学到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不断提升决策判断能力,多谋善断、处事不惊,主动积极处理村里难题矛盾,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接最烫的“山芋”,践行党员干部“有事我先来”的责任担当,高山清渠就是大发精神最好的见证,大发精神是我们新一代青年延续愚公移山精神最好学习榜样。

高山清渠观后感 篇3

作为一个遵义人,黄老的事迹我一直是知道的,而今,以贵州省“七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遵义市播州区原草王坝村党支部书记黄大发为原型创作的电视剧《高山清渠》,于16日已经上映。黄老的感人事迹再一次浮现在眼前,感触颇深。【m.03KKk.cOM 零思考方案网】

这部剧改编自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何建明报告文学《山神》,主人公原型是集多种殊荣于一身的优秀共产党员黄大发,他被评为“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拥有“时代楷模”和“最美奋斗者”称号,在建党一百年之际更被授予“七一勋章”,被誉为“当代愚公”。自上世纪50年代末起,他带领群众历经长达36年的时间,用锄头、钢钎和铁锤,全靠人工苦力,在悬崖绝壁上开凿出一条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地跨3个村的“生命渠”,结束了草王坝长期缺水的历史,改变了村子“穷根”的命运,用实干兑现了“水过不去、拿命来铺”的誓言。

“我认识他是5年前的事。那时他已82岁,不到一米六的个头,站在我面前,让我看到山一般的坚毅,从此再没改变过他在我心中的形象。”一位乡亲对黄大发的描述。

真的难以想象,在没有任何水利工程专业知识的黄大发他们,面对30多里长且绵亘蜿蜒的石渠,是如何保证水能在渠道里越走越畅,一直流到草王坝?但正是由于黄老前辈不甘心、不信命,和大山较劲的这份毅力,最终,苦心人,终不负。1995年,这条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的“生命渠”通水了!

为山村引来清渠并解决了水的问题后,黄大发并没有停止脚步,而是继续带领全村人种水稻、坡改梯、盖学校、拉电线、修公路,用岁月和汗水带领村民们朝着幸福之村大步前进,不断提高了村民们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

剧中提到过一句话:“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没有白吃的苦,只要努力希望就在。”诚然,老天是不会辜负每一个正在努力奋斗的人,当你面对困难所付出的一切,都会成为你一生中不可多得的财富,即使在最后你没有得到你期待的结果,即使失败了,也是一种难得的际遇。任何一件事都有舍有得,只要你坚持,不放弃,做好当下,每天前进一小步;正所谓水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总有一天会滴水穿石。行者常成,为者常至,如果一直处于平淡无奇、波澜不惊的状态,又何以体验感悟惊涛骇浪、波澜壮阔的大风景?

“不怕山高岩石多,苦干就能把贫脱,打岩引水修公路,穷村变成金银窝。”如今的草王坝,村民的荷包渐渐鼓了起来,脸上的微笑越来越多,幸福感越来越足,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这是一部弘扬真善美、散发正能量的主旋律文艺作品,非常值得我们广大青年党员们认真观看、学习的影视剧。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向“当代愚公”黄大发学习,学习他的艰苦奋斗、一心为民、埋头苦干、不屈不挠的愚公精神。这种精神激励鼓舞了我,作为一名公路人,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兢兢业业,发扬这种不等不靠、无私奉献的精神,肩负起“畅安舒美”的使命;坚定信念、敢闯敢拼,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用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其他人还在看

黄山观后感500字精选4篇


写一篇作文对于学生来说是很常见的,通过写作文可以释放我们内心压抑已久的情感,多练习写作文,提高文字表达水平,进而提高写作质量。写作时为什么无话可说,无物可写?由此,有请你读一下以下的“黄山观后感500字精选4篇”,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黄山观后感(篇1)

暑假期间,我观看了纪录片《大黄山》,纪录片分别从多方面介绍黄山和多角度观赏黄山。黄山为中国“五岳”之一,位于安徽省内。她有四大奇景——“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又称黄山“四绝”。

“奇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黄山的松树苍翠浓密,千姿百态,不畏严寒坚强的屹立于岩石之上,让人叹为观止,迎客松更是黄山好客的写照。

对于黄山的奇景我最难忘的是“云海”,黄山的“云海”最具特色,为千山之最,根据纪录片介绍“云海的形成有许多原因和规律,黄山处于山多又高的谷地,树木繁多茂盛,日照时间短,所以水分不易蒸发,形成湿度大,水分多。雨后天晴,低温高压,谷底水气凝成云雾,弥漫山谷,形成云海。”云海以冬、春两季较为频繁,每当雨雪天气过后,常常出现大面积的云海,顿时群峰之间,白浪滔滔,浩瀚无际,山峰时隐时现,瞬息万变,气象万千,同时在日出和日落时观看的霞海,犹如蓬莱仙境。云海分为:东海、南海、北海、西海以及天海。黄山山峰“光明顶”,顶部高旷平坦,统观东海、南海、北海、西海以及天海,稳坐“光明顶”五海云烟尽收眼底。我被电视机前的云海景色吸引住了,急忙要求父母带我登黄山看奇景,经过我的软磨硬泡,我们一家计划年底去黄山观云海。

那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中我到了光明顶看着那排山倒海的白云,翻腾着;跳跃着;向我迎面扑来,我立马翻身跳上一堆白云之上,坐着厚厚软软的白云游赏黄山……

黄山观后感(篇2)

听说黄山的景色美不胜收,我总想登一次黄山,去见见它美丽的容貌。一日,我终于有机会借妈妈的光,来了趟黄山之旅。

我们乘车来到黄山山脚,嗅到了有始以来最为清新的空气。因为黄山的险峻,我们上山坐了缆车,在缆车里,我们朝窗外望去,看见了林海,在它与微风接触的一刹那,发出了龙吟虎啸般的声音;又望见了陡峭的秃石,我看着它,毛骨悚然。再向前张望,“咦,前处的缆车呢?”原来它们已经进入云海了。慢慢的,我们也随即进入了黄山一绝——云海。哇噻!这真的是云吗?凉飕飕的,呆在雪白的云朵里伸手不见五指。接着我们来到了黄山的“脖子”,向远处眺望,祖国的大好山河尽收眼底,青山绿水互相映衬,显出勃勃生机。

啊!我们终于攀上了峰顶,俯视山下景色,无一看得清,因为它们全部被云海淹没了,连空气也没山下的那么清新。当阵阵微风把朵朵白云吹散,太阳放射出耀眼的光茫,才看见对面的奇峰怪石,有“飞来石”、“金龟探海”、“老僧彩药”、“仙人指路”……山峰最有名的有:笔架峰、玉屏峰、天都峰、桃花峰。这些本不起眼的石头和山峰被人们这么一想像,变得活灵活现了。

一晃来黄山已三天了,我们怀着对黄山的喜爱之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好受,依依不舍的离开了的黄山

黄山观后感(篇3)

本文是一篇解说词,通过对黄山雄奇壮丽的景色的描写,揭示了黄山独特的美。学生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起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认识到大自然的伟大创造力,懂得珍惜和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飞红滴翠记黄山总写分写(山上)奇峰,怪石,古松,云烟,日出温泉(山下)

《飞红滴翠记黄山》,介绍黄山的成困、特色,赞颂了它雄奇瑰丽的风景,同时又点出了人在美化自然中的作用,人使黄山增添了欢乐的生趣,达到了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高度统一。

文章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全面地介绍黄山,不仅写了黄山现在的面貌,还写了地质史上黄山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其中写天都峰的部分,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

本文是一篇解说词,通过对黄山雄奇壮丽的景色的描写,揭示了黄山独特的美。学生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起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认识到大自然的伟大创造力,懂得珍惜和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黄山观后感(篇4)

一路上只顾心中勾画黄山的'俏模样,来到黄山下,我才发现天气不好,长途跋涉,只为来观山,不想碰到雾天,从车里出来,仿佛是在牛奶盆里,四周尽是白糊糊的一片,臆想中的奇松、怪石、云海……尽在其中,辨不清模样。

忽然,一阵风吹过,润心泽脾。刚才还乳汁般浓酽的雾霭转眼间变得轻纱蝉翼一般,还游客以看山的机会。

沿着山路拾阶而上,山便展露出笑颜,不料云雾又顽皮般地遮蔽着山形,在雾中绕过一个山塄,依稀看见前面浓雾间有一条白练垂落,我认定是一个蔚然壮观的瀑布,于是,我加快脚步奔过去,欲睹悬河跌落的激昂与壮观。谁知才走出十多米,竟然就到了“白练”前,方知让山雾骗了,“白练”原非瀑布,只是山涧流出的一线清溪,蹿至崖边一头跌落。我不惊赞叹云雾真奇!

我攀山而上,浓雾却魔术般地落到山腰,露出峰顶奇观,峰顶被一分为二,那分口似被斧劈一般,劈的整整齐齐。

其实,云雾多情,它似一位技艺精湛的艺术大师,把山、水、石塑成了千姿百态,把实实在在地散落在山间的古建筑幻化成扑朔迷离的海市蜃楼,善意的给人惊奇,臆想,令游人在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中平添许多奇思妙想。

我后悔以前对云雾的偏见。云雾原是可爱的,游山者叫云雾轻纱蒙眼,正因为此,黄山才有个穿不尽的霞衣地霓裳,出落得更加美丽迷人。

清明节祭英烈观后感精选


幼儿教师教育网专题“清明节祭英烈观后感”推荐内容。

我们对于电影的喜欢,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能从中看见自己的影子,我们选择的作品通常适合我们精神上有所共鸣的,这时候可以用观后感把它给记录下来。观后感可以更好地帮我们领悟剧中的内涵和深意。你是否在找一篇关于观后感范文呢?栏目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你提供清明节祭英烈观后感,希望能帮助到你的学习和工作!

清明节祭英烈观后感【篇1】

南湖畔,绿柏松林间,朵朵白花寄哀思;祭英魂,烈士雕像前,少先队员缅先烈。周四上午,行知小学的师生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在英雄园举行祭扫革命先烈的活动。

一面国旗在飘扬,全体师生在吟唱。飘扬,那是一个崭新的民族;吟唱,祭拜那些献身的烈士。老一辈的人常常说,国旗为什么是红的,那是用鲜血当成的!

中国是一块具有灵魂的土地,中华民族是一个团结的民族,无数华夏儿女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民族的富强,用看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他们是中华的骄傲,他们是中华民族的楷模,他们的功勋与日月同辉,假如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的英雄事迹永远值得每一个人铭记,当然,牺牲的人远不止这些,他们只是烈士中的一粒沙,他们并不惧怕死亡,在残忍又无情的战争中,支撑他们的是爱国与报国的信念,想到这,我不禁感慨万千。

而如今,生在和平年代的孩子们享受的是和平安全的环境,这环境是千万烈士们用生命换来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自然中,白菊怒放,春雨淅沥,创造出一个萧瑟的、略带忧愁的清明节。淡雾、细雨、白菊,像是对你诉说着不朽的史话,它们的语言是无声的,但心灵是相通的,那情景,一幅幅在脑海浮现。胸前,红领巾飞扬,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是希望,用自己的能力证明,与长眠的革命烈士共撑起一片蓝天!

清明节祭英烈观后感【篇2】

在学校里,大家就精心做好了一朵朵小白花,要把它献给最可敬可爱的人。来到纪念广场,巍巍的东山青松吐绿,高高的海宁革命烈士纪念碑庄严肃穆,上面镌刻着八个大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纪念碑下,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低头哀思,追忆革命先辈的不朽功勋,对比今天的幸福美好生活。然后庄严宣誓,激昂的声音回荡在东山革命烈士陵园。我想着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正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与幸福,我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好好学习,快快长大,长大报效祖国。然后,我们把小白花放在纪念碑前,表达了我们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

扫墓结束,我们还参观了海宁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我了解到,这些为了保卫国家而牺牲的英烈是用自己的鲜血才换得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应该好好珍惜。

天空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在忧愁的雨绪中怀念爱国的烈士,让我们用心记下先烈的事迹,踏着先烈的足迹,发扬先烈的精神,发奋学习。

清明节祭英烈观后感【篇3】

为深刻缅怀革命先烈,继承先烈遗志,弘扬英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按照市委部署,4月4日,通化市直机关及社会各界代表在杨靖宇烈士陵园举行“清明祭英烈”主题党团日活动。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蔡红星参加活动。

杨靖宇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1940年壮烈牺牲。1957年,杨靖宇烈士陵园落成,是伟大的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的安葬地,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上午9点,在杨靖宇烈士陵园杨靖宇将军雕像广场,仪式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始,参祭人员肃立、脱帽,向革命烈士鞠躬默哀。在中学生代表饱含真情的献词后,全体人员向杨靖宇将军雕像三鞠躬,来自我市社会各界代表共350余人有序上前敬献鲜花,缅怀英烈崇高精神,表达无限崇敬之情。

“我非常荣幸能够参加今天的祭祀活动,今年是中国共产党_,回顾百年_,常学常新,作为一名税务部门的基层党员干部,我要不断坚定意志、增加学识、提高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履行好税务人的神圣使命,多为纳税人办实事、办好事,以优异的成绩报答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美好生活,为_献礼。”市税务局基层党员王晓楠激动地说。

大家表示,“清明祭英烈”活动,是一次感悟_、砥砺初心使命的学习教育,是一次增强党性、升华精神境界的主题党课。深刻领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守正创新用好红色资源,引导党员干部弘扬英烈精神,延续精神血脉,凝聚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清明节祭英烈观后感【篇4】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朝大诗人杜牧一首千古绝唱的《清明》,让我们感觉到清明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了。清明节的前一天,焦作日报校园记者工作中心组织校园记者来到烈士陵园扫墓,祭奠革命先烈,表达我们对革命先烈诚挚的敬意和深深的悼念!

站在庄严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前,我仿佛看到了在那烽火连天的战斗岁月,先烈们英勇杀敌、威风凛凛的飒爽英姿,仿佛听到了先烈们战斗归来的嘹亮歌声。一位位先烈倒下了,一个强大的民族站起来了,先烈们用他们的鲜血染红了我们的五星红旗,用他们宝贵的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与安宁。他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历史长河中一座不朽的丰碑。同学们,让我们将自己手中那早已准备好的朵朵白花敬献到烈士墓前,就让那洁白无瑕的小花来寄托我们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与哀思。

同学们,我们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因为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但是作为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们肩上责任重大。爱国志士梁启超曾经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让我们继承先烈遗志,好好学习,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而努力吧!

清明节祭英烈观后感【篇5】

清明节,是我国24节气之一,清明前后在我们国家都有祭祀去世亲人的传统习惯,在清明节前夕,湘潭市惟一的一支少年消防团,一行60多人在学校老师和雨湖消防大队叔叔的带领下,来到了在去年衡阳11月3日特大火灾事故中,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郭铁牛的家里,看望、慰问烈士亲属。并举行了庄严的宣誓仪式。

郭铁牛烈士的故乡在湘潭县易俗河镇上马乡,当我们沿着崎岖的山路来到烈士的家里时,郭爸爸、郭妈妈和烈士的妹妹郭丹丹以及周围的许多群众,早已等候在家门口迎接我们的到来。在迎接我们的人群中,郭丹丹最引人注目,红红的脸上除了写满诚实和勤奋之外,更多的是对哥哥郭铁牛烈士的怀念之情。在烈士妹妹郭丹丹的带领下,全体少年消防队员缓步进入客厅,面对烈士郭铁牛叔叔的遗像,我们庄严的举起了右手,此时,每位同学举起的是继承先烈遗志,刻苦学习文化,争做21世纪接班人的铮铮誓言。

为了表达对烈士亲属的敬仰之情,全体少年消防队员还将平时节省下来的零用钱和生活物品近2000元的物资800多元现金,敬献给了烈士的父母,还有近一半的同学特地为革命烈士郭铁牛叔叔的妹妹——郭丹丹,购买了学习用品。伴随着烈士母亲讲述郭铁牛生前的成长经历和在火灾扑救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事迹时,我们仿佛又看到了衡阳11月3日那场吞噬人民生命财产的大火,看到了郭铁牛叔叔和其他牺牲的19名消防官兵与那场大火作殊死搏斗的感人场面,看到了他们为了412名群众的安危,最后被坍塌的房屋夺走20名年轻官兵生命那催人泪下的一幕。

英雄已去、精神长存,今天,我们作为湘潭市少年消防团的其中一员,没有理由不好好学习,没有理由不在消防队叔叔的指导下,履行好宣传消防安全常识的职责,让所有家庭,整个社会不再有火灾发生,不再有其他的爸爸妈妈为火灾失去亲人而哭泣。

遗愿清单观后感(精选7篇)


你是否正在追寻一篇好文章呢?我们为您推荐“遗愿清单观后感”。电影中展现的诗意生命仿佛开辟了一片最美丽的田园,我们在观看电影后不免会有所感悟。总结观影之后的新领悟,撰写一篇观后感,多写观后感可以培养好的思考习惯。或许你正在为写观后感而烦恼,但是相信你读完本文之后会有所收获!

遗愿清单观后感(篇1)

故事发生在一个癌症病房里,两个素不相识的不同阶层不同肤色的老人一步步从排斥走向对方的内心深处,所有好的故事基本都是到此戛然而止了,可是事情发生了意外。

就像影片中所讲的,如果能够预知你的人生还有多少时间,有多少人想知道,有多少人宁愿不知道?只有百分之四的人想知道,而故事的两位主角都属于百分之九十六中的一员,他们是被告知——世界真的很荒唐。

到了世界的尽头,也许有人就在病床上与那些管子一起了解余生了。而这两位老人走了不同寻常的路,有些事情是不被家人理解的,即使是自己的另一半,因为这期间已经迷失了自己,忘记了自己,永远爱自己的另一半,但是要保存自我——

无论活下来的还是没有活下去的,都完成了自己的遗愿,人生就是完整的——

好好活着,把每一天当做最后一天来活——

遗愿清单观后感(篇2)

上个月,医院组织了一次伦理影片的观看活动,说实话,这类文艺片并不是我喜欢的,要不是医院要求,我平常很难在家耐着性子看完。但是等我真正看完这部片子,我真的很受震撼。

20岁之前,我从来没有考虑过死亡,我觉得人生应该是美好的,所有的家人朋友能永远幸福得生活在一起。后来我上了大学,知道了疾病,看到了病人,才知道总有些人会无奈痛苦的离去,可我还是很侥幸地觉得死亡至少离现在的我还很远。可就在今年年初我的亲人相继生病去世,我的父亲也生病手术,我才真真正正得感受到死亡,才知道恐惧,才知道悲伤,才知道无能无力。所以年初的这几个月,其实我的内心挺消极的,但看完这部影片我真的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给我满满的正能量。

影片讲述的是两个老头,爱德华是一家健康医疗机构的CEO,卡特是一个机修工人,疾病把这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人拉扯进了同一间病房。他们的阶级、地位相差悬殊,但唯一的共同点就是他们的生命即将结束。而这两个将要死去的老人却不愿意呆在医院等死,果断列出清单,把想要做的事情统统的做了一遍,最后他们两人被葬在高山之巅,完成了最后一个遗愿:欣赏壮丽的风景。这部影片告诉我们:面对死亡,人人平等,人总是要死的,而且有时候会很突然,就发生在你没有任何准备的`时候。我们能做的就是把握当下,把每一天都当做最后一天来生活,去做那些想了无数遍的事情,勇于追求自己心里最真实的愿望,多些时间陪伴自己的家人,面对死亡的时候能不留遗憾。影片的最后,两位老人都找到了他们生命的意义,面对死亡,他们可能无能为力,但是对于自己生命中的遗憾,他们可以尽力去完成。一样是走向死亡,但他们选择面对着自己的一生倒着走过去,这样他们才会审视他们的一生,弥补他们这一生的缺憾。他们可能最终还不明白生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但那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们的生命已经有了深刻的意义。

影片中有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句话:上天堂必须回答正确两个问题:你找到生命中的快乐了吗? 你为他人带去快乐了吗?这是让人深思的问题!

遗愿清单观后感(篇3)

遗愿清单这部电影还有一个名字,叫做玩转生前事,讲述两个将要死去的老人不愿意呆在医院等死,果断列出清单,把想要做的事情统统的完成一次,最后两人被葬在高山之巅,完成了最后一个遗愿,欣赏壮丽的风景。电影看完的时候,又是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说实话,两位男演员十分的出色,对于人物的把握很到位。

电影很普通,没有错综复杂的情节,也没有投资庞大的特效。两位老人像是在娓娓和你对话一般,讲述着他们的故事。说实话,吸引我的是这个电影题材,同类型探讨死亡的影片确实不多,因为这种片子通常没有市场,而且死亡这个话题也很沉重,所以很多电影也都绕道而行。遗愿清单上映后,也确实经历了两边倒的评论,有说好的,也有摇头的。

通常人们都不想明白自我确切的死亡时光,人们总是愿意相信一切都会天长地久。但是这又是十分没有常识的一件事,人总要死的,而且有时候会很突然,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时候离开你所熟悉的一切,这并不是电影,而是经常会发生的事情,说不定有一天也会发生在自我的身上。地震、海啸,也许是一场急病,甚至有时候无意中的摔倒都会要了我们的小命,谁明白呢,人生充满了未知和惊喜。

当死亡来临的时候,我们扪心自问,我们的愿望都实现了吗?或者说,这一世活够了吗?还想做什么呢?电影最后的时候,卡特对着爱德华说,上天堂务必回答正确两个问题:1,你找到生命中的快乐了吗?2,你为他人带去快乐了吗?

经常听到很多人讨论生命的好处,也经常听到人们说诸如:给世界留下了什么,或者改变世界就是生命的好处,也有人会说信仰和爱。更有洒脱的人会说痛快喝酒痛快吃肉就是人生的好处。

的确,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所以生命的好处对于每个人都会不一样。唯一相同的就是,在我们得知就要死亡的时候,总有那么多未完成的事情来不及履行,甚至好多都是想了无数遍的事情了,带着遗憾死去谁都不愿意,但是为什么平时活着的时候总也想不起来做呢?是因为我们不明白什么时候会死去,总以为我们时光很多。

遗愿清单这部电影其实是想告诉我们,把握此刻。没错,不管明天会发生什么,我只在乎此刻,也就是活在当下。心里的愿望在有机会的时候不要放下,要勇于追求,因为每个人都不明白明天我们会在哪里。

与活在当下意思接近的一句话就是,每一天都是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以前一段时光,我十分喜欢这句话,把它当成是自我的坐标来执行,那段时光,我发现自我的行动力变得十分的好,拖延的习惯也改善很多,可见,不是我们不努力,而是我们总是自欺欺人的告诉自我,我们还有太多的时光能够挥霍,但是事实上呢,也许每一天都是我们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了,所以,朋友,开始行动吧,不要让人生充满遗憾,至少,把我们想了很多遍的事情去做了吧,因为时光不等人,不是吗?

遗愿清单观后感(篇4)

前段时间去做了一次全身检查,去之前反复想打退堂鼓来的,可能是小时候体质太弱,吃药的时候比较多,以至我一直都有点讳疾忌医,很怕会检查出什么绝症,就算是真的有,在不知道的前提下,我心态好,可能都可以活得久点,过得开心很多,但是如果知道了,那剩下的日子就得被吓死了!

检查结果出来后,终于松了一口气,没什么大毛病,得的都是都市人的通病,医嘱都是:要注意休息,尽量不要熬夜,注意饮食以及营养搭配等。

昨晚看了《遗愿清单》,被剧中两位老年人的心态感染了。他们原本就是退休的年龄了,不过突然知道自己只剩下半年或者一年的日子,刚开始还是有点接受不了,但是慢慢地,他们就释然了,以及躺在医院里一边痛苦地化疗一边绝望地等待死神的到来,还不如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去做一些以前不敢做的尝试或者去实现一些之前一直没来得及实现的愿望,那么在那一天到来的时候,自己可以了无遗憾地笑着离开了。而且可能因为积极乐观的心态,原本被诊断最多只剩半年的爱德华还活到了81岁。虽然卡特并预计的一年还提前离开了,但是他最后是笑着走的。只要活着的时候是幸福的、有意义的,长短也就没那么重要了。

我没有认真地去考虑过生死的问题,但我希望,如果未来有一天,噩耗突然传来,我希望自己最后的日子也是在追求幸福的路上安然结束的。

遗愿清单观后感(篇5)

春天的花花草草,蓝天白云,总是让人想些风花雪月的事,对于“遗愿”,“死亡”这样的字眼,算不上是刻意避而不谈,但也没有谁会故意追着,赶着去说它。

某个下午,天色地渐渐暗下来,于是打开台灯看书,屋里没有其他人,她们回家的回家,狂欢的狂欢,早已习惯了一个人呆着。突然之间,心情差到了极点,一个字也看不下去了。窗外,有人在楼下嬉戏,笑声是那么清晰。但是黑暗,孤独却像一只巨大的手单单把我抓住。

打开电脑,随便乱翻着。看到了这部在电脑里已经住了一段时间的电影。不是什么特别的开头,也不是什么吸引人的故事情节,不过是两个老头在预知了生命期限后的一些看来疯狂的举动。完全的美国味儿,要是编成故事的话,肯定会放在《心灵鸡汤》里。尽管心情不好,但还是耐着性子看下去。我知道,那个有钱的老头不会就这么下去的。他们之间会有一场冲突。我等待着一场暴风雨。

终于,爆发了。“总统回来征求我的`意见,皇室成员和我一起进餐!”是的,他是一个骄傲的人,没有什么是他做不到的。他呼风唤雨,要什么就有什么,生活很潇洒,从来没有人看到他有难过的时候。但是,看着他气急败坏地敲打着餐盒时,泪就下来了,这是一个多么骄傲的人啊。

也许是为了煽情,也许是为了所谓的完整,她们在说:“他在哭吗?——我不知道。——他不是很快乐吗?”这真是两句糟糕透顶的台词。到这儿已经非常好了,接下来的根本就不需要再演下去了,那真的是在演戏。这里才是全剧的精华所在。

喜欢看那些骄傲的人流眼泪,不是心里不正常,而是这样的时刻真的很让人心动。在没有人的时候,在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觉得你无比强大的时候,你却偏偏一个人躲在角落里流下了眼泪。他们的心里到底在想什么啊?他们在经历着一种什么样的疼痛啊?斯嘉丽,白瑞德,罗切斯特先生,还有很多,他们流泪了。

不是他们屈服了,不是他们害怕了,也不是他们放弃了,只是在内心深处,他们从来就没有长大过。他们像倔强的孩子,从来不愿意在别人面前低头,不愿意服输,不愿意承认自己也和别人一样又脆弱的时候,他们就是这么坚持着自己,像被大人骗着的小孩,“只要你一哭,狼外婆就来了”。所以,他们从来不愿意在别人面前说:“我跟你们一样还害怕”。

那些骄傲的人都是活在童话里的小孩。

写这篇东西的时候,大学即将毕业,现在硕士即将毕业。这几年里,固执、自卑、无可救药的封闭,一如既往。实习一个月后,指导老师说,孩子你不要那么固执。我知道,一切都未曾改变。时间真的可以改变一切吗?我怀疑。

不愿一生就像他一样,把自己的心封锁直到白头。成长以示弱为起点。什么时候,承认自己脆弱了,承认自己没有那么强大了,承认自己也一样需要爱,需要别人了,那才是真正成长的开始吧。

遗愿清单观后感(篇6)

普通人,给别人带来快乐其实很容易,无需家财万贯,只要有一颗爱的心,时时去赞美别人,肯定别人,对方就会“良言一句三冬暖”地快乐起来。

前些日子看了电影《遗愿清单》,讲的是亿万富翁爱德华和汽车修理工卡特都因癌症住进医院,在被癌症宣判了死刑之际,他们如何去实现自我人生愿望的故事。

一天早晨,修理工卡特在病床上写写画画,爱德华很好奇,在不住地追问之下才得知卡特在写自我的“人生清单”,那是他刚上大学时哲学老师开出的题目,让学生们写出他们在人生旅途中想做想体验的事情。

卡特的清单上有:帮忙一个陌生人、大笑到流泪、欣赏最壮丽的风景等,他只是借“清单”上的条款梳理自我的人生,并没有要去达成的奢望。而被困在病床上百无聊赖的爱德华一开始嘲笑卡特,之后当他得知自我和卡特都只有半年的生命时,不知该如何去应对死亡的爱德华突然觉得这个清单太棒了,他补充了这张单子,加上了:亲吻世界上最美丽的女孩、文身、跳伞、去埃及看金字塔等愿望,并说服卡特和他一齐去实现那些愿望。一向觉得自我在为别人活的卡特下决心为自我活一次,不惜和老婆大吵一架,毫不犹豫地离开家人与爱德华结伴而去。

他们先去高空跳伞,一个被吓得半死,被教练推下飞机,还没到拉伞高度就把降落伞打开了;一个享受得不行,该拉伞时拖延不拉,把教练急了个半死……然后他们又去赛车,再到世界各地名胜游览,他们在一齐度过了又激动又快乐的时光。

一路实现各种愿望的过程,其实就是他们发现真实自我的过程。卡特之后真正明白家对于他的好处和他对老婆的真实感觉。她爱卡特,但是她的方式却是他一向抗拒的,他觉得她在控制他、自以为是地替他安排一切。而当他从爱的角度去感受,就完全不一样了……

影片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他太太说卡特的一句话:走之前,他像一个陌生人,当他回来的时候她发现自我的丈夫回来了。是丈夫,而不是那个叫“丈夫”的人。而爱德华也勇敢地应对自我的心,找到了生命中真正的快乐。

在卡特的葬礼上,他的发言令人动容。他边讲边画掉了“帮忙一个陌生人”一项—他帮忙卡特实现了自我的人生遗愿,他之后画掉了“亲吻世界上最美丽的女孩”一项,他亲吻了自我的外孙女……他们彼此都给对方最后的生命带来了生机,并让各自的生命彻底圆满。

卡特因为家庭拖累没有完成大学学业,没能实现当一个历史老师的梦想,但是他博览群书,知识面十分广。当他们两人游览埃及金字塔时,卡特很严肃地告诉爱德华,埃及有个传说,人死后到了天堂,天使会问你两个问题,回答的资料会决定你的最终去向。

第一个问题是:你的一生快乐吗?

爱德华听后沉默不语,虽然他拥有无数财富,能够得到世界上最奢华的享受,但他明白自我并不快乐,于是他催卡特讲下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你在自我的一生中是否帮忙过别人找到快乐?

爱德华听了更加郁闷。他脾气暴躁,待人苛刻,离过4次婚,唯一的女儿也和他断绝了关系,他给他人带来的大概都是痛苦,根本与快乐背道而驰。但是他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帮卡特找到了快乐,也给自我带来了快乐。他感谢卡特在他生命中最后的陪伴,卡特又何尝不是,他们成全了彼此。

我们普通人,给别人带来快乐其实很容易,无需家财万贯,只要有一颗爱的心,时时去赞美别人,肯定别人,对方就会“良言一句三冬暖”地快乐起来。看完这片,我久久难以平静。我也问自我:我一生够快乐吗?我帮忙过别人快乐吗?

遗愿清单观后感(篇7)

电影在放映到28分钟的时候,卡特对爱德华说:曾经有这么一个调查,有一千个人被问及“若有可能事先获知,想不想知道自己死亡的确切时间,96%的人选择了不想。只有4%的人选择了想。

其实,我也是属于那4%的人。如果有这种可能,我当然想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离开这个世界。因为,我会利用剩下来的时间,去完成自己想做而又一直都没有时间或者机会去实现的事情。就像电影里两位主人公诠释的故事。其实,早在很久以前,就有人这么做过,曾经在网上看过一篇报道。国外有一个男的,当然,他并没有像电影里的主角一样得了绝症。他是个健康的人。但是有一天他突然放弃他现实生活中一切。背上背包离开了家。他用一张纸,列出了大大小小五十个愿望,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逐一去实现。现在,不知道他的五十个愿望是否都已经全部实现,如果都实现了,离开人世的时候至少就不会有那么多的遗憾了。

人,如果知道自己的生命何时结束,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也许会有很多人害怕,或者恐慌。但是,我想我会是高兴的。因为我知道该如何安排自己剩下来的人生。或者,我也曾经做过这样的事情,因为,每一年,我都会选择一个时间,用自己的方式写一封“遗书”。但,那仅仅是对自己若是发生意外突然离世而准备的。并没有想过,自己还有些什么是需要在活着的时候去实现的。或者,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利用最后的时间去疯狂一把,去为了自己想要的而放肆一把。

我想,我也需要一份《遗愿清单》。找个时间,好好想想。我还有些什么是想要去做的。

山海情观后感简短1500字精选


每个人的作文本都留下过自己美好的时光,作文不止是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也是一个人内心的表达。一篇好的作文还是非常费脑子的,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山海情观后感简短1500字精选",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山海情观后感简短 篇1

山海情观后感一

很久没有看到这么有“质感”的国产电视剧了,每一个角色、每一个事件、每一份感情都充满了真挚且纯良的“质感”。导演很聪明,方言很讨巧,拉进了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唯一的不足就是太短了,涉及到的很多“有争议的问题”,都可以挖掘得更深入。

我非常喜欢马喊水(张嘉译饰)这个角色,喜欢到超过其他所有角色。在他身上,我感受到了一种亲切。他是一个非常“理想化”的“人”,什么意思呢?就是几乎接近完美。按照他的人设:传统守旧、贫苦半生、文化程度低、没有远见......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面对所有几乎违背他人设的重大事件时,都表现出了一种一反常态的通情达理。我觉得正是因为他身上的那种温和、“佝偻”、感恩、共情的亲切,让反差毫无违和感。可能会有人觉得他仅仅是出于私心,在支持儿子的工作,但我每每看到他的神态、动作甚至背影时,我都觉得他是公大于私、集体大于个人、他人大于自己。他是真正“大写的人”,屹立在每一个时代。

《山海情》的历史背景,我之前毫无接触,完全想象不出那是怎样的“难”和“难”。我后来查阅相关资料,有一个描述比较直观——“西海固”曾在1972年被联合国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剧中并没有重点描绘它有多么不适宜人类居住,反而更多地在呈现

解决问题时所出现的复杂且真实的人性。

除了主线故事以外,剧中还提到了一些至今都还有争议的问题,比如支教、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辍学务工、留守儿童、男女婚嫁等。我不知道为什么拍得这么短,只有短短的23集,如果可以拍得再长些,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深入展开,一定会是年度最佳甚至国产剧Top10。

让我惊喜的还有剧中出现的《武林外传》原班人马:佟掌柜(杨县长)、郭芙蓉(吴月娟)以及莫小贝(秀儿)。喜欢的演员再次同框的喜悦,恍如隔世,无以言表。让我惊喜的还有李水花的扮演者热依扎,演出了那个时代的女性的“倔强”与“朴实”,十分精彩。

山海情观后感二

最近电视剧《山海情》热播,该剧艺术再现了闽宁扶贫协作的感人故事。1996年,中央确定福建对口帮扶宁夏,20多年来,一批批援宁扶贫干部真心奉献,一波波闽商在宁创新创业,一代代宁夏贫困群众在福建稳定就业,为推动宁夏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像剧中马得福这样的扶贫干部们是跨越山海共同致富的骨干担当,是“山”“海”“情”的最佳代言。

山花落尽山长在,终日看山不厌山。扶贫干部要有山一般的意志坚决响应党的号召,闻令而动,尽锐出战。剧中扶贫干部马得福也曾对政策一知半解,当村书记向他解释清闽宁协作的重大意义时,他眼中看到了未来,脚下坚定了步伐。东部支援西部20多年来,党中央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得到有效实施,形成了把扶贫开发作为重心,把产业协作扶贫作为关键,把生态环境改造作为基础,把激发内生动力作为根本的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格局。在“马得福们”带领下,村民们的腰包鼓了,笑声多了,村里小康住宅鳞次栉比,通村公路整洁干净,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村中一片繁荣盎然的景象。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扶贫干部要有海一般的伟力努力克服艰难险阻,铆足干劲,攻坚陷阵。都说“贫困群众要脱贫,扶贫干部先脱皮”,在艰苦条件下、在百般困难中“马得福们”以“越雪山、涉险滩”的精气神,啃下扶贫这块“硬骨头”,成长为担当重任、能打硬仗的高素质干部。他们不断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不断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的大布局,为的就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

生成泽广时芳茂,鱼水情通乐韵谐。扶贫干部要时刻情牵百姓,心系民生。“马得福们”深知脱贫攻坚是干出来的,靠的是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干。扶贫干部要将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扶贫,激发起乡亲走出贫困的内生动力,凝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力量。要常奔波于田间地头、常穿梭于农家小院,让大家闻到扶贫干部身上的泥土味儿。贫困户贫困的原因千差万别,因此,扶贫路上切忌搞“一刀切”,扶贫干部务必要结合每个贫困户的特点和原因,逐人逐项走访摸底,询查贫困现状、探寻贫困根源,针对贫困户不同致贫原因“靶向用药”、“一户一策”,真正做到量身定做、精准施策。

山海相会,东西协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落下。扶贫干部当不以山海为远,勇挑责任重担,提高工作水平,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不懈奋斗。

山海情观后感三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基层事务纷繁复杂,青年干部在开展群众工作时,经常会遇到这类问题:群众对我们不信任、不理解、不放心,工作难以开展,自身感到挫败,怎么办?对此,我们需要多一些“信心”“诚心”与“恒心”,收好用好“三心”小妙囊,探索高效解决群众问题的途径。

用好“信心”小妙囊,以自信之心安群众之“忧心”。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电视剧《山海情》中吴月娟的原型人物“福建林主任”林月婵,第一次站在宁夏这片土地上时,甚至难以相信人们可以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但她并没有被眼前景象吓退,而是秉持破釜沉舟的勇气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信心,挨家挨户动员百姓走出大山、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当今世界正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站在“两个一百年”的交汇点上,必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困难。此时,基层干部作为建设祖国的生力军,一旦畏缩不前,人民群众又怎能看到希望?基层干部只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敢在关键时刻站出来、冲到前线,才能以一往无前的信心感染群众,使群众放下“担心”与“忧心”,汇集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共同办大事、下好全国一盘棋。

用好“诚心”小妙囊,用真诚之心解群众之“疑心”。谁把人民扛在肩上,人民就把谁放在心上。笔者近期参加了入村摸排疫情防控情况的工作,感慨良多。在摸排过程中,村干部对每家每户的情况了如指掌,群众对我们十分热情,不排斥、不拒绝,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有个别群众依然心存疑虑,此时干部耐心十足、情理相融地讲解疫情防控政策的重要性,为之解惑、消除村民“疑虑之心”,从而获得村民的理解与支持配合。基层工作中可能会遇到各种群众不理解的情况,此时基层干部应当沉下性子静下心,讲群众听得进、听得懂的话,以真心实意对待群众,群众必将给予你同样的反馈,如此方可协力配合、共克难关。

用好“恒心”小妙囊,以贞恒之心应自身之“初心”。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三十二年如一日的“守岛英雄”王继才,跨越2000公里持续20多年的福建宁夏“山海情cp”……无不是在以恒心涵养初心。打铁还需自身硬,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广大青年干部必须细之又细、实而又实,在处理基层繁杂事务时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软肩膀挑不起硬担子,提高自身能力需要有恒心、有毅力。一方面,基层干部应当持之以恒学习理论知识,用坚实的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另一方面,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也至关重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脚踏实地、稳扎稳打,才能筑牢为民服务的“初心”。

基层干部与群众距离最近、接触最广,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们的工作为群众生活带来的变化,也可以实实在在地体会到百姓的幸福感。新征程已经出发,我们更应用好“三心”小妙囊,以基层为青春的主战场,让梦想成奋斗的硬基石,勤做人民群众店小二,争当为民服务孺子牛!

山海情观后感四

习近平总书记给福建寿宁县下党乡的乡亲们回信,祝贺他们实现了脱贫,鼓励他们发扬滴水穿石精神,走好乡村振兴之路。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决胜关键阶段,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啃下这些“硬骨头”,还需发扬滴水穿石的精神。

滴水穿石贵在“准”,瞄准目标不放松。滴水惟有对准石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滴下去,才会造就出滴水穿石的神奇。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指出,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做好当下的脱贫攻坚工作,必须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减少不必要的报表材料、形式主义的检查督导和走马观花的调研活动,切实给扶贫一线干部“减负”“松绑”,让他们全力出战,确保目标不变、靶心不散。

滴水穿石贵在“恒”,牢记使命不退缩。滴水之所以能够穿石,靠的就是日复一日的坚持,靠的就是永不退缩的韧劲,靠的就是愚公移山的执着。福建寿宁县下党乡这个曾经偏远闭塞的闽东山村,正是干部群众三十年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以滴水穿石的精神,将昔日“九岭爬九年”的穷乡僻壤建设成为今天“天堑变通途”的美好家园,走出了一条极具样本意义的“摆脱贫困”之路。做好当下的脱贫攻坚工作,就要像下党乡的广大干部群众一样,坚定信心不动摇,咬定目标不放松,把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走稳走实,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

滴水穿石贵在“柔”,扬优成势破难题。道家认为,天下柔者莫过于水,而能功坚者又莫胜于水。水以柔克刚,能滴水穿石。做好当下的脱贫攻坚工作,既需要立足于实际又胸怀长远的实干,也要一步一个脚印的苦干,更要配合善于钻研、科学合理的巧干。面对一些贫困群众脱贫意识不强、内生动力不足、“等靠要”思想严重等问题,必须转变扶贫方式方法,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大力开展精神扶贫,从强化贫困群众脱贫意识着手,注重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让脱贫具有可持续的内生动力。

山海情观后感五

8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福建省寿宁县下党乡的乡亲们回信,祝贺他们实现了脱贫,鼓励他们发扬滴水穿石精神,走好乡村振兴之路。三十年来,下党乡的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嘱托,前赴后继,一以贯之,以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精神,将昔日“九岭爬九年”的穷乡僻壤建设成为今天“天堑变通途”的美好家园,走出了一条极具样本意义的“摆脱贫困”之路。

纸短情长,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情真意切、饱含深情、语重心长,充满了对下党乡乡亲们、对八闽儿女的深厚感情和深切关怀,也激励广大基层干部在扶贫工作岗位上精准发力,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埋头苦干,力争把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走稳走实,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

走稳走实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要精准。政策能否精准得到落实,关键在于制定政策者是否真真正正了解基层贫困现状,是否摸清贫困户的需求和制约脱贫的因素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三进下党”的故事已家喻户晓,而其中的精髓更是基层干部学习的重点。作为基层干部,我们是政策的宣传员,唯有熟读政策,才能更好地做好扶贫工作,切实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目前,仍有个别干部,因自身不熟悉扶贫政策,对政策解读理解不不透,不清楚贫困户现状,导致在指导贫困户脱贫过程中无从下手,胡乱施策,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脱贫攻坚进度,也给贫困户带来损失。“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走稳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就要求基层干部要心存滴水穿石的坚持之心,不断开阔进取,集思广益,牢牢把握脱贫攻坚的正确方向,深入分析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实际情况,在“精准”上下更大功夫,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进行帮扶,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尽最大能力让扶贫政策真正发挥作用。

走稳走实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要务实。虽然目前脱贫攻坚工作成绩斐然,但必须引起注意的是,热衷于做表面文章,形式主义的问题依然存在。一些地区将大部分精力用在填表上,根本没有精力去搞脱贫攻坚的实际工作,没有工夫去帮助贫困人口。这样看起来好看,督查时资料很全,但实际上扶贫工作根本就没有实际效果,也严重影响了脱贫攻坚的进度。“扶真贫,真扶贫”,在冲刺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的征程上,只有毫不松懈才能笑到最后。面对形式主义问题这最后一块短板,要有立抓立改的精气神,也要有“滴水穿石”的坚定决心,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脱贫攻坚工作就是要实打实干,切实防止形式主义,不能搞花拳绣腿,不能搞繁文缛节,不能做表面文章。作为基层干部,不仅要如实做好相关扶贫数据统计,将扶贫工作公开透明,保证扶贫工作经受的住群众及网络媒体的监督考验,严防脱贫攻坚工作走过场、打折扣,更要坚持深入田间地头走访调查,摸清致贫所在,了解群众需求,不断提升扶贫工作业务技能水平,帮助贫困户开扩发展渠道,发展特色产业,切实提高贫困户受益,真真正正扶贫。

走稳走实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要扶志。目前,一些地区的少数困难群众在思想上与国家扶贫的预期目的还存在不小的差距,甚至一些人还以当选“贫困户”为荣,自得其乐,不思进取。实际上,精神贫困比物质贫困更可怕,一个人的物质贫困可能只是一时,但精神贫困可能伴随一生。“扶贫先扶志”,小康不是别人送的,是靠自己创造的。最后这一关键的一公里,要转变贫困群众的“等靠要”思想,改变部分贫困群众认为国家支持、干部帮扶是“理所应当”的观念,改变“吃喝拉撒靠政府”的不良风气,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只有当贫困群众靠自身振作起来,学技术、学经营、勤劳作、善持家,政府帮一把,自己蹬一脚,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才能真正走完。

山海情观后感简短 篇2

百年风雨砥砺,世纪沧桑巨变。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等等,这一切的变化,无一不展示中国共产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伟大历程。

最近,为献礼建党百年,一幅恢弘的荧屏长卷正迎着xx年的新年朝晖铺展开来。《山海情》这部影视剧也正在热播,这部剧背景中的__,从戈壁变绿洲,一批批扶贫干部的坚守和努力看得我泪眼婆娑,一幕幕往事让我想到了自己的家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回忆的卷轴由此展开。

发电机到长明电。小时候,家里通电还是靠人工发电,一到夜里十一点就停电,家里人就要点起蜡烛来照明。若是遇到恶劣天气,那自然也是要摸黑的,儿时,遇到大风天,西北风吹得窗户作响,奶奶会抱着我围坐在火炉旁,给我讲着他们初来新疆的故事。1999年,家家户户通了电,再也不用人工发电了,发电室的李爷爷也下了岗,但是他很高兴,他说,“这样下岗,早下几年我也愿意!”

压井水到自来水。我们家那儿风沙大,土地盐碱化严重,当时井里打出来的水都是红褐色的,不能直接饮用,澄上一晚上之后,桶底堆积上一层厚厚的白碱,长期饮用,牙齿上会结有黄褐色的斑,家乡人一口的黄牙,就是饮过家乡水的最明显印记。xx年,连队的广播站开始广播,下周一开始通自来水,当清澈的自来水从水龙头里汩汩流出,我用手捧着喝了好几大口,现在仍依稀记起那时的味道,甜!

土泥路到柏油路。上学有多远,小的时候没个概念,只知道每天上学都是几个连队的小伙伴结伴同行。披星戴月的摸黑上路,在太阳露出山头的时候能走到学校,又长又窄的羊肠土路,我们要走1个小时左右,走过田埂,翻过水渠,小小的肩膀上还背着大大的书包,要是碰上下雨下雪天那就更是寸步难行了,耗时更耗力。__年,再回到家乡时,发现土路早已不见,笔直的柏油路四通八达,从学校再到家门口的距离也不过是二十分钟左右,我暗想,要是这路早几年能修好,我不知能多睡几个懒觉。

柴火炉到电暖器。柴火炉子,可能现在很多小朋友都没见过,但我小时候,家家户户就是靠这个来取暖,小小的炉子,要承担温暖整个家的“重任”.这种小火炉“能量”有限不说,风险系数还极高,每年冬天连队中煤毒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__年,家里开始忙乎起来,说是要通暖气了,父亲把旧铁炉子清出了家门,恭喜它光荣“下岗”,母亲一面清理煤灰一面开心地说,“这房子要重新粉刷一下,煤烟熏的屋子里灰蒙蒙的,以后通上暖气,房子里只会更亮堂!”

地窝棚到住宅楼。九几年的连队里还是稀稀拉拉的破土块房子,一刮风,黄沙漫天,风沙吹到脸颊上,割得脸生疼,迎着风走路,都会觉得喘上不气来,整个连队荒凉又破败。我父母那辈他们都住过地窝子,那个下面顶着四根棍,上面盖着芨芨草的地窝棚。到我这代好些了,住上了土块房,顶棚是用报纸糊出来的,每个深夜都能听到顶棚上窸窸窣窣老鼠跑过的声音。这样的房子陪我渡过了整个童年。__年,我家连队的房子变成了畜牧小区,连队的房子也置换成团里的住宅楼,我还记得搬家那天,奶奶一步三回眸不舍的看着曾经的家,对我说,“我还没想过,我能活到住楼房的一天。”

忆往昔时内心风浪起。如今,作为基层干部的我在多个岗位上辗转,未瞧见森林却识得树木。这个百年变革中我是受益者,我希望在下一个百年历程中,能在人生最华彩的阶段像剧中马得福同志那样活过、梦想过、追求过、沸腾过。以后我们再谈论理想和信仰,亦不是遥远的词汇。

山海情观后感简短 篇3

从总书记的回信看基层干部的初心与坚守

习近平总书记给福建省寿宁县下党乡乡亲们的一封回信火了!

总书记在信中表示,“车岭车上天,九岭爬九年”,经过30年的不懈奋斗,下党天堑变通途、旧貌换新颜,乡亲们有了越来越多的幸福感、获得感,这生动印证了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道理。希望乡亲们继续发扬滴水穿石的精神,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久久为功,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积极建设美好家园,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曾三进下党调研指导扶贫工作。1989年7月19日,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乘车近3个小时、步行2个多小时,冒着酷暑到下党乡访贫问苦,帮助解决发展难题。

这样的初心与坚守,不正是我们这些年轻乡镇基层干部所应该学习与践行的吗?

要有一颗为民的心。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基层干部直接和老百姓“打交道”,工作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的第一线。虽然工作有苦,有泪,有过抱怨,有过不甘,但更要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百姓谋幸福。时代楷模黄文秀放弃大城市优渥的工作,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这正是她心怀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新时代的基层干部,更应该保持一颗纯粹的“初心”,树牢为民服务的宗旨,勤练腿功,多走到田间地头,多走到群众中去,从深层次上了解群众的诉求,为人民群众办好事、服好务,真正为群众带来实惠。

要有一股担当的气。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党员干部要“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在乡镇,大到乡村振兴、征地拆迁、“两违”整治、扶贫攻坚,小到解决矛盾纠纷等等,一众担子无一不是压在镇村干部身上。因此,乡镇干部更要具备敢于担当的精神,敢于攻坚破难,冲锋在前。“玉不琢,不成器”。在基层一线中经受锻炼和磨砺,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能力,是年轻干部成长中的宝贵财富。在困难和挑战中发挥我们的朝气和激情,敢于担当、敢闯敢试,方能在基层建设中更好地贡献力量。

要有一种坚韧的劲。基层干部向来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思想准备。默默奉献、坚守如初是基层干部的美好德行。但是,有些年轻基层干部,刚来时意气风发、吃苦耐劳,可没过几年就变成了“老油条”,把初心与使命抛在脑后,或是变成“孙连城”似的“懒官”,或是一心只想离开艰苦的乡镇。“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年轻基层干部要戒骄戒躁,永葆初心与使命,静下心俯下身子扎根基层,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持之以恒,乐于奉献,真正做乡村发展的建设者,做人民群众的暖心人。

山海情观后感简短 篇4

调查研究当有“三怕三不怕”

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同志指出,“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因此,我们需要时时了解社会情况,时时进行实际调查。”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习近平总书记在20xx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年轻干部要提高调查研究能力。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一枝一叶总关情”,惟民心民意民忧不可无视,要想摆脱“花拳绣腿”的“假把式”,就要扎根中华大地,在深入一线深入群众调研之中,切实做到“三怕三不怕”,方能练出真功夫、好功夫。

怕民心会辜负,浑不怕苦。“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民为邦本,未有本摇而枝叶不动者”等经典论述,揭示了古今中外历史发展的铁律: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习近平早年在福建宁德近两年的工作中,便带头“四下基层”。1988年9月,他刚入职就对闽东九县进行了深入的调研,他指出,“闽东,交通闭塞,信息短缺,是小农经济一统天下”。他用“老、少、边、岛、贫”五个字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的闽东。经过长时间的调研,他根据闽东的自然优势和农业特点,提出山海田共同发展,乡镇企业,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使更多农民走上致富道路。“宝剑锋从磨砺出”,真本领从来含糊不得,年轻干部从不谙世事的毕业生,到成长为运筹帷幄的党员干部,这中间调查研究的苦功夫一点不能少下。要有敢于练出“铁脚板”的决心,以一副古道热肠,在行走之中涵育一份为民深情,和群众“心连心”。年轻干部要摆脱怕“苦”的小心思,主动走出“雨淋不到、太阳晒不到”的“空调房”“舒适圈”,主动到栉风沐雨的实践之中,砥砺家国情,涵育为民心,锻造真本领。“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惟有怀着“不怕风吹浪打”的执着,锻造“铁脚板”,方能练就“胜似闲庭信步”的真功夫、好功夫。

怕民意摸不准,浑不怕累。什么是老百姓心中所盼、心中所念之事,什么就是党员干部吃力当劲的地方、凝心聚力的所在。开展调查研究势必要吃准民意,才能避免主观主义、官僚主义的错误,才能在上级政策和群众期盼之间找到契合点,才能避免“好心办坏事”或是“有心无力办不成事”。“扶贫之花”黄文秀初次来到大山深处的百坭村,面对群众质疑的目光和“镀镀金”的臆想。为了取得乡亲们的信任,黄文秀直接住到村里,翻山越岭、进村入户访贫问苦,手绘“民情地图”,学说方言,帮着大伙儿扫院子、干农活,在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的融入中,渐渐地,大家从心底里接受了她,专心跟她搞发展,一举打开了全村脱贫工作的新局面。年轻干部手无缚鸡之力,若不通晓基层的语言,掌握基层的“路数”,单靠一纸文凭、一张任命,是无法成为群众的“贴心人”的,更遑论施展才华,一展抱负。“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耕耘一分才”,年轻干部唯有走进群众的家门,接过群众的板凳,端起群众的茶碗,在和群众的“面对面”沟通交流之中,才能把准政策的“堵点”,摸清群众的“心结”,把脉发展滞后的“症结”,才能在融入民心域情之中打开思路,开出“良方”,给出破题的“真经”,才能在“狗不叫”干部的赞誉声里,让青春之花温情绽放。

怕民忧思无解,浑不怕难。面对群众期盼解决的问题,有难易之别,有反复之痛,但“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百姓之所难,党心之所聚,众望之所归。年轻干部可以有本领不够、民忧无解的担忧,但不可有畏难避事的行为,“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年轻干部当有“偏向虎山行”的闯劲,拿出真才实干,在难题面前,发扬“钉钉子”精神,在一锤一锤敲击声之中和群众“一条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在我们党的历史和实践中,“要有正确的措施,就要做调查研究工作”。调查研究是了解情况也是推动工作的过程,是联系群众也是为民办事的过程,年轻干部不能在群众的闹心事、烦心事、难办事面前躲着走、绕着走,不能推脱、不能“装睡”,要有股子年轻人的“闯劲”,面对脱贫攻坚、全面深化改革、疫情防控等急难险重问题要保持“小老虎嗷嗷叫”的战意,坚持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凡是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去调查研究”,浑不怕难,做到“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实现党心民心“一条心”,在啃改革发展中一块块“硬骨头”的深入调查研究之中,实现“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的高妙境界。

“怕”是因为心中有爱,心中有责,心中有担当;“不怕”是因为心中有党,心中有国,心中有民。调查研究是党心民心融通的桥梁,和人民偕行共进,则一无所惧,则天下无不可成之事。当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十四五”展开的生动画卷,年轻干部惟有和人民心贴心、心连心、一条心,主动参加调研,勤于接受实践的磨砺,才能练就一身硬功夫、真本领,方能披荆斩棘、乘风破浪,成就一番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伟业。

山海情观后感简短 篇5

以“滴水穿石”精神决胜脱贫攻坚

习近平总书记给福建寿宁县下党乡的乡亲们回信,祝贺他们实现了脱贫,鼓励他们发扬滴水穿石精神,走好乡村振兴之路。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决胜关键阶段,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啃下这些“硬骨头”,还需发扬滴水穿石的精神。

滴水穿石贵在“准”,瞄准目标不放松。滴水惟有对准石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滴下去,才会造就出滴水穿石的神奇。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指出,到20xx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做好当下的脱贫攻坚工作,必须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减少不必要的报表材料、形式主义的检查督导和走马观花的调研活动,切实给扶贫一线干部“减负”“松绑”,让他们全力出战,确保目标不变、靶心不散。

滴水穿石贵在“恒”,牢记使命不退缩。滴水之所以能够穿石,靠的就是日复一日的坚持,靠的就是永不退缩的韧劲,靠的就是愚公移山的执着。福建寿宁县下党乡这个曾经偏远闭塞的闽东山村,正是干部群众三十年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以滴水穿石的精神,将昔日“九岭爬九年”的穷乡僻壤建设成为今天“天堑变通途”的美好家园,走出了一条极具样本意义的“摆脱贫困”之路。做好当下的脱贫攻坚工作,就要像下党乡的广大干部群众一样,坚定信心不动摇,咬定目标不放松,把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走稳走实,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

滴水穿石贵在“柔”,扬优成势破难题。道家认为,天下柔者莫过于水,而能功坚者又莫胜于水。水以柔克刚,能滴水穿石。做好当下的脱贫攻坚工作,既需要立足于实际又胸怀长远的实干,也要一步一个脚印的苦干,更要配合善于钻研、科学合理的巧干。面对一些贫困群众脱贫意识不强、内生动力不足、“等靠要”思想严重等问题,必须转变扶贫方式方法,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大力开展精神扶贫,从强化贫困群众脱贫意识着手,注重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让脱贫具有可持续的内生动力。

山海情观后感简短 篇6

超7万人打出9.4分,好评率高达95,年底第一口碑好剧《山海情》迎来了大结局!

这样分数,在国剧历史上确实可以占得一个席位,而在近些年的国剧市场也是跻身最高位。

正午阳光,超豪华戏骨阵容,一个个响亮的招牌,不仅是该剧的亮点也是保证。

演技不用说,剧情更是精彩,方言成为特色,虽然在收尾几集显得有些仓促突兀,但是丝毫不影响该剧的整体质量。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这是收尾的一句话,印证着一代人两地人的二十年奋斗征程。

昔日的干沙滩成为了今日的金沙滩,从苦瘠甲天下到塞上江南之梦成为现实。

历经马得福的一次次劝导,最终乡亲们终于开始告别涌泉村!

只听见马喊水最后一次喇叭喊话,一声“再见”让乡亲们忍不住落泪,喊水大叔也失声痛哭。

乡亲们做着百家宴,马喊水报着天气预报,“明天是个晴天,出太阳,没风雨,适宜远行……”

“这是涌泉村最后一次开喇叭,下一次,就到闽宁镇了,父老乡亲们,再见!”

穷家难舍,故土难离。

这一次的诀别就是永远的告别,祖祖辈辈都生活的村落将不复存在了!

但是对于乡亲们来说,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后辈们开始新的扎根,开创新的生活!

涌泉村终于搬迁了,可是对于张树成书记来说,再也看不见这盛况。

一心为公,一心为民!

从最开始苦口婆心地劝导,甚至大打出手,到如今的终于全体搬迁,吊庄一去不复返,而全新的闽宁镇正在崛起。

但是郑书记却走了,不幸的离世,显然让乡亲们唏嘘感叹,又少了一个好书记。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

马得福看着张书记的黑白照内心是悲痛的,他是张书记一点点提拔上来的,但是最终没有一起走到最后。

而马得福被举报的事情已经查清,组织还了他清白,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上,而一心挂念的三级扬水工程也竣工,水和希望正在浸润着这片土地!

水花的丈夫永富装了假肢终于站了起来;水旺和妻子的大药房也终于开了起来;麦苗开启了劳务公司,尕娃做起了物流公司。

美丽家园正在建设之中。

而在最后,来到了2016年,新的一代正在成长,而得福们也早已为人父母,事业有成。

得福青侠、得宝麦苗、水旺、尕娃他们的孩子也开始了“逃家”。

在得花的带领下,新时代的“逃家”正在上演,他们是想要逃离枯燥的都市生活,无趣的学习,去寻根,去放飞。

而得宝尕娃们也像他们的父辈曾经担心自己“逃家”那样担忧起了孩子们!

一次首尾呼应的“逃家”,一次令人感动的寻根之旅。

苦瘠甲天下穷山沟变成了绿水青山的塞上江南。

《山海情》好哭又好笑,壮阔又波澜。

不管是得福得宝一代的拼搏奋斗,还是喊水大有一辈的坚守,每一代人都有着每一代人的使命和责任。

水花、白老师一次次感动我们,马得福、陈金山一次次逗乐我们,得宝麦苗的爱情令我们动容,得福得宝的兄弟情令我们敬佩。

《山海情》已经大结局了,可是闽宁人前进的步伐永不停息,每一个人为生活打拼的人永不止步!

山海情观后感简短 篇7

如果我现在想给大家推荐一部剧的话。我觉得让我更加清晰的认识到的是我们现在所处的大环境是非常好的。因为国家给了我们非常便利的优惠的政策与条件,相对于那个非常贫困的年代。我觉得我们现在的生活是非常美好的,因为我们的生活现在在逐渐的。方便逐渐的便利,就像我们西海固人民,但是冒着那种漫天风沙的那种环境,不断的刻苦不断的努力,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回报。所以说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年轻人,我觉得我们应该有这样一种敢于面对挑战与勇气的这样一种获利,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在不断成长的。而这种成长带给我们的我想不仅仅是一些生理方面的一些变化,可是心里面的更是那种潜藏的更是那种。潜移默化的一种变化,我想入这种变化,带给我们每个人更多的而言的可能就是那样一种着急喷勃的动力,让一种朝着我们梦想不断迸发的勇气,让我们一起为了我们明天的美好而努力吧。

现在的我们都在为了美好的明天而努力,我们现在所处的大环境正是在这样的一个非常美好的氛围之下的,我们知道,对于我们每一个人而言,我们的快乐就是我们自己所创造的,我们的希望就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感到快乐的,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我所希望的就是我们能够感受到我们内心所迸发的勇气,因为我们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人,我们都有我们自己的选择,我希望我们大家可以更加深刻的感受到我们内心的悸动,我希望大家都可以简单的快快乐乐的长大,我希望我们都能够成为那个最佳坚强的人,因为我们的成长不是给别人看的,是给我们自己看的,我们的快乐是我们自己真真切切所感受到的,你说难道不是吗?

山海情观后感简短 篇8

定让沙滩“干”变“金”

两会闭幕后的首次国内调研,习近平总书记选择了宁夏。对于宁夏,有一件事让习近平牵挂了20多年,那就是他在福建工作时直接推动的一项福建与宁夏对口扶贫工作——“闽宁协作”。当时,在调研西吉移民搬迁的吊庄玉泉营时,还在福建任职的习近平提出了建设闽宁村的设想。村子选址和名字当时都是由习近平定的,“闽宁”,福建与宁夏的简称合并。当时他坚定地说:“闽宁村现在是个干沙滩,将来会是一个金沙滩。”当年只有8000人的贫困移民村已成了拥有6万多人的“江南小镇”,“闽宁村”也升级成了“闽宁镇”。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在扶贫事业上,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提供了科学的指引。我们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为民情怀和实践。在为民的道路上,通过立志、立行、立业,奋力把一个个“干沙滩”变成“金沙滩”。

见民疾苦,要立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志从何来?志要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中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是习近平总书记使用频率最高的典故之一,也反映出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民生深深的关切,为民而立志。志在人民面临的困难之中。作为党员干部,要常问:身边群众的所困是否已入目?眼中要有“光”,能随时发现问题。志在人民发展的需求之中。作为党员干部,要常思:身边群众的所需是否已入脑?思中要有“法”,有助民需之良策。志在人民未来的意愿之中。作为党员干部,要常省:身边群众的所盼是否已入心?心中要有“梦”,为民而追梦。一句话,就是为民解困、助需、达愿,是否真正做到了专心而致“志”。

解民之忧,要立行。何以解民忧?在细微处、在关键处见真章。其中,时间和效率就是重要的衡量。对群众找上门的事,解决时要有时间观念,莫让群众干等着,等得不耐烦,甚至是等得失去信心。倘若如此,那真正失去的就是民心。要有为民办事如热锅上的蚂蚁那样的“急”,不解决好就如坐针毡这样的“行”。对群众找上门的事,还要考虑到:要减少群众办事的成本。要能在不扰民的前提下,让群众少跑腿,让群众少出力,在不劳民的默默无闻中,在自己一点一滴的春风化雨中,解民之忧。更要主动察民之苦,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发动一切能发动的力量而主动为之。时时能跑到发展的前头,事事能做到群众的心坎里。在发展中解民忧,在无形中去民愁。

为民奋斗,要立业。为人民奋斗是永恒的,永远在路上。我们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事业中去。要以此来立业。“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就是对人民最深情的告白,就是融入为民事业最生动的体现。要为人民群众不断立好业。牢记要“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要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决打好打赢各项攻坚战,以胜利为人民的事业“背书”。风气正,则事业顺。也要为群众树好民风。俗话说,正己才能正人。要为民树好风气,关键是自身的作风建设要硬要实。要坚定理想信念,使命时刻在肩,守牢初心。要知敬畏、存戒惧、时刻警钟长鸣,筑牢底线。以良好党风,带动政风民风。

奋斗之路漫漫,为民奋斗最幸福。我们要“徜徉”在这漫漫的幸福之中,接续奋斗,不断向人民群众交出合格答卷。

山西观后感


今天编辑为大家带来了一篇与“山西观后感”有关的优质文章,寻找一部称心如意的影视作品着实不容易,追剧的过程中,我们的思维也会随着剧情的变化而不断发生起伏。而深度的观后感需要具备独立思考和别出心裁的见解,它也是观众与导演之间的一段心灵沟通。你觉得片名中哪些情节能够让你永远难以忘怀呢?

山西观后感 篇1

太原机场、东航山西分公司等单位的干部群众看完专题片后纷纷表示:片中的一个个画面,回顾了山西疫情防控的全过程。山西能取得这样出色的成绩,让人由衷感到自豪,山西真棒!

左宝旭,是太原机场急救中心的一名医生,她说:“太原机场是省内最大的航空口岸,航班多,人流量大,每天都要接待大量旅客,在严防境外输入方面责任重大。专题片一幕幕让人触动、感动。山西疫情防控的成效,让人激动,也更加坚定了每个人的必胜信心。”

东航山西分公司党委工作部的王洁说:“专题片里医护工作者与家人告别、无畏出征支援湖北的场景,让我的记忆再一次回到了疫情防控形势最严峻的那段日子。从1月26日接到为山西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护航的任务,到3月31日山西最后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返回家乡,山西东航完成了成立至今最大保障规模、最多投入人数、最长时间跨度的专包机任务。能为‘最美逆行者’护航,能为疫情防控出一份力,是我们的光荣。”

太原机场旅客服务部的牛谞元也看了这部专题片,她表示,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当过疫情防控的志愿者,还参与了境外航班保障,今后会一如既往,以最暖心的态度、最专业的服务、最安全的保障,带着坚定的信心坚守一线,伴旅客温暖起航。

山西观后感 篇2

看完专题片后,太钢炼钢二厂党群科科长张鑫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全国一盘棋,从中央到地方层层联防、级级联控,迅速汇聚起疫情防控的强大合力。这场艰难的鏖战也再次深刻昭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团结就是力量。他感叹道:“作为企业而言,能在如此特殊时期上下齐心协力,既抓好生产又防控好疫情,着实值得点赞。下一步,我们要继续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建设,坚决做到疫情警报不解除,防控措施不放松,努力做到安全生产、健康发展。”

太钢精密带钢技术质量部副部长廖席也表示,看了纪录片,感觉心潮澎湃。他说,疫情下,太钢作为一个企业所体现的担当和责任感,让每一个太钢人自豪。现在,全国防疫工作进入新阶段,要在继续抓好各项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做到安全生产、健康生产,力争把损失降到最低,努力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贡献。太钢之所以能够在全球钢铁企业中有一席之地,跟我们大力实施创新是分不开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更加努力,不断创新,在工艺技术上有更多突破,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为山西高质量转型发展贡献力量。

山西观后感 篇3

坚定“守得云开见月明”的必胜信念。信心比黄金更珍贵。翻看中华历史卷轴,无数次瘟疫皆被化解;在社会制度如此优越、医疗技术更为发达的今天,我们更加坚信,党和国家拥有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非凡能力。只要我们相信科学的力量,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坚定必胜信念,并将这个信念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就能不断汇聚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磅礴力量。相信用不了多久,我们就能“守得云开见月明”,摘下口罩在阳光下自由呼吸。微信公众号:颓废大学生

践行“珍爱生命、科学防护”的行动理念。这场疫情,让每个人都沉下心思考生命的意义:生命是1,其他是0,只有生命健康的1为根本,才会有其他的来丰富我们的人生。非常时期,希望大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多通风、戴口罩,适当地进行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练就健康的体魄,以良好的精气神抵御病毒侵袭,限度降低受到感染的可能。特别想说,若你此刻正处于疫区,请务必增强防护意识,严格遵守防护规则,做好相关防护措施;若你是疑似甚至已确诊人员,请务必严守疫情防控相关规定,相信国家有能力、有信心助你战胜病魔、恢复健康。

履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责任义务。为保证同学们学业不受影响,各地各校精心谋划,已经拿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举措,确保“推迟开学不停学”。希望同学们与学校密切配合,合理安排时间,自觉坚持学习,做到每天都有进步,每天都有收获。当前也是广大初三、高三学子备战中考、高考的关键时期,希望你们科学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制定周密学习计划,坚持学习不放松,切实做到防控疫情、保护身体健康与学习备考三不误。

山西观后感 篇4

此次新冠肺炎防控,山西中医药贡献了重要力量,立了大功。”看完专题片后,曾经奋战在湖北抗疫一线的山西省中医院肺病科副主任关炜深有感触地说:“在疫情防控中,我们充分发挥了中西医结合的优势,我们的身后,有山西中医专家团队的支持。”关炜介绍,凝结山西中医专家智慧的治疗方案第一时间就得到了运用,医学观察期方、重症方、转阴方等中药制剂在临床都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在我所在的湖北潜江应急医院,收治的140余名新冠肺炎患者,中药使用率达到了90%以上。这份成绩,增强了我们中医人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的信心。”

山西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副主任杨斌是山西省支援湖北医疗队第十一批队员,他动情地说:“看着片子里熟悉的场景,我仿佛又回到了曾经战斗过的武汉市肺科医院,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山西答卷’的优秀成绩,是各行各业无数三晋儿女共同书写的,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只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就没有打不赢的仗、过不去的坎。山西防疫成果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珍惜。”

杨斌介绍,目前,医院一线医务人员仍然把防疫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常抓不懈,同时,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还把中医中药防控疫情作为了医院的常态化工作。

山西观后感 篇5

吹响“集结号”,党员应冲锋在前“打头阵”。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农历正月初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对防控疫情再次吹响“集结号”。面对日益严峻的防控形势,广大党员更应把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为当前的重大政治任务,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找准站位、立足岗位,依托自身优势,冲锋在前,把投身防控疫情第一线作为践行初心使命、实现担当作为的试金石和磨刀石,将党员这面“旗帜”飘扬在战“疫”的最前线,为后来者立好“标杆”、树好“灯塔”。

立下“军令状”,党员应责任上肩“勇逆行”。84岁高龄、一往无前的钟南山院士,坚持与时间赛跑、实现人生价值的张定宇院长,“一线岗位全部换上党员,没有讨价还价”的“硬核”主任张文宏以及一份份“请战书”,无数党员放弃春节团聚和休假,主动请缨,奔赴抗疫一线,勇当“逆行者”,得到人民群众肯定。但这不是赞赏,本是应该。入党时的铮铮誓言就是早已立下的“军令状”,明确了在党和人民的危难时刻要随时随地挺身而出、冲锋陷阵。广大党员要坚决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强化作风建设,提升业务水平,当好防控疫情的“多面手”“百事通”,让党徽始终在“逆行”队伍中闪耀。

共筑“隔离墙”,党员应团结群众“聚人心”。疫情防控没有“局外人”“旁观者”,防控疫情战役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事关社会大局稳定。无论是联防联控还是舆论引导,无论是供给保障还是交通运输,都需要充足的人员力量。广大党员要强化领头雁、主心骨的角色意识,始终坚持引导群众、发动群众,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让9000多万党员的坚韧初心带动14亿人民释放无穷能量,共筑病毒无法翻越的“隔离墙”,共同打赢打胜这场没有硝烟战“疫”。

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1998年抗洪抢险、2003年抗击非典、2008年抗震救灾以及此次疫情防控狙击战,无数的党员用行动,甚至生命在保护国家和人民中诠释着党员的初心使命。也正是如此,我们的党和国家能够在一次次的“考验”中站稳脚跟、不动如山。在向他们致敬的同时,更要对标看齐,始终高举党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同舟共济,以必胜的决心,早日打赢疫情阻击战。

山西观后感 篇6

“树旗帜强引领”“亮身份做表率”,这些战斗在第一线的党员干部、医务工作者和人民群众一道,谱写着一曲曲动人的颂歌。

面对继续蔓延的疫情,他这些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不管条件怎样的艰苦,不管面临多大的困难和危险,始终坚守阵地,疫情不被控制绝不回头。犹忆当年林则徐曾有的铿锵誓言——“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如今的党员干部们,更当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下定“疫情不退,我们不撤”的豪迈决心。是呀,最是危难见真情,在这万众一心,共战疫情的时刻,有党的坚强领导,只要紧紧依靠群众,就能汇聚起磅礴的力量,取得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胜利。

不是吗?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白衣天使;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党旗鲜红。从报道中可知,无情的病毒挡不住爱心的流淌,各地的医务工作者、党员干部们,组成一支支志愿者队伍,离“小家”,为“大家”,舍弃节假日的休闲娱乐,毅然奔赴充满艰辛与危险的疫情重灾区,为生命而战,为“初心”而战。那一支名为“武汉精神”的志愿者队伍,从三名青年人开始,逐渐形成了一支服务群众战胜疫情的队伍,从口罩提供到其他服务,一直战斗在每一个角落。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爱的力量无穷。

那肆虐的疫情,那特殊的战场,正是检验“初心使命”的考卷。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此时更加凸显。也许,战斗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的同志们,背不出多少高深的理论,但他们牢牢记住了自己的身份,是一名党员,是一名干部,是一名医生,群众有难,必须上前,哪怕舍弃了自己的“小家”,也不能放弃了“大家”。普里尼说:“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如果你用勇气与坚决的双手紧握着,胜利必属于希望。”在大灾面前,任何人都不是旁观者,但党员干部和医务工作者绝对应该是、先行者。

“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疫情未到,防控先行。战场摆在哪里,党旗就飘扬在哪里。疫情防控刻不容缓,党员干部和所有的医务工作者、志愿者们,用智慧、勇气和双手,撬动的是防控疫情的“杠杆”,托起的是人民的希望。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让那一面面鲜红的党旗,在一线阵地上迎风飘扬;那舞动的铁锤镰刀,正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迎接着新一轮春暖花开!

黄山观后感


大家是否正在想怎么样才能写好作品的观后感呢?电影可以有效的把各类艺术进行整合,在观看完一部电影过后,我们或多或少会产生自己的感悟。我们可以通过观后感分析一部作品的优点和不足,引起读者的共鸣通常是基于自身印象的观后感所固有的魅力,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搜集了一些有关《黄山观后感》的资料,欢迎你阅读与收藏!

黄山观后感 篇1

邓小平登黄山观后感2篇

邓小平登黄山观后感(一)

近日,我观看了影片《邓小平登黄山》,重温36年前盛厦75岁高龄的邓小平健步登临黄山的生活点滴,感受邓小平的赤子情怀和世纪伟人的人格魅力和崇高风范,深受教育,是当下"三严三实"教育的范本。尤其对以下四点印象深刻:

率先垂范。邓小平登黄山,轻车简从,对外不宣传,不封山,不断游,不坐滑杆,与群众同走一条路,同看一处景。

平易近人。邓小平在鳌鱼峰与卖茶叶蛋的阿婆亲切交谈、在百步云梯为游黄山的复旦大学学生签名、在始信峰与香港的摄制组亲切合影。

关心群众。邓小平及其家人下榻在玉屏楼宾馆,实地调查了解宾馆外面很多群众野外住"鸳鸯棚"和群众无粮时,邓小平及其家人合住房间,腾出房间,并将携带的面条让给野外群众,解决群众食宿问题。邓小平一路上遇到身后有年轻人或挑担的老乡,就连忙让路。

毅力顽强。过鳌鱼峰时,邓小平坚持要自己一个人走。走过鳌鱼峰时,在场的游人和随行的人员都被这位75岁老人的顽强毅力深深地折服了。接着,邓小平又一鼓作气地攀登上海拔1840米的光明顶。

我将以邓小平健步登临黄山体现的精神为指引,抓住当前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契机和专员办业务转型发展良机,严以律己,团结奋发,持之以恒,为推进安徽专员办转型发展和幸福和谐竭力奋斗。(撰稿人:傅高山)

邓小平登黄山观后感(二)

1979年,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第一个春天,神州大地,到处躁动着改革的春潮。有这么一个人在他的政治生涯中三次被打倒又三次站起来:有这么一个人,曾8次登上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有这么一个人他作为一名普通公民的逝世,全世界近百个国家和地区政要发来唁电,联合国降半旗,他就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工程师——邓小平。

其实很久之前就知道,邓小平爷爷为我国做出过许多贡献,但一直对他的生平并不十分了解。而当观赏了《邓小平登黄山》这部电影后,对于邓小平这个伟人的形象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75岁高龄的邓小平四天五夜的黄山之行、险峻秀丽的山水美景、世纪伟人的人格魅力,尽在电影《邓小平登黄山》中。他在国事纷繁、筹思萦怀之余,能有机会攀登黄山群峰,观览胜景,实在难得。在这里,他以睿智的眼光,提出"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的号召,使黄山更加广阔地敞开了它的胸怀,迎来了更多海内外宾客,黄山市的建设也有了新的发展。"

影片用温暖的视角来表现一位伟人和普通群众间的真切沟通,在还原历史的同时,也将黄山旅游发展的背后故事呈现出来,十分细腻,影片中的生活细节让他们觉得小平同志亲切而熟悉。"平实,接地气,还挺潮。"影片中虽然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冲突,但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平静的力量慢慢流淌。

看了《邓小平登黄山》影片中讲述了邓小平:一代伟人,登一座名山:一部电影,再现一段历史。邓小平身着白衬衣、脚穿黑布鞋、拄着拐杖健步登山的形象让人印象深刻。我有想去黄山的冲动,更让我对于那个年代、那段历史,有了更直观的认识。邓小平坚持不封山、与老百姓走在一起,还帮他们解决住宿问题,这就是我们尊敬与爱戴的,一个平易近人的伟人。

《邓小平登黄山》观后感(三)

2015年7月不同寻常,黄山不仅进入了高铁时代,而且迎来了电影《邓小平登黄山》的首映。黄山人民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迎着日出霞光步入了崭新时代。

电影《邓小平登黄山》以纪实的手法,重现了1979年的7月,75岁高龄的邓小平健步登临黄山、发表"黄山谈话"的过程,片中穿插了大背景下引人关注的小岗村"包产到户"、恢复高考、香港回归等热门话题,全片再现了世纪伟人的人格魅力和崇高风范,让观众重温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带领中国人民走上小康道路的光辉岁月。

一代伟人,登上一座名山;一部电影,再现一段历史。邓小平身着白衬衫、脚穿黑布鞋、拄着拐杖健步登山的形象让人印象深刻,观众几次因为山路艰险而为他捏着一把汗,特别是看到邓小平在登山时差点滑倒,我忍不住惊呼,不由得对邓小平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的崇高精神心生敬佩。邓小平在慈光阁告诉陪同人员不能因为他在而封山,让游客正常游黄山;在人字瀑传授长征经验让大家把裤脚卷过膝盖,说这样轻松些。在玉屏楼叫夫人和女儿洗脚水别浪费了接着继续泡脚,并让家人和陪同人员把吃的住的让给游客……这一点一滴都体现了邓小平艰苦朴素、平易近人的优良品质。邓小平在鳌鱼峰与卖茶叶蛋的阿婆亲切交谈、在百步云梯为游黄山的复旦大学学生签名、在始信峰与香港的摄制组亲切合影……这一切一切体现了邓小平关心百姓疾苦,体察民意,倾听民声,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崇高风范。重温历史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改革开放给黄山带来的巨大变化。

邓小平在黄山时,问黄山的建设、问黄山的发展、问黄山的生态、问黄山的物产,殷殷叮嘱"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成为全国最富的.地方",句句话语都饱含了他对山区人民致富的殷切期望,处处体现了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冲破观念束缚,敢闯敢试,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的勇气和决心。此次黄山"破冰之旅",邓小平就开发黄山旅游资源、发展黄山旅游业等问题作了重要指示,发表了被后人称之为"开启了中国现代旅游业发展之路的著名的‘黄山讲话’".邓小平用坚实的脚步、用有力的双手为黄山的未来写下了气壮云天的诗篇,黄山以旅游经济为主导产业的发展之路从此开始了新纪元。

如今,36年过去了。黄山已成为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三顶桂冠于一身的名山,成为世界各地游客竞相前往的旅游胜地。合福高铁的开通,给黄山的交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实现了邓小平"将来到黄山要能开快车"的夙愿。"飞雪千年茂不衰,乱云飞渡仍从容".在举国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之际,让我们继承邓小平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全面深化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践行"三严三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同奋斗!黄山人将牢记"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的嘱托,沿着邓小平的足迹走下去。正如电影片尾曲唱的"沿着蜿蜒崎岖坎坷的山路,如沐春风和未来一起攀登,看我日出黄山".

黄山观后感 篇2

我早闻黄山风景秀丽,可是一直没有机会去看,这个暑假里,妈妈终于要带我去游览美丽的黄山。接下来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关于游黄山观后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游黄山观后感1

今日,我终于有机会同爸爸妈妈一起游黄山了,真乃人生一大快事也!

徒步前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黄山大门”,可用“高门矗立”一词来形容它的壮观啊!黄山就是黄山,果然与众不同,果然壮观宏伟!

继续徒步,便到了举世闻名的“九龙潭”了。看啊!这泉水的冰凉,这泉水的声音,还有这泉水的颜色!让我情不自禁地大声念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水尤清冽,如鸣佩环,心乐之!”

观赏完美妙的“九龙潭”之后,看到了“香炉峰”,也许是烧香的吧,这是因为那人来人往,川流不息的人看出来的,又让我想起了“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自东向北,便是有趣的缆车站。我从未坐过缆车,今日有福享受,真是艳福不浅啊!坐上缆车,抓紧缆绳,闭上双眼,“唰”地一下,如时空隧道般地将你带到了另一有趣的景点。

缆车将我们带到了“上升峰”,真是名副其实的“上升峰”啊!它好似一架阔气的直升飞机啊!,“飞机顶上”有一“螺旋桨”,缓缓上升。我真想坐上去俯视下面的景色啊!这也许是“上升峰”名字的由来吧。

眺望过去,前方好似有一巨型骆驼昂首挺胸地吃咀嚼着树叶,可别被表面现象蒙住了,没发现它是静止的吗?那就是有名的“驼背峰

我原本就听说黄山是个有名有趣的旅游景点,早早就想来观赏了,今日观赏了安徽黄山,不由地觉着这世界原来是如此地有趣,如此地美妙,如此地奇妙!今日的探险,让我对世界有了新发现。我一定要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安徽黄山为安徽争了光,为中国争了光!

游黄山观后感2

提起黄山人们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是我国十大风景之一,号称天下第一奇山.

来到黄山脚下,我感到一丝春风向我吹来,再抬头一看,不愧被人号称天下第一奇山,看那七十二座奇峰,屹立于天地之间,气势磅礴,宏伟壮观,令人赞叹不已.特别是莲花.光明.天都三大主峰,昂然挺立,像三个头带金冠的巨人屹立在那里.盯看着世人的一举一动.

黄山之奇,奇就奇在闻名于世的"黄山四绝"--------奇松.怪石.温泉.云海.黄山奇松破石而出.最主要的是三大奇松,第一个是迎客送.它的一只手.向人群挥舞着,好象在说:"到我这儿来吧"!这儿的风景可好了.陪客松屹立在那里观察着客人,好象在说:"看我多美.到我这儿来拍照吧!"送客松姿态优美.好象一个送客员.依依不舍地望着山脚又好象在说:"再见了朋友们!我会想你们的.欢迎你们下次再来!"

黄山怪石.星罗棋布.模似动物,形态逼真,惟妙惟肖.瞧!那里有一头猪八戒,手里拿着一封情书.趣说是猪八戒要娶老婆了!再看这边有一只猴子蹲在石头上看着那滚滚的云海,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那儿还有一个举止文雅的仙人,用左手指着东边,这就是有名的仙人指路.

黄山温泉,非常奇特,这种水可以喝也可浴,让人无不佩服!

游黄山观后感3

黄山素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美称。它雄伟、险峻、奇特,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给我印象最深的无非是黄山的怪石、奇松、云海。

黄山的石头奇特无比,似人似物,似鸟似兽,情态各异,形象逼真。我最喜爱的还是那猴子观海。从黑虎松往左斜方望去,可以隐隐约约看到一块形似微微蜷缩着的猴子状的石头,这块石头坐落在山顶的悬崖旁,它好像在呆呆地望着前方的云海。它,经历了多少的日月星辰,多少的岁月流年;经历过多少狂风骤雨,多少风花雪月。但是,它却一直没有倒下,一直坚定的在这里等着什么。是因为它热爱这里的美景、留恋这里的环境吗?或许吧。黄山的奇景,有谁不爱呢?

黄山的奇松以石为母,顽强地扎根于巨岩裂隙。针叶粗短,苍翠浓密,干曲枝虬,千姿百态。它们覆盖了大部分的黄山表层。有些毅然屹立在悬崖边,令人不禁为它们的自强不息的精神所感动。我最爱的自然是黄山第一奇松——迎客松。它苍劲奇秀,俊俏多姿,雍容潇洒美不胜收。树干中部伸出两大侧枝展向前方,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挥展双臂,热情地欢迎五湖四海的宾客来黄山游览。

黄山的云海是令人最惬意的。当登上黄山的最高峰——莲花峰时,我眺望着远处淡淡的“云海”(由于那天的天气关系,没有看到传说中的云海),一丝丝的云缠绕着座座山峰,像是在仙境一般。望着下面的一座座山,我想到了那句著名的诗:“一览众山小”。

曾听说过徐霞客的一句评价黄山的话: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当我去游历黄山之后,才真正体会到黄山的特别。

游黄山观后感4

黄山乃“天下第一奇山”。在黄山四绝中,黄山的奇松人们更为情有独钟,在黄山的山顶上,陡崖边,滑坡处都有它们的身影,它们的潇洒,挺秀,优美,遒劲而饱经苍桑,它们给人们留下了最美好的印迹。

黄山的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黄山的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被人比作“天然盆景”,美丽而不妖,清美,挺直的身影留在心头。黄山的松奇,秀,美而挺,看着无不让人振奋。

黄山松有:迎客松,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欢迎宾客的到来,很是有趣,它已是黄山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黄山松也有:陪客松,陪客松正对着“黄山绝胜处”——玉屏楼,它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黄山松还有送客松,它向下伸出长长的“手臂”,也似好客的主人,对客人依依不舍,在与他们作别。

细细阅读这些苍劲之松,让我肃然起敬。这些外表潇洒挺秀,优美遒劲,枝干蟠曲的大松实为石头缝中的一棵小小的苗头儿,在与石头这巨人作斗争的同时,力尽全力拼命地吸吮着春雨,拼命地享受柔和,绚丽的春光,身子在不断地长大,灵魂在不断地升华!这不是我们中华民族最美好的象征吗?

细细品味这些千奇百怪的松,它们夹在石头缝中,生活了千万年,虽饱经风霜的打击,它丝毫没有动摇,至今日仍郁郁苍苍,充满生机,翠绿欲滴的青枝在春姑娘的呵护下,在它自己的努力拼搏下迸发出生命的活力,这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博大,奋斗精神的体现吗?

阅黄山松,读中国人!中华民族近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源远流长,在与日本作斗争时,没有后退,中国人举着刀枪剑杆努力地冲,不正如奇松与石头作斗争吗?中华民族吸取国外精华,自我完善,不正如奇松努力吸取阳光雨露吗?

在苍桑的黄山松上,我读到了中国人的奋斗,捕取的精神。

游黄山观后感5

俗话说得好,“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去年暑假我竟然有机会来到黄山,观赏黄山壮丽的景色。

我游览过冰雪覆盖的长白山,登临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这“云奇山异”的黄山。黄山可真奇啊,玲珑隽秀,说不尽的千姿百态,奇瑰艳美,使人不得不怀疑它是不是天然生成,而是能工巧匠精心制作的盆景;黄山可真高高啊。连绵起伏,耸入云端,从山顶向下望去,看见云在我脚下漂浮;黄山可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崖壁陡似削,山石横如断,几乎是90度垂直的石梯,隔老远,人看了也会心惊肉跳的,似乎一下不小心就会失足,即刻就会从这陡峭的崖上跌下去,摔得粉身碎骨。

我看过马尾似的卷云,山峰似的;飘在天空中的浮云,但我从来也没有看见过这像流水一般的人间银河——黄山云海,黄山的云可真白啊,白得就像是一匹白锻,有犹如刚下了一场白雪,那样的洁净,那样的润泽,别有一番神采;黄山的云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的漂动;黄山的云真长啊,长得无法望到边际,只会让你感觉到它是那样的浩瀚,像一张大幕把天地把天地都罩起来了;黄山的云可真妙啊,妙就妙在它是那样的飘渺恍惚,给人以充分的想象的余地,引起无与伦比的美感。

这样美丽的云彩环绕着这样梦幻般的山。这样梦幻般的山村衬托着这样美丽的云,再加上空中那五彩缤纷的彩霞,山顶那郁郁葱葱的松林,山间那红叶似火的枫林,山下那淙淙作响的清泉,让你感觉像是走到了连绵起伏的画卷中去了。这还真是: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云海涌山间,奇山异树云中裹,天下美景归黄山。

黄山观后感 篇3

黄山是我国东南名山之一。听说那里以云海著名。历来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说法。一直心向往之,却苦于没有机会一睹黄山风采。读了作家徐迟的《黄山记》,向往之情尤甚。

作家诗一般的语言,如一支多彩的画笔,一幅黄山山水长卷便画廊般的展示在我的面前。独具特色的花岗岩山峰,让我感受到黄山的挺拔;扑朔迷离的雾,绚丽多彩的霞,也让我饱览黄山的神秘;雪浪滚滚的云海,苍翠挺拔的黄山松,更让我体会到黄山的壮丽。

读了这篇文章,我由衷的喜欢上了黄山的峰,黄山的云,黄山的松,黄山的水。由衷的赞叹大自然这无与伦比的杰作。感谢作家徐迟,让我足不出户,就可以欣赏那些奔腾磅礴,不可阻挡的雄奇瑰丽,和扑朔迷离,变幻莫测的浪漫灵动。那藏于“云海上下”的“三十六源,二十四溪,十六泉,还有八潭,四瀑”。那自由自在出没林间的“走兽",那婉转歌唱的“音乐鸟”,那吸引着无数追求幸福者去寻找“极罕见的摄身光”的希世灵芝草。诗人的眼睛,诗人的情怀,诗人的妙笔;黄山的灵性,黄山的神韵,黄山的魅力,都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

黄山神奇美丽的风景深深吸引了我,作者的由衷赞叹也深深打动了我。我想象自己沿着峭拔险峻的山路奋力攀登、攀登。呼吸着大自然清新的空气,闻着松脂的清香、野花的馨香,听着泉水清脆的敲打岩石,一群群的云雀在枝头欢跳着,清脆的啼鸣响彻整个山谷。此时,工作的压力,生活的烦恼统统抛在身后,带着轻松愉快的心境置身大自然的怀抱,多么美妙,多么惬意!我想象自己站在天都峰顶的苍松翠柏之间,眼前云海茫茫,天际辽阔。此时,心灵的世界也无比的辽阔起来。在如此壮丽的景色面前,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什么压力不能释放,什么心结不能消解呢?我想象云海深处那蒸腾的紫气不断上升、上升,逐渐变成七色的'彩霞,绚丽耀眼中托起一轮鲜红的太阳。云消了,雾散了。群峰俊秀,万物明丽,全都沐浴在金色的霞光中。热血在涌动,生命在勃发,胸中升起豪情万丈,为事业,为理想而拼搏的勇气在体内迅速的聚集。

读好文,游胜景,均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使人有美的享受。《黄山记》真是一篇好文,值得一读。

黄山观后感 篇4

旅行家徐霞客说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接下来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走进黄山观后感2020年,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走进黄山观后感1

俗话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次我就去爬爬黄山,看看人们为什么如此赞美她。

刚进黄山,只见远处高高的峰顶环着白云,好似仙境一般。我们为了成为那高山中的一粒小芝麻奋力向上爬。

过了一会儿,我们有点儿累了,就坐在路边的长凳上休息。这时,我发现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仙人指路”。我好奇地想:仙人指路在哪儿呢?突然,我想到了黄山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仙人指路”有可能是奇松或怪石吧?周围没有一棵松树,我发现一块长长的石头很像人,右边突出一块,就像一只手臂伸出,指着天,似乎在告诉人们如何到达仙境。原来,这就是“仙人指路”啊!

终于到了始信峰,看见了龙爪松。这棵松树的根暴露在外,像龙爪一样四周扩散。旁边的观景台上站满了游客,我也赶快跑过去看。只见白雾慢慢地升起来了,仿佛白纱一样,轻轻的、柔柔的,让人看不透。只见探海松将枝叶都伸到一边,像在努力寻找些什么。

继续向前走,只见白雾环绕着青山,一层一层的。青山和白雾相互映衬着,显得格外美丽。突然,雾更浓了,只能看见自己脚下的路。过了一会儿,在远处的双驼峰之间,出现了一点淡红。接着,其它地方也渐渐红了起来,红色越来越深。人们都在惊叹着云海的美丽与神奇……雾渐渐散了,天空慢慢地亮了起来,云海又恢复成一片白雾缭绕的景象。

黄山果然是人间仙境,令人流连忘返啊!

走进黄山观后感2

“今天天气好晴郎,处处好风光、好风光……”我怀着喜悦的心情,和妈妈一起去游黄山。

黄山真是名副其实,抬头望大门口的撑梁柱相当高,很有气势。我们沿着山路往上走,山上长满了花草树木,有红的、有蓝的,还有绿的。把黄山点缀的五彩缤纷,非常美丽。路边到处都是奇形怪状的石头,这块像什么,那块像什么,大多都依据形状想像成神仙,宫室以及器用。唯有一块石头非常独特,它圆圆的,像一个大皮球。上面刻着繁体写的“疾风”二字,我不知他是人工雕刻出来的还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制造出来的,但是我希望他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制造出来的,因为这样,祖国又能增加一块美丽的瑰宝。

我们走呀走,不知不觉中来到了黄山42峰中最高的天都峰。妈妈为了锻炼我的意志,要我去爬天都峰,爬天都峰,可不是像你想像中的那么容易的,有很多人想上去,可都是半途而废,我做为一名小小登攀者,也不也不奈,系好了绳索向上爬。我一边爬,一边向上望,黄山的景物尽收眼底,云海一片又一片,越往高处爬,就越像紫烟一样的雾气向下飘来。使人感到清凉。不多时我就置身于一云海中,像仙境一般,无比舒畅,心旷神怡。我在天都峰上领略黄山的景色这还是第一次。

黄山最有名的就要数大峰林了,群峰汇集在一起,形成了峰林,走进去像迷宫一般。这个群峰迷宫由三部分组成,一个是东峰,一个是南峰,还有一个是西峰。西峰里唯有一柱独峙耸立在峰林中间。极顶上面,长着一棵苍翠的松树,长年新绿非常美。

我今天终于领略了黄山的优美景色。

走进黄山观后感3

放暑假了,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爬黄山,多少人想去那儿一游,没想到,我居然有机会跟大家一起去游览,这多么令人兴奋啊!

刚来到黄山脚下,就被那整片整片的绿色吸引住了,远远望去绿绒绒一片,山上层峦叠翠,风一吹,它们随风舞动。

我们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光明顶。在爬山行程开始后,我才意识到这段路程的艰辛。这里的石阶又高又陡,每上一级石阶都需要高抬腿,很多大人都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在妈妈的鼓励下,我终于站在了海拔1860多米的光明顶上。那些大山越远颜色越浅,最后山天相接。往下看去,感觉模糊不清,云雾像是给黄山披了一层薄薄的轻纱,仿佛是在动画片中的仙境一般。

这时团长说:“我们会在玉屏楼吃中午饭,世界闻名的迎客松就在旁边。”大家马上充满斗志,向下一个目标进发。在去玉屏楼的路上有一条十分陡峭、狭窄的一条小道,就是一线天。放眼望去,高度达到六十米,再一看那几乎是90度垂直的石梯,似乎一失脚就会跌下去,摔得粉身碎骨,真让人心惊胆颤。我一手紧紧地抓住栏杆,一手拉着妈妈,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爬了上去,根本不敢往下看。

终于到了玉屏楼。啊!迎客松,瞧,远远望去,它身姿挺拔,有着茂盛的枝叶,向下弯曲的枝干,就像英文字母r。走近一看,它笔直的像一个守卫边疆的勇士站在这里。

这次游黄山,既让我亲近了自然,开拓了视野,又让我锻炼了身体,磨练了意志,收获可真大呀!

走进黄山观后感4

黄山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更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我早就想去了。暑假里,我们一家人和黄兴阳一家人去了黄山游玩。

黄山有四绝,分别是: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我印象最深的是怪石,我就给你们讲一下怪石吧!

我们坐在缆车上的时候,突然被两块石头吸引住了:一块尖尖的石头上面顶着一块圆圆的石头,我真担心有一天一阵风把这块石头吹下去把人砸死了,可这么多年都没掉下去,太厉害了!

之后,我们又到了排云亭,我在那里看到了“仙人晒靴”和“仙人晒鞋”。分别是有一只“靴子”倒扣在一块悬出来的石头上,和一双“鞋子”放在一块 平整的大石头上。爸爸给我照相的时候,我还用手指“捏”了一下“靴子”的头呢。

我们还在鳌鱼峰下面看到了鳌鱼吃螺丝。一块像鳌鱼一样的石头张着大嘴巴,想吃前面的“螺丝”。“螺丝”其实就是几个像螺丝一样的小石头。我想:这鳌鱼真有口福,有那么螺丝在你面前,为什么不是这么多汉堡在我眼前呢?

第二天,我们看完日出就去看飞来石。从远处看,飞来石就像准备发射的火箭一样,好像要飞到遥远的地方。从近处看,它高高地耸立在眼前,一点也不像是火箭。

最后,我们走上百步云梯,来到了莲花峰脚下,看到了“玉兔吃灵芝”,在陡峭的石壁上有一块凸出来的大石头,就像一只活泼的小兔子,它的嘴巴上有一棵青翠的小松树,这就是“灵芝”了。“这只玉兔吃了灵芝不就能长生不老了吗?”我不禁这样想。我们从莲花峰上下来就去看迎客松,我和黄兴阳在迎客松下照了几张相就下山了。

黄山的奇石多么有意思啊,我真想下次再来。

走进黄山观后感5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至今我还赞叹着黄山的美景。黄山,以其雄奇壮丽驰名世界,多少人想去登临游览啊!没想到我居然有机会跟妈妈一起去游览,多么令人兴奋啊!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有山峰72座。黄山自古以来就是游览胜地。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游览了黄山之后,对黄山推崇备至,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句话的意思是游览五岳归来,其它的山不用再看。游览过了黄山,连五岳也可以不看了。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世界,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

黄山里有许多棵古老的松树,其中一棵叫迎客松,好像每时每刻都在欢迎游客。还有棵树叫送客松,它好像在说:“祝您好走,欢迎再来!”

我们继续往前走,百步云梯进入了我们的眼帘。它就像从天上挂下来的梯子一样,几乎都是直上直下的,令人望而生畏。大家都奋力向上爬,台阶上有许多水,大家都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就掉下去。爬到了一半,我回头一看,吓得我头昏目眩,我赶紧转过身,抓紧栏杆。终于上顶了,我往下一看,吓得腿都发软了,好高啊!我怀疑我正站在1000米的高峰上。山下的人简直比蚂蚁还小。

黄山的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就说猴子观海吧! 那只小猴子蹲在岩石上,观看着远处的云海。瞧!那一大块岩石多么像一块手机、古代将军的头盔,这就是手机石,又叫头盔石。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像龟鱼对望、妙笔生花等,千姿百态,惟妙惟肖。

黄山,美丽奇妙、雄伟壮观的黄山,我爱你!我即使走到天涯海角,也永远忘不了你!

黄山观后感 篇5

黄山,美丽奇妙、雄伟壮观的黄山,我爱你!我即使走到天涯海角,也永远忘不了你!接下来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走进黄山观后感大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走进黄山观后感1

暑假的一天,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了被人们称作”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旅游。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有山峰72座。黄山自古以来就是游览胜地。明代大旅家徐霞客游览了黄山之后,对黄山推崇备至,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句话的意思是游览五岳归来,其它的山不用再看。而游罢黄山,连五岳也可以不看了。黄山的确不同寻常,它兼有泰山的雄伟,华山的峻峭,庐山的飞瀑,衡山的烟云,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

黄山最高的峰是莲花峰。海拔1800多米,那耸立天外的峰顶,云雾缭绕,神秘莫测,使人感到它攀登之难难于上青天。特别是山上那些奇形怪状的岩石,似乎正在下坠,令人心惊胆颤。

黄山的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就说“仙女弹琴”吧,那美丽的仙女弹着琴,悠扬的琴声在山间久久回荡,好像在让人们评赞她的琴声。瞧,那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可爱的小狗,抬头望着月亮,好像是要到月亮上去看看吧,这就是有趣的“天狗望月”。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像“狮子抢球”、“猴子观海”、“龟鱼对望”等,千姿百态,惟妙惟肖。

玉屏楼的附近,有几棵古老的松树,其中一棵叫迎客松,好像时刻都在欢迎游客的到来。还有棵叫送客松,它好像在说:“祝您好走,欢迎下次再来!”

黄山归来已经很多天了,但那秀丽的风景犹如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仍时刻浮现在我的脑海,我想告诉大家:黄山值得一游,如果你不去,将是你终身的遗憾。

走进黄山观后感2

俗话说得好,“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去年暑假我竟然有机会来到黄山,观赏黄山壮丽的景色。

我游览过冰雪覆盖的长白山,登临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这“云奇山异”的黄山。黄山可真奇啊,玲珑隽秀,说不尽的千姿百态,奇瑰艳美,使人不得不怀疑它是不是天然生成,而是能工巧匠精心制作的盆景;黄山可真高高啊。连绵起伏,耸入云端,从山顶向下望去,看见云在我脚下漂浮;黄山可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崖壁陡似削,山石横如断,几乎是90度垂直的石梯,隔老远,人看了也会心惊肉跳的,似乎一下不小心就会失足,即刻就会从这陡峭的崖上跌下去,摔得粉身碎骨。

我看过马尾似的卷云,山峰似的;飘在天空中的浮云,但我从来也没有看见过这像流水一般的人间银河——黄山云海,黄山的云可真白啊,白得就像是一匹白锻,有犹如刚下了一场白雪,那样的洁净,那样的润泽,别有一番神采;黄山的云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的漂动;黄山的云真长啊,长得无法望到边际,只会让你感觉到它是那样的浩瀚,像一张大幕把天地把天地都罩起来了;黄山的云可真妙啊,妙就妙在它是那样的飘渺恍惚,给人以充分的想象的余地,引起无与伦比的美感。

这样美丽的云彩环绕着这样梦幻般的山。这样梦幻般的山村衬托着这样美丽的云,再加上空中那五彩缤纷的彩霞,山顶那郁郁葱葱的松林,山间那红叶似火的枫林,山下那淙淙作响的清泉,让你感觉像是走到了连绵起伏的画卷中去了。这还真是: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云海涌山间,奇山异树云中裹,天下美景归黄山。

走进黄山观后感3

我早闻黄山风景秀丽,可是一直没有机会去看,这个暑假里,妈妈终于要带我去游览美丽的黄山。

我和妈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爬上了山顶。啊!山顶这么高,好像在云彩上面似的。黄山到处都是坚硬的岩石,而在这些坚硬的岩石缝隙中居然还能长出松树来,真是神奇!这些松树形态各异,有的耸立挺拔,有的枝叶舒展,有的矫健威武,说这些松树有神韵,真是名副其实。

黄山可真险峻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黄山上的怪石,星罗棋布,点缀在波澜壮阔的黄山之中。这些石头,有的大,有的小,造型别致,有的像人,有的像怪兽,有的像物品,非常有趣。我和妈妈站在鳌鱼峰往下望,太高了!如果你一动好像就会从山崖上跌落下去。

到了高处,周围一片云海,仿佛走入了仙境。黄山上的云变化莫测,有时白得像一匹锦缎,有时像一条龙似的,在天空中腾云驾雾,好像在与同伴们嬉戏。黄山上的怪石和青松在云海中时隐时现,更增加了黄山的美感。

我和妈妈在黄山上大饱眼福后,便去黄山温泉那里看一看。我早就听说黄山的温泉清澈见底,但一直没有机会去看,今天我终于可以亲眼目睹了。果真跟大家说的一样,真是清澈见底,其清澈可与漓江、西湖相媲美。我和妈妈被眼前的美景吸引了,便在这里继续游览。

我和妈妈在黄山和黄山温泉玩儿了一天,到了晚上,一群归鸟和一路月色伴着我们回家了,但黄山上的青松、怪石、清澈的温泉我决不会忘,真是天下美景归黄山!

走进黄山观后感4

今日,我终于有机会同爸爸妈妈一起游黄山了,真乃人生一大快事也!

徒步前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黄山大门”,可用“高门矗立”一词来形容它的壮观啊!黄山就是黄山,果然与众不同,果然壮观宏伟!

继续徒步,便到了举世闻名的“九龙潭”了。看啊!这泉水的冰凉,这泉水的声音,还有这泉水的颜色!让我情不自禁地大声念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水尤清冽,如鸣佩环,心乐之!”

观赏完美妙的“九龙潭”之后,看到了“香炉峰”,也许是烧香的吧,这是因为那人来人往,川流不息的人看出来的,又让我想起了“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自东向北,便是有趣的缆车站。我从未坐过缆车,今日有福享受,真是艳福不浅啊!坐上缆车,抓紧缆绳,闭上双眼,“唰”地一下,如时空隧道般地将你带到了另一有趣的景点。

缆车将我们带到了“上升峰”,真是名副其实的“上升峰”啊!它好似一架阔气的直升飞机啊!,“飞机顶上”有一“螺旋桨”,缓缓上升。我真想坐上去俯视下面的景色啊!这也许是“上升峰”名字的由来吧。

眺望过去,前方好似有一巨型骆驼昂首挺胸地吃咀嚼着树叶,可别被表面现象蒙住了,没发现它是静止的吗?那就是有名的“驼背峰

我原本就听说黄山是个有名有趣的旅游景点,早早就想来观赏了,今日观赏了安徽黄山,不由地觉着这世界原来是如此地有趣,如此地美妙,如此地奇妙!今日的探险,让我对世界有了新发现。我一定要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安徽黄山为安徽争了光,为中国争了光!

走进黄山观后感5

黄山素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美称。它雄伟、险峻、奇特,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给我印象最深的无非是黄山的怪石、奇松、云海。

黄山的石头奇特无比,似人似物,似鸟似兽,情态各异,形象逼真。我最喜爱的还是那猴子观海。从黑虎松往左斜方望去,可以隐隐约约看到一块形似微微蜷缩着的猴子状的石头,这块石头坐落在山顶的悬崖旁,它好像在呆呆地望着前方的云海。它,经历了多少的日月星辰,多少的岁月流年;经历过多少狂风骤雨,多少风花雪月。但是,它却一直没有倒下,一直坚定的在这里等着什么。是因为它热爱这里的美景、留恋这里的环境吗?或许吧。黄山的奇景,有谁不爱呢?

黄山的奇松以石为母,顽强地扎根于巨岩裂隙。针叶粗短,苍翠浓密,干曲枝虬,千姿百态。它们覆盖了大部分的黄山表层。有些毅然屹立在悬崖边,令人不禁为它们的自强不息的精神所感动。我最爱的自然是黄山第一奇松——迎客松。它苍劲奇秀,俊俏多姿,雍容潇洒美不胜收。树干中部伸出两大侧枝展向前方,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挥展双臂,热情地欢迎五湖四海的宾客来黄山游览。

黄山的云海是令人最惬意的。当登上黄山的最高峰——莲花峰时,我眺望着远处淡淡的“云海”(由于那天的天气关系,没有看到传说中的云海),一丝丝的云缠绕着座座山峰,像是在仙境一般。望着下面的一座座山,我想到了那句著名的诗:“一览众山小”。

最新白山黑水观后感500字精选


幼儿教师教育网主题阅读推荐:“白山黑水观后感”。

以下内容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特地整理的“白山黑水观后感”。在观影时我们能学到更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一部高质量的电影作品,总能让人眼前一亮。您也许正在观看,也为相关的情节呈现所赞叹,观后感写的是自己看完电影后的真情实感,一定要写具体,写真实。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白山黑水观后感 篇1

历史文献纪录片反映人民在白山黑水间,真实表现了艰苦卓越的斗争史。“愿以吾血浇吾土,换山河如故”!百年前,列强肆虐,乱世如麻,丹心碧血凝成赤色的风,万千英烈誓死守卫家国。百年后,东风浩荡,神舟穿云,山河依旧,盛世如斯,我们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替他们见证了那个他们看不见的新中国。“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先辈们,魂兮归来!

我穿越时空,真切感受到为了救亡图存,展开的艰苦卓绝斗争。我们民族先烈在生与死、血与火的磨砺中,表现出坚定的信仰信念、高尚的爱国情操和英勇的牺牲精神。看后,令人动容,激荡灵魂,坚定信仰,倍增为祖国富强、民族复兴实干创业的精神动力。历史的经验启示我们,越是困难时期,越需要具备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更何况疫情当前,吾辈更应捧出一颗丹心,献与亿兆生灵!让我们写一曲赞歌,颂这伟大的领路人,我辈风鹏正举,前路似海无疆!

白山黑水观后感 篇2

今天学校组织观看了纪录片——《白山黑水铸英魂》。看完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在抗日战争时期,东北地区沦陷,涌现出一批批英雄人物,英雄事迹。这部纪录片以罗登贤、张甲洲、杨靖宇、赵尚志、李兆麟、周保中等中国共产党人的'东北抗联事迹为主要内容。

纪录片开头是随着“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东北开始沦陷。侵略东北的日寇,烧杀抢掠,残杀老百姓使老百姓痛不欲生。在和平的今天,每年的9月18日全国百余省市拉响防空警报,提醒市民勿忘国耻、居安思危。

学校在吉林省疫情严重时,组织我们看了这部纪录片。看完纪录片的我,也陷入了沉思。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但唯一不变的是刻在骨子里的中国魂和家国情怀。在祖国强大的臂膀下,我们华夏儿女带着对理想的坚定,对祖国的热爱把属于中国人的“魂”刻在了骨子里。

白山黑水观后感 篇3

花开花又落,云卷云又舒,漫天狂沙飞起又缓落,抗日烽火蔓延,凛冬已至那江面。时光流转,百年已逝,时过境迁,万物更迭,如今,我又站在这片黑土地上,风扬沙起,我张开双臂,眼含热泪,想拥抱你,向你致敬,风沙将你吹向我。

正如正片中提到的“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罗登贤、杨靖宇、赵尚志等东北抗日英雄的领导下,我们才得以在中华民族崛起的开阔大路上,尽平凡我们的微弱之力,开出鲜花朵朵。

今天,我们致敬抗日英雄,就是在致敬抗日精神,致敬众志成城、不畏险阻、舍身忘我、英勇向前的革命乐观主义。时代语境之下,我们正在全力抗击新冠疫情,面对万人空巷,惶惶人心,身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更应该积极投身于抗疫工作中去,相信党和国家,相信科学,不信谣,不传谣。

且将新酒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尽我们所能,以青春之我报效青春之国家。时不我待,积极行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我们要相信,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我们所经历的正是黎明前的黑暗,坚持就是胜利,成功就在不远的前方!

如今,中华民族再不是过去那个任人宰割,积贫积弱的民族。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新时代大学生要以史为鉴,锐意创新,砥砺奋斗。

白山黑水观后感 篇4

3月27日晚,学院组织观看了《白山黑水铸英魂》系列纪录片,纪录片真实的反映了东北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并将先烈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生动的展现在我们眼前。

以罗登贤,杨靖宇等人为代表的革命先烈在国家危难之际表现出了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他们浴血奋战,用自己的行动生动诠释着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白山黑水,这是英雄的土地,滋养着英雄的人民。一代又一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谱写着气壮山河的史诗,为党,为国,为人民。

近期,吉林省,长春市出现了较为严峻的疫情,在这一时刻,医护工作者,社区志愿者,校园志愿者等毅然决然的奔赴抗疫第一线。是他们,让我们深知无论在什么年代一定会有人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矢志坚守,守护你我安宁。是他们,让我们看见这份爱党爱国的精神始终在接续传承,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他们是出自平凡的英雄。我们要足够相信,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一定会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明媚的阳光终会再次照向这片土地,我们一定会与春日的吉大重逢!

白山黑水观后感 篇5

《白山黑水铸英魂》,该片通过大量珍贵档案和历史细节,反映了东北抗联主要领导人的英雄事迹,再现了东北抗联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斗争历程,是深入阐释东北抗联精神的精品力作。

我惊叹于革命烈士的血性,敬佩那些在白山黑水间无数拿起刀枪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华儿女。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也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他们走了,却换来中华民族前行的希望!

纪录片导演顾兹曼曾经说过:“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像一个家庭没有相册。”由此看来《白山黑水铸英魂》正是一本关于东北抗联的“家庭档案相册”。在这些东北抗联主要领导者的身上,闪烁的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高光,更闪耀着超越民族与时代局限的人性光辉。

在和平建设年代,或许先烈们的书信会泛黄,影像会模糊,但凝结其中的精神和信仰依然经久不息、历久弥新。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我们党和国家一路走来的辛酸历程,无论是血雨腥风的反法西斯战争时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了党的事业中华儿女们前赴后继创造着一个个历史奇迹。

而在今天,这样的精神也正引领当代青年以先烈的精神遗产为路标,看清前行方向,激荡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生命重于泰山观后感(精选4篇)


写作或许是大家都曾经历一个过程,经常写作文有益于我们的灵魂变得充实而丰富。想要提高写作水平最好的方法就是多思考,多动笔。如何写作文才不会烦恼?经过小编精心整理,推出生命重于泰山观后感(精选4篇),希望能帮助到你的学习和工作!

生命重于泰山观后感 篇1

这几天公司利用午餐时间,在公司五楼滚动播出“生命重于泰山”专题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一系列重要论述及其讲话,高屋建瓴,言简意赅,振聋发聩,言犹在耳。安全生产工作,事关国家长远持续发展战略大局,事关千家万户人民生命安危家庭幸福,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于国、于民、于家庭、于社会,疏忽大意不得,慎小慎微要得。

生命重于泰山,人民生命安全高于一切,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企业安全主体责任、主要负责人直接责任。筑牢安全意识,增强安全认识,聚焦风险隐患,采取得力措施,措施思路想在前,措施行动落在前,防微杜渐,以滴水穿石之功,小胜之力,持之以恒毅力,垒注安全平安“防火墙”“防盗门”,既不玩忽职守,也不麻痹大意;既不心存侥幸,也不酿就“亡羊补牢”之“故事”,更不能铸成重大财产甚至人死人亡的事故,事故让公司一夜回到“解放前”,生命之殇代价巨大而残忍,是国家、社会、人民、家庭、个人无法承受之重,这种惨痛也是公司无法承受、面对的残酷现实。平时务必头脑清醒,见缝(风险或隐患)插针(有的放矢采取针对性措施),一一化解,安全永续。企业生产经营,员工集中,生产生活持续,风险多,隐患在,平时注重查验风险,排除隐患。尤其是强化员工安全法律法规、安全培训教育、岗位操作规范、技能技术学习、应急演练救援;加强公司领导安全工作政策、法律法规学习,增强安全认识,强化安全理念,提升安全工作组织领导管理水平,生产要参与,重大生产必须参与,杜绝遥控指挥式管安全工作。

安全诚可贵,生命价最高,保护员工人身财产安全,无需任何计较,千难万难中千方百计做好安全工作。

生命重于泰山观后感 篇2

如何确保做到科学防控与安全生产两手抓、两不误,成为地方党委政府必须面临的紧迫问题。各级各地各有关方面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在做细做实精准防控的基础上,把复工复产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积极主动靠前服务,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弹好“协奏曲”,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安全生产形势稳定,不出问题。

把握重点,严格落实主体责任。

安全事关生命,责任重于泰山。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等工作责任制,整合一切条件、尽最大努力,加快推进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措施落地见效。坚持将企业“复产复工”与“疫情防控”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坚决做到人人安全。认真摸排返岗员工春节及近期离返情况,实行“一人一档”,对近期外地返回的员工,严格落实“居家隔离”工作要求,规避疫情风险。认真制定复产复工方案,细化落实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措施,坚决做到先安全、再生产,不安全、不生产。根据企业经营规模及产区面积,严控复工人员数量。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以防控系统性安全风险为重点,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建立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加强源头治理、综合治理、精准治理,着力解决基础性、源头性、瓶颈性问题,加快实现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提升安全发展水平,推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环境。

解决难点,强化服务跟踪指导。

疫情防控与安全生产,都是比较难啃的硬骨头。抓好疫情防控关键时期的安全生产工作,更是对政府和企业的重大考验。只有牢牢扭住重点,精准解决难点,强化服务指导,人民的生命安全和企业的生产安全才有保障。各级各地各有关方面要适时组建安全生产服务工作组,建立班子成员包保联系企业制度,成立驻厂指导组,按照“分片包干、定点定责”的工作要求,对复工复产企业提供“一对一”“点对点”上门指导服务,督促企业认真落实疫情防控工作相关要求,积极落实防疫物资、空间消杀、个人防疫等措施。要全面加强疫情防控急需物资生产企业安全服务工作,指导企业提高消防安全和危化品安全管理水平。针对部分企业存在缺少口罩、消毒剂等防疫物资的实际困难,要积极对接,帮助协调,提供应有保障。针对一些外地员工一时不能全部到岗,岗位熟练工不足、安全管理员不能到岗等问题,要积极摸排有就业意向的待业人员,为人力紧缺的企业储备用工资源,并安排相关安全专家开展安全服务和开复工指导,防范员工缺额带来的安全风险。

夯实支点,加强监督执法检查。

监督是最好的保护。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是易碎品,风险无处不在,这就要求监督检查必须常态长效。要主动对接,为重点企业提供执法监督检查,确保疫情防控期间企业生产安全稳定。要深入开展安全风险排查,由分管班子带队对企业进行安全检查,了解企业疫情防控期间复工复产、隐患整改、员工教育培训等工作开展情况。成立检查组,排查治理各类隐患,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能现场整改的要求现场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跟踪落实整改,直至消除安全隐患,确保生产场所、设施、设备符合安全生产条件。要营造安全氛围,督促企业做好员工安全培训,在企业醒目位置张贴宣传画、悬挂横幅,警醒不忘疫情防控责任,提醒个人注重卫生防护,全面提升企业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要提高科技与信息化水平,加强专业人才培养,规范技术服务协作机制,加强危险化学品救援队伍建设,强化基础支撑保障。要强化法治措施,加大失信约束力度,强化激励措施,推动企业安全措施落实。要完善监管体制机制,健全执法体系,提升监管效能,强化安全监管能力。

“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疫情防控与安全生产,是大战,也是大考。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安全有序地组织全体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是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必然要求,更是践行“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职责使命。各级各地要始终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安全生产,努力做到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两手抓,两不误”,坚决克服麻痹思想、侥幸心理,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确保圆满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向党和人民交出合格答卷。

生命重于泰山观后感 篇3

安全第一,就是要从小处着手,注意细节。古人讲“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意思是说祸患往往源于被疏忽的细微处,细节决定成败,而细节又是我们最容易疏忽的。我们的大机设备在施工中出现故障常常就是因为开行前的检查不到位,电子摆一个螺丝的松动会影响线路水平,电线的一处小磨损会影响电气系统,而油管一端的不牢靠则会造成跑冒滴漏,集腋成裘,酿成大错。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防微杜渐,安全在于细节。

安全第一,就是要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安全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一次次血淋淋的教训让我们痛定思痛,相应的规章也日渐完善,安全制度不仅要贯穿整个施工过程,更要应用于作业前的充分预想,毋临渴而掘井。防患未然,就是要排查隐患,及早解决,卡控到位。安全需要传承,师徒帮带,师傅不仅传授业务技能,也对徒弟安全习惯的良好养成起到一定作用,未雨绸缪正是要全方面强化新一代。居安思危,思则有备,备则无患。

安全第一,就是要时刻警惕,克服侥幸和麻痹。唐代诗人杜荀鹤有《泾溪》一首“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大概是说人们总是在看到明显危险时很是小心,多了一份谨慎,而在看着安全的环境时就放松了警惕,行事不忘初心,反而大意失了荆州。在段第十一个百日安全攻坚活动期间,我们更应该牢牢铭记“安全万无一失”,安全属于过去,而我们要把握当下,杜绝侥幸心理和麻痹意识。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体制开启新征程。面对新挑战,我们大机人更要遵章守纪,按标作业,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砥砺奋进,恪尽职守,为安全生产提供最稳固、最强大的支撑和保障。

生命重于泰山观后感 篇4

看了《生命重于泰山》这个专题片后,不禁令我浑身发紧,也深深的反思了自己在工作时所忽视的种种安全条例、问题。危机无处不在,我们仅有更加留心,做好安全防护,才能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生命重于泰山》这一专题片督促、提醒我们要时刻注意个人安全问题。不仅仅是为了保护自身生命安全,也是为了保护无数个小家的幸福美满,更是为了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

安全生产无小事,“隐患胜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职责重于泰山”,这是我们应当恪守的信念,必须坚定保证全年不出任何安全事故的目标,突出把安全学习、遵守安规、预防事故作为全年安全工作的重点。要确保安全,必须强化人的安全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加强安全学习,提高安全意识,构成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作风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规范不安全行为,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杜绝各种习惯性违章,努力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不碰安全生产的高压线、守好安全生产的准则线、明确安全生产的警戒线、做好安全生产的保障线,安全不是一纸空文,不是一席废话,更不是我们触不可及的难事。用心对待安全,必须能将危险止于门外。

“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观看完《生命重于泰山》电视专题片,这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作为电力企业生产的一线员工,安全生产是员工生命的保障,是涉及职工生命安全的大事,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看到专题片中各起生产事故,大多是不重视安全生产、安全学习工作不到位而导致的,为了生命,我们必须牢记“生命第一安全至上”原则,切勿出了安全事故才抱恨终天。依稀记得刚进厂时的安全生产培训。作为一名电力工作者,必须掌握安全操作技能和单位各项规章制度,我牢记于心,这不仅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别人的负责。安全生产工作没有终点,不能存在一丝一毫的麻痹大意和侥幸心理,我们必须要将安全意识渗透到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中,最终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