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父如子读后感600字模板

08-01

作文是我们一种思想的体现形式。写作文可以增强我们的集中注意力和专注力。想要写好作文除了先天的天赋外后天的积累也很重要,你还不知道怎样写出一篇好作文?在这里,你不妨读读如父如子读后感600字模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父如子读后感(篇1)

想起了《请回答1988》中德善爸爸说的话“爸爸不是一生下来就是爸爸,也是第一次做爸爸。”

爸爸也要不断升级打怪、不断地解决重重困难,最后才能学会怎么做一个合格的爸爸。

第一次做爸爸的良多,就像第一天上学的我们,所有的一切都是陌生的,唯有依靠“老师”一步一步的教导,我们才懂得如何去学习。只是,为人父母这条路不是所有人都幸运,那个在前面做“老师”的人,若品行不够,德行不好,对“学生”的影响可是整个人生。

良多也是很可怜的一个人,在最需要父母陪伴的那段时间,得到的却是父母离婚,父亲沉迷于赌博,时长还有暴力行为。求而不得,最易成心魔。

成年后的良多一直在于努力摆脱父亲对自己的影响,深深地与“不可原谅的父亲”做对抗。可是,越是对抗似乎越是深陷,不知何时自己越来越像父亲,多么可悲,花了大半辈子在远离“父亲那样的人”,最后发现自己其实一直都是“父亲那样的人”。

我们总是要花很多时间去纠正自己,让自己变成理想中的那个人。兜兜转转,最后如梦初醒一般意识到,不过是一直在绕圈子罢了,接受自己就那么难吗?承认内心真是的想法就那么难吗?

如果从来都没有去纠正,确实很难。毕竟没有经过论证的论据,谁又能真正说服自己。

亦是父亲亦是儿子,父与子这条路,谁才是老师了。毕竟没有人一生来就是父亲,亦没有人永远都是儿子,这条路总是会延续很久很久,直到生命的尽头。

如父如子读后感(篇2)

全书以两个阴差阳错交换了孩子的家庭展开,围绕“血缘亲情”“后天教育”“原生家庭”等话题展开叙写的亲情类书籍。带有日本作家一贯的细腻清新,是同类书籍中完全不一样的新鲜体验。

故事里除了老生常谈的“父亲在孩子教育中的缺席”外,最吸引我的一个矛盾点就是血缘与教养。血缘冥冥之中决定的非外貌上的相似性,是所谓后天教育也难以企及的啊。恰是“如父如子”呢。

再说父亲良多在得知儿子庆多并非自己亲生儿子时,那一声“果然啊”,仿佛所有对自己儿子性格过于温柔不如他般优秀争强好胜的或感慨或疑问都得到了解答。这一刻,作者对于人关于血缘复杂的情感描写堪称全书最佳!

“满意的地方就是遗传的好,不满意的地方就是教养不好。”这其实是良多对自己的执念和对另一个家庭的偏见作祟罢了,但却是我觉得一个很有意思的人的共性思想。后来破除释怀了这些,也就达成了全书温情的大团圆结局。总的来讲,全书情节走向很自然矛盾冲突不突兀,人物情感水到渠成情理之中,值得一读。

如父如子读后感(篇3)

知道是枝裕和还是从电影《小偷家族》开始,而这本《如父如子》一如既往地沿袭了他的细腻和温情。

“抱错孩子”这个老掉牙的题材,如果从两个家庭里孩子和父母互动的角度切入会怎么样呢?抚养、陪伴的亲情和血浓于水的生物学关系,到底哪个更重要?作为父亲,如何兼顾事业和家庭?父母如何照顾好孩子年幼又敏感的心灵?他们之间那无私的爱是由什么牵绊的?所谓经济条件好的“精英阶层”真的比普通家庭高高在上吗?如何和过去受过伤的自己和解?

所有的问题,都和人性相关,也只有设身处地地观察和思考,才能得出答案。对于作者也好,故事里的人物也好,读者也好,无一例外。

这本小说看完后,刚好看了部叫《狗13》的电影。说来二者之间在亲自关系方面颇为相似。一边是《狗13》里,李玩的家人,尤其是爸爸,没人懂孩子心里在意的是什么,只看到她因为一条狗折腾得家里鸡犬不宁,甚至喝起了酒。爷爷骂骂咧咧,说“爷爷奶奶不如一条狗”,爸爸直接教训了她一顿。然后,她妥协了,越来越“懂事”;另一边《如父如子》里,良多以各种规矩、要求束缚住庆多的心,孩子变得畏畏缩缩,早早过起看父母颜色行事的日子,而爸爸美其名曰“这就是教养”。那么,有没有温馨的家庭,善解人意的家长呢?《狗13》里没有,电影告诉我们“以后这样的事还多着呢”,全家最宠的昭昭也没有例外。庆幸的是,《如父如子》给了我们肯定的答案,雄大和由佳里这样的父母自始至终都是如此,而绿和良多也逐渐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了。

没有巨额家族遗产争端,没有狗血感情桥段,只有对每个人心灵深处的叩问:如果有了孩子,你会成为怎样的父母?

如父如子读后感(篇4)

写的手发酸,这能让他快乐吗?很多事情,我们在书中,影视剧中,为什么能有那么大的触动?就是因为描写的都是一个理想化的环境,反观我们生活的现实社会,便会知道,所有的一切,有多艰难!

可是人类是有智慧的生物。所以我们除了简单粗暴对待孩子,对待生活以外,更应该学习书中的智慧,去如何改变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学着如何用更理想化的方式去解决孩子的问题,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样才是真正的进步和收获。比如良多的成长,他是一个纠结的人,但是最后醒悟过来后,他开始付出行动了。只要敢于迈出第一步,他以后和孩子,和妻子,和家庭生活,工作,其他家人,朋友之间的相处,一定会改善很多。

这才应该是书本让人触动的魅力所在。以后我在处理孩子问题上,是不是也可以学习由佳里“维修身体”的那个概念呢?小孩子应该会当做游戏一样配合和投入吧。这样不就是一项非常有趣的亲子活动么?这样积极乐观又有趣的沟通交流,比直接说我爱你更有深度吧。陪伴孩子,真的需要好好提升质量!

我们不能帮孩子铺平以后所有的道路。但是至少,在孩子还依赖我们需要我们的时候,给他更多温情的记忆。我不希望我的孩子长大后对于父母的回忆,像我对父母的回忆那样糟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从父母那里吸取经验教训,然后在自己孩子身上,就努力摈弃那些不好的做法。

思考和感动很多,需要慢慢付诸于行动。像良多的成长,就是一个催泪点。我们自己的成长,也会让孩子看到希望。

如父如子读后感(篇5)

每一位爸爸都是第一次当爸爸啊[爱心]

前面一直生气良多的做法,很心疼庆多。但是到最后真的又感动哭了。因为每次看父亲和孩子关系的书时总会想起自己的父亲,或许我们这一代的爸妈大部分都是这样:对孩子寄予厚望,过于“控制”自己的孩子。懂事的孩子责默默接受着一切,不去反抗,直到有了可以“逃离”的机会变放肆奔跑,也很容易敏感总是迁就别人。而我就是那个懂事的孩子,但是我想通过读书学习不断的努力,想要把自己变优秀证明给他们看。(迷你句子网 M.JzD365.com)

记得看过一段文字:喜欢年轻女孩坦坦荡荡的表达自己的企图,“总有一天我要……”“我一定会……”目光灼灼的像只炸毛的小狮子。不管将来要经历什么,将来是否如愿,至少话说出口的当下,她是真的想挣脱一些束缚的。

此刻坐绿皮火车的我,很羡慕地看着对面一对嬉闹的父女,女儿和我一般大,都是将要毕业的大四学生。爸爸应该是陪女儿去参加了一项考试的面试,一路上爸爸都在给女儿加油鼓劲,女儿嘴上说自己不行没有信心,可是嘴角幸福的笑是掩盖不住的。爸爸一直在帮女儿分析面试的情况,而女儿则一直撒娇让爸爸带她出去透透气,说要去旅游。

临近毕业,我从考研失败以后就马不停蹄的忙碌教师编,中间还有不停的穿梭在学校与家之前忙碌毕业论文,都是一个人,一个行李箱,在路上坐一天的车……我也还没有来得及透口气呀,但是我知道现在还不是我放松的时候啊。[太阳]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