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善洲观后感

08-01

杨善洲观后感(实用14篇)。

写进作文里的,都是我们想表达的,写作文是我们表达思想、整理自己思路的一个过程,日积月累,写作总有一天会给自己带来财富价值。简单通用的作文要如何写好呢?小编花时间特意编辑了杨善洲观后感(实用1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杨善洲观后感【篇1】

昨日看了电影杨善洲,剧中的情景一直萦绕在脑海,不时浮现。在看电影时,我有好几次泪湿眼眶。电影带给我的感动充盈在胸间,不是电影本身拍得有多么好,而是剧中人物带来的冲击让人震撼。

电影用写实平述的手法,从杨善洲担任保山地委书记一职入手,浓墨重彩地刻画了他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电影的一些情景现在仍记忆犹新。

杨善洲在当地委书记的时候,常拄着棍子,提着一个小黑包,行走在田间。当时正在推广一种双龙出海的水稻插秧法。他来到一个村里,见大家对这种插秧法并不接受,自己脱掉鞋子下到田里作起示范,秧苗插得又直又好。村长这才发现是地委书记亲来指导,急忙上前问好。杨善洲问他:这双龙出海每亩可以提高产量百八十斤,你能保证这村里的田都能用这种插法吗?村长答:一定能。杨善洲搓搓手上的泥巴,高兴地上坎挥手离去了。

还有一次,保山遭遇大旱,百姓面临作物绝收的困境,杨善洲带领干部挖水井。但很快困难随之而来:经费不够!他果断召集现场的地委委员开临时会议,举手表决将修建办公楼的经费挪作打井费,工程得以继续进行。

一个人身在高位时,面临众多的诱惑,要作出众多艰难的选择。杨善洲的选择总是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没有片刻犹豫,没有任何私心杂念。他从不喊什么慷慨激昂的口号,却留下一个令人敬仰的榜样让我们追随。

杨善洲退休了。上级关心他,让他到昆明的干休所安度晚年,他笑着说:以前在职,听组织安排,现在退休了,想干点自己的事,我要上大亮山种树去。他回到家乡,开始发动群众。他的办法很独特,先组织群众看了一场电影庐山恋。电影放映完时,他问大伙:电影好看不?大伙笑答:好看!他又说:是啊,电影好看是因为庐山上的树美呀,我们大亮山上的树,像秃子头上的毛,没有几根。你们用土地入股,我来出苗子,种出树你们分红好不好?有人问道:那你分什么咧?他淡淡一笑,道:我有工资,什么也不要。大伙被他的诚意打动,纷纷签订植树合同,自此开始了他长达十七年的漫漫种树征途。

在大亮山种树,不是想像中的一帆风顺。树苗成活率低,野草挤占树苗生存空间。他独个摸索解决法,选择种植根系发达、高于五十厘米的树苗,成功地迈过这个难关;树苗来源匮乏,他跑到大街上捡拾果核作种子,每天捡来一箩筐。五万多亩树林,每一株树无不浸透他的心血,他抚摸着他们,像是看着自己孩子,脸上浮现出慈爱的神情。

杨善洲观后感【篇2】

11月18日,娄星区经济和信息化局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观看了电影《杨善洲》,所有人的心情十分激动。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不退志,坚持22年如一日守候家乡植树造林的每一个感人事迹都令人感受至深。一位无私奉献、清正廉洁退休干部的伟大光辉形象树立在大家的面前,令人肃然起敬。

造的是树林,留下的是精神力量。杨善洲1988年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甘当一名普普通通的义务植树者,带领地方群众植树造林。他努力克服无资金、无种苗等困难,一心扑在造林事业上,从未间断过,从未放弃过,一干就是22年。一个人退休后植树造林也许并不鲜见,但一个地委书记退休后22年不间断植树造林,备受感动的是他能够扑下身子,放下架子,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并努力做平凡而又有贡献的人。在造林过程中,他不是指挥家,而是除了当好策划人以外,和普通群众一样,一起扛树苗、种树苗,搭帐篷、住深山,同吃住、同劳动。杨善洲一心为民、不计报酬、终生奉献的高尚品格和坚定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的执着信念,留下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卓然风范和浩然正气,留给后人一种由衷敬佩,更是一种激勇奋进、艰苦奋斗的精神动力和淡泊名利、大公无私的精神榜样。

靠的是党性,收获的是宝贵财富。共产党人最讲党性、最讲认真,杨善洲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如一地践行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始终如一地发挥老有所为的奉献精神。正是这样,他能够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22年,这其中不知倾注了多少心血和汗水,他吃住在山上,用着十分简陋的生活用品,硬是靠着执着、顽强、勤奋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成就了一番事业。据统计,他在大亮山已建成林地总面积5。6万亩,林场经济价值达到3亿多元,并将自己辛苦创办的林场无偿上交国家。移交林场时,他不沾林场一点好处,不带走一根草,留下的是可观的绿色存款,留下了宝贵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杨善洲正是靠着坚定的党性和崇高的精神品质,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创造出了宝贵物质财富和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他用自己的毕生经历告诉我们只要坚定信念,讲求党性,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没有创造不了的奇迹,没有实现不了的目标。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深入学习杨善洲精神,要坚定理想信念,发扬务实执着精神,把我们的工作任务完成好。

杨善洲观后感【篇3】

杨善洲是谁?有什么特殊的经历值得我们关注?又有什么样的豪言壮举值得我们学习?带着疑问,在学校组织观看的电影《杨善洲》中,认真地学习了杨善洲的先进事迹,在观看中感悟,在感悟中感动。

在杨善洲的生涯中,他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惊天壮举,没有震撼人心的话语,有的只是一名基层地委书记对党无限忠诚、对人民高度负责、对自己严格要求的高尚品质,他亲近群众忘我工作,在他平凡的事迹中却透彻出不平凡的精神;他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对党绝对的忠诚,他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理想信念坚定,他一辈子忠于党和人民的事业,扎根基层、干事创业。

他退休后仍旧能够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22年,吃住在山上,用着十分简陋的生活用品,硬是靠着执着、顽强、勤奋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成就了一番事业。但是最后杨善洲却将自己辛苦创办的林场无偿上交国家,他不沾林场一点好处,留下了宝贵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杨善洲正是靠着坚定的党性和崇高的精神品质,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创造出了宝贵物质财富和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杨善洲是一位地委书记,但他没有以权谋私、以势欺人,而是视百姓为亲人,一心为民办事;不在其位时他扎根大山植树造林,了却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主动发挥余热,为地方和国家创造出宝贵财富。杨善洲一生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清正廉洁,无私奉献,从不用手中的权力徇私情、谋私利,他不为妻子转城镇户口,不让女儿进城工作,这是一种朴素的情怀,是发自内心的人生追求,

杨善洲一腔热血、一身正气、一片丹心、一身坦荡,对党和人民事业无限忠诚、无限牵挂,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作为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我要在工作岗位上,严格要求自己,要像杨善洲那样对事业有坚定信念,做人民放心、学生满意的合格教师;学习他锐意创新的时代风貌,在教育教学中不断的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做与时俱进的优秀教师。我要用杨善洲这面镜子,时常照一照自己在教师这个岗位上的表现,看一看是否对得起事业,找一找不足之处,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

杨善洲身上闪耀的党性和人格光芒,值得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和反思,他永远是照亮我们成长的一盏明灯。在这盏明灯的指引下,我们会继续沿着他的足迹前进,实现着一名共产党员的优秀情怀。

杨善洲观后感【篇4】

杨善洲同名电影今天晚上7点35在电影频道播出了,出于对杨善洲事迹的崇敬,我认真的看了一遍,稍有一些感触,随笔写写,有些东西还没有经过细致的思考,还待理论完善。

杨善洲曾是云南省保山地区党委书记,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书记,无论是生活作风、思想品质,都保有着一位农民的本质。实事求是、勤俭朴素、亲近群众、淡泊名利、大公无私,这些词用在杨书记的身上很是贴切。杨善洲在任地委书记期间廉洁奉公,忘我工作,一直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退休之后,他放弃了进省城昆明养老的机会,回到了自己的老家,大亮山,为了一劳永逸的解决好水的问题,他带领着村民上山包地种树,自己分文不取。22年后又将林场无私的献给了国家,着实伟大。

但是,这个伟大令我很是焦虑。这又是一个雷锋式的人物,共产党员的楷模。雷锋的人物真实性我是考究不了了,但是杨善洲的事迹确是真人真事。令我焦虑的是:

第一,我们到底需不需要杨善洲?杨善洲作为一个领导干部是值得肯定,完全表现了为人民服务的品质。假如国家所有的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都能有杨善洲的思想、道德、品质,国家的行政管理工作肯定会朝好的方向发展,体制的问题也终有一天能得到好的解决,因为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为人民服务,有了这个共识,问题也就好解决了。那好,第一个问题回答了,我们需要杨善洲。

第二,我们领导干部、党员干部队伍中有多少个杨善洲?既然有需要,那就要看看我们有多少。请问我们能有多少?真正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心态做事的人太少了。就看看我们的区政府吧,都快成为领导的家属大院了。看看我们的镇政府吧,130个人领工资,30个人来上班,10个人在做事。而就是这10个做事的人,他们是杨善洲吗?不全是。

第三,为什么杨善洲只是个别的存在?这里我想提出我个人的看法,关于人性的看法。早在16世纪,霍布斯就提出过国家、政府、社会的起源。因为在每个人只管着自己,没有制度和法律的自然状态下,人的利益很容易受到威胁,所以大家一起订立一个契约,交出我们惩罚他人的权力,成立一个公共的组织,代替我们执行这项权力,这个公共组织就是后来的政府。在霍布斯看来,人性是恶的,每个人随时都可能会侵害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之后的洛克、卢梭,虽然在契约的形式和性质上有不同的理解,但是对于人性的觉察,他们都认为不是善的。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扪心自问,是不是自己都会有恶的一面?当然,你会说,我们看到感动的东西会流泪,看到可怜的人会同情,看到需要帮助的人仍会帮助,我们也有善的一面。我想说,是的,但是那是建立在不损害你的绝大利益的基础之上的善。是的,这里又提到一个代价问题。为什么在公交车上让座的多,而在火车上让座的又少?代价不一样。公交车上可能只需要十多分钟,而火车上可能是十多小时。很少有人会牺牲太大的代价,来做一件几乎没有回报的事。我就是我想说的人性。我认为,人性表现应该是,不与自己利益冲突下的善,和与自己利益冲突下的恶。而人性的这种表现,正好回答了我的第三个问题。一个人可以做好工作,可以勤俭,可以亲民,但是要真正做到大公无私,天下为公,确是寥寥无几。所以杨善洲只可能是个别的存在。

第四,那该怎么办?既然“全党皆为杨善洲”不可能,那领导干部队伍要怎么办?我认为,承认人性的缺点,更多的发扬人性的优点才是可行之路。每个领导干部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也享受着相应的条件待遇,不去贪婪,这样就足够了。对于共产党员来说,则需要多加一条,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别看小小一本党章,如果都能按照上面写的做,整个国家会焕然一新。其实中国的条条框框各项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民主协商制,我不敢说是最好、很好的,但是我敢说真正按照它执行的话是绝对不会差的。所以说,国家对于杨善洲之类的先进思想理论的宣传不应该是重点,重点应该放在怎么才能让人执行,而不是让宣传成为套话、空话。

第五,怎么才能把理论上的东西让人都真正做起来。难吗?其实只是每个人迈出一小步而已。简单吗?其实这一步不知道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因为很多的国人可能都患有“腿疾”,可能需要一个人背着两个三个甚至是二十个三十个人迈出这一步。所以说,少部分人的醒悟是不够的,但是谁又能知道这星星之火,能否燎原呢?所以,第五个问题的答案:从我做起。

杨善洲观后感【篇5】

电影《杨善洲》真实反映和再现了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情系大山,退休后植树造林的感人事迹。电影经过一串串细节,表现了一名...人甘于奉献、无欲无求、有为有心的精神品格和崇高风尚。

无欲。杨善洲同志无论在地委书记的重要岗位上,还是退休后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毫无贪欲和私欲,公私分明,两袖清风。在解决自我孩子两地分居工作调动的事情上,在亲属“农转非”问题上,不批条子,不找路子,不打招呼,不走后门,毫无一己之私,廉洁用权,是谓新时期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楷模。在公车使用上严格自律,不办私事,堪称遵纪守法的模范。

无求。杨善洲同志生活俭朴,对物质条件没有过多的奢求。办公室陈设简陋,不讲排场,不搞豪华装修。到龄退休后,主动谢绝到省城昆明干休所安享晚年的安排,不对组织提出过多过高要求。

有为。杨善洲同志无论在领导岗位上还是退休后,总是想着多为百姓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退休后植根大亮山22载,带领当地群众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绿化了荒山,营造了数万亩林木,再造了滇西粮仓,为当地老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在抗旱的关键时刻,杨善洲吃住在临时指挥部,果断停止了新办公楼的建设,将资金用于打井抗旱。他还鼓励农业科研,努力提高水稻单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本事。这些都是实实在在为百姓办实事。在农村孩子入学、民办教师转正等方面多方想办法,千方百计为老百姓解难事。杨善洲同志把别人事当成自我的事来办,把群众的冷暖当成自我的冷暖来感受,体现了一个...人为民服务、为民谋利的高尚情操和崇高品格。

有心。杨善洲同志有一颗密切联系群众的心。他总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与老百姓打成一片。异常是亲自下田指导插秧的场面,帮忙老倌挑水的场景,无不体现了一名...人心系群众,植根群众之心。杨善洲同志有一颗奉献之心。一生无所求,直到生命最终一刻,还关心林场的建设,关心家乡的发展,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杨善洲同志有一颗艰苦奋斗之心。生活节俭,为了节俭种子钱,亲自上街捡果核。杨善洲同志还有一颗关爱之心。关爱年轻人,关爱普通孩子,关心他们的学习,关心他们的生活,并尽可能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条件。

无欲无求、有为有心,这便是观看电影《杨善洲》后的感受与体会。

杨善洲观后感【篇6】

1988年3月,61岁的杨善洲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休,婉拒了时任省委书记普朝柱劝其搬至昆明安度晚年的邀请,执意选择回到家乡施甸县种树。他作为退休干部本应享受政府的退休待遇,享受城里的舒适生活。可他却放弃了城里的舒适的生活和优雅的生活环境,扎根山区艰苦创业,义务植树造林造福于人民,造福于社会和造福于大自然。他这一干就是二十二年,党和国家给予他各种荣誉,给予高度的评价和认可,他却把二十二年的造林全部献给国家。20多年过去了,以往山秃水枯的大亮山完全变了模样:森林郁郁葱葱,溪流四季不断;林下山珍遍地,枝头莺歌燕舞……

一位地委书记,为何退休后选择到异常艰苦的地方去种树植树造林20余年,他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挑战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让夕阳人生散发出炫目的光彩

在我看来,这皆源于信仰的力量。杨善洲同志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员,信仰共产主义,正是共产党员的信仰使他做出了这一系列令人敬佩的举动。

因为信仰,杨善洲获得了一种欢乐——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做贡献,实现了自身存在的价值。杨善洲同志的信仰让他对自身的价值坚定不移,并且终其一生以求实现。他的吃苦,他的耐劳,他的坚持都因为信仰而变得有意义、有价值、有欢乐。这种恪守信念,忠诚于党、国家和人民的崇高境界值得每一位共产党员学习,把党员履职履责升华为对事业的乐观、活力和热爱,让日常工作变得有意义,有章可循,而不是只为工作而工作。

因为信仰,杨善洲同志忠诚而执着。我们应学习杨善洲同志忠以报国、恪守信念的执着精神,在创先争优中锤炼政治品质。忠诚于党和人民,是共产党员最基本的政治品质和要求。杨善洲同志退休后放弃省城的舒适条件,带领家人和群众扎根荒山、植树造林,正是怀着对党的忠诚、对家乡和人民群众的无比热爱,把全部精力倾注山区的治理和发展,把整个身心献给了山区人民,用言行诠释了他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给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

因为信仰,杨善洲同志严以修身,一心为民。“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是_对每个党员干部的要求。杨善洲同志担任保山地委领导20多年,退休后植树造林20多年,始终坚持群众利益高于一切,殚精竭虑地为群众办事,无愧于诚以修身、心系人民的“公仆”称号。他作为一个出身贫寒农民的儿子,能够体会群众疾苦,知晓群众心声,因而对劳苦大众有着深厚的感情,有着为他们改善生活条件的强烈愿望和志向,有着踏实苦干的品行修养。我们学习杨善洲,牢记宗旨:一辈子真情为民,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努力实践共产党人高尚的人生价值和精神追求。

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今日,千千万万像杨善洲同志这样的好党员在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甘当孺子牛,为我们留下一片净土。而我们在向他们致敬的同时更应当反省自我,见贤思齐,义无反顾地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信仰他们的信仰,体味信仰的欢乐。

杨善洲观后感【篇7】

杨善洲是谁?有什么特殊的经历值得我们关注?又有什么样的豪言壮举值得我们学习?带着疑问,在学校组织观看的电影《杨善洲》中,认真地学习了杨善洲的先进事迹,在观看中感悟,在感悟中感动。

在杨善洲的生涯中,他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惊天壮举,没有震撼人心的话语,有的只是一名基层地委书记对党无限忠诚、对人民高度负责、对自己严格要求的高尚品质,他亲近群众忘我工作,在他平凡的事迹中却透彻出不平凡的精神;他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对党绝对的忠诚,他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理想信念坚定,他一辈子忠于党和人民的事业,扎根基层、干事创业。

他退休后仍旧能够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22年,吃住在山上,用着十分简陋的生活用品,硬是靠着执着、顽强、勤奋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成就了一番事业。但是最后杨善洲却将自己辛苦创办的林场无偿上交国家,他不沾林场一点好处,留下了宝贵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杨善洲正是靠着坚定的党性和崇高的精神品质,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创造出了宝贵物质财富和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杨善洲是一位地委书记,但他没有以权谋私、以势欺人,而是视百姓为亲人,一心为民办事;不在其位时他扎根大山植树造林,了却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主动发挥余热,为地方和国家创造出宝贵财富。杨善洲一生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清正廉洁,无私奉献,从不用手中的权力徇私情、谋私利,他不为妻子转城镇户口,不让女儿进城工作,这是一种朴素的情怀,是发自内心的人生追求,

杨善洲身上闪耀的党性和人格光芒,值得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和反思,他永远是照亮我们成长的一盏明灯。在这盏明灯的指引下,我们会继续沿着他的足迹前进,实现着一名共产党员的优秀情怀。

杨善洲观后感【篇8】

20XX年,在大学入党积极分子培训中,我观看了电影《杨善洲》,电影中对老共产党员杨善洲鲜活的形象刻画令我印象深刻,正是这部电影,让我坚定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信心,也成为了我党员生涯中的一盏明灯。

电影《杨善洲》由导演董玲执导,演员李雪健、李晨等人联袂出演,以云南省保山原地委书记杨善洲为原型,讲述了杨善洲作为一名从事革命40年,任地厅级20年的干部,几十年如一日,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为了兑现自己当初“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需要任何报酬”的承诺,退休后,他主动放弃进去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义无反顾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艰苦创业,为民造福。

通过电影,能让我们学习到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杨善洲同志以对党忠诚、对国热爱、对民负责为人生追求目标,退休前,他废寝忘食,忘我工作;退休后,他志在千里,植树造林,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杨善洲同志鞠躬尽瘁,真正履行了一个共产党员一生为人民服务的忠实承诺。

通过电影,能让我们学习到淡泊名利和克己奉公的精神品德。杨善洲同志一辈子节衣缩食、生活简朴、两袖清风、清正廉洁。面对女儿对他提出的调动工作的要求,他严词拒绝,大公无私,从不以职务之便为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谋取私利。面对政府对他的奖励金和补贴,他全部捐出,建设学校救济学生。

通过电影,能让我们学习到心系群众和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杨善洲同志退休前把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心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在各个岗位上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退休后,仍然心系群众,心系家乡的脱贫致富,以实际行动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呕心沥血,造福百姓,展现老一辈共产党人孺子牛的精神风貌。

我好像真的来到了大亮山,来到那个杨书记奋斗的地方。他就像一面明镜,充分展现出领导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精髓。这面镜子,能对照认知不足,能对照净化心灵。这部电影我推荐大家观看,可以找到内心的明灯与远方。

上面这些就是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电影杨善洲观后感心得体会精选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杨善洲观后感【篇9】

电影《杨善洲》根据当代已故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的真实生平事迹改编,讲的是他一心为群众办事,不为家人谋私利,退休后不住干休所,却要去荒山上22年如一日地植树造林,赢得群众爱戴的故事。

其实很惭愧,这个电影我第一次是坐在机舱看的,旅途时间很难熬,因为喜欢李雪健的表演,就打开了这部电影,但没想只是看了一会就被深深吸引到了,结果飞机到了还没看完,不过瘾,归家后立即在网上一口气看完。

这部电影并没有太多宏大的场面,整体画风很平实,但在几个重点场景里面对人物形象进行了刻画,使人物形象更为饱满和立体。比如杨善洲带领党员宣誓的场面,在这个场景下,一个带着帽子的瘦小“老头儿”在大家目光和掌声下走向前台,逆光的剪影使他看起来如此单薄,走路姿态略显蹒跚,但他神态却又是如此的平和与坚定,“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每说完一句句都会稍稍停顿,平缓但很厚重,最后的那个字的语调约略上扬,仿佛那口气那个劲就要这个字上释放出来。在他领誓的声音回旋中,一名老共产党员的坚定甚至是倔强的党性在那一瞬间就表达淋漓尽致。

作为主旋律电影,这个电影没有强大“卡司”阵容、没有大手笔投入,但经过主要演员李雪健、奚美娟、陶虹、李晨等人的深入演绎,电影一样触人心扉。电影节奏感并不紧凑,缓缓的流水一般讲述着故事。我觉得它的成功来源于这几个地方,一个是剧情的巧妙呼应,二是反映人物品质的细节描述,三是人物感情的真实渲染。电影一开始,就是一个长镜头,蔓延的荒山,发灰的格调,一个中山装老人和路边一个赴婚宴的“老倌”攀谈。老倌说喜礼就是一担清水(缺水是当地的严峻问题)。还说,现在干部白吃公粮,为啥,因为不给群众办实事。老人听了,望着远山沉默了,说“是,不给群众办事,可不就是白吃公粮”,并替老倌挑了一路水。之后的工作中,老书记一直把科学发展当地生产和水资源利用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并提出要带领群众不靠天不靠地,做管水的“龙王”。他还乐意做一个农民书记,一到农忙时节,他就拿着农具挽着裤腿义务下田和指导农耕,每每都是他一脚泥巴离开时候,身后才有人悟出了,这不就是那个杨书记?

电影用善于用细节刻画老书记无私形象和家庭的情感,比如无论风雨多大,到村中院落的最后一段路,他一定要下车走回来,无论司机怎么劝说都不行,因为不能公车私用,即使是办其他急事要用,也要补清油钱。其次是女儿和丈夫长期分居两地,解决这个问题的农转非指标到了老书记,即使是符合条件总是被弹回,这个最后一个章迟迟落不下来,因为老书记担心是部下给自己子女行方便;而对比之下,当老书记的得知山区民办教师留不住,孩子们都失学时,亲自把教育系统主要干部召集垦荒的山上:请大家不要踢皮球,把山区教师的转正问题面对面就解决了吧。女儿听说了此事,更是找他哭诉,老人内心纠结、坐立不按,但是最后还是拒绝了。好在到最后,女儿虽然很气很不愿见老父亲,但心里其实还是能理解,最终靠自己考试解决了问题。拿到通知时,办公干部说:回去请转告您父亲,你这是靠自己办到的,是符合要求的。女儿出去后泪流满面。

除此之外,电影还描述了老书记如何第一次“走后门”,协调跟自己造林十几年的青年干部的工作婚姻问题以及政府发奖金的处理等故事,用一层层画面告诉观众:群众的事情永远放在心上,自己的事情反而掂之又掂——这就是老书记。

触动人心的感情不仅有父女情分,还有夫妻情分,更有群众情分。老书记的妻子嫁过来之后,一直跟着书记在农村生活,风雨几十年,分多合少,几乎是一人操办整个家,照顾上下老小、洗衣做饭、割草养猪,没享过什么福。等到老书记生病住院时,老伴发现这才是最美的时光,因为能天天在一起说话、见面,还能天天看着老书记吃最喜欢的自家酸笋。后来担心老伴身体,老书记执意要她回去,等她终于离开之后,老书记却要挣扎着走到窗前,原来他想再看看老伴的身影。

故事讲到此时已经令人唏嘘,但等观众随画面切换到窗外时,更感人的一刻出现了:窗外竟然还站在一院子的群众——自发来看望老书记的。大家纷纷喊着老书记,故事开始的那个老倌也来了,给老书记挑来一担水,他不知道说什么好,就喊着“老书记,这是从您植树的林场取来的水,您,没白吃公粮”,之后大家手把手把老倌舀出来的清水传递到老书记面前,老书记微笑了,子女笑了,大家也笑了。借助这个自然切换的画面,电影巧妙的把小“家”的感情扩大到大“家”的感情,把群众们的感情融入到这担水里面,完成了呼应和升华:这是感恩之水,也是赞扬之水,更是象征老书记党性品质的一担清水。

影片中的开始,老倌曾说,这么多山头,您怎么能数过来完呢,老书记说:数得过来,大山头80个、小山头172个。就这样,在退休后,他再次放弃带领全家进城享福的机会,而是带领群众上荒山种树,用22年的时间硬是种出一个5万多亩价值超过3亿元的林场。

“我老了,照顾不了你们了,你们都是我的好孩子,以后我会常来看看你们的,都好好的啊”。画面最后闪回到杨善洲独自离开农场那一刻,浮光掠影中,他一株株的轻拍着自己亲手种下的树,露出满意的笑容。那时,他把林场无偿转让给国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共产党员不要躲到机关里做盆景,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这就是党员杨善洲。

杨善洲观后感【篇10】

小的时候,我最喜欢问为什么,总是最喜欢问:“谁是我们身边最可亲可敬的人呢?”但不同的人告诉我不同的答案,所以我一直在叩问自己,也叩问着身边的每个人。观看电视剧《杨善洲》后,我心里终于有了答案:我们的老书记杨善洲就是我们身边最可亲可敬的人。老书记杨善洲就是一面镜子,我们要以杨善洲为镜,让我们时常对照自己,自觉反省,扪心自问,我们应该如何做人、如何干事、如何为政、如何做官。

电视剧《杨善洲》采取了纪录片与传统电视剧平铺表现手法的杂揉嫁接,突破了红色经典剧的固定套路,让观众眼前一亮。整个剧本以女记者叶子的采访和思考、以杨善洲的工作生活两条线索贯穿全剧,场景的交叉感带给了观众视觉和心理上的巨大震慑力,给观众在情感上营造了一种场景变换所造成的心理共鸣。

剧中一个很重要的场景就是妻子张玉珍与耕牛“弓背”的跨时空的“人牛对话”。这种跨时空与超常规故事情节的情感穿越,在艺术效果上大大超过了让演员“独自哭诉”或者采取人与人之间的“同类理解”的单纯设计。“五个女人”在简陋的房子里围着桌子吃饭的镜头,加上真实的场景,朴实的服装道具和演员投入的表演,这个家庭对一家之主的“男人杨善洲”的渴求愿望,“一个镜头”或“一个场景”或“一个无语的场面”已经将人间亲情的缺失表现得淋漓尽致和荡气回肠,不仅催人泪下。更重要的是这种立体表现和错位表达曲折迂回地表现了主人公杨善洲身上的共产党员一心为民、亲民,为民谋利办事、大公大爱的火热情怀,真正达到了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杨善洲时时处处为民造福,不求惊天动地,只求一点一滴。从实施了坡地改梯条田的“种粮书记”,到头戴竹叶帽挽起裤脚跳到田里熟练秧插的“草鞋书记”,从7000元建起一住就是8年的“油毛毡房”,到引进资金300万元建设林场却主动放弃符合政策规定的30万元奖励的“捞油水机会”,等等,正如演员刘佩琦说:“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杨善洲不应该死,我希望杨善洲的精神、信仰、追求会唤醒广大的民众,也希望越来越多的领导在心中树立起‘为民造福’的信仰。”大亮照人生,善行乐民。杨善洲是一个好人,更是一个播撒温暖的好人,每一个党员干部也要努力做一个能够温暖周围人的人。

杨善洲观后感【篇11】

3月28日,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我们观看了《杨善洲》这部电影,我从耳闻中得到了真切的感受,杨善洲同志退休不退志,坚持22年如一日守候家乡植树造林的感人事迹使得我内心感动到久久不能语。杨善洲,一个响亮的名字彻底震撼了我得心灵,他贫穷,粗茶淡饭,衣着简陋,一生没有任何积蓄;他富有,两袖清风,表里如一,雪中送炭出手大方;他固执,执着造林,心无旁骛,老牛拉车不回头;他豁达,淡泊名利,安贫乐道,草帽挨乌纱,平凡铸伟大;对于家人的不理解,他说忠孝难两全,?夜?鸭婀?;对于人们的不理解,他说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他被人民亲切地称为草鞋书记农民书记百姓书记。

杨善洲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曾担任保山地委近20年的地厅级干部,几十年如一日,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为了兑现自我当初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退休后,主动放下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义无反顾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交给国家。

杨善洲曾先后被评为省、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被授予全国十大绿化标兵提名奖、环境保护杰出贡献奖、中华环境奖提名奖等荣誉称号。杨善洲是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在全国推出和集中宣传的先进典型,被中央组织部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我作为一名基层水利干部,深深感到学习杨善洲一生爱国爱党,无私奉献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要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务必做到四个务必学习。

务必学习他永葆本色、矢志不移地坚定信念。杨善洲入党六十年来,时刻牢记自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把随时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牺牲一切作为自我的铮铮誓言,时时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自我。他坚信共产主义,牢记党的宗旨,立场坚定、意志坚强,始终持续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我们水利干部就是要像他那样,树立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理念,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始终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以坚定的信念展示共产党员的风采。

杨善洲观后感【篇12】

昨日看了电影《杨善洲》,剧中的情景始终缭绕在脑海,不断浮现。在看电影时,我有好几次泪湿眼眶。电影带给我的激动充盈在胸间,不是电影自身拍得有如许好,而是剧中人物带来的冲击让人震动。

电影用写实平述的手段,从杨善洲担任保山地委书记一职入手,浓墨重彩地刻画了他平凡而又伟大的终生。电影的一些情景现在仍记忆犹新。

杨善洲在当地委书记的时候,常拄着棍子,提着一个小黑包,行走在田间。当时正在推广一种“双龙出海”的水稻插秧法。他来到一个村里,见大家对这种插秧法并不接受,自己脱掉鞋子下到田里作起示范,秧苗插得又直又好。村长这才发现是地委书记亲来指点,急忙上前问好。杨善洲问他:这“双龙出海” 每亩可以提高产量百八十斤,你能保证这村里的田都能用这种插法吗?村长答:一定能。杨善洲搓搓手上的泥巴,兴奋地上坎挥手离去了。

还有一次,保山遭遇大旱,百姓面临作物绝收的困境,杨善洲带领干部挖水井。但很快困难随之而来:经费不够!他果断召集现场的地委委员开临时会议,举手表决将修建办公楼的经费挪作打井费,工程得以继续进行。

一个人身在高位时,面临众多的引诱,要作出众多艰巨的挑选。杨善洲的取舍老是把人民人民的好处放在第一位,没有片刻迟疑,没有任何私心邪念。他从不喊什么大方激动的口号,却留下一个令人敬佩的模范让咱们跟随。

杨善洲退休了。上级关心他,让他到昆明的干休所安度晚年,他笑着说:以前在职,听组织安排,现在退休了,想干点自己的事,我要上大亮山种树去。他回到家乡,开始发动群众。他的办法很独特,先组织群众看了一场电影《庐山恋》。电影放映完时,他问大伙:“电影好看不?”大伙笑答:“好看!”他又说:“是啊,电影好看是因为庐山上的树美呀,我们大亮山上的树,像秃子头上的毛,没有几根。你们用土地入股,我来出苗子,种出树你们分红好不好?”有人问道:“那你分什么咧?”他淡淡一笑,道:“我有工资,什么也不要。”大伙被他的诚意打动,纷纷签订植树合同,自此开始了他长达十七年的漫漫种树征途。

在大亮山种树,不是想像中的一路顺风。树苗成活率低,野草挤占树苗生存空间。他独个摸索解决法,选择种植根系发达、高于五十厘米的树苗,成功地迈过这个难关;树苗来源匮乏,他跑到大街上捡拾果核作种子,每天捡来一箩筐。五万多亩树林,每一株树无不浸透他的心血,他抚摸着他们,像是看着自己孩子,脸上浮现出慈爱的神情。这一刻,我想起了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同样的执着于自己的信念,同样朴实而高尚的人格,但一个是虚拟的,一个是现实中存在的。

为了公,为了百姓的事,杨善洲尽力而为;为了私,为自家孩子的调动,他“一筹莫展”。电影中有这样一则细节,上山种树时,他发现山上小学的代课老师多年没有转正,纷纷离职,孩子们无学可上。这时他动用自己的影响力,喊来教育、人事、劳动各部门的头头脑脑上山,托他们解决老师们的编制问题,为山里的教育留住了人才。他的二女儿,为了解决夫妻两地分居,通过层层考试,只差一个章就可以办理调动手续,从来不求父亲的她哭着请求他帮忙:“您就打一次电话吧”。杨善洲讷讷地坐在小板凳上:“这是私事呀,这可咋办呢。”最终,女儿掩面而去。只要杨善洲张口,我想地方部门肯定会卖他一个面子,毕竟女儿是有真才实学的,毕竟“虎老余威”在。可此时的他却没有平时那样智计百出,急得直说“咋办呢,咋办呢。”他的脑海中未曾想过动用关系办私事,这也许让许多人为之汗颜吧。

电影的结尾以去年西南大旱一幕告终,保山因植被良好,当地居民不愁水喝,外地来此取水的车辆排成了长队,此时的杨善洲已躺在病榻上,起不了身了。但是人民没有忘记他,来医院看望的人站满的一坪,一位老人从山上挑来干净的水,递到他跟前,大声说:“你没有白吃国家公粮!”

杨善洲走了,他留给后人一座价值3亿多元、5万6千多亩的林场,他留下了一心为公、百折不挠的工作作风,他虽瘦弱的身躯却留给我们一个高大的背影,他用自己伟大的一生书写了一个大大的人字。 大写的人

杨善洲观后感【篇13】

杨善洲,曾任保山地委书记,退休后主动到施甸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达22年之久。建成了面积8万亩、价值1亿多元、完全成材后价值可达3亿元的林场,并将林场无偿移交国家。杨善洲同志曾先后被评为省、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被授予“全国十大绿化标兵提名奖”、“环境保护杰出贡献奖”、“中华环境奖提名奖”等荣誉称号。杨善洲同志一辈子的赤子之心,把生命最后的霞光,化为了家乡大亮山上永恒的春天。

我们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大公无私的精神。他在任保山地委书记时,为民办教师家属办理“农转非”却迟迟不肯为自己的家属办理。还把退休后亲手种植的林场无偿移交给国家。

我们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为民爱民的精神。可以说他的一生就是为民务实的一生,无论是任职时还是退休后,哪怕是帮助百姓钉马掌、教年轻石工砌石头这样的事情,只要百姓需要,他卷起袖子就上。

我们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艰苦朴素的精神。杨善洲同志用他的一生描写了共产党人的朴素情怀。衣食住行从不奢侈滥用。在他植树时,买树苗的资金不足,他便经常上街捡果核以补贴家用。

杨善洲的一生就是这样,不仅带给一方百姓以幸福,更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我们学习杨善洲同志,就应该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爱岗敬业,刻苦学习,为社会经济发展,为党的事业,为人民百姓的利益奋斗终身。

杨善洲观后感【篇14】

1999年6月1日,人民日报第10版刊登了《读一读这位老人平凡动人的故事你会明白什么才是美丽而高尚的人生——一位老人与一片森林》,讲述的就是杨善洲——云南省保山县原地委书记,退休之后不进城,志在深山办林场,创造资产几个亿,分文不取献国家的故事。

有幸在工作之余,分行“两学一做”专题教育活动安排全体党员观看了《杨善洲》,这是一部歌颂优秀共产党员、弘扬时代精神、讴歌当代基层干部楷模的主旋律电影,讲述的是原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一心为民的感人事迹。但与以往同类影片所不同的是,杨善洲的故事不是重点讲述他作为保山地委书记时的优秀事迹,而是他60岁退休后,主动放弃进大城市疗养的机会,心甘情愿回到家乡,将大亮山由一片贫瘠的荒地变成万亩山林的故事。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从影片中值得学习的地方有很多:

一、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杨善洲开山垦荒的日子是艰苦的,艰苦环境下的快乐更加珍贵。当他看着漫山遍野的树苗心生欢喜时,却遭遇了毒草的侵害,面对貌似令人绝望的困难,他并没有打退堂鼓,而是不眠不休寻找解决方案,最终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细致入微的观察力成功解决了危机,让树苗得以茁壮成长。

林场决定种植经济果木,为了解决节约资金,杨善洲走上街市,在路人异样的目光下捡果核育苗,在他的带动下,原先怕丢面子的临场职工们都能坦然的上街捡果核。

山上种树的日子单调而艰苦,很多人无法克服各种困难来了又走。但这都无法阻挡杨善洲开山垦荒的决心,原本以为五六年的时间,但他却用了二十多年时间,将大亮山从荒山变为万亩林场。

……

类似的事迹数不胜数,但都折射出老书记杨善洲身上的一种精神,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无论遇到任何困难,都要想方设法克服。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有了坚定的理念信念,站的就高了,眼界宽了,心胸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不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的考验,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员的本色。”2009年4月,杨善洲将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国家。从他的事迹中,我们能够真切的感受到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所坚守的理念信念,也看到了在这样的理念信念支持下,他做出的丰功伟绩。

二、公私分明还是食古不化?

杨善洲在山上种树时得知孩子们不能上学的原因是由于民办教师流失,他亲自将相关部门干部共同邀约上山,解决了70名民办教师的转正问题。为了让随他一起上山种树,一种就是17年的青年周波能够早日结婚,他第一次“走后门”帮助周波找到了林业局的工作。然而,他却没有帮助自己的女儿。他的二女儿是偏远山寨的老师,从结婚到生子,一直为两地分居烦扰,杨善洲解决了70个民办老师的指标却不肯为自己的女儿打一个电话,二女儿对他声泪俱下的控诉也无法动摇他丝毫,在他心里有一条简单却明确的底线:公是公、私是私。我们开始也许会不理解,杨善洲狠心拒绝了行将就木的老母亲的殷切恳求,是否是不孝?让女儿伤心欲绝,又是否应当?然而,当时间过去二十年,当二女儿凭借自己的能力实现了曾经的渴求,也终于理解了父亲对她寄予的期望和爱,我们也才能够真正理解杨善洲的坚持。这是作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所必须坚守的,要做到修信、修品、修行、修律,任何时候都要慎独、慎初、慎微,进而做到自重、自省、自警和自励。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杨善洲同志60年如一日,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时时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自己。无论在什么时候,在何种环境中,我们都不能忘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宗旨是作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2010年,云南遭遇百年大旱,青翠的大亮山护佑下的保山人未受大旱影响,青山是杨善洲生命的真实写照,流水则讲述着一个共产党人心系人民的赤诚。最后,让我用一首流传于滇西的民谣再一次带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赞美杨善洲—这位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共产党员的楷模:“杨善洲、杨善洲,老牛拉车不回头,当官一场手空空,退休又钻山沟沟,二十多年绿荒山,拼了老命建林场,创造资产几个亿,分文不取乐悠悠……”

其他人还在看

杨善洲观后感(精品14篇)


你知道一份标准的观后感需要有哪些方面吗?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我们的大脑会产生许多联想,在欣赏电影的时候,我们会有许多自己的见解。这时我们可以通过写观后感的方式来记录我们的感受,接下来请大家听栏目小编为大家讲述一下“杨善洲观后感”的内容,此页面信息仅供参考请自行后续处理!

杨善洲观后感【篇1】

雪松的精神

12月12日晚上,作为预备党员的我们观看了电影《杨善州》,

带着尊敬的心情看完了这部影片,我明白了许多,使我想到了大山上耐寒、耐干旱,再差的环境也能适应的雪松。

杨善洲老爷爷原来是云南省保山市地委书记,他几十年如一日,无论是在职期间还是退休以后,他始终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始终公而忘私、廉洁奉公。退休后,他放弃了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带领家人和群众在大亮山扎根20多年,逐步建成面积约5.6万亩的大亮山林场。

2009年4月,他将价值3亿多元的大亮山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国家。

我了解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形象。老一辈革命先烈许世友、焦裕禄、雷锋等为国家和人民无私奉献的光荣人民。在影片开始时,杨善洲老爷爷说了一句话: “有些干部只是吃群众的饭,不给群众办实事,那不是白吃群众的饭吗?

”在云南缺水的时候,他带领着群众和干旱作斗争,在我眼中他很勇敢,和天斗、和地斗、 和那人见人怕的灾难斗,然而,他们奋斗的行为感动了上天,旱灾严重时,夜里下了一场及时雨,他告诉大家说:“群众们啊,这一次是老天救了咱们!以后咱们要不靠天、不靠地,自己做自己的龙王。

”经过努力,他们不但战胜了灾难,而且创造了粮食丰收。它需要多么强大的力量!救灾期间,杨善洲为了给群众腾出宝贵的救灾资金,停止了政府办公楼项目的建设。

在我眼里,他比雷锋还伟大。退休后,杨善洲在施甸大亮山努力工作,自愿植树造林,把一座荒山改造成绿树成荫的青山。一干就是22年,这需要多么大的精神和耐力啊!

在山上,他的女儿来找他,想让他找个关系安排一份好工作,但他拒绝了。经过自己的努力,她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这就是他的大公无私、指导儿女靠自己奋斗的人格魅力。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这是我学过的一首赞美雪松的诗句,观看过杨善洲老爷爷的感人事迹,我认为他就是那挺拔的青松,坚强勇敢,无私奉献。

我要努力学习,脚踏实地地学习文化知识,将来向杨善洲爷爷一样为国家做出贡献。

杨善洲观后感【篇2】

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加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

为配合学院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的主题教育活动,结合“创先争优”宣传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我系组织学生党员和部分老师党员一同**了影片《杨善洲》。

电影《杨善洲》深情讲述了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的故事,塑造了一个永远把人民群众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前的领导干部形象。在任期间,他注重农业和民生;退休后,他为子孙后代绿化荒山。他一心为民,两袖清风,鞠躬尽瘁。

青山证明,他坚守共产党精神家园60年,入党时没有辜负自己的誓言:做一个永不退休的共产党员!

杨善洲,男,汉族,1927年1月生,云南省保山施施甸人。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入党,1988年退休,2010年10月10日因病去世。杨善洲生前是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退休后要植树20多年。

为了抗旱,没有参加姑娘的婚礼;大亮山小学的老师因为是民办教师不愿意孩子们读书,为了孩子们,他将教育界的负责人请来为教师们转正了,而亲生闺女夫妻二人两地分居七年之久,他完全可以通过自己,把自己姑娘安排妥当,但他没有;送儿子上大学,是唯一用了一次公家的车,但自己将费用掏给了;为了省钱,他自己去市场去拣果核当树种,他的举止让周围的同事不理解,而他说:“别把自己当回事”

“恪守信念,清正廉洁,一心为民,忘我工作……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如一地践行了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这是杨善洲老书记最本质的精神所在,学习老书记就要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必须向他学习,牢固树立正确的地位观、权力观和利益观,做一个无私奉献、廉洁廉洁、不计名利、不计荣辱的好党员。

杨善洲常说:“共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他的“当雪松”的优秀品质和高尚情操,震撼了我的心灵。

我觉得,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当像杨善洲那样,做一棵挺拔高洁的“雪松”。要像“雪松”那样植根群众。在自然界中,雪松大多生长在悬崖上,因此必须深深扎根于石缝中,其主根长度往往是树干的几倍。

正因为如此,它才经得起风雨的考验。杨善洲也就像雪松一样,从20多岁担任县领导开始直至担任地委书记,几十年始终把根牢牢扎在群众之中。他很少呆在机关,而是把脚印印在当地的千家万户。

我们各级干部也要深入群众,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只有扎根于大地,从群众中了解真相,听取意见,汲取智慧,解决矛盾,才能把人民群众的痛苦和疾苦放在心上,使工作更加圆满。

杨善洲同志几十年来一直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他始终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的首位,淡泊名利和地位,始终无私、诚实。1988年退休后,他放弃了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带领家人和群众在大亮山扎根20多年,逐步建成面积约5.6万亩的大亮山林场。

2009年4月,他将价值3亿多元的大亮山林场经营权无偿移交国家。

学习杨善洲精神,必须像他一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把我们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变成为国家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终生的世际行动。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保持高度一致;就要像他那样以正确的权力观用权,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行使权力的根本标准,常怀敬畏之心、戒惧之意;自觉接受监督,不断增强辨别是非和抵制**的能力,公正处事、公道用人,克己奉公、清正廉洁;就要像他那样以正确的事业观干事,始终保持一股艰苦奋斗的劲头和锐意进取的激情,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上。敢于在难题面前开拓,敢于在矛盾面前把握和管理,敢于在风险面前承担责任,不断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我们要认真细致地做好身边的每件事,为国家和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杨善洲观后感【篇3】

谁心里装着百姓,百姓就拥护谁

我多次**了电影《杨善洲》,每次**我都会留下眼泪。

杨善洲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人。

他手中握有权力,但他工作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为了人民。他的女儿只要在考试中有一个**就可以被录取,但是他没有打这样的**或者他的女儿求他签一封信让他们夫妻团聚,但是他没有签这样的信。然而当儿童失学时,他却把“神仙”请到山上,解决代课教师的待遇问题,解决孩子们上学问题。

他工作是为了让员工安心。他打开后门到县林业局找工作。这样的干部正是我们时代所需要的。他不是不懂亲情,而是深深地埋在心里,他可以买当时最贵的丝绸背面给自己的女儿。

坚持不懈地为百姓谋福利。他把价值3亿多元的财产捐给国家,把保山市的奖金捐给自己25元的奖金,无私地捐给了保山市第一中学的学生,6万元捐给了大凉山林场的职工洗澡。真的是伟大无私。

感知他的亲情。他把四万元奖金留给自己的老伴,感谢他对自己母亲的照顾,对家庭的担当。谁不爱自己的母亲!?

谁不爱自己的儿女?!谁不爱自己的妻子?!但为了百姓,他舍小家而为了大家。

他在职时,兢兢业业为党和人民工作,退休以后不忘“职责”,带领一般人,艰苦奋斗,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换来了青山绿水。他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人。伟大在于坚持、坚持、坚持为人民谋利益,而不是贪得无厌、占便宜。

在最感人的地方,他虽然无私地把自己的财产捐给了国家,却从不担心忘记对人民的承诺!当他听说20%的福利将分配给群众时,他满意地笑了!谁心中装着百姓,谁就会永远得到百姓的爱戴。

熊荣元同志说得好,“长着两只眼睛多看,长着两个耳朵多听,长着两个肩膀勇于承担,长着两只手就是要努力工作,只长一张嘴,少说废话,空谈误事误国……”

教书是手段,育人是根本。当教师教好书,培养好人,培养社会主义人,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承担责任时。天上不会掉馅饼,各人必须完成的责任,各自的担当,才是向杨善洲同志学***好方法。

只要我们努力奋斗,振兴中华的伟大中国梦一定会实现!

杨善洲观后感【篇4】

影片中,杨书记的女儿和丈夫因工作单位不同,婚后分居7年。他的女儿是一名教师,考试合格后可以转到中心小学。但由于没有印章,她一直没有被调离。于是,女儿哭了,请父亲帮她,把这一章写了下来,但杨书记就是不同意。于是,女儿对他说,你可以帮助这里的代课老师成为一名专职教师。为什么我不能?

这里的孩子不能没有老师,是公事!公是公,私是私,二者就是不同的概念嘛!杨书记心平气和地说。

嚎啕大哭的女儿见说不动父亲,只好生气地走了!

老书记在家里对三个女儿交代自己的后事时,说要把自己的骨灰分为三份,一份撒在清平洞,那是他开始革命的地方;一份要撒在大亮山的雪松下,那是他工作结束的地方;还有一份要交给女儿们保管。在交代这些事的时候,他的神情平静而安详,似乎只是要出远门一趟,而不是永久的诀别。

我很荣幸,在老书记把市委奖励他的20万元捐献10万元给保山一中的时候,参加了捐赠仪式。在保山一中的会议室里,老书记把市委奖励的20万元的用途交代的清清楚楚,电影里,不过是换了一个场景,作为对女儿们的交代。

这些真实的描述让我的双眼热泪盈眶,本以为自己已经是成年人了,不会轻易为了某个人而感动落泪;本以为现在这个时代塑造的英雄有些高、大、全和假、大、空,在现实中,我们看到和听到了太多塑造出的典范和楷模落马,在信仰和道德缺失的年代,我不知道自己该相信什么?

老书记用他光辉的一生、清贫的一生和廉洁的一生给了我一个清晰的答案,他用自己的言行书写了一个大大的“人”,这个“人”字顶天立地,就像巍巍的大亮山,就像老书记亲手栽种的那些树。他也用自己的一生教会了我,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党的宗旨也是党员的责任;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要把自己的私利放在最后;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也要通过一桩桩、一件件的实事和好事兑现自己对党和人民的承诺。

这个时代需要老书记的精神,他走得不远。他的精神已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纪念碑。老秘书,你是我们的榜样。我想向你学习。文章《杨善洲》观后感四篇汇编出自**请保留此链接!。

我在您的带领下,也在重温着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您是我心里永远的精神丰碑,我要在您的精神的指引下,用自己的一生写一个大写的“人”,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

唐太宗李世民说过:“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忠于党,忠于人民,一生坚守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用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人高尚情怀,一辈子淡泊名利、公而忘私、廉洁奉公、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高尚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敬仰和学习。

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要以他为镜,明辨是非曲直,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宗旨,简单做人,踏实做事,在推进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工作中建功立业。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无比坚定和深信自己的信仰,无比敬仰革命时期那些英勇的革命先烈,也常被和平年代涌#from ****学优高考网全国最大的高考资源网 end#现出来的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人物的事迹所感动。这段时间,我一直被杨善洲老书记深深地感动着,并通过各类报刊、电视、广播的宣传报道,试着去走进老人家的内心世界,试着去体会老人家的那种淡然心境。老书记一心为民、爱民,却从来没有利用职务之便为家人和身边的工作人员谋取过任何私利,为官多年,却从来没有为家人安置过任何工作,甚至没有给家里盖上一间像样的房子,退休后更是婉言谢绝了组织上的关心,没有到省城享清福,而是义无反顾的回到了家乡,到贫瘠荒凉的大亮山上植树造林,没有树苗,就自己掏钱买,资金不足,就到街上捡各种果核自己育苗,甚至将自己心爱的盆景都移植到了山上,他头顶竹叶帽,身披蓑衣,脚穿草鞋,披星戴月,风餐露宿,用锄头挖,用手培植,在大亮山一干就是20几年,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带动着周围的人。

曾经光秃秃的荒山如今树木参天,满目葱郁,山变绿了,水长流了,珍稀动物出现了,各种林下经济作物多起来了,周边老百姓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了,经济收入也越来越高了。曾经矮小精致的盆景现如今已经长成了挺拔的大树,一棵棵小树苗也变成了一片片绿洲,老书记的头发也由青灰变成了飘雪,耄耋之年的老书记干不动了,他二话不说,将已价值3亿多元的大亮山林场林权无偿转让给了国家。他公而忘私的种种行为和举动,在一些人看来是那样的不可理喻,对他的家人是那样的不近人情,面对这一切,老书记只是淡然一笑,因为老书记心中有着无比坚定的理想信念,那就是舍小家而顾大家的无私胸怀永远第一,淡泊名利、公而忘私的精神永远第一,党和人民的利益永远第一。

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共产党员如何在党的旗帜下坚守信仰、践行宗旨、实现庄严承诺,让我感到困惑和不解。在一次又一次地看到和听到老书记的先进事迹后,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共产党员。甘于清贫,守得住寂寞,乐于奉献,胸怀无私,以苦为乐,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牢记****对每个共产党员的要求:

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不断磨练自己的意志,修正自己的行为,这样,才能将自己锻炼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做广大人民群众的真正公仆,为党旗添彩。

我不能说自己了解善洲老人,也不敢说自己真正学到了善洲精神,老书记几十年如一日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曾经在党旗下的庄严宣誓,不计得失,不图名利,他“忠以报国、诚以修身、勤以自强、俭以养德、信以立业”的优秀品质深深的感动和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善洲精神是老书记用一生的心血铸就而成的,我们应该用一生去领悟、去践行,并代代相传。以他为例,从现在起,从小事做起,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和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践行商洲精神,弘扬商洲精神。在当前的妇女儿童工作中,我要大力宣传善洲精神,践行善洲精神,兢兢业业,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为妇女儿童事业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老书记走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虽然我们是那样的不舍,但我坚信:他播下的那一粒坚定、执着、希望、光明的种子一定会变成无数颗,最终长大成林,发出明净的光芒,净化我们的灵魂,激励着我们不断地去努力,去奋斗!让我们的党旗更加光彩鲜艳!

让善洲精神,永葆青春!

杨善洲观后感【篇5】

不曾见过你

看完影片,心中感慨万千,多少情感累计在胸腔,想要表达,却又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形容。电影一开始,他独自走在荒凉的山中,数着山峦。当遇到一个挑水的老汉,听老汉说到水得重要性,说起干部白吃国家公粮,我想他心中是有惋惜的吧。

他帮老人挑水,让他好好休息,轻松抽烟。

除了自及的责任外,他总是做力所能及的事而不后悔。后面很多片段如此。

当他去农田看到村民们在种苗时,他脱下鞋袜,高兴地走到农田**和村民们一起种苗,并给他们移植技术。鼓励村长带头推广移栽技术,提高粮食产量。他深入百姓,带动百姓,创造了“滇西粮仓”的神话。

当资金短缺、山上大量苗木不够时,他鼓励大家到市场去捡捡果,以节省成本。虽然没人想去,但他也笑着去了集市,弯下腰,低下头,捡起捡果,实现了量山的绿化。有认识他的人说:“你一个地委书记,在大街上捡果核,多不光彩。

”他说:“我这么弯弯腰,林场就有苗育了。等果子成熟了,我就光彩了!

”当山上树苗大量死亡时,他一个人坐在灯下丈量一棵棵树苗,找寻原因,直至深夜;当与他一起种树的人想下山时,他体谅他们的难处,让他们带回了大家在山上的蔬菜和养的鸡,回家看望亲人;当周波烦恼自己不下山就不能结婚时,他悄悄去林业局帮周波找了另一份工作......

很多很多,最让我感动的却是,因他为党、为人民花了太多时间,却疏于对亲情的照顾,与女儿产生了隔阂。当女儿离家去远方教书时,他为女儿提上行李,送她去搭车。他知道女儿不想见到他,但是却默默做着自己能为家人所做的事。

女儿始终未看他一眼,快步走在前面,他怀着愧疚,暗暗加紧脚步紧紧跟上,最后目送女儿离去,始终未有一句怨言。看着他那老迈的身躯跟上女儿的步伐,我忍不住流下了眼泪。他坚持自己的原则,坚持把党员宣誓时的情事付诸行动,默默地做着力所能及的事。

他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草鞋书记”,一生清廉为政;他疏于对家的照顾,因为他真正心怀家国天下。他以饱满的热情,坚守党的精神家园,践行党的信仰,清正廉洁,默默守住贫困。他为政期间,从未为家人走过一次后门。

一张空白的“农转非”,让自己的女儿吃了闭门羹,即使退休后,也用一句“公是公,私是私,没法帮”,让跪在地上求他的女儿无功而返;可是为了解决山里孩子上学的问题,他却主动联系,为山里教师转正。这充分体现了她坚持原则、无私奉献的优良作风。

退休后,他放弃了到昆明享受养老的机会,留下一句滚烫的话:“我是一个共产党员,说过的话就要兑现,我要回大亮山种树去!”。

他以一个普通大山之子的身份带着一颗赤子之心,回到家乡,鼓励大家与他一起上荒山植树造林,实现自己“要为家乡的子孙留下一片绿树青山”的梦想。并在之后为之整整奋斗了17年,创造了“荒山变林场”的有一个神话!到了绿树成才,他却无偿地上缴给了国家。

他奋斗一辈子,掏心扒肺让老百姓的日子富起来,自己却两手空空而去,而把价值几个亿的森林送给了大山里的群众。充分体现了他无私奉献的党员的高尚情操!

影片最后,他摸着一棵茁壮成长的树木,望着绿荫成片的树冠,亲切的称:我的孩子。嘱咐着它们要茁壮成长,荫庇后来者。这一幕,深深印在我的脑海!

他一生坚持原则,为党和人民服务,60年如一日,坚持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根本宗旨。他的人性光辉照耀着我们每个人,温暖着我们每个人的心。

我从未见过你,但你会永远留在我心中!肖琴

杨善洲观后感【篇6】

党委组织党员观看了电影《杨善洲》。电影很感人,最让我动容的是她的二女儿与女婿因为工作关系一直两地分居,没有办法调到一起。分居七年后,有一次女儿有机会可以调回来,她求父亲让他帮忙盖一个章,杨善洲看着泪流满面求他的女儿,依然狠心而坚决地告诉她这个章没法给她盖。女儿最终哭着跑了。在身为一个党员干部与一位父亲间,他坚决地选择了前者,坚持了一个党员干部绝不谋私的原则,保持了党员干部的先进性,是党的群众路线忠实的践行着。

他生前清正廉洁,为了党和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死后两袖清风,将林场和国家给的奖金几乎全数捐出。他留给家人和后人的却是那永不磨灭的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相信很多看了这部电影,或者知晓杨善洲事迹的同志都无不为之感动。在感动的同时,身为党员的我们深深地反思,作为一个党员我们是否依然记得当初入党时的宣言: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我们是否时刻将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是否坚持了自己的原则,是否起到了党员的模范作用。

胡锦涛指出,杨善洲同志是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是离退休老同志的优秀代表。他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他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感人至深。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向他学习,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实践党的宗旨,努力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

我想我们应该自觉主动地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学习他工作的态度和崇高的品质。在当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中,时刻谨记自己的誓言与职责,将党员的义务与责任落实到实践中,始终保持自身的先进性,争做一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员。

杨善洲观后感【篇7】

他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在任期间,他走遍了保山地区的每一寸土地,为家乡建设作出了巨大努力。退休后,他仍然没有停止为人民服务。他知道怎样为人民办实事,怎样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

他生活简朴,与老百姓同吃同住;他再造了大片的山林,改善了当地的生态,蓄积了大量的水源,为当地百姓解决了饮水问题,解决了农田用水问题;他拥有大笔的财富,他却不把它当做自己的,而把它看做国家的财富;他一直在选择吃苦,即使八十多岁高龄依然奔波在山林间,他真正的享受就是每天看着满山遍野的绿油油的山林,就会无比的陶醉。这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我们不能用普通人的感情来衡量他。

影片很好地结合了细节真实和本质真实,通过富有意义的场景设计,总时闪烁着耀眼的火花。杨善洲种植的树木,不仅修复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构成了杨善洲崇高精神和人格魅力的象征。杨善洲退休的时候,一棵盆景雪松被他从办公室移植到大亮山的山坡上,雪松经历风雨,坚韧生长,逐渐高耸入云,当杨善洲老人瘦小孱弱的身影独行在苍翠林间,手抚大树一一告别的时候,杨善洲的形象已经与这片郁郁葱葱的树林融为一体。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缅怀先进人民,继承和发扬先进人民的信仰追求,按照这个标准调整和找准自己的生活方向。作为一名银行柜台工作人员,我们应以客户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忠于党,服务人民,忠于职守,把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内化于心、外践于行,用扎实的工作、敬业的精神、坚定的信念来提升自己应有的素质。

杨善洲观后感【篇8】

工作中依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提前做好宣传引导,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关心群众,为群众解决问题,解决群众后顾之忧,保护群众积极性。电影中,杨善洲退休回到家乡大亮山,他没有立刻发动群众来上山植树,而是先为当地群众放映了一部当时风靡一时的电影《庐山之恋》,放映结束后,观众很容易将树木茂密的庐山和周围光秃的山峦做对比,心中油然而生要改变山区面貌的激情。

杨善洲便号召大伙儿跟他一起去植树造林,绿化大亮山,同时向群众宣传了山地入股的合作经营模式,让大家认识到,植树造林既造福子孙后代,又有现实的收益,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植树造林过程中,杨善洲时刻关心周围的工友和群众,为年老患有关节炎的工友买药酒,为年轻的工友解决工作和婚姻问题,为当地山区的代课老师解决公办教师资格问题等,保护了群众的积极性。“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杨善洲正是在工作中秉持着依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的理念,不仅在职期间创造了一个“滇西粮仓”,而且在退休后创造了一个“绿色大亮山”。

在杨书记来访的最后一刻,群众的自发来访也是分感人。正是由于杨书记带领大亮山人民植树造林,才避免了当年的旱灾,获得了丰收。大家手上的那碗清水,表达了人民对杨书记的信任和爱戴,我的眼睛又模糊了

杨善洲观后感【篇9】

最近,单位组织我们集体**了电影《杨善洲》。看完电影,我感触很深。剧中的场景总是萦绕在我的脑海中,不时浮现。他22年来艰苦奋斗、坚持植树造林的感人事迹深深打动了我。

影片生动描绘了一位恪尽职守、坚守原则、一心为民的好书记杨善洲,从保山地委书记的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之后,放弃条件优越的省会干休所,扎根家乡艰苦创业,义务植树造林,创造了价值3亿人民币的财富,并将林场无偿交给了国家。杨善洲同志走了,但他留给我们一笔宝贵的财富,值得大家学习。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更大的贡献。通过观影,我有以下几点感想:

1、 我们认识到学习洲同志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杨善洲同志事迹的电影,能够自觉站稳立场,牢固为党和人民群众服务的观点,加大工作作风转变,用行动来诠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而更好的为党和社会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2、 通过看电影,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了杨善洲精神的内涵和本质。

杨善洲同志一生为民,尽心尽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作为一名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者,我认识到了杨善洲老书记“恪尽职守”这四个字的分量。首先,要立足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热爱专业技能鉴定工作;坚持党的方向;扎实工作,争创一流,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其次,要建立终身学习,提高服务能力。三是团结协作,顾全大局,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贯彻组织决策,始终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

3、 我们学习周恩来同志的先进事迹,提高了自己的水平。

观影后,我深刻体会到,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乐于奉献,吃苦在前,享福在后;牢记“两个务必”,不为权利所累,不为名利所累,始终牢记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作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一部分,我要把杨善洲的博学精神落实到具体工作中,真正着眼于群众利益,从小事做起,尽我所能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作出自己的贡献。

杨善洲观后感【篇10】

看完这部**,我很感动也很诧异,杨善洲这是一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里面的乡土气息让我想起了故乡的小山村,那里并不美却承载着我所有的动力和梦想,它贫瘠的土壤曾哺育了一代代的人们,那里有我童年的欢声笑语,那里有我的父老乡亲。在这几年的快速城镇化进程中,随着我渐渐离开它的臂膀,我才发现,我的血液里流动着的还是它的坚韧和不屈,正是这部电影让我对家乡、对国家这个概念更加具体化了,爱国不仅仅只是表现在口头上,更要融进你的行动中,真正的为人民群众服务,全心全意的为百姓奉献自己的爱心,做一个真正的好党员是多么的重要和伟大!

影片中讲到老书记带领大家扛过了旱灾和因为旱灾而造成的水的匮乏,这让杨书记感觉到因为大跃进中人们对环境的破坏而造成的恶性循环,这直接影响了他在退休之后带领大家种树的想法。在当时已经有保护环境这种思想的**太少了,很多县镇都忙着发展而忽略环境,甚至大肆的破坏环境,这种想要改善环境,为自己的子孙后代留下一片青山绿水的思想太宝贵了,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时,杨书记已经开始关注,并且在自己退休后主动带领和号召大家种树,在山上种树的过程也遇到了很多波折,例如刚种的树苗死了好多,他就仔细的观察和研究终于找到了根源所在,这种脚踏实地的作风,这种不折不挠的信念都是我在**时印象最深的,我想正是这种艰苦朴素的作风,才让他深受百姓爱戴。当影片放到最后,他拍着自己种的已经长成参天大树的树干说,“你们都是我的好孩子,你们要好好的”的时候,我真的很感动,一颗颗小树苗如今已经长成栋梁,成为村里的一笔财富和一项资源时,杨书记已经老了,背也佝偻了,这种全心全意为人民的精神时时刻刻的感染者我,感动着我,激励着我。

一场大雨过后,迎来了粮食大丰收,杨书记的心终于落地了。他努力提高粮食产量,举行了粮食高产竞赛。为了现场调查,他深入群众,亲自种苗示范,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心。这么一个亲民爱民的老领导,怎么会不被人喜欢呢?现如今很多**不再真正的走入基层,不再愿意和村民打交道,这是一种很不好的现象。

做一个爱民爱民的好**是很难的。但是,如果一个党员不能总是关心群众,不能带领人民走向幸福的明天,我想他应该走党员的先进性道路。此外,他还关心全村的教育。当全村孩子都不上学时,他主动要求上级换上代课老师,让他们安全地教育下一代。村里有家孩子考上了大学,他知道他们家里苦,就亲自给他们家送钱,钱是自己辛辛苦苦攒的,舍不得花,却送给了村里最需要的人。

爱人民的好党员寥寥无几,要树立远大志向,不能放过真正的利益,而要为人民谋福利,为社会贡献自己的鲜血和理想。

然而,她女儿结婚,他却没来得急赶去,她女儿和丈夫孩子两地分居7年,求她爸爸杨书记帮忙盖个章,他却公私分明,尽管女儿苦苦哀求,但是他还是坚持自己的主张,没有因为自己的私事而麻烦组织或者国家,这种无私为公的精神在现代社会实在太缺乏了,相比较现在的人几乎都是围绕着为自己谋福利,而至他人利益于不顾,甚至损人利己,这种精神真的是太稀缺,太值得我们这些年轻人学习了。还有他总是为身边的人考虑,从来不曾为自己考虑过,生命走到尽头时,他说他想让自己的骨灰分成三份,一份洒在他干革命起点的地方,一份洒在农林场上,那是革命的重点,最后一份和他妻子的合葬。我想一个人可以这么毫无遗憾和愧疚的这样立下自己的医嘱,可见他活的是那样光明磊落,活的那样问心无愧!

这应该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一个圆满的交代吧!但愿我们也能活的这样不留遗憾!

杨善洲观后感【篇11】

看了电影《杨善洲》,剧中的情景一直萦绕在脑海,不时浮现。在看电影时,我有好几次泪湿眼眶。影片生动描绘了坚守职责和原则、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担任保山地委书记近20年的地级干部杨善洲的事迹。几十年来,杨善洲干干净净,廉洁奉公,无私工作,全心全一位人民服务。

电影带给我的感动充盈在胸间,不是电影本身拍得有多么好,而是剧中人物带来的冲击让人震撼。

杨善洲同志一生从未为自己谋半点私利。他为了公,为了百姓的事,不遗余力。杨善洲退休了。

上级关心他,让他到昆明的干休所安度晚年,他笑着说:以前在职,听组织安排,现在退休了,想干点自己的事,我要上大亮山种树去。他回到家乡,开始发动群众。

他的办法很独特,先组织群众看了一场电影《庐山恋》。电影放映完时,他问大伙:“电影好看不?

”大伙笑答:“好看!”他又说:

“是啊,电影好看是因为庐山上的树美呀,我们大亮山上的树,像秃子头上的毛,没有几根。你们用土地入股,我来出苗子,种出树你们分红好不好?”有人问道:

“那你分什么咧?”他淡淡一笑,道:“我有工资,什么也不要。

”大伙被他的诚意打动,纷纷签订植树合同,自此开始了他长达十七年的漫漫种树征途。而在大亮山种树,并不是想像中的一帆风顺。树苗成活率低,野草挤占树苗生存空间。

他独个摸索解决法,选择种植根系发达、高于五十厘米的树苗,成功地迈过这个难关;树苗**匮乏,他跑到大街上捡拾果核作种子,每天捡来一箩筐去卖。五万多亩树林,每一株树无不浸透他的心血,他抚摸着他们,像是看着自己孩子,脸上浮现出慈爱的神情。

而他这样一干就是22年,造林面积5.6万亩,建成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上缴给国家。这就是一位退休老地委书记帮家乡办的实事。

正是有了杨善洲的功绩,才能实现当地儿孙们今天的祝福,避免2010年旱灾造成的损失。

毛主席曾经说过,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杨善洲恰恰做到了这常人无法做到的一点。他的坚持和坚持,不仅留下了千亩青山,也留下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他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和崇高追求,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践行共产党的庄严承诺,恪守人民公仆的精神高地。当一个人处于高位时,面对很多人,他不得不作出很多艰难的选择。60年来,杨善洲同志始终坚持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淡泊名利,无私正直,毫不犹豫,毫不自私。

他从未喊过任何慷慨激昂的口号,但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可敬的榜样。

影片所展现的只是杨善洲书记先进事迹的冰山一角。我们不能停止学习,一定要让杨善洲同志的精神深入我们的心。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是要像他那样,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一尘不染,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公道用权,不图名、不求利、不谋私。我们都要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利益观,以更加昂扬向上、扎实的工作作风,为学习生活作出新的贡献。

杨善洲同志的精神必将激励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继续继承和发扬党的优秀品质。

作为新时代的党员,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技能,努力为所在的集体学校做贡献,要学习杨善洲同志崇高的精神和美好的美德,要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做好身边每一件小事,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更加积极的投入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努力的创先争优。

杨善洲观后感【篇12】

不知不觉中,久违的泪水浸湿了我的眼球。啜泣声中,我看到周围的同事们不经意地揉搓着眼睛。这是我在外事学院里《杨善洲》电影放映现场所感受和目睹到的真实一幕。

电影内容本身朴实无华,但片中“草鞋书记”杨善洲的真实故事和崇高精神却深深**撼和感动着我和身边的每一个人。

杨善洲任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他担任地委领导近20年。他始终是一个艰苦朴素、诚实守信、忠于人民的党员。他不贪恋权利,到龄后及时办理了退休手续。他没有接受上级安排的安逸退休生活,而是选择留在家乡,带领村民植树22年,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他顾全大局,心系群众。有一年,保山地委建办公楼。然而,就在办公楼越来越高的时候,保山的部分地区遭遇了严重的干旱。当时,当地党委书记杨善洲非常伤心。

他立即召开会议,建议立即关闭办公楼,将资金用于打井抗旱。会上个别同志想不通,认为可以从其他地方调动资金,没必要把正在建设的大楼停下来。杨善洲动情地说:

“如果眼看着人民群众在受苦,我们却安逸地坐在大楼里悠闲地办公,我们不觉得有愧吗?”最后会议一致决定停建大楼,优先救灾。他的以人为本的全局观使那些喜欢从事形象工程和绩效工程的人相形见绌。

大局意识同样也是中国外交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发展都是我们首要的国家利益。对于这一大局,中国外交最重要的任务是为国内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即长期稳定的国际环境、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平等互利的国际合作环境、客观公正的国际合作环境友好的国际环境。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减少外部发展阻力,使祖国建设和发展在和平友好的国际环境中,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他不谋私利,但又善于“走后门”。杨善洲严格要求,家人绝不以权谋私。他的二女儿和丈夫两地分居七年,他解决了多个民办老师的指标却不肯为自己的女儿打一个电话,走个“后门”。

无助的女儿在父亲面前号啕大哭,夺门而出,难以理解自己的父亲是如此的“绝情”。但在对待有才华的干部时,杨善洲又是善于“走后门”的伯乐。牛长平是一位年轻有为的干部,有勇气、有主动性。杨善洲向省委推荐牛长平在退休前接任当地党委书记一职。

后来牛长平升任了省领导。杨善洲同志教导我们如何对待和使用手中的权力,如何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他是贫穷的富翁。退休后,他从办公室拿了一盆自己种的雪松盆景和一张中国地图,到大亮山种树。在过去积累的影响下,他把人民群众团结起来,以山林入股的形式,成功地建设了大亮山林场。

林场建设初期,为了省钱,他带着工人走上街头,在路人陌生的目光下捡拾种子和幼苗。经过22年的坚持,本着愚公移山的精神,他把光秃秃的大亮山改造成了一个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多元的林场,并将林场无偿交给了国家。

当今社会物欲横流。外交家如果不能抵制各种犯罪,淡泊名利,就不能保证对外交事业的忠诚,更不能保证无私奉献和坚忍不拔。杨善洲不求名利、乐于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外交官学习。

他铿锵铁骨,但不乏似水柔情。杨善洲是一个很有感情的人,不管是对群众还是对家人。带着埋藏在他内心深处对家庭的愧疚,他辞世前反复向儿女们交代:

“我这辈子最对不起的人是你们的母亲。城市奖给我20万,我捐了10万给保山市第一中学,6万给林场,特别给你妈妈留了4万元,你要好好利用,让妈妈安享晚年,她的生活不容易。”同杨善洲一样,外交人员也不是神,我们有父母、配偶和孩子要照顾,我们也有爱情和亲情。

有时为了国家和人民利益,我们要舍小家、顾大家,但身上肩负的那份责任感,让我们满怀激情、一腔热血地忘我工作。在工作和忙碌之后,我们无意中流露出对家人的愧疚感,这体现了我们对外交事业的忠诚和奉献。

杨善洲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和崇高的正义却活在我们心中。正如中共总书记所说,杨善洲同志是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他一生忠于党的事业,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

他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感人至深。当前,国际形势进入了经济大动荡、格局大调整、体制大改革、模式大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势下,对外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新时期的外交官,我们的任务将更加艰巨和复杂。

为此,我们要准确把握国际形势的新特点、新变化,不断提高解决新问题、应对新挑战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学习杨善洲同志那种端正的行为作风和崇高的精神品质,立志成为对党、对祖国和人民无限忠诚、对外交事业无限热爱、学习刻苦、工作勤奋、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新时期的杨善洲,努力使祖国在政治上更有影响力、经济上更有竞争力、形象上更有亲和力、道义上更有感召力,为开创外交工作的新局面而奋斗。

杨善洲观后感【篇13】

一个人能够给历史,给民族,给子孙留下些什么?杨善洲留下的是一片绿荫和一种精神!

近期,我校全体党员在李书记的组织下观看了《杨善洲》。通过观看影片我进一步认识到党员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在各项工作中是至关重要的,只有通过全面的、经常的教育,真正打牢思想政治基础、筑严思想政治防线、才能牢固树立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才能更好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必须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而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名党员教师,我们工作的目的是教书育人,更要在各个方面做好表率:

一、加强学习和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平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人民教师,我们担负着培育新一代中国未来人才基础的历史使命。作为奠基工程的我们,一言一行都影响着他们的成长,我们的知识底蕴直接关系着我们教学的好坏。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我们只有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丰富自己的学识,努力提高业务能力,时刻做到为人师表,在教学中尽显自己教学本色、快乐生活、让愉快的教学成为自己生命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才能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奉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我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我们的明天会更加灿烂美好。师德是一名教师的道德水准、立身从教的综合体现。师德不是建立在学位、学识的基础之上,而是在德育的教化和熏陶、法纪的约束、工作的磨砺中逐步形成的。良好的师德,能够营造教书育人的浓厚氛围,能够发挥弘扬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文化的重要作用。强师德就要加强自身修养。历史的事实表明,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所以,党员教师更应“强师德”、讲修养,才会牢记使命,牢记入党誓言,才会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对得起手中“俸禄”,对得起良心,做到俯仰无愧,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才会在重大关头、关键时刻的锻炼和考验中坚定信念,在处理各种复杂问题中经受考验,不断铸就教师品行,从而真正树立共产党人高尚的从教品格。

二、自我约束、廉洁从教,处处争做勤政廉教表率

首先,教师要努力培养自律的自觉性。在教学中增强政治责任意识,在其位、谋其政、负其责、尽其力。时刻记住学校赋予的重托,真心实意为加快发展、富校强校服务,为教师和学生服务。强化廉洁从教意识。必须以自己的人格力量赢得大家的尊重和信赖,切实规范自己的言行,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不该沾的东西不沾,不该做的事情不做,以良好的形象取信于人。

其次,教师廉洁自律必须从最细小的事做起,不取一点一滴的不义之财,不索一针一线的非法之财。在实际教学生活中,要能顶得住歪理,坚定信念、锤炼意志、增强免疫力;真正做到理想信念不动摇、大是大非不糊涂、党性原则不丧失、不被歪理邪说所俘虏、要耐得住清贫、要树立正确的利益观。

再次,教师要公正从教。所谓公正从教,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要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因学生的性别、民族、智能差异,家庭状况、学生及家长对自己的感情差别等而采取不同的态度和情感模式。这是教师道德和教师法规对教师的重要要求,它体现的是教育的公平性、公正性。教师廉洁从教,除了法规约束和社会舆论的监督引导外,主要靠教师用廉洁的标准来进行自我约束,自觉保持清廉纯洁的作风,这是廉洁从教的最深厚的思想基础。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以自己高尚品行和聪明智慧,教书育人,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将自己的美好形象永远留在学生的心坎里;使学生从小就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逐步懂得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

三、追求完美,力求做到“精益求精”

民族的振兴靠教育,教育的振兴靠教师。可见,身为教师应深感任重而道远。在工作中,我们就要用心琢磨思考,要时常保持着精心、细心、尽心的工作态度,对待工作要从小处着手、从细节着手,要把教育事业当作自己的神圣信仰,要用心去思考,用心去工作,力求做到完美、精益求精。只有这样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是人民在养着我们”,我们要时时提醒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以谦恭之心看待我们的工作,才能完成好党组织交给我们的各项任务,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才能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让人民满意。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时刻用党员领导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遵章守纪,牢记“两个务必”,做到“八个坚持、八个反对”,防微杜渐,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杨善洲观后感【篇14】

近期,学校组织我们**《杨善洲》电影,学***伟大公仆的感人事迹。影剧中呈现出杨老身为党员和干部为人民和国家做出的种种伟大事业,无不给我内心以强烈震撼。杨老一生为民、为国,大功不为私,尽公不为已,他的事迹让我肃然起敬。

一个多小时的电影中,讲述了杨善洲老人从保山书记以身作责,逢事躬亲,将一个云南腹地的山沟改造成了滇西粮仓,在大灾大旱的情况下,尽心为百姓做事,为国家分忧,在灾难面前艰苦奋斗,与人民站在一起,同甘共苦,彰显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伟大精神。在工作中,作为地方书记,亲自走访民众,视察基层,教稼耕作,与百姓心连心,真正的体现了为官为民的天职本色-------为人民服务。在大灾大难面前杨老说:

“不靠天,不靠地,自己当龙王”,教育百姓要艰苦耕耘,努力工作,努力做好身边每一件事,同时也让给我们年轻人一些重要启示:做事要脚踏实地,坚定信念,思考问题要全面,不能为一已之私放弃原则。

剧中,杨先生晚年退休,辞掉工作,回到了家乡。他拒绝接受国家的安抚。他毅然回到大亮山造林、开垦荒地、植树造林,把一座美丽的山还给了人民。二十年如一日,带领人民创造了6万亩青山。因为杨老心中时刻记着家乡父老的养育之恩,在他的有生之年最大的愿望就是将美丽的大亮山还给百姓。

最后,他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又一个奇迹,为人民和国家创造了一座青山绿水。但他给家庭却留下了太多愧疚,母亲年老不能尽孝,妻子长年独自一人操持家务,子女工作不能为私,一生朴素为家,他的廉洁典范让所有人敬仰。在电影中,他是无私的,把国家给人民的奖励还给了人民。

这些感人的故事,都反映了他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完《杨善洲》这部电影后,我的内心充满了无限的敬佩和震撼,他的故事让我值得学***。同时,杨老的故事也启示我们,要脚踏实地,努力工作,努力学习。在作人的原则上也告诫我们做事不为私,要懂得知恩图报、孝敬父母,为社会和国家做出自己那一份贡献。

在此我也勉励自己,在以后的学***作中奋发图强,踏实努力,学好文化知识,在将来的工作中发扬弗洛伦斯·南丁格尔的精神。

杨善洲观后感精品


如何写出一篇好的作文是每一个学生都会思考的问题,写作文让我们的思维更有条理性,逻辑性。经过打磨和推敲的作文是非常优秀的,那么写好一篇作文有哪些技巧可以学习呢?或许"杨善洲观后感精品"是你正在寻找的内容,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杨善洲观后感 篇1

《杨善洲》,此片用真实的故事带来平凡的感动,以一个极具感染力的艺术形象传递出强大的精神力量,在观众中引起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我也怀着崇敬的心情**了这部电影,影片中一幅幅震撼人心的画面,不得不让人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潸然泪下的感动,着实被时代先锋杨善洲的模范事迹和崇高品格所折服,深受教育,净化心灵。

造的是树林,留下不朽精神丰碑。杨善洲同志几十年来一直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他始终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的首位,淡泊名利和地位,始终无私、诚实。1988年退休后,他主动放弃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带领家人和群众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他努力克服无资金、无种苗等困难,一心扑在造林事业上,从未间断过,从未放弃过,一干就是22年。

逐步建成面积5.6万亩的大亮山林场。2009年4月,他将价值3亿多元的大亮山林场经营权无偿移交国家。

于公,面对百姓的事,杨善洲不遗余力;于私,面对自家孩子的调动,他“无动于衷”。为了抗旱,没有参加姑娘的婚礼;大亮山小学的老师因为是民办教师不愿意孩子们读书,为了孩子们,他将教育界的负责人请来为教师们转正了,而亲生闺女夫妻二人两地分居七年之久,他完全可以通过自己,把自己姑娘安排妥当,但他没有;送儿子上大学,是唯一用了一次公家的车,但自己将费用掏给了;为了省钱,他自己去市场去拣果核当树种,他的举止让周围的同事不理解,而他说:“别把自己当回事。

”杨善洲常说:“共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他的“当雪松”的优秀品质和高尚情操,震撼了我的心灵。

我觉得,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当像杨善洲那样,做一棵挺拔高洁的“雪松”。要像“雪松”那样植根群众。在自然界中,雪松大多生长在悬崖上,因此必须深深扎根于石缝中,其主根长度往往是树干的几倍。

正因为如此,它才经得起风雨的考验。杨善洲也就像雪松一样,从20多岁担任县领导开始直至担任地委书记,几十年始终把根牢牢扎在群众之中。他很少呆在机关,而是把脚印印在当地的千家万户。

我们各级干部也要深入群众,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只有扎根于大地,从群众中了解真相,听取意见,汲取智慧,解决矛盾,才能把人民群众的痛苦和疾苦放在心上,使工作更加圆满。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崇高的精神、美好的品德是永恒不变的。我们就要像他那样以正确的事业观干事,始终保持一股艰苦奋斗的劲头和锐意进取的激情,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上,在难题面前敢于开拓,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在风险面前敢担责任,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努力创造出无愧于党、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的业绩;就要像他那样以正确的群众观做人,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始终站稳群众立场,认真贯彻群众路线,自觉增**众感情,把老百姓的事看成头等大事,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挂在心上,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杨善洲观后感 篇2

云南保山,故事是从旱情开始的,杨善洲一句“燕子外迁,地旱天干”,将剧情一下子推向了风口浪尖的紧迫之中。水是农之本,水是命之源。没有水,作为一个地区的脊梁,杨善洲的心就像被太阳炙烤的大地一样炽热。

心里的渴、心里的急无可表达,为了让地委的领导干部们也同有此心,共感百姓疾苦,在地委会议上不提供茶水,以微见著,足见人虽居庙堂之高,心却在百姓身边。任职二十年,弹指一挥间,一碗水端平,坚持原则,一颗心为民,坚持党性。最后离职时,和同志们的告别会上,带领新党员宣誓,带领老党员重温誓言,如灵魂的呼唤一般的入党誓言在回荡,一个把这呼唤熔铸进自己灵魂的人,就是所谓的共产党员,简单的字句,谁都能背诵,谁都能诉说,但又几个人能以此为行动的指南,以此为人生的指针,以此为处世的的灯塔?

如果可以的话,不管他多大,他还年轻,不管他多瘦,他都会在前进的路上给人们留下一个伟大的背影。

而这一走,不是一个共产党人,鞠躬尽瘁的为人民服务的誓言的结束,而是一个新的伟大开始。

电影一开始提到旱情最终是在老天的庇佑下,把人民从困厄中挽救回来,在倾盆大雨和隆隆的雷声中,杨善洲用撼天动地的气魄喊出振聋发聩的声音:“从今往后,我们不靠天、不靠地,我们靠自己。”离开了工作岗位,但他没有离开自己的誓言。

他记得自己许下的诺言,年纪的老迈毫不影响他为民的热情澎湃。

他毅然放弃了在昆明养老院安度晚年的安逸,背着秧苗,铲着铁锹,走进了那座空旷的大山。大山无言,脚步有声,一个脚印、一个脚印地诉说着一个人的心中装满了对人民的爱,会变得多么有力量,一个人的心中播下了共产主义理想的种子,会成长出怎样的伟大壮举。

老年不成问题,山不成问题,资金不成问题,人力不成问题,得失不成问题。人民利益第一,家乡发展第一。谁是家乡发展的血脉和人民生存的依靠?种树保土保水,是为了造福家乡和子孙后代。

有了这个信念,一万亩太小,十万亩正好。山太小了,960万平方公里的绿化比较好。

人生有尽头,奋斗不止息。生命有涯,事业永续。杨善洲用自己的晚年告诉世人什么是永恒的,生动地书写了人生不朽的篇章。

不禁要问一声,为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生活,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他的心里没有一个私人,却充满了无数人的公共?

答案很简单,没有理由,因为他是共产党员,而这一切都是共产党员应该做的。

杨善洲观后感 篇3

纯粹是一种培育廉政的土壤

——《杨善洲》读后感

佝偻着腰,严峻而布满皱纹的脸上有一双和善但坚毅的眼睛,眼神中散发着浑浊而又执着的神采,腮边零星的胡茬像他的主人一样倔强的生长在那两条深深的法令纹旁。灰色的头发,被一顶旧毡帽压平,在绿色的森林里如此显眼、单一、和谐。只有身上穿着洗的发白的蓝色工作服,以及工作服胸前口袋里插着的钢笔,让这位老人与普通的农村老汉有了些许区别,这就是杨善洲老先生在我脑海中深印的形象。

看完杨善洲先生的事迹,我好久没能**了。我一时无法理清他带给我的感情,但深深印在我脑海里的事两个字:纯洁。我想我应该学学老先生那种纯粹,用纯粹的眼光和视角来看待这样一位性情的、执着的、朴实的汉子。

没有惊天动地的口号,没有壮丽的壮举,没有一些朴素的言行。随着几十年的积累,云南一个小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杨善洲老先生的一生都透着一股纯粹劲儿。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国家和社会财富的不断增加,腐败现象在中国屡见不鲜,像杨先生这样的纯爷们儿也不多。纯粹是什么,从老先生身上我们能看到,纯粹就是一种单纯的执着,纯粹就是一种朴实无华却又坚持不懈的气势,纯粹就是面对**能坚持初衷实现理想的精神,纯粹就是“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抛开体制和社会的原因不做深入阐述,结合杨善洲老先生的事迹,我想我们可以从人本身来谈谈廉政建设。

谈到人本身,就必须谈人的欲求,人的欲求有很多种,形形色色,不胜枚举。适度的、健康的、高尚的欲求能激发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积极性,是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源动力;过度的、低俗的、偏执的欲求则会导人向恶,使人失控,不受控制的欲求,就会变成贪婪,最终使人变成欲望的俘虏而走向自我毁灭的结局。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我们知道,人类欲求分为五种,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情感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在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个需要,但在每个时期,总有一个需要支配和决定行为。没有需求会因为更高层次的需求而消失。

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

理论的东西比较拗口,简言之,就是欲求层次越高的人,对较低层次的欲求会逐渐降低或消失。看完《杨善洲》,看完无数村民采访的文字,看到保山县的发展轨迹,我相信杨善洲老先生的最初梦想和最终需求是一致的,他的一生实践了自己的理想,完成了自我实现的最高需求。

其实纯粹是一种培育廉政的土壤,毛主席说“为人民服务”,就是一种朴素的纯粹的精神需求,一种共产党员应具备的自我实现的需求。而现在这样的情结和精神真的传承下来了吗?如果答案越来越少,越来越少,我认为我们必须反思和检讨。

我推崇杨善洲老先生的纯粹,但并不是觉得每个党员、每个人都要成为杨善洲老先生那样的人,因为每个人的性格爱好、教育背景、生长环境都有很大的不同,衍生出的需求层次也会有较大的差异。我推崇杨善洲老先生的纯粹,是想告诉大家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里,保有曾经追求自我实现的理想,并且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用正确、合法的努力一步步去实现她,面对各种**时,小心看护自己心中的那些纯粹,并以之来进行自我的调节和约束。

纯粹并不仅仅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状态,一种必须存在于心中的那方净土,好好的保有那方净土,单纯执着的坚持梦想和追求,坚持不懈的追求理想和事业,保持对自我实现需求的渴望,再加以外部的监督和体制的改进,我相信廉政的土壤会越来越肥沃,终将孕育出健康、文明、廉洁、高效的中国社会。

杨善洲观后感 篇4

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忠于党,忠于人民,一生坚守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用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人高尚情怀,一辈子淡泊名利、公而忘私、廉洁奉公、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高尚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敬仰和学习。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要以他为镜,明辨是非曲直,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宗旨,简单做人,踏实做事,在推进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工作中建功立业。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对自己的信仰非常坚定和深信不疑,我对革命时期那些英勇的革命先烈非常敬重,我经常为和平时期涌现的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人物的事迹所感动。这段时间,我一直被杨善洲老书记深深地感动着,并通过各类报刊、电视、广播的宣传报道,试着去走进老人家的内心世界,试着去体会老人家的那种淡然心境。老书记一心为民、爱民,却从来没有利用职务之便为家人和身边的工作人员谋取过任何私利,为官多年,却从来没有为家人安置过任何工作,甚至没有给家里盖上一间像样的房子,退休后更是婉言谢绝了组织上的关心,没有到省城享清福,而是义无反顾的回到了家乡,到贫瘠荒凉的大亮山上植树造林,没有树苗,就自己掏钱买,资金不足,就到街上捡各种果核自己育苗,甚至将自己心爱的盆景都移植到了山上,他头顶竹叶帽,身披蓑衣,脚穿草鞋,披星戴月,风餐露宿,用锄头挖,用手培植,在大亮山一干就是20几年,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带动着周围的人。

曾经光秃秃的荒山如今树木参天,满目葱郁,山变绿了,水长流了,珍稀动物出现了,各种林下经济作物多起来了,周边老百姓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了,经济收入也越来越高了。曾经矮小精致的盆景现如今已经长成了挺拔的大树,一棵棵小树苗也变成了一片片绿洲,老书记的头发也由青灰变成了飘雪,耄耋之年的老书记干不动了,他二话不说,将已价值3亿多元的大亮山林场林权无偿转让给了国家。他公而忘私的种种行为和举动,在一些人看来是那样的不可理喻,对他的家人是那样的不近人情,面对这一切,老书记只是淡然一笑,因为老书记心中有着无比坚定的理想信念,那就是舍小家而顾大家的无私胸怀永远第一,淡泊名利、公而忘私的精神永远第一,党和人民的利益永远第一。

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共产党员如何在党的旗帜下坚守信仰、践行宗旨、实现庄严承诺,让我感到困惑和不解。在一次又一次地看到和听到老书记的先进事迹后,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共产党员。甘于贫穷,能耐得住寂寞,甘于奉献,无私,乐于吃苦,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牢记中国共产党对每一个共产党员的要求:

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不断磨练自己的意志,修正自己的行为,这样,才能将自己锻炼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做广大人民群众的真正公仆,为党旗添彩。

我不能说自己了解善洲老人,也不敢说自己真正学到了善洲精神,老书记几十年如一日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曾经在党旗下的庄严宣誓,不计得失,不图名利,他“忠以报国、诚以修身、勤以自强、俭以养德、信以立业”的优秀品质深深的感动和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善洲精神是老书记用一生的心血铸就而成的,我们应该用一生去领悟、去践行,并代代相传。以他为例,从现在起,从小事做起,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和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践行商洲精神,弘扬商洲精神。在当前的妇女儿童工作中,我要大力宣传善洲精神,践行善洲精神,兢兢业业,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为妇女儿童事业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老书记走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虽然我们是那样的不舍,但我坚信:他播下的那一粒坚定、执着、希望、光明的种子一定会变成无数颗,最终长大成林,发出明净的光芒,净化我们的灵魂,激励着我们不断地去努力,去奋斗!让我们的党旗更加光彩鲜艳!

让善洲精神,永葆青春!

杨善洲观后感 篇5

杨善洲走了,他留给后人一座价值3亿多元、5万6千多亩的林场,他留下了一心为公、百折不挠的工作作风,他虽瘦弱的身躯却留给我们一个高大的背影,他艰苦奋斗的业绩、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共产党员的本色永在人民的心中!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生都做好事。”而杨善洲同志一生爱党爱国,无私奉献,特别是他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无论是在职期间还是退休以后,始终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始终淡泊名利、地位,始终公而忘私、廉洁奉公,始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对人民一生的承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崇高的精神、美好的品德却是永恒不变的。对共产党人来说,牢记的宗旨是全心权益为人民服务。作为公务员,首先要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公务员的感情。杨善洲始终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用实际行动完美诠释了党员和人民公仆的深刻含义。

他光明磊落。他的内心充满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但他没有自我,就像一滴水一般,却折射出光芒。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我们是共产党员,是人民公仆,在工作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认真细致地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象他那样做一颗挺拔的松树!

杨善洲观后感 篇6

6月27日,监狱组织全体党员观看了电影《杨善洲》,影片以歌颂云南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一心为民、大爱无私的事迹为主题,将一位清正廉明的退休干部光辉形象树立在我们面前,令人肃然起敬。影片中一幅幅震撼人心的画面,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动的潸然泪下。剧中的情景一直萦绕在脑海,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他两袖清风,不谋私利他在领导岗位上时,真正的做到了公私分明,组织配给他的公车,一次也没有私用过,即使下着大雨,也不让助手开公车送他回家,而是自己穿着蓑衣淋着大雨走回去。在他看来,送孩子上学是件私事。他坐公共汽车时得打表,自己补油。上级下达的由农村转为非农的指标,可以解决他妻子和孩子的户籍和工作问题,但为了群众眼中的公平,他没有办理手续。

退休前,家里没有像样的房子,几乎没有积蓄,他们所有的积蓄和工资都投资在林场建设上。林场见效后,他不要一分工资,还将自己亲手建设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上交国家,他把整个人都交给了党。与当今社会腐败干部形成鲜明的对比,也是对那些贪图享受、自私自利、贪赃枉法现象的丑化。

他身心俱下,平易近人的杨善洲当上了党委书记,经常拄着棍子,背着一个黑色的小包,走在田间地头。当时正在推广一种“双龙出海”的水稻插秧法。他来到一个村里,见大家对这种插秧法并不接受,自己脱掉鞋子下到田里做示范,秧插得又直又好。

村长发现后,当地党委书记亲自前来指导,急忙上前打招呼。杨善洲问他:这“双龙出海”每亩可以提高产量百八十斤,你能保证这村里的田都能用这种插法吗?

村长答:一定能。杨善洲搓了搓手上的泥,高兴地离开了。

没有一点官架子,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在退休后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与老百姓同吃同住一起,条件非常简陋。在造林资金困难的时候,他可以每天背着篮子到街上捡捡果换秧苗。

直到80多岁高龄仍然奔波于山林之间。重建山林5.6万亩,改善了当地生态,积累了大量水源,解决了当地群众的饮水问题,解决了农田用水问题。

一个人能够放下架子,在高位上与普通人融为一体,这是多么难得啊。这与许多干部被欺负、铺张浪费形成鲜明对比。

他诚实守信、践行诺言小时候的他受乡亲们的照顾,因此他立志要为乡亲们做事。退休后,我放弃了进城养老的机会,只为我曾经的誓言,为乡亲们做点什么!为此,退休后投身于荒凉的大亮山,使原本光秃秃的山峰变得郁郁葱葱、生机勃勃……他将自己献给了乡亲们,把财富留给了乡亲们,给自己没有留下任何东西,除了给老伴留下4万块钱,其他的都捐了出去,这是何等的风范!

杨善洲,一个平凡而平凡的人,用他非凡的一生践行了他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庄严誓言。他六十年如一日地坚守着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一辈子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一辈子淡泊名利、一辈子公而忘私,“清贫了一辈子、奉献了一辈子、坚守了一辈子”。如今,奉献和勤奋在部分人看来台“老套”,他们更愿意讲求回报和享受,突出为工作作风“散”、“满”、“推”、“浮”、“混”。

越来越多的人在信仰上动摇,迷失方向,甚至误入歧途。

作为共产党员,在缅怀先进分子的同时,要继承和发扬先进分子的精神,把先进分子的先进事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坚定的信念、扎实的工作和敬业精神提高自己。杨书记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感动,更是我们年轻党员的希望。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崇高的精神、美好的品德却是永恒不变的。

作为新时期的青年,我们应该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更大的贡献。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刻苦学习,不断创新,时刻准备着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

(机修车间房青供稿)

杨善洲观后感 篇7

看完电影杨善洲之后,我感受颇深,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影片讲述了杨善洲同志用一辈子忠诚党的事业、一辈子为民奋斗的感人事迹:他生前曾任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1988年退休,2010年10月因病逝世。他勤勤恳恳奋斗了一辈子,作为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妻子儿女从未沾过一点光|、得到一点关照,一生清清白白,光明磊落。

退休后,他放弃了省城舒适的生活条件,带领家人和群众艰苦创业、义务造林20多年,在大亮山建设了一个约5.6万亩的林场,把昔日的荒山变成了绿洲。2009年4月,他将价值3亿多元的大亮山林场经营权无偿移交国家。

影片真实生动地展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鞠躬尽瘁、不懈奋斗的崇高境界,大公无私、淡薄名利的奉献精神,为当代党员班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为政、干事、做人树立了光辉榜样,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共产党员一时克已奉公、自沉奉献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追求奉献、不求索取。杨善洲做到了,而且心甘情愿,无怨无悔。他用毕生奉献、奋斗的高尚情操,回答了什么是党性的纯洁、信念的坚定、人格的高尚,为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树立了精神丰碑。

杨善洲同志服务**、办事、做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党员钦佩、钦佩和学习。向杨善洲同志学习,要当好**,把造福人民作为神圣职责,恪守信念,践行宗旨,顾全大局,清正廉洁。向杨善洲同志学习,要像他那样工作,勤勉敬业,努力工作,深入实践,注重实效。向杨善洲同志学习,要像他那样做人,诚实守信,淡薄名利,善待他人,公道正派。

特别重要的是学习他如何对待群众、对待自己、对待事业,学习他对人民群众深厚的感情,学品质,学精神境界,学习他对人生的态度。

作为一名党员,我们要把杨善洲同志的这种精神融入平时的工作学习生活中,立、足于平凡的工作岗位,争取做出不平凡的工作成绩,为我们的事业添砖加瓦,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要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坚持一辈子忠诚于党的事业,坚定理想信念,热爱事业,用一生感情爱护它、呵护它、关心它,弘扬企业精神,精耕细作,精益求精。我们要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尽最大努力为人民办实事。要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坚持艰苦奋斗、淡薄名利、廉洁从政、诚实守信的原则。

我们要自觉实践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和精神追求,每一个党员同志都保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充分发挥共产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时时、事事、处处起带头作用,努力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要心里时时刻刻要为群众着想,行动上处处要体现为群众服务,保持清政廉洁的本色,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营造风清气正的好工作氛围。

杨善洲观后感 篇8

2。向杨善洲学习,要爱岗敬业,争创一流品质。

杨善洲的事迹告诉我们,爱岗敬业就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好工作。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放在首位。首先,要教会学生做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远大的理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这取决于教师的言行。

教师不能只是教师。他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次,要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一个低质量的老师不是一个好老师。这就要教师不断研究教材,紧跟实践,历练技能,把新的教育理念运用到课堂上,把过硬的技术传授给学生;他要不断研究学生,研究他们需要什么,喜欢什么养的学习方法;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胃口”,合理调配不同的“食谱”,让他们不断吃得饱,吃得好,还要能及时消化,让课堂教学达到高效,从而让学生爱学、乐学,达到减轻学生负担的目的。

只有让学生有学习的兴趣和激情,才不会担心教学效果不好。

三。向杨善洲学习,要甘于贫穷,乐于奉献。

教师职业是一个清水衙门,选择了教师,就意味着选择了清贫。的确,教师家庭负担重,尤其是中老年教师,他们只有每月微薄的工资收入,愧对于自己的家人,自己的妻子。但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为自己的职业感到骄傲,用心工作。

决不能去追求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许多教师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都倾注在三尺讲台上,为教育事业舍弃的太多,只有望着眼前这些活泼的孩子们,他们没有怨言,因为,选择了教师,就已经选择了奉献。

杨善洲的精神教育和激励了一代人。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理解一个共产党员在当今社会的无私奉献。要学习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缅怀先进人民,继承和发扬他的信仰追求,按照这个标准调整和找准自己的生活方向。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以教书育人为重,发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精神,以学生、家长、社会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自己的教育事业,自觉地推动高效课堂建设,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把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内化于心、外践于行,用扎实的工作、敬业的精神、创业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来谱写一曲共产党员的生命之歌!

2014年6月3日

杨善洲观后感 篇9

今天,看了《杨善洲》这部影片,被老书记的事迹再一次感动,泪水湿润了双眼。回到家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又到网上看了电影的主角李雪健对角色的感悟,他用'震撼'两个字来形容对老书记的人物印象,我觉得,我也被老书记再一次深深的震撼和感动着。

李雪健是一位老明星。他对这个角色的解释很透彻。他扮演的老秘书不仅相貌相似,而且精神相似。李雪健说'我就是杨善洲',就是在充分揣摩角色的背景和内心后,怀着对老书记的尊重和爱,想要把老书记演活,而做出的庄严承诺。

影片中,杨书记的女儿和丈夫因工作单位不同,婚后分居7年。他的女儿是一名教师,考试合格后可以转到中心小学。但由于没有印章,她一直没有被调离。于是,女儿哭了,请父亲帮她,把这一章写了下来,但杨书记就是不同意。于是,女儿对他说,你可以帮助这里的代课老师成为一名专职教师。为什么我不能?

这里的孩子不能没有老师,是公事!公是公,私是私,二者就是不同的概念嘛!杨书记心平气和地说。

嚎啕大哭的女儿见说不动父亲,只好生气地走了!

老书记在家里对三个女儿交代自己的后事时,说要把自己的骨灰分为三份,一份撒在清平洞,那是他开始革命的地方;一份要撒在大亮山的雪松下,那是他工作结束的地方;还有一份要交给女儿们保管。在交代这些事的时候,他的神情平静而安详,似乎只是要出远门一趟,而不是永久的诀别。

杨善洲观后感(二)

今天,我在吃晚饭时,妈妈突然说:'我推荐你看一部电影,电影名叫《杨善洲》,看看杨善洲是怎样为人民服务的,'

电影说:在云南省大亮山边的小镇上,一滴水也很珍贵,因为那里除了雨季没有干旱,其它时候也有干旱。村民们几乎每天都口渴。好心的杨书记(杨善洲)宁愿不起办公楼,去拿起办公楼的钱打水井,为村民造福,不过情况一点都不好,打了80米还没有一滴水,不过老天爷很好心,在夜晚下了一场暴雨。

雨后,杨善洲说:“今后,我不靠天,也不靠地。我们将成为龙王。'(因为以前的传说说龙王司掌降雨的,所以杨善洲说要自己当龙王。

)他退了休后,本可以到党员休养处安享晚年的,不过为了不让自己的故乡的大亮山的树被人砍伐,造成水土流失,而年年闹旱灾,选择了留在当地,建造树林。

但山上的飞草(飞草高达3-7米,根茎粗,茎直立,分枝伸长)。叶对生,卵形三角形,先端短渐尖,边缘粗锯齿。把树苗全都'杀死'了。

聪明的杨善洲想出了一种比飞草高的育苗方法,因为这些秧苗的根比飞草长,如果飞草长不出来,秧苗就不会死。他和其他人正正工作了17年才完工,真是不辞劳苦!最后,2015年,云南发生了旱灾,但大亮山边的小城镇没有发生旱灾,所以杨善洲的辛勤劳动没有白费。

杨善洲一生都为人民服务的乐于助人,不辞劳苦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杨善洲观后感 篇10

等到了垂暮之年,他还亲自上山去看望他的那些“孩子们”,只是那时他已累弯了腰,但是”孩子们”却已早长成为参天大树,他欣慰的笑了,但却永远没能再回来看望他们。在医院里,他和妻子同意一起回家吃饭,但他们再也没有回去。乡亲们都自发的来到医院看望他,看望这个用一生实际行动来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承诺的老书记。

出于对他做出的的巨大贡献的奖励,国家给他颁发了奖金。但他只把一小部分留给了妻子,其余的留给了家乡。他的奉献精神是最重要的,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在杨善洲的一生中,他时刻保持信念一心为民,忘我工作,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践行了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发挥了老有所为的奉献精神,以感人的事迹,集中展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树立了党员干部的光辉形象和时代风貌,我们要以他为楷模,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为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共产党员而不懈努力。

杨善洲观后感 篇11

我在**电影《杨善洲》之前,确实不知道杨善洲是怎样的一个人,只知道在建党九十周年的年度中,它是一部供共产党员同志们学习的影片。我不怕这样说,因为我要做到实事求是。可能是阅历少的缘故,并没有什么可以惧怕,诚如古语云:

初生牛犊不怕虎。

但是在看了她之后,不可否认,《杨善洲》是一部好影片,杨善洲是一位真真正正的共产党员,值得我们学习。

当时,我是怀着无比敬仰的心、眼睛中流着泪水将其看完,却是感触很深。我的眼睛中含着泪水看完的电影并不多,截止目前为止,仅仅只有三部,因为要将她们铭记在心:第一部影片,也就是我懂事以来看的第一部影片,高中看的《暖春》,为她泪流满面,只为恩情;第二部影片,大学二年级看的《忠犬八公》,为她热泪盈眶,只为感情(忠犬和其主人的感情);第三部影片就是2011 年 11 月 26 日党支部组织看的《杨善洲》,为此泪水夺眶而出,只因无私奉献不为己,在这天晚上,我也深深的理解了一句话“眼睛因充满泪水而愈亦清明 ” ,这里的泪水应该是感恩的泪水、温情的泪水,时常感恩,经常感恩,永怀一颗感恩之心,便可以将社会看了,便可以将世界看清,便可以将世事看淡,此所谓清明的眼睛。

深深地理解一句话,是我知识的提升,但是深深地理解了这句话,我觉得是我思想上的一个提升!我要学会感恩,常带感恩之心;我要看清事实,永带做人准则!

通过影片《杨善洲》,我知道了:省委地委书记的他、家中清贫,并不因此而有改变;女儿成为教师,婚后因工作与丈夫分居两地,也不因此而有所改变;从来不搭**的便车而方便自己的出行,即使是顺路搭乘,也会照样自己支付路费……他的一言一行很好的展示了影片中多次出现的一句话“没有白吃国家公粮”,这也是各个社会时期对所有党员干部的要求,“不白吃国家公粮”这个在社会的各个时期都很难做到,在他的一生中却成了现实。我们都应该向他学习。

向他学习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前辈后人的精神。他决不会为了自己的升迁而四处奔走,只会为了群众的利益;有机会升迁的时候,他会婉言谢绝。他从不利用自己的权力为自己或家人工作。相反,他对自己和家人的要求越来越高。盖章很容易。他直是不把它加到他女儿的后门上!这是他的魅力,这是我们共产党员的财富。

向他学习一心为民的精神。当了这么多年的地方党委书记,他从来没有抱怨过。他可以调节两线纠纷、他可以下水插秧……时时刻刻身先士卒,在干旱时节,他能过度担责任,放水灌溉,仅为了保住粮食的产量,为了人民的饭碗,他不惜一切代价!

向他学习诚实守信、谨记诺言的精神。小时候的他受乡亲们的照顾,因此他立志要为乡亲们做事。为官时为乡亲们办实事,退休时,放弃进城养老的机会,只为曾经的誓言,为乡亲们做点事!

为此,退休后,投身于荒凉的大凉山, 22 年的坚守,使原本光秃秃的山峰变得郁郁葱葱、生机勃勃……他将自己献给了乡亲们,把财富留给了乡亲们,给自己没有留下任何东西,就连奖金也只留了4 万给自己的老伴,其他的都捐了出去,这是何等的风范!

总之,杨善洲的精神使我们总是向对象学习。他为人民服务、朴素无私的形象永远留在我们心中。看完这部影片,我再次受伟大思想的熏陶。通过他,我看到了一个坚持当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共产党员的崇高形象。

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更好的做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而奋斗!

杨善洲,一位云南保山市老地委书记,退休之后,放弃了到大城市安度晚年的机会,回到家乡植树造林,没要国家投资一分一厘,全部自己筹资,承包大亮山,临死之时,他把自己经营20多年,现值1亿,林木成材后价值3亿多元的林场无偿地捐赠给国家。这种奉献精神,不是共产党员高尚品质的真正体现吗?从杨老苍老的背影,我仿佛看到了我们共产党员那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品质正是我们中华民族得以繁荣昌盛的最基本原动力,从杨老的身上,我看到了我们民族的脊梁,共产党员的品质和国家的希望。

杨老是一个对党绝对忠诚,对人民绝对热爱的,他一生坚守信念,公而忘私,有着“先国后有家”理念,公道正派,从不以权谋私,胸怀天下,只有这样的境界,才能坚持数十年放弃功名利禄,默默上山承包荒山,植树造林,杨老一生淡泊名利,惟有此,他一生光明磊落,不为权、利、私情为困,活得堂堂正正,心底无私天地宽,试想,一个人如果整天围绕一个“私”字打转,整天被房子、票子、车子,位子搞得焦头烂额,他有这样的境界和气度来造福人民,我想恐怕会沦落成为搜刮民脂民膏的**污吏,成为历史和人民的罪人,有人说,杨善洲一生确实是对得起党,对得起人民,可他对不起自己的家人,说此话者,恐怕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生命观,价值观和荣誉观,或许你根本就没有杨老那种包容万物的伟大胸襟,杨老虽然没有给妻子儿女留下什么可以值钱的东西,但留给儿女们那种清正廉洁、艰苦创业,甘于清贫,永恒坚持的人格精神胜似黄金白银,比房子位子值钱千万倍,杨老,你不要对自己的亲人感到愧疚,因为你给了他们比物质财富更加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将受益终生。再说,在你心中,你爱的土地是你的母亲,我们都是你的孩子。

通过对杨善洲先进事迹的学习,我们要学习他那种淡泊宁静的心态,只有心态平和,才能有高远的境界,才能有天下为公的气魄,在实际工作,我们要立足自身岗位,着眼当下,做好本职,职业无高贱,做到极致就是事业,只有普通的岗位,没有平凡的人生,要像杨老那样活得有感天动地,不可浑浑噩噩一生,做一个对国家,对民族有贡献的人,当你老年回首往事时,最起码还有一二件值得自豪的事情。到那时,你会在心底里发出“自信人生数十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豪迈,不然只能庸俗地行尸走肉肉地白来世一遭。

我们要学习杨老那种坚韧不拨的品质,人生有不同选择,这本无可厚非,但一旦选定目标,就要不畏艰难险阻,坚定自己的意志,顽强拚搏,心态不能浮躁,勤恳耕耘,终能收获,在现实工作中,我们要热爱自己现在的本职工作,不能好高骛远,坚持不渝,艰苦奋斗,阳光总在风雨后,朝秦暮楚的人永远达不到人生与事业的成功。

当然,杨先生的优良品质远不止这些。我们要继续学习他的先进事迹,汲取宝贵的精神财富,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杨老瞑目吧,我们会继承您的遗志,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和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让大地永远山青水秀。

杨善洲观后感 篇12

杨善洲,一个平凡而平凡的人,用他非凡的一生践行了他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庄严誓言。他六十年如一日地坚守着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一辈子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一辈子淡泊名利、地位,一辈子公而忘私、廉洁奉公,塑造了“清贫一辈子、奉献一辈子、坚守一辈子”的崇高形象。

为全面武装思想、提高认识、弘扬优秀党员精神,在水库的统一安排下,我们集中观看了《杨善洲》电教片。***他指出,要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努力取得优异成绩,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贡献。要学习他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让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在心灵深处牢牢扎根;学习他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一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学习他鞠躬尽瘁、不懈奋斗的崇高境界,奋发有为、干事创业,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增光添彩;学习他大公无私、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艰苦奋斗、清正廉洁,自觉实践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和道德追求。

作为新时期的党员,我们应该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刻苦学习,不断创新,为党的事业甘于奉献自己的一切的精神。“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毫无疑问,杨善洲同志宝贵的精神品质、崇高的思想境界和公仆精神,都值得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一是,学习追求他那种“共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保持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做到情为民所系。杨善洲从20多岁起就当上了县长。1977年任保山地委书记,1988年退休。

在任期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走遍了保山的5个县99个乡,不打官腔,不摆官架子,不是当官做老爷,而是经常头戴草帽脚穿草鞋来到乡下,跟当地农民一起耕作劳动,当地干部群众都说他“把草帽看得比乌纱帽还重”,亲切称他为“百姓书记”、“泥腿书记”。

二是,学习追求他那种“是共产党员,哪能光想着自己?不能把常说的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成为骗人的假话”,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做到权为民所用。杨善洲一生克己奉公,两袖清风,为官30多年,从未搞过特殊,从不用手中的权力给亲友行方便,单位的公车,绝不用来办私事,甚至调研时在县**机关里吃一顿午饭,都坚持自己付钱。

在他眼里,哪怕是动用再小的特权,也都是在跟人民群众拉大距离,都会滋长不正之风。

三是,学习追求他那种“我们奋斗一辈子,就是为了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保持公仆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做到利为民所谋。杨善洲在担任领导职务时,十分重视农业、科教事业。他经常花钱为困难群众购买种子和牲畜,并亲自传授农民先进的插秧技术。他一生中唯一的想法就是为人民做更多实事和好事。退休后,带领家人和群众,历尽艰辛,义务造林20多年,将价值超过3亿元的林场的经营管理权无偿交给国家,无怨无悔为党为国家“奉献一辈子”,这是对共产党人优秀本质特征的具体诠释。

杨善洲的事迹平凡而感人。他一生献身党的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大公无私、光明磊落、乐于奉献的崇高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向杨善洲学习,需要学习他坚定信念、忠于党的政治品格,学习他牢记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情怀,学习他献身奉献、不懈奋斗的崇高境界,学习他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我认为,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必须着眼大局,立足本职,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地做好各方面工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

在做好本职工作、推进水利事业发展中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和人生价值。

杨善洲观后感5篇


小编绞尽脑汁制作出了这份“杨善洲观后感”希望您喜欢,如何写出让人一看就懂的作品名观后感呢?在观看时我们会联想到许多事情。 观后感,是对观摩过程的真实感受的反映,想要写好观后感,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来写,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杨善洲观后感(篇1)

观看电影《杨善洲》后,我心潮澎湃,深受教育与鼓舞。该片讲述了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一心为民的感人事迹,电影的一些情景现在仍记忆犹新。

杨善洲在当地委书记的时候,常拄着棍子,提着一个小黑包,行走在田间。当时正在推广一种“双龙出海”的水稻插秧法。他来到一个村里,见大家对这种插秧法并不接受,自己脱掉鞋子下到田里作起示范。还有一次,保山遭遇大旱,百姓面临作物绝收的困境,杨善洲带领干部挖水井。但很快困难随之而来:经费不够!他果断召集现场的地委委员开临时会议,举手表决将修建办公楼的经费挪作打井费,工程得以继续进行。

“如果说共产党人有职业病,这个病就是自讨苦吃”,杨善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杨善洲退休了,上级关心他,让他到昆明的干休所安度晚年,他放弃了组织安排的大家所羡慕的生活,退休后扎根大亮山。当时,大亮山周边十几个村寨缺树、缺水、缺粮、缺电、缺钱,缺水的问题特别突出,村民要到十里外去找水,然后人背马驮运回来。一盆水,早上洗脸,晚上洗脚,最后还要浇菜、喂猪。村里哪一家遇上红白喜事,做客的人不仅要送礼,而且还要提上一桶水,挂在礼单上,而主人不但要建一个“礼簿”,还要建一个“水簿”。当别人家请客的时候,不但要还礼,特别是要足额归还“水账”。杨善洲在大亮山上义务植树造林22个春秋,使昔日山秃水枯的大亮山重披绿装,80个大山头、180个小山头,全部被郁郁葱葱的森林覆盖。在这个期间,他还把植树造林与造福群众结合起来,每年无偿为村民提供林柴,为4个村解决人畜饮水问题,为6个村修通公路交通,为8个村解决生活用电问题,使大亮山地区的人民实现了脱贫致富。20xx年4月,82岁的杨善洲把辛劳建成的面积8万亩,价值3亿多元的大亮山林场无偿移交给国家,县政府奖励他10万元,他谢绝了,市政府奖励他20万元,他捐助公益事业16万元,只把4万元留给一生支持他为公无私、艰苦创业,从不计较、无怨无悔的老伴。

杨善洲是一位地厅级领导干部,可以说是有权有势的,很多事他一个口头指示甚至一个电话都能搞定,但是我们看到杨善洲的老母亲和妻子一直生活的农村。忙不完的家务农活致使大女儿早早辍学帮助妻子料理家务。但是退休后的杨善洲发现很多孩子因为民办老师流失没学可上时,轻而易举得解决了好多代课老师转正的问题。二女儿也是偏远山寨的老师,从结婚到生子,一直为两地分居烦忧,本来通过考试本早都可以调到中心小学,但因为缺少一个盖章,一直没有调走。所以女儿哭着请求父亲帮帮她,把这个章盖了,但杨书记就是不同意。父亲解决了七十个民办老师的指标却不肯为自己打一个电话,二女儿与父亲之间越发不可调和。在我们平常人看来,女儿的请求合情、合理,毕竟他女儿也是有真才实学的。只要杨善洲张口,我想地方部门肯定会卖他一个面子,可他却从来没想过运用自己的关系办私事。

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感动着我们,让我们心灵受到震撼、精神得到洗礼,是我们每一位党员学习的榜样。尤其在当前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我们应该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做到心系群众,一心为民,真正用一颗赤诚的心投入到火热的事业中去,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杨善洲观后感(篇2)

主旋律电影能不能感人?看了建党90周年献礼影片《杨善洲》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回答——能!

杨善洲是生活中的真实原型:原云南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为了兑现自己当初“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退休后,他放弃了定居昆明干休所,执意回到家乡继续为党的事业、为家乡父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事迹的真实感人为电影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脚步匆匆、太匆匆,杨善洲始终奔忙于党的事业,惦记着人民的疾苦,而丝毫不谋私利。这样的党的干部是时代的呼唤、人民的希冀呀!

在位时,他一心为公,坚持原则,严于律己,从不以权谋私,在他的心目中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他总是深入基层,每每出现在田间地头,矛盾关头,为民排忧解难。那久旱逢甘霖的狂喜,体现了他与民共苦同乐的崇高境界。

杨书记退休要离开了,同志们欢送书记那场戏太感人了,杨书记带领新党员和全体党员做党员宣誓的场面,就好像我们每一个党员重温入党誓言,我相信每一个有热血和理想的共产党员都会默默跟随宣誓的。这是老一辈对后来人的鼓舞呀!紧接着电影把镜头推到杨善洲那双坚定却也匆匆的脚步上,那渐行渐远的脚步预示着杨书记在另一片天地开始了新的长征……

退休后,不忘自己的承诺——“为当地群众做点实事”杨善洲义无反顾地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自己的家乡大亮山,带领群众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面积5。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0%左右,价值3亿元的林场,给大亮山人民带来了战天斗地、抗旱丰收的实际效益,最后将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国家。一个人有几个22年呀!更何况是退休以后,他是把自己的毕生精力都献给了党、献给了生他养他的大亮山父老乡亲呀!真正是呕心沥血啊!

电影的感人之处更在于抓住了情节的焦点——权利的利用

为了解决辖区孩子们的教育问题,杨善洲不惜自己请来有关领导为解决代课教师指标苦口婆心、晓之以理;而对于自己的女儿,即便是哭诉求情、以致伤了父女情分也坚决不走关系,这在当代社会真的是不多见的啊!我们党的干部如果能像杨书记这样,党的威信能不高吗!

影片进一步将此问题深化。杨书记力荐年轻有为的林场职工周波到县林业局工作,为的是成全年轻人对事业的忠诚、和对生活的追求。杨波跟着杨书记一干就是17年,风风雨雨一起走过,是在杨书记的言传身教下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杨书记的有血有肉也表现在这里。正是由于杨书记的理解与宽容,使得杨波终于把新媳妇带上了山,一起从事大亮山林场的建设。使我们感受到了事业与爱情的力量,感受到了杨书记的高瞻远瞩。跟着这样的领导,再大的困难也不再话下呀!常言道:没有不好的群众,只有无能无德的领导!

在杨书记的最后时刻,广大群众自发看望的场面也是十分感人的。正是由于杨书记带领大亮山人民植树造林,才避免了大旱之年的灾害,获得了丰收,那众手相传的一碗清洌洌的水,表达了人民对杨书记的信任和爱戴……我的眼睛再一次模糊了……

电影配乐十分精彩到位,没有轰轰烈烈、没有慷慨激昂,几处出现的牧歌一样的缥缈女声吟唱、哼鸣,把我们带入影片营造出的大亮山的神秘气息之中,带你进入人物丰满而深邃的内心世界,为影片增色不少。回来查找了一下,影片配乐出自著名音乐制作人、北京电影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青年作曲家舒楠之手,他曾经为《建国大业》《让子弹飞》《建党伟业》等多部影片作曲配乐,真的是非常动人心脾哦!让我体会到哼鸣吟唱在背景音乐的运用是多么烘托气氛。

100分钟的《杨善洲》,他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感人至深,观看该电影使人的灵魂得到净化,杨善洲是一面旗帜,是我党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一面旗帜。在电影结尾发布了胡锦涛作的重要指示,“杨善洲同志是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是离退休老同志的优秀代表。他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他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感人至深。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向他学习,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实践党的宗旨,努力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中共中央组织部作出决定,追授杨善洲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杨善洲观后感(篇3)

近日,行里组织全体行员观看了电影《杨善洲》,影片讲述了云南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一心为民、大爱无私的'感人事迹,将一位清正廉洁退休干部的伟大光辉形象树立在我们的面前,令人肃然起敬。此间多次被主人公杨善洲的感人事迹感动,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杨善洲作为云南省保山市地委书记,他几十年如一日,无论是在职期间还是退休以后,始终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最前面,始终公而忘私、廉洁奉公。在影片中杨善洲说了一句话:“有些干部只是吃群众的饭,不给群众办实事,那不是白吃群众的饭吗?”在云南缺水的时候,他带领着群众和干旱作斗争,他勇敢的和天斗、和地斗,他们行为感动了上天,旱灾严重时,夜里下了一场及时雨,他告诉大家说:“群众们啊,这一次是老天救了咱们!以后咱们要不靠天、不靠地,自己做自己的龙王。”退休后,他主动放弃在昆明优越的生活条件,带领家人和群众扎根大亮山,在那里义务植树造林20多年,逐步建成了占地面积约5.6万亩的大亮山林场。至204月,他将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国家。

在大多数人为生存忙于生计,为治疗忙于奔走,为就业到处碰壁,为安居忙于房贷的时候,杨善洲的事迹对此却形成一个巨大的反差。当今社会一些人们,忙于权钱交易,求官、求财、求名,求利无一不想为之。

现今社会资源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时候,势必形成大多数人的生存压力。忙碌的民众,贫病交加的老幼,挤着公交车,骑着自行车,也在各色道路上顽强挣扎地活着。这就是一个民族,假如没有这些平凡的劳动者,势必无法前行。

杨善洲是明白人,身有余力,甘于奉献给家乡。护得一方水土,也养得一方人。因他知道进退,知道为官要有名节要自爱的道理。不居功自傲,为后人留得一片青山绿水,看得长远。

代像杨善洲这样的人已经很少了,作为拥有深厚的文化传统的民族来说,他的行为算不了什么,只不过是完成了一个人应尽的本份与为官的责任,时代需要的就是做为人的本份与责任,如此才有一个民族的自豪与未来,而不是见利一哄而起,无利一哄而散,为利争斗不休。

我们要学习老一辈共产党人用于担当的工作态度,做好自己的本分,对工作负责,把共产党人的光荣传统不断传承下去。

杨善洲观后感(篇4)

“共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这是云南省原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在职时的一句口头禅,他以一生的忠诚和执着奉献给共产党,以大公无私、艰苦奋斗的高尚品质演绎着清正廉洁、淡泊名利、甘为人仆的优秀干部形象,杨善洲教会了我们为人之品、为官之德、为事之则。

做人先立品。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干部,我们更要深刻领会杨善洲为人的忠耿与刚直。在他身上,折射出一种光芒,一种高尚的品德。杨善洲为人正直、善良、怀仁处义。一辈子效忠共产党,拥护共产党,甘心为共产党的事业奋斗一生。对工作执着、认真,公私分明、公正无私。看这部影片让我感受最深刻的是,杨善洲退休后,主动放弃到昆明安享晚年的机会,卷起铺盖一头扎进大亮山带领大家植树造林。他在山岭抚摸着一棵棵茁壮成长的树苗,语重心长地说“好孩子啊,好好长啊”。他把树苗当成宝贝,爱护有加,对这片山林的每一棵树苗都充满不舍与期待,20多年的心血换来一片绿油油的大森林,临终前又把价值三亿多元的山林无偿交给国家,这就是杨善洲尤其令人钦佩的宝贵品德,值得所有共产党员认真学习。

为官先立德。有一句话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身在其职,就应肩负起其责。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应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人民多办实事、好事,以实际行动践行群众路线。杨善洲同志一辈子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尽心竭力为老百姓干实事、谋利益。老百姓亲切称他为“草鞋书记”、“泥腿书记”。在他生命垂危一刻,群众们纷纷到医院看望这位让他们爱戴敬仰的好书记,这就是干部与群众的鱼水之情。体现一个始终为群众办实事、与老百姓血肉相连的人民公仆形象。

做事讲原则。杨善洲同志一辈子淡泊名利、两袖清风、甘做人民的公仆。他认为,干部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给予的,只能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他严格要求别人,也严于律己,不吃免费的饭,不坐免费的车,不用权谋私利。他宁愿愧对妻子儿女也不愿违背做事原则,大女儿也曾因此与他争吵多次,产生诸多不解与怨恨。直的父亲临终前才深刻明白老父亲一辈子对共产党的衷心与贡献,心结才得以化解。

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辞是这样评述杨善洲的:“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六十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我们应以杨善洲作为一面铜镜,不断正视自身,改善自身,达到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境界;我们应以杨善洲为榜样,深刻领悟他的真、善、美,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实践党的宗旨,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

杨善洲观后感(篇5)

杨善洲是谁?有什么特殊的经历值得我们关注?又有什么样的豪言壮举值得我们学习?带着疑问,在学校组织观看的电影《杨善洲》中,认真地学习了杨善洲的先进事迹,在观看中感悟,在感悟中感动。

在杨善洲的生涯中,他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惊天壮举,没有震撼人心的话语,有的只是一名基层地委书记对党无限忠诚、对人民高度负责、对自己严格要求的高尚品质,他亲近群众忘我工作,在他平凡的事迹中却透彻出不平凡的精神;他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对党绝对的忠诚,他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理想信念坚定,他一辈子忠于党和人民的事业,扎根基层、干事创业。

他退休后仍旧能够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22年,吃住在山上,用着十分简陋的生活用品,硬是靠着执着、顽强、勤奋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成就了一番事业。但是最后杨善洲却将自己辛苦创办的林场无偿上交国家,他不沾林场一点好处,留下了宝贵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杨善洲正是靠着坚定的党性和崇高的精神品质,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创造出了宝贵物质财富和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杨善洲是一位地委书记,但他没有以权谋私、以势欺人,而是视百姓为亲人,一心为民办事;不在其位时他扎根大山植树造林,了却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主动发挥余热,为地方和国家创造出宝贵财富。杨善洲一生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清正廉洁,无私奉献,从不用手中的权力徇私情、谋私利,他不为妻子转城镇户口,不让女儿进城工作,这是一种朴素的情怀,是发自内心的人生追求,

杨善洲身上闪耀的党性和人格光芒,值得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和反思,他永远是照亮我们成长的一盏明灯。在这盏明灯的指引下,我们会继续沿着他的足迹前进,实现着一名共产党员的优秀情怀。

杨善洲观后感4篇


你有没有觉得写作品名观后感很棘手呢?生活中,优秀作品让我们受益无量,看好的作品能够让我们的思维产生强烈的火花。看完纪录片访谈节目等视频作品后的综合性评价即为观后感,本文将为您全面剖析“杨善洲观后感”这部作品的结构特点,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杨善洲观后感(篇1)

杨善洲观后感汇编

范文1

观看《杨善洲》电影后,我心潮澎湃,深受教育与鼓舞。该片讲述了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一心为民的感人事迹,电影的一些情景现在仍记忆犹新。

杨善洲在当地委书记的时候,常拄着棍子,提着一个小黑包,行走在田间。当时正在推广一种“双龙出海”的水稻插秧法。他来到一个村里,见大家对这种插秧法并不接受,自己脱掉鞋子下到田里作起示范。

还有一次,保山遭遇大旱,百姓面临作物绝收的困境,杨善洲带领干部挖水井。但很快困难随之而来:经费不够!他果断召集现场的地委委员开临时会议,举手表决将修建办公楼的经费挪作打井费,工程得以继续进行。

“如果说共产党人有职业病,这个病就是自讨苦吃”,杨善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杨善洲退休了,上级关心他,让他到昆明的干休所安度晚年,他放弃了组织安排的大家所羡慕的生活,退休后扎根大亮山。当时,大亮山周边十几个村寨缺树、缺水、缺粮、缺电、缺钱,缺水的问题特别突出,村民要到十里外去找水,然后人背马驮地运回来。一盆水,早上洗脸,晚上洗脚,最后还要浇菜、喂猪。村里哪一家遇上红白喜事,做客的人不仅要送礼,而且还要提上一桶水,挂在礼单上,而主人不但要建一个“礼簿”,还要建一个“水簿”。当别人家请客的时候,不但要还礼,特别是要足额归还“水账”。杨善洲在大亮山上义务植树造林22个春秋,使昔日山秃水枯的大亮山重披绿装,80个大山头、180个小山头,全部被郁郁葱葱的森林覆盖。在这个期间,他还把植树造林与造福群众结合起来,每年无偿为村民提供林柴,为4个村解决人畜饮水问题,为6个村修通公路交通,为8个村解决生活用电问题,使大亮山地区的人民实现了脱贫致富。2009年4月,82岁的杨善洲把辛劳建成的面积8万亩,价值3亿多元的大亮山林场无偿移交给国家,县政府奖励他10万元,他谢绝了,市政府奖励他20万元,他捐助公益事业16万元,只把4万元留给一生支持他为公无私、艰苦创业,从不计较、无怨无悔的老伴。

杨善洲是一位地厅级领导干部,可以说是有权有势的,很多事他一个口头指示甚至一个电话都能搞定,但是我们看到杨善洲的老母亲和妻子一直生活的农村。忙不完的家务农活致使大女儿早早辍学帮助妻子料理家务。但是退休后的杨善洲发现很多孩子因为民办老师流失没学可上时,轻而易举得解决了好多代课老师转正的问题。二女儿也是偏远山寨的老师,从结婚到生子,一直为两地分居烦忧,本来通过考试本早都可以调到中心小学,但因为缺少一个盖章,一直没有调走。所以女儿哭着请求父亲帮帮她,把这个章盖了,但杨书记就是不同意。父亲解决了七十个民办老师的指标却不肯为自己打一个电话,二女儿与父亲之间越发不可调和。在我们平常人看来,女儿的请求合情、合理,毕竟他女儿也是有真才实学的。只要杨善洲张口,我想地方部门肯定会卖他一个面子,可他却从来没想过运用自己的关系办私事。

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感动着我们,让我们心灵受到震撼、精神得到洗礼,是我们每一位党员学习的榜样。我们应该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能够真正用一颗赤诚的心投入到火热的事业中去,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范文2

我从电影频道收看了红色电影《杨善洲》,影片主要讲述了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退休不退志,坚持22年如一日守候家乡植树造林的感人事迹。

杨善洲是我党培养的一位地厅级领导干部,在位时视百姓为亲人,一心为民办事;退休后放弃舒适的城市生活扎根大山植树造林,兑现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主动发挥余热,为地方和国家创造出宝贵财富。他一生两袖清风、清正廉洁,不为妻子转城镇户口,不让女儿进城工作,退休时几乎没有存款,并且把自已所有的积蓄、工资都投入到林场建设中去。林场见效后,他不要一分工资,还将自己亲手建设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上交国家,其高尚品质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许多人流下了感动的热泪。

电影中的两个情节尤其使我感动。一是杨书记的女儿结婚后和丈夫因为工作单位不同,两地分居,已有七年之久,他的女儿是一名老师,通过考试本早都可以调到中心小学,但因为缺少一个盖章,一直没有调走。所以女儿哭着请求父亲帮帮她,把这个章盖了,但杨书记就是不同意。于是,女儿对他说:“你造林都可以,为什么我不可以?”“造林是市里已经批准了的,是公事!公是公,私是私,二者就是不同的概念嘛!”杨书记心平气和地说。女儿见说不动父亲,只好生气地走了!

另一个是在植树造林刚开始时,欠了政府几万元钱,杨书记为尽快还上这笔钱,就对一同上山的几位工友说:“咱们一起去大街上捡果核吧,卖了可以换些钱。” “啊!太丢人了,何况您还是老书记。”“我是书记那是我说的,如果我不说谁知道我是书记,一点都不丢人,这件事自愿。”杨书记说完便扭头走了。

其实,杨书记并不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他也有常人的情感,也非常爱自己的.家人,也有自己的荣辱观,只不过当这一切与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一起时,他的选择有别于常人,也把感动留给了我们。

杨善洲同志将功德碑立在大亮山7.3万亩的翠山峻岭之中,植在保山人民心中,立在全国人民心中。在大山深处为人们建起有林、有水、有粮、有路的美好家园的同时,也以共产党员就是要自找苦吃这种崇高的、为民的精神诠释,在人们心中树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这部片子不只值得领导干部、共产党员深思,也值得每个人深思。我们有必要再一次正视自己的人生,拨一拨自己的理想与信念的指南针,理一理对人生追求的信念,很好的继承这种精神,让这种精神在我们心中发扬光大,做一个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的人!

范文3

观看《杨善洲》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每一个故事情节都令我感受至深,一位无私奉献、清正廉洁老地委书记的伟大光辉形象毅然树立在我的面前,另人肃然起敬。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执着的人,一个无私的人,一个坚持一辈子为社会和人民服务的人;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一个一身正气问心无愧的人。这就是我眼中的杨善洲。

造的是树林,留下的是精神力量。杨善洲1988年退休,之前是保山地委书记,退休后,他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甘当一名普普通通的义务植树者,带领地方群众植树造林。他努力克服无资金、无种苗等困难,一心扑在造林事业上,从未间断过,从未放弃过,一干就是22年。一个人退休后植树造林也许并不鲜见,但一个地委书记退休后22年不间断植树造林,备受感动的是他能够扑下身子,放下架子,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并努力做平凡而又有贡献的人。在造林过程中,他不是指挥家,而是除了当好策划人以外,和普通群众一样,一起扛树苗、种树苗,搭帐篷、住深山,同吃注同劳动。杨善洲一心为民、不计报酬、终生奉献的高尚品质和坚定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的执着信念,留下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卓然风范和浩然正气,留给后人一种由衷敬佩,更是一种激勇奋进、艰苦奋斗的精神动力和淡泊名利、大公无私的精神榜样。

靠的是党性,收获的是宝贵财富。共产党人最讲党性、最讲认真,杨善洲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如一地践行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始终如一地发挥老有所为的奉献精神,正是这样,他能够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22年,这其中不知倾注了多少心血和汗水,他吃住在山上,用着十分简陋的生活用品,硬是靠着执着、顽强、勤奋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成就了一番事业。据统计,他在大亮山已建成林地总面积5.6万亩,林场经济价值达到3亿元。2011年杨善洲将自己辛苦的林场无偿上交国家。移交林场时,他不沾林场一点好处,不带走一根草,留下的是可观的绿色存款,留下了宝贵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杨善洲正是靠着坚定的党性和崇高的精神品质,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创造出了宝贵物质财富和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可想而知,只要坚定信念,讲求党性,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没有创造不了的奇迹,没有实现不了的目标。

树的是榜样,塑造的是廉政典范。杨善洲是我党培养的一位地厅级领导干部,其在位时可谓有权有势,但他没有以权谋私、以势欺人,而是视百姓为亲人,一心为民办事;不在其位时他扎根大山植树造林,了却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主动发挥余热,为地方和国家创造出宝贵财富。杨善洲一生两袖清风、清正廉洁,他不为妻子转城镇户口,不让女儿进城工作,退休时几乎没有存款,并且把自已所有的积蓄、工资都投入到林场建设中去。林场见效后,他不要一分工资,还将自己亲手建设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上交国家,他至高无尚的品质是全党全社会的榜样,杨善洲的精神,没有任何渲染,是一种朴素的情怀,是发自内心的人生追求。这与当今社会腐败干部形成鲜明的对比,也是对那些贪图享受、与民争利,自私自利、贪赃枉法现象的丑化。

作为一名基层单位的入党积极分子,我要严格的要求自己,从工作态度,从言行到举止,从心灵到外表,都做净化社会风气的表率。我们要学习杨善洲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刻苦学习,不断创新的工作作风。“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杨善洲的先进事迹一代,我们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必须只争朝夕,从点滴做起,不能好高骛远,立足岗位,脚踏实地,端正心态,勤勉敬业。要培养刻苦钻研、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不怕挫折,投身艰苦岗位锻炼意志,承担挑战性工作加强业务能力。要保持创新锐气,在工作岗位上大胆探索、创新创造。要养成勤学习、多读书、善探究、爱思索的好习惯,不断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提高综合素质。要自觉向实践学习,在实践中更新思维、开阔眼界,在实践中磨炼意志、学会忍耐,成长为知识丰富、技能精湛、视野开阔。

总之,学习杨善洲精神就是要始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并自重、自醒、自觉、自励,时时处处严格约束自己,正确对待个人得失,不计名利,不图虚名。

范文4

电影《杨善洲》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党员干部廉洁奉公、无私奉献,由始至终奉行和履行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优良作风。而恰恰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在退休之后还想着为家乡父老深山造林,真正做到老有所为,为党旗添彩,为子孙后代留下无形的财富。看完影片后我感触颇多,以下就我看完影片的个人想法和思想认识;

一、在思想上认清自己,深化自己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看电影发现杨善洲同志从政时间不算短,但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保持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优良作风,以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准则时刻鞭策自己。虽然在退休前贵为地方的一把手,却从不为私某一分私利,哪怕面对子女的不理解也在所不惜。而恰恰是退休之后的那种舍小家而顾大家,为国家和家乡事业上不留余力,无私奉献自己的一切最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虽然我作为一个普通党员,必须深刻的认识自身的不足,做一次深刻的检讨,学习杨善洲同志为公为民的那种无私奉献精神,积极向上,努力营造一种和谐的工作氛围。在工作岗位上时刻忘以一个带头人的作用带动身边的同事积极努力的开展各项工作,真正做到想干事,会干事,能共事,干成事还要不出事。

二、珍惜每次工作的机会,把每次的工作当作学习的过程

作为一个供水人容不得我们出错,每一个错误都直接影响我们的产品——自来水,它会对来自千家万户健康状况得不到保障。我们只有时刻严格把关,严记我们是一名合格有责任心的供水人才能带动身边的每一个人,并把每次工作都作为学习的过程。通过关心和爱护身边的人,能力所能及为其排忧解难,才能真正形成一条绳,通过大家的不断努力才能在行业中处于优势。

三、进一步优化安全生产

每个人都知道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有了安全生产不一定有了一切,而一旦没有安全生产就会没有一切。而在这当中我们就要学习杨善洲同志的那种持之以恒的精神,时刻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防止各项安全事故的发生,严格按照各项生产规范操作,把不安全的事故处理在萌芽状态。努力提高自身的执行力,明晰自身的价值所在,充分理解自身的使命和责任。在岗位上尽心尽力使自己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前进道路上一个普通推手。

工作中敢于承担责任。电影中,杨善洲在主持抗旱工作会议的时候,对于是否应开闸放水缓解旱情的事情,与会的同志产生了分歧;一方主张立即打开全区水库闸门,放水保苗,缓解旱情;另一方则考虑到水库容量只能保证几天的供应,过后将带来更大的用水困难,责任重大,无人敢承担此责任。此时,杨善洲同志的一句“这个责任我来承担吧”立刻打破僵局,开闸放水,使得旱情得到有效缓解。事情总是有正反两个方面,工作中的分歧也在所难免,与其双方各抒己见、相持不下,不如权衡利弊,敢于承担责任,打破僵局,才能为事情的顺利解决提供保证。

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来处理工作中涉及的各方关系。工作中要避免用命令式的口吻和家长式的思维来处理同事之间或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多些“换位思考”、多些“设身处地”,多些“润物细无声”。电影中保山地区下辖的两个县,一个县是水源地,另一个县是该水源地的下游,两位县长为了两地的人畜饮水问题发生争执,双方群众也情绪激动、剑拔弩张。杨善洲赶到现场后,并未有发生群体性事件后的紧张和焦虑,而是建议双方县长“换一下位置”,去彼此的县做县长,看看问题如何解决。最终开闸放水,问题迎刃而解。工作中会遇到多种多样的困难,涉及方方面面的关系,尝试着转变思维路径,换个角度看问题,不禁是解决困难,协调关系的有益方法。

工作中依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事前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关心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保护好群众的积极性。电影中,杨善洲退休回到家乡大亮山,他没有立刻发动群众来上山植树,而是先为当地群众放映了一部当时风靡一时的电影《庐山之恋》,放映结束后,观众很容易将树木茂密的庐山和周围光秃的山峦做对比,心中油然而生要改变山区面貌的激情。杨善洲便号召大伙儿跟他一起去植树造林,绿化大亮山,同时向群众宣传了山地入股的合作经营模式,让大家认识到,植树造林既造福子孙后代,又有现实的收益,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植树造林过程中,杨善洲时刻关心周围的工友和群众,为年老患有关节炎的工友买药酒,为年轻的工友解决工作和婚姻问题,为当地山区的代课老师解决公办教师资格问题等,保护了群众的积极性。“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杨善洲正是在工作中秉持着依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的理念,不仅在职期间创造了一个“滇西粮仓”,而且在退休后创造了一个“绿色大亮山”。

重视学习,善于调查研究,决策科学。植树造林之初,由于“飞机草”等有害植物的侵袭,前期种下的树苗大片死亡,面对困难,杨善洲阅读农业科技书籍,认真调查研究,终于发现株高超过50公分的树苗由于根系发达,有害植物长不过它们,能有效抵御其侵蚀。从此便栽种株高大于50公分的树苗,问题得以解决。在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党组织的热潮中,杨善洲以一位老共产党员的行动,诠释了“学习贯穿于工作始终”的精神内涵。

斯人已逝,精神长存。我们不仅要学习杨善洲同志优秀共产党员的精神,更要学习他工作中勇于担责,善于协调,依靠群众,重视学习的工作作风。为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服务学院师生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杨善洲观后感(篇2)

杨善洲是谁?有什么特殊的经历值得我们关注?又有什么样的豪言壮举值得我们学习?带着疑问,在学校组织观看的电影《杨善洲》中,认真地学习了杨善洲的先进事迹,在观看中感悟,在感悟中感动。

在杨善洲的生涯中,他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惊天壮举,没有震撼人心的话语,有的只是一名基层地委书记对党无限忠诚、对人民高度负责、对自己严格要求的高尚品质,他亲近群众忘我工作,在他平凡的事迹中却透彻出不平凡的精神;他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对党绝对的忠诚,他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理想信念坚定,他一辈子忠于党和人民的事业,扎根基层、干事创业。

他退休后仍旧能够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22年,吃住在山上,用着十分简陋的生活用品,硬是靠着执着、顽强、勤奋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成就了一番事业。但是最后杨善洲却将自己辛苦创办的林场无偿上交国家,他不沾林场一点好处,留下了宝贵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杨善洲正是靠着坚定的党性和崇高的精神品质,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创造出了宝贵物质财富和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杨善洲是一位地委书记,但他没有以权谋私、以势欺人,而是视百姓为亲人,一心为民办事;不在其位时他扎根大山植树造林,了却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主动发挥余热,为地方和国家创造出宝贵财富。杨善洲一生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清正廉洁,无私奉献,从不用手中的权力徇私情、谋私利,他不为妻子转城镇户口,不让女儿进城工作,这是一种朴素的情怀,是发自内心的人生追求,

杨善洲身上闪耀的党性和人格光芒,值得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和反思,他永远是照亮我们成长的一盏明灯。在这盏明灯的指引下,我们会继续沿着他的足迹前进,实现着一名共产党员的优秀情怀。

杨善洲观后感(篇3)

很久不怎么看电视剧了,一是没有时间,二是没有太好看的。每天除了央视中文国际频道的《走遍中国》外,几乎不看其它节目。前几天,看完《走遍中国》于是播到了中央八套,正好在播电视剧《杨善洲》。说到杨善洲还是有些熟悉,因为之前看过李雪健主演的同名电影,又因两次到过保山市,到过腾冲、龙陵、隆阳区等地。今年去隆阳区的芒宽、潞江坝旅游时,路过经常有学习杨善洲的巨幅户外广告。这次跟着电视看,没想到却一直看到了结束。的确,杨善洲带给我的感动太多了,他退休前的清廉暂且不论,单就是他退休后,能放弃去省城享福的机会,一心扎在大亮山,二十年只做一件事,那就是种树,这种直执与专注,足以让我们感动。

一个人的伟大,不在乎他生前做哪些轰轰烈烈的事,而是在于他去世后,还有多少人记得他。杨善洲,一个普普通的滇西老人,用他平凡的行动,做到了。

杨善洲观后感(篇4)

11月18日,娄星区经济和信息化局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观看了电影《杨善洲》,所有人的心情十分激动。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不退志,坚持22年如一日守候家乡植树造林的每一个感人事迹都令人感受至深。一位无私奉献、清正廉洁退休干部的伟大光辉形象树立在大家的面前,令人肃然起敬。

造的是树林,留下的是精神力量。杨善洲1988年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甘当一名普普通通的义务植树者,带领地方群众植树造林。他努力克服无资金、无种苗等困难,一心扑在造林事业上,从未间断过,从未放弃过,一干就是22年。一个人退休后植树造林也许并不鲜见,但一个地委书记退休后22年不间断植树造林,备受感动的是他能够扑下身子,放下架子,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并努力做平凡而又有贡献的人。在造林过程中,他不是指挥家,而是除了当好策划人以外,和普通群众一样,一起扛树苗、种树苗,搭帐篷、住深山,同吃住、同劳动。杨善洲一心为民、不计报酬、终生奉献的高尚品格和坚定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的执着信念,留下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卓然风范和浩然正气,留给后人一种由衷敬佩,更是一种激勇奋进、艰苦奋斗的精神动力和淡泊名利、大公无私的精神榜样。

靠的是党性,收获的是宝贵财富。共产党人最讲党性、最讲认真,杨善洲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如一地践行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始终如一地发挥老有所为的奉献精神。正是这样,他能够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22年,这其中不知倾注了多少心血和汗水,他吃住在山上,用着十分简陋的生活用品,硬是靠着执着、顽强、勤奋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成就了一番事业。据统计,他在大亮山已建成林地总面积5。6万亩,林场经济价值达到3亿多元,并将自己辛苦创办的林场无偿上交国家。移交林场时,他不沾林场一点好处,不带走一根草,留下的是可观的绿色存款,留下了宝贵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杨善洲正是靠着坚定的党性和崇高的精神品质,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创造出了宝贵物质财富和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他用自己的毕生经历告诉我们只要坚定信念,讲求党性,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没有创造不了的奇迹,没有实现不了的目标。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深入学习杨善洲精神,要坚定理想信念,发扬务实执着精神,把我们的工作任务完成好。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