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情书观后感优选

08-02

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你搜集了关于“电影情书观后感”的相关信息,阅读是一种好习惯希望以下内容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拥有出色的文档处理能力是提高职业竞争力的关键,借鉴并非抄袭,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掌握写作的节奏和呼吸。

电影情书观后感 篇1

随着520网络情人节即将到来,各大影院都准备上映好看且唯美的爱情类电影,好让情侣们一饱眼福,度过美好又温馨的这一天。近期一部还不错的日本纯爱题材电影《情书》在大陆重映,引来不少粉丝的继续追捧,而我也参与其中,在观看了该部电影后,内心有不少的感触及感慨!

对于这部电影《情书》,是由岩井俊二自编自导,且由中山美穗丰川悦司柏原崇等主演,且剧情故事传说讲述的是一封原本出于哀思而寄往天国的情书,却大出意料收到同名同姓的回信,并且逐渐挖掘出一段深埋多年却始终沉静的纯真单恋的爱情故事传说。面对这段唯美凄清的爱情,不少影迷在观看过程中都沉浸在淡淡的忧伤中,难以走出氛围,内心的情感起伏则随着剧情的发展不断地波动及感触。电影故事传说里的主人公其爱情向我们展现出了一种典型的东方式爱的表现,是一种含蓄到极致的美,迥异于西方文学中爱情的跃然纸上,《情书》的爱意深藏在文字里,纸缝里,是一种无法用言语形容表达的爱情,语言会使它逊色。这样的爱情让人觉着很是低调,很含蓄,以至于让人觉得很软弱,面对爱的人无法直言其感,显得些许笨拙愚蠢。尽管如此,这样含蓄的情,却让人感觉很是温柔,藏于内心,永恒的保存留念。

在观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其故事传说内容不得不提起文中渡边博子与藤井树的书信了,这是十分新颖别有韵味的情节开展方式,本来书信的来往就非常具有文艺氛围,况且书信的双方的特殊身份,更是添了诸多浪漫色彩于其中,令人生羡。除此之外,影片中的场景风格,美丽的雪景,黑白两种配色,让不少观众移不开眼,加上配乐,整部电影渲染出一种凄清唯美而伤感的气息,不仅引人深思,内心感触颇多,深刻及感动。

好看的电影,不仅值得观看且最重要的是能让观众真正体味到电影要给我们呈现出来的是一种什么意义与启迪,而这也就是这部电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观看完《情书》这部影片,回归现实而言,我们希望的终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分崩离析的悲剧最好只在书里存在。所以希望每个人,在遇到自己的藤井树时,要勇于拥抱这株树,这株沉默于形,灵动于心的树,切莫让自己有所后悔,懂得及时把握抓住想要收获的情。

电影情书观后感 篇2

这是一个关于冬天的故事。

北海道的雪景,冬日的暖阳和厚围巾,连主题曲也叫《a winter story》。

万物枯萎,并不是伤感,而是平静,就像生活,就像永远活在记忆里的藤井树,就像一切都没有发生过,我们吃饭、浅笑、患上一场莫名其妙的感冒,痊愈后吞下一口温水。

我们总是活得轻易,又或许是情感太容易溜走,时间太漫长,太健忘,太可欺。

海誓山盟不是人类能拥有的能力,高尚的墓碑也不可寻。

可是,我依然没有忘记你,藤井树,那也是女主角的名字。

那些青涩时光中的`羁绊,从爷爷在院子里种下那棵树时,就已经开始。

另一个时空的我将你唤醒,于是我走进一段回忆。

那时的日子真糟糕,因为相同的名字,总少不了同学的起哄和不怎么善良的讥笑。

男孩子简单地发泄愤怒,女孩子在浩大声势前默然。

你为我狠狠揍恶作剧的同学。[泡泡演讲稿 M.POPo666.Com]

我看见在你若影若现的身影,在图书馆的白窗帘前翻飞。

思绪突然就飘远了,我竟然有片刻晃神,仿佛我苍老了,在轻摇的摇椅中回忆一切。

我想,有些感情,只属于少年和少女,属于藤井树和藤井树,也属于曾经的我们自己。

一丝丝的雀跃,是漫长等待中的微火,我的心跨越开满山茶的小径,淋了一场混着青草味的雨,然后我看见了你。

我将自己的情绪隐藏,将头埋进围巾,埋进土地,和你一起呼吸。

我甚至不知道什么是爱,但是我止不住的靠近你,因为每时每刻都让我感到生而为人的欢喜。

你是我离天堂的最后一步,我是呼吸着的圣灵。

后来,疾病带走了藤井树,他死在昨天,死在永远回不去的过去。

而我们也长大了。

我们学会了尴尬地回应学妹对曾经故事的追寻,学会了隐藏自己。

学会了用虚荣去掩饰不安全感,用金钱去衡量魂灵。

学会了爱上关怀,爱上陪伴,甚至爱上束缚带来的平淡,它们就像冬天窗户上的雾气,晕染出小小心房的温暖,我们说它们才是生活本身。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我们也死在了昨天。

道阻且长,于是我穿过层层风雪再次寻找你。

在病床上,我轻轻唤着一个亡者的姓名。

漫天的雪白,我的声音很微弱,可是却快把自己燃烧尽了,单薄如纸片。

我以为那些情感经过时间的发酵会像火一般炽烈,可是风很大,吹走了棉衣。

于是我向你问好,在茫茫天地,在时空的苍野。

电影情书观后感 篇3

看见林妹妹的时候,以为是一部凄婉哀绝的爱情电影,脑中浮出的都是民国时期烟雨朦朦战火纷纷才子佳人挥泪诀别的景象,但是其实不是这样。

不得不说,从电影的角度讲,这不是一部好电影。人物特色不突出,时间线不清楚,过与现在的转换过度不够,让人有些混乱,造型有问题。不知是电影时间过短的原因还是故事内容太多,感觉除了觉民意映之外的角色都没有表现出来。但是故事的大概情节还是表现出来了,还是有泪点有反思点的。

电影中那一句句让人毛孔舒张的台词,那一张张青春洋溢充满希望的面孔,在那个黑暗的看不见前方的时代,实实在在的向我们展示着什么才是正能量,什么才是中国梦。

总觉得那才是正当青年的人该有的样子,敢于向当权发问,敢于向统治阶级说不,敢于为国家思想,敢于为社会思想,为万民思想。那是一代受着我们所谓的旧式教育长大的人,却成了我眼里中国最好的一代青年人。

可是他们的牺牲却也让我心痛。那是中国接受新式教育的第一批人,那是中国思想先进的第一批人,那是代表中国希望的第一批人,却以那样的方式死,只能以自己的鲜血来警醒世人,来激励世人,不免有些可惜。不是只有死才是英雄!突然好想回到那么纷繁杂乱的时代,想亲眼看见他们眼中闪烁的光辉,想亲耳听到他们口中振聋发聩的誓言,想亲手抚摸他们刚毅坚强的脸。也想和他们说,你们再等一等,再等一等光明就会到来,你们就能以更好的方式来报效祖国。你们再等一等,做一个详细的有备选方案的计划,做一个伤亡率最小的计划,等一等城外接应的人,和新军的人做好标志,等一等武器供应,你们不应这样着急赴死,既能生,何必死。虽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但是砖瓦之姿才能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不知道陈意映和林觉民是父母之命还是青梅竹马。看他们新婚之时的样子,不像是初次相见,但看他们日后的相处之道,又不像是青梅竹马。电影太短促了,总觉得他们之间的爱情表现的还不够,所以觉民后来表现出来的彻骨之痛也没有那么打动人心。我还是很喜欢意映那般温婉贤惠又通诗书的中国女子的,那一句“你小瞧人”就表示了她并非一般的传统女子,是值得人敬爱的妻。及至后来表现出来的聪敏、细致与深情,让人欣赏,又让人心疼。这样柔弱而又美好的女子,是那个时代所有在战火中饱受欺凌的中国弱者之缩影。所以才有了这一句“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我而死”,因你太柔弱而不想独留你一人在世,这又是怎样一种痛彻心骨的爱。

虽然电影有诸多不足之处,但还是入了我心,为之唏嘘。

电影情书观后感 篇4

今晚再次看了《情书》,这部始终盘踞我电脑D盘的电影。这是我最爱岩井俊二的作品,没有之一。

电影开篇用的是极缓的镜头和慢节奏,并没有急于交代情节。前十分钟都是没太多对白,只是在烘托烘托再烘托气氛,如果你是个急性子,极有可能就这样失去一部难能可贵的好戏。

男主人公藤井树的未婚妻一直思念两年前在山难中离开人世的未婚夫,为了排解思念,她提笔给男主人公写了封信并寄往他国中时期的旧住址。原本只是一事兴起的念头,没想到这封拟寄往天堂的信最后到了男主人公国中时同名同姓的同班女同学藤井树的手上。结果信件一来二往,就这样开启了一个尘封在时光背后的故事。

岩井俊二是个人风格明显的日本导演,擅长运用色彩和音乐表达。在《情书》这部电影中,多段钢琴伴奏至始自终贯穿整部电影,仿佛有着生命般的魔力,每段情节都有恰如其分的旋律配合。钢琴的演绎,更是让整部片子充满干净、美好的气息,再配上女主角的旁述,一段有关青春的回忆就娓娓展开来。

其次,导演对于故事的把控能力亦是一流。女主角藤井树在一封封的回信中忆起跟男主角有关的事情,同名同姓常被同学开玩笑的尴尬、一起当图书馆值日生、两人拿错考卷、男主受伤仍逞强参加比赛最后摔倒、放学路上的恶作剧、还有最后的一面,看似都只是女主在礼貌回应男主角未婚妻提出来的问题,却让观众得以窥见一个安静、动人的暗恋故事。

女主角也从一开始的漫不经心到后来在男主未婚妻的引导下渐渐开始以一种新的角度去审视起这段回忆,直至最后发现借书卡背后的秘密,导演都有在尊重回忆特有的节奏,克制地表达,不徐不慢地积蓄着电影发展的张力。

故事的最后是定格在女主角脸上的泪水,在她的生命中,曾有一个美好的生命以一种不察觉的方式,默默地参与其中。

暗恋,多么美好,虽然静默却如此动人。

电影情书观后感 篇5

看完《情书》这部电影,平静的内心犹如掉进一颗石头,泛起了波澜。一首歌一个故事,一部电影就像一场人生,细细品味电影,又何尝不是在细数过往的酸甜苦辣。

一部好的电影是经久不衰的,总是会有人回看,而每次观看都能从电影中体会到不同的感受。《情书》是1995年日本上映的电影了,时隔二十几年,再一次搬上电影院的屏幕,正是说明了这部电影的经典。我们能从影片中看到博子失去未婚夫,却一直念念不忘,不能自拔。博子的爱是纯粹的,是专一的,是遇见藤井树以后全身心付出的爱。生活中,又还有多少这样子的爱情呢。博子的未婚夫藤井树对博子的爱,很多的人都会认为博子只是替代品,藤井树其实爱的是跟他同名同姓同班的女孩子。(以下为了区分,男主称藤井树,女藤井树称为啊树)。其实在这一段感情里,经历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想法。藤井树对初恋的感觉并未亲口表达,都是通过回忆中的点点滴滴而呈现出青春期对初恋对象的朦胧感觉,或许是喜欢,或许是爱,但在天国的藤井树永远也无法亲口表达了,心愿在最后却是实现了,啊树知道藤井树曾经喜欢过她。

藤井树的真实想法已经无从考证,对啊树的感情也许的真的,也有可能只是看到博子与阿树长的一模一样,才一见钟情,这是现实中很现实的桥段。另一方面影片中既然藤井树能成为博子的未婚夫,我认为,这也是存在真实感情的,如果爱一个人只爱其样貌,一段感情肯定不会是长久的,爱一个人,不能说100%的这个人的所有都喜欢,但至少也应该是灵魂契合,相互喜欢,相互尊重的,才能一直走下去。如果只是一厢情愿的话,那么二个人基本很难走上婚姻的殿堂。

经典的电影总是百看不腻,电影映射出的情感,就像人生的路上每走过一步,都能有不同的感受。一百个人有一百个经历,有一百种情感,人生能遇见无数的人,却难以碰见一个灵魂契合,相互喜欢的人。如果遇见请珍惜,如果没有遇见又与他(她)走在一起,也请珍惜。因为有些人,或许一个转身,就再也见不到了,从此只在回忆里。

电影情书观后感 篇6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为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中学时代便在课堂上所学的一篇课文《与妻书》,大学毕业后听的三首台湾流行音乐(齐豫唱的《觉》、童安格唱的《诀别》及李建复唱的《意映卿卿》),再到如今纪念广州起义一百周年的电影《百年情书》,恍如一段交织时空的爱情扑面而来,情缘魂梦相系……

音乐:交错的爱情对话

“意映卿卿,再一次呼唤你的名,今夜我的笔沾满你的情,然而我的肩却负担四万万个情,钟情如我,又怎能抵住此情,万万千千……”声音宽厚而凭借着《一千个秋天》、《龙的传人》等一鸣惊人的李建复,深情款款的从林觉民的角度演绎这份生死之情,既有对于爱妻的苦苦爱恋与不舍,更有对于革命的决心;而童安格创作演唱的《诀别》,则进一步的以林觉民的口吻向爱妻表示那份爱与决心,“烽火泪,滴尽相思意,情缘魂梦相系,方寸心,只愿天下情侣,不再有泪如你”——犹记第一次听到这句“不再有泪如你”时,泪水在不知不觉里流洒。

不过,更加喜欢的是齐豫唱的那首《觉(遥寄林觉民)》,“觉:当我看见你的信,我竟然相信,刹那即永恒,再多的难舍和舍得,有时候不得不舍”,齐豫的带有丝丝缕缕忧伤的声音里(印象还很深的是她与潘越云合唱的《回声》专辑),将意映的忧伤化为缕缕的歌声,爱与放手,又心有不甘的追问“你的不得不舍和遗弃都是守真情的坚持,我留守着数不完的夜和载沉载浮的凌迟,谁给你选择的权利,让你就这样地离去,谁把我无止境的付出,都化作纸上的一个名字”,可惜,成为了天问!

而金舸导演的《百年情书》便是根据林觉民写给妻子的绝笔书改编的献礼广州起义100周年的作品,林觉民与意映之间的爱情故事,与林觉民被影响而参加革命,成为影片的两条并行不悖的线索,爱情因为战争、动乱、自我牺牲而升华,而牺牲又为爱情添色不少,即使是在梦里遥望,依然低低切切,无悔无怨。

王柏杰与蒋梦婕这两位年轻演员,尽管说电影演绎还略显生硬,但少男少女之间的那种羞涩的爱与情感被用几个眼神、几句诗词传达出来(新婚不久的那段戏,便想起沈复的《浮生六记》中的“闺中记趣”);而在面对革命时,王柏杰则延续了他在《十月围城》中的演绎方式,固然有着对于生命的不舍(在《百年情书》里不仅是对父亲的不舍还有对于妻子的不舍),但“我的肩却负担四万万个情,钟情如我,又怎能抵住此情,万万千千”呢,这也为他在就义前的慷慨陈词埋下了伏笔(不过这段戏有点生硬)。

而李雪健扮演的林觉民的父亲,则将慈父的爱,表现的很生动也很真真切切,何况也借鉴了王学圻在《十月围城》中的表演。这使得影片里的亲情更加动人。

“结缡十五年,原约相守以死,我今背盟矣!手写此信,我尚为世间一人;君看此信,我已成阴曹一鬼,死生契阔,一复何言……”也想起谭嗣同就义前的这封写给爱妻的信。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