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团课心得(锦集9篇)

08-02

小编已经为您整理出一篇符合你需求的“主题团课心得”文章,相信你有能力找到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总是产生很多情绪,这时候其实我们可以通过写篇心得体会,去记录我们的感受。一般来说,心得体会是对自己近一段时间来所经历的一系列事情的总结。

主题团课心得(篇1)

想当年英姿勃发,或豆蔻年华,在民族大义国家危难的时候,毫不犹豫地将青春付于战火。他们亲眼目睹了自己的战友在枪林弹雨中倒下的悲壮,也亲身体验了收复失地,挂上奖章时的荣耀……

跨过鸭绿江时,最牵挂的家人,但想的最多的是如何抢救伤员,在敌机轰炸下如何不能让伤员负二次伤。一过江就遭敌机的轰炸,继续前进是一片火海,此时遇见两个五六岁的儿童,以不同的语言得知他们的父母被敌人杀害,当时又冻又饿,加之孤儿的急哭声,更加激起了对美帝国主义的仇恨,我们把带着的干粮送给了孤儿。这时上级命令就地收容伤员,但由于敌机的轰炸,一个医院根本不可能集中收容伤员,只好将一个医院分成若干个小组,一个军医、两名护士和一个民工担架队,在一个小山沟里收容伤员,医护人员不让伤员负二次伤,只有把生命置之度外,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

在残酷的战争年代里,我们的精神支柱是为了美好的明天而战斗,甚至可以牺牲,这在如今听起来似乎像是口号,但是,那个时代的人,只有这样美好的理想,才能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党指到哪里就打到哪里。从来没想过失败,一直充满了胜利的信心,我的精神支柱就是共产党毛主席、毛泽东思想和祖国人民、朝鲜人民。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美帝国主义的残暴,加上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正反两个方面的教育,产生了坚决保卫祖国、抗击美帝国主义的力量。

战争使我失去了健壮身体,但使我成熟了。体会最深的是,一个革命者必须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只要打好了这个根底,不管情况多么复杂,战争多么残酷,工作有多么困难,都会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看到光明前途,有乐观健康的情绪,为人民贡献自己的一切,成为高尚的人。

主题团课心得(篇2)

在五四运动中,爱国主义是最深厚的精神底蕴。“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怒吼已然淡去,但“振兴”的青春壮歌却一脉相传,回响不绝。

“爱国、进步、科学、民主”,薪火相传,历久弥新,将五四铸成一枚徽章,戴在挺立时代潮头的青年胸前。

纪念五四运动,目的在于弘扬五四精神,肩负历史使命,要理想,立志报国;要勤奋学习,勇于实践;要在实践中锻炼品格,磨练意志,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学习做人;要守时守信,做文明的公民;既有理想,又要着眼于现实,从身边事、力所能及的事做起;要勇于奉献,在知识时代,需要为追求光明和自由而抛头颅,洒热血,但“我为人人”的奉献精神,仍应弘扬。

当今的中国仍然发展中,要想富强,还需努力!同学们,我们要发扬光大“五四”精神,这是是我们的使命!

主题团课心得(篇3)

近期我校开展一学一做主题团课活动,市教委团委的___老师亲自给我们上了一节深入人心的团课。团课的名字叫做“___”。

在团课开始之前,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中国政法大学团组织部的一次团日活动,当天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莅临,给同学们讲述了身为团员的准则,通过视频我们也受益匪浅。

然后伊老师给我们阐述两个问题,首先是讲述何为初心?何为党的源泉?其次讲述的是如何做好新时代团员。

学习过中国近代史的同学们应该知道,我党的成立可谓是历尽千辛万苦,党成立在1927年七月一日,这一天再后来被定为建党节,党在建立的初期其实并不被看好,在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背景下,中国社会中的一些先进青年例如李大钊同志等顶着巨大的压力建立起我党,并且当时可谓是四面楚歌,周围都暗藏着危险,我党抓住时机,联系群众,借鉴国外革命案例,开辟了一条属于中国自己的特色群众路线。这些苦难是我们意想不到的。

在党建立之后,在慢慢的探索中找寻书一条自己的道路,在毛泽东领导人的领导下实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这也是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内容,在这么一条道路下,赢得广大群众支持,逐渐将近代中国解放,再现辉煌,而起最终建立起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些是讲述何为初心何为源泉的问题,是“是什么”的问题,那么讲述如何做好团员。那就是“怎么做”的问题。

如何做好团员,伊老师提出了四点要求“学会追求,学会学习,学会躬行,学会做人”这个四点要求时刻要求我们作为一名团员应于其他同学不同,保持先进的积极性以及事事争先的热情,作为团员我们也应该了解我们的团组织,了解我们团内近期的大事儿,了解团内风向,正本济源,从严治团。

主题团课心得(篇4)

五四时期所倡导的民主,并非仅仅指作为政治制度的民主,而是泛指民主观念和民主精神,是一种与封建伦理道德和专制制度相对立的精神。“法律上之平等人权,伦理上之独立人格,学术上之破除迷信,思想自由”,就是对五四时期民主涵意的概括。作为五四新文化旗帜的科学,并不是单指提倡自然科学的具体研究,而是提倡科学精神或科学思想。民主是专制主义的对立物,科学是蒙昧主义的对立物。主张自由平等和个性解放的民主精神与反对愚昧落后和迷信盲从的科学精神,在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的目标下紧密地结合起来,成为五四时期反对封建主义的一面光辉的旗帜。以民主和科学为核心的五四精神,是一种革命的精神。

五四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贡献,就是以彻底的批判精神从思想上动摇了封建主义的统治,促进了人们思想的空前解放。在“德先生”、“赛先生”旗帜引导下的彻底的反封建斗争,与戊戌和辛亥时期的反封建相比,更加旗帜鲜明,更加丰富多采,更加理直气壮。没有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和思想解放,就没有五四如此宏大的群众爱国运动,更不会出现五四运动后的马克思主义传播高潮。毛主席赞誉说:“五四运动所进行的文化革命则是彻底地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自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当时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文化革命的两大旗帜,立下了伟大的功劳。”

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生在资本主义衰败、社会主义兴盛的世界发展大趋势中,发生在辛亥革命失败、十月革命胜利和中国无产阶级发展壮大之时,就必然为社会主义新思想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扫清道路。五四运动后,社会主义思潮勃兴,马克思主义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五四时期的思想大解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必要的思想条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在这种历史前提下产生的,这是五四运动发展演化的内在逻辑,是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

主题团课心得(篇5)

一部中国近代史,是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结合,把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同时又是中国先进分子学习西方、追求进步、不断探寻救国救民真理的过程。无论是康、梁的变法维新运动,还是辛亥革命,都没有能够拯救中华民族于水火。毛主席当年曾经生动地描述过这种情况:“中国人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抗御帝国主义。旧的顽固的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打了败仗了,抵不住,宣告破产了。不得已,中国人被迫从帝国主义的老家即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武库中学来了进化论、天赋人权论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等项思想武器和思想方案,组织过政党,举行过革命,以为可以外御列强,内建民国。但是这些东西也和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一样,软弱得很,又是抵不住,败下阵来,宣告破产了。”

奋斗,失败,救国理想的破灭,教育了奋进中的中国人民。国家的情况一天天变坏,环境迫使人们活不下去。怀疑产生了,增长了,发展了。随着辛亥革命果实落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手中,中华民族的危机不仅没有解除,反而加深了。面对辛亥革命以后北洋军阀反动统治的现状,中国的先进分子继续在黑暗中摸索,在困境中求索。辛亥革命以后交织着胜利与失败、前进与倒退、民主与专制、复辟与反复辟、新文化与旧文化、侵略与反侵略等一系列极端复杂的社会矛盾,五四运动正是在这个社会背景上必然要发生的革命运动。它是当时的先进分子为摆脱严重的社会危机、获得新的革命真理而进行的一次改造社会的演习。它以辛亥革命所未曾有的姿态,力图从政治上、思想上对封建制度进行一次清理,用新的民主革命的风雨抗击专制主义的毒焰,呼唤古老中国的新生:“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他们这种弃旧图新的努力,昭示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新的转机。五四运动宣告了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的开始。五四以后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呼声。正是在这种呼声中,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理想逐步被抛弃,社会主义受到普遍的关注,形成了一个介绍和讨论社会主义的热潮。先进的分子经过介绍、研究、比较、争论、实验,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道路。

主题团课心得(篇6)

青春是青色的如同由青转红的苹果,翠绿的富有生机。此时是积累糖分的时候,所以它的味道偏酸涩。然而无论如何青色而又青涩的青春总是那么讨喜。

随着苍蓝的天空映射第一缕金色的晨曦,愈来愈多的人在熹微的晨光中踏上甬道,甬道两旁是柳树,他们恭敬的垂下嫩绿的镀了金的枝条。但是却少有人关注他们,为何?你会看到三两人走在一起,眉飞色舞,开怀大笑;会看到一个人低头徐步,眉头蜂聚,不知想些什么;会看到有人步履匆匆……就这样他们在柔和的温暖的日光中开始了享受青春的一天。

青春不是一个人的青春,孤独才是一个人的狂欢。

在那个不大的屋内。最熟悉不过的是老师的声音,调皮学生接话时轻松的微笑,还有学生不会知识时眼中的焦虑。但你从未看到的是他们眼中的疲惫,他们要对得住下面一双双渴求知识的会发光的眼睛。他们是你青春的见证人。而见证你青春的不止是他们,当然还有你的同学。所以下课时你们会打闹,会嬉戏,那笑声笑脸会永远刻在你的青春里。所以你们出间操时虽然抱怨但还是整齐划一,那走蛇形的“方块”会永远刻在你的记忆中。因而青色的青春此时看来是那么美丽,富有生机又充满希望。

然而青春不止如此。

渐渐地,你发现了朋友的“不朋友”,闺蜜的“不闺蜜”,喜欢的人的“不喜欢”。当你与朋友因为误会渐行渐远却无可奈何时;当你发现闺蜜兄弟的“不忠”时;当你被心仪的他或她拒绝或与之分开时。你会想青春原来是痛苦的。而这时的你尝到青春翠绿外表下的酸涩。好在这是有回甘的,并不难以下咽当误会澄清后,你们会和好如初甚至更加亲近;伤心时会有人安慰你。年轻人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青春就是这么单纯美好。

不是流年即青春。所谓青春并不是单纯指时光流逝。因此有了荒废青春一说,荒废青春去虚度年华。青春有的是一往无前的勇气,敢爱敢恨,敢作敢当,敢拼敢闯。所以青春是最容易产生梦想的阶段。我曾认为,无知无畏的人才谈梦想。因为在青春之中的我们少有踏实,容易被浮华遮蔽双眼。那么我们是否该享受青春?

答案自然是肯定的,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与青春类似的时光以后很少有。它使你每每回想起时或会心一笑,或感慨万千,或热血澎湃。于是,该如何享受青春成为新的问题。贪恋青春浮华的人,在多年后他人事业有成时会发现:曾经的浮华都是一场空,届时将会感到无尽的悔恨。而闷头苦学者。或许多年后会成功,但当他回忆时,他的青春只有书本与卷子,那该是何等的空虚!所以我认为,我们要认清主次,以学为主,以享受青春为辅。

提到青春,在眼前浮现的并不是一幅画面,而是一首很长的诗,由每一个生活的细节共同组成。青春是人生的馈赠,在你迷惘与人生的黑暗,绝望于人生的挫败。你赌气这首青春的长诗,回想那朝时随晨伴曦来,晚时披星戴月去的日子。它就会像一团火焰,他的光将驱走黑暗与雾霭,它会点燃你久违的热血。每次读青春都有不同的诗韵。对于青春已过大半的我的对其的流逝而无奈,继而发出感慨。无关其他,只为向自己青色的青涩的青春致敬!

主题团课心得(篇7)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有梦则 民族有望,少年追梦则国家昌盛。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纵观历史长河:花木兰替父从军,是因为她有着保家卫国的中国梦;岳 武穆征战沙场,是因为他心怀精忠报国的中国梦;屈原纵身一跃沉入汨罗江,也正是因为心中有着强国安民的中国梦……悠久历史中的灿烂文化,从来不乏美丽的梦想:羿射九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愚公移山,这些瑰丽的神话,为几千年来的中国梦增添了一丝神秘,也正是中华民族追求梦想,向往光明与进步的生动写照!

时光漫步,中华民族从未停止过追寻中国梦的脚步。

从林则徐、魏源的“睁眼看世界”到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从康有为、梁启超的戊戌变法到结束我国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站起、一次次的追求,强国之心从未泯灭,中国梦依旧绽放光彩。

中国梦,正是从沉淀了全民族集体记忆的历史中孕育生长的,屈辱与苦难是它的土壤,而浇灌滋润它的是一代代的少年怀揣的希望与执着,所以它才如此深沉,如此地动人心魄。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读书”,周恩来总理的少年梦鼓舞了多少中华儿女;“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无私的梦想温暖了多少寒冷的心;“不为五斗米折腰”五柳先生的高洁坚贞又成为多少人的的榜样……作为中华民族新生的我们,更应树立起我们的少年梦,去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我们要肩负历史、时代赋予的责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奋力向前。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至。”实现中国梦,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学如弓 弩,才入箭镞”,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的真才实学;“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实现中国梦,要求我们敢于创新,百折不挠;“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生的美好理想,都不是唾手可得的,都离不开筚路蓝缕,胼手砥足的艰苦奋斗……

中国梦,是我们每个人的少年梦,没有梦想,就没有前进的方向和动力,但离开了行动而空谈理想,也无非是虚幻的海市蜃楼。只有我们每个人都把自己人生的价值释放到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去,中国梦必将撑起一个美丽的梦想时代。

少年梦,中国梦。

主题团课心得(篇8)

七十年前,当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队伍开赴朝鲜战场时,廖振铎与李舒勤的相恋也拉开了序幕。

当时廖振铎任39军117师作战科科长,李舒勤是117师建团工作队的干事。说起两人的相识,缘于半个世纪前的那一张照片。50年的“三八”节,117师的全体女军人照了一张合影,事后,师长的爱人--在组织科工作的王英拿着这张照片来找廖振铎,问他是否该考虑一下个人的事情。在这张照片上,廖振铎看到一张熟悉的笑脸,她就是李舒勤。虽然两人没有过接触,但李舒勤作为军里新成立的建团队的女干事,一直是大家关注的对象,廖振铎对这位姑娘的工作认真、办事泼辣也早有耳闻。可是望着照片上李舒勤灿烂的笑脸,廖振铎犹豫了。在战争年代恋爱并不是件浪漫的事,部队马上就要开赴朝鲜,等待他的是严峻的战争生活,哪里有时间顾及小家庭呢?没几天,部队向朝鲜开进,廖振铎进没来得及给王英回话,带着那张照片上了朝鲜战场。

翌年春天,军委召集在朝的团以上干部回国到沈阳学习联合作战,王英趁机安排两人见了面。照片上陪伴廖振铎渡过一个个远离祖国的日子的姑娘,早已深深地走进他的心中,而李舒勤对这位年轻又有才华的作战科长,也是又敬又佩,相识后,两人很快订了婚。

战争年代的恋人往往面临着更多的离别,学习结束了,廖振铎准备回朝。分别之后不知何时才能相见,也不知是否还有重逢的一天,李舒勤的心追随恋人去了朝鲜。这一天,李舒勤得知师里有人去朝鲜,便琢磨着给廖振铎带些什么东西去。揣着刚发的工资,李舒勤在辽阳的街头转了大半天,用全部工资买了三斤当时最高级的小人酥,连同她的惦念带到了朝鲜。李舒勤并不知道,她的这三斤糖救了恋人一命。当时廖振铎正被一种叫回归热的朝鲜传染病折磨着,几天高烧不退,卫生部长护理了几天几夜,仍不见好转,不得已,警卫员已开始为他准备后事。收到李舒勤从国内带来的小人酥,警卫员泡成糖水,一勺勺地给他喂下去。不知是物质的能量起了作用,还是爱情的滋润,靠着这三斤小人酥,廖振铎奇迹般地病愈了。

5月,第二批女志愿军入朝,李舒勤作为政工干部,踏上了朝鲜的土地。在第四次战役结束后的休整期,李舒勤到廖振铎任参谋长的349建立团组织。刚到政治部报到,廖振铎的警卫员便匆匆赶来,带给她一张廖振铎的条子。虽然同在朝鲜,但战争的激烈使得他们顾不上儿女私情,两人很少联系,他是怎么知道我来了呢?李舒勤的脸上禁不住荡满了笑意,急急展开,一行刚硬的字体映入眼帘:“今晚咱们结婚。”真是打仗打的,结婚也是命令式!李舒勤嗔怪地皱起眉,旋即又理解了他。战争使得部队的休整时间很短,今天休息,明天可能就要打仗,战争间隙是多么宝贵啊!李舒勤急忙写结婚申请报告,几个小时后军里批准了。晚饭后,李舒勤找出一身八成新的军装,等廖振铎接她去司令部举行婚礼。

司令部与政治部隔了一条大河,那一夜是个无月的黑天,伸手不见五指,一对新人和警卫员各骑一匹马,摸黑朝河对面走去。也许是新郎结婚心切,直到走到对岸,才发现把新娘丢了,只得摸黑回去,边喊边找,费了一番劲,才找到在河里乱撞的新娘。在司令部,团领导为他们举办了简单又热烈的婚礼,当时团里还有一对新人,在紧张而又残酷的战场上,婚礼为战友们带来了欢乐和希望。

洞房是朝鲜老百姓的房子,床是两块门板搭成的,跟随廖振铎征战多年的旧军被,是两人唯一的财产。细心的新郎白天已布置好了新房,朝鲜的房子小门大窗,廖振铎捡回敌人扔的照明弹,用降落伞做了一个大窗帘,还跑到河边采了一束野花,插在杯子里,给空荡荡的房间增添了些许喜气,那一夜,隐约传来的爆炸声成为他们婚礼上的爆竹。

第二天,廖振铎赶回司令部研究下一次战役的作战计划,李舒勤也深入到连队调查团的工作,同在一方土地却不能相见,李舒勤并不以为苦,她感到爱人时时都陪伴在她的身边,看到敌人扔的照明弹,就想起家中纯白的窗帘,看到路边的金达莱,又想起新房中鲜艳艳的花束。遥远的异国他乡呵,洒满了志愿军的足迹,也洒满了志愿军的爱情,世界上有哪一个国家,会有这么多的异乡人这样深厚地爱着它?

七十年后的今天,廖振铎与李舒勤幸福地生活在古城西安,绵延半个世纪的爱情,使他们的生命如一本厚重的图书,半个世纪前的朝鲜之恋,成为他们百读不厌的篇章。

主题团课心得(篇9)

战争结束了,革命解放了。在和平的年代看历史。了解了历史,就好像用一把圣火点燃了心中的岁月。那一幕幕心动魄的史实,难道不曾在我们每个人心中愤然过,无奈过,感慨过,兴奋过吗?

回顾历史

“同学们,我们不能再等待下去了,段祺瑞政府是个卖国政府,只会讨好日本主子,我们明天下午1点各校在天安门前集合,举行学界大行威,直接唤起民众,制止签约。”当政府的腐败激起我们的不满时,当列强战胜国开始暴露帝国主义的凶残和食欲时,北京大学学生代表邓中夏勇敢的站了出来,发出了宣言。

学生们叫喊着,游行在街上。“保我主权!”“还我山东!”“外拿国权,内惩国贼!”“取消卖国的二十一条!”“拒绝合约签字!”……他们不怕警察逮捕,不怕政府处分,痛打章宗祥,火烧赵家楼。于是,渐渐感染了早已对帝国主义怒火朝天的全国人民,终于在19xx6月3日正式爆发。种种现象,摆明了在与帝国主义对着干。工厂工人罢工,汽车抛锚,铁路和码头瘫痪等等。斗争的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由学生转成工人。全国共有20多个省,150多个城市,像火山一样爆发了。

经过一个月左右的轰动,北京为形式所迫不得不下令免去章宗祥、陆宗舆、曹汝霖的职务,释放全部被捕的学生,这是五四运动的一个成果。而中国代表也终于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就这样,“五·四”运动像一颗火种,从此点燃了中国革命熊熊火焰。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作为一个独立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比中国资产阶级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更为波澜壮阔的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序幕就从此拉开了,中国革命历史开始了一个新的篇章。中国人民看到了曙光。

品位历史

在__年后的今天,快一个世纪的今天,也许已有许多人忘却了那段历史。的确,在和平的岁月中,绚烂的世界看花了我们的眼睛,也似乎封闭了我们部分记忆,那段记载着呐喊与激情的岁月。但这种遗忘,不是我们刻意为之,只是长久的放置在一个不同的背景下,它就渐渐地被岁月的恢焕所覆盖了,但当我们再次拾起它的时候,仍会有种热浪激荡在我们的胸口,我相信那是当年人们留下的,是抹不去的千年中国血脉。

而那些学生们,对我们而言,就是勇气,就是感动,他们向其他人发出了号召,也让他们沉睡的勇气与力量和心中不平的怒火与民族的自尊,一股脑的爆发出来。这种情不自禁的“站立”就是我们的一种本能,无论你在哪里,在哪个年代,只要国家有难,都会握紧拳头,愤然地站起来。同时,你也会在你的身边看到和你一样面容的人们。

如果让我们再次遭遇那样的不幸,我们就会异口同声地说:“挽救祖国是我们最重要的事!”因为历史的脚印已在我们心上留下了永远抹不去的痕迹,时间的推移更不会淡化得了我们心中的民族魂,爱国情。

让历史之风,吹尽我们心头的尘埃,再次点燃我们心中圣火,燃烧我们心底的一片爱国情。

相信《主题团课心得(锦集9篇)》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师资料,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主题团课心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