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创作,同时作文要注意文章的思想内容健康,什么样的作文才算是优秀呢?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为大家整理的“灯笼会作文”,欢迎您在文字的世界里感受美妙!
“正月十五闹元宵,大街小巷观花灯。”元宵节那天,妈妈带我去泗门观赏远近闻名的“汝湖灯会”。夜幕刚降,走在绿树掩映的泗门大街上,灯柱上的一串串红灯笼都亮了起来,远远望去,像串串珍珠,又像颗颗红宝石。人们成群结队向着汝湖公园走去。远远的就望见了那高高的璀璨的花灯,我不禁欣喜地加快了脚步,拉着妈妈的衣角向前奔去。汝湖公园的出入口被人们给挤得水泄不通,好不容易从门口挤进来,里面更是人山人海,人头攒动。迎面是一组组亮丽的花灯,真是人的海洋,灯的世界。
看,这组花灯有三只活泼可爱的小猴子。一只坐在桃树下仿佛在思考什么;一只手拿桃子对着我们笑,好像在说:“多大的桃子呀!你要吃吗?”让人看着垂涎欲滴;还有一只手枕在头下,翘着二郎腿做着美美的梦呢,可舒服啦!在它们身后,一棵棵桃树在灯光的衬托下显得十分美丽,沉甸甸的桃子挂在枝头上,让人忍不住想摘下一大咬一口。
瞧,那组灯是以家为主题的花灯。一个有着精美图案的灯柱高高耸立,上边有一圈珍珠一样的小灯泡,里面是一个像一面大鼓似的大圆灯,十分耀眼。在大圆灯的正中,写着一个金色的“家”字,透出温暖的黄色的灯光。在灯柱的下面,有一堆桃子,盛开着几朵牡丹花,闪耀着金色的光芒,它们象征着:福寿安康,合家幸福。观灯的人们纷纷赞叹:这灯多美呀!从没见过这么美的灯。“灯美,寓意更美。”
走啊走,看啊看,“阁老教子”,“鲤鱼戏莲”,“萌鸡贺春”……我一会儿徜徉在神奇的想象天地,一会儿穿越到遥远的古代,一组组靓丽夺目的花灯令我陶醉其中。“阁老故里闹元宵,万家灯火暖泗门”。汝湖灯会多么热闹,多么美丽,让我流连忘返,给我带来美好的生活享受!
纱灯又称灯笼,传统特色手工艺品,即用薄纱糊成的灯笼。古时大都用竹制灯架,蜡烛照明;现多钢丝制作灯架,电灯泡照明。纱灯起源于20xx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春节,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大红灯笼高高挂,挂的是热烈和吉祥,但能画善诗的文人雅士觉得灯笼的制作简单,灯面单调,没有遐想和品味的余地。相传宋代著名画家米芾为官时,曾于绢纱上作画,创造了不是圆形而且能通过光线映射灯内花鸟人物神态的纱灯。后来灯笼就成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经过历代灯彩艺人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品种和高超的工艺水平。
指用纱罩笼住的灯。
唐韦应物《寄璨师》诗:“林院生夜色,西廊上纱灯。”唐刘禹锡《和牛相公雨后》:“晓看纨扇恩情薄,夜觉纱灯刻数长。”宋贺铸《罗敷歌》词:“半掩兰堂,惟有纱灯伴绣牀。”元张可久《清江引·秋思》曲:“孤眠夜寒魂梦怯,月暗纱灯灭。”纱灯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用楠木制作的"纱灯",这种纱灯成正方形,四面绷上纱绢,在纱绢上绘以各种人物图画。这种纱灯可装可拆,保存方便,能反复使用。另一种是仿北京的宫灯,这是一种用紫檀木制作的六角形雕花"彩灯";还有一种是家家户户门前悬挂的木制"方框灯"。这种灯年年使用,年年裱糊,在灯面上题诗作画。
纸灯笼是一种常见的传统民俗手工艺品。用纸制作成的灯笼,有名字可以看出制主要的作原料是纸。纸灯笼的装饰效果比它的照明效果好。我们一般都是将纸灯笼用来观赏或装饰,来增添节日气氛。
灯笼是一种笼状灯具。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民俗手工艺品。其外层多以细篾或铁丝等制骨架,而蒙以纸或纱类等透明物,内燃灯烛。供照明、装饰或玩赏。
中国的灯笼又统称为灯彩,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后来灯笼就成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经过历代灯彩艺人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品种和高超的工艺水平。从种类上有:宫灯、纱灯、吊灯等等。从造型上分,有人物、山水、花鸟、龙凤、鱼虫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专供人们赏玩的走马灯。
上午,阳光明媚,我又激动又好奇,今天会怎样做灯笼呢?我想:灯笼的骨架怎么做,骨架外包的是什么呢?难道是我带的彩纸……一路带着这些疑问,妈妈带我来到了萧山日报的会议室签到,准备元宵灯笼DIY。
我选了一个位子坐下,不一会儿,期待的手工课开始了。橙子老师首先给我们分成五个小组,每个人发了一个灯笼模型加一根铁丝,让我们把灯笼用铁丝撑起来。说干就干,我发到一个橙色的灯笼,开始装铁丝了,一开始,我怎么也放不进铁丝,还生怕薄薄的灯笼纸被我戳坏了。正当我犹犹豫豫不敢往下放时,我请教了旁边的大姐姐,她教我先收紧一点铁丝向下放就OK了,我鼓起勇气小心翼翼地放进去,哇,竟然成功了!
可是,光秃秃的灯笼一点也不好看,要做一些装饰才漂亮。看到我们的灯笼模型都完成了,橙子老师接着说:“用你们的想象力把你们带来的彩纸做各种各样的装饰品,看看谁做得最有创意。”话音刚落,大家都忙开了,我也不列外。我准备做一个“花灯笼”,我先剪了几朵小花,贴在灯笼上,感觉有点单调,我突然发现前面的同学竟然会折玫瑰花,便迫不及待地请教了这位“小老师”,她耐心地边折边教我,哈哈,我也是个心灵手巧的折花小能手了。我又做了个蝴蝶结贴上,写上“金鸡送福”。很快,我的五彩花灯笼大功告成了。瞧,他们有的做了一只活灵活现的“大公鸡”,有的做了一只可爱的“小粉兔”,有的做了一只威武的“大老虎”,还有的竟说自己做了一只“金凤凰”,当然做得最多的就是我们这些爱花的女孩子们,有梅花,有玫瑰,有各种各样叫不出名字的小花,呵呵!最后,橙子老师评选了各个小组中的最佳灯笼奖,还颁发了小记者奖章。鸦雀无声的课堂一下子又喧闹起来,活动在我们小记者快乐的笑声里结束了。
这次手工课加强了我的动手能力,还收获了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的友谊。
红灯笼,中国传统节日用品。每逢重大节日、良辰喜庆之时,雄伟的天安门城楼,全国许多城镇的街道、商店、公园,甚至一些大型建筑物和私家宅院的门口,都会挂起圆圆的大红灯笼。到了夜晚,一盏盏灯笼点亮,红光四射,显得隆重热烈、喜气洋洋。 然而,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国际地位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中国“灯笼”有了认同感,他们把它看成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而给予尊重。
最突出的例子有两个:,胡锦涛同志访问英国,通向白金汉宫的皇家御道悬挂起了鲜艳的五星红旗;皇家艺术学院所在的柏林顿宫红灯笼高挂,庭院中的喷泉也划出红色的幻彩;伦敦的一些标志性建筑,如高135米的“英航伦敦眼”和历史悠久的萨默塞特郡议院也被红色的灯光笼罩;伦敦几条主要购物大道,如牛津街、丽晶街和邦街等,也挂上了大红灯笼。整个伦敦,似乎笼罩在流光异彩的红色灯笼的海洋中。
英国是香港原居民移民最多的国家,伦敦更拥有全欧洲最大的华人社区,每年的新年和春节,华人社区都要悬挂各式各样的大红灯笼,一盏盏,一排排,艳丽夺目,吸引着许多外国人前来观看。
法国首都巴黎,近几年多次举办中国文化活动,巴黎市政厅大门口,香榭里舍大街,塞纳河两岸,甚至高高的埃菲尔铁塔,都被红色的灯光装饰一新,挂上了数不清的大红灯笼和中国结。中国红灯笼在异国他乡绽放出了灿烂的光彩。
灯笼的历史源远流长,我国著名考古学家魏存成介绍,中国的灯笼是世界上发明最早的便携照明工具。甲骨文中的“东”字可能就是对原始灯笼形象的描绘。《南史》记载有“壁上挂葛灯笼”句。葛,就是用麻织成的白色粗布,用它制成的灯笼,可能就是纱灯的原始雏形。其用途是用于标明官衔、字号、身份的门灯(风灯)。而红灯笼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兴盛起来的,经多年发展,形成了今天节日喜庆用灯。
“过年了,过年了!”过年真热闹啊,趁着过年的空闲时间,我准备做一个灯笼,于是我和妈妈就做了起来。
我们准备的材料有:三张纸(分别是红色、粉色和黄色)、一个红色盒子,两根绳子、剪刀和强力胶。我们先用红色和粉色的卡纸用剪刀剪成长方形,用来做灯笼的中间部分,再用强力胶把红色和粉色卡纸的两头涂上胶,再用黄色的卡纸,把它剪成两个大的椭圆形,然后把它的四面八方折一下,把周围都涂上强力胶,然后把四个角剪掉,旁边的折下去,就成了一个圆柱体,另一个也一样。再把两根绳子剪成六根绳子,再把两个圆柱各用剪刀钻一个小孔,盒子也要钻一个小孔,再用两根绳子从灯笼的上面部分和盒子之间穿过去,为了防止掉下来就在灯笼上面部分打一个结,上面的绳子打一个圈,好提起来,下面部分也打一个结穿过去,再把八个长方形和圆柱粘起来,做好了。再在灯笼上写灯谜,一个漂亮的.灯笼就做好了。
其实做手工很有趣,以后要经常做一做,不仅可以开发我们的智力,还可以锻炼动手能力。
我喜欢吃酸甜可口的葡萄,喜欢吃红彤彤的苹果,也喜欢吃清凉解渴的西瓜。但我最喜欢吃的还是香甜可口的灯笼果。灯笼果长得真有趣!她穿着一件薄薄的纱衣,衣服软软的,脆脆的,上面好像长满了纹路。她的衣服里面住着一位害羞的“小姑娘”,跟我们玩起了捉迷藏。把她倒过来,真的是个玲珑可爱的“小灯笼”呢!难怪大家都叫她灯笼果。
把灯笼果的“衣服”慢慢剥开,一片、两片、三片轻轻地剥掉外衣,这时的她好像一朵美丽的花朵,缓缓绽放。她的果实,摸起来十分光滑,就像一颗精心雕琢的玛瑙。
闻一下,一股香甜的味道扑鼻而来。圆圆的灯笼果,小巧精致,汁液饱满。看得我垂涎欲滴,恨不能马上把灯笼果一口吃掉。
尝一口,甜滋滋的,我发现有许多白色的籽从嘴里滑到心里。好好吃啊!我吃了一颗,忍不住又想再吃一颗。
另外,灯笼果还有一个名字叫姑娘果。姑娘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这么有营养的水果,我们一定要多吃哦!
花灯,又名灯笼。灯笼是起源于中国的一种汉族传统民俗工艺品[1],在古代,其主要作用是照明,由纸或者绢作为灯笼的外皮,骨架通常使用竹或木条制作,中间放上蜡烛或者灯泡,成为照明工具。受汉文化影响,在亚洲华人地区,许多国家的庙宇中,灯笼也是相当常见的'物品。
花灯是中国传统农业时代的文化产物,兼具生活功能与艺术特色。花灯是汉民族数千年来重要的娱乐文化,它酬神娱人,既有“傩戏”酬神的功能,又有娱人娱乐的价值,现代社会多于春节、元宵等节日悬挂,为佳节喜日增光添彩,祈求平安。
20xx年,广东省兴宁市获评为“中国花灯之乡”。
花灯,又名"彩灯”“灯笼”。是中国传统农业时代的文化产物,兼具生活功能与艺术特色。
花灯是汉民族数千年来重要的娱乐文化,它酬神娱人,既有“傩戏”酬神的功能,又有娱人娱乐的价值,是汉民族民俗文化的瑰宝。
花灯起源自汉武帝于农历正月十五日于皇宫设坛祭祀当时天神中最尊贵的太阳神,由于彻夜举行,必须终夜点灯照明,此为元宵节点灯的开端;在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土后,由于道教神仙术与佛教燃灯礼佛的虔诚互相结合,每到正月十五夜,城乡灯火通明,士族庶民,一律挂灯,形成一个中西合璧的独特习俗。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灯节。每到这时,各式花灯高悬街头五彩缤纷。胜芳花灯多以亭台禽鱼虫花卉的题材制做。以染色纸缀以各色华丽细条制成,鲜艳夺目
【腥风血的开始】
1995年的天茗镇上,有一个家喻户晓的女土匪。就是我,姚木兰。
大一毛一说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巾帼不让须眉。而我沾了她的大名怎么就成了一个匪里匪气的问题小孩。
大一毛一说这些,不过是因为我曾砸了王婶家的玻璃打了江伯家的鸭,甚至偷偷爬到李阿姨家的枣树上偷枣吃,不小心从树上摔下来后,固执得认为那棵枣树克我,所以背了个大斧头就去砍枣树,把大家吓一跳等类似这样一连串的事迹。
我跟大一毛一说,其实我觉得你们都不懂我,我做这些就是为了以后成为英雄作铺垫。
七岁之前,我都是这么过的,从我说话做事你一定可以看出来我是一个固执,又敏一感的小孩。也有人说我是一个没爹娘管教的野,我一出生,就丢下我去了城里,因为家里本身就贫困,而我又是个女孩。邻居大婶大伯都说我是很不负的人,他们去远方城市又过起了他们的,后来赚了钱甚至还给我生了个小一弟一弟。
他们看我的眼神总是带着点怜悯,但我觉得这并不关我的事,我自小就跟奶奶生活在一起习惯了,并不觉得缺个爹少个妈有什么大不了的。M.yjs21.CoM
奶奶对我,很是疼爱,却也刻薄。我跟大一毛一说。
八岁的大一毛一,还不明白这两个自相矛盾的词怎么会连在一起。于是我就装得跟个才女似的跟他解释,姚金花经常给我做好吃的饭菜,但是在我没写完作业时,却又总会用饭勺打我。
姚金花就是我奶奶,我从小就随她姓,高兴时叫她奶奶,不高兴时就直接叫她名字。
此时,我就很不高兴,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我养成了睡觉开灯的一毛一病,和姚金花一起睡时,总让她开着灯,她刚开始总是等我睡着了,就悄悄把灯关掉,但更多时候是她一关掉,我就醒了,于是她不得不再拉开灯,而她老了,又睡得浅,更不能适应灯亮着睡觉。
于是她就骂我,小兔崽子还没赚钱就学会花钱了,这每个月又要交多少钱的电费啊,作孽哟。
其实我是能体谅姚金花的,她大儿子大媳妇并没有因为我而给她留钱,而她又要送我去念书,每年的学费都够她受的。她小儿子,也就是我叔叔,每个月给她点生活费,她也全用在我身上了。
姚金花是个很体面的老太太,强势又倔强,听说她年轻时也是天茗镇风一靡一一时的美人,我看过她压在箱底发黄的旧照片,她一个人靠在栏杆上微笑,带着无限娇羞。爷爷去世后,叔叔曾试图把她接到家里住,但姚金花却没同意,因为叔叔家本来就有两个孩子,她怕我去了不会被好好照顾,所以倔强的带着我住在老房子里。
我念书很早,姚金花很怕耽误我,所以我四岁那年就被送到了学前班,不像大一毛一以及镇上的小孩一样六岁才念书。
大一毛一是班上的小霸王,他经常欺负班上的孩子给他带零食吃。姚金花给我绣的一个擦鼻涕的粉一红色*小手绢,刚去就被他抢走了。我瞪了他一下没再吭声。
他大概觉得我像其他孩子一样不敢反抗他,所以抢了手绢后不但没有走,反而又沾沾自喜的翻起了我的书包,翻出一个过期的小日历,是那种厚厚的,反面可以写字的,姚金花给我拿来当练习本用的`,他轻斜了一眼,然后揣进自己口袋里。
我看着他满足的眯起眼,用肥胖的手拍口袋,突然愤怒了,这个家伙以为我姚木兰好欺负吗?虽然我头发黄了点,脸色*差了点,但好歹看下我嚣张的脸就知道不好惹啊,怒火像干柴一样劈里啪啦的烧了起来,我像一头凶猛的小兽扑上去咬住他的手,原谅四岁的我站在大一毛一那个大块头面前,没有别的伎俩,只能用牙齿来当作武器发泄我内心的不满。
我觉得我锱铢必较从小时候就体现的淋一漓尽致,因为可怜大一毛一被我咬得嗷嗷叫,使劲用另一只手推我砸我的脑袋我都没松一下口,最后他没办法手伸进口袋掏出小日历,狠狠地砸在我头上,我才算松了口,班里充满了大一毛一鬼哭狼嚎的叫一声,他小胳膊上的血跟自来水似的淌着,我的嘴边也沾染着残留的血,却抓着小日历冲他招摇地笑。
很久之后,大一毛一说因为这件事,使得他幼年心里布满-阴-影,学的第一个成语就是血盆大口。用来形容那时候的我很恰当。我觉得大一毛一就是一小人,因不得一宠一就诋毁我的樱桃小嘴。
那天没上完课大一毛一就哭着回家了,他晚上领着大一毛一直冲我家,姚金花看着眼睛哭得红肿的大一毛一,走上去抚一摸一他的头问,孩子哭什么呢?但是却转过头看我。
三个人六双眼都投到我身上,我吃着酸枣撇嘴说,他抢我练习本,我……
本以为大一毛一妈妈会立刻怒瞪我替她儿子辩驳,却没想到她特亲一热地拉着姚金花的手说,姚姨,是我们家大一毛一的错,我带他过来给木兰道歉,顺便看看你。
我和姚金花惊的嘴巴差点掉地,大一毛一妈妈不好意思地说,早就听说姚姨的刺绣技术不得了,我也对刺绣有兴趣,今天正好来拜访一下呢。
可怜的大一毛一没想到自己成了他妈通往刺绣艺术的桥梁,站在那里张大嘴巴,大一毛一妈妈从背后戳他,还愣在那里做什么,去给木兰道歉啊。
姚金花看到不是我惹事,松了一口气,笑得特慈祥,倒什么歉啊,木兰这个丫头被我惯的跟个野小子似的。
两个人在那里亲一热地拉着手说话,最后竟然径自走进屋去讨论刺绣了。撇下我和大一毛一站在院子里。
我冷哼一声,继续吃酸枣,不远处的大一毛一刚开始还站着不动,过了一会儿,怯怯的走过来说,以后我抢的东西分你一半好不好?
我一听,这生意能做啊,立刻瞪着桃花眼直点头。
他又说,那你有东西也分我一点好不好?
我想了一下,倒也没觉得有什么,就点了点头。谁知道我刚点完头,大一毛一就立刻抓了一把我放在盘子里的酸枣塞嘴里,边吃边嘟哝,真好吃。
我看着吃的津津有味的大一毛一,再次青面獠牙地扑上去,不过这次他变聪明了,我刚张开嘴,他就跑得没影了。
【难忘带着小固执的过往】
之后为了补偿我的酸枣之痛,大一毛一说带我下河去捉泥鳅。
天茗镇外有条河,每年都有贪玩的小孩被淹死,所以姚金花禁止我去那里,大一毛一拍着小胸脯说没事,有我呢,你就是掉下去了,我这小手一抓,就能把你给捞上来。
我觉得我真是个的孩子,就那样热血沸腾的了大一毛一。
那天我和大一毛一骗过姚金花和他妈后,撒腿就往河边跑。我光着小胳膊小腿,一想到呆会就可以吃烤泥鳅,就亢一奋地跟个小马驹似的。大一毛一拿着自制的鱼网,小铁桶,小铁锨叮叮当当的跟在我的身后。
他说,我待会儿要逮个最大个儿的泥鳅烤了给你吃。我说好,逮不到我就把你烤了吃。
一定是我这么恶毒的话让上天都看不惯我,那天大一毛一下河去捉泥鳅的时候让我呆在河边等他,而我趁他不注意时,偷偷跟在他身后,这就导致了我跟泥鳅的无缘无分,因为我刚下河走了几步就被淤泥下的碎玻璃割伤了脚,一阵钻心的疼痛从脚底蔓延到心脏,我抬起脚,殷红色*的血顺着周围的河水流淌开来,我尖着嗓子叫大一毛一,大一毛一回头一看站在一片血水里的我,立刻吓的脸发白,他还没反应过来,我单脚没站好,就重重地滑了下去。
我是被大一毛一死拖活拖上岸的,全身湿一漉一漉的坐在河边,大一毛一急躁的找着周围可以包扎伤口的东西,后来索性*把自己的上衣用力一扯,然后包在我脚上,看着急的脸通红的大一毛一,我哇的一声哭了起来。
大一毛一以为我痛得厉害,于是拍着我的头,温柔地安慰道不哭不哭,没事了没事了,一会儿就好了。
我继续哇哇大哭,边哭边呜咽道,吃不成泥鳅了,我饿了。
大一毛一斜着眼睛看我,姚木兰,你真是猪,临死都惦记着吃。
那天我怕大一毛一和我一样被扎到,楞是不让他再下河,我的脚有伤,也不敢回家,我们呆坐在河边到中午,大太陽**辣的照着我们,我不停地咽口水,眼巴巴的看着大一毛一,我饿。
今年春节,我和妈妈是在成都过的。我在楼上望下去,灯笼的光芒交织成一片红色的光辉,温暖而明亮。在哪儿见过这种灯笼呢?我不由
得陷入了深深的回忆。
小时候,我总觉得红色是世界上最好看的颜色,它鲜艳美丽,更有一种浓浓的喜庆之感。所以我从小就非常喜欢小小的红灯笼。
大概是在3年前,那时的我刚八岁,我和妈妈一起回老家过年。还记得往年老家春节的时候,总是张灯结彩,到处都是一片喜庆的红色,可不知为何,那次回去,老家变得很冷清,往年的大红色只剩下一堵一堵光秃秃的墙。一到家我就追着爷爷奶奶要灯笼,爷爷奶奶也变得反常,就是不给我,我只好独自坐在一旁生闷气。
伯母看见了在一旁生闷气的我,上前关心道:“璇儿,怎么了?哪儿不舒服吗?”我愤愤不平的叉着腰,生气地指着爷爷奶奶说:“不是不舒服,而是他们不给我灯笼!”伯母听了,沉思了一会儿,什么话也没说便转身回了她家。
伯母去干什么呢?我好奇的悄悄跟了上去,轻轻推开陈旧的大门,身子向前一探,眼睛一瞪,只见伯母戴着一副厚厚的眼镜,拿着一根针,全神贯注的地在“缝针”。伯母将两块红布缝在一起,中间放着几根铁丝撑着,使红布能“立”起来。突然,伯母不小心刺到了自己的手指,只见指尖的鲜血不断溢出,她只是抿了抿指尖,继续缝针。伯母的眼镜不时向下滑,只有眼镜滑到鼻尖的时候她才会伸手去扶一下。整下制作过程中,伯母都一声不吭,默默地做好每一个步骤,脸颊不时有汗水渗出,她却没有伸手去擦,只是任它汇集后滴落在红布上。
终于,伯母做完了,她如释重负的叹了口气,欣慰的欣赏着自己的成品,自言自语着:“璇儿应该会喜欢吧………”她站起来提着自己做的灯笼,又顺手拿了桌上的火柴和蜡烛,缓缓走来门口。伯母轻轻推开半掩的门,看到了站在门口的我。我望着伯母,只见一双布满血丝的眼睛,只见一双满是伤疤的手,手上还起了一层又一层的老茧。伯母走到我面前,揉了揉我的头,温柔地笑着:“璇儿,这个灯笼是给你的哦。”只见伯母递给我一个小小的“红球”——它没有华丽的花纹,没有高档的点缀,也没有繁杂的图案,有的只是伯母的朴素和她那浓浓的爱意。
我将灯笼紧紧抱在怀里说:“伯母,谢谢您,我很喜欢这个礼物。”伯母,我感受到了,您那份浓浓的爱,灯笼,便是爱的化身,是牵绊。
虽然我从未点亮过伯母送给我的灯笼,但是它在我心中,如同千千万万盏灯笼聚集在一起时发出的光一样明亮。
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新年,家家户户都挂起了红灯笼,火红的灯笼给寂静平淡的村庄增添了许多的色彩,正是因这些灯笼,使我想起了许多年前发生的一件事。
“下雪了!下雪了!”一位名叫丹丹的小伙伴闯进我家,把正在美梦中的我给摇醒,我揉着睡意正兴的眼睛,往窗外望去。白茫茫的一片,鹅毛般的大雪下个不停。看到这一景象,我飞快的爬起来穿好衣服,用十分钟不到的速度吃好了早饭,我和丹丹疯玩了整个下午,屋前只出现了一个没鼻子的雪人,哦,还有一片狼藉的院子。
傍晚,丹丹的妈妈提议去外面走走,我和丹丹一开始手拉手挺安静的走着,后来不知是她先扔我雪球,还是我先扔她雪球,两人就这样一路玩了下去。
“看,有灯笼!”丹丹像发现了宝藏一样惊叫起来。“走,去看看。”我拉起她的袖口一口气的跑到那个地方,那是一棵树,上面挂满了小小的红灯笼。“我把风,你来摘。”丹丹像个领导发号施令。我笨手笨脚,弄了半天没弄下一个。丹丹看不下去了,伸手过来帮我,她灵活的摘下了三个。我们脚下似乎生了风,一转眼,便又回到了妈妈身边。妈妈知道后,骂了我一顿,并让我放回去,可我死活不肯。回到家,我问丹丹,如果灯笼里有蜡烛,它是不是就会亮了。丹丹跟我说:试试吧!我们弄坏了两个,只剩下一个了,丹丹把那最后的一个让给了我,她说,我比她小,应该给我。
就在那一年,丹丹搬走了,灯笼也被我弄没了,虽然买灯笼的小摊满大街都是,灯笼上的图案也各种各样。但我心里的它们都比不上那装满友谊的小灯笼,尽管它身上的图案,只有几个“福”字。在我眼里,许多事以渐渐的模糊,可那让我费劲心思还不会发光的灯笼,却在闪着耀眼的光芒。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