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观后感5篇

08-06

学生时代的我们经常会写作文,作文,是文字和我们内心世界的沟通渠道,一篇好的作文会让人流连忘返,还想读几遍。我们动笔之前的灵感来源于哪里?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最后的观后感5篇,带给大家。仅供参考,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

最后的观后感(篇1)

读了《最后的姿势》这篇课文后,我受益匪浅。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躯守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赞颂了谭老师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的无私的爱的高尚品质。

2008年5月12日2时许,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的特大地震,使许多无辜的人民失去了生命。这天下午,谭千秋老师正在给同学们讲课,突然,地震了!谭老师指挥同学们井然有序地逃离教室。但是,还有四名同学还没能跑出去,教室就开始倒塌了。谭老师飞身扑到了他们身上,用自己的身体死死地护住了四名学生。读到这里,我被谭老师舍己救人的优秀品质深深感动了。

其实,在这次大地震中,像谭千秋老师那样舍己救人,一心为学生着想的人民教师还有许许多多。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洪口镇永安坝村小学的教师苟晓超老师,在地震来临之时,连续三次往返教学楼三楼,一口气救出了五名学生,自己却没能逃出去,在被人送往医院的途中永远地闭上了双眼。这样的感人事迹数不胜数,怎能不让人潸然泪下呢?

谭千秋老师是一位舍己救人,恪尽职守的好老师,在地震来临的那一刻,他想都没想,就去保护学生,可见谭老师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就像人民赞颂他一样:“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最后的观后感(篇2)

落叶随风飘去何方?只留给天空美丽一场。那飞舞的`生命,像天使的翅膀,划过我无边的心上。

——题记

2008年5月12日,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平常,没有人想到过会出事,谭千秋老师正在绘声绘色地给同学们上课。窗外,天是格外的阴沉。

忽然,地动山摇,地震了!!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谭老师毫不惧怕,从容地指挥一个又一个学生撤离,但是,有四位学生出不去了。谭千秋老师一把拉过同学们,将他们送在课桌下,双手撑在课桌上,护住了同学们。

时间定格了,双手撑在课桌上,竟成了他最后的姿势。

老师,走好。

“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他说到了,也做到了。

老师,走好。

那一刻,他若有一丝的犹豫,一丝的思索,一丝的留恋,就不会死。可是,他没有。他放弃了生的希望,用自己的生命换回了四个学生的生命。

老师,走好。

他在那千钧一发的时刻,为了学生,永别了体贴的妻子,永别了可爱的孩子,永别了美丽的世界。

老师,走好。

他以无疆的大爱,诠释了爱与责任的真谛;用宝贵的生命,给学生们,也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课。

“杏坛一叶,百年遗爱。千秋师表,浩气长存。”

我相信,这就是对谭老师最真实的写照!

最后的观后感(篇3)

一叶帆船,在一片蔚蓝辽阔的海洋上孤独地飘荡。船长坚信自己能找到生命中的一丝希望,只要不放弃,就可以如同燕子般,无论去哪儿造窝,最终是通向南方的。

在书中,为了让爸爸更好的写作,全家人搬到了乡下。乡下的房子很简陋,天花板很低,窗户很窄,楼道像是一条小隧道。梅格嫉妒姐姐莫莉,莫莉开朗活泼,像星辰一样耀眼。而妹妹则完全相反,敏感易怒。这对姐妹摩擦不断,打得不可开交。突然有一天,莫莉开始不停地流鼻血,曾经美丽的她身上插满了管子,家里的气氛变得令人窒息,而内心其实一直深爱姐姐的梅格,终于知道了事情残酷的真相但是莫莉以乐观迎接生命中艰难的挑战。每天早上妈妈都会到厨房窗台外面的鸟投食器里头放些新鲜的食物;爸爸,会等待好事真正地发生,脸上总会浮现出灿然的微笑

这本书前半部分以朴实的语言,描写了一家四口欢乐、平凡的生活;后半部分则用悲伤的语调,讲述了一家人以乐观战胜了生命中最艰难的挑战。读完这本书,我被莫莉一家打动了。《最后的夏天》呈现了一幅幅温暖感人的画面,深深的关爱与亲密感紧紧地包围着这家,莫莉和梅格的悲伤与快乐同时呈现在这部感人且富有内涵的小说中,他们用爱点亮了生命中的希望。

莫莉是一个坚强的孩子,遇到困难会勇敢向前,她总是用微笑面对困难。而我却是一个遇到困难就会退缩的人,读了这本书使我明白:遇到困难要勇往直前,只要心怀梦想,我相信做任何事都有最美的结果。

记得那年夏天,妈妈教我骑自行车,我小心翼翼地坐在坐垫上,准备调好方向再骑,当我刚踩起脚踏板的时候,一个趔趄,就已经摔得四脚朝天了。当第二次尝试的时候,湿润的路面上直打滑,摇摇晃晃,晃晃摇摇,又一次摔了个嘴啃泥。我痛得大哭起来,这时我想选择放弃,可是妈妈一直鼓励我,她耐心地陪伴着我,最终我坚持了下来。

蔚蓝的海面雾霭茫茫,船长遥望着远方,孤独的帆儿闪着白光下面涌着清澈的碧波,上面撒着金色的阳光,寻找到了希望。

最后的观后感(篇4)

当我第一次看到课题后,有一个问题突然浮现在我的脑海里——“这是谁的最后姿势呢?”我带着这个疑问进入了文本,最后通过我的认真阅读,让我知道了这是谭千秋老师用51岁的宝贵生命换来四个学生生还的最后姿势。读完这篇课文使我颇有感触,我被谭老师那可贵的精神所感动了。

这是发生在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的真实、感人的故事。2008年5月12日的那一天,谭老师早早地赶到学校上班。在下午两点多时,谭老师在教室上课。这堂课上,他给学生们讲“人生的价值”。“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忽然,课桌摇晃起来,地震!他意识到情况不妙,让同学们快速跑出教室。但是,短暂的几秒钟,哪里容得了所有的学生都能跑出去?这时,还有四位同学冲不出去,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在地震来临时,老师离门口最近,最有可能成功逃生,但在生死攸关的时刻,谭老师第一个想到的却是学生,他对学生的爱让他毅然决然的张开双臂,护住学生,谭老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把死亡和痛苦却留给了自己。

在汶川地震中还有许多伟大的最后姿势。如:地震后救援工作还在继续时,有一个抢救人员,透过那废墟的间隙看到了一位母亲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像古人行跪拜礼,只是她的的身体被压得变形了,看起来有些诡异。人们小心的把压着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安静的睡着,他睡熟的脸蛋让所有在场的感到很温暖。

这位母亲与谭老师的伟大事迹,都是发生在2008年汶川地震的真实故事。通过他们的最后姿势,让我知道爱的真谛和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

谭老师您和那位位的母亲让我们永远记住了!

最后的观后感(篇5)

辑印在这本小书里,不是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说长道短),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

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

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

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

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傅雷和傅聪的家书给了我许多启示。我们很多家长忽视了同孩子的朋友关系,养了十几年,却没有真正地享受过为人父母的乐趣,他们因为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心态扭曲了,各种揠苗助长的措施出笼了。有些家长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们想过没有,他们有傅雷那种身教重于言传的品质吗?光学傅雷一个“打”字,打得出一个好结果吗?于是孩子尝到了辱骂、拳头的滋味,尝到压力和恐惧下学习的苦头,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虽然由于XX的原因饱受折磨,但在这一点上他是幸福的,因为他和儿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现在,很多家长也争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这就成了亲子教育的典范。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